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的优势范例6篇

水产养殖的优势

水产养殖的优势范文1

关键词 渔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广西昭平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339-02

昭平县地处桂东北,拥有桂江上游110 km水系,是上天赋予昭平人民的宝贵财富,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水域总面积达11 333.3 hm2,具有发展渔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近几年来,昭平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渔业生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跨入全区渔业重点县行列,渔业从业者广、社会功能齐全,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稚形初成,渔业已成为推进昭平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纯收入“倍增计划”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1 昭平县渔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昭平县和全国一样全面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建设成为全县的中心工作,渔业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并经30余年的发展后,渔业取得了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渔业规模、总量大幅度增长

到2013年全县养殖水面达到1 466.7 hm2,比1983年增加800 hm2,增长1.2倍,渔业生产总量实现1.7万t,比1983年增长50倍以上,总产值2.94亿元,增长68倍,其中常规品种产量占63.4%,名特优品种产量占36.4%。

1.2 渔业生产模式、方式向多元化发展

除池塘养鱼、山塘水库养鱼等常规养殖生产模式外,水产部门注重进行水产养殖方面的总结和创新,先后推广了江河网箱养殖、庭院渔业、种草流水高产养鱼及休闲渔业等具有地方特色养殖经营新模式,这些模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渔业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江河网箱养殖、种草流水高产养鱼、休闲渔业从无到有,2013年网箱养殖面积发展到8.6 hm2,产量5 520 t,种草流水高产养殖面积达到15.5 hm2,产量3 970 t,休闲渔业55家,年综合经营收入6 260余万元。这些新兴特色产业成为当前渔业经济的亮点和增长点。

1.3 养殖品种朝着优质化、多样化发展

在巩固发展“四大家鱼”等常规品种养殖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推广良种、新品种、名优鱼类的人工养殖,先后引进推广了罗非鱼、淡水白鲳、杂交鲤、斑点叉尾等10余个新品种,开发了光倒刺、倒刺、黄颡鱼、桂花鱼、斑、翘嘴红、灰鲶等多个桂江地方名优品种养殖。目前,全县养殖品种达到25个,其中名优品种占65%。全县地方名优鱼网箱养殖面积已达到5.53 hm2,年产量逾2 700 t,成为具有地方特色品牌产品。

1.4 渔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

通过试验研究、示范推广,不同品种的综合配套养殖技术不断得到普及应用推广,并在不断提高常规品种养殖水平的同时积极开发养殖新技术,先后成功开发和推广了光倒刺等多个地方名优品种的江河网箱高产养殖技术、种草流水高产养殖技术等多项先进的养殖新技术,同时成功开发了光倒刺、倒刺、黄颡鱼等地方鱼类苗种人工繁育技术,为推进渔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1.5 生态无公害安全养殖正在推进

随着人们对安全、绿色水产品需求的增加,加速了渔业无公害生态养殖的发展。近年来,在全县重要养殖水域、渔区大力推行无公害生态健康养殖,积极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创建,2013年全县池塘、山塘水库健康养殖普及率达到62.3%,网箱养殖普及率达到89.6%,种草流水高产养殖普及率82.3%,有3个规模网箱养殖场获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全县水产品质量安全有较大的改善和保障。

1.6 渔业组织化程度有较大提高

全县现有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社员196人,县级水产养殖协会1个,会员108人。这些民间组织在行业管理、科技培训、产品推荐、信息交流、咨询服务和示范带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渔业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昭平县水产养殖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少,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差,养殖投入后劲不足,渔民增收难度大,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二是水产品生产至今仍然是以一家一户的传统生产、销售方式为支撑,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由于缺乏养殖、流通、加工一体化的龙头企业的带动,产业化进程推进慢。三是渔业产品质量与市场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在养殖总量中常规品种产量仍占绝对优势,而能与市场竞争的名优特品种产量总量偏小,尤其是能畅销外地市场的地方特色优势品种如光倒刺、倒刺、黄颡鱼、桂花鱼、斑 、翘嘴红、灰鲶等产量占渔业总产量的比例不到20%。常规养殖产品不时会出现滞销现象,而地方优势产品市场好,价格高,但总量小,满足不了市场需要。四是渔业公共服务机构不健全、条件差、服务能力低,还不能适应渔业发展的服务需要。全县仅有9名水产技术推广人员,12个乡镇中4个乡镇各有1名水产人员,8个乡镇没有水产工作人员,水产技术力量十分薄弱。五是养殖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明现。生产要发展,环境要保护,如何协调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成为今后渔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六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缺结构、缺人员、缺经费、缺手段,监管能力弱,安全隐患多,产品质量安全还有待加强。

3 推进昭平县渔业发展的对策

昭平县渔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要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提升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拓展新兴产业”的思路,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好渔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渔业整体水平,开创新的局面。

