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保障扶贫工作计划范例6篇

住房保障扶贫工作计划

住房保障扶贫工作计划范文1

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再聚焦

(一)认真整改“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6月23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环节,将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将作为对地方开展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督查巡查的重要内容。全县经过5、6月份开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大排查工作,目前已完成排查任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有保障方面,排查发现饮水不安全25户80人,其中水量不达标21户64人,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1户4人,供水保证率不达标3户12人。贫困人口义务教育有保障方面,排查发现2名学生未落实资助政策,10名我县在省外就读学生未落实资助政策,查否乡镇上报失学辍学信息6条。同时,还排查发现一些义务教育软硬件条件薄弱问题。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方面,主要是基层医疗硬件设施和医务人员还存在薄弱环节;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方面,排查发现251户“四类”重点对象仍住危房。各县级主管部门要迅速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交办到镇村、督促整改销号。在推进现有“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整改的同时,各乡镇还要进一步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摸排全部农户“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坚持边排查、边整改,整改落实情况按月报县攻坚办,直至销号清零。县攻坚办要组织专班,针对“吃饭穿衣”无保障、饮水安全无保障、住房安全无保障等突出问题,开展抽查暗访,发现遗漏问题和整改不彻底问题,一律将问题线索移交正风肃纪专班。各乡镇务必改进工作作风,真排查、真整改,杜绝形式主义问题。

(二)关于农村饮水安全

2019年全县新建和改扩建集中供水工程435处,新建分散供水工程3859处,铺设管网1674公里。截至6月30日,435处集中供水工程全部开工、完工392处,在5月份基础上分别新增40处和149处,整体形象进度达到90%,超过调度目标。分散供水工程开工3802处、完工3717处,在5月份基础上分别新增1018处、1509处,超过调度目标;铺设输水管网1641公里,在5月份基础上分别新增796公里,超调度目标341公里。乡镇集镇水厂水质达标工作稳步推进,其中都镇湾、渔峡口集镇水厂已完成消毒设备安装。2016、2017年项目验收发现问题清单已交办至乡镇和施工单位,正在整改中,2018年项目验收工作全面启动。12个行政村完成集中供水工程“一村一图”绘制工作。资丘镇、大堰乡农村供水公司化改革已全面启动,正推进财务清理。7月底要实现集中供水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分散供水工程全部开工、完工3800处以上,输水管网完成铺设。继续扎实抓好2016-2018各年度项目验收和问题整改工作。累计完成48个行政村集中供水工程“一村一图”绘制工作。7月底前,完成大堰乡集镇水厂水质达标项目前期工作,其余乡镇集镇水厂水质要全部实现达标。

(三)关于农村住房保障

1.易地扶贫搬迁。在各乡镇、县易迁办的共同努力下,到6月30日,十三五计划6163户16996人安置房全部建成,实际搬迁入住6133户16891人,占比99.5%。6月新搬迁入住52户,因环保整改,板桥铺安置点33户105人未入住。完成拆旧复垦6057户,占比98.3%,6月新增151户,还剩106户。易地扶贫搬迁完工项目179个,开展工程结算审计173个,已审结160个、剩余13个项目未审结,其中鸭子口乡9个、磨市镇4个。一要进一步推进板桥铺安置点环保整改,组织搬迁对象入住。二要推进拆旧复垦清零,除板桥铺安置点33户外,7月底前剩余76户必须完成。三要加快实施搬迁后扶,加强集中安置点管理。

2.移民避险解困搬迁。截至6月30日,全县累计核定搬迁对象1138户1315人,占总任务1183户4435人的96.2%。已完工666户2473人,占总任务的56%。在建319户1293人,占总任务的29%。一要迅速落实对象。7月份必须努力落实45户120人搬迁对象,实在不能落实的要迅速调整方案报县政府审批、省移民局备案,申请退回。二要加快建房搬迁、拆旧复垦,9月底前搬迁入住、11月底前完成拆旧复垦。三是加快板桥铺安置点、橘子溪安置点建设。四是加快验收和资金拨付,11月底前完成资金拨付。

3.农村危房改造。6月全县CD级危房改造对象7725户。截至6月30日,累计开工7721户,6月新增142户,还余4户未开工;竣工7154户,6月新增924户,竣工率92.6%。完成11个出列村白蚁防治工作。一要加快改造进度。鸭子口乡要按现有名册组织未开工的4户7月10日前开工改造。各乡镇务必再接再厉,坚决在本月底全面完成7725户危房改造任务。针对6月新排查发现的251户CD级危房改造对象,7月底开工率必须达到90%,竣工率必须达到60%。二要确保质量安全和资金安全。6月底,县危改办抽查了11个乡镇24个村110户已竣工验收对象,改造合格率仅90.9%。反映出存在政策宣传不到位、改造不彻底,D级拆旧建新超面积、应拆未拆等问题。县攻坚办已发通报。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关于加强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安全管理和竣工验收有关工作的通知》(长危改办发〔2019〕2号)要求,举一反三抓好问题整改、提高改造质量。三要严格竣工验收。7月要完成原计划7725户的70%以上的验收任务,镇村必须到现场查验危险源是否消除、D级危房是否完成拆旧。验收不合格不能对付资金!四要加强白蚁防治。推进大堰、磨市2个乡镇的宣传技术培训及药物材料的逐步配发工作,其中大堰乡12个村880户、磨市镇12个村300户,共1180户。县住建局要制定蚁害治理施工质量和效果验收考核办法,启动已完成村检查验收和施工费用统计审核工作。五要加强安全生产。目前已进入汛期和高温季节,各乡镇要密切关注天气、舆情和汛情,防范极端天气引发安全生产事故,排查项目建设安全管理薄弱环节,,确保新建项目和旧房拆除安全!

