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虫害防治范例6篇

农作物虫害防治

农作物虫害防治范文1

笔者认为综合防治的新概念,它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和周边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这里面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至可一发而动全身,进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

2、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通常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使天敌能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抑制虫害中发挥作用,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留下一部分害虫。

3、各种防治手段如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技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限制,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将其有机联系,互相协调补充,才能起到最好的防治效果。所以必须全面考虑,使其对于生态系内外的副作用减至最低。不但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作物和人畜的影响,还必须考虑到和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环境保护问题。综合防治的配套技术是:根据综合防治的原则和当地生态的特点,以作物及新的防治技术进行组装和协调运用。其内容包括:

1、保护利用有益生物,结合农事操作为天敌提供栖息场所,注意合理用药,减少天敌杀伤,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

2、以农业防治为主的预防系统,如有利控制的高产耕种、轮作制度,种植抗(耐)性强的优良品种及其合理的品种布局;培育无病虫的种苗,针对性的种子消毒、土壤处理。

农作物虫害防治范文2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对策;黑龙江北安

北安市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但近年来,农作物病虫草害困扰着粮豆生产全过程,遇暴发流行年份造成大面积减产。虽然近年来,北安市防治病虫草害的种类逐年增加,防治手段逐步改善,防治效果逐步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防治方法,化学防治落实的多,发挥农业、生物、物理技术措施较少;二是防治策略,从单一病虫草的综合防治考虑的多,而从作物的生物防治出发,统筹安排不同生长期各种病虫草综合治理体现的少;三是防治效益,过去强调增加产量最多,忽视对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指标的研究,讲究提高防治的经济、生态、社会之大效益少。因此,北安市农作物病虫草的整体防治水平有待提高。

1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组织实施

1.1 建立综防领导组织,明确责任制

农作物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具有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统一的领导和组织保证。根据北安市作物生产地域广、区型多的实际情况,落实综合防治技术的各项任务,提高综合防治水平,使农作物综防工作有组织上的保证,研究制定《农作物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方案》,并建立综防领导小组和综防技术小组,按照方案规定保证实施,做到责任分明,层层有人抓。

1.2建立基点,以点带面

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在广大农村是技术性很强的一项工作,抓好基点极为必要。为此要做到市有基点乡、乡有基点村、村有基点户,逐级设点,以点带面搞好综防技术的推广工作。试验基点侧重在作物品种抗性鉴评、病虫及天敌种类调查、必要的生物、化学试验和防治指标、施药技术研究等方面;示范基点主要做好农作物对比试验,示范区按方案落实到乡村的实际面积,发挥各基点的示范作用,使综防技术在广大农民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1]。

1.3 搞好技术培训,普及综防知识

结合“科技之冬”、“指百联十”科技大集等形式,培训乡、村、户的技术骨干,充分利用媒体及时普及综防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的综防意识,从而推动综防工作的开展。

2综合防治重点与策略

2.1防治重点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工作方针,全面考虑农作物整个生育期病虫草害防治,结合地域特点,形成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使用农药,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的防治技术体系,将病虫草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对主要危害农作物的大豆菌核病,水稻稻瘟病、恶苗病、立枯病,玉米黑穗病、大斑病,大豆食心豆,地下害虫,苗期害虫,二条叶甲、蚜虫、潜叶蝇,突发性草地螟恶性杂草重点防治。

2.2防治策略

鉴于北安市农作物苗期害虫多为点片发生,且具有明显的补偿功能,应重点抓好播种期和成株期防治。其中播种期以预防为主,通过抓好“三种”、“三推广”,对主要病虫草害进行田间防治,苗期为管防结合,以测报为依据,合理使用农药进行田间挑治;成株期要根据不同区域的明确主攻对象对病虫进行兼治,推广应用生物防治,良化生态环境,促进农作物健身栽培,配合各种措施,综合治理草害[2]。

3防治对策

3.1充分发挥农业措施预防病虫害的作用

一是选用抗病高产质优良种,选用良种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既经济又有效的途径,也是落实综合防治措施的重要一环。二是实行人工和机械选种,防止病粒、虫体、虫瘿、草籽、菌核等随种播种,成为初侵染来源。三是种子处理,实行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杀菌剂拌种。四是轮作,实行统种分管。实行轮作是不增加任何投资减轻病虫损失最有效的途径。五是推广农业措施,调整群体结构。大豆推广精量点播,玉米综防田提倡催芽播种,降低发病率。六是推广精细整地,恶化病虫生境。翻地、细耙地病虫害明显低于未翻地,大豆病粒率减少,虫食率降低;玉米综防田拾净茬子,耕翻整地,降低虫源基数和病菌成活率。