3.1 强化宏观引导,加大政策扶持,科学而正确地引导渔业向现代化产业扩展

渔业与其他行业一样,离不开政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也离不开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服务[1]。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需要正确判断和把握县内外市场变化趋势,分析渔业发展的优势和潜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发挥资源区域对比优势为重点,制定适宜本地渔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首先是制定利于融资的各项优惠政策,推动外资投入;其次是加大对从事规模化养殖的渔农民、渔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力度,激活群众参与渔业开发的积极性;再次是加强苗种、养殖、流通、市场各环节的监管措施,健全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市场产品的质量。

3.2 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渔业

昭平县地处桂东北,属“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林区县,山多地少但雨水充沛,气候宜人。境内众多河流属著名的桂江水系,昭平段干流全长110 km,有14条较大的支流。全县水域总面积约11 333.3 hm2,其中河流型(水电站)库区约8 000 hm2,山塘水库667.6 km2,池塘小水池813 hm2,江河库区可发展网箱养殖30~40 hm2,山涧溪流及低产田可开发流水高产养殖333.3 hm2以上,江河中可开发养殖的经济动物40余种,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发展养殖业的潜力很大。

昭平县要继续立足本地渔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加快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特色渔业,努力挖掘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和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根据渔业区域资源比较优势特点和县内外市场需求趋向,应着重推进如下产业的发展:一是全面推进山塘小水库提产增效工程实施。要充分利用林区山塘小水库水多、水好和周边青饲料丰富的特点,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全面推广应用高产、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力争“十二五”期末提产增效工程完成实施面积466.7 hm2,实现增产1 400 t。二是继续推进桂江网箱养殖发展。大力发展网箱养鱼仍是昭平渔业经济增长和助农增收的重头戏和主攻方向,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外资投资开发江河网箱养殖,并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和市场优势确定养殖主打品种,如文竹、昭平镇应着重发展已闻名遐迩的光倒刺、倒刺等地方优势品种养殖,五将镇、木格乡重点发展草、青、斑点叉尾等品种养殖,马江镇重点发展在广州市有销售市场的长江名贵品种长吻养殖。着力推进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生产发展,重点建设文竹、昭平、五将、马江“四大”规模网箱养殖基地,并以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县江河网箱养殖的发展,力争“十二五”期末规模养殖基地养殖总面积达到8 hm2,全县网箱养殖面积达到12 hm2。三是努力推进庭院水产养殖发展。庭院养殖具有投入少、易管理、高效益的特点,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展农村经济增收门路的新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要根据不同行政区位特点,确定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形成各具特色的“一乡一业”或“一品一村(或一带)”规模产业化的农村庭院经济,着重建设樟木林、五将2个龟鳖庭院养殖产业化乡镇和黄姚、凤凰、北陀3个黄鳝、泥鳅庭院养殖产业化乡镇,加大推广、普及养殖力度,力争到2015年全县庭院养殖户达到5 000户以上,实现庭院经济1亿元目标。四是加快推进发展种草流水高产养鱼。昭平县的种草流水高产养鱼历史悠久,在广西有一定的知名度,2013年养殖总面积、产量均居广西前列,潜力十分巨大。要加快全县老化养殖水池的改造提产,积极引导仙回、文竹、昭平、五将、马江、富罗等水、草资源丰富的山区乡镇以“村”为单位大力开发流水高产养鱼,全面推广种草流水养殖技术,新建3~4个连片、规模养殖基地,力争到2015年全县种草流水高产鱼面积达到149.33 hm2以上,产量达到6 700 t,成为昭平县渔业新的优势产业。五是稳步推进休闲渔业发展。休闲渔业是集渔业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型渔业产业形态,是一种延长渔业产业链,拓宽渔业功能,提高渔业综合效益,促进渔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要进一步强化现有休闲渔业设施建设、环境美化,功能扩展,着力提升综合经营水平,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养殖户投资开发休闲渔业,不断壮大休闲渔业产业,力争“十二五”期末休闲渔业综合经营收入突破1亿元的目标。

3.3 着力推进品牌建设,以品牌促发展

质量和品牌是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建设地方特色水产品区域品牌,走极品化的渔业发展道路,是建设现代渔业、促进渔业增收的必然选择[2]。面对水产品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应充分利用昭平县渔业资源区域对比优势,进行区域特优水产品品牌创建,实行品牌化、产业化经营,逐步提升产品市场地位和竞争力。昭平县桂江水系水质优良,水产品质优、味鲜,符合安全食品要求,且部分产品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产品品质比较优势明显,昭平桂江鱼在区内外已有相当的知名度。要充分利用好产品质量优势,加快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商标注册和原产地登记等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全力打造桂江鱼品牌。

