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开发建设范例6篇

新能源开发建设

新能源开发建设范文1

【关键词】新农村;环保能源;建议

解决好新农村建设问题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关系我国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能源资源使用越来越紧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新农村环保能源工作任务也不断加重。开发农村清洁能源,成为了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工作。

针对当前农村的能源利用现状,环保能源工作的开展主要以清洁,经济的新能源体系为主。新农村建设不仅仅要修建新房,树立新风,改造新貌,还要将环保能源带入新农村建设中。

1.新农村环保能源现状

从当前的农村环境发展形势来看,要想增加农民收入,买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做好环保能源工作。我国环保能源发展起步和国外相比要晚一些,政府的相关环保能源配套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环保能源发展基本上是根据政府部门的政策规划和再生能源法律法规来进行调整,部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都制定了相关的环保能源发展政策,并根据地方情况制定了具体的买施方案。最近这些年,我国新农村建设让农村环境和居民生活有了很多改善,不少地区的农村都使用上了天然气、太阳能、沼气等环保能源。不过,一些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的农村居民还在使用薪柴、秸秆等传统生活能源,各地农村地域、发展环境、经济水平不同,农村居民的能源消费也不一样,各地如何根据自身的买际情况,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环保能源,这是一个重要问题。

2.如何做好新农村环保能源工作

新农村环保能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必须要符合当地新农村建设的买际情况,要对环保能源的发展规律有深刻的认识才,能买现新农村环保能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活宽裕、村容整洁、村风又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了环保能源工作的深入开展,而以太阳能、沼气等为主的环保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正符合新农村的发展要求。所以,做好新农村环保能源工作十分重要。

2.1把握环保能源开发原则

各地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当地农村的买际情况、资源优势来确定环保能源的开发利用原则,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来开发环保能源,因地制宜的采取效益互补、开发和节约并举的措施,在农民群众中大力宣传环保能源利用好处,让环保能源利用思想在农民群众中根深蒂固,使他们能够自觉利用环保能源。由于环保能源的利用有着较高的技术含量,利用者也需有一定的安全知识,所以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环保能源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群众对环保能源的利用能力。政府还应该树立典型的环保能源开发利用示范村,通过带头示范来促进新农村环保能源开发利用的全面深入发展,以效益引导新农村建设建设,环保能源服务机制,实现能源利用和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2.2积极推广环保能源开发利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环保能源,离不开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的科学引导和政策扶持。在开展环保能源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新农村建设规模来开开发利用环保能源。按照市场原则,将政策、效益、技术统一到环保能源规划发展政策中,买施重点规划、分类进行的发展策略。要不断突出重点,联动发展,构建正确的的环保能源发展目标,以环保能源的开发利用丰富新农村建设内容。政府根据市场环境出台环保能源发展政策,激活本地的环保能源利用市场。政府牵头引导,农村群众广泛而积极参与,环保能源发展政府才会真正买施下去。具体来说,政府应该成立新农村环保能源规划发展机构,将环保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有序的组织、推广到各个新农村,通过循序渐进的买现计划目标,为新农村环保能源工作指明方向。在制订政策的时候不断引进新技术,加强和相关科技部门的合作,合理使用资金,不断引进环保能源新技术和技术人才,通过资金划拨和技术指导来强化新农村环保能源开发利用工作,让广大农村居民对环保能源有更深的认识。另外,由于我国新农村环保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才刚开始,不少农村群众还对环保能源的重要性认识不深,政府应该在新农村中建设环保能源利用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环保能源的开发利用发展在新农村的发展进程。

2.3综合开发环保能源技术

各地政府应该根据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来建设当地的新农村,并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上下功夫。例如深入开发利用生物能、太阳能。将人畜粪、植物秸秆等作为沼气的制造原料,沼气池的修建根据农村农户的猪舍、厕所、沼气相结合的方式,沼气池在下、猪舍和厕所在上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面积。在新农村修建能够全年产气的高水平沼气池,为农户的生活生产提供可全年使用的沼气,以农作物、植物秸秆来饲养家畜家禽,并将其粪便作为沼气渣,买现沼气的循环利用。有些农村的农户修建了环保节能又经济的“深藏式”沼气池,这种节约开支的做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外,要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利用太阳能来发展种植业。例如北方某县在蔬菜种植中修建了1.33万公顷的日光温室,并且还发展了十多个太阳能生产蔬菜的专业生产基地,其高标准的日光温室,能够生产很多经济效益高的蔬菜。政府还应该在农村大力普及太阳能知识,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这样既能够让农民群众的生活卫生条件有很大的改善,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也让农村家庭节约了日常生活生产开支,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推广太阳能建筑,这种建筑环保、舒适,很难收到能源价格的限制,因而运行成本也比较低。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进行试点推广,同样能够节约成本、增加收入,还有很好的环保效果。

3.结语

总而言之,新农村环保能源工作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问题。也关系到社会发展大局的稳定,政府应该联合农村、产业部门,加强环保能源开发利用力度,不过这需要政府和相关的主管部门科学的进行规划,提出长效的发展机制,并进行严格监管,以个别试点带动整体发展,最终才能买现新农村环保能源工作可持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黄学进.浅析镇安县水利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1(22).

