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工作存在的困难范例6篇

调研工作存在的困难

调研工作存在的困难范文1

关键词:团学视角;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6-0007-03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6.002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时下一个热点问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其就业状况更是不容乐观。相对而言,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是弱势群体,因为人脉资源、本身社会资源的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以致其就业难问题相对而言更加突出,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家庭具有的社会关系相对较少,有些困难家庭甚至是社会弱势群体,困难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要比非困难生大很多。但是,我们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急需就业,因为只有就业了,才会有收入,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问题。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问题与社会稳定发展息息相关,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如何让其在社会发展中共享发展成果,尤为重要。因此,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团学工作要形成社会功能,就要结合青年需要开展工作,从团学视角下做好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在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及促进社会和谐的同时,也将大大提高团组织在广大青年中的认可度。

一、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问题基础调研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弱势群体的身份存在,他们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压力或焦虑。面对占比较高的经济困难生,在给他们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前,一定要对其需求进行收集分析,针对其特定需求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本着深度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问题的理念,考虑到保护学生个人隐私问题,通过网上调研问卷的方式对曾经获得国家助学金资助的四届200名本科生进行了调研,调研问题主要涵盖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心理、未来选择、就业意向与个人优势等方面,初步掌握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

(一)就业意向基础调研

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性质选择方面,51%的学生选择了直接就业,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例为5%,继续深造的比例达到27%,而处于迷茫状态的学生比例占到了17%(见图1)。可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了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多数选了直接就业,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远远低于非经济困难学生,同时可以发现家庭经济困难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很低,其风险承受能力低于非经济困难学生。

对于未来工作的就业单位性质,选择考取国家公务员的比例为12%,而选择进入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比例达到52%,36%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选择进入民营企业工作。可见,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愿意冒太大风险去考取录取率较低的公务员岗位,而是倾向于选择较为稳定的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同时民营企业的选择也处于较高水平,究其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认为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门槛较高,民营企业较容易进入。

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薪酬底线调研过程中发现,调研群体的薪酬底线明显低于非经济困难生,选择3000元以下的占到了82%。由此可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态较好,踏实肯干,能够对不同的薪酬待遇进行自我调节。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调研发现,薪酬待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影响因素高达81%,而关乎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如未来发展空间与兴趣爱好因素才占到13%(见图2)。可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对高薪职业十分向往,通过自身工作报酬改善家庭现状心态较为急切。

在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求职途径调研中发现,希望通过本校校园招聘找到合适工作的比例为65%,通过互联网等新兴方式找工作的则为25%,打算前往其他高校寻求就业机会的大学生只占到了10%。首先,这说明在网络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大学生能够选择方便快捷、成本较低的互联网面试方式;其次,前往其他高校寻求就业机会的比例偏低,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访谈得知,主要原因是,虽然学校会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进行补助,但是高昂的交通费、住宿费等依然是限制他们选择此种求职途径的主要因素。

(二)自身就业优势调研

为了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同时引导其深入了解自身,端正就业心态,加强对未来的信心,我们让调查对象从自身优势角度进行自我剖析。

经济困难学生分析了自己的优势所在:

1.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会比普通学生更加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2.其认为会更早的接触社会。

3.其认为他们会比一般的学生更加坚强。

4.一般情况下,调研对象对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更加懂得珍惜,深知钱来之不易。

5.对成功的渴望会更加强烈。

6.从社会、学校角度看,大家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给予的关注更多,给予的帮助也是超过普通大学生的,这也是一种优势。

在工作中要注意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其自身优势进行发掘,培养其对未来的自信心,也是从团学角度正确引导其对就业要有积极乐观、不卑不亢的态度。

二、针对需求开展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

(一)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不难总结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从自身角度看,他们存在就业观念复杂,自我认识不清,职业定位不准确的现象。部分经济困难大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同时对就业准备不足。沉重的家庭经济压力促使他们更加看重工作报酬,盲目追求稳定、高收入的工作,缺乏全面准确的自我认知与对就业市场的理性认识以及整体的职业发展规划设计。

