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范例6篇

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

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范文1

【摘要】目的分析非预期二次手术发生原因及影响,提出改进措施。方法从医院HIS系统中提取二次手术相关数据。结果2013年共计发生非预期二次手术114例,发生率为2.06‰。术后出血及血肿是非预期二次手术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非预期二次手术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且死亡率明显增加。医院为此设计开发了手术质量监测系统,加强了对重点科室、重点病种的监控以及对手术并发症的管理,并落实质量考评。提升了手术质量,降低了二次手术发生率。

关键词 非预期二次手术;影响;改进措施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114 Cases of Unplanned Re-Operation/LIU Yuehui,CAO Xiutang,WANG Hua.//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5,22(1):54-55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114 Cases of unplanned re-operation, to make targeted improvements.Method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of 62 outpatient nurses was investigated with the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an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CSQ).ResultIn 2013, 114 unplanned re-operations were occurred with rate of 2.06%. Post-operation bleeding and hematoma were major risk factors for unplanned re-operation.ConclusionUnplanned re-operation promoted the medical expense, prolonged length of stay, increased mortality. By developing an operation quality monitoring platform, the major departments and major diseases were monitored, and the management on adverse events of the operations was strengthened with quality evaluation, which increased operation quality and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the unplanned re-operation.

Key wordsRe-Operation;Influence;Quality Manag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Hospital Management Institute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100853,China

手术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体现。加强手术质量监管,提高手术成功率,是保障医疗质量、减少患者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重要举措。

1资料与方法

对某院2013年开展的55 383例手术(含介入手术)进行筛查。二次手术界定:在一次住院期间,因第一次手术原因造成事前无预计的二次手术,以及在非预期内因手术引起的出院后再次入院手术,不包括白内障分期手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多次开腹清创引流手术、肿瘤患者根据病理报告行扩大手术等。从医院HIS系统数据库提取数据,根据界定范围通过电子病历确定二次手术数据。利用Excel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共获得符合条件病例114例,发生率为2.06‰,低于文献[1]中3.89‰的水平。其中,发生3次以上手术6例,占5.26%;因并发症重返住院行二次手术9例,占7.89%。

2.1发生原因

导致二次手术的因素主要是术后出血与血肿,58例,占50.88%;切口感染、延迟愈合排第2位,27例,占21.05%;肠瘘、胰瘘、吻合口瘘等各种瘘22例,占19.30%;脑脊液漏4例,占3.51%;肠粘连、肠梗阻3例,占2.63%;压迫神经2例,占1.75%,乳糜胸1例,占0.88%。

2.2数质量影响分析

将平均住院日、平均医疗费用和死亡率与手术科室同期值进行比较发现,非预期二次手术病例数据3项指标均高于一次手术病例指标。

2.2.1 对住院时间的影响二次手术平均住院日32.6天,手术科室同期值仅9.93天。目前,大型医院床位紧张,侯床病人多,二次手术的发生延长了住院时间,对患者满意度及医院声誉都有不良影响。

2.2.2 对医疗费用的影响二次手术人均医疗费用14.48万元,手术科室同期值仅4.5万元。二次手术明显增加了医疗费用,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据统计,非预期二次手术中有4人未结账出院,共逃费78万元,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

2.2.3 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二次手术死亡率为3.33%,手术科室同期值仅0.16%。可见,二次手术影响了治疗效果,降低了医疗质量。

3改进措施

3.1开发手术监测系统

以HIS系统手术患者信息为数据源,与电子病历系统、手术进程管理信息系统、手术预约与登记系统、手术麻醉与复苏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等链接,基于《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版)》和相关病种常见并发症,设定并发症关键指标,开发并实施信息化手术监测系统。每日对二次手术数据进行滚动显示,使质控部门在第一时间了解手术动态,督导主诊组医生查找原因,促使科室落实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落实二次手术讨论与医患沟通工作,积极避免二次手术发生,防范医疗纠纷。

3.2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病种的监控

对容易发生二次手术的科室和病种进行重点监控。严格落实医疗规章制度,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术前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和检查报告审核,慎重制定手术方案,细心观察病人术后情况,加强手术病人术前、术中、术后的环节质控。质控部门参加科室术前讨论和术后查房,督导落实术前与患者谈话制度。通过电子病历系统监控病程记录,及时了解疾病治疗进展。