[2]王花荣.论发展农业机械化以推进新农村建设[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16).

[3]陈伟.关于资中塔罗科血橙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思考[J].现代园艺,2011(11).

新能源开发建设范文2

全面建设和谐新疆的总体思路是:加快经济增长,着力社会发展,维护生态安全,构建安居环境,实施资源转换,巩固边疆稳定,追求全面和谐。其核心是一方面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充分利用新疆油气、煤炭、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水土光热资源得天独厚,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独具特色等优势,做大做强支柱产业,通过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把新疆建成中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和旅游胜地,全面促进经济发展,为构建和谐新疆打好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加大社会公共事业的建设投入,重点加强农村文化、生活、卫生设施的建设,营造区域间、城乡间和工农间相对平衡的社会发展环境和氛围,促进社会事业的大发展。同时,将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的力度,既要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要维护新疆人民生存的绿洲空间。突出人与自然,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和统筹,为构建和谐新疆打好环境基础。

追求的总体目标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稳定繁荣为核心的人与人、人与自然、区域与整体、发展与保护、当前与长远、优先与公平的全面和谐。

其重点内容是:围绕“一个中心”,实现“两个重大突破”,实施“四大战略”,培育“六大支柱产业体系”,重点提升“八个水平”。“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区富民。“两个重大突破”,即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对外开放上取得重大突破。“四大战略”,即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科教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方位开放战略。“六大支柱产业体系”即逐步培育和形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石油天然气化工、重化工产业体系;国家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加工基地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体系;特色农牧产品生产基地和纺织、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相关科研、服务体系;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特色旅游产业体系;向西出口加工基地及现代物流产业体系。“重点提升八个水平”,即农业产业化水平、新型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科技教育水平、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社会稳定安全和文明水平。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和谐新疆的发展基础

新疆作为一个干旱绿洲生态区,基础设施建设将突出水利、交通和生态三大建设内容。水利建设将以充分利用新疆丰富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证经济发展、生态维护和生活用水的需求为目标。水资源的开发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在北疆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将以开源为主,充分合理开发水资源,通过重大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配合丰富的土地后备资源,实施大规模的水土开发。同时在老灌区全面实施农业节水和工业循环水利用等节水工程,不断提高水的利用率。南疆和东疆将全力实施以节水为主的水利工程建设。东疆将全面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力争从输水系统和农田节水两方面有所突破,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农业水利建设是新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新疆将着力推广农田高标准节水技术,力争通过“十一五”优质棉基地120万亩农田节水工程的示范和带动,全面推进农田节水,协调农业生产和生态用水,保证农业大发展和生态保护对水资源的需求,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交通建设将在着力建设公路网的同时,进一步构建铁路和民航交通立体网络。另外加快实施进口原油管道和出疆成品油管道的扩能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区内油田、石化基地与资源地中心城市之间的油气输送管网体系。

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和谐新疆建设的核心内容,将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天然植被保护工程建设和绿洲建设,全面改善新疆绿洲生态环境,遏制荒漠化发展,保护天然草地和林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加强农业基础产业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是新疆的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新疆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通过加快粮食、棉花、林果和畜牧业四大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农民增收,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粮食基地建设要在保证自给有余的前提下,加强主产区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核心,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并将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有机结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粮食转化能力,着力促进农牧结合,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棉花生产要站在国家棉花安全和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稳定现有生产规模,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将新疆建设成为具有 300万吨生产能力,在世界上具有影响的优质棉基地。大力发展特色林果生产,重点加强生产布局规划,建设标准化、商品化的生产基地,最终建成1500万亩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生产高效的林果产业基地,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畜牧业发展将在全力实施草地生态置换工程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力争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草场改良工程建设、饲草料基地建设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最终形成草原畜牧业为基地、农区畜牧业为主体、城郊畜牧业为龙头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体系,由畜牧业大省转变成畜牧业强省,力争通过畜牧业发展带动新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一方面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推进乡村经济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优势互补、统筹发展的新型城乡发展格局。同时,一定要下大力气加强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加强农村生活设施改善和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和文化等事业建设。通过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定的基础,通过经济产业和农民增收工程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核心动力。

