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促进家校合作范例6篇

如何有效促进家校合作

如何有效促进家校合作范文1

关键词 雏鹰争章 家校共育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产生

片段一:一位家长和老师谈话,家长说:“老师,你帮我管管他,他在家里什么都不愿意干,即使扫把倒了我让他扶起来他都不愿意。”老师无可奈何地答道:“在家里你们家长都管不了,你觉得就凭我在学校说说会有用吗?”

片段二:一次思品课,整节课老师都围绕在家应该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展开。但是回到家真正又有多少同学付诸行动呢?通过最后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37%的同学当天回家有帮家长做家务,但仅仅只有不到10%的同学能够坚持下来每天承担一项家务。当被问到为什么没有做时,很多同学回答道:“这又不是家庭作业。况且不做老师也不知道,老师也不会和家长讲。”

从以上两个片段不难看出,学校德育实效性差。而影响实效性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是家校联系。英国教育家克拉克认为教育的功能:“首先是家庭,家庭为一切目的而存在,是有最强烈的情感生活。同时家庭是我们称作道德心的价值观和标准体系的制定者。其次是学校,学校的主要功能在于传达家庭不适宜传达的思想,即抽象、正义的思想。学生在学校中是唯一与同辈或上级没有特殊钟爱纽带的人,有他被配给的有其权利和义务的位置。再次是行为或职业。作为社会组织,她们对提出了人的自我意识和价值意识作出了贡献。”任何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三个方面的环境: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不可以代替。对于学校的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环境。如果缺失任何一方,我们的教育都是不全面的,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是不健全的。如果有一方面薄弱,我们的教育则会产生内耗,会形成事倍功半的状况。所以我们必须和家长联系、沟通,以便相互了解和理解,在教育孩子的实际操作方面达成共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因此,家校共育,就成为了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怎样加强家校联系呢?我校尝试通过 “雏鹰争章”活动来促进家校联系,从而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

2 以“雏鹰争章”活动为载体促进家校共育

我校首先向多位家长了解孩子们在家里的表现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再根据学生在学校的具体表现,最后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分低、中、高年级段制订“雏鹰争章”活动的争章目标,计划通过争章目标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每个月最后一周由家长对孩子一个月的表现进行评价,达到争章目标,家长签名。学校利用每月最后一周的队活动课,先在小组内进行评价,达标的由小组长签名后交由班主任评价,最后由学校德育处审核,通过的授予“香洲四小雏鹰章”。 学期末由学校进行总评,进行表彰奖励。

2.1 雏鹰争章活动的目标与家庭教育目标结合,促进家校共育

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校意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在观念上已经有了家庭和学校合作的意识。但是具体怎么实施?怎样可以简单高效地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我校以“雏鹰争章”活动为载体,将学校教育的目标和家庭教育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合理育人,使学生受到来自两方面系统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形成多种终身受益的必要素质,更好地实现社会化。如:有的同学放学后,总是喜欢在校园周边玩,有时很晚才回家,为此家长和老师都非常苦恼。我校在雏鹰争章活动中将学校教育目标与家庭教育目标结合制定共同目标,要求同学放学按时回家,不在校园周边逗留玩耍。

2.2 雏鹰争章的内容贴近学生的家庭生活,促进家校共育

由杜威、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在道德生活中培养道德品质”的观念。学生的生活不仅仅是在学校,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是在学校以外的家庭以及社会。我校切实从考虑学生校内、校外生活的时间和空间的延续性出发,制定“雏鹰争章” 的内容。例如:我校四(1)班的一位同学,在学校尊敬老师,与同学相处得也很融洽,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乖乖女。但是,上学期家长会上班主任通过和她妈妈的谈话才了解到,她在家蛮横霸道,一点不如意就和爸爸妈妈吵架、发脾气。班主任很吃惊她在家和在学校简直判若两人。本学期开学,她妈妈一见到班主任就欣喜地说:“我女儿现在在家的表现好多了”,当问及原因时,才知道原来是“雏鹰争章”的“文明礼仪好习惯”章中要求做到“尊重长辈,和家长有不同意见时,要心平气和地沟通,不赌气、不吵闹”。

