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范例6篇

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

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地质体;测试方法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工程地质学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施工技术的进步,施工地的地质情况也变得较为复杂,施工前的勘察工作变得更为重要。针对不同工程环境下的地质条件,勘察阶段的名称或者内容等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勘察阶段地质工作的开展是必然的要求,并且保证该种地质体测试工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对于工程拟建设范围内的地质体进行充分的测试,为建筑工程设计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充分的材料,保证设计的科学性。此外,对于工程的地质勘察测试而言,是一个逐步深入细化的过程,在测试中应探明各种影响地质勘察工作的因素,为勘察以及工程设计质量的提升提供依据。

1 目的和任务随勘察不同阶段而改变

地质勘察工作可以对工程施工地的地质情况有更为清楚准确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质量标准。在勘察工作开展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地质数据,通过对该种数据的整理分析,为工程的设计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并且可以为前期设计施工图的修正等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资料。上述地质勘察任务完成之后会进入到地质测试阶段,而地质测试的基本目的以及任务等会随着工程内容以及勘察阶段的不同要求而有所变化。

岩土试验时地质勘察中常用的测试方法,在具体的实践中,它是以动静触探的方式,贯入测井以及快速实验的方式来获得关于岩土基本性能的资料。试验中所获取的数据资料可以为工程施工区域内岩土成分的分析以及岩土性质的判断等提供一些强度以及可压缩性等方面的资料,便于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制定以及选择。岩土试验中,对于言行地质特征的分析以幅值的形式来表现,并且将抗压强度以及抗压的极限等内容进行指标化分析,使其能够一种更为直观的形式呈现给测试资料的使用者,并且根据不同的勘察阶段,对于岩土测试值的幅度等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其有效性。

2 工程地质单元指标值的计算

在地质体的测试中,单元指标的计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这里所指的计算单元通常是地质体中由一种或者是多种矿物成分的不同岩土所形成的,依据相应的计算条件,从综合的角度来反应不同工程地质要素的一个指标值,或者是以一个具体工程地质单元来完成相关的计算工作。对用于工程地质作用计算的指标值进行加权平均是单元指标值计算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其应用与具体工程的实际要求以及内业条件等有着一定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计算单元是以内业条件为基础通过地质单元而编制出的。而工程地质单元所指向的是由一种岩性所组成的工程地质体,在不同的环境下,以计算的具体要求为依据来选择具体的指标值等。这种工程地质单元的划分会有形状以及大小的区别,在不同的勘察阶段,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地质勘察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目标等对相关的地质资料进行选择应用。对于内业条件下的该种单元划分,应该勘察的岩性资料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完成该种单元的划分。

3 利用测试结果划分工程地质单元和特征

在不同的地质勘察阶段,地质体测试的结果对于工程地质单元及其特征的分析有着积极的作用。地质体测试是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所进行的,它能够更好的反应地质环境对于工程整体的影响,该种测试结果对于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的制定以及后续的修订工作等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从工程整体上讲,施工的不同地段地质条件会有所不同,为保证工程设计施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注重对每个施工地段的地质条件的勘察,以掌握有效的地质资料,为设计的完善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地质体的测试工作中,通过岩土图样的分析等方式来选定分类的具体指标,并且严格遵守工程施工的标准以及规范,实现对岩土的强度以及可压缩性等的测试。地质体的测试工作更多的是在野外来完成,当选定建筑物施工的位置后,还应对地基的最终确定进行必要的计算,完成施工设计的编制工作。为了保证施工计划的科学性应该对工程周围的地质构造以及地质环境等进行充分的勘察分析,获取更为详细的地质资料。地质勘察中,除了应用野外试验的方式外,还应包括相关工程测试的内容,通过对工程施工范围内岩层断面的岩土分级岩性的测试以及对于岩土性质指标的统计资料等的获取和分析,保证地质体测试工作的有序开展,实现对地质体以及工程地质体的划分等,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4 地质勘察的资料应满足建立计算图示的需要

工程地勘察工作的开展除了获取相应的数据资料外,还应该从计算图示的角度出发来为其提供充分的资料。通常情况下,计算图示更多的是一种相互影响区的垂直断面模型,对于岩土测试而言,其任务是获取影响工程区域的计算断面岩土性的相关资料。以工程的设计图为基础,通过看他、钻探等方式来进行地质体的测试,其具体的布置上应该将工程的轴线以及工程预定的影响区域作为主线,以保证获取的地质断面图能够满足计算图示的要求,提高其精确度。

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目的在于更好的展现工程的地质影响因素,在地质体的测试中,应注重取样的有效性,对于岩土指标的测试,要将岩土的强度以及压缩性作为重要指标进行测试。对于测试工作量而言,应该从平均值的获取等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对于一些较为独特的工程而言可以将总平均值的概率相应提高,提高计算图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结论:

