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栽培技术范例

农作物栽培技术

农作物栽培技术范文1

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带动了很多科技方面的进步与发展,在农业方面也引进了许多的先进技术。现阶段我国人口急剧增加,粮食产量问题是我们的民生问题。而科学合理的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能为农作物产量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进而为民生的发展提供保障。因而对于农作物栽培技术的管理进行优化是势在必行的。

关键词:

农作物;栽培技术;完善措施

现阶段我国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完善,但是仍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完善的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因此,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优化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

1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

1.1将农作物的自然条件与生理特点作为基础

事实上,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技术,在栽培技术实施之前,首先要考虑此农作物的自身生理特点,然后考虑光合作用及外界自然环境,要以农作物的高产量为目标,确定相应的栽培技术。

1.2要将提高农作物栽培技术作为前进方向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更加注重自身的保健,崇尚健康饮食,绿色食品逐渐提上了议题。因此绿色农作物的栽种也成为了主要的生产目标,绿色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更是在最大程度上利用了自然资源,体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不断优化的栽培技术过程中,使农作物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要以提高农作物栽培技术为方向,不断探究和实践[1]。

1.3科学化和正规化的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模式

近些年,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非常快速,但也显露出其弊端,各项管理制度不完善、不科学、不正规。对于农业发展来说,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不合理,会对农作物的产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科学的、正规的管理对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是关键。我国虽然发展得比较快,但是对于西方一些发达的国家来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我们要勇敢地走出去,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模式及技术经验,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与栽种技术,使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更加地向科学化、正规化方向发展[2]。

2农作物种植材料的选择

万物发展不离其根本,有了先进的栽培技术、完善的管理体系,但是如果没有好的栽种材料,那么一切都是空谈,所以,农作物栽培材料的选择是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2.1农作物种子的选择

品种优良且健康的种子,对于植物后期的生长有着关键的作用,所以合理的选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合理的选种过程,那么种子中携带的各种病毒、菌类会造成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在农作物播种前期,种子的选种工作是必须被重视的,要经过重重的检查,利用物理选择法或者化学处理法进行选择淘汰,最后找出优良健康的品种。选择完后再进行统一的病虫害防治处理,最大可能地保障种子的健康,给后期农作物的生长奠定基础。

2.2播种场地的选择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地质环境,土壤环境也不同,而同一区域、不同地方的土壤组成也有差异,因此播种地区的合理选择对植物的生长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播种时,要对栽种区域的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选择好合适的地区进行播种。例如有的农作物喜阴,就尽量找阳光照射较少的地区;有些农作物喜水,就找土壤潮湿的地区播种。总之,保证农作物良好生长的播种环境是必不可少的[3]。

2.3合理的农作物保存

不同的农作物具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对于环境的要求也就不同,因此对于农作物合理的保存是非常关键的。怕潮湿的,就一定注意干燥保存;怕光照的,就一定要在阴凉处保存;容易发生病虫害的,就一定要真空保存;注意防治虫害,否则会将虫害细菌带到来年的生长中去。因此一定要注意将农作物的保存工作做好。

3优化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措施

3.1引进植物激素,促进植物健康

在实际栽培过程中,有时没有先进的栽培技术及种子检查技术,对于农作物的健康和产量无法保证,而植物激素的使用可以优化植物的健康状况,促进其健康成长。随着近些年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改革,植物激素的用处越来越多样化,对于植物长势及新品种果实的培养都有优化作业,给农作物栽种技术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

3.2利用生物科技对农作物灾害进行防治

自然灾害为农作物带来了致命的打击,为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工作增加了困难。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大大预防了农作病虫害的发生,改良了农作物生长的环境。

3.3加强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管理

对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日常管理工作也是很重要的,合理的施肥、浇灌、光照等,充分考虑农作物健康成长的必备因素并加以管理,科学合理的人工给农作物提供养料,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4结语

总之,科学性、规范性的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对于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及产量提高都是有积极影响的,一定要加大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的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优化,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齐云松 魏林云 欧阳建宁 汪木火 熊水 单位:南昌市新建区溪霞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 南昌市新建区厚田乡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 南昌市新建区石埠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 南昌市新建区石埠镇经管站 南昌市新建区农业局

参考文献:

[1]吴国强.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创新与发展思路探讨[J].种子科技,2016(10):45,47.

农作物栽培技术范文2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上对于农作物的需求表现强烈,在需求的类型、数量上都持续增加。为此,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操作,必须良好掌握各个关键要素,确保农作物的栽培工作能够在速度、数量及质量上均达到较好的效果。针对农作物栽培技术中的关键要素展开讨论,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农作物;栽培技术;关键要素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现阶段执行的农作物栽培技术与以往工作有很大的不同。之前的很多地方都表现为土地肥沃、水土条件丰沛的特点,在农作物的栽培过程中基本上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关注,凭借优良的自然条件,农作物自己就可以良好地成长。可是现如今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各种极端天气反复出现,地方的土地和水体条件均有所下降,这就必须利用技术性的手段来弥补。

1品种的选择

农作物栽培技术在操作过程中,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选择适合的品种进行培育。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的栽培直接关系到市场上各种物质的供应,如果在品种的选择上出现错误,不仅会造成很多领域的生产需求得不到满足,还会出现一些领域产品价格攀升的情况,对社会物质的平衡供应也将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1]。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笔者认为在品种的选择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必须对自身的水体条件、土壤条件及气候条件作出分析,不要盲目跟风栽培。例如,最近几年的芹菜、西瓜及大蒜种植等都出现盲目现象,不仅造成了滞销的现象,同时对土地造成的破坏也比较突出。第二,一定要在播种育苗方面特别注意,提前进行栽培管理,观察可能出现的一些影响,做出良好的应对策略[2]。

2移栽处理

农作物栽培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自身表现出一大优势,即能够结合自然环境的限制性条件,将某些农作物进行移栽处理,这样不仅平衡了物质上的供应,还开辟了新的种植渠道。但是,移栽工作从本质上来分析,也是在一定的适宜条件下开展的,并非是随意地进行移栽[3]。首先,应该针对农作物本身的成活率进行分析,要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否则在移栽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死亡现象,届时产生的损失无法估量。其次,移栽工作的落实,必须选定具体的季节和月份,不同的农作物在移栽的适合时间表现为差异化的特点,所以要提前做出调查分析。除此之外,在时间限定范围内如果出现了极端天气的现象,则必须停止移栽,减少农作物培育不良的问题。第三,移栽完毕后的农作物,应积极实施保护性的干预,同时在土地整修和肥力加强方面,都必须利用多元化的方法来完成,这样才能在最终的工作上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