3.4 加强水产品安全监管,确保渔业产品质量安全

水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部分,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对于维护渔业健康发展、提高渔业产品美誉至关重要。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一是加快全县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确保县、乡二级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手段、有制度,保证监管工作的正常运行;二是强化监管的广度、深度,加强养殖、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减少安全隐患;三是全面推行水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渔业生产流程,实行无公害生产管理;四是积极创新养殖技术,提高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的技术水平,减少药物使用;五是建立健全投入品管理、质量检测机制,严格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切实加强养殖生产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努力确保养殖产品质量安全[3-4]。

3.5 正确处理好渔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确保渔业健康与持续发展

昭平县生态环境良好,排污类工业少,外来污染源对水产养殖环境影响不大。造成水产养殖环境污染主要是内源性污染,产业主要集中在集约化程度较高的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两大块。就目前来说,污染影响还不明显,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展,污染影响就会突显出来。控制养殖环境污染,首先要制定养殖规划,科学规划养殖区域布局、养殖规模,全面实施养殖证制度,确保养殖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其次要规范行业管理,加强渔药、饲料等投入品监管,严格控制过度投饲和使用抗生素,严禁使用禁用药物、有害添加剂,尽量减少投入品对水体的污染;再次要积极推行无公害养殖、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使水体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5-6]。

3.6 强化示范带动和科技促进作用

建设现代渔业示范基地是探索实践渔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载体,是示范和推广现代渔业发展模式、发展成果的良好平台,是促进渔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对示范和引领现代渔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质量安全和生态环保为重点,着眼全县现有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区位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选建一批覆盖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地域特色、不同发展层次的示范效应显著的现代渔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根据昭平县渔业的产业特点,重点建设山塘小水库提产增效、江河标准化网箱养殖、庭院渔业、种草流水高产养鱼、休闲渔业等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建设,推广普及先进实用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幅度提高渔业生产管理水平,带动各类产业的快速发展。

4 参考文献

[1] 葛相安,刘世禄.我国渔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出路[J].中国渔业经济,2009(4):9-16.

[2] 刘展新,张军,刘洁清.农业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9):27-29.

[3] 庄国舟,张新杰.浙江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3-58.

[4] 韩沙沙.对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水产科技,2001(2):9-11.

水产养殖的优势范文2

关键词:养殖业;地方性;培植与开发

1当前养殖业的特点

1.1大众化行业

大多数养殖项目都是传统项目,是广大农民最熟悉的一个行业,适应范围广、生产周期短、易入行、易形成规模,一旦有利润空间,很容易一哄而上,竞争激烈,养殖业由于高峰与低谷的振幅明显而不稳定。

1.2持续消耗型

养殖面对的是动物生长发育,需要不断投入饲料、药品、饲养管理劳力等,一旦积压会大幅度增加成本,导致效益下滑甚至亏损。

1.3鲜活产品运输、中转困难

养殖产品特别鲜活产品远距离运输、中转非常困难,且损耗大、风险高,同时在运输和中转过程中受气候、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受伤甚至感染疾病,如果运输管理不当还可能导致动物的死亡等。

2如何选准适合地方发展的养殖项目

选好养殖项目是发展地方养殖产业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时代,评价一个养殖项目是否可行,主要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就是在市场竞争中是否有优势。产品市场竞争力由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和营销能力三个因素决定[1]。而提高养殖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有的依赖于原有的客观条件,有的靠后期的培植和建设,对于一个地方而言,首先应当尽量选择发展客观条件上具有优势的养殖项目,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

2.1自然资源优势

养殖都要依赖于一定的自然资源,如土地、水域、气候条件、草场、品种等,依托良好的资源可降低成本、形成规模、生产特定品质的产品,从而形成竞争上的优势。以广西天峨县为例,其拥有21.3万亩宽阔的龙滩库区水面,且气候适合、水质良好、水产品品质好,无疑是难得的优势资源。此外,天峨县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83.6%,是部级林业县,近年来天峨县林下养牛、养羊、养鸡等不断兴起,不但产品品质好,且成本低、效益显著,因而天峨县的森林资源也是一种养殖优势资源。

2.2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即区位的综合资源优势,即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区位优势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政治、政策、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2]。从养殖业来看,首先考虑所在区域位置是否有利于获取生产资源,是否有利于与消费市场、加工基地衔接等;其次是饲料工业、旅游、交通运输等配套产业与互动产业发展情况,及其对提高养殖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支持能力等。如天峨六画山鸡过去饲养主要于天峨县八腊瑶族乡一带,以农村农民散养为主、自繁自养,饲养方式落后,发展缓慢,不成规模。

2.3技术优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发展养殖业需要多方面人才,如养殖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经纪人队伍、创新人才等。同时,养殖者自身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就是一种优势,从事养殖业提倡“就熟不就生”、“十年磨一剑”,尽量选择发展当地群众熟知的养殖项目,以及当地市场基础好的项目。此外,历史人文因素形成的传统技艺、特色产品、特色品种、特殊技能在产业发展中具有特殊作用,如能开发利用,也会形成特殊的优势。如天峨县始终把科技作为提高特色养殖产业的重要支撑,狠抓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实用技术的推广,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相互交流经验等多种形式,积极培养科技能人、乡土专家和农民技术员,涌现了全国科普带头人吕昌发、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青年示范社(法人代表吴国英)等一批优秀的农民养殖专家,这些农民养殖专家对地方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