三、加快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为和谐新疆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是发挥新疆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新疆的关键措施。其核心内容一是发挥新疆能源资源优势,将新疆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二是发挥新疆水土资源优势,使新疆成为中国最具大规模水土开发的重要省区;三是发挥新疆农业生产的资源优势,将新疆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优质棉基地、重要的粮食安全接替区、特色林果基地和畜牧业强区。

因此,一是从长期发展战略和能源建设战略的高度,国家应确立新疆在国家能源战略体系中的特殊地位,重视新疆能源生产基地和石油储备机制建设,在政策、资金方面予以更大的倾斜。二是将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国家的统一规划,并作为国家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区域,尽快启动煤变油、煤化工项目,为国家提供新的能源途径,促进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是加快新疆主要河流重点项目和枢纽工程建设,加大塔里木河流域等大型灌区节水工程建设力度,为新疆成为国家最大的水土资源开发区创造条件。

四、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

生态环境是保障新疆经济快速发展和建设和谐新疆的重要内容,也是新疆实施大开发、大调整和大发展的薄弱环节。新疆的生态环境状况不但关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全国的可持续发展。新疆作为中国沙漠面积最大的省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且建设任务十分艰巨的省区,境内沙漠、戈壁广布,其沙漠面积占全国沙漠面积的59.05%,八百多块绿洲零散分布其中,绿洲面积仅占全疆土地面积的4.2%,绿洲、荒漠植物带、荒漠的面积之比约为1:4:9,土地荒漠化、盐渍化和草地退化现象依然突出,并使得生态环境建设成为促进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新疆生态环境建设将突出草地生态、绿洲荒漠生态和绿洲内部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实施草地生态置换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荒漠植被封育保护和绿洲内部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等,积极发展绿洲人工生态,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和小流域生态环境整治,保护天然草地和荒漠植被。同时,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着力提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以及危险和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能力,稳步提升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整个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要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全面落实资源开发与资源环境补偿基金制度,实现资源有效合理利用和生态功能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和谐新疆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五、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旅游业,为建设和谐新疆提供支撑平台

新能源开发建设范文3

新农村环保能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必须要符合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要对环保能源的发展规律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实现新农村环保能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活宽裕、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了环保能源工作的深入开展,而以太阳能、沼气等为主的环保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正符合新农村的发展要求。所以,做好新农村环保能源工作十分重要。

1.把握环保能源开发原则

各地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资源优势来确定环保能源的开发利用原则,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来开发环保能源,因地制宜的采取效益互补、开发和节约并举的措施,在农民群众中大力宣传环保能源利用好处,让环保能源利用思想在农民群众中根深蒂固,使他们能够自觉利用环保能源。由于环保能源的利用有着较高的技术含量,利用者也需有一定的安全知识,所以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环保能源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群众对环保能源的利用能力。政府还应该树立典型的环保能源开发利用示范村,通过带头示范来促进新农村环保能源开发利用的全面深入发展,以效益引导新农村建设,建设环保能源服务机制,实现能源利用和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2.积极推广环保能源开发利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环保能源,离不开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的科学引导和政策扶持。在开展环保能源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新农村建设规模来开开发利用环保能源。按照市场原则,将政策、效益、技术统一到环保能源规划发展政策中,实施重点规划、分类进行的发展策略。要不断突出重点,联动发展,构建正确的的环保能源发展目标,以环保能源的开发利用丰富新农村建设内容。政府根据市场环境出台环保能源发展政策,激活本地的环保能源利用市场。政府牵头引导,农村群众广泛而积极参与,环保能源发展政府才会真正实施下去。具体来说,政府应该成立新农村环保能源规划发展机构,将环保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有序的组织、推广到各个新农村,通过循序渐进的实现计划目标,为新农村环保能源工作指明方向。

在制订政策的时候不断引进新技术,加强和相关科技部门的合作,合理使用资金,不断引进环保能源新技术和技术人才,通过资金划拨和技术指导来强化新农村环保能源开发利用工作,让广大农村居民对环保能源有更深的认识。另外,由于我国新农村环保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才刚开始,不少农村群众还对环保能源的重要性认识不深,政府应该在新农村中建设环保能源利用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环保能源的开发利用发展在新农村的发展进程。

3.综合开发环保能源技术

各地政府应该根据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来建设当地的新农村,并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上下功夫。例如深入开发利用生物能、太阳能。将人畜粪、植物秸秆等作为沼气的制造原料,沼气池的修建根据农村农户的猪舍、厕所、沼气相结合的方式,沼气池在下、猪舍和厕所在上,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面积。在新农村修建能够全年产气的高水平沼气池,为农户的生活生产提供可全年使用的沼气,以农作物、植物秸秆来饲养家畜家禽,并将其粪便作为沼气渣,实现沼气的循环利用。有些农村的农户修建了环保节能又经济的“深藏式”沼气池,这种节约开支的做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外,要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利用太阳能来发展种植业。

