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科学研究范例6篇

建筑科学研究

建筑科学研究范文1

查询时间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将于2月3日开始陆续公布。其中已确定2月3日公布成绩的省份有:湖北、黑龙江、江苏等地区。

其他省份研招初试成绩的公布时间,请关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和招生单位通知。

查询入口

研招网(微信号:chsiyz)和研招网资讯(微信号:chsiky)两个公众号也会及时推送相关消息。

(1)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apply/cjcx/),考生输入名字;证件号码;准考证号;在选择报考省市及院校,最后点击查询即可获取2018考研成绩信息。

点击进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apply/cjcx/

(2)进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考研成绩查询网址:cabr.com.cn/

点击进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生招生网:cabr.com.cn/

为及时获取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考研成绩查询入口变化,请广大考生密切关注

更多需要关注的考研成绩查询信息:

建筑科学研究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科学管理;措施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为适应快节奏的城市建设进度,建筑企业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现场的管理体系被以新的标准要求。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管理效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建筑企业施工的基础,直接影响建筑施工的质量以及市场竞争力。建筑企业为在施工现场实现科学化管理模式,需要克服外界环境干扰因素,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进行实时跟踪,减少相关问题以及矛盾的出现次数,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能够顺利展开。

1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概述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为保障工程施工质量能够达到标准,需要在建筑施工阶段执行项目管理措施,保证施工单位的工作效率。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应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通过系统全面化的对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制定管理制度,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达到预期的目标,进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阶段,应遵循特定的管理原则。例如,遵守现场管理制度原则、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施工技术设备引进原则、建筑企业人才引用原则等。基于以上原则,加强建筑企业的运营成本的控制力度,实现建筑企业工程施工的风险评估,提高建筑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科学管理的内容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科学管理制度需要包含建筑施工的方方面面。

2.1施工材料的管理

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从工程施工的源头上实现质量控制,即加强工程施工原材料的控制力度。建筑企业施工原材料采购时,需要对原材料的数量、类型、质量、产地等方面进行严格筛选,保证原材料采购渠道的正规性。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对于原材料的使用情况应进行详细记录。

2.2技术安全的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安全问题是工程是否能够开展的基础。在施工准备阶段,建筑企业应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工作意识以及施工现场防火措施的管理力度。建筑施工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现象巡视,降低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产生的频率,确保建筑企业工作人员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工程作业。

2.3施工进度的管理

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直接影响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建筑工程的施工没有在计划周期内完成,则需要建筑企业对工程进行索赔。因此,为保证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可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跟踪,加强各个施工单位之间的配合与联系,提高其沟通效率,保证建筑工程能够按期完成。

2.4施工质量的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原材料以及施工技术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企业可在工程施工阶段,根据实际的工程施工现场环境,设置工程质量管理部门。针对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实现细节化管理。将每个施工环节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对于工程中质量不达标的工序,需要及时向管理部门报告,并进行问题的处理解决。

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科学管理途径

3.1制定合理的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现场如果想要系统化进行工程项目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体系。为使管理体系能够涉及到建筑工程的各个方面,需要建筑企业设计人员,在工程施工准备阶段,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结合建筑工程施工图纸,制定合理的管理条例。建筑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可以实现监督管理,不仅加强了部门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提高部门之间的竞争性,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3.2提升使用人员的素质

我国建筑行业中,建筑企业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还有不少欠缺,易于在工程施工阶段产生安全问题,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为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需要建筑企业加强施工人员专业素质的关注度。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需要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实现调度作业。针对存在部分施工人员的素质较低,不服从管理人员的安排,影响工程的施工。因此,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阶段,建筑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定期对企业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训以及安全教育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例如,教育施工人员安全问题时,可以为施工人员播放安全事故的相关视频,让施工人员明白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以及对个人生命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施工人员遵循施工现场的制度管理。施工阶段为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效率,可以对表现优秀的施工人员进行升职,让其成为施工团队中的小组长,展现施工人员的领导能力,同时将工程的施工质量落实到个人。建筑企业应定期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对于不能达标的施工人员建筑企业应为其培训,保证是专业素质不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

