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管理范例6篇

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范文1

关键词:油气;管道;运行管理;安全

在众多运输领域,管道运输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可以说,管道运输在我国运输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管道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因为所运输的物品多是高压、易燃、易爆品,这些物质对公共安全有一定的危害,具有高危险性的特点,属于危害特质物品,所以说,只有全面保证管道安全运输,才能切实保证所经过区域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自然环境影响也会减少,要想确保管道安全运营,就需要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强化管理层次,保证输送油气更加可靠稳定。

1 管道运行中的安全隐患

1.1 管道建设中完整性管理不到位

管道运输在我国时间并不长,其发展是随着经济建设而不断壮大发育的,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我们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与建立,才促进了管道建设不断完善,可以说,我国的管道运输能力整体上还存在施工技术不高、管理维护落后的现象,一些管道原始信息资料不齐全或缺失的问题,成为制约新老管道更替发展的最大障碍,同时也给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1.2 管道材质存在缺陷,施工操作不当

管道运输的产品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其施工材质是安全运输的关键。但目前,大部分管道在材质选择时,并没有经过科学的检测与计算,整体材质质量不佳、施工质量不过关、焊接技术有缺陷,所以说,管道投入使用后,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使管道出现次生损坏,影响了正常运输效率。

1.3 恶意破坏打孔盗气屡禁不止

由于油气运输中途长,需要经过不同的区域,管理难度加大,一些在利益驱动下的个人和集体,不择手段的盗用国家资源,非法打孔盗气事件不断发生,不但影响了供应质量,还留下了许多安全隐患,给管道安全运行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在我国,统计数字表明,每年出现的盗油盗气问题已占到油气管线破坏率的40%以上。

1.4 沿线第三方“无意损伤”

为了保护管道安全,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其中严格规定了在管道周围从事可能危及管道安全的行为是违法的,但是管道沿线附近的房屋及树木依然存在,使管道周边形成巨大的占压空间、安全距离不达标的现象普遍存在。第三方破坏主要出现在城市附近,随着农转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一些城市外延得到扩展,城市整体规划增加了范围,城市、道路建设和在役管道出现了复杂的相遇交叉,产生交叉影响,这就导致了第三方近距离施工时会引起无意破坏的问题,管道多数埋在地下,地面施工时,机械会对地下管线造成压力,对管道形成重压力的碾压,使管道出现损坏,部分工程施工人员整体安全意识淡薄,施工方法不得当,没有在施工范围形成保护,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使管道形成破损,严重的还会酿成恶性安全事故。而在管道的沿线,农民群众进行土地翻整的时候,也会出现破坏,群众在管道周边挖沙、取土、挖塘、修渠、堆物均给管道造成破坏,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2 管道保护的几点措施

2.1 用法律武器防止人为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以下简称《管道保护法》),于2010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我国首次立法进行石油天然气管道规范与保护,利用法律的武器,能够有效保证油气运输安全,使管道企业维修养护有了根本依据和法律保障。

2.1.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管道保护法律意识。要充分做好法律宣传工作,这是有效保护管道的最佳措施,更是一项主要的内容。在强大的宣传压力下,能够有效的震慑犯罪分子行为,全面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和全民保护意识。《管道保护法》的宣传,一定要有效有针对性,特别是要在油气管道经过的村镇城市进行,通过设立警示牌、标志桩,注明危害行为和保护常识,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定期通过专门人员的走访与宣传,向广人民群众做好宣讲管道保护安全常识及法律法规等。在重点路段还要紧密联合当地公安部门,通过定期或临时的联合检查,保证管道运输安全。全面利用新闻媒体,做好安全宣传,提升社会全民保护的舆论氛围,增强群众保护管道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2.1.2 履行管道保护义务,保障管道安全运行。管道企业负责管道整体的运营与维护,是管道安全运输的第一责任人,一定要发挥好职能作用。在措施方法上,一要建立企业规章制度和操作规定,同时合理组织实施,在管道管理中主动接受政府及有关部门监督与管理。二要全面保证施工的质量,根据标准规定做好工程建设,对管道主体工程进行设计、施工时,做好预算投入,从源头上切实确保管道安全。三要不定期进行全面的检查与保护,保证各段运行良好,积极做好风险评估,对重点区域路段进行排查与整治,通过日常监测,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更新改造,对不符合运行需要的区段做好更换与停工检修,直到满足运输需要。企业要做到监护到位,对丢失破损的桩位,要及时补充、扶正,增加安全警示牌在管道圈占处设立明显标识,便于群众确认与企业检修。

2.1.3 建立协作配合机制,筑牢企地联防网。对管道经过的路段,做好企地联动工作,形成联合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管道安全运行。依靠当地政府部门,加强与乡镇、村基层组织的密切配合,与乡、村签定管道保护联防协议,形成沿线乡、村联防,做到处处有人护、时时有人管的管理机制体系。

2.2 加强应急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2.2.1 建立应急预案,将灾害降到最低。要想防止事态扩大,就需要有一整套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快速反应。预案中一定要严格责任和义务,对生命、环境、财产等做出明确界定,确保公众秩序和社会稳定。

