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的现状范例6篇

服装设计的现状

服装设计的现状范文1

关 键 词 :服装材质 创新设计 现状 改进

服装材料是服装的基础,为服装设计中的三大要素之一。服装材料的演变与发展和服装一样,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在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中有重要地位。

我国纺织面料的科研工作,由前一阶段以增加产量为主题,逐步转向以优质、新品种为中心的课题研究。随着对服装品种多样化的需求,日益重视以科技进步调整服装材料结构,深化对服用性能的研究,尤其是对科技含量高的功能性研究。

目前,服装业已进入了一个以材质取胜的时代,服装的流行变化将以服装材料的创新而发展变化,它是提高服装档次的重要途径,也是追求服装高附加值的重要因素。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服装的消费水平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人们更加崇尚与追求舒适、健康、安全以及自我体现,在这种形势下,服装材料已突破了保暖、遮羞、装饰的原始功能,进而指向了功能化与智能化,追求触觉风格、视觉风格与功能化设计。它们的出现,既可增加纺织服装企业的效益,又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因此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一、 我国服装材质创新设计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服装年生产能力为世界第一。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创汇额约占世界纺织品出口贸易额的1/7,占全国出口商品总额的1/4。我国服装出口中有一半属于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每年进口面料约60亿美元,出口服装国产面料自给率较低,仅45.18%,而且内外销服装采用进口面料的比重逐年增长。现代的中国服装,虽然产量在世界上占有很大的比重,然而,背后却隐藏着低附加值、高劳动强度、恶性竞争等隐患,究其根本原因是缺乏一支优秀的设计队伍和一种品牌营销氛围,导致服装材质与服装设计的脱节或不平衡发展。具体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传统观念抑制了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

1.目前服装设计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弊端

1980年以前的中国设计教育,依然承袭工艺美术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其间的设计基础课程,以美术绘画为最主要的技能训练,注重通过临摹传统、写生自然等方式来进行造型方面的学习,而材料工艺方面的课程训练与社会现实存在很大距离,往往忽视了设计的创意所在。

2.部分教师和学生过分夸大服装设计的艺术性

正如贾京生说:“一些服装专业的学生至今还陶醉在单纯的‘艺术设计’理念中不能自拔。”他们崇尚艺术、鄙视技术,不清楚设计与产品的关系,不关心市场对设计的需求和内涵。 同时,不少教师和学生误将服装教育看成是单纯培养艺术大师、展示艺术才华的教育,于是乐此不疲地热衷于各类大赛,渴望着“一举成名”。

3.服装教育中对服装设计理念的形式化与服装材质应用重视度的不平衡

第一,由于服装教育的历史原因,有很多老师都是从纯艺术领域或其他相关领域转行而来,有的是在艺术研究领域颇有建树,但对其他领域的人文和科技知识背景不熟;有的虽有相关的人文和科技知识积累,但对服装本身的艺术性不屑一顾。这两种倾向均可能导致老师教学心态出现偏差,从而使人才的培养质量得不到保障。

第二,由于高校扩招,艺术生的整体数量在不断增长,而真正从小立志于艺术设计的学生比例却在不断下降,因而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下滑。

第三,在课程设置上,许多高校都是将服装材料课和服装设计课严格区分开来的,服装材料课重视对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的研究,课时量很少,理论性强;而服装设计课重视款式,尤其是造型设计的外观效应,课时量很多,导致学生和老师对服装设计理念的形式化与服装材质应用重视度的不平衡。

第四,由于种种原因,服装面料设计师的队伍已严重萎缩,他们的地位与服装设计师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造成大量人才外流,而各类院校因为毕业生就业情况不乐观便纷纷停招或撤消面料设计专业,或将其并入服装设计专业,而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因为没有过硬的基本功而较难在第一线胜任面料设计工作,面料设计人才出现空前的断层。

(二)淡漠服装品牌意识造成与市场的脱节

1.我国的服装设计师在构思材质设计时,很少有人去真正地体会生活、体会历史,而是闭门造车,寻求虚无缥缈的设计灵感。一方面,现在的高校由于扩招,经费普遍存在不足的现象,原有的采风、实习都被各种理论课所代替;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由于市场节奏的拖动,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去做长时间的生活体验和调查,设计构思来源只能是对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一种观察和推理,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2.现在国内的服装品牌也很多,虽然有一些设计师能把握市场的脉搏,设计出既能体现自己的理念,同时又能体贴消费群体心情的作品,但不可忽视的是,有许多作品和品牌在急功近利的市场压力下,缺乏认真思考、缺乏仔细的调查、缺乏自己的个性,不具备和其他优势产品竞争的实力。

3.配额制的取消,让中国的纺织品与其他国家共同站在了一条起跑线上。由于利益集团过于强调利益得失,造成中国纺织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无品牌服装或贴牌服装等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传统优势领域,档次不高,价格低廉。因此,服装业缺乏优秀的服装研究开发能力及对服装材质的创新设计意识。

(三)落后的科技水平导致了设计潜力的局限

现代的设计与科技的发展水平是紧密相关的,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人们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我国的面料生产尽管在数量上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新型化学纤维、天然纤维的再生,新型整理技术等方面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虽然电脑设计技术的发展,为设计师寻找新的设计灵感提供了更灵活、更丰富的设计平台和手段,但我国服装设计师的理工基础普遍较差,从而导致他们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计算机技术所提供的设计舞台,而擅长计算机技术的人员又往往缺乏对时尚的审美能力。

