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课程总结范例

金融课程总结

金融课程总结范文1

案例教学具有案例的典型性、高度的实践性、高度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以及教学思维的发散性等特征,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及与教师的交流。文章以师范类院校经济学专业国际金融学实施案例教学为例,分析了案例教学的四个环节:筛选经典案例、设计与策划案例提纲、课堂讨论与发言和教师点评与总结,同时应注意课时安排、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设施的改善以及实训课程建设和实习基地的合作等后续保障问题。

关键词:

案例教学;国际金融学;实践教学;师范类院校

国际金融学是金融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学专业和经济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由于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且涉及的热点问题较多,因此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又因为课程内容较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宏观性,让学生感到所学内容难、杂、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收到的效果不是很好,所以采用案例教学更适合学生学习国际金融学。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

案例教学源于20世纪初的哈佛商学院,后在哈佛企管研究所推广下迅速从美国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其具有客观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学生主体性等特点,和对学生能力培养效果好的优点(张家军,靳玉乐,2004),在广大高校教学中深受欢迎。案例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些现实中发生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事件作为素材,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学生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案例教学的核心是案例的典型性。案例教学的本质是要用案例这一工具来反映案例背后包含的经济学原理,所选用的案例必须具有代表性。同时运用案例的形式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也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因此,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第二,案例教学具有高度的实践性。案例教学主要是由教师选出案例,然后通过学生收集整理资料、互相讨论的形式展示,高度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另外,案例教学并不是把这一个或几个案例分析透彻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通过典型案例把相关理论知识理解并掌握。第三,案例教学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互动性。案例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的方式,更注重学生的参与以及与教师的互动。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要求小组成员都能承担自己的学习任务,并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同时也要求教师能融入到学生的队伍当中,与学生成为一个共同体。第四,案例教学具有思维的发散性。针对教师选择的同一个案例,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而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往往不尽相同。案例教学过程中不能追求统一的答案或标准答案,教师应该鼓励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这样会使学生和教师都收获更多。

二、案例教学在国际金融学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金融领域不断出现新的热点问题,使得国际金融学逐渐成为一门重点学科。国际金融是一门应用型经济理论学科,是以国际金融活动及其本质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涉及国际及国内货币、资本、信用活动等方面。通过对国际金融学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正确认识国际金融在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国际金融的基本业务,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可见,国际金融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另外,现有的国际金融教材时效性不够,针对本科生的教材大多以理论为主,结合现实情况的较少,尤其是热点问题不能及时纳入教材当中。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弥补这一缺陷,针对国际金融热点问题、结合现实情况进行讨论,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型和积极性,增强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目前一些师范类院校向综合型发展,也开设了一些经济学专业,其中涉及到国际金融课程的设置,主要是针对大四学生,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金融学和国际贸易学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开设的,对本课程的案例教学处于实践与探索阶段。在国际金融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应遵循以下四个环节:

(一)筛选经典案例

案例的选择是开展案例教学的首要任务,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教师选择案例时,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根据教材所讲内容将国际金融理论问题与热点问题通过案例的形式体现出来。一个好的案例往往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学习积极性增强,案例越经典,印象越深刻,对相关知识和理论也就掌握的越透彻。因此,所选案例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通过对所选案例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对案例应该非常熟悉,对将要介绍的案例相关背景做一些简单介绍,使学生先有一些初步认识,也为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整理资料做准备。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以根据需要,由学生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策划。国际金融学虽然理论性较强,但经过长期的实践与发展,经典案例还是比较多的。例如,在学习外汇与汇率部分,就有非常著名的喝啤酒的案例;外汇与汇率制度部分可以结合东南亚金融危机、阿根廷金融危机;外汇交易部分可以结合巴林银行倒闭事件;国际资本流动与债务危机部分,可以结合当前的欧债危机等等。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大家熟知并且影响力较大的案例。

(二)设计与策划案例提纲

选取案例之后,并不是直接交给学生,由学生整理资料,课堂发言就可以了。在进入到学生课堂发言这一环节之前,教师要对所选案例进行设计与策划,对此次案例教学有全面的把握。在设计案例时,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要仔细思考推敲,对案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设计好,避免出现学生准备的知识脱离原本的教学目标等情况的出现。首先,选取案例之后,要设定案例教学提纲,明确案例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其次,设定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和顺序,引导学生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再次,明确此次案例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对教学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与突发情况,教师尽可能提前预测,并做好应对措施;最后,对案例教学进行点评与总结,并针对此案例做出启发性指导。经过对案例大纲的设计,教师对案例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可以使教学效果有所提升。例如,在讲欧债危机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去了解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的拉美债务危机,了解危机出现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在此次债务危机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几个国家,通过分析危机的具体表现、形成的原因、应对措施以及对国内外的影响等方面,最后分析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影响。经过此环节的设计后,案例教学会更加系统、全面。

(三)课堂讨论与发言

教师做好准备工作,并引导学生对案例教学做充分的准备工作之后,就进入到讨论与发言环节。学生课堂讨论与发言是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这一环节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完成的。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分组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提前以班级为单位将小组划分,每组人数控制在6~8名左右,可以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但教师也应该注意自由分组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师范类院校女生较多,可能会出现几组全是女生,而一组全是男生;或者学习好的学生全集中在一组等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分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力求协调。每个小组选取一名组长,负责本小组的所有相关事宜。首先,组长应该对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配,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根据教师的引导认真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讨论,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制作PPT辅助案例教学;其次,组长负责收集各个成员的观点和看法,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让大家都能发言,如果时间不允许,就选举代表汇总发言,每位学生的发言最好控制在15分钟以内;再次,每组学生讲述完毕后,可由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提问或者补充,充分给学生相互沟通和探讨的时间,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教师及时帮助解决;最后,组长负责对学生发言进行记录,并对观点进行分类,有助于最后的总结。在讨论与发言过程中,教师要和组长以及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在学习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之争时,由学生对两种制度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最后按照大家的发言进行整理和汇总,再由教师进行点评与补充,这样有助于对两种制度有全面和清楚的认识。

(四)教师点评与总结

在所有小组成员都陈述完毕后,教师应该对此次案例教学做出点评与总结。案例教学中教师虽然不是主要参与者,但却处于核心地位,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首先,针对所讨论的案例本身,教师应该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总结,弥补学生在教学中的不足,起到总结归纳的作用,使学生的知识层面从个例上升到一般规律,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拔高,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在学习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运用金融理论的实践能力;其次,针对本次案例教学,对学生的分析方法、思路、课堂表现等方面要给出评价,哪些方面是值得肯定的,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改进,以及如何改进等方面给学生明确的指出,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改进;最后,每次案例教学之后,教师应让学生写一份关于此次案例教学的总结报告,根据此前收集的资料,结合课堂讨论重新进行修改和撰写,这样能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梳理,理解更加全面、透彻,使教学效果得到更大的提升。

三、国际金融学案例教学的调整方向及保障

国际金融学案例教学过程中同样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笔者针对师范类院校开设的国际金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案例教学在国际金融学课程中能够更顺利的实施。

(一)国际金融学课时较少

案例教学在西方管理研究和教学中较为流行,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案例教学所用课时一般占总课时的1/3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0%。例如,有些师范类院校国际金融学是针对于大学四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安排在第七个学期,总课时36,这对于开展案例教学有很大的难度。总课时中除了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外,开展案例教学的课时就更少了。因此,建议增加国际金融的课时安排,为案例教学争取更多的时间,保证国际金融学中的经典案例可以很好地运用和学习。假如在总课时不能增加的情况下,只能将大部分工作安排在课下,或者对教材进行处理,突出重点知识的讲述,以学生们比较感性趣的案例,与实践紧密相连的案例入手开展教学,尽量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重点内容贯穿其中。

(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太高

事实上,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愿意学习国际金融学的,因为很多知识和热点问题都与现实结合比较紧密,学生比较有兴趣。但是如果课程安排到大学四年级,就会出现不太受重视的现象。尤其是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前景不太好的大背景下,绝大多数学生在大四的这个学期开始投入到考研大军,投入到考公务员的队伍中,或者考各种证书以备就业时用。案例教学需要学生做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积极发言,这些会让学生感觉课后任务较重,时间上安排不过来,也就容易出现参与的学生不太多,发言的经常发言,而不发言的经常是沉默不语。对此,笔者认为对于案例教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应该逐渐把它推广成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对于大四的学生要进行引导,不能认为案例教学会浪费时间,反而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途径,而这种实践能力正是我们大四的学生所需要的。