3.3完善奖罚责任的制度

大部分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时,觉得与自身没有太大的联系而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不加重视。施工人员仅仅关心自己的工作内容是否达到合格的标准,而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不关心。当施工人员发现问题并且向建筑企业反馈后,仅得到口头表扬而没有任何奖励措施,致使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不利于保证施工人员的工作质量。为解决这一现象,建筑企业可以建立一套合理的奖罚制度。将建筑工程中的各个环节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对于遵守企业管理制度以及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者,建筑企业应给予其适当的奖励。奖励的内容不能仅仅包括精神奖励,同时也要包含物质奖励。如果施工人员对工程施工提出来有效的建议,可使施工人员得到职位的提升。而如果施工人员不遵从管理部门的调度任意施工,则应对其进行严格教育并且予以惩罚。通过奖罚制度的实施,充分调动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合格的基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各个环节,需要建筑企业在工程施工阶段不断的探索以及完善。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提高建筑企业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完善的工程施工现场奖罚机制,将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责任落实到人,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马海涛 单位:新疆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建筑科学研究范文3

关键词:建筑工程 预算 科学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6-059-02

1 前言

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以有形的预算来指导工程建设的量化管理,并最终使工程管理物化为企业核心价值的重要过程。所谓预算就是指在建筑工程开展之前对其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完善的建设计划制定,确定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的总投资资金额度、签订施工合同、组织开展企业招标、投标管理与定标事宜,为工程办理拨款及提出贷款等。工程预算的科学与否是衡量工程设计方案是否经济合理、投资目标是否正确、的重要依据,其设计的综合内容切实反映了建筑工程项目中所包含的一切人力、物力、开销与能耗,同时也涵盖了大量丰富的建筑工程基础项目数据,由此可见工程预算工作的深刻内涵,其高度的重要性、专业性、科学的决策性、政策性体现了其引导企业在正确的预算下规避风险、全面开展经济活动的规范职能。

2 影响施工预算准确性的主要原因

建筑施工工程的完善开展需要经历从前期的投资决策到中期的施工设计及最后的完善实施三个阶段,而预算则是在施工图的设计阶段中才能实施的过程,其产生于施工阶段开始之前,因此必然导致了施工预算的局限性,对其准确预算程度造成一定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材料的价格差异对预算准确性的影响。由于当今,我们正处于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市场的变幻莫测、差异波动使我们很难及时捕捉各项建筑材料的准确价格,这便导致了材料预算价格差异的产生。一般来讲施工项目材料预算环节的价差需按照工程造价的相关管理部门定期公布的价格进行调整,显著体现了其价格预算的滞后反应现象。在市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中,难免会遇到一窝蜂的投资场面、一头过热或行业冷淡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为了平衡市场发展、从宏观上引导市场价格趋于合理性,国家会出台一些相关政策进行调价管理。而建筑工程的阶段性管理决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工程项目均会遵循一定的步骤按部就班的开展施工,而不能将既定的工序或提前或取消,这就会造成一旦国家出台相关调价政策,便会导致实际投资的整体变动,从而使预算编制无法准确反应现实的市场价格。例如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机械设备费用调整、建筑材料费用调整、人工费用增加等均对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以上是客观因素导致的工程预算准确性偏差,而在现实的施工管理中,更多的因素则来自于主观预算的不合理。例如在工程预算环节没有充分考虑现场签证因素,没有预测现场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如地下障碍、基坑排水障碍、土方坍塌及自然灾害等。再者,工-程预算编制中,工程造价消耗主要包括实体性消耗及措施性消耗两部分。一般实体性的消耗在施工图设计说明中会进行详细描述计算,不会发生较大的偏差,而措施性消耗则会由于施工现场的环境因素、不同的施工工艺选择、施工手段运用而产生一定的差异。如果预算工作人员没有充分考虑到可能产生的措施性消耗,则会引起预算价格的变动。另外,高效科学的工程预算设计会受到一定条件标准的制约,如施工现场地质勘探资料的准确性、相关的工程技术设计规范、施工设计标准、预算设计手段等客观因素,一旦这些客观因素发生变化时必然引起施工设计的变更,由于预算编制环节缺乏前瞻的预见性,则会导致施工结算超出预算定额标准。

