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实用技术范例6篇

水产养殖实用技术

水产养殖实用技术范文1

水产养殖技术是决定养殖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能否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与科学的养殖技术和把握市场的能力有较大关系,水产养殖技术是科学养殖技术的一种,包括很多具体的生产技术,比如水产生物遗传育种技术、水产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水产生物诱导与催产技术、水产生物饵料培养技术、微藻饵料培养技术、工厂化养殖工程与设施技术、养殖水处理技术、海上水产品繁殖与捕捞技术等,是各种技术的统称。而水产养殖成本指的是养殖户在一定时期生产经营水产品的一系列过程的费用支出,间接反映了渔业生产经营的质量和效益以及竞争力,是一项综合性指标。水产养殖技术的高低间接决定了生产成本的高低,水产养殖控制成本的能力决定了整体养殖的竞争优势,又反过来影响水产养殖技术,加强成本管理,科学利用成本,降低生产成本需要从养殖技术层面来研究,是广大养殖户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必须提高水产养殖,提高养殖的产量和质量,科学的利用成本,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二、提高水产养殖技术,降低水产养殖成本的措施

1.多方面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多方面运用水产养殖技术是提高养殖水平,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方法,正确运用和理解水产养殖技术的应用范围,不仅仅只用于养殖的具体过程,还应该拓展到决策制定、销售、宣传等管理过程中,养殖企业可以从水产养殖技术的专业角度分析研究养殖的方案,便于做出科学的决策和部署,在后期的销售过程中,水产养殖技术能够提高水产品运输途中的存活率,最大限度的延长保鲜期,提高商业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在宣传过程中,不要局限于宣传的载体,从专业的角度将产品展示于众人眼前,让人们更信服,有利于建立厂家与消费者的信赖感。因此,多方面的运用水产养殖技术能够提高产品的收益,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整体实力。

2.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实现水产养殖技术的自主更新只有不断的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水产养殖技术,使其与社会的发展同步才能保持养殖户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先进的养殖手段能够节省许多生产成本。水产养殖技术的自动更新需要水产科学技术的创新,通过生产实践不断研究摸索新的养殖方法,提高养殖的效率。养殖户应该适当的增加技术研发的投入,包括科学技术人才、资金、设备的投入,保障水产养殖技术的自主更新,建立独特的养殖技术体系,申请养殖技术专利,保持领先地位,国内不少水产养殖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科技研发队伍,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保持企业的实力和技术的先进性。虽然短期的成本会很高,但是从长远的角度分析,带来的经济利润是巨大的。

3.加强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员工的水产养殖技术水平水产养殖技术的高低取决于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高低、知识储备的多少、理解创新能力的强弱、实际运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整个养殖企业的生存发展,决定着养殖企业在整个水产品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从辽宁地区的水产养殖企业可以看出,整个工作人员经历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只占25%,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只占4.3%,接受过中等以上职业教育的只占0.36%,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或者培训的比例超过70%,因此,加强员工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掌握水平是提高水产养殖技术的必要措施,也是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手段。

4.加强企业间合作,促进水产养殖技术的共享水产养殖企业往往通过借鉴学习外部的较为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在结合自身生产实际情况,消化吸收,并进行改进和重组,实现提升自身养殖技术水平的目的。对于广大中小型水产养殖企业来说,“合则两利”的原则必须坚持,通过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实现技术的互通,将优势技术互补,达到提升自身水产养殖技术水平、优化配置资源、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目的。

水产养殖实用技术范文2

关键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策略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2055

科技的发展使水产养殖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水产养殖品种的增加与养殖技术的创新,给经济的发展带来较高的经济价值。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水产养殖业的产量与质量,因此,要积极开展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使更多的先进养殖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中,针对当前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要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克服推广工作中的困难,实施专业化管理,从而促进水产养殖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1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现状

1.1缺乏水产养殖知识

我国现在从事水产养殖行业的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不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缺乏专业的水产养殖知识,在养殖过程中仍然使用传统的养殖理念,养殖技术相对落后。现在兴起的养殖理念与养殖技术没有得到他们的认同与接受,学习专业知识意识淡薄,缺少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与热情,只靠过去的经验养殖。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影响养殖专业化发展,给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困难,一些先进的养殖技术不能得到有效的推广。