3.2开发利用生物制剂,强化四大作物健身栽培

以保护利用天敌,积极开发利用生物制剂,把推广增产菌、赤眼蜂作为综防重要内容,通过以菌治病,以虫治虫,强化农作物健身栽培,维持农田生态平衡[3]。

3.3综合治理草害

杂草危害是造成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综合治理草害对农作物尤为必要。着重从药剂筛选、施药时期、杂草防治指标、施药技术改进及农业措施配合等5个方面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大面积对农作物杂草的进行综合防治[4]。

4 毕玉昌,杨萍.金安区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社会化服务的做法与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

陈其志.农作物病虫草害可持续控制及其发展趋势[J].湖北农业科学,():-.

张玲,戴奋奋,赵刚.江苏省主要农作事病虫草害防治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农机化,():-.

农作物虫害防治范文3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直补;可行性;注意问题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发生危害时期不一致,多数农民不能准确识别自己所种植作物发生的病虫种类,防治技术水平相差较大,加之选用防治农药种类、施药方式的差异,很难保证整体防治效果。为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实现作物增产和农民增收,笔者借鉴国内先进管理经验,就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直补可行性进行探讨,以期取得良好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

1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1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方案制定

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方案的制定关系到工作的全局,首先要明确责任,召开实施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的乡(镇)分管领导、农业中心主任等参加工作会议,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1]。农业主管部门成立防治病虫工作领导小组,分区分片进行督察防治,小组领导应定期到各个乡(镇)检查病虫是否施药以及防治效果,了解信息反馈,解决防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植保站负责病虫测报、技术培训、药剂配方、机器操作使用与维修、防治效果调查等;乡(镇)负责组织、发动、宣传,落实直补配套药剂到村、社;村、社负责登记、造册、公示、收机防费和把药剂直补到农户手中。

1.2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测报

植保站负责病虫测报,合理药剂配方,指导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工作。植保站从种子处理开始,根据田间病虫发生量,结合气象预报,编发有关病虫害防治手册,对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赤斑黑沫蝉、螟虫、蓟马、赤枯病、稻纵卷叶螟、黏虫等10多种农作物主要病、虫、草做出预报,并根据病虫发生种类、发生期、发生量,通过科学合理药剂配方,及时施药防治,全面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

1.3宣传培训

宣传直补农民政策和防治病虫技术,可以通过出动宣传车辆,增加并充分利用现有广播、黑板报、小喇叭以及手机短信平台等交通通信工具。同时制定定期培训制度,首先对乡(镇)干部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然后分区分片对农民进行直接培训,扩大培训面,并印发技术资料分发到农户手中。农业部门可建立专业网站,将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方法通过网络进行发表公布,达到广泛宣传的效果。

1.4备足农药、药械等防治工具

农药、药械等防治工具是保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工作实施的基础。病虫害防治直补,不直接将现金发给农民,而以农资财物的形式补贴。根据制定的直补总额,准备农药和药械,保证直补防治期间的农药、药械的供应到位。

1.5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工作的具体实施方式

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病虫防治适期,灵活实施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工作。由村、社对稻田面积进行登记造册、公示,农药由乡(镇)统一到市植保服务部购买,并分配到村、社,由村、社凭造册登记,农户签字后发药,农药施用可根据不同区域和不同海拔高度规划施药到田,根据每公顷直补额进行直补农药,不足部分的农药由农户自购。

2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必须注意的问题

(1)病虫防治直补工作,离不开农业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病虫防治直补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工作,要认真实施好,农业部门是联系财政部门和农民之间的桥梁。只有农业部门从病虫发生种类、面积和防治技术要求等方面综合考虑财政资金的管理分配和防治技术指导,才能正确地做好病虫防治直补工作[2]。

(2)农民自行防治使用的药品、药械不规范,导致少部分防治效果较差。因此,需要加强农资市场的执法检查,保证农药、药械的质量,同时加强对农民防治作物病虫知识和施药方式的技术培训。

(3)直补防治实施过程工作很繁琐,涉及到千家万户,操作起来很困难,受市场经济的制约,农户各自的想法不一致,组织实施的部门工作量大[3]。今后操作实施要简单化,可由各区、县申报应补贴的病虫防治面积、农药品种及数量,上级部门及财政部门核准后统一采购发放给各乡(镇),各乡(镇)在认可的代销门市供应给农民,农民凭票购买。针对出现病虫发生种类多、而直补经费少的现象,必须提高农药和药械使用效率。

