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日常护理的内容范例6篇

婴幼儿日常护理的内容

婴幼儿日常护理的内容范文1

关键词:日常综合护理;婴幼儿湿疹;护理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分析

我院从2016年9月-2018年5月诊治的42例婴幼儿湿疹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个月~3岁,平均(1.15±0.35)岁;病程4d~12个月,平均(5.5±0.5)个月;慢性型4例,混合型5例,亚急性型6例,急性渗出型5例。观察组22例,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1.17±0.36)岁;病程5d~13个月,平均(5.7±0.6)个月;慢性型5例,混合型7例,亚急性型4例,急性渗出型6例。以上整理的所有数据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处理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严格遵医嘱,对症处理皮炎、皮肤感染、皮肤瘙痒等症状,提供一个适合患儿的舒适治疗环境。观察组给予日常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1)皮疹局部护理。急性期湿疹的皮肤损伤不同,对应用药也应有所区别。若湿疹为水疱、渗出、糜烂类,可采用湿敷,应用水溶液药剂治疗;若湿疹为丘疹、红斑,可采用粉剂、洗剂外涂于患处作用。慢性期湿疹皮肤损伤会产生痂皮或鳞屑,可在患处涂抹糊、油类药剂。护理人员或患儿家属应注意做好患处皮肤的保护工作,叮嘱患儿不要抓挠,且减少周围过敏源与皮肤接触而产生的不良刺激。哺乳后若意外乳汁溢出到下颌与颈部间,应及时抬起患儿头部,用软毛巾干净,保持患儿皮肤干燥清洁。(2)日常护理。用药治疗同时,进行湿疹患儿日常护理,具体内容:忌频繁给患儿洗澡,且洗澡时要控制合适的室温,若患处有明显分泌物渗出,可先用流动水进行冲洗;尽量让患儿穿着宽松棉质衣物,被褥选择棉质的,枕头、被褥等勤换洗,保持干爽,被单枕巾及时清洗及太阳暴晒,且要注意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接触过敏原;若患儿突然出现瘙痒,患儿啼哭会影响其睡眠质量,导致病情恶化加重,因此需营造舒适的环境,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空气流通,控制合适的温度、湿度,不能过分吵闹,尽量保持安静。(3)饮食护理。湿疹发病原因复杂,主要以过敏为主,湿疹过敏源中,食物是最为常见的过敏源。分析导致婴幼儿湿疹的食物包括:①摄入糖分含量过多,导致胃肠内出现异常发酵;②乳腺接触到致敏因素,或食用某些不洁食物,经乳汁影响婴幼儿自身对蛋、鱼、虾、牛羊奶、牛羊肉过敏等。针对上述致敏因素,临床可实施以下护理:为避免异体蛋白而导致湿疹,尽量进行母乳喂养;哺乳期间禁止食用辣椒、鱼、海鲜等刺激性食物;湿疹治疗期间可给予婴幼儿适当添加辅食,选择添加微量元素的辅食,若发现食用后湿疹加重,应立即暂停进食。

1.3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湿疹消退时间以及瘙痒评分。瘙痒程度根据视觉模拟评分评价,无瘙痒0分,剧烈瘙痒10分。(2)临床疗效评价。评估内容包括患儿哭闹、睡眠、搔抓、湿疹创面色泽、深度、大小、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疗效判定标准[3]:痊愈:皮疹彻底消退,瘙痒症状消失;明显改善:皮肤愈合面积>60%,炎症有明显改善;改善:皮肤愈合面积30%~60%,炎症有改善,但不明显;无效:皮肤愈合面积<30%,瘙痒症状无改善,且病情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明显改善+改善)/总例数×100%。(3)观察比较两组随访3个月的湿疹复发情况。(4)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根据护理满意度程度进行调查,总分100分,优>80分,良60~80分,差<60分。

1.4统计学处理

上述整理中涉及的数据经spss20.0软件处理。组间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婴幼儿的湿疹消退时间、瘙痒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湿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随访3个月,观察组湿疹复发率为4.55%(1/22),对照组湿疹复发率为30.00%(6/2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P<0.05)。

2.4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优为86.36%,高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婴幼儿日常护理的内容范文2

婴儿洗衣液作为洗衣液产品细分的类型,一直以来都受到妈妈们的高度关注。

婴幼儿(0-3岁)的皮肤尚未发育完善,具有抵抗能力差、容易过敏、容易吸引外物的特点,因此从衣物安全角度出发,儿童家庭衣物清洁应具有针对性。针对于此,企业也纷纷开发针对婴幼儿的洗衣液产品。

《消费者报道》选择了市面上6款婴儿洗衣液产品,针对安全性指标进行了实验室测试。结果显示:贝亲婴儿洗衣液产品pH值高达10.4,接近标准要求上限,与其“中性”的产品宣传并不符。

贝亲婴儿洗衣液pH达10.4

本次送检的婴儿(宝宝)洗衣液产品包括蓝月亮、惠氏、绿伞、五羊、爱护和贝亲六个品牌,针对两项安全性指标――pH值、总五氧化二磷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全部产品符合《QB/T1224-2012衣料用液体洗涤剂》标准要求,但贝亲婴儿衣物清洗剂(浓缩)的pH值高达10.4,接近标准中pH≤10.5的要求。(结果见下表)