地质勘查对于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以及工程整体的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实践中,要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勘察阶段细化其勘察的任务和目标,使得各项工作都能顺利完成。在地质测试中,综合应用多种方式,对地质构造及其具体结构等进行勘察和测试,以勘察中所获取的数据作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修订的依据,从而保证工程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琳,左世秋.关于岩土工程在地质勘察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1(3)

[2]单晓琳.不同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地质体的测试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3)

[3]黄培强.工程建设中的地质勘察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1(33)

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地质勘察工程地质体分析选择与布置收集资料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一项前期和基础工作,通过勘察、测试,分析公路走廊带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地基的承载能力,从静力学的角度提供基础设计和施工所需要的工程地质资料,着重解决保证基础对路基和其上构造物是否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的有关问题及灾害环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的时空预测与分析评估。它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到相关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所以必须制定一套合理的流程标准来规范其行为。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流程(见图1) 共分以下7 个步骤:收集资料、综合分析、建立地质体宏观模型、工程地质体分析、勘探方法的选择与布置、综合勘察手段的实施、归纳工程地质结论与建议。

准备阶段理论运用及初步抽象阶段理论结合实践与感性化阶段

理论联系实践的具体化阶段实践回到理论寻求指导阶段

概略工程地质测绘

实践与理论反馈过程 总结实践成果用理论表达阶段

外业的操作实施

图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流程

1 收集资料

收集路线通过地区既有的有关资料,是前期的重要内容,也是勘察的一种主要方法。资料是否齐全对以后的勘察效果和质量有相当大的影响。资料包括以下几部分: ①拟建公路资料,包括公路等级、路线通行方案、专家意见等。②区域地质资料,包括岩土、地质构造、筑路材料等。③地形地貌资料,主要为地形图,地形与地貌的类型、成因、特征及发展过程。④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如地表水流水文资料,地下水类型、分带及分布情况,埋藏情况、变化规律。⑤各种特殊地质地段及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与发育特征。⑥地震资料,如沿线及附近地区地震历史、地震烈度、峰值加速度及与地质构造、地貌的关系。⑦其他资料,如区内代表性工程的主要工程措施与经验、室内试验成果、气象、人文工程活动等。

2 综合分析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研判解释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它可以初步掌握路线所经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概况和特点,如地层层序、厚度、时代、成因及其分布情况;岩性、风化破碎程度及风化层大致厚度;土石类别、工程性质及对工程的影响。根据地貌形态特征,可以推断当地岩土与水文地质等条件,各地质单元形成原因和条件;从岩石的矿物组成、显微特征、岩体结构、物理力学性质、渗透性等诸方面可研究与评价路线的工程横向分带性,系统研究各分带的工程地质特征能及早针对各带提出相应的工程对策。同时也会提出诸如以下的问题:地形是否复杂、地貌单元是否单一、岩土结构是否简单、有无特殊岩土层、基岩风化严重与否、基岩顶面起伏状况、区域地质构造发育程度、地下水对工程有无不良影响、路线走廊带是否稳定等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问题。总之可以预见性地发现可能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通过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分析和工程经验的消化、吸收,减少今后工作的盲目性,对评价和合理选取岩体参数以及指导工程设计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对系统论证建在其上的构筑物的合理设计、工程措施和安全运行也具有重大意义,有一定的后果前瞻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 建立地质体宏观模型

地球在漫长的内力地质作用下构架了现有宏观地质体,形成了大量规模不等的地质结构体、结构面,同时也造就了地质灾害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对所收集资料的综合分析,可建立一个路线走廊带的地质体宏观模型,该模型是一个由地形地质图和纵断面图相互叠加的立体。按地质体与重大工程的多尺度结构及其赋存环境多源信息综合集成的方法和技术,对地质体进行三维建模处理,并对地质结构面及其多尺度关联、地质体的差异特性和分类及相似性进行研究,进而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模型。在其上可概略性地总结地形与地貌特征、岩土性质(如软质岩和硬质岩) 及散体状岩土体的分布与发育规律、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范围。然后按地貌、岩土组构与构造活动性进行初步横向分带与分段,并根据各模型段所体现的规律特征抽象成一个全线工程地质分段一览表,编制地质体宏观模型工程地质分段说明。在地质体模型上摆放路线就可充分认识到地质体与工程体接触界面分形形貌和力学机理,通过对多因素藕合的地质体与工程体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可选出拟用的工程大概施工方案及安全监控措施,总结各分形地质段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对路线与构造物的影响。建立地质体宏观模型是前期工作最重要的步骤,自此后大部分勘察工作都在计划之内,具有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

