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见习心得体会范例6篇

社区护理见习心得体会

社区护理见习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 社区; 护理; 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120-01

随着医疗体制深化改革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举措,号召社区居民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从根本上解决社区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现象,以满足社区居民对基本医疗服务的迫切需要,社区护理工作的内涵就变得越来越丰富。社区护理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护理专业方面的一个重要的新课题,是保证社区护理工作正常的、有序地、高质量地开展的管理体系。我院原是一家职工医院,于2004年挂牌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4个社委会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全部工作内容,并于2008年被评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现将我中心社区护理管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1 社区护理人员的组织安排

1.1 人员的选定 首批选送了5名素质高、能力强、能吃苦耐劳、沟通能力强的临床护士,参加了市社区护理岗位的系统培训,明确社区护理内涵和工作内容,熟练掌握社区护理的各项技能,并取得了省卫生厅颁发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合格证,为社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1.2 加强社区护理人员规范化的培训 以前传统的医疗模式是基层医院的门诊就是医生看病,开处方,基本不需要护士的参与。而现在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六位一体”的工作内涵,如果单靠全科医生是不可能完成这大量的工作的,因此需要医护人员相互合作。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中心成立了服务于4个社委会的4个全科社区服务团队,由全科医生牵头,社区护士、公共卫生人员参与,共同承担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这样社区护士除了为家庭、个人承担直接的护理工作,同时也承担了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伤残康复训练等各项任务。这就要求社区护士医学知识面广、具备独立处理突况的应急能力,社区护士的专业素质就直接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我中心利用各种形式对社区护士进行一些规范化的训练和医学知识的普及。

1.2.1 院外培训 选送了一位各方面素质较强的社区护士到省级医院急诊科培训了6个月,回来后要求她把学到的有关急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其他社区护士进行培训和带教,以带动社区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

1.2.2 院内学习 积极参加上级医院医生下社区进行的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知识讲座的学习,同时也参加本院医生定期进行的常见慢性病知识讲座的学习。

1.2.3 积极参与卫生局举办的一些培训 如院前急救、健康知识讲座、伤残康复训练、计划免疫等等的专项培训。

1.2.4 中心定期组织社区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技能、急救技术的演练 以提高社区护士的应急处理能力。

2 制订社区护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为了把社区护理这项工作做好,健全社区护理管理体系。我中心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文件,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内容,制订了各种社区护理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其中包括:计划免疫工作程序规程,医德医风奖惩制度,护理差错报告与奖惩制度,社区护理工作常规,社区护士下社区规程,上门出诊、随诊护理常规等。为社区护理的规范服务提供了依据和保证。

3 社区护理质量的落实 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使病人满意,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2]。社区护理工作具有高度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复杂性。需要运用社会科学、心理学、公共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结合自身的经验完成护理工作。我中心护理部专门成立了护理质控小组,定期对社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对用于上门出诊的消毒物品、医疗器械不定期的进行抽查,不定期的对社区居民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了解护理服务质量,与中心的奖惩制度挂钩,以提高社区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期开展例会,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拿出整改意见,制定解决方案。对上级下发的社区工作文件,积极组织学习,领会精神,不断提高社区护理服务的质量。

总之,在社区护理管理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总结和摸索,运用护理管理的机制,确保社区卫生服务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做好、做扎实,把温暖带给社区居民,成为社区居民健康的守护者。

参考文献

社区护理见习心得体会范文2

一、社区护士心得体会

前几周苏银花老师跟我们说联系了一个社区医院让我们去见习,让我们自行安排时间,我当时很兴奋,对于社区医院的观念全部来自于书本和电视,感觉社区医院是一个挺高大上的地方。后来陆续有几组同学去了社区医院见习,见习回来给我反馈的信息大部分都是——根本就没学到什么,就是不停的在那里打电话,填表和打字。说实话,这时候的我是有些失望的,因为我感觉这样就跟一个普通的客服行业没什么区别了,完全没有当医生帮助她人的感觉。上次社区护理的作业,我们组是排演的话剧,剧本是我写的,我感觉那就是我想象中的社区医院,会有医生上门进行健康教育,帮助一些老年人预防一些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对于一些已经得病的人不仅会给他对症下药还会像中医一样‘既病防变’让病情不再发展。也许,他还会是一些临终病人的乐土,就像一所特殊的老人院一样。他可以简单一点,小一点但绝对不会是只需要打打电话,写写资料的地方。