(四)关于教育扶贫。6月已对符合政策建档立卡学生7807人次落实教育资助金额572万元;向523名长阳籍在外就读学生学籍所在地教育部门发函协调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核定春季“雨露计划”政策资助对象1664名,已兑付资金249万元。7月份要分乡镇分村将政策落实信息予以公示公开。

(五)关于健康扶贫。一是推进村卫生室“五化”建设,确保每个村有公有化卫生室、有医生为老百姓看病、有通讯网络能够为老百姓报销药费。二是抓政策宣传。待省市县对健康扶贫政策完善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政策宣传,结合帮扶责任落实认真宣传政策。同时,对医疗系统职工全员开展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和特殊慢性病申报流程培训工作。三是抓贫困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7月份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建档率、特殊门诊慢性病管理率提高到100%,健康体检率达到70%以上。

(六)关于兜底保障。上半年已向农村低保5674户11053人、农村特困2325人,发放保障低保金、特困供养金3918万元。对五保对象和未达到五保条件的单身汉群体要进一步加强关爱,村里要时刻将特困群体始终放在,底线的基本的吃饭穿衣要保障到位。年初通过实物救助已解决特困户“两不愁”问题1839户;6月完成第二次实物救助前期入户核查及汇总,预计需救助棉被7400余床、服装9000余套、床1293张及锅碗瓢盆若干,解决6179户深度贫困户“两不愁”问题,预算资金800万元。镇村要认真摸排特困群体,不能反复摸排、反复救助,还有遗漏。7月县民政局要会同各乡镇尽快完成招标程序,8月采购救助实物,9月发放到户。

二、各类扶贫项目建设和专项扶贫工作再加快

(一)关于农村公路建设。2019年全县下达农村公路建设计划306.54公里。截至6月30日,路基已全部完成,累计硬化路面254.92公里。在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的前提下,7月底要完成100公里硬化任务。

(二)关于农村电网改造。一是继续开展2019年第一批农网改造项目低压部分建设,对竣工项目组织验收、整改工作。二是对2019年第二批农网改造项目进行现场勘查、安全技术交底,督促施工单位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2019年第二批农网改造项目8月中下旬开工建设,9月底高压主体工程完工。各乡镇要进一步加强协调服务,县供电公司要进一步加强施工力量、物资调度和质量安全监管,倒逼工期赶进度。

(三)关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2019年安排财政专项扶贫项目222个,计划投资8935万元,目前已完工66个,在建155个,拨付资金2568万元。中央公益金都镇湾镇塘坊河村公路硬化项目要迅速完成前期工作,7月必须开工建设!各乡镇要进一步加大财政专项扶贫项目建设的监管力度,资金在拨付前乡镇必须抓好收取质保金、结算审计、第三方机构检查等工作,各乡镇要及时对已建成项目进行决算审计,并配合第三方机构抓好检查。

(四)关于产业扶贫。上半年,共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14场,培训5000人次,其中贫困户3000余人次。要动员更多贫困户参加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内容要进一步密切联系生产。6月开展了市场主体培育政策业务培训,同步推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市场主体“空白”村补短板工作。7月各乡镇要指导各市场主体完善减贫带贫台账,8月份产业指挥部分乡镇开展项目验收。

(五)关于金融扶贫。省要求,扶贫小额信贷逾期总额不能超过50万元和逾期率不能超0.5%,这是工作底线、务必守住!通过6月份各乡镇、各承贷银行的共同努力,逾期额得到有力控制,由于贷款不断到期,这项工作必须持续抓好。县金融办、县扶贫办要加强业务衔接,明确月度清收任务。县银监办要加强对各承贷银行政策指导,综合采用催收、展期、续贷、法律手段及启动风险补偿金等方式压降逾期贷款。镇村要配合承贷银行组建清收专班,加强政策宣传,配合做通贫困户的思想工作,切实完成好各月清收任务!

(六)关于“三留守”关爱工作。目前,全县有294名贫困留守儿童、624名贫困留守老人、162名贫困留守妇女。7月份要继续按“1+5+N”模式,落实“三留守”对象帮扶探访责任,将留守妇女关爱帮扶比例、留守老人定期探访比例提高到80%以上。同时,抓好贫困留守儿童、贫困留守妇女基础数据和关爱台账建设。

此外。要切实加强村级光伏电站运维管理。54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累计收益1226万元,划款1029万元,划拨到村731万元。其中2019年上半年应划拨到村收益已划拨到乡镇财政所。7月要完成资丘镇九龙村、五房岭村电站新增监控设备安装工作,县光伏办要开展村级光伏电站日常看护情况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各乡镇要不折不扣整改到位。

三、各类问题整改再深入

(一)扎实抓好各类问题整改工作。抓好中央扶贫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是政治任务,始终要高度重视,扎实抓好全面排查、全面整改,以此统揽各类问题整改再深入。6月底引发了《2018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方案》,各责任单位要迅速落实整改措施,7月10日前向攻坚办报送整改落实情况,并在后期强化落实长效整改措施。县攻坚办从县委巡察办、县政府督查室、县审计局等单位抽调人员组建整改工作专班,实行了问题申报销号制。各整改责任单位要落实整改措施、集齐佐证资料,切实提高整改质量。县财政局要进一步督促各乡镇彻底整改“资金清算”、“项目清查”发现问题,逐项审核把关,程序、资料要完善,该上缴的资金必须上缴!

