医保示范点建设计划范例6篇

医保示范点建设计划

医保示范点建设计划范文1

一、全面落实“中华药都·养生”行动计划

(一)全面完成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建设任务

华佗中医院、蒙城县中医院创“三甲”工作、、县中医院创省级“示范中医院”工作要有实质性进展,并在年度内完成名医堂、国药堂和养生堂建设工作任务。年底前全市所有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要设立中医科、中药房,中医科床位达总床位数的5%以上。年底前100%的乡镇卫生院及8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科室,并至少有1名中医药从业人员,能使用中医传统方法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每个行政村卫生室有1名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到年底,每县、区至少要新设立1所中医诊所,在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中设立至少1所中医坐堂医诊所。

普遍开展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创建工作,谯城区开展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蒙城县开展全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

(二)实施“三名”(名院、名科、名医)工程

华佗中医院、县中医院新院建设在完成征地、拆迁、总体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确保年内开工。蒙城县中医院要想方设法取得县委、县政府支持,争取年内落实130亩以上的新院建设用地。县中医院要加快与县医院老院区的置换进程,并进行认真设计、改造,确保置换工作顺利完成。各中医院在设计、改造过程中,要加强内涵建设,充分注意中医药文化的体现。

在现有市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中医骨伤、田氏喉科等我市具有特色优势的专科专病建设。全市每所中医院都要完成2个以上的中医特色科室建设,并启动“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设立中医治未病中心。

开展“市首批名中医”评选活动,每县、区建立市级名中医工作室1-2个,积极争取建立省级名中医工作室。

二、继续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工作

(一)认真做好2011年度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自评工作

各县、区卫生局要加紧时间,及早部署,对辖区内中医医院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各中医院也要加大活动力度,参照市局《关于中医重点工作联合督查情况的通报》及《2011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细则》的要求,认真自评,补缺补差,以迎接省中医管理局对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情况的抽查。

(二)提前谋划,做好准备,做好新一轮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准备

各中医院要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和《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评价细则》要求,做好新一轮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准备工作,不断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强化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三、开展综合性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工作

按照省卫生厅、省军区后勤部《关于开展综合性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通知》要求,今年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部级、省级综合性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各县、区卫生局应督促所属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全部参加创建活动,各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也要认真学习、研究《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扎实搞好创建工作,不走过场。各县、区卫生局要加强督查工作,确保创建活动落到实处。

四、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步伐,全面提高中医药队伍素质

在本年度各中医院招聘大学生计划中,中医药人员比例要占到招聘人员数的50%以上。加强对在职中医药人员的培训和提高,各县、区要分期分批举办县、乡(镇)、村中医药人员培训班,重点对中医药人员及乡村医生进行中医药知识的培训。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开展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工作。谯城区卫生局要加强培训基地建设,确保完成培训任务。

加强中医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引进一批知名中医专家来亳工作。

五、加大中医药行业监管力度

各县、区卫生局要加强对中医药重点建设项目、“中华药都·养生”行动计划完成情况的督查力度。督促各单位认真落实建设方案,组织人员培训,规范设备采购,并认真总结经验,查找存在问题,确保项目达到预期成效。

加强中医药监督管理工作,保障群众就医安全。强化中医药服务的机构、人员、设备和技术等要素的准入管理,进一步规范各中医医院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诊疗服务行为,打击非法行医,规范中医医疗市场,保障群众就医安全。

六、着力推进全市中医药科技创新

(一)积极开展中医科研工作

加强在研省中医药科研课题的日常管理,试行开展“华佗中医药科学技术奖”评选工作。精心组织筛选全市重点中医药科研课题,积极申报立项,推荐申报市科技进步奖、省科技进步奖评选工作。

(二)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

增强加快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紧迫感,全力抓好继承、创新、转化、推广工作。加强名老中医医案文献的整理研究和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研究,总结重大疑难疾病、常见病、针灸、中药研究等方面研究成果,以临床证据为基础,结合研究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明确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和优势环节并加以推广。

七、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营造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认真组织实施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活动

开展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开展养生保健讲座、开辟养生保健知识宣传栏等,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培养文化科普人才,探索建立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推进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

继续开展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在建筑风格、服务理念、病房布置等方面突出中医特色,及时总结工作经验,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医保示范点建设计划范文2