2.3 家长参与 “雏鹰争章”活动评价,促进家校共育

就家长而言,很多家长把合作看成是到场、是参与。就学校而言,把合作看成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相对比较次要的工作。这样,双方对家庭和学校合作本身缺乏正确一致的理解,在实践中必然导致家庭和学校合作活动的低效,甚至无效。

桑代克通过动物实验提出了学习的主要规律是效果率,即通过正、负强化使学习者形成刺激——反应的联接。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其观察学习理论汇总提出了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概念,对强化理论做出了进一步的发展。对学生体验活动给以学校特色章奖励,和家长的肯定,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正强化。

在“雏鹰争章”活动刚开始,我们发现一些家长根本没有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觉得这只是个形式,不会有多大的效果,但是后来就发现渐渐地这些家长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其中就有一位同学说,我很喜欢吃路边卖的那些小零食,章鱼小丸子啊、烤肠啊,以前我总是让爸爸买给我吃。可是现在每次让爸爸买的时候,爸爸就说,学校不是规定“不购买任何不符合卫生规范的小食品吗”,我要是给你买了,“安全好习惯” 章我就不签名了。哎,没有办法,我好久都没有吃过了。不过我还是更想拿到“安全好习惯”章。

我校在”雏鹰争章”活动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家长参与过程评价,每个章每个月都要求家长参与过程的评价并签名,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正强化。

通过“雏鹰争章”活动,促使我校家校共育不断加强,在合作中相互支持和帮助。当孩子们感到老师和家长在为发展而协同努力时,他们因此而受到极大的鼓舞,产生向上的动力,激发成就感,并最终转化为进取的实际行动。从而促进孩子们在“雏鹰争章”活动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我校德育的实效性也在这种良性循环下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如何有效促进家校合作范文2

如何弄清教育对象发展的具体状况?如何弄清学生各方面素质在区域、城乡、性别方面的具体差异情况?如何弄清教育投入、课程、教师、学校管理、家庭等各种因素对教育质量的影响程度?这些新问题与单一、陈旧的教育质量监测方法、评价模式之间的矛盾已日益突出,为探索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有效监测手段。笔者针对重庆市大渡口区已普及城域网的实际,提出“搭建校园监测平台创新教育评价机制”这一构想。

一、目的与作用

搭建校园监测平台(简称平台)目的在于实现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基本信息的电子化管理,可对基础数据采样,并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开展教育质量评价、指导教育教学行为提供科学、量化的数据支撑。平台应发挥三个作用:一是满足宣传形象、展示成果、资讯互动的需求。在国家、市内高度重视教育发展的形势下,平台即可充分展示学校教育发展动态及取得的成果,又能满足学生、家长、学校对互动教育资讯的需求。二是奠定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和学校管理基础。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全样本采样、跟踪、分析和管理学校教育各类基本信息,通过教育统计分析的方法获得资源建设、资金投入,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质量,学生流动状况、心智发展状况、身体状况,留守儿童状况等教育综合状况,为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和学校管理奠定基础。三是提升学校教育水平和品牌形象。通过平台建立教育资源库,提升学校教育水平,凸显办学特色品牌形象,逐步实现校园的数字化建设目标,促进教育现代化、均衡化、优质化发展。

二、思路与要点

要充分发挥平台的信息化管理功能,为学校教育内涵发展提供依据,就必须注意三个结合:一是把“国家要求”和“区域实际”有机结合。平台建设应充分考虑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与重庆市的特殊市情,尤其是具体的区情校情,借鉴他人先进的经验和做法,立足现实,适当超前。二是把“全面监管”和“特色强化”有机结合。教育工作涉及面太多,在具体操作时对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等诸方面因素都有独立的评价方案和手段,要在个性因素中找到影响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的共性因素,为强化学校管理提供第一手鲜活的资料和科学决策依据。三是把“顶层设计”和“落地生花”有机结合。学校应结合国家、重庆市素质教育评价标准与自我实际,制订具有本校特色的评价方案体系,并与平台建设相结合,力争通过探索实践,真正把国家的顶层设计在校内“落地生花”,积极主动地探索出具有自我特色的教育之路。

