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发展情况范例6篇

世界经济发展情况

世界经济发展情况范文1

关键词:金融经济;通货膨胀;策略

一、分析通货膨胀时期的世界金融经济

由于世界经济这个大潮流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经济也越来越靠近世界经济。我国的经济需要发展,就必须依托世界经济这个大形势,以下对通货膨胀时期的世界经济进行分析,这样有利于我国很好地把握经济状况快速发展。

我国的经济开始与世界接轨,最早应该说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保持每年10%的增长率,这促进了我国外汇资本的积累,清楚的表明了我国金融经济的进步,我国积累外汇的速度在世界上也是遥遥领先的。但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程度和一个国家对国际的经济影响是成正比例关系的,这些都对我国的金融经济发展影响比较大。以全球的观点来看,目前的世界性金融经济发展以通货膨胀现象最为明显。

一方面主要表现为:由于受美元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正在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伴随着越来越严重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多的美元流入到市场中,这种情况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美国自身的金融经济,也会对拥有美元的地区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的影响。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全世界都被波及到,就连黄金和石油这些商品都大幅涨价。特别是石油的价格更是居高不下,长期保持100美元一桶。一些珍贵的金属资源价格也不断攀升,就连玉米、小麦等日用品也没有躲过此劫。在此环境下,世界经济呈现出普遍的通货膨胀。

另一方面主要表现为:全球范围内流动性出现了过剩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全世界的通货膨胀导致物价过高所致。资本的本身就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当然会被利润高的地方吸引去。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凡是有利可图的资本市场到处都被流动性的充斥着,这些地区甚至包括股市上,中国、美国的股市都存在这样的情况。泡沫经济愈演愈烈,这严重威胁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由于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过大,美国为了转移危机,不顾别国的安危,一步步诱导别国的央行发放信贷,来抑制危机的不利影响。美国的这一招数,必将会导致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施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由于世界是一体的,这必将会对全世界产生影响,这会加剧全球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这将对世界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而这种格局必会对美国有利。

二、通货膨胀对金融经济的影响

任何事物所产生的影响都要一分为二的看,当然通货膨胀也不例外,但是它的影响则以负面影响较多。比如经济发展缓慢、物价严重上涨、人心惶惶等,但是这些不利都不及对市场机制带来的破坏,使得资源出现了严重的浪费和配置上的错误。全球出现通货膨胀,对全球金融经济来说肯定会有影响的,但影响也是很多的。全球是一个整体,而中国又是世界中的一部分,因此全球的经济危机,必然也会对我国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受金融危机最大的表现就是我国的外汇会出现严重的贬值现象。我国的外汇是通过人民辛辛苦苦挣来的,肯定不会愿意看到自己的东西降低了价值。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更是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使外汇不减反增。可是,比较现实的情况是,我国的美元外汇储备所占的比例也不小,因此,在美元大量贬值的情况下,我国的外汇储备是肯定会贬值的,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金融经济更是一个大的考验。

通货膨胀的变现还能从人民币上表现出来。受全球的影响,我国人民币出现普遍升值的趋势,这种情况会致使大量的货币涌入,进而致使物价上涨,最终导致泡沫经济的出现。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民币的价值,导致人们做出跟风的情况,比如把多余的钱投入到比较热的房地产上,然后就开始静待时机,以翻倍的价钱把东西抛售出去,获得更高的利润。这些情况,看似拉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实际是对我国经济的干扰,对于价格市场是极大的扰乱,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整体快速发展。

全球性的通货膨胀,也对我国的资本市场产生了很多影响,导致长期的负利率现象出现。这种情况下,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金融经济之间矛盾就会加剧,这也会迫使人民币的升值。在这种棘手的情况下,我国也会为应对金融经济危机提出新的解决办法,对于金融经济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也会使货币出现收紧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新的融资渠道出现,可以使债权市场快速发展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市场的收益将会超过银行,证券行业的发展也将进入朝阳时代。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新的值得投资的产品,比如房地产的前景就不错。事物的发展影响都是双面性的,通货膨胀的影响也是双面的,因此,既要采取积极应对危机的一面也要做好抓住机遇寻求发展的一面。