一、“十三五”基本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围绕省、市、县关于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部署,把扶贫开发作为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突破口,扎实开展干部结对帮扶,大力实施九大精准扶贫措施,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坚持财政投入与发挥市场作用、引入社会力量相结合,注重增强内生动力,注重金融支撑,注重创新机制,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推进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由“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推进贫困村定期脱贫,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XX和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二)目标任务

优化整合扶贫资金,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加大扶贫力度,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突破,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全县每年实现精准脱贫10000人以上,确保到2020年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目标。

(二)目标任务

优化整合扶贫资金,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加大扶贫力度,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突破,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全县每年实现精准脱贫10000人以上,确保到2020年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目标。

二、“十三五”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十三五”主要任务

1、实施基础设施到村行动计划

村组道路。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网络体系,构建对外连接周边乡(镇)、对内村组道路畅通的乡村路网结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优先集中解决当年计划脱贫村通村公路,在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的基础上,加快通组道路硬化建设和通村水泥路的拓宽改造,使农村交通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群众出行便利,农产品运输道路通畅。

饮水安全。结合县城饮水工程扩容扩网改造,实施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和连通工程,新建和改造一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好年度安排的整村推进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着力解决贫困村的生产用水难题。

2、推进产业扶贫增收行动计划

种植业。白莲、薏仁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和高效农业项目优先向贫困户倾斜。发动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项目,增加经济收入。

经营体系。鼓励和培育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通过农村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动,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程度。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探索企业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农户稳步增收。加快农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打造赣江源头特色品牌,完善流通网络。

3、提升教育培训行动计划

义务教育。实施农村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划,优化学校布局,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师资、仪器设备等资源,就近就地入学为重点,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全面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学能力。

技能培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引导贫困村有培训愿望的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贫困户“两后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率达到100%。贫困助学。建立健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改善各类资助资源,大力改善资助环境,确保每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4、完善公共服务行动计划

医疗卫生:进一步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条件,贫困村有标准的卫生室,建筑面积达到上级规定标准,基本医疗设备、药品配备齐全、有取得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合格的乡村医生。组织开展乡村医生轮训,提高贫困村乡村医生的能力和水平。加大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力度,提高贫困人口健康水平,减少因病返贫人口。加大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文体科技。加强贫困村文化建设,有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和体育健身器材等,文化娱乐活动场所有保障。积极开展文化扶贫,开展文艺节目、电影等进村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科技扶贫,在贫困村实现技术培训、信息服务、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四个全覆盖。贫困户家庭主要劳动力能够参加实用技术培训,人均掌握1-2门实用技术。

社会保障救助。全面落实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政策。加大农村医疗救助力度,降低门槛,扩大重点贫困村医疗救助面,提高医疗救助标准;加大救助资金投入,相应扩大重点贫困村低保保障面。

医保示范点建设计划范文3

一、扎实推进医改各项重点工作

(一)认真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要及时、足量、保质、统一配送及零差率销售,定期公布社区用药种类和价格,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要定期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使社区居民基本用药逐步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立财政补偿机制,按照“政府花钱买服务”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偿原则,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非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补偿。使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工作可持续开展。

(二)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目前仍有个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未纳入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范围,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申请纳入。已获得城镇医保定点资格的机构,要积极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全部列入医保支付范围,并结合实际,统筹考虑具体实施办法,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度,积极采取医保费用预付、提高报销比例等有效措施,吸引居民到社区看病就医,促进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工作顺利进行。使社区卫生服务便捷、价廉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三)全面完成建立城镇居民电子档案工作。进一步做好城镇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工作,加快居民建档进度,年内城镇居民电子档案建档率要达到85%以上。对已建成的档案要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提高电子档案质量,充分发挥健康档案在慢病、老年病、妇女、儿童防病治病方面的有效作用,提高健康档案的使用率。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配合妇幼保健机构做好辖区0—7岁儿童听力筛查工作,完成筛查任务。

(四)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局直有关单位要按照《关于进一步落实崆峒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的通知》(平卫发〔2011〕202号)文件要求,尽快将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疾病预防控制、计划生育等各项应在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下沉到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县(区)要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加强社区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规范开展社区慢病管理、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工作,逐步扩大社区卫生服务人群覆盖范围。将慢性病管理、免疫接种、疫情报告、妇幼卫生指导和信息统计、产后和新生儿访视、健教咨询和讲座、计划生育咨询和技术服务、药具发放等公共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范畴。并实行费随事走,健全经费保障投入机制,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运转。