图2 地质体宏观模型示意图

4 工程地质体分析

地质体宏观模型上摆放路线和主要构造物后就有具体的微地貌及小范围内工程地质条件的问题,也就是具有针对性的单个工程地质体的问题,这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点,此步必须在野外踏勘,进行概略性工程地质测绘(踏勘) 后方有深层次的认识。首先是研究小尺度单个工程地质体的快速建模与表征方法,总结其基本模式与识别标志,并结合采用分形与随机扰动叠加的方法,用小尺度地质体基本模式,利用地质类比法重构中尺度地质体,综合分

析工程体与地质岩土体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提出合理的原则性勘察指导思想。

工程地质测绘主要包括:土的成因、物理化学性质、工程分类及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岩层的产状和接触关系,主导性软弱结构面的发育情况及对路线、路基的影响;地质构造如断裂、褶皱位置、构造线走向、产状等形态特征和地质力学特征对构造物的影响;地表水水位、流量、冲刷、洪水位与淹没情况;地下水类型、分布、循环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特殊地质、不良地质的分布范围、形成条件、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及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对工程地质体的分析是动态的,应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体的属性、特征进行综合考虑,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般路基、陡坡路堤、深路堑、高路堤、特殊路基、桥位、隧道、构造物、筑路材料等。

4.1 一般路基:其勘察重点是基底土的液塑限类型、颗粒组成类别、密实程度及含水情况;松散可压缩岩土层、可液化土层的分布范围和成因类型、位置与厚度;水位高低及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

4.2 陡坡路堤:其勘察重点是上边坡松散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及稳定性、下边坡工程地质条件与防护工程类型及稳定性、整个山坡在应力改变后的稳定性,调查、评价对堆积体运动有较大影响的与坡面方向垂直的结构面,确定最佳路堑与路堤坡比,同时考虑绕避或路线高度调整带来的连锁反应。

4.3 (深) 路堑:其勘察重点是上覆土层特征及土与基岩接触面的横向坡度与稳定情况;岩石软硬及破碎程度等基本性状、风化带划分及其厚度,主导性优势软弱夹层和软弱结构面的性质及其与路线的相对关系;原有人工边坡的边坡值及其稳定性;水文地质条件和不良工程地质条件的主要特征;路堑边坡的上、下防护问题,并应确定路堑边坡比、土石工程分类及相关工程措施;对路堑开挖后果应作进一步考虑,是否有激化深层次的山体和边坡滑移或坡面失稳的潜在可能;同时利用弃方作路基填料应作相关分析评价。

4.4 (高) 路堤:其勘察重点是确定基底一定深度内各地层的厚度和物质成分特征,覆盖层与其下基岩接触面的形态和坡度,以及硬壳层、软弱土层的尺度和物理力学性质,明确有关不良现象及环境水对路堤的危害程度,并提出处理措施。同时评价堆积体是否存在垂直下陷与水平侧向位移以及路堤堆积体的防护问题,必要时还应对填料作出说明。

4.5 特殊路基:在工程地质勘察的各阶段均为重点,该类病害影响路线方案选择、路线布设与构造物设计,应查明病害类型、规模、性质、发生原因、发展趋势、危害程度,提出绕越依据或处理措施。

4.6 桥位:其勘察重点首先是要能发现深、大断裂破碎带等直接影响桥位稳定的宏观大前提,然后才是具体的桥位与墩台工程地质条件,注重岩土结构层的空间分布与岩土特征及其间的软弱层、断层面、基岩面等优势结构面,应提出合理的持力层与基础形式,同时还应考虑到环境水的影响。

4.7 隧道:应详细调查岩体裂隙的几何特征,如隙宽、粗糙度、充填情况、连通性等,及岩体裂隙剪切力学特性与地下水渗流关系;同时应评价开挖应变局部化过程及结构功能蜕化过程的时变可靠性,并提出衬砌方案及全深度、多断面、多测点的长期连续、智能化监测建议。

4.8 构造物:其勘察重点是整体稳定前提下的具体岩土、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应提出各种工程方案与力学参数及不良地质现象的处理措施。

4.9 天然筑路材料:勘察重点包括筑路材料的储量、位置、品质与性质、采运条件及用于公路工程的可能性、实用性。

5 勘探方法的选择与布置

应根据勘察阶段要求的内容和深度、所勘察的道路等级、工程规模及其工作难易程度的不同选择勘察方法,应注意运用新技术、新仪具、新设备、新方法,使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具有先进性。其要求是应编制具体工程勘察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必须包括勘察方案说明、勘探点分布一览表与单个的勘探点设计任务书及人员、设备的组织和施工期限。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以地质调查为主,在路线重要控制点处可布置钻孔与物探。初勘阶段所采用的勘察方法,主要为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及综合勘探。一般情况下,采用物探、钻探、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等,以必要的工作量完成本阶段的勘察任务。