1.2缺乏水产养殖培训

我国现在对水产养殖技术方面的投入还有所欠缺,这无疑给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增加了难度。现在很多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员对先进的养殖技术感兴趣,但是由于养殖技术宣传渠道匮乏,养殖人员所获取专业知识的渠道有限,阻碍了养殖技术的推广进度。同时,国家养殖技术部门没有及时做好养殖技术的培训工作,很多从业者只能向一些老养殖户借鉴经验。养殖技术的宣传渠道与培训工作不到位,导致推广工作进展缓慢。

1.3缺乏示范与销售渠道

我国目前的水产养殖业缺少养殖示范区,不能激发养殖人员学习先进养殖技术的兴趣,无法体验到先进养殖技术带来的实际收益。经济利益是水产养殖人员最关注的问题,现有的销售渠道十分有限,如果在销售环节出现问题,则会给养殖人员带来沉重的打击。当前的销售渠道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相关部门没有做好市场管理,直接影响到养殖人员的切身利益,有限的销售渠道,降低了养殖人员学习养殖技术的热情,使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困难。

1.4缺乏水产养殖技术服务

从目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中来看,缺乏相关的监督管理,没有完善的制度做为推广工作的保障,在基层推广服务机构中缺乏专业的推广人员。同时,水产养殖人员受到地域限制,不能及时接收到推广服务信息,使技术服务部门很难组织人员进行水产养殖技术的培训与指导,增加了水产养殖的风险。

2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策略

2.1加强养殖知识培训与指导

针对很多水产养殖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的养殖知识的问题,需要加强养殖知识的培训与指导,促进先进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管理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先进养殖技术的培训,免费为养殖人员提供一些资料,对于专业技术上的问题进行专业的指导,有效的提高养殖人员的学习先进技术的积极性,让水产养殖人员可以体会到切实的经济利益。同时,可以实施奖励政策,对于水产养殖人员给予一定的优惠待遇与政策,促进相互学习与交流的热情。还可以聘请水产养殖专家进行讲座,讲解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使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

2.2建立示范区

养殖示范区可以让养殖人员直接看到经济利益,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有必要大力开展养殖示范区建设,起到带头作用,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提供养殖技术方面的支持。同时鼓励水产养殖人员的生产方式趋于示范化发展,形成系统的经营主体,构建大型的示范区,实现水产养殖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提升水产养殖产业品质,加快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速度,不断扩大推广范围。

2.3拓宽销售渠道

当前的水产养殖销售渠道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让水产养殖人员不敢尝试一些新的养殖技术,如果改善水产养殖销售渠道,可以解决技术推广困难的现状。水产市场管理部门需要详细了解水产市场行情,做好主体销售渠道调查,不断拓宽水产养殖销售渠道,实现产业一体化,促进养殖销售量的增加,为水产市场提供充足的水产产品,满足水产市场需求,让水产养殖人员能够放心学习新技术,使水产产品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

水产养殖实用技术范文3

【关键词】影响因素 系统监控 信息采集 科学技术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先进的水产智能化养殖监控系统取代了传统的养殖模式,实现了从最初的水产产量少、易死亡到水产、产量高死亡率低的转变,为中国的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中国的水产养殖业规模越来越大,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市场需求也逐渐增大。物联网环境下的水产智能化养殖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水产养殖的智能化与自动化,还可以控制水产的生存环境在最适合的数值之内,在此环境的基础上最大密度的进行养殖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样不仅给个人带来丰厚的利益也推动了养殖业的发展。

1 水产智能化养殖监控系统的养殖影响因素以及养殖流程

1.1 智能化养殖系统的养殖影响因素

养殖业是中国重要产业之一,面对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高效快速安全健康的养殖系统一直是业内人士研究的课题,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之后检测出影响水产品养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水温、PH值、透明度、溶氧量、农药含量、重金属含量、各类氟化物含量、细菌含量、挥发性酚含量、鱼池换水周期以及消毒用品等。根据影响水产品养殖的因素,对应的找出最适合水产品生存的环境,在进行最大密度的养殖,配合最合理化的监控,能实现有效的提升水产品的产量。