2.2.2 强化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实地演练是必要的程序,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协调能力,可以在每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安全检查、专项检查,在检查中进行各类别应急救援模拟演练,提高操作能力。如果发生事故,一定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进入抢修。

2.3 加强管道完整性管理,提高管道自身防御能力

完整性管理理念是当前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只有通过对管道建设期间开始引入完整性管理模式,才能从根本上为管道维护提供资料,使后期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数据充足。

2.3.1 采集前置,提前排除隐患。油气是通过长输管道进行输送的,管道大多数是埋地敷设,而隐患则不容易发现。只有在管道建设时,就开始通过采集,获取有用信息、确认数据类型,才能保证管道使用后的安全。管道失效原因主要是管材缺陷和安装缺陷两种情况,要对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严格采集,留存好制造商、日期、年限、壁厚、等级、涂层、焊接、管段、埋深、附加设备、周围地形等信息。动态数据包含损伤、线路调整、水压试验和设计压力等,为后续完整性管理提供可信度高的原始数据。

2.3.2 控制质量,延长管道寿命。强化施工环节质量控制,能够全面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质量主要在管道防腐、焊接和环境敷设三个重要节点。只有把完整性管理贯穿于管道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整个过程,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完整性”。

3 结束语

天然气管道保护是能源安全运输的重点,只有不断健全完善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安防责任、全面推行管道完整性管理,才能在运行中做好风险评估,确保管道安全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运行管理范文2

中图分类号:TV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a)-0000-00

管网测压就是供水管理部门采用人工或依靠现代计算机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实施对供水管道压力的一次性调查或经常性的实时监测。为保证城市供水的科学性,做好管网测压工作十分重要。

1 做好测压点的位置的选择和数目设计

测压点布置的数量和位置,依据目的不同而略有差别。合理布置测压点的位置和数量,不仅可以节省投资,而且可以更好的为达到布置目的而服务。合理布置测压点应满足下面两个条件:

(1)能为调度中心提供监控信息,实现供水管网调度的优化。通过测压点传输的信息,分析供水管网日常工作时的压力分布情况,从而监控供水管网的工况。当管网中某点压力出现剧烈变化时,往往反映出异常事故的发生,从而为调度提供辅助决策。

(2)能为供水管网模拟系统提供校核数据。通过测压点的监测信息,可以用来评价供水管网模拟系统的精确度,为管网水力模拟计算的参数值提供校核数据,从而为实现供水管网的优化调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做好周密细致的测压准备工作

为保证测压工作的顺利进行,事先必须做好大量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包括:

(1)对市区各主要干道的消防栓进行全面普查,根据管网分布情况,选取了若干数目的消防栓作为测压控制点,并对消防栓进行维修,确保消防栓能随时启用。

(2)在选取的测压点上实行一点一人责任制,要求测试人员要怀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准时到达指定地点,做到工作内容清楚,责任要求明确,按时、如实地准时读取数据和做好记录。

(3)选择和安排好测压时点。测压时间应在白天或晚间应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决定。正确的做法是于测压当日的某个小时时段至少测取5个数据,即每隔15分钟做一次测度记录。

3 做好数据的统计汇总和统计分析工作

管网压力值是重要的供水管理参考依据,做好测试数据的后续统计分析工作,得出规律性的统计指标特征值对于适时调整供水运行方案,保证安全供水,同时也兼顾实现管网经济运行有着重要意义。例如,各个供水区段因地理位置、供水需要量和供水设备能力的不同所需的供水压力也不同,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开展具体的分析,要围绕实现保障供水,节约用水、节约能源和避免供水系统重大事故、减少中小事故发生频率等目的来设置统计分析项目和得出分析结果。

4 运用好测试统计数据,调整好供水系统和供水方式

测压是为给水管道运行管理服务的。运用好测压数据和统计分析的一些特征值才是最根本的目的。根据笔者的经验,在一个供水辖(或小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运用。

(1)节水与节能的运用。其思路是,既要保障供水,又要避免水资源和电力的浪费。做法是:测试出供水辖区内终端用户保障供水的最低水压(临界值),以采取合适的供水模式和供水压力。设置好适度的供水水泵的功率、转数和电机的变频范围。这样才使得既达到了满足保障供水的需要,又节约了水资源和能耗。而对于个别终端用户在用水高峰期在最大水压的情况下也得不到供水,这时可采取多段供水模式,即利用高位水箱储备供水模式,也就是提前在供水充足期就用建在高处的水箱把水存储起来,以实现用时的供水。

(2)在直接供水模式下,做好实时监控,以便做到合理操作供水和及时发现故障。

第一、做到自动控制水泵的流量和运转。当市政管网供水不足或用户用水量大于市政管网供给能力时,辖区管路里会出现负压(真空)现象。为了抑制负压产生,可另在水泵电机稳流补偿器中设置液位控制,当低于低位时,水泵停止工作,避免了水泵的空转,以节约电费和水泵无谓的磨损;也可通过压力传感信号的反馈,采取限制变频器,使水泵不超量取水,而当市政管网供水满足要求时,系统恢复正常;还可以直起变流量恒压供水泵,待供水满足要求后,系统恢复正常