对此,广东省化妆品标准化委员会专家委员程建华博士告诉记者,pH值是衡量酸碱度的,pH值越高含碱度越大,现有标准pH值范围是小于等于10.5,但是婴幼儿的皮肤非常脆弱,“我们建议新标准增加pH值接近中性(pH值为7),通过技术的手段使洗衣液的pH值尽量接近中性,可以对婴儿皮肤提供更多安全和保障。”

强调“温和”的贝亲婴儿衣物清洗剂在其产品包装上标明“婴儿尿布、内衣洗涤更适用”,那么pH值高达10.4的碱性是否与“温和”理念相悖呢?

贝亲公司回应《消费者报道》测试结果称,该婴儿洗衣液产品的pH值符合标准的要求,并且产品外包装并未标示“中性”二字。而关于温和安全,贝亲主要是从对人体保护和环境保护两方面设计的;从人体保护方面,产品做过严格的皮肤安全测试;从环境保护方面,产品不含磷盐和氮素及荧光剂。

婴儿洗衣液安全指标空白

“我国婴幼儿衣物安全形势严峻。”婴儿洗衣液生产企业爱护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另一方面,在家庭中父母的衣物安全意识较为薄弱。一项针对万名父母关于婴幼儿衣物洗涤安全意识的最新调查显示,44%和26%的父母长期使用不正确方式去除甲醛、细菌,同时分别有24%和16%的父母对于化学添加和残留认识存在误区。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吴婕翎认为,婴幼儿皮肤尚未发育成抵抗致病菌的第一道防线,自身的抵抗力较差。无处不在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球菌和潮湿闷热环境中的黑曲霉菌等都可引起一系列婴幼儿皮肤和健康问题。其次,婴幼儿肌肤免疫系统功能较弱,仅靠皮肤表面的一层天然酸性皮脂膜来保护皮肤,因此安全洗衣应以减少和避免化学残留为目标。

程建华表示,从国际趋势上看,衣物洗涤已经越来越关注婴幼儿、孕产妇等特殊人群的需求,但目前中国还尚未推出婴儿洗衣液国家或行业标准。

据了解,此前国内外通行的《QB/T1224-2012衣料用液体洗涤剂》标准中,除去pH值、总磷含量之外,对于洗涤剂残留、去除甲醛、化学添加、刺激性等项目并无明确规定。

2013年9月8日,“国内首个婴幼儿衣物洗涤安全主题日”会即推出首个民间针对婴幼儿洗涤剂的《安全洗衣新标准》,在目前洗衣液行业标准基础上,结合婴幼儿尚未发育完全的肌肤健康需求,提出针对性强、更为安全的标准。

婴幼儿日常护理的内容范文3

关键词:发热;病因;护理

人体受到细菌、病毒等感染时,机体会与病菌进行抗争,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体温的调节性升高,就是我们常说的发热。在日常生活我们经常会见到婴幼儿生病发烧,但成年人却较为少见,这是因为婴幼儿自身的保护屏障尚未完全建立,所以更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加之自身体温调节功能差 ,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 ,因此婴幼儿较成年人更易产生发热、高热的情况。如果一旦治疗不当、不及时 ,很可能会影响到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加强对小儿发热的常见病因的了解和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集本院收治的190例入院患儿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对比,并从中总结了一些小儿发热的常见病因及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90例患儿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小儿采用腋下测量,低热:腋温37.3℃~38.0℃,中等度热:腋温38.1℃~39.0℃,高热:腋温39.1℃~41℃,超高热:腋温41℃以上)其中低热62例,中等度热71例,高热41例,超高热16例;男童98例,女童92例;年龄在3个月~6岁间。

1.2方法 患儿入院时建立患儿情况登记表,同时建立患儿档案,追踪了解和观察患儿发热情况和治疗情况,并向患儿家属详细了解病程,向医生了解患儿的发热原因,如支气管炎、肺炎、麻疹、肠炎、胃炎、流脑等,并分类统计。

1.3发热原因总结 经过统计,登记的190例患儿中:上呼吸道感染78例,占41.1%,,肺炎54例,占28.4%,急性肠胃炎32例,占16.8%,肺结核15例,占7.8%,麻疹8例,占4.2%,乙脑1例,占0.5%,其它2例,占1.2%。

通过数据分析:小儿发热常见的病因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及急性肠胃炎、麻疹等,占引起小儿发热病因的大多数。在患儿的治疗过程中,掌握患儿发热的病因后进行治疗和护理,对患儿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2 发热护理建议

