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纺织业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纺织业的特点

纺织业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纺织机械;出口产品;出口特点;建议

一、绪言

纺织机械产品的市场在前些年由于一系列的原因而出现起伏波动。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好转,及纺织行业的改革,纺织业市场回暖,市场对纺织机械及产品的需求增加,尤其是国外的需求日益旺盛。因此我国纺织机械出口产品逐年增加,为更好地规范和引导纺织行业,有必要研究当前纺织机械出口产品的特点,并为促进纺织机械产品的出口提出几点建议,更好地促进纺织业的出口贸易。[1]

二、我国纺织机械出口产品的特点

(1)纺织机械的出口产品外观方面要求较高。我国纺织行业的设备技术性能优良,价格合适,但在外观方面仍远远落后于国外的产品。因此,要纺织企业要转变经营的侧重点,注重国际客户对于外观的需求,并按照客户的要求改进纺织工艺和纺织方法,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产品。

(2)纺织出口产品的技术出现较快的更新。国外经济发达,思想前卫,对于新事物、新产品的接受领悟能力较强,远远快于国内的部分用户。国外客户具有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他们追求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以便在激烈复杂的竞争中领先其他的竞争对手,获取更多的利润。[2]所以目前的纺织行业的技术更新较快,并及时在国内和国外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3)纺织企业开发出口新产品时要有层次性。技术更新太快而超过了市场的适应能力也会给企业带来销售困难,新技术产品一般价格涨幅过大,使得客户难以接受而影响企业效益。因此要控制好技术的研发更新,有层次地开发新产品,尽量向顾客提供性价比合理的产品。不要盲目升级改造技术和产品,要顺应市场,随市场的发展变化而变化。[3]

(4)从样本开始做起纺织出口产品的设计。目前我们在开发新产品时总是先设计再进行制造,试验获得成功后才印制产品样本进入市场。但这样无形之中延长了产品推向市场的周期,且客户一般先从样品开始了解新产品。这样我们就要考虑先制作一些样本并进行客户满意度的调查,选择客户最满意的产品样品,从而根据样品建立生产,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尽快促进产品的上市,这将使企业更早的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从而获得更强的社会竞争力。

(5)快速的市场状况反馈机制急需建立。国内及国外的客户对于纺织产品的要求是不同的。部分企业过多的侧重于国内市场对于纺织产品的需求特点而忽略了国外的市场,导致对于国际用户的需求调查不清,国外的纺织产品的需求特点反馈不及时。从而使得企业无法及时的改进纺织技术和产品,给企业造成了许多的损失。针对这个问题,快捷有效的市场反馈机制需要及时建立。[4]

(6)海外的经销网络需要及时建立。过去的计划体制已经严重影响和滞后了纺织行业的发展,使得纺织企业走了许多的弯路。因此对于纺织企业要促进本企业纺织产品的出口,必须建立独家经营销售网络。通过招纳国外各国家当地的纺织机械产品营销,能更好地与当地顾客接洽,推销本企业的产品,并最终促进本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7)纺织机械产品的包装需要满足运输的要求。以前纺织产品出口所用的包装多为木箱,并通过海上的散货轮船运至目标国。但现在这种轮船日渐稀少,并且包装也粗俗老套,这种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目前顾客的需求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要根据顾客的要求修改纺织机械产品的包装,并设法满足现代集装箱装卸的要求,进行现代物流运输,将极大地提高企业的运输效率和企业的发展速度。

三、促进纺织机械产品出口的几点建议

(1)分析纺织市场营销环境,获取产品供需双方的资料和信息。通过进行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等基础工作,能为企业做出正确的运营决策提供帮助。及时掌握市场和客户潜在的需要、购买能力等情况,可以保证企业保持足够的竞争实力,及时调整企业的运营方向和目标,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5]

(2)提高纺织机械的市场竞争力。纺织机械产品的使用者会根据自身的生产状况及企业的技术水平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纺织机械,并不会盲目跟风而选择最新的技术产品。因此,纺织企业要了解市场顾客的购买心理,及时推销适合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不同档次的产品,给顾客更多的选择,给企业更多的发展机会。

(3)拓宽营销渠道,扩大营销市场。纺织机械企业在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的同时,要有一定的营销渠道将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6]因此,纺织机械企业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及销售状况,选择直销或者商销售等多种形式,切实保证自己的产品能及时的销售出去,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四、总结

对目前的纺织行业国内外形形势,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纺织机械出口产品的特点,以期能通过这些特点更好地了解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同时依据这些特点,提出了几条解决纺织企业经营销售的难题,希望能促进我国纺织行业的快速平稳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法磊.我国纺织机械出口的趋势分析[J].中国纤检,2011(04):34-35.

