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和纺织服装业的区别范例6篇

纺织业和纺织服装业的区别

纺织业和纺织服装业的区别范文1

(一)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业出口规模

2005年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突破1100亿美元。浙、粤、江、沪四省市出口创汇分别为252.29亿美元、221.56 亿美元、193.08亿美元、133.9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0%左右;同比增长分别为24%、23%、26%、11%。

2006年, 江、浙、沪的服装及衣着附件的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的16.7%,13.4%,10.7%,合计占全国的40.8%,同比增长分别为19.5%,16.5%,10.9%,出口额分别为:127.7亿美元,159.2亿美元,101.8亿美元。

2007年1-6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五省一市(江、浙、沪、鲁、粤)共计611.30亿美元,占出口总金额的84.46%。浙江和江苏出口金额148.32亿美元和109.57亿美元。浙江增速16.09%、江苏省增速10.52%。

(二)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业利用外资规模

外商投资在长三角地区特别是在江苏对外贸易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长三角地区纺织品服装企业利用外资促进了出口创汇和扩大了就业。

根据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4年对中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江苏、浙江和上海沪纺织工业的港澳台资本为175.24亿元占全国港澳台资本的35.26%;江苏、浙江和上海纺织工业的外商资本为178.62亿元占全国外商资本的53.27%。江、浙、沪的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港澳台资本为56.25亿元,占全国港澳台资本的26.23%;江、浙、沪的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外商资本为75.25亿元,占全国外商资本的49.78%。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2007》资料显示,2006年江苏纺织业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33个合同利用外资15.409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0839亿美元;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49个,合同利用外资21.974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7809亿美元。2006年江苏“三资”企业中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单位数合计1889家,完成增加值364.89亿元,利润总额合计52.11亿元,利税总额82.75亿元。

2006年,杭州市、宁波市 、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舟山市和台州市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81亿美元。2007年1-5月,浙江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163个同比减少了8.9%,利用外资新签协议金额59.857亿美元,同比增长8.2%,实际利用外商投资35.3607亿美元,同比增长23.7%。

(三)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业就业规模

根据《上海市统计年鉴2007》显示,2006年上海市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合计1966家,从业人员37.85万人,相对于2004年49.58万人(占5.4%),就业人数减少了11.73万人,下降幅度较大;国有工业企业中从业人员1.06万人;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中从业人员0.76万人;大中型工业企业中从业人员11.45万人。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2007》显示,2006年,江苏省纺织业和、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合计7803家,从业人员179.12万人,比2004年180.28万人(占全国19.60%)减少了1.16万人。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从业人员7.1万人;私营工业企业中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从业人员83.02万人;“三资”工业企业中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从业人员53.04万人。

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长三角地区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业主要经济指标

东部沿海的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福建、上海五省一市聚集了全国3/4的纺织企业、近80%的销售产值,成为全国纺织工业发展的主体。

在长三角地区注册登记的16万家纺织企业,占有全国纺织服装业三分之一的生产能力和四分之一的服装品牌。长三角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在出口规模、就业人数、利用外资和创造的利润方面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服装行业运营状况为例,2006年全国服装业出货值增速17.45%,利润额259.3047亿元,利润率4.47%。江苏服装业出货值增速25.1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71个百分点, 利润额68.2713亿元, 利润率4.9%,高于全国水平0.43个百分点; 浙江服装业出货值增速16.0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7个百分点, 利润额58.9654亿元, 利润率5.47%,高于全国水平1个百分点; 上海服装业出货值增速3.14%,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11个百分点, 利润额20.1442亿元, 利润率5.18%,高于全国水平0.71个百分点,出货值虽然降低,但是利润增长率却高于全国水平。从服装产量上看,2006年江苏服装产量301171万件,同比增速16.80%,占全国的17.71%,浙江服装产量320019万件,同比增长6.3%,占全国的18.82%,上海服装产量67336万件,同比增长0.62%,占全国的3.96%。

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对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业的影响

调整的1853个税号的限制类目录,涉及到的纺织品服装主要集中在纱线、织物和纺织制品上。涉及出口额大约在100亿美元左右,对出口量大的企业,可能影响很大。纺织服装加工贸易行业的上下游企业,甚至服装加工业上游的棉纺业会受到影响。

(一)对从事服装加工贸易的出口企业影响较小

长三角目前的服装行业不少已经做出了品牌和规模。“商务部重点扶持的55个纺织服装类品牌,有35个来自长三角地区,像杉杉、雅戈尔、罗蒙、邦威、森马、红豆、虎豹、雅鹿、海尔曼斯等,这些服装企业都在设计和品牌上做文章,产品附加值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强。上海利泰进出口公司、江苏舜天集团出口影响较小,这类企业大企业受到影响少,但是也要不断的拓展培育自有品牌才有出路。不上规模的小的服装加工贸易企业影响较大。

比如,南京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公司主要品牌有朗诗(LANDSEA)、兰尚(MODE BLEU)。纺织品(纺织原料、化纤纱线、晴纶纱线、棉纱、色布、坯布、漂布、花布、色织布、棉布、麻布、亚麻棉布、家纺制品)占进出口额的30%;服装包括各种梭织及针织的纯棉、化织、尼龙、混纺服装、男、女童装、西服套装、大衣、风雨衣、工作服、裙衫、休闲服占进出口的46.9%。比较而言30%的纺织品、面料、家纺制品受到保证金台账的影响较大,而46.9%的服装进出口影响相对较小。

(二)对从事纱线、织物面料和纺织制品类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影响较大

从公布限制类目录来看,从事《进出口税则》50~55章、56章、59章(部分)和63章中纱线、织物和纺织制品加工贸易出口企业影响较大。国家要限制这些相对技术含量比较低的,消耗能源、资源过大、出口增长过快的商品。短期来看,这些企业肯定增加了它的经营成本。原来全部是保税的,出口核销,现在按照应缴税款的50%缴纳保证金,保证金出口时虽然是退还的,但是要占压一部分资金,真正实际增加的成本就是这些资本的利息,增加了它的成本。

比如,出口牛仔布,虽然此次目录未作限制,但要看他进口的面料里有没有受限制的。这类面料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的技术含量不高,出口量很大。从长远看,东部地区向长三角地区再发展这种加工贸易没有成本优势的,以后目录增量部分肯定对其要限制的。又如,张家港扬子纺纱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羊毛纱线出口,每年的出口额在1亿美元左右。根据测算,半年之内需要准备3000万元人民币作为保证金放在银行。意味着公司的资金周转将十分困难。