二、 现状的改进及构想

(一)以素质教育为源头,改进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以往沿用的以美术教学为主体的设计教学模式,虽然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国际设计的平台上,拿知识经济的标尺去衡量,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不少差距。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这种模式已不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要作出相应的改进。

1.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中心,调整课程体系和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我们必须就目前相对落后的教育观念、教育形式、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按照宽知识、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要求,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最核心的是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2.重视服装专业人才感觉的敏锐性

作为设计师要培养自身敏锐的观察和感觉能力,学会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及千姿百态的服装形态中适时敏锐地提取影响服装变化的因素,学会分析不同服装各自的特色,理解其独到之处。培养设计师理性与感性的高度统一;要求设计人员具备极为敏锐的嗅觉,在浩瀚繁杂的信息海洋中抽取自己所需的有用信息;需有一双能操纵现代化设计工具的双手;在确定设计构思时应具备前瞻性的市场眼光。

3.加强《服装材料学》教材的编写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的《服装材料学》基本上仍属于《纺织材料学》框架结构,从纤维、纱线到织物,以结构与性能为主体,而在结合服装、服饰等专业特点的深度上显得单薄。因此,如何与服装设计、制作工艺、服用性能、市场预测、流行色等有机结合,改变目前服装教育中对服装设计理念的形式化与服装材质应用重视度的不平衡现象,应是21世纪《服装材料学》教材编写的重要课题。

(二)以市场为导向,把服装材质的理性与服装艺术设计的感性结合起来

综观近50年内我国服装的发展现状,不难看出,我国服装生产和出口连续名列世界首位,又是世界最大服装消费国,其中服装材料中的纺织印染制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但我国是“以量取胜”的服装出口大国,同时存在低档面料出口、高档面料进口的现实,客观上与先进国家存在差距。

我国服装行业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服装设计师重视面料的表观再设计”,“服装面料设计师重视面料的组成、结构、性能的再设计”,没有将服装材质设计的理性与服装艺术设计的感性结合起来,很少有合二为一的思想。在此笔者呼吁,在设计院校中要尽快恢复纺织品设计专业的设置和招生,加强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完善设计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在重视服装设计的同时,必须一视同仁地提高纺织品设计师的地位,逐渐恢复、壮大他们的队伍。

(三)借助科学、艺术、技术的联盟为服装材质的创新设计提供平台

1.借助计算机智能模拟创作系统,可进行服装材质视觉风格的创新设计,它速度快,修改方便、容易,能利用“文件库”“工具箱”中的各种素材及技法进行处理,可以启发、丰富设计者的想象力和表现力,配色效果好,可为小批量多品种的发展方向提供有利的技术、物质保证。设计师可在图案、色彩、肌理的处理、创新方面开创无限广阔、自由的新天地。

2.网络的普及为新媒体艺术的产生奠定基础,设计者可从网上获得各种资料与信息而丰富自己的设计灵感,还可以把某些作品发到网上,与网友交流创作,这种互动式、共享式的交流方式活跃了创作的源泉,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谓一举多得。

3.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实用艺术,在总体原则上,具有一般实用艺术的共性。在服装材质异变的创新设计中,以中西方艺术历史为资料背景,设计师对空间造型艺术、色彩搭配艺术、图像的感知艺术等的领悟能力不同,就决定了设计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其自身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奠定它的创新性。

4.手工艺成为服装材质再设计的要点,在后工业时代,对批量化、规格化、非个性产品的厌倦,使人们重新呼吁设计的人文精神和高情感价值回归。现代人对手工工艺的渴望,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文化的需求。约翰·加利亚诺说:“在这个科技爆炸的时代,有一股力量驱使人们转身追求手工细节和工艺手艺。”作为迪奥高级时装的首席设计师,他为该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在手工裁剪、手工缝制、手工修改的流程外,又在面料上追加各种装饰细节,精雕细刻,耗工费时,为服装设计增添了神奇性和魅力,并增加精神文化的价值,显现出另一种服装设计理念。

三、未来服装材质异变创新设计中的几个代表性方向

21世纪的服装材质是随着应用领域的需求变化而发展的,“以人为本”是其设计宗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个性审美的要求,对服装材质的讲究程度也越来越高。综观国内外服装材质设计的现状和国际贸易的运行趋势,我国未来服装材质异变创新设计的代表性方向有这样一些特点:自然化、艺术化、多样化、仿制化、轻薄化、功能化、环保化。

结语

材质创新是现代服装艺术中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传达的是一种感觉、一种哲理、一种理念、一种潜在意识。科技的发展和现代艺术的流行与交融,为材质创新提供了创造源泉。材质创新设计方法引导着未来服装设计的方向和趋势。现代服装设计,已从以往追求款式的多变转变为追求面料的个性风格。服装的流行、服装的造型都将以面料为先导而发展变化,使用创新面料是提高服装附加值的重要途径,服装面料的创新设计已成为当今服装设计的关键,谁能把握准确、应用到位,谁的产品就能领先于世,创造新时代的服装风范。意大利著名的服装设计大师、迪奥服装公司首席设计师费雷于2001年4月在上海举办的国际服装博览会服装论坛上曾说:“目前以及在不远的将来,服装在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以及款式设计上开发的领域将越来越窄,而更有发展前景的领域是将新材料的开发、不同面料的组合与服装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新意的时装。”

