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学前教育的异同范例6篇

中西方学前教育的异同

中西方学前教育的异同范文1

一、中西方学校教育的差异

1、学校不能推行素质教育。

学校之间的竞争很激烈,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教师的工资高低。中高考制度的存在,使得学校不择手段的提高自己的上线人数。一旦推行素质教育,学生的负担减轻了,可是随之而来的教学质量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对学校的竞争十分不利。当其他学校还在实行应试教育,而只有几所学校在那里大搞素质教育时,其结果在短时期内必然是素质教育的学校比不上应试教育的学校。

2、学生在短时期内无法适应素质教育

从上学的那天起,学生就是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地学,没有的老师的安排,真的给他们自由安排的时间,他们反倒不适应了。就这一点本人有着深切的体会。既然推行素质教育困难重重,那我们还要不要继续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那种“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存在着诸多的弊端。

3、从高等教育差异论学生素质教育。有人自然地想到的是我们高等教育的条件、经费上的不如人家。其实真正的差异在于教育体制。中国的大学是严进宽出,中国的学生经过中考、高考的层层选拔才能进入大学。可是一到大学后,由于缺乏以前的竞争机制,很少有人再像中学一样好好学习,混个文凭的人不在少数,结果四年过去了,真正的东西没学到多少。而在西方许多国家,他们的大学是宽进严出,只要能够支付得起大学的费用,谁都可以上大学,但在大学里充满了竞争,经过一次次的筛选、淘汰,最后留下的学生才能顺利毕业。这样一来,中西方大学的毕业生所具有的能力完全不同。我们所需要的不是一张代表你学历高低的文凭,而是真正的能力。

二、中西方学校社会的教育

1.对孩子基本态度的差异

中国家长受封建社会意识的长期影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孩子是“不懂事”、“无责任感”的,对孩子负有全面的责任,所以要求孩子顺从、听话,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这束缚了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自我发展。西方国家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家长并没有支配和限制孩子的行为,一般也不替孩子做选择,家长是要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对孩子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思考,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愿望和心理。

2.对孩子心理素质培养方面的差异

现实生活中我国不少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以至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丧、颓废、自暴自弃。 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被西方社会视为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他们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从培养其自尊和自信心开始的,不是靠说教,抽象地教孩子要自信、自爱、自强,而是重视对孩子的尊重。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3.对孩子创造精神培养方面的差异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往往把孩子自己进行的探索活动视作胡闹而加以制止。孩子往往在家长的严格管教下被熄灭了创造性火花。西方家长鼓励创新,而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前者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后者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西方家长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

三、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

教育,千百年来,俨然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构成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造就了教育的不同形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的教育方式精致细腻,西方的教育方式则贴近自然,更接近社会。学校考试和对知识的透彻理解是中国学生的拿手好戏,而西方学生则更注重实践和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我们总结出来的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批判了的“中西方德育在哲学、理念和方法上有何差异”纯粹有名无实。西方讲究让孩子有个性空间自我发展,中国讲礼义廉耻、无规矩。

1、中国的教育理念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它包括了许多传统的教育成分。如:德教为先,尊老爱幼,修身为本,以身作则,立志自强,博学慎思等等。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里,家长更注重自由与平等相处,从小就尊重孩子,重视给孩子的个人自。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理念的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在内容上反映了儒家文化精神,注重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功能,强调社会重于个人,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特征之二是形式简明、语言通俗,容易为受教育者所把握;特征之三是以血亲伦常为基础,既有家规强制,也有亲情感化,强调忠君孝父,子女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

2、 西方的教育理念

西方的父母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并且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美国的孩子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父母经常给予孩子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强调“个人奋斗”,同时西方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美国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把他们看成自由独立的人,为孩子营造民主、平等的社会氛围,对孩子所做的事经常给予肯定,鼓励孩子去尝试、冒险,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看重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纵观中西方教育的种种差异,我们应该对中国的教育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如意的地方。当然西方教育也不是十全十美,他们的也同样存在许多弊端。在此,我认为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于“如何把中西方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更能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需要的教育制度、教育形式。”为此,我认为中西方的教育负责人能够增进了解,加强沟通,能够早日找到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参考书目:

中西方学前教育的异同范文2

1.1文化差异影响东西方学生数学成绩梁贯成参与第三次TIMSS时,任香港课题组长.在测评中,东亚学生成绩明显高于欧美学生,而这些国家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文化背景对学生成绩有无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为此他进行一系列比较研究,探求内在联系.2001年他对北京、香港、伦敦数学教师教学态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除性别、资历、年龄因素外,仍存在明显差异,他猜想原因可能来自文化差异[1].而这个关键因素,以前往往被人忽视.后来通过比较发现,东亚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认为教师首先是所教知识的专家,教师对学生成绩期望值很高.东亚教师数学知识比较丰富,善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传授大量新知识,内容复杂且较深,讲述了大量证明,利于学生从本质上掌握数学.东亚教师强调传授知识和获取知识过程并重,认同理解和背诵同等重要[2].因此受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数学教师能力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之一.2006年在他主持的ICMI第13次专项研究-《不同文化传统下的数学教育》中指出,学生学习态度、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数学自我概念、经济条件、教育投入、教育资源对学生成绩影响不显著.东亚各国集权式教育体系、课程资源也不能合理解释学生成绩差异,东亚学生用在数学学习上的时间和西方学生差别不大,包括课外时间和作业.东亚学生在TIMSS等一系列国际数学测试中成绩优异,与教师态度与品质、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相关,东亚学生谦虚好学、个人努力、大量练习下的理解是保证成绩优异的直接原因,而这些因素都与儒家文化息息相关[3].他在研究中国传统数学观和教育观时发现,中国人重视教育,相信个人努力就会成功[4].这促使学生具有积极的动机,在学习上刻苦和坚忍不拔,深深影响着数学学习.2010年他利用TIMSS2003中8年级数据研究表明,以快乐为导向和以结果为导向的动机共同对学生成绩产生影响,并对东亚和欧美发达国家作对比研究.儒家文化促进了东亚学生以结果为导向学习动机的变化,利于两种学习动机协同,使他们的数学成绩优于西方学生[5].上述研究表明,文化差异影响数学教师教学态度,进而影响教师能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学习动机发生积极改变,使得东亚学生成绩明显优于西方学生.为分析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他实施了一系列跨文化国际比较研究,增进了东西方数学教育理解和交流.

1.2文化差异影响东西方数学教学与学习为深入了解东亚数学教育理论、其特点及潜在的文化价值,他对东西方数学教育作全面比较.他发现东亚数学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儒家文化,东西方数学教育特征各不相同[6]:(1)东亚重视学习内容,西方重视学习过程(2)东亚认为理解和记忆同等重要,西方认为记忆是机械学习,提倡有意义学习(3)东亚提倡努力学习,西方提倡快乐学习(4)东亚各国认为考试等外部动机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而西方认为只有激发学生内在动机才利于学生学习(5)东亚重视社会导向,提倡大班化教学,而西方重视个人导向,提倡个性化学习(6)东亚教师是知识丰富的学者,而西方教师重视教学方法运用.教学上,东亚普遍教师主导课堂,强调概念和技能教学,课堂容量大,教师按照一定程序教学[7].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保证了有意义教学的实施.他认为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和学生为中心可以实现互补,不能简单认为东亚数学教学就是机械的.学习上,家长和老师的期望、考试竞争压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外在动机,学生相信个人努力的信念,永不满足的学习欲望,成为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得东亚学生数学学习普遍比较刻苦[8].学生认为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并不轻松,不认可“享受学习过程”[9],把学习当作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他将西方提倡的“愉快学习”与东亚提倡的“刻苦学习”进行比较,认为东西方教育者对于学习本身的理解不同.两种文化对促进在学习中产生快乐的理解、快乐的时机、快乐和满足的层次不同.西方教育学者认为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学习应该是愉快学习,而东方教育学者认为学习应该与艰苦劳动相伴,只有艰苦劳动有结果才有真正快乐和满足[6].西方愉快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东方以教师和知识为中心,要考虑到文化价值差异.他后来提出“延后快乐”的主张,强调“愉快学习”应建立于刻苦学习获得成果后,而不是单纯上课开心.东西方数学教学和学习都受潜在文化影响,文化差异是数学教育差异的重要因素,这为东西方数学教育相互借鉴学习提供了参考依据.任何教学和学习模式差异都以文化和长期建立的显性或隐性教育范式为基础.接受外来模式要看其潜在价值是否与本民族文化兼容,应该借鉴其优点和长处,还要保留自己的优势.东亚数学教学和学习模式不能“全盘西化”,西方也不能照抄东方模式.