(三)教学设施有待改进

案例教学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平台,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对硬件设备等教学设施有较高的要求。例如鼓励学生在准备的PPT中插入音频、视频等资料,从声音和视觉等方面更好地展示案例,更能身临其境地模拟案例情景;还可以在PPT中插入链接,随时可以使用需要的互联网资料等等,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如果教学设备无法满足这些要求,这就需要学校在教学设施和硬件水平方面做出改进,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平台,促进案例教学的应用和发展。

(四)金融实训课程有待建设

金融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应用型强的学科,国际金融尤其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只采用课堂教授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当今社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国际金融学的教学中,不仅需要案例教学,同时也需要金融实训课程的建设,例如金融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平台。在国际金融学中,外汇交易非常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金融衍生工具以及金融结算工具和手段都是可以进行模拟实验的。例如在外汇业务当中,学习到即期外汇和远期外汇业务的时候,可以针对两种业务的报价,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包括询价、报价、成交等过程。学生在模拟交易的环境中,亲身体验外汇交易的流程,报价方法,存在的风险等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购买相关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五)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合作

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要善于利用本地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与平台。学校可以积极与当地银行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取得联系,并建立相互合作的关系。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摩和学习,使得校内模拟实验可以进行到校外,并且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和学习。例如,在学习金融结算工具的时候,有条件的话可以带领学生到商业银行实习,认识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等相关金融结算工具,让学生能更直观地见到这些凭证,而不是只限于书本知识。不仅可以使知识更加牢固,也可以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聘请校外的金融方面的专家或者金融机构、企业的专业人士到学校,为学生开办讲座,使学生能更多地了解课本以外的金融知识,了解金融现状以及用人单位的要求,更好地和社会接轨,为社会服务。

四、总结

由于案例教学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互动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索。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的方式更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将金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

作者:李娟 单位:太原师范学院经济系

参考文献:

[1]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50

[2]贺丽丽.案例教学在国际金融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1(9):211-212

[3]史萍.在开放环境里改进国际金融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J〕.时代金融,2008(9):86-88

[4]张中锦.案例导向型方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3(6):77-80

[5]甄翠敏,杨洁.基于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方案〔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9-92

[6]杜志丽.运用案例教学,深化创新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6):90-91

金融课程总结范文2

关键词:SPOC;对分课堂;教学改革

0引言

在当代社会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类新科技层出不穷,这在给传统大学以教师“满堂灌、纯讲授”的教学模式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推动了新时代的教学改革步伐的前进。而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便是新时代教学模式创新的产物,旨在小规模范围内开展有限制性的在线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网络信息化的教学成果,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SPOC是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并且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只是简单全面推广SPOC,将冲击我国高校以传统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让以“灌输式”为主要特点的传统课堂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科技化教学的需求,国内学者提出对分课堂,即将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分为讲授与交互式讨论两部分。鉴于这一模式的成功,本文在SPOC的基础上结合对分课堂,将二者融合在《金融学》的教学过程中,并进行延伸细化。

1SPOC与对分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解析

SPOC与对分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旨在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资源,达到优势最大化。在当今网络极度便利的背景下,大学生可以通过SPOC在线获取各类知识,但是网络的易成瘾性以及传统面授灵活教学的不可替代性凸显了SPOC的缺陷[1]。对分课堂,是指将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分为讲授与交互式讨论两部分,包括理论讲授、理解吸收和交互讨论三个环节。对分课堂保留了传统教学中先教后学的模式,符合传统教学习惯。金融学是属于应用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而《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等经济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其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信息时效性。为了将顺应时展潮流和保留传统精华相结合,做到二者兼顾,并提供《金融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借鉴前人成功经验把SPOC与对分课堂结合,运用于《金融学》课程的授课过程。

2SPOC与对分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

在线下对分课堂的理论讲授、理解吸收和交互讨论三个环节基础之上,我们结合SPOC线上资源的优势,将整个教学过程延伸扩展为“线上视频教学—课堂理论讲授—理解吸收—交互讨论—线上作业与总结”,充分凸显线上与线下结合的优势[2]。为了保障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需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开发线上课程。良好的师资队伍是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顺利开展的第一步,我们《金融学》课程目前已形成一支知识结构科学、学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合理、职称比例合适、教学效果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任课教师均已取得硕士学位。此外,教师队伍中还具有较丰富的金融行业实践经验的业师。其次,为了保障线上线下的教学质量《金融学》课程应有符合教学要求的完备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案例库以及课后作业、总结等教学辅助资料,每年开课前每位任课老师均按要求认真填写教学进度表,每次课结束后,教师需认真填写教学日志。再者,应选择和使用高质量的教材,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培育目标的重要步骤。在选择和使用教材上我们一贯坚持教材编写内容要与金融实践的变革同步,并具有前瞻性,注意不断更新,以保持教材的先进性。针对本次教学改革实践,我们选用的教材是《金融学》(王秀芳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修订),该教材较好地实现了金融理论研究新成果和金融体制改革实践新进展的吸纳,实现了多年成功教学经验的提炼与总结。最后,由于线上课程依赖于信息技术,所以各高校应在硬件设施方面应提供相应的条件予以保障:在硬件方面,学校图书馆和机房配有数百台计算机可供学生使用,校园网络覆盖所有教学楼和宿舍楼;建设金融与商业银行仿真实验室、资产投资与证券交易实验室等实验室,以成为教师、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重要工具和场所。线下教学环节开展。线下教学,即在实践中开展对分课堂教学,我们选取了2017级金融学专业学生四个教学班践行这一模式,开展为期一学期的《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并实时跟进,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与分析,形成学生对课程改革实施效果的调研报告。线下课堂讲授的时间短,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尤其是业师需着重突出课程理论与金融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在总体把握逻辑框架的基础上精确掌握重难点,且通俗易懂地讲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授课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认识到《金融学》这一基础专业课程的重要性,以便做好同其他专业课程的知识衔接;充分利用各位老师组编的案例库等教学资源,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金融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同时,业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从业经验丰富的特长,以金融实践经历带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在交换讨论环节中,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互动等课内实践形式开展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通过上台汇报、分享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线上作业的完成情况,以进行针对性讲解,巩固学生专业基础。

3SPOC与对分课堂结合教学模式实践效果分析

《金融学》是金融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作用。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以及货币银行方面有关基本理论、基本业务的基础知识,旨在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SPOC教学模式是网络信息技术作用于教育界的产物,其发展经过了从普遍不被看好到不断完善被广泛接受的历程,顺应了时展的趋势[3]。而我们将SPOC运用于《金融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增加了这一专业基础课的知识储备量,在提升学生学习深度的同时拓宽了其学习的广度,为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衔接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单单靠SPOC并不能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如何通过线下课堂培养“问题意识”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对分课堂提供了一种现成的模式。但是对分课堂缺少线上资源,与金融知识瞬息万变的时效性不相适应,难以满足学生对金融知识、信息时效性的需求[4]。综上所述,将SPOC与对分课堂二者相结合运用于当代高校《金融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线上资源的开发,除了相关常规课程资源我们还上传了一些视频,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充分运用学校搭建的各大网络信息资源平台,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以扩宽学生的金融眼界。其次,培养学生的“问题导向”思维模式,通过抛出问题式的启发教学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真正养成学习的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在线下的对分课堂模式中,通过案例分析、小组汇报等多样话的教学模式在有来有往的互动教学氛围中引导学生学习,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观点,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5]。在各章节学习完毕后,以及整个课程教学的后期,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关的财经时事新闻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实践运用以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切实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逐步养成用专业知识的眼光解读生活中的金融现象。

4结论

本次教学改革实践将SPOC与对分课堂二者相结合运用于应用型高校《金融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综合了线上、线下资源,整合了新时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角色已经由讲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基于本次教学改革实践我们对SPOC与对分课堂结合模式在《金融学》课程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解析和效果分析,日后我们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从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开展《金融学》课程的教改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郭金秀,田穗.基于SPOC与对分结合的《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7,(11):361-362.

[2]朱茜遥.基于SPOC的大学课程对分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111-112.

[3]吕婷婷,王娜.基于SPOC+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5):85-90.

[4]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09):18-24.