参考文献 :

[1]刘国联主编.服装新材料,中国纺织出版社

[2]陈燕琳,刘君编著.时装材质设计,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3]服装设计与工程编写组.服装设计与工程,东华大学出版社

服装设计的现状范文2

【关键词】解构主义;服装设计;服装结构

一 解构的概念

(一)解构主义的起源

解构主义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是民众反对西方几千年的哲学思想束缚而创立的全新哲学体系。主要表现为对不容置疑的传统信念发起挑战、重新构建,并且解除传统的规格与结构。时装界的解构浪潮在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追求潮流的设计师们将解构主义与时尚结合,将解构主义融入到现代设计之中,让时尚焕发新的生命力。服装解构放弃了程式化的模式,完全建立一种新的观念,与众不同的同时令人耳目一新。服装解构就是摒弃传统的服装结构模式,创立风格独特的服装结构的一个过程,这种形式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完全根据设计师的理解而定,不同的设计师对服装的解构的表达形式也不相同。

解构主义从哲学和建筑的条块里被引进到时装界,具有解构风格的服装与传统的服装风格有所区别,并且这种时装带给人们不同以往的乐趣。解构主义是当今服装设计界非常流行的词语,尤其是当服装设计风格呈现多元化的今天,解构主义服装以其独特的外观冲击着我们的视野,以崭新的视触觉感受开拓着我们的思维。

(二)解构主义的特征

在设计中,解构主义的特征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一、散乱。解构主义在总体形象上一般都做得支离破碎,疏松零散,变化万端。在形状、色彩、比例、尺度、方向的处理上极度自由,超脱传统服装的形状。二、残缺。即强调不完整状态,故意破损某些局部,力避完整,不求齐全,有的地方故意做出残损状,缺落状,破碎状,不了了之状,令人愕然,又耐人寻味。解构主义中的种种元素和各个部分的连接常常很突然,它们好像是碰巧偶然的撞到一起,大量采用颠倒、扭转等表现手法,使人的视觉惊愕以达到一种美感的追求。三、突变。即以几种毫不相干的元素进行组合,巧妙改变或者转移原有的结构。四、失重。即用倾倒、扭曲、弯转等造型制造失稳的不安全状态。好像即将滑动、滚动、错移、翻倾以至于似乎要坍塌的不安架势。有的也能令人产生轻盈、活泼、灵巧的效果。五、超常。即超越常规,标新立异,在创作中总是努力标新立异,视反常为正常。力求避免常见、完整、对称的结构。解构主义的意识渗入到服装设计师的“肌体”中,设计师通过偶然机遇、荒诞组合、随意堆砌等手段来进行创作。

二 解构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解构主义作为后现代的一种设计风格,具有很大的个性、随意性和丰富的表现性,是对正统服装设计理念的否定与批判,设计方法与视角的多样性,为服装设计领域带来了多样化的设计表现手法。

(一)解构主义对服装形式的影响

解构主义对服装形式的影响,不仅给人们带来一种感观上的愉悦,而且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视觉刺激。对于服装设计师而言,将解构主义理念用于服装创作,无疑是将解构主义所推崇的反常规的、颠覆性的精神表现于设计作品上。他们拒绝服装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它们所做的是对传统服装文化的一种破坏和重构,是要对服装创作本质进行重新定义。他们不再毕恭毕敬地遵循固有的创作理念,所采取的态度更不是后现代主义那样“温柔的”批判,而是采用彻底的态度,叫嚣式的宣言和一个个试验品的作品重新制定一套新的艺术形式游戏规则。

(二)解构主义对服装风格及表现形式的影响

解构主义将不同类型的元素解构、重组,以全新的形象给人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受,体现服装创作的原创性和震撼性。解构主义的这种游戏式的表现特质,表现出一种不确定性游离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表现空间,颠覆传统、解构现实、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通过设计形式和内涵的变化来表达创意的主题,使得越来越多的服装创作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设计风貌和审美取向,从形式到主题都颠覆了原有的设计理念。解构主义是设计者根据设计的主题,通过自己的艺术修养、设计技巧,把设计观念在创作上的充分展现。它也是设计者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修养、艺术才能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

服装创作在创作和形式表现上,都备受文化思潮和艺术风格的影响。解构主义将人们熟知的事物有意识地视为陌生,对完整的形体有意识地进行破坏,打破原有秩序后再创造出更为合理的秩序,有效传达信息使其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大胆地运用解构主义进行服装设计创作,实现了按常规思维方法所不可能得到的转换,让人们透过神奇诡异的大胆创造,使艺术创作的创意空间得以拓展,解构主义使服装设计的表现手法拥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 现代服装设计中解构的表现