第二、建立供水视窗监视系统。采用最新的供水视窗系统,将各压力测试点的现场管道压力和各泵工作状态、实时压力、变频频率、多种故障显示、修改运行参数、系统参数全部在视窗相应的画面(页数)显示出来。以利于水泵看管人员更直观地掌握系统运行状态和实施具体操作,可大大提高了操作的随机性和适应性。

第三、安装语音报警系统。供水管理部门可增设远程语音报警功能,当管道出现泄漏、压力突然改变时,触发报警设备发报警拨信号到值班处,语音通知管理人员进行及时到现场查看与检修,以免影响正常用户用。

参考文献

运行管理范文3

三峡电站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电站,三峡电站共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和2台5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25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约882亿千瓦时。其中,左岸电站、右岸电站和地下电站分别装有14台、12台和6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机组,电源电站装有2台5万千瓦的机组。三峡左岸电站于2003年7月23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05年全部投产;右岸电站于2007年5月首批机组开始投产,2009年投产完成;地下电站首批机组于2011年2月投产,预计2012年5月三峡电站全部机组投产。

三峡电站地处全国电力联网的中心,输电范围覆盖华东、华中、广东和重庆等十个省市,是作为我国跨大区电网“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点,不仅可以取得地区之间的错峰效益、水电站群的补偿调节效益和水火电厂容量交换效益,同时促进了全国电网的互联,为更大范围内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三峡电站具有的快速启停机组、自动调整负荷的良好调节性能和最高可达1200万千瓦的调峰容量,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峡电站的运行管理者始终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创建国际一流水电厂的目标,坚持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坚持精益生产管理,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三峡工程实际的水电站运行管理新路,形成了三峡集团电力生产的核心能力,为特大型水电站的运行管理积累了经验。自2003年三峡首批机组投产以来,确保了三峡电站的安全运行稳定,发电设备主要运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充分发挥了三峡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为华东、华中、广东和重庆等地区提供了的安全、可靠、优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 坚持创建国际一流电站的目标

三峡工程的重要地位,要求其运行管理必须具备一流的水平,以确保枢纽安全运行和充分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三峡枢纽运行管理的复杂性,要求必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才能很好满足枢纽防洪、发电、航运、生态等各方对枢纽运行的要求;三峡工程建设与运行并行的长期性,要求自电站投产开始即要具备较高的运行管理水平,以适应首批机组投产至右岸地下电站完工长达10年的边建设、边运行的格局,保持电站的安全运行。同时,在三峡电站投产之后,三峡集团要从700mw巨型水电机组运行“零”经验为起点,迅速掌握三峡机组的运行管理技术,逐步形成大型水电站运行管理的核心竞争力。

2000年初,三峡集团决定成立三峡电厂筹建处和三峡梯级调度中心筹建处,人员主要来自葛洲坝电厂。三峡电厂筹建处在三峡集团公司电力生产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三峡电站的运行管理进行了深入设计,并开展电力生产准备工作。针对国内老电厂存在人员多、业务杂、效率低的弊病,原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李永安同志提出:三峡电厂的建设要实现三峡工程一流管理的目标,要按照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符合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符合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方向;不办社会职能;充分利用集团内部现有资源。

根据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结合集团公司赋予三峡电厂的管理任务,三峡电厂筹建处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确立了三峡电站投产初期管理上达到国内一流标准,并逐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奋斗目标。三峡电厂成立之后,制定了十年“创建国际一流电厂”的规划。在三峡电厂“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又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国际一流电厂的目标。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同志和总经理陈飞同志大力推进三峡工程运行管理“创国际一流”工作,多次指导三峡电站的创建一流工作。三峡电厂和三峡梯调中心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都坚持将“创国际一流”作为三峡电站运行管理长期努力的方向。

三峡电站追求的目标是成为“管理先进、指标领先、环境友好、运行和谐”的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形象的水电站,要在长江水资源综合效益发挥中具有关键骨干作用、在全国电网互联中发挥重要作用,三峡电站始终处于最优可控状态,电力生产管理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自动化,安全生产、设备技术、管理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等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 坚持改革创新,提高运行管理能力

三峡电站运行管理从筹建准备到首批机组投产、再到全面投产和稳定运行的过程,既是逐步探索巨型水电站运行管理规律的过程,也是国有发电企业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勇于创新、提升能力、争创一流的过程。

