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业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业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宁夏 金融业 金融人才
“十二五”期间强调的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将充分发挥信贷的引导作用以及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肩负起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使命。宁夏金融业在“构建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打造西北金融高地”的目的的指引下,为宁夏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一、宁夏金融业发展现状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全面展开,宁夏经济发展迅猛,经济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宁夏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民生的大力改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宁夏金融业的发展规模和范围也迅速扩大。与过去相比,金融服务在广度和深度上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金融体系逐步完善,金融实力不断增强
截至2010年底,宁夏全区金融机构法人单位共190家,金融机构营业网点1318家,其中银行类金融机构1095家,证券及期货公司分支机构24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共127家,其他金融机构营业网点72家。金融从业人员3.33万人,占总就业人口比重为3.75%,高于全国0.57%。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86.66亿元,比年初增加519.03亿元,同比多增47.98亿元。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19.89亿元,比年初增加491.37亿元,同比少增23.89亿元。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98.70亿元,增长25.1%。上市公司12家,总股本31.74亿股,总市值535.67亿元。全年证券交易额1469.08亿元。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2.75亿元,比上年增长34.3%。
(二)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农村金融严重“贫血”,农民和农村微型企业贷款难是困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难题。针对此种情况,宁夏金融办在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宁夏实情,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方案。截至2010年末,宁夏小额贷款公司达72家,覆盖了各市、县(区)小额贷款公司的布点数量和实际到位资金领先全国其他省区;“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达770个,资金回流农村的载体明显增多。
(三)金融业跨越式发展后劲充足
宁夏坚持以金融促消费,以金融促就业,以金融反贫困,有效开展对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积极开展伊斯兰金融试点,积极试办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地方法人保险公司,打造实力较强的投融资平台。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物流调剂中心和村级互助资金等新型金融组织。
二、宁夏金融业展现状对金融人才的要求
宁夏金融业的发展特点对金融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金融业发展需要熟练业务操作的基层复合型金融人才
随着宁夏金融业的不断发展、更多的金融机构的进入及营业网点的扩张,将产生大量金融人才需求。各家金融机构都比较偏爱于具备较高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扎实的金融、法律、财务和企业管理知识、过硬的金融业务技能,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不但能够熟练地进行业务操作,同时还能胜任客户经理、服务营销、理财、会计、结算等业务;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有一定的后续发展能力,有着良好发展空间的基层复合型金融人才。
(二)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熟悉农村产业结构的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
宁夏积极践行“以金融反贫困,以金融促发展”的战略构想,通过组建宁夏银行、重组黄河银行、成立小贷公司等一系列举措,将金融、经济、农村、发展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为农村、为农业、为农民服务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但现有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人员构成参差不齐,人员素质偏低,平均文化结构和业务水平较为薄弱,金融专业人员相对偏少,从业人员很少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普遍缺乏既懂政策法规又掌握金融、计算机、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人才及熟练银行柜台操作的基层复合型金融人才,这已成为制约农村金融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
(三)金融业跨越式发展需要具有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的应用型金融人才
随着宁夏金融业跨越式发展的不断深入,各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将随之加大。一方面新的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研发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外来的金融机构必定会分截一些客户源,营销人员必须提高营销能力,提升金融现代化服务的质量,来吸引客户。这就要求金融人业人员要具备现代市场营销理念,掌握有一定的金融服务技巧和营销手段,了解金融产品营销的基本规律和运作模式,熟练制定营销策略,组织实施和开发市场,拓展和维护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具有较强的公营销、沟通协调和团队管理能力。