三、规划与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平台应规划为四个子系统:网上督导、学校特色展示、交流互动、问卷调查与数据采集,分别承担如下功能:

1.网上督导系统

这是一个集信息上报、评价反馈、督导管理为一体的系统。把学校基础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情况等信息与督导反馈相结合,建立综合电子档案,为评价教育教学成效提供真实、科学的数据支撑。同时,建立长效机制,实行动态监测和管理。

2.学校特色展示系统

开放校长、教师、学生的个人展示空间,用于学校教育管理、校园动态与特色等信息互动。既可传达教育管理信息,也可以上传活动资料、学校成果讯息,展示教育风貌。

3.学习、交流互动系统

一是构建教育资源库。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多种形式的个性化教育互动学习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同时,对登录平台成员的资源访问行为进行跟踪、记录和统计、分析,为教育教学评价提供参考。二是打造家校互动社区。通过走进学校、教师之家、家长意见箱等网络互动平台,采集互动数据进行教育统计分析,用以指导校本培训、教师继续教育,提升教师整体水平。

4.问卷调查与数据采集系统

关注教育内涵发展,定期开展学生、教师、学校问卷调查,运用教育统计的方法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为促进教育优质发展提供量化依据。

四个子系统各自独立又密切相关,共同为平台提供支撑,为教育教学督导、综合绩效考评等提供可能。

四、结果运用

如何有效促进家校合作范文3

关键词:五课;教研本位;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153-02

江苏省《关于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的通知》的下发,旨在推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从而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开展了“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的“五课”教研工作,实现了职业教育发展思路从规模向内涵的转变。

用“5W1H六何”分析法

分析“五课”教研

5W1H六何分析法,是一种思考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技法,是对选定的项目从原因(何因why)、对象(何事what)、地点(何地where)、时间(何时when)、人员(何人who)、方法(何法how)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笔者用“5W1H六何”分析法对在百度中搜索出的36506195个“五课”教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可分为以下几类:(1)通知类:是省、市、县、校关于“五课”教研的要求或评比通知。这些基本是上级的通知,只提要求,具体如何做(何法)则由各校去实施。(2)新闻类:是各地针对“五课”教研活动的开展或评比结果的新闻和宣传,也没有涉及如何实施的方法。(3)方案类:这是“何法”的体现,但查看了若干学校关于“五课”教研的实施方案,基本是:指导思想——“何因”;组织机构——“何人”;五课教研——“何事”;时序安排——“何时”、“何地”。却找不到“何法”,即使有“何法”,也是如何评比。(4)成果类:“五课”教研的开展,促进了教师研究备课、上课,进而形成了各类成果,有如何“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可是并没有涉及如何实施“五课”教研活动,促进全校教师参与教研,并迅速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五课”教研活动的实施误区

开展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五课”教研活动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于“五课”教研,我们不仅要从“五何”去实施、思考,更需要从“何法”去研究如何组织实施“五课”教研活动才能真正实现“五课”教研的活动宗旨。对“五课”教研活动所呈现出来的“综合症”,我们应给予重视。

对活动方式的曲解 出现了为教研而教研的现象。“五课”教研不仅是一种教学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是在实施过程中孕育一种教研意识,引发教学方式的变革。

学校层面上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 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五课”教研制度和与之相关的保障制度,不能通过制度建设来保证“五课”教研活动有序高效地实施。学校还缺乏整体研究的氛围,活动难以达成预期的效果。

教师层面上主体地位缺失 许多教师缺乏教研习惯,对新的教学模式和课改理念把握不准,遇到问题不是通过理论学习、合作研讨、实践反思的途径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是凭个人经验,导致偏差;另外,就是本身工作任务繁重,参与“五课”教研的积极性不高。