2.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虽然高校普遍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一定的补助,但对其就业问题重视不够,尚未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形成就业服务体系。

3.从社会角度来看,在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还没有健全的今天,各种特权关系对大学生就业市场产生较大冲击,这严重影响着社会关系网络简单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加之近年来国家户籍制度的放开,大量农民工群体进入城市就业,这也严重冲击了大学生的就业市场。

(二)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指导对策

在对曾经获得国家助学金的经济困难学生的调查中发现,近80%的人表示对国家就业政策几乎不了解,92%的学生认为非常必要和有必要开展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88.4%的调研对象表示举办讲座等形式的就业培训对其有帮助,认为帮助很大的占到44.6%。可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对国家政策了解甚少,对开展就业培训等活动存在较为急切的心情。

1.根据经济困难大学生对就业各个方面的需求,团学工作中要开展就业能力培训指导,包括国家有关政策的解读、就业能力提升培训等,由学生会面向低年级学生组织就业政策宣讲会、就业政策知识竞赛等灵活多样且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活动。

2.加强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心理特征中存在一些不积极的负面心理。毕业时急于就业、改善自身经济状况的想法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更容易产生焦虑、悲观、茫然、自卑、急躁等不良心理。高校需高度重视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和引导。

3.降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成本。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同时应考虑到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的实际困难,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他们降低就业成本。在促进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中要注重,首先要多提供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培训服务,提升其能力;其次,我们要多给予其更多自,让其有选择服务的权力;最后,要多整合资源为其就业创业提供各类服务,如信息服务等。

参考文献:

调研工作存在的困难范文2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进入调查研究阶段以来,我县结合省、市精神,结合实际,坚持“四个注重”,细化调研课题,落实工作责任,扎实开展调研工作。

1、注重科学性,认真制定方案。为准确掌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便于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逐步加以解决,县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省委“1+9”文件和市委六个配套文件精神和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下发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围绕“四个四”重点工作任务,结合县情实际,采取上下结合、反复酝酿的方式,科学合理地制定调查研究阶段工作实施方案,并对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工作进度等做了详细的安排部署。乡镇党委和县直属机关工委根据全县的统一安排,结合本地本单位制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方案和年初确定的基层党建创新项目,认真制定了阶段工作实施方案。

2、注重针对性,认真落实课题。一是实行课题责任分解制。围绕党员干部队伍、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明确了困难问题调查、典型经验总结、对策建议探讨等多种类型的34个重点调研课题,覆盖农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各种类型的基层党组织,并将其相应的分解落实到各基层党组织。二是实行领导责任制。乡镇党委和县直属机关工委根据承担的责任课题,由党员领导干部牵头,抽调相关人员落实。三是课题落实跟踪管理制。由课题责任单位制定调研方案,明确调研人员、方法和进度,由县委基层组织建设年办公室跟踪落实,确保调研工作进度。

3、注重实效性,精心组织调研。建立了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每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负责联系1-2个村级党组织和1个以上的县直单位,指导联系点开展调研工作,帮助解决工作困难和实际问题。县直机关、乡镇站所结合“万个支部结对、万名党员帮扶”、“四在农家”挂帮等活动,安排专人深入责任区,帮助村级分析形势、查找问题,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困难。乡镇和工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坚持领导带头,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调研组开展工作。各调研组坚持创新调研方式,灵活运用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等调查手段,采取定量定性、比较分析、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工作实践中的存在的困难问题和经验做法进行深入研究。各调研小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汇总分析,全面系统地对第一手资料进行梳理,切实找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意见。为抓好对调研工作的督促检查,县委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办公室5月5日至9日与县委督查室联合,对全县建设年活动进行了一次全面督查。

4、注重及时性,认真解决存在问题。县委、乡镇党委和县直属机关工委及时召开党(工)委会,听取各调研组汇报工作,并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区分轻重缓急,进行分类排队,对具备解决条件的,立即研究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研究解决方案,限定时间解决。近段时间以来,县委重点研究和解决了农村干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等问题。