1.3文化差异影响数学教学、课程、教师教育改革对香港的数学教学改革,2005年他根据研究结果发现,香港数学教学内容远比其他国家深,课堂教学比较连贯且通过推理和论证得到数学结果,与其他国家学生相比学习更加投入.因此虽然华人数学教育饱受批评但学生成绩优异,改革要继承优点并克服不足,而不是盲目追赶世界教育改革潮流,改革要符合自己的文化传统,还要使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2012年他在比较德国和香港数学课程时发现,文化背景以复杂和间接的方式影响课程实施.他后来指出,美国部分州觉得新加坡数学教育很好,便直接引进新加坡数学教科书,但是结果并不好,他曾经说过“我和很多美国学者讲他们这样是没用的,因为你可以进口新加坡教科书,但你不可以进口新加坡文化”,新加坡教科书之所以有用,是因为根植于新加坡文化.他指出西方数学教育理念的确有先进之处,但必须谨慎引入,并批评以前的教改没有分析自身传统文化优势.他在比较中国、日本、韩国、英国、美国数学教科书时指出,东方教科书按照知识逻辑传授内容,西方重视学生个性和学习情境.东方教科书内容选择注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西方内容选择在于发展学生个性.数学教科书反映出东西方文化差异,以及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不同.他提出数学教科书改革中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对于数学教师教育,他尤其注重专家教师培养.他提出儒学影响下的专家教师应具有很深的数学、教学、学生知识,很强的教学能力、鲜明的个性、终身学习的能力,还要具有勤奋工作和充满责任心等优良品质.专家教师能胜任教育研究、教师培养、学者、考试专家、学生和教师表率多种角色.他指出东亚尤其是中国,根据教师实际需要,利用观察榜样教师课堂教学等方法直接有效,这说明专家教师的定义和文化传统有密切关系.他还指出专家教师培养放在一个体系中,而不是仅仅注重知识、技巧、技能,受教师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影响,是个长期过程.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下,数学教育改革理论和实践飞速发展,政策制定者们尤其需要选择适合国情的数学教育改革模式.梁贯成提出用文化差异观点看待数学教育改革,为改革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任何数学教育改革要考虑到它们存在的文化基础和历史背景,立足本国实际,甄别吸收他国数学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教师教育改革经验,制定适合国情改革政策,促进数学教育改革健康发展.

2文化差异下数学教育比较的意义

梁贯成教授提出用文化差异的观点进行东西方数学教育比较,并实施了10多年相关研究.其理论和研究计划有深度、新颖、可持续性,影响到对东西方数学教学、课程、教师教育等差异的认识,促进了东西方数学教育交流,适应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数学教育发展需要.(1)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传统教育思想受到一定冲击,但是各国文化、宗教价值观、社会历史背景、未来发展目标,都决定着数学教育各自特征.文化差异下数学教育比较研究,促使改革政策制定者重视这种差异,正确认识这些传统但有效的数学教育体系.(2)各国要提高数学教育质量,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学习别人长处,如美国引进新加坡数学教科书,而亚洲很多国家正在模仿美国数学教材的形式,形成很多研究课题.但是这些学习与借鉴并没有显示出哪种方法更适合本国.文化差异下数学教育比较研究,帮助人们全面了解不同文化传统下数学教学和学习,及数学教学、课程、教师教育特征,对不同文化传统下数学教育体系优点进行深入研究.(3)文化差异下数学教育比较研究,帮助人们了解不同文化传统下的信仰和价值观、历史、社会结构、社会需求,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数学教学和学习模式、数学课程和评价体系.理解不同文化传统下教师信念和价值观如何在实践中体现,学生信念如何影响数学学习.利于发展全球教育合作.(4)20世纪末,东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引擎.欧美历来把发展教育作为提高其全球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东亚学生在TIMSS中的优异成绩引起他们极大兴趣,为此加大对东西方数学教育比较研究投入,以深入理解东亚数学学习,重塑本国数学教育.文化差异下数学教育比较研究,适应了政治发展需要.文化差异下数学教育比较研究,对数学教学、学习、提高数学教育质量有现实意义.可以帮助人们深入理解数学教学和学习各层面.对传统数学教学和学习方式进行反思,用新眼光看待日常数学教学实践,更好理解各自传统.还可共享数学教育科研成果,促进实现提高数学教育质量的共同目标.