由于婴幼儿的生活认知和自理能力有限,所以在发热时更需要科学、细致、耐心的护理,在婴幼儿发热护理时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2.1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发热患儿的病情,定时测量和精确记录患儿体温,一般每4 h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并记录。这有助于详细了解患儿的体温变化。但进行体温测量时要注意避免在患儿进食、哭闹、运动或过度保暖时测量,这些情况下会患儿体温会升高,造成测量不准确。一般应尽可能选择在患儿休息30 min后,饭后1 h后,患儿安静时为宜;如果患儿出现超高热或有高热惊厥趋势时则需加强体温检测,应每1~2 h测量 1 次。患儿在进行了退热处置后的1 h内需重复测量体温,并密切观察观察患儿热型、热度、尿量及有无体温骤降、大量出汗等情况,如有虚脱、昏迷、腹痛、腹泻、结膜充血、出血、关节痛、皮疹等表现时,应及时给予处置。

2.2饮食护理 发热时,人体的新陈代谢会加快,身体的消耗会大大增加,体内水分也会明显减少。所以,当患儿发热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份,多给患儿饮用温开水,促进其多排汗、排尿,通过体液的排出使身体降温排泄毒素。注意不要给患儿饮用冷开水,因为患儿发热时经常伴随有胃肠不适和咳嗽,饮用冷开水会加重这些症状。

发热时,体内的消化液分泌会减少,胃肠蠕动也会减慢,消化功能减弱,因此在患儿的饮食护理上要以易消化、清淡的流质食物为主,不宜食用油腻或辛辣的食物,同时注意平衡营养膳食,多添加一些营养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如芹菜、青菜、西蓝花、南瓜、西瓜、西红柿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和水份,有利于患儿身体恢复。

临床上常见有些孩子爱吃肉类、零食、奶制品等食物,而对蔬菜望而远之,这类小儿较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扁桃体炎或化脓。所以在小儿的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注意不要一味的追求高营养,而应该注意营养均衡。

2.3身体护理 如果患儿的发热时间长,温度过高会使体内的营养物质及氧的消耗大大增加,影响神经系统功能。所以,患儿发热时要注意让患儿多休息,最好卧床休息。

高热的退热过程中患儿会大量排汗,护理时要及时的擦干汗液,更换衣物,保持患儿的清洁和舒适,衣服和被褥都不可过厚。可以用温毛巾擦试患儿皮肤,使皮肤的血管扩张,以利散热,但在擦拭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对流风。

发热时由于口腔唾液分泌的减少,患儿口腔粘膜会较干燥,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容易发酵,口腔细菌大量繁殖,可能会引起舌炎、牙龈炎等。所以,为保证患儿口腔的清洁,最好每日早晚和每次进食后都用盐水漱口。

2.4环境护理 患儿所处室内环境保持干净和整洁,注意室内通风,定时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可早晚各一次开窗30 min进行通风,尽量将室温维持在 18℃~22℃左右,让患儿感觉舒适为宜。

3 讨论

婴幼儿由于生长发育快,各个器官的功能及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发育不成熟,特别是6个月以后的婴幼儿以及人工喂养的婴幼儿,由于缺乏母体的IgG抗体,所以极易感染病菌引起发热。近年来,随着独生子女比率得提高,家庭成员对婴幼儿极为娇惯和宠爱,所以许多家长对儿童发热特别是高热都普遍存在着恐惧、焦急的心理,希望医护人员能尽快给孩子降温,如退热不及时还会引发医患纠纷,造成盲目使用退热药物问题;还有很多家长因为害怕小儿疼痛哭闹等原因,不愿意采集患儿血样进行血常规化验,殊不知这样做只会影响医生对患儿病因的判断,影响患儿的康复。针对这些情况,医护人员在小儿发热后,既要充分理解患儿家长的心情,更要向家长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让患儿家长配合医护人员依据患儿的病情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让患儿家长明白发热是一种防御疾病和适应内外环境的代偿反应,并非所有的发热都要给予降温,大多数发热是否给退热药处理应根据病情而定,一般只有在高热对机体造成损害时才给予降温处理,如5 岁以下有发热惊厥史或有严重肺部、心血管等疾病的患儿。

本研究结果表明,儿科门诊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中,病因以上呼吸道感染、腹泻、肺炎等最为常见,了解小儿发热的病因,采取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有效防止盲目用药和不当护理对小儿机体的损害,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陈文斌.诊断学[M]. 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

[2]张玉玲.小儿发热的健康教育[J].医学创新研究,2007,10(4):116

[3] 冯天行.小儿发热的中西医病因及治疗[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 19(1):106-107.

婴幼儿日常护理的内容范文4

关键词:新生儿;服装标准;安全性;舒适性

新生儿拼音:xīnshēng’ér;词义(新生儿 xīnshēng’ér)[newbornbaby;neonate]。(1)刚出生的婴儿;(2)特指未满月的婴儿或出生至28天的婴儿。新生儿根据出生后的周龄又可分为:1)早期新生儿,指出生后第一周(7天以内)的新生儿;2)晚期新生儿,指出生后第二周至第四周末的新生儿。

新生儿出生后足月,体重正常(出生体重2500~3999g),适于胎龄(胎龄37周到42周),无异常情况为正常儿。此时的婴儿主要生理特点有:1)皮肤娇嫩,表皮干燥,汗腺不发达;2)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容易受到外界气温的影响,体温会有大的起伏;3)免疫功能较差,有害物质易通过娇嫩的皮肤侵袭婴儿,增加感染及皮肤过敏的机会;4)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分泌旺盛,皮脂腺分泌多,大小便频繁。由上海市服装研究所等七家单位起草的纺织行业推荐性标准《婴幼儿服装》,于2008年4月23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并于2008年10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在《婴幼儿服装标准》中对婴幼儿服装做了多项强制性要求,本文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婴幼儿服装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新生儿服饰安全卫生及舒适性能展开探究。