3田间管理

在现阶段的工作中,农作物生长不可能再回到以往那种自然、简单的状态,而是要从各个方面加强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执行。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田间管理工作是农作物栽培技术的细节组成部分,同时产生的影响也特别广泛。首先,田间的日常管理工作,必须进行人力资源的广泛部署,要保证除草和捉虫工作都尽量利用人工联合设备的方式来操作,从而提升田间的管理水平。其次,针对出现的各种病虫害现象,要了解病虫害的特点和具体造成的影响,而后调配出相应比例的杀虫药水,在大面积喷洒后,减少病虫害所造成的产量及质量下降问题。第三,在收获季节来临时,应尽量通过现代化机械设备来进行完成。有些地方对于农作物的收获单纯凭借人力完成,不仅在效率上较低,同时还容易出现产量降低。现代化的科技飞速进步,针对不同农作物的收获,均可通过机械设备来完成,在可行性方面表现较高。

4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执行要点

4.1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现阶段的工作当中,农作物栽培技术的确表现出多元化特点,针对各项工作的应对也在积极地采用合理手段来完成。可是,任何一项技术的操作,如果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表现不足,那么最终的技术应用成果并没有办法达到理想的状态。为此,有必要在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日后应用上,充分提升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一,所有聘请的技术人员,都应该具备足够的国家认证,同时保证经验充足。第二,技术人员绝对不仅仅是在口头上指导,还应该与农民朋友一起深入到基层工作当中,在田间管理、移栽管理上,同步跟随工作人员来开展,便于做出正确的指导,避免下属人员因技术不足出现错误的操作。第三,技术人员在日常的工作当中,需要对农作物的生长做出干预,包括在不同的天气、病虫害的影响下,均要实施有效的策略来完成,要确保农作物在不同的时间段能够得到相应的成长标准,在产量和质量上做出更多的保证。

4.2建立管理机制

农作物栽培技术在落实过程中,绝对不能脱离管理而存在。现如今的农作物表现为供不应求的特点,为保证日后的技术应用成果更加显著,必须充分建立管理机制,按照严格的标准去执行。为了更好地对农作物栽培技术进行开发和研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领导,制定相关的管理机制,加大对农作物栽培技术的监管和审核。成立相关的技术领导小组,负责对该地区范围内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的管理、监督和协调。成立农作物栽培长效机制的调研组,在制定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考虑当地经济情况和环境气候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技术人员和农民之间关系的加强,更好地对农作物栽培技术进行推广。

5总结

对农作物栽培技术中的关键要素展开讨论,现阶段工作的开展表现为健全特点,未出现特别严重的问题。日后应在技术的研究、应用上继续加强,确保实现各项技术手段的预期效果,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作者:张丽霞 单位:邢台市桥东区农业局

参考文献:

[1]马艳红.探析农作物栽培技术中的关键要素[J].种子科技,2016,(12):45,48.

农作物栽培技术范文3

关键词: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技术;应用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作物的栽培不仅能够为人们生活提供各类新鲜蔬菜瓜果,还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基于当下绿色生态的发展形势,在农作物栽培方面,不仅要保障农作物质量和产量,还应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以实现无公害绿色栽培为目标。这就需要重视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应用,依据绿色化农业发展的方式来促进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双向提升,并从中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目前,该项技术在我国农作物栽培中正在被不断推广与应用,应以分析该项技术应用的意义为基准,推动我国农作物栽培技术创新发展,并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丰富相关研究理论。

1无公害绿色农作物的特点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主体,尤其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对农产品有较大需求。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农作物的产品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生态、无公害的农作物食品已成为农作物栽培的基本要求。相比于传统的农作物来说,无公害绿色农作物主要是以绿色生态建设发展理念为导向来栽培的农作物,这种农作物的特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生态化

以无公害为基准能够防止在栽培农作物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也可将其称之为无污染农作物。在实际栽培中,其是依据科学化栽培的方式将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的农作物。

(2)绿色化

无公害绿色农作物的栽培理念是将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防止有害物质的产生与环境污染现象的出现。目前,此类农作物的生产不再以无污染地区为主,而是以污染物在规定的控制范围内为主[1]。关于无公害绿色农作物的界定,要进一步明确其并不代表野外地区自由生长的野菜,这种纯野生的农作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公害绿色农作物,这些农作物在生长环境中如果出现污染物超标的问题,就不可视为无公害绿色农作物[2]。

2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技术应用的核心要素

2.1构建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环境

通过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够为无公害农作物绿色栽培环境的构建提供依据,以此来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供无公害农作物健康生长。以该项技术为基准能够对无公害绿色农作物的栽培进行合理规划,实现科学化、合理化及规范化的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在规划中要重点考虑到农作物栽培管理与运输的相关问题,及时培肥土壤,从而为无公害绿色农作物的培育提供良好的栽培环境[3]。

2.2精细化管理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技术

要想使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效能及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实际栽培管理中,就要以精细化管理模式为基准,以该项技术良好的耕种功能为主导来实现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模式的创新。精细化管理以“健身栽培”模式为导向,该模式的特点就在于管理更加细致化,按照无公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规律进行管理,可实现产量与品质双提升。通过充分考虑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的各类要素,结合此类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并以相关规定和技术应用的有关准则为导向,根据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的实际情况及种植地周边环境和农作物品种选择合适的栽培技术,通过加强技术规范的方式,促进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效率及质量水平的提升[4]。

2.3合理利用多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当前。无公害绿色农作物的栽培要积极使用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这样就减少了农药对农作物的污染,加强对无公害绿色农作物的品质和生长环境的保护。同时,还需重视无公害绿色农作物化学防治害虫方式的优化,通常在农作物的栽培和种植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化学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这种方法可高效防虫、易于操作,对于流行的病虫害可以很快抑制其扩散。然而,农作物在出现化学农药残留后,由于农药残留超标,会降低农作物食用价值,最终损害消费者的利益[5]。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就必须提高农作物栽培的科研水平,改善植保技术的功能,真正从技术层面推广和应用优良的农作物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为切实解决农作物中农药残留的问题,并提高化学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有效性,一定要坚决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并提升病虫害预测水平,选择最佳的防治时期。技术人员要在病虫害发生初期进行防治,切实以科学发展角度为基准,结合农作物病虫原色图谱数据,对当地的农作物最主要的病虫害种类进行防治,提高化学农药的高效性。除此之外,还需提升科学施药技术水平,改进施撒技术。以化学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要有效针对病虫害的目标物,确保病虫害的消亡,以保障农作物能健康生长,避免化肥农药出现二次污染的现象[6]。

