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电工基础知识范例6篇

高级电工基础知识

高级电工基础知识范文1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电气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2000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我国人均拥有发电装机只有0.25千瓦,人均发电量只有1078千瓦时,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为发达国家的1/6到1/10。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我国人均至少需要1千瓦的装机容量。

自2003年电力供需矛盾加剧后,国家调整了“十五”电力计划,加大了电力建设力度。从2004年开始的3年间,每年新开工电站建设规模都在2500万千瓦以上。根据规划到2010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近6亿千瓦;2020年将达到9.3亿千瓦,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加1倍和2倍。

以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为例,2004年电网最高负荷达到1500.6万KW。自中国加入“WTO”后,上海凭借着区位、城市功能、人才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优势,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预计“十一五”期间,上海国民经济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将带动用电需求稳定增长。综合各种预测方法,预计2010年上海电网最高用电负荷为2350万KW~2450万KW,年均增长率为5.71%~5.8%;年用电量为1120亿KWh~1185亿KWh,年均增长率为5.2%~5.42%,由此可知,我国电力建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超常规地发展。电力建设安装属于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随着大量高参数发电机组引入与新技术的应用,如今的电力建设安装是一个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业,从业人员必须拥有较高的劳动技能和较高的管理水平,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境外跨国设计制造企业的涌入,国内发电行业市场上的竞争更加激烈,这就迫使我们必须从技术与管理水平上快速提高,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在此背景下,中国建造师制度的建立能够加快提高项目经理的自身素质,是提高工程质量和建设工程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保证,也是我国缩小与国际工程管理先进水平差距的一个重要举措,因此实施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制度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中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知识体系的特征

2002年12月人事部、建设部联合下发了《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2003年2月27日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取消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资质核准的通知”。这标志着我国原有的施工项目经理资质行政核准制度,逐步由国家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所替代,对于加快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管理及其市场化配置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是对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工程项目管理实务技能考察的一种水平考试。通过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旨在促进建设工程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逐步缩小与国际工程管理先进水平的差距。建造师作为工程总承包及施工管理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既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也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对建造师的知识结构及能力要求主要体现“一领域”即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四平台”即管理平台、技术平台、经济平台和法规平台。

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知识体系是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的基本要求,是建造师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科目采用3+X,综合课分别为《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法规》,专业课为《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综合课考试题型为2种,一种是单项选择题,另一种是多项选择题。《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考试题型有3种,一是单项选择题,二是多项选择题,三是案例分析题。根据考试科目、大纲的要求,针对电力建设工程的实际,在《电力工程管理与实务》的知识点方面可以划分为电力工程技术、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与实务、电力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三大部分,通过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促进电力建设工程管理人员自身的理论与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

三、目前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经理知识结构现状分析

随着电力建设事业的发展,无论是电力建设工程还是发电厂日常运行管理阶段的检修工程对工程现代化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以及对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对于电力工程建设和设备的质量要求也有别于其他行业。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人们对发电技术的现代化管理知识非常重视,例如在对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岗前,岗位培训的时候,不少考生感到这些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迫切需要更新、掌握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新理念、新知识。因此针对目前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经理的知识结构现状,借此通过这次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的考前培训所掌握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分析,发现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加强培训,提高从业技术人员的现代管理水平。

为了便于培训,我们曾经以上海、南京等地电力送变电企业参加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班中160名考生的情况为样本,在考前辅导时,对照国家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知识体系就学员参加考前辅导之前的知识结构情况进行了分析,其调查结果见表1。发现学员在管理、技术、经济和法规“四大支柱”的知识结构上,与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的具体要求显示出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建设工程经济领域的工程经济基础、会计基础与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掌握方面。对于“1ZI01000工程经济基础”部分,表示非常陌生的有120人,比例达到75%;而表示部分了解的只有2个人,仅为1.25%;对于“1ZI02000会计基础与财务管理”表示非常陌生的有144人,比例达到90%;相比之下,“1Z103000建设工程估价”情况好一些,仅有三个人感到非常陌生。说明学员在工程经济基础,会计基础与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明显缺乏,原因可能是由于在电力送变电企业中从事工程管理工作的几乎清一色是电力或者热动专业工科出身的人员。

除此之外,对于组织论这个项目管理学的母学科,很多学员也是感到非常陌生;动态控制理论、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信息管理、合同法律制度等方面知识也存在着相当的差距。而这些都是现代电力建设工程管理中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如今,由于建造师制度的建立,全国电力系统除参加第一次国家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的8000多名项目经理外,最近相关的为数众多的工程技术人员正在迎接二级建造师的考试,力争通过努力学习,掌握这些工程必备的知识。正是由于中国建造师制度的建立,才能对电力工程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