终于到了周四,今天下午就是我去青山社区见习的日子。我早早的就跟问好了乘车路线,约好了同组的同学。到了青山社区,发现他就像一个稍具规模的小诊所一样,大厅就零星的坐着几个人,分诊台都没有人,我真的是有些失望的。如果不是后来碰到了医院的何主任,可能我就带着对社区医院的误解和失望的情绪回去了吧。何主任在大教室跟我们聊了很多。我才了解到社区医院和我想象中的是一样的,又是有所不同的。

社区医院针对的是社区人群健康护理的一个小型医院,因为1988年时国家开始从国外引进社区医院的管理模式并大力推广,所以现在社区医院在全国已经有了4500家,在衡阳就有46家。现有的社区医院都是由国家拨款的公立医院。因为是由国家拨款所以社区医院的药都是以厂家的价格出售的,而在某些医院因为有各种中间人和医药代表等的层层剥削,导致药物价格翻了几十倍。而且社区医院会有相应的众多医保报销。所以社区医院是真正的针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让孤寡老人也能看得起病的医院。

社区医院和常规医院一样也是为他人解决病痛的,不同的是,社区医院对于个人的针对性更强,他不仅像常规医院一样对症下药,医治疾病,还讲究医养结合。他们的流程是建立档案,健康教育,治疗随访和卫生监督。主要针对的是一些人们生活中可能忽略的小病,比如儿童预防接种,孕妇、传染病和慢性病的管理。也正是因为社区医院在医疗器械和医疗资源上的局限性,社区医院一般是会和常规医院联合作用的。就有许多慢性疾病的患者情况稳定后由常规医院转入社区医院并成功控制病情的。当然,也有在社区医院病情恶化转入常规医院的。我们这次见习的青山医院就是和南华附一相互合作的。说到治疗随访,就可以看出社区医院比常规医院多出了随访这点,常规医院的规模大,收治的病人多,不可能去继续观察每个病人的情况,所以常规医院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情况就是病人已经病好出院了,没有多久又因为旧病复发送了回来。但是社区医院就不会,因为他在控制好症状后会建立相关档案,一段时间后会安排专人进行随访,帮助患者预防疾病再次复发。

除了随访以外,何主任还说了一个时光银行的志愿活动。就是每一个志愿者在这里进行志愿活动都会有一个时间记录,等到志愿者老了,就会有1.5倍的时间返还,会有新的志愿者陪护。但是这个活动却没有取得好的成功,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和人自私的劣根性。这一点我感觉挺可惜的,国家可以改变政策法规却不能改变人的思想……

在医患关系越发紧张的今天,我相信,社区医院终将成为主流。因为他使医患一家亲。何主任说他们出去随访都是空箱子去,带着一大堆东西回来的。也许何主任说的有点夸张,但是社区医院的医生和患者确实是相互信赖没有隔阂的,所以他们的话患者也更加愿意听。还是希望社区医院会越来越多吧~这样中国看病难的重大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了!

二、护士工作心得体会

**年的理论去应用于临床,实在是非常新鲜而有意思。然后,要在病人身上操作,要想真正地透过症状看到疾病本质,心中却没底,便难免惶恐了起来。也曾问过不少实习同学,各说纷纭。总之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使用懂得知识的真正掌握是把它用于实践,用实践来验证及巩固所学。学会如何与病人、老师交流is very important!不善于与人接触是我的一大弱点,那种胆怯与不自然会使我失去很多的学习机会,所以我觉得沟通也是一门艺术,学好了将使你受益匪浅。经过这近五个月的实习,我也有了这层体会。在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 理论知识的问题

以前当的一直是学生,学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而中国式的教育一向是填鸭式的:被动地接受那么多的知识,虽然考试考了那么多次,但现在我的知识在脑海中似乎没了踪迹,只好不断翻书。当在老师的提问下一次次哑口无言时,才认识到自己记的粗浅,没有时间经过的记忆犹如沙滩上的足迹,当时似乎深刻明显,却耐不住时光的清洗。

二、 角色转化问题

实习刚开始,很多东西都不了解,虽然以前也曾见习过,但真正的要实际操作了,我仍觉得底气不足。我会不会弄错了,万一弄错了怎么办。干事情总是缩手缩脚,加上跟我一块实习的同学表现都很好,我觉得老师都喜欢她们,事情似乎也轮不到我头上,每天盲目跟着做基础护理,跟着操作。本想说“让我也试一下”,但又不敢。因此,我觉得角色转化是个坎,我一定要努力克服这一点。方法主要是靠主动吧,我发现,只要主动提问,主动提出操作的要求,老师都是很乐意教的。不能再像在学校里那样等着老师要求干什么了。

