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与核化学范例6篇

无机化学与核化学

无机化学与核化学范文1

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化学中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性能的理解,逐步学会准确地观察和分析化学反应现象以及处理数据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实验教学常常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作用也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方式,是改变这一状况的重要手段。

1 化学实验考核改革的必要性[1~5]

过去,传统的化学实验成绩基本上是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给定的,报告反映了学生实验的部分情况,但难以反映出全部情况,特别是实验操作技能方面的情况。仅凭实验报告,无法看出学生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正确,更看不出学生操作技能的高低与熟练程度。学生只重视写实验报告造成的另一个不良后果,是对实验产生厌烦情绪和草率应付的态度。这种情绪和态度,对学生良好实验素质和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与形成是非常不利的。为改变评价学生实验成绩不够全面,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强化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对实验考核进行改革。

2 化学实验考核办法的改革构想

我们以无机化学实验为试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实验的考核进行了思考。

2.1 完善实验成绩的评定标准改变单一地依据实验报告评定实验成绩的方式,改为从实验基础理论、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创新、实验纪律等几个方面进行考评,每个方面要制定若干具体的量化条件,使实验考核更加全面、真实、准确。

2.2 进行实验基础理论的闭卷考试目的是突出化学实验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那就是通过化学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化合物的一般分离和制备方法;使学生加深对化学中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性能的理解。

2.3 重视实验纪律和实验行为的规范化把实验纪律和实验行为的规范化纳入到考核范围中,以促进学生良好实验行为和习惯的养成。

2.4 重视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一份好的实验报告是实验完成质量的具体体现。实验报告反映了学生是否细致观察和记录现象,是否学会归纳、综合、正确的处理数据和分析实验以及用语言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

2.5 强化对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核化学实验属于实验技能课。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将来从事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

2.6 增大对创新行为的评定和赋分量意在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 化学实验考核改革的实践内容

无机化学实验内容除基本理论的验证外,还有无机制备、探索科研方向的综合性实验。那么如何准确测量和评价学生对无机化学实验掌握的程度以及动手能力、观测能力、查阅资料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呢?近几年我们对无机化学实验考核办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形式多样化的考核模式,经过几届学生的教学实践,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3.1 实行实验单独考核为了使实验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正确的考核方式是一个关键。无机化学实验的考核依据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纪律、实验理论基础知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数据处理的能力以及报告完成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分,成绩按百分制计分。使学生意识到无机实验是一门单独的专业课程,并不是无机化学的附属课,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思想上的足够重视,有利于学生加强对实验的学习。

3.2 无机化学实验考核改革的几种模式的探索研究与实践

3.2.1 “实验知识问答+基本实验操作+单独操作制备实验”模式2003~2004学年第1学期我们对2003级《无机化学实验》的考试进行了该模式的实践。此次考试考查内容分两部分:①实验知识问答、基本实验操作。满分为80分。②每人一组,单独操作制备实验《硫酸亚铁铵的制备》。满分为20分。

具体做法是:①在实验室中我们选取了不同的试题对每个学生进行了实验基本知识提问,并要求每个学生进行一项基本操作,据此打出分数;②《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和产品的质量、纯度进行打分。两项总分为最终分数。由于事先对该次考试的模式给同学们进行了说明,学生们积极性很高,课下进行了积极的操作演练,考试结果令人满意。

这种模式注重的是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考核。实验时,实验过程是很重要的。一个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它的操作过程。在考核中,我们要考核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技能和技巧,看他是否知道各种无机化学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是否具有安装、设计简单实验装置的能力,基本操作是否熟练,新的操作能否掌握。我们对学生的考核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中,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看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所作的记录是否真实,能否正确地观察实验现象,能否顺利地完成实验,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另外,在考核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所做的实验对其进行提问,看他是否真正掌握了该实验的原理和相关操作,要求学生回答或演示实验的关键点,从而对其实验效果、实验能力、基本技能、创新意识等做出综合评价。我们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当场指正,实验中学生就可以自觉地用标准要求自己,改进不正确的操作习惯和实验行为,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与水平,而且这种近距离的考查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形成良好互动的教学气氛。

3.2.2 “平时基本操作+制备实验+设计实验(文献资料查阅)”模式2003~2004学年第2学期我们对2003级《无机化学实验》的考试进行了该模式的实践。①平时基本操作表现占30%,我们根据平时实验报告、实验出勤率、每个实验中的表现记分;②高锰酸钾的制备实验占20%,实验在同一制备原理下,按组给出不同的反应物配比,根据制备出高锰酸钾的产率、品质给出成绩;③设计实验无机材料的新制备方法。要求每位同学通过各种渠道(图书馆、系资料室、网络)查阅文献。

在这一次的无机实验考核过程中,我们除了继续加大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考查外,第1次尝试了文献资料的查阅工作。同学们积极性很高,通过各种渠道查阅目前最新的无机合成资料,培养了同学们进行科研的意识,收集文献资料、整理文献资料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初步形成同学们做科研的基本思路,对同学们以后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实验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师生收益都很大。

3.2.3 “元素实验设计操作考试+实验理论闭卷考试+平时实验操作表现”模式2005~2006学年第2学期我们对2005级化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的考试进行了该模式的实践。第2学期的实验侧重点主要是无机化学元素验证实验,涉及到的实验基本操作较少。以前考查的重点为无机元素实验理论,方式为闭卷考试,我们一直在思索如何进行元素实验的设计与操作考试,本次考试,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本次实验考试分基本操作考试,试卷考试两部分。成绩按三部分计算,基本操作考试占总成绩的30%,试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平时实验操作表现占总成绩的10%。平时成绩根据实验报告、实验出勤率、每个实验中的表现记分。

实验理论闭卷考试的试题强调了对实验过程、实验原理的分析,突出考查学生的探究过程,增加了设计性、开放性实验内容,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求进行实验结果叙述,不仅较好地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说明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设计能力,而且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评价能力。

为了考察学生通过本学期的性质实验、化合物的合成、综合设计实验的训练,对实验的综合设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情况,根据该学期的实际执行的实验教学计划,我们经过精心的考虑与设计,制定了与本学期所做实验有关的元素实验操作考核十个题目。针对实验考核题目的设计要求,让学生抽签决定他所要做的是哪一个,学生要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并当场写出实验设计方案和合理的实验步骤,并根据题目提供的试剂演示实验结果。由于学生对本次操作考试比较重视,考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成绩比较好,大部分学生分数集中在67~93之间。