1 新生儿服装安全性能分析

1.1 款式设计的安全性

出生时婴儿身高为男婴46.9~53.6cm,平均值50.2cm;女婴46.4~52.8.cm,平均值49.6cm;满月时身高为男婴52.3~61.5cm,平均值56.9cm;女婴51.7~60.5cm,平均值56.1cm。新生儿的头大,这是婴幼儿独有的特殊体格,新生儿在出生时,男婴平均头围为35.5厘米,女婴平均33.1厘米,比胸围还大。《标准》规定:婴幼儿服装产品领口、帽边不允许使用绳带;成品上所有外露绳带的长度不得超过14cm;套头衫领圈展开后,周长尺寸不小于52cm。新生儿在大部分的睡眠时间之外也会无意识地用手拉扯衣物,腿脚进行踢、蹬等动作,所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避免婴幼儿服装在使用中,由于婴儿一些无意识的动作对其人身造成伤害。

1.2 服装配件表面的安全性

新生儿在触觉上,嘴唇及其周围皮肤及舌头部非常发达,所以用手指或碰触,新生儿便会立刻产生反应,同时新生儿也喜欢吮吸、啃咬周围可以接触到的物体。为了防止服装穿着对婴幼儿造成伤害,《标准》要求产品上所有纽扣、装饰扣、拉链及金属附件无毛刺,无可触及性锐利边缘及其他残疵,且洗涤和熨烫后不变形、不变色、不生锈,拉链的拉头不可脱卸;绣花或手工缝制装饰物不允许有闪光片和颗粒状珠子或可触及性锐利边缘及尖端物质。

(1)色牢度。色牢度主要考核染料附着在纤维、织物上是牢度,若染料及固色剂在服装穿用过程中脱落,而转移到新生儿皮肤上;或因为新生儿喜欢吮吸、啃咬服装中的上衣前襟、袖口和围嘴等,因织物的耐唾液色牢度未达标,而导致新生儿直接吞噬染色残留物,这些都会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为了使这种伤害减少到最小,新生儿服装面料应该:1)减少染料的使用。2)使用以天然植物为主要原料的天然染料。3)选用彩棉、大豆纤维、牛奶纤维等不用染色的绿色生态纤维面料。

(2)可萃取重金属含量。服装中的重金属含量主要来源于天然植物纤维在生长过程中从空气和土壤中吸收的重金属。这些重金属中任何一种都能引起新生儿的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神经错乱、关节疼痛、结石、癌症等,尤其对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细胞、脏器、皮肤、骨骼、神经破坏极为严重。《标准》将其中的汞(对大脑、神经、视力破坏极大)、铬(会造成四肢麻木,精神异常)、铅(重金属污染中毒性较大的一种,一旦进入人体很难排除,直接伤害人的脑细胞,特别是胎儿的神经板,可造成先天大脑沟回浅)、砷(造成的皮肤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铜(积累多时,对儿童造成智力低下)五种重金属列为考核项目作为强制性条文列入标准,以期将我国的婴幼儿服装中的可萃取重金属含量得到严格控制,体现了国家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深切关照与呵护。

(3)甲醛含量。甲醛又称福尔马林,在纺织服装行业上多用于纤维、织物制品的着色、固色以及起到提高防皱、防缩效果。《标准》规定婴幼儿服装甲醛含量不能超过20 mgkg。甲醛对人体危害很大,因为衣服长时间接触皮肤,尤其是新生儿皮肤细嫩,长时间穿着甲醛含量超标的服装,会因皮肤接触引发皮炎等疾病。另外,甲醛的释放是缓慢的,服装中甲醛超标的话,还会通过婴儿的呼吸道,引发呼吸系统的病。

(4)pH酸碱度。刚出生的宝宝皮肤pH值约为6.5,呈现中性的,受妈妈影响有胎脂的保护,呈现多油少水的情况,但皮肤极薄,没有保护屏障,容易诱发特殊区域问题,6个月后皮肤pH值开始降低,到18个月以后皮肤pH值约为5.5,呈现弱酸性,接近皮肤正常pH值。由于新生儿的皮肤比较娇嫩,宝宝的衣服本身也是有一定的酸碱性的,为了保证衣服不刺激新生儿娇嫩的肌肤,《标准》规定婴幼儿服装面料pH酸碱度必须限定在4.0至7.5之间,这样才不会破坏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也为我们宝宝的皮肤加上又一道保护屏障!