2.4动态监管无公害绿色农作物农药残留

无公害绿色农作物生产基地的技术人员要全程监测无公害绿色农作物的农药残留问题。以避免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出现。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农药残毒快速检测方法实现对栽培的农作物从生产到市场整个过程的防污动态监测,要做到对每个环节的严控监测,杜绝使用禁用农药和超标农药,对使用农药的每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实施动态监测,对于有毒害的农作物要及时进行处理,不能使其流入市场[7]。通过对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技术中的病虫无害化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对病虫害的无害化处理技术要进行深入研究,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才能更好地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更好地消灭病虫害,实现化学农药的减量化和无害化污染,以此来促进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3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技术应用的意义

3.1选择有机肥料,防止环境污染

在农作物栽培中。大量农户在施肥方面存有不规范、不合理等问题,因自身专业知识的缺乏,导致在农作物施肥时,没有依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性来进行合理化施肥,从而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针对这一问题,运用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技术,能够加强肥料使用的合理性与规范性,主要以选用绿色有机肥为主,常见的绿色有机肥有复合菌肥与固氮菌肥等。这种肥料的使用意义在于其在促进农作物健康生长的同时,还能通过抑制细菌的滋生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防止出现环境污染的现象[8]。所以,应用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技术,可通过选择有机肥料为农作物生长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以提升无公害绿色农作物的产量,实现无公害生产。

3.2加强农药管控,预防病虫危害

在农作物栽培中。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的一大问题,为加强病虫害的防控,农户会大量使用农药,以大范围喷洒的方式消灭病虫,但这种方式严重缺乏科学性,如果农药使用过量,就不仅会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还会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从国内相关研究来看,在某试验田中,由于操作管理不当,试验田中产生了严重的病虫害,为快速解决病虫害问题,相关人员喷洒了大量农药,虽消除了病虫危害,但对整个农田的土壤结构造成了严重的破坏[9]。因此,为实现病虫危害的有效预防,要应用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技术,以加强农药管控的方式来实现科学化病虫害防治。通过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借助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技术,以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的方式预防病虫危害,以达到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的目的[10]。

3.3治理土地污染,优化栽培环境

在栽培农作物中。极易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导致土壤结构进一步受损,最终产生水土流失等问题。基于此,为实现土壤长期有效的利用,为农作物长期栽培提供保障,可应用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技术,结合种植区域调研工作,根据农作物实际栽培环境来进行农业生产,加强土质、水源等检测工作,通过治理土地污染来优化栽培环境,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结合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技术的环保特性,选择无污染或污染较轻的区域构建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基地,以专业化管理的方式加强农作物栽培的科学性。2021年,陕西省某工厂经过各项程序审核后,于某农作物栽培区周边进行工业生产,由于其制造的物质均为化学产品,且自身管理力度不足,在生产中出现乱排乱放的现象,最终对当地农田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使得周边农作物产生大量病菌和害虫,最终导致农作物产量与质量不断降低,对相关农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一现象,当地有关部门及时整治,使用无公害绿色栽培技术构建无污染的农作物栽培环境,以防再次出现工业污染问题。

3.4选择优质品种,实现绿色栽培

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技术应用的意义不仅体现在肥料合理选用方面。还能为农作物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化参考依据。应用该项技术要对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与环境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从中选择生命力较强且具备抗病虫害能力的农作物来进行无公害绿色化栽培,通过筛选优质品种,提高品种的适应性,以实现绿色栽培。由此可见,无公害绿色栽培技术能够为农作物品种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以此为基准能栽培出产量更高、质量更好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从而为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及美丽乡村的建设作出贡献。

4结语

总体来看。对于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应用来说,在以有关规定为导向的同时,还需充分考虑农作物种植的周边环境和品种等因素,减少在农作物栽培中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与使用次数,从而实现无公害栽培。同时,无公害绿色化农作物生产基地要尽量避免蔬菜与各种生物的接触,可通过反季节种植和反地区种植的措施加强对土壤中病原微生物的控制,通过提高土壤有机氮含量为无公害蔬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其能够在无污染的环境下健康生长。当农作物生长的环境中有害生物超过允许限度时应施用化学农药来恢复生态平衡,这样就能够发挥化学农药的高效、快速功能。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技术人员要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更好地发挥化学农药对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作用。而在一些农作物生产基地发生严重常发性病虫害时,可通过应用化学药剂的手段进行有效控制。在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应用下加强化学药剂使用的合理性,具体表现在有害生物超过允许限度而又无更好的措施时,才考虑使用化学农药,并严格把控药物用量及安全间隔期,同时严禁使用高残留、高毒性的农药,这样才能实现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从而体现出该项技术应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青青,唐家琪,张昌泉,等.KASP标记技术在主要农作物中的应用及展望[J].生物技术通报,2022,38(4):58-71.

[2]吴静珠,李晓琪,孙丽娟,等.太赫兹时域光谱及成像技术在农作物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22,42(2):358-367.

[3]马建涛,柴守玺,程宏波,等.农田秸秆覆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22,41(3):597-602.

[4]于海业,李晓凯,于跃,等.光谱技术在农作物信息感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1,43(2):153-162.

[5]余阳玲,马姝,史文青,等.射频微波技术在食品与农产品灭菌杀虫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21,42(21):473-481.

[6]康飞龙,李佳,刘涛,等.多类农作物病虫害的图像识别应用技术研究综述[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22):22-27.

[7]程玲娟,孙学磊,郭雪洁,等.加强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助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创建[J].中国植保导刊,2020,40(10):102-105.

[8]季策.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应用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智慧农业导刊,2022,2(9):86-88.

[9]聂宁.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栽培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8,49(24):128.