这是一种透明考核方式,是教师考核与学生自我评定的一种结合。教师在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时,通过直接观察,记录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考查其操作水平,对学生所做实验进行考核。同时学生也会不自觉地根据评定标准,对自己的实验情况进行评定。教师的考核与学生的自我评定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每个学生的实验考核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避免了教师单方考核的偏差。他们了解标准,掌握尺度,实验中就可以自觉地用标准要求自己,改进不正确的操作习惯和实验行为,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与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其实验兴趣。

考试之后学生都深刻认识到,只有平时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亲自动手操作,期末考核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通过以上方式的考核,不仅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也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考核后学生仍可在教师的帮助下,进一步练习操作,学习设计,弥补不足,提高其实验能力。

4 化学实验考核改革的效果

通过这几年的无机化学实验考核办法的改革与实践,我们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改革后的实验考核方法,我们首先了解了实验任课教师的实验素质、实验教学水平、对学生的组织指导等情况。教师通过实验考核提供的反馈信息,为实验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提供了有效的参考资料,也更明确自己在实验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实验考核改革之后,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重视实验的全过程。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获得较好的实验成绩,他们实验前认真查阅相关资料,明确实验目的,知晓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内容、步骤、操作过程和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同时写好预习笔记,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按照实验步骤、试剂用量和仪器的使用方法,严肃认真地进行操作,积极、主动地完成实验任务,不放过每一步操作细节,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如实地做出记录,得出实验结果。当出现异常现象时,认真分析并找出出现异常的原因。实验完毕,对实验进行全面总结,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学生把实验作为培养自己、锻炼自己的实践机会,并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从实验中他们也获得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

新的实验考核方法促进了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方法的养成。化学实验考核改革以后,学生更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能够通过实验对问题作出较合理的解决。在实验中,无论是仪器的使用和装配,药品的取用和添加,还是操作方法和步骤,现象和数据的记录等,学生都能够做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特别是当因仪器刷洗不净、药品用量不当、溶液浓度不准,或操作不规范、反应温度控制不当,而导致实验失败或观察到的现象及所记录的数据与预期的结果有出入时,学生都能够尊重事实,不臆造或修改实验结果,并认真分析,查明原因,重新操作,有的学生还改进实验设计。这样就逐步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毅力和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利华,孔薇,徐 虹,等.医用无机化学实验评分标准改革初探[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1(4):302.

[2]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姜润田,张振伟,崔 玉,等. 无机化学实验考核办法改革[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99.

无机化学与核化学范文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企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保持持久优势,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在各种资源或能力综合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合力,是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无形资产。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生存较量已从数量规模的、专业的、浅层次的战术竞争,逐步发展到内在的、隐含的、综合的、深层次的战略性竞争,这就涉及到企业内部的知识积累和制度化的能力体系――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建立在核心资源基础上的,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国学者李悠城(2000)、杨雄胜(2000)、胡玉明(2001)、谭劲松(2001)、汤湘希(2003)等都关注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无形资产的关系问题。他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无形资产之间存在密切和相似的关系。李雪(2003)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无形资产构成的。无形资产是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和载体,并首次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李雪(2004)将核心竞争力审计纳入到无形资产审计体系中,并初步构想了核心竞争力审计的框架。于玉林(2005)通过对各种企业核心竞争力观点的比较与分析,选择无形资产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于教授认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不仅是有形资产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无形资源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化、无形化,使知识产权等成为其重要的构成要素,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因素已由有形资源转为无形资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战略性无形资源的支持,而无形资源的实际内容是无形资产。笔者同意他们的观点。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方面研究甚少,还远未形成理论体系。在审计实践中,我们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却缺乏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因此,笔者拟通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为审计评价提供客观依据。同时,也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估、诊断、构建及培育提供参考。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及其构成要素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分析

核心竞争力的特性是使某一种竞争能力区别于其他竞争力的根本特性。或者说,是使企业的一项竞争能力能够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或者这项竞争能力具有独到的并明显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特殊属性。

1.价值性

核心竞争力是富有战略价值的,它能为企业创造更高价值、降低企业成本,为顾客提供独特的价值和利益,最终使企业获得超过同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额利润。

2.独特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内生的,融合于企业内质。企业不同,它的形成途径也不同,它为本企业所特有,而且不易被其他企业模仿和替代。

3.整合性

核心竞争力是由多种技能、技术、管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单个技能、技术的强大都不能长期存在,也就不足以构成核心竞争力。因此,这些独特要素必须与企业内其他技能、能力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能力体系或具有整体互动的功能,并在向客户提品或服务的过程中表现出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显著优越性。

4.动态性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虽然内生于企业自身,但它是在企业长期的竞争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一定时期的产业动态、企业资源以及企业的其他能力等变量高度相关。随着相关要素的变化,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元素也在动态发展,最终导致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演变。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对核心竞争力特性的分析为探索核心竞争力的构成提供了标准。经过研究发现,企业在三个层面上的能力具备了上述四个特性,即企业文化力、学习力和创新力。三力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产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核心竞争力正是这三力有机结合构成的企业竞争优势的能量源。

1.企业文化力

企业文化力是核心竞争力的起源。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包括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传统风俗、精神风貌,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组织与活动等。企业文化通过对企业员工的作用,产生对企业的深层推动,这就是企业文化力。

文化作为一种可传承性的资产,本身就具有巨大的价值。当企业文化力作用到企业的产品时,这种价值更是难以估量的。从消费产品到消费文化,企业文化力的价值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企业文化在长期的培育过程中,由于每个企业的员工、企业的发展过程、经营管理手段方法及成长的环境各不相同,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企业特征。伴随着企业的成长,独特的企业文化力也在动态地发展变化。因此,企业文化力具备了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它位于核心竞争力的中心,激发学习力和创新力的产生。当二力形成时,又不断为其提供丰富的精神能量。

2.企业学习力

企业学习力是企业文化力作用的结果,位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二层面。学习力是将外部知识进行企业内部化的能力。企业文化力孕育下的学习力使知识内部化、隐性化,为企业创新力提供了知识源泉;同时,通过它对知识的沉淀,使企业获得新的价值、新的管理方法,使企业文化力更加强大。因此,学习力是连接企业核心竞争力中企业文化力、创新力的纽带和桥梁。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最初在定义核心竞争力时,也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的积累性学习”。

3.企业创新力

企业创新力是企业学习力的进一步延展和升华。虽然学习力能使企业迅速缩短同竞争对手的差距,但是企业只停留在学习阶段还不能具备核心竞争力。因为简单的学习不能产生企业的独有专长,必须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将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发展,创造出新的更为先进的知识,才能使企业最终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这里所言的企业创新力远不止于技术创新,还包括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价值创新等。这些创新的综合结果形成了企业的核心力。因此,创新力是核心竞争力中最直观、最能感受到的。