(5)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是指由可致癌芳香胺合成的染料,即人们常说的“禁用偶氮染料”。 对于纺织品安全方面的指标,可分解芳香胺的毒性和致癌性远大于甲醛。因为甲醛有刺激性气味,易分辨,而且易溶于水,一般用水洗一下就可去除大部分甲醛;但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制成衣服后,不但不溶于水,而且无色无味,从纺织品外观上无法分辨。

2 新生儿服装舒适性能分析

2.1 面料的舒适性

《标准》规定:面料上要选用达到婴幼儿服装合格品质量要求的面料。从生理特点上来看,新生儿皮肤娇嫩,爱出汗,排便功能不健全,对外界气温适应较慢,所以新生儿服装,特别是内衣及夏季的服装面料尽量选柔软、凉爽、透气、吸汗,能保护皮肤还要耐洗涤的天然纤维,比如棉制布料等作为首选。

2.2 工艺的舒适性

《标准》规定:滚条、压条要平服;所有外露缝份要包缝;内衣成品的商标、耐久性标签应缝制在衣服外表面。因为新生儿的皮肤很娇嫩,稍有摩擦就会有红色的痕迹,长期的摩擦很容易使宝宝皮肤破损,容易感染细菌。所以宝宝的衣服,尤其是夏天穿的以及内衣,选择时,一定做工精细。将新生儿贴身内衣的服装标签缝在衣服外面,外露缝包这是为了避免刺激宝宝的皮肤。

3 结束语

2012年,中国农历壬辰龙年,我国迎来新一轮的生育高峰,这直接带动了婴幼儿服装市场的巨大增幅。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的未来,对于儿童服装厂商特别是生产婴幼儿及新生儿服装的厂商来说,只有注重绿色、环保,安全性和舒适性的产品才能立足市场、长久发展。

婴幼儿日常护理的内容范文5

关键词:安全性设计;早教玩具;婴幼儿

婴幼儿(0-3岁)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玩具的陪伴,婴幼儿玩具不仅仅局限于婴幼儿玩耍,对婴幼儿的早教和益智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玩具市场不断扩大,各界学者和企业开始重视婴幼儿玩具的研究和开发。目前,国内婴幼儿玩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功能性、教育性、实用性等方面,针对玩具的安全性设计方面的研究存在严重不足。本文介绍了早教玩具种类,并探究婴幼儿早教玩具的安全性设计,为婴幼儿早教玩具安全性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1 婴幼儿早教玩具种类

婴幼儿是人类智力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时期,早教玩具有助于婴幼儿智商、情商以及性格的塑造和培养,对婴幼儿智力的开发至关重要。婴幼儿主要是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五种途径来学习,针对这五种学习途径设计科学的玩具,对婴幼儿的早教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上述这五种学习途径来分,婴幼儿早教玩具的可大致分为听觉类玩具、视觉类玩具和触觉类玩具三种。

1.1 听觉类婴幼儿早教玩具

婴幼儿开始对事物的感知始源于听觉,听觉形成始于胎儿发育阶段,现代流行的胎教就是利用胎儿对声音的敏感度,而人类听觉发育的最关键时期就是婴幼儿这个阶段。婴幼儿听力发育阶段,需要对婴幼儿进行适当的听觉刺激,促进婴幼儿听力的健康发展。选择一款合适的听觉类玩具能够促进婴幼儿听力及智力的发育。听觉类婴幼儿早教玩具出现已久,传统的听觉类玩有摇摆铃、手摇鼓、铃铛、口哨等,以及会发声的电子小娃娃、电子读物等。

1.2 视觉类婴幼儿早教玩具

人类在胎儿时已经能够感觉到外界的光亮,出生一个月后就能看清20厘米左右的物体,1岁时的视力就能发展为成人的相当视力,也就是说1岁前是婴幼儿视觉发展和培养的最好时期。在婴幼儿阶段,适当地选择视觉类玩具对婴幼儿视力及智力的开发有着重要作用。视觉类婴幼儿玩具主要特征体现在玩具的形状、颜色和发光方面,类型主要有娃娃类、填充类和发光类玩具,娃娃类玩具是指外观上看上去像动物或卡通人物类的玩具,填充类的玩具是指通过在玩具内填充柔软的毛绒材料制成的玩具,发光类玩具是指电动能发光的玩具,以上玩具的共同点是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和外观颜色。

1.3 触觉类婴幼儿早教玩具

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敏感期,譬如说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喜欢吃自己的手指,就是其对触觉的一种体验,触觉类的玩具主要是一些可操作性的玩具,旨在可以锻炼婴幼儿的皮肤敏感度和手指灵活度。触觉类的玩具较多,如一些积木玩具、触觉球、建筑玩具以及叠叠杯等。

2 婴幼儿早教玩具存在的安全隐患

婴幼儿的玩具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制造出缺乏安全性的婴幼儿玩具产品,致使婴幼儿因玩具发生意外事件时有发生。婴幼儿玩具的安全性是指婴幼儿在正常使用以及可以预见的合理滥用的情况下保证婴幼儿的安全。

2.1 婴幼儿早教玩具结构安全患

婴幼儿玩具的结构对安全性来说是至关重要,婴幼儿在使用玩具过程中,意识较弱,会对玩具进行摔、打、踩和踢等行为,玩具结构硬度不够,很容易使得玩具在婴幼儿使用过程中会摔碎。同时婴幼儿玩具周边存在倒圆角,有毛刺、尖角的存在,都会威胁到婴幼儿的安全。婴幼儿在使用玩具过程中,通常比较喜欢将东西送往嘴中,玩具周边存在有突出尖物和容易脱落的零部件,都对婴幼儿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