1.2 智能化养殖系统的养殖流程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基本上采用智能化养殖系统,采用该种系统,首先,选址对浴池进行建设;其次,买鱼苗后早鱼池中进行试水;再次,放入鱼苗并进行消毒,鱼种进行繁殖之后进入池子饲料喂养,这时要注意水质的管理鱼池的环境监控预防疾病的发生。最后,在做好过冬的措施成鱼即可出池了。在这个水产品养殖系统中,最重要的是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来控制养殖系统的水温、PH值、溶解度、光照、溶解氧、投饵量等因素,在这些因素都合适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最大密度的养殖生产活动。

2 水产智能化养殖监控系统的设计

2.1 养殖监控系统的总体构成

完整的水产品智能化养殖监控系统是在物联网环境下,利用智能处理技术、传感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数据收集技术、图像实时采集技术、无线传输技术来进行智能化处理。预测信息辅助养殖生产决策,从而来实现现场以及远程数据的获取、报警控制和设备控制。养殖监控系统的总体构成主要有:水质监测、环境监测、远程监测、视频监测、远程控制、短信通知等功能。整个操作过程利用了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来监控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各项影响因素的合适值,控制各项影响因素在最合适的数值内,从而营造出最佳的养殖环境。养殖监控系统对水产生存环境的PH值、水温、溶氧量等数据进行采集,之后进入信息采集模块进行处理,通过一些措施控制养殖水质的环境因子在最合适的范围内,使得水产可以在最优质的环境下快速的生长,缩短了水产的生长周期,以此提高水产的产量。

2.2 养殖监控系统的信息监测

水产品养殖信息监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在大多数的水产养殖采用的都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来对养殖环境进行监测,这种养殖技术未对养殖过程中的水产品的鱼种、用药情况、饲料情况、患病情况进行监测,导致养殖过程中出现问题后,无法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基于这样的问题,现在采用ZigBee技术进行搭桥构建一个信息采集监测模块,这样无线传感器网络与RFID系统就不会相互干扰。ZigBee技术与GPRS技术相结合组成混搭型环境检测软件是目前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系统,ZigBee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收集的数据汇集于网关节点然后通过GPRS技术与服务器进行连接,将采集到的信息上传到后台数据库服务器,从而完成信息的收集。

2.3 养殖监控系统的智能中心

养殖监控系统的智能中心主要是将采集来的信息进行整理、输出再进行控制,其属于整个模块的智能中心,监控人员与客户无论是在室内或者户外,都可以通过现场的监控设备、远程PC机控制或通过通讯设备来进行控制,打破了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实现了现代化养殖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现场控制中心可以根据监测系统显示的结果进行智能控制,与此同时还能及时的通知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问题的处理,这样就避免了水产养殖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几率,进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3 结论

通过本文的论述得知,物联网环境下的水产养殖监控系统,保障了水产在最合适的环境中最大密度的进行养殖,养殖监控系统的信息监测能准确的收集各项数据,从而达到对整个水产的信息监控,养殖控制系统的智能中心对水产养殖进行智能监控,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监控设备,随时监测水产的生长情况避免出现问题。望此次研究的内容能促进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通过利用先进的水产养殖监控系统给经营者带来利益的同时,也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其在水a管理上节省了大量资源,能实现养殖行业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参考文献

[1]吴振浩.如何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9):240.

[2]董利忠.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建筑知识,2016(05):90.