三、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体系结构设计

在审计时,要评价企业究竟有没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有多强,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综合分析。本文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企业文化力、企业学习力、企业创新力三方面(主评价要素)入手,构建了一套由9个次评价要素、35个具体评价指标组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下图所示:

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二)构成元素的含义

1.核心价值观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以企业中各个个体价值观为基础,以企业家价值观为主导的全体价值观念,它是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员工的行为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主导意识,能对员工的行为起到导向和规范作用。同时,企业核心价值观能产生凝聚力,激励员工释放潜能。因此,核心价值观在企业文化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企业文化力结构,乃至整个企业经营运作、发展战略的导向,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企业追求成功的精神动力源。

2.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以价值观为基础,反映企业全体员工的理想目标和优秀传统的心理定势。企业精神既是一种个性精神,它反映了在不同企业价值观的支配下所形成的独具个性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又是一种团体精神,反映作为一种正式社会组织表现出的人的群体理想和目标,反映出企业全体员工在经营观念方面的有序化和一体化,反映出员工的素质水平和总体上对企业发展特殊性的认识程度以及对企业所负责任的认识程度,还反映出企业的凝聚力和活力强度。因此,企业精神是在核心价值观的支配下,通过员工的某种默契、共识和觉悟发生作用,为全体员工提供直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3.学习精神

学习精神是企业全体员工对于学习的一种意识,是企业学习态度、动机等的综合体现。它决定了学习力的发展方向,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力作用结果的质量。学习精神是企业精神的一次升华,是企业精神在学习力层次上的体现。

4.学习机制

作为核心竞争力有机体的一部分,企业学习力的有效运行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机制来支持和推动,这种机制就是学习机制。它是企业造就学习力的内在机能,是构筑并增强学习力的保证。

5.学习过程

企业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学习精神的指引、学习机制的保证下,企业的学习型组织不断修炼的过程。

6.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企业精神的再一次升华,是企业精神的最高体现。创新精神是企业创新力的核心,是创新力的精神动力源,它支配和影响着创新力结构中的其它因素。创新精神始于企业家,终于每个员工。

7.创新机制

创新机制是企业造就创新力的内在机能。企业创新力的发挥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创新力要受到各种因素和各方面关系的激励和约束。这些环境、条件、激励和约束是在一定机制下形成的。企业创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造就并增强创新力的保障。

8.知识储备

企业创新力的发挥是企业整体的知识储备扩大并由此产生出新概念、新思想、新体系的过程。因此,足够量的知识储备是企业造就创新力的基础。企业学习力作用的结果使知识集约、知识交流。知识集约过程使企业从外部获得的知识得到识别、收集和存储,知识交流过程则使企业各个部门单位的知识储备通过交流、共享,扩展为整体的知识储备。

9.创新过程

创新过程是企业在创新精神的指引下、创新机制的保障下、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在若干方面发挥创新力的过程。它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文化创新等。

无机化学与核化学范文3

关键词:高职;食品加工技术;无机与分析化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098-03

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在此基础上掌握从事食品生产加工、设备操作、技术管理与品质控制等第一线工作所需的高级技术,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是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作为学生入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化学课程,其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该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高中化学基础上,复习巩固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在介绍定量分析化学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主要的化学分析方法的原理、测定条件、实验操作方法。通过这门课学习,学生应掌握有关理论、学习科学的验证和研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规范的操作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等方面,该课程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面临的挑战

当前,在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主要面临的挑战有以下方面。

(一)来自新时代新需要的挑战

当前,“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特征。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必须具有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作为一门典型的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在教学中,尤其要将学生能力的培养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不断完善教学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二)来自学生的挑战

学生对课程认识不足 高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偏科严重,不少学生对专业认识不清,仅从字面上理解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以为所学知识仅涉及食品的制作和加工。有些学生高中理科基础极差,却选择了该专业,在入学后接触到化学课程并了解到分析化学课程仅仅是化学相关课程的基础后出现迷茫、畏难甚至排斥等情绪。这种情绪的蔓延对课程教学的开展是极其不利的。

学生基础薄弱 不少学生在入学前化学基础很差,实验基础几乎为零,特别是一部分来自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高中教学条件所限,仅在课堂上见过教师演示实验甚至完全没有见过演示实验,对化学实验的认识一片空白。

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在接触本门课程之后,有部分学生依然存在考试蒙混过关、及格即可的心态,未意识到分析化学基础课程对其掌握实验操作技能乃至就业技能的重要意义,思想上松懈,有的学生对课程提不起兴趣,更有些学生在一两次实验失败或者发现理论课内容较难理解后产生了逃避和放弃的心态。

面对时代提出的需要,面对高职院校特殊的学生群体,面对《无机与分析化学》独特的课程体系,分析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是摆在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传统教学模式分析

以往的《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一,以教师为核心,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主导作用。第二,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过于刻板依照教材,教学手段多采用讲授、示范实验等方法,没有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第三,课程断层化。由于理论课的考核较容易量化,所以,在以往的教学中,容易出现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的现象。理论课和实验课之间容易出现断层和衔接不上的情况,本课程和后续课程间更难以建立联系。第四,考核手段不完善。理论考核较容易量化,但实验考核没有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机制,导致考核成绩不能完全体现学生对本课程尤其是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

《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验证和掌握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动手、观察、思考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适应新时代高速发展的《无机与分析化学》学科对人才的需求,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改革的新措施

《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为指导思想,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强课程衔接、考核手段的完善等方面入手,着力构建一种比较科学系统的教学模式。

(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思想动员 首先,在课程开始时,即将本课程涉及的相关课程一并进行介绍,告知学生分析化学基础的扎实掌握对后续有机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检验分析技术、食品检验工考证的重要意义。其次,要重点强调该课程与学生考证、就业之间的关系,以学生的切身利益为切入点,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同时,给学生展示往届学生在考证、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利用过来人的现身说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好基础化学课的重要意义。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困惑和迷茫情绪,必要时应采用单独谈话等形式对其进行及时疏导,鼓励学生意识到《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并不难学,只要用心,肯学,一定可以将本课程学好。