3 完善管理、科学开展工程预算

3.1 广泛搜集、充分准备,深入工程现场实地勘察

科学完备的施工预算需要深入工程现场的实地勘察、切合实际的考察编制。因此为了促进整个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我们必须采取质量报告的方式,依据工程现场做好地形测量、勘察工作,完成施工图的图纸设计部分及详细说明部分,搜集契合各类施工标准的图集、针对各类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研究考核,并通过走访管理定额部门单位的方式依据现行的工程安装标准进行定额预算、明确费用标准预算、区域材料价格预算,从而使建筑工程在统一规则的标准计算中、合理的预算方式下得到规范指引。

3.2 充分熟悉施工图纸、工程量计算,明确定额套用标准

在施工图纸设计完毕后,我们应根据设计规范进行施工工程量的计算,因此熟悉定额说明总量、图册细节说明、章节说明及有关批注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应掌握对定额相关问题的解答,注重对定额子目录的分项了解,并能熟练运用相关规则展开对施工工程量的熟练计算。以上环节的科学开展都应建立在熟悉图纸、详细阅读图纸的基础之上,尤其着重了解工程总平面图的布置情况,对工程的概况、全貌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在相关图纸的研究学习中,我们还应及时了解相关设计人员的目标意图,充分深入到他们所要表达的设计内容中,遇到施工前便已发生的设计变更要更应细致了解,全面掌握。总之,只有充分了解施工图纸的各项设计标准、意图及内容,我们才能对工程预算的分项编制合理调控,才能准确计算出工程总量的贴近数值,并合理的运用单价套用模式杜绝错误计算、重复计算、遗漏计算现象的发生。

3.3 利用先进设备。详细开展其他项目费用及利税汇总量的计算

在工程项目其他细致复杂的费用计算与利税汇总量计算环节,由于工作量较大,容易出现人为误差,因此我们可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设备辅助计算汇总,使计算机管理全面应用到工程预算的各个环节中,彻底的将预算人员从耗时、费力的繁杂工作中脱离出来,更高效的开展其他预算环节。在应用计算机设备开展计算管理实践中,我们应将控制重点放在对原始项目数据的录入上,强化该工作环节的准确性、高效性,从而从源头上控制计算总量的准确性。例如在求和公式输入的工作范畴中,工作人员会时常漏计一个甚至是多个分项,因此在这一环节上我们应加强控制。另外对取费标准的科学明确也是十分必要的,在编制预算工作开展期间,由于施工单位并没有确定,因此取费标准的明确充分有利于以国家利益为前提,体现建设单位的根本需求,同时又有利于对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进行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的保护。

4 强化建筑工程预算控制及考核制度的统一建立

严格的预算控制是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强化预算准确度的必要保证,因此为了切实的提高我国建筑工程预算的科学性、效率性、准确性,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统一、合理、高度可行的预算控制与考核管理制度,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环节、审查监督环节、签订合同环节与施工管理环节的具体责任明确到位、权责清晰,依据有效的奖惩方式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同时在预算目标确立之后,相关工程管理人员还应将统一、全面的目标层层细化、逐级分解,并落实到各个相关归口部门及资金使用单位,坚决按照预算控制及考核制度对各个预算的责任部门进行全面的预测成效考评,实施必要的奖励与惩罚,强化预算管理人员的责任驱动与危机感,从而有效的提高预算编制人员的工作热情。

建筑科学研究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问题;科学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中,在建设过程中保证工期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能够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造价,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深入研究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方面的相关问题,结合实践,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进行合理控制。

一、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概述

建筑工程进行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于工程造价的审核主要体现在施工的合同上,在对工程的验收结束后,要根据工程的整体情况,得出预算的审查结果,这种结果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它是承包方以及发包方在进行结算以及工程决算的重要凭证。这对我国的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说,做好建筑工程中预算审核管理工作,对于建筑投资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建设资金的合理利用和保管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审核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例如:建设方的施工专业管理人员出具的资料只注重工程实施的技术资料,缺乏计价方面的资料,审核时应要求相关单位以书面形式补充口头作出的变更和约定等。因此,需要设立建筑工程项目的审计组,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结算单据的收集工作。