随着国际知名品牌在华采购面料的增加,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面料比重会逐渐减少。但是,面料进口却以加工贸易为主,占到96.13%,反映我国面料进口以服装加工贸易为主,中高档服装面料比重较大。当进口料件为限制进口类商品,且加工制成品为限制出口类商品时,只按照限制进口类商品计征台账保证金。相对而言,如果服装加工贸易类企业进口加工贸易进口限制类商品目录中的聚酯切片、涤纶长丝、化学纤维短纤维、棉花、棉纱和棉坯布来生产服装时,受到影响要大。

(三)对向中西部转移的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企业带来利好

这次对限制类目录,对东部地区的A、B类企业是按照应缴进口料件税款的50%缴纳保证金。C类企业是100%缴纳保证金。中西部地区A、B类企业免交保证金,C类企业100%缴纳保证金。 区外的、东部的、限制类的A、B类企业,在区外都需要征收50%的台账保证金,但是进区就不需要,区内和区外的差别越来越明显,会导致区外企业向区内转移,纺织服装行业向西部转移。

比如,上海三毛转移到重庆和雅戈尔集团进入新疆和重庆。上海“三毛”是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知名品牌,其品牌无形资产高达5.9亿元,拥有22家控股子公司和2家分公司。上海三毛的国有资产转移到重庆,采取零划拨的模式,由重庆市轻纺控股集团出手接管。上海三毛集团转移到重庆以后可以享受加工贸易方面的优惠待遇,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雅戈尔新疆和重庆生产、销售基地的建成运行,将大大降低运营成本,缩短周转时间。雅戈尔重庆生产基地建有服装分厂和仓储配送中心,生产基地设计拥有年产衬衫100万件、西服上装15万套的生产能力。

(四)对东部新设立的从事纺织品、服装加工贸易的民营企业影响较大

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新成立的民营纺织企业过多,争先出口,恶性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限制民营企业生产相对技术含量比较低的,消耗能源、资源过大、出口增长过快的纺织服装商品,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缓解贸易不平衡。自2007年7月23日后,长三角地区不再新批准从事限制类商品加工的新企业。在此之前已经获得了外贸经营权没有从事过加工贸易,是老企业,还可以从事加工贸易。

比如说,在上海2007年7月23日后设立的民营企业只要在公告之日前未获得外贸权的企业,无论是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是不允许从事限制类纺织纱线、布匹的加工贸易,如果要做出口的话,可以从事一般贸易出口,开展非限制类商品的加工贸易业务,企业经营范围减少。其次,技术水平要求提高,产业升级转移压力增大。民营企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要把自己的产品附加值提高上去,或者自己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获取更高的利润,难度可想而知,东部地区新设立的民营企业感受到了技改和创建自有品牌的压力。再者,只要是属于东部地区的民营企业,又是经营这次目录里面的限制类商品,即便是AA类,不论是联网企业还是非联网企业,一律都要缴纳50%台账保证金实转,企业经营的成本增加,可以看出国家对东部加工贸易政策偏紧。

三、长三角地区纺织品服装业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一)技术创新,实现加工贸易的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

纺织服装业从原来在产业链比较低端向更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发展,提高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制造能力,从比较低的技术含量向比较高的技术含量方向发展。长三角地区印染行业要以出口服装面料需求为目标,采用新型的印染后整理技术,积极推广纳米、远红外、数码印花等技术,提高印染后整理织物产品的档次,积极开发使用新型染化料和助剂,研究欧美发达国家的绿色环保和生态技术标准,强化绿色产品的开发,来积极应对REACH和国际贸易壁垒的挑战。

阳光集团的“ GEZELIA ”(佳思丽)女装引进日本杰出的高级女装生产工艺技术,采用法国版型,日本派驻了 8 名管理及技术专家对该女装制作进行直接管理,面料全部采用“阳光”功能型高档时尚面料,年产量达 50 万套,产品全部出口日本,在日本享有崇高的声誉。

(二)加快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和“走出去”步伐

随着沿海地区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的上升及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长三角地区纺织企业向成本更低的中西部转移明显增强。长三角地区纺织企业可以积极尝试“走出去”,开拓国内、海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面对充满变数的国际贸易摩擦,许多纺织企业通过海外设厂绕过贸易壁垒,“走出去”,缓解贸易纠纷、改变增长方式,分散经营风险。通过建立营销网络,逐渐形成自己的国际销售体系;创建境外技术研发和设计中心,利用当地人才,设计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

华源集团是国内最大纺织服装出口集团之一,有近5万人从事纺织品生产。华源纺织将工厂开到墨西哥,把产品销到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两国政府向华源提供棉花补贴和产业保护奖励。华源在墨西哥工厂的劳动力成本虽然要高于中国内地,但是收支相抵后,每吨棉纱出口利润要远高于从国内出口。

(三)培育自主品牌实现加工贸易升级优化

精美设计、技术含量、驰名名牌和文化价值在当今国际服装市场的竞争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要求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业要加大、加快服装自主品牌建设,吸纳国际化设计人才,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力争到2010年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

长三角地区服装加工企业要从“OEM 模式”变为设计展示中心、服装信息中心、流行时尚中心,或者采取“OEM+品牌方式”(OBM自主品牌),形成以上海的都市型时装为中心,浙江服装业和江苏纺织业(毛纺、丝绸等面料服装加工)为两翼的服装产业群链。

上海丝绸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每年出口额达6亿美元,拥有研发、生产、技术、测试的全套流程。LILI品牌是上海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使用的品牌,已经在58个国家注册。LILY品牌自2002年成立品牌发展公司以来,借鉴国际著名品牌公司的做法,建立融面料设计、服装设计、打样、制版、测试、生产、物流销售为一体的外贸供应链。LILY品牌多次被评为中国驰名品牌。2004、2005年LILY品牌进入法国等欧盟和中东市场。培育品牌与加工贴牌仅1.8%的利润相比,上海丝绸集团获得丰厚利润。LILY品牌真正做到了由贴牌生产到拥有自主品牌的凤凰涅磐。

国际上许多名牌设计公司Liz Claiborne,Tommy Hilfiger、Polo、Gap等衣饰的品牌商,也是靠掌控产品的服装的流行趋势与独特的商品设计能力,掌握高价位服装市场,将低附加值生产部分转移到海外的低工资国家或者地区生产,从而获取最大的附加值。

