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范例6篇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范文1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安全性;市场监管

2014年9月19日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当日晚21点30分,阿里巴巴终于鲤鱼跃龙门,一举超越Facebook,成为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中国与全球共同见证了一个帝国的崛起。阿里的成功上市,不仅使国人狂欢,更加引起了人们对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唏嘘,同时人们也意识到传统金融业的前路越来越坎坷。

一、什么是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发展快、风险大等特点,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通过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

根据诸多的现实可以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迅速而平稳的,发展劲头不容小觑。它方便快捷的特色非常适用于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想要办理一项业务,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银行排队办理,只需在网上轻轻一点就可办理业务。成功的创新其实是对人们现实或潜在需求的挖掘和满足,互联网金融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创新,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 它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和冲击也会越来越明显。

二、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实施,传统的金融业再也不能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或者降低贷款利率的方式进行竞争。并且如今正处在中国金融业改革创新的重要阶段,这些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创造了良机。互联网金融最开始是以“余额宝”这一平台为人们熟知,根据中国资金管理网的有关信息,余额宝从进入大众视线,到“闯入”政府工作报告,相隔不足9个月。其间,余额宝规模突破5000亿元,用户数突破8100万,数量超过了A股股民。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与网络的快速普及息息相关。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2014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49亿人,人均每周上网26.1小时。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这么一个庞大的数字让人忍不住惊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太迅速了。在这个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具有商业头脑的人自然不会放过这大好时机,许许多多与互联网有关的商品及衍生品发展起来。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迅速的取得了人们的依赖,从传统金融业那里分到了一杯羹。

互联网金融很大一部分是对传统金融业的在线化。例如余额宝是对存款业务的在线化,它的利率不固定,虽然有一定风险,但相对来说高于同期银行业利率,并且便于支付和转账,为大多数人乐于接受。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中,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足鼎立,形成了互联网三大帝国。如今他们把枪口都不约而同指向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百度小贷、余额宝、财付通等的分庭抗礼也向人们昭示了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地位。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冲击

银行的三大基本业务就是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从这三个角度来阐述互联网金融造成的冲击更加基础和具有实际意义。

(一) 对负债业务的影响

银行的负债业务通过吸收客户的存款实现,负债业务是其他业务的基础,银行有钱才能生存。如今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又快捷收益又高,且带有基金性质,使得那些注重理财的人们都乐意把钱放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从而导致银行的客户大量流失。而大规模的资金流向第三方支付平台也会加速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对传统金融业的冲击不言而喻。

(二)对资产业务的影响

银行的资产业务就是利用负债得来的资金进行贷款和投资,为银行创造效益。目前互联网金融致力于小微贷款,例如百度小贷等,大规模的贷款还是与银行签订书面的协议更让人放心,况且只有银行具有长期的大规模贷款的能力。所以就目前来看,第三方平台对银行的贷款尚不能构成大的威胁,但长远来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排除提供大规模贷款的可能性。并且资产业务是依托于负债业务的,银行负债能力的减弱,势必会对资产业务产生影响,使银行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贷款等业务。如此环环相扣,削弱银行的整体实力和市场份额。

(三) 对中间业务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包括支付结算等业务,而互联网金融的开端就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经过几年的积累,余额宝等形成了线上支付的主导者。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方便快捷且成本较低的特点,第三方支付平台夺取了大量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且互联网金融较易获得客户的信息,一旦客户选择使用线上支付的方式,得益于它的优点之后,就不会轻易的转回银行等机构办理结算业务。所以互联网对银行的中间业务的影响是原始且巨大的。

四、互联网金融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一) 安全性不足

人们在对自己的资产进行管理时,最注重的就是安全性和流动性,其次才会关注盈利性 。所以能够保证资金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传统金融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无疑是最安全的,尤其是大的商业银行,有财政兜底,更能赢得人们的信赖。而互联网信息易泄露,被盗了密码或者财产不翼而飞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使得许多人对互联网金融望而却步 ,更不敢进行大额财产的支付和转移。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所以互联网金融想要有长足的发展,当务之急就是对风险进行控制甚至消除。要求第三方支付平台要形成安全意识,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并且有关部门要按时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检查和评估,如果发现有风险,要及时的进行改进或者淘汰。每一方都要把资产的安全性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互联网行业要强化自己的核心技术,防止黑客等的恶意侵入,为客户的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二) 监管力度不够

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属于混业经营,而我国的监管部门施行的却是分业监管,这样的监管机制是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相悖的。近些年,层出不穷的网络诈骗等将互联网的监管薄弱暴露无疑。有许多平台的安全性根本不合格,很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这样的平台本不该存在,但由于监管的漏洞,使很多商家有投机取巧的心理。网络是不安全的,所以更需要强有力的监督,否则就会严重威胁所推出商品等的声誉,更加侵害了客户的合法权益。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提出:“为了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长远的发展,为了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需要从现在就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外部监管和行业自律,不能听任其不受约束地‘野蛮生长’。”

加强监管力度,这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首先互联网金融在推出新型理财产品等时,要注重其安全性,主动配合监察部门的监管,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并改进。而监管机构也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有关部门也要加紧出台有效的法律,使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有法可依,才会有正确的方向。