(4)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工作,是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新举措,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大宣传力度[4]。结合进行宣传,相互促进,增添农业科技宣传的活力。植保专业队需要发展、完善,以保证大面积使用。只有利用植保专业队在病虫防治中的骨干作用,带动农户自行防治,采用植保专业队机防与群防相结合的统防统治办法,才能保证大面积的实施完成。

(5)上门兑付与上门宣讲政策要同步。针对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数额少,主管部门要分派人员到零星分散或偏远的农户家中宣讲政策,兑现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政策。要严格执行政策,直补要直接对农民,不准乡镇干部、村组代替农民签字盖章;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将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扣抵任何费用,不得挪用、私分,当年未兑付的补贴款必须无条件转入下年。

3小结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补贴,牵涉农资供应、农业生产技术管理、农产品产量及商品收购三方面,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各个方面进行补贴的可能性非常小,只有根据国家财政资金支持总量,对病虫害防治的关键环节进行必要的补贴,才能做到既引导农民进行科学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又能将国家补贴政策落到实处。病虫害防治直补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综合考虑,详细规划,周密实施,才会促进“三农”工作科学有序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4参考文献

[1] 张义,袁英国.长丰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164,167.

[2] 李绍杰,鲁秀芝,李华,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2):120-121.

农作物虫害防治范文4

一、综合防治的基本特点

近几年来植物保护工作的发展,不仅表现在防治技术的改进,更主要的是通过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终于更深刻地认识了植保工作的方向,改变了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概念,从而更好地解决植保问题创造了条件。人们曾想寻找一种防治手段,企图利用这种单一手段来达到控制或消灭害虫的目的。综合防治是通过有机地协调应用各种防治手段,使之相辅相成,将病虫害压低到经济危害水平以下,以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将所使用的手段对农业生态系内外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新的综合防治概念,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管理和周围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在生态体系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或轻或重地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至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所以说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生态学问题。

2、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的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通常情况下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了使天敌能够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抵制虫害中发挥作用。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地留下一部分害虫。

3、各种防治手段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业技术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是它们的各自特点和限制,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把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互相协调,彼此补充,能够收到最大的防治效果。必须全面考虑,使防治措施对生态系内外的有害副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不仅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作物和人畜的影响,还必须考虑与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注意环境保护问题。

二、综合防治技术在控害减灾中的作用

我国农业生物灾害的研究与防治工作已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从单一病虫为研究与防治对象,发展为以作物及其全生育期的多病虫为研究与防治对象,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出发,开展综合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基础的系统研究,组建适合各主要生态区的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分别在各示范区贯彻实施。在病虫害大发生的条件下,这些综防体系和配套防治技术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示范区显示出典型的科技主导作用。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是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益以及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实现农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增产指标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山东省曹县农作物害虫的防治工作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 由于农作物种植重茬、迎茬较多,病虫害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曹县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花生、棉花等,多年来,由于农作物种植种类单一长期重茬、迎茬种植的情况较多,近几年来病虫害发生程度及发生面积逐年加重。

2、 农民盲目用药、滥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意识还有待提高。近年来由于病虫害的逐年加重,据调查,农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在对农作物防治过程中,化学防治面积达到90%以上。一些农民在施药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用药量随意加大,这样就造成一些病虫害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也增加了用药的成本,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加重了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

3、农业生态系统脆弱,病虫灾害此起彼伏

(1) 小种分化与变异。新发现小麦白粉病毒力较强的8个新小种,潜在威胁更大;稻飞虱生物型以Ⅰ型为主,转变为生物型Ⅱ为主,并发现了致害力很强的孟加拉型;稻瘟病小种变异也很频繁。这些病虫新种型的出现,将引起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丧失抗性,危害加重。

(2) 主要病虫再猖獗、次要病虫上升。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和农药品种的更换,导致过去已长期控制的小麦吸浆虫、二化螟、三化螟、东亚飞蝗、稻蝗等多种病虫又回升造成灾害,一些次要的或局部性病虫害,如稻瘿蚊、水稻细菌条斑病、水稻恶菌病、麦蜘蛛、麦叶蜂、玉米病毒病等亦常成灾。。

(3) 危险性病虫害传入。近年来,一些国际上成灾频率极高的危险性病虫害如稻水象甲、美国白蛾、美洲斑潜蝇、马铃薯象甲等先后传入我国主要粮棉产区和林区;美国白蛾已沿主要铁路干线分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美洲斑潜蝇的传播更快、危害更大,迄今已在南北十多个省(区、市)发现其严重危害蔬菜、花卉、烟草、油料和棉花等经济作物,形势相当严峻。