(四)由加工制造转向产品设计、研发,品牌创新和营销渠道拓展

随着国际知名品牌在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大城市,抢滩登陆。海外品牌涌入,全球化竞争激烈。长三角地区的服装产业应从以生产为主导向以消费者为主导转化。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明显,更多的是购买时尚和文化。

培育国际化品牌,品牌定位、设计与营销等方面的策划与创意相当重要;其次,利用信息渠道及时跟踪国际信息与流行趋势,将高科技手段运用到服装的设计、生产与营销,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再者将IT系统运用到生产与营销的管理,减少库存,保持销售最大化。

总之,全心全意的策划、准确的品牌定位、时尚的设计、敏锐的快速反应系统、畅通的物流和营销系统再加上高质量的生产,成为构筑国际化品牌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邬关荣:《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以服装业为例》,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年版

2、郭燕:《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服装业》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7年1月第一版

3、商务部网站《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 2007.07.234、何力、王琴华就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调整答记者问 海关总署网站2007.8.9

纺织业和纺织服装业的区别范文2

[摘 要] ATC(Agreement on Textile and Clothes)即《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的简称, 随着2005年1月1日ATC有效期的终止,国际纺织产业贸易进入后ATC时代。实施超过40年的全球配额制度基本终结,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向自由化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美国、欧盟等主要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国对除中国以外的其他WTO成员国全面开放了纺织品服装市场。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份额的分配基础开始由配额向竞争力转变。很多一直受配额限制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的纺织产业的竞争力得到了发挥的空间,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有了较大的增长。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对后ATC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论文关键词】 后ATC时代 纺织品服装贸易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纺织品服装生产大国。近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强劲推动下,纺织行业快速发展。棉纺、丝绸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位,化纤生产能力和化纤总产量居世界首位,毛纺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二位,棉纱、棉布、丝和丝织品产量居世界首位,昵绒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纺织工业三大最终产品服装、装饰用纺织品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服装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纺织品服装出口1471亿美元,进口181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出口1059亿美元,民营企业出口同比增长达到65.0%,占纺织品服装出口的36.0%。按出口交货值计算,我国纺织品服装内需仍占工业销售产值的73.1%。2006年,行业城镇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30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纺织业投资同比增长22.6%,增幅有所回落,服装业投资同比增长46.7%,化纤业投资同比增长22.9。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回落,中西部地区投资有较大增长。 从我国纺织产业的出口市场来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三者合计占2006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30%,服装出口总额的51%。非配额地区成为拉动增长的主要力量。对非配额地区(包括欧盟、美国、土耳其以外的所有国家和地区)出口共计609.4亿美元,占服装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增幅达到31.1%,远超过配额地区。随着欧美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重设配额限制,我国在市场多元化开拓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韩国、越南、加拿大等国加大了出口的力度。服装贸易中,针织服装、梭织服装和衣着附件三大类商品出口额分别增长47.9%、25.4%和15.8%。其中棉制、化纤制和毛制服装的出口增长都比较快,增幅分别达到46.6%、31%和20%。丝制服装出口下降6%。出口数量增长最快的是棉制服装和化纤制服装,增幅分别达到22.6%和20%。服装中的针织服装和梭织服装进口分别增长5.1和8.3%,其中棉毛制和化纤制服装的进口增长较快,增幅都接近10%,棉制服装进口增长6%,只有丝制服装进口下降。2007年1月~6月,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为735.3亿美元,增长17.3%。其中,纺织品出口252.2亿美元,增长9.8%;服装出口483.1亿美元,增长21.7%。表1和2分别显示了我国纺织品和服装主要进出口市场统计情况: 下面就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在对外经贸中的地位及世界市场上的地位进行分析: 1.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在对外经贸中的地位 (1)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从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来看,我国已成为世界纺织品服装的最大供应国,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多年来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中国加入WTO也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带来了很好的机遇和发展空间。1985年纺织品出口仅为64.4亿美元,而到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约1440亿美元,同比增长22.51%,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14.86%。其中,纺织品出口488亿美元,同比增长18.70%;服装出口951.92亿美元,同比增长28.90%。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对全国出口贸易的贡献率已达到20%。由于出口的迅速增长,我国纺织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已越来越高,目前对外依存系数在40%以上,是我国出口依存度最高的产业。因此,纺织品出口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nbs p; 图1 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总额 资料来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 (2)纺织品服装贸易是我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纺织品出口一直是我国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尽管纺织品服装在全国货物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近年来有所下降,但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大幅顺差始终是支持全国贸易扭转逆差局面和维持顺差增长的中坚力量。2002年贸易顺差为430亿美元,占全国比重158%,是净创汇的行业。2005顺差超过了900亿美元,占同期全国贸易顺差1018亿美元的90%。2006年全国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顺差额为1259亿美元,增长28.6%,在全国货物贸易总顺差中所占的比重为70.9%,比上年减少了25.2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对全国货物贸易总顺差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减弱。 (3)纺织业对我国就业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纺织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它为我国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纺织行业快速发展和提升,对大批农民转为产业工人,农村城镇化,促进解决二元经济,为工业反哺农业承担了重要的历史责任。2011年工业普查结果,纺织行业中法人企业达14.3万户,从业人员达1338.8万人,包括其他类型的单位,国内纺织业现有直接就业者1900万人,间接就业者超过1亿人。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出口企业3.5万家,就业者约630万人。《2006年1-12月纺织全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显示,2006年1月~12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全行业企业数量为39422家,行业整体从业人数1030.25 万人,同比增加3.95%。ATC的终止给我国纺织业带来的发展契机已有所显现,面临全球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背景,我国纺织业也在进行着结构调整,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2.我国纺织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 我国纺织工业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对国际纺织品市场的依存度越来越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近25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全球的地位逐年上升,在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排名由1980年的第十位跃居1995年的第一位,至今己是连续十一年排名第一,而且总体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2006年7月24日,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表《世界贸易报告》中对纺织品贸易的评述认为: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比重已占全球24%。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和汇率变动影响,2005年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仅增长5%。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了21%,略高于2011年,在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比重达到了24%的新高。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比重见图2。 资料来源:WTO官方网站 虽然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地位比较重要,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国内方面,虽然宏观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仍存在许多影响纺织业发展的因素,如出口退税率下调、原材料涨价、劳工成本提高等因素均造成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的减少;再者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结构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创新设计能力不足,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纺织工业的外部环境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长期以来,棉花购销实行垄断经营,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滞后,对国际市场变化反应迟钝,国内价格往往背离国际市场。国际方面,外贸问题政治化趋势日益明显,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世界范围内纺织服装生产过剩,行业利润空间很小,在配额限制取消和遭遇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时,过度竞争很难避免;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市场受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仍然受到一些特殊条款的制约。例如2005年4月,美国以“市场扰乱威胁”为由,对中国出口的棉制裤子、棉制针织衬衫、棉制及化纤内衣自主启动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调查程序,5月美国又在一周之内先后两次宣布对我国主要纺织品实施特殊保护措施。同年4月6日,欧盟不顾中方多次坚决反对,在其官方网站公布《对华纺织品特限措施行动指南》。4月24日,欧盟宣布对我9种纺织品依据 指南予以调查,并称其他几类产品也将列入密切监控清单。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加拿大、韩国、印度等国相继完成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特保条款”的国内立法。土耳其、南非、巴西、厄瓜多尔、阿根廷等都以不同形式对我国纺织品采取限制策施,或发出预警信号;纺织服装行业的国际贸易壁垒依然存在。配额取消之后,贸易壁垒尤其是非关税壁垒将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贸易保护工具。除了质量壁垒,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反倾销、反补贴等手段也对我国纺织业服装贸易产生很大的影响。