农作物栽培技术范文4

关键词:农作物;免耕栽培;技术推广

在当前时展中,科学技术成为最重要的内容。目前,在我国农业中科学技术应用较少。大部分农村地区都不易接受农业新技术应用。这是因为农民生活还不够富裕,从而导致其不敢冒风险进行尝试,导致农业生产技术无法实现全国性应用,这让我国农业生产面对非常大的困难。尤其在农业生产中,农民不敢轻易使用全新技术,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的进程。

1农作物免耕栽培技术推广的现状

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水稻的种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土质等情况不一,地方与地方的种植习惯不一样,正确的种植经验难以交流,造成了各地的农业种植者固步自封,永远按照一个方法进行种植,难以适应农业的快速发展。其次,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最大困境在于农民不认可。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因此农民耕种的经验都是传承下来的,这就让许多农民对传统农业技术过于依赖,从而不喜欢进行技术改革。这也是因为,技术改革效果好坏,农民无法预知,害怕出现亏损的情况,这会让农民的生活陷入困境。最后,国家对农业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大也给农业技术的推广造成了阻碍。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幅员辽阔,国家财力无法支持农业技术全面推广,从而出现了宣传力度不大的情况。

2农作物免耕栽培技术推广建议

2.1地区情况

除此之外,农作物免耕栽培技术的推广还应该按照地区情况来开展,我国地域广阔,如果全国都采用同一种推广技术,则会造成技术内容过于死板,在很多地方都无法起到较好效果。同时,免耕栽培技术也不是在任何地方都完全适用的,其中很多内容都必须按照当地情况进行全面调整,才能保证使用效果,否则很可能出现一系列问题。这对于任何一个地区而言,都非常不利。同时,地区情况也能很好地帮助我国农业科学院进行免耕栽培技术研究,最终有利于研究出一种通用免耕栽培技术,提升我国农业水平。

2.2政策指导

从当前来看,农业技术的推广主要有如下几个意义:一是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改革。想要促进经济体系改革,需要从科学技术入手,而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结构已经不适合当前发展,就需要通过科技化生产,全面推广农业技术,才能够让我国的农业经济结构得到有效的改善,从而让我国的农业经济更好发展。这是极为重要的,而且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二是能够有效改善农民生活。农业技术的核心就是提高农作物产量,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简单,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就能够依靠农业技术获得更多的财富,从而更好的进行生活,这对于改善农民生活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2.3宣传方式

21世纪是科学发展的世纪,科学技术应该成为免耕栽培技术推广主要手段。其方法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常规广告内容。一直以来,我国农业发展中常规广告投放都能起到较好作用,因为农村人口最能接受权威广告,所以,常规广告在宣传方面效果不错。第二种是新媒体应用。新媒体是当前时代潮流,尤其是直播平台等,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鉴于这些平台自身人流量巨大,可以在这些平台中,采用相关内容播放,从而进行免耕栽培技术推广。

2.4经济效益

农业生产主要目标是让人们生活富裕,在此种情况下,免耕栽培技术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就可以成为推广的主要内容之一。农民发现免耕栽培能创造经济价值,也会使用此类技术。但是这种效果是潜移默化的,而不能直接体现在宣传效果中,如果一个地区因此项技术而富起来,其他地区才会纷纷效仿。

3结语

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国农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不断改善我国农业技术,让农民真正感受到农业技术的效能,才能够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新技术,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改善农村经济。这对于我国“三农”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针对此类情况,本文提出了当前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建议,希望农业技术能够更好的传播出去,同时也针对免耕栽培技术进行详细讲解,希望能够提升我国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这对于农业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杨芳,郭小文.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秋洋芋技术优化初探———以达川区石板镇为例[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02):161-162.

[2]李晓宏,曹文元,刘琦,刘云霞,方勇,李洁,周永利.城固县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种薯切块大小与切块方式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13):88-89+92.

农作物栽培技术范文5

关键词:农作物;免耕栽培技术;应用推广

“免耕”在农业上属于一项农耕技术,这项技术是在不降低农作物产量的前提下,在农田日常种植及处理过程中,尽量少耕田或者是不耕田,不处理农作物的秸秆、根茬,让其自然停留在土壤表面,这样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土壤出现风蚀和水蚀的情况,保持土壤的肥力,同时使得土壤具有一定的抗旱功能。如今许多农田都使用了免耕技术,使得农作物的产量明显提高,同时农作物的质量也有了相应的改善,免耕技术运用范围也逐渐变得广泛。免耕技术不仅能够促进农业技术的改善,而且能够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及生产效益[1]。

1当前免耕栽培技术的运用

1.1免耕栽培技术实际应用案例

随着农作物免耕栽培技术的广泛推广与应用,以某县为例,该县选取2hm2的试验基地做了有关水稻的免耕软盘抛秧试验,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应用,已初步获得了试验成功。该县的成功使得试验基地成为了示范点,许多地区代表都去现场观摩学习,水稻免耕栽培应用的面积也不断扩大。短短4年时间,水稻免耕栽培的面积已达到550hm2,2年之后,正式建立了免耕保护性栽培试验示范基地,该基地的建立为水稻免耕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了较强的支持。该县具体的水稻免耕栽培技术发展状况如表1所示[2]。

1.2方式创新

与传统的工作模式相对比,免耕栽培技术更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各个地区在免耕栽培技术的推广上所使用的方式不尽相同,同时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完善。如今农技部门大力倡导使用此技术,同时,加强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强调做好种苗栽培,将整个栽培的过程当作一次试验,记录最终种植的效果,检测免耕栽培技术的应用成效。另外,农技部门还强调将试验、示范和推广充分结合在一起,三者的结合可以加强农民对免耕栽培技术的理解,优化应用。可建立较多的示范田,在示范田中召开会议,组织各地区农业科技部门代表进行现场观摩,扩大免耕栽培技术的实际影响;召开专业的讲座,对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设立专门的课堂,组织模式多样的示范方式,让各级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能够真正掌握到免耕栽培技术的重点,确保技术使用的成效。

1.3技术完善

免耕栽培技术在使用初期并不完善,经过农民较长时间的实际应用探索,总结出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免耕栽培技术在对不同的农作物使用时有一定的差别[3],例如用于玉米时,较多采用低茬割麦、化学除草等方法;而用于小麦时,则较多的采用齐泥割稳、适时播种等方法。

1.4更新较快

免耕栽培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已运用到许多农作物的种植中,在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免耕栽培技术的使用,不仅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使得这项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更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的产量和质量,也激发了农民参与作业的积极性。

2免耕栽培技术推广面临的阻碍

2.1水平不高

虽然免耕栽培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应用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秸秆覆盖于土壤表面,会经常出现秸秆腐烂的情况;加大了农田杂草清理难度;在对土壤进行施肥时,土壤表面的秸秆往往会吸收较多的肥料,造成了较大的流失损耗,使化肥得不到充分的运用。

2.2知识不足

由于农民和技术人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免耕栽培技术的实质,缺乏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得该技术在实际的运用上达不到设计的水平和效果。传统的农耕技术和免耕栽培技术之间存在一些矛盾,农民和技术人员不能较好地解决这些矛盾。为了保证经济效益,需加强农民和技术人员对免耕栽培技术的进一步认识[4]。

2.3资金支持不足

一些地区没有大力应用免耕栽培技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资金的支持不够,缺少研究经费也使得该技术在使用上缺少突破和发展,一直停留于现状。