其次,要审查审核资料的效力,这是预决算审核的核心。主要审查资料中负责人的签字情况,对于缺少必要的签字时,应补充签字;审查联系单、签证单的签复意见栏,对于只有签复人的签名,应要求负责人补充签复意见,因为这是现场签证中甲乙双方争议最多、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审查会议纪要,注意合同内容是否达成一致,也就是确定合同是否有效;还应审查隐蔽工程签证,把好现场签证关;最后就是施工组织设计,格外注意的是变更的内容,并且对于变更的内容应该审查其现场签证,注意与实际情况核实,避免出现签证单中的图示形状、尺寸、数量和价格不符实际,从而杜绝不实际的开支。

再次,审核关键处。主要采取的措施有实地考察、进行工程量审核等。实地考察可以调查所在地材料价、人工单价、土石方来源和弃土场所等工程造价的基础资料,同时还可以确定材料是否二次搬运、现场周边环境、交通、食宿、周边建筑对工程的影响等。工程量问题之一是工程量计算的误差,正误差常表现在土方开挖后,实际挖掘高度小于设计图高度,在计量时仍然依据设计图计算。负误差主要体现在全部依据理论尺寸计量工程量,通常会出现遗漏项目。工程量问题之二是工程量计算的重复,这种情况之一常出现在群体工程或大型工程中,经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施工单位共同承建,这就存在混淆工程界限、交叉工程重复计费的现象,特别是交界工程,从基础、砌墙开始,到楼层找平,屋面防水找平,结构粉刷,两个不同的施工单位都报价,因而造成重复计算。情况之二是采用清单计价的工程,有的项目其工程量已经在工程量清单分项中包含,又单独计算。因此,建筑工程量的审核要注意:(1)要熟悉和审查图纸,根据审核的图纸不同,工程量的计算审核也不同,但要严格按照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审核后须与预决算编制方进行核对工程量;(2)对于多家施工单位的群体工程项目,一定要注意书面资料和现场实际的结合,弄清楚各单位之问的实际实施区域;(3)注意各分项工程量之问的相互关系;(4)审核工程项目划分是否合理、是否出现多设或少设项目,划分方法要注意与定额项目或清单项目一致。

最后,注意建筑工程项目的审计方法和复审。审计方法多种多样,在具体的预决算审计中,根据预决算审计对象的情况、建筑工程的规模、工程结构的复杂程度等可以确定具体的审计方法。全面审核细致,可以避免审核中出现的差错,尤其是多算内容,但是工作量大,存在重复劳动;重点审核法侧重对重点项目的重要环节进行审核,一般工程量大费用比较高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可以采用此方法。此外,还有对比审核法、分组计算审查法和筛选法。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审查的具体工作中,应根据建筑工程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审计方法。复审工作不仅可以剔除出现的差错,还可以配合奖惩措施促进初审的准确性。

另外,还有费用计取问题、曲解合同意思、虚设费用和材料价格审核等。工程项目的取费标准必须按照省市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有关定额和相关文件标准执行,同时结合施工合同、招标文件等确定费率,审查要注意取费文件的时效性;执行的取费表是否与工程性质、合同约定相符;取费基础和费率计算是否正确;合同约定的费用是否已经扣除等。

三、现阶段我国建筑土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造价的形成缺乏市场机制的调节和引导

一方面,建筑业的招投标价机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立市场价格起到了相关的作用,但是建筑工程的招投标是在已经计划好的基础上进行招投标的,施工单位的自主报价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因此建筑工程造价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讲还不完全受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和引导。另一方面,某些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还未完全从监管职能理念转变到服务职能理念中来,私自对市场和行业采取保

护手段,另外再加上招标信息不完全公开,造成建筑市场缺乏透明度,缺乏公平竞争环境,这也导致了工程造价的形成缺乏合理性。

(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落后,信息累积滞慢

现阶段确定工程投资的多少是以定额为依据的,定额单价又是以几年前的人工价、机械台班价、材料价的统计为基础。基于这些数据所开发出来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远远不能满足于造价管理人员的使用,使工程造价工作缺乏可靠的参考数据,不能满足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的有关指标;材料设备的价格信息系统缺乏健全性,材料价格指数没能定期发表,工程造价的预测和调整也就没能