互联网的发展是强有力的,所以可以预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会非常迅速。虽然在短时间内不会对传统金融业造成致命的打击,但是长久的积累下去对传统金融业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虽然互联网金融有一些弊端不易克服,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高和人们监管力度的加大,互联网金融会安全而快速的发展,会给客户带来更多的方便。(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范文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2-012-02

一、引言

金融的基本功能是实现资金的融通。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我国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互联网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和信息数据的优势大举进军金融领域,对传统的金融模式产生颠覆性效应。互联网金融既不同于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也相异于以资本市场为特征的直接融资,那么这一金融模式的快速发展会给我们传统商业银行带来怎样的冲击,两者在如今的金融格局下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新金融中介理论利用信息经济学和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以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为主线,对金融中介提供的各种服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它们如何利用白身优势克服不对称信息、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以比市场更低的成本提供服务。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教授John Chant认为金融中介的本质就是在储蓄――投资转化过程中,在最终借款人和最终贷款人之间插入一个第二方。Mishkin指出,金融中介存在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金融中介有规模经济和专门技术,能降低资金融通的交易成本;第二,金融中介有专门的信息处理能力,能缓解储蓄者和融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却导致了存款、贷款、汇款等商业银行基本业务的“脱媒化”越来越明显,不少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基于自身强大的优势会逐渐取代传统银行,但本文却认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谋求耦合发展才是双赢战略。

二、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互联网金融兴起,进入2013年后更是呈井喷式发展,第二方支付的规模持续扩大,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型基金销售平台,P2P融资以及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均呈飞速发展之势。国内首次公开提出“互联网金融模式”这一概念的谢平系统阐述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能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来促进经济增长,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看来,互联网金融只是金融的销售和获取渠道上的变化,其交易还是金融契约。在本质上跟银行、资本市场等所经营的产品没有区别,仍然是交易各方的跨期价值交换,是信用的交换。他认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处于一种亢奋和过热状态。谢平与陈志武对互联网金融的本质的认识完全是两种态度。王达认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领域,其发展和演化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金融业态变迁,并表现出极强的动态性和创新性。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七种模式,它的兴起将对中国现有的金融业竞争格局、金融市场发展、传统的金融业态以及整个金融产业的系统整合产生巨大影响,并对现行的监管框架提出挑战。互联网金融引发的技术脱媒、渠道脱媒、信息脱媒、客户关系脱媒正逐渐边缘化银行中介功能,中间业务受到替代,传统经营服务模式而临改革。但互联网金融尚无法撼动、取代商业银行,二者应加强合作,优势互补。皮天雷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存在且迅速发展的逻辑与机制――互联网“点对点”的平等交互与信息分享的本质导致其信息产生、收集与处理的方式更为高效,从而有效的降低了交易成本。冯娟娟基于商业银行视角,重点分析了网络支付、网络借贷、金融搜索等新型互联网金融运作模式的特征,比较互联网企业与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揭示了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优势与短板,指出商业银行全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三、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下的脱媒化

传统金融模式的储蓄存款人和借款人是靠金融中介联系起来的,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供求双方是靠互联网市场进行各种交易,包括数量匹配,期限匹配,风险定价,各种契约等。互联网金融利用自身强大的数据信息使得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交易边界无限扩大,交易成本越来越低。银行、券商、交易所等金融中介的作用越来越小。在互联网上,在时空交换的同时交换使用权,这就是共享经济。交换经济学使我们认识到资金交易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进行,不需要通过金融中介,这就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

(一)传统支付业务的脱媒化

随着移动通讯设备的渗透率超过正规金融机构的网点或白助设备,及其与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全球移动支付交易总额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长。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报告(2014)》,2013年互联网支付占比迅速扩大至31.2%,市场结构呈现天下二分局而,其中以银联商务为主的银联派支付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比最大为39.8%,以支付宝和财付通为主的互联网巨头派占28.9%,其它第二方支付公司占比为17%。虽然银联支付占比最大,但是我们知道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许多大型企业之间的支付还是依靠传统的银联支付手段,但在实际生活中,随着网络购物的蓬勃发展,支付宝等第二方支付平台对我们生活的渗透率更大,支付效率更高。生活中的渗透使得用户粘性更高,而更高的客户粘性有助于互联网金融在某些领域市场份额更高。所以,在未来的趋势中,互联网支付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整个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也起到倒逼作用。

(二)银行业存、汇、贷等主营业务的脱媒化

我国存贷款的利率一直受到管制,但现在不论居民或者企业都有更多的选择,来绕过利率监管以获得比商业银行存款利率高、贷款利率低的产品或投资渠道。存款方而,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中介作用日趋薄弱。2013年10月9日阿里巴巴收购天弘基金51%的股份,余额宝从推出上线到突破千亿元,只用了5个月时间。据统计,截止2014年4月,已有38家基金公司旗下47只货币基金对接各类互联网宝宝类产品,其中披露一季度报的42只总规模己突破万亿,为1.02万亿份,利润合计110.72亿元。这一大笔资金很大程度上是银行存款的分流资金。