此阶段必须对该公路工程有结论性意见,给设计方案的确定提供工程地质依据。详细阶段的勘察方法,以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为主,主要针对具体路段、桥位及构造物基础位置、形式、埋深而进行,主要是以在方案基础上的各种参数提供为主。

6 综合勘察手段的实施

此阶段的任务是具体运用前述理论成果进行勘探,要求必须按勘察方案说明、勘探点分布一览表与单个的勘探点设计任务书进行施工,各种勘察方案与勘探点的勘察必须到位,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同时该过程也是个与理论互动反馈过程,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调,若发现异常及遇到未考虑到的地质状况,在必要时可增加勘探手段和增加工作量。

7 工程地质评价结论与建议

工程地质评价结论与建议是工程项目的勘察成果总结,必须以定性的方式下结论。首先是路线方面的工程地质勘察评价:应对路线走廊、桥位、隧址等工程地质条件控制点、高路堤、深路堑边坡、特殊路基、比选方案及公路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做出总体科学论证,并结合全线工程地质特征,做出评价,内容主要有稳定性、经济性、适宜性等定性评价。其次是对单个工程地质体必须作定性和定量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性状及其极限值、岩土体的强度及其稳定性与极限值(包括斜坡及地基的稳定性) 、岩土体及水体与公路工程的共同作用、岩土体后期变化的预估、对工程耐久性的影响。通过宏观力学特征和微观颗粒组构的综合分析,结合工程类比法和专家意见,提出具体的处治方案与物理力学设计参数。同时在建议方面应指出各种偶然因素造成的可能危害和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及下一阶段勘察建议。

8 结语

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输电线路;工程勘探;地质灾害;治理方法

1.岩溶地区输电线路工程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可溶性岩石地区岩溶的发育是一种普遍的不良地质现象。岩溶的发育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条件是密切相关的。降雨量充沛的我国南方和西南的广大石灰岩地区,构造裂隙比较发育的褶皱核部地段、断裂发育地段及地层产状平缓地段均为岩溶发育区;此外,地下水汇水洼地及其边缘地带为岩溶发育区;岩性比较纯的灰岩或白云岩夹不透水的泥岩或页岩、砂岩地段也容易发育岩溶。由于地壳运动影响,岩溶常常呈成层发育;岩溶常常沿断裂带呈线状或带状发育或发育成地下暗河。溶洞一般顺缓倾角的层面和节理面发育,而落水洞和漏斗一般顺陡倾角的层面和节理面发育。张节理易溶蚀发育成岩溶。

在这些地区的勘测中应注意岩溶的发育规律,塔位尽量避开影响塔基稳定的岩溶洞穴发育的地段,这可以从地面的地质调查和搜集已有的资料来实现,对于那些有疑问的地段可辅以少量的物探或钻探工作;而对于那些实在无法避开的影响塔基稳定的岩溶洞穴发育的地段,通过投人一定的勘探工作量(钻探和物探)查明岩溶洞穴的发育规模及对塔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后,提出适当的塔基的处理方法。一般在南方一些岩溶发育地区,地表的一些溶沟、溶槽和溶蚀漏斗、落水洞中常常被红粘土所充填,因此,基岩面的起伏特别大。为了查明岩溶的发育深度,应对每塔基的四个脚分别进行勘探。对于岩溶的发育深度不大地段,可采用坑探、钎探和麻花钻等勘探手段,而对于岩溶的发育深度较大地段并且充填的红粘土万部状态较差地段,应采用一些勘探深度较大的勘探手段。

在山区的线路勘察中,有时往往由于对岩溶发育的认识不深,采用的勘探方法和手段不到位,施工开挖后发现实际情况与勘测资料出人较大,甚至发现塔位下有影响塔基稳定的岩溶洞穴发育,最终不得不修改设计方案或移动塔位而引起改线。岩溶地基的处理方法:①填和挖填置换,这种方法适用于埋藏较浅且洞穴的规模不大或者充填物较软弱的地段;②跨,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无法用上一种方法处理的较大型的洞穴或暗河发育地段,可以采用混凝土梁横跨洞穴或暗河之上;③导,对于塔基基础深度范围内发育的岩溶泉,应采用修盲沟疏导泉水的办法来消除泉水对塔基的潜蚀作用。