调研工作存在的困难范文3

关键词:西部高校;贫困生;救助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增加,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使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大学生不断增加。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经济困难家庭数量多,以省内农村生源为主。因此,西部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贫困生已经成为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为了进一步全面了解和掌握西部高校贫困大学生现状及受资助状况,对全省10所高校的师生进行了调研,并进行了分析。

二、研究设计

三、调查分析

1.西部高校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基本情况

(2)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最低生活费用(用餐费、生活用品和其他费用)。调查发现,约81%的学生年平均消费在3000~5000元左右,其余在6000以上。

2.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受助现状

2005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建立健全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国家财政投入大量资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贫困生的学费可以通过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在校的日常开支可通过奖、勤、补、助得到解决。

(2)经济困难大学生对资助的态度和满意度。①经济困难学生对申请资助的态度。79%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愿意向学校提出资助申请;11%的学生虽家庭经济困难但不愿向学校提出资助申请。其中,39%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当要求经济困难学生提出资助申请。②经济困难大学生对资助工作的满意度。

四、对现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经济困难生认定标准体系

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专门出台《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为高校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提供了有力指导。我省各个高校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当前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仍然面临诸多难题。例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信息的真实性问题。调查中发现,相当部分经济困难生认为,有个别学生提供的信息存在虚假情况,甚至虚报信息;采集信息的全面性和科学性问题。如何制订一套相对完备的困难信息指标体系,是当前高校面临的困惑。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感到资助工作不公平的一个重要原因。

进一步完善经济困难生认定标准并将之体系化,建立有效、可操作的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对目前和以后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都是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这是实施有效资助的前提和基础。

2.创建学生创业平台,拓宽勤工助学渠道

勤工助学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勤工助学岗位使经济困难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既解决了经济困难,又达到了自我发展的目的。

同时,高校应积极探索和建立勤工助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拓宽勤工助学渠道,积极争取社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和实践空间。为经济困难学生将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另外,相关部门可从高校实际出发,以创业大赛为起点,通过成立联盟、建立创业投资基金、注册大学生公司等各种方式为学生建立创业平台,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加强对经济贫困学生的技能培训

经济困难学生大都来自农村,经济的匮乏、相对落后的文化和教育使他们的综合能力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来到大学校园后,由于地理文化环境的改变,大部分的经济困难大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受到了挑战。超过50%的经济困难学生认为,除了经济资助,他们需要得到的帮助是技能培训。因此,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技能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技能培训是解决经济困难大学生生存能力的前提,而当前这方面还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政府可为贫困大学生技能培训提供便利。同时,高校应结合实际探索科学、合理的技能培训内容与方式。

4.关注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

据调查,超过50%的经济困难学生认为,毕业季,他们最需要得到的帮助是解决就业。就业压力大是当前毕业生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然而,经济困难生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竞争能力普遍较低,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经济困难生的就业难问题也凸显出来。因此,如何提高经济困难生的竞争能力与就业率也是当前高校尤其要关注的问题。

5.深化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经济困难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经济水平、文化和教育环境相对落后,人格缺乏充分发展和完善。进入大学校园后,要承受学习、经济、人际、特长等各方面的同辈群体心理压力。同时,学校和社会上一些善意的资助因实施不当也会给经济困难生造成心理压力。

乐群性低、内向敏感、情绪不稳定、易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等被公认为是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调查发现,26.78%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为需要心理辅导。

因此,高校要在给予经济困难大学生一定经济支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走出心理贫困的阴影。建立特困生档案,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引导学生合理调节情绪,改变不良认知;加强贫困大学生的自信心教育;加强宣泄心理教育;树立逆境成才的榜样激励他们。这些都是有效的处理方式。

6.加大资助经费投入,优化资助科学管理程序

经济资助是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生存性需要得到保障的重要途径,超过50%的经济困难学生认为,他们最需要得到的帮助是经济资助。经济资助使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学习和基本生活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有助于促进他们安心学习。

