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总结范例6篇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总结范文1

1.1目的

为做好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的预防、应急处置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的损失,保证农业生产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1.2.1树立农业自然灾害可持续治理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

1.2.2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首长负责制,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1.2.3农业部门上下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1.3编制依据

制定本预案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农业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省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行政区域内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需要由县农业局负责处置的较大农业自然灾害出发事件,或者需要县农业局参与处置的重大、特别中大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任务

2.1组织机构

县农业局成立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全县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由局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防灾减灾工作的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办公室、农情站、财务股、农技中心、水产站、种子站、土肥站、植保站等站(室、股、中心)及农机局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

2.2防灾减灾领导小组职责

安排部署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及时收集、整理和反映全市农业重大自然灾害信息;指导农业抗灾救灾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指导灾区农业结构调整、旱作农业节水等防灾减灾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和动物防疫工作;提出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的分配意见,参与资金管理工作;负责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饲草、兽药等救灾物资的储备、调剂和管理。

2.3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

2.3.1办公室:组织研究提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计划;筹备领导小组办公会议;根据灾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在自然灾害多发时期,组织安排人员值班;负责组派农业抗灾救灾慰问团、工作组、专家组等到实地察视灾情;及时了解和督导各乡(镇)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新闻宣传及处理其它日常工作。

2.3.2农情站:与气象、水利等有关自然灾害预测预报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收集、反映与农业有关的自然灾害预测预报信息;负责协调涉及其他部门有关农业抗灾救灾的工作;负责全县农业重大自然灾害信息上报。

2.3.3财务股:协调和落实农业生产救灾资金;争取、落实农业和农业系统抗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2.3.4种子站:组织救灾备荒种子的储备、调剂和调拨。

2.3.5农技中心:收集、反映种植业灾情,组织、指导灾后种植业恢复生产和结构调整。

2.3.6植保站:指导种植业进行灾后病虫害防治。

2.3.7畜牧中心:收集和反映畜禽受灾情况;督导各乡(镇)畜牧部门组织饲料及畜禽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服务工作;负责指导灾后动物防疫工作,督导受灾区域落实免疫、消毒、检疫等防疫措施,协调疫苗、消毒剂等应急防疫物资供应。

2.3.8水产站:收集、反映渔业灾情;组织饲料及水产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服务工作;负责指导灾后水产防疫工作,督导受灾地区落实免疫、消毒、检疫等防疫措施,协调疫苗、消毒剂等应急防疫物资供应;组织检查岸堤、渔船等的安全状况;协助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灾区渔民转移工作。

2.3.9农机局:督导各乡(镇)及时组织农机人员和农机具,参与抗旱、排涝、抗灾抢险和灾后恢复生产服务工作。

3预防、预警

3.1预警信息

包括气象局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水利局的水情、汛情信息,各乡(镇)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情况。

3.2信息采集

3.2.1采集途径。与气象、水利等单位建立稳定畅通的信息交换渠道,定期、不定期的进行会商;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建立通畅的农业自然灾害信息网络系统。

3.2.2采集内容:气温、降水、光照等气候条件,水文、汛情等水文资料;农业自然灾害灾种、发生时间、地点、范围,农作物受灾、成灾、绝收面积,渔业受灾面积,农作物、畜禽、水产品损失程度,农田及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机电设备损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对策措施等。

3.3信息报送

3.3.1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农业自然灾害发生后,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向县农业局上报汇总后,向县人民政府应急委员会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3.3.2一般性农业自然灾害信息,定期逐级上报。

3.3.3农业重大自然灾害信息应立即上报。因不可控因素一时难以掌握详细农业重大自然灾害信息的,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核查,3日内补报详情。

3.4灾情信息

协助县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有关部门做好自然灾害信息的工作。县农业局要认真核实农业重大自然灾害,需对外的,交由县政府指定的专门部门,未经授权,不得自行。

3.5预警报告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立即发出农业自然灾害预警。

3.5.1收到气象、水利等部门的灾害预测预报。

3.5.2易受热带气旋影响的地区,当接到热带气旋可能受影响的信息。

3.5.3干旱等进行性自然灾害趋重。

3.5.4其它突发的农业重大自然灾害。

3.6预防控制

3.6.1组织、思想准备。不断完善农业防灾减灾组织,落实责任制。加强宣传,强化农业部门和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做好防大灾抗大灾的思想准备。