例如北方某县在蔬菜种植中修建了1.33万公顷的日光温室,并且还发展了十多个太阳能生产蔬菜的专业生产基地,其高标准的日光温室,能够生产很多经济效益高的蔬菜。政府还应该在农村大力普及太阳能知识,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这样既能够让农民群众的生活卫生条件有很大的改善,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也让农村家庭节约了日常生活生产开支,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推广太阳能建筑,这种建筑环保、舒适,很难收到能源价格的限制,因而运行成本也比较低。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进行试点推广,同样能够节约成本、增加收入,还有很好的环保效果。

二、结语

新能源开发建设范文4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设管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核心,注重人与自然全面协调科持续发展。去年7月,在国家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强调要按照经济规律,推进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正确方向的指引,增强了社会经济建设活力,同时也为水利水电可持续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顺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树立水利水电建设新理念,探讨解决可持续发展新瓶颈,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

1.更新观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水电建设

1.1客观分析“老问题”

近年来,水利水电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强的正能源支撑。然而,因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河流南北差异较大、水生态环境现状及水利水电建设固有特点的影响,一些地区水资源可用量缩小,相关水利水电工程无法继续实施,造成水电利用短缺、供不应求的问题,并且这种供应与需求、建设与开发的矛盾,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农业用水用电数量的递增而愈加突出。当前,有些地区水资源已开发用尽,新的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又受到限制,火电消耗资源多,影响了空气质量。所以,客观分析“老问题”,着力研究新的水利水电能源发展模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2正确树立“新理念”

水利水电建设新理念的核心,就是通过破解水资源分布和施工技术瓶颈,融再生能源思维于水利水电建设,着力构建可持续建设体系,完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使水利水电的储存转换、开发使用链条结合得更加紧密,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实践证明,水和水能资源对水利水电影响较大,当前挖掘核电新能源的力度较小,太阳能、风能又不稳定。因此,应以基本的防洪防灾体系为平台,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准确找到水利水电与其他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点,使水利水电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1.3拓宽发展“新思路”

当前,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体制深度改革的关键时期,水利水电迅猛发展,新旧能源交替,但由于水和煤炭自然资源供应受限,现用技术有待改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势在必行。为此,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应以能源储存转换为载体,进一步拓展风能、电能、太阳能应用空间,丰富抽水蓄能发展路径,使其成为水利水电的有效补给。同时,要挖掘水利水电资源循环再生潜能,使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与火电水电现有模式有机结合,并按照各自特有的运行模式,平稳和谐发展。

2.用长期战略的眼光把握水利水电建设和管理

2.1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物质基础,也是水利水电建设的重要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绿洲污染、水源干涸、湿地枯竭等问题日益显现,水生环境的维护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年来,水利部门加大了对水资源和生态水利的保护力度。比如,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充分考虑到鱼类产卵的特殊时期,利用涨水时机,调整供水调度,给鱼类繁殖提供充分条件。还有新疆地区的引额济乌水利水电建设,通过控制人工洪峰,进一步保护河谷林的生态环境。所以,要将灌溉、防洪作为水利水电建设参考要素之一,科学论证,严密实施,以增强水利水电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2.2健全相关政策体系

当前,我国关于水利水电的法律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但由于水利水电建设受市场化的影响,原来由政府调控指导的方式方法,逐渐转变为法规政策来制约,如在开发利用权利的调配、施工安全、价格收益、移民安置等方面,都需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法律法规为平台,进一步规范水利水电市场运行秩序,促进其健康良性发展。另外,还要针对其内部各行业各部门的功能,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规定,使各行业、各部门之间,搞好工作衔接,做到既有分工,又能够相互配合。

2.3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水利水电建设的特性,决定着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厚实的自然科学知识、较强的科研规划素质、扎实的施工技能和娴熟的外语能力,还要会测绘制图、会工程测量、会管理工程。近来年,水利水电行业为提高施工效率,从国外引进了大量先进设备,这些设备的有效利用,迫切需要与之匹配的高素质人才。在日常工作中,要对水情进行认真调研,及时掌握雨情,为水利水电建设提出有参考价值的信息;要立足本职岗位,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尤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进行可持续发展设计。

3.整体规划,创新水利水电发展路径

3.1工程建设重“绿色”

在水利水电建设中,为增强堤坝的刚性,使其更好的抵御洪水的冲击,可顺沿堤坝的方向,建设成间距为3米的混凝土梁,在堤坝的横向上,适度增加混凝土梁,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混凝土架构。客观上,混凝土框架之间的空隙,形成了一处处深潭,如在深潭中种植一些扎根性强,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植物,不仅改变了抛石处理的路径,而且通过抗滑桩与植物的有机结合,大大增强了堤坝的柔韧性和稳定性,而且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拓展了水利水电生态环境建设空间。