调动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分析化学课程较为枯燥,学生普遍觉得这门课程毫无趣味可言。教师应在枯燥中发掘出趣味来。首先,在授课时,多采用实例教学,尤其是结合食品专业相关实例。例如,在讲解样品的前处理时举奶粉、糖果、面包等学生喜闻乐见的食品为例子,在讲解酸碱滴定法的时候结合饮料酸度测定,讲解分光光度法测定时介绍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测定等。尽一切可能在课程中加入生动的例子,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为后续《食品检验分析技术》课程打下基础。另外,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在不影响课程教学的前提下,应尽量让课件丰富多彩,教师在授课时也应特别注意语言的组织和课堂气氛的调动,并多管齐下,采用提问、学生上台讲解等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实验课教学由于其直观、形象的特点往往较理论课更能吸引学生。所以,充分利用好实验课,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措施。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首先,让学生充分预习实验。学生对“今天的实验是什么,能产生什么结果”做到心中有数,才有可能对实验产生兴趣。在教学中,每次实验课开始前应提问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不少学生觉得实验就是按部就班地照书做,对预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实验开始时手忙脚乱。因此,应严格要求学生写好预习报告。其次,在实验时,应重视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应有整洁、有序、丰富的实验室文化,让学生感觉进实验室不是进到一个死板的空间中,而是到一个让人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新的知识。再次,重视演示实验。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离不开演示环节,教师只有做好演示和手把手的指导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验技能。在演示实验环节,教师的用语应简洁、扼要、准确,同时,应生动不死板。例如,在演示滴定管的操作时,可以先提问学生在高中有无接触过滴定管的使用,若有,“你印象中的滴定管应如何使用?”通过这样简单一问,学生能立即展开积极思考。尽管学生对滴定管的使用的了解往往是模糊的,但思考的过程能使学生被深深地吸引到后续的教学中。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从今开始,大家必须摒弃高中对滴定管使用的模糊概念,把今天课程上教师所讲的每一个字都细细体会,因为每个字都包含着操作细节!”学生的课堂反馈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这样的教学过程印象深刻,教学效果较好。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改革教学内容,狠抓基本功训练 高职的教学特点和就业导向决定了高职教学不能向深度拓展,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在有限的课时内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有利于就业和技能提高的知识。因此,在理论课教学中,应删减或弱化一些与实际结合不大密切的章节,比如“物质结构”,而在与实验或技能关系紧密的章节中应增加课时,如“分析化学概论”。这样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能较好地保证教学效果。在实验环节,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多对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也是教师应该考虑的。同样,在教学实践中可删减一些较简单或者对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学生而言实用性不太强的实验,如性质鉴定实验,而加大对滴定、定容、移液等分析化学基础实验的练习,通过反复的操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教学重点,转化教师的角色,把教师的角色由教学中心转为教学的组织者和辅导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独立思考力求解决,在此基础上与教师探讨并得出相应结果。

教学手段的改革 传统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和示范为主。当前,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多媒体课件以其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展示直观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应注意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融二者之长为教学所用。在理论课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获取更多的信息。但由于《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也不能忽略传统的板书。一些解题过程可以用多媒体来展现,能节约课堂时间。但也有一部分须以板书的形式展现,在板书的过程中,解题或推导过程逐步展现,使学生紧跟教师思路,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在实验课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幻灯片和录像带以开阔学生视野,一些细小的操作动作可以特写镜头的方式来展示。仪器的内部结构和原理也可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但同时也应注意,实验教学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课件,不能用操作视频完全替代教师演示,应以教师的演示配合详细的讲解为主,学生亲眼所见的实际演示结合多媒体演示,才能印象深刻。对于操作中的重点细节,为了强化学生印象,仍然可以大字板书写出来。教学实践表明,这样教学学生反映普遍较好。

(三)注重课程的衔接

注重课程的衔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衔接,二是本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衔接。

为了更好地达到高职的培养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实践技能,《无机与分析化学》可与《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合并为一门课,分为理论和实验两大块。理论和实验课同步,并相互关联。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得原有的课程体系变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无论是在教学大纲、进度的编写上,还是在课时安排上都应从整体出发。而在课程教授过程中,更应注意理论与实验的紧密衔接,做到理论指导实验,实验验证和提升理论。首先,在教学大纲的设置上,应注意理论内容和实验内容的安排尽量做到同步,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不会产生断层之感。其次,理论课上涉及实验的部分应重点指出,要求学生重视。有些与实验结合紧密的部分,可以移到实验课中,在实验课之前讲授。

分析化学课程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与后续课程关系极其紧密。明确与后续课程的衔接不但能使学生在思想上更加重视本课程的学习,对后续课程也能起到铺垫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精通本课程,还应对后续课程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例如,应了解食品生物化学的内容、食品检验分析的内容,这样在讲授相关章节时能学生就能做到举一反三,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讲授样品前处理时可以举食品中蛋白质测定的例子,讲授滴定分析基本操作时可以告知学生分析化学基本操作在食品检验分析实验中及食品检验工考证中的应用。

(四)完善课程考核办法

在课程考核上,应完善原有的课程考核办法,把理论和实验成绩同步纳入总成绩中。理论和实验考核应根据其特点确定不同的考核方式。实验成绩的考量中可加大平时实验课表现、实验操作能力所占的比例,期末考核为实验操作考核。实验操作考核的方法是对每一名学生进行单独的操作考核,考核的目的主要是检查学生对所学基本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过程、熟练程度、实验结果以及每个考试项目的评分点当场打出分数,并要求学生当场计算、处理实验数据并提交实验报告,最终操作考核的分数由实验操作分和实验报告分组成。采用这种全面的考核方法,既可解决实验考核只考虑平时表现,而忽视期末成绩的普遍问题,又可避免以期末成绩一锤定音的局限性,克服单凭实验报告打分所产生的偏差,可以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学生的实验技能可得到充分体现,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可得到锻炼。而理论成绩则以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并综合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评定,在最终的总成绩中理论成绩和实验成绩各占50%。这样,把理论和实验同步纳入总成绩中,可以有效避免学生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也能更科学地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综上所述,在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素质强化技能训练,从思想动员、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入手,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注重课程衔接、完善考核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后续课程和学生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知新,王祖浩.化学实验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马春花.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程芳婷.高职药学类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0(4):94-95.

[4]吴春艳,刘建成.高职学院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19(4):54-56.

[5]郑艳芬,王仲旭,晋利,等.高职环境类《分析化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1(3):80-81.

[6]王安群,欧阳文.情境教学法在高职《分析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8(10):127-128.

[7]段晓琴.高职分析化学能力教育考试评价模式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5):110-111.