金融课程总结范文3

关键词:金融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速了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要求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构建网络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教育体系。在此背景下,国内高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革新,出现了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互联网+”教学形态。其中慕课和微课利用了互联网开放和共享的特点,为大学生搭建了不受时空限制的自主学习平台。但是单纯的线上学习对学生的自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要求较高,根据对合肥师范学院近三年经济学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71%的学生表示不能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独立完成自学任务,22%的学生表示可以部分完成学习计划,只有7%的学生表示可以独立完成线上自学内容。因此课堂教学依然是保证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线上教学对课堂教学起到互补的作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融合了线上和线下两种学习模式,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缺陷,又有效化解了单一开放式网络课程缺乏有效监管、学习效果难以保证的问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课程中的探索和实践,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应用型高校《金融学》课程翻转课堂的总体布局

以教育信息化计划为政策指引,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为技术依托,以TED和网易公开课等大型线上学习课程的成功案例为经验参考,渐进式地改革应用型高校《金融学》教学模式,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1、《金融学》翻转课堂的目标设定传统的《金融学》教学基本可以满足学生学习基础金融理论的知识目标,翻转课堂教学应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金融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将传统《金融学》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贯穿到翻转课堂的全过程,分解为课前自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借鉴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的翻转课堂教育目标分类方法,《金融学》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目标应为低阶目标,即自主完成金融基本范畴的记忆、理解和简单应用;课堂学习则应该实现知识内化的高阶目标,即培养学生对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开放、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金融风险防范等热点问题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满足金融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2、《金融学》翻转课堂的课时与内容设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课时设置和内容选择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翻转课堂的实际效果,切忌盲目求新求变,而忽视了教学效果和学生体验。以合肥师范学院的教学实际为例,《金融学》总课时为48课时,其中翻转课堂设置4-8不等的弹性课时,首次已尝试4课时,后期拟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后最终调整至8课时。在翻转课堂内容选择方面,尽量避免选取理论性较强的章节,应以生活中常见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移动支付、P2P平台、住房按揭贷款等金融现象为切入点,以趣味性、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3、《金融学》翻转课堂的教师定位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金融学》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和定位变化显著,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领路人和引导者。教师的引导功能更多的体现在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任务的统筹、学习资料的制作以及课堂互动的掌控等方面。表面上看教师的功能在弱化,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实则是教师功能的强化和教师地位的凸显,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多层次和多维度的综合素质。

二、应用型高校《金融学》课程翻转课堂的具体思路

结合《金融学》课程特点和合肥师范学院经济学专业学生实际,将翻转课堂分解为如下五个环节:课程开发、线上学习、课堂学习、考核评价和总结反思五个环节。

1、课程开发

翻转课堂把传统的教师授课环节移至课前,教师利用数字化网络平台学习资料供学生学习。《金融学》翻转课堂的课程开发涉及章节选择、资料制作与搜集、问题引导等内容。第一,章节选择应避免过于理论化。教师应选择趣味性较强的金融现象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以日常化和生活化的内容为宜,如商业银行的业务操作和股票交易等章节,防止学生知难而退。第二,学习资料应短小精悍。教师借助移动设备录制学习视频供学生提前观看,一般需要提前2-3天。教学视频不能过长,否则又会重走满堂灌的老路。微视频的时长相对灵活,无需以一个课时为单位,而是以一个个知识模块为单位,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时间。第三,引导问题应紧扣主题。借助思考题引导学生记忆和掌握知识点,提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设置引导问题时,教师应注意逻辑性,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第四,渠道应公开便捷。借助移动互联网和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建立专门的学习平台,以供教师教学资料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合肥师范学院经济学专业的《金融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为例,翻转课堂网络教学的官方渠道为微信公众号“金融学知识共享平台”,设置了知识导入、章节要点、PPT资料、微视频、小测验、知识共享等模块,学生可以随时在后台给教师留言提问和交流。

2、课前学习

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起到了关键作用。鉴于课前学习的重要性和教师的被动性,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保证课前学习效果,避免流于形式。第一,分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视频观看活动,实行组长负责制,各组组员在小组组长的督促下完成课前学习。分组学习既可以保证学生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又方便学生的对课程内容的探论,为后续的课堂展示做充分的准备。第二,奖惩分明。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可以直接在课堂展示环节体现,对于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观点不明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扣分,而对态度主动、观点明确、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予以加分激励。

3、课堂内化

《金融学》翻转课堂教学是将课前学习、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有机结合的复杂过程,课堂的知识内化是最重要的环节,起到点睛之效。根据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课堂内化可以渐进式地由浅层逐步深化。在初级环节,选取《金融学》中实践性较强的案例或者计算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掌握基本知识点,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计算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帮助学生理解利率的分类,通过计算住房按揭贷款的月还款额加深学生对贷款种类和还款方式的掌握,通过角色扮演的情景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熟悉商业银行的业务操作的流程化和风险性。本环节的教学目标侧重于学生对基本金融知识的记忆理解和简单应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对容易把控和实施。《金融学》翻转课堂高级环节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教师起到思路引导和掌控全局的作用。现实金融问题比书本的理论复杂得多,很多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这一环节便是将学生从书本引到现实,构建理论逻辑框架,解决现实金融问题。教师需要提前设置讨论议题,引入具有争议性和开放性的话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关于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和外生性的探讨,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眼界。教师则需要全程掌控学生的节奏,把握讨论的话题方向,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客观精准的点评。教师还应控制好课堂局面,避免讨论失控或者冷场的尴尬情形。

4、考核评价

《金融学》翻转课堂的考核评价方案应区别于传统评价方式,构建考核方式的多元化、考核过程的全程化和考核内容的能力化的全新评价体系。为了实现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可以由专家、老师、同学和学习者自身共同打分。教师的考核侧重于对学生适应程度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以自主学习的完成情况、小组学习成果展示的质量、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为具体的考核对象。同时,增加学生之间相互打分的环节,既可以提高考核方案的公平性又可以保证课堂展示的有序性。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效果,思考自身的学习态度、方法、策略、效果等,实现教与学的协同发展。

5、总结反思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在《金融学》教学改革领域的初步尝试和探索,其长期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满意度有待观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深入的反思,对课程的教学方案、内容选择和课时安排等进行调整和优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

[2]邱波,朱一鸿.“翻转课堂”模式下高校经管类课程教学设计[J].宁波大学学报(教学科学版),2017(07).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

金融课程总结范文4

一、金融学专业完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安排。

目前金融学专业实践课程主要是以四阶段集中实习为主,分别为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这种分类是要求实习的综合性,但目前金融学专业实践安排缺乏综合性,更多的是单门课程实践的组合,也不利于安排任务,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内容的分散性,主要是课程的拼凑;金融学实践教学的单一性,实习内容主要在校完成,缺乏社会实践,使教学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实践教学缺乏互动性,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单方面实习,而缺乏互动性。

(二)没有专门的实验人员。

目前金融学专业实践主要是由相应的任课教师指导,因此任课教师既要上好理论课程,又要系统转变实践教学内容,教师压力较大。由于学生人数相对来说比较多,而专门实验人员较少,而且对金融学知识不是完全了解,因此金融学实践效果受影响。

(三)实践带队教师缺乏相关从业经验。

目前金融学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一般是从高校到高校,因此理论知识比较充足,但实践知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可能与实际相脱节。由于教师大多缺乏金融行业从业经验,导致实践资料和教材不完善甚至相对滞后。另外对金融行业最新的操作和实践也不能很好地掌握,因此难免会形成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影响实践效果。

(四)大部分实践教学依赖教学软件。

大部分院校金融学专业实践主要有以下部分构成:案例教学、上机操作以及校外实习。但考虑到金融行业的特点,大部分实践还是依赖相应的教学软件,主要商业银行模拟软件、证券投资模拟软件、期货模拟软件等,但这些软件操作毕竟和现实有差距,甚至赶不上金融行业发展现实,从而导致实践课程与实际实践相脱节。

二、提高金融学实践教学质量的策略

金融学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因此实践对于金融学专业来说非常重要,实践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金融学专业的培养质量,因此要提高和改善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效果。

(一)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完善金融学教学内容是学院金融学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此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教学体系上,应构建案例、课内实习、综合实习、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开放性实验课以及假期社会调查的综合实习模式。单纯依赖某种或某几种模式都不够,要真正做到与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使学生全方面理解和掌握金融学课程内容,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完善实践教学内容,金融教研室可以组建案例库并定期更新,强化课内实践,设计好综合实践内容,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合作,组建开放性实验课程,并组织学生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指导教师设计好这些环节教学内容,并有详尽的任务。