“五课”教研活动的实施建议

(一)要理解“五课”的内涵及其关系

“五课”的关系如图1。

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需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钻研教材(懂、透、化),了解学生并考虑教法。

说课 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把所设计章节的教材分析、学况分析、教学要求、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主要设计意图,根据需要用准确的语言具体地向其他教师及有关人员表述的过程。

上课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包括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较好和积极性高。

听课 有利于总结和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学习、提高和成长,同时促进教学改革深入有效地进行。

评课 本着发展性原则、民主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多元化原则,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中肯的分析和评估。

(二)实施“五课”教研活动的建议

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让所有教师参与到“五课”教研活动中,既能做到“人人参与,促进教研,提升水平”,又能“层层选拔,以赛促研”,是本方案或建议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五课教研”活动实施流程如图2。

备课的展示与评比 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充分宣传和发动,并邀请专家对教学设计或备课进行指导,让所有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并上传到校园网中,让全体教师和专家进行评价和海选。这样,在专家引领下,既能全员参与、互相学习、人人提高,又可以组织筛选,为后续教研和再评比做准备。详见表1。

分组教研 在备课评比的基础上,分成若干“五课教研组”(根据学校特点,建议分成6个组,为后续观摩与评比组织提供方便),研究评选出的教学设计,进一步推敲和优化,并不断摩课(说课和上课),做好评比准备。要做到专家引领,人人参与,研究学习。详见表2。

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的观摩与评比 为了充分体现全员参与教研的思想宗旨,利用数字化校园场地或技术,将说课、上课和评课场景全面展示在所有教师面前,并将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同时实施,以供观摩和评比。(1)位置安排。在多功能厅,主席台上布置教室(学生桌椅、教师讲台、黑板及多媒体投影设备等),所有教学活动均在主席台上完成。这样,让全部场景展示在评委和所有教师面前,对实训课等不能搬到多功能厅主席台上的课程,可利用电视直播或录像播放的形式,将教学场景展示在评委和所有教师面前。主席台的下面,专家评委和全校教师评委就坐,进行观摩和评价活动。位置安排见图3。(2)流程安排。首先是说课。教师对上课内容从设计层面进行说课,接受专家评委和全校教师评委的评价(10~15分钟)。接着是上课,按说课(教学设计)的方法和过程进行上课(45分钟)。同时,开展听课和评课评比活动,评委教师听课,并做好记录。其次是答辩,由上课教师或项目小组接受专家的提问(5分钟左右)。再次是评课,由专家评委对说课和上课进行点评(10分钟左右)。

这样,通过1.5小时左右的时间,完成说课、上课、听课、答辩、评课活动,并使整个教研活动由教师全员参与、全面参与,以达到教研、学习、提升的目的。

“五课”教研的根本宗旨是推动教学常规工作的创新和教学质量提升,是立足课堂、面向现场的教学研究,引导教师在岗学习和校本研究,提升专业化水平。评比仅是一个手段,各级各类学校切不可为了评比而评比,或是随意选派几名教师参加评比而敷衍了事。

建议学校在实施“五课”教研活动的基础上,以教学工作为切入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从方法上多研究、多思考,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全面参与教研,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福初.“5W1H”与“PDCA”在审核工作中的运用[J].中国质量,2004(6).

[2]耿一波.开展“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学习辅导材料[OL].[2011-10-02]..

[3]盱眙职教集团.以“五课”教研“两课”评比为契机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OL].[2011-05-24].http:///newsshow.asp?pid=5800&fid=2.

作者简介:

如何有效促进家校合作范文4

1.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把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2.长安南路小学校本教研的总体要求。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努力推进新课程实验上。

3.长安南路小学校本教研面临的具体问题。

(1)新课程下的课堂如何去上?课堂教学是整个学校教学的心脏,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的课堂如何去上;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开放的课堂;如何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怎样做到课堂活而不乱;怎样实现课改的同时又扎实打好“双基”;怎样更好地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让分组活动不流于形式;课堂上如何启发学生的个性思维,聆听学生的大胆质疑、独特思维,这都是学校教研活动和各位教师实践中研究的主要问题。