三、 胆魄的锻炼

面对病人,特别是外科的病人,见到血是经常的,看到病人痛苦地呻吟,特别在操作的时候,心总会提到嗓子眼,因此而小心翼翼,束手束脚,反而会给病人造成更大的痛苦。因此,胆魄得锻炼得大一点,再大一点。胆大心细是我追求的目标,只有准确迅速才能早点解决病人的痛苦。

四、无菌观念和规范化操作

在外科实习这段时间,每个老师都强调无菌观念,因次,我深刻认识了无菌观念,操作中便不自觉地去遵守。而规范化操作也实在是个很保守和安全的做法!至于新办法,创新思维,那也得熟悉情况了再说吧。

五、微笑服务

社区护理见习心得体会范文3

针对不同人群对健康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共性的可集中学习,个别的可健康指导,老人的可一对一辅导示范。集中学习型:对人群中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做心理指导,潜在的健康问题积极预防,不同年龄组的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健康指导。通过集中互动学习取得有效指导。个别指导型:妇女保健、优生优育、围生期及产前、产后的健康指导、新生儿的健康护理、儿童计划免疫、产后妇女保健、及更年期综合症等健康问题的指导。可根据不同的个体有针对性的沟通交流,可起到较好的沟通效果。

二、沟通的技巧

社区是由人组成的,由于社区成员的文化层次、理解能力和性格特点的不同,通过同一种方式进行健康指导所达到的效果就可能不一样,这就要求社区护士具备对同一种问题采用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的能力,使社区不同的人群都能听懂、会做、易接受、能掌握,会示范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达到有效的健康教育效果。增强社区人群的依从性: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对某人或某事产生影响。有效的够沟通是在彼此真诚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护士的职业道德、自身修养、专业知识、表达能力以及沟通的频率都对社区人群的依从性产生积极的影响。沟通的方式:沟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有两种,即以社区护士为中心和以社区人群为中心,以社区护士为中心的可以采用集中学习、讲课、示范、电教、广播等多种形式,组织有同类健康问题的人群集中学习,对于潜在的健康问题集中指导。以社区人群为中心的主要是社区人群的相互沟通,主要目的是交流个人的健康方法和取得的经验,在互动中群体共享,相互取长补短,取得经验,有群体效应。这种方式可对个人健康行为的形成有示范指导作用。对于特殊的个性问题也可以采用一对一的交流,这种交流方式适合于有特殊原因不愿意他人知道病情或有不同心理障碍的个别人群。

三、沟通时语言的运用

社区护理见习心得体会范文4

1社区护士首先必须经过岗位培训

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正处于起步和逐步规范阶段,目前社区护士缺少社区护理方面的系统教育,对社区护理的相关理论、特殊的工作方法、国家的政策、法规等缺乏深入了解和系统的培训。提高社区护士护理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是当务之急。同时社区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有一定的社会工作能力。因此,社区护士应具有“全科护士”的高素质,培训的方式应该采用多种形式,经过长期、短期的培训学习,使之对社会医学、卫生保健学、社区护理学、健康教育学、家庭护理学及沟通心理学等内容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在培训中,要突出社区护理的特点,充分发挥社区护士的角色功能,从而保证社区护理质量,使社区护士更好地为个人、家庭及社区服务,以此来拓宽社区护理人员的知识面,更好地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的需要。

1.1社区护士必须转变观念社区护士中从事社区护理前是临床工作的护士,仍然是临床护理病人的思维,很难进行家庭护理,影响着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再者,人们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单纯的技术操作上,仅以协助医生工作为主,其他如预防、健康教育、家庭等内容并未有效开展。所以社区护士应加快观念转变、更新思想,尽快进入并适应社区护士的角色,加快对健康人和重点人群的预防保健,加强对慢性病病人的自我保健工作管理的指导,真正转变为社区护士,尽快提高社区护士的工作适应能力,才能做好社区护理工作。目前,更新观念,从思想上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是做好社区护理的关键。转变观念就是要从思想上适应几个转变,服务功能从医疗护理服务向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和身心康复转变;服务对象从为病人服务向群体、家庭、社会转变;工作方式从院内向院外的社区家庭服务转变;岗位培训从临床护理向社会行为医学等新兴学科转变。社区护士应通过培训转变观念,提高自我工作能力。总之,社区护士要以患者治疗、护理为中心向以全社会的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和身心康复为中心的转变。利用社区相对固定区域的人群优势,发挥“全科护士”的作用,来承担社区护理的多重角色,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很好的个性化、连续化、综合性的优质服务。