(二)强化实践带队教师实践经验。

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学队伍是金融学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先决条件。金融行业需要学生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实践性很强,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而大部分教师都是从高校到高校,实践经验不足,因此需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可采取双向交流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走出去,到金融行业进行参观或调研,甚至可以脱产到金融行业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的行业实际工作,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另一方面请进来,教研室可以请金融专业人士来学校兼职指导实践课或现场指导,这样可以培养一支实践教学水平强的师资队伍,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三)加强与金融企业合作。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对金融学专业建设发展非常重要,金融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必须指导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必须加强同金融企业合作,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等联系,发展它们成为校外实践基地,形成长期稳定关系,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金融理论的重要性,也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认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学院周边有许多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因此金融学专业可以利用学院平台,充分利用学院周边金融机构,与它们达成实习基地协议,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另外金融行业本身是实际工作的场所,本身就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认知环境,提高学生对金融实践的兴趣。

(四)健全实践考核体系。

目前金融学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学生实习任务的考核上、教师指导文件的考核上以及学生实习成果的考核方面,这些方面考核不够具体,不能将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因此要合理科学安排实践考核指标,要细化考核指标。教师指导文件的考核指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实践教学文件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饱满性以及新颖性。学生实习任务的考核方面主要表现在上课纪律、认真程度、团队合作性。学生实习成果考核指标主要表现在成果的实用性、饱满性以及可操作性。

作者:朱平安 单位:防灾科技学院

第二篇: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一、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呈现出来新的格局,就更显现出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国际金融危机频发,危机后效应的负面影响要经历长时间的消化,说明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市场运行更为繁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加以研究和总结。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在金融学课程方面也就迎来了新的挑战,金融学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模式应根据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调整,并相应地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培养出通晓金融理论与实务,特别是国际金融理论和实务的人才。就三本院校学生而言,相对于一本、二本大学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在英语和数学方面尤为明显。但是这并不代表专业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相反,这部分学生思维更为活跃,调整好教学思路,运用事宜的教学模式,在金融学实践课程方面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二、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三本院校的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关键就是要确定改革的目标。学生的学费一般比公办院校高一些,因此,学校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根据这一理念,结合快速发展的金融市场格局和当前经济形势对金融人才的需求特征,确定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以实验金融学教学体系为特色,培养出具有国际知识背景“适应国情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和复合型的卓越金融人才”。

三、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以三本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为依托,金融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需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跟得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

随着新形势下的国际金融市场格局的转变,人民币兑美元由近几年间的一路升值,变为逐渐贬值,但同时人民币兑欧元的汇率却持续飙升。这一系列的金融大事件牵动着各国政府和民众的心,既是新机遇又是新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业务创新日益增多。对现有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言,已经不仅仅需要扎实的金融学专业理论知识,学科交叉已经在所难免。那么,高等院校对于金融人才的培养思路,必须转变思路,加强与金融企业的合作,围绕金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目标,设计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实验课程体系。为了解决知识更新速度快的难题,高院可以根据需求变化灵活组合实验课程,综合考虑学生的就业实际,供学生根据个性特点自由选择。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知识的学习是要为学生投入社会工作而服务的,因此在金融课程教授过程中,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多引导学生们关注国际国内经济时政要闻。那么,老师在课堂上就要做些转变,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金融基础知识和理论,又要指导学生学习和了解最新的金融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引导学生将金融理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其实践能力,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另外,高校也要重视金融实验室的建立与完善,相对理工科而言,虽然金融课程没有较多的实验项目,但是必要的实践课程还是不可缺少的。高校需要改变过去实验软件针对性不强的选购方式,要多进行比较,反复对各个实验软件进行运行测试,选择与教学结合紧密的、能够真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软件。

(三)转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那就必须转变教学模式,使课堂成为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的窗口。1.授课模式的转变传统课堂都是以老师授课为主,而转变后的课堂应该是教师授课与学生讨论发言并重,尤其是要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参加,乐于参加课堂讨论。每次课堂上话题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阶段做大量的工作,搜集资料、筛选话题、找到课堂切入点,真正的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2.考察评估模式的转变在课程的考察评估环节,也要一定的转变。平时作业常常布置课后习题,然后以书面形式呈交给老师。这样的考察方式难以有效的评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容易出现作业抄袭现象。因此,作业形式应有补充,可以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完成,让学生从头自己寻找思路,设计作业(可以是不限题目的,课堂相关即可)。另外,口述完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四)课程设置上的转变

三本院校应该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设置一些相适宜的金融课程。金融理论知识粗略的可以分为银行、证券和保险这三个部分,但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上,普遍的偏重前两个部分,而保险相关知识是被忽略的。正是由于人们对保险行业的错误解读,才使得学生对相关课程的接纳度较低,另一方面,学校考虑到生源问题,就不积极的推进保险课程的建设。但实际上,保险行业更需要高校毕业生的加入,这部分人有了较为坚实的知识储备,也更容易取得客户的信任,有利于保险行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三本院校金融课程的设置应该做出转变,加入保险课程,同时也要积极的宣传和引导学生,努力消除他们对保险类工作的成见。除了上述几点建议,三本院校还需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积极建设校内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可以不出校门就受到实践培训;努力寻求校企合作项目,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空间,同时为学生的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

作者:马路贤 陈彩营 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第三篇:高校金融学教学改革

一、历史脉络法

1.教学背景。

任何制度或规则的出台都烙上了时代的印记,对于金融学内的某些理论和制度也是如此。因此,通过叙述历史脉络的方式讲述理论或制度的诞生,为枯燥的理论配上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使理论更为形象具体,无疑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

2.实施过程。

历史脉络法要求教师课前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理论诞生的历史背景及重要人物,搜索一些相关图片,在讲授时进行多媒体放映。

3.教学案例。

在讲授货币与货币制度时,可提问“货币是怎么来的?为何需要货币?假如世界上没有货币会如何?”以此引入货币的发展历史。接着展示古代货币、各种币材(如盐等)、各国的货币版式等图片。在讲述国际货币体系时引入金本位、银本位、美元本位的发展历史,过渡到TheEconomist杂志关于“巨无霸汉堡包指数”的由来及可行性分析。可向学生讲述2009年由中本聪提出并风靡世界多个国家一段时日的比特币的诞生及发展。最后亦可以“世界货币是否会诞生,若是,该由谁来主导?”为结尾,引起学生对货币与货币制度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思考。

4.教学总结。

在采用历史脉络法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时而面带微笑倾听,时而双眉微皱思考,仿佛置身于整个货币发展历史的长河中。采用历史脉络法的目的在于让死气沉沉的理论知识生动具体起来。因此,要求教师在充分把握整个历史脉络以及背景的情况下梳理知识,使讲述更为连贯及易于理解。若是脉络理得不顺则可能出现断层,学生也不易接受。

二、案例教学法

1.教学背景。

金融学课程有着抽象性、实践性等特征,传统的纯理论、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乏味,走上社会后,面对具体的金融问题无所适从,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改变这一现状,可在金融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

2.实施过程。

讲述完基础理论后,教师可将选定的金融案例通过口述、PPT或打印分发等方式呈现给学生。由学生将案例中涉及的知识点提炼出来进行讨论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讨论结束后,教师汇总评价学生的发言。

3.教学案例。

讲解信用时,以目前我国的住房和汽车按揭贷款为例,让学生了解我国消费者贷款的操作方法;讲解汇率相关章节时,让学生看外汇牌价表,同时结合人民币的升值和贬值,分析其成因及效应;讲解衍生金融资产时,以“327”国债期货事件、中航油期货交易等案例,使学生了解期货与期权的功能。

4.教学总结。

在讲述案例时,学生听讲认真,同时在讨论环节畅所欲言。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案例与理论并重,案例的引申是为更好地阐述理论,因此,所选取的案例需与理论相关。二是保证案例的真实性和时效性,陈旧的案例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注意把握过程,教师在点评过程中要以鼓励和引导为主。

三、引导式辩论法

1.教学背景。

笔者观察到大多数高校都会定期开展一些辩论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相关命题进行资料的查找并辩证。多数学生对辩论赛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即使熬夜查找资料,也乐此不疲。经分析,这是因为命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由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探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方法也可以被引入传统的教学中。