4、关键防治技术落后

(1) 农药使用技术落后。如农药的施用至今仍沿用50年代的大容量淋浇喷雾法,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仅20%左右,施药器械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一贯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民用飞机施药发展缓慢,机动施药器械拥有量小,使用范围有限,目前防治病虫害主要是手动器械施药。在病虫害大发生时,还得靠人海战术,尤其是除草的问题愈加突出,全国年耗除草用工约250~260亿个劳动日,几乎占农业用工的一半。有关农药的药效测定、残留动态监测、病虫抗药性的评估及治理亦严重滞后,盲目用药现象十分严重。无公害生物农药的研究虽有一定基础,但与产业化的目标差距很大。此外,我国化学农药创制和研究能力落后,主要依赖于仿制的格局依然如故。

(2) 抗病虫作物品种选育急待加强。对棉铃虫、棉蚜、黄萎病、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稻瘟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病毒病等主要病虫害,尚没有研究出高效的可稳定控制其危害的农作物品种,生物技术在抗病虫品质创新与选育的应用上也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 (3) 病虫抗药性日趋严重。化学药剂防治仍是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的主要减灾手段之一,随着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农药施用量越来越大,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威胁我国农作物生产的主要病虫害有200多种,其中27种防治对象已产生严重抗药性,如水稻螟虫、棉铃虫、棉蚜、红蜘蛛、菜青虫、褐飞虱、水稻白叶枯病、小麦赤霉病、蔬菜霜霉病、小菜蛾、温室白粉虱等,尤以棉蚜、棉铃虫、白粉虱、小菜蛾、蔬菜霜霉病的抗药性突 出,成为生产面临的重大难题。

(4) 生物防治技术呼唤新的突破。我国是生物防治研究与应用最早的国家之一,近40年来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取得很大成果,就总体而言已步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但近年来在应用基础研究(技术贮备)、生物技术应用、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投入市场新的生防制剂和保护利用天敌的实用技术越来越少。生物防治技术有待新的重大突破。

5、灾害预警能力差

长期以来,受研究经费和条件限制,我国对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吸浆虫、棉铃虫、玉米螟、棉蚜、草地螟、稻瘟病、黄萎病、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爆发成因和灾变规律的研究相当薄弱,因而对大区域流行暴发的重大病虫灾害的整体预警能力差,目前仍难以完全摆脱被动应付的局面。

四、持续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措施

1、加强对病虫害研究的投资力度

我国农业一直是低投入的弱质产业,农业科研的投入更是如此。在农业科研中,一谈及加强投入,人们首先考虑良种培育、科学施肥、兴修水利、区域治理等,植物保护总是被放在从属地位。植保科研单位由于经费不足,设备、仪器严重老化、陈旧。研究手段和技术的落后,导致相关基础研究滞后,无法开展重大病虫害的灾变规律研究,因而对灾害的预警能力差,生产上顾此失彼,已造成了严重后果,亟待加强投资力度。

2、 粮棉作物重大病虫害灾变规律研究

以严重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迁移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开展以下研究:

(1)迁移性害虫大批量、长距离、大范围迁飞或扩散的行为特征、生理生态机制及其灾变规律;流行性病害大区域蔓延、远距离传播的特征、生态条件及其成灾规律。

(2)重大病虫害与其寄主作物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在不同的作物布局、栽培制度及气候等条件下的消长规律与成灾趋势,分析引起暴发灾变的关键因素。

(3)害虫生物型分化和病原菌致病性变异的趋势、遗传规律及其与病虫暴发或流行成灾的关系。

3、加强粮棉油作物病虫害预测及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以严重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及油料等主要农作物的重大病虫害及农田草、鼠害为主要对象,开展以下研究工作:

(1)重大病虫害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动态消长规律;主要致灾种类的发生发展趋势;准确的中、长期发生预报,数量化的灾害性风险预测技术。

(2)改进农业生物灾害的关键治理技术,对生态调控技术的创新与示范、控害生物的扩繁与利用、高效低毒非残留药剂的筛选与应用、病虫抗药性治理、抗病虫作物的选育与应用、耕作栽培措施的持续控害等技术措施着重加强研究;开发适应不同作物生态区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控害减灾配套技术体系。

农作物虫害防治范文5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防治;江苏沭阳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131-02

沭阳县位于江苏北部,沂沭河下游,地理坐标为北纬33°53′~34°25′,东经118°30′~119°10′。307省道、新沂河横贯境内,淮沭河、205国道,新长铁路穿越南北,新245、324省道纵横其区,交通十分便利,县城位居其中央,控东西之咽喉。全县共辖40个乡镇(街道社区),人口180万人左右,境域面积为2 294 km2,耕地面积13.6万hm2,水面3.33万hm2,荒滩逾0.67万hm2,绿化2.00万hm2。辖区常年种植小麦10.00万hm2,水稻7.33万hm2,玉米2.00万hm2,蔬菜2.67万hm2,花卉苗木近3.33万hm2。