2.4区域规模与集群优势

俗话说“一个店铺成不了一条街”,有规模才能吸引资源(包括人才),才便于与消费者对接。区域内的同行不一定是竞争对手,也可能是相互依存的伙伴。单个养殖企业规模难以对接大市场时,通过区域开发形成群体规模也是一种优势。

2.5国家及地方政策支持

国家政策调整和扶持措施可以改变竞争关系。目前,国家支持养殖业的途径有12种之多,因势利导地引导群众发展国家重点支持的养殖项目,并创造条件争取国家和地方养殖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也是提高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3开发好养殖项目的途径

3.1做好地方性养殖业的科学规划和布局

依据养殖资源、产品市场容量、区域承载能力等因素,在科学评估、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切实做好养殖业发展总体规划,科学设置发展规模,合理布局区域养殖生产。如天峨县在推进特色养殖业发展中,始终高度重视搞好产业发展规划,把科学规划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实施。为开发利用好库区渔业资源,天峨县委、政府提出了“开发讲规划、航道讲畅通、坝首讲特色、湖面讲亮丽”的库区渔业发展思路,及时邀请上级专家和组织有关部门经过充分论证后,编写了《天峨县龙滩天湖渔业发展规划》,为库区渔业科学养殖、规范养殖奠定了基础。在山鸡产业发展中,全县同样十分重视规划工作,提出“养殖讲品牌、开发讲规模、销售讲质量、整体讲效益”的发展思路,并制定了《天峨县山鸡产业发展规划》。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天峨县特色养殖业发展有计划、有步骤推进,为各产业项目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保障。

3.2构建合理的经营主体结构

现代养殖业的发展,应当避免单家独户的“零敲碎打”做法,立足地方实际,引导培植股份制企业、个体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经营主体,形成结构与规模合理,产业与经销一致,利于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营销能力的生产经营格局。同时要加强对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和引导,推进养殖业集约化、产业化进程。如天峨县在培植地方养殖业的同时,注重引导养殖户成立养殖企业、合作社及协会等,目前全县有2个股份制企业、2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3个养殖协会,这些企业、合作社和协会在养殖业产品的开发及销售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天峨县山鸡产业专业合作社覆盖全县,社员总数172人,年组织销售山鸡苗及成品山鸡100万只以上,销售收入达4732万元,销售纯收入达567.8万元,社员户人均增收1776元。天峨县山鸡产业专业合作社对全县山鸡产品生产和销售发挥重要作用,先后被评为2008年广西养殖行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先进单位,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青年示范社,央视一套、央视七套、广西卫视晚间新闻都对该合作社作过专题报道。

3.3找准市场定位

发展养殖业应当根据地方实际,找准市场定位,才能针对性打造区域性产品特色,形成地方品牌。要注重市场调查,了解市场行情,分析消费者对该类产品某些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策划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经营模式,找出特点、亮点,为当地养殖产品塑造与众不同的、印象鲜明的形象,才能突出市场竞争优势。

3.4科学规划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

在养殖业开发中,基础设施建设是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科学引导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养殖业综合水平,促进区域环境协调,避免发展养殖与环境保护及旅游业等其他产业的矛盾冲突。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区域动物疫病防治、地方特色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推广、养殖设施外观及建筑特色等方面的因素。要加强对养殖场选址和建设规划的指导和管理,通过引导基础设施建设来提高养殖业总体水平,保护环境,保障区域内各行业协调发展。

3.5构筑产品营销网络

养殖产品的销售问题是发展养殖业的难点,更是重点,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同步开展营销体系建设,摆脱产品销售被动,降低市场风险。一是要培植营销龙头,根据当地产品特点和客观条件,通过培植经纪人队伍和提升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形成专业场户带动、合作社带动、龙头企业带动等多种有效的营销方式;二是引导经营主体与批发市场、零售市场配送中心、生鲜超市等市场网络的对接,积极开发网上营销等多种销售渠道,构建可靠的营销网络;三是发展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拓宽销售途径。在养殖业发展中,还应当高度重视本地市场的开发和利用,因为本地市场是本地产品在区位上最具竞争优势和最易把握的销售途径;四是注重产品包装,要根据生活需要和社会人文因素在新、特、异、精等方面下功夫。

