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计论文范例

高级会计论文

高级会计论文范文1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从事财会工作的人员在工作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会计职业道德包括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几个方面。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专业可以专门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道德观念教育,教师要向学生普及会计职业道德基础知识,这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二是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即对学生开展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为内容的教育,这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应贯穿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始终。三是职业道德警示教育,即通过开展对违法会计行为典型案例的讨论,给学生以启发和警示。

二、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现状。

目前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六大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为中心,以会计报表的编制为重点,重点讲述企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供、产、销环节的会计核算方法和利润分配环节的会计方法。

2.教学方法现状。

多数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财务会计教学方法是讲述法,即由教师将财会相关的知识点以文字或口述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依据教师的讲授自行理解,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会计分录的编制。对于比较难的知识点,教师会针对性地多次进行讲授和解释,直至学生能够理解为止。这种方法比较传统,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主动性不高且教学效率不高。并且这种方法会让学生缺少实践操作经验,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不利于学生今后的专业能力发展。

三、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知识,轻能力。

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财会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忽略了会计知识的实践和应用,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为主。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缺乏对学生自身能力与素质的引导,学生缺乏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学习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模式的结果是只完成了知识的传授,不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2.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佳。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先说明实践训练的要求和步骤,然后布置实践训练任务给学生去完成。每位学生要根据老师给的资料和老师的要求独立完成经济业务的核算,要求学生的答案正确核算方法一致。这样的结果是,成绩优秀的学生按照老师的步骤和要求按部就班,一步步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则直接抄袭别的同学的作业来敷衍老师,完全达不到实践训练的效果。

四、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1.合理设置高职财务会计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在设计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时候需要将课程的设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首先,高职院校要将会计准则中常规性的业务纳入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知识体系中;其次,剔除掉会计准则中非常规性、非经常性的业务;最后,全面把握会计准则修,安排科学合理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财会知识。

2.完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

通过旧财务会计课程与新财务会计课程的比较可以看出,在教学内容方面,与旧财务会计课程相比,新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更加科学合理,不仅详细叙述了学生专业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问题,而且还重点突出了会计基本业务核算。以企业业务流程和资金运动过程为依据,财务课程教学内容比较完善,更加利于学生掌握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会计核算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运用这些流程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3.强化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培养高职财务会计学生的专业素养来讲,实践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现在高校的绝大多数学生呈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这样的现象会严重制约学生走上社会之后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强化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作为财务会计课程的核心环节贯穿于课程的始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确保充分发挥学生掌握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4.加强校企合作。

要让学生真正的走上工作岗位,适应走上社会之后的实际工作,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培养和锻炼学生从事会计岗位的能力,在实践中检验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通过合作达到互利互惠的共赢效果,把会计实践教学延伸到企业的生产化经营管理中。

五、结语

高级会计论文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众所周知,互联网影响下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确在教学目标、模式以及内容上发生了一系列明显的变化,从而使得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更加的符合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当互联网+技术应用到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工作中后,其更加明确了高职会计的实际教学目标,教学的多元化层次体现的更加明显,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也呈现出丰富化的特征,最终不断的提升高职会计教学的质量,因此这对于全面提升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背景下全面创新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研究

有关人士应当明确,随着互联网+时代背景的到来,社会中的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职业要求也就会显得更加的高,这是因为互联网+时代的知识更新速度始终是极为迅速的,这表明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除了要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知识外,还应当培养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自我学习的能力,如此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时展的需求。因此为了能够全面的适应这一方面的要求,那么也就需要将以往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同互联网全面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极好的把握会计行业的实质,从而提升综合素质,满足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互联网+与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相结合,同时是两者发展相互适应的客观性要求。在信息化时代里,全新的商业模式不断的涌现出来,并且整个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新技术、新模式都在逐渐的改变,且已经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高职会计专业要想实现自身的教学理念,那么也就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对自身教学体系展开科学合理的创新,如此才能真正使得会计实践教学质量提升,从根本上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当前国内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漏洞缺陷

1.实践教学的内容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目前国内企业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有了全新的素质要求。然而当前国内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还不完善,在展开教学所能够获得教学成果,与社会各个企业的实际需要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为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定位较低,主要的内容仍然是以传统手工会计核算为主要方式。一旦高职会计的教学体系缺乏了明确的教学目标,那么也就不能够形成较为细致的、分阶段实施的教学目标,进而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是不能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状况的。

2.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相对较为狭窄

目前我国部分高职学院,在展开会计实践教学工作时,实践教学的内容在范围上还相对较为狭窄,它无法很好的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本质要求。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内容较为狭窄的表现主要是,其在展开实践教学工作时,校内实践主要是以传统工业企业作为主要基地,所以仅仅只是专注于训练学生某一方面的实践能力,从而不能很好的符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企业经济业务多元化的本质要求。除此之外,高职学院校内的模拟实训,不能很好的展现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与牵制,所以也就不能很好的实现企业与其他单位之间在数据方面的传输与共享。

三、在互联网+背景下科学开展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的对策

1.全面构建多元化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当前互联网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式将会变得逐渐多元化起来,人们在这个过程中,将会更多的依赖互联网的联系方式,来使得自身的信息交流处于一个质量较高的状态。而多元化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的目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课堂内以及课堂外的时间全面结合起来,并且还将课本上的知识以及网络上的知识科学的结合,从而不断的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水平,这样也就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除此之外,在采用高职会计教学体系创新的过程中,还应当科学的注重全面性的问题,比如会计教学的内容需要与实际行业情况相符合,从根本上把握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平衡性。通过以上环节的共同作用,最终势必能够不断的加大学生的会计综合能力,进而使得学生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