1 沭阳县历史上病虫草害发生历程

蝗害在历史上发生多且危害重。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至清同治之年(1862年)的317年中,有记载的蝗害24年,年发生面积逾0.67 hm2。同治元年,飞蝗蔽天,蝗蝻如潮,禾、草、木尽光,岁大饥。民国35年,潼阳县落蝗逾0.67万hm2。民国38年蝗害面积0.48万hm2。1950―1962年,均有小面积蝗害发生。20世纪70年代以后,蝗害偶有小面积发生,但危害不大。

豌豆象从1950―1959年危害10年,损失率30%~40%,蝼蛄危害9年,其中1952年发生蝼蛄虫害达4 127.53 hm2,被害率15%,损失粮食487.5 t。

20世纪60年代主要虫害蝼蛄、地老虎、稻苞虫、红铃虫。1960年稻苞虫危害面积3 933.33 hm2。

20世纪70年代,主要病虫害有白叶枯病、纵卷叶螟、三化螟等。1972年秋,稻纵卷叶螟卷叶率20%。1979年三化螟危害损失粮食800 t。

20世纪80年代,主要病虫害有麦蜘蛛、白粉病、山芋、黑斑病、稻飞虱。1980年山芋黑斑病危害烂种248.5 t。1986年和1987年,稻飞虱袭击大部分稻田,多达2万hm2以上,损失率达20%。

20世纪90年代,主要病虫害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玉米螟、小麦纹枯病、小麦白粉病、棉花枯黄萎病、稻飞虱等。1991年因稻飞虱危害,造成近5 333.33 hm2水稻倒伏。1997年、1998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暴发面积近1万hm2。

2000年以来,水稻虫害有灰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玉米螟、麦蜘蛛、蚜虫;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小麦纹枯病、赤霉病、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等。2003年、2007年、2009年、2010年,水稻纵卷叶虫暴发,为害严重。2003年、2004年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全县成灾近1万hm2,损失严重。2008年、2010年在西南岗几乡镇水稻黑条矮缩病大发生,严重田块病穴率达70%,一般10%左右。2014年秋水稻穗颈瘟发生重,2015年小麦赤霉病大流行。

2 沭阳县建国以来病虫草害防治历程

建国以来,沭阳县植保部门一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控制”的原则。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防蝗为主,中期主要防治地下害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等。60年代后,以防治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如下。

2.1 物理防治

主要用人工捕杀、诱杀、火烧、磙压害虫。1944年8月,桑墟乡15 d捉豆U300 kg。1955年全县人工捕捉蝼蛄16.3 t。

2.2 生物防治

始于1973年,利用天敌资源消灭害虫。在棉花苗期,释放瓢虫,捕食蚜虫。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稻田养鱼、养鸭治虫。由于稻田生态环境改变,无敌种类增多,稻苞虫危害得到控制。

2.3 农业防治

20世纪80―90年代推广了间作套种、水稻旱育秧,2000年后推广了小麦适期迟播、水稻机插秧、秧田全程防虫网覆盖技术,有效控制灰飞虱危害。推广蔬菜地膜和薄膜覆盖等技术,有效降低和预防了病虫害的发生,稻田耕翻种麦降低了螟虫危害。

2.4 药物防治

20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白砒、砷醇铅钙、棉油泥皂、鱼藤粉(精)、烟草、石灰水等防治农作物病虫害。1953年9月,县地下害虫防治工作组在南关荡河西村首次用2.5%六六六毒谷防治蝼蛄83.8 hm2。60年代使用多硫化钡、西力生、赛力散、乐果、敌敌畏、敌百虫、1059等农药。70年代使用农药39种,主要有代森铵、苏比203、百治屠、敌锈钠、杀虫脒、7216、井冈霉素、3911等。80年代初,推广呋喃丹、敌杀死、杀虫双、速后杀丁、乙敌粉、三环唑、氟乐磷、草甘膦、2甲4氯、克瘟散等。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主要推广应用了氧化乐果、甲胺磷、噻嗪酮、三唑酮(粉锈宁)等。2000年以来主要推广应用了吡虫啉、啶虫脒、千斤、稻杰、苯磺隆、噻磺隆、乙草胺、丁草胺、百草枯、寒秋好、唑草酮类、咪鲜胺、三环唑・氯溴异氢尿酸等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和杀菌剂。2010年以来主要推广应用了吡蚜酮、烯啶虫胺、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维盐、苦参碱、茚虫威和氟环唑、氟硅唑、嘧菌酯等高效低毒农药。沭阳县农药使用方法主要有撒、拌、喷、熏、蒸。施药机械从手摇喷粉(雾)器到手压式喷雾器,发展到弥雾机。20世纪90年代末至2000年初发展大型机动行走喷雾、喷粉机械,现已广泛用于农林病虫防治,近2年还使用直升机飞防美国白蛾。

