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护理范例6篇

围手术期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范文1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 863例,均为女性,年龄17~63岁,其中乳晕切口672例,腋窝切口1 191例。术后随访6个月,术后肿胀及瘢痕反应不明显,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术后的恢复过程, 效果满意,形态理想。行腋窝切口1例包膜挛缩,行乳晕切口3例切口未按期愈合。对1例包膜挛缩患者1年后修复手术后效果理想,3例切口未按期愈合实施清创缝合后愈合良好。1 863例病例中无术后血肿,无术后产生心理疾患不配合治疗。

2护理对策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准备: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乙肝表面抗原、心电图、胸透。检查术区皮肤的完整性并进行专科检查,检查各个象限有无包块、结节等,必要时做B超检查,以排除乳腺肿瘤。患者沐浴更换病员服,取下金属饰品并注意保管好,避开月经期。术前术区备皮,禁食8h,禁饮4h,询问患者有无全身疾病及过敏史,遵医嘱给予术前用药,检查各项同意书的填写是否完备。

2.1.2术前心理护理:许多患者术前因麻醉、手术等诸多因素,会紧张不安,恐惧手术是否安全,担心隆乳后的效果等,作为护理人员应换位思考,对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的、肯定的解答,对他们选择手术表示理解和支持。介绍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配合好手术。

2.2术中护理

2.2.1心理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告知手术的流程,协助患者配合手术,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手术室内根据情况适当播放轻音乐。

2.2.2术前照相:向患者解释术前照片的意义和重要性,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胸部正位,左、右侧各45°、90°位。照片用于术前的设计,术中对比及术后存档和留作研究资料[1]。

2.2.3巡回护士:巡回护士协助患者做好胸围、双间距、胸骨上窝至双的距离的测量。让患者确认假体。建立静脉通路。应配合好麻醉师、手术医师,做好患者术前准备工作。备好电刀、负压吸引器以及各个手术器械包等。术中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各种管道的连接,检查好各种手术仪器、抢救药品及物品等,使其处于备用状态。

2.2.4器械护士:器械护士应熟练掌握手术步骤和必须的解剖知识,应积极配合好手术,正确评估手术所需要的时间及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2.3术后护理

2.3.1术后包扎固定:①乳晕切口假体隆乳术后,视手术情况放置负压引流管并妥善固定,切口处根据的大小放1~2cm厚中间带孔纱布,保证血运良好,双乳之间放置长20cm圆柱形棉垫,术区放置40cm×20cm×1cm棉垫,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注意压力适中;②腋窝切口假体隆乳术后,妥善固定引流,双乳之间放置长20cm圆柱形棉垫,双乳上、下边缘各放置50cm×20cm×1cm棉垫,上缘两侧沿切口放置,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注意压力适中。

2.3.2 术后遵医嘱使用7天抗生素和3天止血药。负压引流管一般在24~48h拔除,乳晕切口10~14天间断拆除切口缝合线;腋窝切口7天拆线;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拆线前勿见水,勿私自拆换敷料;注意保护胸部,防止胸外伤和猛烈挤压,局部避免锐器;术后2周严禁上肢大幅度外展,上举,术后一个月加大上肢活动范围;从术后第7天开始,坚持按摩每天1~2次,每次15min,掌心放于上,左右推动假体,动作轻柔,受力均匀,持续3~6个月,以防包膜挛缩[2];禁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

2.3.3 注重患者术后的心理疏导,很多患者都是独自来院接受手术,术后疼痛、家人的不支持等给他们带来很大压力,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内心活动,注意保护患者隐私,解除她们的顾虑,让她们安心接受手术治疗。

3讨论

很多女性因哺乳后导致下垂、乳腺组织萎缩或先天发育不良等原因,导致外在曲线无美感,为了自身的外在美,只能选择手术弥补缺陷,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不断掌握新的美容技术,并能帮助她们解决困扰。在操作中更加要求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以防感染及包膜挛缩的形成。护理人员术后应重点观察、乳晕的血运及有无分泌物,查看局部术区有否血肿及波动感,少数患者术后可能会有麻痹感觉,但经过数个月后便会恢复正常。术前需要和患者详细的沟通,了解患者需要达到的效果,慎重选择适合个体的假体[3],术后注意按摩的手法,并向患者强调按摩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颖娟,陈 辉,曹 彦,等.下颌角磨削术手术期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8):1192-1193.