3.6.2工程准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农田设施、棚室建筑、畜禽圈舍、养殖鱼塘、农业机电设备的加固和防护措施,并配合水利等部门做好相关基础设施的维修、加固、改造,增强农田及各类农业基础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6.3预案准备。根据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修订完善不同类型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确定防御重点;研究制定关键时段、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的农业抗灾救灾、恢复生产措施。指导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适应性种植,提高农业生产的避灾抗灾能力。

3.6.4物资、技术准备。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要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饲草(料)等救灾物资。积极培训、推广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组织开展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攻关。督导农机管理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机设备、配件及救灾用油的贮备和供应。

3.6.5适时防控

及时组织抢收已成熟的农作物;对没有成熟和来不及抢收的农作物,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防护。

风暴灾害前,协助当地政府及时组织人员、设备转移。

县农业部门建议本级政府并协助当地气象部门适时实施人工降雨和防雹作业。

接到低温冻害、干热风等灾害预报后,及时与有关部门协调,组织、指导农民采取熏烟、喷施植物抗寒剂、覆盖以及喷灌等相应防范措施。

4灾害分级和应急响应

在主汛期(6—8月),安排人员值班,做好值班记录,并根据农业自然灾害发生范围、强度和受灾面积,分四级启动应急响应。

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农业自然灾害发生后,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县农业局负责组织实施抢救和农业生产恢复工作。

4.1一级应急响应

4.1.1一次突发性灾害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一级响应:

(1),农作物和水产养殖受灾面积占受灾县耕地和水产养殖总面积的25%以上,且受灾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

(2)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划为一级响应的农业自然灾害。

4.1.2一级响应行动

(1)防灾减灾领导小组组长主持会商,局内各成员参加,部署应急工作。及时将情况报告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

(2)密切监视灾情动态,主动提出救灾意见和措施。及时向重灾区派出救灾工作组和专家指导组,指导灾区农业救灾工作。组织动员,指导各地农业机械参与抢险救灾,实施灌溉、排涝等服务工作。

(3)根据灾区救灾工作的需要,研究提出支持灾区农业生产恢复意见,商县发改委、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及时下拨灾后基本建设投资和农业生产救灾资金。

(4)必要时动用市救灾备荒种子,帮助灾区调剂、调运恢复农业生产所需救灾物资。

(5)督导灾区对水生动物疫病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疫情严重时,按《*市水生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处理。

(6)监督救灾应急措施的落实和救灾资金、物资的规范使用。

4.2二级应急响应

4.2.1一次突发性灾害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二级响应:

(1)农作物和水产养殖受灾面积占受灾县耕地和水产养殖总面积的20%以上,且受灾面积达到15万亩。

(2)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划为二级响应的农业自然灾害。

4.2.2二级响应行动

(1)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会商,部署应急工作,及时将情况报告县政府,并通报有关部门和局内各成员单位。

(2)加强灾情调度,根据灾区救灾工作的需要,派出救灾工作组或专家指导组,指导灾区农业救灾工作。组织动员,指导各地农业机械参与抢险救灾,实施灌溉、排涝等服务工作。

(3)根据灾区救灾工作的需要,研究提出支持灾区农业生产恢复意见,商县发改委、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及时下拨灾后基本建设投资和农业生产救灾资金。

(4)根据灾区要求,及时动用县救灾备荒种子,帮助灾区调剂、调运恢复农业生产所需救灾物资。

(5)督导灾区对水生动物疫病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疫病严重时,按《*市水生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处理。

(6)监督救灾应急措施的落实和救灾资金、物资的规范使用。

4.3三级应急响应

4.3.1一次突发性灾害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三级响应:

(1)农作物和水产养殖受灾面积占受灾县耕地和水产养殖总面积的15%以上,且受灾面积达到10万亩。

(2)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划为三级响应的农业自然灾害。

4.3.2三级响应行动

(1)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会商,作出工作部署。加强灾情调度,及时向县政府报告灾情,并通报有关部门和局内各成员单位。

(2)根据灾区救灾工作的要求,派出专家指导组,指导灾区农业救灾工作。组织动员,指导各地农业机械参与抢险救灾,实施灌溉、排涝等服务工作。

(3)根据灾区救灾工作的需要,研究提出支持灾区农业生产恢复意见,商县发改委、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及时下拨灾后基本建设投资和农业生产救灾资金。