高级电工基础知识范文2

目前,高校会计学专业设置计算机课程一般有两种模式:

①“基础应用型”模式。该模式设置“计算机应用基础”(或称“计算机基础知识”、“程序设计基础”)和“电算化会计”(或称“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计算机会计学”、“会计应用软件”)两门课。如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专业就是这种“基础”+“应用”的模式。

②“系列应用型”模式。该模式是在设置系列计算机课程的基础上再设置“电算化会计”课程。例如,中国矿业大学会计学专业设置“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微机数据库管理系统”四门计算机系列课程和“电算化会计”、“会计实务电算化”两门计算机应用于会计的课程。又如,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系教学改革设想中打算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四门计算机系列课程和“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会计决策与控制”、“电算化审计”三门计算机应用于会计的课程(财政部教育司编《会计学专业主干课教学大纲》p16)。当然,其他高校设置的课程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但均可体现一组“系列”课程和一组(门)“应用”课程的模式。

无论是“基础应用型”模式,还是“系列应用型”模式,它们均独立于会计系列课程之外。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三点:

1.各门计算机课程内容与会计系列课程内容脱节。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教计算机课程的老师不懂或很少懂会计专业知识而会计专业课程教师又不懂或很少懂计算机知识;二是现行会计课程教材(除“电算化会计”外,下同)不反映计算机应用知识,也不要求专业课老师补充讲授计算机应用知识;三是计算机数量配备不足,无法做到两类课都安排机时。

2.单一的“电算化会计”课程,解决不了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计算机能力问题。1995年4月27日,财政部印发了《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的三种证书、即初级证书、中级证书和高级证书,从能力要求看,可概括成以下三种能力。

(1)初级证书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微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有关汉字系统及应用软件操作,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的工作原理五个方面,笔者简称为“操作能力”。

(2)中级证书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能力。要使财政部评审通过的通用会计软件更好地满足各个企业的不同要求,需要用户自已定义参数,如建立科目代码、设定计算公式、定义分配方法和结转方法等,这称为系统软件的维护或参数设置,笔者简称为“设置能力”。

(3)高级证书要求一少部分会计人员具备“进行会计软件的系统分析、开发与维护”的能力。会计软件的系统分析是指为了开发出用户所需的会计软件,必须了解和描绘用户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明确系统具备的功能,改进现有系统模型,形成系统的逻辑模型的过程。它是系统开发和系统维护的前提。分析、开发和维护的能力。笔者称为“开发能力”。

目前,高校“电算化会计”课程按财政部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组织和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能力”,包括开发工具、开发方法、开发系统(工资、固定资产、材料、销售、成本核算系统)和电算化审计五个方面。学生学完这门课后,仅仅是对部分会计核算程序进行初步的设计。当他们毕业参加工作后,在已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他们不会操作现行会计软件;在未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他们仅靠学校掌握的“电算化会计”知识,无法开发成套的会计核算系统软件。事实上,从国外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看,无论定点开发还是开发通用软件均有专门的公司从事这种业务。要求我们现在的教学能使学生具备完全的软件开发能力也是不现实的,仅能提“初步的开发能力”或具备“开发软件的基础”。这种单一能力距离国家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操作能力,设置能力和开发能力还很远,则高校改革教学,培养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力迫在眉睫。

3.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领域比较狭窄,就目前而言,我国会计实际工作中的电算化仅仅体现在会计核算上,虽然会计管理的软件已在开发,但应用的不太多。而西方国家早就从会计核算电算化转向会计管理电算化了。仔细分析我国会计核算电算化的现状不难发现,绝大部分会计人员是“傻瓜”操作员,是计算机的“奴隶”,他们对会计软件不能运用自如。反省一下高校会计教学,会计课程和计算机课程两层皮,使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显得很窄。因此,只有在各门会计课程上都用上计算机,才能开拓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领域,才能克服“傻瓜”操作员的缺陷,自主地运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使计算机不仅在会计核算上,而且在会计管理、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发展。

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

二、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的基本要求

1.两类课程安排相协调。会计教学计划必须按教育、教学规律制订,充分反映知识平铺、交叉、循序渐进的要求。计算机的系列课程应先于会计系列课程,同时会计系列课程的电算化,首先是已学计算机课程知识的直接应用,然后是后继计算机课程知识的追加应用。例如,在第一、三、四、五、六学期分别安排“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微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电算化会计”课程与此相适应,在第二、三、四、五、六、七、八学期,分别安排“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上)”、“财务会计(下)”、“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高级会计”、“审计学”、“会计实务考核”课程。其中,“基础会计”课程首先是直接运用“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完成规定任务,如用wps打印出试算平衡表、各种记帐凭证、各种明细帐等,待“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课程学完后,再运用word编制“基础会计”课程中的成本计算公式、编排有关图形,并登记帐簿。

