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的基础范例6篇

病理学的基础

病理学的基础范文1

1.1方法

1.1.1对照组管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管理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对患者实施分类管理,定期给予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1.1.2实验组管理方法实验组患者的管理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实施个案管理方法。主要包括(:1)组建个案管理小组:个案管理小组主要由医师和护士组成,也包括一些心理卫生人员和志愿者等,主要职责是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对患者实施个案管理;(2)对个案进行评估:主要从患者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对疾病的反应、社会和生活功能、药物管理等几个方面对患者的现状进行评估;(3)明确问题和目标:根据患者的评估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家属协商共同制定管理目标并根据相应的指标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价;(4)制定管理措施:具体说来,就是对患者的既往病史、心理和身体状况、用药依从性进行考察以制定用药措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家庭和社会关系、适应能力、职业状况、康复依从性和主动性检查进行考察以制定康复措施;(5)定期宣传督导:定期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慢性病康复指导等活动。按计划完成既定管理目标,对完成情况实施督导。每月安排精神科执业医师对患者的精神和身体状况进行检查、调整或修改既定的管理措施和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对个案管理的实施予以指导。

1.2评价标准分别采用SDSS和BPRS对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和精神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SDSS包含10个项目,采用1~3分的评分方法,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BPRS包含18个项目,采用1~7分的评分方法,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病情越严重。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管理6个月后,2组患者的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后,实验组SD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管理6个月后,2组患者的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后,实验组BP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病理学的基础范文2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的一门主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很多,但不论运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采用什么先进手段,都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只有对此感兴趣时,才会学得更好。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体会到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进行病理教学,可能对学生是最合适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它主要以病例为“模块”,通过观察、示教、讨论及讲解来达到学习目标,其有助于医学生通过病理这一桥梁实现基础学科与临床联系的过渡,对医学各科起到很好的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作用。为此,笔者就以病例为“模块”的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

1用病例引入新课,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利用病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对这一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学习兴趣。如在上“休克”一章时教师先给学生提出病历摘要:患者黄某,男性,19岁,外出务工,不慎从高处坠落,事发后由他人救起。体检: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四肢冷、出汗,左耻骨联合及大腿根部大片淤斑、血肿。BP:65/50mmHg, HR:125次/分,T:36.8℃。伤后送医院,途中患者渐入昏迷,皮肤淤斑,最终死亡。问题:①该患者应属何种休克?②送医院前患者处于休克的哪一阶段?③此阶段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什么?④请从病理生理的角度提出抢救此患者的原则。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探索、学习该病理过程上来,学生听课时也能认真、较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2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病例,有助于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

如在讲完“血栓形成、栓塞”后,介绍病例:患者,男,42岁,建筑工人。因摔伤致股骨上段及骨盆多处骨折入院。术后卧床静养1个月余,病情稳定。临床为了解骨折愈合情况,转动患者肢体进行正位、侧位X线拍片,愈合状况良好。随即患者突发呼吸困难,发绀、休克症状,经抢救无效而死亡。尸体解剖,体表及各脏器未发现明显病变,于肺动脉一级分支处,有一直径1.4cm之血栓,阻塞管腔,其尾部逐渐变细与右心腔和下腔静脉相连,血栓体长38cm。延下腔静脉剖检,于股静脉处发现血栓头部脱落之创面。思考:①患者急死的原因是什么?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其死因。用刚学过的知识要求学生来分析患者死亡原因。同学们思维活跃,讨论热烈,发言积极。通过讨论,轻松地掌握了血栓形成、栓塞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插入病例,作为讲课内容中的一组成部分,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3在一堂课结束时讨论病例,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牢固掌握

教师就本次课内容,课尾时展示病例,组织学生讨论写出发言提纲,抽学生发言,全班学生来讲评,最后教师给予矫正补充。如“炎症”课结束时,讨论病例:患儿,李某,男性。三天前患儿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昨日起感到右上臂内侧疼痛并红肿,当晚患部疼痛加剧,红肿加重,不敢活动,并有发热,头痛和头昏。今日上午来院就诊。局部检查:右上臂内侧有2cm×3cm红肿区,略隆起,触之有波动感,局部温度增高,压痛明显,活动受限。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触痛。体温39.50C,白细胞计数23×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0.80,杆状核白细胞0.04。诊断:右上臂脓肿。入院后手术切开,排出黄色粘稠脓液10ml,经给抗生素治疗,5日后病愈出院。回答下列问题:①本例诊断你是否同意,根据是什么?②何谓脓肿?脓液的组成成分是什么?脓液是如何形成的?③本例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的产生机制是什么?④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发热、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和核左移?局部淋巴结为什么肿大?针对所提问题,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分析,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以病例为线索,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4将病例作为课后作业,加深学生记忆,强化学习效果