(4)根据灾区要求,帮助灾区调剂、调运救灾备荒种子。

(5)督导灾区对水生动物疫病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疫病发生时,可根据规定启动《*市水生动物疫病应急预案》。

(6)监督救灾应急措施的落实和救灾资金、物资的规范使用。

4.4四级应急响应

4.4.1一次突发性灾害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四级响应:

(1)农作物和水产养殖受灾面积占受灾县耕地和水产养殖总面积的10%以上,且受灾面积达到6万亩。

(2)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划为四级响应的农业自然灾害。

4.4.2四级响应行动

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主持会商,作出工作安排。加强灾情调度和农业救灾、农业生产恢复工作的指导,必要时将情况按规定程序上报市政府,并通报有关部门和局内各成员单位。

4.5应急解除

当自然灾害结束,农业生产恢复正常时,县农业局宣布应急解除。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5.1.1加强与县水利局沟通,及时调动机电排灌设备和农业机械,进行堵口复堤、农田排涝,疏浚渠道、渔塘淤泥,抢整、修复损毁农田和各类农业基础设施。

5.1.2督促、帮助、指导灾区农民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及时抢种、补种、改种各类应时农作物。

5.2协调救助

根据灾区需求,及时协调有关部门,按照程序及时组织区域间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化肥、地膜、农药、饲草料、柴油等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调剂、调拨。

积极与银行、信用社协商,落实灾后农业生产恢复所需贷款。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对农业损失、农业设施装备财产损失的保险赔付。

6应急保障

6.1资金保障

处置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所需财政经费,按《兴国县财政应急保障预案》执行。

6.2物资保障

在自然灾害易发期,县、乡农资部门应储备一定数量的农业抗灾救灾物资。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相关单位应优先保证各类农业救灾资金的落实和农业救灾应急物资的供应。

6.3信息保障

各级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要加强农业自然灾害灾情信息体系建设,实现上下畅通,达到早预报、早发现、早处置的要求。加强通讯设施建设与维护,保障自然灾害应急工作中的电话、网络等信息渠道畅通。

6.4职责保障

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要完善内部责任制,保证自然灾害应急工作有专人负责,并定期组织培训救灾应急工作专门技术人员。

6.5宣传保障

各级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要组织加强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7附则

7.1名词术语

7.1.1本预案所称农业,包含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不包含林业。

7.1.2本预案中农业重大自然灾害,是指干旱(含高温热害、干热风)、洪涝(含因暴雨造成的洪水、渍涝、泥石流、滑坡等)、低温冻害(含冷害、霜冻、冰冻、雪灾、寒露风等)和风雹(含台风、寒潮大风、龙卷风、沙尘暴等风灾及冰雹)等危害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

7.2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兴国县农业局负责制定,并根据实际情况召集有关部门单位专家及有关人员进行评审、修改,报县政府办公室备案。

7.3预案解释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 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作用

中图分号 S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229-01

天气气候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每年我国都会因自然灾害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避免或者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防灾减灾中气象工作的作用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气象工作在农业防灾减灾中发挥作用面临的形势

1.1 农业气象灾害引发的损失日趋严重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改革与创新,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跃。但是,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加重,自然灾害发生得越来越频繁,使得农业遭受巨大危害,农民经济收入逐步降低,对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在这一背景下,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保障人民人身财产安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由此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1.2 气象工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伴随国家、人民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和气象灾害引发损失日趋严重相互矛盾的逐步激化,气象工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气象工作受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热点关注、人民群众的高度关心等是前所未有的[1]。这给气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挑战和机遇并存。

1.3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专业水平有待强化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涉及面广,与农业密切关联,由此对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鉴于此,要想强化气象灾害预测预报精准性、构建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健全气象灾害应急防御体系,降低气象灾害构成的威胁,就要求工作人员进一步强化自身专业素质,更好地投入到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

2 气象工作在农业防灾减灾中发挥作用的策略

整个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在时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引入先进科技、成功发展经验,逐步强化气象工作发挥作用。如何进一步促进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有序开展,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2.1 强化观测点建设