水产养殖实用技术范文4

辽西沿海地区水产养殖资源丰富,尤其是海水养殖业发展前景广阔,盘锦、锦州、葫芦岛等沿海城市具有广阔的海域滩涂,可进行鱼、虾、蟹、贝等水产动物的养殖。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员一般都是文化低的人,特别是从事水产养殖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辽西沿海水产养殖业发展对水产人才的需求情况,我们把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水产市场经济需求和符合辽西沿海地区特色的,能从事鱼、虾、蟹、贝等水产动物养殖生产,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具有较强生产实践技能的生产一线技术人才。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熟练掌握大菱鲆(多宝鱼)的养殖技术;熟练掌握中国对虾(黄海1号及黄海2号新品种)的池塘养殖技术;熟练掌握日本对虾的池塘养殖技术;熟练掌握河蟹的稻田养殖技术以及土池生态育苗技术;熟练掌握海参的人工育苗技术和池塘养殖技术;熟练掌握水产动物常见病害的诊断及防治技术;防治技术;基本掌握渔业水质常规指标的分析检测技术;基本掌握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成分分析及制作技术;具有一定的从事水产养殖企业的生产管理技能。通过三年的水产养殖专业的学习,毕业生应达到以下标准:第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适应水产养殖生产一线艰苦的条件,同时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第二,可以独立完成对渔业水质采样、监测、分析的工作;可以独立进行与养殖有关的水生生物常见物种的鉴定;可以独立进行鱼、虾、蟹、贝等水产动物的养殖及常见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第三,能够根据养殖需要,设计相应的水质,监测检验;对养殖所需苗种,土地,规模及投资规划,进行水质调控按规划使之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对鱼、虾、蟹、贝能够进行整体投入,操作及对策规划,初步具有参与管理和生产第一线的指导能力。

2水产养殖专业课程的设置

水产养殖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三大类课程,其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例接近1:1。这三大类分别是: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包括邓小平理论,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德育教育,体育,英语,计算机及应文写作,生物化学等。专业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普通动物学,鱼类学,水生生物学,水化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等。专业课程:主要包括鱼类养殖技术,虾蟹养殖技术,贝类养殖技术,水产动物疾病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工艺,观赏鱼养殖技术,水环境化学,海淡水名特优养殖技术,渔业经济管理等课程。

3教学内容及方式改革

3.1选择合适的专业教材

统编教材有不少优势,但有时也会缺少某些特色,最主要的是教材更新慢,缺乏针对性。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参照,传统的学科式教材难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为教学效果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阻碍。针对这种情况,水产养殖专业组织专业教师,成立教材编写组,在总结多年教学和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教材和实训指导书的编写工作,有针对性地编写能更好体现专业特色的自编教材。几年来,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师们编写了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的高职层次的水产养殖专业系列教材,初步形成了内容合理、针对性和实用性特点突出的水产养殖专业高职教材系列。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3.2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

为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所以压缩原有专业课程的学时,突出实用重点。例如:水生生物学及饵料培养学两门课程里面有一些知识重合,专业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将课时量进行压缩,水生生物学压缩为60学时,饵料培养技术压缩为28学时,同时与实践、实验结合,加强了操作动手技能的培养,突出了水产养殖专业的重点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开创性思维发展。

3.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转变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相关的改革,更多的运用案例式教学方式来授课,这样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接近生产实践。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将教学重心从“教”转移为“学”,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全面开展多媒体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水产专业教师在制作网页与课件上精益求精,不惜耗费大量时间精心设计制作电子课件。课件页设计新颖,既美观大方,又生动活泼,同时又具有鲜明的课程特色。课件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直观性强,而且很容易理解,有利于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4实践教学方式改革

生产实习教学是水产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它是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生产实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教学大纲和指导书,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它是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和中心课题。学校通过校企、校地合作,加大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在质量和数量上保证学生生产实践实习的需求。我校水产养殖教研室根据辽宁沿海水产养殖行业发展趋势和对水产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从2006年对水产养殖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每年春季新学期开始,给学生重点讲授《鱼类增养殖技术》、《虾蟹增养殖技术》、《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和《名特优水产养殖技术》等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在学生进入生产厂家之前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水产专业技能操作的集中综合实训,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水产养殖实用技术范文5