(二)进一步加强统筹资金绩效管理。截止6月底,剔除质保金后,2018年统筹资金还剩123万元未拨付。县扶贫办要督促第三方机构加快对榔坪镇关口垭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的审计,审计完成后迅速予以报账。截至2019年6月底,财政拨入统筹专户资金14245万元,统筹专户拨付主管部门7292万元。由于施工进度慢、报账率低,导致拨付率低。各主管部门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和验收报账力度,加快资金拨付。

(三)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和资金监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要严格按《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执行。各类扶贫项目均要按现行规章制度开展招投标、政府采购,不得以拆分项目、化整为零等方式规避招标。县乡村各级从事项目管理的干部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要有规矩意识,不能打擦边球、钻空子!

四、扶贫工作基础再夯实

(一)加强扶贫信息管理。6月份将大数据监督检查工作纳入综合评价范围,各乡镇已完成了问题线索入户核查工作。7月份,县大数据办要统筹调度县直单位懂政策业务的干部组成专班对乡镇查否的问题线索开展复核抽查,每个检查项目的抽查比例必须达到20%以上。县扶贫办要加强指导,进一步做好扶贫信息数据清洗工作,做好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准备。

(二)抓好扶贫领域信访问题专项治理。经过两个月的专项治理,涉贫信访和负面舆情化解力度得到很大加强。各乡镇战区要坚持既治标又治本,“治标”就是进一步执行一周办结制、重点件主要负责人见面办理制,严控反弹和重复访;“治本”,就是扶贫工作要真正做到“六个精准”,在源头上化解涉贫信访问题。

(三)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一是切实加强村级软弱涣散组织整治,要充分保护和调动村组干部抓精准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从“重帮扶实效、重解决实际问题”入手,防控形式主义,抓干部结对帮扶责任落实。三是认真开展遍访贫困户行动,各乡镇党委书记要制定遍访计划,建好2018年6月以来走访贫贫困户台账,2019年底前要入户走访40%,2020年要实现遍访。四是支部“分类定级、晋位升级”工作要落地落实。五是认真落实《扶贫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进一步做好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公示工作。同时,7月15日前,按照市攻坚办部署,抓好与恩施州接壤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排查工作,重点是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公路建设、农村生产生活用电、农村通讯网络建设4个方面,县水利湖泊局、县交运局、县供电公司、县科技经信局要指导渔峡口镇、榔坪镇实事求是排查存在的问题。

住房保障扶贫工作计划范文2

一、基本情况

铁沙盖镇位于察右中旗科布尔镇北向33公里处,南与宏盘乡相连,西与土城子乡毗邻,北与库伦苏木连接,东与巴音乡、乌素图镇接壤,总面积约252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74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8956户18516人,常住2914户6211人。农牧民党员388人,其中流动党员169人。铁沙盖镇耕地面积达14.6万亩,播种面积10.13万亩,水浇地9.2万亩,都实现了膜下滴灌节水灌溉。主导产业为马铃薯、红萝卜、向日葵、藜麦、玉米种植,肉牛、肉羊养殖。马铃薯种植面积达6万亩,红萝卜种植面积达5000亩,藜麦种植面积5000余亩,玉米种植面积达10000亩,向日葵种植面积10000亩。

二、贫困现状

全镇共有4个重点贫困村,4个深度贫困村,2016年退出1个,2018年退出1个,2019年退出6个;2020年5月动态调整后,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47户 2829人。其中正常脱贫1260户2624人、稳定脱贫72户178人、未脱贫15户27人,贫困发生率0.15%。

三、2020年脱贫计划及主要做法

1.住房安全保障

2020年计划实施危房改造91户,其中修缮加固11户、置换1户、新建79户,目前已完工77户,其余新建14户正在室内装修,6月底前全部完工。

2.基本医疗保障

按照上级健康扶贫相关政策,深入实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2020年为2651名贫困人口补贴合作医疗保险,成人每人补贴145元,学生儿童每人补贴135元。为2651人全部代缴商业补充保险每人260元;为123人实施上门送药服务。

3.教育扶贫方面

按照自治区政策在国家政策“两免一补”的基础上,新纳入贫困学生小学生每人每天增加生活补助7元,初中生8元,高中生15元。全年按270天计算,分别是1890元、2160元、4050元。2020年春季全镇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97人,其中小学71人,初中51人,普高31人,职高27人,大专17人。

4.饮水安全保障

2019年对饮水鉴定不合格的7个村发放安装净水机478台,饮水困难的9个村安装自来水,已全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2020年对所有自然村安全饮水进行了摸底排查,重新采样化验。

5.产业扶贫

(1)建立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学田地村福乐养鸡厂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签订生产订单,规模达30000羽,覆盖贫困户72户,每年为贫困户增加收益3000元;点力村永富肉牛养殖厂,为农户肉牛寄养提供场所,同时流转农户土地,此项目为点力村拉动96户贫困户脱贫,每年为贫困户增加收益约4000元;阴山优麦食品有限公司带动贫困户184户,每户每年发放900元。

(2)“菜单式”奖补。贫困户通过“菜单式”自主选择项目,采取先建后补、自建直补的方式,进行项目建设。2020年计划分两批实施,第一批6月底前补贴,涉及资金59.239万元;第二批9月底前补贴到位。