三、总结
宁夏金融业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金融人才,这就要求宁夏区内大专院校的金融专业在办学中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培养即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熟练进行金融业务操作,即具较好的职业操守,又掌握较强营销手段的复合型金融人才从而在人才的建设上推动宁夏金融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金融业发展现状范文2
(一)银行业状况
1.金融机构。作为东北地区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的银行业正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具体情况如下:
2010年末,黑龙江省共有各类金融机构6027个,从业人员总数为104510人,金融资产总量为16347亿元,分别占全国的3.1%、3.4%和1.9%,占东北地区的31.3%、30.6%和26%;2011年末,黑龙江省共有各类金融机构6154个,从业人员总数为109232人,金融资产总量为19225亿元,分别占全国的3.1%、3.5%和1.9%,占东北地区的32%、31.8%和26.4%。
2.存贷款。从2010年到2011年,黑龙江省银行类金融机构存贷款及地区分布情况如下:
存款方面。受总体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存款增速度放缓,第二、三季度甚至出现新增额度为负的情况。存款余额同比增长也呈现出下降的态势,增速逐月放缓。截至2011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328.4亿元,同比增长11.2%,当年新增1444.6亿元。
贷款方面。2010、2011年黑龙江省贷款运行稳重有升,每月新增贷款额度一、二、三季度较平稳,第四季度出现大规模上涨。截至2011年末,黑龙江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548.7亿元,同比增长19.8%,当年新增1431.1亿元,同比多增189.0亿元。
2010年,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分别占全国和东北地区的1.8%和25%,各项贷款余额分别占1.5%和21.4%,存贷款余额增速低于全国增速水平;201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分别占全国和东北地区的1.8%和25.6%,存款余额在东北地区的占比提高,各项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国和东北地区的1.5%和21.1%,存款余额增速与全国水平的差距缩小,贷款余额增速比上年提高,并且高于全国增速水平。
(二)证券业状况
2010年,全省在股市整体低迷的情况下,证券机构逆势发展,业务种类不断丰富,证券营业网点布局优化,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全省新增上市公司4家,募集资金达到137.4亿元。30家上市公司总资产129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9%;2011年,1家公司实现A股上市融资,全省A股上市公司达到30家,总市值1389.6亿元。受股市低迷影响,全年证券业机构股票、基金、债券成交额等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从东北地区及黑龙江省证券业发展在四大板块及东北地区的比较看,2010、2011年,东部地区国内上市公司数占全国的比例将近70%;股票和债券筹资额占全国的比重超过70%。东北地区在四大地区中占比最低,而黑龙江辖内上市公司数量只占全国的0.9%,2011年国内股票筹资额更是只占全国的0.4%。因此,总体来看,黑龙江省资本市场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融资能力比较差。
(三)保险业状况
2010年,保险业资产规模持续扩张,省级以上保险公司达到30家,支公司以下分支机构2448家。全省保险公司资产总计688.3亿元,同比增长24%。全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3.3%,达到343.2亿元;2011年,全省省级以上保险公司机构达到38家,支公司及以下分支机构2479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18亿元,同比增长13.3%。发生赔付86.8亿元,同比增长13.5%。
(四)金融市场状况
2010年,黑龙江省直接融资规模扩大,间接融资比重下降,直接融资总量为162.1亿元,同比增长200%,增速创2001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直接融资占融资总量的比重同比上升8.3个百分点;2011年,全年债券融资大幅增长,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保持良好势头,中期票据全年融资28亿元,实现历史零的突破。
2010年,黑龙江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成员累计完成信用拆借155.4亿元,同比下降24.6%,其中拆入资金36.6亿元,拆出资金118.8亿元;债券市场成员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共交易债券36900.7亿元,同比下降10.7%;票据市场呈总量萎缩、价格上涨的特征,全年票据贴现余额逐月减少,贴现、转贴现利率震荡上行。
到2011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量大幅增长,全年完成拆借798.1亿元,同比增长400%。其中,拆入资金728.2亿,同比增长1891%;债券市场共交易债券39552.9亿元,同比增长7.2%,融入资金占比62%;票据融资业务整体呈现萎缩态势,累计票据贴现小幅下降,贴现余额小幅上升,贴现、转贴现利率总体上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种类和数量有限。
金融机构体系仍以银行金融机构为主,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发展很不充分。金融工具主要是流通中的现金、存款、贷款及结算凭证等信用工具,而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在金融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仍较小。
(二)投融资结构不合理,直接融资严重滞后。
黑龙江省金融资产主要集中于银行体系,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间比例失调,企业直接融资的参与度较低。
(三)资本市场发展滞后,融资能力差。
股票市场中,上市公司的数量少、规模小,其经济效益较差,与发展经济的客观资金需求相背离;债券市场发展缓慢,筹资能力有限,仍主要以国债为主;基金发展停滞,至今尚没设立基金公司总部。
(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较弱。
