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采编部工作计划范例6篇

图书馆采编部工作计划

图书馆采编部工作计划范文1

1.在对省内外高校中文图书招标经验充分调研,与我馆五年来招标经验充分总结,以及充分聆听我校各学院领导老师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年度招标采购策略。针对馆分两地,在对流通率、利用率与适用率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加工问题的情况。按不同馆藏地分包,涵盖不同书库的各类,进行招标的原则,在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合理折扣,招到三家部级大型书商,将采购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在供应商选取上保证了中文图书采购质量。

2.在测算各学院文献更新率与流通率的基础上,结合各学院学科结构与学科发展状况,对学校各学科专业进行了缺藏补充,并将建设重点分成完全级、研究级、大学级、基础级和最低级五级,由此更新了我馆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式。共计采集图书9864种,21060册,平均复本量2.1册,利用有限的经费尽最大能力保证了品种。

3.采编部全体人员,利用二十余天时间,全程参加龙湖校区图书馆2020年二十余万册中文图书的数据清理、搬迁定位、图书注册、 RFID加工监督工作,完成了采编工作与RFID工作的有效对接。及时解决RFID图书实体与数据转换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保证加工工作顺利进行。

4采编部按照上年度向馆领导提交的《关于划分学科分库的建议》、《关于两馆典藏布局的建议》、《图书馆采编部RFID加工细则》、《图书馆图书搬迁方法》对龙湖新馆各书库,由馆领导决定搬迁的各类图书进行了分析与清查。采编部邀请电气学院,机工学院专家实地勘查了老馆理学与工学各架位图书馆馆藏情况,并向馆领导提出了发展建议。

5.全体人员共计验收新书625包。

6.全体人员连续加班一个月,从早上8点至晚9点半,全程监控外包加工工作流程,确保加工的实体质量与数据质量。要此过程中,共计发现并修改问题数据210条,解决技术问题16个。

7.全体人员参加三楼图书打捆工作,共计打捆图书一千余捆。

8.全体人员参加采编部库房的桌椅搬动工作,参加老馆采编部办公室搬迁、采编部中转书库的搬迁工作,新馆采编部办公室的规划与整理工作。

图书馆采编部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采编工作人员 现状 对策

一、前言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院校传播文献信息资源的枢纽,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石,高校图书馆要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科研提供各种辅的参考资料。文献资源建设的好坏,与高校教学、科研发展密切相关,图书馆藏书建设作为文献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采购数量、质量,加工效率都影响着整个高校的文献资源建设。由于图书馆普遍存在员工不足,管理方式不够合理等问题,影响了图书馆采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分析如何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减轻采编人员的工作量,加大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图书馆采编工作面临的挑战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时代的特点对图书馆从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变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献载体发展为视听型、机读式、光盘型、网络型及多媒体出版物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文献信息量剧增与经费短缺的矛盾愈来愈大;读者的需求因学科之间的交叉和多种边缘学科的涌现而不断提高。应此图书馆采编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向着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等方向发展,提高数目数据的准确性和规划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我国当前高校采编工作的现状

(一)采购经费短缺与采购计划不够合理

近年来,随着物价的上涨等,图书的价格也产生了大幅度的上涨,而高校图书馆每年对于图书采购的资金有一定的额度限制,采购图书的经费往往远低于读者需要的图书资源价格,造成了图书馆的文献资料不能够满足一些读者的需求。其次,图书采购质量较差,难以满足师生的正常阅读需求。图书馆藏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图书采购。有目的、有计划地采购图书,对于提高馆藏质量,满足读者需要十分重要。过去,馆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以馆藏数量作为衡量标准,原因在于那时文献形式单一,并且由于地域、时间限制,读者要获取远方信息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各馆的文献资源建设都依循“小而全”、“大而全”的原则。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兴学科的涌现,新的知识和信息剧增,同时也出现了图书资料价格飞涨的局面,使图书馆文献购置经费的增长率远远小于文献信息量及其价格的增长率,导致图书馆馆藏文献“小而全”、“大而全”的理想格局被彻底打破。并且由于采购人员在对待招标的工作人员方面,多以提供商提供的价格优势和供应商资质为参考,忽略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样使得采购计划不够合理。

(二)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馆藏结构

很多高校中的藏书都过于陈旧,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也无法适应本校科研与教学的需求。尽管很多高校在此基础上对图书馆藏进行了扩充,但是选择的书籍多是市场上较为畅销的书籍,在内容上比较浅显,在数量虽然满足了图书馆藏的需求,但是仅有很小一部分是能够满足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需求,具有专业水平的专业著作比例较小。

(三)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图书馆采编人员的素质对图书馆采编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现阶段,很多采编人员都是半路出家,缺乏专业的知识,对于图书馆知识没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在工作中不善于对新技术进行运用,也不善于对新知识进行学习,工作上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分类编目不够规范