如“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一章结束时,将病例留给学生:某患者肠道手术后,禁食3天,每天静脉输入大量5%葡萄糖液以维持营养和补充水分,没有补充电解质。请问:①患者最易发生哪种电解质紊乱,为什么?②若发生了电解质紊乱,患者会有哪些表现?将有代表性的病例留于课后作业中,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批改,集中讲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用病例预习新课,提高学习效率和理解能力

如在介绍“肾炎”时,把病例资料发给学生。患儿,女,8岁。因眼睑浮肿,尿少2-3天入院,患者3周前咽喉疼痛,5天前发现两眼睑肿胀,后累及全身。体检:体温37.30C,脉搏110次/分,呼吸29次/分,血压20.0/12.1kPa(150/91mmHg),神志清楚,面色苍白,眼睑水肿,咽红,两侧扁桃体肿大,心肺(-),肝脾未及。实验室检查:尿量少,尿蛋白(+++),尿红细胞(++),透明、颗粒管型(+)。入院后经低盐,抗感染及降血压等治疗,住院45天,症状全部消失,各项检查恢复正常出院。思考:①本例患儿的诊断是什么?②有哪些诊断依据?③患儿两肾可能出现的病理变化如何?要求学生课后针对病例提出的问题进行预习,避免了学生在新课预习中的盲目性,提高预习新课兴趣,增强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

利用“病例” 为模块的教学,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师生间的对话、讨论、交流及教师的启发,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反复强化了知识点的记忆。并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范玫,主编.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科学出版社

病理学的基础范文3

摘 要 目的:探讨空洞型肺结核的CT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病理基础的关系。方法:收治肺结核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了X线和CT影像学进行检查。结果:X线显示17个空洞,CT 39个;X线检查显示空洞周围卫星病灶13例,CT观察到24例;经X线检查显示由于空洞而导致的肺内支气管播散患者3例,CT显示7例;经X线检查可见患者结核空洞并存在侧胸膜粘连以及增厚患者1例,CT显示3例;X线检查没有发现1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以及少量积液,CT显示2例(P

关键词 空洞型肺结核 CT影像学特征 病理基础

CT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cavity tuberculosi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athological basis

Yang Shengjun

The radiology department of the people's hospital in Leishan County,Qiandongnan State,Guizhou Province,55710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T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cavity tuberculosi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athological basis.Methods:3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were admited and as the research object,respectively using X-ray and CT imaging to examine.Results:The X-ray showed 17 holes,CT showed 39 holes;X-ray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13 cases were the hole in the surrounding satellite lesions,CT observed in 24 cases;X-ray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3 cases of patients with endobronchial spread lungs were caused by the hole,CT showed 7 cases;X-ray examination can see 1 case of patient with side pleural adhesion and thickening outside tuberculous cavity,CT showed 3 cases;X-ray examination found that no 1 case of patient had lymph node enlargement and a small amount of effusion,CT showed 2 cases(P

Key words Cavity tuberculosis;CT imaging characteristics;Pathological basis

空洞是肺部疾病影像学的一种常见表现,很多种疾病在发展过程中都可以形成空洞,不同病因形成的疾病空洞其病理并不完全一致,充分了解空洞的CT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病理基础的关系十分重要[1]。我院2013年4-12月收治肺结核患者36例,分别采用了X线和CT影像学进行检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4-12月收治肺结核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1~67岁,平均(37.9±5.3)岁,病程8天~3年,平均(6.9±1.7)个月。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咳痰、咳嗽,同时伴有纳差、乏力以及低热、盗汗、胸闷、消瘦等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在研究报告同意书上签字,同意本次研究。

方法:采用X线机常规摄取患者前后位或者左侧位片,完成后再采用CT扫描机,进行常规扫描,具体操作步骤为:从患者肺尖到肺底以层厚10mm,层距10mm的方式进行连续扫描。相关的扫描参数主要包括100~120kV,120~130mA,将螺距控制在0.750~0.875,同时注意在兴趣区加扫高分辨率CT,其中9例患者行增强扫描。肺窗设置方面:窗宽1 000~1 500;中心-500~650;纵膈窗方面:窗宽设置400;中心45。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结 果