2.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发育地区输电线路工程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软质岩石的山区是滑坡、崩塌及泥石流发育的重灾区,如湖北地质灾害多发区――三峡和鄂西地区的地质灾害多发育于软质岩石中。滑坡、崩塌及泥石流发育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条件、植被和人类工程活动条件是密切相关的。对于那些雨量充沛又常常暴雨、大暴雨不断的地区,如果地形陡峻,地层岩性软弱,构造破碎、地层产状平缓,植被不发育且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地区,均为滑坡、崩塌及泥石流多发区。对于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段,如果雨量充沛、四周山坡陡峭且坡上又有较厚的松散覆盖层的汇水洼地,其排水沟、谷陡峻呈狭窄的“V”字形,如果植被人工破坏比较严重时,也容易发生泥石流;水库、河道及冲沟水体冲刷及潜蚀坡脚,水位涨落频繁的岸边容易形成岸边滑坡、崩塌。

在这些地区的输电线路勘察中,线路以避让这些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地段为主,因此,对这些不良地质现象的识别就显重要。滑坡一般具有圈椅状地形,地形坡度一般在20~30°,滑坡壁、鼓丘等地貌特征;正在活动的滑坡还可以见到拉裂缝,马刀树和醉汉林,滑坡上民房的墙壁上或地面上常常可见到拉裂缝;滑坡体中的物质一般为松散的土夹石,层序混乱;如果为岩质滑坡,那么滑坡体中岩石产状非常混乱;滑坡边界的两侧冲沟常常呈双沟同源状;滑坡坡脚滑带出露地带,常常见有泉水出露,泉水出露点往往沿滑带呈线状分布;近期没有活动的古滑坡,其地貌形态由于自然力和人为破坏,已非常模糊;由于滑坡体内局部地形平缓,可见当地居民在其上建房定居,虽然滑坡体内物质杂乱无章,但有一定的胶结,有些还相当紧密。

线路的勘察中,如果遇到以上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区时,首先要确定这些不良地质现象是否活动,如果正处于活动期,最好是采用跨、绕的办法进行避让。如实在无法避让时,对于那些规模不大易于处理的地质灾害,可采取一些合理的处理方法进行整治;而对于那些规模较大又难于处理的地质灾害,可以通过详细勘探论证,并进行整治处理的经济比较,当整治费用过高时,可以采用大范围长距离的改线避让。一般来说,滑坡以土质滑坡为主,为了保险起见,应尽量避免将塔位立于坡度较陡且松散的崩坡积层厚度较大的斜坡上。在勘察中,如果遇到上述斜坡上的塔位,应引起高度重视,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地质条件方面,进行详细勘察,以便对斜坡的稳定性作出正确评价。

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整治方法如下:①削坡减载或清除松散堆积物,削减或清除滑坡和崩塌体、泥石流形成区山坡上的松散堆积物,从而截断产生地质灾害的物质来源;②排水,在滑坡和崩塌的后缘及其两侧或外侧修筑截水沟和泄水洞,在滑坡和崩塌体上修筑不透水排水明沟或暗沟,这样可以防止大气降水及地表水渗人滑坡和崩塌体内;同样也可以在泥石流形成区的山坡上修筑截水沟和排水沟,截断浸泡松散层的水源;采用排水渗漏的措施,排走地下水的补给水源,使地下水水位降至滑动面以下;③恢复植被,可以阻止大气降水及地表水渗人滑坡和崩塌体内、形成区的松散层中;④加固抗滑措施,可以在滑坡体上布置抗滑桩,以便加强滑坡体的整体稳定性;部分抗滑桩可以穿过滑动面,嵌固在稳定的地层中;其余部分抗滑桩不必穿过滑动面,只是加强滑坡体的整体稳定性。而对崩塌体可以进行喷锚、灌浆,以加强崩塌体的整体稳定性,同时,还要打一些锚杆、锚索,将崩塌体锚固在稳定的岩体上,在抗滑地段采取堆方加重,挡土墙等抗滑措施;⑤其余措施,可以对泥石流流通区的沟谷进行拓宽、改道和修整坡形,从而降低泥石流的破坏力;可在崩塌区的坡脚或半坡设置起拦截作用的挡石墙和拦石网。

3.结语

高等级、长距离的输电线路,是一种特殊的对安全有着很高要求的建设工程。山区的输电线路工程勘察工作中,首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发生和发展过程,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特征,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等要有一个充分认识。其次在勘察的过程中,要多问、勤跑、勤看,有时由于地形、植被和发育规模的影响,必须从多种距离和不同角度观察,才能充分认识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对于那些重点塔位(如大转角、大跨越等)地质灾害发育地段,应尽量采用各种不同的勘探手段进行勘察。对于各种地质灾害的防治和治理方法的应用条件、施工过程也要有充分认识,一旦碰到规模不大又易于整治的地质灾害,就能提出合理的整治方案。

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O213 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指结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岩土力学方面专业知识所从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岩土工程施工的基础环节之一,在保障工程施工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结果可以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工程施工水平,减少施工安全问题,使质量问题与安全事故发生几率将至最低。但是,实际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存在许多因素,影响勘察结果质量,使勘察结果无法为岩土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