图书编目工作是图书馆图书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图书馆最基础的业务工作之一,是把无序的馆藏图书通过整理、信息加工等工作变为有序的图书并且输出各种目录产品的过程,现如今,我国出版的图书种类以及数目越来越多,一些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人员对图书馆文献进行分类编目时把握不够准确,许多复杂的著录经常被工作人员按着自己的理解分类,导致了不规范的分类无形中增加了读者检索文献的难度,影响了图书馆中文献的利用率。

四、提升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质量对策

(一)调整书籍资源

由于图书馆购置图书资金有限,图书馆采编人员不能浪费资金盲目购书,应当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深入了解读者所需,以便提供更好的图书资源。尽量选择信誉好、数目齐全的大书商集中进行图书采购,以获得大的折扣,节省图书购置经费。其次要根据学校的专业开设情况和专业人数状况等因素确定图书购置的内容和图书购置的比例等,来扩大图书的利用率,避免图书资源的浪费。

(二)转变采编人员观念

在信息技术潮流的引导下,采编人员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因此采编部门的成员需转变观念,掌握阅读者的习惯和不断提升编目数据的准确性及及时性,方便读者进行检索。首先采编人员的观念要与时俱进,树立竞争意识,有了竞争压力,采编人员才会和用户的联系更加紧密,图书的利用率才会更高;其次,采编人员还要尽力太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虽然计算机的普及将人们从繁重的简单手工劳作中解脱出来了,但同时它也对采编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最后,采编人员不但要跟上时代步伐积极适应新的工作,更要有创新精神,积极主动的去实践。

(三)提高采编人员整体素质

为了保障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提高采编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引进专业的图书馆采编人员来扩充图书馆采编人员队伍,来提高采编人员专业化平均水平;其次,对采编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例如聘请学习过专业图书采编知识,并且有着丰富图书采编经验的人来对图书馆采编人员进行培训,快速提升采编人员的业务能力;最后,可以按照采编人员阅读兴趣来对图书馆采编人员进行分组,用来提高图书质量的判断能力,减少图书采购过程中的重复率。

参考文献:

[1]田杰,窦强,刘泽勇.对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体会与思考[J].管理观察报,2014.

[2]王妍,张海荣.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环球市场信息报,2010.

图书馆采编部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环境;采编;工作模式

一、 引言

采编工作,主要包括对图书资料等的采访采集以及后期的编目工作,是图书馆顺利运行的基础,其直接决定了图书馆能否为读者提供高的服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网络环境和信息化技术对图书馆采编工作造成的冲击非常巨大。

传统的图书馆编目工作对象较为局限、数量较少,能够依靠人力进行工作。而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对象发生改变,图书文献资料的数量也极大的扩充,使得采编公共迎来新的挑战和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认清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编排工作带来的变化非常重要,并以此为前进的方向,能够有效的提高图书馆编排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基于此,本文在此对图书馆网络环境下的采编工作模式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图书馆的编排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二、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变化

(一) 采访工作的变化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采访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网络平台的成熟,使得图书馆采访工作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在网路环境下,诞生了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电子文献、电子文档。这就使得图书馆的采访对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印刷文献和资料,在网络环境下网络图书馆的建设也成为当代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方向。

同时,传统的图书馆采访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需要对读者的需求和市场相关情况进行精密调查,以此作为依据来安排图书馆的采访计划。之后,还需要图书馆采访人员对相应的图书资料进行订购,需要与厂家进行一系列的交涉才能完成工作。

而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采访工作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首先,图书馆采访人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来收集读者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在网络平台上查询图书资料的存量,最后确定采访计划。其次,伴随着网络平台的成熟,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成熟,出现了以卓越亚马逊、当当网为代表的网络书城。图书馆采访人员可以使用网络书城来选购图书资料,只需要花费少量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订购所需要的图书。

简单地说,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采访工作被极大的简化,精简了中间调查、查询和交涉等复杂的环节,极大的提高了采访工作的效率,也提高了图书馆中文献资料的储藏量。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读者对阅读的追求也在增加。这就变相的要求图书馆增加图书的藏量和质量。特别是针对于大学图书馆,新建学科的加入,迫使大学图书馆要购买更多新的图书资料。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之间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简单地说,通过资源共享,图书馆之间能够获取相互的资源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图书馆的采访人员能够轻易的获取相关方向或领域的图书资料信息,以此来制定采访计划就能够提高采访的效率。

(二) 编目工作的变化

图书馆的采访工作是采编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后期编目工作的基础。图书馆编目工作就是对采访来的图书文献资料进行后期加工,使其便于读者的查询和借阅,也便于图书馆内部的管理。

在网络环境下,编目工作的方法首先发生改变。传统的编目工作是使用人工进行,通过大量繁琐的工作对相应的图书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记录。而在网络环境下,则可以使用联机编目的方式完成工作。

公共图书馆利用联机编目统一的著录格式标准和规范化标引来进行图书分编工作,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大量的繁杂、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图书馆可以使用信息化的现代系统来进行编目,使用相应的系统和软件来进行编目,不但能够有效节约编目工作的时间,也有利于图书馆的内部管理和读者的查询和阅读。