在明确水产养殖专业高职层次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名特优水产动物养殖技术理论教学讲授过程中不追求系统性和完整性,采取“实用”原则。例如讲授“海蜇的养殖技术”时,重点讲述了海蜇的苗种培育以及近几年兴起的海蜇大规模苗种养殖技术。在讲授“河豚的养殖技术”时,重点讲授了辽西沿海兴起的河豚网箱养殖技术。在讲授“大菱鲆的养殖技术”时,针对辽宁葫芦岛沿海地区是我国大菱鲆的养殖基地,以及大菱鲆养殖过程中药残问题,重点讲授了大菱鲆的健康养殖技术。在讲授“牙鲆的养殖技术”内容时,增加了全雌牙鲆苗种培育技术等内容。由于近几年来海参养殖业在辽宁沿海地区发展迅速,所以在讲授“海参的养殖技术”时,海参苗种的培育技术和海参的池塘养殖技术都作为重点进行了讲解,另外还增加了逐渐成熟的海参苗种网箱培育技术。

二、理论教学方式改革

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传统的水产专业养殖课教学方式是教师对书本知识进行课堂讲授,教师写板书,学生记笔记,造成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1]。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在许多领域已广泛应用,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通过在水产专业养殖课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课堂讲授过程中增加大量的生产图片,同时配合视频录像,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水产动物育苗及养殖过程中各种设施,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通过近几年教学效果评价来看,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重视绪论讲解

虽然大多数选择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对水产这一行业都有一定的爱好和兴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会慢慢对枯燥的理论课失去兴趣。如何让学生把这门课程学好,该课程的第一节课也就是绪论内容讲解就显得尤为重要[3]。绪论对任何一门课来讲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引发学生对该课兴趣的关键所在,因此笔者对该课程的绪论内容进行了一些改革。首先介绍近五年水产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由于近几年来大多数毕业生从事海参的苗种培育工作,所以要求学生学好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就非常关键。在绪论这节课时首先需要和学生进行面对面心贴心地探讨与交流,让学生在脑海中对这门课程有理性认识。其次,让大家对一些知名企业有所了解,以及这些知名企业家的创业致富过程。通过这些内容激发学生对水产行业的兴趣和激情。

三、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高职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4]。名特优水产动物养殖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为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我们采取了校内实验实训、校外生产实习相结合的办法来加强学生技能。实验课主要包括牙鲆、大菱鲆等品种的生物学特征的认识和雌雄鉴别等内容。实习实训课安排学生去海参育苗生产厂家,直接参与海参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等过程;并组织学生参观海参养殖场、牙鲆、大菱鲆养殖场。通过切身体会,增强所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水产养殖实用技术范文6

关键词 中华鳖;标准化养殖;示范推广;工作措施;成效;浙江嘉兴;秀洲区

中图分类号 S96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250-02

嘉兴市秀洲区的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历史比较悠久,而中华鳖则是本地区特种水产养殖中的重要品种,截至2016年全区共有生态鳖养殖面积近266.7 hm2。在发展中华鳖养殖推广过程中,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始终坚持以“品质好、质量优”为宗旨,在养殖模式、养殖技术方面不断创新与改进,以健康养殖确保水产品安全的理念示范推广中华鳖标准化养殖技术。技术推广几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主要工作措施

1.1 选好示范基地,做好配套设施建设

乘着浙江省现代渔业园区建设的东风,秀洲区遴选油车港镇杨溪生态鳖产业园作为核心示范区。投入资金310万元,建设完成秀洲区杨溪虾鳖主导产业示范区,重点开展中华鳖保种和良种选育,标准化无公害养殖,鳖品牌、营销网络建设,通过利用北部低洼湿地的资源优势,加强基础设施改造,扩大鱼鳖混养、虾鳖套养等生态养殖基地,提高池塘产出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大幅提升。核心区养殖面积40.1 hm2,培训中心建设逾950 m2、底部增氧设施19套。硬件设施齐全,达到了实施方案中基地硬件设施的要求。

1.2 农业投入品实行有效管理

实行“三个统一”,即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供应渔药、统一饲料品牌,严把各生产环节质量关,坚持全过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使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无公害水产品标准要求。一是统一供应用药。秀洲区水产行业协会指导养殖基地制定了渔药的管理制度,按要求养殖的投入购买记录,以掌握每个养殖户和养殖基地的用药品种,使用频度、使用数量。二是统一供应饲料。秀洲区水产行业协会通过对品牌饲料厂家的考察、质量对比,统一供应饲料[1]。三是示范区中华鳖苗种由指定单位提供。