2.计算机知识运用时分合结合。平时,各门会计课程运用计算机知识是单项的,分散的。一般难以整体运用。因此,有必要在最终将两类课程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笔者认为,在第八学期学生即将走上社会前设置“会计实务考核”课程,一方面进行手工操作,综合各门会计知识,另一方面进行计算机操作。综合各门计算机课程知识集中运用于会计,这种分合结合的方式反映了会计学科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3.列人教学计划,教师引导,指导为主。将计算机课程知识应用于各门会计课程,并不是要增设新课程,而是对已学知识的串用。为了保证串用的成功,首先要在教学计划上加以反映。例如,在教学计划实践环节分别设置“基础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电算化”、“管理会计电算化”、“会计实务考核电算化”等电算实践项目,并相应确定一定的机时。其次,将各门会计课程计算机应用问题编写成“电算化指导书”,每门指导书中列示若干个电算实践项目。提出具体应用要求;同时,为了便于学生操作。还应编制“电算化操作手册”,向学生提供详细操作步骤和范例。这样,教师在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过程中主要起着引导、指导、布置、检查和考试验收等作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会充分得到发挥。

三、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的具体设计

下面以会计主干课程为例对会计课程计算机应用进行设计。

(一)基础会计电算化

l.将已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应用于“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包括:(1)用wps打印出试算平衡表。材料明细帐、应收帐款明细帐、成本计算公式(含分子、分母两行排列格式)、生产成本明细帐和各种记帐凭证;(2)用图文混排系统spt进行成本数据的图像编辑;(3)用cced打印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2.将后续“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课程知识追加应用于“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包括:①成本计算公式的编写;②图形编排;③帐簿登记。

(二)财务会计电算化

将“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课程中word、excel知识应用于“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包括:外币核算、坏帐核算、存货实际成本计价法、存货计划成本计价法、存货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折旧方法、工资结算和工资附加费核算、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销售业务、利润分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编制。

(三)成本会计电算化

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知识、excel知识应用于“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包括: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产品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品种法成本计算、分批法成本计算、分步法成本计算、成本分析。

(四)财务管理电算化

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知识、excel知识应用于“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包括;货币资金最佳余额确定、企业客户信用等级评估、应用帐款最佳余额确定、存货最佳额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经营杠杆、对外投资决策、筹资政策的选择评价、资金成本计算及应用、财务比率综合分析、财务计划编制。

(五)管理会计电算化

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知识、excel知识应用于“管理会计”。内容包括: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目标利润的敏感性分析、利用经营杠杆进行利润预测、边际利润最大的产品组合、销售顶测分析、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的分析、内含报酬率敏感性分析。

高级电工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农电工 进阶培训机制 构建

随着农电用工机制的逐步深化以及农电体制的不断改革,对农电工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提升农电工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农电工的标准化的工作进程,就需要建立科学的农电工进阶培训模式。

一、开展农电培训需求调研,出台实用的培训计划

要想出台合理的培训计划就要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工作,培训调研工作制约着培训计划的制定,所以培训主管单位一定要派送教师到外面的一线生产供电所去学习,组织开展培训调研活动,绘制供电所所有员工的工作情况一览表,聘请专家实施全面的论证。调研和不断修改培训计划,一定要确保培训的内容具有可行性,创新源于实践,探索源于实训,注重培训现场的科学、合理,对于新技术要不断的更新,一定要确保培训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最终实现培训与实训真正地联系在一起。

二、创建四级进阶式的农电工培训形式

依据设计的标准组织实施四级进阶式培训模块,每一个模块依据知识和技能从低到高逐级上升,组成四级进阶式农电工培训形式。四级进阶式农电工培训形式包括一级增强基础知识模块培训、二级储备综合知识模块培训、三级训练专业技能模块培训、四级适应岗位实习模块培训,每一级进阶依据评价的结果来进行。

1.确定能级标准

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对于农电工的知识、能力、综合素质都不是特别的了解,所以在进行四级进阶培训的时候首要的工作就是实施对能级进行定级。能级评定的标准有三点,即计算机的使用、电工基本知识水准、电工基本技术水平;能级评定的项目包含上级演练、理论知识考试和基本技能演练。农电工依据水平的高低可以分为A、B级两个等级,A级参加二级培训,B级参加一级培训。