2.实施过程。

讲授完理论知识后,教师择取时下金融界的争议,由学生就这些争议自由组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正反两方各四名辩手,辩论过程中,教师应重在观察和倾听,根据辩手的表现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辩论结束后,让旁观的学生发表看法。这样既能让辩手们因为同学的关注而乐在其中,又能让观看的学生不因旁观者的身份而心不在焉。教师在辩论结束后也应适当进行总结性点评。当然,对于教学辩论法的开展,教师要进行适当地引导,以使学生更为明确方向,不至于在资料查找和辩论时出现偏题或人身攻击的现象。

3.教学案例。

在讲授存款保险制度时,可提出辩题:中国现阶段是否应该引入存款保险制度?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历史,中国现阶段的银行存款状况,存款保险制度的利弊分析等方面进行辩论。在讲述利率这一章节时,可引入辩题:目前中国利率是否应该市场化?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利率的作用,利率市场化可能导致的风险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好处等。

4.教学总结。

引入引导式辩论的教学方法,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致,课间没有休息,结束后大家仍觉得意犹未尽。教师在组织引导式辩论时要精心布局,否则可能事倍功半。尤其要注意四点:(1)选题一定要紧跟时势;(2)要设置适当的激励机制,将辩论中学生的表现公平地记下,避免搭便车;(3)教师自己要对论题有充分的把握,层层深入,控制好节奏;(4)教师在辩论中要充分相信学生,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在激辩中,学生们的思维得到锤炼,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加强。

四、分组调查法

1.教学背景。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需要学会集合思维,适应与人合作完成任务。通过小组实践调查和讨论的形式,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巩固于头脑中。

2.实施过程。

将班上学生进行分组,再根据课程内容的进展,设置论题,引导学生带着论题去网上了解或实地调查,获取知识,最后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分享讲解。

3.教学案例。

如在讲到存款货币银行时,可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料或实地勘查的形式,选取我国一至两个商业银行的历史及目前发展状况进行了解。

4.教学总结。

这种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去探寻知识的做法,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不少学生反映通过调查分析,巩固了课内所学,且学到了不少课外知识。教师应尽力减少分组调查实施中“搭便车”的行为,可让他们各自给同组的其他学生匿名打分,教师再根据这些评分,对该学生在本组的表现予以评判。另外对于论题的设置也要适合学生的能力,题目太难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太易则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

五、实验模拟法

金融课程总结范文5

(一)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无论是讲授式教学法还是案例教学法,课程教学的过程都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有机结合的过程,但是不同的教学方式中有着不同的师生角色定位和内在作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体(teacher-centeredteaching)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对于案例教学法,有的学者认为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student-centeredteaching)(陈效兰,2006),有的则认为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教学方法(陈辉、张磊,2010;王健,2004)。笔者较为赞同“双主体”的看法。讲授式教学法无疑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教育教学的主导方式,其存在着诸如知识覆盖面宽、课堂组织有序、学生成绩评价便利等优点,但正如有的学者所作的总结,讲授式教学是以“灌输式、被动式、封闭型”等为特征的(张静琦、孔署东,2002),知识传授的效率较低。在讲授式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将公认的、客观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理解这些知识并能够正确“运用”。传授过程中教师虽然也会设计一些与讲授知识有联系的“插曲”等来调节授课节奏,并吸引学生兴趣,但总体来看是按照设定好的思路按部就班的进行授课。这种情况下,讲授式教学中的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的问题,而不太会关注学生“如何学、学多少”的问题。与此相反,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师与学生为“双主体”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探讨式、宽松式、开放型”的(张静琦、孔署东,2002)。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各学科领域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跨越到抽象,从特殊扩展到一般,从个体延伸到总体,从而易于掌握事物内在的规律性。案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如何教”的问题,还要关注学生“如何学、学什么、学多少”等问题。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现成知识的传递者,也不再是问题答案的提供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向导与组织者。从学生角度来讲,由于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情境与讲授式教学差异很大,不管是出于跟上课堂教学节奏的目的,还是为了获得较好评价的目的,必须在事前对课堂内容进行预习,在事中对内容积极理解,同时在事后也会有一个更感性的回顾和更理性的思考。案例教学法因而在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作用。综上,可以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和学生为双重主体的教学方法。

(二)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的广度与深度

长期以来,对案例教学法进行批评者的一个主要论据就是认为其传授知识的覆盖面太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难以将一门课程的大部分知识点进行传授。应该承认,这确实是案例教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根据笔者在案例学习过程和案例编写过程中的经验,以及对国际上部分经典案例的研究结果来看,大部分的案例在写作中会把较大篇幅花在情境设定上,其追求的效果是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将自己代入到案例故事中,替案例中的人物来做决策或理解案例中的“两难”情境等。而案例最后的“正确”结论往往只有一个或至多数个核心知识点。可见,一堂案例教学课只能传授数个知识点,而一门课程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过程中只能传授有限的核心知识,往往很难完整的覆盖本课程的知识体系。而讲授式教学法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师和学生都积极主动的理想状况下,知识传授的广度要胜于案例教学法。不过,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关注知识传授的广度之外,还需关注知识传授的深度,也即学员对该门课程核心内容和知识体系的记忆能力及实际运用能力等。如前节所言,讲授式教学法在理想状况下其知识传授广度较高,但是有研究表明,人们对理论和概念的最长记忆时间为6个月(任明川,2008),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记忆效率会越来越低。案例教学法由于其“情境式”教学的特点,知识传授效率要高于讲授式教学法。学生在案例学习中“身临其境”的感觉会使得其课堂学习过程类似于其本人的人生实践过程,这种情况下其所获得的体验和学习效果将会大大加强,对相关理论和知识的记忆和运用甚至将会伴随其终生。此外,案例教学过程中除了会传授学生数个核心知识点之外,实际上案例中也会存在一些次要的、相关的课程知识点。如果在一门课程中案例教学的次数足够多,则对于该门课程完整知识体系的掌握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此外,由于案例教学的组织过程中,课堂情境较难设定,客观上也加大了教师对课程准备的程度,从而也有利于知识传授效率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与学科领域的关系

尽管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教学方法近二十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至于不管是何种教育教学层次,还是何种学科领域都开始探讨或已经采用案例教学法。例如,索桂芳(2007)探讨在基础教育领域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于连江、张作功(2001)研究在外语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张睿、王祖源、王治国(2013)和周雨青、张玉萍、董科(2011)研究在大学物理等理工科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等。根据笔者观点,讲授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各有利弊和不同的适应性特征,其应用的学科领域也有所差异,并不是所有的教育层次和学科领域都适用案例教学法。对此,夏正江、梅珍兰(2004)也持类似观点。讲授式教学法适用于知识体系完整、理论方法较少、逻辑关系清晰、争议问题较少的理科、工科等领域,这些学科属于具备严格的概念框架、贫乏的理论情境和精确的问题设计等特点的“硬学科”(hardscience)。此外,由于在案例教学中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自身已有知识体系进行独立思考和决策,这种方法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也不甚适合。相反,案例教学适用于那些概念框架模糊、理论方法多样、逻辑关系多元、争议问题较多的“软学科”(softscience),如法学、医学、商学等实践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尽管哈佛大学以“案例教学”闻名于世界,但实际上在哈佛大学校内使用案例教学的领域也主要是上述三个学科。

(四)讲授式讲学与案例教学的教学情境对比

以讲授为基础的传统讲授式教学法是一种单向的、布道式的教学方法(one-waypreaching),以知识传授为主,是一出教师独自上演“独角戏”;而案例教学是双向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two-waydialogue),是教师导演、众多学生主演的“集体秀”,以学员的能力培养为主。讲授式教学基本不需要教学情境,而案例教学中拥有丰富的、逼真的情境。对教师而言,案例教学的难度明显高于讲授式教学,因为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领导才能和高超的沟通技巧,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对学生而言,参与案例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高于讲授式教学,同时学习的压力也更大。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去学习,学生仅仅需要听课、记笔记、及时复习巩固、完成家庭作业就能获得学习的成功。而案例教学的典型特征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案例教学以学员的自学为前提,案例的阅读主要由学员事前完成,而案例的初步讨论既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堂上采取小组为单位的团队学习。离开学员的自学和团队讨论,有效的案例教学就无从进行。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任务是解决案例材料中包含的疑难问题,而这些疑难问题并不是明确出现的,学生必须在案例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总结和阐明问题。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学生也会有解答问题的任务,如回答教师的课堂提问、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思考题等等,但这与案例教学中的回答问题有很大的差异。首先,讲授式教学中学生所要解答的问题往往是明确出现的、是由教师提前设计好的、用以解答问题的信息是完备的、有唯一的或标准答案的,所要学习的知识往往是确定无疑的、公认的。其次,由于案例是对现实情境的反映,而实践又常常是错综复杂的、不确定的、模糊不清的。现实情形中的问题很少是以教科书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因此案例教学中问题的解答往往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有的甚至没有“答案”。在案例教学中,为了解答案例问题,学生不得不想办法去搜集那些案例中缺失的、同时对问题的解决又是必要的相关知识和信息,或者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形下做出回答或做出决策。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及其在金融学科中的应用