2.“互联网+”背景展开教学体系创新工作应当注重一些问题

高职院校有关会计教学体系创新人员,在展开具体创新工作的时候,应当从根本上为学生提供更加先进有效的教学内容,从而不断的提升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在展开教学体系创新工作中,还应当制定出创新体系所要达成的目标以及具体的进度安排,之后再根据进度进行科学化的创新,从而一步步的达到制定的目标,但是同样需要为现实的实际情况作出进一步的调整。另一方面在会计实践体系创新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抛弃传统的教学体系内容,因为这样很有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难以适应,如此也是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所以在创新体系的时候仍然需要切实保留传统体系当中具有实际意义的内容,之后再融合全新的体系,如此必定能够充分的强化体系创新的质量。最后,有关体系改革人员需要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具体来讲也就是允许学生对已有的教学体系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进而使得教学体系能够真正的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3.全面创新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社会中的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极其重大的改变,因为以往所处理的会计信息,现在已经不再依赖于人工处理的方式,信息数据大部分都由计算机以及互联网完成,所以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得到了减轻。而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就需要紧紧围绕这一变化,始终将促进学生的最终就业作为宗旨,将互联网经济环境下会计职业岗位能力作为培养的目标。落实到实际操作上来讲,有关人士应当将整项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切实的定位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尤其以学生实际信息操作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方向。如此一来,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才能真正的体现出自身的能力素质,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将其发挥出来。

4.运用课堂项目教学模式

针对于互联网+背景下,全面创新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来讲,相关人员可以切实应用项目教学模式,依据这种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切实增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极好的提升高职教学的基础质量。落实到具体工作上,项目教学模式的运用,主要是根据社会企业会计的实际工作情况,科学有效的制定出教学的具体内容、目的等,从而制定出具有明确清晰教学目标的授课计划,其中要将会计实践的方式、会计实践的内容作为整个授课计划的关键环节,因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在会计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将项目教学模式同互联网+相结合,从基础上不断提升教学方式的科学性,这样不仅仅能够将全新体系课程改革的要求得以实现,同时还能全面化的激发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兴趣,最终不断的提升高职会计教学的综合质量。

四、结语

通过以上文字的详细描述可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不仅是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更是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所以广大高职教学体系改革工作人员,应当对此予以绝对化的重视。虽然从当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来看,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问题,但是只要有关人员能够掌握这些缺陷所发生的原因,并且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处理,那么最终必定能够进一步提升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质量,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郭思文.高职会计“双核三方”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方案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9,17(1):23-27+57.

[2]张海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模拟实践演示教学标准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9(2):25-26.

高级会计论文范文3

现在新颁布的《会计法》与《企业财务报告条例》的实行,从法律和法规方面对企业的负责人有着很强的约束性,这将会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在《会计法》的第六章里面有着明确的规定,企业要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在对其进行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的过程中,所编制依据一定要不一致的。由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罚款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对于其他的负责人可以处罚两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处理,如果是属于国家公务人员的话,还要对所在的单位或是有关部门进行处罚。

于此同时,《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随意会计要素的确认以及计量标准进行随意的改变、提前或延迟结账日记账、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没有按照条例上面的规定来全面的清查资产、核实债务和拒绝财政部门的监督和检查,或者是没有如实的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的行为,也要根据《会计法》里面的条例进行处理。对于那些企业的编制以及对外提供的虚假财务报告,都构成了犯罪,依据法律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如果没有构成犯罪,由县级以上的部门进式通告处理,并对企业进行一定数额的罚款等。

二、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真实性应做的工作

虽然目前颁布的《会计法》和即将要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是由于人们的法律观念比较薄弱,二是人们受到一个利益方面的驱使,有法而不去执行,在执法方面不够严格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的。那么,如何能够在现有的法律和法规基础上更好的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更好的深入探讨。

作者认为,要想在这个方面做得更好,第一是要加大法律和法规方面的宣传力度,为了更好的适应实际工作当中的需要,我国颁布了《会计法》,使得我们在工作能够有所遵循。但是从目前阶段看,我国对于《会计法》在宣传力度方面做的还是不够,应该对一些企业的负责人进行大力度的宣传,让企业的负责人可以真正的明白和了解,因为他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承担着主要的责任,如果企业的财务报告出现问题,企业的负责人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是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态度,从现如今的法律来看,基本上可以满足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工作需要,但是目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我们在工作要真正的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更好的贯彻和落实法律。

第三是填补法律上存在的漏洞,从而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法律体系,不管是修改过后的《会计法》和即将要实施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都对企业的违法行为作出了规定。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的财务报告是要经过一些机构方面的审查,也就是说,企业要想把财务报告报出来,是要经过许多程序的。所以,在我发现报告存在问题时,不但要对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罚,还要对承担审查方面的有关人员进行一些相应的处理。现如今的法律对这方面的约束力有着一些差距,这样就需要我们对相关的法律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修改。

第四是对违法处罚的力度加大,从修改过的《会计法》和马上要实施的《企业财务会计包括条例》上可以看出,对一些违法的行为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处罚力度方面还要进一步的加强。加大对企业的负责人处罚,并对一些有关的负责人也要进行处罚,同时对审查部门也要进行处罚。

三、结束语

高级会计论文范文4

一、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部分高职院校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根据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总体目标,课程内容设置应基于就业的导向。部分高职院校课程内容的设置脱离实际就业需要,这就直接导致学生职业胜任能力不强。高职财务会计的就业方向是中小型企业,鉴于中小型企业自身经济业务范畴较为单一,企业发展空间有限,存在不能吸引更高层次会计人才等特点,其在人才录用时更倾向于招聘高职毕业的财务会计学生。因此,学校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这些企业实际需求的财务会计技能。目前,高职院校现有的课程是依照本科课程内容设置的,都是以工业企业、制造业为基础编制的教材,并没有针对中小型企业,而学生就业大部分是去商业企业等第三产业做基础财务工作,因此,现有的教学内容和就业需求不匹配,未能更广泛地涵盖各行各业的账务处理。

(二)学生的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确,自控力差

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当学生有了某些需要时,就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明确学习目的。但是高职财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对就业形势的茫然,导致需求未被有效唤醒,学习动机和目的还不太明确。会计专业性强,逻辑性严密,一些学生中学时都很散漫,进入高职学习时没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学业就可能因此而荒废了。高职教学,知识点在课堂上讲授后,很大一部分内容还需要课下自学巩固才能消化吸收,但是很多学生课下没有及时复习、巩固,导致下次课时跟不上教学进程。