1.2社区护士必须对常见疾病具有丰富的预防、护理理论知识和技术社区护士服务的群体大多是常见病和慢性病患者,患者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希望得到方便、及时、安全、有效的社区服务。这就需要社区护士同样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技术。社区工作开展以来我们运用这些优势,做了以下工作:到居民家中入户建档。根据居民健康档案,筛选出各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配合医生制定综合防治计划和干预措施,实现患者的管理和护理。社区护理与医院内临床护理不同,需要护士具有独立判断病情的能力和对各种危险征兆的鉴别能力,一方面在接诊患者时,给以正确处理或者及时转诊;另一方面社区护士入户服务时,是在没有其他医护人员配合的情况下在患者家庭独立完成的,没有一定的抢救设备和应急抢救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存在着巨大的医疗护理安全的隐患。所以需深入学习和研究社区护理工作内容,完善社区护理服务的合同化,使社区护理工作更趋于规范化、法制化。除娴熟的掌握一般护理技术和专业知识外,还要懂得常见慢性病的理论知识及心电图、放射等相关知识,当居民咨询心电图或CT结果时,你说不知道,居民将对你失去信任,所以拓宽知识面更是社区护士的必修课。目前社区卫生机构将社区工作的中心放在慢性病管理上,面对传染病的关注和管理显然不如慢性病重视和认真,一旦一个传染病流行起来,社区护士需要管理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此时工作量和难度都是非常大的,所以社区护士要

高度关注传染病,特别是处在潜伏期和早期的传染病,必须接受规范化的治疗护理管理。

2社区护士应具有的素质

2.1社区护士应掌握与患者交流和进行健康教育的技巧目前社区护士虽然数量不足,导致工作的内容主要是疾病的护理而较少考虑疾病预防和对群体的行为干预。因此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一方面可以帮助未患病的社区居民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健康的行为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以达到减少疾病发生的目的;另一方面,指导患病的居民自觉遵医、正确用药、选择合理的饮食和合适的锻炼方式,以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再者,由于家庭所患疾病的危险因素大多以个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为主,而这些因素可通过个人的努力避免或祛除,使居民真正了解到慢性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2.2社区护士应具有良好体魄,高尚、敬业和慎独精神社区护士除日常的护理工作外,还经常爬楼梯到居民家中做护理或家访,提供主动、优质服务,针对不同要求给予服务。而且立足特殊人群中从日常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帮助其引入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其自我管理意识的能力,从而以点代面,促进整个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扩大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常常是一名护士为相对固定的居民服务容易形成特殊的关系,所以,社区护士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2.3社区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活动能力社区护士应性格开朗、助人为乐,具有丰富的感染力,通过自己的人格行为和良好语言把爱心和知识传授给服务对象,同时与所在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如遇到突发事件,虽然有医院作为后盾,但离不开社区的支持和协调,我们应该知道居民的健康水平与我们社区护士的社会能力有关。目前,尽管社区护理服务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毕竟拓宽了护理人员与社会接触的广度和深度,增进了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因此,社区护士不但要用自己的知识与技术减除患者的病痛,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心理素质,改变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也是走向市场走向社会创造和体现自身劳动价值的过程。

社区护理见习心得体会范文5

现代医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现已不仅仅满足于有病治病,更需要得到疾病预防、护理、康复促进、保健指导等多方面的服务。因此,开展集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社区护理势在必行,这也是我国卫生改革的四大重点之一。目前,我国从事社区护理的人员还很少。社区护理如果要得到顺利的开展,社区护士的培养是一个重要问题。

1 社区护理的现状

(1)社区护理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缺乏系统的管理;(2)社区护理工作人员要求高,缺乏专业的人员;(3)社区护理业务的范围广泛化,缺乏明确的分工,社区护理队伍的日益壮大,缺乏完善的教育制度;(4)社区护理评价制度发展较快,缺乏合理的监督;(5)社区护理服务程度低,范围局限。

2 社区护理工作对护士素质的要求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推广,社区护理逐渐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需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扮演多种角色,需要具备多种技能,社区护理工作对护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思想品质好,具有高尚敬业精神;(2)具备完美的护士形象和语言交流能力;(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4)技术全面、精湛,知识丰富。