[2] 武玉明.谈中国纺织机械出口的潜力[J].商场现代化,2006(13):18.

[3] 高潮.纺织机械出口:重要市场在亚洲[J].中国对外贸易,2005(12):70-71.

[4] 王树田.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的现状与展望[J].纺织导报,2005(10):6-9.

纺织业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装备;农用纺织品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2-0054-02

前言

近期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重点提出要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开发新产品,开拓农村市场,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毫无疑问,在纺织产业比较优势梯度转移上,中国拥有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巨大空间,而扩大农村纺织品需求,发展农用纺织品将明显带动对产业用纺织品的巨大需求。农用纺织品作为独特的技术织物,具有技术含量高、利润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特点,其应用范围从被覆材料、生长基材、包装材料和绳缆渔网,到各类功能性产业纺织品如过滤布、防水材料、防护服以及农田水土保护用的土工布和园艺纺织品,正逐步取代传统农膜、塑料材料,全球纺织市场都对该产业投入热情关注。农用纺织品产业化的实施不仅有利于纺织业结构调整,也对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目前,中国农业的发展已步入现代化的进程,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物质的多层次循环利用,通过技术革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农用纺织品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农用纺织品的开发价值和应用范围

农用纺织品的演化是随着绳、带和袋类产品的发展而来,最初由天然纤维,如黄麻等来制造,20世纪下半叶开始采用合成纤维作为原料生产。随着非织造布业的兴起,农用非织造布开始用作温室中覆盖材料取代聚乙烯膜,从此农业用非织造布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地兴起㈣。近期以来,由于开发出多种处理技术,因而获得新功能,如抗紫外线、防腐和抗侵蚀防护等,开发出许多生物降解纺织品、大棚布及作物生长的基材,特别是高吸水纤维、复合技术的开发,为农作物生长基材的开发打下了基础。随着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进一步认识和纺织业振兴规划的实施,农用纺织品的开发、生产与应用将日益受到人们关注。

相对于国际纺织品贸易的主体服装及相关深加工产品,农用纺织品仍是只是产业用纺织品中一个相对较小的分支。由于农用纺织品良好的增产效果和明显的经济效益,其本身又具备使用方便、适应性强、经久耐用、价格比较低廉的特点,因此在全球农用纺织品消费正处于高速发展中。据英国咨询机构David Rigby Associates研究显示,全球农用纺织品市场年产预计达200万吨,价值达50亿美元,该领域年均增长率为3.5%,主要的农用领域应用涉及温室覆盖和农作物保护。

由于传统纺织品市场被低劳动力成本国家所占据,发达国家许多纺织品生产商转向了生产产业用纺织品,已开发了量少而附加值高的产业用纺织品特种市场。随着产业用纺织品的创新和研发,行业的整体进步推动了农用纺织材料的大规模应用,已覆盖农田水土保护、植物生长基质、温室遮覆、以及园艺栽培产业,在实现农业生态、生产、经济三者协调统一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英国Don&Low公司生产的防护网(Bretie)、德国Sodoea公司生产的覆盖材料(Agtylp 17、Agtylp30)等。像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面临着人口多、土地少、能源缺、生态脆弱、环境污染严重、基础脆弱、综合生产能力低等诸多突出问题。造就一种环境不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能生存下去以及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需要通过先进科学技术的开发、应用实现物质的多层次循环利用,积极研制、开发、生产、应用各种农用纺织品,无疑对农业和纺织业均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对纺织工业而言也是一种机会和挑战。

