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护理新进展范例6篇

早产儿护理新进展

早产儿护理新进展范文1

【关健词】产科护士;新生儿;早期教育;认知现状

【中途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0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儿早期的潜能开发亦日益受到初生儿父母广泛的关注。在产科病房,护士每天的护理对象不仅是孕产妇,同时还承担着对正常新生儿的护理。随着母婴护理知识不断更新,健康教育内容不断丰富,产科护士还应熟悉跨学科知识,拓宽知识面,全方位为母婴提供优质护理和服务,开展好健康宣教[1]。为此,对沧州市产科护士对新生儿早期教育的认知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沧州市5家医院168名产科护士。

1.2 研究内容 采用自行设计的“产科护士对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产科护士一般情况和产科护士对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认知情况两部分。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认知情况又分为两部分:①新生儿早期教育理论知识了解情况:新生儿发育特点,智能发育关键期,早期教育开始的时间、方式,对早期教育和超前教育的理解等。②新生儿早期教育实践内容了解情况:听觉训练、视觉训练、新生儿游泳、抬头训练、爬行训练、与母亲肌肤接触、新生儿抚触、培养良好习惯、培养良好情绪9项内容。共发放调查表170份,回收168份,有效回收率98.8。

1.3 评价方法 对填写完整的调查表统一编码,建立数据库,根据各项内容回答情况,录入资料,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x2处理与分析。

2 结果

2.1 沧州市5家医院168名产科护士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的认知基本情况 见表1

由表1可见,年龄组x2= 50.684,P

2.2 沧州市5家医院168名产科护士新生儿早期教育实践内容了解情况 见表2

由表2可见, 168例产科护士对新生儿早期教育实践内容中新生儿游泳、新生儿抚触、与母亲肌肤接触较听觉训练、视觉训练、培养良好习惯、抬头训练、爬行训练和培养良好情绪了解的多。可见产科护士对与日常生活工作接触较多的新生儿早期教育实践内容了解较多。

3 讨论

3.1 新生儿早期教育的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父母们不仅希望子女拥有强壮的体魄,更希望其能够全面发展。早期教育是开发孩子潜能的最有效的途径[2]。早期教育是指对于正常儿根据智能发育的规律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活动、促进其智能发育。0~3岁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奠基时期[3]。新生儿的大脑已具备了接受外界良好刺激的条件,早期教育从新生儿开始,可使大脑获得足够的刺激,既可使大脑在功能和结构上更趋完善,又促使潜在能力得到较好的发挥,使正常儿更聪明[4]。

3.2 产科护士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新生儿父母在住院期间由产科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早期教育宣教、示教,可使产妇及其配偶提高对早期教育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早期教育的知识技能,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本调查发现年龄在26~35岁年龄组产科护士较其他年龄组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的知晓程度高,与26~35岁年龄组产科护士工作、家庭生活相对稳定,自身是生理成熟、精力旺盛、养育子女的黄金期,对孩子的智能发育关注多,易于接受新的育子理念,对早期教育知识了解的较多有关。职称学历为护师和主管护师较其他职称层次的产科护士对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的知晓程度高,与该职称层次护士大多年龄在30岁左右,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自身知识储备和护理经验积累共同作用决定的。本调查也发现虽然产科护士对新生儿早期教育理论知识了解的相对较多,但对新生儿早期教育实践内容了解的并不全面,只对与日常生活工作接触较多的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和与母亲肌肤接触了解较多。为了给予新生儿家庭母婴提供优质护理和服务,开展好新生儿早期教育宣教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故医院应组织产科护理人员和孕妇学校、儿科护理人员、儿保门诊医护人员一起进行早期教育的专业培训,产科护理人员应经常与儿保门诊医护人员联系请教、经常查阅网络资源和书籍不断学习和更新完善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

4 结论

提高人口素质,事关千家万户幸福,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脑科学研究的进展认为环境和经验对智力发展,尤其对早期智力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环境和经验对小儿的影响必须由感觉通道才能实现[5]。新生儿就有感觉能力。产妇在住院期间由产科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新生儿早期教育宣教、示教是非常必要的。产科护士只有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掌握大量的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才能给予产妇及其家庭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才能使产妇及其家庭提高对早期教育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早期教育的知识技能,从而为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严燕萍,刘杏仙,梁美娟. 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妇产褥期健康指导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2):73-74.