3.3加强手术并发症管理

手术并发症是导致非预期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2]。做好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监管十分重要。将在院手术并发症预警、出院并发症监测与非预期再次手术实时监测相结合,及时纠正治疗存在问题,及时调整诊疗方案,提高治愈效果。对手术并发症及非预期再次手术进行监管,可发现并发症较高的手术、病种及科室, 通过改良手术、完善术前准备及术后管理、开展专题讲座等,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提高。

3.4做好质量考评

手术质量与考核挂钩。按手术分级标准制定二次手术发生标准权重,对外科科室和医生进行质量评比。对于全年二次手术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科室和医生进行奖励,与评优评先挂钩。对于二次手术发生率高的医生必要时开展针对性手术技能培训。

4小结

非预期二次手术发生率是监测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有效指标。二次手术不仅给病人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3],而且会对医院声誉产生不利影响。胡蕾等的调查发现,二次手术病人在躯体化、敌对性、抑郁方面显著高于第一次手术,病人最担心的问题偏重于家庭及经济问题[4]。同时,非预期二次手术风险因素显著增加,北京肿瘤医院此类纠纷占医疗纠纷总量的25%[5]。为此,医院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对围手术期病例进行专人、专项管理,并通过信息化监管系统强化手术质量动态管理。

利用信息化专项管理手段,进行医疗质量过程管理,可促使手术质量不断改进,更好地保障手术安全。医院将国家评价手术质量指标监测信息化,有效提高了医院质量管理数字化水平。同时,将手术质量专项监管纳入管理者每日需获取数据信息内容,强化了对手术质量的监管,提高了手术质量,进一步确保了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顾建英,秦净,施鹏,等.加强二次手术管理 提高医疗质量[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5):12-14.

[2]刘月辉,姚远,张文一,等.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手术并发症监测管理[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2014,11(4):126-129.

[3]周继光,刘文平,林建聪.降低二次手术发生率 提高手术质量[J].现代医院管理,2011,6(3):37-39.

[4]胡蕾,唐茂芹.二次手术病人心理状况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6(1):28-30.

[5]梁万宁.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风险[J].中国医院院长,2009(24):61-63.

通信作者:

刘月辉:解放军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科副主任

E-mail:liuyuehui301@sina.com

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范文2

(一)继续做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定点医院要认真检查、筛选,正确诊断,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完成手术,并及时准确将实施复明手术的患者信息录入“白内障复明手术信息报告系统”,妥善保存患者病案资料和相关证明,确保2013年任务目标保质保量地完成,切实减轻患者负担,使百姓受益。

(二)积极深入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配合相关部门做好13个政府举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15个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各单位要制定绩效考核办法,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作为考核内容,并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及时调整考核办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2013年要在原有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分级管理,建立医院、职能科室和临床科室医疗质量三级责任管理制度。医院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医疗质量安全工作,定期召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完善质量安全制度办法。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具体的管理目标和预防、处理医疗事故预案,各级管理组织责任明确,任务层层分解,细化到科室到个人。各级管理组织要按照规定要求,严格履行职责,做到“三个及时”,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措施,及时督促整改,切实提高医疗质量。

(二)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经常组织开展医疗核心制度的教育、培训活动,使每一个岗位的医务人员都能掌握核心制度的各项程序和内涵要求,积极认真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科室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责任,定期不定期、分层分级组织对医疗核心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重点关注急诊、会诊、交接班、病房值班、查对、重症和危重病人监护等医疗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查找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加以整改,确保核心制度真正落实到位。

(三)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严格对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的准入和临床应用管理。认真落实《市医院手术管理规定(试行)》,实行手术分级管理,要明确医院手术范围:二级综合医院可承担乙丙丁级手术,二级专科医院可承担相应科系的乙丙丁级手术,一级综合医院可承担丙丁级手术;要明确医师手术范围:二级医院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可承担乙丙丁级手术,主治医师可承担丙丁级手术,医师可承担丁级手术,医士不能独立进行手术;一级医院高级职称可承担丙丁级手术,主治医师可承担丁级手术,医师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承担手术。要努力实现病人安全目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医嘱制度、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手术确认制度与工作流程等,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坚决杜绝因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错误而引发医疗事故的现象发生。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科室建设与管理有关会议精神,积极开展“医疗质量示范科室”创建活动,提高临床科室自我管理能力,积极有效带动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我市确定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专业4个病种参加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省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各种方案》,借鉴先进地区医院经验,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第一人民医院要加大管理力度,及时对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分析,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整改提高。在降低单病种诊疗费用的同时,切实保证医疗质量。