二、突出社区中医药服务,积极开展示范创建活动

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要求,对照《省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试行)》,从中医药科室建设、中医药人员配备及培训、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中医医疗、中医康复、中医健康教育七个方面做好社区中医药工作,培育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发挥中医药的“简、验、便、廉”的优势,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中医药解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问题的能力。按照《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机构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市创建全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示范和中医药特色创建活动,严格对照《全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机构审核指标及实施细则》、《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考指标体系》做好自评、申报和整改工作,4月份至7月份是创建、自评和申报、整改时间,机构自评达标后向辖区卫生局申请考核,辖区卫生局将考核合格的机构推荐至市卫生局,市卫生局将于7月份组织复核评估,复核评估达标后,向省卫生厅上报。报告内容包括:本县(区)创建活动进展情况、主要做法和经验、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审核结果以及推荐意见等,并附《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考指标体系》的逐项打分情况。省卫生厅将于8月份进行复核评估。年底至少要在全市创建4个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和2个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各县(区)要制定符合本县(区)实际的社区卫生人事制度,争取多种有效政策措施,吸引医学院校毕业生及退休医生到社区工作,不断充实社区卫生服务力量。建立综合医院专家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出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定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制度,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加强社区卫生专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医专及有关单位要按期完成省厅下达的年度全科医学技术知识培训工作任务。要组织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管等专业机构人员,对社区工作人员要进行规范化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项公共卫生服务程序和工作技能,以尽快适应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需要。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建立和完善数量和质量并重、实用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并举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行风教育,树立良好的社区卫生服务形象。

医保示范点建设计划范文4

现在,我受杨武乡计生站委托,就杨武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创建示范乡站工作向你们作简要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并请提出宝贵意见。

杨武乡计划生育服务站为杨武乡人民政府下属事业单位,成立于一九九二年,现有技术服务人员6名,有一名执业医师,一名执业助理医师,4名医士技术服务人员,均起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合格证。

今年来,我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创建示范乡站为契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积极为广大育龄群众开展优质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全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加大投入

我乡党委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工作, XX年年,在乡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入资金100万余元,建起了乡计划生育服务大楼,占地面积1360平方米,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业务用房780平方米,按照上级的要求,规范设立了手术室、女性诊室、青少年性教室、特色咨询室、优生咨询室、康复室、术前准备间、药房药具室、b超室、乳透室、男性室、化验室、治疗室、妇科检查室、妇科治疗室、医护办公室、站长办公室、心电图室、档案室等19个科室。今年4月份,在区计划生育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将我站列为创建示范乡站后,我乡又投入4.8万元资金,新购了办公桌椅、档案柜及部分医疗器械设备,又投入8万余元搞硬化和绿化建设。

二、营造环境,强化宣传

一是营造氛围,以适用的宣传内容强化服务。我们在抓好常规性宣传教育的同时,重点在服务站内外制作大型的彩喷绘牌30多面,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科普知识。

二是服务公开,社会舆论的监督来强化服务。为了广泛接受全社会对计生服务工作的监督,树立技术服务人员良好的社会形象,不断扩大服务工作效应,设立了岗位牌,全方位公开计划生育服务人员的姓名、岗位职责、服务项目、服务承诺,既方便了群众,也增强了工作透明度。

三、 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开展多功能服务,努力为计生服务对象搭建获取健康知识和信息平台

一是坚持把查环查孕与定期妇科病检查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服务站各类医疗设备,主动为育龄群众提供妇科病检查服务,做到了医疗设备的一机多用,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二是坚持把被动接受服务与主动上门服务结合起来,在做好常规性的技术服务和环孕情服务的同时,注重加强与育龄妇女的经常联系,特别是对手术后、避孕药具对象的随访,能够主动了解我们为她们服务后的情况,入户访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

四、 规范管理,强化服务

医保示范点建设计划范文5

根据市文明委杭文明字[~]04号文件精神,现将我局创建市级文明单位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卫生行业是窗口行业,其精神文明建设一直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市卫生局领导班子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组,分管领导具体抓。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坚持中心组理论学习,大力营造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氛围。领导班子成员坚持民主集中制,廉洁奉公,重大问题经集体研究决定。坚持卫生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规划,并纳入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内容,激发了干部队伍的团结进娶开拓创新精神,为卫生改革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矗