3.6培植地方产品品牌

养殖产品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品牌对于养殖业的生存和发展日益重要。一是要通过推行地方养殖技术标准,推广地方特色品种、特色养殖模式等措施,打造地方共同的特色并开展宣传、认定工作,如“三品一标”认定等,形成地方特色品牌;二是引导养殖企业注册商标,建立企业生产技术规范和良好的经营理念,并积极申请相关认定,努力培植龙头企业品牌;三是按照国标进行规范养殖,形成自身品牌。以天峨六画山鸡为例,自2007年以来,天峨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天峨六画山鸡这一地方特色资源的开发,加强对该品种进行特色品牌打造,从培育地方品种、申报“中国山鸡之乡”、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等多方面推进,经过努力,中国经济林协会于2008年授予天峨县“中国山鸡之乡”称号,2009年天峨六画山鸡品种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认定,2010年6月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通过对天峨六画山鸡产品品牌的打造,有效地促进了天峨六画山鸡生产的发展,在生产发展的同时,销售势头旺盛,产品供不应求,2014年天峨六画山鸡出笼130.2万羽,产值达10416万元。

3.7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培植地方龙头企业

人民群众对养殖产品的品质要求也日益提高,养殖业要长足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推进产业升级,积极推进养殖业科技进步和实用技术推广,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品质,升华地方品牌。引导龙头企业不断加强品牌建设、生产能力建设和营销能力建设,提升其龙头作用。要不断加强产品营销、加工、包装等行业培植,引导配套产业和互动产业发展,为养殖产业升级提供支撑。

4发展养殖业常见的误区

4.1项目选择图新图奇

从养殖业的特性来看,新奇的养殖项目和产品,要么依赖于特殊的生产资源,要么只是针对特殊的销售渠道或消费群体,不适宜作为地方性发展项目。此外,越是新奇的东西,越是缺乏技术优势和市场基础,不仅不是优势,反而是一种劣势,发展需要谨慎。

4.2片面追求上规模

水产养殖的优势范文3

一、现状分析

我市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全市海岸线长240公里,滩涂面积150万亩,负10米浅海300万亩,未利用宜渔荒碱涝洼地、水面100余万亩,渔业资源种类繁多,发展高效生态渔业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30万亩,实现水产品产量36万吨、产值49亿元。

当前全市南美白对虾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海水养殖科技含量低,单产水平不高。年全市海水养殖平均亩产只有30多公斤,而精养高产区亩产达到100公斤以上,淡水区最高亩产达到1000公斤以上,依靠科技提高产量的潜力巨大。我市海参生产刚刚起步,但发展势头迅猛,而且苗种生产已初具规模,示范区效益显著,预计今年全市海参养殖面积将突破4万亩,“十二五”末可达到10万亩以上。贝类是我市最大的渔业优势资源,但目前管理粗放、产量低、年平均亩产只有300公斤。通过底播增殖、封滩护养等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贝类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两大历史机遇,突出三大优势品种,以建设高效生态渔业为核心,以产业优化升级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促进渔业资源深度开发和集约利用,增强渔业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实施做出更大贡献。

任务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全市南美白对虾海淡水养殖面积40万亩,总产量7万吨,产值21亿元。其中,海水养殖面积32万亩,平均亩产达到95公斤以上,总产量3万吨,实现产值达9亿元;淡水养殖面积达到8万亩,平均亩产500公斤,总产量4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发展海参池塘养殖面积达10万亩以上,亩产100—150公斤,实现产值20—30亿元。浅海贝类封滩护养面积达到85万亩,实现产量6.4万吨,产值5亿元;潮间带海水池塘立体养殖20万亩,实现产量20万吨,产值15亿元。贝类总产量达到26.4万吨,产值20亿元。

三、工作重点

南美白对虾:以标准化池塘改造为重点,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大规格对虾精养高产技术和优质苗种培育技术,实施养殖全过程质量监管;大力培植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打造绿色南美白对虾优势品牌。

海参:按照全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高标准、规模化建设养殖基地,加快池塘造礁、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等多元化发展,加强海参苗种繁育与越冬保苗技术研究,全面提升养殖水平;打造品牌,拓展市场,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贝类:推广优质贝类苗种繁育技术和立体养殖技术,大力实施池塘生态养殖、封滩护养和增殖放流,打造全国贝类产业基地品牌。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研究工作和技术措施,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工作落实。

(二)统筹发展,整体推进。按照“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以现代渔业“3•20工程”、渔业科技“3•10工程”和渔业产业化“双百工程”为载体,推进3大优势主导产品产业规模扩张和效益的提高。

(三)加快示范园区建设。以绿色食品(水产品)生产为核心,以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在全市建成一批三大品种示范园区。建设水产原良种生产园区13处,海参标准化池塘养殖园区9处,岸基工厂化养殖园区7处,贝类、对虾等生态立体养殖以及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园区10处以上,发挥示范园区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全市渔业三大品种健康快速发展。

(四)加大资源养护力度。建设文蛤、缢蛏、青蛤等种质资源保护区,增加文蛤、青蛤、缢蛏、蛤等优质贝类底播品种和数量,力争每年底播优质贝类数量达到5亿单位以上。

(五)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市县(区)项目优先安排三大品种开发,积极争取海域使用金项目、优质鱼项目、平安渔业项目、现代渔业项目、资源修复项目等省级以上海洋与渔业项目落户滨州,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以项目建设促进各项规划目标的实现。

