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口腔护理范例6篇

早产儿口腔护理

早产儿口腔护理范文1

幼儿期是龋齿的高发期,做好口腔保健是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从我园近十年对全园幼儿的体检情况分析看,龋齿的患病率分别是:2岁为4.5%;3岁为11.1%;4岁为24.8%;5岁为32.8%。由此可见,幼儿患龋齿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这是由儿童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3~6岁是乳牙萌出停止阶段,也是乳、恒牙交替的时期,如果乳牙保护不好,往往会造成恒牙排列不齐或恒牙萌出困难;其次,幼儿喜食甜食,如糖果、糕点、饼干、巧克力等,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尤以蔗糖的致龋作用最显著,能加速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的繁殖,导致龋齿的生成;第三,现在的家长讲究幼儿营养,早晚都喜欢给幼儿喝牛奶,特别是晚上临睡前给幼儿喝牛奶,有些家长让孩子喝完牛奶后不漱口就立即入睡,也加速了龋齿的形成。

要降低幼儿乳牙龋患率,关键在于改变旧观念,做到家庭、幼儿园、医院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一、把好幼儿园的健康防护关

口腔保健是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幼儿一天基本上都是在幼儿园渡过的,一日三餐都在幼儿园吃,这使幼儿园自然成为幼儿龋齿防护的重要场所,我们就从以下方面进行健康防护。

1 培训教师:幼儿教师是幼儿健康教育的最好老师,理应承担起幼儿口腔保健的重任。首先,由保健医生定期给老师上口腔保健课,讲授口腔保健的重要性、从龋齿的形成、危害及如何防治等方面进行,提高老师们的卫生防病素质,同时组织教师进行幼儿防龋齿经验交流,鼓励教师自编与口腔保健密切相关的幼儿儿歌、课件、情景剧等对幼儿进行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教育,从小培养幼儿自我保健能力。并向幼儿反复传授口腔卫生知识,进行口腔健康行为(如坚持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反复训练,使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教育幼儿科学吃糖,如吃糖果糕点后要漱口,以消除致龋因素。

2 落实一日口腔保健常规:建立明确的一日口腔保健常规制度。幼儿每天早晨入园用淡盐水漱口,起到清洗口腔作用。每日三餐后用清水漱口,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幼儿每日上午活动间隙喝一次含氟茶水,通过微量含氟物质吸收于体内,达到防龋的目的。

3 保健室每年定期为幼儿园体检:发现龋齿幼儿及时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尽快带幼儿到医院进行治疗,同时指导家长开展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做到早防、早治,降低患龋率。

二、抓好家庭健康防护关

家庭也是幼儿培养自我保健能力、预防龋齿发生的重要场所,只有家长提高了自己的口腔卫生知识,才能承担起家庭龋齿防护的重要职责。对此,我们主要尝试了以下方法:

1 加强宣传,改变家长观念:许多家长普遍存在着错误认识,认为幼儿乳牙仅是暂时存在,迟早要被恒牙所替换,因而忽视了对乳牙龋齿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其实,乳牙过早脱落,可导致乳牙换恒牙时产生牙列错乱,牙颌畸形,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引起剧烈牙痛以及引起齿根齿槽的疾患,影响幼儿的食欲,咽嚼、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还可形成病灶引发全身疾患。因此,我们通过网站、温馨提示、致家长信等形式,改变家长错误的观念,提高口腔卫生保健知识,使家长充分认识到保护乳牙的重要性。

2 引导家长注意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3~6岁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可塑性,正是培养各种良好卫生习惯的好时机,家长一定要承担起第一位健康教师的职责,通过讲故事、看图画、电视、VCD向孩子传授口腔卫生知识,如龋齿是什么样的、龋齿的危害、刷牙的正确方法、什么时候刷牙最好,等等,让孩子从小养成早晚各刷一次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每天检查,提醒孩子坚持刷牙漱口,经常查看孩子的牙齿,发现龋齿,立即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治疗。

早产儿口腔护理范文2

【摘要】: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牙体硬组织发生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破坏,它同牙周病共为口腔中最为常见、多发的两种疾病,威胁着人类的口腔健康。从婴幼儿口腔中萌出第一颗乳牙开始就有患龋病的可能,因此龋病的预防及保健应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开始。儿童时期口腔的疾病预防与健康保健对未来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意义重大。