3 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构想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是护生绝大部分时间集中在学校,只有在毕业实习时才真正接触到卫生工作的实际,这种教学模式与培养技能紧缺型人才的目标相背,因此,走进社区的大课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相结合,有利于护生了解社区工作的性质及任务,通过现场带教和实地训练及连续,将护理程序运用于社区中,使护生的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使护生的逻辑思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业务知识和技能、管理及社交能力都得到提高。

3.1 核心思想:核心思想以三个结合为主:(1)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结合;(2)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入社区,运用已有的专业知识,对社区的特殊人群、弱智儿童和老年人进行卫生宣传、健康教育、保健指导,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从而训练学生的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具有创造性思维、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和加深对现代护理模式的理解。

3.2 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是PBL教育方法的具体体现:PBL是进行素质教育,实行KAQ(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培养的有效方法。其学习思路综合了协作学习、发现学习、范例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特点,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等思想。以PBL教学方法为切入点,有利于护生知识、能力及素质的培养。特别对提高护生自学、创新和实践能力,增强对未来社会的适应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3 构想的意义:社区实习是护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职业训练阶段,也是护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时期。(1)一方面为能给他们提供服务而感到由衷地自豪,另一方面,也遇到了很多难题。这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会带着问题去查书、查资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学能力。(2)很多护生将问题带回了学校,带进了课堂。他们对所遇到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设想,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3)通过实践,护生体会到社区访视的关键是设法与被访患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培养了人际交往能力。(4)护生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健康指导。说明学生在与患者交往中,尝试运用《内科护理学》和《社区护理》及其他学科中所学过的知识解答不同心理状态、不同病情的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和预防保健指导,培养了全方位地运用护理知识的能力。

通过社区实习,使护生了解基层卫生服务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中的作用,并在参与社区调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接触到了社区人群,了解到了社区中存在的卫生问题,丰富了护生社会交往阅历,拓宽学习的知识面,锻炼了护生健康调查、健康教育、健康评估、保健指导、家庭护理等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技能。达到以社区护理能力培养为引线,多条途径全体参与,激发护生兴趣;以社区护理手段应用为支点,多种项目全面实践,培养提高了护生人际沟通、协调合作、社会工作、组织管理等能力,促进了护生的成长。

社区护理见习心得体会范文6

对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发展现状、老年护理人才队伍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老年护理专业发展思路与策略,为新疆老年护理事业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

所谓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按国际通行的标准界定,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或者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0%[1]。据世界卫生组织推测,2000—2050年全球老年人口将从6亿增长到20亿,且以发展中国家为主[2]。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已是不争的事实,大量推断性研究也证明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点与严重性。据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老龄委的统计,截至2012年底,新疆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241.2万人,占全疆总人口的10.86%,年均增长率4.36%(高于全国1.16%),新疆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1新疆老年护理专业发展现状

新疆作为我国边远多民族聚集地区,其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与我国其他省区存在一定差距。2011年,新疆有两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但由于传统观念对老年护理事业的错误认识,该专业招生困难;同时由于老年护理工作辛苦,工资待遇低,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缺乏吸引力,直接导致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匮乏和流失。2014年,自治区民政系统开展了首期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预计每年培训400人,但这远远不能满足2015年我国养老护理员全面实现持证上岗的要求。到2015年底,新疆约需老年护理员1万名,缺口有7000多名。针对新疆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事业发展现状,必须注重老年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3]。要依托有条件的中职、高职院校及普通高校,大力开展老年护理专业教育与人才培训工作。高职护生是未来老年护理工作的主力军,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已成为社会对高职护理教育的迫切要求[4]。

2新疆高职老年护理教育发展策略

2.1增设老年护理相关专业

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修订第二稿)》将老年护理作为护理专业的一个方向确定下来,新疆地区老年护理人才培养规模小,远远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应调整专业设置,增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和老年护理专业。

2.2明确培养层次和培养目标

根据养老机构及社区岗位要求确定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明确高职院校所培养的老年护理人员与普通护理员之间的区别。普通护理员只需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顾,掌握老年人常见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高职院校以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员为目标,必须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训,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老年护理人才。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老年人的常规护理、突发疾病急救方法,注重老年人的康复护理以及慢性病保健护理,能解决老年人的常见心理问题[5],并能指导和管理老年护理工作[6]。

2.3提倡“三证”教育模式

在高职院校提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高职护生一边接受专业课程教育,一边接受职业培训,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并在实习前一学期参加国家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5],获取证书。这种“三证”教育模式能拓宽高职护生的就业渠道,增强就业竞争力,为以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打下基础。