3 沭阳县病虫害防治现状

常年沭阳县水稻病虫发生面积23.33万公顷次,防治43.33万公顷次,小麦病虫发生面积16.00万公顷次,防治面积36.67万公顷次。玉米病虫发生面积2.87万公顷次,防治6.67万公顷次,农田草害发生1.00万公顷次,防治17.33万公顷次等。

植保机械现全县保有量好:手动施药药械有10万台,背负式机动药械1 800台,小型机动药械有2 000台,大型机动药械有40台,手持电动药械8 000台。

4 存在的问题

4.1 选用药剂不对路

通过调查发现:全县约有1/3农户对选用药剂、防治对象明确,1/3农户半知半明,随便用药,1/3农户根本不知防治对象和如何选药,跟风现象严重。对防治对象不明确,防治药剂不了解,乱用滥用药现象严重,甚至造成生产事故等。

4.2 使用禁用限用农药

不按国家有关农药禁用、限用规定,存在继续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等事例,甚至把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等,造成蔬菜、瓜果农药残留超标等。如吴集镇生产的白条萝卜,仍有不少农户使用3911防治地下害虫,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销售;菊酯类农药如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氢菊酯、氯氢菊酯等及其复配剂产品大量用于稻田防治稻纵卷叶螟,造成水源污染,导致鱼虾难以生存。

4.3 乱用滥用农药

不按防治技术要求,乱用滥用农药现象严重。防治上不掌握病虫发生实况及防治适期,普遍存在滥用、乱用农药现象,如2014年水稻只有纹枯病重发,而稻飞虱属中等偏轻发生,稻纵卷叶螟未发生,但防治上就全县而言,水稻只需在7月上中旬防治纹枯病、稻飞虱;水稻破口抽穗初预防穗颈瘟和稻曲病[1-2]。水稻一生只需防治水稻纹枯病、飞虱1~2次,穗颈瘟1~2次,而实际上全县大面积防治7~10次,大量造成物资、人力、财力浪费。防治稻纵卷叶螟不需使用毒死蜱、阿维菌素、甲维盐等农药,而实际这类药剂销售用量相当大,不少于往年。

4.4 无专业化植保服务体系

植保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较弱,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的需要。目前,全县虽组建了部分植保服务队,但基本上是有牌子、无场所或有场所、无机械设备,即使有场所、机械,也无专人负责和专职作业人员,更谈不上应急防治能力。

5 工作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绿色植保理念,综合治理,尽量避免使用化学农药[3]。

5.1 注重基础工作

县植保站要配齐测报人员,器械设备,全县设立各片区测报点10个以上,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做好相关测报器械配置、建立好系统调查田和观察圃,测报灯等系统数据的采集、整理工作,同时搞好全县各区域的病虫发生情况普查,为全县农作物病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4-6]。

5.2 注重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全县范围内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在县植保站的统一安排下,做好新农药、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提高沭阳县病虫防治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全县大力推广高效低毒、生态好的生物农药及其复配剂,以全面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能力,为无公害绿色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5.3 注重队伍建设

全县要建立能拉得出,打得响,服务能力强的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全县要在县植保站和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牵头下,每个乡镇组建2~3个植保专业合作社,每个合作社要有中型弥雾机30台左右,每10台弥雾机配套1名专业修保人员,确保每个合作社作业能力在100 hm2左右,全县植保合作社的日作业能力保证在0.67万~1.00万hm2,确保沭阳县农作物病虫暴发时,在2~3 d内完成突击防治工作。

5.4 注重投入

植保专业化防治工作靠自身收入效益难以维持,要靠政府各级财政支持补助,本着农民筹一点,各级财政扶持一点,专业防治组织收入少一点,原则上能维持开展,让工作人员收入基本划算的原则。

5.5 改变农资供货渠道

农资来源渠道,要走农企共建路子,避免环节过多过繁而增加防治工作的运营成本,减少病虫防治投入,同时保证农资质量,防治效果。

6 参考文献

[1] 和丽荣.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技术[J].北京农业,2013(36):120-121.