二、环境无害农用纺织品的应用前景

生态纺织品及环保加工技术是中国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保护中国公民身体健康的需要,也是扩大出口、进军国际市场的需要。为避免农用纺织品重蹈塑料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应将注重绿色消费的倾向贯穿到农用纺织材料的设计、生产、消费、使用和最终处理各个环节,实现产品其常规性能所要求的防紫外线、防静电、防绒、防绉、防水、防泼水、防污、防霉、抗菌、消臭、防臭、难燃防火等功能之外,关注农用纺织品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避免纺织品生产加工过程存在的诸多污染源引入具有环境风险的化学物质。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农用纺织品为聚酯、聚丙烯短纤热熔和长丝纺粘制成非织造布,也有选用强度较高的纤维机织、针织的网状织物。从加工工艺来看,有机织物、针织物和无纺布三大类。传统的农用织物多由整合织物与被附加工技术制成,如防水透湿技术、织物层压技术、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技术等。

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正成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根据纤维材料的最终用途和基本特性,开发适合农业生产需要的多功能环境无害的纺织品,实现农业环境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安全,将成为未来高科技纺织品的主流。随着织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农用纺织品研发的方向越来越集中满足原料绿色化、生产绿色化和废弃处理过程的绿色化要求的高科技纤维材料领域,在纺织品贸易中推行的诸多生态指标也将体现在农用纺织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过程中。农用纺织品不仅应为农业生产突破传统生产模式提供技术条件,还应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将绿色纺织技术与生态农业技术结合起来,使纺织品在农业生产中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日本引进农用非织造布技术覆盖材料以及农用化纤网覆盖栽培技术,曾掀起了产业用纺织品在农用领域的使用高潮,但是,由于成本原因和技术推广不够。加之没有政策优惠,制约了产业化的进程。农用纺织品不同于穿着用纺织品和装饰用纺织品,它需要根据使用单位的订货而生产。要使绝大部分农民能够接受和使用这种材料,首先应做好示范、宣传和教育工作,其次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政府引导实现纺织品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

纺织业的特点范文3

“纺织原料”展区在简要介绍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类纺织原料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我国在纺织原料研究方面的突出成果――2008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超细粉体化及其高附加值的再利用”,以及在海藻酸系列功能纤维、聚苯硫醚纤维、构树纤维等新原料领域的研究开发成果与应用情况。巨大的纤维轮显示,纺织产品的应用范围已经大大超越“衣被天下”的民生领域,扩大到航空、航天、水利、农业、交通、医疗等众多领域,因此,纺织研究也在打破原有的学科和行业界限,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是大势所趋。正是基于此,武汉科技学院以纺织特色整合理、工、文(艺)、经、管、法、教育等各学科,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相互支撑、相互协调、特色鲜明的6大学科群。即纺织工程与材料学科群、环境与化学化工学科群、机电信息学科群、理学基础学科群、人文艺术学科群、管理学科群,各学科群呈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纺纱技术”展区首先分析了环锭纺、自由端纺纱等常规纺纱技术及其不足,详细介绍了武汉科技学院徐卫林教授主持研发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其四大创新、四大突破,并通过与环锭纺技术的对比,凸显了嵌入纺技术的先进性。这项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盛赞为“对传统纺纱技术一次革命性突破”的技术,获得了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该展区还展示了武汉科技学院自主研发的柔洁纺技术、无PVA上浆技术等原创性纺纱、浆纱技术,彰显出学校在该领域中突出的研究能力。

技术纺织品及功能纺织品方面的研究和产业化,是我国纺织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点。武汉科技学院开发的花式纱线产品、纳米纤维材料及纳米功能纺织品、环境友好阻燃、免烫及卫生整理纺织品、单向导湿纺织面料、防水透湿织物、再生塑料基剑麻增强复合建筑模板、秸秆纤维、防血吸虫病感染防护服、避蚊纺织品等多种功能性高附加值纺织新产品,分别具有保健医疗、防护、军用、环保、服用等功能,为培育和扩大内需、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该校主持的“苎麻产业发展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项目,研究开发育种、栽培技术、收割、脱胶、纺织印染加工、产品开发及综合利用一条龙产业核心技术与现代化装备,构建生态产业链,以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苎麻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还牵头组建了“中国苎麻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从农业到纺织业,从生产过程到生态环境保护,从研究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的现代苎麻产业技术体系。