2.四级进阶式的培训形式

四级进阶模式具体包含的内容为一级增强基础知识模块培训、二级储备综合知识模块培训、三级训练专业技能模块培训和四级适应岗位实习模块培训。

(1)一级增强基础知识模块培训。参加一级模块培训的人员主要就是能级评定为B级的所有农电工们。他们主要进行的培训课程包含计算机的使用、掌握电工最基本的知识和了解电工的最基础技术。所有的课程学习结束以后进行能级的评定,评定能级的时候,主要进行的项目包括上机演练、基础知识考核和基础技术测试。进行上机演练的主要的内容就是word和excel的基本技能操作;基础知识考核主要的内容就是检查所有的电流、电阻等知识的掌握水平;基础技术测试主要的内容就是对所学基础知识进行实地操作。

(2)二级储备综合知识模块培训。参加二级模块培训的人员主要就是能级评定为A级的所有农电工们。他们主要进行的课程培训包含安全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营销概念等,在进行能级评定的时候主要采取的方式就是考试。安全规章制度考试的主要内容就是国家规定的安全规章制度里与电力有关的部分;法律法规考试的主要内容就是所有的与电力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都是考试的内容;营销概念考试的主要内容就是统计电能、电费、电的价格等。

(3)三级训练专业技能模块培训。参加三级模块培训的人员主要是通过二级能级考试的所有农电工们。主要的课程培训包含安装配电、接电装表、营业用电、发生触电事故的紧急救助等,进行能级评定的时候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实训操作。安装配电实训操作主要的内容就是测量配电变压器、线路绝缘体的电阻;接电装表实训操作主要的内容就是检查电表的安装和拆除情况、电表的故障检测情况;营业用电实训操作主要的内容就是对用电量进行抄报、核实和收费。

(4)四级适应岗位实习模块培训。参加四级模块培训的人员主要是通过三级能级考试的所有农电工们。该模块的测试内容为轮岗见习和老师带学员,此阶段是对整个培训成果的检查,检查的的主要内容包含学员的独立完成任务情况和上岗条件的具备情况。进行评定的时候,主要包含的内容有自评、他评、座谈会、工作情况检测和答卷,评定合格的统一填报汇总表,开始上岗工作,不合格的继续学习。

3.创建三维度绩效评价标准系统

确保进阶培训的正常运行,可以创建绩效考核机制。为了充分体现考核机制的实效性,实现全方位、立体的掌控,可以进行三维度、九指标的考核标准。三维度考核包含了所有的参训人员,如学员、内训人员和工作人员;九指标贯穿所有的环节,如出勤、合格比例、优秀比例、进阶水平、专业知识掌握水平、业务水平、工作效率、满意程度和培训规范比例等等。

三、创建培训师资库,注重培养内训师

不断地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经营人员、业务尖子和高素质工作人员是农电岗位培训的主要目标,所以,在进行培训的时候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对于培训师要有严格的限制标准,从而确保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依据农电工的培训特点,创建培训师资库,从而保证培训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培训基地可以采取内外相结合的模式,不但高薪聘请专家、学者来传授知识,还要派送专业知识功底较厚、操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走出去,去参加各种培训班,让他们为培训人员授课,把他们培养成培训机构的内训师,使农电营配工的综合素质得到实质性的改变,提升他们的水平。

四、培训方法多种多样,加强质量和效果的考核

实效性、针对性是农电培训的主要特征,在进行培训的时候,一定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模式,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方法,如互动授课、组织学生集体谈论、参观工厂、面对面交流等等。这样可以使培训的方法变得非富多彩,让学员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学员们依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处理他们遇到的问题,真正地实现学为所用,使培训达到最佳的效果。在对学员培训的时候,要制定严格的培训制度,让培训生活变得井然有序,所学知识不断的积累。培训完成以后,所有培训的科目都要进行结业考试,严格考试纪律。创建培训奖励制度,推行末位淘汰的机制,对于培训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员进行奖励,对那些不思进取的学员要进行惩罚。执行严格的考核制度,这样可以使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升,也会对培训的成果起到检验的效果。

五、组建跟踪评价提升机制

所有的进阶培训结束以后,学员们要进入到各个岗位工作,组建跟踪评价提升机制,督促学员早日变成岗位先进,从而使培训达到最佳的效果。学员参加工作三个月后,用人单位填写评价表并放入到培训档案,依据此评价表培训机构制定提升计划,联合用人单位监督提升计划的进展情况,经过多次的监测和督促,使学员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实现早日成才的目标。学员们依据提升卡的指引,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能,使自己真正变成高素质人才。