调查表明,36%的经济困难生表示助学贷款金额低,希望学校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帮助贫困生缓解经济压力。61%的学生认为助学贷款过程中手续太繁杂,需要进一步优化资助科学管理,简化资助、贷款程序。

参考文献:

调研工作存在的困难范文4

一、基层财政的基本现状及困难

全国基层财政情况悬殊,差异较大,但绝大多数基层财政不仅与基层政权承担的职责、任务和工作内容难于吻合,并且处于吃饭难保、运转难撑、欠债累累、平衡无着、赤字继增、困难重重的境地。于是有的基层财政违规操作,调度不该调度的资金,有的长期拖欠工资及各种应支未支事项,自行降低开支标准,缩减支出范围,致使各项政策规定无钱落实,财政职能弱化,调控引导落空,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形成了诸多隐患。宣威市是基层财政困难的一个典型例子,近五年来所增财力资金都难保工资发放,且收支缺口在持续拉大,困难程度亦在逐年加重。

1997年宣威市乡地方财政收入为27709万元,加上体制补助、税收返还,减去各项上解后,有可用财力30422万元。当年支出31499万元,其中发工资保运转支出28705万元,用于建设发展1717万元,收支缺口仅为1077万元。

2001年宣威市乡地方财政收入为19988万元,加体制补助、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减各项上解后,可用财力为30846万元。当年支出48204万元,其中发工资保运转支出46156万元,收入财力缺口达17358万元。全部财力资金都用于发工资保运转也缺口15310万元。

2002年宣威市乡地方财政收入为20966万元,加体制补助,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减去各项上解后,可用财力资金33878万元。当年财政支出55235万元,其中发工资保运转支出52186万元,收支缺口高达21357万元。全部财力资金都用于发工资保运转也缺口18309万元。

不仅如此,宣威应支未支的拖欠事项还相当突出,据初步统计,除上述缺口欠账外,每年按政策规定应支应付而无力支付兑现的水电费、邮电费、小车燃油修理费、差旅费、公共用品赊账费、住房公积金、医保金、工会福利及职工教育经费等亦在3000多万元。如此庞大的缺口和年复一年的持续拖欠,已经给基层留下了巨大隐患,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基层财政困难的主要成因

导致基层财政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最深层、最关键的是政策困素、体制困素、经济结构困素及收支增存量变化困素,即是由分配不公、不均、不合理所造成。现以宣威为例分析。

从政策方面看。一方面国家和云南省出台的部分宏观调控政策,导致基层财政大量减收。一个烤烟“双控降税”政策便使宣威每年减收11078万元(因宣威是烤烟大县,产量约占全国的1/60,云南全省的1/16);天然林禁伐、投调税停征、非农建设用地冻结又使宣威每年减收约2700万元;西部大开发及特种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又使宣威每年减收4500万元;供电企业予征税调低,烟丝经营进项抵扣调高也导致每年减收近1000万元;部分企业事业单位改革上划,部分企业实施破产和部分破产也导致每年减收1200万元左右;农税结算价下调及清费治乱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收费等每年又减收700余万元;……。这些政策的出台,虽对大局、长远和国家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极其必要的,但对一个县市却造成了每年减少收入存量21878万元的巨大影响,从而导致基层财政收入不增反降,财力大幅减少。另一方面,政策性增人、增资、增补过快,导致基层财政支出巨增,像宣威这样的人口大市,每年学生分配、复转军人安置,民办教师转正、企业办社会剥离等政策性增人都在1700人左右,仅此一项每年即需增支约3000万元;再是政策性增资、增补、正常进职晋级增资、社保提标扩面,强化治安、环保、扶贫、救助、国企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办公现代化、电子政务推进……等等,每年亦需增支4000余万元,加上部分政策性建设发展硬性配套,几项每年需净增支出7000多万元。整个政策性减收增支就形成缺口28000万元,应该说这是造成基层财政困难重重每况愈下的最根本原因。