[2]熊 琼.经腋窝切口隆乳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包头医学,2007,31(4):229-230.

围手术期护理范文2

[关键词]全髋置换;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研究与分析

近些年,全髋置换手术因为医疗技术更新、医疗服务表现优化,在临床推广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通过手术方式,以假体代替病变髋关节,发挥髋关节功能作用,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其医疗价值可以充分在临床疗效检验上表现出来,故而备受青睐。围手术期,全髋置换手术面临很多挑战,除医疗技术方案的落实之外,还需要众多环节步骤的护理服务辅助推进整个医疗工作进程,所以有关于全髋置换手术的医疗课题研究,护理服务是必不可少的研究重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择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46例全髋置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4例、女22例,年龄26~61岁。患者患病原因各异,有外伤、运动创伤、关节劳损、器质性病变等,通过临床诊断及相关检测报告,确定符合行全髋置换术条件。本组研究排除患者所患其他合并症,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肝肾疾病等其他疾病,所选研究项均以讨论护理干预治疗效果为主。

1.2研究方法

搜集整理46例患者全髋置换术围手术期的临床表现、治疗情况,结合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表现、并发症、康复表现等信息,综合评价护理干预效果。

1.3护理方法

对46例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内容分别如下。

1.3.1术前护理 首先,病情了解,对患者入院时接受检查的门诊报告、诊断结果以及其他有关于患者疾病问题的资料进行统计,确定每例患者除疾病之外,年龄、既往病史、合并症等,可能影响手术治疗的因素,拟定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其次,进行教育指导,以专业科学知识为基础,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心态、思想和观念,说明全髋置换术的治疗目的、治疗需要,以及最终预计的治疗效果,给患者信心,端正患者看待治疗手术的看法,使其绝对相信医护人员。并针对患者出现的不恰当的生活行为,如饮食不科学、不规律、吸烟饮酒、躺卧姿势不正确;运动行为损伤大等,进行指正;帮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皮肤清洁、补足营养、优化身体素质等。

1.3.2术中护理 术中护理最重要的护理环节是术中监测,顺利进入手术阶段后要配合医生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各项重要生理指标进行科学监测,血压、血糖、心率,以及身体表现等,数据出现波动异常或患者出现特殊病状表现时,要马上与医生沟通,按照医嘱或自身专业经验及时处理相关问题,如给药、保暖、纠正躺卧姿势、输液、搬挪仪器、配合医生治疗操作等。术后根据患者治疗表现及恢复情况,给药换药,并严密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查验有无积血、渗血、感染现象,固定保护装置的位置和结构是否发生异常变化等,避免关节脱位。其次,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下肢静脉血栓、压疮、泌尿感染等并发症的产生,操作办法有,为患者进行下肢按摩,每天泡脚;对患者进行皮肤护理,定期按时翻转患者身体,促进其身体各部位血液循环畅通;鼓励患者多喝水,科学饮食,多食用一些维生素高、热量多的食物;对个别创伤部位进行消毒处理等等。

1.3.3术后护理 对接受手术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给患者正确的暗示,当术后恢复出现问题时,及时向患者解答疑问,并与其沟通,说明问题的处理办法,保证患者拥有正确的恢复心态,接受常规预后治疗服务,有效地进行康复训练。术后麻醉消失后,即可安排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关节背屈,要求患者主动屈伸踝关节,按组做动作,每组规定5~10次;肌肉训练,让患者在不影响伤口和固定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简单运动训练,保持恢复肌肉功能,10~15min/d。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可适当增加、化康复训练项目及内容,可采用外展运动、屈膝屈髋运动、外旋运动、行走运动、主动意识运动训练等多个训练项目,逐步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