(3)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增收。通过资产受益、入股分红、光伏收益、京蒙对口帮扶等形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按照全旗村集体经济“清零递增”行动安排和部署,经镇党委、政府扎实推进,2019年,太平洋保险公司援建九股泉恒温库项目260万元,壮大九股泉村集体经济,辐射面积广,预计可直接带动农户200余户,户均增收3000多元,带动周边群众实现产业脱贫,还可带动20名贫困户就近就业。义发泉村委会扶贫资金165万元,注资众信农牧业合作社,利用闲置土地入股等,发展集观光、餐饮、采摘、垂钓、蔬菜大棚、果园、药材、种养殖业一体的绿色无公害生态观光园,通过“合作社+农户”经营方式,使得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农户在取得分红的同时可带动30多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2019年底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3.9万元。

2020年,计划支持西圪塄村集体发展农机合作社,申请资金54万元,用于购置大型农机具,以资产出租的形式租赁给合作社,年收益3万元。

(4)光伏扶贫。全镇8个村建设了村级光伏电站,每个村500千瓦,2019年收益共计45万元,2020年,预计收入240万元左右。全镇纳入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收益的无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户134户,每户每年收益3000元。

6.就业扶贫

多途径、多渠道实施就业安置,通过提供就业岗位促增收。2020年,全镇贫困户中安排部级护林员36人,每人每年工资10000元;旗级生态护林员7人,每人每年工资5000元;保洁员114人,全部由建档立卡贫困户担任,每人每年工资3600元。

7.金融扶贫

2020年,与金融系统联合,对所有贫困户贷款需求进行全覆盖摸底排查,有贷款意愿、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402户,目前已发放贷款370户,32户正在办理。

8.社会保障兜底

全面落实社会兜底政策,严格实行两项政策衔接制度,将符合低保标准的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将符合扶贫标准的低保户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944户、1716人,五保人员44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10人,其他残疾人事业补贴183人。

9、未脱贫户基本情况及帮扶措施

年初组织镇、村两级干部对15户未脱贫户逐户进行摸排、核实,针对每户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帮扶措施,明确了责任人。在市、旗领导及部门领导包联外,镇内将未脱贫户帮扶责任人调整为班子成员和驻村第一书记包扶,加大帮扶力度,确保如期脱贫。

(1)张文兵(保留户),家庭人口2人,户主2级肢体残,2015年识别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2181.5元,危房未解决,享受A类低保。

措施:2020年新建住房,4月初动工,室内装修已完成,6月底前入住;民政救助1000元。

(2)刘壁(保留户),家庭人口2人,2017年识别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2963元,危房未解决,享受C1类低保。

措施:2020年新建住房,4月初动工,正在刮腻子,月底前入住;继续享受菜单式产业奖补;民政救助1000元。

(3)贾贵(保留户),家庭人口2人,2017年识别为贫困户,户主患有肺癌,动态调整时正值住院治疗期,住院花费14.5万元,报销13.2万元,个人自付1.3万元,人均纯收入6696.5元,享受C2类低保。

措施:继续享受健康扶贫政策;低保提标为B类;民政救助1000元。

(4)杨存厚(新识别户),家庭人口2人,危房未解决,新识别,户籍地下沙盖,居住地学田地,人均纯收入3950元,享受C1类低保。

措施:2020年维修加固,4月初动工,已完工;金融扶贫贷款1万元;菜单式奖补扶持发展养殖业;民政救助1000元;集体经济分红确保收入达标。

(5)任官军(新识别户),家庭人口1人,危房未解决,新识别。以前与母亲生活,靠母亲遗补为生,2019年母亲去世,人均纯收入2300元。

措施:2020年新建住房,4月初动工,正在刮腻子;安排部级护林员岗位,年工资1万元(因3月份聘任,暂未发放工资);民政救助500元。

(6)赵满在(新识别户),家庭人口1人,危房未解决,享受五保,2019年人均纯收入12336元。

措施:2020年新建住房,4月初动工,正在压栈,月底前完工;民政救助1000元。

(7)董锅扣(新识别户),家庭人口3人,户主患有胰腺癌,识别时在治疗期间,2020年1月死亡,人均纯收入9194.88元,享受C2类低保。

措施:整户外出,王粉连呼市大儿子家居住;二儿子董文利包头自主就业;民政救助1000元。

(8)高兰绪(新识别户),家庭人口1人,85岁,户主患有直肠癌,识别时在治疗期间,人均纯收入5692.08元,享受C1类低保。

措施:继续享受健康扶贫政策;低保提标为A类;民政救助1000元。

(9)苏有世(新识别户),家庭人口1人,患有扩张型心肌病,医疗支出花费5000多元,人均纯收入1950元,享受C2类低保。

措施:低保提标为C1类,安排部级护林员岗位,年工资1万元。

(10)郭米钱(新识别户),家庭人口1人,患有胃癌,住院花费5.6万元,报销4万元,个人自付1.6万元,人均纯收入6079元,享受C1类低保。

措施:继续享受健康扶贫政策;低保提标为B类;亿丰淀粉厂带动2000元;民政救助1000元。

(11)武德厚(新识别户),家庭人口2人,2019年秋季与李毛眼朋锅生活,户主患有睾丸癌,识别时在治疗期间,治疗花费1.1万元,人均纯收入3106.69元,享受五保。