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对象也有所变化。如上文述及,当代图书馆的采访对象还必须包括电子出版物。而在编目工作中,编目工作人员也必须针对电子出版物进行编目。

电子出版物文献与印刷型文献在编目工作上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就要求编目人员要熟悉编目规则,针对网络环境下采编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电子出版物特点的编目细则,使编目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

另一方面,同样得益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使得图书馆的编目工作大大简化,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众多图书馆已经建立了共有的资源库。图书馆编目人员可以轻松地使用资源库中的数据进行编目,就能够避免大量重复的工作,提高了编目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

总的来说,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编目工作也在编目方法、编目对象等方面有了新变化,极大的提高了编目工作的效率。

三、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采编工作新的挑战

网络环境极大的促进了图书馆发展,简化了采编工作的环节,极大的提高了采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在同时也为采编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详细的了解这些挑战,才能够制定出对应的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 采访工作的挑战

首先,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采访工作出现一个明显的矛盾。一方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要求图书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同时向众多图书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就使得现代的图书馆的资金更加充足,能够获得更多的图书资源。但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环境的影响,图书馆的采访对象更多,读者的需求也随之提高。这就导致当代图书馆需要购入的图书资料更多,又造成了图书馆采访工作的资金紧缺。

其次,网络环境下出现了以电子出版物为代表的新的文献资料。这就使得图书馆的采访对象变得更多,极大的提高了图书馆采访工作的难度。同时,大量图书资料的涌现也造成了图书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使得图书采访工作必须更细心,需要工作人员从海量的图书资料中选取最合适最有质量的图书资料。

最后,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采访工作已经能够通过网络平成。这就导致图书采访人员与商家的交涉力度降低,无法有效保证购买图书到位的时间和质量。同时,大量网络购书平台的存在,也容易导致部分商家与采访人员进行暗中勾结,影响了图书馆的采编工作。

(二) 编目工作的挑战

另一方面,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编目工作带来的挑战主要集中在编目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方面。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购入量极大的增加,也就变相的增加了编目任务的难度和负担,极大的提高了编目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近年来图书馆购书经费不断增加,图书购入量已呈大幅增长的常态,本来人手就不够的采编中心要在短时期内加工大量图书确已不堪重负。如广西图书馆 2007 年有中文采编人员 9人,加工图书 22 071 种,到 2011 年还是 9 人,在没有增加人员的情况下,就要负责 51 966 种图书的加工任务。劳动强度的提高已是不争的事实,应引起有关领导足够的重视,以避免因片面提高加工数量、追求加工速度而出现新书编目质量下降的现象。

同时,网络环境下使用了联机编目的方法进行编目工作。虽然极大的提高了编目工作的效率,但也在同是出现了编目数据不准确、质量较差等问题,影响了编目质量。即使利用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仍旧存在上述问题,使得编目工作的质量可能进一步降低。

随着国家资金的不断投入,图书馆的购书量可能进一步增加。这就直接导致图书编目工作的难度和负担进一步加大,使得购入的新书只能被积压,无法被读者借阅。

总的来说,网络环境下对编目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极大的挑战。这就要求不断提高编目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编目人员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化的设备进行编目,在提高编目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质量,要能够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三) 对图书馆基础设施的挑战

最后,网络环境下,还对图书馆的基础设施有极大的挑战。要使用网络信息化的现代采编技术进行采编,就需要图书馆配套相应的设备和软件。

现代图书馆必须要拥有 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要拥有完善、稳定、功能强大的图书馆管理软件。与此同时,图书馆还需要为这些系统所配备的相关硬件,如条码扫描枪(器)、ID 卡、磁卡、PVC卡、条码卡等输入设备等。只有拥有了这些基本的硬件基础,才能够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图书采编工作。

四、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采编工作模式

结合了网络环境为图书馆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挑战,就需要当代图书馆在采编工作模式上进行分析和探索。

(一) 以读者为主体的采编工作模式

从根本上说,图书馆建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为读者提供好的服务,以此提高读者的科学文化素养。

也就是说,图书馆采编工作的采访对象应该是有较强针对性的,是需要充分考虑读者需求的。在采访工作中,图书馆可以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例如,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环境,让读者参与选书。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能够更加轻易地获得读者的意见。图书馆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设立相应的板块,如“您认为本图书馆欠缺的图书类型”,在这个板块中图书馆可以引导读者将图书馆中欠缺的图书类型写出,也就能够增加图书馆图书覆盖方向和领域,有利于满足更多读者的阅读需求。

同时,图书馆还可以设立“您来选书”的板块。在这个板块中,图书馆采访人员可以将一些待定的图书采购表列出,引导读者进行勾选,而后根据结果来确定图书馆的购书计划。

经过这样的过程,能够有效地避免购入图书无人问津的尴尬现象,也能够通过读者的监督,使得图书馆的图书采访工作透明化,能够有效提高采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另一方面,以读者为主体的图书馆编目工作模式,还应该充分考虑到读者意见,以此进行编目工作。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反应的情况对编目工作进行协调。例如,部分读者认为应该将新到的图书单独的摆放在一个区域,而不是放在对应的图书类型中。为了绕过读者更加便利,图书的编目工作就可以朝着读者的意见进行调整。