[2] 刘庆柱.浅谈儿童早期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0,7(上):245.

[3] 郭运燕.早期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1(37):181-182.

早产儿护理新进展范文2

【关键词】 早产儿;胃肠功能评分;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29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57-02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胃肠粘膜发育还不成熟及胃肠动力功能低下,容易发生胃肠功能紊乱。临床上极易出现呕吐、腹胀、胃潴留等消化道症状,轻者发生喂养不耐受,重者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1]。由于护理人员临床经验存在一些差异,同时这些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相关疾病在早期通常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因而导致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和NEC没有在早期被发现[2]。因而,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评分系统用于早期识别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相关疾病十分必要。

因而,我们在根据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相关疾病如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和NED的症状设计了新生儿胃肠功能评分表(Scores for Newborn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SNGF),于2010年1月――2013年4月对我院我院新生儿科收治了102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进行SNGF评分并进行相应的护理,现将SNGF评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了102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胎龄7d16例。

1.2 新生儿胃肠功能评分表 根据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相关疾病如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和NEC的症状设计了新生儿胃肠功能评分表,确定纳入评分参数的种类和内容,将胃潴留量、胃潴留物性状、腹部情况、肠鸣音情况、呕吐次数、呕吐物性状、大便性状七个方面纳入作为评分的内容,制备新生儿胃肠功能评分表见表1。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对纳入研究的早产儿按照上面的七个方面进行评价,汇总评分并及时汇报医生,根据评分情况进行相应处理;按8分进行分类,将不同新生儿胃肠功能评分情况与早产儿胃肠功能紊乱疾病进行比较。引起早产儿胃肠功能紊乱的疾病包括新生儿消化道梗阻、喂养方式不当、咽下综合征、胃食道返流、喂养不耐受、NEC以及神经系统性或感染性疾病性疾病等继发胃肠功能紊乱,见表1。

1.3 不同新生儿胃肠功能评分护理干预 SNGF评分8分早产儿,应该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等重症监护护理干预,同时关注该类患儿控制感染、静脉营养治疗时的相关护理,同时密切观察SNGF评分进展情况,及时汇报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百分比表示资料的构成比,不同新生儿胃肠功能评分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 果

2.1 SNGF评分情况及新生儿处理情况 SNGF评分8分9例,给予新生儿重症监护护理干预后,2例SNGF评分后来增加,予以外科手术治疗,其余SNGF评分均下降,内科保守治疗好转。

2.2 不同SNGF评分引起早产儿胃肠功能紊乱相关疾病情况 三类不同SNGF评分引起早产儿胃肠功能紊乱相关疾病情况见表2。SNGF评分8分中5(55.6%)例为继发胃肠功能紊乱,4(44.4%)为NEC。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发病率在SNGF评分8分间均存在差异(x2=4.48,P=0.03);继发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在SNGF评分>8分与

3 讨 论

早产儿胃肠道发育不完善,肠内喂养进展缓慢,使肠内营养缺乏,进一步削弱胃肠结构的完整性和消化功能的成熟,使早产儿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和NEC,严重者发生胃肠穿孔、腹膜炎甚至死亡[3]。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治疗可以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和NEC早期通常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因而使用规范化、简便、实用的评分系统用于早期识别潜在胃肠功能紊乱十分必要。目前,国内外采用Sharma建立的新生儿肠穿孔危重评分用来识别潜在急危重症患者,但这些患儿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需要建立评分系统早期识别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和NEC以免发生新生儿肠穿孔意义更大[4]。

我们根据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相关疾病如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和NEC的症状,设计了新生儿胃肠功能评分表,将胃潴留量、胃潴留物性状、腹部情况、肠鸣音情况、呕吐次数、呕吐物性状、大便性状七个方面纳入作为评分的内容,这些参数简单和容易操作,护理人员也可采用此评分方法,评分后可以早期发现问题,从而能在病情加重前采取措施,并根据评分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以根据病情危重程度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提高了整体的医疗护理效果。本研究中三类不同SNGF评分早产儿胃肠功能紊乱疾病谱存在明显差异,随着评分的增加,NEC的发病率也增加,更容易发生肠穿孔,因而,SNGF评分与胃肠功能紊乱病情密切相关。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时,开始喂养后出现呕吐、腹胀、胃潴留、血便等症状体征,SNGF评分很好的反应了这些指标,能早期发现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并及时干预护理,其中SNGF评分中57.1%的发生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这些患儿按照喂养不耐受进行护理,给予减少奶量,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等一级护理干预,只有1例SNGF评分增加,其余均好转,病情未再进展。