(三)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需求不匹配,教学方法缺少情境

很多高职院校现有的师资队伍需调整和提高。有些财务会计专业的老师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入教师队伍,并没有从事会计的经历,教学上很难引导学生以就业为目的开展教学,有的老师虽然也考过了会计师资格证,但在企业做会计的经历很单一,很难将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讲授得深入浅出。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些高职院校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与实际脱节,那么教出的学生也是只会做题,进入企业见了实账无从下手。尽管现在各高职院校都有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但是教师能够顶岗实习的机会并不多,见识不同类型企业的账务、不同岗位账务的机会更少。没有真情实感的情境,学生就没有财务工作的谨慎性和严密性的体验,也就很难培养较高的职业素养。

(四)教师与学生沟通不够,对学生关怀较少

目前的高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都是辅导员来做,教师只负责知识的传授。近些年高职院校改革,政府财政投入相对较少,学校几乎不再解决教师住宿问题,大多教师教完课后就走了,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甚少,学生很难随时找教师请教问题。大部分教师也很少主动进入学生宿舍,近距离了解学生的生活,真切感受学生的真实想法,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如果对学生了解甚少,不知道其内心,上课时就不能很好地抓住其关注点,也就不能很好地因势利导,联系实际讲授专业知识。

(五)学校乃至社会对财务会计专业认识不够

财务会计专业和其他应用型专业不同,其涉及企业的核心商业机密,企业一般不愿接收学生去公司财务岗位实习。另外,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一般企业的财务岗位配置不需要很多人,很多小公司一个人就做几个人的工作,因此,联系实习单位时,一个企业顶多能给一两个实习岗。这客观上造成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很难在毕业前就接触到真实的账务,这就更需要学校出面,联系实习单位。另一方面,很多学校教学实践器材配置不够,用自己印制的凭证,老师模仿企业编制经济业务,让学生做业务处理,并在教室内完成账务处理流程的实习,没有真实性,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应采取的对策

(一)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财务会计教学内容

了解企业财务岗位的需求,设置的财务会计教学内容才不脱离实际,才能保障教学质量和就业率,创建品牌职业院校,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形成学校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高职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主要去向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岗位设置一般有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管理岗位。高职财务会计专业就业方向的定位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在中小企业等单位一人多岗、多岗兼顾的业务处理能力,学生不仅会做基本的业务处理,还要有极强的动手能力。比如,点钞这样的基本技能,学校设置这样的课程内容,会极大地增加会计专业学习的趣味性、丰富性。另外,还应设置不同行业的财务教程,使学生毕业就能立马上手做账。

(二)培养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1、深入浅出,分层教学。

前已述及,学生的厌学情绪很复杂,自控力差,教师要根据掌握的学生实际情况,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分层教学,教学的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比如,会计中经常用到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概念,教学中一般解释为市场价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在听到这个概念时,不会大脑停滞到这个概念上,错过下面的内容。在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顺应学生的思维习惯,因势利导,不同的学生引导的重点不一样,给予的目标也不应一样。学习认真、踏实的学生鼓励其考会计师,学习一般的学生鼓励其提高综合能力,有些学习不好但是思维活跃的学生也应引导其向自己所擅长的方面深造、发展。例如,笔者教学不强迫学习差的学生做作业,而是鼓励他们多看财经新闻。某次,在教学中讲到同一控制下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笔者举了个华润集团的例子,一个爱玩手机的学生出乎意料地回答了笔者引入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活,后来他上课时就不再玩手机了。这名学生有所思考、有所努力就是进步,就应及时给予肯定。

2、灵活使用语言工具。

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语言、公式和概念,必须善于使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使用幽默、拟人的讲授方法,让单调枯燥的财务会计变得生动有趣。有学生反映股份支付、债务重组这些会计内容离自己遥远,很难理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试图列举一些与学生生活相近的例子。比如,怎么证明自己有能力,不是自己嘴上说说就可以的,社会有统一的判断标准,考过会计证就是社会承认的证明,以此一语双关激励学生学习一技之长。

3、创设情境,开展趣味性教学。

因为财务会计讲授的是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处理,而学生都没有工作过,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样处理,这时就需要教师花些心思创设学习情境。例如,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成本,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而非以自己作为对价的合并成本确认。这个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同一控制是指母子公司,母子公司是个很形象的称谓,例如,妈妈让哥哥把房子卖给弟弟,这场交易肯定不会是市场公允价,而是妈妈给出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格,亲弟兄之间按市场价算伤感情。此时,笔者趁机总结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特点,即“非市场交易行为,作价往往不公允”,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准则规定初始入账成本不考虑自己的付出。学生听了这个解释一下就抓住要义,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另外,在讲解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后续计量时,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或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形成的正商誉、负商誉是否调整,笔者创设了情境,学生分为两组,投资方和被投资方。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时非常活跃,讨论结果也是预设的结论,有效活跃课堂氛围,使得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开放度

由于学生直接从中学到高职院校,没有工作的经历,对所学知识和日后工作环境没有感性认识,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教学环境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改革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财务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是实际经济业务的处理,教材的内容是高度概括总结的概念性内容,怎么将所学知识和现实结合起来,提高教学开放度,丰富现有的高职院校单一的实践内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法着手。第一,可以带领学生去学校周围的银行营业大厅咨询债券的投资,这样更容易使学生理解金融资产中债券的核算。第二,可以带学生去证券公司咨询股票交易的问题,利用证券营业大厅免费提供的电脑模拟演练交易,这样就能很好理解交易费用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处理。第三,可以去税务大厅了解纳税人、企业申报纳税的流程,办税的注意事项。第四,可以通过多渠道收集发票等原始凭证,让学生在基础练习时多贴凭证、多核算,锻炼动手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课堂多媒体播放有关财务科室的布局展示、企业的凭证装订整理等,创设形象、直观的课堂情景。通过这些易操作的教学方式,使校内实训逐渐深入社会实际,缩小学生课堂与实际工作的差距。

作者:段一珂 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思考

一、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思路不清晰

传统的教学思路强调理论教学而将实践教学形式化,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学生在掌握会计基本原理和会计核算流程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和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然后再结合企业的经济业务案例,实施实践教学,以此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感性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在课程教学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讲解与领悟,按教材的内容教学,知识点多而繁琐,学生不易理解,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2.教学内容多且分散,理实教学不平衡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内容按会计各核算岗位具体业务分项目讲授,从教学形式上看,课程内容比较完整、系统,实现了项目化的教学方式;但从教学实质看,各岗位核算内容的单独讲解会造成知识点断接,让学生在学习时认为各岗位的内容是分开的,不能很好地对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地理解,容易使学生感觉所学知识零乱又不好理解。而且,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仍以理论教学为主,而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相对而言较少,没有完全发挥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促进作用。