纺织业和纺织服装业的区别范文3

“中韩两国纺织服装业的合作最大的特点是互补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产品生产和出口国,国际竞争优势非常明显,而韩国在纺织品功能、技术,纺织服装设计经营模式等方面具有很强优势。两国的纺织服装业虽有竞争但也充满合作,特别是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后,双方在纺织服装设计创意、产品研发以及渠道扩展上必将有更多更加密切的合作。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表示,随着中国现代化发展,特别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消费市场的变化,未来纺织服装的时尚创意产业市场空间很大。“此次中韩时尚论坛的初衷,就是想通过不同的交流和对话,相互沟通,学习和举荐实现取长补短,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韩国是世界上著名的纺织时尚产业国,我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消费国,此次论坛的举行,是中韩纺织产业文化沟通、合作共赢的难得机会。”周树森表示,柯桥作为我国纺织工业重要的产业集群产地,不仅拥有纺织产业链最完整、纺织行业产能最大和最专业的纺织市场,每年有近全球四分之一的纺织产品在中国柯桥轻纺城交易。特别是随着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后,中韩双方的合作与交流将更加密切。9月16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加大力度拓展跨境海外战场,而韩国就是第一站。正是基于此,中韩时尚论坛得以顺利召开,绍兴市与韩国大邱市成为友好城市。

对此,郑明孝表示:“当前,全球经济陷入低增长的趋势,在这种状况下,中国的柯桥与韩国的京畿道加强交流合作,是能够克服低增长时代的一个解决方案,尤其是服装和纺织领域合作的加强,能促进两国纺织服装产业共同开发出新的技术与产品,激发新的市场消费动力。”

会上,中国美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吴海燕、韩国纤维开发研究院本部长朴成佑、山东舒朗服装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健民、韩国依恋集团全球采购总监南承一分别从如何构建品牌本土文化,创意助力产品创新以及整合资源,开展跨国合作,从而实现品牌输出进行了交流与探讨。此外,韩国时装设计师委员会副主席洪恩珠、韩国“TOP DESIGNER”真人秀比赛银奖设计师Eun Cheon Lee和中国男装高级定制设计师庄子儒以及轻奢男装品牌巴鲁特男装还联合举办了服装秀。

纺织业和纺织服装业的区别范文4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郑州纺织服装企业“有家难回”?记者调查发现,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园入驻标准太高,对于深受金融危机影响,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苟延残喘的纺织服装企业,尤其是中小服装加工企业来说也只能“望园兴叹”。

郑州服装工业园顺势而为6年时间五园区规模初成

2005年,郑州纺织服装业来了一个华丽的转身,并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在郑州市工商联服装商会的号召下,郑州纺织服装界成功举办了“中国女裤看郑州”的新闻会。这次新闻会的成功举办对推介郑州女裤,使郑州女裤走出河南,甚至走向国际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中国女裤看郑州”的新闻会对河南服装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正是基于本次活动的重大影响,它也引起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由此,做大、做强郑州服装业的号召应时而生,郑州纺织服装行业迎来了一个政府强力支持的美好春天。

“郑州地区五大纺织服装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正是省委省政府做大、做强郑州纺织服装业的产物。在政府的大力号召和支持下,郑州纺织服装业迎来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可以说,五大纺织服装工业园依次建设完成,不仅是为了满足政府招商引资的要求,同时也是郑州服装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6月10日上午,郑州服装业界一位资深人士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据了解,从2005年6月开始,被誉为“中国西部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纺织品物流中心”的“郑州市纺织服装产业园”正式成立,从而揭开了郑州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建设的序幕。随后,“新密曲梁服装工业园”、“郑州二七服装工业园”、“新郑龙湖纺织服装产业园” 、“中国服装产业转移(荥阳)基地”等四大产业园相继开工奠基。从2005年到2011年,郑州五大纺织服装工业园在短短6年的时间内取得了较快的建设速度,园区规模初具,各项硬件设施、功能等不断完善。

入驻标准高产业园招商遭遇“冷脸”

诚然,五大纺织服装产业园的成功建成,理论上对于整合郑州地区服装业优势资源,促进郑州纺织服装业的产业升级和市场扩大应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以郑州市纺织服装产业亟待升级和扩大市场份额为契机建立起来的服装工业园,是否真的发挥了它们应有的功能,促进了郑州服装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呢?