(2)课后作业如何布置?新课程实验下,如果还让学生埋于大量的题海中,反复地做各种类型的习题,既不符合减负的精神,也与课改精神背道而驰。那么,如何让课后作业变得不再机械,不再单调;如何以课后作业为手段去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自主地发现知识和寻找知识,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这是研究讨论学生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

(3)各阶段训练的问题。长安南路小学把全校六个年级分成高、中、低三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逐一去解决。比如,低年级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切入点是什么?中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写作,由于视野和课外知识的局限,造成写作困难、阅读困难的现象如何扭转等问题。

4.长安南路小学校本教研的具体措施。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坛新手献课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专业发展需要,自己制订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学,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同科目为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点评,各抒己见,以教师或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带入教研组,以组为单位切入研究。

(3)专业引领。在教研活动中,由于学校经济等方面受限,无法将教学研究专业人员请入学校进行专业指导,只有另辟蹊径。比如,在一些专家的教学论坛上,我们会用摄相机将全程录制下来,供大家学习参考,并及时组织教师进行研讨,让老师角色替换:如果是你上课,将如何汲取他人的先进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将“如果”变成“如何”,这是学校校本教研的一大亮点。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4)研究和解决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校本教研的主要使命。因此,我们引导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问题一起探讨解决的方法。比如课改的头一两年,我们不断地问: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应如何上,如何看待农村孩子家庭条件和父母知识层次的限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查阅收集资料、寻找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培养等。当老师提出实际教学中真真切切存在的问题时,我们积极探讨有效的解决途径。比如,学校及时和周边的书店联系,为了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让他们免费为孩子们提供看书和查阅资料的条件,以培养学生寻求知识的兴趣。

(5)坚持每学期的教学评优研讨制度,及时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要求全校每位老师每学期都必须上一堂公开课。上完课之后,由授课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然后分管领导、听课教师和授课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大家围绕本课进行研讨。你奉献你的成功,人人多一个成功;我总结我的教训,人人多一个教训;人人在思考我的课堂,人人在思考我的改革。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同分享经验,在研讨中共同提高。

(6)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示范辐射作用,同时也促进他们自身的专业成长,长安南路小学实行了骨干教师观摩课展示活动。由骨干教师执教公开课,全体教师集中听课,课毕,执教者进行说课,听课的同学科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加以及时点评。同时,严格听课的记录,要求每一位教师记下每堂课的成功之处、败笔之处,及教师的教学机智,学生的个性思维,并及时点评。一堂堂精彩的课,就是一个个生动的典型案例,教师们从中不断地获得了课堂教学的智慧技能,提升着自己的专业水平。

(7)找准课题,扎实实验,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学校制订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方式与探索”的实验课题。有了课题,教师们便有了研究的方向,各教研组也分别制订出各组的教研专题进行探索实践。其中,课改实验组的教研专题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高年级语文组教研专题是“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数学组的教研专题是“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经过扎扎实实的实践研究后,期末撰写出了教改教研论文。

5.长安南路小学校本教研的具体制度。

(1)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是身体力行者。校长负责抓校本教研制度,指导学校教导处制定校本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学校的校本教研。

(2)教导处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方法,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真诚帮手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校级领导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各个部室,为学校的校本教研做好得力助手。

(4)学校为确保校本教研的成效,积极落实经费。无论是购买资料,还是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及其它校本教研活动,事务处都是这一切活动的有力支持者,使校本教研顺利进行。对于老师的培训,学校一贯派出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个人,参加各级的专业培训,有力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

6.建立有效机制,确保校本教研的成效。

(1)定期召开校本教研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和探讨教科研阶段情况。

(2)建立激励机制,把是否参与教科研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

(3)对在课改实验、校本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取得成效的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4)每学期末要做好教科研总结,做好课题小结,健全档案资料,实行规范管理。

如何有效促进家校合作范文5

一、精细管理,铸就“核心”品牌

在缙云,说起缙云县实验中学,大家都会对学校的办学质量赞不绝口。学校本部现有学生2510人,约占全县学生人数的六分之一,学校连续十多年考入重点高中的人数均为全县第一,近几年要占到50%左右,各项比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的精细化管理。