1.影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的因素

1.1人为因素

近年来,由于科技水平提高,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设备和技术也不断提高,这也要求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人员也需要具备更高的技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才能正确使用先进的勘察设备。但是,实际岩土工程一线地质勘查工作人员为农民工,他们不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也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是以,导致地质勘察质量难以得到保证[1]。不仅如此,许多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工期较短,使勘察人员采用不规范、不科学的方法进行岩土勘查,导致勘查结果与实际结果的误差较大,严重干扰正常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得出的勘查结果报表也不具有真实性。

勘察方法问题主要表现在勘探钻进方法单一和取样方法不合理上。钻井措施需要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勘探方法,这要求勘探单位对工程情况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在根据勘探与布置勘探工程的结果选择勘探方法。但是一些勘探单位在未进行地质调查的情况下直接使用电力设备和机械设备进行钻进,不仅增加勘探时间,也消耗更多的资源。在取样方法上,勘探单位未根据设计勘察点的实际情况进行取样。如有些人员对软弱下卧层不进行取样分析,甚至于为表面上满足不少于件组的要求而将应当分层的层位加以合并,对数据的变异性不作检验、剔除。勘察结果经不得推敲,严重影响工程设计和建设质量[2]。

1.3市场制度

虽然近年来我国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单位的数量显著上身,但地质勘察市场化程度并不高,地质勘察市场制度严重缺失,市场调节作用失灵。而且许多新成立的地质勘察单位存在许多“水分”,存在许多皮包公司和外挂单位,严重扰乱地质勘察市场秩序,加剧行业内恶性竞争。激烈的恶性竞争导致一些地质勘察企业或单位为抢占勘察市场,采用压低报价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这种做法导致地质勘察单位为减少损失而采取偷工减料方式降低勘察成本,最终影响地质勘察质量。

2.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控制对策勘查

2.1建立高水平勘察队伍

针对当前许多一线地质勘察人员非专业人员问题,首先可通过招聘方式引进专业人才,巩固一线地质勘察队伍,提高专业勘察能力。此外,还应针对当前一线勘察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知识结构陈旧问题,应加强人员培训工作,实现知识结构更新与新技术设备推广,提高岩土勘查工程人员的专业素质。最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建立两支或以上勘察队伍,实行内部竞争制度,促使勘察人员主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2.2运用新的勘察方法和技术

运用新的勘察方法和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勘察效率,还能提高勘察结果的质量和准确性,提高取样工作的精度。在选择钻进方法上,勘察人员要严格根据勘察规范做好实地地质勘查工作,并以此为基础选择正确的钻进方法;再结合更先进的钻探设备,改进传统钻探技术方法的不足。提高勘察方技术和方法的数字化水平,国际工程施工所采用的先进的设备一般都是数字化管理、智能控制。我国许多较为先进的岩体勘察部门也已经引进了先进的数字技术替代了传统的勘察技术[3]。例如地形勘测方面,传统地形勘测需要借助手工测量,容易引起较大的误差。如采用新型数字化设备,可以方便地得到较为精确的测量结果。对于取样问题,应控制取样质量。如根据不同地质条件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样本,如不同深度、不同类型的地质样本。

2.3完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制度

针对地质勘察市场混乱问题,必须建立有效的勘查监督制度,实行严格规范的勘查监督制度对勘查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相结合,最大限度避免不当行为,保证勘查质量。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建立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市场因素对勘查质量主要由于地质勘察资质门槛不高,导致地质勘查企业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应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控制地质勘察企业及个人的职业资质。最后,加强勘查涉及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如采用PDCA循环思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提高勘察设计能力[4]。

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范文5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工作是建筑工程设计的前期首要条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加快,建筑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应用更为广泛,近年来,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技术逐渐实现现代化发展壮大,但也看到现实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只要我们认真加以总结,克服努力,不久将来各方面可以达到国际标准。

一、岩石工程地质勘察中质量控制的意义

1.在岩体工程建设中,对地质进行实际的勘察足掌握施工资料、确定投资方案的关键所在,合理的设计方案足建立在准确的资料基础之上的。地质勘察信息的准确性,对工程施工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旦勘察的资料不真实都可能给工程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为确保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得到保证,就需要对影响勘察质量的因素严格控制。

2.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勘察工作的目的与任务。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足结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岩土力学方面专业知识所从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设计提供基础设计依据和基坑支护参数,对施工环境条件作出准确判断,预测环境影响,提出解决方案,足服务于基础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3.岩土工程勘察的对象是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具体而言主要足指场地岩土的岩性或土层性质、空间分布和工程特征,地下水的补给、存贮、排泄特征和水位、水质的变化规律,以及场地周围地区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情况。