(二) 以网络平台为中心的图书编目工作模式

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编目工作模式就应该以网络平台为中心,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

首先,图书馆可以加快资源共享工作,加快资源共享库的建设和发展。使用资源共享库,众多图书馆才能够获得更完善、更高质量的图书采访计划和编目数据,才能有效提高编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图书馆应该加快假设与读者对外交流的网络平台。利用这个网络平台,图书馆才能够更好的了解读者的需求和收集读者反应的意见。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图书编目工作。

最后,以网络平台为中心还应该重视电子出版物。一方面,图书馆应该积极引进高质量的电子出版物,以此提高自身图书资料的质量和数量。另一方面也可以以网络平台进行电子出版物的印刷和出版。同时,针对于编目工作,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新书进行宣传,图书馆可利用网络,及时制作新书通报、新书概要、重点图书推荐等,对新书进行二次文献的开发,及时向读者传递浓缩的文献信息。

(三) 以图书馆建设为重点的图书编目工作模式

最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也必须解决网络环境所带来的新挑战。现代图书馆必须完善自身的基础设施,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编目工作配备计算机和网络,以及一系列相关的硬件设施。

针对于图书编目工作,图书馆就可以应用“MARC”。MARC 是 Machine-Readable Cataloging 的简写,其中文意思为“机读编目格式标准”。这是一种图书管理通信格式标准,是图书馆与出版商之间目录信息交换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的提高编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另一方面,图书馆更应该加快员工素质和能力的建设发展。在网络环境下要求图书馆对编目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拥有新的理念,能够熟练使用新的设备进行工作,以此才能全面提高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采编工作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总的来说,网络环境为图书馆带来巨大的发展也带来相应的挑战。只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相关挑战,就可以发挥出网络环境的巨大优势,全面促进图书馆采编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丽.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30)

图书馆采编部工作计划范文4

摘要:采编工作是高校图书馆所有业务中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基础工作,它集文献资源的采集、分配与实现文献资源的有序整合为一体,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图书馆的中枢部门,笔者就新时期做好图书馆采编工作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采编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服务的重要基地,图书馆采编工作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基础。大学图书馆采编部是图书馆一个重要性且基础性较强的部门,其主要工作是进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其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图书馆的建设。过去衡量图书馆的标准多是取决于馆藏的数量,而由于文献载体形式的单一性和地域性等特征导致图书馆对广大读者所需的信息搜集非常困难,因此图书馆只能采取“求全”的原则来应对。现如今,图书馆采编工作因为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而面临着新的情况,因此应采取新的采编方式。

一、深入了解读者的需求

满足读者需求是所有图书馆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是所有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宗旨。所以高校图书馆要想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满足读者的需求。采编人员要经常和读者进行沟通,了解读者的需求,刻意的收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馆内图书的流通率和借阅率等情况进行详细统计和并进行分析,及时掌握读者们的阅读倾向。我们还可以利用图书馆的网络管理系统向读者们征集所需的图书类型、种类,根据读者的需求做出相应的、合理的调整,比如可以在图书馆网页上创建“馆长联系方式”“读者留言”“读者意见或建议”“等专栏,为方便读者提供图书信息。

二、增强采编工作中的服务意识

图书的采编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业务工作,采编质量的好坏,会影响为读者服务的质量。分编人员必须围绕信息服务开展工作,将信息服务工作做在前面。分编人员不能只停留在把文献分类采编,进入典藏和流通就万事大吉,要改变传统观念和工作方式,在做好基础业务工作的同时,做一些切实可行又力所能及的信息服务工作。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采编部门应采取紧急采购、紧急采编等措施,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工作程序,及时把文献送到读者手中以解读者燃眉之急。如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急性需性,可以建立一个临时的阅览室,把这些图书文献策略,急需使用新的文献信息作参考一些师生在按类上阅览架,供读者临时阅读。

三、坚持科学原则,实行有效采访原则

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规范化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科学的采访计划、严格的采访制度和规范的采访数据。科学的采访计划是规范的前提,因此,在高校图书馆藏书体系建设中,坚持科学、合理的图书采访原则是做好图书采访工作最有力的前提保障。图书采访人员要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必须制定本馆文献资源采购的原则和方针,即围绕教学、科研需要,从实际出发,既保证馆藏质量,又突出本馆特色,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确保图书采访的有效性。同时也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和约束机制,应对购入文献进行质量和使用效率上的检查,进行资金投入和效益产出方面的监督,不要流于形式上的数量验收,以确保藏书体系科学化、合理化。