三、在通货膨胀时,我国的金融经济的安全问题

由于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我国的经济也受到不利的影响,这个时候就是利用宏观调控的时候,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我国的经济进行正确引导,带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使得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降到最低,使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方面,我国要确保货币政策的稳健发展。我国现在受着来自两方面的经济压力,一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变大,二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步伐会放慢的压力。因此,经济的发展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由于日渐严重的通货膨胀,大量货币也流通到了市场中,而要解决这一情况,我国提高存款利率,这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实施稳定的货币政策是极其有必要的,切实稳定好物价。企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效率低下、产品滞销等情况频出,因此我国要非常重视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影响。现在,稳定物价是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对投资过度看重的态度。越是通货膨胀,就会越容易出现投资的情况。因此,在此种情况下,国家要严格控制投资扩张情况,对于重复建设,等浪费资源的现象一定要严厉打击,做到,投资真正是为了经济发展。因此,对于过度扩张的情况一定不要坐视不管,如有必要,可以适当采取行政手段来控制。如果不控制这种情况,则会进一步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造成资源过度浪费,经济泡沫发展。当然,还应该正确引导热钱的使用。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人们就会跟风投资,这时热钱就会大量涌入,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刺激经济反发展的,通货膨胀会越来越严重。因此,当前金融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另一重点就是控制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市场。

同时,在当前动荡的经济背景下,切实保护好工业的正常生产发展和进出口消费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为防止出现经济的发展大幅度变化,应该对信贷资金严格控制,对企业的压力做出减压,对于一些不必要的税收要进行减免,最重要的是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构建一个合适的政策环境,一定要把经济垄断的情况打断,为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经济环境而做出努力,最终使企业的效率得到提高。除此之外,把负利率影响消除掉、增加存款的利率和减少货币在市场的流通,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应对通货膨胀的积极举措。

参考文献:

[1]卓子越,周浩.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关于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J].金融经济,2012(16).

[2]张小宇,刘金全.规则型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平稳性的内在关联机制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09).

[3]刘艺.谈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中国外资,2012(10).

[4]郭素萍.国外管理通货膨胀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J].时代金融,2012(11).

[5]薛雯雯,周峰.?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1978~2011年数据分析[J].经营与管理,2012(09).

世界经济发展情况范文2

【关键词】现代通信技术发展

1957年10月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自那以来,短短30余年,世界主要国家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航天产业,迄今已有22个国家组织发射了航天器;有58个国家投资发展航天技术,总投资高达近万亿美元;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航天技术成果。航天遥感的出现,给人类观测地球提供了最有效的场合。它的迅速发展使得在资源勘探、海洋开发、农林管理、气象预报、环境灾害监测、地貌测绘等应用领域中,发生着革命性变化。美欧日等24国发起了一项规模极为庞大的“行星一地球计划”,计划10年内发射24个地球遥感卫星,耗资150亿―300亿美元,目的是监测地球环境的变化。在空间已经采用的信息获取新技术是各类星载遥感仪器,如照相机、电视摄像机、红外及多光谱扫描仪、电荷耦合固态推扫式摄像器、微波辐射仪、合成孔径雷达等。目前的发展以信息传输型的遥感仪器为主流,而不是从空间回收拍摄的胶片。其中利用卫星红外传感器获得目标已取得显著进展,可以从空中对1/2地球表面进行实时监视,如帧频(每秒钟传送图像的次数)为每秒2次,每个像点用一个10位数码描述,每位数需硬运算10次,卫星上需要一个100亿次的计算机,而发展这样的计算机需要近10年时间。第三次或第四次产业革命相并列看待,而认为在第一次“革命”之后,一些重要事件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这种看法是有其道理的。人