4.岩土工程质量的基本勘察方法

(1)岩溶地基土地质量勘察方法

(a)勘察重点分析;(b)勘察方法分析;(c)勘察模拟法;

(2)卵石地基质量勘察分析方法。

(a)勘察重点分析;(b)勘察方法分析;(c)勘察措施分析;

(3)软土地基质量勘察分析

(a)勘察重点分析;(b)勘察方法分析;(c)勘察指数分析;

二、目前存在的明显差距和问题

1.前期准备不充分。岩土勘察这前不能很好地制定与之相应的勘察纲要,不能对实际的勘察工作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导致勘察工作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即使足编写了岩土勘察纲要,也只流于形式,并不足为了指导勘察工作而制定的。因此,造成勘察工作中不能按照编写的纲要进行勘察,失去了编写提纲的作用,严重地影响了工程勘察的质量。

2.参差不齐,总体上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应当看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只有少数,多数还足低水平的,不仅资质等级低的单位提交的成果水平低,即使甲级单位甚至全国有名的大单位,其成果水平也非个个上乘,有的还存在严重错误。至于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能力,则仅限于极少数单位,多数单位满足于照抄照搬,甚至生搬硬套,很少创新。

3.成果质量堪忧。这里说的质量不同于上面说的水平,指资料不齐,数据不实,甚至弄虚作假。例如取样质量普遍低劣,野外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符,缺少地下水位或水头的数据。成果报告中图表不全,数据混乱,关键问题交代不清,基础重大错误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不在能力和水平

4.实验环节把关不严。原位试验是岩土勘察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它已有比较可靠、高效地反映现场的岩土设计参数。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岩土选取相应的原位试验,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原位试验按规定需连续贯入,但在施工过程中,连续贯入比较缓慢,而且起杆较为困难或局部场地锤击不进而放弃连续贯人,从而会造成对碎石土评价的困难。

5.勘察中水的影响。季节、气候,特别是水对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基坑开挖,边坡技护等岩土工程设计,施工中尤为重要。在施工中,我们应当将施工寸间调整到季节、气候对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影响较小的时间去进行,从而获得较好的工程质量。

6.技术标准,技术方法和技术成果均尚未与国际接轨,改革开放已经十几年,但勘察业务仍限于国内市场,原因足多方面的,但体制上,技术上不接轨是原因之一。要鼓励尽快向国际惯例靠拢,避免自成体系。应当提倡在基本框架一致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使岩土工程业务逐步走向世界。

7.勘察技术与勘察质量标准未能符合国际要求。我国工程勘察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技术方面国际交流合作力度不够,国内的勘察技术只在传统勘察技术基础上进行缓慢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闭塞空间,不利于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接轨。

8.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人员整体技术水平不高。我国当下多数建筑工程单位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不高,仅有少数建筑工程单位的勘察技术人员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外勘察技术团队勘察技术参差不齐,为岩层勘察设计工程带来较大的限制性因素。大多数建筑工程单位的岩土勘察技术人员沿用传统的勘察设计技术,勘察过程受到过多的技术性限制,而且勘察结果也容易出现故障,对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产生不良影响。

三、解决对策

1.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的核心控制因素。(1)努力实现目标控制;(2)讲求方法控制;(3)分析方法控制;

2.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前期积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尽量因地制宜,参照执行国际标准执行,勘察与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

3.充分调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搞好工程创新。

4.严格执行行业标准进行工作。

5.加强勘察设计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工程技术人的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

四、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发展前景

1.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工作与项目实施在未来均会遇到严峻的挑战,首先足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地基深度开挖的保护,城市建筑基础设施的优化设计与改造问题,沿海地带由于围海造田而引起的特殊土质及特殊土质勘察技术问题,比如湿陷的软质土层所带来的施工问题和建筑实体的安全性,大型的交通运输建筑设备的技术问题,比如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地铁轨道等;还有岩土勘察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与资源科学利用的问题,比如空旷地的填埋,污染地区环境的治理和废料的处理以及回收利用等均提到了工作议程上来。

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

中图分类号:S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概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岩土工程作为一项专业体制,在发达国家已有几十年历史。通常说来,岩土工程勘察是对建构筑物拟建工程的地质、地层构造条件,气候条件、水文环境等多方面特征的勘察探测工作。相比工程地质勘察,它具有更多需求,包括:要求勘察与设计、施工、监测的紧密结合;要求服务涉及勘察实践工作的全部过程;要求有具体的、可行性方案的提出;还要求一位合格的岩土工程师,在具备勘察实践工作能力的同时,也需要能够完成岩土工程设计、施工、监测等工作。所有这些要求体现岩土工程体制的实际性、实质性更强,工程达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更高。