总而言之,在对农电工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按照实用性的原则构建培训机制,要和工作岗位紧密联系,层次分明。按照专业水平,从低到高设计四个培训模块,阶段性地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逐步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并且培训过程和培训目标管理起来也比较容易,可以对各个培训阶段的目标和成果进行阶段性的控制和评价,保证农电工的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如安.创新农电工选聘与培训机制[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40-41

[2]张剑勋.浅议农电工岗位培训的重要性[J].中国电力教育,2007(12)83-85

高级电工基础知识范文4

论文关键词:中职;电子电器专业;社会需求;人才规格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的支柱产业之一.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对中职电子电器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与现代企业对岗位(群)职业能力的新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即人才培养滞后于科学的迅猛发展及生产技术的变革。因此,制定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成为当务之急。

一、电子电器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三倍于gdp增长的速度高速发展,电话、dvd、彩电等产品以及不少电子元器件的生产数量均位居世界第一。迄今为止,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就业的人数已达620万人.加上与it应用相关的行业吸收的社会劳动力.数量已达l600万人,占我国城镇就业劳动力的6.7%,其中工人约占60%.技术人员比例偏低。而在发达国家,技术工人占劳动力的比例高达75%。相比之下,我国的电子信息业技术人员总量明显不足,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电子技术迅速应用到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直接推动了电子类毕业生的就业。

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的(2006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仍供不应求,缺口近2000万。目前,在我国的技术工人中.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术等级低的多,高的少;高级技术工人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例如,城镇劳动者近2.6亿人.技术工人占三分之一左右.其中高级技工占技术工人的比例仅有17%.技师和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的比例仅4%,与企业的需求相差10个百分点。这种“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已经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关于人才规格要求调查的信息反馈如下:

(一)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要求

调查信息表明,企业对中职电子电器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见表1)。此外还有实习经验、学生干部经历、吃苦耐劳精神等。

(二)对本专业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

中职电子电器专业的毕业生很受企业青睐.适应的工作岗位类型也比较广泛,主要有维修电工、电子产品维修、质量检验、营销与采购、产品设计、技术主管等。不同的就业岗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不尽相同,具体表现如下:

1.维修电工岗位要求毕业生具有电工职业资格证书,能够直接顶岗操作,既熟悉电器性能和安全用电的知识,掌握配电线路和控制电路的安装、维护技术,又具有各种电工仪表(包括智能仪表1的使用和电路测试技能,还要具有对常用供电线路的设计、安装与维修等能力。

2.电子产品维修岗位要求毕业生具有家用电子产品维修中级工以上的职业技能证书,熟悉电子电路理论,掌握家用电子产品的工作原理.具有较强的检测设备的使用能力和家用电子产品的维修技能。

3.电子产品设计岗位要求毕业生具有一种以上电子类职业技能证书,掌握电子电路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掌握单片机、plc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技术,具有使用电子cad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电子新产品的能力,熟悉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具有较强的生产管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具有熟练运用各种电子仪器和智能化设备的能力。

4.营销与采购岗位要求毕业生熟悉电子电路理论,了解常用元器件、材料、仪器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应用领域,懂得现代营销理念与技巧.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与协调能力.具有不断更新知识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5.质检岗位要求毕业生熟悉电子电路理论,熟悉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和有关的国家或国际标准,掌握电子产品的检验规程,懂得现代管理知识,能熟练操作和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具有较强的检测设备的能力。

从调查中还发现.大中小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各不相同。大中型企业实力雄厚.技术人才充裕.对技术岗位的划分较细,对人才的业务要求较专一;而小型企业由于人才数量不足.对招聘人才的业务要求较高,希望招聘到知识面宽、操作技能强、有组织能力、适应职业变迁和产品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电子电器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和构成

(一)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

人才培养规格从属于人才培养目标,是将目标具体化为毕业生人才质量的标准。这个标准既包含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层次、类型,也包含着特定专业的自身特性。根据中职电子电器专业自身的特性和市场的要求,其人才培养规格应作如下定位:

办学指导思想定位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在构建人才培养规格时,中职学校必须以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定位为前提。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中、初级技能人才。人才培养层次定位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业领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先行者和主导力量.在其运行、发展中需要一批由高、中、初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构成的产业大军。中职电子电器专业的任务主要是培养面向电子产品制造一线的装配、调试、维修、检验、营销及操作的中、初级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员。其内涵为:

一是培养中、初级技能人才,而不是高级或高级以上专业人才,这是最基本的层次定位;二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不是理论型人才,更不是研究型人才,这是人才使用方向的定位。

专业服务区域定位中等职业学校一般由地方或行业主办.主要面向地区经济和行业需要,服务区域比较明确。因此,对中职电子电器专业而言,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及时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趋向,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适时调整专业方向、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当然,学校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自身也会得到更快地发展与提高。