们震惊于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产生大量新的经济现象,为确定现阶段新技术革命的历史地位,才继二次、三次革命说之后进而提出四次产业革命的论点。一些描述强调目前发生的变化的重要性,借以唤醒那些仍沿着传统思路看问题,以第一次产业革命基础为发展战略出发点的科学家、政治家和国策决定者。如托夫勒的浪潮论,奈斯比特的趋势论,以及许多关于大国兴衰史的讨论等,这些震聋发馈的疾呼确实起到了唤起人们以新的眼光看世界、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催化剂作用。

“信息革命”就信息技术本身的变化看,为世界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新的环境条件;就信息革命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看,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出现,为世界经济研究提供了新课题。

(一)“信息革命”与世界经济的形成

迄今为止,信息革命问题在世界经济研究领域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信息、信息技术、信息革命以及信息科学知识,在世界经济研究领域里出现的频率是比较低的。这并不表明信息及信息技术现在才变得重要起来,而是在世界经济形成过程中,它始终起着重大作用:首先,信息经济本身是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信息传输、处理等技术条件,在世界经济整体性方面起着粘合作用;最后,每次信息革命对世界经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对世界经济整体形成的粘合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信息技术进步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或整体性增强的自然物质条件。关于建立世界经济科学体系的争论由来已久,人们并没有关注到,信息的传输与获取技术的整体水平和不平衡发展,仍是各国经济交流与国际性体现的障碍。当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探险家去发现“新大陆”时,人们所关注的是由此所带来的商业革命和市场开拓,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信息沟通方式的革命性进展。只是到了电子计算机网络使人们有可能通过全球数字通信网,全天候了解世界任一地区经济情况变化时,才意识到信息及信息传输、处理技术对世界经济整体化的作用。实际上,它存在于世界经济整体化发展的全过程之中。自然科学、哲学对时空的研究获得重大进展,时空现实变化对世界经济整体化发展的极其重大的意义,在社会科学那里却因其显而易见被忽视了。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不重视信息及信息技术作用的线索,是不全面的。

由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一些基于过去情况得出的某些结论,需要有新的发展。

1.产业结构步人调整,新兴产业代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产业或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产业发展迅速,传统产业在衰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衰退中的传统产业曾一直是世界经济研究的主要经济资料。它们的规模、速度、关系等是主要的结论依据,如从钢铁、汽车、煤炭等传统工业看,它们的盛衰过去常常是经济增长的标志性因素。现在,在传统产业衰退的同时,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却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随着信息产业以及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主导地位的确定,它自身的经济特征以及所特有的变化规律,将成为整个经济增长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2.科学、技术、生产、市场一体化发展,经济周期波动趋于平缓

科学成果应用于技术发明,使技术发明进入产品生产的周期愈来愈短。一种产品的生命最短的只有两年、三年,甚至一年多。适应此种情况,制造业采取“柔性制造技术”,一改过去那样大批量生产同一品种的生产线为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线。市场需要什么,能够做出及时的反映。固定资本更新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物质基础不那么明显了,“柔性制造技术”使大批更新设备的现象平缓化。需要更新、改进的,在大部分情况下将是软件,而不是硬件设备。“软件”是一种知识产品,受资源约束小,对整个物质产业关系链的连锁影响,相对于硬件设备的更新要小得多,引起的震荡也小得多。此外,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贯通,将使国际协调的物质技术条件进一步具备,国际间信息技术差距导致信息资源利用的不平衡等新现象,也应密切注视。

信息革命是正在进行中的革命,对经济、政治、社会的影响会逐渐显现出来。不重视这些影响,就不能正确解释世界,对实际经济活动也就难以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二)信息技术发展为世界经济研究提供了新手段

信息技术是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延长,是科学研究的极好条件:(1)办公自动化设备,可使科学工作者从繁杂的文字、资料处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加快科研成果的完成。(2)信息获取手段高技术化,使传统的信息资料查找方式大为简化。计算机数据库可提供全面、新颖、准确程度高的数据资料。