3完善免耕栽培技术的方法

3.1强化资金管理

确保政府在资金上的支持,同时加强资金管理。可以建立专门的银行账户,任何资金的使用需进行详细的记录,确保资金用在合理的地方。认清项目经费和日常工作经费的区别,不可将两者混为一谈,项目经费用于技术开发,不可随意挪用。

3.2加强宣传工作

免耕栽培技术是我国农业发展中较重要的一项技术创新,对农业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各地方政府及部门应积极宣传应用免耕栽培技术,鼓励广大农民及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尝试,加强与农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做好技术指导工作,指导更多的农民使用免耕栽培技术,让他们意识到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优势。

3.3选择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

3.3.1免耕和轮耕结合

大力推广免耕和轮耕相结合的操作方式,两者相结合即是在应用免耕栽培技术的地区每年进行1次翻耕,每3年进行1次轮耕,可根据各地土壤状况的不同作出适当调整。

3.3.2免耕和覆盖结合

一般较好的土壤状态是适度湿润和适度粗糙。在免耕的基础上确保土壤的覆盖,可使用地膜、秸秆或绿色植被覆盖,也可使用上述3种覆盖的组合,保证土壤的湿润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免耕栽培技术的使用效果。

3.4建立农业试验田

为了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现免耕栽培技术在农业上的优势,可以在各地区建立农业试验田,所有的试验田均使用免耕栽培技术,建立良法、良田、良种的方法,加速推进试验田的广泛普及[5]。

3.5加强试验

针对免耕栽培技术应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给出各种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这样才能够促进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及应用,提高应用质量。

3.6各部门协作运行

新技术的推广并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工程,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其中参与的部门有农业部门和技术部门,两者结合,全面开展工作,确保新技术的大力推广。

4结束语

免耕栽培技术是农业种植技术上的一项重要革新,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农业的发展上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发展前景较为广阔。加强该技术的继续推广,确保社会各部门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确保资金支持,不断优化、改进该技术,使得免耕栽培技术在将来的农业发展上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明学,陈亮树.免耕栽培技术推广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13(03):15-18.

[2]严世贵.加速安庆市民耕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3,13(20):75-76.

[3]龙锦辉,龙平.简述农作物免耕栽培技术推广与应用[J].广东科技,2014,11(22):140-141.

[4]巫进才.关于农作物免耕栽培技术应用推广的分析[J].广东科技,2014,07(14):152-153.

农作物栽培技术范文6

关键词:栽培科技;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

农业是关乎到人民吃饭问题的重要产业,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是农业大国,并正在向农业强国迈进。在我国的农业生产领域中,农作物科学栽培技术是确保农业作物产量实现高效增长的关键因素,为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创新作物栽培科技,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农业研究人员应通过有效农业科技研究,切实提升作物栽培技术中的科学价值,促使先进的农业科技手段在作物栽培领域中实现有效地推广与应用,从而切实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为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事业,做出更为积极的贡献。

1当前农业栽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领域,存在着诸多农业栽培发展问题,其中较为典型的有:农业种植观念及技术落后、农业机械老化、高产栽培科技普及率较低等三方面问题。以下结合具体农业生产情况,分别进行分析。

1.1农业种植观念及技术落后。在我国的农业发展领域中,农业种植观念以及技术还相对较为落后。我国的农业种植观念,虽然在近年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是几千年来形成的“小农观念”仍然在影响着我国的当代农业生产。在当代的农业生产领域,很多农民仍保持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散户生产、低科技劳作、小富即安的农业生产现状仍大量存在[1]。就农业生产者而言,当今我国的很多青壮年农民,都进入了大城市打工,而留下年迈的父母维持着农业生产劳动,而老年农民的农业生产观念以及科学技术接受水平都较为滞后,很难展开高科技的农业生产活动。具体对于农业种植观念而言,当前我国的农业种植观念相较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农村中农民的农业种植观念,普遍停留在传统的低效化农业生产水平之中,对于很多农业种植领域的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呈现出整体性的落后水准,从而为农业的高产、高效发展,增添了一大障碍。而对于农业技术应用而言,在很多农村中,对于作物的科学育种、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运作、科学防治病虫害技术等农业科技,应用程度普遍不足[2]。这一现状也体现在老年农民对于新技术、新科技不理解、不信任的层面,相对于利用新技术、新科技展开农业生产,老年农民更加习惯利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开展农业生产,也为我国农业生产的科技化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2农业机械老化。农业机械化生产是确保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而在我国的农业生产领域中,不仅存在着农业种植观念及技术落后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着农业机械老化的问题。对于农业机械老化的问题,反应在农业机械化落后、农业机械使用率较低以及农业生产者机械化农业生产观念不足的具体层面中。对于农业机械化落后的问题,我国现今的很多农村地区,虽然实现了基础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但是其使用的农业机械,都是较为落后的型号,加之很多农民认为只要拥有了农业机械,就不必进行相应的机械更新换代,加速了农业机械的老化。而对于农业机械使用率较低的问题,在我国的农村中,虽然农业机械化生产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整体的范围内,农业机械的使用率还相对较低。在农民的零散式农业生产过程中,购买农业机械是一项较大的花销,农户购买了农业机械还需要进行科学维护,因此很多农户都放弃了购买农业机械。对于农业生产者机械化农业生产观念不足的问题,很多老年农民不会相应的农业机械操作技能,并且很多农村农户的农业生产零散、分散,导致了他们放弃了农业机械化生产,而选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

1.3高产栽培科技普及率较低。对于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整体高产栽培科技而言,其科技普及率仍然呈现出较低的现状。很多农民对于高产栽培科技缺乏相应的理解,在固步自封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秉持着传统的“小农生产”农业生产理念,很少在生产过程中利用高产栽培科技。由于很多农民的目光短浅,对于应用高产栽培科技所需的成本不愿意承担,使他们仍旧在持续着低产化农业生产流程,难以促进高产栽培科技的普及[3]。