1.4评价标准

1.4.1康复功能训练评分 对术后康复训练2个月的患者进行一次运动能力评分,测评内容分为,关节运动能力、肌肉功能、主观运动控制力等四项,每项25分,总分100分。

1.4.2护理效果评价 通过术后观察与了解,对并发症,包括下肢静脉血栓、褥疮压疮、泌尿感染等,心理问题,包括情绪波动,依从性下降、自我意识丧失等;康复训练情况,康复功能训练评分等内容,对护理效果进行综合评定,标准如下。(1)显效:无并发症、心理状态平稳,康复功能训练评分超过90分;(2)有效:无并发症、心理状态平稳,康复功能训练评分超过80分;(3)一般:存在轻度并发症、心理状态平稳,康复功能训练评分低于80分;(4)无效:存在并发症、心理状态不稳定,康复功能训练评分低于70分。有效率=显效+有效。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结果

经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包括术前病案分析整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术中疾病监测、并发症处置;术后换药、心理疏导、辅助康复训练等,46例患者,实验组23例,护理有效率为91.30%(21/23),并发症1例、康复功能训练评分(89.06±3.22),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78.26%(18/23),并发症3例,康复功能训练评分(81.11±3.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1两组并发症发生比较

实验组患者仅出现并发症1例(4.34%),为下肢静脉血栓,对照组患者出现5例并发症,分别为褥疮压疮1例(4.34%)、下肢静脉血栓2例(8.69%)、泌尿感染2例(8.69%)。

2.2两组康复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康复评分较高,平均(90.21±2.41)分,对照组患者康复评分较低,平均(81.11±3.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5212,P=0.0412)。

2.3两组护理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1.30%(21/23),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78.26%(18/23),综合上述两种结果信息,可初步判断围手术期护理服务有效,具体见表1。

3.讨论

3.1调查结果讨论

本组研究证明,全髋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治疗风险、降低合并症发生,帮助康复训练效果提升等,其护理干预模式的建立与优化,对全髋置换术整体医疗水平有很强的利好影响。本研究46例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实验组和对照组接受护理服务之后,在合并症、康复评分以及护理有效率等方面,皆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笔者认为,结果差异产生的原因为两组选用的护理服务内容不同。

3.2全髋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研究

围手术期护理范文3

【关键词】 老年人;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与平均寿命的延长使中国正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2005年末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人口已占总人口比例的11%,2015年60岁以上人口总量将突破2亿,因此老年外科手术也不断增加。老年患者因其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衰退,并在罹患外科疾病时常伴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也明显高于青年。Barlow等[1]对1040例64岁及以上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显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5%,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因此做好老年人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1 老年人手术前心理、生理特点

1.1 心理特点

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术前情绪改变十分明显:一方面对麻醉、手术具有恐惧感,另一方面对自己所患病的不了解产和焦虑、精神紧张。表现为:否认心理:怀疑自己患病的事实;焦虑心理:对手术目的、方法、预后不明确,导致不配合;抑郁心理:自尊心低、沮丧、无助;孤独感:不愿与外人交流;依赖心理:对自己日常生活自理的自信心不足[2]。

1.2 生理特点

强烈、持久的精神紧张性刺激能破坏人的的情绪并使人产生过高的应激反应,同时老年人的基础病、原发病更使正常的生理活动被扰乱。而生理功能障碍,使本来衰老的脏器储备功能进一步减少甚至衰竭,极易发生麻醉意外及严重的并发症。

1.2.1 心肌供血不足,心脏舒张、收缩功能减弱,外周循环阻力增加。

1.2.2 气道阻力增加,功能残气量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通气、换气功能减弱。