(五)落实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省即将出台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时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医务人员要做到全面掌握并认真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切实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各医院要建立病案管理制度,规范病案管理,设立专门的病案室或病案柜,实行专(兼)职人员管理,各种登记、记录要齐全。要成立病案管理质控组织,开展病案质量管理控制工作,做到检查有记录、制度有落实、问题有整改。市卫生局将不定期开展病历质量和处方质量等专项督导评价活动,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之中。

(六)建立医疗质量安全预警和责任追究制度。各医院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预警制度,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强化责任,严格落实,积极有效地防范、化解各种医疗事故、纠纷隐患。严格执行《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做好医疗事故、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临床用药安全信息报告、收集和分析工作,以重大医疗安全事件为切入点,建立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制度,严肃查处由于核心制度不落实、责任心不强、三基三严不到位、知情同意缺陷(失)等造成的重大医疗事故责任人,并予以通报。各医院要认真汲取各种途径报道的医疗事故经验教训,举一反三,警钟长鸣,切实增强医务人员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努力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七)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各医院要按照卫生部、省卫生厅要求,以“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强化医院院长医疗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强化科室建设和规范管理。通过强化落实核心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手术分级管理等有效措施,采用不定期组织开展明察暗访和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专项检查“回头看”等督导活动,重点对急诊急救、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手术分级管理等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梳理和检查,加强对医疗服务过程中重点科室、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检查,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确保“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取得实效。

三、改进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推行预约诊疗服务。在全市二级医院推广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完善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通过电话预约、网络预约、复诊预约和社区预约等多种方式,实现群众就医24小时预约,全市二级医院的预约诊疗方式不得少于2种,预约诊疗患者比例不低于10%。

(二)推进医患沟通和医疗工作首诉负责制。各医院要高度重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的制度,探索制定人性化的医患沟通协议书,加强医患沟通,维护患者利益。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要不断地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增进医患感情,赢得社会的认同和信赖。要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建立患者投诉管理机制和流程,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和效果。

(三)优化服务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各医院要简化、优化门诊服务流程,增加便民服务措施;改善住院、转科、转院、出院服务流程,确保病人得到方便、快捷、连续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缩短平均住院日及降低门诊、住院次均费用。

四、落实制度,推进药事管理工作

(一)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完善处方点评。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基础上,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和监测,完善处方点评制度,重点规范以手术预防用药管理为代表的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落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药品安全。

(二)落实《品和管理条例》。加强品、第一类、放射性药品和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管理,要严格执行品和第一类购用增补审批制度,进一步落实品、第一类专用病历的建立与管理及专用病历数据月报告等规定。

五、强化惠民措施,不断降低医药费用

(一)继续实行单病种质量费用控制。在已有的30个单病种诊疗费用控制的基础上,今年新增5个病种实行质量费用控制;

(二)加强临床检验室质量控制工作。提高质控水平,扩大辅助检查结果“一单通”的项目范围,认真落实检验结果互认;

(三)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建设。二级以上的医院要加强康复科建设,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规范地康复治疗室,组织康复质量骨干积极参加省、市医疗结果康复质量加速规范化培训,加强康复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提高康复服务能力;

(四)继续做好济困医疗服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卫生局《关于在全市卫生系统控制惠民医疗活动的通知》,落实惠民措施,创新惠民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惠民、便民、利民医疗服务活动,减轻特困群体医疗负担;

(五)扎实开展卫生下乡和卫生强基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城乡医疗结果对口支援管理办法》将卫生强基工程与卫生下乡等城乡对口支援工作紧密结合,不断丰富卫生支农工作内涵,采取对口支援、组派医疗队、举办培训班和接收人员进修相结合的形式,全市加强受援医院地医疗服务能力,减轻群众负担。

六、严格医疗服务要素准入管理,强化行业监管

坚持依法行政,提高管理水平,贯彻医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各项规定,加强医疗服务要素准入和服务行为监管。

(一)加强医疗服务机构审批和日常监管。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的若干规定》(卫医发〔2008〕35号),规范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校验、变更等程序,严格准入,加强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管理和校验的现场审核,探索建立医疗机构退出机制,坚决杜绝超范围执业、命名不规范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切实把好人员准入关。认真贯彻实施《执业医师法》,把好执业医师的执业资格报考关和医师执业注册关,严格医学专业技术人才申报、审批管理,杜绝挂靠执业资格报考和医师执业注册现象发生。