贷款方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资金的空间匹配效率。以人人贷、拍拍贷为代表的P2P①借贷,以阿里巴巴金融为代表的依托电商平台的网络小额信贷均有极大发展。据《中国互联网金融报告(2014)》显示,截至2014年6月,P2P网贷平台数量达到1263家,半年成交金额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接近2013年全年成交金额。预计到2014年底行业月成交额会超过300亿元,全年累计成交额将超过3000亿元。目前成交额超过1亿元的P2P平台有30家,成交量超过70亿元,占总成交量的52%左右。商业银行虽然在时间再匹配上具有更高的效率,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互联网金融这种把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直接连接起来金融模式更加方便快捷。

(三)传统证券业务的脱媒化

众筹融资是集中大家的资金、能力和渠道,为小企业或个人进行某项活动等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传统的融资方式除了银行贷款这一间接融资方式外还有在资本市场上的直接融资,分为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众筹融资的发展使得替代部分传统证券业务成为可能。我国众筹融资的代表51资金项目网,是最先以信息匹配为特征搭建成功的一个平台,截止2014年8月该网站己为1200余家中小企业融资成功,融资总额高达30亿元。小微企业融资难在以前一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客户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借助云计算实现信息整合配对,以较低的融资成本为小微企业带来资金供给。在证券行业,全国有2亿股民,5000个A股上市公司,假设没有证券公司,直接在上交所开户,则佣金变为零,资金账户、股票账户登记公司完全可以清算,采用百分之百的网络交易,这样证券公司就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可见,资金配置去中介化的趋势在证券业中也逐渐加强。

四、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合作发展

互联网金融具有庞大的网络用户群、海量的交易信息和信用数据、强大的网络支付功能以及方便高效的操作流程,这些方而传统金融行业无法匹敌。但是传统金融业也具有互联网金融所不具备的优势,例如雄厚的资金实力、完善的风险监控系统以及较高的行业准入门槛。互联网金融造成的传统金融行业的脱媒化并不能使其完全取代传统金融业,二者加强合作,共同发展才是双赢策略。一方而,传统金融业要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金融脱媒化既是冲击也是挑战。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在金融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金融模式的重新塑造,金融渠道的重新构建等方而,都为传统金融业带来极大威胁,但同时也促使传统金融业加快改革步伐,不断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另一方而,互联网金融发展还不完善,技术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相继出现,吸纳的资金也有限,难以支撑更大规模的流动性需要。因此,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存在优势互补,二者是一种共生关系,加强合作,探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发展道路将是必然选择。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范文3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依据其定义的角度和范围,目前我国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差别。从业务范围来说,互联网金融就是依托于网络平台的开展的一切金融业务,不论这些金融业务是来自于一般的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都属于互联网金融。而从互联网金融业务开展的主体来定义,只有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的业务才算是互联网金融,而一般的传统金融机构展开的金融业务,即使是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也不算是互联网金融。在进行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对比分析和融合路径分析时,本文将互联网金融定义为依托于网络平台的开展的一切金融业务[1]。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因此其发展轨迹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轨迹联系非常紧密。总体来说,我国互联网金融对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极大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九十年代初到2005年左右,而2005年至2011年是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网银逐渐普及,人们能够随时用连接了网络的电脑进行转账汇款。而2011年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了金融业务模式,对于金融行业的业务范围进行了拓展。一方面,如表1,消费金融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的核心之一,2016年的交易规模达到了720.7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123.26%。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从小额借贷、第三方支付、众筹,拓展到保险业?铡?梢运担?互联网金融逐渐涵盖了金融行业原有的服务、市场、产品、组织、监管体系,并兼有其他创新形式,对于传统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威胁[2]。

三、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对比分析

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都是展开的金融业务,概括的说,可以将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范畴归纳为线上的金融业务,可以将传统的金融业务范畴归纳为线下的金融业务。互联网兼具了传统金融中介的身份,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的拓展和延伸。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逐渐开发出了第三方支付、P2P网贷等全新的功能,对于传统金融的依附性不断变小,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金融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差异逐渐凸显,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也更加明显[3]。

(一)互联网金融的潜在风险较大

首先,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时间非常短,相关部门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和机制还不完善,虽然相关部门也非常重视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问题,并于2016年陆续出台了规范互联网金融的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这些指导意见和细则的出台标志着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逐渐走向规范化的发展道路。然而,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风险还是远远高于传统金融。

其次,由于互联网金融依赖于网络计算机技术,全程是在线上服务和交易,与传统金融的面对面的服务和交易完全不同。且互联网金融的从业人员入行时间段,素质参差不齐,行业内对于从业人员的规范性也远远落后于传统金融。因此,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存在的技术风险也更大。网络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系统问题、人为的操作失误等等各种问题,总体来说,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更使得互联网金融的技术风险无处不在[4]。

最后,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身份验证都是在网上进行,而身份验证的流程也比传统金融更加简便。基于此,互联网金融交易双方的身份确认、信用等级评定等信息存在无法确认的可能,以P2P网贷为例,相对于传统金融的贷款业务,由于网贷的手续非常便捷,缺少贷前调查和抵押环节,导致借款人的真实信息和还款能力难以保证。