“从目前五大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来看,经营现状并不容乐观。五大园区入驻最多的是‘郑州纺织服装产业园’,但是还不足20家企业;其次是‘新密曲梁服装工业园’和‘中国服装产业转移(荥阳)基地’,两产业园入驻企业数量也分别只有五六家;而‘郑州二七服装工业园’和‘新郑龙湖纺织服装产业园’更为可怜,分别只有一家企业入驻。可以说,栽下了梧桐树,却招不来金凤凰,这是五大产业园区共同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最大的苦恼。”产业园区工作人员介绍说,以“郑州纺织服装产业园”为例,该园区计划2015年全部建成,规划建设面积为1300公顷,总投资额为180亿元,预计入驻规模纺织服装项目60个,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及产品交易商户8000家,实现年销售收入及交易额600亿元,年创利税20亿元,安置就业15万人。但是,目前该园区的建成面积有500多公顷,虽然实际建设面积已经接近总规划面积的一半,但目前入驻项目和企业与2015年的计划相距甚远。

“其实,搬迁本应该是一个企业寻求提升的突破口,也是企业实现升级的一个过程。然而,纵观郑州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现状,大多数企业搬迁的过程其实只是一个平移的过程,并没有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企业升级或者是进化。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无论是对企业个体,还是整个纺织服装行业都是极为不利的。可以说,截至目前,产业园的建设并没有收到预想的招商效果,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一方面是我们郑州纺织服装企业整体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思想观念落后,它们宁愿裹足不前也不敢大胆创新,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另一方面,产业园入驻标准太高,远远超过了企业的承受能力,将大多数企业拒之门外的同时也封闭了自己。这应该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首要的原因。”谈及产业园为何遭遇冷场的尴尬局面,该工作人员最后解释说。

服装企业“望园兴叹” 声称“伤不起”

“起初规划建设五大郑州纺织服装产业园意见的提出,给我们这些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和希望。但是,建成后招商标准和对企业入驻规模的要求又让我们只能‘望园兴叹’,不敢越雷池半步,而对于部分经济实力较强的知名品牌服装企业成功入驻产业园区,我们也只有艳羡的份儿。现在的生意不好做,我们‘伤不起’。”6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服装加工基地,一家服装加工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张某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与其他服装企业一样,以前每当产业园招商我都过去看看,但是现在已经基本上没什么兴趣了,因为深知自己的实力不行,过去看也是白看。”无独有偶,该服装加工基地的另一家企业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目前五大产业园区的招拍价格为每亩20万―30万元之间,但是实际要求企业入驻的投资强度为每亩150万―200万,一般的企业进驻产业园至少要上千万。而对于部分地理位置相对较好的产业园,比如“郑州二七服装工业园”更是寸土寸金,入驻相关标准及费用让大多数服装企业望而生畏。除此之外,产业园对服装企业的规模、产能等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这些标准和要求都将郑州大多数服装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服装加工企业拒之门外。

服装产业园留住“候鸟” 政府是关键

纺织业和纺织服装业的区别范文5

一、*纺织业的突出特点

*的纺织业发展势头之猛,改造升级步伐之快,使我们深受震动,颇受启发。概括起来讲,*的纺织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规模大,分布趋于集中。*省作为门类齐全的纤维大省、面料大省、服装大省,服装年产量、销售额、利润都位居全国前列。浙江省作为纺织行业的生产大省和市场大省,有43家企业进入行业“双百强”,支撑着中国印染业的“半壁江山”;化纤产量占全国26%,印染布占全国50%,生丝及丝织品分别占46%、53%,针织品占20%,服装占15%。*是开放性的国际大都市,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交汇点、海派服饰的发源地,拥有中国纺织大学、拉萨尔国际服装设计学院、*服装科技信息中心等众多的服装教育及研究机构,在全国纺织业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国内聚酯聚合能力为1264万吨/年,*占全国总能力的65.2%。近年来,*地区的纺织业集群现象日益凸现。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牌的全国32个纺织产业基地市(县)和36个特色城(镇),*地区占了很大比例。如孕育了波司登羽绒服、梦兰家纺、神花经编毛巾7个全国产销“单打冠军”的常熟市;拥有*阳光、四环生物、凯诺科技、华西村4家上市公司和30多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纺织企业的江阴市;唐朝时即已“日出万丈布”,如今被形象地称为“托在一块布上的经济强县”*县;化纤能力高达140万吨的*区;领带产量占国内80%、全球30%的浙江*市;家纺布艺产品年销量达50亿元的余杭区;一个衬衫产品售出15亿元的诸暨市枫桥。这些市县、城镇的纺织业快速发展,成为当地解决群众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吸引外来资本、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支柱。

(二)产业链条长,专业市场发达。*地区已形成从纺织原料、织物织造到印染后整理、服装生产较长的纺织产业链条,上、中、下游产品丰富多样。纺织产业市场化程度高,专业市场网络化。如*市纺织业专业市场起步早、数量多、规模大,主要有中国轻纺城、钱清化纤原料市场、越城区轻纺原料市场、装饰布市场、大唐袜业市场、*领带城、上虞伞布市场、新昌兔羊毛衫市场等。其中,位于柯桥镇的“中国轻纺城”是全国面料市场的“晴雨表”,是亚洲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轻纺产品总销售额占全国的1/3,名列全国10大专业批发市场第2位,去年成交额达226亿元。中国轻纺城占地面积4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5万平方米,营业用房1.35万间,拥有4大交易区19个专业市场,其中纺织品市场13个,轻纺原料市场1个,纺机及轻工类市场5个,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三)设备改造步伐快,技术装备水平高。近年来,*十分重视纺织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不断加大投入,各种新型纺织加工设备明显增加,并成为全国喷水织机最集中的地区。化纤行业,多数采用的是涤纶长丝和聚酯国产嫁接装备。织造行业,多数为进口纺机、织机,主要来自比利时、日本和意大利等世界三大纺机先进国家,无梭化程度高,部分企业如纵横集团、越隆纺织、南方集团等甚至高达100%,居全国领先地位;*吴江的盛泽、南马两个乡镇拥有无梭织机4万台,比*县的织机多三分之一,拥有千台织机的企业不在少数。印染行业,生产装备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服装行业,大力推广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管理技术,立体熨烫包装,吊挂式生产流水线等国际先进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大大促进了产业升级。

(四)名牌产品多,知名度高。*纺织业的上、中、下游产品知名度高,部分产品是中国名牌,甚至世界名牌。*省437个著名商标中,纺织业商标有72个,占16.5%;27个驰名商标,纺织业产品有红豆、虎豹、波司登、AB、阳光、梦兰、雅鹿等7个,占26%;“波司登”羽绒服连续9年全国销量遥遥领先,20*年“波司登”的品牌价值达36.18亿元,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服装品牌。*是中国的面料基地之一,“阳光”、“黑牡丹”、“太平洋”等一批面料品牌支撑起了“*面料”的天空,阳光集团、海澜集团等企业生产的超薄色织府绸、牛仔布及色织布在国内独领。浙江省首次推出的十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纺织服装独占七席——湖州织里的中国童装、宁波鄞州的中国服装、*的中国领带、诸暨大唐的中国袜业、海宁的中国皮革、义乌大陈的中国衬衫、义乌的中国袜业等七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以发展国际时尚品牌服装(饰)博览会等会展经济为动力,把服装业全面推向时尚化、品牌化、国际化,加快发展步伐。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近年来,*地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依靠改革和开放两轮驱动,使纺织业