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1.厘顺教学思路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更是如此。为顺应这一要求,《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前提,遵循“一个目标,二个维度,三个结合”的教学思路。即:根据企业会计岗位的需求,以提升学生岗位技能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顶岗实践相结合、学习考核与职业证书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实践操作性知识的指导,定位于为企业培养能直接上岗操作的初级会计人员。

2.融会贯通《财务会计》教材内容

目前,高职《财务会计》教材的大多是按岗位设置知识点,让学生在教学中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工作流程与相应的经济业务处理。但这样的教材安排会让学生认为各会计核算岗位是单独存在的,容易造成知识点的断裂。因此,在教学中,始终贯穿以财务报表为主线,各会计核算岗位各司其职,分别对岗位范围内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最终都是为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提供数据。

3.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在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和模拟实训都是比较常规而有效的方法。但此外,还可以结合《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尝试用其他的教学法来丰富该门课程教学如角色扮演法、体验法等等。针对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进而更加主动地学习。

4.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

在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中大多是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步走,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是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人为地分割开来,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出现断层的现象,即在学理论时只能抽象思维,缺乏感性认知;而在实践教学中又无法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两者同步走,学校和企业密切配合,从岗位需求出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全面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能力。

作者:欧阳斌 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财贸系

第三篇: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设计

一、当前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当期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着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课程纸上谈兵,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问题。

(一)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较为注重对学生财务会计知识和财务管理方式的指导,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即为教师在讲授,学生在倾听,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更多的只是进行应试学习、机械性的学习,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

(二)课程纸上谈兵,忽视实践能力培养

当前很多学生存在毕业后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岗位适应能力较差等方面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指导中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忽视了学生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能力,需要进行适当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二、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设计主要可以通过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创新课程教学理念;开展游戏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真实工作环境,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等方式来开展。

(一)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创新课程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设计首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创新课程教学理念。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将三维教学目标融入于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活动当中,即为知识与技能(Knowledge&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steps);情感态度与价值观(emotionalattitude&values)[3]。在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活动当中,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财务会计知识掌握情况,更多的关注学生财务会计课程学习中的方法掌握情况以及个人情感态度的形成情况,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变化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差异性教学。

(二)开展游戏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仅仅只是枯燥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那么则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教学质量较差。正如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以及求知欲望,就会主动进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提升学生的课程参与欲望以及课程学习的认真程度。在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例如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完成对《固定资产》这一项内容的学习之后,组织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记忆。比如教师可以出示“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是固定资产”等题目,学生抢答正确可以错误,答对并说出原因则可以积一分,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

(三)营造真实工作环境,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营造真实工作环境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到工作氛围当中,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在营造工作情境的基础上,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学生布置任务,比如教师可以布置制作财务报告表的任务,给予学生一些数据,要求学生进行财务报表的记录、填写以及财务分析。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检验学生的知识综合掌握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快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三、结束语

高级会计论文范文5

1.基本核算与企业的核算方法类似

可以将高校的各个院系比作各个生产车间。按照这种分派方法,主要核算步骤可以如下进行:

1.1教学费用的计入问题。

可以将所有的费用划分为教学费用和非教学费用,教学费用即与教学有关的费用,非教学费用即与教学无关的费用,包括离休人员的福利和工资等,教学费用应当列入教学成本,非教学费用则应排除。

1.2教学费用的分类。

教学费用又可以根据用途分为直接教学费用和公共教学费用,主要划分标准为:能够明确是由于某院系学生来承担的费用就是直接教育费用,不能找出费用直接承担者的费用则是公共教学费用,对于公共教学费用应当归入公共费用项目中,之后可以根据有关的支出方法来分配支出费用。通过这种类似于企业核算的方法,对各项费用进行核算汇总,条理清楚地反映各种教育成本的具体状况。

2.高校教育成本现状。

2.1教育成本升高。

据有关部门的科学统计得出,大约每个学生的教育成本大约是2万元人民币,对此,大家争论不一,有的学者认为大多数人对于教育成本的预算偏大,也可能是因为教育成本中包含了医疗、食宿等各种非教学费用,当然,在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大学的消费水平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对于高等教学的教育成本也不可能得到完全的统一。在当今,各种物价飞涨,教育成本也毫无例外的在提高,不止我国的教育成本,世界各地的教育成本都在普遍的升高。对此社会有关专家并未发表反对意见,似乎教育成本的升高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多数高校开始扩招学生,教育逐渐走向规模化,按照经济理论,教育成本应当降低的,教育成本升高是一个违反常规的现象,其中原因等待我们探究。

2.2高校成本升高的原因。

高校成本升高已经时很普遍的现象了,主要原因是高校没有准确控制成本,高校结构复杂、除了必要的教师外有很多不必要的职工,另外工作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等都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详细说来,高等学校并不是盈利性的学校,并不去为了计算盈利多少而核算成本。有的高校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误认为成本投入越多,教育质量就会越高,于是主动增加教育成本的投入量,最终造成高校内部资金的利用率很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变化,教学内容不再单一,对于学校的配置也越来越多的要求,这也是高校成本增加的原因之一。

二、对会计计算基础的挑战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确认对象包括经营性收支和事业性收支,其中前者的确认以却则发生制为基础,后者的确认已现金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但是现金收付实现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第一,这种基础上的财务信息的质量不高,会影响高校财务的真实情况。高校事业的收入和支出只有现金支付部分,表现不出学校的财务部门中应付未付和应收未收的部分,使这部分财务不能及时的得到反映,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了虚假的资金现象。第二,年终的信息结余不同于一般的信息结余。这种情况下的核算,虽然已经安排了预算,由于多种原因,当时不能支付而造成的结余,是实际上实施项目必要的资金,并不能真正当做事业结余,容易导致结余不实。学校收费都是一次性收取一年度的费用,收支因果可能无法走入正轨,结余也将出现不实。第三,成本和费用的核算无法正确核算,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现金收付实现制下,实际收入和记录时间不一致时,只能反映现流入的现金量。综上所述,现金收付实现制并不能保证高校的成本和运行结果,需要进行积极的制度改革,采取有助于高等教育发展的会计计算基础,以顺应社会发展方向,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信息提出的多重要求。