专业能力定位电子电器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满足我国电子行业职业岗位群的现实需要和发展需要,培养学生适应岗位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后应当能够直接奔赴生产第一线,担任电子电器设备的装配、调试、检修、营销和操作等工作。

因此.中职电子电器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应定位在“技能型”人才类别上。这既不同于普通高等工科教育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也不同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的构成

人才培养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如果人才培养目标不具体化为人才培养规格.就缺乏可操作性,无法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本文在分析电子电器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和用人单位对中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的基础上,调查研究了构成中职电子电器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三要素,即知识、能力和素质(见表2)。

知识要素知识要素包括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相关性知识文化基础知识和相关性知识是中职毕业生必备的基本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是学习本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是专业学习的基础;专业知识是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应具备的一般性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对于中职电子电器专业人才来说,拥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不仅是胜任当前线工作岗位的需要,也是知识再生和迁移.进一步学习与提高以适应将来岗位变革的基础。在知识结构中,专业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知识)是主体,文化基础知识和相关性知识为两翼。

能力要素 能力要素是人才规格的关键,是学校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具体体现。能力要素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能力是衡量一个中职毕业生是否合格的核心要素,是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值得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专业能力并不是指学生所学本专业的专业能力,而是根据不同岗位、不同需求对专业能力要求做出的分析。中职电子电器专业的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能力,胜任岗位工作.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正如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在能力结构中,专业能力是核心能力,最能体现中职技能型人才的特色。

高级电工基础知识范文5

我的职业理想是成为一名船机、船电高级技师,为祖国的船舶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条件分析

1.南通船舶工业发展迅速

我的家在素有“江海明珠”、“扬子第一窗口”之美誉的南通。南通濒江临海,是我国最早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长江岸线226公里,可建万吨级深水泊位岸线30多公里;海岸线210公里,可建5万吨级深水泊位岸线40多公里。目前,已形成规模的船舶机械企业达四百家之多,根据南通市委市政府规划,到2015年,南通船舶工业产值将占全国船舶工业产值1/4,占世界船舶工业产值12%。南通船舶工业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船舶行业发展需要机电人才

船舶机电制造业升级换代突飞猛进,从机械——自动化——PLC——人机界面,大有一日千里之势,是个充满变数和富有挑战的工作。2009年我国已跨入韩、中、日三大造船大国行列,并可在不远的时间内跃居第一。然而,造船大国不能简单等同造船强国。欧美垄断着高尖端的船舶机电设备,在华牟取着巨大的利润。有人戏言我国船舶业是二十一世纪初期的船体实力,二十世纪中后期的机电设备。国产滞后的机电设备让我们迄今无法一步跨入造船强国的行列,甚至影响到我们的海防和国家尊严。从1981年大连造船厂给香港船王包玉刚造2.7万吨“长城号轮”到2002年南通中远川崎建成三十万吨级巨型VLCC油轮,我国花了二十年时间,这的确大大缩短了中国与世界造船大国的距离,但要实现严格意义上的造船强国还需要十五年左右。这十五年,正是我国造船界攻克船舶机电高尖端设备的关键年份。我们正处在南通这一“中国船谷”的城市中心,将来一定有我们这些机电生一展身手的机会。

3.我实现职业理想的条件

我是一个身强体壮、兴趣广泛的男生,性格上既好动又好静。我喜欢结识心地善良、心胸开阔的朋友;喜爱运动,如踢足球、打乒乓球、打篮球、下棋。我爱动手、爱思考,动手能力比较强——小到家里的台灯、闹钟、复读机,大到电风扇、收录机、计算机的小故障我都爱照书本捣鼓一番,拆拆换换,其乐无穷。我信奉的格言是“知识就是力量”。我尤其尊崇詹天佑、钱学森、邓稼先这些爱国大科学家,总梦想能像他们一样能为祖国作出一番贡献。因此,初中阶段的物理是我热衷的课程,每次考试,物理的成绩均比别的科目好。我父亲是船舶行业的人,我曾利用假日跟随父亲上军舰从而认识了船舶机电的复杂与美妙。因此,中考填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南通中专,选择了机电专业。

存在差距

虽然我的性格和兴趣爱好,我的家庭为我实现职业理想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是,现在我还纯粹是个在校学生,与未来的理想所要求的职业素质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

(1)性格上有缺陷:我虽然爱动手、爱思考,但做事缺乏耐心、不够细心,容易感情用事,不能理性对待,遇到困难,就急躁,导致轻率、马虎,甚至懒惰。这些与船机、船电技师的素质是格格不入的,必须改正。