1.2.3 神经系统反应低,对外界刺激、寒冷、疼痛等应激性反应降低

1.2.4 消化能力降低,胃肠道平滑肌张力性收缩降低,排空减慢。

1.2.5 内分泌系统功能衰退,对血糖、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调节能力降低。

2 手术期循证护理

针对老年人心理、生理特点,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地收集患者的资料:如生活习性、行为特征、家庭状况、各重要脏器功能、原发病的病情、术后可能的转归、并发症等,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初步判断,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并对护理结果及时观察总结,以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

2.1 术前护理

术前探视患者,是循证护理的关键。与患者亲切接触,可缓解紧张恐惧心理,帮助其渡过为手术期角色的转变。用患者能听懂的语言耐心细致介绍疾病和手术,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时间的安排、麻醉知识、手术方案、手术室环境、并对并发症的预防、术后饮食要求、术后止痛及睡眠知识,戒烟、排痰、床上排便等进行必要的指导,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自觉性、主动性,更好地配合治疗[3]。了解患者病情,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对各重要脏功能进行评估,对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制定应急措施,并对不同病情提供特殊护理,如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骨科患者的护理,呼吸系统疾病的呼吸道护理、肺功能训练等。

2.2 手术期护理

2.2.1 接手术患者到手术室的过程要特别小心,因麻醉前用药产生的过度镇静可使呼吸抑制,将患者从病床移至车上时,由于的改变,可使心血管功能紊乱和性低血压,对意识障碍的患者,接送车应加护栏,必要时加约束带。

2.2.2 老年人基础代谢低、产热量减少、皮肤变薄,使体温维持障碍,因此应保持室温24~26℃,消毒液要加温,所有输入液体和冲洗液加温致37℃左右。

2.2.3 老年患者抵抗力低,医源性感染机会大,无菌要求更高,因此在操作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2.4 老年人常并存心肺疾病、关节僵硬,常处于被动,因此安置手术时,动作应轻柔,以不增加患者痛苦与满足手术需要为结合点。

2.2.5 老年人皮肤脆性增加,使老年患者容易被制动设备、检测设备的固定胶布、电极板所伤,应妥善安置固定。

2.2.6 根据手术需要建立1~2条静脉路,以备给药、补液或输血,同时根据心脏承受能力调整输液速度,术后应将下肢的管道移至上肢,以免发生静脉血栓。

2.2.7 对清醒的患者,术中尽可能减少噪音,对手术引起的不适应细心解释并尽可帮助其减少不适感。

2.3 术后护理

2.3.1 术后患者一般取去枕平卧,头偏一边的,以防止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引起误吸。

2.3.2 对患者体温、脉搏、血压、呼吸、氧饱和度、神志、尿量、鼻导管给氧等实施监测。注意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谵妄,术后谵妄发生时明显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明显增加急性心衰和肺功能损害的危险[4]。

2.3.3 根据病情,遵照医嘱给予足够的镇痛药,以减轻患者疼痛及由此引起的情绪反应。

2.3.4 必要的功能康复锻炼,注意“放手不放眼”的护理,如早期坐位训练、早期离床训练、鼓励咳痰、深呼吸训练、膀胱功能训练,以防止静脉血栓、褥疮、肺不张、肺炎、泌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2.3.5 视听触觉的刺激,如看电视、听音乐等,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唤起患者对生活的信心和兴趣[5]。

参 考 文 献

[1] Barlow AP, Zarifa Z, Shillito RG, et al. Surgery in a geriatric population. Ann R Coll Surg Engl,1989,71:110-114.

[2] 姜乾金,等.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60-265.

[3] 黄津芳,等.外科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特点的施教对策.中华护理杂志,1999,5:270-272.