早产儿NEC起病隐匿,早期腹胀、呕吐、便血等胃肠道症状不典型,临床不易及时诊断,现阶段NEC的诊断主要依据腹平片,但X线检查报告带有主观性,容易误诊[5]。我们通过SNGF评分,不仅观察腹胀、呕吐、便血等参数,还注意胃潴留的量和性状,作为主要的观察指标,结果表明SNGF评分增加,早产儿胃肠功能紊乱加重,其中NEWS评分>8分中44.4%发生NEC,这类患儿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等重症监护护理干预,同时注意控制感染、静脉营养治疗时的相关护理,结果仅2例SNGF评分后来增加,予以外科手术治疗,其余均好转,病情未再进展。

本研究针对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特点,根据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相关疾病如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和NEC的症状设计了新生儿胃肠功能评分表,对早产儿胃潴留量、胃潴留物性状、腹部情况、肠鸣音情况、呕吐次数、呕吐物性状、大便性状七个方面进行评估,能及时发现异常的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本研究发现该评分标准能好的及时早期识别潜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和NEC,真实反映早产儿胃肠功能紊乱的严重程度,也便于护士操作评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程威,吴红敏.早产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4):1088-1090.

[2] 余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2例误诊分析[J].海南医学,2010,21(4):128-130.

[3] Wu SF,Caplan M,Lin HC.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old problem with new hope[J].Pediatr Neonatol,2012,53(3):158-163.

早产儿护理新进展范文3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DiaoChaoShi nursing effect of nursing care of premature infants, to provide basis for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in August 2011 to September 2013 of 60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obstetrics premature random point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each, adopting DiaoChaoShi nursing observation group, control group adopts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comparing two groups of premature infant nursing effect.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premature babi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table vital signs, eating and weight also increased obviously, growth rate is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s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DiaoChaoShi care more conducive to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 and promote disease recovery,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clinical nursing.

【 key words 】 DiaoChaoShi nursing effect analysis in preterm neonates

【关键词】鸟巢式护理 早产儿 效果分析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质量不足2500g,身长在46cm以下的新生儿[1],早产儿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疾病,且胎龄愈小,体质量愈小,病死率愈高[2]。因此提高早产儿护理质量,对于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及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针对一问题,我们在新生儿病区专门为早产儿的暖箱配备了一个U形小窝,这个小窝我们称它为“鸟巢”。我们对实施“鸟巢式”护理的早产儿生命体征、进食及体重增长情况进行了观察,并与传统护理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30例早产儿中,男16例,女14例,出生胎龄为30―34周,平均32.3周,出生体重1268―2359g,平均1989g;其中新生儿窒息2例,新生儿肺炎6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颅内出血1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4例,卵圆孔未闭2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产瘤3例,新生儿黄疸7例。对照组30例早产儿中,男13例,女17例,出生胎龄为31―35周,平均32.8周,出生体重1397―2281g,平均1864g;其中新生儿窒息1例,新生儿肺炎4例,上呼吸道感染5例,颅内出血3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6例,卵圆孔未闭2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产瘤3例,新生儿黄疸5例。两组早产儿在经口喂养不足时均给予静脉营养。两组新生儿性别、体重、胎龄、疾病种类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鸟巢式护理,用柔软的棉质包被对角折叠后滚筒式卷成长条状,围成一个U型小窝,形似鸟巢,中间能容纳婴儿的身体。使用前先将“鸟巢”放入暖箱中预热到33―34℃,然后将早产儿裸身放入暖箱,颈下垫软垫,保持婴儿颈部伸展,再根据早产儿胎龄、体重调节暖箱温度。

1.2.2 对照组 : 采用常规护理。

1.3 观察指标: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每天记录2组早产儿进食量、体重变化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等。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