3国际影响及评价

中西方学前教育的异同范文3

论文关键词:湘西州,土家族,苗族,中学生,忽视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湘西州土家族、苗族中学生为调查对象,从湘西州苗族聚居的凤凰县和土家族聚居的龙山县中学中各抽取一所农村中学作为调研学校,共抽取24个班,再以年级分层,以教学班级为单位,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构成样本。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180份(土家族592份、苗族588份),回收率98.33%(土家族98.7%、苗族98%),有效问卷1070份(土家族541份、苗族529份),有效率90.68%(土家族91.4%、苗族90%),回收率和有效率符合要求。

1.2 方法

根据《中国城市/农村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1]中规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2014年12月根据所抽取中学的各年级人数比例采用随机整班发放,在调查员统一指导语下,统一时间组织学生匿名、自愿填写并当场回收问卷,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经8位专家教授综合评定结构效度均达到较好以上,内容效度较好以上所占比例为87.5%,符合效度检验要求。

1.3 统计与分析

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1.5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检验男女间性别差异采用χ2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

2 结果与分析

2.1 湘西州土家族、苗族中学生总体忽视状况(表1)

从调查结果发现,土家族中学生6个忽视层面排在前3的为身体忽视(86.51%)、安全忽视(85.21%)、教育忽视(76.71%);苗族学生6个忽视层面排在前3的为安全忽视(79.58%)、身体忽视(73.72%)、教育忽视(72.40%)。土家族中学生身体忽视和安全忽视报告率均达到85%以上,且土家族中学生6个忽视层面的发生率均高于苗族。

湘西州土家族、苗族中学生身体忽视、情感忽视、医疗忽视、教育忽视、安全忽视、社会忽视等层面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0

2.2 湘西州土家族、苗族中学生不同性别忽视状况(表2)

从不同性别忽视状况的报告率中可知,土家族男生和女生6个忽视层面排在前3的是身体忽视(84.95%、88.43%)、安全忽视(82.94%、88.02%)、教育忽视(78.60%、74.79%),且除医疗忽视和教育忽视外女生均高于男生;苗族男生忽视报告率排在前3的为安全忽视(80.68%)、教育忽视(72.73%)、身体忽视(71.21%);苗族女生忽视报告率排在前3的是安全忽视(78.49%)、身体忽视(76.23%)、教育忽视(72.08%);社会忽视是土家族、苗族中学生忽视报告率中最低的一个层面。

表2 湘西州土家族、苗族中学生不同性别忽视度的相关分析

注:*表示土家族、苗族同一性别、同一忽视状况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苗族不同性别、同一忽视状况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土家族不同性别、同一忽视状况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0

湘西州土家族、苗族中学生男生在身体忽视、情感忽视、医疗忽视、教育忽视和安全忽视方面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0

2.3 湘西州土家族、苗族中学生不同年级忽视状况

由不同年级的忽视状况报告率我们可以比较得知,湘西州土家族中学生身体忽视在6个学段比较中均高于苗族学生;农业土家族中学生安全忽视排在前3的学段为高二(95.51%)、初一(91.92%)、初二(84.69%);苗族中学生安全忽视排在前3的是高二(89.01%)、高一(82.61%)、初二(82.11%);土家族中学生身体忽视排在前3的学段为初一(93.94%)、高二(91.01%)、高一(87.37%);苗族中学生身体忽视排在前3的学段是高二(79.12%)、初二(75.79%)、初一(73.47%);土家族中学生教育忽视排在前3的学段的为高三(85.71%)、高二(85.39%)、初一(78.79%);苗族中学生教育忽视排在前3的学段的是高二(80.22)、初一(77.55%)、高一(75.00%)。