(二)传统金融运营成本高,创新能力不足

传统金融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全国各地均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专业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客户基础,可以与客户实现面对面交流,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没有固定的营业场所,而是在互联网上通过一些大数据分析来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批量化推送,虽然缺少了定制化服务,无法精准满足客户需求,然而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运营成本,且可以节省金融交易时间,对于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传统金融行业在过去的金融市场处于垄断的地位,不重视金融产品的设计,使得传统金融市场上出现同质化金融产品。而互联网金融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于金融产品的设计非常重视,对于普通客户虽然没有专业的金融工作人员进行服务,但是互联网金融企业为客户呈现的金融产品是直观的,易懂的,在没有工作人员服务的情况下,客户也可以快速了解相关产品[5]。

四、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融合发展路径

基于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虽然很快,给金融行业注入了活力,但是也存在很多潜在风险。传统金融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是由于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主导地位无法取代。基于此,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要打破对立的格局,一方面,传统金融要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信息技术优势和经验来拓展自己的线下业务,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要利用传统金融的线下管理?验来优化自身的线上管理模式。总体来说,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应积极寻求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形成线上金融和线下金融的深度融合,共同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促进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

传统金融由于发展时间长,传统金融机构的管理的规范性更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比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强。而传统金融长期以来构建的信用体系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传统金融机构会将客户的不良信用记录下来,每次发放贷款,传统金融机构都会对贷款客户的身份的真实性、是否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等情况进行核查,且一定会办理比较抵押手续,这就能够有效控制贷款的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短,贷款审核流程便捷,想要构建一个与传金融机构一样强大的信用体系,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想要更好地加强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就应该积极地与传统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实现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信用记录等信息的共享。而双方的信用记录等信息的共享,对于传统金融来说也是有利无害的,这对于传统金融的信用体系的完善起到促进作用。此外,互联网金融还需要借鉴传统金融的风险控制的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交易流程,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提升从业人员的忠诚度和专业素质,从管理方法上来提升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6]。

(二)加强传统金融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传统金融长期处于金融行业的主导地位,且许多传统金融机构的规模都非常大,拥有大企业普遍存在的内部层级多、信息传达效率低等问题,导致传统金融机构缺乏创新意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传统金融必须要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传统金融应学习和借鉴互联网金融的便捷的优势和特点,对于审批环节进行简化,删除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其次,传统金融应学习和借鉴互联网金融的灵活性的优势和特点,减少内部层级,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增强管理的灵活性,在这方面胆子大一点,步子放开一点,给予子公司、分部更大的权限,鼓励其通过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和优化,来实现经营效益的提升。此外,传统金融一方面要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自身的风险控制,虽然传统金融的潜在风险比互联网金融要少,但是其风险控制能力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的空间的。传统金融应将客户的需求进行细化定位,将业务的经营边界设置得更加合理。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 金融 机遇 挑战 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46

互联网金融(ITFIN)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进行结合的新的金融形式,是通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支付、云计算、搜索引擎等科技技术来实现金融业务与服务的一种新的金融形式。计算机时代的到来让很多现代科技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基于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当今时展的一个整体趋势,互联网金融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兴起,随着第三方支付、P2P贷款、阿里小贷、众筹融资、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形式的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越来越成为广泛影响金融领域,为金融领域带来深刻变革的新型金融模式,当今时代,人们对互联网金融开始给予了越多越多地关注。本文主要探讨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探究未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主要存在两种模式:第一种是传统金融在网络领域的业务发展与延伸,第二种是互联网领域新兴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目前通过互联网开展的我国各大银行的电子银行、网上银行以及手机银行都属于传统金融在网络领域的业务发展与延伸。传统金融行业通过在互联网上开展新的服务与新型的金融产品,使得金融业务的范围得到延伸,这种模式主要是传统金融领域依托于传统业务为基础而开展的互联网领域的服务与产品的拓展。互联网领域新兴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则并无传统金融业务作为基础,而是直接由网络的金融需要而产生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主要为为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等金融服务需要提供服务而产生的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模式。多为电商企业因互联网业务的发展而向金融行业的渗透,这种互联网金融并不依托于银行等传统金融单位而开展,而完全基于互联网开展业务,而其产生与发展依托的更多是由互联网商务与金融需求。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其发展前景是广阔的,随着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越来越普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空间也必将越来越广阔,金融服务的基本功能一方面是融通资金,另一方面是满足支付与流通的等资金流动需求。资金融通方面,传统的金融领域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银行,一是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两种方式对金融资源的配置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由于依赖线下交易,要产生一定的交易成本,庞大的金融实体机构的日常运行也会产生大量的费用,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融资模式可以省却实体机构的运营成本,采用互联网交易所产生的成本也相对于实体交易低得多,因此互联网金融相对传统金融在融资领域具有很大优势。

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开放的互联网平台发展客户,其获取客户的能力与方式要优于传统金融模式,而线上通过自动化的软件平台服务对客户的需求可以提供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与十分迅速的响应能力,因此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方面相对于传统金融模式具有更强的集聚效应,其影响力更容易传播与扩大。在满足支付与资金流通方面,互联网金融虽然不具备传统金融的实体机构,但所有传统金融的网络领域的支付功能与资金流通服务互联网金融都可以实现,而传统金融业也越来越多地开展互联网业务,而产生了与互联网金融在服务方面的融合趋向,可以说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会发展成为今后金融领域一个重要组成,而无论传统金融业还是从互联网产生的金融企业都要在这个领域谋求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当前面临的挑战