3.2因地制宜重“设计”

设计,是水利水电建设的开端。在水利水电施工地段的选择上,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立足于抗旱防洪,进行总体规划,确定开发利用的重点区域。比如,根据耕地及住户的分布情况,确定开发的先后顺序,对于因开发引起的大面积耕地流失问题,要坚持能不开发就不开发的原则,从而审慎保护耕地,维护群众利益。另外,在水电站的建设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快投入少、收效大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使其防洪抗旱、供应水源及发电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在施工中,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止人为性污染。

3.3移民安置重“民生”

水利水电移民安置工作,虽说是个老话题,但常提常新。实践证明,水利水电建设中的移民安置,维系国家安全稳定,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要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在借鉴长江、三峡等移民安置经验基础上,深入研究移民安置新措施,着力在丰富安置内涵、完善安置法规、构建安置体系上下功夫,并通过法律的规范性、约束性、强制性,将扶持办法、补偿措施固化下来,使移民安置办法规范有序运行。

4.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的建设管理是一项综合的民生系统,需要全面发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从思想观念、政策导向、人与生态综合考虑。毋庸置疑,水利水电可发展的路径很多,但根本的还是要正确处理眼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准确找到坚守生态环境与水利水电快速发展的结合点,客观分析现有的“老问题”,正确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拓展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新空间”,进一步推进水利水电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许拯民.水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M].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10.

新能源开发建设范文5

【关键词】 新形势 高校 图书馆 资源建设 新模式 新方法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育组成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对高校的教师以及学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进行“充电”,图书馆能使其的知识眼界更加的开阔,能使其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领略到知识的多样性以及深厚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新形势下,图书馆要跟得上社会以及时代的步伐,要改变过去的资源建设模式,要使得图书馆的资源能够得到全面的、合理的、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下面就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新模式以及新方法进行研究与探讨:

1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新模式

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新模式主要有:创造型的人才建设新模式、服务的人性化建设新模式、建设特色的图书馆资源的新模式、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信息化新模式等,下面逐一分析:

1.1 创造型的人才建设新模式

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建设要想优质化,必须保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各方面素养。例如:掌握现代技术、专业知识提高等,使得为图书馆所配备的人才,具有专业的优势性,能够满足高校不同专业的需求,不仅得具备图书资源的专业化知识,还要具备信息化、数字化的网络技术。并且应配备不同专业的相关人才。在高校图书馆创造型的人才建设新模式中,一定要对配备的人员进行高标准的选择,使其能满足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人性化、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以及服务。

1.2 服务的人性化建设新模式

在新形势下,图书馆资源建设已经从过去的以图书为重心转向以读者为重心的建设模式。因此,在图书馆内的服务以及管理中也对“人性化”非常注重。服务的人性化建设促进了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信息化进程。在现在的图书馆之中,不仅有过去的开架阅读、借书、还书等,还有图书资源的数字化发展平台,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数字化、人性化、信息化的服务。例如:通过网络进行图书的预定以及借阅,在线咨询、下载资料图书、多样的音频书籍的在线浏览等。这些人性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服务,使得教师以及学生的阅读时间得以节省,也使得馆内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真正的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人性化的服务以及管理。

1.3 建设特色的图书馆资源的新模式

在高校中,由于开设了不同的、多样的学科专业,图书馆资源在建设中就要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进行图书的采购,进而建设特色的图书馆资源。在图书的采访与购买中要使得不同专业书籍、不同载体、重点书籍、一般书籍等的关系得以良好的协调。根据不同专业的发展动态以及改变状况,结合图书馆资源进行书籍的变动,协调不同专业中重点与一般的比例。在图书馆的特色化建设中,要与学校中重点并且具有优势的学科的所在专业进行必要的合作,进而使得图书馆资源得以共同建设和资源共享。各高校还可与其他院校共同享用图书馆,使得不同专业的图书得以深化、信息化、全面化、特色化、专业化,进而实现高校的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特色化。

1.4 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信息化模式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先进的技术在高校的教学中都得到普遍地运用,例如:通讯的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信息化是现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过程,高校要使学生的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就需要在图书馆方面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信息化工作中,不仅要扩增图书馆的书籍资源,还要多购入电子书籍、软件资源、书籍光盘等,保持图书资源的动态性以及新颖性,进而使得信息化图书资源得以扩充。高校在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信息化中,还可以租用一些书籍网络,与其他的高校合作,均摊购买书籍的费用,实现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信息化模式。