三、对高校会计核算制度的挑战

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呈现出大众化与国际化特点,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挑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例如,教育成本一直是政府、社会各方面及投资人等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但是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高效教育成本核算制度也面临挑战。教育成本实际上需要由会计提供,为此,高等学校基于成本核算需求需要设立专门的会计科目来准确、系统的计算、核实教育成本。教育成本核算需要参照各项支出进行详尽的划分或罗列,这便要求教育成本的结算需要真实、有可比性并具有系统、一贯性。鉴于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要求与挑战,教育会计制度需要具有明确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项目、成本计算周期及成本核算范围等,这些细节方面的规定、设置与运用会直接关系到成本核算制度系统性,更是直接关系到教育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此外,面对新的发展需求与挑战,高等学校需要建立系统的教育成本约束机制,还需在原有编制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目标成本核算制度,以为目标成本的准确核算提供参照性指标。

四、对人力资本核算与管理的挑战

高等学校是人力资源的聚集地区,充足的人才直接关系到高等院校的发展状况,换言之,人才在高等院校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用不可估量。现阶段,高校中使用的人力资本核算与管理制度仅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无形资产的范畴,还对无形资产的购买、转让、转增、对外投资等环节进行了简单规定,原有制度并未对高等学校人力资本核算与管理方法进行明确规定。当前,高等教育发展逐渐呈现出国际化与大众化,高等院校在新的发展环境下需要树立全新的人力资本战略观,加强人才开发、管理与使用等环节的会计核算,并建立全面覆盖的人力资本核算与管理制度、体系,为高等学校会计信息全面获取提供制度与体系保证,还可充分突出人力资本方面的显著优势。当前,社会发展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智力、知识与技术被视为生产第一要素,人力资本作为第一资源,其利用价值(于生产中发挥的作用)明显超过劳力等有形资产。新发展背景下,高等院校对在校老师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等方面,教师培养已经成为院校投资的一大领域,直接关系到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投入与核算工作效果。鉴于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部分高等学校斥巨资培养、招募人才,甚至是抢夺人才。学校引进人才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其效用,以为教育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部分学校为确保学校与学生的利益,尝试将人才取得的成本资本化为人才资本。

五、结语

高级会计论文范文6

一、高校财务会计发展现状

(一)管理模式单一

就我国目前的高校现况而言,仍采用单一的管理模式,不能很好的进行财务会计管理的工作。大多数高校多采用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统一管理为主,集中管理为辅,另一种是:统一管理为主,分级管理为辅。第一种则是以领导优先,制定好财务方针与政策,做好预算的管理工作,合理的调配资源。这样的管理模式能保证高校财务的集中,做好统一分配的工作,促进学校的进程,不过所存在的问题是,大大降低了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二种管理模式则以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为主,各级学院分别建立附属的财务部门,自行管理,统一向校级财务部门报告情况。这种模式就可以充分的调动基层员工的参与度,把责任落实到位同时提高财会人员的积极性,可是由于管理太过于分散,一旦遇到部分不配合的情况,容易产生问题,使得财务松散,不利于管理,从而影响整个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与进程。如何将两种管理模式有效的结合起来,提取其中的优点,规避缺点,为高校财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校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不规范

许多高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让人有机可趁,容易造成经济犯罪。想要做好财务会计工作,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高校内部财务会计制度势在必行。此外各高校的心思不应仅放在怎样获取教育经费上,还应注重经费的使用价值,合理分配资金以及偿还贷款等方面。对于财政性的经费高校内部控制力度比较严谨,但是却忽略了财政性之外经费的管理。

二、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一)保证会计报表体系的完整

在高校中,由于财务会计制度不完善,导致了高校中会计报表体系不完整,信息披露不全面等情况的出现,这种情形不少的高校都会普遍存在,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对高校财务会计制度中的现金流量表,没有明文规定的硬性要求,导致了高校总现金流量表显得比较笼统,一些现金流量表,统计收支状况表,企业负债表等都不符合规范,甚至在高校领导者看来难以理解。没有准确的信息的披露,从而影响了高校管理层进行决策时无法正确的做出有利于高校建设和管理的设施。所以进行高校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不仅仅可以规范会计报表体系,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为高校管理层的管理工作铺垫前进的道路。

(二)加强高校内部财务会计制度的控制

由于高校每年九月份为学费收入高峰期,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学生没有按时交付。这部分学费未确认为应收债权,造成资产的虚减,同时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没有做到位,又虚增了资产,此外,一些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由于未办理竣工手续无法转为固定资产,被放在账外,致使会计账目账实不符的情况。所以,我国高校应当加强高校内部的财务会计制度的控制力度,完善财务会计的体系。目前我国高校应当完善的财务会计报表由:现金流量表,专用资金变动表,资产负债表等等组成。由于高校是通过资金的收入与支出确认本期收入和支出的,做因此好高校财会制度的改革,才能正确的掌握高校内某时期的现金流向和变化的情况。方便学生和老师理解和阅读。

三、高校财务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对策

(一)高校应该借鉴普通企业则务会计制度的经验

为了把财务工作做得更好,更令人民和政府放心,同时也能更好的对建设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良好的安排,高校应当将政府的拨款和其他途径的融资资金归纳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体系中去,更好的应对管理上的缺陷。

(二)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为固定资产在财务核算时有统一的标准,应对高校的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这样可以使固定资产的折旧账目更加真实可靠,一目了然。高校对无形资产可采用受益期摊销法进行摊销,方便在财务核算时提供一个可靠实践标准。

(三)高校人才成本核算

高校的人才成本核算可以借鉴企业的制造成本法,实施对教学活动和科研项目活动的监督。将高校的教学活动和科研科目纳入到人才成本中,把教学活动和科研项目的各种经费支出看成企业中的直接工资,还有所需的材料可以归为直接材料等,此外,培养期间的损耗的费用,可以归纳到当期损益中。这样做可以有效直接的控制经费的流动和启用方向,为高校领导对资金的控制提供一定的帮助。