黑龙江省金融技术和工具创新的能力和动力不够,远期、期权、认股权证、可转债等新型金融工具尚未得到发展,对新业务和中间业务研究和开发的水平还远远落后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有待拓展,金融领域的整体创新能力不足。
三、促进黑龙江省金融业发展的建议
通过以上对黑龙江省金融业发展状况、现存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应着力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一)立足当地经济,推动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
对省内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进行整合,构建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将民间资本引入金融领域,在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支持民间资本参股进入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此提高全省投融资总量。同时,积极引进区域外金融机构,鼓励全国性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到黑龙江省设立分支机构,进一步丰富、活跃黑龙江省金融市场。
(二)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改善投融资结构。
采取市场化投融资方式,充分利用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方式融资,积极推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融资方式的多样化。
(三)保持信贷总量的稳定增长,扭转金融机构存贷差过大现象。
继续加大对第一产业的信贷投入,提升第二产业的信贷效率,优化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加大对第三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金融业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金融贸易 服务行业 发展现状 分析
一、前言
金融贸易服务行业是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部分,与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相关行业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对我国金融贸易服务行业发展现状探析,可以进一步为我国制定正确的、适合的经济策略提供参考。
二、我国金融贸易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 金融贸易服务行业发展不均衡
(1)行业内部不均衡
目前我国金融贸易服务行业中银行业占有较高的比重,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以及其他类型的银行等,仍是居于主导地位,而证券类、保险业和信托投资等在金融贸易服务行业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这也使得我们金融贸易服务行业的内部各行业结构有着严重不均衡的现象。银行业中的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占金融贸易服务业的比重达到 33.17% ,实收资本和营业收入均超过金融贸易服务行业的50% ,并且这种石头并没有明显的降低趋势。
(2)资本的分布不均衡
我国的金融贸易服务行业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以国家资本为主,这也使得我国金融贸易服务业长期以来都是以公有制为主导地位的,金我国融贸易服务业的公有制企业法人单位数所占的比重达到91.04%,国有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单位数比例达49.80%,国家资本也成为主要实收资本的来源,所占的比重达到74.85%。
2. 金融贸易服务行业发展呈现垄断趋势
由于所有制等方面的制约,我国的金融贸易服务业一向以国有制为主,这当然加强了国家对金融服务贸易的控制和支配地位,但是过于高度集中的国有化,导致银行等金融贸易服务部门出现垄断趋势,缺乏必要的竞争,这也使得一些国有的金融贸易服务业内容改革动力不足,缺少活力和必要的灵活体制。而另一方面,非国有的金融贸易服务部门的发展也相对滞后,周到种种制约,难以达到非国有经济的发展需求。目前,我国非国有金融贸易服务部门的增加值占了74%,GDP增加值也占到了63%,但是在整个金融贸易服务业的资产中所占比重却较少,尚不足20%。因此,加强对现有的金融贸易服务业体制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3.创新不足,对缺乏高端复合型金融贸易人才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的金融贸易行业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果,但是从总体而言,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贸易体系,在各种高端金融复合型人才方面,依然显得很落后。缺乏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很多金融领域,在开展业务时候,对外型人才缺乏,高端金融贸易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很多时候仅仅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进行,缺乏系统完整的金融贸易管理知识。这对我国金融贸易行业的持续发展造成很大的限制。
三、我国金融贸易服务行业发展对策分析
1.促进金融贸易服务行业均衡协调发展
(1)行业内部均衡
应协调发展金融贸易服务业的各行业。不仅要充分发挥银行业在金融贸易服务行业中的地位和优势,还要进一步完善信托投资、证券业、保险业等与我国经济体系相适应的行业,加快信托投资、证券业、保险业的改革和发展,加强金融贸易服务业的资源整合和配置,促进金融贸易服务资源有效、合理地利用,优化资源配置。
(2)资本的分布均衡
合理分布金融贸易服务行业的资本。在充分利用国有资本的同时,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利用,放宽政策和条件,使我国金融贸易服务行业的资本分部日趋合理、日益完善。
2.改善金融贸易结构
金融贸易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经济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时期下,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经济的兴起,我国的金融贸易行业要想取得健康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在不断变化的世界经济形势下,不断优化贸易结构,要实现从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朝着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方向转变,不断促进金融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贸易服务的知识科技含量,提高金融贸易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3.自主创新,培养人才