(一)具有典型解构主义特征的服饰风格

1朋克风格

PUNK风格的服装的装束,多用大型别针作为装饰,而用料采用的是苏格兰风的大方格子料,这种图案的料子,多为PUNK服装的首要标志。另外,PUNK采用的图案装饰,常见的有骷髅,皇冠,英文字母等,在制作时,常镶嵌闪亮的水钻或亮片在其中。展现一种另类的华丽之风。但PUNK虽然华丽,甚至有些花哨,但整个服装色调是十分整体的。PUNK装束的色彩运用通常也很固定,譬如红黑,全黑,红白,蓝白,黄绿,红绿,黑白等等,当然,PUNK的另外特征是,服装的破碎感和金属感。PUNK系列多喜好用大型金属别针、吊链、裤链等比较显眼的金属制品来装饰服装,尤其常见的是将服装故意撕碎破坏的地方用其连接。PUNK的破碎感多是来自外部装饰和人为刻意破坏完整度的设计。

2哥特风格

GOTHIC风格服装根本不使用骷髅,皇冠之类风格的图形来装饰服装。GOTHIC风格的服装,基本上是无图案的纯色面料(除蕾丝的装饰性之外),并且艺术性更强、感觉更沉郁。带有GOTHIC风格的图形都是较抽象的,线条化的,不似PUNKI的具体、平整。GOTHIC风格的报装,不会使用两种以上的颜色来拼接。GOTHIC基本上属于贵族气息浓厚的正统服装,不可能使用亮金属重金属制品来装饰服装,连珠宝类首饰或者其他任何首饰都极少采用。GOTHIC的装饰更依赖蕾丝花边和布料本身。在服装的破碎感上,GOTHIC和PUNK非常相象,但极其明显的是,GOTHIC的破碎感多是来自它服装本身的垂吊,基本上不是人为剪破或者撕碎的。

(二)现代服装中解构主义表现特征

1形式散乱性

解构主义服装在外观形象上一般都做得支离破碎,疏松零散边缘上纷纷扬扬犬牙交错变化万端。在形体结构和尺度的处理上极度自由,超脱传统审美观点中己有程序和秩序,避开对称式组合。色彩则具有突兀性、跳跃性,充分体现出奔放感。

2意识残缺性

解构主义设计形象别着意强调出作品现时的不完整的状态,许多地方故意做残损、缺失、破碎状态。不了了之而令人愕然,又耐人寻味,常使人有残缺美之感。在当服装艺术设计中,艺术家们更多地基于现代审美意识而进行创作,由于服装材料的特性,这种不了了之的状态往往更容易实现,而服装材料残损之后伴随着人行走的律动而变化无常,本身就是一种对于艺术抽象概念的美的延伸。

3组织突然性

组织突然性即为无预示性,不同性质种种介质元素的结合和各种材料的组合常常很突然,没有预示没有过渡,表面形式上或生硬或牵强,风牛马不相及,它们如同是碰巧偶然地接到一起,有神秘莫测之感。

4动势特点

动势特点是指在作品中大多采用倾倒、扭转、弯曲、波浪等富有动态的造型,给人一种失稳、失重的不安势态,有的也能令人产生轻盈、活泼、灵巧以至潇洒飞升的印象。

四 结语

解构主义从哲学和建筑的条块里被引进到时装界,具有解构风格的服装与传统的服饰风格有所区别,并且这种时装带给消费者的不同以往的乐趣。解构式样的服装反常规、反对称、反完整,超脱时装己有的一切程式和秩序,在形状、色彩、比例的处理上极度自由。有的地方故做残损状,缺落状,不了了之状,令人愕然,又耐人寻味。处理得好,令人有恰如其分缺陷美感。服装设计中的解构主义注重对服装本身结构的研究,其设计理论是突破传统的设计思维模式,对服装的原有造型、款式等进行大胆改造,把服装原有结构分解拆散,然后重新组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结构。解构主义服装往往采用不对称结构,外观带有未完成的感觉,似乎构思全凭偶然。在新科技、新工艺的辅助下,服装的材质在不断否定自我的过程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崭新的视触觉感受诠释了服装设计的解构主义内涵。

参考文献

[1]孙跃杰,孙涛.谈解构[J].山西建筑,2006(3):20-21.

[2]张春单,王福魁.从解构主义哲学到解构主义建筑[J].山西建筑,2007(8):39-40.

[3]汤建龙.德里达解构主义评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10):30-35.

[4]朱广宇.浅谈解构主义与历史主义[J].山西建筑,2008(4):31-32.

[5]周荣胜.解构的双重性[J].西方哲学,2005(4):77-78.

[6]赵新平,张兴全.解构主义对现代艺术设计的意义[J].设计平台,2007,(12):82-83.

[7]赵坤阳.德里达解构理论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156-157.