调查结果显示,湘西州土家族、苗族初一学生在身体忽视、情感忽视、医疗忽视、安全忽视、社会忽视5个方面比较均具有显著显著性差异(P<0.05);湘西州土家族、苗族初二学生在身体忽视、情感忽视、教育忽视、安全忽视、社会忽视5个方面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湘西州土家族、苗族初三学生在身体忽视、情感忽视、医疗忽视、教育忽视、安全忽视5个忽视层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0

3 讨论

湘西州土家族、苗族中学生忽视状况报告率排在前3的是安全忽视、身体忽视、教育忽视,均超过70%;在不同性别的忽视状况比较中,除情感忽视苗族男生高于土家族男生外,其他的忽视状况土家族男、女生均高于苗族男生和女生。

湘西州土家族、苗族中学生男、女在忽视状况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时期学生的表现也会不同,湘西州土家族中学生在初中和高中阶段报告率较高的多数为初二和高二阶段。湘西州土家族初中生除初二情感忽视外,其他忽视层面均随学段的增长而下降;高中生除情感忽视和社会忽视外,其他的最高报告率均在高二学段。

国内大量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容易产生一些消极影响[2],而单亲或再婚组合家庭的子女容易受到忽视[3-4],国外学者Tursz[5]认为儿童受忽视的影响因素为家庭特征和父母心理情感。再婚和其他家庭因对孩子属于管教,放任自流,孩子生活、学习无人指导,使其孩子受到的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的忽视,这类孩子应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给予他们爱和理解,培养他们与玩伴之间的友好沟通,鼓励家庭、学校、亲朋好友积极行动起来,让他们走出青春的迷茫,学会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潘建平,杨子尼,任旭红,等.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的研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33-36.

[2]何宏灵,刘灵,杨玉凤,等.单亲家庭儿童个性和学习成绩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3):476-478.

中西方学前教育的异同范文4

论文摘要: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中西方文化存在许多差异: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以及教育文化的差异等。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本文就是从多个角度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从而将其应用于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得到更加全备的知识。

一、社会礼仪

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对方姓名、年龄、单位及收人等。而西方人很讨厌人家问及年龄与收入等个人私事。中国人路遇熟人总爱寒暄道,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有礼貌的打招呼用语,而若你跟西方人这样打招呼,他们则会认为你想请他吃饭或者干涉其私事,会引起误解。对于别人的赞扬,中国人通常表示谦虚,并有一套谦虚之词,像“惭愧”、“哪里”、“寒舍’,、“拙文’,等。而西方人总是高兴地回答“thank you(谢谢)”以表接受。中国人用“谢谢”的场合较西方人少,尤其是非常亲近的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不常说“谢谢。”而西方人整天把“thank you"挂在嘴边,即使是亲朋好友和家庭成员之间也常如此。中国人收到礼物时往往放在一边,看也不看(生怕人家说贪心)。而西方人收到礼物时要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并连声称好。中国人殷勤好客,一杯杯地斟酒,一遍遍地上菜,客人不吃不行,不喝也不行,使西方人觉得难以对付。而西方人的习惯是:help yourself,please(请随便用)!中国人送客人时,主人与客人常说:“慢走!”“小心点!”等。而西方人只说:"bye bye(再见)!""see you next time(下次见)!""good night(晚安)!”

二、服饰礼仪

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

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

国际社交场合,服装大致分为礼服和便装。正式的、隆重的、严肃的场合着深色礼服滩尾服或西装),一般场合则可着便装。

我国服装无礼服、便服的严格划分。一般地讲,在正式场合,男同志着上下同质同色的中山装,或着上下同质同色的深色西服并系领带,配穿同服装颜色相宜的皮鞋;非正式场合(如参观、游览等),可穿各式便装、民族服装、两用衫,配额色相宜的皮鞋或布质鞋。

三、饮食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四、中西方教育形式的差异

中国传统教育强调知识的传授,美国教育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二者需要交流和互补。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我们也意识到:中美教育在各个教育层次上都存在着差异,并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在美国,年轻人大多很有主见,这种独立意识是从小培养出来的。

中西方学前教育的异同范文5

关键词:家庭教育;中西;传统;差异

从古至今,家庭教育在整个国家教育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邓小平曾说过;“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中国深厚的教育文化传统中包含了优秀的家庭教育成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