措施:继续享受健康扶贫政策;亿丰淀粉厂带动2000元;民政救助1000元。

(12)马玉翠(新识别户),家庭人口1人,患有胆总管下段癌,动态调整时正在住院治疗,住院花费2.8万元,报销后个人自付9500多元,人均纯收入6983元,享受B类低保。

措施:继续享受健康扶贫政策;低保提标为A类;亿丰淀粉厂带动2000元;民政救助1000元。

(13)翟满贵(新识别户),家庭人口2人,户主聋哑残疾且患有肾病综合症,治疗花费3.2万元(大部分为私人门诊与药店购药),人均纯收入5420元,享受C1类低保。

措施:继续享受健康扶贫政策;扶持发展养殖业,发放母羔羊5只;聘用保洁员;亿丰淀粉厂带动2000元;民政救助1000元。

(14)王正海(新识别户),家庭人口2人,配偶患有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人均纯收入5854元,享受C1类低保。

措施:低保提标B类;继续享受健康扶贫政策;安排保洁员岗位;民政救助1000元。

(15)路东升(新识别户),家庭人口5人(其中动态调整后新生1人),户主患有精神病,识别时在治疗期间,现住科镇,陪孩子上学,人均纯收入2205元,享受C1类低保。

措施:低保提标A类;民政救助1000元;享受教育救助政策;集体经济分红、民政救助等保障收入达标。

10、问题整改情况

中央第八巡视组对内蒙古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初次反馈意见5大类23个问题,二次反馈3个方面9个分项15个具体问题,我镇对照反馈问题摸底排查发现4个方面9条问题,其中涉及住房安全保障3条问题、产业指导员2条问题、饮水安全2条问题、金融扶贫2条问题,截止6月20日前已全部整改完成;2019 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出问题共7个方面21条问题,我镇对照反馈问题摸底排查发现3个方面6条问题,其中涉及住房安全保障3条问题、金融扶贫1条问题、就业扶贫2条问题,截止6月20已全部整改完成;全面摸底排查工作共发现3个方面15条问题,其中涉及表册方面7条问题、两不愁三保障方面2条问题、家庭享受帮扶措施方面6条问题,已完成整改14条,正在整改1条(4户未脱贫户新建住房正在室内装修),6月底前全部完成整改。

旗纪委特查发现我镇建新未拆旧13户,涉及4个行政村,12户已全部拆除,西梁韩贵存正在收拾旧房,预计今明两天即可拆除。

住房保障扶贫工作计划范文3

从2012年起,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改名为扶贫生态移民项目。贵州省人民政府明确提出将用9年的时间全面解决全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扶贫生态移民搬迁的目的是将贫困山区人民群众搬离穷山恶水,将他们安置在居住条件较好、具有特色产业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就业机会较多的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和现代农业园区等地方。让人民群众通过到上述地方就业,以增加收入,为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施该项目以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文件的形式下发扶贫生态移民项目年度实施方案,具体指导全省扶贫生态移民项目建设。为搞好此项工程,省委、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将省扶贫生态移民办公室明确为正厅级单位,下设三个处室。要求州、县各级人民政府给行政编制,成立相应的专门办事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抓此项工程。 

一、领导高度重视是搞好此项工程的组织保障 

要真正搞好此项工作,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才能实施好,对上一级人民政府下达的文件精神必须及时、高效地给予落实,不“贪污”政策,要将政策落到实处,提高办事效益;要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政策交叉的协调工作。 

二、层次落实责任制,严格兑现奖惩 

扶贫生态移民项目是一项惠及贫困山区人民群众的一件民生工程,必须层次落实责任,层次签订责任状,按照责任状载明的要求严格兑现奖惩,让每一个参加此项工作的同志都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形成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格局,形成合力搞好此项工作。 

三、积极探索安置、建设模式,推进贫困山区群众搬迁安置 

扶贫生态移民项目可以单独建,还可以考虑与住建部门的廉租住房、安置房相整合,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大力提倡建单元式的楼房来集中安置扶贫生态移民。对搬迁安置在乡(镇)的扶贫生态移民,当地人民政府要将环境较好的地块作为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建房用地,通过建设门面、铺面来增加贫困户的财产性收入问题,达到“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的目标。 

对于安置在乡(镇)的搬迁农户,在乡(镇)总体规划的范围内划地集中安置,房屋建设方式可以由搬迁农户通过召开会议的方式选择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承建,事先明确房屋建设造价、房屋建设监理、楼层分配等事项。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另一方面还能够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四、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合力建设好扶贫生态移民项目 

为了更好地建设好扶贫生态移民项目,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的成果,针对地方财政资金困难,配套资金到位不足的情况,一方面建议在适当增加中央及省级补助资金补助标准的同时,上级相关部门每年是否可以留一定资金加大水利、交通、住建、供电、通讯、文广等部门资金整合到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安置点,这样更有利于扶贫生态移民项目的推进。 

五、搬迁安置对象的确定 

按照目前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的年度扶贫生态移民实施方案,扶贫生态移民项目仅限于农村户口,对于新上的工业园区(或经济开发区)的拆迁户是否可以一并列入补助范围,笔者认为是可以不列入补助范畴,但是园区集中划地安置的撤迁户所建的房屋可以计入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安置房数量。理由有:(1)工业园区(或经济开发区)征用了搬迁户的土地,虽然进行了货币安置(或集中划地安置,房屋由群众自己建),但群众已经为失地农民。他们现在的居住及就业方式得到了改善,因此,可以视为搬迁户;(2)拆迁已经享受了无偿划地安置,原有房屋、土地已经享受了补偿,不应该再骑“双头马”,可以不享受补助。 