(六)加强质量体系建设。在优势产品生产区内,全面实施绿色食品(水产品)基地、产品双认证制度,大力推行高效、生态、清洁、安全生产模式。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建设,完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检测制度,实行全过程质量监控。

水产养殖的优势范文4

关键词:调整优化养殖结构;扇贝;对虾;二次创业

中图分类号:S9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136

在扇贝与对虾的销售市场上,人工养殖的扇贝与对虾占据了主要地位。截至目前,扇贝养殖与对虾养殖仍然占据了渔业经济的核心部分。养殖户在养殖对虾和扇贝时,应当密切关注水产养殖的具体条件与特殊性,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来防控大规模病害发生[1]。

1 进行二次创业的重要意义

20世纪中期至今,沿海某些地区就开始推进对虾养殖与扇贝养殖的产业发展。从水产品进出口来看,渔业产业也不能缺少扇贝与对虾养殖作为支柱。较长时期以来,烟台市都致力于大规模的扇贝对虾养殖,这种现状在本质上推进了养殖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沿海很多地区的养殖户通过养殖对虾与扇贝实现了致富的目标,因此很多养殖户把对虾和扇贝养殖作为主要的致富路径。

2 二次创业的基本思路

作为沿海的养殖户,开展二次创业的基本思路就在于创业,依照可持续的理念来推行二次创业。从整体的角度来讲,二次创业应当建立于渔民增收与养殖行业增效的基础上,依托养殖行业的先进技术手段。对于养殖水产品的整体结构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对于现阶段的水产养殖布局进行调整。只有从全方位的角度入手,那么才能突显地区独特的养殖行业优势,进而创造集约化、规模化与产业化的对虾和扇贝养殖模式。具体而言,在对虾与扇贝二次创业的过程中,应当依照如下的基本思路。

二次创业的关键点就在于保障成活率以及防病减灾。近些年来,养殖栉孔扇贝的很多养殖户都遭遇了较大规模的经济损失,这种损失来源于多样要素对养殖行业的强烈影响。相比于其他种类的扇贝,海湾扇贝具有较高的抗逆性与耐高温性,因此很易成活并且表现为病害程度较轻的状况。

对于对虾与扇贝的整体养殖结构应当进行全面优化,在此前提下推行新时期的对虾与扇贝养殖措施和技术。具体的措施为:对于病害严重的局部灾区应当推行全面休养的措施,重点为半封闭或者密度较高的海湾地区。

养殖户对于虾池应当实现全方位的利用,在此基础上提升对虾的产出效益。按照集约化养殖的思路来体现养殖行业的优势,对于现阶段的虾池进行综合改造。此外,扇贝与对虾表现为不同的生活习性。各地养殖户都应当密切结合现阶段的扇贝市场经济效益,确保在较低水温下也能顺利养殖扇贝。

3 探究完善措施

3.1 提升养殖管理的整体水平

养殖户应当致力于调整二次创业的结构,优化关于对虾和扇贝的养殖结构。具体在优化结构时,关键就在于提升养殖管理的综合水平。依照科学养殖管理的基本宗旨来推行养殖管理,杜绝海产品的种质退化、周围生态恶化、对虾与扇贝病害加重等不良现象。

3.2 综合防治各类病害

经过分析可知,近些年来某些地区养殖的对虾与扇贝表现为大量死亡的趋势,这种现状根源就在于病害威胁。由此可见,二次创业的要点应当落实于病害防控。具体在防控病害的过程中,应当遵照标本兼治的基本原则,把防治措施视为其中的重点。

3.3 引进新时期的技术养殖措施

作为新时期的水产养殖户,本身应当具备科技意识,密切结合水产养殖领域的产学研。养殖户应当善于接受新时期的水产养殖技术,在推行二次创业的全过程中都要融入新型的技术措施。

4 结束语

早在20世纪前期与中期,沿海地带的养殖户就开始尝试养殖对虾与扇贝。面对养殖业的新形势,关于扇贝与对虾养殖亟待完成二次创业,通过运用二次创业的措施来提供养殖业的基本保障。养殖户如果要获得更高的对虾与扇贝养殖效益,那么基本前提就在于优化结构,从而在根源上杜绝大规模病害对于扇贝与对虾养殖的威胁。具体在施行二次创业的实践中,扇贝与对虾养殖户还应当不断摸索,对于养殖经验进行全面归纳。实现对虾养殖以及扇贝养殖的二次创业,有利于改善海产品养殖的整体环境,在此前提下为消费者提供美味优质的养殖海产品。

参考文献

水产养殖的优势范文5

一、基本情况

XX市怀柔区现有虹鳟养殖场30多家,年产量约500吨。以虹鳟为主的垂钓、餐饮业达450家,虹鳟售价10-18元/斤,另收加工费10元/尾,如“鱼师傅”酒家年可销售虹鳟25吨。