世界经济发展情况范文3

一 方面,事实证明,中国经济和现行的经济政策对世界经济具有积极影响。首先,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助推器,中国经济开放改善了全球的供给结构,特别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给世界人民带来了信心。实际上,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强的中国人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极大改善,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其次,中国在世贸组织规则下扩大对外贸易,为其他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支持了相关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再次,中国坚持人民币?E率基本稳定,有利于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限。正像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指出的,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但是,从总体上看,无论是从经济总量还是从贸易总量顺差来观察,其影响均是有限的:

一、中国经济总量小,尚不足以对世界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

2001年,中国GDP占世界GDP总值的3.7%,大大低于美国占32.6%、日本占13.6%的比重。从出口和进口贸易情况来看,中国所占比重分别为4.3%和4.0%,均列世界第六位,大大低于美国占11.9%和15.2%、德国占9.2%和8.4%、日本占6.6%和5.9%的水平。如果从中国对美、日和欧元区出口额占美、日、欧GDP的比重来看,分别只有0.5%、1.7%和O.5%,可见中国的影响力是很小的。

二、出口增速加快,但进口增速更快,近几年净出口呈逐年下降态势。

1999―2001年,中国平均每年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7个百分点。从动态情况看,贸易顺差总体呈减少趋势:1997年、1998年顺差分别为404亿美元和435亿美元,1999―2001年下降到200亿美元左右的水平。而日本1999年、2000年顺差都在1000亿美元左右,2001年虽然有所减少,但仍然有544亿美元,是中国的两倍多;2001年德国/顷差达到842亿美元,加拿大为326亿美元,印度尼西亚2000年顺差达到286亿美元。由此可见,中国的贸易顺差并没有对世界进出口市场产生冲击。

世界经济发展情况范文4

一、美、欧、日的经济实力地位

(一)多极之首的美国经济

10年前的人们对三极实力地位的概括是:崛起的日本,复兴的欧洲,衰落的美国。然而90年代后的情况表明,美国遏止了实力地位相对衰落的态势,显示了其不仅是世界经济多极之一,更是实力之首的实力。其经济自1991年3月美国经济走出低谷至2001年3月,已连续增长10年,10年中年增长率达3.5%,创造了世界上最长的经济持续增长周期的记录。而且不仅仅是经济持续增长,还出现了“一高两低”并存的所谓新经济现象,主要动因在于新技术革命的推动和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为期10年比较良好的经济发展使得美国经济实力有所增长。其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24.2%提高到28.6%。

(二)泡沫破裂的日本经济

90年代后的世界经济三极中,日本的经济发展势头、状态与美国产生此消彼长的位置互换。50年代至80年代的每一个10年,日本经济发展速度都是既快于西欧、更快于美国的,从而使日美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生产总值由50年代初的日本约相当于美国的6%上升为90年代初的66%,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正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济达到高峰的同时,其经济泡沫也达到了顶点。1989年末,日本的资产价格(股票、土地和其他金融资产的价格)是国内生产总值的15倍;日本的国土面积仅为美国的4%,而其市场价值是美国的5倍多,仅东京房地产的市价总额就可以购买美国两次。但是泡沫是不可能长期膨胀的。1990年,以当时发生的经济周期性危机为契机,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并使日本经济在90年代以低于美国经济增长率两个多百分点的劣势陷入经济停滞,这是日本战后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在这样一个经济不景气状况中,又遇上了1997年东亚经济危机的发生,这对日本经济是再糟糕不过的事情了。这场金融风波既充分显露了日本经济实力地位的下降和对世界经济的消极影响,反过来又对不振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1997年日本出现0.7%的负增长,1998年进一步恶化为2.8%的负增长,1999年勉强出现0.6%的经济微弱正增长,2000年,由于国际经济比上年加快(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7%),也由于日本近年来以国债为支撑扩张的财政政策逐渐显效,日本经济开始有所好转,但也仅仅是1.5%的增长率。用经济合作组织的话说,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挣扎了几年的日本经济已经开始出现适度的复苏。