本组36例患者中,X线显示17个空洞,大小6~43mm,CT显示39个,空洞大小2~53mm。直径在6mm以内,患者胸膜下、下叶背段以及纵隔旁、肺尖部等相对隐蔽的机置的小空洞CT均能够显示。经X线检查发现空洞周围卫星病灶13例,且显示为主结核灶周围分布有呈小点状、小片状和条索状的多个阴影,CT观察到了24例卫星病灶,且形态富有变化性,除了小点状、小片状和条索状之外,还表现为结节状、纤维条索状影以及不规则钙化影等多种类型,还能够观测到极为少见的支气管扩张。经X线检查显示空洞而导致的肺内支气管播散3例,CT检查则显示7例;经X线检查可见患者结核空洞外存在侧胸膜粘连以及增厚患者1例,经CT检查则显示3例;X线检查显示患儿为同侧或对侧肺内沿着肺纹理方向表现出不均匀的小点状渗出影,同时部分融合表现为小片状特点,而经CT检查则显示为同侧或者双侧肺野沿着患者支气管血管束方向以不均匀的形式分布着,表现出结节、小叶内结节以及绒毛状小结节的特点,同时部分融合表现为小片状。X线检查没有发现1例患者出现淋巴肿大以及少量积液,而经过CT检查则显示2例。上述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浸润性肺结核、肺结核球以及干酪样肺炎的干酪坏死组织如果出现液化、脱落或者排出,均可能导致肺内空洞的出现[2]。临床上按照空洞的来源、洞壁的形状的具体情况等,一般可划分为蚀样空洞、薄壁空洞、纤维空洞以及干酪空洞等几种。人体肺内空洞病变引流支气管如果出现阻塞,体内的空洞就会酪坏死组织以及黏液充填,从而导致了球形病灶的出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阻塞空洞性肺结核球。

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CT的日益推广和普及,肺组织结构和病变细节也均能够经其清晰地显示出来,这种显示效果已经基本接近于人体解剖[3,4]。CT检查能够清晰地发现3~4mm的小空洞以及部分隐蔽部位包括影藏在某些病灶中的小空洞,同时对于空洞内部、洞壁包括空洞周围的情况也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出来。本组研究中,CT显示为39个空洞,观察到空洞周围卫星病灶24例,和常X线检查相比,明显较多。对于空洞型肺结核造成的肺内支气管播散的早期,CT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病变区临近的肺野内部沿着患者支气管血管束方向的一些结节、小叶内结节以及绒毛状小结节,而这些都是X检查所不能发现的征象[5]。除此之外,CT在显示淋巴肿大以及少量积液等方面也存在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肺结核空洞的CT表现在结核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洪.肺结核空洞与肺癌空洞的CT鉴别诊断[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113-114.

2 俞献平.X线与CT在诊断空洞型肺结核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7):77-79.

3 蔡春水.肺内空洞性病变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5):571-572.

病理学的基础范文4

【关键词】病理解剖学;教学质量;分析体会

病理解剖学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间的“桥梁”,是医学教学中必修的课程,也是对医学生考核的核心课程,在医学教学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学好病理解剖学有利于学生对基础医学的扎实掌握,同时也是学好临床医学的前提和保证。

1 病理解剖学的基本内涵及重要意义

病理解剖学也称疾病解剖学,其与组织学、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临床医学的基础。病理解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患病机体所产生的形态上的变化,同时结合机体代谢和机能的变化情况,以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明确疾病的基本特性,为预防疾病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医学是一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学科,病理学解剖学也是本着这个宗旨进行教学的。其主要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医学的基础知识,并为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长期以来,病理解剖学的教学并未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对形态的强调及要求过高,这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如对于病变类型进行过多的讲授和要求,导致学生形成机械性的学习方式,在临床上并没有多大的用处。因此我们要重视病理解剖学科学的教学方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医师而非病理医师。

2 提高病理解剖学教学质量的体会

2.1 高度重视学生“三基”内容的学习

“三基”主要是指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以及基本技能,基于“三基”的学习可为将来临床医学的学习提供有力的前提保障,在病理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的教学,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病例,对病变的基本概念、病理改变的基本特征,病变发展的趋向等具有普遍规律的基本内容进行透彻的讲解,同时帮助学生很好的观察和辨认大体标本及病理组织切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基本的技能。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将病理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医学的实践中,并适当的介绍医学的发展过程,以更好的反映现代医学的发展水平。但始终切忌偏离“三基”内容的教学目标,一味的强调新的技术理论而脱离了教学的实际很有可能会造成本末倒置,使教学培养目标不能很好的达成。