山东省XX县现有虹鳟养殖面积220亩,主要集中在冶源镇。冶源镇养殖虹鳟150亩,养殖户150多户,其中年产量2-3万斤的养殖户约30家,年产量5-6万斤的养殖户7-8家。现已形成集鱼卵采集、孵化、饲养、销售、饲料加工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养殖品种由虹鳟向金鳟、大西洋鲑、鲟鱼等多品种发展,年纯收入520万元。该镇还立足资源优势开展以虹鳟为特色的餐饮业,全镇有美食园、鱼村、鱼馆等30多家,推动了虹鳟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主要措施

1、领导重视,政策与资金落实到位。山东XX、XX怀柔具有得天独厚的地下水、涌泉水,水量大,水质清澈透明,水温适宜,是虹鳟鱼养殖的最佳场所。为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XX县及怀柔区政府把虹鳟鱼作为水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点产业,从政策与资金上给予扶持。同时注重科技创新,增加科研经费,增强科技力量,开展科技攻关。XX县政府还从虹鳟卖难入手,在发展初期发挥各驻外办力量推介虹鳟产品,并承担一切费用,为虹鳟产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

2、依靠科技,加快虹鳟产业的发展。为了推动规模发展,XX县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服务,并邀请青岛海洋大学教授、省水产研究所专家结合生产实际举办科技讲座,提高了渔民虹鳟养殖技术水平。怀柔区虹鳟养殖基地常年聘请虹鳟鱼研究资深专家、研究员开展新技术开发研究、专业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拥有必备的制种实验室和试验池,用作远程教育的设施,为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科技成果发挥了作用。为适应国内外市场对无公害虹鳟产品的需求,养殖基地严格按照科学规范的操作进行虹鳟的选育和饲料配制,严把疾病防治关,严禁违规药物的投入。由于无公害标准化等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推广应用,虹鳟养殖单产水平不断提高,怀柔区单产水平为3-5万斤/亩,XX县为5-6万斤/亩,创国内先进水平;养殖成本也逐年降低,每斤成本只需4-6元,一个养殖面积200-300平方米的小型虹鳟养殖场,年可创利4-5万元。

3、良种配套,为规模开发提供保障。怀柔区注重抓虹鳟鱼种苗基地建设,做到自繁自育自养,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在品种结构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育了日本金鳟、山女鳟、白点鲑、河鳟等十多个优良品种。同时针对多年近亲繁殖导致品种退化、品质下降、个体生长缓慢等现象,组织了有关专家开展优质亲鱼的选育工作,保障了种苗质量,推动了虹鳟养殖业的发展。XX县由于水温不适宜人工繁殖,需外调发眼卵,为此县水技站聘请专家、专业人士传授苗种培育及养成技术,使每个养殖户都熟练掌握了从发眼卵孵化、苗种培育、成鱼养成至病害防治等全套技术,苗种培育成活率达60%,成鱼养殖成活率80-90%。为节约开支,冶源镇政府从XX、黑龙江等地集中调运发眼卵,分发到各养殖户自行孵化培育,使户均节约成本1000元以上。

三、启示与建议

1、加强领导,统一认识。虹鳟鱼养殖是一项新产业,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育,才能形成一个规模产业。由于我市虹鳟养殖刚起步,基础较弱,为此生产要上规模,必须有超前意识,耐心工作,及相应的优惠政策做后盾。地方政府要重视虹鳟产业的发展,制定优惠政策,拨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虹鳟产业,对虹鳟科研攻关与技术培训、创品牌、促销等给予重点扶持,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初期的困难与问题,尤其是销售难题。金融部门要放宽条件,向虹鳟产业倾斜,重点支持经营水平高、有一定影响面的基地型龙头企业,推动虹鳟产业的规模发展。

2、建立规格苗生产基地,创新养殖模式。由于我市地下水资源有限,只能开发高海拔地区的山涧水养殖虹鳟,而山涧水又存在渡夏及受雨季影响水质易混浊的问题,对虹鳟苗种造成危害。因此要规模发展,必须错开高温时期,发挥南方生长速度快于北方的优势,利用秋冬季低水温开展养殖,走“集中培育,分散养殖”之路。要根据生产布局,建立县级大规格苗种(50克/尾以上)培育基地,不断扩大养殖规模。还要根据不同类型资源特点,创新养殖模式。如开发高海拔地区的水库开展增养殖;在低海拔地区利用秋冬季选择适宜水质的大中水域开展网箱养殖;发挥关闭、停产养鳗场水质清新的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开展虹鳟精养等,不断做大做强这一产业。