2农业栽培科技的实施路径

基于对我国当前农业栽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可认识到农业栽培科技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以下从完善农业生产观念及技术、更新农机设备和农机农艺相结合、扩大高产栽培科技的推广等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2.1完善农业生产观念及技术。农业的发展进步,首先取决于农业生产者的农业生产观念,为了更加有效地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有效完善农业生产观念的环节不可或缺。我国的农业生产品种多样,农业生产地域广泛,具有巨大的农业发展潜力[4]。在完善农业生产观念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利用农业科技的普及与推广,引导农民摒弃旧有的落后农业生产观念,积极接纳高产高效农业栽培技术。其次应该在农村区域,选择能够有效带动全村农业发展的高产高效农业栽培技术带头人,利用相应的农业科技培训,促使能干事、想干事的高产高效农业栽培技术带头人为全村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提升农科技术在农村的公信力以及普及率。在完善农业生产观念的过程中,村委会与驻村扶贫干部的领导作用不可或缺,应利用村委会与驻村扶贫干部的积极宣传,为农民提供具有经济发展潜力、适合当地地域情况的高效高产品种,促使农民改变农业生产结构,利用新型的农业种植模式,提升农业生产产量及效率。对于农业技术的普及与完善而言,需要农村在村委会与驻村扶贫干部的配合下,积极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并对农民进行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教育,促使农民在高产高效农业栽培技术带头人的带领下,积极创新农业生产模式,运用高科技农业生产技术提升农业生产产量以及农业生产效率。对于农村零散化的农业生产而言,需要村委会与驻村扶贫干部为农民有效建设生产合作社,利用集体化生产模式的改变,整体性提升全村的农业生产效率。

2.2更新农机设备,农机农艺相结合。对于我国农村“农业机械老化”的问题,村委会与驻村扶贫干部应当积极更新农机设备,促进农机农艺相结合生产模式的有效推进。很多农民因为经济问题无法购买现金的农机设备,而随着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可以由村委会与驻村扶贫干部牵头,通过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为农业合作社引进先进农机,从而促进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在此基础上,农村还需要有效依靠农业科技人员的农业科普工作,进行相应的农艺培训,为农民介绍当今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先进生产理念以及最新的农业发展动态,手把手教导农民掌握农艺技能,促进农民在“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获得切实的增产增效。随着农机的更新,能够有效地节省农业生产人力资源,为当前以老年农民为主的农业生产人员,带来更为便捷、高效的农业生产服务。通过农艺的相关培训,能够有效避免种子及幼苗的浪费,提升农作物培育成功率,进而实现增产增收的农业生产目标。

2.3积极推广农业高产栽培科技。为了有效解决“高产栽培科技普及率较低”的问题,扩大高产栽培科技的推广范围的工作必不可少。在高产栽培科技的推广过程中,农业技术人员应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背景下,为农民引入先进的高产栽培科技与高质量的农业生产种子及幼苗,并应在普及农业高产知识的过程中,有效引导农民认识到高产栽培科技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并有效开展病虫害防治知识、农业机械化生产知识、农业种植品种选择知识等农业科技普及,促使农民能够有效更新农业生产观念,促进农民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思维,积极接受先进的高产栽培科技。对于高产栽培科技的推广模式而言,可以采取现场推广为主,线上推广并重的推广模式。在农村中定期开展高产栽培科技的推广讲座,并利用微信、QQ等网络聊天软件的优势,为农民创建“高产栽培科技推广群”“高产栽培科技推广公众号”等推广途径,促使农民能够更为便捷接受高产栽培科技知识。

3农业栽培科技未来发展展望

在未来的农业栽培科技发展方向中,首先是农机普及率的大幅度提升,农民在农机高度普及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效节省人力资源成本,在高度机械化的农业生产中实现增产增效。其次是农业生产模式普遍面向集体化转变,农业集体化生产能够有效提升农机利用率,使农民能够在有效减轻农业生产负担的同时,切实提升农业生产劳动效率。最后是科学栽培技术的普遍应用,以农业带头人及村委会、驻村扶贫干部牵头,为农民选择更为高产的农业种苗,在转变农村作物培育现状的基础上,推广科学栽培技术,从而实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目的[5]。从整体上来说,农业栽培科技的未来发展,将是在减轻农民农业劳动负担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创举,为更多的农民提供科学技术的支持,促使全体农民能够在科学技术的引领下,全面实现小康。总而言之,创新栽培科技是确保农业生产高效高产发展的关键技术,在创新栽培科技的过程中,笔者针对现有的农业栽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在找出问题成因的基础上,利用科技手段加以应对,从而在有效创新农作物栽培模式的基础上,切实提升农业生产活动的整体产量。在未来的农业栽培科技发展过程中,相信能够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作用,为农业的高产高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从而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事业,做出更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涛文,黄成莹.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4):31-32.

[2]李振梅.农作物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9,39(11):101-102.

[3]冯海松.作物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4):97+101.

[4]陈阜,赵明.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科发展[J].农学学报,2018,8(1):50-54.

农作物栽培技术范文7

关键词:农业信息学;无人机遥感技术;课程案例

1引言

农业信息学作为农业与信息技术一门交叉的新学科与技术深度融合,是作物栽培生理、农业遥感和智能决策等领域的交叉与创新,研究空间大,知识融通性强,有助于将关键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其先进的数据获取手段与数据采集方法,拓展了无人机遥感在农作物图像处理、光谱数据分析、光合机理、生理特征、几何形态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作物精准栽培与智慧农业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现代农业的智能化、定量化,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1-3]。随着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核心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已经开始应用于作物农艺参数监测中,提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效率[2]。该技术在农学类专业教学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提高了农业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为我国培养了一批该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3-6]。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受教师们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学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如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7],农业信息化教学内容中图像处理,无人机飞行线路规划较为难懂,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积极性差,最终教学效果不理想。课堂部分授课内容若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参与,定能增加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作物学教学特点就是要求学生去基地实训,通过亲身实践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无人机遥感(UAVRemoteSensing)具有较大的适用性、机动性,技术的快速发展,其搭载数码越来越高分辨率的数码相机,UAV遥感在农业上正成为一种有潜力技术,可用于监测作物农艺参数。目前,UAV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8]。然而,由于其包含了作物学、图像处理、无人机飞行操作等较多的知识点,要完成这些实践内容,就要求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掌握综合知识。通过让学生参与基于无人机的作物长势与营养监测的实践探究,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提升教学质量,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培养基础人才[9]。为了提作物学本科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结合目前的研究内容基于无人机的玉米生产长势与营养诊断,将该内容设计为6个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即基于无人机的玉米出苗率、叶面积指数、株高、地上部干物质量、叶绿素值、叶片含氮量监测,旨在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案例