受近年来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转变,农业为改善生产规划致使农业布局、需求不断转变的影响,观测网络务必要进一步强化建设。鉴于此,应当对观测点网络予以健全,建立进一步高效、优质的监测网络,确保对气象数据监测的快速、准确。此外,针对当地气象部门而言,应当及时采集对应管辖区域内的预警信息、各项要素等资料,建立科学准确的数据库,为农业减灾防灾提供数据帮助。

2.2 完善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报系统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农业生产对减灾防灾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气象作用发挥提出了进一步严苛的要求。鉴于此,相关部门应将强化农业气象天气预报时效性、准确性作为着手点,结合特色农业、农业设施等实际情况,强化对防寒、防洪等农业气象灾害的有效抵御。对于基层气象部门来说,应当在上级气象部门的指引下,实事求是,坚持以实践为导向,对农业气象管理工作进行划分,进而保证工作准确高效地实施[2]。

2.3 建立农业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系统

建立农业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系统需要多部门联合建设,各部门之间进行准确的分工协作,且必须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指导原则。在建立实践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就农业气象灾害各种不同水平层次,构建有效针对的应急计划,依托科学适用的对策,切实抵御农业气象灾害,防止引发严重的损失。始终遵循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等基本原则,健全一系列责任制度。同时,强化预警接收设备建设,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农村气象灾害预警团队,在各个乡镇对预警信息工作站开展设置,并委派专门人员对其开展管理。此外,要进一步促进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有序进行,强化不同部门相互间的交流,全面凸显相关气象工作者的作用,保证提供的气象信息准确,传送顺畅,保证在农业防灾减灾中起到指导作用[3]。

3 结语

气象工作在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要加强气象工作的建设,优化相关资源,加强气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钻研研究、总结经验,全面分析农业防灾减灾中气象工作的作用,面临的形势,强化观测点建设,完善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报系统,建立农业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系统,积极促进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有序开展[4]。

4 参考文献

[1] 姜爱红,王志龙,谢辉,等.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及发展建议[J].农业与技术,2013(3):142.

[2] 宾雪,宾雍伟,周玉文.永州市区域气象站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作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5(19):162-163.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总结范文3

做好抗灾救灾减灾工作,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党和政府历来都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它作为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近年来,我省抗灾救灾减灾工作按照国家的部署,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经过各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应该看到,由于这项工作整体上起步较晚,加之财力有限,我们对灾害的预警预报水平还较低,减灾工程和非工程建设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进入90年代以来,我省灾害发生频率高,损失大。其中1994年全省性的低温冷害,年、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年、年的严重干旱,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每年损失都超过100亿元,多的甚至达到200亿元,严重地阻碍了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抗灾救灾工作,提高灾害救助能力,切实减轻灾害损失,是有效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保持社会稳定,推进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紧迫需要,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做好抗灾救灾减灾工作,省抗灾救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担负着重要职责。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抗灾救灾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发2号)要求,经省政府批准于1997年成立的省抗灾救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是负责全省抗灾救灾减灾工作的综合协调机构,履行省政府赋予的“组织制定实施全省减灾规划和救灾预案,研究拟定抗灾救灾政策;听取受灾市、县有关灾情和抗灾救灾减灾工作汇报,组织有关部门对灾害损失情况进行核查、评估,协汇总各部门对灾区的救灾意见;研究拟定抗灾救灾减灾政策,协调组织全省抗灾救灾行动;指导灾区安排好灾民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等项职责。年省政府机构改革时,将设在省计委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调整到了省民政厅。希望省民政厅要切实担负起信息沟通、情况综合等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增强全局观念,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所承担的职责要求,分工负责,通力合作。要牢固树立“防大灾、抗大灾”的思想,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有关工作力度,切实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二、明确重点,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

抗灾救灾减灾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继续广泛深入开展抗灾救灾减灾工作,必须认真贯彻江总书记提出的“以预防为主,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的基本方针,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服务全省工作的大局上来,紧紧围绕跨越式发展的中心任务,重点抓好“六个体系”、“四项工程”、“两个系统”、“一个机制”建设。“六个体系”建设:就是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灾害预测预报、防洪抗旱、预防减轻农作物病虫害、地质灾害防御、森林火灾预防扑救、灾后救助救济体系建设,以提高抗灾救灾减灾水平,降低灾害损失。“四项工程”建设:就是要重点抓好对全省抗灾救灾减灾具有全局性、关键性作用的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防汛抗旱、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工程建设,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两个网络”建设:就是要广泛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建立全省性的洪涝、干旱、病虫、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和信息传输网络,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报和灾情统计、评估和信息处理,把对灾害的研究和重大灾害的防治有机结合起来,推动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个机制”建设:就是要通过建立健全抗灾救灾减灾工作例会制、信息交流制和灾害预报、核查、评估制等,构建抗灾救灾减灾工作的常态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各行业在抗灾救灾减灾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做好抗灾救灾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