2 结果

3 讨论

许多欧洲国家的新生儿病房,为了控制新生儿的身置,有利于新生儿头部的固定或半固定,阻止这种突然的惊吓造成的应激反应,开始采用“鸟巢”护理[3]。目前,“鸟巢”护理已经作为新生儿个性化发育支持护理的项目之一[1],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鸟巢式护理是在暖箱或辐射台的基础上,再为早产营造一个类似鸟巢的自然环境,周边用布卷围成,使其体表温度、热量聚集在鸟巢内不易散发出去,使鸟巢的环境温度始终处于早产儿的适中温度,并且鸟巢的大小可以使其活动范围局限,活动量减少,减轻热卡的消耗[4]。同时使早产儿有边界感与安全感,可达到抚摸及固定的效果,其姿势与胎儿在宫内姿势相似,使其感觉更舒适、安静,减少哭闹。

对早产儿实施鸟巢式护理时,可促进其身体的伸展和屈曲的平衡,一般摆放原则为四肢中线屈曲位,这样可以发展婴儿的手嘴综合能力,使其易自我安慰,促进口腔满足感,使奶量增加,减少肢体无意义的活动,使机体能量消耗减少,体重增长快[4]。我们通过对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早产儿进行分组观察,发现“鸟巢”护理相比较传统护理方式,可以增加早产儿每日进奶量,减少生理性体重下降持续时间,缩短早产儿住院时间。另外因为早产儿病室为无陪病房,而早产儿又不具有语言能力,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护理人员极易忽略早产儿的心理活动的变化及需要被关注,需要安全感和亲情的交流[3],而鸟巢式护理恰恰能起到了抚摸及按摩的效果,可使早产儿有安全感,消除紧张情绪,满足了早产儿心理需求,减少了对早产儿的不良影响及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早产儿采取鸟巢护理,可以增加其每日进奶量,有效促进体质量增长,缩短体质量恢复时间,从而减少住院时间,能有效降低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安全实用,是一种较理想的早产儿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晖,张爱霞,早产儿“鸟巢”式护理模式的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0,33:97.

[2] 林霞.鸟巢式护理与传统护理方法对早产儿的护理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3,7:564―565.

早产儿护理新进展范文4

【关键词】 发展性照顾护理;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3.172

发展性照顾是20世纪80年代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生儿护理新理念[1], 而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月~2015年2月在NICU住院的80例低出生体重儿,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实验组男26例, 女14例, 胎龄31~36周, 出生体重1889~2136 g;对照组男29例, 女11例, 胎龄33~36周, 出生体重1902~2159 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低体重儿护理措施;实验组根据出生体重儿的个体情况和病情, 给予吸氧、保暖、静脉给药、营养支持等发展性照顾护理措施。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测体重1 d, 观察两组患儿达到正常婴儿出生体重的时间, 入院第7天及第14天的体重增长状况及睡眠时间)及喂养不耐受及呼吸情况(出现胃潴留, 即胃残余奶量大于前次喂奶量的1/3 ;出现腹胀、呕吐及呼吸暂停的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观察组达到正常婴儿出生体重的时间较对照组短, 人院后第7天及第14天的体重增长优于对照组, 而睡眠时间较对照组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1, P

2. 2 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及呼吸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喂养不耐受及呼吸暂停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低出生体重儿由于体重低, 各系统发育不完善, 容易出现体温偏低、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等现象, 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容易增加低出生体重儿的患病率及病死率, 大大影响了患儿的健康。为了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能有一个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 增加良性刺激, 减少外环境因素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寻找一种适宜的护理方法尤为重要。目前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越来越受到国际的普遍关注[3]。

发展性照顾是把每例患儿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 充分考虑早产儿生理和病理的特殊性, 注重患儿行为上的呼唤以及环境对生长发育的影响[4], 让患儿一出生就得到特有的关爱和照顾, 给予保护, 减少不良环境刺激, 使患儿能够适应环境的刺激, 并取得生理、肢体活动互动间的平衡。在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共同努力下, 通过环境的控制及水床式鸟巢的应用, 给患儿营造了一个安静且幽暗的类似母亲宫内的舒适感觉。为患儿进行非营养性吸吮, 提高了患儿的疼痛阈值, 减少烦躁, 降低能量消耗, 使体质量增长加快。安置合适的, 有效的防止了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早产儿在生后数周经常受到抚触, 能促进呼吸功能, 使早产儿浅而不规则的呼吸变得比较平稳[5], 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感官灵敏性的增强, 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虽然早产儿的神经发育并不成熟, 但大脑处于不断发育中, 因此有些受损的神经网状系统经过学习, 有可能得到修复发展, 音乐疗法作为一种学习过程, 不仅能通过调节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来减轻早产儿外界压力, 还能提高早产儿肌张力, 进而能够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6]。

在住院期间, 让父母参与到护理工作中, 安慰焦虑的父母, 减少其恐惧心理, 并不断提供出院后的帮助并经常与其保持联系, 消除其孤立无助的感觉, 增强了护理患儿的信心。

综上所述, 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可以保持低出生体重儿体温稳定及自身安全感, 提高肠道喂养的耐受性, 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频率, 促进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 具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传鸾.实施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体质量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 2005, 20(2):215-216.