过去的10年是日本经济“失去的10年”,受泡沫经济破灭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双重打击的日本经济目前依然困难重重,但是日本的经济实力犹存。可以说,日本的经济实力、影响力只是相对于美国而减弱或相对于泡沫经济高涨时而收缩,而并非基础经济大倒退。日本目前的国民生产总值约相当于排在世界第三、四、五位的西欧三大国德国、法国、英国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之和。未来10年,日本将以接近2%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发展,二十一世纪的日本经济仍是多极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一极。

(三)一体化的欧盟经济

西欧的经济发展态势在美欧日三者中始终处于中间的位置。80年代及其以前,西欧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如日本,但快于美国;进入90年代后,西欧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日本,但落后于美国。以一个国家集团的实力计,欧盟的一些主要实力指标不仅大大高于日本,甚至超过美国。比如国内生产总值,欧盟占世界的29%,美国占28%,日本占13%。但不能简单地据此认为欧盟的实力地位世界第一。欧盟是一个国家集团,15个国家的集合,尽管其一体化程度较高,可以作为一个实体与美、日并立,但毕竟不像美、日那样作为单一国家成为世界经济之一极。这要求欧盟既要加强经济一体化,又要加快经济发展,即通过“集中”和“积聚”两个方面的努力,以巩固和增强自己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实力地位。

如何在较低通胀率和较低失业率情况下提高经济增长率,是欧盟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相比于美国近年来已出现“一高两低”的新经济现象,欧洲要逊色一些。

二、美、欧、日经济“软着陆”状况

从理论上讲,宏观经济“软着陆”是指一国国民经济的运行出现“一高两低”的良好态势,即经济高增长率、低失业率、低通胀率并存。

(一)经济增长率

1997年以来,美国每年的经济增长率都在4%以上。欧盟的经济增长状况是,1997年为2.7%;1998年为2.8%;1999年为2.3%;2000年经济增长率第一次突破3%,达到3.4%,为1989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但仍低于美国;2001年,据经合组织等预计,欧盟的经济增长率仍会保持在3%以上,从而将9年来第一次超过美国。从更长期的发展看,自现在起到2010年每年的经济增长率为3%,已是欧盟确定的发展目标。

(二)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是与经济增长率密切相联的。按照西方传统的经济理论和实践,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其在2.5%至3%的情况下是合适的,这既会使就业增加,又不会使通货膨胀率过于上扬。欧盟近年来在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通胀率三个指标上,只有在低通胀率方面可以与美国相媲美,甚至比美国还低。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欧盟通胀率1998年为1.4%,1999年为1.3%。然而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美国是在经济增长率突破了传统的界限的情况下,仍保持了较低的通胀率。欧盟则面临着既要经济增长率突破3%,并把高失业率降下来,同时又不至于使通胀率有大的上扬的艰难任务。事实上,自1999年下半年欧盟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以来,欧盟的通胀率也呈小幅攀升态势。欧洲央行行长杜伊森贝赫2000年7月在欧洲议会发表讲话时说,“我们绝不反对经济增长率高于3%,我们所不希望的是通货膨胀达到这一水平”,因此,欧洲央行对影响欧元区物价稳定的因素保持警惕,将继续实行“把通货膨胀压力消灭在萌芽状态”的长期战略。从现在的发展态势看,欧盟2001年、2002年的通胀率将回落到2%和1.8%。:

(三)失业率

高失业率一直是多年来困扰欧洲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与美国近年来失业率压低到4%的情况相比,欧盟的失业率高达10%左右。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是密切相联的两个指标。一方面,高失业率是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压力。据欧洲的统计,欧洲每年用于失业、贫困人口救济和社会福利保障的开支高达1万亿到2万亿欧元,占各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2%到20%。如此巨大的开支拖累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提高经济增长率是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的趋强,欧盟的失业人数在减少——从1996年及其之前的约2000万人减少到1997年3月的1,800万人、1998年5月的1,700万人、1999年的1,600万人和2000年1月的1,230万人;欧盟的失业率也在降低——从1996年的10.8%降至1997年的10.6%、1998年的10.0%、1999年的9.1%和2000年的8.4%,预计今明两年将继续降至7.8%和7.3%。