(四)建立健全完整的投资和筹资业务核算机制

高校对科研项目这一部分的资金管理,应大致分为损益调整和投资成本两部分,每一部分都应该进行仔细的核对。而对于高校筹资部分,高校应该将财务会计核算的范围扩大,让与高校有资金往来的银行能随时跟进其资本的运营的具体细节。

(五)及时披露存在的问题

这样的方法既能为对高校信息有所需求的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也可以促进各大高校的良性竞争,同时还可以起到一个对高校财务运行状况的监督作用。从整体而言,有利于我国高校的本身发展,帮助我国培养一大批优秀的高校。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的财务会计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已经影响了高校的良好发展,我国高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出台新的高校财务会计制度才能够解决目前我国高校财务会计制度带来的弊端问题,保证高校财务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作者:高莹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第二篇

一、高校应采用对固定资产分类折旧的方式完善会计制度

每月月末可以依照各类固定资产的余额按比率计提折旧,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现有净值,从而精确客观地提供会计信息,最优化配备固定资产,更好地搞好教学科研,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质量。

二、修正会计基础

逐渐转变成修正的权责发生制。高校归根结底是隶属事业单位的,自身所有的公益性质没有变更也无法变更,所以不适合采用和企业相同的权责发生制,在某些领域还应坚持收付实现制。

三、拓宽和延展会计目标的范畴,增加高校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

例如:高校的各类资产的捐献者,应了解捐献资金或物资的利用状况;或者是高校的债权人银行等应了解高校贷款的使用方向和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等等。从而拓展会计目标的范畴,增加需求主体。

四、普及财务分析制度

要对高校财务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就应促进财务分析制度的普及。财务分析内容包含高校事业拓展和预算执行资产利用管理基金变更等等,为了使分析工作真正起到管控费用的作用,高校应依照主管机构的规定和要求,依据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对财务情况和运行结果进行解析和评估,定期编制财务分析报告,完善财务报告分析系统。

五、引入全方位的资产价值计量属性

当前,高校主要采用历史成本法对资产负债进行计量,历史成本计量的优势是较为客观操作简单可执行性强。但是,由于货币升值等大环境的原因导致历史成本计价法不准确,不能如实反映资产价值,因此采用资产价值计量显得十分重要。同时参照上文提出的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措施,也为了更为精确地核算资产减值准备金,笔者建议,高校应引进全方位的资产机制计量属性,包含公允市价等等,以科学反映高校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入的资产价值。

六、健全财务报告系统

财务报告系统是否完备将直接影响财务报告信息的可信度。伴随高校逐渐市场化,与其有关的信息使用人也对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提供可信度高的财务报告是高校会计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状况,笔者提出意见如下:1.应在大学会计信息披露系统中增添管理层讨论和解析板块,对上一年度本校的经营管理状况和财务情况进行归纳,并对财务状况的关键性变化进行阐述。比如:阐述新增加的大额资产及长时期负债活动的改变;并对下一年度的学校经营管理状况进行预测,解析可能遭遇的财务风险并提出应对举措。2.遵照大学信息公开法则,在高校的财务报告系统中增添信息公开体制,明确大学应披露的有关财务信息以及披露方法途径。积极引入外部审计机构,增加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以接受相关机构和群众的监督。另外,增加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力度。

七、强化会计工作的内控制度建设

高效的内控体制是高校得以稳定经营并规避风险的前提和保障。所以,应强化高校会计工作的内控制度建设,而该点目前也引起了学校管理层的重视。笔者的想法是:高校会计体制应遵循内控制度建设的需求,并从以下几个内容强化会计工作内控制度建设:1.打造优良的内控制度环境,加大执行力度。2.强化风险管控工作,及时甄别风险。3.完善会计工作中的岗位分离准则授权批准准则预算管控原则实物监控原则等内控原则。4.健全财务信息的内部和外部披露系统。5.强化高校的内部审计和内部监管工作。

八、结束语

高级会计论文范文7

企业会计作为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科学系统,具有信息加工的独特程序、工具和运作原理,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懂得如何根据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算账、记账和报账,这是企业经营对财会从业人员传统的也是最基本的能力要求。然而现代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财会从业人员如果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在沟通协调、团队合作、职业品德、表达能力、经营视野等方面跟不上,就难以有效地完成企业对会计职能的需要,长久以往,必将威胁会计职业的生存。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实际上,会计从来就是为经济活动和经济决策而在的。现代企业复杂的经营环境,对会计信息的内容、呈现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说到底就是对财会从业人员的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为了应对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多数企业以“多品种少批量”替代“标准化大批量”的生产模式。品种多、批量小意味着生产工艺、工序需要进行柔性化决策;复杂化的业务系统需要财会部门强大的信息流和资金流支持,要求财会部和技术、生产、营销等业务部保持密切、连贯、畅通的协作关系。那么,财会人员除厚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广阔的经营视野,具备各业务部门及时沟通协调、合作共事的能力,否则就容易出现财务和业务“两张皮”的现象,严重削弱会计信息的作用。如,采购部和财会部就货款结算过程常常出现的应付与预付、在途与库存等信息各自独立、相互脱节的问题,往往进一步引发库存过高、货款纠纷等问题。其次,财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专业判断,亦即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存在一定的自由裁量空间,因判断结果往往影响甚至决定个人或企业的利益,这使财会人员常常会深陷理性与感性、个人利益与企业、部门或同事利益冲突之中。会计工作中处处存在黑白不分明的问题,使财会人员陷入难易抉择的伦理困境,这极大地挑战着财会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包括正直、诚实、责任等职业品德。比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发现70%的会计师遭遇过企业领导要求做高利润的压力;而诸如差旅费报销审核、物资稽核等日常工作也常常出现职场潜规则的诱惑或陷阱。要妥善地处理这些问题就要求财务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分析、识别和突破道德困境的能力。