二、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步伐

1、健全组织,完善网络,积极实施新一轮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我市在被确定为全省新一轮初级卫生保健示范县(市)后,围绕初保示范县(市)工作要求,自我加压,调高初保指标,扎实做好初保规划、组织和实施工作。一是健全管理组织。调整了以分管市长为主任的市初保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确定专人办公。市直相关部门及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也及时相应调整了初保工作管理组织,形成了“政府、部门、乡镇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同时,制定了高标准的“杭城市XX~XX年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评价指标”,下发了《杭城市XX~XX年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实施方案》。二是完善服务网络。结合区域卫生规划调整,设置了非营利性的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广大农民提供“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三是预防为主,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开展了中小学在校学生碘缺乏病病情普查,对缺碘学生进行科学补碘;加强高危人群性病监测,将性病艾滋病预防性体检列入相关人员体检许可项目;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

2、积极推进基层卫生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将乡镇卫生院上划卫生局按职责管理。根据省委、省政府《决定》精神,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从~年9月份起将乡镇卫生院人员、业务、经费、资产等划归市卫生局统一管理,有力促进了乡镇卫生院的宏观调控和健康发展,进一步理顺了卫生院管理体制。二是合理调整区域卫生规划。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我们按照市场需求和功能定位,合理调整乡镇卫生院布局,将原有33个乡镇卫生院按照行政管辖撤并为22个乡镇卫生院,并新设立了四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而使基层卫生机构的功能得到明显加强。并设立了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加强内涵建设,满足了广大农民患者就诊需要。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办医。为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形势和广大群众就诊的需要,我们采取适度的原则,引入民间资本投入承办医疗机构,大力扶持华泰医院等民营医院的建设,通过有序竞争改善医疗服务条件,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

3、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我市~年被确定为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市后,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平稳,取得了较好成效。去年以来,主要在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方面下功夫,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发展。一是修改完善了《杭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二是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在严格定点医疗机构准入条件的前提下,鼓励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合理竞争,确定了187家定点医疗机构。市卫生局与所有定点医疗机构签定了《医疗服务责任书》,明确了定点医疗机构的13项职责。同时,健全了基金管理、审计监督、奖惩、公示、投诉等各项制度。去年11月,我局还主动要求市审计部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支、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三是方便群众,取信于民。为方便群众,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补偿办公地点设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窗口式受理,一站式服务,并按月公布费用补偿信息,主动接受监督,听取社会各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的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搞好这项工作。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正常,~年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88.63%。

4、积极推进卫生单位运行机制综合改革

为建立具有生机与活力的卫生管理体制和卫生运行机制,我们在以下几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一是实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为了切实遏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杜绝不合理用药现象发生,在市医院和市中医院全面实施了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通过实施,使药品收入占医疗费用的比例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我们还强力推进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努力把虚高的药品定价降下来,让利于患者,降幅达30%以上。在市直医疗单位全面实行药品集中招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到乡镇卫生院,力争在两年内使全市所有医疗机构都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二是建立卫生系统会计中心。针对卫生系统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为规范财务管理、加强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年8月,卫生局实行了基层卫生院(含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计财务统管工作,实行财务公开,不仅减少了会计人员,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会计监督管理工作,为基层卫生单位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三是建立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使各级领导干部强化了财务规范管理意识。四是规范了医疗服务收费行为。在全市卫生单位全面实行了医疗收费公示制度和向患者提供医疗费用清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杜绝医疗收费不正之风。

医保示范点建设计划范文6

关键词: 数字化管理;社区服务平台;数字化社区

中图分类号: F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5)03-0076-03

作者简介: 喻 立(1968-),男,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经贸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知识管理;魏 敢(1969-),男,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外聘专家,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物联网工程、知识库管理。

一、引言

20世纪以来,社区被看作是促进政府、社会、市场共同作用的社会治理格局的一支重要力量[1]。西方社区研究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随着社会学学科的分化,社区研究越来越专业化,形成了不同的社区理论,主要是人文区位理论、社会体系理论、社会交往理论;二是应用性在不断加强,社区研究者在城市规划、社区发展、社会工作等方面越来越多,对政府决策具有很大影响[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成熟,社区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资源配置结构的多元化和动态化、社区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蓬勃发展,特别是管理理论被引入到社区的实践中来,运用现代管理理论进行社区研究成为了学术界的新热点[3]。