围手术期护理范文4

1临床资料

本组18例均系男性,年龄50-70岁,其中喉部分切除术+喉成形术16例、喉全切术1例、全喉切除术+颈清扫术1例。18例均成功地进行了手术及围手术期地监护,均安全的渡过围手术期无一例死亡及并发症的发生。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喉癌手术对患者来说,一方面要承受巨大的手术痛苦,另一方面对术后暂时或者长期失音顾虑重重,往往表现为恐惧悲观,对手术缺乏信心,我们要耐心开导,尽量给患者 一个良好的待手术环境,取得患者的信赖,使之安全可信。同时通过与患者的交谈讲解以往成功病例,其中包括简单的手术过程,术后情况如呼吸改道,暂时由鼻饲管进食,疼痛如何处理等。鼓励其面对现实,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心情平静,加强营养,睡眠充足,主动创造手术有利条件,另外还可以请其他术后病人现身说教, 他们自己患病后的心理反应,治疗经过以及现在的状况,并给病人安慰和鼓励的心,使病人对手术有一定的信心,增强对今后康复的希望,同时教会病人用手势、纸、笔进行语言交流,解除其痛苦。例如1例喉全切术患者术前对疾病悲观失望,对手术的危险性恐惧,对术后长期失音顾虑很大,我们实行责任制护理,深入病房,及时发现这种心态并根据其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耐心开导病人,实施以上心理护理,取得良好效果。

2.2术前护理:做好各项常规术前检查,术前3日漱口液漱口4-6次/天,清洁牙垢,治疗龋齿拔出牙齿,清洁个人卫生。术前3日开始练习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因不习惯而下床活动影响了伤口愈合。

术前2日房间用紫外线消毒,营养不良、贫血、全身状况较差者术前给予纠正,做好各种皮试及备血,教家属准备好镜子、纸巾、写字板等,以备术后交流用。术前4-6小时禁食水,备好套管、吸引器、氧气、护理记录。

3术后护理

3.1避免伤口张力增加:全麻清醒前平卧,清醒后可抬高10-30度,使头前倾头颈部不可大幅度转动以免张力过大影响伤口愈合。

3.2气管切开护理:及时吸尽气管内血性分泌物及时清洗套管,每日更换套管煮沸消毒,更换敷料,伤口周围用75%酒精消毒2次/天,另外还应加强空气的湿化,分泌物粘稠时可滴入稀释粘痰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3观察伤口出血: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术后24小时记录出入液量。

3.4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做好口腔护理,术后早晚各一次,减少病房不必要的人员走动,定时紫外线消毒。

3.5支持疗法:静脉途径给予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等;鼻饲:全麻清醒后4-6小时可进流质,如混合牛奶、果汁等,一般7-14天拔除胃管。

3.6防止咽瘘,假道形成:鼻饲者由于胃管刺激,使口腔分泌物增加,以至患者频繁吞咽或者恶心呕吐,因此嘱患者减少吞咽动作,唾液多时吸出或吐出,必要时按医嘱注射阿托品,防止咽瘘。若胃管脱出不可强行插入,防止假道形成,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3.7早期活动:喉癌大手术3日内床上应做肢体主动活动,术后4日下床活动,1周左右可以进行基本的活动自理。

3.8吞咽功能训练:拔除胃管前,进食少量糊状食物1-2日。若试进食无呛咳或呛咳较少则可拔除胃管,进食糊状食物2-4周后方可进入正常饮食。教其取坐位头稍前倾或用手指轻捏颈前区可减少吞咽时呛咳。

参考文献

围手术期护理范文5

摘 要 目的:对白内障病人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5例白内障病人的术前术后进行知识灌输,专科护理指导。结果:对125例白内障病人进行围手术期护理,通过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加快了患者术后恢复,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白内障 围手术期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2月~2006年11月白内障患者125例,男83例,女42例,平均42~86岁,均采取表面麻醉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因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

护 理

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感,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恢复。