2.2 婴幼儿早教玩具材料安全患

婴幼儿早教玩具需要选择环保安全的原材料,特别是表面的材料,婴幼儿的身体抵抗能力弱,安全环保的玩具材料才能保证婴幼儿在使用玩具过程中不会发生意外。婴幼儿对事物认知较浅,有时会将玩具放置在嘴中舔或咬,如玩具材料有毒,那么婴幼儿在玩耍玩具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中毒事件。

2.3 婴幼儿早教玩具声音安全患

有国外的机构曾经研究过,婴幼儿的听觉往往灵敏过成年人,会发声的早教玩具也往往能够吸引婴幼儿的注意力,因此市面上这类的早教玩具更受婴幼儿的喜欢。然而,玩具发出声音太大,则会对婴幼儿的听力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市面上现在流通会发声的早教玩具往往发声分贝太高,对于婴幼儿来说已经产生了噪声污染。

2.4 婴幼儿早教玩具磁力安全患

随着科技的进步,婴幼儿早教类玩具已经向多样化和高科技化发展,有些玩具为了吸引婴幼儿的注意力,或是为了实现一些别样的功能,开始使用了磁性技术,如在钓鱼玩具中的吊杆以及鱼的嘴巴部位使用了磁铁,既能够提高婴幼儿的认知,又能够能够增强玩具的趣味性。但在日常生活中,因为玩具在设计过程中,磁力不够导致磁铁脱落,被婴幼儿误食的事故也有发生。

2.5婴幼儿早教玩具用电安全患

婴儿类早教玩具很多是发声玩具,发声玩具一般都会用到电,此类玩具在使用^程中,就必须要针对婴幼儿的特殊情况,考虑玩具的电压、电气性能、辐射性能的基本情况,保证婴幼儿在使用玩具过程中的用电安全。

2.6 婴幼儿早教玩具颜色安全患

德国著名生理学家赫尔姆霍茨提出,人的视网膜具有红色、绿色、蓝色感受器,对红、绿、蓝3种颜色比较敏感,通过一些机构的研究,色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婴幼儿的智力发育,不同颜色可以通过视觉来影响婴幼儿的智商和性格。市面上现有一部分玩具为了迎合婴幼儿的喜好,设置了发光发亮,变换颜色的功能,婴幼儿在使用该类的玩具时,视网膜为了适应光亮明暗变化,会不断加速调节,很容易导致频繁眨眼、视力疲劳,长时间这样很有可能会导致婴幼儿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因此,在设计产品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颜色及光亮程度对婴幼儿视力及智力的影响。

3 婴幼儿早教玩具的安全性设计

婴幼儿对外界事物感到新奇,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时期,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婴幼儿很喜欢玩弄小巧的玩具,玩具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开发,让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更快、更好地学习到更多知识,而婴幼儿在使用玩具的安全性则是这一切的前提保证。

3.1 婴幼儿早教玩具的造型安全性设计

玩具的造型一般都会与婴幼儿身体部位直接接触,玩具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造型外表出现小零件、毛刺、未倒角的棱边以及露出来的小绳线等不利婴幼儿安全的东西。外形尽可能地做成整体,不要有小零部件或卡件出现,同时玩具内的零件不能暴露出来,避免婴幼儿在使用过程中,误食使用过程中脱落的玩具零部件。

3.2 婴幼儿早教玩具的材料安全性使用

玩具设计离不开材料,婴幼儿在使用玩具过程中,材料与婴幼儿的身体相接触,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婴幼儿的成长健康。婴幼儿早教玩具在设计过程中,材料需要选用无毒性材料,避免使用有发散毒性的气体材料或是含有重金属的材质的材料。除此之外,早教玩具外壳的材料要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防止婴幼儿在正常使用以及合理不正当使用过程中破碎产生碎片,不利于婴幼儿的安全。

3.3 婴幼儿早教玩具的用电安全性设计

用电玩具在市面上十分流行,用电玩具在设计过程中,电池必须使用合格电池,在结构上尽量使用不可拆卸电池,且电池安装在玩具隐蔽位置。充电变压器和充电器不内置于玩具,充电接口处设置防漏电装置,同时将充电接口内置,不易让婴幼儿在玩耍过程中触摸到充电接口。玩具如带有操作屏幕,屏幕电压的额定值不超过24V安全电压,外壳尽量使用绝缘材料。用电玩具如有散热功能,散热功能一定要设计达标,如有必要,需加装散热防护装置,避免婴幼儿在玩具充电时玩耍发生意外。

3.4 婴幼儿早教玩具的防噪声安全性设计

专家对婴幼儿的听力进行专门性的研究后发现,超过70分贝的噪音就会对婴幼儿的听觉系统造成损害,达到80分贝时,婴幼儿就会出现耳鸣、头晕、情绪紧张和记忆力减退等类似的症状。噪音长期存在,婴幼儿的性格就会容易暴躁、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出现睡眠不足的现象。因此,在设计会发声的婴幼儿早教玩具时,将发出的声音分贝控制在70分贝以下,同时避免长时间持续产生纯音。