服装设计的现状范文3

解构主义最早出现于建筑设计上,因此在20世纪80年的建筑风格上出现了不同的造型效果,比如立体形态与平面形态的结合,运用一些破坏、扭曲等处理手法达到耳目一新的设计效果,如盖里的跳舞的房子。艺术家利用这种分解的概念,将原有的形态打破,而后进行重组、叠加,在不破坏原有秩序的前提下重视局部的表现,创造出一种神秘的不确定感。解构主义是一种前卫的、时尚的服装风格,始终保持着在世界范围内对服饰文化的影响,并且将设计理念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将解构的特点融入到服装设计理念当中展现出不一样的设计特点。作为服装设计的三大基本要素色彩、款式和面料,同样可以从解构的理念入手对三个基本要素进行设计创新。

在服装造型当中色彩能够美化人体形象。色彩的解构与重组要在对色彩理论知识熟知的前提下进行色彩设计。将原有的色彩提取后再创造,运用色彩对人心理刺激反应的原理,将其更加概括抽象,在艺术作品当中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效果以及更为广阔的色彩世界。服装的风格是一种审美特征和审美认知,并且是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服装的结构主义风格是以人的主体为造型基础,从而强调其造型的比例、层次以及立体感。解构主义则是将构成服装造型的基本元素进行分离、组合形成独特的轮廓特征。

解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对社会学、哲学、文学、艺术、心理学等都有深刻的影响。有着“面料魔术师”之称的三宅一生,提倡没有结构的设计模式。1992年三宅一生推出其代表作品褶皱系列,将整体的面料打散把东方传统的平面构成的概念运用到服装造型当中,形成了其独特的解构主义设计风格。1997年川久保玲的春季会名为DressMeetBody,将服装与人体合二为一,把服装当中的零部件进行重组排列,将口袋的造型颠倒展现出一种独特的不平衡感。凯洛林里诺滋米尔布克对解构主义时装解释说:“解构主义时装,最显著的特点是在身体与服装之间所保留的空间。他们的服装,应用了多样化的方法,配合多样化的创意,顺着身体的曲线设计。”

解构主义最初是以东方的设计思维为基础,以和谐为设计根本所创造出来的二次空间。它打破了传统对服装结构的设计,除了突显服装的层次以外更加注重人体的舒适感。并且给穿着者一定的主动权,由穿着者来感悟和展现服装的设计理念。解构看似无形,但是又疏而不散这同时又和东方的玄学文化像通,展现出来其神奇的魅力。解构将服装设计带入一个充满活力的风格当中,他将设计语言与禅宗文化合理的结合在一起,运用打散、分割、组合将服装的各个结构进行再设计,将服装本体与穿着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设计语言。解构主义在当今服装设计当中更加具有吸引性。一件服装早已打破了原有的固定结构状态,经过设计师独特的设计手法,将解构的理念展现出来。

服装设计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条状物;条状装饰;服装设计

一、条状物的概念和特征

条状物是由纤维织物、皮革或其他有一定柔韧性的物质制成的物件,其长度比宽度大很多倍,甚至上千倍,呈长形。从外部形态上看,条状物在自然状态下给人的感觉都是细长的、线状的形态。这与美学理论中“线”的概念是相同的,它具有“线”的一些基本特点:有时接近直线,简洁、敏锐,具有视觉分割性;有时又象自由曲线,柔软、活泼、优雅,能表现出动感。同时它也具有“线”的视觉引力,随着线的方向而动,可使人产生视觉注意。当多条相同或不同的条状物束合在一起时,如缨络,便形成了“线”的集合,既有力量感和实体感,又增添了一份变化的情趣。总之,条状物的这种线性造型,使其置于服装中时,其长短、颜色、形状和所处位置等都成为十分重要的因素,影响着服装整体的美感。条状物除了本身自然状态下的线形,通过盘、编、结、系、扎等方法可以产生多种风格各异的不同造型,并具备了“点”与“面”的特征。将条状物简单的横向排列形成流苏,它就有了“面”的特性,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将条状物进行盘结(如中国结),或在条状物的末端加入串珠、金属坠、带环,甚至羽毛,突出的便是“点”的效果,成为集中注意的中心。

二、人类文明中的条状装饰文化

从人类用植物纤维或动物毛皮在身体上进行简单的捆束,到有意识、有目的地对纤维进行设计创造,纤维在人们长期的生活体验中约定俗成地包含了“亲切、温暖、安全”的含意。条状物负载着千万年来人们对纤维材料的种种美好感受,同时又在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因而最具亲和力。利用条状物进行捆束或提拉的例子在人们的生活中举目可见,巧夺天工的运用条状物传达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平凡生活的无比热爱。例如:中国人创造发明的富有艺术性、寓意性、装饰性和实用性的中国结艺不仅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还透出一份劳作以外的情趣。条状物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在服装上使用,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服装上都能发现各色条状装饰物的身影。无论是用来连接衣片等实用功能,还是只作装饰点缀,条状物通过穿插、拧结、盘绕、提拉等手段,可以使服装的造型与结构千变万化,还可以产生迥异的样式与风格。从艺术的角度而言,装饰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形态,也是最普遍、最大众化的艺术形式,艺术的起源可以说是以装饰的出现为标志的。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日益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涨。尊重个性、尊重情感成为一种普遍的要求。人们不仅仅只满足于条状物现有的装饰性和实用性,设计出多样性、多元化的条状装饰艺术成为了一种趋势。

漫长的岁月中,条状装饰物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验证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

三、条状装饰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条状物在原始社会时就已经应用在服装上,甚至在服装还没有正式出现以前,人类祖先就懂得用绳子一类的东西将兽皮捆绑在身上用以防护和御寒。几千年来,条状物一直在服装上大量使用,其中很多形式沿用至今,原因很明显。一是它的实用性,使用简单,不需复杂加工;二是它是纤维物质,柔软、易塑型,与服装整体和谐统一;三是它自身具有视觉美感,有极强的装饰效果。