(一)细抓评价、研训,提升教师素养

一所学校最大的一笔财富是什么?当然是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办好一所学校,固然要靠一个好校长,但更需要有一批好教师。因此,我们学校抓管理,就从抓教师素养的提升入手。如何提升教师素养?除着力推行《实验中学名师培养计划》《实验中学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外,我们主要靠两大抓手。其一,重视评价引领,提升教师素养。怎么借助评价进行引领?我们着力构建并正在完善一套基于教师发展的评教机制,从教学实绩、教科研能力、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同事互评等几个方面评价教师,其中着重关注学生、家长及同组教师的评价,以此作为评价教师及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从而引导教师学会关爱学生、关怀同伴,做家长的朋友,做学校的典范。此外,我们还完善了教师谈话、诫勉机制,从促进人的健康发展角度关注每位教师的成长。其二,强化校本研训,提升教师素养。多年来,学校规定每周定时集中进行教研备课活动,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每学期坚持开展人人参与的开课、听课、说课、评课研讨活动,集中开出新教师汇报课、开展名师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为保证校本研训活动的实效,我们采取了这样的跟进措施:

(1)教研备课活动“四定”——定主题、定主讲人、定时间、定地点,形式多样,注重实效。

(2)校本研训活动“四到”——教师签到、专人点到、领导巡查到、补贴发放到,严格了考勤制度。

与此同时,学校还多方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指导。形式多样的校本研训活动提升了教师素养,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关注问题解决,提高教研实效

学校以问题解决式的校本教研为主攻方向,即教学中以问题为先导,以教师为中心,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首先,从实际出发,学会发现问题。课改实验、教学实践与问题同在,问题是研究的起点。没有针对问题的教研活动是没有实效,或者说只是微效的。推行问题解决式的校本教研模式,就是要切实提高教研实效。而要发现问题,就要重视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小问题”,如“教学目标如何确定,如何表述”“作业如何分层布置”等等。

其次,把问题提炼成“主题”。关键性的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往往就能迎刃而解。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要进行筛选、提炼,形成校本教研的主题。通过主题的研究,以点带面,共同提高。确定研究主题的基本思路是:

教学情景中发生了什么问题?从什么意义上讲有问题?

这些问题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程度如何?不解决将会如何?

哪个问题将成为一系列问题的突破口?

有哪些方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哪个方案是最可行的,也是最有效的?

如何实施这一方案?

如何评价实施的结果?

再次,在确定好主题后,教研备课组将围绕主题进行螺旋式提升的校本教研活动。活动可简要概述为:大家共同发现问题,形成一个近期的研究主题,由教研备课组共同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方案,然后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可以由多位教师上同一内容的课(也可以是同一位教师连上几次课),每次上课都围绕同一主题进行深入的观察、分析、比较,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行为水平。如此循环往复,一个循环力求解决一个问题或形成一些共识,下一阶段又转入新的问题领域。

问题解决式教研模式的实践赋予了校本教研活动新的内涵,激发了教研备课组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教研组在教师的问题中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选择其精要作为教研活动的主题。教师带着问题进行实践研究,带着实践研究的成功体验参与教研活动,从而使校本教研活动更有活力。

(三)推行课堂观察,构建实效课堂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战场,课堂效率决定着教学质量。提高课堂实效是每一位教师的不懈追求,而课堂观察则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提高课堂实效的便捷通道。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并努力解决无效和微效的课堂行为,构建科学有效的课堂行为模式,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观察的操作思路是:全员参与,全面开展,分步推进,求细求实。

第一阶段,各备课组组织进行课堂观察和实效研究。具体任务是:每位教师开出课堂研讨课,由本组教师观察、研究,搜集课堂无效、微效行为;利用集中备课时间研讨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行为等,最后形成备课组层面亟须解决的课堂问题和困惑,提交学校共同研究。