[2] 邵肖梅, 叶鸿瑁, 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59.

[3] 盛蕾, 李朝辉.发展性照顾理念在护理早产儿中的运用.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36):702.

[4] 贾薇, 田鸾英, 郭丽芳, 等.音乐疗法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学杂志, 2006, 21(15):26-27.

[5] 李秀红, 静进.婴幼儿抚触的研究进展.中国妇幼保健, 2003, 18(2):121-123.

早产儿护理新进展范文5

【关键词】早产儿 新生儿 疼痛 评估

过去几十年因科技和药物的发展,使得高危险性新生儿的存活率增加,因此一些使组织受损的疼痛处置也相对增加,但还是缺乏安全且有效的策略。

早产儿和新生儿尚未具有语言能力,若要评估他们对疼痛的感受就必须依其行为来推论,因此临床上护理人员对于早产儿和新生儿疼痛,应该具备有敏锐的评估能力,并能给予有效减缓疼痛的处置,才能使早产儿和新生儿达到健康舒适的状态。本文将针对早产儿和新生儿疼痛反应、各种减缓疼痛的措施和护理人员对疼痛的评估及处理逐一讨论,以期能给护理人员在临床上能提供早产儿和新生儿有效的疼痛处置。

1 早产儿与新生儿的疼痛反应

研究发现表明神经系统在胎儿早期即已开始发展(Wolf,1999),且分布到骨骼及皮肤,怀孕周数28-30周时神经密度已相当于成人。早产儿与新生儿的体表面积比例比成人大,且相较于成人有多且浓密的痛神经纤维传递冲动,加上早产儿与新生儿传导痛的神经纤维所分泌的endorphine较少,因此比成人更能感受到治疗过程所产生的微小疼痛。

疼痛会引起他们身体一连串的反应,例如:心跳加快、血压的波动、脑缺血机会增加等,会造成脑血流的变动、压力荷尔蒙的产生及行为的改变而影响复原情形(Gibbinsetal.2002)。

2 减缓早产儿与新生儿疼痛的措施

目前减缓早产儿与新生儿疼痛的处置,主要分成三类,分别为非药物性减缓疼痛的措施,如:非营养性吸吮和口服蔗糖)或葡萄糖;局部减缓疼痛的药物,如Eutectic Mixture of Local Anesthetics(EMLA),以及鸦片类止痛剂常用的Morphine及Demoral。

2.1 非药物性减缓疼痛的措施

非营养性吸吮是近年来减轻疼痛的措施之一,而减轻疼痛的吸吮速率必须平均达32次/分钟,才有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Pickler及Reyna(2004)研究指出非营养性吸吮可以增加经皮的血氧浓度、减低不安和减低清醒时间的抵抗行为以减轻疼痛。

研究表明,蔗糖有效止痛的浓度剂量由12,c-25c,葡萄糖有效止痛的浓度剂量为24% 0.3cc-30% 2cc皆可达到止痛的效果。Johnston等人(2002)建议以蔗糖止痛应该常规性地用在32周以上的早产儿,建议在扎足跟、静脉注射或当有侵入性治疗、组织损害或预估此医疗处置将会引起疼痛时,给予蔗糖或葡萄糖止痛将会是便捷且无副作用的措施。

表一 以蔗糖或葡萄糖减缓疼痛的相关研究之比较

2.2 局部减缓疼痛的药物

EMLA 是一种含有 lidocanine 2.5% 和 prilocaine2.5% 成分各含一比一,稳定性高的混合软膏,它可以在执行各种有关皮肤表浅的医疗处置时提供局部麻醉的效果(Kaur, Gupta,& Kumar,2003)。目前有关早产儿和新生儿使用 EMLA的研究不多,表二是相关研究报告,其研究皆采双盲随机控制实验的设计,所使用的剂量,覆盖时间和范围之比较。