另外,我国也在建国初期建立了工程勘察体制,包括地形测量、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三个独立专业。近十几年来,随着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工程勘察体制的不断完善,工程地质勘察逐步向岩土工程过渡。同时,建设部和工程勘察协会的推动力度不断加大,广大科技人员的水平不断提高,现在可以说,从科技研究、教学实现、规范标准到工程实践不断发展,岩土工程专业体制在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但与发达国家尚存在明显的差距和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各项工作参差不齐,总体上较为落后;质量效果欠佳,是阻碍发展的严重问题;技术标准、方法和成果尚未达到国际标准,勘察业务仅限于国内。今后,进行岩土工程专业体制的不断完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入。

二、岩土工程勘察实践工作重点内容

随着岩土工程勘察实践工作的不断发展,其自身体制和选用方法都逐步提高和创新。我国结合本国岩土整体现状,将施工建筑的地基和基础以及地下工程之间的关系作为岩土工程工作的主要研究对象。在岩土工程实践工作过程中,必须根据工程实际,就勘察、设计、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予充分的论证和分析,以便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具体说来,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正确利用勘察理论与工作经验之间的紧密关系。勘察理论与工作经验的紧密关系对于岩土勘察工程实践工作的影响作用十分关键。两者同等重要,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依据科学研究和经验积累,建立了诸多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基础理论,解决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问题需要借助这些理论指导,利用相关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并结合施工拟建地的实际状况,建立起一种相应的本构模型,充分合理地运用勘察参数,经过判断确定最终结果。

(二)正确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交流与沟通。两者的沟通交流也十分关键。依据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一些规范和章程,建筑施工工程在进行现场岩土地质勘察之前,必须充分收集和整理拟建工程的信息资料,另外在进行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岩土勘察具体工作时,勘察技术人员应提前与工程设计者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了解其设计意图,并弄清拟建工程的特性特点, 保证工作的有效性,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三)严格控制岩土勘察工作的等级划分。按照国家标准制定的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标准,如勘察等级、地基基础的复杂程度等级、安全等级以及重要性等级等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参考指标。进行在岩土土质勘察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布置的情况,严格控制和制定相应的标准,保证拟建工程进行施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四)确保岩土工程勘察实践工作经济、合理地展开。做到既经济又合理地展开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勘察技术人员给予了足够重视的问题。在岩土工程勘察实践工作满足了以上基本规范章程的要求之后,还应考虑工作经济有效地展开,寻找最为恰当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勘察工作,完成勘察任务。一定程度上,勘察工作消耗成本的多少反映勘察技术水平的高低。

三、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依据的原则与方法

根据上述研究,我们知道,要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选取勘察手段、设备和组合方法十分重要,需要按照以下原则:(1)因建构筑物级别不同,主要指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勘察差异,而采取不同的勘察手段及设备组合进行勘察。(2)因场地条件不同,如宽阔平坦的场地,条件限制较多而勘探深度不高的场地,线形工程,水上工程,冰上工程等,而采用不同的勘察手段进行勘察。(3)因地层条件(软、中、硬程度)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勘察手段进行勘察。(4)因地层结构(强度高低)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勘察手段。

此外,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实践工作应选择合理的方法,具体可参考:(1)适当方法确定现场地基承载能力。我国确定现场地基承载能力主要结合以往总结的勘察实践经验,选取载荷试验法、理论公式法、规范查表法三种方法进行。其中①荷载试验法确定的地基基础承载力最直接、有效,但因此方法使用受拟建工程施工条件限制较多而较少运用;②理论公式计算法确定地基承载力,主要与现场土质的抗剪强度指标测定是否准确关系密切,而实际工作中测定抗剪强度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误差;③查表法确定地基承载力,主要依赖岩土工程勘察经验,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由于工作经验有限,导致数据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无法准确确定地基承载能力。(2)合理方法确定岩土土质压缩模量值。包括粘性土质和砂质土体压缩模量值的确定。结合以往岩土工程实践工作经验,我们知道,砂质土体压缩模量值的确定要比粘性土质压缩模量值的确定要困难一些,这是因为通过室内土质压缩试验分析即可确定粘性土质压缩模量值,而国家并没有制定相关规范和方法来确定砂质土体压缩模量值。通常只有通过相关试验计算、查阅资料等得出经验值进行模糊估算,得出的结果值各种方法均有较大差距,适用性小。因此,怎样对岩土土质压缩模量值进行精确确定将作为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四、结语

综上,我们针对岩土工程勘察实践工作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此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促进各环节技术人员的交流和沟通。在结合经验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能够进行有效工作,保证工作质量达标。因此,对岩土工程实践工作进一步研究将仍旧作为一项重点课题。

参考文献:

[1] 常士骠,张苏民.工程地质手册[M].4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