第二阶段,各教研组组织进行课堂观察研究。教研组根据备课组提供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研讨,提出解决设想或方案,设定课例,确定示范教师,开展“研、教、训”一体化校本研讨。

为推进研究的深入,在校本研讨的基础上,学校还邀请课堂观察方面的专家进学校和课堂,开讲座作指导;邀请在课堂教学方面颇有实效的教师进校园开课、作讲座,从而提高观察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构建富有活力、实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重视因地制宜,确定主攻方向

认真研究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拟定适应不同年段学生实际的细化管理办法,比如七年级重在抓适应,八年级重在抓落实,九年级重在抓提高。七年级的适应主要是指初中生活规律的适应、学习方法的适应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侧重从礼仪规范、文明习惯、生活自理自立习惯及预习、听课、自修、作业、复习习惯等方面开展工作,教学管理工作的侧重点在抓后进生的提高上。八年级的落实侧重于在进一步巩固已经初步养成的良好习惯上,通过抓反复、反复抓,提高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努力防止学生在学业上的两极分化。九年级着重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紧紧抓住波动生,补偏出实效;密切关注考试动态,把握好教学、复习的难度和进度;严控作业量,注意各科的均衡、合理安排;强化质量监控,科学组织学习效果检测。为促进全体同学的进步、提高,学校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并贯彻于教学过程中。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采取不同的方法施教辅导。为使这一工作落实到行动上,学校大力推行《优生培养计划》《后进生(学科)转化计划》,教师则建立后进生转化档案、优生跟踪档案,力求使学校教学水平在保量的同时提质。

二、示范引领,再谱均衡篇章

缙云县实验中学本部的规模毕竟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做大做强学校品牌,发挥优质教育品牌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在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2010年6月,缙云县实验中学与缙云县新碧初中组建了实验中学教育集团,首开缙云教育集团化办学新路。2011年7月,缙云县盘溪中学加入了缙云县实验中学教育集团,集团形成了“一校三区”的新格局,为缙云教育跨越式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名校集团化办学,为薄弱学校带去了品牌效应

有人这样说,“名校+薄弱学校”,给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名校+名校”。事实证明了这一点,“缙云县实验中学”品牌就像一块神奇的磁铁,牢牢地吸住了教师和学生的心。原缙云县新碧初中条件差,教学质量一般,学区内小学毕业生只有200多人,学生每年外流严重,比较优秀的教师想方设法调往县城或较好的学校。2010学年暑期,缙云县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成立,新碧校区成为实验中学的一部分,学校整体迁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一年,新碧校区七年级新生报名异常火爆,学校一下子招收了762名学生,14个班。这一年,新碧校区首创了学生无外流、教师无调出的两项新纪录。两年来,学校还吸引了全县90多名优秀教师加盟,给学校的发展增添了动力。现在,新碧校区学生总人数已经达到2103人,班级43个,已接近实验中学本部。缙云县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的成立,新碧校区的发展,大大缓解了要求到实验中学本部读书人数过多的“上学难”问题,也使新碧校区的生源渐趋稳定、师资得到保证,新碧校区很快驶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二)名校集团化办学,为薄弱学校带去了优秀的管理经验

2011年,缙云县盘溪中学高中部迁往县城,大批骨干教师调离,学校中层以上领导绝大部分调离。加入缙云县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后,集团本部派出三位领导担任盘溪校区的校长和副校长,抽调各科专任教师到盘溪校区任教,又派出大部分专任教师到盘溪校区听课指导,把精细的管理带到了盘溪校区,保证了该校初、高中分离后的平稳过渡,教学质量也在稳步提升中。缙云县实验中学积极帮助各校区健全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各校区秉承缙云县实验中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实现了管理融合、文化融合、校风融合,达到了一体化管理的目标。各校区结合自身的特殊情况,重新构建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如新碧校区针对民工子女较多的现状推出了“关爱行动”,创出特色,受到了县市领导的高度肯定,引起了《浙江日报》《丽水日报》等媒体的高度关注。