条状物在其它地域、其它民族的服装中,同样应用十分广泛。古希腊的希顿和古罗马的丘尼卡都是在简单而宽大的布料上系上一根带子,既有保暖和方便活动的作用,同时又形成了优美的衣褶。信奉基督教、天主教的新娘结婚所穿用的白色婚纱,经常有大量的缎带、蕾丝花边、蝴蝶结等作装饰,显得十分隆重漂亮。日本和服上的带结也十分有特点,能够让腰线提高,使日本妇女较为短粗的下半身在视觉上变得修长了。一件同样的和服,一条同样的彩带,由于结法不同,可以变换出百般模样。再如朝鲜族传统的长裙,简洁、飘逸,胸前宽大的蝴蝶结成为朝鲜族服装最显著的特征。

条状装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使用的范围极其广泛,形式和功能多种多样,使服装风格千变万化。有的是服装造型的主要手段和作用关键:有的则画龙点睛,强调装饰;有的与服装主体相连,是服装的延伸;有的与服装主体相分离,运用自如;有的对比,有的统一;有的简单,有的复杂……除了上衣下裳,帽子、鞋、包等独立服装附属物上也经常出现条状装饰的踪影,而发带、颈带、吊带、腰带、裙带、绑腿、鞋带等的样式就更为丰富多彩。

归纳起来,条状装饰在服装设计上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装饰位置自由随意。条状物的易塑性和围绕性使其容易紧随人体,可用在人体的不同位置,如头、颈、肩、腰、臂、腕、腿等,松紧、疏密、方向等都很随意,不受限制。用一根漂亮的带子直接交叉着缠住双臂,就能使原本简单的款式顿时活色生香。

(二)装饰手法灵活多变。条状物的特性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变幻手法,可以编、结、盘、捆、扎、束、缠、系、拉、吊、挂、拧、抽、垂、钉等等,用在服装上就会塑造出不同的造型,更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样式风格。同样的条状物,同样的位置,如果运用手法不同,服装造型、结构和整体感觉也会相去甚远。

四、现代条状装饰艺术

条状物具有原始本质和简单的结构,符合人们返璞归真、保护自然的心理。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环保、回归自然等观念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关注,人们对原始生活状态的幻想和憧憬,重新唤起了服装设计师们对自然的、纯朴的材料的迷恋。绳带那种朴素的造型和原始的肌理,有着未经尘俗的天然气质,似乎是原始社会存留下来的一种精神观念,因而成为人类保护地球、崇尚自然主题下的象征符号。

条状物呈现的随意和活泼体现了现代人对穿衣娱乐的轻松的态度。服装设计是针对人的着装状态的设计艺术,它比其他艺术更贴近人自身。现如今,着装既是人们生活、社交的必需,同时也是一种自娱自乐。特别是当今社会,除一些特别的场合,人们对服装已不再那么严肃,甚至有时会有种自嘲和游戏的态度,通过玩笑式的装饰寓意,在高节奏的生活中给自己和他人以身心的放松。

服装设计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面料再设计;牛仔服装;艺术表现

面料再设计与牛仔服装相融合,是面料再设计的一大进步,使牛仔服装发挥出了各种不同形态的风格,展现出新的魅力。

1 面料再设计融入牛仔服装中的发展历程

面料再设计又称为对服装设计的二次设计,是指根据设计的需求,采用多种工艺,对已经是成品的面料进行第二次加工设计,使之产生新的艺术效果,是设计创新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将面料再设计融入牛仔服装中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不同的艺术表现力来打造不同造型和风格的“牛仔艺术”,使牛仔服装体现出新的时代感染力。

面料再设计与牛仔服装相融合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美国举办的“彩绘牛仔裤比赛”可以算作是二者相结合的开端,牛仔文化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被人们所接受。20世纪7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石磨洗牛仔法”首次将面料再设计的概念融入牛仔服装之中,使面料再设计融入牛仔服装进入不断发展时期。再后来,一些高级的服装设计师开始涉足牛仔服饰领域,并将牛仔服饰应用到高级时装秀中,使带有平民色彩的牛仔服饰从此踏入了高级时装界,进而使面料再设计与牛仔服装相融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一个高速发展并不断完善的时代。

2 面料再设计在牛仔服装中各种元素的应用

(1)材料和质地。不同材料和质地的面料对牛仔服装的艺术风格、视觉效果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影响牛仔服装面料再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不同材料和质地的面料给人的外观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用厚重的棉质面料制作的牛仔服装带给人们的是粗犷、豪放的感受,而轻便的丝质面料制作的牛仔服装带给人们的则是柔和、清凉飘逸的感受。牛仔服装与不同材料和质地的面料搭配,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外观感受,可以通过发挥不同面料的材料和质地特点,充分展现各种牛仔服饰的可塑性和艺术性。

(2)面料的纹理。面料的纹理是将纹理结构、色泽和图案应用到牛仔服饰之中,利用不同的纹理图案综合展现不同效果,它也是影响牛仔服装面料再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根据感官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视觉纹理和触觉纹理。视觉纹理是指通过牛仔服饰搭配其他的面料,然后根据不同面料具有的不同色泽、图案和纹理来展现出的能通过人的视觉感受到的平滑的或褶皱的,动态的或静止的视觉效果。触觉纹理则是指能被人通过触觉所实际感受到的纹理效果,如轻便和厚重,光滑和粗糙等。在牛仔服装的在设计中,人们常利用纹理效果结合面料的色泽变化、图形效果等方法,使单调的牛仔面料更富有灵动性;利用不同材料和质地的面料的纹理结构搭配牛仔服饰,使之产生整体的协调感。