六、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搬迁户的就业机会 

要抓住当前“四化同步”快速推进的历史机遇,千方百计地壮大县域经济,同时要加大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安置户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县级人民政府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以提高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安置户的就业机会,要对搬迁贫困户提供更多的扶贫支持,优先考虑没有能力或者不方便外出就业的贫困人口到技能要求不是太高的岗位就业。 

七、切实落实部门职责 

住房保障扶贫工作计划范文4

我家住在王氏祠,进山步行十八里。

祖传三间土瓦房,根深蒂固是家底。

如今已经三十七,想说媳妇没人理。

村里找我拆旧房,易地搬迁好主意。

政策搭台我唱戏,二层小楼平地起。

扶贫带来好福气,媒婆进门来报喜。

凤凰争先往家挤,看我中意不中意……

百姓心声是对金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极大肯定。为切实解决一些高寒山区“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难题,2016年,金寨县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消除贫困的“第一仗”和“当头炮”,实行资源整合、政策叠加、统筹调度、强力推进,全年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308人。截至目前,全县共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310处、计划安置5708户、20260人,其中,动员到县城购买商品房安置727户、2735人,到集镇购买商品房安置873户、3386人,搬迁至中心村庄3355户、11661人,搬迁至自然村庄759户、2478人。“十三五”期间,全县力争易地扶贫搬迁1.1万户、3.8万人,真正让符合条件和有搬迁意愿的群众实现“应搬尽搬”。

广泛动员引导搬

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千米以上的高山101座,“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特殊地貌,以及上世纪50年代修建梅、响两大水库实施大规模的移民搬迁,致使全县多数贫困户分散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山区等生存环境恶劣的地方。全县58.9万农业人口,其中47.6万人居住在1.64万个自然村庄。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住房安全成为贫困户脱贫的首要需求和最大障碍。

2016年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刚刚启动时,大多数群众都有“恋土、不离乡”的情结,还有部分贫困户对政策是否能够全部落实到位存在疑惑。针对这些情况,县里采取“动员大会”“村村响广播宣传”“干部进村入户宣讲”“发放明白纸”等多种方式进行政策宣讲,重点解读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住房建设面积控制标准、资金补助标准等相关规定要求,广泛宣传易地扶贫搬迁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群众对易地扶贫搬迁的认同感、参与感,不断扩大易地扶贫搬迁的影响力,努力形成人人参与易地扶贫搬迁的浓厚氛围,最终实现了“愿搬则搬、应搬尽搬、一户不漏”。此外,金寨县按照“户申请、组评议、村票决和公示、乡(镇)审核和公示、县级审批和公告”的程序,精准确定搬迁人口和安置方向,签订搬迁协议。

叠加政策鼓励搬

为打消群众盖不起房、搬不起家的疑虑,该县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和措施,最大限度地让利给群众,使每个贫困户都不用自筹资金就能建起新房。在每个贫困人口享受2万元易地扶贫搬迁补助的基础上,叠加县内水库移民避险解困搬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相关政策,对自愿拆除住宅或腾退宅基地的群众,给予相应的拆除房屋、退出宅基地补偿及腾退奖励。

对拆除房屋的群众,按照户型结构给予250―600元/平方米的补偿,并按照宅基地退出的时间给予最高上浮30%的补贴;对退出宅基地的群众,给予70元/平方米的补偿;对自愿放弃申请宅基地的群众,按2万元/户给予奖励;对进入县城和集镇购房并承诺放弃申请宅基地的群众,分别给予800、200元/平方米购房补贴。对既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又是水库移民人口的,叠加享受水库移民搬迁直补政策。

南溪镇石寨村观堂组张勇,家庭贫困人口4人(其中移民人口1人),认定宅基地退出补偿119220.82元,该户选择到规划的中心村庄安置,享受易地扶贫搬迁补助20000元/人×4人,计80000元,享受水库移民补助1人15000元,合计享受补助214220.82元。石寨村对易地扶贫安置点采取地基工程政策统建、地上建筑群众自建的方式,该户建房费用约12万元,还剩余补助款9万余元。花石乡大湾村贫困户陈泽申,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到金寨调研时曾慰问该户。2016年,陈泽申家搬迁至大湾安置点,共获得宅基地退出、移民搬迁和扶贫搬迁补助合计12.28万元。对于少数完全无能力建房的特殊贫困户,该县又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了196套公共安置房,缺口资金由政府统一承担,确保所有群众住房安全。

统筹调度督促搬

根据“群众的事情群众办”的原则,该县各个安置点均组建了村民搬迁理事会,在安置点规划建设、户型选择等方面,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搬迁户建房由理事会统一组织和管理,乡镇政府加强监管。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统筹考虑资源环境和产业基础,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县规划保留的村庄中,选择160个中心村庄、140个自然村庄及10个集镇新建搬迁安置c,设计安置房户型11种供搬迁群众自选。

此外,金寨县对各安置点基础建设实行清单管理,县政府整合资金,予以重点保障。制定搬迁工作行事历,强化督促调度,县主要领导每月调度一次、分管领导每半月调度一次,联系乡镇县领导每周到所联系乡镇督促调度一次,确保搬迁工作快速有序推进。2016年,全县共调整安置点建设土地3825亩,建房8801间,开工率100%。截至2016年12月底,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全县2016年已搬迁入住2363户、8589人。