金融运行规律的复杂多变,对金融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金融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单纯的、按部就班的传授金融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不适应金融学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必须加以创新。通过上述有关讲授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分析与介绍,不难看出案例教学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在案例讨论中,能够激发和增进学生对学习的内在兴趣;第二,在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检验和内化知识;第三,加大学生对学习的责任;第四,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判断力,锻炼其问题解决技能,包括分析总结技能与决策技能;第五,掌握团体活动的技能,包括表达技能、交往技能等。金融学是以货币资金的运动和融通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与西方国家对金融学科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公司财务或公司金融不同,我国对金融学科的界定主要是指资金运动中的中观和宏观层面,具体包括货币、利率、信用、风险等基本概念,以及金融机构的类型和金融市场的构成,以及金融系统的运行效率与稳定性,以及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以及金融与经济发展等内容。近年来,已有一些学者对金融学科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作用机制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如朱尔茜(2013)认为,我国金融学科案例教学还处于理论与实践的不成熟阶段,表现在价值目标偏差、教学方式手段单一、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实际操作上不足而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等问题。经济类学科具有较高程度的理论性,特别是金融学科中的《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以及《西方经济学》等基础学科更是如此,严格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在这些基础理论课程中不尽适用,容易造成学生对某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模糊或混淆。周新辉(2008)则根据案例教学在高校金融教学中的地位,将其教学模式分为传统金融案例教学模式与现代金融案例教学模式。传统金融案例教学模式是指以系统阐述理论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以讲解式案例教学法为主。她提出了一种更适应于现代金融教学需求的现代金融案例教学模式,而实施这种模式的基本要求包括建立健全及推广案例教学的制度保证、明确教学目标、建立案例教学反馈系统、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改革教材体系等。笔者认为,金融学科属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领域,其“应用性”特征就决定了总体是适用于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尤其是涉及到微观方面的诸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投资银行学、保险学、信托实务等更宜率先试用案例教学法。不过,对于一些基础理论课程与宏观领域课程,如货币经济学、国际金融学等仍可继续发挥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的优点,而暂不采用案例教学法。

三、金融学科案例教学法实例

本节以金融学科中《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的一个具体实例来论证案例教学的组织及对案例教学方法的分析。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是商业银行的两种经营模式,关于此两种经营模式优劣势的争论在20世纪的一百年间反复出现,而实践上的运用也是反反复复。以美国为例,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通过开启了商业银行进行分业经营的时代,而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之后,1999年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又允许商业银行从事早在1933年之前就已经涉入的混业经营业务。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由于在投资银行领域的巨额亏损,美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又开始逐渐剥离其非核心业务,向其传统的主营业务回归。对于这一知识点,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大致会讲授以下三点: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各自的含义、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各自的优劣势比较、目前世界各国金融业实行的经营模式概况等。这些内容基本可在20分钟内完成较为清晰的讲授,对教师而言已经做到了知识传授的完备。对学生而言,由于涉及到较多的专业知识,储备不同的学生对此的理解会有很大差别,其接受和理解程度也会存在很大不同。至于进入机构工作之后,他们还能够记得多少当初老师讲过的内容并加以运用,实在是一个很值得怀疑的问题。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案例来讲解和讨论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优缺点,则将会对学生带来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并且很容易在日后的工作之中学以致用。以笔者亲自编写的一个案例为例,大致描述一下该核心知识点案例教学的实施和分析。以花旗银行1998年至2013年之间在分业和混业之间反复摇摆的经历为素材,撰写了一个案例———《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从花旗银行的并购与拆分说起》。案例的主要内容讲述了1998年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的合并,以及2002年后花旗集团逐步拆分其保险业务,以及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其投资银行部门遭受巨额亏损的事实,以及其后将旗下业务一分为二,向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回归的过程。案例中还对1933年和1999年两部重要法案的出台背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整个案例围绕着花旗银行“讲故事”,而且由于金融危机的存在还使得“剧情”跌宕起伏,极具戏剧色彩,读起来引人入胜。在案例最后,设计六个思考题,包括对分业和混业的理论解释、企业理论与分业混业之间关系、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对大型金融机构的影响以及中国金融业的分业混业经营问题等。在该案例的教学实施中,笔者采用了课前阅读、学生分组、课堂讲解、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得出结论等程序来组织案例教学。对教师而言,上课前要充分准备案例相关材料和知识,以回答可能出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对学生而言,也要在课前、课中积极准备和积极讨论。根据学生课后的反馈,大部分学生承认通过案例来学习得到的知识体会更加深刻,且更有助于自身以后的知识运用。

四、金融学科实施案例教学的相关建议

金融课程总结范文6

探讨如何将微课与案例相结合运用于高职院校金融学的教学中,科学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系统完整介绍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实务知识,体现高职教育的实用、技能原则。

关键词:

微课;案例教学;金融学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高技能人才,在教学体系的设计上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继续发展能力。微时代给高职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探索在高职金融学的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设计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微课案例资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一、金融学案例教学应用

(一)金融学传统教学手段

金融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类课程。目前我院经济系开设金融学这一课程为学生普及金融知识,其在教学设计上以掌握基本金融常识为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金融业务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金融常识。通过对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我们发现金融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我系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等非金融专业的同学来说普遍重视程度不高,认为其专业相关性较弱,对考取相关职业证书作用不大。传统的课程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既定,教学手段受限,能给学生提供的信息量较少,一只粉笔走天下,缺少课堂交流,学生被动接受,忽视学生的能动性,不利于教学相长和学生自主观察、解决分析问题能力的锻炼。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通过多媒体教学,增加案例分析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向学生介绍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后,依据课程教学目的,教师向学生客观描述某一相关的具体事例、情景,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引导及启发学生对上述特殊情境进行思考分析,进一步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合作、现场讨论、撰写报告及教师归纳总结等方式来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长期、大量实践教学经验表明: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培养锻炼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以自己特有的逻辑思维方式及个性语言结构概括和表达自己观点,真正接受和领会基础知识,缩减理论教学与实际经验的差距,最终帮助学生在案例经验和活动中获取专业知识,增强职业能力。金融被认为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学是与普通百姓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如果适时采用案例教学,结合社会经济实际,精心安排案例,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师生互动分析,可以深入浅出地将枯燥的金融理论变得简单生动,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易于理解及启发,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结合具体课程及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教学案例可采取不同的演示方法,诸如:口述、角色扮演、印制材料等,其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录制微课是近年来应用较广的、更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案例展示方式。

二、微课案例

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速发展,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其中微课的出现给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新的活力。其以一段短小的视频为主要载体呈现,主题突出、形式多样、情境真实再现,是在传统教学方式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手段,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教学过程中引入微课设计,打破了固有的教学方式,变革从前主要由教师讲授灌输方式,活跃课堂气氛。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中的图像、音乐、动画等媒体内容,吸引学生眼球,提高他们的能动性,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依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性学习,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微课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辅助课堂授课是近年来颇受一些教师的关注,将微课作为案例教学的载体,借助于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展示教师设计的短小精致的“微课”内容。在恰当的时间融入某一相关的教学项目环节,可以迅速引起学生关注,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可以使学生既能学习基本理论,又可以通过对案例的思考分析及有针对性的课堂讨论来提升实践能力。这样的微课案例可以重复播放,随机控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扩大学生交流机会,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通过控制视频的播放次数和速度,认知相对较慢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理解更加重点化、清晰化,可以反复练习从而训练学生的职业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微课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