(一)建立高效运行管理的生产组织体系

一是按照专业化管理原则,进行组织设计,充分发挥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的资源优势。三峡集团公司将大水电的电力生产经营管理全部安排由长江电力股份公司(以下简称长江电力)承担,让其发挥电力生产经营管理主体的责任。长江电力内部设置梯调中心、三峡电厂和检修厂分别负责三峡电站的运行调度、电站运行与维修、大型检修与技术改造任务。其中,三峡电厂负责全部三峡发电资产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二是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定岗定编,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三峡电厂确定了领先国际同类电厂的定员标准,按照人均管理装机容量50mw进行定岗定员,由此控制三峡电厂的总定员人数为450人。为实现该目标,在对国内外多家水电厂进行调研分析后,三峡电厂打破了传统的分工和岗位设置概念,将部门分工的“专业化”与员工岗位设置的“多能型”结合起来,专业化的深度和综合型的宽度兼举并重,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工作乐趣和发展空间。在将全电站运行管理责任分解到每个岗位的过程中,部门分工避免业务交叉、职责重叠;设备管理部门按设备系统清晰划分责任界限,而不是按专业进行分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不必要协调。同时,持续推进“学习型电厂”建设,不断提高员工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优化生产方式,控制定员并实现管理目标。根据三峡工程建设和三峡电站运行管理的特点,三峡电厂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调整运行值班方式、实施诊断运行模式等措施,达到少人高效的管理目标,实现了在左岸电站对全厂实行集中监控,右岸电站少人值班,地下电站、电源电站和泄洪闸无人值班。

(二)建立先进的运行管理系统平台

为提高运行管理效率和可靠性,三峡电站开发建设了高度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管理平台,主要由计算机监控系统(cscs)、生产管理信息系统(epms)和设备状态监测及趋势分析系统(cmd)组成。

一是联合开发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cscs)。通过cscs,三峡电站全面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能够实现水轮发电机组、泄水闸门远程自动化操作,并具有自动发电控制(agc)、自动电压控制(avc)等重要功能。

二是联合开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epms)。三峡电站通过引进企业资产维护(eam)和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先进管理软件,并结合三峡电站的管理特点进行二次开发,建设了生产管理信息系统(epms),形成了一个“以预算管理为龙头、以财务

管理为核心、以设备管理为对象、以工单为中心载体”的电力生产erp系统。与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cscs)的互联,涵盖了电站生产经营业务运行管理、设备维护管理、物资管理、财务与成本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安全及可靠性管理、计划合同管理、文档管理、电能营销的各个环节,实现了信息的高度集成化,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三是建设设备状态监测及趋势分析系统(cmd)。三峡电站跟踪状态检测技术的发展,安装了水轮发电机组、变压器、gis主设备的振动、摆度、气隙、局放、气体分析和sf6气体泄漏等在线监测装置,建立了机组电气量与非电气量的趋势分析系统和发电机定子水冷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与长江电力机组远程在线监测诊断系统互联,为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分析预测状态发展趋势,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和潜伏性故障,进行状态诊断与维修决策奠定了基础。

(三)建立运行管理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三峡电厂将与国际标准接轨作为提升管理的重要手段,分别于2003年、2004年相继建立了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形成了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科学辨识危险源和编制管理方案,逐步完善了以管理规范、设备规程与作业指导书为重点的管理标准和作业标准,并通过持续改进,实现了对电力生产和三峡电站运行的风险控制。

通过建立和实施标准化管理体系,强化标准执行的过程控制并完善标准执行的评价机制,明确设备运行、维修、物资供应和技术管理等环节的过程控制标准,促进规范化管理,提高过程控制能力,增强风险控制与预防的能力。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改进作业工艺、创新管理方法等各种有效措施,使生产管理全面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采用关键工艺和关键工序的节点控制(w、h点控制)等有效方法,加强标准执行过程的监督与考核,实现生产作业过程中质量、安全与环境等方面的全过程控制。通过对标准执行效果进行科学分析,实施标准制定、执行、评价和完善的闭环管理,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提高生产质量,防范安全风险,增强风险控制能力。

(四)实施“建管结合,无缝交接”,创新生产准备管理模式

针对三峡电站装机数量达34台之多,持续10年之久的边发电生产、边接管新机组的特殊情况,在三峡新机组接机过程中,创建了“建管结合、无缝交接”的三峡生产准备管理模式,在电站建设过程中,三峡电厂作为运行管理者与建设管理者(安装商、设备供货商和设计与监理单位)形成紧密工作伙伴关系,三峡电厂通过制度安排和投入大量人力资源,参与工程设计、招标与合同执行、设备监造、安装监理、现场调试、竣工验收等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同时将各项生产准备、运行管理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从安全运行以发挥工程最大效益的角度出发,提前进行工程运行管理所需的技术转移,以最终用户的角色与设计方、建设方在各个环节共同把好质量关,将影响设备稳定运行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聚合施工、设计、监理等相关各方的力量,确保新机组投产初期稳定运行,努力实现“新机组投产达标”、“首稳百日”。在促进了机组提前投产发电的同时,更实现了发电设备安全运行渡过“初生期”。

(五)实施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的水电联合调度,创新调度管理模式

为充分发挥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的综合效益,努力探索三峡水库形成后,新的水位条件下水资源利用及梯级枢纽发电、航运、生态综合调度规律,三峡集团创新梯级枢纽调度管理模式,实施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的水电联合调度。对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利枢纽视为功能和效益互补的整体,实施统一调度,同时将水库调度与电力调度紧密结合,从功能简单的调度向注重社会、安全、生态、经济等效益的综合调度的转变。