完善配套吸引搬

群众搬迁后如何种菜、养猪?如何上学、就医?这些问题群众最关心。该县高度重视搬迁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务服务设施建设,将学校、幼儿园、卫生室、农民文化乐园等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安置点建设规划,加快实施安置点道路提升工程,将原3.5米水泥路面拓宽到5米;投入环保资金4000万元,建设安置点污水处理设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适当留有余地”的原则,同步规划建设亮化、体育、旅游、商业网点等设施,确保搬迁群众住得放心、住得舒心。同时,为方便群众生活生产,由乡镇政府在安置点周边统一流转部分土地分配给易地扶贫搬迁户,解决群众种菜、养猪的难题。

住房保障扶贫工作计划范文5

工程实施以来,万山区按照移民搬迁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同步发展”相结合的方式,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易地移民搬迁、地质灾害搬迁等项目为载体,搬迁居民7648户,28627人。其中,生态移民搬迁651户2500人。

“四到位”确保搬得出

领导责任到位。在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作中,万山区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政府乡长具体抓、相关人员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制定出台《2012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细化了各相关部门职责、工作步骤和保障措施。项目实施乡(办事处)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工程管理,将征地、规划、矛盾调处、质量监理等工作明确到具体责任人。

保障政策到位。万山区在土地、户籍、惠农、金融财税、社会保障、教育、计划生育、就业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户籍实行属地管理,可农转非,户籍转迁中免收一切费用;移民迁移至城市的5年内,继续执行原在地计划生育政策和利益导向政策;移民子女可就近入学,初、高中毕业后未考入高中、大学的,可在当地职业院校免费接受技能培训;将扶贫生态移民全部纳入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低保等保障范围,孤寡、智障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体,由政府统一集中供养;移民可享受各种特色产业扶持优惠政策,同时享受迁入地的各项惠农补贴;对“4050”人员采取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等途径,确保每户移民家庭有一个固定收入的岗位。

宣传动员到位。充分利用会议、电视、报刊、网络和区、乡、村的政务公开栏,以及干部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移民工程的重大意义和搬迁补助标准等相关政策,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和参与的积极性,为移民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良好基础。

督查机制到位。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对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进行督促检查,建立督查工作台帐,做到次次有记录,事事有回音,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求各乡镇、办事处和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对各项任务盯着干,各个环节抓落实,一个钉子一个眼地抓督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还按照“一周一汇报,一月一调度、两月一检查、一季度一考评、半年一小结、年终一总结”督查要求,对圆满完成建设任务的进行奖励,对拖延塞责、不能完成任务的进行问责并通报批评。

“三统一”确保留得住

统一规划设计。根据《万山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规划》、万山区“十二五规划”和建设黔东园林新城的目标,万山区在谢桥新区和小城镇集中安置搬迁移民,对安置点基础设施及房屋高起点设计、高规格规划。谢桥办事处安置点按照现代中心城市的风格进行规划设计,黄道乡集镇主要以体现小城镇发展与侗乡民族特色文化相辉映的风格进行规划设计,既保持了当地的文化风格,又融入现代城市元素,扩大城镇规模,提升城镇品位。

统一施工建设。项目实施乡镇按照“五通七有”(通电、通路、通水、通光缆、通电视,有学校、有卫生室、有文体活动广场、有超市、有社区服务中心、有垃圾中转站、有公厕)的规划要求,组织搬迁农户统一进行房屋建设。同时,统筹协调安置点道路硬化、供电、供水、绿化、亮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管理上,重点加强项目质量监管,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严格检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统一搬迁安置。扶贫生态移民安置不搞从农村搬到农村,不搞散户零星安置、插花安置,不搞单户独院建设,在群众自愿同意的基础上,按照每户80至120平方米的标准,采取一楼多户、一层一户、一户一个门面的方式进行统一搬迁安置,节约土地资源,降低搬迁建设成本。

“三结合”确保逐步致富

与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组织移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向工业园区企业输送合格的技能工人,同等条件下,优先安置符合企业用工条件的移民入企就业。

与城镇建设相结合。在充分尊重移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利用城市和城镇消费带动,积极引导移民从事城市建设、商品经营、餐饮服务、客货运输等第三产业,并在税费、金融方面给予扶持。

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围绕枣子、油茶、蔬菜等优势种植业,及大鲵、绿壳蛋、肉牛等特色养殖业,进行技术培训和资金扶持,让移民发展有基础、致富有技术、生活有保障。

多举措破解“三难题”

钱从何来?按照生态扶贫移民的总体规划,到2020年,万山区共需搬迁移民10526户40000余人,总投资3.2亿元,资金筹措压力巨大。

为此,万山区着力在整合资源上下功夫,把扶贫生态移民与地质灾害移民、工矿区移民、以工代赈移民等工程统筹安排;将移民安置房建设与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建设、经济适用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结合起来。采用政府补助、金融支持、社会捐助、农户自筹等多种形式筹措建设资金,并充分利用国家开发银行结对帮扶的机遇,帮助移民协调小额贷款,破解移民搬迁资金不足的问题。另外,建立资金管理台帐,实行专户储存、专人专管、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并加强审计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地从何出?万山地处武陵山片区喀斯特地带,适宜人类生活居住的平缓地带面积狭小。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减轻搬迁用地指标压力,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此,万山区在土地、住房政策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建立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与土地开发增减挂钩机制,使其符合土地平衡政策。在各乡镇设立房屋产权交易及土地服务中心,由中心将集体土地转征为建设用地后给移民修建安置房,然后把安置房变为移民的产权房,同时鼓励和支持移民购买经济适用房或租住廉租房。移民搬迁后原有宅基地由政府收回复耕,承包责任地权属不变,鼓励移民将原有承包土地进行流转或用于生态建设,以此促成移民搬迁与小城镇建设、土地平衡政策统筹协调发展。