2.2 善于开发直观教学的教学方法

病理解剖学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直观的教学方式(例如电视录像、多媒体展示)在病理解剖学教学中十分重要。该学科所涉及的范围较广、概念抽象且病理形态变化繁多,当组织器官原有的形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辨别,同时由于学生对课程的内在联系及课程的基本特征了解不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免会遇到一些障碍。为解决这些问题,经过多位多年教学经验丰富老师的总结,认为直观教学方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途径。通过加强实习课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多接触大体标本,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通过大量观察大体标本、加强辨认不同程度的病变对临床的实践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故实施直观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2.3 实施临床教学与病理解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病理学的基础范文5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 CPBL 教学改革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进入了科学知识急剧增长的新时代,作为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医学科学也随之突飞猛进向前发展,旧的医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是医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而CPBL的教学模式是适应新知识时期和培养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作为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但由于病理生理学的理论性较强,学科知识的广度、深度和跨度都很大,往往使学生在学习时望而生畏,在学习中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面对这种现状,我们积极研究和改革教学方法,探讨将CPBL教学模式引入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CPBL科学理念及形成基础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医学界就因医学和医学相关知识的不断丰富、医学生负荷不断加重、在死记硬背理论的同时实践能力和医德医风的培养被忽视,发现医学教育中存在的偏差和危机,提出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问题。CPBL科学理念是在医学教学改革中对传统的教学法不断进行分析、批判、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1.传统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以讲授为基础的教学方式,系统地讲解基础理论。LBL教学模式具有传授知识的信息量大,讲授的进展速度易于掌握,学习的系统性强等特点,对基本概念的讲授较为深刻、全面,尤其对于没有太多知识背景的低年级学生显得比较重要。但是LBL教学模式基本采用以教师传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摸式,以大量灌输、强调记忆为特点,重知识的传授,忽视教学中的学习感受、体验及双向交流启迪过程,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地发挥,不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地培养。

2.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指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与LBL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显著优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有利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0世纪60年代后期,Barrows教授最早在加拿大Memaster大学把PBL教学模式应用到医学实际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全世界已有2000余所医学院校采PBL教学模式,成为目前西方医学教育的主流教学摸式之一。

3.CPBL(Case and Problem Based Learning,CPBL)教学模式是基于“学教并重”的教育思想,在精选临床病例的前提下,提出相关问题,围绕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复习和讨论分析。在PBL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中南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提出了CPBL教学摸式。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学习医学理论是为了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CPBL教学模式强调从病例分析着手,紧密结合临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查资料,自学教材,讨论交流,练习巩固。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并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牢固掌握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二、病理生理学采用CPBL教学摸式的优势及能力培养

病理生理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医学边缘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基于病理生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特殊学科地位,采用CPBL教学摸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具有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1.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的科学,其任务是揭示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病理生理学的理论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逻辑性和推理性,学生们普遍反映抽象难懂,学起来不得要领。CPBL教学摸式结合实际病例,提出问题,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意景,将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和具体疾病密切联系,把病理生理学抽象的理论感性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减少死记硬背,提高主动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2.病理生理学与多门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联系密切,其学科知识的广度、深度和跨度都很大,需要应用有关的正常人体形态、功能、代谢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综合、分析患病机体的科学思维,才能正确认识疾病时患病机体出现的各种病理生理变化和发病机制。CPBL教学摸式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例联系,经过自学、讨论,提交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有条理的、完整的、系统的思维线条,可使病理生理学知识系统化,克服传统教学中人为将知识划分得零碎、不完整的弊端。便于学生复习、应用已有知识,学会归纳、概括,以完整地理解、系统地掌握病理生理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

3.病理生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疾病,其责任是把学生从学习正常人体的有关知识,逐渐引向对患病机体的认识,在基础与临床各学科间架起“桥梁”,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与其他基础学科相比,具有开展CPBL教学的良好基础。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涉及临床疾病的概念较多,使处于基础医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时感觉比较困难,而在该阶段难以安排学生上临床实践。CPBL教学摸式通过选择能紧扣课堂目标及知识点、既简明扼要又有一定难度的真实病例,带给学生一系列密切相关的基础、临床知识问题,以缩小与临床教学的距离。运用病理生理知识去分析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去理解临床诊治方法,可更好地完成桥梁作用。培养学生面对临床复杂多变问题的判断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病理生理学CPBL教学摸式的探索及实践

如何通过CPBL教学,将病理生理理论内容与基础知识、临床问题相联系,使抽象的理论感性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掌握牢固的病理生理学知识,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以后学习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在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实践中对CPBL教学摸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CPBL教学的病例选择。进行CPBL教学选择病例是关键。我们按照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及讲授的重点、难点内容,针对性地选择临床病例。紧扣课堂目标及知识点,对采用的实际病例进行一定程度的编写,使病例讨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适当地应用医学术语形象描述,使讨论的病例真实、简明扼要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主动学习能力。选择的病例先小后大、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到渠成,使学生逐渐进入准确地理解病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出正确结论,掌握病理生理学习中重点、难点内容。