(3)色彩。我们可以用两个方面来诠释牛仔服装面料再设计的“色彩”。一方面是指不同的面料本身所具有的色彩。另一方面是指在对牛仔服装面料再设计时,不同的搭配方法所产生的色彩效果。在牛仔服装面料再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不同的色彩搭配所产生的不同色彩效果,要综合掌握色彩的亮度、纯度、冷暖色等变化带来的效果,同时还要注意面料的质地对色彩的变化产生的影响。

(4)形态。形态是牛仔服装面料再设计的基本元素之一,包括点、线、面三种形态。这三种不同的形态在面料再设计中所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例如,点状形态具有活泼,亮丽的特点,在面料再设计中可以在局部的部位加入点状形态,也可以在所有部位加入点状形态,面积可以自由调整。线状形态具有动感、带有方向性的特点,可以将其利用在衣领、袖口等边缘或局部地区,通过勾勒服装的边缘线条,以此来提高牛仔服装的轮廓感并烘托其整体造型。而面状形态拥有视觉冲击表现力强、张力感强的特点,可以再面料再设计中利用各种拼接的方法,将其规则或不规则的分布在牛仔服装上。要综合利用面料之间的点、线、面的关系,采用切割、拼接、组合等方式,使牛仔服装的面料产生富有灵动感、形式新颖的效果。

3 牛仔服装中运用面料再设计的各种方法探究

(1)组合法。牛仔服装中的组合法是指根据需要将面料裁剪成不同的形状,通过拼接、堆加、编织等方式与各种材质的面料进行搭配,使原来的面料进行不同组合,从而达到面料再设计的目的的方法。

(2)变形法。变形法是指利用填充、折缝、热压等物理变化使面料的形态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立体感和可塑感的表现手法。捏缝扎结是常见的变形手法之一,通过将面料进行挤、压、缝、扎、结等处理,使牛仔服饰产生各种立体的变化。

(3)破减法。在面料再设计中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破减法,就是利用挖空、撕、磨等手法,“破坏”牛仔服装,使牛仔服装具有“残缺的美”。例如,当前十分受年轻人欢迎的“乞丐牛仔服”,就是利用镂空的方法,将牛仔裤上镂出许多不规则的洞,以此来强调“不规则的美”。

4 面料再设计在牛仔服装中的艺术表现

(1)时尚前卫风格的牛仔服装。这种风格的牛仔服装的艺术表现可以通过“搞怪”“夸张”“不规则性”来体现,表达的是一种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风格,前面破减法中提到的就是这种风格的牛仔服装。在塑造这种风格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夸张的色彩、不合常理的点线面形态变化和视觉效果强烈地纹理效果与特别材质的面料相结合来达到风格迥异的服装效果。

(2)优雅气质风格的牛仔服装。优雅气质风格的牛仔服装比较符合女性柔美、典雅的特点,在设计此类服装的时候要注重细节方面的设计,强调突出女性的精致和稳重。因此,在面料选择时,要采用质地柔和的牛仔面料,加以蕾丝、花边等点缀;另外,在色泽的选取上,也不宜选用过于明艳的色彩,应选用色泽柔和的粉色、灰色等面料作为主色调。

(3)运动风格的牛仔服装。运动风格的牛仔服装是最近较为流行的一种服装,是指将牛仔服装中加入运动的元素,使其既具有牛仔风格又具有运动服的动感、舒适,弹性大,便于活动的优点。对这种牛仔服饰进行面料选取时,要采用结实柔软,富有弹性的面料;色彩的风格也应尽量接近运动服的特点,注重动感性和阳光性。

5 结语

通过对面料再设计在牛仔服装中的艺术表现的探究,深入了解面料再设计与各种牛仔服装的不同搭配产生的不同效果,对面料再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邓玉萍.服装设计中的面料再造[M].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6:5.

服装设计的现状范文6

关键词:衣身袖窿;紧致;包裹;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一、时尚的无袖女装

无袖背心式女装,由于穿着舒适洒脱,凸显女性身材与肌肤,任性而简洁、随意,越来越被众多的女性所青睐。

当红影星赵丽颖身穿一款白色无袖服装登上2015年瑞丽服饰电子杂志封面,白色很好地体现了女性柔美的感觉。服装的风格和定位非常清新,该款服装的衣身袖窿底很低,露出臂膀侧面至腋下,包括肩胛骨凸点以下的7~9cm,追求脸的长度、肤色跟无袖的袖窿深长度和臂膀的肌肤相呼应的设计理念,体现出一种清新之美。

路易-威登集团继承人Delphine Arnault亮相迪奥2015春夏成衣秀,其着装紧致中尽显内秀,平淡中蕴含奢华,合体地包裹胸、背部的同r突显运动舒适感,尽显自信与简练,体现了当今世界顶级女装成衣的结构设计水平。无袖女装衣身袖窿呈现略带背心式样的衣身袖窿弧线,包裹紧致而美丽,衣片的肩线略短于小肩线,仅微露肩膀的一小部分,给人以简洁而紧致的衣着服饰文化之美,穿着上很好地承载了她对时尚的态度和她的风采。该款服装既体现了温婉的感觉,干练时尚,又传递着服饰文化和知性情感。