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对创新性高端复合型金融贸易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金融贸易行业不断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是我国金融贸易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新的时期下,要从金融业务操作流程和对外服务过程中,及时推进体制创新,更新金融贸易管理理念,推进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案的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有效的人才管理培训体系,加强对高端金融贸易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金融贸易行业的服务产品的附加价值。
4.加强监督管理
对监督体制的完善,设立专门机构对金融贸易服务行业进行监管,健立各金融贸易服务业自身的自律组织,完善金融贸易服务行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公众监督的作用。
四、结束语
发展我国金融贸易服务行业,必须要对我国金融贸易服务行业的现状有着清楚的认识,认清存在的问题,做细致分析,综合考虑,科学地制定发展措施,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金融贸易服务行业的发展,并促进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初少磊.我国金融贸易服务行业发展现状探析[期刊论文].中国商贸,PKU -2012年2期
金融业发展现状范文4
内容摘要:基于全球服务业转移的背景和对金融产业集群理论的深刻认识,四川成都市金融后台服务业集聚区应运而生。本文首先界定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体系的含义,进而探讨国内外发展的趋势,并深入分析成都市构建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体系所具备的竞争优势和制约因素,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后台 服务外包 产业集群
国内外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发展趋势
(一)国际金融机构服务外包发展新趋势
金融危机迫使国际金融机构后台业务潜在的外包需求加快释放。全球金融服务业的外包趋势正不断加强,金融服务外包的规模也急速增长。金融危机期间国际金融机构承受着削减成本以求生存的巨大压力,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辅后台业务如数据处理、资金清算、应用开发、银行卡业务、呼叫服务等成为新的外包热点。麦肯锡的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以来美国各知名银行中涉及运营、IT、财务、人力等的各个部门,在低成本地区的员工比例都计划大幅提升;在成本压力之下,西欧的金融机构也纷纷开始寻求新的外包机会。
金融外包ITO占主导,BPO蓬勃兴起,二者趋于结合。另一个动态发展的趋势是在信息技术外包(ITO)占主导的基础上业务流程外包(BPO)的盛行,自2004年以来,欧美金融企业开始了BPO的大量实践,随着BPO与ITO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外包服务供应链。与此同时,知识外包(KPO)也迅速增长,金融机构开始将知识创新、产品研发等环节也外包出来。
国际金融机构出售自营运营中心。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国外金融机构迫于危机压力将自营运营中心出售给外包服务商是近期的发展趋势。例如2008年,花旗集团将旗下的CGSL(全球处理中心)出售给印度的塔塔咨询服务有限公司;AGS是英国Aviva保险集团旗下的全球共享服务中心,于2008年出售给从事BPO服务的WNS公司。
(二)我国金融后台服务外包现状
政府强力支持。尽管金融服务外包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非常迅速。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强调要“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国家商务部于2006年启动了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计划,其目标是将全国重点城市建设成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吸引100家跨国公司将部分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养1000家具有国际资质的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
面临发展的时代机遇。在承接金融服务外包的全球市场中,中国和印度是备受关注的两个国家。印度早在20世纪末就开始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外包承接国,其盈利主要来自于全球金融服务商,特别是美国华尔街的金融机构。然而金融危机前后,发达国家的金融服务机构受到成本大幅度增加的压力,其外包业务逐渐向中国迁移,这给中国承接金融外包业务提供了时代机遇。
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园区不断涌现。2006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本土的金融机构面临着更严峻的竞争,金融外包已经成为提高运营效率的有效手段,国内许多金融机构已经加入金融外包行列。目前,上海、深圳、北京、天津、成都等金融发达的城市纷纷建立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园区,如上海张江科技园区的信用卡园区、天津的中信金融物流园区和成都的金融后台服务业集聚区等。
成都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
(一)成都金融产业发展现状
成都是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金融中心、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目前已成为西部省会城市中金融机构种类最齐全、数量最多的城市,各项金融业务量在中西部城市中名列前茅,金融辐射力大为增强。