首先,出于市场分割与竞争的考虑,传统金融业必然会抵制互联网金融对于金融产业的占领与发展。而我国的传统金融业主要是国营金融企业,其所具备的资金实力,政策优势与人力资源等都是互联网金融企业所无法比拟的。而传统金融业如果要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其所具备的种种优势反而会挤占原本互联网金融企业所占据的网络金融市场份额。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总体而言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使得不具备条件与优势的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逐渐被淘汰。

其次,由于我国属于全民所有制国家,金融企业普遍带有国企性质,而私营企业要进入金融领域进行经营需要首先具有特定的牌照与符合相关准入条件,这是历史沿袭而形成的金融领域的政策限制,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阶段主要推动力是不具备国企背景的股份制企业或私营企业,其经营自由的特点与金融领域严格的政策审批限制存在一定的冲突,互联网企业很难突破法律框架而开展某些领域的金融业务。与此同时,金融产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因此为了避免投机与金融犯罪,我国国家相关法律对于金融企业的审批与管制十分严格,金融业准入门槛较高。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很多并不具备足够的条件来跨越资格审批的限制。这将成为很多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金融企业发展方面的重要制约因素。

最后,互联网金融由于属于新兴的金融模式,现阶段我国对于互联网金融实施管理的相关立法并不十分完善,而对于互联网金融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互联网金融企业难以援引相关的法律条款来保护自身的利益。这使得互联网金融在发展方面尚存在市场保护机制的缺失,容易造成无序竞争与市场混乱。虽然目前我国的立法建设已经越来越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但互联网经济发展过快,而相应的立法建设滞后于网络经济的发展速度,这使得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与监督的问题,这将会成为未来制约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结语

当今时代是一个科技不断发展与深入的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各行各业都越来越多地融入到网络化发展的大潮当中,而金融领域的网络化发展也必将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互联网金融必将对金融领域与经济领域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而怎样正确面对这一趋势与在这一趋势中谋求发展,是金融领域需要深入研究与关注的问题,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关注与研究将会是一个长期而不断深入的课题,只有从战略角(下转第56页)(上接第46页)度积极地认识与面对这一趋势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时刻保持高度的关注,才能让金融领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与科技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年05期.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风险;金融监管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异军突起,以阿里巴巴“余额宝”为代表的新兴网络金融产品为我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截至2014年2月,余额宝销售规模已达4000亿元,用户达6100万户,户均持有额达6500元。2014年3月,互联网金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了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因此,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制约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障碍因素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是在各种质疑声中得到蓬勃发展的,2013年是其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2月,国内第一家网络财产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得到保监会的正式批准;6月,支付宝联合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7月,中国人民银行为百度百付宝和新浪支付等27家公司发放了第三方支付牌照;8月,互联网金融调研小组在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对阿里巴巴公司进行了实地调研;10月百度强势进军互联网金融并迅速推出“百度理财B”等网络理财产品;12月,为供应商提供的融资服务的京东商城“京保贝”上线。

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市场格局来看,当前我国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机构可分为传统的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传统金融机构开展的互联网金融主要是借助互联网渠道提供金融服务,即网上银行业务,互联网在其中发挥着的渠道作用。招商银行于1997年率先推出中国第一家网上银行,随后工农中建等银行均建立了自己的网络银行。根据《2010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统计,2010年我国银行业共有网上银行个人客户27194.11万户,企业客户574.41万户。非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运作的电商企业、创富贷(P2P)模式的网络借贷平台、众筹模式的网络投资平台、挖财类的手机理财APP,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

从互联网金融的业务领域来看,主要包括支付结算和信贷这两大领域。在支付结算领域,第三方支付得到飞速发展。中国最早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是成立于1999年的北京首信股份公司和上海环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截至2013年11月,获得人民银行颁发“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共有250多家,其整体交易规模达12.9万亿。从信贷领域来看,在我国主要是创富贷(P2P)模式的各类网络借贷平台。从2006年开始,国内的P2P平台陆续出现并快速发展。根据《2013中国网络借贷行业蓝皮书》披露,2013年国内P2P信贷公司总共超过300家,贷款余额约为268亿元,是2012年的4.8倍,预计到2014年底,将超过1000亿元。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障碍

(一)安全障碍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金融业务,因此,能否保证网络安全是其生存发展的基础。随着2013年“棱镜门”事件爆发、美国银行等金融机构重要资料遭黑客曝光、Apple、Facebook 、Twitter 等科技巨头相继被入侵,用户数据泄漏等网络安全事件的不断爆发,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在我国,网络金融安全事件也层出不穷:2013年3月,支付宝转账信息被谷歌抓取;2013年6月,“超级网银”授权漏洞风波爆发,安徽的陈女士在网购时被骗子诱导进行了“超级网银”授权支付操作,短短24秒内10万元被骗;2013年8月,光大乌龙指事件爆发;8月,网络借贷平台“网赢天下”由于不堪挤兑压力,宣布永久停止服务;2014年3月,央行要求暂停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等支付业务和产品,称相关支付产品安全性还有待完善;2014年3月,国内最大、最具影响力的P2P网络借贷行业门户网站“网贷之家”遭遇黑客攻击;2014年3月,携程泄密门事件爆发,其安全支付日志可遍历下载,导致大量用户银行卡信息泄露……。在此背景下,2013年10月,由中国银联联合多方机构共同发起的互联网金融支付安全联盟在上海宣布成立;2013年12月,央行等五部委印发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对比特币的性质、地位、流通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与详细的解读。虽然我国为应对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做出了巨大努力,但由于网络病毒、黑客攻击、网络犯罪等金融安全防范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和系统性,防范网络金融安全的道路依然漫长。