随着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中国家长面对传统与现代家教思想,表现出无所适从的无奈。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中西传统家庭教育从各个方面作以比较。

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中西家庭教育还是有诸多共同之处。它可以归纳于五点。

1、重视家庭教育。

2、家教应从小做起,及时施教。

3、父母在教育角色上的分工不同。父亲是孩子知性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母亲则是孩子情感培育的主要承担者。

4、重视培养孩子热爱求知的习惯,重视阅读。

5、重视言传身教。

尽管如此,由于中西方地域的差异和各自文化的不同,使得中西传统家教在更多的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色。这大概涉及了十个方面。

1、教育倾向不同。

中国父母十分重视社会适应性的教化,他们往往按照既定的模式来培养子女,外加各种品行于子女。西方父母更重视为子女提供一个可以与之抗争的成长环境,根据社会的变化和子女身心的特征不断的调节、选择自己的培养观念和方式。

2、家庭教育价值观不同

中国家庭教育职能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此家国同构的思维定向中,家庭教育被赋以直接的社会意义。西方家庭教育则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准备谋生,而是准备生存。他们所强调的“博雅教育”是一种塑造心智的价值,一种与功利无关的价值。

3、家庭主体观与教育的相互性不同

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因袭着统治的模式,表现为家庭内部的权威,强调服从和尊重,重视外部控制。西方文明是以儿童为主体,更强调个人的奋斗,平等、民主并尊重个人权利。

4、教育的重心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所掌握的是生命与道德,十分重视生命、人伦,所以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历来以道德作为最高价值取向。西方文化所掌握的是知识,家庭对儿童主要是启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5、家庭本位与个人本位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家庭为本位的,注重个人的职责与义务。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在教育上表现为将受教育者放在突出地位,强调个性的培养。

6、独立意识的培养

中国家长在教育上所持的价值是为升学而学习,子女全面发展的意识淡漠,使孩子诸多方面品质的发展与提高都没有机会。西方父母注重从小就培养子女的独立意识,这样独立的个性使孩子走向社会时更注重个人的能力与奋斗。

7、情感教育与体罚

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爱的教育。中国家庭不善于表达爱,情感教育很薄弱。西方家庭中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表达父母对子女的赞赏,西方父母更注重个人素质与情感沟通,家庭主要围绕情感的构建与培育而展开。

8、教育方法的不同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是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育,孩子们是接受学习。西方更强调孩子的“悟”。他们喜欢让孩子亲身厉行,去大自然中,去生活中探求知识。他们鼓励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并参加社会实践。

9、理财教育

中国人的君子作风是淡泊名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思维定式使中国父母根本没有理财教育的观念。在西方,特别是美国,理财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分支。家长定期发给孩子一份固定基金,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还注重对金钱的基本品质的培养。

10、宗教思想与科学教育

虽然中国文化也是以宗教为开端的,但是在教育上我们更强调科学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与宗教相分离。西方的宗教传统直到近代乃至现代仍保留着强大的势力,它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中西家庭教育传统各有千秋,他们都是扎根于各自的传统文化土壤中的。

在这里我有几点建议,主要包含4个方面:

1、首先是家庭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摒弃陈旧教育观念,跟上时展步伐。建立现代家庭教育的机制,实现家庭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建立家庭教育的服务体系,做到保障措施制度化;

2、确立家长在教育行为中的法制观念,解决好家庭教育中依法治教的问题,增强家庭教育的民主意识,尊重孩子,平等沟通,改变简单粗暴、压制体罚等不良作风;

3、树立新的家庭教育理念,把“教子做人”作为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利用亲情教育的优势,开展个性化教育,发展孩子个性,为国家培养各种有用之才。采取鼓励、引导、宽容的科学方法,耐心教育,不断提高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

4、紧跟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拓宽家庭教育思路,增强开放意识,提高家庭教育的适应性,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教育的有机结合,教育孩子学会学习和求知。

总之,中国的家庭教育和西方家庭教育有很大差异,各有优劣,我们应该祛除糟粕,取其精华。不失时机地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使教育世界化,各自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曾芝兰.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王晓虹.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西方学前教育的异同范文6