七、加大力度,巩固无偿献血成果

(一)继续加强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提高固定无偿献血者比例,保障临床血液供应。

(二)严格临床用血管理。大力推进医疗机构科学、合理、计划用血,强化输血安全风险意识教育和人员培训考核,规范临床用血行为,严格用血指征管理和输血风险控制,促进医院科学、合理、节约和有计划用血,确保血液质量和血液安全。

八、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

认真总结2009年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的医疗救治经验,着力解决前期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儿科、重症医学科建设相对薄弱、人才队伍不足等突出问题。建立对医护人员传染病防控知识全员培训、演练制度,做好应对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的各项准备,提高重大传染病和突发事件医疗救治能力。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落实医疗机构的预检分诊、病例筛查、病人隔离、危重病人会诊和转诊等各项制度,切实做到对重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九、加强中医工作,发展中医药事业。

(一)按省卫生厅要求在全卫生系统开展“解放思想,发展中医药”大讨论活动,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大讨论活动,发现问题、研究措施、加强整改,促进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创建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促进中医药特色进农村、进社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医疗服务的需求。

(三)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中药房建设,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和必备诊疗器具,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加强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适宜技术和中医药知识的推广应用工作,提高中医药应用率。

十、常抓不懈,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范文3

【关键词】 围手术期 护理工作流程

护理质量围手术期是指病人从决定手术到手术后出院。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围手术期手术室工作流程我院是从接到手术通知单到术后三日回访病人止。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手术创伤、麻醉及疾病本身的刺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的反应,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和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当今手术具有很高的专业性、复杂性,增加了护士的配合难度。如何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质量,对保证病人安全,促进病人康复十分重要。美国的迈克尔·哈默教授提出了“业务流程重组”,开创了一场新的管理革命。健康概念的变化促使医学模式发生转变,使护理工作范围不断扩大,职责不断拓展,迫切需要护理人员遵循主动、诚信、低耗、便捷、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理念,满足人的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需求,以病人为中心开展人性化护理,让病人得到优质、高效、精细、安全、连续的个性化服务。

1 临床资料

我院于2009年3月进行了ISO:9001质量认证,并根据围手术期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特点、护士工作职责、手术病人需要、手术过程的轻重缓急、现存护理问题等,将手术室工作流程进行设计、排序、制表,以实现工作程序化,强化环节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病人安全。现报告如下:手术室护理工作分为三个步骤,各个步骤有工作内容,工作目标,责任人。(见下表)

2 护理流程表具体实施过程

流程表制定于2009年3月ISO质量认证体系,实施前反复修订,确认围手术期工作内容、目标、责任人后编制成表。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统一标准、做法并考核,要求人人掌握,实施初期人手一张,并在护士办公室存放一份,便于随时查看提示。实施过程中记录手术室护士术前准备时间,给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病人及家属发放问卷调查。与未实施护理流程表的数据相对比。

3 统计学处理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应用流程表前、后术前准备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应用流程表前、后的术前病人准备完善情况,手术物品准备完好情况,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病人对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护理缺陷的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的方法,P

4 结果

应用流程表,经过3720台手术后,与未应用流程表前3000台手术相比:术前病人准备完善从81%提高到96%,术前物品准备完善从83%提高到95%,手术医生满意率从80%提高到95%,麻醉医生满意率从82%提高到98%,病人满意率从87%提高到99%,护理缺陷从6%下降到1.3%。

5 讨论

5.1护理流程表的作用

流程也称过程与程序,是完成一项或多项工作任务的一系列逻辑有序的活动。医疗服务流程是医院流程的核心流程,护理流程属医疗服务流程的范畴,它是把每项护理工作按合理的程序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工作过程。

再造流程是在对一个组织原有作业流程深刻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以顾客为导向,对原有流程进行系统性重组设计,增加有价值的内容,以达到改善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的工作过程。运用护理流程,分析手术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要解决什么问题,对不合理操作如何改进,应增加什么样的新服务项目,应该消除哪些繁琐多余环节等问题来设计和运用护理流程,把护理流程与改进护理质量结合起来,沿着护理服务流程,使护士与病人、护士与医生形成良好的互动过程,由此产生具有明显人文特色的温馨护理服务。