世界经济发展情况范文5

原苏联经济学家康得拉季耶夫(以下简称康氏)对英、法、美等国从1780年到1920年的140年经济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西方经济发展中存在着40-60年的周期运动(亦称长波),每个长波又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时期,各持续20-30年。根据统计,从1780年到1920年西方经济已出现过两个半长波。他预言第三长波的下降期开始于1920年。后来的世界经济运行的结果正是如此。人们据此推断,第三长波的结束期为1945年,并以此为起点开始第四长波的运行。

当前对世界经济第

四、第五长波的起止点存在疑问,作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将各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看成同步,如均以1945年为起点;那么,其结束的时间自然就要一样了,如此,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就自然不能成为其经济周期的新起点。第二,是将世界经济周期等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周期,那么,在20世纪90年代日、欧各国经济不振的情况下,自然不能说世界经济已开始新的长波了。

本文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世界经济第四和第五长波的转折点。

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冷战结束之前,世界经济运行周期主要反映发达国家经济周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解体,并转轨市场经济;同时,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一大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也纷纷扩大对外经济开放,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到世界经济的体系中来,世界市场空前扩大。这些世界政治经济的巨大变革,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变化。例如,世界国内生产总值按市场汇率计算1970年为3.4万亿美元,1980年为11.8万亿美元,1991年猛增至24万亿美元,2000年为32.3万亿美元。因此,冷战结束后的世界经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经济。根据经典的周期理论,世界市场的扩大必然影响其经济运行周期。因此,20世纪90年代初期应该是世界经济运行第

四、第五长波的转折点。

二、发达国家经济各自周期及与世界经济周期不同步

(一)发达国家各自经济周期的不同步

1945年二战结束,世界经济掀开了新的篇章。因此,将1945年作为世界经济第四长波的起点是无疑的。康氏长波也正好指向这一时期。英、法、德、意、日等国经济因在战争中遭受重创,战后,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重建国内经济。因此,这些国家的经济周期的起点与世界经济同步,都以1945年为起点。

然而,美国经济的新一轮长波也是从1945年开始的吗?

世界经济发展情况范文6

1957年10月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自那以http://来,短短30余年,世界主要国家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航天产业,迄今已有22个国家组织发射了航天器;有58个国家投资发展航天技术,总投资高达近万亿美元;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航天技术成果。航天遥感的出现,给人类观测地球提供了最有效的场合。它的迅速发展使得在资源勘探、海洋开发、农林管理、气象预报、环境灾害监测、地貌测绘等应用领域中,发生着革命性变化。美欧日等24国发起了一项规模极为庞大的“行星一地球计划”,计划10年内发射24个地球遥感卫星,耗资150亿—300亿美元,目的是监测地球环境的变化。在空间已经采用的信息获取新技术是各类星载遥感仪器,如照相机、电视摄像机、红外及多光谱扫描仪、电荷耦合固态推扫式摄像器、微波辐射仪、合成孔径雷达等。目前的发展以信息传输型的遥感仪器为主流,而不是从空间回收拍摄的胶片。其中利用卫星红外传感器获得目标已取得显著进展,可以从空中对1/2地球表面进行实时监视,如帧频(每秒钟传送图像的次数)为每秒2次,每个像点用一个10位数码描述,每位数需硬运算10次,卫星上需要一个100亿次的计算机,而发展这样的计算机需要近10年时间。第三次或第四次产业革命相并列看待,而认为在第一次“革命”之后,一些重要事件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这种看法是有其道理的。人