2.1基于无人机遥感的玉米出苗率估算。出苗率是玉米大田生产的一个重要指标,及时确定出苗率对于栽培管理决策如补苗、灌水等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预测产量。常规方法评估过程通过人工数苗,费时费力,且容易出现视觉疲劳,造成准确率下降。目前,基于无人机遥感,通过图像分析处理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监测大田作物的早期出苗率。采用Photosacn软件自动将无人机获取的单张高清影像拼接成一个整体,在识别出苗率的研究中,由于最大类间方差法的较好性能可以用于多种作物与作物分割,所以选择最大类间方差阈值分割法分割识别玉米图像。玉米4叶期后叶片之间会有重叠,按照常规计数法会将重叠在一起的几株玉米识别成1株,造成准确率降低。通过几何特征如叶片的长宽比、形态参数可区分识别重叠植株,通过识别重叠区形态特实现玉米植株计数,建立玉米苗期数的回归模型。该方法也可较好地识别杂草,提高出苗率识别的准确性。通过比较基于无人机与人工数苗的差异,可以评估该方法的精确性。

2.2基于无人机遥感的叶面积指数监测。LAI是作物冠层性能及其生长和产量潜力的指标,是栽培和育种研究中重要的先决条件,精准估计LAI对于监测玉米的生长状况尤为重要。无人机遥感作为一种新型非破坏性的测量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估计作物的LAI,特别是在较大尺度范围下优势明显。在玉米关键生育时期如苗期、拔节期、吐丝期,通过UAV获取冠层数字图像并处理,提取图像红绿蓝(R、G、B)通道值,用于LAI相关性较高的图像色彩参数如G-R,并用公式计算冠层覆盖度CC。以UAV图像提取的色彩参数与大田测量LAI为基础,通过不同回归分析方法,如单变量回归、偏最小二乘估计法以及精确性较高的机器学习方法如回归和随机森林何支持向量机法构建基于UAV的LAI估算模型,并通过R2和RMSE进行模型检验,选出估测LAI的最佳图像参数与回归方法,建立LAI最佳模型,为大面积玉米栽培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3基于无人机遥感的玉米株高估算。株高是评价大田作物生长状况的重要的农艺参数,株高的改变对于作物倒伏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并影响收获指数,最终影响作物籽粒产量。将基于UAV作物株高监测数据融入作物模型数据同化中,既有利于降低观测成本,也可提高作物(如玉米)的产量估算精度,因此株高是栽培和育种中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通过基于无人机高清遥感图像不同生育时期的生产的数字地面模型DSM相互作差,可以进行玉米株高的提取,在播种后进行试验田裸地图像获取,将根据GPS定位田间获取生成地面坐标基点DSM0,在玉米拔苗期、节期、吐丝期获取无人机影像定义为DSM1、DSM2、DSM3,通过不同生育时期的DSM高度坐标(DSM1、DSM2、DSM3)减去基点(DSM0)即可得出玉米植株高度,通过实测的数据来进行模型精确度评价。

2.4基于无人机遥感的玉米生物量监测。生物量作为作物光合产物积累的最终体现,经常用于反映作物植株长势,产量形成与预测具有决定性意义,及时、准确地获取田间作物大规模作物干物质量,可以为作物精准生产管理提供依据。UAV遥感是获取田间植株生物量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提取数字图像的色彩参数如R、G、B及监测生物量的常用植被指数如超绿植被指数(ExG)和归一化差分指数(NDI)等,以及一些常用纹理参数如能量(ASM)熵(ENT)等。通过相关性分析选出与各生育时期生物量相关性较高的图像色彩与纹理参数,通过逐步回归法与支持向量机回归法对比分析,找出模型精度较高的回归方法,建立并检验基于UAV的玉米生物量的监测模型,为监测玉米生长状况提供相应的方法。

2.5基于无人机遥感的玉米叶绿素含量、叶片氮含量监测。叶绿素值和叶片氮素营养状况是反映作物光合能力及作物营养元素亏缺的主要指标。如何利用数字图像无损监测作物叶绿素值和叶片氮素的营养状况,一直是作物营养状态领域的研究热点。近些年来,UAV已被广泛应用于及时、无损监测作物氮素营养状态,以实现作物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通过获取玉米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的冠层图像,并同步测定叶片叶绿素值、含氮量,提取图像中CC、ExG等图像色彩参数,计算图像平滑度、均值、三阶矩等纹理特征。为提高模型精度,通过输入不同组合图像值用R语言进行深度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建立基于图像色彩和纹理参数的氮素营养诊断算法模型。

2.6大田作物系数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估算作物系数快。速获取是大田作物产量等估算的关键,为了解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估算作物系数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在教学实践中以宁夏实验站大田玉米、水稻、小麦为研究对象,以土壤、气象等数据为基础数据作为例证,采用气象因子和作物覆盖度校正后的双作物系数法计算不同生长时期与不同水分胁迫的作物系数,并使用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多光谱系统航拍玉米的冠层多光谱(蓝、绿、红、红边、近红外,475~840nm)影像,给本科生讲解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快速生长期、生长中期和生长后期)的几种常用植被指数,如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比值植被指数(RVI)、绿度归一化植被指数(GNDVI)等对作物的影响,让学生从光谱的角度深入认识无人机多光谱技术估算作物系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3小结与讨论

农作物栽培技术范文8

关键词:花生;高产;科学整地;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郯城县境东西最大横距41.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2.3公里,地跨北纬34°22′~34°56′,东经118°05′~118°31′。南部临近陇海铁路,为江苏省邳州、新沂、东海三市县所环绕,北半部与临沂市临沭、河东、罗庄、苍山四县区接壤。县境属暖温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依照气候学上之物候现象和气温变化划分四季,各季不等长。冬季最长153天,夏季次之92天,秋季最短57天,春季为63天。冬季寒冷少雨,为半干旱气候,夏季炎热多雨,为湿润性气候,春秋季为温暖宜人的半湿润气候。但随着地球大气趋于变暖和污染加剧,县内气温增高,降水减少,日照率降低。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3.1~13.7度之间,南部高于北部。气温的变化明显。县内降水量的特点是南部多于北部,中部最少[1]。总面积1189平方公里,约占山东省面积的0.77%,在农业生产中,传统的农作物栽培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大量人口的需要,迫切的需要运用高产栽培技术,提升农作物产量。花生作为一种食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作物,近些年来耕种面积不断扩大,食用油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如何能够在合理高产栽培技术指导下开展生产活动成为当前首要任务之一,有助于带来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加强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可以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1播种前准备工作

1.1土壤选择

在花生播种前,首先需要结合花生生长需要来选择合适的生长环境,尽可能选择疏松的土壤层,土壤中性偏酸,肥力和排水能力良好。

1.2播种整地

由于花生种子较大,发芽需要大量的氧气和水分支持,所以需要在播种前进行充分整地。整地要求土壤疏松、不板结,排灌便捷,可以为花生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支持。667m2施肥包括15kg磷酸钾、50kg过磷酸钙、1000kg有机肥和15kg左右的尿素,禁止将城市污染垃圾肥用于整地[1]。