四、加强编目工作内容的扩展

图书馆工作重心向读者服务的转移,使图书馆首先要考虑的是尽可能压缩事务性工作,使主要业务骨干从文献采编、加工整理等日常繁琐的事务程序中解放出来,走向读者服务第一线。联机编目的实现也为编目工作内容扩展创造了条件。传统的编目员只是对印刷型文献、缩微胶片等有形的馆藏文献信息进行分类编目,而在网络环境下下,对网络资源的分类、编目已成为编目员面临的重要问题,也要求编目员不仅要搞好馆藏特有文献的原始编目,还要指导广大读者利用网上其它馆的编目成果,并发掘整理网上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五、实行“业务外包”,提高图书编目工作效率

由于教学评估需要,很多图书馆为了解决藏书量不足的问题,投入了大量购书经费,突击购买图书资料,造成编目业务工作量增加,影响了图书上架流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近几年应运而生的图书编目业务外包这一环节。图书馆采编外包,即图书馆通过合同将一些非核心的、次要的或辅助性的业务外包给外部的专业服务机构来完成,从而集中自身力量更有成效地完成本单位的核心任务和图书馆业务目标。编目业务外包在我国只有区区几年的历史,不管是图书馆自身还是业务外包的承包商对此的发展和认识都不很成熟,都还在探索之中。不可否认的是,通过外包,既降低了编目成本,又提高了编目质量,同时,使用专业化、社会化集中编目的书目数据,可以提高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更有现实意义的是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缩短了加工时问,克服了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困难,提高了编目效率。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图书馆采编工作,一方面要借助现代技术加强藏书质量,完善馆藏结构,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要从本馆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图书采编工作的特色化、多样性,从提升馆员素质、改善本馆管理等方面迎接网络环境对图书馆提出的挑战,从而更好的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明兰.浅谈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2).

[2]陈仲琪.高校图书馆采编部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研究[J].情报探索.2008(9).

图书馆采编部工作计划范文5

下面,结合笔者参加我馆地方文献资源调查工作的实践,谈谈几点想法。

地方文献的搜集是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没有足够数量的文献,服务水平难以提高。

1、对我馆馆藏地方文献现状的分析

在文献资源调查中,我们以黑龙江省现行行政区划为主,对反映黑龙江政治、经济、文教、卫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生产技术等图书和报刊进行了逐类逐种的调查,并与《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地方志综录》、《中国边疆图籍录》以及《东北地方文献联合目录》(下称四目录)中的有关黑龙江的文献部分进行核对,还进行了部分论著的引文核查和读者抽查。基本情况是:

(1)收藏数量:我馆现有本省地方文献3,798种。其学科、类型、文种情况见下表。

图 书 期 刊 报 纸 合 计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文教科体 语言文学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生产技术 综合性图书 小计

汉 文 230

43

288

122

301

794

393

59

2,230

324

69

2,623

日 文 282

3

251

25

14

128

18

26

747

122

869

俄 文 63

5

72

5

3

93

16

6

263

14

277

西 文 12

4

10

2

28

1

29

小 计 587

51

615

152

318

1,025

427

93

3,268

461

69

3,798

(2)收藏内容的史料价值:四目录收录的建国前历代编印的省志、市志、府志、县志以及时期出版的县以上概况、概要、要览等计有137种,馆藏98种,占编印品种的71%,有些文献如俄文中的有关“中东铁路”、北满的工业、农业状况和哈尔滨的史料等是较为难得的资料,有的在东北三省中是仅有的资料。

(3)引文核查情况:对已出版的四种专著引文核查结果,平均收藏率为78%。其中《黑龙江古代史简编》引用文献170种,馆藏127种,收藏率为75%。《黑龙江古代道路交通史》引用文献120种,馆藏102种,收藏率为85%。《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引用文献205种,馆藏158种,收藏率为78%。《黑龙江古代官印集》引用文献74种,馆藏56种,收藏率为76%。

(4)读者对馆藏评价:抽查5名读者(大学教师2人,编写专业志的干部2人,史志办研究人员1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人,未评职称2人)所作评价均为“基本完整”。

这些情况表明,我馆所藏地方文献已有较好基础,达到了基本够用的水平。

但是,与出版情况相比,缺藏数量还很大。按《东北地方文献联合目录》核查缺藏率为54%。从内容质量看,有些重要文献缺藏。如上述目录中的日文“黑龙江地理、地志”、“地方行政”类收录图书151种,馆藏只有16种。《中国边疆图籍录》收录本省文献48种,馆藏只有14种。而该目录收录的舆图54种,全部缺藏。建国后出版的地方文献也明显缺藏。仅以有目录可查的期刊为例,《全国报刊大全》中非邮发期刊103种,馆藏35种。报纸26种,馆藏4种。这些情况也说明,我馆地方文献的收藏距系统完整还有不小的距离。为了达到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关于“本省的正式出版物和有关本地区的地方文献资料应尽全搜集”的要求,进一步充实我馆地方文献的收藏,任务仍很繁重。为此,书刊采购部门应把它列为藏书补充工作的重点,狠抓二、三年,为我馆地方文献达到完备级水平做出应有的努力。

2、确定目标和范围

目标是行动的前提,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必然导致盲目行动,结果事倍而功半。所以确定搜藏范围和目标至关重要。关于地方文献的范围,近几年来不少同行作过许多有见地的论述:虽然各有主张,但基本上意见一致,只是范围大小有所不同。根据“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看法:

搜集范围

(1)关于内容涉及本地区的文献:内容涉及本地区,不管是综合论著还是专著,兼论或涉及某一方面的著述,不论是历史上形成的还是现代形成的;不分文献的类型和载体形态,文种

和出版地,均应搜集。 (2)关于本地区名人著作及其传记:凡古今原籍为本地区的社会活动家和各界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知名人士、以及原籍虽不在本地但曾经在本地区任职或居住多年并有相当影响的人物传记及其著作,包括政论、奏议,各体文学作品和其他学科的专著、论文等均应搜集。改编、缩写、翻译、编辑他人的著作不收。

(3)关于本地区出版物:凡本地区刻印、出版的书刊,不论其内容是否具有地方性,均列为补充范围。用外地纸型重印或翻印外地版本,以及影印外国出版的书刊不收。

具体目标

① 图书:凡县以上地方志、全省总志、专志和包括省情的全国、东北地区的史志及有关地方史料和反映现实的地方文献,应尽全搜集。其中汉文应达到可查出版品种的90%以上,俄文达到80%以上,日文达到70%以上,县以上地方志应完整无缺。

② 期刊报纸:凡县以上期刊、报纸(包括他省出版,内容涉及本省情况的)应尽全搜集。其中建国后出版的应系统完整。建国前出版的根据经费情况,尽可能搜集。

③ 舆图:凡本省、市、县及与本省接壤的有关省、市、县地图应尽全搜集,其中建国后出版的应达到出版品种的90%以上。

④ 地方出版物:省级出版部门、省直单位出版的正式出版物,不论载体形态应尽全搜集。非正式出版物和建国前出版物尽量搜集。

3、几项可行的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文献资源调查情况,编制出建国前出版的图书、报刊、舆图补充目录。根据《全国总书目》、《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成立30周年图书选目》、《全国报刊大全》等以及到国家版本图书馆,了解黑龙江出版部门出版图书的有关目录情况,并核对馆藏编制出建国后出版图书、舆图、报刊补充目录。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补充工作。

(2)从书刊采购经费中提取相应的经费,以复印的方法分批补充建国前出版的文献。我们可以利用《东北地方文献联合目录》提供的收藏线索进行复印。根据经费情况可按先图书后期刊,先汉文,后日文、俄文的次序进行。力争在2一3年内使建国前出版的地方文献达到前面提出的收藏目标。

(3)加强与出版部门和省地方志办公室等单位的联系。掌握各地编史修志的动态,及时搜集当前出版的现代地方文献资料。现代文献,出版渠道多,没有参考书目。因而比历史文献的搜集难度更大。根据各地的经验,关键在于掌握出版线索。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必须多方留心注意发现出版线索,主动联系以取得出版单位的支持,为搜集现代地方文献作艰苦的努力。

1、地方文献目录是记录、报导和检索地方文献的工具,是图书馆目录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献的目录工作是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过编制各种地方文献目录,及时、准确、全面地报导地方文献,为读者提供各种检索途径,从而提高地方文献的服务水平,使读者服务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多年来,我馆对地方文献的记录、指导和检索一直按一般图书处理,没有编制地方文献目录。读者检索地方文献需要翻检“中文新书目录”、“建国前出版中文图书目录”、“线装书目录”和各种“外文图书目录”,费时费力,难以查全。这种低水平的文献报导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方文献的利用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1985年,我馆社科参考部编印了《黑龙江地方文献目录(馆藏汉文图书部分)》附有地域索引和书名索引。为查阅地方文献的读者和从事地方文献工作的人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使我馆地方文献的指导水平明显提高。但是,近三年来我馆又补充了许多地方文献资料。该目录因受书本式的局限,无法增补,随即出现了反映藏书不全的问题。 为了给读者提供多种检索途径,提高地方文献的服务水平,改进地方文献的目录工作,实属必要。为此,我们认为应当编制馆藏本省地方文献书名和分类目录及黑龙江出版物出版者目录(均采用卡片式)。同时,在编目工作中增加分析著录。为馆藏有关的全套丛书和重要的多卷书中的黑龙江文献编制分析款目,以充分反映馆藏。如在馆藏《辽海丛书》、《小方壶斋舆地丛抄》、《昭代丛书》、《满差从书》、《求恕斋丛书》、《说 》等丛书中,收有多种我省地方志和地方史料。又如《黑龙江志稿》中收有《黑龙江官制》、《黑龙江战事》、《程中丞奏稿》、《黑龙江物产志》等十多种专志和史料,由于缺少分析款目很少被读者发现和利用。增加分析著录,编制分析款目虽然增加一定的工作量,但对开发地方文献资源,提高服务质量是非常有益的。