术前护理:①了解病人全身状况,保证手术的安全性,防止术后并发症。②术前3天剪睫毛,冲洗泪道,开始滴抗生素眼药水,每2小时1次,以清洁结膜囊,必要时可做结膜囊细菌培养。③让病人练习眼球向各方向转动,以利于手术后观察和治疗,教会病人如何控制咳嗽和打喷嚏,即用舌尖顶压上腭或手指压人中穴,以免术中及术后突然震动,造成意外。④给予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⑤搞好个人卫生,术前1日剪指甲、洗头、洗澡、换好内衣。⑥手术当天早晨禁食,避免术中呕吐,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⑦术前1小时冲洗结膜囊,同时开始用美多丽滴眼液散瞳,20分钟1次,共4次。可根据瞳孔散开情况适当调整滴药次数,保持瞳孔充分散开状态,应注意有合并患有青光眼的病人不要散瞳。⑧进入手术室前,应排大小便,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士整理病房,准备迎接术后患者回病房。

术后护理:①安静卧床休息,活动时间根据手术及病人的病情、医嘱而定。注意限制头部活动,尽量避免低头及头部震动。控制咳嗽、打喷嚏,不能用力揉擦眼睛,防止眼内出血及晶体移位。②给予良好的生活护理,协助完成饮食、排便、洗漱,避免烟酒刺激。③饮食护理:继续给予易消化、粗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用缓泻剂;不宜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④病情观察,疼痛剧烈时可考虑给予一般的镇静剂及止痛剂,病情变化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①前房积血的护理:少量积血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安慰患者,消除顾虑,尤其重视病人,一般数天内自然吸收,玻璃体有出血少时大多也能吸收,大量出血时只能做玻璃体切除术。②持续性角膜水肿的护理:角膜水肿大多是因为术中超声波能量给予过大造成的。由于角膜上皮的损害是不可逆的,所以一旦发生角膜水肿,应立即适用高渗剂、角膜上皮恢复的滴眼液,每日应4~6次,术后及时复查,均可在较大程度上减少术后持续性角膜水肿的发生。③术后人工晶状置异常:保守治疗无效时一般均采取手术复位,必要时将人工晶状体取出或更换人工晶状体。④术后眼压增高:大多因残留晶体皮质过多堵塞房角,粘弹剂残留堵塞房角所致,玻璃体脱出瞳孔阻滞亦可出现。眼压升高可造成视神经的永久损害,应及时用降眼压药,监测眼压,加强心理疏导。⑤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出院指导:①嘱病人按时复诊,正确及时滴用眼药水,避免用眼过度,造成视疲劳,滴眼药水前要洗净双手,避免引起感染。②术后第2天摘去眼罩,需避免剧烈头部运动。③如眼睛刺痛、发红、分泌物增多、流泪、视力减退等症状出现,应考虑有感染的可能,应立即回医院检查治疗。④注意增加机体抵抗力,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定期复查。

围手术期护理范文6

摘 要 目的:总结167例手术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收治手术患儿167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167例手术患儿经过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与成人相比小儿在解剖、生理和心理上有着其特有的特点,存在着巨大差异,年龄越小差异越明显。因此做好舒适的围手术期护理对小儿术后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儿 围手术期 护理

2011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手术患儿167例,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167例,男118例,女49例,年龄16个月~14岁,平均年龄7.6岁。其中疝气86例,阑尾炎26例,包皮过长及包茎30例,体表肿块及异物25例。采用全身麻醉辅助硬脊膜外阻滞,骶管阻滞,局部浸润麻醉。手术顺利,术后住院4~10天,均无护理并发症。住院费用1000~1600元,实行新农合按病种结算,患者自负150~240元。

护 理

术前护理:①加强沟通及术前教育,消除患儿及家长的思想顾虑。②饮食指导:与手术医师和麻师沟通,确定手术时间,6个月~3岁的小儿术前应禁食(奶)6小时,禁水3小时。>3岁的小儿术前应禁食(奶)8小时,禁水3小时[1]。③术前准确评估,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手术日陪同患儿到手术室门口,与手术室护士做好手术患儿交接工作,并与麻师沟通,做好麻醉诱导,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0.1mg/kg或氯胺酮1~2mg/kg或丙泊酚1~2mg/kg,待患儿入睡后让家属离开。在麻醉诱导期间,应鼓励父母与患儿共同游戏,向家长介绍麻醉及手术过程,以免家长的不良情绪影响患儿。另外,由于麻醉起效快,医护人员要保证患儿的安全,针对患儿进入麻醉状态、身体软瘫的表现,也要提前告知家属,避免家属过度惊慌。