进一步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分析其成功之处,主要是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树立超前理念,营造先声夺人、先人一步的优势。*地区的纺织业发展规模大、速度快、效益好,主要根源在于思想解放、与时俱进、理念超前、敢于创新。一是思想解放早,行动快。如*人“嗅觉”灵敏,“钻空子”意识敏锐,“敢为天下先”。上世纪80年代初的计划经济时代,*就发展乡镇集体企业;80年代中后期,*人把当时市场经济发育不全、商品流通不畅当成机遇,兴办了轻纺市场;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投入400多亿元,引进先进无梭织机3万台,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无梭化”革命;我国加入WTO前后,*人又瞄上外贸出口,使出货值五年翻了近四番。二是商机意识强,理念新。*的纺织企业营销机制灵活,投资决策快捷。如浙江的纺织服装民企得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规定,部分原产于香港的商品,20*年将以零关税进入内地市场后,从中觅到了商机,纷纷准备到香港开设新厂或直接买厂。*的纺织企业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舍得以重资揽才,善于以事业用才,注重以感情留才。积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培养教育经营管理者的机制,以多种形式培养和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利用引进项目、合资合作等机会与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人才共享、智力交流。20*年,浙江省组织200家企业经理,包专机飞抵东北地区网罗人才,其中民营企业就占了87.5%。地处*市的天龙控股集团、浙江龙盛集团、香港裕福服饰等6家纺织外贸类企业的老总,奔赴浙江工程学院招揽人才。*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与*工程技术大学联合成立“*纺织工程产学研中心”,积极推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已初见成效。三是定位高,目标大。*提出了打造“世界第六大国际时尚之都”的目标;*市从历史、文化、经济的角度,提出了建设“中国女装之都”的战略构想;*市余杭区借助“中国布艺名城”、“中国丝绸织造基地”两张金名片,倾力打造“中国女装之都”生产基地;*市正在积极“打造国际纺织中心,建设江南水乡名城”。这些目标都非常鼓舞人心,激人奋进。

(二)狠抓科技创新,营造规模扩张、产业升级的优势。一是大面积进行技术改造。*县为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20*年和20*年连续两年开展“技改投入年”活动,分别投资65亿元和85亿元,助推*县20*年重返全国十强县,去年又晋升到第八强;今年又开展了“产业升级年”活动,技改投入力争超过90亿元。目前,*的高温高压染色机有三分之一,热定型机有三分之二,碱减量机有三分之一,平网、圆网印花机有40%属于进口,主要引自西欧、日本、台湾、韩国等地。嘉兴王江泾镇20*年增加喷水织机5600台,70%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实现了设备无梭化。*市要求新上项目一律使用精密纺机,目前有精密纺机13万锭,占全市纺锭总数的1/3。二是积极引进和运用先进技术。*的纺织企业借建设新厂的机会,为全线的进口纺纱设备配置了数据在线采集装置,并与ERP等管理信息系统联接,大幅度提高了信息实时性和准确性。许多服装企业装备了CAD和CAM系统,配备了吊挂流水线,并大力应用新型纺织面料、原辅材料,开发花色品种,采用先进工艺技术,紧跟世界服装产品流行趋势变化,提高了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雅戈尔等公司正在尝试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网上交易。恒柏集团、步森集团、冠友集团等一些上规模的企业普遍应用了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的CAD/CAM技术。*众望布艺有限公司拥有比利时剑杆织机、法国电子印花机共150余台,拥有比利时SOPHIS及浙江大学CAD设计系统10套,年产值超亿元,产品远销欧美、中东、南非等国家和地区。三是努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宏源集团通过研究国外先进技术而开发的精密纺机、高速弹力丝机,目前已基本实现了进口替代,并能出口到东南亚地区。万吨大豆蛋白纤维项目在常熟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竣工投产,成为至今为止我国在纤维领域中唯一的原创技术。地处*钱清镇的浙江梅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开发纯涤纶仿麂皮系列、弹力麂皮系列等产品,其总量的85%出口到美国、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县“舒美特纺织”、“二印”、“稽山印染”等3家企业的4种产品获万泰生态纺织品认证,取得了冲破欧美纺织品市场“绿色壁垒”的通行证。

(三)创新营销方式,营造产品升值、抢占市场的优势。一是积极打造知名品牌。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中,主要采用了“外联”、“内合”、“前拓”、“后夯”等手段。在“外联”上,雅戈尔与美国著名的服装公司KELLWOOD签订协议,合资组建一家衬衫公司,将于今年5月份投产运行,预计第一年出口规模不少于250万件,全部出口到美国。在“内合”上,*市的数家纺织企业强强联合。在“前拓”上,波司登、阳光等品牌冲入国际市场。在“后夯”上,*市余杭区的“华思特”、“紫曼丽”、“艾森”等4家企业,总投资1个亿,从国外引进国际最先进流水线。浙江民营经济的壮大过程其实就是品牌提升的过程,从最初的无牌假冒,到贴牌生产,再到自创品牌。现在像浪莎、康奈、衫衫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打响了自己的品牌。二是拓宽销售渠道。有的纺织企业采取网络式,通过专卖店、专卖柜、地区总、收购商业网点等形式,形成对区域内的垄断能力和规模经营;有的采取直销式,组织车队和人员在省级城市的超市连锁店、特殊通路和中大型热点、旺铺进行直销;有的采取平台式,在大城市扶植一至二家资金雄厚、仓库吞吐量大、管理能力强的大型经销商,或厂家自设中转库,形成一个物流平台,加强了对终端的控制和服务;有的采取辅助式,在划定的区域内由终端业务员联系业务完成要货订单,也就是将策划、宣传、促销活动、业务与单纯的物流完全分离。三是重视会展载体。如*举办了国际时尚品牌服装(饰)博览会,即将举办国际高档纺织品面料、辅料及配件展览会和大韩民国纤维服装展览会,并将逐步在*建立面料业高层对话机制,适时召开国际纺织面料的高层峰会。*举办了国际纺织品博览会,即将举办国际纺织、针织机械及印染设备展览会。*即将举办首届中国(*)·纺织新概念论坛;温州即将举办国际服装面辅料及制衣设备采购订货会、国际服装特许经营交易会。这些会展活动对于增强纺织行业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地方知名度,将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四)注重优势互补,营造借牌造势、借力推进的优势。在以*大都市圈为核心的长三角区域,*三地各有其优势,相互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作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实力最强、城市功能最强、辐射能力最强的城市,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个中心”,又取得2*0年世界博览会主办权,为*经济安装了“加速器”、增添了“辐射源”。苏浙两省注重和*经济的全面接轨。一方面,不遗余力地承接和放大*的要素辐射。苏浙两省甘当“配角”,争当“名角”,利用和依托*的金融、信息、技术等资源,加快与*的有序联动、优势互补。浙江民营企业把*作为平台,加快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借助*,改善了技术、管理、人才和企业家才能等要素结构,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浙江在*兴办的企业总数有5万家,总投资规模达500亿元。这些企业带给*及周边地区的不仅是资金,更重要的还是发展经济的活力。另一方面,善于捕捉商机、抢占先机。苏浙两省把“接轨*”当作一个常设课题,在政策上、行动上进一步加大力度,提出与*错位发展的思路,即挂靠优势产业,填补空白产业。以*市为例,纺织业在*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属于扩散和转移的对象,*市则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振兴和发展这一传统产业,使之成为全市工业的半壁江山。同时,*市的很多纺织品设计都出自*的大专院校。