从2007年起,成都市敏锐地把握了金融业务发展新趋势和金融机构的新需求,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成都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为建设成都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确定了总体目标:通过五年的努力,将成都打造成为中西部首选、全国领先、辐射海外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同时,在2010年2月出台的《西部金融中心规划》中,根据不同类别金融产业空间集聚的一般规律和区位特征,对金融功能区实施整体规划,将成都市科学规划成金融总部商务区、金融产业集聚区、金融后台服务业集聚区,不仅为各功能区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而且不断完善和提高配套功能,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
(二)成都发展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优势
综合的投资环境优势。2007年11月,第五届中国投资环境论坛在成都闭幕后,世界银行报告,评定成都为中国内陆投资环境的标杆城市。外国使领馆、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机构、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以及出口总额均位居中西部榜首。现已初步形成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网络,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国际国内航空十分便捷。
良好的金融市场基础。2009年末,四川省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597家,其中法人机构554家、省级机构43家,银行业分支机构网点12475个;证券期货基金公司57家,其中证券法人机构4家、期货法人机构4家、基金分公司6家,证券业分支机构193个;保险业机构48家,其中产险22家、寿险26家,保险业分支机构4345个;总计共有金融业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17013个。金融机构数量和金融总量均位居中西部省(市)首位。四川省强大的金融基础为成都市发展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丰富的人力资源供给体系。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属于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总体的人才需求为金字塔型,需要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蓝领技术工人。而成都是西南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汇集了42所高等院校、2700多个科研机构,有近60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可为企业提供10余万大学生和8万余专业技术工人。而且人才稳定,人员流动率低于5%,人力成本比沿海城市低三分之一。
强大的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支撑。近年来,成都市大力推进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以成都高新区为例:通过引进与培育并举,逐步形成和巩固了产业特色领域,并涌现出一批龙头及优势企业,其中能从事第三方金融服务的企业已达20余家。通过几年努力,高新区逐步形成了行业应用、信息安全、IC设计、服务外包、数字媒体、呼叫中心等几大特色领域,并呈现企业快速聚集、优势不断巩固的良好发展态势,全球软件20强中有11家、服务外包20强中有5家已进驻高新区,区内从事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企业已达65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80000人。
成都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体系建设建议
(一)明确定位且合理规划
成都可继续以吸引金融集团内部后援服务项目为切入点,更大范围地规划和建设金融后台服务业集聚区,针对金融机构后援服务项目的运营需求,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在引进多家大型金融机构集团后援服务项目的同时,积极培育金融(第三方)服务外包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将后台业务外包,共享高质量的配套设施建设和技术及人才服务,构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自2007年在成都高新区启动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以来,已先后引进招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兴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都银行、太平洋保险、阳光保险等一批金融机构的后援中心项目,在加快这些项目建设的同时,建议政府考虑在土地和生活成本更低的区域规划第二金融后台服务集聚区,以承接更多的金融后援项目转移。
(二)积极培育本地金融服务外包龙头企业
相对于北京、上海、大连等地,成都本地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竞争力较弱,需要政府培育和扶持。
1.调整税收扶持及各类政策,为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支持。目前,成都市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关产业规划,出台了《进一步促进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有关政策资金支持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的支持政策,鼓励外包企业做大做强。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有必要同时调整税收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第三方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此外,还可以完善金融外包服务产业的融资服务体系,比如通过政府中小企业担保、银行资金、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形式,为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2.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优化服务外包法律环境。印度之所以是金融外包的最大受益国,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营造产权保护环境,出台各种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条款。知识产权保护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国家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因此政府应积极调整其保护知识产权及相应的条例与政策, 提升对服务外包过程原创性和服务过程中创新知识的保护,建设创新和保护产权的首善之区,以适应国际服务外包潮流之需,营造出有利于承接外包工程的外部环境。