(2)文化基础薄弱:我中考虽然考了650多分,但与那些上重点高中的同学相比,还差得很远,而离一名机电技师就更远了。社会文化程度是不断提升的,目前报考机电技师,必须有大专以上的文化,再过几年,就要大学本科以上的文化才可以报考了。

而专业知识和技术方面,由于我刚刚踏进南通中专的校门,所以是一片空白。

实现理想的措施

为了弥补这些差距,实现职业理想,我将职业生涯分为四个阶段,并制订了相应的措施,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在校学习):克服缺点,奠定基础。

第一学年。我将努力克服遇事不冷静,急躁、轻率、马虎的缺点,培养自己的耐心、细心和理性。认真学好《职业道德与法律》等德育课程,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为做一名合格的现代职业人从思想上和行为习惯上奠定基础。

我要认真学好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我知道,要想成就大的事业,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是不行的。特别是英语,我要勤背英语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自己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简单交际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英语打下良好基础。

这一学年里,我们将要开设《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机械基础》等专业课。我知道,这几门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我一定要认真学好。计算机作为发展现代尖端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已进入到了船舶工业的各个环节。我的职业理想是船机、船电高级技师,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尤为重要。因此,在第一学年,我应当参加省计算机应用考试,拿到省计算机应用中级证书,为第二三学年学习、掌握机械制图CAD操作技能,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学年。这一学年里,我们的专业课和专业实验课、技能实训课将陆续开设。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我会加倍珍惜,不怕苦累,认真学习,奋起直追,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作为一名机电技术人员,钳工操作技术,电工操作技术、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技术。在这一学年里,我将刻苦练习,力争通过国家钳工、电工、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等级考核,拿到国家钳工中级、电工中级、机电一体化应用四级技术等级证书。

过了这一年,我们就要下厂实习了。国家要求我们能“顶岗实习”。能否“顶岗实习”,既是对我们前段在校学习的考察,也是我们成功地步入社会,被用人单位热情接纳的条件。我计划在这一学年的暑假去工厂打工,重点学习钳工技能和电气控制箱安装和电机安装操作,切身感受自动化控制方面的PLC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工人阶级吃苦耐劳的意志力和团队精神。用学习的知识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所学的知识,使所学知识不僵化不落伍,为即将到来的“顶岗实习”做好准备。

第三学年。下厂“顶岗实习”。我要以一个准工人的身份要求自己,做到:严格遵守厂规厂纪,早上班,迟下班;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做到安全生产;全力以赴,努力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虚心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参加企业的各项活动,为企业作贡献。为即将到来的就业作好准备。

第二阶段(首次就业):夯实基础,稳步前进。

通过在校的学习,我已掌握了一些机械、电子电工方面的基础知识,取得了国家钳工中级、电工中级、机电一体化应用四级技术等级证书和省计算机应用中级证书,但离一个出色的机电技术人员还很远,因此,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完成身份的转变,即从学生转变为一个合格的工人。面对第一次就业,相对许多同学先选择去小型企业,再跳槽去大企业,我会慎重选择进入规模化的大型企业,即使管理严、工资低也要进。进大型企业的好处在于,能全面提高我的综合素质——能认识一流的设备,学到一流的技术,感受一流的管理,而且一开始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有利于自身长远的发展。我要以良好的就业心态和团队认同感,积极认真、埋头苦干、虚心求教、思考研究,用一到两年的时间,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机电技术工人。其次,我要抓紧时间学习、钻研,在第三年的时间内通过国家电工和钳工高级技术等级考试,取得国家电工高级技术等级证书和国家钳工高级技术等级证书,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级电工和高级钳工。利用这三年的业余时间,我要报考江苏科技大学网络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将自己的学历提升到大学专科水平。

第三阶段(调整、提高):转换角色,提升自己。

在生产一线的我通过五年的努力,成为一名熟练的机电技术工人后,计划竞聘生产一线的带头人——班长(工程单元负责人),进入基层管理岗位。同时准备再用三年的时间进一步深造,将自己的学历提升到大学本科水平,英语达到大学四级水平。如果能在预定的时间里拿到大学本科学历,届时,我将充满信心地报考国家船机、船电技师,获得船机、船电技师资格证书,做一名实力雄厚、技术过硬的业务尖子。