其三,当今的财会人员不仅要与企业内部打交道,还必须经常面对企业外部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需要借助大量的专业文件、报告、资料沟通协调双方的权力义务,这就要求财务与会计从业人员具备专业思维能力,拥有准确、流畅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如,在和税务、银行、外部审计师、供应商及客户等外部机构处理公司的权利义务关系时,和内部审计师、内控分析师、风险管理师等内部同行协调职责时,如果数据信息有误、文字表达不当或口头说明模糊不清,都将给企业和个人带来重大伤害。可见,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要求财会从业人员具有更高的职业胜任力,在掌握大量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团队合作、职业品德、专业思维和沟通交流等能力与素质。职业品德以诚信、公正、责任为内涵,专业思维则是应用会计原理与方法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习惯,沟通协作着眼于表达方式、合作意愿和坦诚态度。因此,唯有在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训练过程中嵌入能力和素质教育之理念,将能力与素质要求贯穿于会计教育的全过程,才能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高校财务会计素质教育的现状

纵观国内会计学专业教育,基本上都是以教育部规定的15门必修课程及业内已达成共识的体现会计学科特色的9门核心课程为主体,加上体现通识教育的公共基础课和技能训练的实践课三大模块形成,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校内实训和毕业实习为主要特征。特别是该教育模式中关于会计知识、技能的传授大体遵循初级财务会计④(实务中多称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仿真模拟实验—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范式。该教育范式广受欢迎的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初、中、高的分层标准清晰,从易到难逐渐深入,便于组织教学。但凡需要遵循四大会计假设会计业务都在初、中级课程中教授,突破会计假设的业务则全部归入高级财务会计。同时,初级财务会计以经济生活中最普遍存在的供产销业务为对象、以会计循环为逻辑教授会计恒等式、复试借贷记账法等会计基本原理与方法,中级财务会计则以绝大多数企业存在的通用业务为对象按财务报表要素逻辑组织教学;这样三门课程既相互承接又各具内容,每门课程都显内容饱满丰富、目标明确。其次,旨在培养学生对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直观、感性认识的会计仿真模拟实验通常安排在初级财务会计之后,一方面考察和检验其原理知识掌握得是否牢固,另一方面在高度仿真的情境下强化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认知和操作能力,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能力基础。其三,该模式在教学方法上的特点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课后作业和考试检查为辅,契合中国传统的教育习惯,知识传授效果较明显。然而,该财务会计教育范式最致命的弱点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锻炼与素质培养。其直接的后果就是毕业生必须在实践中自己摸索、适应工作任务的需要,人才的成长成本高,会计毕业生具有强知识、弱素质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那么如何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财务会计人才就是高校会计教育中的重要命题。

三、基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会计教学改革

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个方面。由于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师教授的对象,教师的作用更具主导性,因此多数研究都将重点放在教师教学的方法层面。本文在重点阐述教的方法体系应如何规划的基础上,认为学的方法也需要转变;而且财务会计教学法不是若干具体教学方式与手段的简单组合,而应是由课堂讲授、模拟实训、实习等一般方法构成的一个方法体系,每种一般方法又包括比较分析、案例分析、课后练习等具体方式与手段。下文着重从财务会计知识、技能和素质教育三方面入手,结合财务会计课程群之间的联结关系,剖析财务会计教学法体系的构成内容、目的及其逻辑关系,试图为当前普遍存在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财务会计教学现状提供方法体系上的借鉴。

1.授课时将班级学生小组化、团队化,创造互助学习和专业交流平台。成长过程较为孤单的独生子女在学习生活中也长期靠“单独打斗”获取竞争优势,这往往导致他们独立学习能力强、合作共事的愿望和能力弱。当所有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学习专业知识时,原有的优势未必继续占优,学习上和思想上就出现两极分化,自律能力强的同学学得很好,反之则不然。但,这种好往往只是考试成绩好,而非综合素质高。因此如何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创造沟通交流机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能力是教学法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将班级学生小组化、团队化进行教学是一个科学可行的方法。即将班上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控制在4~6人左右,老师在开展案例讨论、学生演讲、角色互换、作业自查、单元测试等教学活动中,都以小组为考核单位,考核结果形成课程平时成绩,且占期末总成绩的比重不低于30%。这样,就在专业学习中造就了团队作战的格局与氛围,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沟通交流、合作共事、语言表达的意愿和能力。

2.将暑期实习、专业竞赛、科创活动纳入专业教育培养体系。理论的本质应该具有现实性,实务的本质应该具有合理性。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需要拓宽专业教育的外延,将专业教育的从课堂延生到社会、专业赛场。大学教育将原本融为一体的知识、技能要求分解到不同课程,由不同老师进行传授。然而,会计实务最终要求学生将所有课程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并加以灵活应用,暑期实习、参与赛事及各种大学生科创活动应该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来,在加强过程管理和结果考核的基础上,赋予学分,构成重要教学环节。大学四年共有7个寒暑假,学生至少可以抽出2~3个暑假或寒假到各类企事业单位实习,以便借助课堂外教育资源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更好地融为一体。同时,大学校园开展的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成熟的赛事十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也应该赋予学分,纳入专业教育体系。此类比赛往往要求学生贯通各课程、专业的知识、综合运用各种技能,能拓展经济视野,全面培养团队合作、语言表达、职业判断等综合素质,是十分值得鼓励和提倡的人才教育成长活动。

高级会计论文范文8

一、新高校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之间存在的缺陷

1.会计核算科目与财务预算管理项目之间缺乏有效联系

现如今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机构都分别设置会计核算部门与财务预算管理部门,这样进行财务管理机构设置,本意是让学校财务管理变的更系统化和专业化,不同部门与人员之间进行各自所擅长的技能,这样进行机构设置可以做到把权力和责任划分的更加清楚和细致,防止财务管理中出现责任纠纷等问题,其本意是好的,但是这样的机构设置,让不同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了解,学校财务管理中负责会计核算的部门按照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科目设置,而负责财务预算的部门又按照财务预算工作的需要,设置自己部门的预算管理科目,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计核算科目与财务预算管理科目之间存在脱节隐患,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如果出现会计核算科目明细科目没有或是不适合情况,那么财务预算收支管理很容易被钻空子,出现多财务预算支出情况或是项目预算之间发生串支现象,这是非常不利于高校财务部门进行财务管理的。