(五)优化发展环境,营造凝聚合力、跨越发展的优势。*地区把优化环境作为纺织业做大做强做优和实现跨越发展的生命线。一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如*县出台了鼓励纺织服装企业创立品牌的奖励政策,对当年新获“中国驰名商标”的重奖150万元,授予企业有功人员“县长奖”;对获得“国家重点保护商标”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新获“浙江省著名商标”的奖励20万元;对获得省级及以上著(驰)名商标的本县企业,其品牌产业在实施扩产或技改项目时,投资总额超过*万元的纺织项目,县政府重点扶持;对获得市级著名商标的,奖励2万元。二是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如*市为打造“中国女装之都”,专门成立了由副市长任组长的女装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加快女装产业发展的意见和20项政策性措施,举办了*市女装产业发展工作新闻会,开展了“十强女装生产企业”、“十大女装品牌”和“十佳服装设计师”“3个十”评选活动。三是营造良好的设施环境。*地区以市场、园区、交通为重点,大力优化纺织业发展的“硬环境”。如*省*市将建设一个比中国轻纺城更大的市场,挑战浙江省*市中国轻纺城的亚洲霸主地位。而中国轻纺城也未雨绸缪,计划投资8亿元进行扩容,并于3月份动工。新市场占地3*00平方米,门店多达1600个,将于20*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市决定在江干、*区各建一个女装产业园区,在西湖边的武林路、杭海路各建一条时尚女装特色街。四是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对于成熟的投资商来说,规范胜于优惠,制度重于政策。*县积极树立诚信观念,努力打造“诚信*”。20*年*县外商投资企业突破400家,其中近一半外商将资金投向了纺织服装类企业,仅引进无梭织机就达近万台。

三、几点启示和建议

通过外出学习考察,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与建设全市纺织骨干基地的要求相比,我县纺织业在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外向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即使与周边县区相比,在发展水平、增长后劲、未来潜力等方面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我县作为全市的经济强县之一,应当在全市打造“中国棉纺织之都”的进程中有更大作为。结合这次学习考察,立足我县实际,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抓紧制定和完善纺织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总体思路上,我县应按照“一业特强、多元发展”的原则,“创造特色抓重点(家纺业、服装业),营造规模上档次,制造精品创名牌”,力争用三至五年建成行业集中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中国棉纺织之都”生产基地。在产业布局上,以湖滨、陈户、闫坊为重点,努力打造织布、老粗布(生态布)、毛巾三大纺织产业集聚带。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上,积极拉长纺织产业链。对化纤、纺织的上、下游产业进行战略性改造,尽快打破“有布不成衣”和“中档产品、一般价格”的局面,逐步实现产品结构的中高档化和高附加值性。20*年—20*年重点抓家纺业,20*年—2*2年重点抓服装业。在资金投入上,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着力引进外资的同时,注重内资的吸收和利用。

(二)进一步加大对纺织业的引导扶持力度。要努力营造有利于纺织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充分激发和调动起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弘扬“看准了的,就大胆试、大胆地闯”的创新精神。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进行政策介绍、法规宣传、典范推广、信息通报与反馈,为纺织企业搞好服务。要从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办事效率等方面入手,努力做到办事一条龙、收费一窗口,建立一条联络热线,搭好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提供一套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取消一切不合理的审批、核准、许可,根治一切“三乱”行为,不断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县人才中心建立人才信息资源库,定期各类人才信息,为纺织企业搞好人事。要合理利用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和扶持纺织企业发展。大力鼓励和扶持企业争创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建立技术中心,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以多种形式利用外资,努力实现资本运作。对当年实际投入超过500万美元的外商独资项目和1亿元以上的内资项目,给予“一厂一策”的扶持。

纺织业和纺织服装业的区别范文6

论文摘要:纺织品服装贸易已进入“后配额时代”。贸易环境的变化,虽然给中国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但也使其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的贸易摩擦。美欧等国近期频繁对我国纺织品实施特保措施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有必要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从2005年1月1日起,国际上实行4o多年的纺织品服装贸易配额制度被彻底取消,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配额的取消意味着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实现了一体化,这将给全球纺织业带来深远影响。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摆脱配额体制的长期困扰后,迎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同时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的贸易摩擦,未来的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一、后配额时代.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新格局

取消配额使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迎来了自由贸易、公平竞争的新时期,这将刺激世界纺织品服装产能的全面释放。促进全球纺织品贸易的增长。但同时,主要进口国与出口国以及主要出口国之间的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将呈现新格局。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中国、印度等具备突出成本优势的国家可能成为“后配额时代”最大的赢家,其在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份额将进一步上升。而一些区域一体化协议的受益者如墨西哥、加勒比海地区的纺织品服装贸易会受到较大冲击。一份题为(2005年后的赢家和输家》的报告对“后配额时代”28个主要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的前景进行了分析评估。该报告选取了生产成本、间接节约成本以及开发和宏观成本三个指标,将每个国家的纺织服装业情况分为四个组:①a组:当然的赢家,其成本、物流和经验优势使其处于有利地位。②b组:服装行业规模很大,如果能使间接成本降低,即可获得更大的成功。③c组:具有一定宏观优势,如最大限度地贴近消费市场,享受贸易优惠政策等。④d组:当然的输家,无法适应“后配额时代”的市场变化。其中,每个组又分为3个等级。如“”对应着a组中受益最大、最有前途的国家,“d”则代表d组中最没有前途的国家(见表1)。