为保证上述目标任务的实现,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农业抗灾减灾工作。从近年来我省农业受灾和全球的气候趋势看,干旱在一个时期内仍是威胁我省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针对我省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落后、抗御灾害风险能力脆弱的实际,要立足于农业抗灾减灾这个重点,大力发展旱作农业,通过发展农艺、生物工程等各种旱作技术,建设旱作农业体系,提高降水利用率,合理安排产业布局和种植业结构等措施,实现旱区农业生产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要加强包括农业品、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和病虫测报、牧区防灾保畜、农情信息体系等农业抗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增加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二)防洪和抗旱工作。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防汛抗旱和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提高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加强专业防汛抗旱抢险队伍建设,建立省级防汛机动抢险队,提高防汛抗旱专业化水平;加强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在原有常规抢险物资储备的基础上,增加特种物资的储备数量,提高抗洪抢险能力;加强防洪非工程建设,编制好城市以及大江、大河和水库的防洪预案,防患于未然。

(三)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工作。要利用现代化的监测、探测手段,建设完成长春、白城多普勒雷达及辅助探测系统,提高减灾防灾气象服务的现代化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加强对洪涝、干旱、低温冷冻等重大气象灾害的预报预测,提高预报预测的准确率,及时提供减灾防灾对策和建议,为各级政府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提高可增雨天气的利用率,为解决农业和城市用水提供最大的帮助。

(四)灾后救助和救灾救济工作。各级政府是实施灾后救助和救济工作的主体,各级民政部门是灾后救助和救济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要按照朱基总理在全国第十一次民政会议上的要求,切实健全灾民紧急救助工作体系,提高救灾能力。要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灾民紧急救助和灾民生活救济预案;进一步加强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灾害信息管理网络系统,提高灾害救助的快速反应能力;加快建立和完善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救灾工作管理体制,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各级财政要加大对这项工作的投入,确保救灾救济款物真正发放到灾民、困难户的手中,提高救济工作的整体水平。

(五)制定未来10年*减灾规划。联合国《21世纪减灾战略》提出,“制定和应用降低风险的战略,以使灾害预防获得资源和计划安排上的支持”。我国政府于199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并将减灾战略写进“十五”计划中。按照国家的要求,目前,有些省(市)已出台了减灾规划。我省是自然灾害多发省份,确定切实可行的减灾战略,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领导小组办公室目前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尽快制定出我省的10年减灾规划。在规划的制定中,要充分考虑我省的省情,并注意与“十五”计划和国家减灾规划相衔接。通过制定和实施减灾规划,来推动我省减灾事业的不断发展。

三、立足当前,全力做好今年的抗灾救灾减灾工作

根据国家气象等有关部门的预测和分析,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可能连续干旱,同时汛期部分地区可能会因降雨偏多而出现洪涝,防汛抗旱形势仍很严峻。对此,我们要予以高度重视,既要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又要做好防洪救灾的准备,宁可把问题估计得多一些,把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估计得充分些,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全面做好抗新灾的各项准备工作。对今年的灾情趋势特点,各相关部门要予以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采取必要的措施,做好准备。省抗灾救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新灾到来之前,组织和协调各有关部门制定省级救灾预案,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抗灾救灾工作中的责任。要通过救灾预案的制定实施,提高我省的灾害救助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民政部门要在主汛期到来之前做好各类救灾物资的储备工作,特别是要利用现有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尽量多储备一些灾民转移安置必须的生活用品。对发生的新灾,要及时做好核查、统计和上报工作,重点解决好灾民缺少口粮、衣被等生活困难。水利部门要在做好水库堤坝除险加固工作的同时,准备好抗洪抢险物资。农业、供销部门要高度重视当前的旱情,指导灾区做好农作物田间管理和晚秋作物的种植工作,要保证救灾所需的种子、化肥、柴油等农用生产资料的供应。气象部门要加强对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为全省的抗灾救灾减灾工作提供服务。卫生、牧业、粮食等部门也要相应地做好人员和物资上的准备。同时,各部门要根据本部门、本系统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研究制定本部门、本系统今年抗灾救灾减灾工作预案,不断提高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二)妥善解决春夏荒期间灾民的生活困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去年,我省在连续3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基础上,又遭受了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危害程度最重的干旱,给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困难。安排好灾区群众生活,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的要求。我们要按照前不久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春耕抗旱和安排好灾区群众生产生活电视电话会议的精神,从讲政治的高度,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安排好灾区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