5.2应用护理流程表可明显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流程护理模式进一步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参与意识明显增强,有效地帮助低年资护士熟练掌握工作内容,条理清晰、内容明了地进行护理操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护理流程设计合理,标识清楚,环环相扣。各专科手术配合流程、大手术抢救流程使护理工作做到了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手术打包流程、器械摆放流程、手术体位安置流程,使医生减少了术前不必要的等待,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前访视流程、术后随访流⒔】到逃鞒淌够颊叩玫搅俗盥獾姆瘛6匀粘;だ砉ぷ鞯穆涫登榭?护士长只需检查流程中的薄弱环节并进行重点督促和控制,从而推动质量管理流程化和程序文件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5.3避免工作遗漏,提高了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

在未实施护理流程管理前,由于没有一个系统、完善的工作程序,分工不明确,责任不到人,工作盲目被动,工作中难免有遗漏之处,易使医生不满意,也影响了手术护理质量,而护士长检查工作成了补漏,工作很被动。实施护理流程后,按护理流程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护理工作从简单的完成任务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多方面、全方位、全程的护理。护理流程使护士在工作中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手术中的工作细节,避免了工作中的遗漏,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护理质量。在新形势下,医疗服务行业作为第三产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病人满意度亦是评价医院治疗效果和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医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针对病人需求,改善服务质量的客观依据。随着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化及法制的日趋完善,病人自我维权意识的增强,对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标准要求亦愈来愈高,护理质量内涵已涉及诸如工作效率、费用控制、服务态度、文化建设、环境美化、对病人需求的及时反应、对病人价值观的尊重等多方因素。通过对病人护理工作的重新设计和流程重组,坚持人性化的护理理念,在护理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注重在细微处下功夫,操作前用亲切的语言征得患者同意,树立了严谨、自律的良好形象,得到了患者、家属的高度评价,病人满意率显著上升。

5.4提高了护士综合素质

护理流程再造中注重了集体精神和医院文化塑造,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一方面充分发挥每个护士的潜能,人人都参与、共同制定护理理念,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激励护士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另一方面护理工作流程图展示,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可时刻警醒护理人员强化责任心和自觉学习,广猎人文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交流沟通技巧和自身修养,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督促护士加强医学“三基”知识等的学习,精练专科技能、技术,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增进医生对医护配合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减少医疗缺陷,确保医疗安全。通过提高全体护理人员对再造护理流程必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充分尊重病人的权利和需求,强化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全员、全程、全面质量控制管理理念, 激发护理人员主动服务的工作热情, 不断塑造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形象,临床实践证明,对手术病人应用导向型护理流程图进行护理服务和质量管理,病员满意率显著提高。流程护理进一步加强了环节质量控制及监督管理力度,促进了护理整体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实现了患者、家属、医护和社会四满意。

参 考 文 献

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范文4

【摘要】

通过对医院环节医疗质量管理的具体实践,探讨环节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体系、方式方法和内容,对加强综合性医院环节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医疗质量环节质量质量管理

【Abstract】The medical link quali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edic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modern hospital,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medical activities. It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By specifically practicing, the essay discusses the organization, methods and contents of medical link quality management. It has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others to go by in strengthening the medical link quality management in comprehensive hospital.?

【Key words】 Medical quality, Link quality, Quality management?

【Author′s address】Tongj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30 PRC?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6.049

同济医院作为一所具有110余年悠久历史,集医疗、教学、科研和培干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一直高度重视医疗质量管理,尤其是环节医疗质量管理。每年均确立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多年来先后提出了“医疗质量年”,“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细节管理” 等质量管理主题,在实践中中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环节医疗质量管理方法。

1健全环节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1.1环节医疗质量管理的五层结构?

环节医疗质量管理是对医疗活动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实践所进行的管理,包括病人从就诊到入院、诊断、治疗、疗效评价及出院等全部医疗过程??[1]?,需要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参与,共同进行管理。我院环节医疗质量管理分为五层结构,质量决策层由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及各相关专业委员会组成,主要负责医院总体质量管理目标、方案、计划、措施的制定、体系建设及重大问题决策;指挥协调层由医务处、门诊部、护理部等职能部门组成,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落实,督促考核及结果使用;质量控制层由医疗质量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文明优质服务办公室等组成,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环节医疗质量监督、考核和评价等工作;科室层由科室医疗副主任、护士长、质控员等组成科室质控组构成,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确保医疗质量,杜绝安全隐患;操作层包括各医疗组及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医生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是决定医疗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医疗组及医务人员的自我控制,是做好环节医疗质量的基本点。?