2.4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

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相关专业仍然沿用传统的临床护理课程体系,共分为4个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能力拓展模块。课程设置仍以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为核心课程,老年护理课程仅作为一门考查课,共32学时,且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只能粗浅地了解老年护理基础知识,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老年护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7]。为了突出课程体系的社会性、实践性、职业性,凸显老年护理特色,建议将课程体系分为人文素质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职业能力模块、能力拓展模块。课程设置上,除临床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课程外,还应结合老年护理实际和岗位需求,增设体现老年护理专业特色的课程,如老年人际沟通、老年心理健康、老年养生与保健、老年常见病护理、老年合理用药护理、老年康复护理、老年急救护理等。使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就能完成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的学习,从而减轻毕业前集中培训的压力。

2.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师资非常缺乏,主要为本校承担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和医院临床护理专家,他们既没有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经验,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老年护理教育培训[7],因此在教学中侧重一般护理技术和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忽视了对老年人人文、心理、康复、营养方面的护理。高职院校应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并获取证书,要求教师每年利用寒暑假到养老机构进行实践,或安排教师到养老机构进行一学期的顶岗实习,积累经验。同时聘请养老机构的专家和行政管理人员为我校外聘教师,以授课与讲座形式将自己的业务经验带进课堂,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2.6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新疆高职院校没有自己的养老机构,老年护理专业学生校外见习、实习主要在医院临床科室。因此,应加大投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全方位培养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在校内建立设备完善的仿真老年护理实训室、老年康复实训室、老年院前急救实训室、老年ICU实训室等,以满足校内实践教学和养老护理员培训需要。在校外,将原有的课堂教学、临床教学拓展至社区、家庭、养老机构等场所,与各级养老机构、老年护理院、老年康复中心等签定合作协议,使之成为老年护理专业的实习、见习基地。

2.7增加见习、实习经历

目前老年护理专业学生每学期到养老机构见习1~2次,在第五、六学期安排学生实习,共8个月时间。学生接触养老机构或社区中的老年人的机会较少,明显缺乏对其日常生活需求的了解以及对老年人真实生活的感知,使得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脱轨[8]。建议将见习地点放在养老机构和社区。适当调整课堂教学与见习课时比重,增加见习次数,集中并延长见习时间。第二、三学期各安排为期两周的见习活动,并利用寒暑假让学生到养老机构见习15天。平时学生可以社团成员和志愿者身份前往养老机构与老年人进行互动,以便更好地学习老年护理课程。实习安排既要兼顾医院临床科室又要兼顾养老机构,可各安排4个月,既满足学生对护理基本技术和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护理知识的需要,又满足其对老年人这一群体日常照护方法的需要。

2.8编写核心课程教材

目前,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使用的教材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基本理论所占比重大,不利于专业人才培养。因此,当务之急是开发一套满足老年人护理需求的特色教材,从而为学生毕业后开展老年护理工作奠定基础,达到零距离上岗要求。教材编写要紧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理论以“实用、够用”为度,技能以满足护士职业岗位和养老护理员职业岗位相关要求为度。考虑到养老护理员岗位特点,在坚持教材实用性基础上,兼顾内容的差异性,避免与《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等教材重复,并对教材内容进行相应删减和补充。如增加老年康复护理、老年心理护理、营养知识、怎样省时节力地移动老人、不同性别老人便器使用等内容。

3结语

今后一个时期将是我国老年护理人才供需不平衡的时期,发展老年产业及老年护理专业机遇与挑战并存[9]。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起步晚、发展慢,不能满足老年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如何将以上建议付诸行动,大力发展老年护理事业,将是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徐斌,吴爱勤.护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张文静,孙红梅,李军,等.某中专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2):131-133.

[3]黄菲,张会君,解杰梅.国内外养老护理人员培训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1,25(1):189-191.

[4]姜娜,孙梦霞,李回平.现场教学模式在高职《老年护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4,28(5):1907-1908.

[5]李建,党晓伟,付志华,等.养老护理员现状与市场需求状况分析及展望[J].河北医学,2015,21(12):2066-2068.

[6]李洁,徐桂英,姜荣荣,等.我国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现状及人才培养展望[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3(4):236-239.

[7]刘衍,沙丽艳.老年护理人员教育现状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5,29(8C):2948-2950.

[8]陈獒,胡秀英.由护理本科生对老年护理教育教学反馈引发的思考[J].护理研究,2013,27(8B):2536-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