要组织灾民大力开展生产自救,通过劳务输出、外出经等办法,千方百计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增强抗灾自救能力。要继续落实部门包保和党员干部包户责任制,积极开展社会捐助活动,为灾区募集所需的资金,帮助灾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要加大政府救济工作力度,继续对有偿还能力的灾民实行开仓借粮,保证他们的口粮供应。对灾区的五保户、特困户等特殊困难群体,要保证救济,确保一人一户不出问题。

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救灾救济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加强对救灾救济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坚决杜绝挤占、挪用等违法违纪现象发生。有关部门要及时了解掌握灾区群众生活困难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总结范文4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干旱;霜冻

中图分类号:S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99

1 农业气象灾害的种类

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是因一些气象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一些不利的气象条件,这些气象条件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导致减产甚至绝收。主要是因温度变化引起的灾害,比如热害、冻害、霜冻等;也有因水分变化导致的一些干旱及洪涝灾害、雪灾雹灾等;因风引起的风灾,还有各种气象条件综合产生的干热风、冷雨、冻涝害等。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是指对农业生产产生危害的一些气象变化,与气象的概念不相同,在气象上一些天气变化,比如寒潮、倒春寒等都是正常的气象变化,不一定就是灾害,但如果危及农业生产,造成灾害则便成为农业气象灾害。

2 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特点

我国的地形地貌十分复杂,气候因纬度不同也有所差异,所以农业气象灾类也呈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的特点,像台风、洪涝、干旱、冻害、冰雹等在农业生产中呈多发态势,总体来讲具有以下特点。

2.1 季节性明显

比如沿海地区的台风,一般多在夏、秋季节发生,平时则很少刮台风,东北地区的春季干旱基本每年都会遇到,而夏季则相对要少一些。

2.2 区域性发生

如洪涝灾害多发生在降水量较集中的地区,一般都有河流湖泊,或者周围高山的盆地相对较多;台风则集中在沿海地区,而内陆地区则一般很少有台风发生。

2.3 局部性发生

有很多灾害的发生往往在多个地区发季,但不可能所有地区都发生同一种灾害,一般只在几个地区发生,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部性,像冰雹的发生,往往局部性更加明显一些。

2.4 多灾并发性

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往往呈多灾并发的特点,一旦有1种灾害的发生,便会形成连锁反应,比如台风来时,便会伴随暴雨而至,引发洪涝灾害,还会引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农业气象灾害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但随着近些年来人们社会活动加剧,工业生产及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自然气候的分布和平衡被打破,农业生态也在渐渐失衡,极端天气变化越来越呈频发趋势,强度也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大灾增加,农业受灾面积扩大,经济损失越来越重等特点。

3 农业气象灾害的主要防御对策

在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上要加强科学研究,研究不同灾害的发生规律,既要对单项灾害进行深入的研究,也要对不同灾害间的发生关系进行研究,深入研究各种灾害的群发性和多元性,分析其发生的机理,总结其发生的规律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展开灾害的预警,做好提前预报,提高测报的准确度,也要对环境影响及生物抗逆性进行的研究,多角度、多学科的高层研究,综合不同气象因子的变化的进行综合研究。

对于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要提高农业生产的装备水平,针对不同的灾害进行有效防御。在农业生产方面,要大力完善农田基本建设,加强配套设施配备,发展水利灌溉、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全方位提高农业抗灾能力。根据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特别是其季节分布特点,进行作物和品种布局;根据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推行防灾抗灾的农业技术措施,以减轻或避免灾害损失,如适时播种,土壤耕作,合理灌溉,以水调温,增施肥料,改良土壤结构,灾前抢收,灾后补救等,提高抗灾能力。建立不同地区防灾抗灾、稳产增产的农业技术体系,从农业系统的整体着手提高抗灾能力,做到有灾防灾,无灾增产。