1.3 初步建立质量安全溯源体系

养殖区域内一直以高标准要求养殖户进行规范化生产,设计养殖日志让其填写,要求记载产前池塘、水体准备以及产中幼鳖稚鳖、饲料、渔药等投入品,而产后的销售则要求有具体销售记录,从而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记录体系。

1.4 建立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技术标准体系

围绕《无公害中华鳖》(DB33/T 332―2004)标准,建好标准体系。一是建立养殖生产的管理标准。开展生产都需要良好的、有效的管理体系,加强制度管理。二是形成可行的操作标准。以无公害中华鳖标准内的池塘要求、清塘消毒、投入品管理制度、日常管理、病害防治技术等程序作为操作标准。三是健全技术标准体系。根据水产品安全生产及质量控制措施、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无公害中华鳖》(DB33/T 332―2004)及《渔药物使用准则》《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等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了养殖技术规范[2]。四是建立养殖生产的工作标准。制定水质管理计划、水质监控程序、污染预防管理计划、养殖设施保养程序、基地安全生产制度等作为中华鳖养殖的工作标准。五是建立农产品准出制度。要求出售的商品鳖必须由指定委托检测机构检测后符合无公害标准方可出售。

1.5 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完善自律和约束机制

规定水产养殖户必须及时认真填写《水产养殖日志》,记录生产过程的生产档案,如养殖面积、苗种来源和放养数量、饲料来源及投喂情况、渔药使用情况、水质和中华鳖生长情况等,对于记录完整规范的养殖户予以奖励。同时,与养殖户签订水产品质量安全协议,定期进行基地健康养殖的检查工作。

1.6 定期开展示范产品质量安全自我检测

除了对养殖的水质环境定期进行检测,也定时对产品进行自我检测,开展产品药残抽检。为了保持和提高产品质量,核心基地一直重视无公害中华鳖的产品质量与安全。一是委托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市农检中心等法定检测机构进行产品质量检测;二是将基地列入政府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主要基地,至今无论是委托检验还是监督检验均未发生质量事故,综合检测合格率均达到100%。

1.7 开展标准化技术的宣传、培训与推广

在养殖区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养殖户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借助开展“健康生态养殖技术推广”“投入品使用专项检查”“水产品药残抽检”等活动为契机,通过新闻媒体、科普下乡、现场会、宣传资料发放、设立宣传栏信息等多种渠道在中华鳖标准化核心示范区开展多层面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水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在中华鳖标准化示范基地树立标准化养殖技术模式图、质量管理制度等宣传板块,在水产养殖基地营造浓厚的标准化生产氛围[3]。同时加强了渔民的技术培训,从而有效提高示范及辐射区养殖户的养殖生产技术水平、增强其病害防治能力。

2 工作成效

2.1 效益显著

通过实施中华鳖标准化养殖推广示范,示范区域内的中华鳖产量、产值及经济效益都一定幅度提高。核心示范区实现中华鳖总产量89.74 t,总产值987.2万元,产值24.6万元/hm2,总效益336.44万元,效益83 970元/hm2,核心基地每年可提供无公害中华鳖89.74 t,每年创造渔业产值逾987.2万元,满足了城乡消费者对优质无公害水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使广大养殖户找到一种高效的渔业养殖方式,全面提高了中华鳖的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4]。

2.2 农业标准化意识明显提高

在技术推广实施过程中,通过宣教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营造了标准化生产氛围,提高了中华鳖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使养殖户在实施标准化生产中得到了实惠,对渔业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有了明显增强,不仅按标生产的自觉性有明显提高,而且形成了养殖户之间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

2.3 质量安全达标

目前,技术核心示范区内通过中华鳖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以及有机认证。多次产品抽检合格率为100%,其中“杨溪”牌生态鳖先后获得嘉兴市名牌产品、嘉兴市著名商标、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渔博会及农博会金奖等殊荣。核心区内有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1家,是秀洲区中华鳖健康养殖的领头雁。

3 参考文献

[1] 王秀菊.中A鳖无公害养殖技术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

[2] 法,卜伟绍,黄富友,等.三段式中华鳖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2(3):417-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