三峡梯级水利枢纽水电联合调度具有“机构统一、同台值班、水电互动、科学决策”的特点。三峡梯调中心作为三峡工程防洪、抗旱、补水、航运、泥沙、生态、发电调度的技术支撑部门和统一的日常调度机构,按照国家批准的《三峡梯级调度规程》,并辅以与之配套的三峡防洪应急调度预案、调度联系制度、运行方式管理制度、设备检修管理制度等多项制度,确保水电联合调度科学规范地实施。同时,梯调中心与国家防总、长江防总、国家电网调度中心、三峡通航管理局等防汛、电力、航运、水文和气象等部门及时沟通协商,探索库容和汛限水位的安全有效利用途径,充分利用中小洪水资源,顺利完成4次175米试验性蓄水调度。

三 坚持精益生产管理,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

在三峡电站的运行管理中,三峡集团坚持推进“精确调度、精益运行、精心维修”的精益生产管理,变粗放型管理为精细化管理,变任务型管理为效益型管理。在保证三峡工程和电网安全的前提下,基于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原则,依靠管理科学与技术进步,优化业务流程,充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消除浪费,创造价值,通过持续改进,充分发挥了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

(一)精确调度,“调好每一方水,发好每一度电”

为准确预报流域气象与来水情况,三峡集团与国家、地方气象部门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研究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文气象课题。同时,在长江上游干流布设了587个水雨情自动遥测站,建立了覆盖三峡上游近60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水库水情遥测系统,努力提高水情预报的精确度。借助三峡水调自动化系统和三峡梯调计算机监控系统,结合来水预报和电网负荷的需求,梯级调度中心编制发电计划,并根据防总和电网调度指令实施动态调整。梯调中心每天都要对水情预报、发电计划、水位控制准确性等指标进行分析、考核,以保持较高的水能利用提高率,使水资源的利用始终处在最优状态。

(二)精益运行,确保三峡电站安全稳定高效

一是规范运行管理,确保发电生产的安全。三峡电厂实施“零违章作业、零质量缺陷”双零目标管理,确保杜绝运行人员误操作、重大设备缺陷漏检,通过运行人员对所管辖的机电设备、泄洪设施的实时监控、运行方式的制定及巡回检查,及时发现设备缺陷,正确处理电力系统和设备异常,确保设备处于最优工况下运行,保证发电设备、泄洪设施的安全、高效、可靠运行。

二是实行推行联合值班,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三峡电厂实施了运行人员与维修人员“联合值班”方式。由运行人员和维护人员共同组成的on-call组协助当班运行值班人员完成运行操作、设备运行状态分析,共同快速处理突发事件。将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对设备和系统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是推行诊断运行,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控”。利用在线监测和趋势系统,由技术分析人员结合生产的实践经验,每日进行设备特征数据分析,确定设备关注焦点;每周或月进行关键指标分析,确定设备日常运行方式;开展年度设备性能分析,确定设备的检修策略。对可能影响三峡电站安全运行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及时辨识出运行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根据异常征兆,提前发现重要设备的运行缺陷并及时处理,有效控制了发电设备强迫停运。

(三)精心维修,确保发电设备健康可靠

一是建立设备维修评估机制。按三峡电站设备缺陷或

异常管理流程,通过epms系统对设备状态施行日常评估,或者通过由技术专家和领导决策层构成的评估组对设备进行集中性检修(c、b、a级)评估,按照检修评估标准,科学诊断与评估设备状态,确定合适的检修项目与时机,避免设备欠修或过修。

二是优化检修计划。三峡电站以预防性检修项目为基础,依据设备状态的诊断与评估结果,优化检修项目;合理调整检修时间和工期安排,优化检修计划安排。

三是建立基于epms的检修项目实施与评价体系。利用epms系统检修项目管理模块,生成检修计划和作业技术与质量管理集成文件,实现了检修项目全过程的进度与成本控制、资源管理、协调配合、项目评价等的全数字化与标准化管理。检修计划执行过程中,项目增减、资源冲突、检修进度等都可通过系统进行全程监控。

四是提高项目管理能力,保证检修质量。通过建立项目责任制,设置项目经理,使安全、质量、进度、成本控制责任到人;通过规范项目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来保证设备检修的过程控制,形成检修项目制定、进度安排、过程实施、检修项目评价和持续改进的闭环控制。

(四)降本增效,提升电站运营管理水平

结合长江电力实施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不断完善三峡电站统一归口费用预算管理的措施,建立了有效的预算编制、申报、审查、考核机制。在确保安全生产和运营的基础上,层层分解预算指标和管理责任,严格控制支出。坚持规范招标,强化合同管理,不断提高公开招标比例,引导充分竞争,降低采购成本;建立了集中的物资管理模式,实施与供应商战略合作和批量协议供货等采购方式,利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epms)和电子商务系统(ecn),为保证物资管理业务活动规范、高效地运行提供了功能强大的企业资源管理工具和商务运营平台;强化了项目预算的考核,提高了项目资金利用率。