(二)法制障碍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已经势不可挡蓬勃发展起来,但与此相关的较为完善法律条文却尚未出台。互联网金融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互联网金融业务主体为了自身的利益进行违规操作,二是互联网金融立法相对滞后,不适应现有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因此,出现违法乱纪现象,民事纠纷,个人信息泄露等一系列问题。已经实施的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基金法等法规缺乏对互联网金融的具体规定。因为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法则是与用户签订网络协议,一旦出现权利义务的纠纷,在进行民事调解与法律诉讼中,由于互联网金融法规滞后,缺乏相关的具体规定,用户的权利往往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同时,由于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制定防范和侦破互联网金融安全的法律法规需要漫长的过程,世界各国都不能有效克服互联网金融的立法滞后现象。因此出现违法乱纪现象,民事纠纷,个人信息泄露等一系列问题也是屡见不鲜。尤其是我国,现有刑法制度只有六条有关互联网金融犯罪的法律条文,难以适应互联网金融日益发展的需要。

(三)监管障碍

互联网的开放性、多样性和虚拟性使得互联网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服务逐渐相同,金融混业经营的现象日益突出,导致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原来的分业监管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开始重视混业经营、混业监管。目前尚未有法律明确各部门的权责,造成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真空。许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还处于监管空白地带,面对互联网金融混业经营局面,我国目前的分业监管体制无法发挥作用,这种分业监管体制造成了监管真空的存在,监管的效率也被大大降低,但监管成本却显著增加,这不利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科学健康发展。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个新生事物,监管层对其研究还不够深入,对随之涌现出的问题的性质认识模糊,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新兴事物究竟会遭遇怎样的监管环境造成了困惑,带来了互联网金融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真空现象。

(四)技术障碍

在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开发、技术创新与技术使用上,缺乏专业的相配套的技术规范与技术标准。开放的网络通讯系统,不完善的密匙管理及加密技术,以及计算机病毒、电脑黑客的攻击,引起交易主体的资金缺失。同时,个别企业在开发和使用相关网络金融系统平台时由于急于求成,系统没有经过充分有效的实验测试,导致网络系统往往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容易造成“后门”与漏洞的出现,从而引发网络金融安全事件[1]。技术风险可能来自于技术落后,也可能来自于信息传输过程。由于目前我国使用的互联网金融软硬件设施大都需要从国外进口,我们缺乏具有高科技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金融设备,互联网金融软硬件设施方面存在漏洞,这对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2]。

(五)价格障碍

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特殊性和多样性,这使得低成本和高效率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两大优点,客户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利益,也是其最吸引人的地方。我国的利率也是官定利率,未能实现利率的市场化,这也使得网上投保的价格优势体现不出来。

三、破解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障碍的对策

(一)构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第一,加强互联网金融体系的安全保障,实现金融机构自身高度信息化。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强化其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其自身的高度信息化,要加大研发互联网金融的管理信息系统尤其是防范网络病毒传播、黑客攻击等方面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互联网金融依托于发达的计算机系统展开,相应的风险控制需由电脑程序和软件系统完成,保证互联网金融正常运行所依赖的硬件环境能够安全有效地运转,增强计算机系统的防攻击、防病毒能力。第二,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数据的管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水平和关键设备的监测管理能力,保护我国的网络金融安全,强化监测、预警、分析和防范互联网金融安全风险,推广数字证书等网络金融交易技术。第三,加大投入,努力研发具有自身特色的具有世界一流技术水准的网络技术产品。加大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投入,从多方面构筑互联网金融体系的安全防线。

(二)完善互联网金融领域现行法律法规,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互联网金融交易主体双方应履行以下几方面的义务:一是风险揭示义务,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二是格式化的合同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明确标示重点条款等。对现行的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充实与完善,特别是要及时修订现有法律法规中与互联网金融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进一步明确互联网金融风险一旦爆发,互联网金融企业和用户各自应承担的民事与刑事责任,对互联网金融犯罪加大量刑力度。加强互联网金融体系的安全保障,就要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内部互联网建设,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水平和关键设备的监测管理能力,实现金融机构自身高度信息化。同时,开展国际合作,共同打击互联网金融犯罪。

(三)建立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系统

1.创新金融监管思路,提升监管质量和效能

(1)正确处理监管与创新的对立统一关系。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不是扼杀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型、灵活性与便利性,而是要着力解决互联网金融这种新型的金融事务在发展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监管的重点是及时预警其面对的各种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防范,积极帮助互联网金融企业切实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及时化解各种潜在的金融风险,一旦发生相关金融安全事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防止金融风险的蔓延。同时,要切实提升金融监管的效率,切实克服工作中的推诿、扯皮与不作为等现象,切实将为人民服务和群众路线落实到实处[3]。