3.5 婴幼儿早教玩具的颜色安全性设计

玩具的色彩会影响婴幼儿的视力和智力发育,不同时期的婴幼儿需要设计不同颜色的早教玩具。针对低龄的婴幼儿,在设计过程中需采用红色、绿色、蓝色等单纯和鲜艳色彩来刺激视觉的发育,与此同时,在针对个别种类材质,如木材质,在使用制造玩具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原有的色调,方便婴幼儿后期对该材质的辨别。婴幼儿对变化光亮的适应能力差,设计发光发亮玩具过程中一定要考虑玩具发光光亮以及光亮变化频率。

3.6 婴幼儿早教玩具的防护措施设计

随着科技发展,婴幼儿早教玩具越发智能化,实现功能也越来越多,如智能婴幼儿玩具车、读书郎等,越是智能化的东西,更需要注意安全防护性能的设计。例如智能婴幼儿玩具车可设计婴幼儿安全带和减震功能,防止车辆行驶过程中,振动太大影响婴幼儿安全;在车四周加上感应传感器,感应玩具四周的障碍物以及落空地形,防止车辆出现碰撞及翻车现象。

4 结语

玩具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科学的早教玩具能够促进开发婴幼儿的智力,塑造婴幼儿的性格和情商,这些优良效果的实现,都建立在玩具的安全性设计上。本文从造型设计、材料应用、功能设计以及外观设计等方面探究了婴幼儿早教玩具的安全性设计,明确了胗锥玩具设计过程中的安全要点,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婴幼儿玩具设计师应从各个角度构思在设计过程中会出现对婴幼儿身体构成安全隐患的情形,针对性地改良各种设计,各个安全细节都需要考虑到位,确保婴幼儿玩具设计安全环保。

参考文献:

婴幼儿日常护理的内容范文6

关键词: 幼儿启蒙教育 早期阅读 认知能力 思维能力

儿童依靠着语言扩展自己生活的天地,进行认知活动,学习前人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愿望,与他人进行交往。语言是一种重要的心智能力,语言教育不可忽视。孩子一出生,来到世界上就生活在一个完整的语言环境里,既有口语,又有文字,给了孩子一个全面学习母语的自然环境。他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接受信息和表达信息:用耳朵听话,用口说话,用眼睛阅读,用手写字。婴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应该充分利用儿童的各种感官,使儿童能够多渠道地接受信息、表达思想,促进婴幼儿语言发展。

一、早期阅读的理论

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早期阅读包括图画阅读和文字阅读。早期阅读是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其中包括知道图书和文字的重要性,愿意阅读图书和辨认文字,掌握一定的阅读和书写的准备技能等。我国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把幼儿早期阅读要求纳入了语言教育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因此,早期阅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发展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是我们幼儿教师在新时代的研究课题,是幼儿教育改革中应重视的问题。

(一)早期阅读的目标与要求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语言教育的总目标是发展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态度,培养幼儿喜爱儿童文学作品,发展幼儿倾听、表达、早期阅读和前书写能力,养成幼儿语言交往的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早期阅读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早期文字阅读的能力,具体包括阅读的态度、阅读的习惯、阅读的技能等几个方面。

1.培养幼儿对阅读有积极的态度,包括喜欢听成人讲图画书、喜欢看书,对认读汉字有兴趣。

2.在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初步掌握阅读技能。具体包括:(1)了解书的结构,知道书有封皮,封皮上有书名,每页书上有页码。(2)学习拿书、翻书和看书的基本方法,知道看书时用手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翻,每页要从左到右一行一行地看。(3)能辨识图书中的人或物,能看懂每幅画的大意,讲出图书中的主要内容,培养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发展创造性思维。(4)能认读图画书中的一些常见汉字,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提高观察、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阅读的良好习惯,建立阅读常规。具体包括:(1)爱护图书、轻拿轻放、不撕书、不折书。(2)姿势正确地阅读图书,双脚放平、身体坐正,眼距书一尺。(3)能划指阅读。

4.培养幼儿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朗读能力。从欣赏和朗读文学作品中学习标准、规范、优美的文学语言,掌握正确的语调和语气,学习朗读。

(二)早期阅读的实践原则

1.树立整合语言的教育观念。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不只是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而且应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幼儿园、家庭和社会都是幼儿学习语言的课堂。我们要创造适合幼儿早期阅读的文字环境,不对幼儿施加任何外界压力,使他们像处于学说话那样的口语环境一样,始终处于最佳精神状态,从而引导他们完全依据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特点去认识、去接受相应的信息,自然习得认字和阅读的技能。

2.坚持正面引导,严格执行七不要。孩子自然认识了一些常见汉字后,就像插上了翅膀,可以自己阅读,自己去认识事物,由衷地感到兴奋,产生成就感:“我也认字了。”“我也会看书了。”我们坚持鼓励、鼓励、再鼓励,培养孩子自信心,严格执行七不要:不要规定识字量;不要考核、考试、比赛,不给幼儿造成压力;不要留作业;不要用讲解字形、字音、字义的方法教孩子认字,而是教他们整体认读,按照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开展;不要规定统一进度,而要根据本园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具体安排;不要枯燥无限度的反复认读,机械训练,而应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让幼儿与汉字多次自然见面。