冷害:可以通过调节灌水进行土壤保温,比如日排夜灌,提高土壤温度,在根外施肥、喷水、施用营养剂等,喷施水面增温剂等都达到一定的增温作用。

霜冻:针对于霜冻,方法也有许多种,可以通过农业方法、化学方法、物理方法来进行防御。农业方法主要包括品种选择、调整播期、改良土壤、壮苗等措施,物理化学方法可以用熏烟法、灌溉法、喷雾法、防护林法、覆盖法等措施,都能达到防御霜冻的效果,减轻危害。

干旱: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根据干旱发生情况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及时进行灌溉,保证墒情。要选用抗旱品种,人工降雨、喷洒化学抗旱保水剂等进行干旱防御。

洪涝:建设水库、堤坝等水利工程减少洪涝;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储存土壤水;改良土壤结构,建立合理的排灌系统。

干热风:在干热风出现前,采用选取对干热风抗性高的优良品种、营造防护林带、合理施肥、适时播种等综合措施避免干热风危害;在干热风出现时,可喷洒石油助长剂、草木灰水、磷酸二氢钾、腐植酸钠等化学药剂来减轻危害。营造农田防护林,以有效地防御干旱、高温热害和干热风。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农作物;气象因子;灾害

中图分类号:S42 文献标识码:A

万安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5℃,年平均日照时数1713.0小时,平均年降水量1435.1mm。近年来,气候异常造成的气象灾害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分析近年来万安县农业气象灾害的特征、出现规律和影响程度,对于最大程度上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促进万安县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万安县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1.1 资料

万安县农业资料来源于本近年的气象观测资料。

1.2 万安县农业气象灾害总体特征

万安县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为大风、暴雨洪涝、低温冷害、高温逼熟、干旱;冻害和冰雹出现次数较少,且呈下降趋势。大风在20世纪80年代后发生频繁,21世纪开始发生频率有所减小;暴雨洪涝发生频繁且呈上升趋势,1991年到现在就已经达82次;低温冷害发生较频繁且出现次数较稳;高温逼熟出现较频繁且呈上升趋势;干旱出现亦频繁,但次数呈下降趋势。大风、暴雨洪涝、低温冷害、高温逼熟、干旱出现频繁,可见这五种气象灾害是我县未来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的重点,其中暴雨洪涝和高温逼熟来看呈增长趋势;干旱、冻害来呈现下降趋势,干旱下降与兴修水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冻害下降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相吻合。冰雹作为短时极端恶劣天气事件发生规律性较弱。

1.3 万安县农业气象灾害出现规律和影响程度

1.3.1 大风

县境内近30年共出现大风138次,全年各月均可发生,以4、7、8月为多,年均次数4.6次;县境大风的出现主要有2种情况:一种是受上下一致的西南气流影响而形成的偏南大风,县城偏南大风发生原因是南端赣江狭谷所致;另一种是强对流天气(雷暴)造成的雷雨大风,持续时间较短,范围较小,但来势凶猛;它的出现对高作物破坏力很大。

1.3.2 暴雨洪涝

县境内近30年共出现暴雨洪涝110次,主要出现在4~10月,占全年总暴雨次数的95%,其中6月、8月次数最多,年均次数3.6次;县境暴雨洪涝的出现主要由静止锋、低涡、切变线、热带气旋4种天气系统影响而成,暴雨的出现常导致水利设施毁坏,水库堤坝倒塌,农田淹没、冲毁,给农作物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严重危害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3.3 低温冷害(春寒、小满寒、寒露风)

县境内近30年共出现低温冷害58次,农作物生长季节均会出现,年均次数1.9次;县境低温冷害的出现主要受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而成,低温冷害的出现对农作物的播种、生长和成熟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造成作物产量质量下降。春寒主要出现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严重影响早稻播种育秧,是造成早稻烂秧的主要原因;小满寒主要出现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影响早稻幼穗分化,致使影响产量;寒露风主要出现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主要影响晚稻抽穗、扬花及乳熟,致使晚稻空壳率增加而影响产量,严重时可造成颗粒无收。