【关键词】:儿童 龋病 病因 预防

龋病的发生影响着儿童的咀嚼功能,继而影响营养的摄入、消化及吸收,导致儿童生长发育不良,任何原因造成乳牙损害或过早丧失,都会影响咀嚼功能,继而影响颌骨及牙齿发育[1];严重的乳牙龋坏可以导致继承恒牙釉质发育不全或恒牙萌出异常;儿童发生龋齿通常会影响其生理及心理的健康发育。2005年我国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五岁儿童的乳牙的患龋率为66.0%,龋均为3.50,十二岁儿童恒牙的患龋率为28.9%,龋均为0.5,且均有地域差异,患龋率最高的是彝族,最低的是回族。

1龋病致病因素

1.1细菌 细菌是导致龋齿发生的决定性因素,以牙菌斑的形式附着于牙表面,牙菌斑主要由细菌、唾液糖蛋白、细菌细胞外多糖构成,还有少量的口腔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食物残渣等。细菌即变形链球菌、乳杆菌、放线菌等以食物为底物发酵产酸,当酸的PH低于临界范围(PH5.0-5.5)时就会导致牙体硬组织脱矿,起初釉质表面呈现白垩色外观,继而硬组织变软,最后崩解形成龋洞,龋洞更易导致食物堆积、菌斑滞留,进一步破坏牙体组织。

1.2食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变的日益精细,食物中的含糖量也逐渐升高,其中蔗糖是最易被细菌分解产酸的的底物。一些儿童养成不良习惯,睡前加饮含糖牛奶,或者两餐之间食用甜食等,如不采取适当的清洁牙齿的措施都会导致龋齿的发生。

1.3宿主 宿主的易感性在龋齿的发生中也占有重要作用。釉质发育不全,牙本质发育不全,牙齿排列不齐,牙齿形态异常,唾液分泌异常,遗传因素,个人不良行为及生活方式等都会增加牙齿对于龋病的易感性。

1.4时间 很多学者研究认为即使上述三种因素同时存在,龋齿也不会即刻发生,它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包括细菌在牙体表面滞留时间、牙菌斑及唾液环境低于临界PH持续时间,牙体硬组织才会脱矿,龋病才会发生。

2龋病危险因素

2.1不良口腔卫生习惯儿童年龄较小时没有能力自觉维护口腔清洁,此时家长往往又不够重视,使得儿童口腔卫生处于一个较差的水平,口腔细菌滞留在牙面上以食物残屑为底物发酵产酸破换牙齿结构。

2.2不良饮食习惯儿童每天摄入含糖食物的量大,频率多,且食物形状较粘稠,食用食物后不能及时的清理,易患儿童龋病。儿童时期睡眠时间较成人长,睡眠期间咀嚼活动停止,唾液分泌量大幅度减少,减少了唾液对于口腔微环境的调节作用,降低了口腔免疫功能,也成为龋病的危险因素。

2.3喂养方式相关研究显示,非母乳喂养的儿童,由于奶瓶喂养姿势、奶瓶位置、奶嘴大小,牛奶中加糖,延长的喂养时间等都会成为儿童龋病的危险因素,使其比母乳喂养儿童的患龋率大大增高。[2]

2.4个人社会背景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庭经济收入,家长受教育程度等。儿童从长出第一个乳牙后即可患龋病,7-8岁时乳牙患龋率达到高峰,12-15岁时恒牙的患龋率逐渐升高。由于激素分泌等原因,女性患龋率高于男性。经济收入高的家庭所选食物的含糖量高,同时其口腔保健措施的应用及龋病的早期治疗意识较高。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长对于儿童的口腔保健给予高度的重视,家长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口腔健康知识,这样家庭中的儿童患龋率较高。

3龋病预防措施

3.1口腔健康促进为改善环境使其适应保护口腔健康或采取措施有利于口腔健康而采取的各种经济支持,政治措施和组织保证。包括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健康保护和口腔疾病预防。

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及健康的饮食习惯。

3.2氟化物的应用包括局部用氟和全身用氟。全身用氟包括饮水氟化,食盐氟化,牛奶氟化,氟片(3岁以上儿童)和氟滴剂(3岁以下儿童);局部用氟包括使用含氟牙膏、含氟涂料、含氟泡沫、氟水漱口等。氟离子可以降低溶解性,改变晶体结构,促进再矿化。同时也可以抑制糖酵解,抑制细菌产酸等。从而保护牙齿降低龋病的发生率。