二、早期阅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婴幼儿早期阅读的可能性

1.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两半球在功能上是协调的,但又存在着差异。左半球用语言进行思维,其以语言为基础的逻辑思维优于右半球,而右半球则用表象进行思维,再认和处理复杂知觉模型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3岁前是大脑右半球整体模式识别和自然记忆能力最强的年龄。这就为婴幼儿早期阅读提供了生理基础。

2.婴幼儿认知与识记事物的特点与成人截然相反,他们认知事物是先整体后局部,成人是先局部后整体。婴幼儿认读文字犹如“照相”,成人认读文字犹如“画像”。婴幼儿认知特点的表现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婴幼儿的识记特点是先记忆后理解,成人是先理解后记忆。婴幼儿与生俱来的这种超强的整体模式识别能力和自然记忆(也称机械记忆)能力决定了他们能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作用自然习得母语的口语与文字。

3.从汉字的特点看,每个汉字就像一幅图画,其表意性和方块形的特点最适合婴幼儿整体模式识别和自然记忆能力强的特点。

(二)婴幼儿阅读的必要性

1.早期阅读能够有效刺激大脑,促进大脑神经组织的发展。婴幼儿大脑的发育与外界环境的刺激有直接关系。外界刺激物的繁与简、刺激渠道的多与少、刺激频率的高与低都影响着婴幼儿大脑神经组织的发展。早期阅读注意文字环境的创设,注意引导婴幼儿进行有意认知和识记,客观上给婴幼儿提供了除口语和物质条件外的另一个新的刺激物,能够帮助婴幼儿在倾听学习口头语言的同时,通过听觉和视觉学习书面语言,这就增加了刺激渠道和刺激物,对促进婴幼儿大脑神经组织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2.早期阅读能促进婴幼儿思维水平的提高。婴幼儿对汉字认知的过程会逐渐发生一些变化。其变化一方面表现为认识汉字的数量不断增多,另一方面表现为认知特点的改变。随着婴幼儿认读汉字数量的增多,他们渐渐地会发现一些字形很相似,而这些字有相同处,又有不同处。这一发现不仅引起了他们对汉字的更大兴趣,同时,也促使他们对字形进行归类、概括,自然而然地注意到汉字的偏旁部首。

3.早期阅读能够促进口语的发展。文字是语言的符号。婴幼儿在认读汉字时复习了汉字代表的词,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词的印象。在认读汉字后用其组词或说一句话,会进一步提高婴幼儿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样日积月累,婴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会很快进步。

4.早期阅读为主动学习打开通道。识字不是学知识,文字阅读可以改变婴幼儿由被动的,完全依靠倾听口头语言、凭借成人的口语传授获取知识信息的状况,而逐渐地成为通过看书,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帮助婴幼儿开阔眼界、打开学习知识的又一通道,而这无疑地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发展。

5.早期阅读是发展幼儿个性的条件。婴幼儿通过阅读发现新奇的现象和事物,萌发好奇心,扩宽兴趣范围,提高求知欲望,同时因“我能认字”、“我会看书”、“我会看报”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和增强自信心。

三、早期阅读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实践探讨

(一)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是指导阅读的关键。(1)小图书阅读活动幼儿对文字、书画符号特别感兴趣。因此,我们在讲述故事、诗歌时多以图画、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图书的兴趣和联想,同时,还让幼儿知道老师讲的故事都是从书上学来的,书里有许多知识,激发他们阅读的愿望。(2)在与幼儿交流中,幼儿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极能打动人。实践证明,成人与幼儿共同阅读,交流各自感受,谈论情节,回答幼儿的提问,可使幼儿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能启迪思维,积累语言,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3)鼓励阅读中的操作,为幼儿主体性发展提供排图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鼓励幼儿在看懂每幅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将图片按序排列。

(二)维护幼儿良好的阅读心态

幼儿对某一事物的情感往往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良好的阅读环境是维护幼儿良好阅读心态、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因素。我们让幼儿处在安静、明亮、优美的环境里专心阅读,并常带幼儿到阅览室看书,感受和模仿成人的阅读方式;在班级中开设图书角,让幼儿随时阅读;为幼儿提供的书籍分为熟悉的、不太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三种层次,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阅读的需要。

(三)丰富阅读环境

在班上开辟图书角,添置构图新颖、颜色鲜艳、趣味性强的图书,每周保证一定时间轮流供幼儿自由选择阅读,定期进行读物更换。教室里的桌椅门窗、活动区的物品、自然角的植物、动物,都有悬挂或张贴的文字卡片,使幼儿一一对应,墙面上及阅读角把阅读活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及在生活中的常见文字,也制成卡片图文对照。关注孩子感兴趣的新闻,剪辑下来,粘贴在孩子方便看到的地方,提醒幼儿利用休息时间去看看。发展幼儿阅读能力,并以此促进幼儿社会发展,扩大知识面。

(四)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