第四阶段(实现目标):再接再厉,攀登高峰。

高级电工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维修电工;模块化教学;教学方法

什么叫“模块化教学”呢?简单的来说,就是把所有的实习教学内容依照技能的形式和级别进行划分,分为几个课题。把每个课题当做中心,联系已经学习的工艺知识以及理论学术背景,专业技能开展的一体化教学就是所谓的“模块化教学”。各个课题模块的理论知识讲解以及实际操作的讲解,观察都应该选择同一个老师进行教学。每个老师只能选择几个课题模块进行教学。当这种教学工作结束的时候,教师应该对这些课题模块进行考察,根据学生考试的成功观察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进而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进行安排。

一、模块化教学的好处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模块化教学这种形式,能够帮助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长处。比如,精通电子类知识的教师可以负责对电子类课题进行讲解;而熟悉机床电气维修先关知识技能的教师能够负责对机床电气维修相关的课题进行讲解,其他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来选择自己负责的课题。每一类内容都可以选择最为擅长,最优秀的老师开展教学工作。同样的,同一个老师对某些课题进行多次的讲解,能够使教师对这一部分的内容变得越来越熟悉,使知识真的相互联系起来。基于对知识的熟悉,教师就可以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法,来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将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课堂教学的品质。当然这也可以帮助学校组织专业的教师队伍编制好专业化的课题教材,改善教学水平。

“模块化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教哪一个年级,就需要准备哪一个年级的课。这就会导致教师常常处于备新课的状态,准备各种教学工具,不断熟悉相关的工艺,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消耗大量的时间。当采用模块化教学之后,教师将专门固定在某一个或者某些模块上,就将有更充足的精力与时间来对自己的教学范围进行研究,不断细化,精化自己的知识领域,进而将知识变成自己的“独门秘籍”。不同的教师负责不同的课题模块。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和不同的老师进行学习交流,进而能够从不同的老师身上吸取不同的优点。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操作方法以及相关技能,这当然比只利用一个老师进行教学更有意义。

在学校实施“模块化教学”对于社会培训是非常有好处的。学校可以依据不同的专业培训标准,给学生以不同的单元知识,课题模块的培训。这样一来,学员就可以随到随学,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学习活动安排。

二、“模块化”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中级维修电工阶段

本文中所提到的阶段,主要的依据是国家《中级维修电工技术标准》、它主要包括以下这些模块:维修电工基本技能,电动机与变压器,电子线路基础知识等等。

在进行实习之前,教师要利用一学期左右的时间,告诉学生相应的文化理论知识以及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这将为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可以首先对文化课进行讲解,之后再安排各种专业基础课,比如电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等。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载安排开设电机与变压器,电力拖动与控制线路等等专业课。在进行专业课的讲解时,可以将章节内容分配给不同的老师,这种分配要根据教师的专长进行安排。这么做不仅可以节省学习时间,降低学生的接受难度,帮助他们建立起理论和实际的联系,还能帮助教学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在这些课题结束之后,学校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国家中级技术鉴定考核。这样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觉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二)高级维修电工阶段

在中级的基础之上,学生就可以参与高级的学习了。在这个阶段里,模块化教学的优势会变得更加明显。这是由于这个阶段的知识点更加需要将理论和知识联系在一起。缺乏理论的指导,是不可能进行实习的。实习本身实际上就是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这就需要学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这是基础也是关键。

高级维修电工阶段实习更加复杂,它包括的内容更多也更加深奥,比如比较复杂的电子线路安装以及维修等等。在对各个模块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安排有着良好的专业功底的老师对于课题所牵涉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将理论和实习结合起来安排。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实习需要教师手对手,一对一的进行安排辅导。在课题的讲解与实习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安排考试来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这些内内容都结束之后,就可以安排综合训练以及岗位技能培训了。

(三)综合技能训练以及岗位技能培训阶段

学生在结束上一个阶段的考核之后,就可以进入这个模块了。这个阶段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帮助学生通过相关考试,进入岗位技能培训。这个培训需要的时间比较短,但是非常容易出效果。但是这个环节对于学生未来是否能顺利适应社会需要非常关键。学校对这个环节要重视起来,应该安排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讲解示范,帮助学生迅速成熟起来,掌握好自己的专业技能。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根据技工学校进行模块化教学模式分析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对维修电工专业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方法进行了分析。这里的论述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模块化教学的好处,其二是“模块化”教学的具体方法。其中“模块化”教学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三大点:中级维修电工阶段;高级维修电工阶段;综合技能训练以及岗位技能培训阶段。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模块化教学这种形式,能够帮助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长处,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模块化教学需要学校为学生配备全面的与课题相关的教学设备,此外还要定时安排教师到工厂中对新的技术以及工艺进行学习了解,对相关岗位的实际岗位需要进行了解。此外,学校还要适当的建立起更多的校外训练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在必要的时候需要进行学习,有的时候还需要进行下厂实习,这对于学生的实习技能教学有着非常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