无机化学与核化学范文4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5)

摘要:从领会专业技能抽查与实践教学的实质、融技能标准于课堂教学、实施强化训练、强化实验考核四个方面入手,讨论在技能抽查背景下如何加强高职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并从四个方面总结了实施教学改革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 :专业技能抽查;药学;无机化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59-04

作者简介:曾琦斐(1972—),男,硕士,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化学教学、高教管理、纳米金属制备、有机合成。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基于专业技能抽查的高职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项目编号:XJK013CZY03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完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和专业建设水平分级评价制度。根据这一精神,湖南省教育厅于2010年建立了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制度。目前,专业技能抽查已成为湖南省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促进专业教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有力措施和重要保障。为此,我们大胆尝试了基于专业技能抽查背景下的高职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把专业技能抽查的理念、标准和要求融入教学中,切实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企业的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深刻领会专业技能抽查与实践教学的实质

本文所说的“专业技能抽查”是指由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具体来说,是指在全省范围内,所有在籍高职院校学生,在大三第一学期必须参加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全省专业技能抽查。基本程序是先由省教育厅确定抽查专业,再从各个学校的相应专业的大三在籍学生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学生参加技能抽查考试;考试方式为现场操作测试;学生完成测试后,由评委现场评定“合格”或“不合格”。抽查结果与学校申报省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及学校专业建设水平评估相结合。对抽查合格率低于60%的学校,提出黄牌警告,无故不参加专业技能抽查的学校以及连续两次抽查合格率低于60%的学校,取消该专业的招生资格。可见,专业技能抽查对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促进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的提高、招生专业的设置及办学规模的稳定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近年来的专业技能抽查情况看,湖南省专业技能抽查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权威性,专业技能抽查标准由各院校专业课教师及企业专家制定,技能标准充分对接就业岗位核心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与素养、融合行业企业最新规范与要求,并有一套完整的考评体系与规则;二是随机性,参与专业技能抽考的学生为三年级第一学期在籍学生,由教育厅按一定比例随机抽取,被抽中学生不得更改与替换;三是影响大,抽考结果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综合排名并向社会公布,对合格率低于60%的学校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两年合格率低于60%的专业停止招生。

“实践教学”是指根据教学计划要求,组织学生通过系统的观察、讨论、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巩固和深化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技能、技巧、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而全面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实行高职专业技能抽查制度,凸显了职业教育的核心——专业技能培养。加强实践教学既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利通过专业技能抽查的客观要求和重要措施;专业技能抽查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促使各高职院校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深刻把握技能标准,并将其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高职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既要重视实践教学,又不能忽视理论教学。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既要遵循无机化学本身的系统性和教学规律,又要考虑到无机化学在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考虑到无机化学与后续课程的联系。专业技能抽查标准最大的特点是将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工艺要求、企业素养融入到标准里,使标准既引领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又反映行业企业最贴近、最实际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必须深刻把握技能标准,融标准于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做法是:第一,深刻理解技能标准。技能标准规定了学生对每项技能所要掌握的内容、熟悉的程度、达到的要求。只有深刻理解技能标准,明确每一项技能所要达到的要求、技能要点和操作方法,才能在训练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并有针对性。第二,围绕技能标准优化教学内容。对于每一项技能,要选择合适的理论及实验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对于综合性技能,可先分解成多个单项技能,逐一训练,逐个达标,再通过综合性实验形成综合技能。为了促使学生牢固掌握无机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要领,形成良好的专业技能,我们围绕技能标准优化了教学内容。一是删去了理论性太强、难度过大的纯化学理论内容和现象欠明显、药品毒性大、污染严重、与生产实际联系不紧密的实验内容;二是把相似的几个实验进行整合,既避免了重复教学,又促进了综合实验技能的形成;三是增加了化学药物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当前企业实际生产中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第三,紧扣技能抽查标准,实施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内容要围绕技能标准讲授理论知识、演示实验操作,突出技能标准对于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教学方法上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对技能抽查内容要重点讲授,反复训练,促使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熟悉操作要领,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实践表明,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紧扣技能抽查标准实施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不断增强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操作训练,形成技能技巧,增强综合实验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实施强化训练,为技能抽查查漏补缺

在备战技能抽查过程中实施强化训练,就是要对每项技能,通过适当的实验内容进行反复操作训练,查漏补缺,形成技能技巧。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全面训练无机化学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萃取等基本操作是综合性实验的基础,必须全面训练,掌握要领,熟练操作。二是技能抽查项目一一过关。在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学习技能抽查规定项目,包括每个项目的内容、要求、操作要领,都要全面掌握,操作规范、熟练,做到一一过关。三是以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设计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实验技能技巧的形成,提高综合实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根据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及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我们开设了三个设计性实验:胃散中CaCO3和MgO含量的测定、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鉴定及含量测定、Zn2+、Al3+ 混合样品中Zn2+、Al3+ 含量的测定。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并交教师修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讲评并指出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实验事故及预防和处理措施。实践表明,通过强化训练、查漏补缺,有利于促使学生全面掌握无机化学的各项实验操作,并通过反复的操作训练形成技能技巧,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强化实验考核,为技能抽查夯实基础

加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顺利通过技能抽查的关键环节,实验考核是检验实验教学成效、促进和优化实验教学的有效措施。我们的做法是:一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专业技能抽查,明确高职药学专业人才质量规格,修订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二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紧扣技能抽查标准,制定了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与考核实施方案。三是认真组织实验考核。实验考核既是课程结束考试的重要内容,又是备战专业技能抽查的“模拟抽查”环节,对检查备战技能抽查训练效果,促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考核分为基本实验理论考核、基本实验技能考核和综合实验能力考核三个部分。其中,基本实验理论考核占30%,主要考核学生对常用仪器结构、功能及操作方法,常用试剂的配制与保存,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要领,实验室规则、安全知识及实验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措施等实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闭卷方式进行;基本实验技能考核占30%,主要考核学生对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萃取等无机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的掌握和熟练情况,按“抽签确定考核内容操作考核、提问教师根据学生操作及答问情况进行评分”程序进行;综合实验能力考核占40%,主要考核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及书写实验报告的综合实验能力,按“公布考核题目学生选择实验试题学生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教师审阅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及实验报告书写情况进行综合评分”程序进行。实践表明,通过强化实验考核,既促进了实验教学,又为专业技能抽查夯实了基础。

五、教改效果

通过实施教学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教学受到高度重视。根据专业技能抽查制度,专业技能抽查考试连续两年合格率低于60%的专业停止招生,这一规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实践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专业技能抽查激励机制,不断优化实践教学条件,强化实践教学管理;专业课教师高度重视并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考核;学生为了增强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并能在技能抽查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也主动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

第二,优化了教学内容。专业技能抽查考试要求学生具备毕业后初次就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核心基本技能,这些核心技能和专业素养全部包含在抽查标准中。教学过程中,我们围绕专业核心基本技能,紧扣技能抽查标准,优化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实用性。

第三,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专业技能抽查促使校企深入合作,及时将企业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进到学生的技能培养中,实现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的对接。通过在技能训练中反复运用理论知识,使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并能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强化技能训练与考核,使学生明确了每一项技能的标准、操作要领和操作要求,并能熟练地进行操作,形成技能技巧。这样,从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两个层面促进了人才质量的提高。

第四,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专业技能抽查既是考学生也是考教师,要想学生顺利通过技能抽查,专业课教师必须吃透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标准,掌握企业对学生的技能需求及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其次,教学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促使教师不断转变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第三,专业技能抽查制度的实施,促使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参加实践锻炼,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经验。这样,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锻炼,促使教师逐渐成长为“站讲台能讲好、进车间能干好”的“双师型”教师。

总之,实施专业技能抽查制度,“以抽查促改进、以抽查促建设、以抽查促质量提升”是切实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保障。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课程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为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并适应专业技能抽查的需要,围绕技能标准,优化教学内容,融标准于课堂教学中,是深化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高飞.谈基于技能竞赛背景下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2,14(6):55-57.