1.5 以读者为主导的资源建设新模式

在高校的图书馆资源建设过程之中,要创建以读者为主导的资源建设模式,根据读者的需求,建设出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以及让读者的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进而感到满意的图书馆。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中要调查教师以及学生的需求,进而转变自己的建设重心,使得图书馆从把图书当作重心的建设观念转向以读者为重心的建设理念。在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中,要征求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的建议和意见,然后结合其的实际状况进行图书的选择和购买。所以图书馆负责采购图书的工作人员要和教师和及学生读者建立沟通平台,了解现有的馆藏资源的利用情况,使得采购回来的图书资源能够更符合读者的需要和实际需求。

2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新方法

2.1 提供配套资源条例建设法

在新形势下,通过对高校的图书馆资源建设进行研究调查发现,若在其的资源建设中没有条例制约高校的各院系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配合力度就很低,非常的被动,致使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出现障碍。配套的资源条例就是可以实行图书馆的购买经费与各院系进行比例上的配套,获得的图书购买经费要投入和院系的学科以及专业相关的图书的购买中,并将所购入的图书在一定的阶段中下发到不同的院系,以供该院系的学生以及教师阅读、利用。高校可将各院系中设置的资料查询室作为学校图书馆的一个分支,使得图书馆的资源能够在各院系中得以全面的、有效的利用,一定程度上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并且还可以实现图书文献的资源共享。

2.2 提供发展平台建设法

所谓提供发展平台建设法就是高校要给读者提供让其的能力、智慧得以展示的平台以及相关的技术方面的帮助。随着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信息化模式,图书馆建设逐渐与网络接轨,与现代技术接轨。在提供发展平台的建设法中,资源建设的信息化要从极少的控制资源的主导者形式向利用大众的力量以及智慧控制资源的主导者方向发展。高校的图书馆资源建设可以使用具有技术特性的图书目录的查询体系,让读者对图书的需求可以得到直接的反馈,若没有读者要的图书,可以记录,进而购买。建立读者选择图书的网络平台,并在此平台中运用图书的推荐购买体系,使得图书馆能够获得更多的推荐建议。图书馆还可以与社会中的众多网络系统进行合作,例如:知网、豆瓣等网站进行合作,使得高校的馆藏资源的信息以及图书荐购体系能在合作伙伴的网站上得以体现,进而促进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丰富化、优质化。

2.3 智慧促进资源建设法

在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新方法中智慧促进资源建设法,是集读者的智慧与图书管理人员的智慧以及图书编目者的智慧为一体系的资源建设方法。要想图书馆资源建设得以优质化,负责图书的采访人员以及相关的馆员要使自身所具备的自主性以及创造性得以完全的发挥,并且使得读者以及图书管理者、图书编目者的智慧得以激发。高校可以通过开展资源的专题讲座、图书的推荐活动、图书馆图书展示等活动使得读者的智慧得以有效的激发,从而使得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时,能够以其自身的体验形式自发的加进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的整个过程之中,贡献自身的见解与智慧,促进图书馆资源在建设中的优质化发展。要想利用负责图书编目者的智慧,可以鼓励负责图书编目人员多发觉图书信息的缺陷,进而提供缺陷的信息,从而完善图书资源的建设。

2.4 分类的资源建设法

在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中需要展开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数目的分类,要根据图书的异样、特色性,进行具体的分类,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存在一个极其普遍的问题就是所采购的具有专题特性的图书以及具有综合特性的图书,在制作上基本都是比较统一,但是材料的范围过于宽阔,致使使用性不强,最终导致教师、学生读者在选择阅读的图书时所用的时间严重过长。以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图书资源建设作为例子,在图书馆过去的资源建设分类中有计算机相关的技术书籍、自动化性能的书籍、电信科技、无线电相关的电子学书籍。在分类的资源建设中,要调查相关读者的意见以及需求,然后使得相关学科的图书馆员以及技术馆员创建分类资源的自动化软件,进而节约了教师、学生读者在选择阅读的图书时所用的时间。通过分类的资源建设法,使得读者得以真正的参与图书馆资源建设中。

3 结语

在新形势下,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要跟得上社会以及时代的步伐,就要改变过去的不适合现展的资源建设模式,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才能够得到高效的、合理的利用。图书馆在高校的教育中占据着不可缺少的地位,它的建设有着不同寻常的作用以及影响,通过它可以使教师以及学生等所有读者的知识眼界得以开阔,使得所有的读者领略到世界文化的渊博,使得所有的读者素养以及综合文化得到培养,使得高校的发展更加文明化以及现代化。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新模式主要有:创造型的人才建设新模式;服务的人性化建设新模式;图书馆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新模式;建设特色的图书馆资源的新模式;图书馆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新模式;以读者为主导的资源建设新模式。促进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优质化的新方法有:提供配套资源建设法、提供发展平台建设法、智慧促进资源建设法、分类的资源建设法。使得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得以满足教师、学生等读者的真实需求,跟上时展的速度,得以更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初景利,吴冬曼.图书馆发展趋势调研报告(四):图书馆管理、人员发展及结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04).