1.3选种

结合区域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可以选择赣花1号和赣花5号。

1.4种子准备

在种子准备期间,尽可能选择饱满的双仁果,对种子进行充分的晾晒,打破种子休眠期,促使种子内部酶活性提高及养分转化和吸收,提升种子活力和成熟度。同时,还可以加强吸水能力,促使种子发芽,尽可能避免贮藏期间受潮的种子,此类种子不利于花生高产增收。花生剥壳不宜过早,剥壳后的种子具有较强的水分吸收能力,加快酶活动,促使物质转化和吸收,提升花生种子发芽能力。所以,花生剥壳时间与播种期时间尽可能缩短,促使花生种子可以得到充分的发芽。浸种催芽是争取全苗的有效措施,有助于解决早播或是低温烂种问题,尽可能避免种子浪费,提升种子发芽能力[2]。结合种子实际情况,如果长期保持低温天气状况,可以将种子浸泡在40℃温水中3、4小时,种子充分吸收后在表面覆盖薄膜,24小时后方可出芽播种。同时,还要加入40%拌种灵,按种子重量0.30%~0.50%的比例拌种,有助于提升种子发芽能力,尽可能避免烂根死苗现象出现。还要采用50%辛硫磷乳剂,根据种子重量0.20%的比例进行拌种处理,可以提升种子抗病虫害的能力,尽可能降低病虫害对花生高产带来的不良影响,为后续的花生高产提供坚实保障。

2适时播种

2.1播种方法

结合花生生长习惯,播种开沟,667m2集中施用钙镁磷150kg,为花生生长提供充足肥料支持。

2.2播种密度

花生高产栽培的播种密度应该根据生长环境,土壤肥力、气候特点和栽培条件进行合理选择。播种后,覆土盖种有助于提升花生抗旱能力,降低花生种子水分蒸发量,促使种子和土壤紧密接触,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促进花生生长[3]。

3田间管理

3.1查苗补苗

花生出苗后,需要及时查苗,对于缺苗位置及时补苗,促使苗数可以满足生产计划。查苗补苗后,进行清棵壮苗,将花生幼苗周围土层扒开,露出两片子叶和侧枝,有助于侧枝健壮生长,提升花生种子生长能力。清棵后尽量避免损伤叶片,提升花生产量。

3.2草害防治

花生的草害防治十分关键,同时也是农作物栽培中一项重要举措。首先,中耕除草,根据土壤墒情进行锄地,深锄两三遍即可,有助于主根伸展,侧根群分散发展,枝条健壮生长,为后续的花生高产打下坚实基础和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注意在锄地时避免植苗被埋压,保持清棵后的状态,促使花生枝叶可以正常生长,提升生长效益[4]。其次,可以通过农药化学除草,667m2采用10%的40g精哇禾灵兑水喷雾处理,有助于提升除草效果。

3.3追肥

花生的生长需要结合地力和生长情况追加施肥。苗期追肥,由于土壤肥力低,基肥用量不足,幼苗生长状况较差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在苗期追肥,促使花生幼苗健壮生长。一般情况下,667m2施加氮肥5kg左右。在花针期间追肥,植株生长旺盛,果针开始入土,对于养分需求度不断增加,如果肥料不足,可能导致花生萎靡,所以需要给予花生充分的养分支持,促使花生高产增收。在花生叶面施肥,有助于提升肥料吸收效果,花生生长后期根系衰老,追肥效果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3.4水分管理

花生作为一种怕干旱和水涝的农作物,如果花期和苗期缺水,可能影响到植株生长水平[5]。在下针期缺水,那么果针入土难度较大;成熟期缺水,荚果饱满度随之降低。如果花生田间积水现象严重,可能导致土壤空隙不足,花生根系发育程度较差,支柱矮小,结实率和饱果率较低,不利于花生的高产增收。所以,一旦发现田间存在积水现象,应该及时排水,促使土壤保持良好的湿度和温度,营造良好的花生生长环境,促使花生可以健壮生长。

3.5病虫害防治

花生病虫害防治工作十分关键,枯萎病作为一种常见的花生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枯萎。根茎呈黑褐色,同时伴随不同程度上的角斑病和叶斑病。对于此类病害,主要是选择甲基托布津和代森锰锌交替使用,可以有效提升花生病害防治效果,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也可以在地面上覆盖地膜,具有一定驱蚜效果,可以有效降低花生根部病毒危害。同时,要求相关的耕作人员可以定期田间巡视,观察花生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有病虫害问题,可以及时寻求措施予以解决,尽可能降低病虫害为花生生长带来的损失,提升花生产量。花生虫害表现为蚜虫和红蜘蛛等,可以选择70%左右的150~200倍多硫化钡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处理,可以有效解决虫害问题。对于花生生长期间的虫害,还有地老虎之类的地下害虫,隐蔽性较强,长期危害花生的健壮生长,防治难度较大,需要选择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处理。可以将花生和谷子、玉米之类农作物轮作;秋季深翻土壤,将害虫翻至地表,暴晒而死,尽可能减少虫源。药剂防治,在播种前整地,用种衣剂包衣处理,也可以在每年6~7月份期间,采用辛硫磷颗粒剂洒在花生根部,有助于预防和消灭害虫,尽可能降低虫害问题对花生生长带来的破坏。

4收获

花生是一种食用价值较高的农作物,由于自身生长特性,同一植株上荚果发育程度不一,一般情况下主要是在植株根茎变黄,主茎仍然保留三四片左右的绿叶,绝大多数荚果成熟,表面花生已经基本成熟,选择拔收方式,适期收获农作物,促使花生高产增收。

5结论

综上所述,花生是一种食用价值较高的农作物,食用油同样需要使用大量的花生,所以花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花生种植面积扩大的同时,由于缺乏专门的技术指导,导致花生高产无法获得充足的保障,这就需要结合不同区域的生产情况,选择合理的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做好播种前期准备工作,选择抗倒伏、抗病害花生品种,充分整地和施肥,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营造良好的花生生长环境,提升花生产量。

参考文献

[1]董家贵,安玉林,徐茂裕,等.AA级绿色食品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17,23(4):100-101.

[2]范传林.试析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新农村(黑龙江),2017,21(3):62.

[3]李朝福,张志强,宫琳,等.淮北地区夏直播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0(3):284-285.

[4]阮芳菲.宁德市蕉城区金溪白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7,33(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