住房保障扶贫工作计划范文6

2017年将支持老、少、边等深度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对、四川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凉山、怒江等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深入实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兴边富民工程和片区发展规划。

据了解,2016年,贵州省安排173亿元脱贫攻坚基金,聚焦20个极贫乡镇进行集中攻坚,坚决啃下“硬骨头”。四川省深入实施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持续推进“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彝区十项扶贫工程”和支持彝区发展17条特殊政策。吉林省加大对全省10个边境县(市)的支持力度,省财政单独安排5000万元资金用于边境地区脱贫。

让贫困户尽快住上安全的房子

加快贫困户危房改造进度。中央财政把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提高户均补助标准。鼓励各地探索建设农村集体公租房、利用闲置农房和集体公房置换、提高补助金额等办法,兜底解决特困户住房安全问题。

据了解,我国已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改造资金以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中央补助标准从户均5000元提高到7500元,对贫困地区再增加1000元,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住房安全。截至2015年底,全国累计安排1556.7亿元支持1997.4万户贫困农户改造危房。

2016年,全国共完成15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吉林省在国家补助1.5万元基础上,每户再增加补助1万元。

让贫困群众脱贫“有路子”

(一)产业扶贫。2017年重点建立贫困户参与机制和受益机制,强化组织动员和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想干、敢干、能干、会干。

目前,部分贫困地区已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牧业、乡村旅游、电商、光伏等产业,探索产业发展带动脱贫增收的新模式。例如,青海省每县建一个产业扶贫园、每村投入50万元发展产业增加集体经济。四川省建立贫困村扶持基金26.8亿元,支持发展集体经济。甘肃省陇南市在贫困村开办网店800多家,带动贫困户15万余人,销售总额达到3.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7万个。

(二)易地扶贫搬迁。2017年完成约34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搬迁任务,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三)劳务协作扶贫。2017年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提高组织化程度,努力做到精准对接、稳定就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村级扶贫车间,促进贫困人口就近就业。

目前已有部分省份推进了相关工作,例如,云南省设立18个“外出务工人员服务点”,与6个省建立了劳务输出对接机制。

贫困人口跨省务工有交通补贴

人社部提出,输出地要摸清底数,因人因需提供就业服务,有组织输出劳务,对跨省务工的贫困劳动力给予交通补贴。输入地要动员企业参与,积极组织技能培训,实现人岗对接,加强人文关怀,帮助其稳定就业。对转岗、失业或返乡的贫困劳动力,输入地与输出地要为其及时提供转岗培训和再就业服务,帮助其尽快实现再就业。

(四)教育扶贫。2017年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举措,保障贫困家庭子女从学前到高校的各阶段教育,启动中等职业教育行动计划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努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2016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经实现对贫困地区的全覆盖。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开始全部免除。

贫困家庭学生读技校,每年每人补3000元

人社部提出,落实《关于加强雨露计划支持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见》,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就读技工院校的,按照每生每年3000元左右的标准给予补助,所需资金从财政扶贫资金中列支。鼓励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帮扶省市加大对受帮扶省市贫困家庭就读技工院校的学生给予生活费补助,所需经费可由帮扶省市从财政援助资金中列支。

(五)健康扶贫。2017年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举措,降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医疗支出负担。对已经核准的553万因病致贫返贫户、734万贫困人口,按照大病、慢性病等分类施策。

9种大病的农村贫困患者纳入专项救治

国家卫计委表示,纳入专项救治的9种大病为:罹患儿童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儿童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

救治对象:2016年~2018年,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核实核准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以及经民政部核实核准的农村特困人员和低保对象等贫困人口。

救治地区:在贵州、四川、山西、陕西、安徽、河南、江西和宁夏8省(区)先行启动,逐步扩大实施地区。

另外,从国家的层面来讲,也会通过新农合、大病保险等制度,保障贫困人口看得起病。

新农合制度,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补助的标准在2015年的基础上,2016年又提高40元,达到了420元,这是财政补贴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缴费的部分,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政策范围内的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可以达到50%和75%。

根据医保制度,2016年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中央财政2016年新增加的40元中,有10元专门用于贫困人口,通过实施倾斜性的支付政策,提高贫困人口收益水平。按规定,新农合报销以后,通过大病保险还可以再报销10~15个百分点。

(六)生态保护扶贫。2017年扩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新增退耕还林任务80%安排到贫困县,优先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探索在荒漠化、石漠化等地区开展生态农业扶贫试点。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贫困地区水电矿产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试点方案》,推动资源开发成果更多惠及贫困人口。全国安排护林员20多万人,帮助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为了扶贫,国家财政投入力度空前

2016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首次突破1000亿元,其中中央为667亿元,同比增长43.4%;省级超过400亿元,同比增L50%以上。

贵州、广东、湖北、云南4省总量在30亿元以上,湖南、广西、河北3省(区)总量在20亿元以上,广西、广东、吉林、湖南、云南、河北增幅在1倍以上。下放资金使用管理权和项目审批权,到县比例从上年的75%提高到95%。

刘永富表示,2017年还要加大脱贫攻坚投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预算将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加,各地也要结合实际相应增加;整合用好资金,全面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