在纺织产业链中,染整技术是对纺织品进行深度加工和精细加工的重要技术,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整个纺织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科学发展水平。同时,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它需要大量使用化学助剂,所以它也是制污和排污大户。简明高效、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再生循环是印染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武汉科技学院在纺织印染清洁生产,纺织品染整加工新工艺、新助剂的研究开发,功能性纺织品助剂的研究与开发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纺织印染废水的处理及回用这个行业重大技术难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曾庆福教授发明的“纺织印染废水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质处理回用技术”获得了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技术以无形资产入股创立了项目产业化基地,并应用于棉印染、蜡染、针织、毛巾、苎麻、制线等20多家印染企业。

武汉科技学院连续10年稳居中国时装院校专业排行榜第一名,被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授予中国“十大时装名校”荣誉称号。在“服装设计与工程”展区,展示了学校在高级时装设计、制服设计、舞台服装设计、染织纤维艺术、服装数字化等几个领域的重点成果。其中,用服装CAD技术、三维立体测量等数字化技术对服装进行处理,以及通过网络浏览服装试穿效果的三维服装虚拟试穿系统等,都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成果,将为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提供巨大支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装备消费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装备制造国之一。纺织装备是纺织工业的基础。武汉科技学院在针织服装机械、纺纱加捻机械、现代缝绣机械、纺织器材表面处理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攻关,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技术成果。

纺织业的特点范文4

通过审议、表决,会议选举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科技发展部主任彭燕丽为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选举嵊州雅戈尔毛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明杰、桐乡市濮院羊毛衫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姚伟平为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增补上海澳曼羊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山东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为本届理事会特邀副会长单位,上海澳曼羊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大中华及亚洲新市场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马捷,山东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亮任本届理事会特邀副会长。

此外,会议还通过了12家企业加入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单位的申请;通过了组建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第二届专家委员会以及组建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CWTA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事项。

创新服务 共谋发展

会上,高勇对新当选的会长、副会长、理事等表示祝贺,并对毛纺织行业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他表示,中毛协是中纺联各专业协会中成立较早的协会之一,作为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发展和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特别是相对其他行业来说,近几年来毛纺织行业一直保持稳步发展。面对新形势,高勇表示,今后中毛协在顺应改革潮流的同时,应继续扩大在行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更好地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针对毛纺纤维用量占比不高的情况,他建议毛纺企业摒弃规模发展的旧思路,抓住新机遇,做精做强,走高端路线。

“2017年是推进纺织‘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毛纺织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贯彻实施的重要一年,中毛协将围绕《规划》和《意见》的任务和目标狠抓落实,在进一步提升毛纺织行业科技创新水平,推进行业向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发展,贯彻实施‘三品’战略,扩大新技术推广应用,协助毛纺织行业集群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强行业多层次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重点开展工作,并在科技进步、品牌创新、产业集群、市场拓展、国际交流、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为会员做好服务。”彭燕丽强调,未来中毛协将与毛纺企业团结一心,风雨同舟,共谋发展,为毛纺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形势严峻 “十三五”发力六大任务

今年3季度,规模以上毛纺企业毛纱累计产量30万吨,较去年同期略有下滑,同比下跌 0.12%,月累计同比增速由正转负;规模以上企业毛织物累计产量 4.3亿米,同比下滑 6.51%。1~9月,毛织物(包括精、粗纺毛织物)月累计产量一直呈现同比负增长,预计全年跌幅将在 6~7%左右;主要毛纺产品进出口总额117.76亿美元,同比下跌8.54%;全国1172户规模以上毛纺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9.1亿元,同比增长3.19%,增速较2季度下降了4.51个百分点。

“虽然2016年行业形势虽然严峻,但中毛协结合毛纺行业特点,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开展了各项工作,积极引导行业发展。”会上,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刘家强作《中毛协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工作报告》。他介绍,今年以来中毛协研究制定了“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了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明确了毛纺织行业的重点任务,积极推进行业未来五年的发展;坚持开展调研,努力为会员提供精准服务,积极参加中纺联春季调研活动,调研国内各类专业展会,重点走访会员企业;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创造合作空间,组团出席了第85 届国际毛纺大会,推荐中国优秀企业和最新科技成果在国际舞台展示;服务产业集群,协助实现转型升级,相继在浙江濮院、广东大朗、内蒙苏尼特右旗、鄂尔多斯等产业集群主办了各项活动,探索发挥“创新引领”在集群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围绕科技、品牌、可持续、人才四大任务做好会员服务工作,先后主办召开了毛条无氯处理成果交流研讨会、山羊绒分梳成条技术高峰论坛等。