从体制方面看。自1994年分税制后,主要稳定和增幅较大的税种基本都集中于中央和省级,留给基层的主要是零星分散和极不稳定的税种,像宣威就主要依靠农业四税进行维系,在烤烟未加限制前,为了支撑财政运转,不得不持续拼命发展烤烟,以至到1997年全市烤烟产量高达113万担,烤烟直接提供的各种地方财政收入多达19000万元,而农业四税因烤烟“双控降税”的实施和农税结算价格的调整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体制上始终未作研究解决。这也是导致基层财政困难重重的又一重大根源。

从经济结构看。一是基层技术、信息、交通、环境较差,经济结构较为单一,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经济总量中的财税含量普遍偏低(以农为主、工商欠发达),财源税基有限,收入总量严重不足,增长相对缓慢,这是基层普遍存在的根本性问题。二是基层直接面对群众,各项任务繁重而具体,方方面面均需考虑和涉及,社会结构复杂,对应机构设置过多,导致财政供养人口增长过猛,负担极其沉重。像宣威这样的人口大市,到2002年底财政资金供养人员已到28883人,其中仅教育系统就有17000人左右。不仅如此,享受部分津贴、补贴、低保等人员还有十万余人,如此低收入高供养如何能够不困难?然而尽管受养人绝对量已经较为惊人,但因人口基数大,按有关规定标准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计算,许多行业和部门仍未达到应养人数,仍感人少事多,难于适应工作任务要求。

从收支增存量变化情况看。宣威1997年地方财政收入就达27709万元,但发展到2003年,收入却只有48375万元。而支出上,1997年仅为31499万元,到了2003年却增至64187万元,六年形成支出增量32688万元。收入存量的绝对减少和支出增量的急剧增加,无疑是造成宣威特殊困难的又一重要根源。

从分配格局上看。全国财政收支上万亿,50%以上由中央集中安排调控,只留40%左右给各省、市区及其以下各级安排分配,这是导致地方各级调控能力弱化,普遍感到困难的首要根源。加之省、地级在对下分配时又作适当集中,从而更加导致了基层财政的困难程度。另一方面在中央留给地方各级分配的内容中,省市区之间差异悬殊,极不均衡。省地级在对自身财力进行逐级分配的过程中,同样存在极大差异悬殊和不均衡性,从而使得地区之间、县市之间几家欢乐几家愁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从云南的情况看,全省每年财政支出400多亿元,财政供养人口不过100万人,人均财力近5万元,但主要财力集中于昆明、玉溪等少数地州和省市级,大多数地州则财力偏少,困难严重。曲靖全市每年财力30亿元左右,但主要集中大市本级、开发区、会泽县,大部分县市区则处于吃饭难保的境地。

除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个特殊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大县、特大县问题。宣威是全省的第一人口大县,总人口131.6万人,相当于全省总人口的1/33;镇雄位居第二,总人口120多万人,相当于全省总人口的1/34强,而两个县市正是云南省基层财政的特困户,困难情况极其相似。究其原因,两个县市各自人口均相当于三个小型地州市人口的总和,建设、发展、稳定、环保、教育、扶贫、救灾等任务十分繁重,但在制定发展政策和分配方案时,两县市只相当于全省128个县市区当中的一个,平等对待,适当照顾而已。事实上在财政支出中,有众多内容均与人口多少息息相关,如教育、稳定、医疗、社保、救灾、扶贫、支农等等支出都是如此,但在体制和政策中却未充分给予考虑研究,这无疑也是造成大县特大县财政困难更加突出的又一根源。

三、出路何在

要全面解决基层财政困难,使其逐步摆脱目前的不堪困境,务必综合研究,对症下药,多方努力,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着力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从基层的角度讲,要竭力研究和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致力加快发展经济,有效培植建设财源,首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不断充实状大财源税基,努力开拓扩展增收的余地和空间,从根本上做大经济和财政“蛋糕”,真正解决有税可收,有财可取的问题。这是解决基层财政困难的基础、出路和根本途径。