(2)树立混业经营趋势下的统一监管新思路。虽然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分业监管模式,但从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实际运作来看,现代金融业的分工和专业化大为淡化,混业经营趋势愈发明显。互联网金融交易的业务范围日益扩大,业务种类日趋多样化。在此背景下,有不少互联网金融企业积极拓展市场业务,强化市场营销,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合规性管理与风险性管理,市场竞争的压力造成了部分企业为了应对短期业绩的考核走上了违规经营的道路,从而累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

(3)构建横向合作监管体制,加强门槛准入。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可以形成支付操作衍生机构的功能监管体系。构建横向合作监管体制,加强门槛准入同时,建立资金安全监控机制,完善互联网金融统计监测指标。

2.完善行业监管措施,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调动行业监管积极性,我国应着力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与时俱进地推动金融监管改革,及时预警[4]。通过督促会员遵守法律法规和履行自律公约,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切实保障会员合法权益,积极为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等途径,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自律管理。同时广泛开展国际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协调与配合,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理念、监管法律、监管方式与方法,积极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科学发展。

(四)制定互联网金融领域统一的技术标准

积极开发互联网加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及数字签名技术,通过手机、电话等大量的行为状态记录,存储到云端服务器。加大投入,加快建设互联网金融系统统一平台的建设。加快建设互联网金融软硬件设施、业务流程、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统一技术标准,督促各互联网金融企业切实落实行业技术标准,切实防范互联网金融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与安全风险。各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构建规范严密的业务操作系统平台。

(五)取消价格管制,促进互联网金融价格市场化

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客户除了要承担原有的交易费用外,还要承担网络费、电话费甚至会员费,与互联网金融理论上所具备的能够降低交易费用的优势背道而驰[5]。这样一来,就极大地限制了消费者在网上进行金融交易的热情。为此,要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切实降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各项收费,营造价廉物美的互联网金融市场环境,加快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燕.对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认识与思考[J].金融经济,2014,(14):12-15.

[2] 李妍,覃正.互联网技术对金融危机传导速度影响研究[J].财政问题研究,2011,(9):34.

[3] 张芬.国外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与经济,2013,(11):55.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会计发展;经济市场;会计行业;主体经济;会计环境

会计环境主要是指能够对会计系统形成、发展及完善起到一定作用的外部条件。这种条件主要包括自然及社会条件。相对来说,社会条件对会计发展的影响大于自然条件,它能够从不同角度对会计的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业在经济体系所占比重的逐渐增大,互联网与金融的相互结合极大地促进了会计的发展进程,使其逐渐朝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1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与发展

1.1什么是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全新金融,主要依托于大数据处理、云计算、搜索引擎、移动终端、第三方支付等软件支持,互联网金融绝非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而是一种全新的互联网技术,它能够将传统金融行业以及互联网思维相互整合。中国金融企业改革关系到民生大计,金融体制改革通常紧跟着行业创新的步伐,互联网推动了我国金融改革,尤其是在金融效率、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以及结构交易方面都有了重大变革。我国政府也在不断改革财税、金融等一系列政策,与传统金融行业高准入相比较,互联网金融的及时性理财、交易成本低以及操作简单等都符合中小企业的刚性需求以及发展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会计是经济运动信息反馈的管理活动,要积极对目前的经济环境进行回应,互联网金融环境极有可能进一步实现会计信息内部管理以及内部报告。

1.2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主要有即时性、移动化、低成本等特点。即时性,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由于移动终端具备操作便捷、携带方便、能使用户随时享用互联网服务等诸多优点,且转账、支付、证券交易等金融功能也越来越便捷,仅仅只需要在手机终端操作便可,因此其使用人群也在不断扩大。此外,目前大部分移动网络都有推送功能,能够使用户在短时间内获取想要的信息;移动化,互联网的移动化趋势正在以爆发式的形式席卷全球,Android是当年流行程度最高的一种移动操作系统,移动互联网逐渐从PC互联网转变为移动终端,这是对传统互联网模式的一次较大的改变。在金融业中,互联网的移动化趋势也逐渐明显,多种形式的网络金融服务如网上理财、手机炒股等被大众所接受。互联网金融也有三个重要特征,能够实现多样化的服务模式、非金融机构也加入金融提供者行业、金融服务流程逐渐规范。首先,互联网金融具有多种多样的网络技术及服务模式,使得金融业务的处理方式更加先进,而且它所具有的个性化服务理念也吸引了众多客户,使得金融交易的机会增加。例如目前非常盛行的网上证券、电子银行等,很好地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的金融业务联系起来。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金融机构与合作对象的交易方式、联系方式、产品营销结构、支付结算以及交易处理等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等新型金融服务也都开始兴起,能够将互联网服务以及金融服务相融合,服务模式也更加趋向于多样化;其次,某些非金融机构也加入了金融服务提供者行业,以前金融服务的提供者通常都是各个类别的金融机构,如网上证券、电子银行等服务厅等,金融提供者仍旧是传统的金融机构,例如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等。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更多非金融机构也融入金融服务机构之中,例如支付宝、PayPal、财付通、快钱、易宝支付以及百度宝等为客户提供支付服务的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有些支付平台已经实现了借贷双方客户记账、交割、清算以及认证等流程,使人们的快捷需求得到满足,金融信息服务机构主要是为客户提供一些投资理财的咨询;最后,金融服务流程规范化。一些新型金融服务如第三方服务、电子银行、网络租赁等已经逐渐被相关部门及机构进行监督及管制,各类机构进行竞争的方式也逐渐规范,主要是通过正当的客户定位来确定目标,开发新产品并进行市场竞争,逐渐形成了规范性较强的服务流程,以此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对非金融机构的支付业务进行了规定,使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务范畴有“法”可依,而且能够被监督管制。同时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办法,以此来保证非金融机构支付的安全性。