术后护理:①全麻术后护理:患儿回房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侧卧位时保持头稍后仰,受压侧面部垫与肩同高软枕,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备好吸引器。低流量持续给氧1~2L/分,严密观察神志、呼吸及口唇颜色,如有异常,及时处理。用型号UT4000B监护仪监测呼吸、心率、血压、体温、SPO2。妥善放置电极片及导联线,确保电极片与皮肤紧密接触。血压监测选择合适的袖带,依据年龄选择儿童档以免因充气压力而影响测量值。SPO2监测选择大小适宜探头夹在手指或脚趾上,监测期间如发现读数突然下降,及时检查探头是否脱落,每隔2~4小时检查探头处手指或脚趾皮肤情况,注意观察是否有红、肿、皮肤受损,并定时更换另一手指监测。不宜将探头安放在带静脉导管的手臂上,也不能与血压袖带放在同一手臂上。依据患儿具体情况,设置好各监测项目的报警上下限。②伤口及引流管的护理:密切观察伤口局部有无出血、红肿、压痛;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避免患儿抓挠切口,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防止小便污染。一旦污染,立即予以更换。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防止滑脱、扭曲、受压,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等,若有异常引流,立即报告。万一发生导管脱出,应立即报告,不可试行重新置入,加强导管周围皮肤护理,及时更换敷料。本组病例无切口感染及导管滑脱。③加强静脉营养及饮食护理:禁食期间根据病情必要时从静脉途径给予营养支持。静脉输注静脉营养液时,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控制滴速。保持输液通畅,检查输液管道的各连接处是否紧密衔接。停禁食后,让患儿试饮水30ml左右,观察无不良反应后,饮食逐步由清淡流质、半流质过渡到普食。饮食以低脂高能、富含营养、少食多餐、宁少勿多为原则。④疼痛的护理:小儿在完全清醒状态时,年龄越小越易感知疼痛,对成人的一般刺激,在小儿即可成为具有伤害性的致病因素[2]。术后疼痛一般高峰期48~72小时,护士应根据患儿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当的疼痛评估工具,3~5岁的患儿可依据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大儿童可使用数字式疼痛评估工具[3],来评估患儿疼痛的程度、性质。同时根据患儿的年龄性格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缓解疼痛。轻微疼痛可通过让患儿看电视、听故事、玩玩具等将注意力转移的方法,来抑制他们对于疼痛刺激的注意,减轻疼痛、焦虑、紧张。也可通过听音乐来缓解疼痛,根据不同患儿性别、年龄、性格特点及音乐爱好来选择一些患儿喜欢的音乐,播放给患儿听。如果疼痛明显者可予对乙酰氨基酚栓塞肛,对乙酰氨基酚栓胃肠道症状少;疼痛严重或剧烈痛,可行静脉PCIA镇痛,新生儿吗啡0.01~0.02mg/(kg・小时),儿童吗啡0.01~0.06/mg/(kg・小时),或芬太尼0.1~0.2μg/(kg・小时)。用药后注意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过度镇静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对于施行包皮及手术后3天内的大龄儿,应适当使用镇静止痛剂,可酌用乙酚等,以防疼痛、肿胀与出血[4]。本组病例采用全身麻醉辅助区域神经阻滞或椎管内麻醉完成手术,仅1例术后出现恶心呕吐,未出现疼痛严重或剧烈痛,夜间均能安静入睡。⑤出院指导:加强营养,注意饮食调理,根据气候适时添加衣物,避免受凉。保持切口部位清洁卫生。适当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观察体温、排便及腹部有无不适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 杨拔贤.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麻醉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5.

2 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