此外,刘家强还对《毛纺织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进行了解读,并介绍了未来五年行业增长、科技创新、品牌创建、绿色发展的四大发展目标,明确了毛纺织行业在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全面推进品牌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加快行业结构调整、建设多层次人才体系六方面重点任务。

会上,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吴砚文还介绍了2016年全国毛纺产品优质精品评审推荐活动的情况。为提升我国毛纺工业制造水平,促进毛纺企业实施“三品”战略,支持企业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创意设计能力、高端制造能力、品牌运作能力和市场服务能力,中毛协先后开展了2016年“新光杯”全国毛纺纱线类产品名优精品推荐活动、2016年“新光杯”全国毛针织服装名优精品推荐活动、2016年全国毛纺面料名优精品推荐活动、2016年“如年杯”全国毛毯名优精品推荐等系列活动,有效提升了毛纺企业品牌和市场活力。

发力创新 共绘新未来

为了探讨行业绿色发展,会议期间还同期举办了“首届中国毛纺行业创新发展年会”,专题解读《毛纺织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以及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热点问题。并分别就召开了毛纺织行业协同创新与智能制造发展论坛和毛纺织染整清洁生产与绿色制造发展论坛两个平行论坛,来自毛纺行业的业界精英对毛纺行业的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李立军表示,作为毛针织产业链中的一员,希望通过行业论坛和峰会,使整个行业和企业都能运用新的合作创新理念,加快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的转型,培育和形成以创新、质量、品牌、服务为核心的新竞争优势,实现产业链、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跃升,并达成战略上的共识。

纺织业的特点范文5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王天凯、党委副书记陈伟康,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副司长钟廷雄等纺织行业领导、专业机构专家和致力于纺织非遗传承的有关人员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主持。

会上,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主任张家洲首先介绍了我国纺织类非遗保护现状和自身特点。截至目前,我国政府分四批公布了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纺织类82项,分布于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和民俗三大类。纺织类非遗具有自身显著特点,一是底蕴深厚、品种丰富;二是促进就业、精准扶贫;三是精工细作、彰显个性;四是亲和百姓、融合生活;五是绿色环保、拓展性强。

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就文化部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点规划和任务做了全面介绍,他强调,尊重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同时融入现代生活、满足大众需求是传承非遗文化的关键。希望纺织行业、企业积极参与非遗保护与创新工作,加强文化领域与产业领域的交流合作。

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副司长钟廷雄重点谈了在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开展纺织类非遗生产性保护。他指出,在82项纺织类非遗项目中有52项为少数民族项目,一方面说明少数民族非遗项目内容丰富、不可或缺,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家对少数民族纺织类非遗的重视,希望纺织行业、企业能够共同参与少数民族非遗的传承与保护。

广东名瑞集团董事长蔡民强、北京皇锦品牌创始人张雪梅、北京雪莲集团董事长孟泽、著名中式服装设计师顾林,以及孙颖、王国英、郑芬兰等非遗传承人,都是对中华优秀文化及传统技艺有着深深情怀、执著坚守、不断创新的人。这些与会嘉宾认为,纺织行业开展非遗生产性保护工作具有明显优势。首先,产业链条完整;其次,企业品牌资源丰富;此外,成功模式可供借鉴。

之后,与会嘉宾就如何有效开展纺织类非遗生产性保护工作形成几点共识:市场专项调研、培育共建基地、丰富产品设计、规范生产标准、增强产权意识、发挥网络优势、建立专项基金、推进跨界合作。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王天凯在总结发言中指出,纺织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其工作的根本是保护,工作的难度是传承。

纺织业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 纺织工业 外资 出口 集聚

一、纺织工业的重要性

纺织工业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也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的产业。纺织工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纺织工业产品可以满足国内消费和相关产业需求

当前我国纺织业已经可以很好地满足我国人民对于衣着鞋帽多样化的需求。2007年我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销售合计7416.7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4.6%。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衣着类消费平均支出1042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10.42%;农村高收入家庭居民人均衣着类支出达到了361.34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6.03%。由此可见,衣着类商品是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