另外,加强目录宣传也十分必要。在承担地方文献阅览任务的社科参考阅览室用醒目的板面介绍室内目录,说明各种目录反映藏书的范围和使用方法。再为各种目录作出明显的标志,使读者一目了然地看到所需目录的位置,将为读者查目提供极大的方便。还可以在室内陈列部分必要的有关地方文献的书本式目录。如《东北地方文献联合目录》、《东北方志人物传记资料索引》、《黑龙江地方文献目录(馆藏汉文图书部分)》等,为读者从多方面了解地方文献情况、扩大读者视野提供条件。

2、地方文献参考书目工作是地方文献咨询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参考咨询工作紧密联系,相互配合,根据读者对地方文献的广泛需要,主动搜集。编制各种通报性和专题性书目、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使地方文献服务工作向深层次发展。近几年来,我馆社科参考部结合咨询服务编制了《馆藏汉文旧期刊东北地方资料篇名索引》、《馆藏俄文旧期刊东北地方资料篇名索引》和《东北方志人物传记资料索引(黑龙江卷)》等,为开发我馆地方文献资源,主动提供文献线索,提高地方文献服务水平起了积极作用。

从目前情况看,我馆地方文献的参考书目工作仍可继续加强。如把已经停编的《馆藏日文旧期刊东北地方资料篇名索引》继续完成。还可适当编制一些专题书目。如编制“黑龙江地方志目录”把历史上和现代编印出版的省志、府志、县志、山水志以及不以方志为名实为方志的“备考”、“图记”、“汇览”、“掌录”和具有方志初稿性质的“志料”、“采访册”、“调查记”等,汇集成目集中反映,对研究地方志的读者将会起到更大的参考作用。还可编制“馆藏黑龙江名人传记和名人著作目录”为研究我省名人及其著作积累资料,提供参考。 地方文献参考咨询工作,是地方文献咨询服务的又一重要内容,它与参考书目工作交叉渗透,相互依赖,以地方文献为根据,通过个别解答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向读者提供地方文献知识,地方文献线索和地方文献检索方法,是较为复杂和具有较高水平的服务工作,近几年我馆社科参考部已作了许多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一定社会效益,受到读者的好评。但仍需继续努力,注意搜集和积累有关地方文献方面的文摘、索引、书目和有关工具书。把咨询中读者提出的问题、查找途径及书刊资料和结果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妥善保存,并及时进行整理分析研究,总结积累经验,使我馆地方文献服务工作向深层次发展。

3、在适当时机,组织地方文献专藏,设置地方文献阅览室,实行开架阅览,是地方文献服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由于馆舍条件的限制很难实现,故暂不空论。

加强地方文献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地方文献工作的各个环节组成有机的整体,按着一定程序进行有条不紊的工作,是充分发挥我馆地方文献资源,有效提高文献服务水平的组织保证。 历年来,我馆地方文献工作一直采取分散管理的方式。把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保管和服务分别置于采编、阅览、参考等部门分别进行工作。这种按业务工作内容和性质进行组织管理的方法是我国大多数图书馆所采用的组织形式。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我馆的问题是缺乏统筹规划,有分无合,各部门之间往往互不了解,有时重视搜集而忽视服务,有时重视服务又忽视管理,加之担任此项工作的人员经常变动,致使地方文献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陷于无序状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避免工作脱节,我们认为应当加强对地方文献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系统管理。

1、加强领导,进行系统管理。地方文献工作是一项完整的统一整体。只有从搜集到服务相互配合,才能搞好。因此.在馆长级管理层中应改变各管一段的局面,而改由一人主管地方文献的全面工作,实行统筹规划,统一指挥。各部之间关于地方文献工作的职责必须明确,工作范围要划清楚。部门内担任地方文献工作的人员要任务明确,真正各司其职。这样从上到下把地方文献工作组成一个有整体规划,又分工明确,相互衔接,共同合作的有机整体,以取得最佳的工作效果。

2、分工合作,协调互补。协调是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协调,可以使地方文献工作在和谐有序中进行,以避免矛盾和脱节的现象发生。协调的方法很多,目前我馆可以采取在主管馆长的领导下成立地方文献协作小组。由有关部主任和从事地方文献工作的人员参加,通过会议进行协调。如在全馆研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协作小组可通过会议交流工作情况,商讨工作问题,共同研究制定本年度地方文献工作计划和各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作到相互配合、相辅相成。使地方文献工作虽有分工却不分家。保证各部门各工序有条不紊、协调一致地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

3、在各部门中配备一定数量的事业心强,了解我省地方发展历史、源流和现状以及有熟练的文献检索能力的人员充任地方文献工作的骨干,以带动地方文献工作的开展。同时对现有地方文献工作岗位上的人员要保持稳定并进行定向培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文献检索能力,使其从知识结构、业务能力上适应地方文献工作的要求。从而为提高地方文献的服务水平提供后续力量。

总之,地方文献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搜集、整理和服务工作。长期努力,积浅入深,逐步形成一个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地方文献体系和地方文献工作体系,为认识黑龙江、热爱黑龙江、建设黑龙江做出应有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浅谈省级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李晓枫//河南图书馆学刊,1985.4