得到及时的指导。因此,建筑业的数据信息化模式、管理结构和决策程序等项目的量化程度是比较低的。

(三)缺乏对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管理的意识,存在施工阶段的控制漏洞

在进行工程造价管理中,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只对自己所负责范围内的造价进行核算控制,导致控制管理不具备连贯性和统一性,只注重事前控制,事后控制就显得比较被动。比如设计单位只对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核算,缺少控制约束设计方案的造价;实施招标的时候不清楚标底和标价的估价,使得在工程实施的阶段出现资金短缺,成本管理不严格,从而进一步导致了整个工程管

理的失控。

四、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有效控制措施

(一)做好设计阶段的预算控制工作。设计阶段的预算控制工作主要包括设计图纸的审核。初步审核设计图纸的合理性和经济性,然后详细检查图纸的设计有没有错误,如果发现应立即予以改正。

(二)做好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工作。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算编制时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要想较好的完成工程造价预算编制方面的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预算编制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之前要详细了解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组织特点。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收集地形测量图以及设计图纸等资料,到现场进行勘察,调查施工环境,并进行施工方案的研究。同时,要了解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定额和取费标准,并统一工程计算量规则以及材料的预算价格;(2)在施工之前,要先了解施工设计图纸,精确计算工程量和套用定额中单价。预算人员要认真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准确做出预算编制分析。计算工程量,熟练套用中单价,避免出现漏记、错套等错误;(3)针对市场影响,预算编制要对价格波动留有缓和余地。建筑工程的建设工期比较长,涉及范围比较广,在建设过程中,其原材料的价格以及工人的工资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出现波动,从而会影响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为了避免工程造价超出预算,可以对工程造价差价以及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从而可以适时的调整差价。

(三)做好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预算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的资金主要是用在了施工阶段。开发商往往会忽略施工阶段的造价预算控制,主要是因为这个阶段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能够节约的资金很少。但如果不进行造价预算控制,浪费的资金却可能很多。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预算人员要落实合同中的每项内容,并监督各项支出的使用情况,避免不必要的花费。

(四)控制工程造价调整审批,减少项目变更影响。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项目变更的情况。而项目的变更往往会带来工程造价的增加,因此,预算人员应该最大限度的减小项目变更对造价的影响。造价预算人员要先对项目变更部分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尽量缩小设计变更引起的造价超支。要严格控制工程造价调整的审批,加强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审查,将项目变更的影响降到最低。

(五)提高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是一项很专业性的工作,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知识储备。造价管理人员除了要掌握造价预算方面的知识以外,还要懂得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与工程设计、材料采购、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基层知识。当然,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爱岗敬业。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建筑单位应加强对预算人员的培养,使其专业素养和专业技术都能够达到标准要求。

结语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建筑工程项目造价预算费用较大,且建造完成后交付使用寿命较长,所需资源巨大,且占用资源时间较长,建筑行业也是浪费社会资源最大的行业,因此应做好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使整个工程的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加强推进建筑行业的法规法制建设,强化工程造价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既能确保工期保质如期地完成,真正做到对建设工程的全面控制。

参考文献:

建筑科学研究范文5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协调;科学性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式下,城市数量和规模都在膨胀方式下发展。城市的基础是空间和环境,由各种建筑、绿化、城市道路、人文风景等一起组成的服于人的空间地理体系。城市规划能够动态的协调建筑间的联系,也能协调好建筑群的整体形象。所以,在城市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对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城市化快速进程中,如何规划好城市,不但是有关建筑学的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学和社会学的问题。

1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中存在问题分析

⒈城市化进程中,拔高了对城市的定位,城市建设缺乏地方特色。

对城市的恰当定位,能够充分体现城市的活力、保持城市生命力、彰显城市魅力。但是,在我国城市规范建设中存在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对城市不管其规模大小,都追求所谓的大水面、大广场、大绿地,形成了盲目的跟从国际化的建筑风格。具体体现在对高层建筑的盲目追求、盲目建设大量城市雕塑等,但是实际情况是每个地方都不尽相同,城市大小所面临的情况也很不相同,所以,每个地区的城市规划应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做到因地制宜,突出本地城市建设的特色。