[2]颜小云.高校图书馆“学科分馆―学科馆员组合”模式探讨[J].情报探索,2007,(04).

[3]林素华,梅春嫒.高校资料室工作的发展与完善及服务、管理创新[A].全国高校社科信息资料研究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3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

[4]程鸿,李红军,白玉晟,肖志彬.基于CNKI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在教学科研中的应用研究[A].华北地区高校图协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文章)汇编[C],2010.

新能源开发建设范文6

发挥比较优势,深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国家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第二十五节 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

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调整优化能源开局,重点建设鄂尔多斯盆地、蒙东、西南、新疆等国家重点综合能源基地,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提升能源保障水平。

加大大型煤炭基地勘查力度,加快建设陕北、黄陇、蒙东、神东、宁东和新疆等煤炭基地,优化发展云贵煤炭基地,重点建设一批现代化露天煤矿和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矿井。鼓励发展清洁、高效、大容量燃煤机组,加快大型坑口燃煤电站和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加强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利用。科学布局煤制天然气、煤制液体燃料、煤基多联产示范升级项目,有序推进产业化发展。

加强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实施精细开发,重点推进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四川盆地等重要的油气资源战略接续区建设,稳定国内石油产量,促进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依托国内和进口石油资源,优化原油加工布局,建设一批千万吨级炼油基地,促进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积极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建设和完善一批大型石化基地。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在保护生态和做好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制定和完善流域水电开发规划,有序推进西南地区和黄河上游重点流域大型水电站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中小型水电站。积极推进甘肃河西等西北地区及内蒙古大型风电基地建设,加强并网外送配套工程建设,鼓励风电就地转化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发电,重点利用沙漠、戈壁及无耕种价值的空闲土地,集中建设若干座50-100兆瓦规模的大型光伏电站。通过在偏远地区建设小型光伏电站等方式,解决无电地区人口用电问题。根据国家有关规划要求,稳步推进广西等地区大型核电站建设。做好铀矿资源勘探工作。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地热等其他新能源,加强青藏高原可燃冰勘探和开发利用研究。

专栏13:现代能源产业布局

煤炭开发与转化:建设陕北、黄陇、神东、宁东、蒙东、云贵及新疆等大型煤炭基地,建设陕北、彬长、准东、鄂尔多斯、宁东、陇东、锡林郭勒、呼伦贝尔、贵州等大型煤电基地,有序开展煤制天然气、煤制液体燃料和煤基多联产示范,稳步推进产业化发展。

石油天然气开发及加工:建设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石油生产基地,鄂尔多斯、川渝和塔里木以及青海等天然气生产基地,克拉玛依―独山子、兰州、乌鲁木齐、昆明等炼油基地,克拉玛依―独山子、兰州、彭州等石化基地,达州、长寿等天然气精细化工基地。

水电开发:科学规划建设金沙江中下游、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中下游、黄河上游和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流(段)水电基地。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有序开展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通天河、怒江等流域水电开发前期工作。

风电:建设蒙西、蒙东、甘肃酒泉、新疆哈密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第二十六节 优化调整资源加工产业

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实施国家战略矿产资源勘查储备计划,实现找矿突破,增加资源储量,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后备基地。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和重点资源富集区建设,促进资源开发与当地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增收相结合。积极利用国外资源,拓展我国资源安全供应渠道。推动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改造提升酒钢、包钢、重钢、攀钢钢铁基地,积极推进防城港钢铁基地建设。加强有色金属等资源综合加工利用,延长产业链,推进冶电联营,在资源富集地区建设一批深加工产业基地。做好稀土资源战略储备,实施更为严格的保护性开采政策和生态环境保护标准,逐步形成合理开发、有序生产、高效利用、技术先进、集约发展的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格局。推进青海、新疆、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并形成若干大型钾肥生产基地,优化发展氯碱、磷化工等基础化工原料,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加快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提升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节能减排标准,有序发展新型建材产业。着力推动轻纺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点发展纺织服装业。推动酿酒、制糖等食品加工业发展,着力打造贵州遵义和四川宜宾、泸州白酒“金三角”生产基地以及贺兰山东麓、河西走廊葡萄酒文化长廊。

专栏14:资源深加工产业布局

钢铁:建设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四川攀西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推进重庆、昆明、贵阳等城市钢厂搬迁和酒钢、包钢、水钢、八钢升级改造。发挥云南等沿边省区区位优势,就近利用境外资源,研究建设铁矿深加工项目。