根据金融学授课的需要,经过仔细研究,我们针对金融学的十一章内容分别设计了十一个微课案例,一个微课只讲一个案例,这些案例时间控制在4~7分钟,录制采用录制视频和PPT演示录屏软件结合的形式,通过视频、图片、声音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这些案例。字幕尽量简洁,拒绝冗长,图片专业、清晰,背景音乐插入恰当,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每一案例结尾之处,教师有一概括性的总结,抛砖引玉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并归纳总结,以期达到教学目标。以下仅介绍三个微课案例的设计。第一章,金融概述,介绍金融的基本含义及作用。这一章在介绍金融的基本分类时设计微课案例:民间金融风险。首先,(PPT演示文稿)情景导入,民间金融是对官方金融的重要补充,对一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民间金融蕴藏一定风险,必须合理引导、加强监管。案例内容:(新闻视频)2008年发生在美国的麦道夫欺诈案,70岁的华尔街金融家麦道夫利用投资者的信任,承诺高投资回报率,虚假投资,金融危机爆发后资金断掉,导致投资人共计500亿美元的损失,最终被美国联邦法院判刑150年;(新闻视频)介绍发生在中国的浙江女商人吴英,吴英共集资近9亿元,承诺投资者三个月100%利率回报,2007年案发时约有3.89亿元未归还,2012年5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以集资诈骗罪判处吴英死刑缓期二年执行。(PPT演示文稿)案例总结:启发学生思考两个案件的异同之处,然后讨论如何规避风险,从上述案例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介绍货币的产生、发展及货币制度概况。这一章设计微课案例: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PPT演示文稿)情景导入,金属货币交易很麻烦,携带不方便,中国古代经常闹钱慌,如何来解决这样的矛盾呢?案例内容:(新闻视频)北宋初期,在商业发达的四川成都,16户商家联合印制一种用楮树皮造的纸券———交子。人们携带代表一定信用的纸币交子,而不用携带沉重的铁钱进行交易。交子的出现弥补了铜铁钱的不足,方便了商业贸易,是人类货币史上的一大创新。但后来交子过度印刷,信用下降,逐渐衰落。(PPT演示文稿)案例总结: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在成都产生交子,最后为什么会消失,从交子的成败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借鉴的意义。第十一章,外汇与汇率,介绍外汇、汇率的基本含义及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这一章设计微课案例:中国的汇率改革之路。(PPT演示文稿)情景导入:1994年,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开启汇率改革,下一步我们要如何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案例内容:(新闻视频)2005年至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和一篮子货币总体升值,一方面对于国际收支的平衡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人民币不能无限制升值,必须对当前的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下一步改革,其中增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区间,被认为是中国目前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可行出路,人民银行的作用在于防止汇率过度异常波动,要逐步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由市场力量主导汇率应成为一种常态。(PPT演示文稿)案例总结:启发学生思考人民币升值、贬值对经济发展的现实影响,人民币的汇率改革还有哪些方案可供选择。

作者:薛艳 李媛 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金融课程总结范文7

关键词:专题讨论;案例教学;微视频教学;时事新闻教学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教学方法改革又主要体现在授课过程中,因此做好课堂设计是实践教改的重要环节。

1问题提出的背景

(1)新理念、新技术的产生和普及对传统教学方式提出变革要求。随着OBE、翻转课堂等新理念的普及,以及慕课、微信教学、AI等新技术在高校教学领域的应用,这些新理念、新技术对传统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2)学情变化。另一方面,现今大学生大多都属于00后,这些学生崇尚个性、自由、非常有主见,讨厌被说教。在学习和生活中,随着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有着更广的信息渠道,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满足学生的胃口,因此,需要针对学情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学方法。(3)学科发展变化。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知识依托和应用的环境背景也发生了变化,则高等教育中,就应该随着社会的变革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金融学课程为例,这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和时效性为一体的社会科学,其理论诞生于实践,应用、服务于社会实践,因此,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特点,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变更教学方式。

2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虽然很多高等院校引入了微课、慕课等新教学方式,但是大多数高校教学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传统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方法单一,缺乏创新;(2)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未得到重视,课堂缺乏师生互动;(3)重教轻学,忽略学生学习的效果;(4)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社会热点、研究前沿脱节,缺乏前瞻性。这些问题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常常出现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在下面看手机或者做其他事情的现象,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效果。本文以“金融学”课程为例,结合笔者在教学过程的实践,分享几种课堂教学方法。

3“金融学”课堂教学方法实践

3.1专题讨论法

“金融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对宏观金融学的问题进行知识性介绍和原理性的学习。这门课程的特点是章节众多,所涉内容广泛,每个章节自成体系,同时又与其他的章节内容相关。所以比较适合划分为专题。通过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人左右,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专题的内容。通过课后搜集资料、分析、总结提炼、课堂展示、讨论的方式,完成对某一个专题的内容的理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设立的专题有:(1)数字货币或者虚拟货币;(2)我国外汇体制改革;(3)互联网信用问题或者生活中的信用问题;(4)利率市场化改革;(5)民间借贷问题;(6)央行的独立性问题;(7)金融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问题;(8)金融创新专题;(9)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问题;(10)不良债权问题;(11)表外业务专题;(12)影子银行问题;(13)通货膨胀问题;(14)金融危机专题;(15)巴塞尔资本协议专题。具体操作流程:第一环节:专题准备及任务安排。根据专题数量和学生人数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研究一个专题。小组必须准备15分钟左右的课堂主题发言,还要就在专题研究中遇到的重点、难点,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第二环节:专题研讨及师生互动。主导研究小组主题发言结束,提出问题后由全班其他小组进行发言讨论。教师根据自己对本专题的重点、难点研究和对学生研讨水平的总体评估,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诱导式的提问。通过层层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将讨论走向深入。第三环节:教师总结与补充讲授。教师对第一个环节小组研讨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对好的进行表扬,不足的提出意见希望其在以后予以改进。在总结学生研讨的基础上,就本专题在课堂上进行讲授,主要是进行补充、分析和引申,使学生的认识更深一个层次。小结:这种专题研讨式教学跟“翻转课堂”一样,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学理念上的创新。同时,这一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将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性发挥相结合,提升了学生学习、挖掘知识的主动性,也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在参与中内化知识、认识,对于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专题的问题、重点和难点,并且与实际问题结合,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在很多经管类的课程上被普遍使用。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宗旨,以真实、具体的案例为素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多向互动,使学生充分理解问题的过程。“金融学”相关的理论内容可以在历史和现实中找到很多精彩典型的案例,通常案例比较复杂,没有标准答案,非常适合进行案例讨论。具体操作流程:教师预先把案例资料发给学生,并且可能在案例资料中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学生详细分析,做好笔记。为了更好地组织课堂,建议通过分组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讨论和考核。如果为了课堂效果更精彩,教师可以在事先提出两个基本相反的观点,由不同的小组通过辩论的方式来探讨。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抛出问题,让学生小组思考、分析、总结。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在于与理论结合、印证理论,未必有标准性的答案。所以只要达到让学生能够联系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就达到效果了。小结:案例教学法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作为案例教学法的主角,形成了自主学习的压力机制;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搜集资料,并且在讨论和多向互动中,形成不同思维的碰撞,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3.3微视频教学法

金融学的课程内容与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很多时事、新闻、案例相关。所以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大量的相关的视频资源。微视频教学法中,微视频主要是作为导入性的案例,引出本章节的课程内容和问题,尤其是重点和难点。具体操作流程:首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本章节的授课内容分析相关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然后寻找相关的微视频(视频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通常为8分钟)。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央视纪录片《资本的故事》第一、二、三季的视频或者纪录片《货币》节选。其次,教师根据视频内容,结合本章节的教学知识点提出三四个思考题,然后要求学生要带着这几个思考题去观看视频。这些思考题的设置体现了本章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再次,组织学生观看微视频。最后,观看结束后的讨论思考题的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回答、讨论思考题,最后进行总结补充。或者对于争议性大、难度高的问题,老师可以暂时不给出答案,带着这个问题,去完成本章节内容的理论学习,学习完后,再回过头来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小结:视频教学资源提供多种认知通道,能够最大程度地促使学习者有效地接受信息。有研究证明,在学习过程中,记忆的信息有10%来自阅读文字,20%来自听力,30%来自观看,然后同时使用看和听能够明显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剩余的50%的信息也来自于这两者的结合。视频教学资源具有信息量大、具象性强、的特点。视频具有丰富的画面表现力,直观、生动、鲜活的形象,使学习者更容易建立联系,捕捉到真实事物的更多的特征,不仅能够提高学习者对讲解内容的理解,弥补了文本资源直观性不足的缺点,同时还能抓住和保持学习者的注意力,增强记忆的牢固性。教学过程中,只要视频选择恰当,问题设置到位,那么这种具象的视频信息跟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可以使得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到位。同时,使用微视频教学的方式,也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得课堂的设计更加多元、立体。