三峡电站投产运行以来,通过全体运行管理者的努力,三峡集团已具备了较强的巨型水电站运行安全风险控制能力、流域梯级电站的优化调度能力、巨型电站的高效运行管理能力、水电生产技术与管理创新能力。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精益生产管理体系,并在行业内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三峡电站的安全可靠性、成本控制、水能利用等关键指标均居行业领先水平,设备运行风险始终处于可控、在控状态,三峡枢纽工程的综合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了电力生产与环境保护、库区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运行管理范文4

【关键词】泵站;运行管理

一、当前泵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泵站实行了经济运行优化理论和微机控制方面的有益尝试。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泵站运行管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行设备存在的隐患

作为主要的排涝设备,泵站电泵设备采用的是国产低电压大功率潜水泵,结构特殊,保养工作难度很大,而由于设备长期运行使用,维护保养工作跟不上,目前工作效率已有所下降,电泵电动机的转子磁场是靠电源取得无功功率,系统中缺乏无功功率时就会造成低功率因数运行和电压下降,使电气设备容量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在电网中要设置一些无功补偿装置来补充无功功率,以保证用电设备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由于其长期暴露在外,太阳的暴晒、风雨的侵袭使得橡胶阀体跌落,增加了排水水头的阻力,降低了排水效率,如果雨季到来将大大降低防洪作用;泵站的电器设备维护不到位,变配电房地面、电控柜排风不畅,易引起电器的接线触点接触不良,氧化发热,给运行管理带来较大隐患。

2、技术落后,自动化程度不高

一些泵站缺乏自动化的监控系统,设备和信息处理也没有实现现代化,泵站机组不匹配,难以实现高速运行,调度问题层出不穷。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技术,加上管理资金的缺乏,已经淘汰的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从总体上看,泵站的管理手段还落后于我国水电站的管理,而西部地区的本站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泵站管理相比.甚至在东南一些省的不问地区。其管理手段、现代化技术都有明显的差距,参差不齐。

3、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水平不高

水利工程长期存在“重建轻管”现象.特别是运行不频繁、作用不很霞要的泵站。也有不少人认为。中小翟泵站的容量不是很大,对这些泵站采用优化运行的方法很难收到很大的节能效果。另外,多数泵站管理人员文化层次偏低,加之管理缀费有限,难以吸引高学历的技术精英加入,造成管理水平不高,技术手段落后,无法跟上现代化的步伐。

4、规章制度不规范、执行力度不足

规章制度是有效的管理手段之一。目前多数泵站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是内容过于笼统、不够细化,可操作性不强。或足岗位责任制不明确或缺失.无必须的泵站运行操作规程,造成运行管理无章可循。再就是,即使部分泵站规章制度已公布上墙或装订成册,且很细很全。但执行不力,存在虎头蛇尾现象。致使运行管理混乱。

二、对泵站管理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1、加强日常维护保养,保证运行正常

本着“经常养护。随时维修.养重于修”的原则,做到经常打扫站区.保持机房清洁干净.保持设备无灰尘,启闭正常。定期检查电气设备情况,确保机组完好率100%、开机率100%。经常检查建筑物有无裂缝、启闭设备运行状况。对运转部件定期加油、止水密封,使制动装置运行可靠.丝杆汛前汛后定期清理、、保养。电气设备动作正常,无漏电、短路现象,接地可靠。定期检查沿线建筑物,对建筑物位移、裂缝作好详细记录。做到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雨天及时查,每查有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延长工程使用寿命。

2、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强化各项管理措施泵站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制度的制约,建立健全泵站系列管理制度,实行“用制度管人”,坚决杜绝“以人管人”的管理模式。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需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是根据泵站运行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内容细致、全面、易于操作的规章制度。如泵站运行操作规程、检修运行人员岗位职责、检修运行班长岗位职责、工作票制度、奖惩制度以及考勤制度等。二是强化各项管理措施,狠抓制度落实。要按照“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干”的原则,细化岗位责任,明确事故追究制度,层层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彻底扭转“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的管理局面。

3、加强技术练兵.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大力加强技术培训。努力开展岗位练兵.多层次、多渠道组织泵站工程全体人员尤其是一线操作人员进行基础知识讲座,泵站运行工与维修工的机械基础业务知识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管理队伍中中、高级技工的比例,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鼓励进行学历教育。严格运行人员上岗证制度.通过培训考核,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持证上岗,组织参观交流和进行专业劳动竞赛.培养勤学技术常练兵的良好风气。通过学习培训,使广大干部职工业务技能和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具有独立处理应急突发事故的能力。

三、结语

水利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泵站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区域性的除涝、灌溉、调水和供水的重任,因此,我们必须继续探寻先进的泵站管理模式,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着力提升泵站管理水平.保证泵站运行能力。改善泵站内外环境,为地方防汛安全、水环境改造做出贡献。

运行管理范文5

1计划制定原则与管理工具

我院利用六何分析法(5W1H)对运行病历质量改进进行计划安排。作为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WHY),我院以医务处为执行主体,各科室病历质控员(WHO)参与运行病历质量的持续整改,制定运行病历质量持续改进计划表(HOW、WHAT),利用1~2年的时间(WHEN)对各临床科室(WHERE)的病历质量进行督查与改进。