[2]贺映辉.高职国贸专业课程教学与专业技能抽查对接研究——以《外贸跟单实务》课程为例[J].考试周刊,2013(66):174.

[3]李云义,常芳.浅谈专业技能抽查的意义及对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改革的促进[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48-50.

[4]余波.浅谈学生专技能抽查考试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及改革的促进[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技财经,2012,19(10):78-79.

[5]曾琦斐.提高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中医药导报,2007,13(11):94-95.

[6]曾琦斐.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5):80-82.

无机化学与核化学范文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完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和专业建设水平分级评价制度。根据这一精神,湖南省教育厅于2010年建立了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制度。目前,专业技能抽查已成为湖南省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促进专业教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有力措施和重要保障。为此,我们大胆尝试了基于专业技能抽查背景下的高职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把专业技能抽查的理念、标准和要求融入教学中,切实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企业的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深刻领会专业技能抽查与实践教学的实质

本文所说的“专业技能抽查”是指由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具体来说,是指在全省范围内,所有在籍高职院校学生,在大三第一学期必须参加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全省专业技能抽查。基本程序是先由省教育厅确定抽查专业,再从各个学校的相应专业的大三在籍学生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学生参加技能抽查考试;考试方式为现场操作测试;学生完成测试后,由评委现场评定“合格”或“不合格”。抽查结果与学校申报省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及学校专业建设水平评估相结合。对抽查合格率低于60%的学校,提出黄牌警告,无故不参加专业技能抽查的学校以及连续两次抽查合格率低于60%的学校,取消该专业的招生资格。可见,专业技能抽查对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促进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的提高、招生专业的设置及办学规模的稳定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近年来的专业技能抽查情况看,湖南省专业技能抽查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权威性,专业技能抽查标准由各院校专业课教师及企业专家制定,技能标准充分对接就业岗位核心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与素养、融合行业企业最新规范与要求,并有一套完整的考评体系与规则;二是随机性,参与专业技能抽考的学生为三年级第一学期在籍学生,由教育厅按一定比例随机抽取,被抽中学生不得更改与替换;三是影响大,抽考结果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综合排名并向社会公布,对合格率低于60%的学校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两年合格率低于60%的专业停止招生。

“实践教学”是指根据教学计划要求,组织学生通过系统的观察、讨论、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巩固和深化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技能、技巧、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而全面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实行高职专业技能抽查制度,凸显了职业教育的核心——专业技能培养。加强实践教学既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利通过专业技能抽查的客观要求和重要措施;专业技能抽查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促使各高职院校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深刻把握技能标准,并将其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高职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既要重视实践教学,又不能忽视理论教学。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既要遵循无机化学本身的系统性和教学规律,又要考虑到无机化学在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考虑到无机化学与后续课程的联系。专业技能抽查标准最大的特点是将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工艺要求、企业素养融入到标准里,使标准既引领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又反映行业企业最贴近、最实际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必须深刻把握技能标准,融标准于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做法是:第一,深刻理解技能标准。技能标准规定了学生对每项技能所要掌握的内容、熟悉的程度、达到的要求。只有深刻理解技能标准,明确每一项技能所要达到的要求、技能要点和操作方法,才能在训练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并有针对性。第二,围绕技能标准优化教学内容。对于每一项技能,要选择合适的理论及实验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对于综合性技能,可先分解成多个单项技能,逐一训练,逐个达标,再通过综合性实验形成综合技能。为了促使学生牢固掌握无机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要领,形成良好的专业技能,我们围绕技能标准优化了教学内容。一是删去了理论性太强、难度过大的纯化学理论内容和现象欠明显、药品毒性大、污染严重、与生产实际联系不紧密的实验内容;二是把相似的几个实验进行整合,既避免了重复教学,又促进了综合实验技能的形成;三是增加了化学药物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当前企业实际生产中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第三,紧扣技能抽查标准,实施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内容要围绕技能标准讲授理论知识、演示实验操作,突出技能标准对于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教学方法上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对技能抽查内容要重点讲授,反复训练,促使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熟悉操作要领,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实践表明,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紧扣技能抽查标准实施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不断增强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操作训练,形成技能技巧,增强综合实验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实施强化训练,为技能抽查查漏补缺

在备战技能抽查过程中实施强化训练,就是要对每项技能,通过适当的实验内容进行反复操作训练,查漏补缺,形成技能技巧。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全面训练无机化学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萃取等基本操作是综合性实验的基础,必须全面训练,掌握要领,熟练操作。二是技能抽查项目一一过关。在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学习技能抽查规定项目,包括每个项目的内容、要求、操作要领,都要全面掌握,操作规范、熟练,做到一一过关。三 是以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设计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实验技能技巧的形成,提高综合实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根据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及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我们开设了三个设计性实验:胃散中CaCO3和MgO含量的测定、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鉴定及含量测定、Zn2+、Al3+ 混合样品中Zn2+、Al3+ 含量的测定。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并交教师修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讲评并指出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实验事故及预防和处理措施。实践表明,通过强化训练、查漏补缺,有利于促使学生全面掌握无机化学的各项实验操作,并通过反复的操作训练形成技能技巧,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强化实验考核,为技能抽查夯实基础

加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顺利通过技能抽查的关键环节,实验考核是检验实验教学成效、促进和优化实验教学的有效措施。我们的做法是:一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专业技能抽查,明确高职药学专业人才质量规格,修订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二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紧扣技能抽查标准,制定了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与考核实施方案。三是认真组织实验考核。实验考核既是课程结束考试的重要内容,又是备战专业技能抽查的“模拟抽查”环节,对检查备战技能抽查训练效果,促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考核分为基本实验理论考核、基本实验技能考核和综合实验能力考核三个部分。其中,基本实验理论考核占30%,主要考核学生对常用仪器结构、功能及操作方法,常用试剂的配制与保存,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要领,实验室规则、安全知识及实验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措施等实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闭卷方式进行;基本实验技能考核占30%,主要考核学生对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萃取等无机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的掌握和熟练情况,按“抽签确定考核内容操作考核、提问教师根据学生操作及答问情况进行评分”程序进行;综合实验能力考核占40%,主要考核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及书写实验报告的综合实验能力,按“公布考核题目学生选择实验试题学生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教师审阅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及实验报告书写情况进行综合评分”程序进行。实践表明,通过强化实验考核,既促进了实验教学,又为专业技能抽查夯实了基础。