近几年来,清远市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广东省实现了经济增速的“七连冠”,在社区建设和管理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和人们各种公共需求的快速增长,传统的社区管理已经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迫切需要一个更加开放、便捷、高效的服务管理平台弥补传统手段的不足,从而实现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资源有效整合的综合治理格局。

二、数字化社区服务平台功能描述

数字化管理(Digital Management,DM)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计划、组织、协调、服务、创新等职能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方法的总称[4]。通过数字化社区建设,可以有效实现社区管理的“全员化、精细化、动态化、信息化、智能化”,充分整合力量和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拓展社区公共服务领域,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数字化社区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不仅要从智能化的角度来考虑其功能、性能、成本、扩充能力及现代相关技术的应用等问题,而且要从现代城市社区管理和数字化城市建设的角度出发,切实考虑数字化系统在未来运行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的成本[5]。

借鉴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数字化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清远市将在区域物理网格划分的基础上,以清城区启明社区作为试点及创新示范建设项目进行逻辑网格划分,实施对不同服务对象群体个性化服务需求的精确定位,实现社区服务由共性化向个性化的重心转移。清远的数字化社区建设重点是实现逻辑网格内包括信息服务、教育培训、文化服务、休闲保健、医疗服务、网格经济等内容的“社会服务”的预期目标。

1.信息服务

通过清远市知网工程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更及时地、准确地采集、分析各个物理网格的人口、物件的各种具体信息,同时更可以通过各种行业专业数据的逻辑关系,为满足社会管理的各种要求提供信息化的服务平台。知网工程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将主要包括物理网格中的所有信息,同时按照知识经济社会的特点,对各个行业专业进行具体的划分,通过行业专业的逻辑网络的建立,为清远的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的建设,提供多维空间的数据信息服务。系统建成后,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全区各地,包括各个市、县(市、区)工作部门都能够共享相关的网格数据,以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以及政府工作效率。同时,系统还可以为各县(市、区)预留相关的数据库或程序接口,以便将原有的或新建设的政府服务平台接入系统,实现清远市社会管理的互联网运行,促进全市社会的网格化信息管理,同时也为清远市下一步的智网工程打下良好的信息资源基础。

2.文化服务

在知网信息平台的建设当中,将进行清远市城区数字文化平台的规划与建设。把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触角通过互联网络不断延伸,争取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使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形成清远市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比如,把相关的数字影院,各级美术场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甚至农家书屋等所有的文化场所都纳入到知网工程的综合管理当中。让全清远市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通过知网工程的普及不断提升,以此提高清远网格人群的文化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通过日益完善的知网工程之文化服务项目,真正让清远市人民群众享受着“政府买单,群众受益”的公共文化服务硕果。

3.教育培训

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塑造未来教育――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计划2012报告》指出,教育培训将成为现代城市社会发展原动力,这是一个全球化的动态,各国、各地区的全面进步都离不开教育培训。我们党的十报告也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我们的知网工程,不仅要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D2020)》要求的“大力发展”,而且还要加速度,快步伐,目的是满足清远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的需求。也就是说,清远知网工程的教育培训,将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的需要,主动适应地方产业升级转型的需要,为地方经济、地方社会管理服务。

4.休闲保健

伴随人类对健康的追求而衍生的休闲、养生、保健产业已成为朝阳产业,拥有广大的市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休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休闲娱乐、养生保健、康体健身等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注重休闲养生、崇尚健康的时代,清远作为广东的后花园,是珠江三角洲乃至广东的健康生活居所,在休闲保健方面有独特的环境基础!随着清远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生活观念已发生了很大转变。把休闲保健纳入清远社会管理知网工程的范畴,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当前休闲服务质量问题过多、休闲保健往往涉嫌黄赌毒等诸多问题,从而为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奠定基础。

5.医疗服务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质量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网格管理把医疗服务纳入其中,作为网格社会其中的基础元素,将可以直接提高清远社会人群的生活质量。通过网格的精细管理与政府的有效干预,进行社会资源(如各个医疗点、医疗设备、税收等)再分配,对弱势群体(孤寡老人、低收入群体)提供补偿,将是减少贫困问题,缓和社会问题(医疗卫生事件、药物问题、就诊问题等)的有效方式。这些,无疑对增进社会整合、促进社会进步和协调社会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决定性作用。在网络管理的系统之中,一方面可以把群众关心的医疗卫生服务融入到社区的服务当中,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医保、社保系统的接口,创建清远的医疗服务特色,尽可能地让群众享受到在信息时代医疗服务的便捷性。