2运行病历质量改进重点运行

病历质量持续改进的计划制定应有重点的实施。我院从运行病历质控重点制定、规范科室病历质量管理行为、持续开展多方位的运行病历质量督查以及电子病历应用、病历书写规范培训教育等多方面实施运行病历质量的持续改进。

2.1标准制定

结合《江苏省住院病历缺陷判定标准》和我院运行病历的主要不规范行为分析,我院2011年制定了11项运行病历质量重度缺陷标准,2012年增加至14项。该标准作为医院运行病历质控的判定标准和奖惩依据,对存在重度缺陷的运行病历书写责任人实施严厉奖惩。

2.2科室病历质量管理的行为管理

科室质量安全管理组织作为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的基本组成单元,其管理行为必须做到规范化、同质化,能够真正做到指导科室医务人员日常工作行为,提高科室医疗质量。针对我院科室病历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病案管理不到位、病历质控未常态化开展、质控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我院从队伍选拔和评价标准制定入手,由医务处根据年资、病历书写质量、管理知识储备等条件对科室病历质控员进行遴选和培训,同时制定《科室病历质量管理评价表》,对科室病历质量管理活动进行指导和定期评价。

2.3多方位运行病历质控

医院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时,会在多个环节接触运行病历。因此,我院除开展定期的运行病历专项质控外,同时根据医院各项管理制度,提出不同的运行病历质量重点监控要求。如手术室麻醉师必须对术前患者评估质量进行重点检查,医患沟通办公室必须对重点病人的医患沟通记录重点进行质量检查,手术前审批必须对术前讨论和术前讨论质量进行重点检查,输血科对运行病历的输血评价记录进行重点检查等。

2.4解决导致不及时完成

病历书写、审签的其它根本问题。在重点实施以上3方面质量管理工作外,我院也致力于通过核心制度督查、人力资源合理调配、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解决导致运行病历质量不高的因素。

二运行病历质量持续改进成效和阶段目标的修订

1改进成效的判断

通过1年的培训、督查等管理措施,我院运行病历不及时书写、不及时审签的比例明显下降,从占运行病历缺陷的40%左右图2运行病历不及时审签、不及时书写情况直方图下降至8%左右。此外,临床医师病历书写质量意识明显加强,科室病历质量管理工作也逐步规范。

2阶段目标的修订

在运行病历质量改进取得初步成效后,应对下一阶段质量改进目标进行修订。我院根据2012年5-7月份运行病历质控结果,将病历记录内涵质量、医患沟通记录问题作为下一阶段运行病历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并先后采取危急值、输血、会诊病程记录检查、患者权益保护情况检查等形式,提高运行病历内涵质量和医患沟通记录水平。

三运行病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实践的体会

1学会利用质量管理工

具运行病历质量控制需要寻找主要整改要素,分析导致不规范书写行为的根本原因,并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运行病历书写质量。在此质量持续改进过程中,质量管理工具的使用对改进计划的科学制订至关重要。通过对戴明环的学习和使用,可以更加科学有效地对病历质量进行改进。

2运行病历质量需要持续地

运行管理范文6

关键词:电力调度 运行管理

全部电力系统事故的40%左右,目前主要是错误的调度及操作等电网操作事故,要想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电力系统调度安全管理工作是不是做到位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电力系统调度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电力系统有效运行。

1 电网调度运行工作的现状

为了更好的进行电网实时监控,及时处理电网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预测电网负荷,保证电网的稳定、经济、安全运行等,是非常有必要采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这一系统还能够为各级领导、生产和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其重要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是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此项工程的投资大,它的科技含量高,包含多领域、多专业技术知识,此工程的建设周期长,会涉及计算机、网络、数据通讯和电力系统等多学科。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为电网调度提供了高科技含量的新型电网调度手段,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调度方式,是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是电网调度手段和方法的一次革新。随着日趋成熟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近几年来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系统运行维护方面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1 重视使用却轻视管理。轻视管理及重视使用的现象在调度自动化系统投人运行以后存在着。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和学习培训得不到重视,问题出现后对厂家过分的依赖,系统安全、连续、稳定的运行受到了影响,使用和管理都应得到重视,而这种重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应及时进行纠正。

1.2 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实际的运行当中,因为这一没有足够的运行和管理经验,因此不能及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维护系统运行时没有制度保障,为了使系统能够稳定、安全的运行,就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1.3 缺乏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因为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有些地方尽管已经建立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并投入运行,但是却不能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跟不上运行维护,系统功能的发挥也受到了影响,因此系统的效率受到很大的影响。

以分级管理为基础展开统一调度,我们之所以要进行分级管理,主要是想有效地实施统一调度。不断改善调度人员素质水平,加强电力系统调度管理,杜绝误调度、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是保证人身、电力系统与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