(三)名校集团化办学,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共享

集团本部和校区统一课程安排、学进度、统一作息时间、统一质量检测、学评价。集团化办学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和公平共享,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提升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受惠度。教育集团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交流活动,如联组教研、互相听课、师徒互教等,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促使校区教研能力快速提升。教育集团每年根据不同校区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的教师合理流动。本部派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到校区担任分管领导和业务骨干,校区派数量相当的教师到本部顶岗培训。本部教师带去了先进的教育思想、管理理念和教育方法,促进了校区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共同发展。集团完善了师徒结对方案,明确了指导细则和考核办法,本部的骨干教师和校区年轻教师进行了“一对一”师徒结对,以期实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师徒结对,互补共进”的目标。

如何有效促进家校合作范文6

一、办好家长学校的意义

1. 家长学校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有机延伸。教学工作是学校的工作中心,但绝不是学校工作的全部。大力开展家教工作,有利于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 办好家长学校,有利于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智育抓不好会出次品;体育抓不好会出废品;美育抓不好会出低档品;德育(含家庭教育)抓不好,就会出危险品。家长(或监护人)的自身素质影响着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生活习惯,因此,广大家长也希望得到指导和帮助,以提高教育能力。”

二、办好家长学校的方法

1. 加强对家长学校的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要办好家长学校,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是前提。家长学校要设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各一人(由学校领导担任),校长领导下的家长委员会由家长代表组成,具体负责对家长进行辅导的家教辅导员由各班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担任。学校要把家长学校纳入学校管理,每年要制定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家教辅导课,专人负责检查、评比,教务主任负责安排家教辅导内容和时间,家教辅导员具体负责对家长进行辅导、考勤和收集反馈信息。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 建立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考核措施。要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除了要做到有校牌、课牌、教材、考勤薄、会议记录、辅导教案、活动记载等,同时还要有一支稳定的辅导教师队伍(以本校教师为主,适当聘请校外辅导员),家长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给家长辅导,定期评选“优秀学员家长”。学校每年(期)要定期向家长开放,并长期接受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咨询,把家教工作成效纳入对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考评,与考核结论、奖金直接挂钩,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 灵活多样的开展教学及研究活动,提高家教辅导的效率。家长学校是一种业余性学校,这就决定了家长学校必须灵活地开展工作。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和不同层次家长的不同需要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及研究活动,不仅课程设置要灵活,而且在辅导时间、次数上,也要以不影响家长的工作为前提。辅导的方法更要采取讲、论、交流、咨询、阅读相结合,集中与分散交叉。根据家长提出的不同问题,或进行专题讲座,或根据不同年级分不同时间进行分类培训(如,新学期开学时可进行专题讲座《如何做一名合格家长》、《如何有步骤地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毕业(或期末)前可对家长进行心理辅导《怎样面对子女的学习成绩》、《失败是成功之母》);也可以根椐家长对子女的不同态度,分别对溺爱型、纵容型……等不同类型家长举办讲座、讨论,进行对比教育。

4. 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除学校每学期要举办一次大型的“家长开放日”活动,还有平时学校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都可以邀请家长们自由到校,自选学科,自选教师,自主听课,使家长们更全面、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孩子。除此之外,每年还可以组织家长来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例如,“亲子入队”仪式、“国庆节”文艺演唱会、学生艺术节展演、学生队列、体操表演、学校运动会等等。还可以设计家长与教师拔河比赛、家长队列表演等项目,让学校、老师、家长们在众乐融融的活动中,加深了感情,增强了凝聚力。学校还可以在广大家长中举办“与子偕行”读书活动,让家长与孩子共同选读优秀图书,促进学生与家长的共同提高。

三、办好家长学校应注意的问题

1. 家长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家长的实际出发,注重指导性,做到有的放失。2. 家长学校要制定必要的管理制度,做到责任落实。

3. 家长学校的课程设置要结合本校实际,注重使用性与实用性,教学时间的安排要灵活。

4. 在家长学校的管理中,要尊重学员家长,既要把他们当学员,又要把他们当成学生家长。应该与他们共同学习,多指导他们“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忌训他们“不准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