[2] 黎奇林.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3] 李绍杰,鲁秀芝,李华,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2):120-121.

[4] 乔志文.我国甜菜病虫草害种类分布及化学防治历程[J].中国糖料,2003(4):42-46.

农作物虫害防治范文6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通过成立市场化的专业防治组织,在农业部门的科学指导和管理下,采用先进的测报技术、防治器械和防治方法,对较大面积的农作物实行统一防治的方式。近几年,在湖南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在市、县各级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通过湘潭市各级农业、农技部门和专业化服务队伍的共同努力,陆续在一些乡镇进行了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试点,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

一、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发展背景

(一)发展粮食生产的迫切要求

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被人总结为“993861部队”,本文由收集整理农业劳动靠老人、妇女、儿童来完成是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当前的粮食生产,已经解决了耕作、移栽、除草、收割等一系列高劳动强度的难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由于劳动强度大、专业技术性强、存在作业安全风险等原因,在青壮劳力大量外出的情况下已经成为制约粮食生产最重要因素。专业化防治能够解决劳动强度大、防治效果差的难题,能有效遏制耕地抛荒,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维护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受群众欢迎。

(二)应对日益严峻病虫害形势的客观需要

因为对病虫害防治知识的欠缺,面对众多的农药品种、五花八门的宣传广告、经销商不负责任的推荐,农民往往无所适从,农民乱打药的情况相当普遍,造成病虫抗药性增强,防治成本上升,防治效果下降,对农业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受自然、气候以及栽培条件变化的影响,常规病虫害呈逐年加重发生态势,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均呈大发生态势,甚至暴发成灾。2000年-2008年湘潭市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由1100多万亩次上升到2000万亩次左右,只有发展专业化防治,推行统一、快速、高效、准确地联防联治和统防统治,才能提高防控效果、效率和效益,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危害损失,保障农业丰产丰收。

(三)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继续实施植保工程,探索建立专业化防治队伍,推进重大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的工作要求。2008年10月农业部专门下发了《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意见》,提出“按照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和要求,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目标和任务,到2009年,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全部实现病虫专业化防治;到2010年,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由目前的5%提高到10%;到2020年,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提高到50%”的目标任务。

湖南省农业厅在2008年提出“通过3年-5年努力,实现全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面积达到全省农作物种植面积80%以上”的总体工作目标。200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向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下发了湘政办发[2009]15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通知”,对全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组织保障、经费保障等问题作出了具体要求。

二、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发展现状

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湘潭市以湘潭县、湘乡市为重点,分别在湘潭县云湖桥镇、杨家桥镇、茶恩寺镇、湘乡市毛田镇、虞唐镇建立五个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重点示范区,示范面积在5000亩以上。同时,要求韶山市农业局、岳塘区农业局各办1个2000亩以上的示范点。全市各农业乡镇分别办1个500亩以上的示范点。示范区、示范点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市场运作,农业部门管理服务”的原则,组建专业化防治队伍,以双季稻全程承包服务形式开展专业化防治。

(一)杨家桥镇示范区

杨家桥镇示范区是由杨家桥镇农技站组织成立杨家桥镇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协会,由村级种田能手自发组织成立机防队,各机防队集体加入协会,由协会负责技术指导、供药、防效调查,自愿、合作形成的专业化防治队伍。是目前我市效益最好、效果最佳、纠纷最少、责权利最明确的一个专业化防治服务队伍。目前已有五个村发展4个机防队8个机防小组,实施全承包服务面积6700多亩。

(二)虞唐镇示范区

虞唐镇示范区是由个体经销商邓检云组织成立的“虞唐镇大胡子水稻种植合作社”负责实施。合作社以发放会员卡的形式发展会员。入会会员实行刷卡购农资,各会员帐务实行电脑管理,分户单独记帐。年终根据会员的年消费额实行3%~10%不等的返利。目前,该合作社入会会员达8000户左右,全年开展专业化服务面积近1万亩,全包服务按160元/亩收费,半包(包药)服务按90元/亩收费。全程承包服务面积5000亩左右,开展半包服务面积5000亩左右,目前是我市规模最大的个体专业化服务组织。

(三)茶恩寺镇示范区

该示范区是由农机专业户与农资经销商联合成立的“湘田水稻种植合作社”。农户自愿入社,由合作社实施统一机耕、统一机收、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供药、统一防治的高度专业化合作组织,目前已发展水田面积2000多亩。