有色金属:推进陕西钼钛、甘肃河西地区镍钴铜、宁夏钽铌铍、青海铝电联营及钠镁锂、云南铝电联营及钛锡、贵州锰钛深加工基地建设,稳步发展中部地区铜铬产业,建设藏青工业园区。

非金属矿产资源:建设云南、贵州大型磷化工基地;推进青海柴达木、新疆盐湖等资源综合开发,积极发展钾肥及盐碱化工。

稀土:推进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稀土深加工基地建设。

纺织服装:建设新疆、陕西、四川棉纺织,新疆、内蒙古、宁夏、青海毛绒纺织,四川、重庆、广西、陕西、云南丝绸,四川、重庆、甘肃化纤纺织基地。建设陕西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新疆石河子和阿克苏纺织城、宁夏银川生态纺织园项目。

第二十七节 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

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以及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成套化和产业化,推动装备产品智能化。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重点发展清洁高效发电装备,智能输配电、石化成套装备、钻井设备、工程机械、重型装备、数控机床、汽车摩托车等装备制造业,形成一批竞争力较强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部级研发生产基地。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及配套为主的航空装备、轨道交通、新一代卫星、运载火箭及其应用,以及国防军工专用制造装备。加快构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推动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互动发展、双向转移。积极发展以节水灌溉、耕种播种、收获加工、牧草加工等为重点的农用机械制造业。

专栏15:重点装备制造业布局

发电、输变电成套装备:建设重庆、西安、德阳、成都、自贡、宜宾、昌吉、银川、南宁、西宁等重大电力装备生产基地。

大型机械及轨道交通装备:建设包头、柳州、重庆、西安、宝鸡、天水、石嘴山、昆明、贵阳、泸州、资阳等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及配套生产基地。

石化成套装备:建设德阳、兰州、宝鸡、西安、榆林、克拉玛依等石油化工设备及石油钻探设备生产基地。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建设重庆、成都、西安、柳州、包头、乌鲁木齐等汽车产业基地。

数控机床:建设重庆、银川、西安、宝鸡、成都、天水、昆明、贵阳、西宁等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基地。

航空航天:建设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成都、贵阳、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基地和重庆两江新区国防军工专用制造装备基地;建设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

第二十八节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有选择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形成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比较优势突出的高技术产业链、集聚区和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要重点推广太阳能利用技术和光伏发电应用,开发风电关键零部件,发展高效率、低成本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建设大型风电装备、光伏产品研发生产基地。新材料产业要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稀有金属材料、高性能膜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节能环保产业要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的技术、装备及产品,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产业化,推进城市矿产、再制造产业发展,加快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生物产业要重点开发数字医用设备、生物医用材料与人工组织器官等核心技术和系列产品,推进基因治疗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和特色生物医学工程产品产业化。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元器件、电子材料、多语言软件等核心基础产业,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平板显示、数字电视、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产业化。新能源汽车产业要重点开发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发展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等。

专栏16: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新能源:建设乌鲁木齐、酒泉、重庆、成都、德阳、包头、西安、银川、昆明、六盘水等地风电装备、光伏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开发2.5兆瓦级以上风电机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建设云南、广西等生物质能源研发生产基地。

新能源汽车:建设重庆两江新区、成都、柳州新能源汽车基地和西安比亚迪汽车产业园。

节能环保:建设重庆、成都、宝鸡等环保安全成套装备生产基地。

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重庆、成都、绵阳、西安、昆明、天水、贵阳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生物:建设重庆、成都、兰州、西安、杨凌、贵阳、昆明、通辽、桂林等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新材料:建设内蒙古稀土功能材料,陕西钨钼钛锆稀有金属材料、超导材料、生物医药材料,甘肃镍及镍钴合金材料,宁夏钽铌铍和光伏材料,重庆铝镁轻合金材料,四川光伏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贵州钛及钛合金材料,云南稀贵金属材料及催化材料产业基地。

第二十九节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快发展生产业,积极发展生活业,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努力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支持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在西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壮大地方金融机构规模实力。规范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小银行以及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从事中小企业担保业务,加强资本市场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发展现代运输方式和第三方物流,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全国性、区域性和沿边口岸物流中心。大力推进县城超市和配送中心、乡镇和村连锁农家店以及邮政三农服务站等流通网络建设,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大力发展信息咨询、人力资源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工程设计、服务外包和家政、养老、健身及社区服务等服务业。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依托丰富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加强资源整合,积极发展文化、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打造富有西部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旅游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促进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和运营市场化。重点培育一批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一批国内著名和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实施红色旅游二期规划,完善景点景区配套基础设施,提升陈列布展水平。大力发展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出版发行和会展等文化产业,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品牌、有实力的文化骨干企业,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