1.2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各专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和我院组织编写的临床诊疗丛书;结合医院的实际现况,系统制定医疗质量管理的制度、流程、标准等,如医疗管理制度及医务人员岗位职责汇编、病历书写质量要求及相关规章制度汇编、医疗应急预案及管理制度汇编、病历书写质量要求及相关规章制度汇编。?

2规范环节医疗质量管理手段?

制定系统的医疗质量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方案,从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方面规范环节医疗质量管理方式方法,综合采用关键性环节、流程和重点对象的管理,全面检查、抽样检查、现场检查相结合,电子系统自动控制与人工实时抽查相结合等方式落实环节质量管理。

3环节医疗质量管理主要做法?

3.1流程优化再造?

梳理医疗流程,查找影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因素,进行流程优化再造,提高工作效率。医院聘请专业公司对门诊流程进行全面诊断,并根据建议进行流程优化和再造,全面升级门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公共区域导医导诊服务,增加大厅引导地标,开通门诊医师工作站,实施分诊叫号系统,努力做到小细节、小流程、大促进。?

3.2关键流程、环节监管?

医院重点针对影响医疗质量的关键流程及薄弱环节,如急危重症患者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管理、特殊有创诊疗操作等和医疗安全的高危科室,如急诊科、手术室、血液净化中心、消化内镜中心、导管室、重症监护病房、产房、新生儿病房等制定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重点监管,有效保障医疗安全。此外,医院在全国创造性地实施手术总监制,成立专门的手术总监部,重点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严格首台手术划刀时间和急诊手术医师到位时间,切实保障手术安全。同时,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一直将新生儿科、血液净化中心、消化内镜中心、手术室等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监测对象,每月进行监管。?

3.3临床路径管理及单病种质控?

医院结合电子病历系统积极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对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实行电子化管理,将每日医嘱自动整合到电子医嘱系统,有效地减少了医务人员的记录工作量,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规范了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减少诊疗活动的随意性??[2-3]?,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同时,医疗管理部门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对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的相关质量监测指标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及时进行监管,保障实效。 ?

3.4强化医疗安全管理?

建立医疗风险预警管理制度,前移医疗安全管理工作重心,重在预防。坚持重点科室、重点人员和重点环节的防范,提前发现、处置可能诱发医疗纠纷的风险要素,努力减少或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加强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和处理,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管理系统、非正常二次手术报备系统、重大手术审批系统,实现电子报备与书面报备双保险。?

3.5标准化管理?

引进JCI咨询,系统梳理医院管理及医疗管理的各个流程环节。引入德国KTQ质量认证理念,开展认证评审,将其与“医疗质量荆楚行”、“优质医院评审”及“创建国际一流医院”等相结合,按照PDCA基本理念,从“以病人为中心”、“以员工为导向”、“安全”、“沟通与信息管理”、“医院领导”、“质量管理”等六个方面完善医院质量体系建设,经过德国专家前后两轮严格的评审,我院医疗质量、病人安全与员工个体发展得到德国同行的高度认可,顺利通过KTQ评审,成为亚洲第一家。同时在各个专科大力推行行业标准化认证和操作流程,检验科是全国第一家全面通过ISO15189认证的医院,积极参加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临床检验项目归口管理。?

3.6强化科内质控?

健全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组织,规范医疗组配置,实行医疗组长授权管理;编制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手册,明确科内质控的具体工作要求和内容;加强对医疗副主任和科室质控员的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科主任、护士长、医疗主任每月绩效考核挂钩;统计指标细化到专科、医疗组及个人,每月公布科内质控管理工作完成情况。?

3.7定期现场实时督查?

医务处定期到临床医技科室检查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查看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手册、医生交接班记录本、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临床危急值登记本等,每周组织人员检查医生值班情况,院感人员定期下病区抽查Ⅰ类切口手术的用药和感染情况等,各部门对于现场督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沟通、表彰或惩处,重点强调整改落实。?

3.8充分利用信息化监管手段?

建立电子病历自动评分系统,每月对所有运行病历进行批量自动评分;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质量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结构化病历模板的建设,规范文书格式,自动提醒医生病历书写错误、流程逻辑控制、手术申请前必须有术前小结或讨论、知情同意等,杜绝矛盾错误;重点做好手术分级管理系统、手术风险评估系统、临床危急值自动预警系统、住院超过30天管理系统、院内会诊管理系统、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傅雅丽等??[4]? 通过信息化质控,实现了116个质控点的实时环节全程监控,达到了事前预警、检查缺陷、统计分析等目的,对医院管理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我们借鉴。?