我们城市规划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城市建筑中的盲目借鉴、抄袭,使当前城市状态更加混乱,也破坏掉了城市中原本的典型特征。例如,我国地市级的一个广场能够达到20公顷,但是被誉为世界最漂亮的欧洲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的只有1公顷多而已。像这项的例子枚不胜举。

⒉城市规划中建筑设计的位置不明确。

建筑是构成城市的基本要素,其必须要服从城市的规划。两者之间要进行融合,对在城市的规划中,要特别重视城市规划中建筑设计的位置。但是现阶段我国城市建设中建筑物的设计不能够重视人文及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整体建筑设计不能够与城市规划想协调。

⒊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并且城市规划中的公共政策属性不明显。

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首先要有科学性。在保证其科学性的前提下,科学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必须得到保证。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建筑失败的例子很多。一条路甚至刚刚建好就拆掉重建,一些树木刚再下又挪地方,一些楼房建筑刚刚建好甚至还没有建成就会拆除掉等等。造成了资源、财力、人力的极大浪费。

相关部分对城市规划的管理力度不够,没有专门的该学科工人的模式,仅仅停留在国外或者相关的学科中学习相关知识的状态,没有明显的公共政策属性。

2 我国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协调发展的对策

⒈使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其前瞻性。城市规划作为城市空间调控的主要手段,在城市发展上要特别注重在精上下工夫,就是能够建设特色城市,并且能够保护好环境,又能够具有独特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在城市布局上能够合理,交通状况能够良好。城市空间设计要能够适应未来功能的转换,要充分估计到由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等引起的变化,确保城市的性质、布局估计等的相对稳定,进而保证城市规划的完整性及连续性。

⒉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要建立建筑设计方案的评审制度,来确保建筑的整体形象。通过评审制度,相关专家要严格审核建筑设计方案能否满足城市规划设计要求,并且要对建筑的地域空间布局和建筑的外观设计是否与环境和周围环境建筑像协调,进行严格审查,提出建议。

⒊提高建筑的质量和实用性。现代建筑中,一些开发商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对建筑偷工减料,给建筑造成了很严重的质量问题。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要建立完善的监督问责机制。在城市建筑中,要善于运用高科技技术,针对建筑质量的薄弱环节,要运用新工艺、新材料等,加大对新型建筑体系的推广,进而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实用性、经济性和美观性。对于房屋的质量,要在建筑设计、施工、配件生产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同时也要在设计、施工和设备等积极改进,控制好建筑物质量。

⒋完善公共参与制度。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城市规划的实施上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管理远远不够,需要公众的参与,两者间通过密切配合才能把城市和区域的管治处理好。要采取的手段有:使城市规划管理的透明度增加,顺畅公众参与的渠道;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保障公共参与的法律效益。

3 确保城市规划中的科学性及增强城市规划中的公共政策属性

在城市规划中,从整个城市的规模、道路和功能分区,到各种地下管道的铺设,都需要城市设计者和建筑规划者进行科学的分析及验证,各个行政机构也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核。时间维度上,要特别处理好朝前、滞后的关系,空间维度上,处理好局部、整体的关系,从而确保城市规划的科学、严谨性。当然,要想确保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的有效性,所有要严格执行城市规划中的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原则,节约资源,坚决杜绝短命建筑。在坚持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也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的作用。

4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对策分析

⒈政府应该加强对城市规划工作的领导。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城市的规划思想要不断创新,所以地方政府有关城市规划的管理理念要不断转变。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上,地方政府要从区域的层面来考虑规划的发展,不能仅仅兼顾城市本身,只有通过政府的科学合理的领导才能使一个城市得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⒉健全城市规划管理机构,严格规划审批程序。城市的发展,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中有关规划的综合协调功能变的越来越强,要通过推进规划编制的科学合理性,来确保规划的严肃性,进而解决部分领导和一些工作人员随意更改城乡规划的现象。要规范审批程序和规划技术,在操作规范及工作上其规范要进行完善和强化,进而利用制度规范审批的管理,提高规划审批的效率及审批水平。