五、教改效果

通过实施教学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教学受到高度重视。根据专业技能抽查制度,专业技能抽查考试连续两年合格率低于60%的专业停止招生,这一规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实践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专业技能抽查激励机制,不断优化实践教学条件,强化实践教学管理;专业课教师高度重视并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考核;学生为了增强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并能在技能抽查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也主动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

第二,优化了教学内容。专业技能抽查考试要求学生具备毕业后初次就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核心基本技能,这些核心技能和专业素养全部包含在抽查标准中。教学过程中,我们围绕专业核心基本技能,紧扣技能抽查标准,优化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实用性。

第三,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专业技能抽查促使校企深入合作,及时将企业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进到学生的技能培养中,实现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的对接。通过在技能训练中反复运用理论知识,使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并能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强化技能训练与考核,使学生明确了每一项技能的标准、操作要领和操作要求,并能熟练地进行操作,形成技能技巧。这样,从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两个层面促进了人才质量的提高。

第四,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专业技能抽查既是考学生也是考教师,要想学生顺利通过技能抽查,专业课教师必须吃透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标准,掌握企业对学生的技能需求及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其次,教学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促使教师不断转变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第三,专业技能抽查制度的实施,促使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参加实践锻炼,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经验。这样,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锻炼,促使教师逐渐成长为“站讲台能讲好、进车间能干好”的“双师型”教师。

总之,实施专业技能抽查制度,“以抽查促改进、以抽查促建设、以抽查促质量提升”是切实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保障。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课程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为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并适应专业技能抽查的需要,围绕技能标准,优化教学内容,融标准于课堂教学中,是深化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59-0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完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和专业建设水平分级评价制度。根据这一精神,湖南省教育厅于2010年建立了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制度。目前,专业技能抽查已成为湖南省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促进专业教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有力措施和重要保障。为此,我们大胆尝试了基于专业技能抽查背景下的高职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把专业技能抽查的理念、标准和要求融入教学中,切实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企业的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深刻领会专业技能抽查与实践教学的实质

本文所说的“专业技能抽查”是指由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具体来说,是指在全省范围内,所有在籍高职院校学生,在大三第一学期必须参加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全省专业技能抽查。基本程序是先由省教育厅确定抽查专业,再从各个学校的相应专业的大三在籍学生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学生参加技能抽查考试;考试方式为现场操作测试;学生完成测试后,由评委现场评定“合格”或“不合格”。抽查结果与学校申报省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及学校专业建设水平评估相结合。对抽查合格率低于60%的学校,提出黄牌警告,无故不参加专业技能抽查的学校以及连续两次抽查合格率低于60%的学校,取消该专业的招生资格。可见,专业技能抽查对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促进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的提高、招生专业的设置及办学规模的稳定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近年来的专业技能抽查情况看,湖南省专业技能抽查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权威性,专业技能抽查标准由各院校专业课教师及企业专家制定,技能标准充分对接就业岗位核心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与素养、融合行业企业最新规范与要求,并有一套完整的考评体系与规则;二是随机性,参与专业技能抽考的学生为三年级第一学期在籍学生,由教育厅按一定比例随机抽取,被抽中学生不得更改与替换;三是影响大,抽考结果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综合排名并向社会公布,对合格率低于60%的学校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两年合格率低于60%的专业停止招生。

“实践教学”是指根据教学计划要求,组织学生通过系统的观察、讨论、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巩固和深化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技能、技巧、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而全面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实行高职专业技能抽查制度,凸显了职业教育的核心——专业技能培养。加强实践教学既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利通过专业技能抽查的客观要求和重要措施;专业技能抽查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促使各高职院校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深刻把握技能标准,并将其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高职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既要重视实践教学,又不能忽视理论教学。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既要遵循无机化学本身的系统性和教学规律,又要考虑到无机化学在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考虑到无机化学与后续课程的联系。专业技能抽查标准最大的特点是将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工艺要求、企业素养融入到标准里,使标准既引领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又反映行业企业最贴近、最实际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必须深刻把握技能标准,融标准于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做法是:第一,深刻理解技能标准。技能标准规定了学生对每项技能所要掌握的内容、熟悉的程度、达到的要求。只有深刻理解技能标准,明确每一项技能所要达到的要求、技能要点和操作方法,才能在训练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并有针对性。第二,围绕技能标准优化教学内容。对于每一项技能,要选择合适的理论及实验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对于综合性技能,可先分解成多个单项技能,逐一训练,逐个达标,再通过综合性实验形成综合技能。为了促使学生牢固掌握无机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要领,形成良好的专业技能,我们围绕技能标准优化了教学内容。一是删去了理论性太强、难度过大的纯化学理论内容和现象欠明显、药品毒性大、污染严重、与生产实际联系不紧密的实验内容;二是把相似的几个实验进行整合,既避免了重复教学,又促进了综合实验技能的形成;三是增加了化学药物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当前企业实际生产中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第三,紧扣技能抽查标准,实施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内容要围绕技能标准讲授理论知识、演示实验操作,突出技能标准对于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教学方法上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对技能抽查内容要重点讲授,反复训练,促使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熟悉操作要领,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实践表明,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紧扣技能抽查标准实施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不断增强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操作训练,形成技能技巧,增强综合实验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实施强化训练,为技能抽查查漏补缺

在备战技能抽查过程中实施强化训练,就是要对每项技能,通过适当的实验内容进行反复操作训练,查漏补缺,形成技能技巧。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全面训练无机化学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萃取等基本操作是综合性实验的基础,必须全面训练,掌握要领,熟练操作。二是技能抽查项目一一过关。在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学习技能抽查规定项目,包括每个项目的内容、要求、操作要领,都要全面掌握,操作规范、熟练,做到一一过关。三是以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设计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实验技能技巧的形成,提高综合实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根据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及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我们开设了三个设计性实验:胃散中CaCO3和MgO含量的测定、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鉴定及含量测定、Zn2+、Al3+ 混合样品中Zn2+、Al3+ 含量的测定。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并交教师修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讲评并指出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实验事故及预防和处理措施。实践表明,通过强化训练、查漏补缺,有利于促使学生全面掌握无机化学的各项实验操作,并通过反复的操作训练形成技能技巧,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强化实验考核,为技能抽查夯实基础