2.财务预算人员对于预算管理项目懒于监督,会计核算人员对财务预算管理项目缺乏有效监督

高校的预算管理项目非常多而且还很复杂,很多管理项目有时都找不到对应的核算会计科目,财务预算管理项目中有很多个人款或是单位的应收款以及一些学校的工程建设项目保证金等,这些细小且繁多的账务,财务预算人员都没有及时进行监督和管理,而是累积到一定程度,根据模糊的记忆进行预算工作,把这样做好的预算表交到会计核算部门,而会计核算部门又对这些累积已久的预算管理报表懒于耐心核算,这样两者之间互相影响,导致财务管理资金闲置或是浪费,影响学校资金使用效率,阻碍学校财务资金管理正常运行。

二、新高校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之间进行相互协调的对策

1.建立会计核算科目与财务预算管理项目之间的联系

针对会计核算科目与财务预算管理项目之间缺乏有效科目设置与联系,会计核算部门可以加强与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在工作上的沟通与联系,会计核算人员可以借鉴某些财务预算管理项目之中的科目,进行细致的分类,一般应在会计科目中进行下属科目设置的,可以进行明细类科目的设置;财务预算人员也能借鉴会计核算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一些科目进行预算管理项目之间的一些调整,这样在核算与预算的科目之下,一般不会出现工作内容的脱节,在工作期间内会计核算人员与财务预算人员可以经常进行工作问题上的一些沟通,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一些理解交流上的障碍,保证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之间协调一致。

2.加强对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管理项目工作的监督与有效管理

会计核算的内容非常多,工作中通常都是要进行计算和登记账务等事物的处理,财务预算人员每次都是把财务预算管理项目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再交给会计核算人员进行核算,这样不利于核算和预算工作的有效进行。财务预算人员应该经常对一些财务预算项目进行登记和明细账的登记工作,把属于同一类型的预算管理项目进行分类登记和管理,把登记清楚和做好的报表及时交给会计核算管理部门,不要拖拉账务处理和过迟递交工作预算报表,财务预算管理人员要自发监督和管理好自己的预算项目,而会计核算部门也要经常对财务预算部门递交的预算报表进行核算、检查工作,这样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之间的账务可以得到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核算工作与预算工作也能同步进行协调管理。

3.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管理之间要实现信息化管理

财务预算科目设置要细致到目级,而会计核算科目要细分到明细类科目,然后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目级科目与会计核算明细类科目之间的统一设置,这样在信息化管理中有利于两者数据之间进行及时的交换与更新,有利于财务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管理达到一致,解决财务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管理之间存在的科目不一致问题,运用信息化管理及时有效的解决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信息化管理简单、快捷、方便,能够有效的提高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管理效率,使两者的工作高效快速完成,信息化管理中的强大功能,有利于弥补会计核算和财务预算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对这些不足及时进行修正和管理,有利于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管理的顺利进行。

4.财务管理中既要重视会计核算也要重视财务预算

在高校会计制度管理中,很多财务人员都只重视对会计核算部分的内容管理,忽略财务预算部分管理的重要性,所以现在国家财务管理人才中,大多都是会计核算方面的人才,而财务预算方面的人才则非常少,据国家财政部门提供的有效数据资料显现,国家进行的西部重点建设高校与211工程重点高校中,有20个专业学院,在校学生43580人,而选择从事综合科财务预算工作专业的学生只有4个人,从这些有效的数据中大家就能明白,我国财务管理中过度轻视财务预算的重要性了,所以在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下一定要加强培养财务预算重要性意识,在重视会计核算的同时也要重视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可以在大学财务管理中单独设置财务预算部门,进行财务预算人才的培养,为大学财务管理中财务预算这部分打下坚实基础,保证财务预算和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结语

新高校会计制度的实施让会计核算工作变的更加细致化和科学化,本文主要围绕着新高校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中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工作之间存在的不协调问题进行叙述,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对策,供相关人士参考。

作者:谭茜 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第二篇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会计核算的影响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正处于探索阶段,对高校来说,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由此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零余额账户管理困难。原先高校各个校区、部门实行独立核算,应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高校首先需要将预算编制进行统一,设置零余额账户。各个独立核算部门都要纳入到高校级别,而且高校不能将资金从零余额账户转入学校实名账户。但实际上高校管理体制本身就比较复杂,不同校区、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多个核算主体对应统一的账户,显然增加会计核算与资金使用的难度,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增加。特别是在分校区核算工作中,各校区会计人员要往来传递会计凭证,付款时间也容易被拖延。

第二,冲击会计核算体系。我国高校依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时,应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原则,收入与支出分属两条线,与权责发生制不同。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高校只能通过用款额度的方式获得资金划拨,如果在预期内没有使用用款额度就会被收回。而依据收付实现制,高校收到用款额度并不能被确认为收入,因为当期尚未实现经济利益流入。另外,高校会计核算系统所使用的会计科目代码与国库支付系统存在差别,两套操作系统的数据处理口径不一致,因而造成录入工作的重复。

第三,支付程序烦琐。原先高校的费用报销是经财务部门以现金或转账方式完成,会计人员直接负责审核、支付等工作,并保存原始凭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直接支付手段使用尤为频繁。直接支付要求资金使用需求必须上报至上级财政部门,经审核批准才能拨款。这样不仅单据传递时间较长,会计人员无法及时进行信息的核对处理,而且支付程序也非常烦琐,影响资金清算的速度,银行票据发生退库的现象也很常见。

二、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的改进建议

为推动会计核算工作改革,高校应积极转变观念,建立与国库集中支付相对应的会计核算体系,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一,转变工作观念。针对当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高校应当积极转变观念,深化对国库集中核算制度的认识。作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参与者和执行者,高校应当深刻认识国库集中核算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与相关部门的沟通、配合,善于听取各方意见,促进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高校内部还应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各校区、各部门积极配合会计核算的改革。

第二,建立与国库集中支付相对应的会计核算体系。为适应国库集中核算制度的应用,完善对零余额账户的管理,高校应努力推进会计核算体系的改革,尝试使用权责发生制代替收付实现制。高校应深入分析当前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理清内部管理体系,简化会计核算关系。同时为应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会计科目的差异问题,高校应调整现有的会计科目设置,改进会计核算流程,从而提高会计核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