【关键词】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影响因素

一、我国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与主要影响因素

(一)我国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

我国很多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存在不同,同时也影响到了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导致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如果将我国分成东部、中部、西部,那么就可以看出三者在经济发展上的差别,我国东部经济较为发达,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也就很高;其次为中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比于东部发展较为缓慢,落后于东部,其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也较为滞后;最后为西部,西部地区属于我国经济发展最为缓慢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差,也就导致其学前教育发展水平较差,很多适龄儿童都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也有些和没有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如果从具有指标看,就会看到,我国东部地区无论是在幼儿入园率上,还是幼师数量上都有具有明显优势,不仅比其他地区高出很多,还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很多,对于中部地区来说,由于地方财政支持力度较为薄弱,也就使公办幼儿园数量难以得到提升,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城市与农村之间差异较大,对于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就会很大。

(二)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不同,也就导致了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出现差别,总的来看,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一般在于学前教育供求情况。如果从供给上看可以得知,经济发展水平能够决定财政拨款的多少,以东部地区为例,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人们生活质量较好,生活中各种基础设施也很完善,政府在其他方面上需要投入的资金也很少,这样一来就有了足够资金用于支持学前教育,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差,需要财政拨款的地方也很多,要是故意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就会使本身就有限的财政资金更高减少,地方政府所面临的压力也很大。从需求上看,主要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因素是地区人力数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东部地区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也就带动了人口数量的增长,使得适龄学前教育儿童也就明显多于其他地区,因此对于学前教育资源的需要也在增多,政府为解决适龄儿童入园难问题也就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二、提升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主要措施

在我国,影响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特别是东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差距较大,导致两地区在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也很大,不仅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能够影响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人口结构。财政资金投入也会影响教育资源的实际分配情况。因此,要提升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应从改变政府投入模式、加大教育经费以及做好贫困补助工作等三方面入手。

(一)改变政府投入模式

通常情况下,政府财政拨款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办学体制,两者具有紧密联系。一般而言,政府所提供的财政支持仅局限于公办幼儿园,尤其是重点幼儿园是其主要投资对象,因此,过度投资于公办幼儿园,使其总体建设越来越好,但非公办幼儿园其建设情况则会越来越差,这样一来就使少数幼儿园无论是在入园率上,还是在教育质量上都会得到提升,但毕竟是少数,同时这样的投入模式也不利于学前教育机会的增加,使学前教育机会受到限制。所以,对于政府来说,一定要转变这种投入模式,不仅要对公办幼儿园给予财政支持,还要对民办幼儿园给予财政支持,平衡两种不同归属幼儿园的款项,不断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与基础建设,从而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

(二)地方政府应适当加大学前教育经费

对于学前教育来说,政府对其发展影响较大,因此,地方政府一定要予以教育经费支持。这就要求地方政府根据地方实际情况,适当的教育经费进行改革。地方政府应成为学前教育的主要从投资体,并根据当地实际经济情况给予财政支持。所以,对于上级政府部门来说,在对学前教育进行投入以前,一定要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适龄儿童数量作为主要参考对象。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一定要适当加大对其投入,以便转变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和人口结构不同而出现适龄儿童受学前教育机会不均等的情况。

(三)做好贫困补助工作

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还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都有经济条件好和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存在,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和幼儿园根据自身情况做好贫困补助工作。对于政府来说,应设立学前教育专款,主要用意补助经济困难家庭和弱势家庭的适龄儿童,让他们与其他儿童一样享有受学前教育的权利,对于幼儿园来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定期收入免费学前教育儿童,确定数量,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幼儿园在社会中的形象与地位,还能使幼儿园发展得更好。此外,政府和幼儿园也可以通过宣传形式,让社会爱心人士赞助贫困适龄儿童,通过他们的帮助是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前教育机会,还是能受教育儿童数量得到提升。

结 论

在我国城乡生活水平与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也就使学前教育发展情况出现了不同,学前教育对于国家未来发展有很大影响,尤其是教育备受重视的今天,学前教育也受到了国家的重视,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出现的差异,这样也影响到了国家的发展情况。为此,本文研究了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合理有效解决办法,希望能够被相关人士采纳。但其中一定会有不足之处,希望能够得到专业教师或学者的指引,以便完善论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