2.CPBL教学的组织实施:(1)在讲授课程中展示病例课后讨论,上课时把典型病例展示给学生,用病例导入教学内容,并以该病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能够使学生对病例有初步的感性认识。结合病例提出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注意力高度集中,通过老师系统地讲解概念、病因、发病机理、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临床表现和防治原则,把病例中的问题一个个阐述清楚。课后给出相关讨论题,讨论结果上交给老师。老师经过认真批阅,发现问题,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学生,提出解决方法,使学生通过病例讨论分析掌握知识要点,巩固所学病理生理学的知识。(2)理论课基本完成后,精选2~4个涵盖教材中90%左右的基本病理过程和各个器官系统病理过程临床病例,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带共性的问题供学生讨论。老师提前两周将病例资料印发给学生,提出病例分析思路,使学生有充足时间到图书馆及网络上查阅文献、专著和教材。各个教学班自行组织学习小组作为病例讨论单位,学习小组采用自由组合方式,小组内分工协作,查到的文献信息资料共享,相互讨论,寻找解决问题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的精神。(3)安排课堂病例讨论会,在教学日历中安排2~4个学时在课堂展开病例讨论。各学习讨论小组选出一名学生对病例的某一问题做专题发言,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任意提问质疑或补充发言,各抒己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活跃了课堂病例讨论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在讨论中老师首先是倾听者,然后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解答疑难,最后作出概括性总结。课堂病例讨论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并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锻炼了学生们的组织能力及自我表达能力。

病理学的基础范文6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结合点上的一门重要学科。在许多疾病如肿瘤的良恶性判断中,病理学成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提供重要依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培养适应现代病理学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显得尤为迫切,对整个医学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病理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类型

1.1科研型病理学研究生科学研究是知识发展的主要源动力,也是推动着病理学科发展水平的灵魂。研究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的主力军。目前,科研型病理学研究生的培养与其他基础医学学科的培养模式一样,先进行一年的集中授课,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理论讲授。第二年开始按照导师指定的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最后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并发表具有学术价值的科研论文。通过科学研究,研究生可以学习不同的先进的病理学实验方法(如细胞培养、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等等),提高科研能力并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世界观。研究生期间,基础医学研究生还要进行本科教学,进一步提高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积累,并为今后从事教学工作打下基础。但此期间,基础病理学研究生不进入临床进行对疾病诊断能力的基本训练。

1.2临床型病理学研究生临床型病理学研究生在完成半年的集中授课之后就进入临床,在医院学习疾病的病理学分类,掌握疾病病理诊断的程序和规范,通过一系列规范的病理培训,使其获得诊断病理学如外科病理诊断和细胞学检查等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理论联系临床的能力,其目的就是达到初级病理医师的专业水平,最终成为高级临床病理医生。可以说临床型病理学研究生的培养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病理学研究生教育中现存的问题

科研型病理学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依然和其他医学基础学科的研究生一样,侧重于对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往往忽略了对临床病理诊断能力的基本训练,投入临床病理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很少,甚至不了解临床病理工作的一些原则和常规。这种培养方式使得很多研究生在毕业之后尤其是在就业方面受到影响。很多医院在面试的时候主要注重独立操作能力(如采集标本、切片、读片等),没有真正接触过临床的研究生很难通过这一关,这就造成了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脱节。即使研究生在毕业之后不从事临床工作,到医学院校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并担任教学工作,也存在很多不利之处。因没有实际接触过临床,其知识都来源于教科书,缺乏实际操作,影响了今后的教学工作,从而教出来的学生也难以对病理学产生兴趣,感觉这是一个枯燥无趣的学科,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并因病理学在各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各级医疗机构也越来越重视病理学专业人才,急需大量的病理学人才服务于医院、服务于社会。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日趋加大,一些临床病理学研究生只想尽早参加工作,不想进行所谓的科学研究,这种想法就导致培养出的一些研究生成为没有思想的干活机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教育和科研资源的浪费。病理学除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外,也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以及形态改变与功能变化的关系。不仅如此,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产生了许多病理学的分支学科,它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均有密切的关系。它们的共同目的和任务就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研究正常和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为诊断和防治疾病,保障人类健康服务。病理学所涵盖的内容和范围非常之广泛[1]。故在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应努力提高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以及科研能力的培养。

3培养复合型病理学人才的思考

如今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研究生培养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的教学重点,高水平的研究和研究生培养也就成为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2]。医学研究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病理学既是医学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具有临床性质的学科,故传统的培养方式即单纯的基础或临床培养模式都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的需要以及病理学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