4成效与体会?

我院通过上述措施加强了对医疗环节、医疗行为过程的控制,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增强,医疗秩序逐步改善,医疗质量明显提高。2013年上半年各项医疗质量安全监测指标明显改善,病床周转次同期增长0?72次,平均住院日同期缩短1?06天,住院CT检查时间同期缩短1?09天,住院MRI检查时间同期缩短1?19天,出院患者诊断符合率同期提高0?4%,甲级病历率同期提高1?03%,患者满意度同期增长0?53%,而且每百床医疗纠纷发生例数持续下降,医院核心竞争力逐步提升。?

同时,虽然上述举措是做好环节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的有效方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作持续改进。如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优势,不断进行流程优化再造,建立适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完善的医疗风险监测体系;如何做到日常现场检查和信息化实时监控相结合,努力做到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从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转变,弥补现有环节质量控制手段的局限,提高整体医疗质量水平??[5]?。随着医疗资源的不断扩张和医疗需求市场的急速改变,做好环节医疗质量离不开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离不开医院领导的决心与指导,离不开医院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同时需要持续强化职工培训、规范医疗行为,需要各级员工共同参与,也即必须抓住关键制度、关键环节、关键时间、关键患者、关键科室和关键人员,才能提升医疗质量??[6]?,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方案,完善考评细则和制度建设,才能真正实现患者安全的目标。只有不断强化医疗质量控制的内涵建设,丰富和改进相关制度及内容,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才能从根本上切实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杜绝医疗差错,和谐医患关系??[7]?。?

参考文献?

葛建忠,王凯红.浅谈医疗质量管理[J].现代医院管理,2009,7(4):25-27.?

[2]魏威,何革,邵征洋,等.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质量环节中控制的体会[J].中国医院,2013,17(6):42-44.?

[3]李彬,樊光辉.数字化医院医疗质量管控流程及特征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2,26(2):183-185.?

[4]傅雅丽,陆敏,罗毅,等.基于信息化医疗质量控制的初步实践[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9):114-115.?

[5]李玉明,张瑞军,韩晨光.军队医院环节管理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1):1059-1060.?

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范文5

[关键词]综合围术期护理;泌尿系统结石;微创手术;小儿

泌尿系统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其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严重者可造成患儿出现解质紊乱、尿毒症、肾衰竭等疾病,增加患儿负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1]。临床中泌尿系统结石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方式。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逐渐应用于泌尿系统结石治疗中,其具有效果好、对患儿损伤小、术后患儿恢复速度快等优势[2]。但小儿患儿因为年龄小,身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微创手术中容易出现手术风险[3]。有研究表明,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患儿治疗效率,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本研究探讨综合围术期护理在小儿泌尿系统结石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行小儿泌尿系统结石微创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男性患儿15例,女性患儿15例;年龄在4~8岁;平均(5.4±1.9)岁;病程3~10周,平均(5.3±1.8)周;无尿表现患儿为9例,少尿表现患儿18例。研究组:男性患儿14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在3~7岁,平均(5.6±1.5)岁;病程7~10周,平均(5.6±1.5)周;无尿表现患儿为10例,少尿表现患儿2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术前医护人员陪同患儿进行常规检查,嘱咐患儿禁食水,同时做好手术准备工作。术中积极配合医师操作,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做好并发症预防措施。同时观察引流管情况,避免出现反折、堵塞、脱落等情况,如果引流液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5]。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围术期护理。①心理护理:因为患儿年龄较小,因此在住院期间常出现恐惧、紧张、哭闹等情况,大部分患儿会出现不配合治疗,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护理,疏导患儿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同时给予患儿家属心理护理,提高患儿家属配合,加强治疗依从性[6]。②健康教育:手术前,医护人员要详细向患儿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升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同时向患儿及家属介绍手术相关知识,强调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针对患儿的疑虑医护人员要耐心详细的解答,消除患儿及家属疑虑,提高其依从性,加强治疗效果。③疼痛护理:当患儿出现疼痛感的时候,要及时告知患儿及家属疼痛的原因,消除其紧张感。当患儿疼痛感强时,可以给予患儿相应的药物治疗。当患儿疼痛感轻时,可以给予患儿进行安抚或转移患儿注意力等方式缓解患儿疼痛感[7]。④饮食指导:医护人员要对指导患儿合理饮食,饮食应以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为主,禁食发物、生冷食物。同时医护人员可以为患儿制定针对性的饮食食谱,加强对患儿饮食的控制[8]。⑤术后治疗:术后给予患儿防感染、吸氧等治疗,在此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儿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给予干预措施。如果患儿出现哭闹不配合治疗的情况,可以先对患儿进行安抚、播放音乐、动画片或心理护理转移患儿注意力,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9]。