们震惊于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产生大量新的经济现象,为确定现阶段新技术革命的历史地位,才继二次、三次革命说之后进而提出四次产业革命的论点。WWW.133229.cOm一些描述强调目前发生的变化的重要性,借以唤醒那些仍沿着传统思路看问题,以第一次产业革命基础为发展战略出发点的科学家、政治家和国策决定者。如托夫勒的浪潮论,奈斯比特的趋势论,以及许多关于大国兴衰史的讨论等,这些震聋发馈的疾呼确实起到了唤起人们以新的眼光看世界、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催化剂作用。

“信息革命”就信息技术本身的变化看,为世界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新的环境条件;就信息革命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看,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出现,为世界经济研究提供了新课题。

(一)“信息革命”与世界经济的形成

迄今为止,信息革命问题在世界经济研究领域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信息、信息技术、信息革命以及信息科学知识,在世界经济研究领域里出现的频率是比较低的。这并不表明信息及信息技术现在才变得重要起来,而是在世界经济形成过程中,它始终起着重大作用:首先,信息经济本身是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信息传输、处理等技术条件,在世界经济整体性方面起着粘合作用;最后,每次信息革命对世界经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对世界经济整体形成的粘合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信息技术进步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或整体性增强的自然物质条件。关于建立世界经济科学体系的争论由来已久,人们并没有关注到,信息的传输与获取技术的整体水平和不平衡发展,仍是各国经济交流与国际性体现的障碍。当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探险家去发现“新大陆”时,人们所关注的是由此所带来的商业革命和市场开拓,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信息沟通方式的革命性进展。只是到了电子计算机网络使人们有可能通过全球数字通信网,全天候了解世界任一地区经济情况变化时,才意识到信息及信息传输、处理技术对世界经济整体化的作用。实际上,它存在于世界经济整体化发展的全过程之中。自然科学、哲学对时空的研究获得重大进展,时空现实变化对世界经济整体化发展的极其重大的意义,在社会科学那里却因其显而易见被忽视了。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不重视信息及信息技术作用的线索,是不全面的。

由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一些基于过去情况得出的某些结论,需要有新的发展。

1.产业结构步人调整,新兴产业代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产业或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产业发展迅速,传统产业在衰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衰退中的传统产业曾一直是世界经济研究的主要经济资料。它们的规模、速度、关系等是主要的结论依据,如从钢铁、汽车、煤炭等传统工业看,它们的盛衰过去常常是经济增长的标志性因素。现在,在传统产业衰退的同时,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却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随着信息产业以及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主导地位的确定,它自身的经济特征以及所特有的变化规律,将成为整个经济增长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2.科学、技术、生产、市场一体化发展,经济周期波动趋于平缓

转贴于 http://

科学成果应用于技术发明,使技术发明进入产品生产的周期愈来愈短。一种产品的生命最短的只有两年、三年,甚至一年多。适应此种情况,制造业采取“柔性制造技术”,一改过去那样大批量生产同一品种的生产线为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线。市场需要什么,能够做出及时的反映。固定资本更新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物质基础不那么明显了,“柔性制造技术”使大批更新设备的现象平缓化。需要更新、改进的,在大部分情况下将是软件,而不是硬件设备。“软件”是一种知识产品,受资源约束小,对整个物质产业关系链的连锁影响,相对于硬件设备的更新要小得多,引起的震荡也小得多。此外,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贯通,将使国际协调的物质技术条件进一步具备,国际间信息技术差距导致信息资源利用的不平衡等新现象,也应密切注视。

信息革命是正在进http://行中的革命,对经济、政治、社会的影响会逐渐显现出来。不重视这些影响,就不能正确解释世界,对实际经济活动也就难以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二)信息技术发展为世界经济研究提供了新手段

信息技术是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延长,是科学研究的极好条件:(1)办公自动化设备,可使科学工作者从繁杂的文字、资料处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加快科研成果的完成。(2)信息获取手段高技术化,使传统的信息资料查找方式大为简化。计算机数据库可提供全面、新颖、准确程度高的数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