纺织工业有效地拉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纺织工业使用的各种天然纤维数量的增长对农业发展、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拉动作用;纺织工业对石化、机械等基础工业也有很大的影响。纺织工业与当前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关联度相当高。根据对国家统计局2000年投入产出表分析,纺织工业每增加1单位的投入,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系数是1.25,高出各行业平均值25%。

(二)纺织工业对扩大就业和缩小城乡差距作出突出贡献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工业吸纳了大量的社会劳动力,在解决城市居民就业问题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7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业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共为1040.45万人,占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员总数的13.2%;纺织全行业吸纳就业人数超过2000万人,其中80%为农民工,每年增加农民实际收入1000亿元以上,提高了这些农村家庭的生活水平。

(三)纺织工业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

作为我国重要创汇行业,纺织工业始终保持出口额和贸易顺差的快速增长,有效地保证了我国外汇的收支平衡,增加了国家的外汇储备。我国纺织工业约30%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占有率连续10余年位居全球首位;2007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175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2.3倍,年均增长18.7%,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4%,占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30%。纺织行业的贸易顺差金额一直是全国贸易顺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十五”期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累计创造贸易顺差3352亿美元,是全国同期贸易顺差总额的1.6倍,成为我国增加外汇储备的重要行业。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顺差1290.34亿美元,是当年我国贸易顺差总额的72.71%。

二、外资在我国纺织工业中的参与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打开国门,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激发了外商的极大兴趣,我国吸引的外资在规模上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直接投资流入国之一。纺织工业是我国最早利用外资的行业之一,外资在我国纺织工业中具有很高的参与度。如表1所示,进入21世纪以来,外资在我国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业中的参与度较为稳定。2007年,我国每5家规模以上纺织业工业企业中,就有1家为外资企业;外资纺织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在行业中占比23.81%;外资纺织企业创造了纺织业1/4以上的就业岗位。相比于纺织业,外资在我国纺织服装、鞋、帽业中的参与度更高,2007年,该行业外资企业单位数占比40.94%,工业总产值占比45.14%,提供行业中一半以上的就业岗位。由此可见,外资在我国纺织及其制品行业中的地位是不容小觑的。因此,在贯彻实施《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时,必须重视积极引导外资,使其能够服务于行业调整和振兴大计。

三、我国外资纺织企业的特点

除了具有很高的参与度外,外资在我国纺织工业中的重要性还体现在:相比于内资企业,外资纺织工业企业具有出口导向性更强、技术水平相对较高、集聚程度更高的特点。

(一)出口导向性更强

外资纺织工业企业在我国纺织产品进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2006年,外资纺织业工业企业出口额占该行业总额的34.2%;外资企业进口额所占比重为73.44%。纺织服装、鞋、帽业外资企业出口额占该行业总额的31.92%,进口所占比重为55.22%。相比于内资纺织工业企业,外资企业具有更强的出口导向性。表2中数据比较了2005年我国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业多种所有制企业的出口导向性。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5年中国纺织业外资企业的出货值占到其工业总产值的47.79%,而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出货值占各自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仅为18.99%、15.53%和24.01%,规模以上企业的平均水平为26.33%;纺织业外资企业的平均出货值为0.3056亿元,也远高于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及规模企业的平均水平。2005年,我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中的外资企业出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61.15%,平均出货值为0.2741亿元,均明显高于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水平。由此可见,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中的外资企业的出口导向特征均明显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也高于行业总体平均水平。

(二)技术水平相对较高

依据表3数据,我们可以初步看出,我国制造业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水平最高,其次是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内资企业技术水平最低。在我国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中,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水平最高,其次是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内资企业技术水平最低,但是三者的技术差距并不明显。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业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要明显小于制造业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表中数据表明,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技术水平最低,而私营企业的技术水平要远高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私营纺织业企业的技术水平甚至高于外商投资企业。

尽管我国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业的外资企业技术水平要高于内资企业,但是差距并不显著,在现有状况下,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来提升我国纺织工业的技术水平是不容易实现的。

(三)集聚程度更高

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集聚中有跨国公司参与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跨国公司通过自身的垄断优势,可以使得产业集聚区域参与国际

分工体系,成为推动集聚经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整体上来讲,我国外资纺织工业的空间集聚程度要高于行业总体水平。如表4所示,2006年,以实收资本衡量的纺织业外商资本CR1为27.13%,高于行业CR14.55个百分点;外商资本CR3、CR7和CR7分别为66.41%、84.42%和91.82%,高出该行业CR3、CR5和CR711.22、11.76和11.79个百分点。纺织服装、鞋、帽业外商资本空间集聚程度也远高于行业整体水平。