二、女装衣身袖窿的造型来源

衣身袖窿需要与人体臂根围高度吻合,人体臂根围截面有眩骨、三角肌、胸大肌、棘上肌、前后腋窝下脂肪层等部位,在背部的肩胛骨上覆盖着肩大肌,该肌肉厚薄形态决定了女性臂膀根围的形态。在进行上肢运动过程中,肩胛骨的凸点皮肤表面积有明显的伸缩变化。

人体臂根围有五个关键点:前、后腋点,肩端点,前胸宽点,后背宽点。这五点相关联的弧线决定了衣身袖窿底部腋点位置,决定了衣身袖窿的包裹紧致程度。衣身袖窿弧线与肩膀、胸部造型高度吻合状态,关系到整个衣服的造型美观程度、动态服贴程度以及着装舒适度,极其关键。

三、无袖衣身肩端点设计位置

女性人体的肩部由多个曲面组成,由颈肩点连肩端止骨点直线,细致观察,女性人体肩部止骨点到肩部实体中,围绕肩端外一周边缘线的距离约0.6~2.8cm的空隙,最美无袖高度合体的衣身袖窿的肩端点在止骨点内边缘上。衣身袖窿结构中,无袖结构的肩端点是设计关键,这决定了成型的美学造型需要露多少最美,三个节点连成的弧线的立体包裹效果是确保做到紧致漂亮的关键。

四、无袖衣身袖窿设计的服装研究

衣身袖窿包裹要符合运动规律,其设计关系到服装的舒适性、功能性和造型的美观性。袖窿衣身结构的面积越小,手臂的运动越方便,做多方向的运动,手臂向前60度至手臂向后40度,任意自由而无束缚感。肩臂部的肌肉表面的面积呈现复杂的动态的伸缩变化,这些变化的数据必须与衣身袖窿的结构设计关联,从人体工学角度考虑,精准地设定平衡点的定寸值。服装衣身袖窿结构准确,对前后腋点及结构转变省量变形进行计算及对缝制工艺、辅料材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是追求高质量成衣品质的前提。

袖窿的形状受前胸宽、后背宽、胸围大小、胸高点、肩胛骨高点等因素的影响,袖窿深根据前后腋点与衣身结构腋点的上下左右的距离间隙设定。在衣身袖窿结构中,袖窿弧线长短与弯曲程度,由人体肩膀边缘形状结构来决定设计,设计成型的视觉效果由设定的细节尺寸决定。衣身袖窿弧线整体造型风格随着与之相配伍的肩线形状及长短、肩窝曲面的弧线设定、前后宽腋点与衣身下腋点曲面之间的弧线设定、半身宽的松量与省道设计分配及省道转移技术的精巧设计等变化。怎样合理设计这些相关参数,是决定衣身袖窿弧线是否美观合体的关键,也是这部分设计的难点和技术含量所在,决定是否能达到衣身袖窿的外观与设计衣服的服装美学与舒适性的完美协调。

净体加放松量的衣身袖窿尺寸决定人体着装状态时,在人体腋窝处包裹胸部的效果。人体背部造型形状决定了袖窿结构的设计,由女性人体前胸乳高点的挺拔凸起,肩骨拱凸,肩部线条圆润且较窄,肩斜20度至22度的特点,决定了越紧身的女装,胸围越大,肩冲量越小,越能体现包裹胸部的效果。袖窿下腋点越向上贴近女性人体厚度的中间腋点,其形状越近似于人体的臂根围的状态。所以前后腋点和衣身结构下腋点的弧线比例与形状要既要符合女性人体工学结构,又要吻合设计理念。

下图为文化式原型法驳样的服装结构设计,运用AutoCAD软件制图设计,A、B为女体前胸省在前衣身袖窿弧线的关键点与背宽点的连线距离,作为衣身袖窿宽来表示女体厚度,CD为腋下可调距离,E为寻找的服装结构中腋下最佳设计点。设计者通过不断观察,感悟服装美感、变化,追求服饰着装个性与人的共性的统一协调的服装美学效果。深化无袖紧致衣身袖窿设计思维,丰富表形手段,追求服装上身效果,表现为立体无间隙的艺术造型,使无袖款式突显高端品质的观感和个性思维,尽显女性的知性与干练的现代女性美感特征,进而细致研究女性肩膀轮廓造型与人体袖窿结构的协调配合,强调平面进入立体效果的结构设计关键节点的寻找,运用立体思维指导平面结构设计的方法,体现高端服装的平面结构设计的立体思维,优化服饰造型。

五、结语

无袖紧致衣身袖窿弧线课题通过合体包裹体系的研究解析,探索既合理又合体的衣身袖窿结构的前、后人体腋点和肩端点的设定及衣身结构腋点的设计(结合Auto CAD样条曲线的推算)。研究无袖紧致衣身袖窿设计能提升服装成衣胸部结构技术处理的整体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日)中泽愈.人体与服装:人体结构・美的要素・纸样 [M].袁观洛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