3.发挥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协会的市场对接作用。行业协会能够构建交流平台,并及时传达最新行业信息。因此成都市有必要成立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协会,将可以提供发包业务的金融机构与有能力接包的服务外包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举办经常性的金融后台服务市场对接活动,尤其是引导和鼓励成都银行、成都农商行、成都锦泰保险公司等本土金融机构率先与本土金融(第三方)服务外包企业的合作,通过应用示范培育本土企业,促进产业发展。还可以举办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年会及各类活动,让政府官员、发包商、接包商、学者等各界人士共同探讨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的热点问题,通过信息交流与充分共享促进产业发展。
(三)创新成都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1.重视人力资本规划,多渠道培养外包人才。为跨国公司推荐合适的专业人才是吸引跨国公司外包服务的重要手段。与印度相比,我国缺乏以英语为母语的专业外包人才,这是我国参与金融外包竞争的不利因素。因此,有必要创新成都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模式。要大力引进国内外现代服务外包方面有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同时还要加快培养服务外包所需各类人才,特别是能够适应国际服务外包要求、熟练掌握外语的实用型服务外包人才;要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逐步建立服务外包职业资格标准体系。
2.引导高校实行教改,扶持校企合作培训项目。鼓励现有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外包紧缺的专业;支持企业与大学合作成立培训机构开展定制人才培养,设立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资金,用于补贴岗前职业培训,增强培养的实效性。如在成都市支持下,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于2007年1月成立了我国第一所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该学院紧密结合产业需求,与专业企业合作在校园内建立专业的“ITO”和“BPO”实训中心,快速培养金融业务与IT技术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为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养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另外,西南财经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及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都以不同的方式与企业合作,灵活机动的培养金融服务外包人才。
通过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服务培训,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势必助推成都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的发展,提升成都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育华,王力.国外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体系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经验[J].中国城市经济,2009(4)
2.北京特华财经研究所研究报告.金融后台业务发展的国际新趋势[J].投资北京,2007(5)
3.商务部外资司.商务部关于促进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状况的报告.商贸发,2008(130号)
4.四川省政府.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10-2012年).川府发,2010(8号)
金融业发展现状范文5
一、我国金融证券业的发展特点
1.相关资料显示:近几年内中国证监对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工作过程中,累计处置了31家高风险公司,对27家风险公司实施了重组,使其达到持续经营的标准;2007年至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证监会又批准成立了四家证券公司,使目前我国正常经营的证券公司数量达到108家;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公布的信息,目前通过创新类试点评审的证券公司共计29家。由此可见,金融证券公司的风险意识及竞争意识普遍提高了,业务发展更加规范化,其竞争状态日趋激烈。
2.市场竞争激烈,竞争的原则,使得经济市场也面临着优胜劣汰的局面,金融证券业的部分业务也出现向大型证券公司集中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国内证券公司竞争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批存在较大风险的证券公司退出竞争舞台,而一批风险控制能力强、资产质量优良的证券公司则得到迅速成长,在经纪、投资银行等业务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领先优势。
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渐强烈,随着国际证券公司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国内证券公司开始直接面对拥有雄厚实力的国际证券公司的正面竞争,未来证券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国内证券公司将面对来自境外同业更为激烈的竞争。随着证券行业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将有更多国际证券公司进入中国资本市场,这意味着今后我国证券公司面临的外资证券公司的业务冲击也将越来越激烈。
金融业发展现状范文6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个人理财业务又称为“私人银行业务”、“对私金融服务”和“家庭理财”等,国外商业银行早已将其作为零售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服务、操作和管理也相对成熟。