纺织工业外商资本中,港澳台资本的集聚程度要远远高于其他外商资本的集聚程度。2006年,以实收资本衡量的我国纺织业港澳台资本CR1就达37.33%之高,而纺织服装、鞋、帽业港澳台资本CR1更是达到62.06%。纺织工业港澳台资本绝大部分集中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和山东。广东省是港澳台资本投资于中国大陆地区纺织工业最为集聚的地区,这主要是由于广东省毗邻时尚之都――香港,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地理位置相近、文化背景相同、劳动力等生产资料价格低廉、国家政策的倾斜,纺织服装行业成为香港对内陆地区投资的首选行业之一,广东省很快便成为我国时尚服装生产基地。大量港澳台资本进入广东,使得这一在改革开放之前并非我国纺织业集聚地区的省份,迅速攀升为我国纺织业最为集聚的地区之一,这无疑说明,外资对我国广东省纺织业集聚的形成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的,也很好地印证了外资直接引致产业集聚的理论。与港商资本选择广东省不同,其他外商资本可以较少的考虑文化、地理相邻等区位优势,而更多地考虑原材料、劳动力以及配套设施等集聚优势。可以说,港澳台资本大量进入中国纺织工业,促成了广东、福建纺织工业的集聚;纺织工业其他外商资本从数量上来看要远少于港澳台资本,其他外商资本更多地选择业已形成的纺织工业集聚地区进行投资。

鉴于外商资本在我国纺织工业中具有较大份额,且外商资本的集聚程度很高,因此,外商资本的集聚必然对我国纺织工业的整体布局产生重要影响。表6中计算了在实收资本中分别剔除港澳台资本、其他外商资本及全部外商资本后的区域产业集中度。数据显示,纺织业剔除外商资本后,CR1和CR3有小幅上升,CR5和CR7明显降低,从整体上来说,外资加剧了中国纺织业的集聚;纺织服装、鞋、帽业剔除外商资本后的CR,、CR3、CR5和CR7均大幅低于实收资本衡量的纺织服装鞋帽业的CR1、CR3、CR5和CR7,这就说明,外资加强了我国纺织服装鞋帽业的集聚程度。

四、引导外资促进我国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外资在我国纺织工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且外资企业相比于内资企业,具有出口导向性强、技术水平相对较高、集聚程度高的特点。纺织工业是我国十大调整和振兴产业之一,如何对外资进行引导,针对外资特点,使外资服务于我国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直接关系到规划任务顺利实现的全局。

(一)稳定国外市场,充分发挥外资纺织企业优势

外资纺织企业在我国纺织产品出口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外资纺织企业的出口导向性明显高于内资企业,其在稳定我国纺织工业国外市场中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很大,由于我国外资纺织企业多是进行加工贸易,海外市场的萎缩使得众多外资企业举步维艰。为了稳定我国纺织品海外市场,对外资纺织企业进行相应的扶持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一些基本面较好、能够明显带动就业、使用先进技术、海外营销渠道稳定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外资纺织企业,应该大力给予融资和税收支持。与此同时,还应该鼓励内资企业采取并购的方式,收购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纺织企业,直接利用其品牌、技术、管理、海外营销渠道等优势,提升我国纺织企业及产品的国际地位。在稳定国外市场、解决当前困难的同时,要重视提高我国纺织工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这对于我国纺织工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提高技术水平,吸引高新技术外资企业进入我国纺织工业

改革开放初期,纺织工业引进外资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行业发展缺少资金和技术的难题。在与外资企业竞争的过程中,内资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异军突起,已经初步具备可与外资企业相匹敌的实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应该继续盲目地吸引外资流入纺织工业。由于外资纺织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相比内资企业并不具备明显优势,因此,我们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不断调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进入我国纺织工业的外资企业进行筛选,采取更多的优惠措施,鼓励具有高技术水平的外资企业进入我国,更多地限制低级术含量、高污染的外资企业。这不仅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能耗和污染,而且还能够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我国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和持续发展。

(三)优化区域布局,引导外资流入我国中西部地区纺织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