1.3疗效判断标准及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评定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分为高、一般、低。总有效率=(高+一般)例数/总例数×100%。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定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采用自制护理质量调查问卷评定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内容包括5个维度:基础护理、病情观察、专科护理、责任管理、交流沟通,每项分值20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好。统计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效果的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1)。

2.2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53.33%)(P<0.05)(表2)。

2.3两组患儿护理质量的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3)。

2.4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66%)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P<0.05)(表4)。

3讨论

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范文6

【关键词】 结肠癌;围手术期;加速康复计划;效果

结肠癌是胃肠道肿瘤中一种常见的癌症。由于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存在着较多的不利因素, 因此医务工作者务必重视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对于结肠癌患者外科治疗的传统方法仅局限于基础治疗, 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不利于患者的康复[1]。丹麦外科医生Kehlet提出“加速康复计划”, 目的在于采取循证医学证明的围手术期的多种优化措施来减少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应激以及加速患者的康复,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文旨在探讨加速康复计划在结肠癌患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72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3例, 女39例, 年龄35~75岁, 平均年龄55.6岁。所有患者经腹部B超、CT和结肠镜检查, 且结合病史均诊断为结肠癌, 并经病理生理切片检查证实。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3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并发症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加速康复计划治疗, 内容如下:①术前处理:术前医务人员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术前宣教。术前24 h静脉滴注8万U的庆大霉素, 以及口服甲硝唑0.4 g/次, 3次/d。术前晚上给予无渣饮食, 且口服番泻叶水进行缓和导泻, 术前3 h口服300 ml温葡萄糖液(浓度为12.5%), 术晨不放置胃管。对照组患者术前3 d进行肠道准备和流质饮食;3次/d口服肠道抗菌药物, 每晚口服酚酞片进行导泻;术前12 h进食, 6 h禁水, 术前晚上和术晨进行清洁灌肠, 术晨常规放置胃肠管。②术中处理:两组患者均采取硬膜外麻醉。研究组患者术中限制输液, 且联合应用血管收缩药物, 维持其正常血压;术中腹腔冲洗液和输注液均加温处理, 术后均为放置导流管。对照组患者则不控制输液量, 也为进行保温处理;术后常规放置导流管。③术后处理:研究组患者术后行持续性硬膜外麻醉镇痛;手术当天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及活动四肢;术后第2天协助患者下床活动;术后6 h患者呼吸和循环稳定后饮50 ml温开水;术后第1天给予肠外营养;术后常规给予胃肠动力药物, 术后争取3~4 d患者完全恢复全流质饮食, 并逐渐停用肠外营养;术后引尿管留置2~3 d。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住院时间、并发症、死亡率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对于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间的传统治疗仅局限于基础治疗, 然而传统的围手术期治疗不利于患者的康复。随着对围手术期间结肠癌患者病理生理的不断深入认识, 新的外科治疗观念和治疗方法被逐步应用于结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2]。目前大多数医师一致认为较优化的加速康复计划对围手术期患者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加强术前患者的体质及精神状态;②减少结肠癌围手术治疗中的应激性;③阻断传入神经对治疗过程中应激信号的传递。

研究发现, 影响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术后快速恢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如手术引起的创伤应激、疼痛、低温、禁食、以及置入鼻胃管和腹腔导流管所造成的的患者不适等[3]。因此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存在着较多的不利因素, 所以医务工作者务必重视对其进行预防和积极地治疗。加速康复计划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加速康复计划治疗措施包括加强术前患者的宣教和心理辅导;术前患者不进行常规的禁食、胃肠道准备和留置导管;术中注意患者的保温;术后进行适当的进食或采取静脉输液;术后进行早期的功能恢复锻炼等。另外在加速康复计划治疗的过程中, 对围手术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同样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 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计划治疗方法, 不仅能有效地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 还能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周新. 康复护理路径在结肠癌手术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 18(23):3517-3520.

[2] 戈应刚, 王子卫. 快速康复外科在结肠癌手术中应用价值.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6(6):75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