3.4时事新闻教学法

“金融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时效性非常强的课程,基本上每个章节的内容都与时事新闻、经济和身边的财经问题息息相关,话题性强,非常适合采用结合时事新闻进行展开、讨论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设计中,时事新闻通常作为正式开课之前的引子,其内容可以与当天的课程内容有关,也可以无关,但肯定与本课程的其他内容相关。具体操作时可以事先安排学生提前准备,轮流陈述当天或者最近的财经新闻。然后教师或点评、或提问、或引申、或引导学生思考,最后也是回归到课程理论知识上。或者教师事先找一两篇比较有深度的专栏文章,与学生一起学习研讨。小结:时事新闻教学法通过分析讨论时事新闻,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于分析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虽然每次费时不多,但是却可以让学生对学过的或者将要学习的知识加深印象,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如果能够坚持每堂课都分配一定时间(如10-15分钟)进行时事新闻教学,可以熏陶学生养成看时事新闻的习惯,并从时事新闻乃至专栏文章中学习到《金融学》专业分析问题的原理和思路,培养学生捕捉关键问题的能力,提高金融素养。

4总结

金融课程总结范文8

山东省供销社系统通过一系列改革,推动社有企业、参与投资的农村金融机构及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更是发展迅猛,从而对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对高职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希望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

高职;农村合作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供销社

本文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2013年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基于供销系统集团化办学,以服务供销系统人才需求为主导的高职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山东省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X1313)近年来,山东省供销社系统围绕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服务规模化、流通现代化和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等项目开展了一系列改革,2014年又配套实施了“六项创新提升工程”,使社有企业得到大力发展,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地更是如火如荼。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山东省供销社系统投资领域涉及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各类金融机构,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普遍开展资金互助业务;2014年山东省供销社又牵头成立了山东供销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76亿元。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对该专业人才,尤其是对高职层次本专业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结果,下面从高职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培养目标确定、培养规格确立及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人才培养模式三个方面做以重点阐述。

一、培养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山东省供销社系统社有企业、参与投资的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及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专业调研,了解到本专业毕业生将来主要在县市区、乡镇农村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因此该专业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金融理论知识、技能外,还必须对农村经济发展特征具有一定的了解;另外,相对于城市,基层县市区、乡镇的各方面条件相对落后,所以要求该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吃苦精神和坚定的意志。因此,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描述为:培养对农村经济特征具有一定了解、具有一定金融理论基础、熟练掌握金融业务知识和财务知识、具备较强金融业务技能和会计核算技能、具有吃苦耐劳和敬业精神以及创新意识,能够胜任各类与农村金融业务相关一线工作岗位的高水平技术技能型金融职业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确立及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

专业调研是专业人才目标确定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规格确定及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基础。可以说,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确立过程与课程体系的开发过程是一体的,因此下面两个过程合二为一进行介绍。另外,在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重点详细介绍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公用基础课程的开发由于与其他专业相差不大,因此将一带而过。

(一)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确立及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在刚刚开设本专业时,应选择一定数量的典型单位,如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开展资金互助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部分基层中小企业开展专业调研,详细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核心岗位(群),结合岗位(群)所要求的技能和素质提炼出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确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进而根据需要掌握的知识选择专业核心课程,最终整合出课程体系。待专业开设以后,还应定期(一般一年一次)开展相关的专业调研,及时了解本专业核心岗位(群)的变化情况,结合最新岗位(群)所要求的技能、素质需求,对所需的理论知识进行调整(从而完善人才培养规格),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确立及课程体系的开发。

经过广泛调研,我们得出适合高职层次农村金融人才的常见岗位有四个,依次为柜员岗、信贷岗、金融会计核算岗和大堂经理岗。其中,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拟招聘岗位多数为信贷岗、大堂经理岗,也有部分柜员岗有人才需求;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拟招聘岗位更多为信贷岗,也有少量金融会计核算岗的人才需求;有资金互助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招聘需求的更多的是柜员岗、金融会计核算岗;一般基层企业的金融会计核算岗有一定的人才需求。通过汇总调研结果,总结出了上述四类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该任务所需的能力及素质,并进一步推理出应掌握的专业知识,确立人才培养规格,找出支撑的专业核心课程,最终整合出专业课程体系,具体开发流程如下:柜员岗需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储蓄业务处理、个人贷款业务处理及中间业务处理。完成这些任务应具备的能力有:能够规范办理重要凭证、印章等的出入库,能够正确使用和保管重要空白凭证、印章、机具等,能够具备熟练操作个人储蓄、贷款、结算、、外汇等业务能力。培养以上能力所需的专业知识有:存贷款业务相关制度、种类、操作流程、利息计算等,结算业务相关操作规程与手续处理,业务种类、基本规定与操作流程,外汇业务种类、操作流程与处理手续,电子银行业务种类,基本规定和操作流程。支撑课程有金融基本技能和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信贷岗需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有授信业务受理、授信业务调查、授信业务审查与审批、贷款合同签订与发放,贷款、授信后管理及贷款收回。完成以上任务需具备的能力有:信息收集和调研分析,财务分析,授信业务受理,贷前调查分析、可行性分析及撰写调查报告,审查审批信贷业务能力,签订授信合同、发放贷款,贷后检查与风险管理。培养以上能力应掌握的知识有:授信业务基本类型,目标市场分析、信贷营销策略,贷款申请受理、贷前调查,贷款环境和借款需求分析,客户财务分析、信用评级,贷款项目评估和贷款担保分析,贷款合同签订与管理,贷后检查等。对应支撑课程有小额信贷业务和风险管理。大堂经理岗常见典型工作任务有服务管理、业务咨询及产品推介等三项。完成上述任务需具备的核心能力有:维护大厅秩序并解决一般客户纠纷,能指导客户正确填写各类业务流程单,圆满完成产品营销任务及并能为客户提供满意的咨询服务。培养以上能力需掌握的知识:基本礼仪规范、大堂经理日常工作流程、金融产品与服务营销卖点分析与技巧及客户投诉处理技巧。支撑课程有金融基本技能、个人理财规划实务、风险管理及保险原理与实务。金融会计核算岗常见典型工作任务有存贷款业务核算、支付结算业务核算、往来业务核算及年终决算。完成以上任务需具备的核心能力有:能够正确使用和审核各种银行业务凭证,能够熟练掌握各项业务的内容和操作流程,能够熟悉各种单证的管理和操作规范,具备凭证填制、审核记账、报表填制及分析能力,能够进行年终决算。培养以上能力需掌握的知识有:各类存款核算手续及存款账务登记方法、结计利息规定、存款利息计算和核算方法,贷款业务核算手续、利息计算与核算方法、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往来核算科目、核算原理和手续,各种结算方式的核算手续、会计科目及核算。相应支撑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及农村合作金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包括该专业人才培养需具备或培养的能力、素质和知识。上述分析已经分岗位详细介绍了所需的能力和知识,而素质由于与岗位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所以没有进行分析,在此进行概括分析:从农村合作金融的专业特性来看,所培养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有:具备基本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及身心素质,还要做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尤其能吃苦耐劳、耐得住寂寞,能经得住金钱的诱惑,避免职务犯罪。

综上,不难得出本专业课程体系包含以下专业课程:金融基本技能、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农村合作金融会计、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个人理财规划实务、风险管理及保险原理与实务等。此外,公共基础课程应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财经应用文写作、体育与健康、计算机文化基础等。

三、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组织实施形式,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通过探索学习,我院总结出农村合作金融专业适合实施“校企共育、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育”是指人才培养过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来培养学生,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专任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的优势;“能力递进”主要是遵循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三层能力培养逐步递进。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可描述如下:第一个阶段(第1、2学期),人文素养和专业基础能力培养。利用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室,通过开设综合素质课、品德实践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开设金融基本技能、基础会计、微观经济学等课程,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第二个阶段(第3、4学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利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通过开设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培养学生熟练操作柜面服务、信贷服务、金融营销服务等岗位业务的专业核心能力;第三个阶段(第5、6学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第5学期,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室,重点学习专业拓展课,并开展金融业务综合实训;第6学期,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重点开展校内校外“轮岗”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毕业生就业调查结果看,通过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较好实现了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90.8%,毕业生受到供销系统内单位一致好评。

作者:张清亮 单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