⒊提高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自身建设,并且加强对城市规划管理的决策优化。通过提高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自身建设可以使管理部门做到秉公办事,提高办事的效率及服务质量。规划管理的决策优化,可以避免由于管理决策的失误所导致的城市建设中的混乱现象及克服城市基础设施的不足和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所造成的浪费。

5 结论

城市规划设计能够动态的协调各种类型建筑物之间的联系以及建筑群的整体形象。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设计设计要以及建设的任务及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的设计,在这中间也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尺度感受。所以说,城市规划和建筑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彼此促进、彼此依存的关系。地方政府作为两者相互协调的执行者,一定要站在城市利益的角度上,监督好城市的各项建设,进而使城市建设按照城市规划的步骤进行发展。创建出美好城市。

参考文献

[1]刘贵利.城市规划决策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3)

[2]唐燕.城市设计制度建设的争议与驳论[J].城市规划,2009(2)

[3]卢济威.现代城市设计方法概论[J].城市规划,2009(2)

[4]召区映川.论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J].四川建材,2008(4)

建筑科学研究范文6

 

青藏高原是人类人居环境的极限边界,青藏地域民族建筑是中华本土建筑体系的特色构成

 

在亚洲的中部,喜马拉雅山脉自东南的缅甸北部向西北的克什米尔连绵两千多公里,如同一只巨大的手掌,载托着一片广袤雄俊的高原,呵护着一片自高原绵延至太平洋富庶的沃土。这座山脉不仅成为东亚大陆和印度板块之间天然的地理气候屏障,而且孕育了福润亚洲东部文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养料。这片高原就是位于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也是目前已知孕育人类文明和人居环境的极限地理环境。

 

青藏地域民族建筑不仅是中华本土建筑体系中山地建筑的杰出代表、石构建筑的特色构成,还是繁衍生息于青藏高原的藏羌等民族生存智慧的结晶、发展实践的创造。在中华本土的建筑体系中,位于青藏高原的藏羌等民族,以山地为蓝本、以石木为材料、以中华民族传统深邃的天人思想和生态智慧,创造出具有纵向雕塑美感、独有自然神性气质、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的本土建筑文化体系,与东部广袤平原、农耕文化背景下,具有张弛之美、讲究厚重伦理、蕴含审美意蕴的本土建筑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建筑文化体系的同源性、丰富性、多样性的时空篇章。

 

 

青藏地域民族建筑研究的历史进程

 

自上世纪20~30年代以来,以梁思成、刘敦桢等一批建筑学泰斗为先导的建筑学人,开始关注青藏高原极地建筑的历史文化和遗产保护研究。抗战时期,由于营造学社西迁四川宜宾的李庄,更多的本土建筑学人终于有机会在空间距离上拉近与青藏高原的距离,以任乃强等为代表的民族学家,以川西为跳板,发现并探索青藏高原地域建筑的精髓,拉开中国本土建筑学人对青藏高原地域民族建筑研究的先河。如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等高校和机构依然在传续和继承青藏高原地域民族建筑研究的精神和传统。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西部广大涉藏地区迈入新社会的发展征程,一批批具有世界级文化遗产价值的青藏地域民族建筑陆续被纳入国家各级文物保护序列,甚至进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批批青藏本土的建筑学人在国家文物局、内地高校建筑学院科研机构培养下,逐步成长起来。原西藏自治区设计院古建所所长木雅·确吉坚赞先生就是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国家培养的第一批青藏本土建筑学人的优秀代表。布达拉宫、大小昭寺等世界级的青藏建筑文化遗产留下了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筑学院师生勘测调查的身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青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历史建筑亟待保护修复。青藏地区本土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复兴也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青藏本土地域民族建筑的研究迎来了第二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一个位于北京的国家一级社会组织和一个位于青藏本土的民营研究机构,逐步在青藏地域民族建筑学科研究领域崭露头角。2006年,明轮藏建作为青藏本土第一个民营科研机构注册成立,并逐步规划和稳步推进青藏本土地域民族建筑的调查和研究。2013年明轮藏建成为国家民委下属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的常务理事单位,逐步并入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的事业体系。2015年以明轮藏建为依托,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藏式建筑专业委员会(简称藏建专委会)成立。成为推动青藏地域民族建筑研究事业的第一个部级社会组织平台。截至2020年,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藏建专委会和明轮藏建已承接和完成多项国家及相关部委的课题,累计举办四届青藏地域民族建筑研究学术年会,学术成果丰硕。与此同时,自上世纪90年代之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高校、众多内地建筑学人已经逐步形成致力于青藏地域民族建筑研究的传统和师承。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之后,进一步明确了涉藏工作的重点,并在加强本土工科人才的培养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两级党委、政府相关领导的关怀下,拉萨市设计院与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明轮藏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成立拉萨市设计院青藏极地建筑研究中心,共同推进青藏地域民族建筑的研究工作。