二是要依法治税,强化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发展经济,调整政策与加强征管,是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快速增长的三个重要因素和环节。因此,必须做到挖潜堵漏,税费并举,轻重统筹,大小兼收,确保各种收入应收尽收。

三是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着实深化改革强管理,调整结构挖潜力,多管齐下控支出,真正把有限的财务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保急、保重、保稳、保吃饭运转上,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这同样是有效克服和缓解基层财政困难的重要措施之一。

从上面的角度讲,重点是要研究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是要实事求是,悉心静虑地分析研究解决好因政策减收增支给基层财政带来的影响和困难。一方面要解决好因政策影响使基层财政收入存量大幅减少,支出增量快速增加的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另一方面是在今后制定出台各项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基层财政的承受能力和贯彻执行的基础条件,切莫再搞一些上面表态基层拿钱,上面发文基层减收,不顾基层实际的政策措施,使其重蹈覆辙。如果确需出台,其给下面造成的困难就应从财政的角度给予相应研究解决。

二是要着力研究解决好基层财权与事权极不对称的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好基财政悬空,事权繁杂,职责任务过重,而财力财权却不给予相应配套和支撑保障的问题,基层的困难和问题就很难从根本上得到彻底有效解决。

三是要及时研究解决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现在执行的体制是以分税制为基础,1996年的收入实绩和基本支出需求为依据制定的分税制加转移支付体制。执行期已达8年之久,这期间正是我国上上下下改革频繁,出台宏观调控政策和减收增支政策最多,力度最大的时期。特殊重大增支内容,上级虽然以转移支补助形式给予了部分解决,但收入存量减少,以及正常增人增资、增补等内容却从未进行过研究和解决。不认真加以研究解决,基层财政将难有好转之日。

四是要下决心研究解决财政分配不公、不均、不合理的问题。必须把保障吃饭运转作为第一要务,确保社会稳定作为其基本原则,统筹各地建设发展,重新统一给养范围,开支标准,运转需求,重新调整分配格局和分配办法,对财政特困地区实行多补少解或不解,对财政宽裕地区实行多解少补或不补,从而有效拉平基层财政最低保障线,真正消除苦乐凭自然,贫富听任之,难易由它去的分配不公状况。

五是要立足实际,区别对待,有效研究解决好大县、特大县的突出问题。

调研工作存在的困难范文5

根据我局“三解三促”活动安排,6月15日、6月25日,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各股站负责人,两人一组分赴挂点村村开展调研活动。调研期间,全体人员遵守调研纪律,尊重当地群众,不搞特殊接待,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领导班子成员帮扶困难群众10户,普通干部帮扶困难群众24户,共34户。走访慰问老党员贫困户10户,发放慰问金4000元,村委会党建标准化建设2万元。

一、主要做法

制定了区农林局“三解三促”活动结对帮扶情况一览表,要求全局每个干部下到村委会,了解帮扶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所在村小组、主要存在的困难、帮扶联系的协助单位及帮扶人员名单,每人发放日志本一本,主要是写民情家访日记。发放民情联系卡一张,主要是让帮扶对象了解帮扶人员姓名、单位及职务、单位地址及个人联系电话,便于及时和所帮扶对象联系交流。我局于7月9日全局下乡到村,走访各自的帮扶对象,主要了解帮扶对象反映的主要困难诉求,家庭基本情况,听取被帮扶人员的意见建议,要求一一记录下来,每人回单位写家访体会及后续帮扶工作打算,帮扶干部要求填写个人简历一份留给被帮扶对象,主要内容为本人姓名、单位、职务、联系电话,同时还要求登记被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主要困难及被帮扶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结构、致困原因、详细家庭住址、具体联系电话,以及个人采取的帮扶措施。我局大多数干部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利用下班休息时间自己结伙去看望各自的帮扶对象,买奶、买水果、买麦片等物品看望帮扶户,虚寒问暖和帮扶对象拉家常,女同志帮助老人洗衣服、打扫院子,同时帮助帮扶对象联系民政、残联、自来水、市政等部门调查了解帮扶工作的落实情况,目前存在的困难正在共同解决之中。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深入调查研究。通过座谈交流、走访调研等形式,研究分析该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政策落实等情况,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深入了解村群众的需求和期望,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