2 电网安全稳定控制与运行

2.1 控制装置的配置要根据电网的具体情况而定,采用先进的技术控制装置,安全稳定的控制技术要不断的继续发展。

2.2 充分利用电网资源和电力资源,贯彻国家能源政策及落实西电东送的发展战略,实现全国电力资源的优化调度,适应电力市场环境。

2.3 提高电网安全分析及运行控制水平,比如全国500千伏、330千伏主系统,争取不要出现因为调度责任的稳定性破坏、系统瓦解等情况而导致的很严重的事故。

2.4 要制定相应的规定、规范,使其能适应电网的发展要求,合理划分电网控制区域,建立先进的互联电网频率和联络线控制模式。

3 调度运行工作的必要性

作为一名调度员,必须心中有数,调度指挥全网。目前,调度员通过迅速取得实时、准确、可靠的电网实时信息,各级调度员都基本实现于“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以保障用电质量和电网稳定运行,进行调压、调频、调流,网络操作和事故处理。

若出现了错误的操作,轻的会引起非正常的停电,重一些的会引起大型设备遭到破坏,甚至是人员伤亡,给正常的运营带来损失,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也会带来相应的间接经济影响。因此,电网设备的安全可靠操作是个不变的话题,我们应进一步地进行研究。

运行人员不仅要对现场电网的运行状态和一、二次设备操作规则等问题都要十分清楚,还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对调度员来说也是一项繁复的智能性劳动,这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些工作对调度员的技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同时,还要求他们拥有充足的运行经验。为了让调度员没有那么重的负担,国内外专家正在不断的做出相应的努力,目前已开发了计算机自动生成调度操作票系统。它是专业人员集中精力研究电网安全、经济运行中更深层次的问题,也使专业人员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也是调度系统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被排除了,调度员的劳动被极大地解放出来,缓解调度员压力。

4 电网调度自动化

4.1 全部实现实用化,全国网省调AGC功能能适应大区电网互联和电力市场的要求,最好是实现国际先进水平的频率质量。

4.2 全面应用调度员潮流、静态安全分析、状态估计、DTS、负荷预测等应用软件网省调,智能型调度、由经验型调度发展到分析型。

4.3 完善网调、国调、省调EMS系统的互联与数据交换。

4.4 实时控制专用的电力调度数据网络,逐步形成完善调度系统,充分利用现有国家电力数据网络(SPDEND),连接各直接调度的各级调度中心、发电厂和变电站,90%的省都已经拥有了三级网,所有大区二级网建成并完善,完善国家一级网。该网与外部公共因特网及内部公用电力信息网必须实现安全隔离,为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实时的控制,应按照国家相关安全部门的要求执行。

公共管理职能与调度扮演的角色之间出现了偏差,是因为电网企业借助隶属于电网企业的电力调度机构实现其经营战略。即使企业制定了明确的目标,但是因为没有进行合理的电力改善,也还没有输配分开改革试点工作进展,虽然完成了基本的社会责任,但是电网企业仍然是高度垄断的地位,作为垄断企业的本性是其追逐额外利润。

要求保持电力系统运行的客观物理规律供需瞬时平衡,但是因为机组物理特性的限制,负荷波动以及网络阻塞限制,水情不确定等方面的影响,很可能造成电力供需的不平衡,尤其是电力系统故障等突发事件,并可能危及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5 要加强调度管理工作

电力调度在电力系统运行中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电网事故处理、运行管理和倒闸操作的指挥机构,为了使电能质量符合要求,为了让要电能生产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为了让实现其自身的安全稳定,就要管理和控制好电网的运行,保证其合理的经济性。关于提高电网的调度管理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5.1 加强调度纪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着电力调度安全工作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极大的促进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工作,安全和经济运行受到了直接影响,实行统一调度和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调度管理的重要性的目的,加强调度纪律,抓住这些就必须抓住人的因素,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电网的优质、安全、经济运行有效的得到了保证。

5.2 设备遗漏隐患要想能够减少,就要加强电网运行的操作管理。提高电网运行质量,根据本网实际操作管理制度,更好地进行操作管理。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断的提高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一切习惯性违章现象必须要坚决的反对。

5.3 计划检修管理工作要加强。严格控制非计划检修,推行一条龙检修,严格审批手续,始终将可靠性要求排在检修管理中的第一位,实现检修计划一条龙管理,决不批准未准备好的或不具备条件的配合工作,严禁出现重复停电的现象,合理的控制可靠性停电。

5.4 要提高电网的经济运行管理。电网经济运行也叫做电网经济调度,主要依据的就是经济调度的基本原理,在保证电能质量合格、保证安全运行等基础条件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制定各厂(站)之间的电能的能耗使运行费用最少。

6 结束语

本文在上述对电网调度运行的现状、电网安全稳定控制与运行、电网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介绍,阐述了电网调度自动化、及加强调度管理工作,这里谈的只是一小部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社会经济水平越来越高,科学技术越来越繁荣,要想提高国民经济水平,就要做好电力调度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组织电力企业的生产,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房春局.浅谈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管理[J].广西电业,2009(3).

[2]杜一财.电网调度管理及安全运行[J].考试周刊,2008(1).

[3]孙明一.调度运行管理系统[J].农村电气化,2008(3).

[4]冯刚.浅谈调度运行专业安全工作的过程管理[J].宁夏机械,2007(3).

上一篇学籍管理

下一篇摄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