二、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晶服装贸易受到的影响

(一)配额取消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发展

由于纺织品服装配额的取消,原有配额管理已经不再适用,使我国纺织企业可以自由进入过去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配额限制的国家和地区,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另外,取消配额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节省了过去为获取配额的花费,有利于降低出口成本,提高竞争力。2005年,这些因素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促进作用已经开始显现。2005年1—2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值为148.5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69%,实现贸易顺差128.o1亿美元;对设限国家出口为57.42亿美元,同比增长74.57%,占纺织品服装整体出口的39%;对非设限国家出口为91.12亿美元,同比增长为11.6%,占整体出口的61%。从出口国家和地区看,出口到美国、欧盟、土耳其、加拿大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去年1 2月我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服装总值为25肼亿美元,比前年同期增长81.26%,超过香港、日本成为纺织服装出口第—位。

(二)配额取消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加剧

纺织品服装属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年进口增幅仅为5%。取消配额后,因进口国新增有限,加之全球纺织品生产已相对过剩,要想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抢占他国市场。另外,许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地区各国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或者地理优势,以及与纺织品服装进口大国之间签订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和双边自由贸易的优惠安排,同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展开价格和数量竞争。因此,配额取消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会面临这些国家的竞争压力。据统计,2005年1月份,我国不少纺织品服装产品出口价格下跌超过40%。美国纺织品组织根据我国海关数据得出,我国棉制针织衬衫出口价由去年的3.12美元降至1.71美元,降幅达45%。2005年3月上甸召开的第14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出口成交情况也凸现这一现象。交易会共成交255918万美元,较上届交易会增长25.43%,但纺织品服装的成交单价却较上届交易会下降一成甚至更多。出现这种“量增价跌”现象除了由于后配额时代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向市场规律的正常回归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取消配额,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加剧所致。

(三)配额取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依然面临许多贸易壁垒

1.针对我国的特定产品保障措施。我国政府在加入wto议定书中承诺,凡是wto成员都可以在2008年l2月31日以前,有根据地针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有效期长达1年的进口限制措施。除此以外,wto成员国还可以对任何产品(包括纺织品和服装)在市场受到扰乱的情况下采取有产品特定性的特殊保障措施,直到2013年l2月(此种情况必须向wto保障措施委员会通报并与中国达成协议)。自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取消以来,中国同美、欧的纺织品服装贸易一直磨擦不断。2005年4月4日,美国根据1季度初步进口统计数据宣布对我国刚刚解除配额限制的3种纺织品自主启动“特保”调查,28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正式受理美国纺织业界组织4月6日提出的对中国7种商品实施“特别限制措施”的申请。而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另一主要出口地——欧盟,于2005年4月1日起,取消了对中国纺织服装的普惠制待遇,征收的关税由目前的平均9%上升至12%,4月6日又公布了针对中国纺织品的特别限制措施行动指南,4月25目欧盟决定对来自中国的针织衬衫、毛衫、裤子等9种纺织品进行特别限制措施的调查,如果调查发现中国纺织品确实破坏了欧盟市场的正常秩序,欧盟即可以启动临时特别保障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加以限制。

2.针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反倾销由于具有形式合法、能够有效排斥外国产品的进口、且不易招致报复等特点,被许多国家视为保护本国利益的最佳方法而频频采用。在取消纺织品服装配额后,如果来自中国的低价纺织品服装进口增加,进口国将越来越经常地对我国纺织品服装提起反倾销诉讼。特别是美国、欧盟等许多西方国家至今仍没有正式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使得在反倾销贸易摩擦中,进口设限国可以随意选取“替代国价格”核定我国产品的正常成本,这将使我国在反倾销贸易摩擦中处于不利地位。2004年6月,欧盟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第35类纺织品(主要指化纤布)展开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高达5.8亿美元左右,是迄今为止中国纺织品遭遇案值最大的一次反倾销调查。2005年3月,欧盟公布了初裁结果,涉案企业将被加征20%一85.3%的倾销税,这一结果意味着我国的涉案产品将很难再次进入欧盟市场。除欧盟外,印度、土耳其、秘鲁、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也先后对我国的纺织品进行过反倾销调查。

3.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配额取消后,为阻止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纺织品服装的进入,西方发达国家构筑起形式多样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其中某些发达国家还以环保和保护消费者健康为名,设置了一系列绿色环保技术壁垒,如欧盟的生态标签认证标准(eco--labe1)和环保纺织品标准(oeko--texstandardl0o)等。不仅如此,发达国家还从对方国内的社会政策寻求保护借口,要求对方实行与本国相同的社会福利、劳动工资、社会保障等标准,如美国已开始强制推广的sa8ooo标准认证。这些都将直接影响我国大量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与服装产品的出口。

三、后配额时代,促进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对策

(一)以质取胜,提升产品附加值

产品质量是纺织品服装贸易在配额取消后进一步发展的充分必要保障,所以要狠抓纺织品服装出口质量。同时要增加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从纤维、面料、新技术的研发和服装的设计人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技术含量,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打造培育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知名品牌,使我国逐步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由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变。

(二)建立纺织品服装出口预警和监测机制,加强行业自律

由于我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很容易成为进口国实施贸易技术性壁垒、反倾销调查的对象。对此,行业组织应该加强对主要进口国的有关反倾销法规、技术标准、产业政策等的研究,建立纺织服装重点品类的出口数量、出口价格、出口国别和地区的监测系统,帮助企业分析市场前景,做出快速反应。此外,政府和行业组织要加强对进出口企业的监督和行业自律,严禁削价出口、恶性竞争,以减少反倾销和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干扰。

(三)接轨国际标准

国内现行纺织标准体系以原材料或工艺划分的产品标准为主,而发达国家纺织品标准都是根据产品的最终用途制定,并且国内现行标准大大低于国际标准,且与之不接轨,严重制约了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发展。因此,必须迅速建立与国外接轨的、与国际纺织品市场相适应的标准、检测和质量认证体系;并积极推行is014000环保标准和国际市场上最具权威的生态纺织品标准oekw-texstatrdard100等的认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