根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商业银行按照是否接受客户委托和授权对客户资金进行投资和管理理财业务,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理论基础
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是由F·莫迪利安尼与R·布伦博格、A·安多共同创建的。其中,F·莫迪利安尼作出了尤为突出的贡献,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生命周期理论对人们的消费行为提供了全新的解释,该理论指出,个人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计划他的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和储蓄的最佳配置。也就是说,一个人综合考虑其现在收入、未来收入、可预期的开支以及工作时间、退休时间等因素来决定目前的消费和储蓄,以使其消费水平在各阶段保持适当的水平,而不至于出现消费水平的大幅波动。
家庭的生命周期是指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家庭成熟期和家庭衰老期的整个过程。
投资组合理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马柯维茨提出的。1952年,马柯维茨在《投资组合选择》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现资组合理论(也称均值一方差模型)。投资组合理论用均值一方差来刻画这两个关键因素掌握投资组合理论,对于个人进行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提高投资收益具有重要作用。
货币的时间价值。本杰明·弗兰克说:钱生钱,并且所生之钱会生出更多的钱。这就是货币时间价值的本质。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或者是指货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时间因素而形成的增值。一般地,同等数量的货币或现金在不同时点的价值是不同的。人们通常将一定数量的货币在两个时点之间的价值差异称为货币时间价值。
个人理财在国外的发展
个人理财业务最早在美国兴起,并且首先在美国发展成熟,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通常被认为是个人理财业务的萌芽时期。这是个人理财业务出现与初步发展的时期。最初主要是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为促进保险产品的销售,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状况的客户,利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征,为客户提供购买保险的建议,进而促进产品销售。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这个时期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渐趋成熟并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理论依据。事实上,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个人理财业务的主要内容就是合理避税、提供年金系列产品、参与有限合伙(即投资者投资合伙企业但只承担有限责任)以及投资于硬资产(如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直到80年代末个人理财业务的视角逐渐全面和广泛,开始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20世纪90年代是个人理财业务日趋成熟的时期,随着商业银行的管理理论从资产负债管理向客户管理的转变,银行开始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使用各类衍生品。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变化,理财人员获得的财务策划收入大幅增长;理财日趋专业化,专门协会、认证组织纷纷成立,如国际注册财务咨询师协会、退休理财协会等。理财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增强客户忠诚度,提供银行竞争力,更好管理客户风险,提高银行风险对冲和管理能力的重要业务方式,也成为商业银行适应市场需要的一项基本服务要求。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
目前,财富集中化的趋势也已十分明显。这些拥有富裕资产和稳定高收入的个人群体,也开始重视个人资产在安全的前提下不断增值,但由于他们的精力有限、理财专业知识不多、时间非常宝贵或者不愿意花费太多时间在拥有的财富上,这时他们非常需要具有专业的理财知识的专业人士为其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满足个人需求的资产管理服务,这就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拓展个人金融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服务门槛过高导致需求不足。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国内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定位于少数高端优质客户,限制了理财业务的发展。Visa国际组织曾经对中国四大高收入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年龄在20~44岁之间,月收入在2500元以上的“小康一族”的理财行为进行专项调查显示:只有10%的人选择向专业理财顾问进行咨询。
科技手段落后。金融银行业信息化建设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电子化、信息化和知识化。与国际化银行比较,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起步晚了近几十年,基本上仍处于数据大集中的时代。在现金支取业务方面,现在中国的商业银行仍无法实现存款后就立即记账,而是要等到夜晚成批处理时才可以记账。
高素质的综合理财人员匮乏。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服务涉及面广,不限于金融产品的投资分配,资金运用的合理规划,还包括帮助客户处理税务问题,乃至房地产投资、证券投资、收藏品投资等诸多方面。商业银行急需高素质的专业理财人员。在理财服务人员方面,外资银行理财服务的专业人员通常对市场比较了解。
推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银行应该仔细研究市场,研究不同客户的需求,主动发现市场机会。如对高端客户可以实行“one-by-one”,由服务人员专门全程协助办理业务,并对不同需求的客户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套餐。针对中端客户,可以在前台柜员区办理现金存取、资金汇划等业务。对于小客户,除了可以在柜员区办理以外,还可以到自助服务区进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