Gradin 等人(2002)指出瑞典已研究使用EMLA于新生儿是安全的,建议可使用在早产儿和新生儿减缓疼痛的 治疗;但是却不适用于对酰胺类局部麻醉剂过敏者和变性血红素血症者 。但是研究人员建议若一天需多次使用EMLA 或整周甚至几个月连续使用 时,必须常规性的监测血中甲基红血球的数值。

2.3 鸦片类止痛剂

鸦片类止痛剂可以减低使用人工呼吸器的压力,并用在手术后、插胸管甚至放置心肺体外循环机 时的止痛。用于新生儿的剂量一般由静脉或肌肉注射给予的剂量为每公斤0.05-0.2mg,而口服的剂量为静脉或肌肉注射的3-5倍(Young & Mangum,2001)。

Tibboe等人(2005)的研究指出,临床实际给予的鸦片类止痛剂剂量并不会产生副作用,所以若依照给药的准则并严密监测其生命征象,应不至于因担心产生鸦片类止痛剂的副作用而使其成为疼痛治疗的限制。

表二 以EMLA 减缓疼痛的相关研究之比较

3 护理人员的疼痛评估与处置

Warnock和Lander(2004)曾指出评估及测量疼痛是治疗疼痛的基石,特别是确认新生儿疼痛的反应。针对成人疼痛的研究指出除了与自己对疼痛的相关经验外,护理人员解释成人疼痛和决定介入之过程也与工作年资和教育程度有关,而导致不同的评估结果。

Mackrodt和White(2001)指出美国儿科学会所提出预防及处理新生儿疼痛和压力的政策,并使用一致性且有效的评值方法。Reyes也认为统一疼痛评估量表是必须的。表三为多个针对早产儿和新生儿发展的疼痛评估量表,评估项目包含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

表三 针对早产儿和新生儿已发展的疼痛评估量表

4 结论与建议

回顾所有相关葡萄糖或蔗糖及EMLA减缓疼痛之研究,研究对象若有以下之情况,则排除在收案的条件外,例如:神经肌肉病变、脊椎受损、感染等,但也正因如此,对痛觉的刺激无法产生反应的早产儿和新生儿,未列为研究对象,所以在评估疼痛和使用文中介绍减缓疼痛的处置,其效果则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由文献中可以了解新生儿科护理在美国是一个专业的领域且已约莫达三十年的历史,但是对新生儿和早产儿相关医疗处置的疼痛评估,至目前为止还在不断研究发展中。回顾国内文献,极少有以疼痛评估量表评值新生儿和早产儿疼痛程度并依此给予减缓疼痛的措施。

护理人员是照护新生儿及早产儿最亲近也是最重要的人,所以护理人员应多加强疼痛评估及处理的能力,通过专业的评估从而建议医师何时该给予药物性止痛剂。相信在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护理下,可以提供新生儿及早产儿免于疼痛的情境,减少合并症,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进而提高照护品质。

参 考 文 献

[1]莫丽萍,李梦妮.新生儿疼痛干预措施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02).

早产儿护理新进展范文6

【关键词】 早产儿 照顾护理 发育

随着围生医学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的发展,早产儿抢救成功率与存活率明显提高,但在生命得到救治的同时神经系统疾病及各种后遗症发生率增多,如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等,这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对早产儿室进行环境改善,减少各种不良刺激,改善预后,减轻伤残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早产儿发育照顾的护理措施

早产儿的发育照顾护理是一种或多种措施的综合,包括改善NICU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减少声光刺激、减轻疼痛、给予舒适合理的体位、促进营养性吸吮行为的发育、适当的抚触、促进亲子关系建立、对父母的心理支持等。

1.1改善新生儿环境

拥有一个适宜的环境,使早产儿发育至最佳状态是极其重要的。环境的不良环境因素有;不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持续存在的高分贝噪音(>60bB);暖箱关门声;持续明亮的灯光;长期的灯光刺激;蓝光治疗;监护仪和呼吸机的自身电机及频繁的报警等。

这些都形成较严重的压力源,使早产儿身心受到刺激,直接影响早产儿的睡眠和生长发育。

1.1.1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病室湿式清扫,定时开窗通风,四季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55%-65%。病室应备有温度湿度计,以便随时评估室内温湿度。由于季节的变化,气温差别很大。夏季酷热,医院应使用空气调节器,调节室内温湿度,冬季寒冷,病室应用暖气设备保持温度[1]。另需注意避免不良气体的进入,以免影响早产儿情绪。维护空调送风系统的良好状态,保持空气新鲜,使患儿充分感受到环境的舒适。