3、培植典型,依靠效益带动生产。XX、山东虹鳟产业均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才不断发展壮大。我市的虹鳟养殖试验于2000年取得初步成功,2002年在全市推广养殖,尚属小规模分散生产。2003年又遭遇“非典”与罕见的高温,影响了这一产业的发展。为此,我市虹鳟产业的发展壮大,除政府增加资金扶持力度,帮助开拓市场外,还需培植典型与龙头企业,依靠效益带动生产。要抓两种典型,一种是水产技术部门先行,开展严格的标准化生产,包括采用进口饲料饲养,使养殖成本控制在每斤8元以下;另一种是培育经营机制完善,具有技术、资金、设备等优势,市场竞争力强、带动力大、辐射面广的骨干型龙头企业,如台商吴龙振先生在清流李家的养殖场,走“公司+基地+农户”之路,促进虹鳟产业发展壮大。

4、加大科研力度,实现科技兴鳟。从我市目前虹鳟养殖水平看,地下冷泉水养殖产量最高,效益最好,平均每平方米产鱼20公斤,仅是考察点的最低水平;山涧水养殖更差,平均每平方米产鱼11公斤,为最低水平的一半。从养殖成本看,我市为每公斤20-26元,与XX、山东等地无法相提并论。如何降本增效成为今后虹鳟产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虹鳟要发展,科技要先行,要重视虹鳟的科研开发,增加科研经费与科技力量,组织科技人员,聘请虹鳟养殖专家,联合科研院校,针对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如病害、饲料等进行攻关,不断提高养殖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水产养殖的优势范文6

(一) 进一步合理调整养殖布局,活化养殖结构,提高增质效益。把好生态水产畜牧业空间布局、种养结构、生产能力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在__,当务之急就是请专家结合__实际,合理调整水产畜牧养殖布局,划分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区,充分利用现有的区域优势,投入研发资金,开发当地传统品种如芝麻鲇、花羽乌骨鸡等,使之形成规模和产业。要把传统优势品种如本地黑猪、黑山羊、本地黄牛等做大、做强,须在产品质量上、品牌宣传上加大力度,按照开发一个品种,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搞好主要功能区规划和品种结构调整,清理整顿生产秩序。要以生态环境优雅为基础,大力发展增殖水产畜牧业和休闲水产畜牧业,利用森林覆盖率高、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倡导多种养殖模式并存,从高密度、高产量养殖模式向低密度、高品质、高效益的自然生态养殖方向发展,拓展可供休闲旅游的水产畜牧业。要注重对市场多变性和多样性的研究,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变到以市场为中心上来,紧紧围绕市场转,在引进和开发名特优新品种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新品种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当地的并且无扰当地生物种群的优势品种,使之能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并有自己的市场。

(二)着力解决养殖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根据我县水产畜牧业养殖发展现状以及水产畜牧业养殖在环境保护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本着发展与保护并重、同步的原则,对水产畜牧养殖特别是非规模养殖场做出相应的环保规定,以促进其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要积极引进和革新养殖技术,走无污染、零排放的养殖新道路,鱼畜禽粪便综合治理要从末端治理转移到综合治理,从工程建设转到建管并重,重在管理,从单纯的鱼畜禽粪便治理转移到治理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从单纯靠政府投资转到以政府引导,养殖业主为责任主体,探索产业化治污、资源化利用新路子,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要进一步提高水产畜牧养殖业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控制面源污染,凡新、改、扩建水产畜牧养殖项目,必须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依法报批,经相关职能部门批复后才能开工建设, 并在建设过程中按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做到环保处理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

(三)落实政策,增加养殖扶持力度。一方面,县财政要加大对水产畜牧业生产的投入,安排一定的财政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种鱼、种牛、种羊、种猪、种禽的补贴、贷款贴息、草种补助、技术培训和养殖户的奖励等;另一方面,安排一定的扶贫或以工代赈资金扶持农户发展种草养牛、养殖羊和生态鱼生产,通过贷牛(羊、鱼)还牛(羊、鱼),以牛羊鱼或扶持资金滚动发展的方式,扩大牛(羊、鱼)生产规模,特别要扶持有能力的牛(羊、鱼)养殖大户发展牛(羊、鱼)生产;再一方面,金融信贷部门要加大对养殖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投放上给予倾斜,小额信贷部门可根据规模户的养殖情况和信誉度给予适当放宽和延长贷款期。

(四) 稳步推进粗放型水产畜牧业向现代水产畜牧业、数量水产畜牧业向质量水产畜牧业转变。一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重点培育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农村能人进行产业化经营,培育和扶持合作社不断更新科技养殖知识,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竞争能力,使产业从零散经营向产业化经营转变。二是强化水产畜牧业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把全面推行养殖标准化放在首位,按国家绿色食品生产要求来严格管理水产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各样投入品。要加快动物产品和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定期对产品药物残留、重金属含量、污染物和重大灾害进行评估,等等。三是正确处理数量水产畜牧业与质量水产畜牧业的转变关系,从水生、陆生动物的食物卫生和生存环境福利入手,切实抓好从“幼苗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确保人民群众舌头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