一是清理村种藕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准备组织几个专业户到广昌进行考察学习。

调研工作存在的困难范文6

根据自治区的安排,2016年我县__镇__村、__乡__村、__乡__村、__乡__村、__镇__村、__乡__村等6个行政村1710户7115人将要完成脱贫摘帽目标任务。按照贫困村“一低四有四通三解决”、贫困户“八有一超”验收标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贫困发生率偏高

根据精准识别情况,并结合本次调查统计显示,__镇__村贫困发生率为8.64%,__乡__村贫困发生率为13.55%,__乡__村贫困发生率为6.5%,__乡__村贫困发生率为11.86%,__镇__村贫困发生率为5.3%,__乡__村贫困发生率为18%。

(二)合作组织没有实现全覆盖

目前,2016年6个预脱贫村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分别是:__乡__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__乡__村__茶叶专业合作社、__镇__村大果山楂专业合作社。__镇__村、__乡__村、__乡__村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且贫困户参与合作组织比例相对较低。

(三)特色优势产业扶持力度不够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全县产业扶持较为分散,集中投向贫困村、贫困户力度不大,贫困户发展产业存在苗木补贴种类单一、农资扶持力度不大、种植资金缺乏等问题。

(四)贫困户无房或危房问题依然突出

全县1710户预脱贫对象中有194户无房或危房户。

(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2016年预脱贫户有362户存在缺水、饮水困难问题,12户尚未通电,79个贫困家庭户无路通自然村,301户没有解决看电视问题。

(六)教育和医疗保障尚未实现全覆盖

__乡有1户2名适龄学童因为没有出生证明,无法进行户籍登记,义务教育相关政策没有得到享受,__乡有1名贫困家庭户适龄学童辍学,__镇__村等多地方贫困户存在因超生、在家生产缺乏出生证明等原因致使子女户籍无法进行登记现象;__镇、__乡、__乡、__乡、__乡共有23户贫困户因家庭经济困难没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七)部分贫困户无固定收入来源

全县尚有43户2016年预脱贫家庭户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生活比较困难,大部分贫困户人均纯收入未达到验收标准。

(一)认真研究产业扶持方向,大力扶持贫困村产业发展

建议产业发展专责小组组织农业、水产畜牧、农经、水果、扶贫、发改、财政、水利、林业、核桃等部门和乡镇逐村调研,选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项目,将资金和政策向贫困户、贫困村倾斜;通过整合资金、技术培训、完善设施、多种经营、集中发展等方式大力扶持贫困村。根据村情实际,规模发展产业;研究鼓励、扶持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新路子,扩大贫困户参与特色优势产业开发面;完善产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发展现代特色产业,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让贫困户充分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实现“产业规模上档次、合作发展有成效、贫困人口参与高、农民收入有保障”的目标。

(二)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基础

建议基础设施专责小组将2016年预脱贫村、预脱贫对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年内建设重点,尽快确定建设项目,落实建设资金,制定项目推进计划,加快推进水、电、路、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年内顺利通过验收夯实硬件基础。

(三)强化沟通协调,全力解决贫困户无房或危房问题

通过调查,2016年预脱贫对象尚有188户无房或危房户,这些贫困户普遍存在通过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补助后仍无能力建房问题。住建部门反馈,2016年,自治区尚未下达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具体补助标准尚不明确。另外,由于各级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未下达,大部分预脱贫户担心今年补助标准仍然与以前一样,出现资金缺口大问题,不敢先行启动房屋建设或改造,年内实现预脱贫户有稳固住房目标难度大。建议住建部门加强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尽快明确农村危房改造面积控制、补助标准、验收标准等,抢时间、赶进度做好预脱贫户房屋建设或改造工作,确保如期完成2016年预脱贫户住房建设或改造任务。

(四)建立协调机制,解决贫困户社会保障难题

建议召开由公安、教育、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