1.3.4 高温逼熟

县境内近30年共出现高温逼熟50次,主要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年均次数1.7次;县境高温的出现主要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而成,高温的出现对早稻、玉米、西瓜等农作物的生长、成熟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比如早稻,此时正值早稻灌溉成熟阶段,气温过高,相对湿度在50%以下,会使水稻叶面蒸腾加剧,水分失调,致使水稻籽粒不饱满,形成空壳和秕粒导致减产。

1.3.5 干旱

县境内近30年出现干旱25次,年均次数0.8次,干旱期为雨季结束后第1天到10月10日止,县境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明显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增大,水分供应需求矛盾突出,如灌溉条件不良,易造成干旱,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常见为伏旱、秋旱和伏秋连旱,但在春冬两季也曾出现过干旱。

1.3.6冻害

县境内近30年共出现冻害23次,主要出现在12、1、2三个月,年均次数0.8次;县境冻害主要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而成,冻害的出现对越冬作物如油菜、蔬菜、果树等产生较大危害。

1.3.7 冰雹

县境内近30年共出现冰雹11次,4、5月份发生最多,2、3月份次之,一般发生在春夏之交的午后至傍晚,年均次数为0.4次;县境冰雹的出现主要受强对流天气影响而成,主要路径有2条:第1条为西北至东南走向,第2条为从西向东走向。冰雹的出现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2 万安县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对策与建议

2.1 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各有关部门和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体,加大防灾减灾工作的宣传力度,以唤起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群众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充分认识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2.2 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强化责任,各部门要建立完善党委总揽、政府主抓、涉灾部门协调、其他部门配合的防灾减灾工作责任机制;建立健全万安县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业务体系,将防灾减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工作绩效评估制度。

2.3 加强灾后补救措施工作的筹化

充分调动农民投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当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后,政府应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到抗灾救灾中去,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补救措施,尽可能把灾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黄国勤,钱海燕.江西省近年来的农业自然灾害及其防治对策[J].灾害学,2005(02).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总结范文6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总体目标,到2022年,初步形成与全镇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防灾减灾救灾环节,不断提升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率,进一步加强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二、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重点实施工程。

(一)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全面开展灾害综合风险排查,彻底摸清全镇风险隐患底数。以地震、地质、水旱、气象、森林草原防灭火等为重点,开展灾害风险调查评估和重点区域灾害隐患排查,建立贯通全镇的灾害风险数据库。(牵头部门:镇安监站、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办公室、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镇河长制办公室。)

(二)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修复工程。结合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继续实施森林资源培育、退牧还草工程,加强水、气环境和土壤综合治理,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治理。(牵头站所: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办公室、)

(三)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以农村民居、学校、医院、幼儿园,以及交通生命线、电力、通信、危化品厂库、重大工程等为重点,实施抗震加固工程。严格新建、改扩建住宅和公共设施等建筑抗震标准。加强一般地区未达到抗震设防标准的民居、公共设施的加固改造,实施农村民居加固示范工程建设。科学合理规划应急避难场所,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规范应急避难场所的管理。(牵头站所:镇安监站、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办公室。)

(四)实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持续加强河道隐患治理,实施病险河堤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病险水河堤除险加固任务。全面治理挤占河道、排洪沟等空间的建筑物。因地制宜建设人畜饮水安全工程,提高使用水应急保障能力。(牵头站所:镇河长制办公室)

(五)实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着眼长远,立足实际,加快协调,统筹推进,培育组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因地制宜,提前规划,合理储备救灾应急物资,构建镇、村、组三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牵头站所:镇安监站)

(六)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对接气象部门,提升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和预报预警能力。健全灾害预警信息制度,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结合,及时向社会灾害预警信息。(牵头站所:镇安监站、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办公室。)

(七)实施全民防灾减灾能力素质提升工程。整合各类资源,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提升宣传教育效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以5.12、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五进”等活动契机,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增强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实施防灾减灾知识、安全常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组织经常性地防灾避险应急演练,全面提升自救互救能力。(牵头站所:镇安监站)

三、强化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的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强化综合减灾、统筹抵御各种灾害。成立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针对自然灾害防治重大问题和短板弱项,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制度,编制应急预案,形成抓工作合力。各办(中心)、各单位要建立完善组织体系,细化任务分工,靠实防灾减灾救灾责任,落实重点任务,加大推进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