1.1.2减弱病房光线

光线过强,持续性的照射会使早产儿烦躁从而活动增加,睡眠减少,并且会破坏早产儿内分泌功能,改变生理节律,干扰睡眠,并可能刺激视网膜血管异常增长,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因此,病房应以柔和的光线为主,白天使用窗帘,夜间尽量不用强光,最好取消监护病房刺眼、产生阴影的日光灯。照明应借助间接的台下灯光,也可使用地灯,增进早产儿稳定的睡眠和休息。夜间暖箱上遮盖布罩(必需在有监护设备的情况下),采用一种黑暗和周期性光照相结合的环境,以利于早产儿生长。

1.1.3减少噪声

噪声可造成早产儿脉搏减弱、呼吸节律改变、血压及氧饱和度改变、睡眠受到干扰。突然出现的冲击噪声超过82dB可造成早产儿听力障碍[4]。超过60dB会影响新生儿睡眠,使体重增加缓慢。因此应将室内声间强度控制在<60dB,每个病房使用分贝监护仪维持病房安静,要求医护人员做到“说话轻、关门轻、走路轻、操作轻”,呼吸机管路没有多余积水,监护仪报警应答迅速,吸痰时关掉呼吸机报警,每天检查暖箱发动机声音,噪音大应立刻更换暖箱。

1.2减轻疼痛

疼痛对新生儿,尤其是接受大量致痛性操作的早产儿和危重儿,可造成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应引起重视,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在执行静脉输液、抽血或吸痰等操作时,给予肢体支持,使其形成屈曲体位;尽量减少对肢体的捆绑;在去除胶布、电极等粘贴物时应使用去除剂以减轻不适感,避免损伤皮肤;抚触、非营养性吸吮(安慰奶嘴)也能减轻疼痛感。此外,吸蔗糖水也是常用的非药物镇痛方法,因蔗糖水可能过甜味刺激激法内源性阿片途径,产生镇痛疗效[2]。

2 提供合适卧位

早产儿大多数时间处于被动体位,而早产儿缺乏肌张力控制身体运动,多表现为四肢伸直。护理人员为防止早产儿呕吐引起误吸,将患儿安置为头高脚低位,这种体位在暖箱中易于滑下,且长时间处于这种肩部扭转、颈部高度紧张的体位可导致早产儿肌肉运动发育障碍。合理摆放早产儿体位可促进早产儿身体伸展和屈曲平衡,发展手-口综合能力(把手放在口边),提高早产儿自我安慰度。早产儿俯卧15体位,肺下段通气更佳,肺通气/血流比值合适,降低了腹内压,使横膈活动增加,脑廓协调性好,改善了动脉氧合,并有利于胃排空,减少胃食管反流和腹胀的发生,从而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在护理操作中,把早产儿摆放在这种体位,可保持较好的氧合、保持体温和睡眠。将早产儿置于暖箱内,用柔软的绒布围制成像妈妈子宫形状一样的椭圆形“鸟巢”。此体位使患儿像在子宫中,有依靠感,利于患儿维持屈曲姿势,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3 抚触

新生儿抚触是经过科学指导的有规范的对新生儿全身进行按摩,使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使婴儿获得感觉上的满足和情感心理上的安慰,产生良好的生理心理效应。抚触可以增加迷走神经的紧张性,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摄乳量增加,食物的吸收能力增加,同时抚触减少的婴儿的焦虑及恐惧不安,增加睡眠时间,并有利于增加体重。国外研究表明:使用椰子油比使用矿物油和安慰剂按摩早产儿,在体重增加速度和身高增长方面更有优势。涂油按摩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不仅在医院监护病房适用,在家庭也适用。总之,对病情稳定的早产儿,持续抚触是通过临床验证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综合所述,对早产儿室改善环境,减少格式刺激,实施发育照顾护理,能减轻早产儿的痛苦,缓解早产儿的压力,减少能量消耗,降低伤残发生,对疾病的恢复和生长发育有着重要意义。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早产儿出院后仍需进行康复干预,最终改善早产儿的预后。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