(四)毛田镇示范区

毛田镇示范区是由毛田镇水稻种植合作社为主体单位负责实施,毛田镇农技站负责技术支持。日前该合作社拥有专业化防治机动喷雾药械100台,在万山等10个村105个组对3290户农户实施全承包专业化防治服务,全年服务面积5291亩。入社农户由合作社出资按服务面积与保险公司签订农业保险合同,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专业化防治服务单位面积效益不高、风险过大的问题。由于毛田是我市稻瘟病老病区,在今年稻瘟病严重发生的情况下,毛田镇专业化防治丘块与非专业化防治丘块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差别,专业化防治已深入人心,要求入社的农户十分踊跃。

(五)云湖桥镇示范区

该示范区是由长沙市泽丰农贸有限公司以典型的公司模式运作,在云湖桥镇建立专业化防治服务站,由公司与农户直接签订服务合同,以双季稻全程承包模式(包供药、包施药)开展服务,全年每亩收费165元。全年实施双季承包服务面积2600亩左右。防治效果较农户自防丘块明显提高,农户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经验借鉴

(一)必须坚持市场化发展的方向

推进专业化防治,首要的问题是培育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专业化防治组织是经济实体,必须坚持市场化运作,防治组织要能够独立有效承担防治责任。同时要坚持群众自愿,政企分开,不搞行政强迫,政府相关部门职责只能是引导、服务,决不能创办服务实体,否则就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地位不超脱,责任不清晰,监管不落实,服务不到位,势必难以健康发展。

(二)必须坚持防治组织多样化发展的道路

推进专业化防治,绝不能用行政命令固定某一种发展模式,必须根据实践情况,寻找适合我们湘潭发展的路子。湘潭属于丘陵地区,多山、多冲,地势不开阔,各地栽培情况、禾苗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差异很大,专业化防治风险也较大。试点中我们没有照抄照搬湘北地区大公司、大面积防治模式,放手让各地尝试。根据试点示范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杨家桥的协会模式,还是云湖桥的公司模式,或者毛田、虞唐、茶恩寺的全合作社模式,甚至三、五个农民自发形成的民间机防队,都表现出了很好的发展生命力,其关健在于不断借鉴经验,逐步发展壮大。

(三)必须坚持地方化管理

专业化防治的关键是要组建好基层作业队,选好队长。队长必须由当地群众信得过、具有一定业务素质、能够较好处理各种矛盾、能够依照操作规程组织实施专业化防治的人担任。机防组织必须将防治费收取、纠纷的处理、防治具体组织等方面的经营管理责任落实到当地的责任人,实现专业化防治的民间化治理,以“港人治港”的办法来解决服务过程中的矛盾纠纷。

(四)必须强化农业部门的引导和管理职能

农业部门要指导专业化防汉组织制订章程、科学规划机构设置、明确岗位职责、拟订内部管理制度、完善服务合同文本、配置先进药械、联系农药供应渠道、规避风险措施,争取乡村基层组织支持,为专业化防治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要及时组织机防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使防治人员能够掌握基本的病虫识别和测报、农药使用、防治效果调查、施药器械使用维护、劳动保护等方面知识以及农药管理和植物保护方面法律法规,为今后持证上岗做准备。

要制定出台管理规定,加强农药的管理,严格限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妥善收集处理废弃物;执行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建立病虫防治档案,详细记录病虫害发生情况、开展防治情况和药后效果调查情况,落实防治责任,确保防治效果;严格劳动保护管理,实行统一着装防护,落实各项保护措施。

要强化防治服务。实行农技人员联系作业队制度,加强专业化防治指导。联系人员要认真参与和指导作业队病虫测报、防治方案制订、防治效果调查等方面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防治中出现问题。

四、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投入,以奖推进专业化防治的发展

专业化防治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也是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在推进专业化防治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先进设备不足,添置成本较高;人员技术基础相对较差,必须持续开展全面系统培训。由于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很大,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一旦遭受不可抗拒的突发性、流行性病虫灾害,将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建议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设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补贴资金和保险制度,让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和农民都能吃上定心丸。

(二)落实农机补贴政策,加快防治器械更新换代

当前农机补贴切块到农机部门,操作方式按大型农机申报程序,一台大型拖拉机补贴几万元,而一部机动喷雾器补贴200元,申办手续却一样烦琐,操作性差。鉴于这种情况,今后一段时间重点是要与农机部门协调,建议由农业部门根据全省专业化防治药械的使用情况,选择几款适应当前专业化发展需要的机型,由农业部门根据当年专业化发展的需求情况,以政府招标的形式直接向厂家统一采购,以量的优势降低采购成本,由农机部门根据补贴比例直接补贴,从而降低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生产成本,将补贴实惠真正给予农民,推进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将专业化防治纳入农业保险,化解专业化防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