加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顺利通过技能抽查的关键环节,实验考核是检验实验教 学成效、促进和优化实验教学的有效措施。我们的做法是:一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专业技能抽查,明确高职药学专业人才质量规格,修订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二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紧扣技能抽查标准,制定了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与考核实施方案。三是认真组织实验考核。实验考核既是课程结束考试的重要内容,又是备战专业技能抽查的“模拟抽查”环节,对检查备战技能抽查训练效果,促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考核分为基本实验理论考核、基本实验技能考核和综合实验能力考核三个部分。其中,基本实验理论考核占30%,主要考核学生对常用仪器结构、功能及操作方法,常用试剂的配制与保存,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要领,实验室规则、安全知识及实验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措施等实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闭卷方式进行;基本实验技能考核占30%,主要考核学生对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萃取等无机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的掌握和熟练情况,按“抽签确定考核内容操作考核、提问教师根据学生操作及答问情况进行评分”程序进行;综合实验能力考核占40%,主要考核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及书写实验报告的综合实验能力,按“公布考核题目学生选择实验试题学生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教师审阅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及实验报告书写情况进行综合评分”程序进行。实践表明,通过强化实验考核,既促进了实验教学,又为专业技能抽查夯实了基础。

五、教改效果

通过实施教学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教学受到高度重视。根据专业技能抽查制度,专业技能抽查考试连续两年合格率低于60%的专业停止招生,这一规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实践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专业技能抽查激励机制,不断优化实践教学条件,强化实践教学管理;专业课教师高度重视并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考核;学生为了增强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并能在技能抽查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也主动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

第二,优化了教学内容。专业技能抽查考试要求学生具备毕业后初次就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核心基本技能,这些核心技能和专业素养全部包含在抽查标准中。教学过程中,我们围绕专业核心基本技能,紧扣技能抽查标准,优化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实用性。

第三,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专业技能抽查促使校企深入合作,及时将企业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进到学生的技能培养中,实现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的对接。通过在技能训练中反复运用理论知识,使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并能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强化技能训练与考核,使学生明确了每一项技能的标准、操作要领和操作要求,并能熟练地进行操作,形成技能技巧。这样,从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两个层面促进了人才质量的提高。

第四,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专业技能抽查既是考学生也是考教师,要想学生顺利通过技能抽查,专业课教师必须吃透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标准,掌握企业对学生的技能需求及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其次,教学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促使教师不断转变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第三,专业技能抽查制度的实施,促使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参加实践锻炼,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经验。这样,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锻炼,促使教师逐渐成长为“站讲台能讲好、进车间能干好”的“双师型”教师。

总之,实施专业技能抽查制度,“以抽查促改进、以抽查促建设、以抽查促质量提升”是切实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保障。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课程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为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并适应专业技能抽查的需要,围绕技能标准,优化教学内容,融标准于课堂教学中,是深化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高飞.谈基于技能竞赛背景下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2,14(6):55-57.

[2]贺映辉.高职国贸专业课程教学与专业技能抽查对接研究——以《外贸跟单实务》课程为例[J].考试周刊,2013(66):174.

[3]李云义,常芳.浅谈专业技能抽查的意义及对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改革的促进[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48-50.

[4]余波.浅谈学生专技能抽查考试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及改革的促进[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技财经,2012,19(10):78-79.

[5]曾琦斐.提高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中医药导报,2007,13(11):94-95.

[1]高飞.谈基于技能竞赛背景下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2,14(6):55-57.

[2]贺映辉.高职国贸专业课程教学与专业技能抽查对接研究——以《外贸跟单实务》课程为例[J].考试周刊,2013(66):174.

[3]李云义,常芳.浅谈专业技能抽查的意义及对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改革的促进[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48-50.

无机化学与核化学范文6

一本章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本章包括《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两节教材。第一节教材需用1课时教学,第二节教材需用2课时教学。此外,有1个学生实验。

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首先,在节的引言中,明确指出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接着,讲述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三方面内容。

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内容,一开始就指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紧接着以玉米和人体为例,将含量较多的化学元素以及这些元素的含量列成表。通过对表中内容的分析,概括出两点:一是组成玉米和人体的基本元素是C、O、H、N;二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含量相差很大,由此进一步提出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和种类。

关于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的内容,首先强调指出,在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C、H、O、N、P、S这6种元素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接着,说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进一步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关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内容,主要是从组成生物体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的相同和不同,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一点是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的事实,来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另一点是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与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比,两者相差很大的事实,来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首先,明确提出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主要包括无机化合物的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物的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然后,依次讲述构成细胞的这6种化合物。,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关于无机化合物的水,着重说明它在细胞中含量最多;水在不同的生物体中和不同的组织、器官中含量不同;水在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存在;水在细胞内的重要作用。最后强调指出,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关于无机盐,强调指出它在细胞中虽然含量很少,且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状态存在于细胞中,但是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无机盐既是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又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关于糖类,主要说明它由C、H、O3种化学元素组成,它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类大致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其中的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淀粉、糖元等是重要种类),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重要作用。

关于脂质,主要说明它由C、H、O3种元素组成,一般包括脂肪、类,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脂和固醇等;这几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重要作用,并强调指出,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的膜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关于蛋白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教材中比较详细地讲述了有关内容。首先,强调蛋白质在细胞中只比水的含量少,大致占细胞干重的50%以上,它是细胞中各种结构的重要化学成分。接着,说明蛋白质主要由C、H、O、N4种化学元素组成;它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是由许多氨基酸分子互相连接而成;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在生物体内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关于核酸,首先明确指出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对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的作用。然后,说明核酸由C、H、O、N、P等化学元素组成,也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可以分为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两大类。

本节教材的最后一段指出,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这里也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在本章中,为了配合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内容,安排了学生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主要是根据某些化学试剂,能够分别使生物组织中上述三种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来鉴定生物组织中有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二本章与其他章的联系

1.本章是绪论后的开篇章,所讲内容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与后面的各章都有密切关系,是学习好其他各章的基础,教学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是讲述第二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重要基础。例如,讲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会用到磷脂、蛋白质等知识。

3.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与本章联系十分紧密。例如,讲述植物的物质代谢时,要用到酶、水、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等知识;在讲到人和动物的物质代谢时,要用到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知识。

4.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在讲到激素的调节作用时,要用到蛋白质等知识。

5.第六章《遗传和变异》在讲到生物体的遗传性和变异性时,有关蛋白质和核酸的知识,是重要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