6.网格经济

通过前一阶段网络系统的建设与运用,在此阶段的网格管理中,可以考虑充分挖掘网格系统的经济性。这里的网格经济,我们可以理解为网络经济。是指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之上,各类应用群体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整合的信息资源,所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最直接之处,是网格系统的研发、使用、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它建立在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基础之上,改变了传统经营模式、经营理念。我们平常所说的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等,都属于归于网络经济的范畴。在清远知网工程的网格系统中有意识地嵌入相关的经济活动模块,比如物业管理系统、居民小区电子商务系统等功能,可以让社区的经济活动得到更有效的规范与监管,既可能减少了各种日常商业纠纷,也可能为网格系统的管理创造新的赢利模式,为网格系统的深入开发与应用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

三、清远市数字化社区的实施与推广

1.基础阶段――社网工程

首先,在清城区选代表性社区作为试点并作为创新示范社网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建设,探索出社区内区域物理网格划分的科学依据和原则,把试点培育成特色明显、成效显著、运行成熟的品牌示范性社区。在创新示范社网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把城市社区社网工程全面推广到我市大部分城区,通过区域物理网格的合格划分和服务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包括治安管理、计划生育、房屋拆迁、矛盾化解、文体保健、企业经济等内容的“维护社会稳定”的预期目标。

其次,在我市村镇选代表性社区作为试点并作为创新示范社网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建设。在创新示范社网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把村镇社区社网工程全面推广到我市大部分农村地区,以实现包括种养培训、营销服务、资金支持、计划生育、教育医疗、集体经济等内容的“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

再次,在我市少数民族区域选代表性社区作为试点并作为创新示范社网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建设。在创新示范社网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把少数名族社区社网工程全面推广到我市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以实现物理网格内包括创业培训、资金支持、物资支持、居住环境、个体经济等内容的“脱贫致富”的预期目标。

2.提升阶段――知网工程

首先,在区域物理网格划分的基础上,在清城区选代表性社区作为试点并作为创新示范知网工程建设项目进行“逻辑网格”划分,实施对不同服务对象群体个性化服务需求的精确定位,实现社区服务由共性化向个性化的重心转移。在创新示范知网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把城市社区知网工程全面推广到我市大部分城区,以实现面向社区居民个性化需求的包括信息服务、教育培训、文化服务、医疗服务、网格经济等内容的“社会服务”的预期目标。

其次,在我市村镇选代表性社区作为试点并作为创新示范知网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建设。在创新示范知网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把村镇社区知网工程全面推广到我市大部分农村地区,以实现逻辑网格包括内治安管理、计划生育、房屋拆迁、矛盾化解、文体保健、企业经济等内容的“维护社会稳定”的预期目标。

再次,在我市少数民族区域选代表性社区作为试点并作为创新示范知网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建设。在创新示范知网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把少数名族社区知网工程全面推广到我市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以实现逻辑网格内包括种养培训、营销服务、资金支持、计划生育、教育医疗、集体经济等内容的“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

3.高级阶段――智网工程

首先,在清城区选代表性社区作为试点并作为创新示范智网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智慧网格划分,依托数据挖掘、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全方位的社区管理与服务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信息获取和服务资源匹配的智慧联动,使社区管理的组织机构进一步扁平化、智能化。在创新示范智网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把城市社区智网工程全面推广到我市大部分城区,以实现更加高效智能的包括自我管理、相互服务、智能管理、资源共享、外向经济等内容的“社区自治”的预期目标。

其次,在我市村镇选代表性社区作为试点并作为创新示范智网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建设。在创新示范智网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把村镇社区智网工程全面推广到我市大部分农村地区,以实现包括信息服务、教育培训、文化服务、医疗服务、网格经济等内容的“社会服务”的预期目标。

再次,在我市少数民族区域选代表性社区作为试点并作为创新示范智网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建设。在创新示范智网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把少数名族社区智网工程全面推广到我市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以实现包括治安管理、计划生育、房屋拆迁、矛盾化解、文体保健、企业经济等内容的“维护社会稳定”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Salamon,L.etal.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1999.

[2]Williamson, peter J. Corporatism in perspective: An introductory Guide to Corporatist Theory. SAGE Publications Ltd, 1989.

[3]高润超.基于供应链的数字社区体系结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4]谭力文,徐珊,李燕萍.管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