2互联网金融对会计的影响

2.1互联网金融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以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对会计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就是决策导向,也就是说互联网的金融理念导致了这种影响的发生。互联网金融思维的核心是平等、共享、开放、协作,它导致会计观念发生了改变。从用户体验层面来看,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原因是在客户看来,“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并不是一种新型理念。在传统行业,很多商家都大力宣传“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客户接触的已经较多。而在现阶段,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理念的巨大变化。就同一种思想而言,互联网金融较传统金融在信息接受及传播、创新及大胆尝试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同时互联网金融拥有海量资源,能够有效抑制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使供应商对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有更好的把握,推出的商品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2.2互联网金融的方式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来源于互联网的发展方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没有依靠任何科学技术,它仅仅只是一项全新的业务模式,是对信息化的一种应用,但却很好地体现出了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对互联网的运用和把握。互联网企业在理念方面,首先将平等、协作、开放等互联网思想应用于金融企业;其次使用移动互联网科技开拓出全新的金融业务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改变了以往交易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业务系统的运行效率。由于会计信息在经济领域的重要性越发明显,因此这种全新的金融模式对会计系统信息平台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市公司之中,会计信息和证券价格联动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股票价格的本质是对于上市公司所经营的成果进行一定的评价。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的经营水平有一定关联,但并不平行,公司业绩才是最能决定股票价格的因素。通过会计信息能够将公司业绩很好地反映出来,但上市公司的数量毕竟不多,更多企业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与途径,使信息会计无法被有效沟通,造成信息不相关、不比较等,使得金融市场定价发生一定程度的扭曲,继续发展将会导致金融市场本身的功能被破坏,最终对金融市场的效率产生不利影响。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会计体系造成的影响。多层次的会计体系会对互联网发展及会计生产造成一定影响,这种影响的来源主要是互联网发展所引发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与互联网金融企业产生及成熟的过程是相互关联的。在借贷业务中,第三方支付、P2P等互联网企业都是从最基础阶段开始的。企业发展以及新型业务的形成都对会计系统如何对信息进行真实的反馈及处理提出了要求。例如P2P,它并不是传统金融机构那样的中介,而是金融信息中介。金融机构服务的重点是对风险进行控制,运作模式不同,风险控制方式也就各不相同。

2.3互联网对于会计假设造成一定的影响

会计基本假设主要是会计工作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的环境、实践以及尺度等方面制定一个较为合理的设定。然而随着经济模式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以新生行业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但它发展的模式以及速度对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已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传统会计中,会计主体较为明确,但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影响,网络、电子通兑以及网络证券等金融业务之间也展开了极为激烈的竞争,导致各企业之间互相持股更加趋向于全球化、普遍化。目前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非常激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符合市场规范的行为,因此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监管。一些大型的国有商业银行通常会对货币市场基金交易持不接受态度,这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并购与解散的速度加快,导致出现会计主体不明确及多元化现象。

2.4互联网金融对会计货币计量造成的影响

货币比起其他实物、实践计量更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情况,因此会计主要是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进行计量、记录及确等。为了发展的需求,一些非货币性数据例如电子货币、行为数据等都要纳入计量体系之中。

3互联网金融下对会计发展的建议

3.1会计本身与互联网的融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互联网金融在市场经济中的比重也不断加大,传统的会计行业受到很大的挑战,面对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会计要想发展,首先需要从自身开始学习,了解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内涵,掌握先进的大数据处理、云计算、搜索引擎、移动终端等互联网技术,将理论知识、传统技能与新技术三者进行有机的融合,强化自身能力,使自己快速地融入到互联网金融市场当中,才不会被日益发展的经济市场所淘汰。

3.2会计行业相关知识的拓展

互联网金融对会计行业存在着巨大的冲击,例如上文提到的一些大型的国有商业银行通常会对货币市场基金交易持不接受态度,这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并购与解散的速度加快,导致出现会计主体不明确及多元化现象。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很多企业对会计的需求有减少,为此,会计需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学习,了解电子货币、行为数据等,提高自己的综合技能,为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取得优势地位。

作者:兰鹤頔 李长福 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玉丰,王爱群.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基于会计价值评价的视角[J].长春大学学报,2012,(5).

[2]张原,刘珊.互联网金融对会计发展影响研究[J].探索论坛,2014,(11).

[3]赵文娟.互联网金融对会计发展影响的发展策略[J].西部资源,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