2、收集地方文献资料编制地方文献综目/王赓唐//江苏图书馆工作, 1983.4

3、切实加强地方文献工作/涂斌//图书馆,1986.8

4、浅谈地方文献的搜集与利用/韦仕//图书与情报,1986.3

5、再谈地方文献的收集范围/曾维新//图书与情报, 1988.1

图书馆采编部工作计划范文6

论文摘要:大学图书馆采鳊部是图书馆一个重要性且基础性较强的部门,其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图书馆的建设,本文试从采鳊部培训与考核体系改革工作模式的改革及资源建设与共享改革三个层面,来讲述图书馆采鳊部要进行的管理体制改革。

大学图书馆采编部是图书馆一个重要性且基础性较强的部门,其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图书馆的建设,本文试从采编部培训与考核体系改革、工作模式的改革及资源建设与共享改革三个层面,来讲述图书馆采编部要进行的管理体制改革。

1培训与考核体系改革

在图书馆采编部,尤其是在当前信息技术手段管理与工作状态下,各种新的技术与新的规范层出不穷,采编部人员的知识就必须时时处于一种可更新状态,因此采编部人员的业务培训与学习就必须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学习新技术、学习新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不能仅仅作为口号,而应作为切实的作为,因为员工业务知识的更新与业务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基础性工作,即采购、编目加工、典藏的科学性、规范性。我们既要注重中外文图书编目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连续出版物、电子资源的编目学习;既要注重编目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学习;既要注重图书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文化知识与学历层次的提升。要认识到引进与培养人才是同等重要的大事。

对采编部人员的考核,虽然各馆都有过这样那样的细则,但无非是从人员的工作时间、工作数量上加以量化考核,对其工作质量的考核目前还缺乏有效的科学的评价体系。要知道工作时间和工作数量的达标不等于工作的达标。因此图书馆界必须尽早探索出一条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不仅仅是对工作时间、工作数量的考核,也要加强质量考核;不仅仅是对业务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也要加强其文化知识与科学研究水平的考核;不仅仅是对其业务内容的考核,也要加强其思想认识与工作责任的考核。要打破大学作为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引入竞争与激励机制,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2工作模式的改革

众多大学在对图书馆的性质定位往往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的境地,图书馆既可以划分为机关单位又可以划分为教学单位。在行政管理上对图书馆采用机关一套,要求图书馆所有人员定时定点上班,对其工作的考核既有定性的部分也有定量的部分。在对其业务管理上,采用对教学单位的管理模式,要工作数量、要工作质量、要教学与科研成果。众所周知,图书馆内部由于各业务部门的工作内容存在千差万别,因此采用整体划一的管理和考核体系,显然是有违科学的做法。

采编部的工作更是不同于图书馆其他服务窗I=l,对其工作的考核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其工作时间的考核上,那就会出现上班混时间,工作仅满足于完成额定数量不讲求质量的局面。因为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人的工作,不可能是安排得上班一点空余时间都没有,更不可能从上班一直忙到下班,如果是这样也不符合人作为一个生物体的固有规律。如果对其工作的考核是在质量上,那么就会出现片面注重质量,而数量却始终上不去。

因此如何建立一个对采编部科学的合理的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员工作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就显得非常迫切。采编部的工作不是简单的图书加工工作,而是对体力与脑力的双重考验。如何建立合理的采购策略,如何建立起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藏书建设沟通交流平台;如何在保证繁重的编目加工的任务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编目质量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如何建立起科学的典藏策略,使馆藏布局合理等等。这些问题都不是简单的问题。图书馆购进的每一本图书、期干0、电子资源等,都要经过采编部工作人员之手,且不止搬运一二次,从这种意义上为讲,采编部的工作是搬运工,其工作是体力性的。而对于图书、报刊、电子资源的采购、编目、典藏,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是必须符合编目典藏规范的智力行为。在体力与脑力双重考验下,应如何科学考核与评价采编部的工作,这是搞好采编部工作的关键。因为缺乏考核与评价机制的工作,将会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

目前图书馆界有不少人提出弹性工作制。这种弹性工作制不失为一种体现人本管理理念的好的工作体制,虽然目前没有形成气候,但是不能不说是一种好的尝试。更主要的是,它给我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采编部人员管理与考核体系。

3资源建设与共享改革

目前图书馆界正致力于构建各种各样的资源建设与共享平台,有区域性的图书馆平台、大学图书馆平台、省际平台、全国性的平台。从实际共建与共享的效果来看,确实起到了节约经费、调节地区馆藏布局、资源共建共享的作用。因为采编部是共建共享建设的不可缺少的业务部门,因此从采编部的业务角度来看,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3.1纸质与电子资源的共享认识从各种类型的共建共享过程来看,纸质图书馆的共建共享虽在节省经费上效果明显,但在实际共享过程中,却存在空间性限制与共享成本高的问题。因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正可行、便捷和节约的共享还是电子资源的共建共享,我相信,随着便携式电子资源阅读器的研制和普及,带来阅读行为与习惯的转变后,电子资源的共享将占主要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