 

 

青藏地域民族建筑科研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这些年,青藏地域民族建筑学科研究事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从生态视野看,随着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凸显和国家生态战略的实施,绿色建筑和人居环境等成为青藏高原极地建筑研究领域具有特色、潜力和价值的科研方向。

 

从文化视野看,共同体意识实质在形而上的认知层面应该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进一步的研究完善过程。在形而下的实践层面,应该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观念深入人心的培养过程。中华本土建筑文化体系视野下的青藏地域民族建筑研究和城乡建设发展实践,不仅是重要的理论建设任务,更是关键的观念培养载体。

 

从发展的视野看,下一阶段,涉藏地区高质量的发展和建设,离不开青藏地域民族建筑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人居生态、建设运营等诸多方面的系统理论研究的支撑。

 

由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以及青藏高原极地建筑研究需要在藏学、建筑学之间建立跨学科的研究视野等诸多原因,青藏高原极地建筑的研究仍然面临困难和阻力。近些年,各大建筑类院校及企业科研机构的青藏极地建筑研究还没有形成战略视野的规划。以建筑学院校“老八院”、各地民族大学为代表的学术界曾以不同的学科视野,多次聚焦藏族建筑研究领域,但由于本土高水平建筑人才缺乏、内地高水平建筑人才无法阅读藏文建筑古籍,以及在藏地进行田野调查的困难等众多原因,系统性、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不多。

 

 

国家战略视角下的青藏地域民族建筑研究

 

本土性和在地性是做好青藏地域民族建筑和人居环境研究的基础。而在逐步解决中国本土建筑主体部分(内地)的基础上,逐步拓展推进中国西部地域民族建筑的研究,应该是当代中国建筑学人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坚信这一点。这也是青藏本土藏族建筑学人对民族和国家肩负的责任和大义。

 

立足青藏高原这一具有特殊意义、战略价值的地理、生态、资源、文化、社会单元,在中国即将探索实践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时期,深入开展对青藏高原的地理气候、自然生态、特色文化、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等全要素系统性的科学研究、发展保护实践,已经成为中国西部青藏高原地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青藏高原极地人居环境研究是立足于青藏高原地域民族建筑研究,面向逐步新兴的青藏高原学科、服务地区发展的重要学科研究方向,也是青藏高原自然生态、地域文化、社会发展、战略安全诸多问题、多个研究方向的交汇点,更是青藏高原系统性社会发展实践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学习和继承新中国成立以来青藏高原地域民族建筑、极地人居环境的科研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今后,我们将以青藏高原地域民族建筑、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学科规划、实践成果为基础,立足解决遗产保护、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事业的具体问题,利用未来两个五年时间,逐步辐射青藏地区,推动中国青藏高原地域民族建筑学科研究体系和学科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为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本土建筑文化体系作出贡献,为青藏高原区域城市建设、乡村振兴、遗产保护、人居生态等事业提供理论依据、智力支持。同时,将逐步培养扎根高原、服务藏区的科研设计人才梯队。在青藏高原人居环境学科方面,打造具有部级水平、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科研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凝聚中国智慧的青藏高原极地人居环境建设将承载人民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