3.3窝沟封闭的应用在不去除牙体组织的情况下,在用牙齿的咬合面、唇面、舌面的点隙裂沟处涂上一层粘接性树脂即窝沟封闭剂,以保护牙齿使其不受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的侵袭,是一种非常有效地防龋措施。随着纳米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防龋效果更好的窝沟封闭剂也得到了研究。[3]最佳窝沟封闭的年龄,乳磨牙3-4岁,第一恒磨牙6-7岁,前磨牙及第二恒磨牙11-13岁。

3.4刷牙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和保证每天的刷牙次数是预防龋齿最为有效地、最为方便易行的口腔保健措施。如今最为常用的刷牙方法是水平颤动拂刷法,选择小头软毛的牙刷每天刷牙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三分钟,晚上刷牙更为重要。牙刷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四岁以前不推荐使用含氟牙膏,儿童过小时要在家长的看护下刷牙,以免造成误吸或误吞,最终导致不良后果。

3.5使用糖代用品儿童喜欢吃甜食,因此使用木糖醇、山梨醇等糖代用品代替蔗糖,因其不能够被口腔致龋菌发酵产酸,从而减少了龋病的发生。木糖醇作为口香糖的组成成分,可以促进唾液的分泌,增强了口腔的免疫力,进一步降低了龋病的发生率。[4]母亲妊娠期及产后使用木糖醇口香糖,其孩子的龋齿发病率明显减少,原因为母亲口腔中致龋菌减少了,向儿童的传染率也随之减少。[4]

3.6定期进行口腔检查[5] 建议学龄前儿童每3-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学龄儿童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综上,儿童口腔保健,儿童龋病的预防不容忽视,我们将口腔龋病三级预防中的一级预防作为预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胡玉柱,刘玉洁.张家口市945名学龄前儿童疾病的调查分析[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1995,12(1):13.

[2] 王萍,吴坚,唐倩,等.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与相关因素的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06,14(1):43-44.

[3] condon JR,ferracane JL.Reduced polymerization stress through non-bonded nanofiller particles [J] Biomaterials,2002,23(18):3807-3815.

早产儿口腔护理范文3

[关键词] 早产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2(a)-099-02

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新生儿期十分多见,病因与低氧、酸中毒、低血糖等因素有关,也可由产伤所致。出血原因常为低氧引起毛细血管内血液外渗,而不是静脉破裂。该病多见于早产儿,约占发病的3/4[1]。早产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率较高,严重者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于2007年6月~2008年6月共收治早产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现将其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0例早产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其中,男23例,女17例;孕30~32周8例,33~35周21例,36~37周11例;治愈35例,占87.5%;死亡3例,占7.5%;自动出院2例,占5.0%。

2病情观察

2.1意识和精神状态

意识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精神状态是指个体的情感反应。早产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在生后2 d开始出现惊厥,继而表现呼吸暂停、高调尖叫、烦躁不安;患儿出血量较少者,早期常出现兴奋状态、不易入睡、哭闹不安、脑性尖叫,随病情继续发展,则出现抑制状态、嗜睡、反应低下甚至昏迷。由此可见,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产儿应做到动态观察、及时发现意识的细微变化、及时报告医生,以获得及时救治的机会。

2.2瞳孔的观察

瞳孔变化是颅内疾病、药物中毒等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指征。正常人瞳孔呈圆形,边缘整齐,两侧对等,在自然光线下直径为2.5~4.0 mm。而患者则表现为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迟钝、消失或双侧瞳孔扩大,均提示脑疝形成,表示病情危重,应及时报告医生。

2.3囟门的观察

应经常观察患儿前囟是否凸凹及紧张,如前囟饱满紧张提示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量大,应及时报告医生,应用脱水剂。

2.4生命体征的观察

新生儿全身血容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丧失比例相对较成人大,同时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功能稳定性差,易出现生命体征变化,故应密切监测体温、血压、呼吸和心率[2]。首先要特别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病情危重时可出现呼吸不规则、屏气、甚至呼吸暂停,应马上报告医生,积极协助抢救。40例中有9例出现呼吸暂停现象,呼吸快者达124 次/min,呼吸慢者3~5 次/min。另外观察患儿皮肤色泽的变化也非常重要,注意有无皮肤苍白、发绀、黄染等,皮肤发绀提示低氧;皮肤发花则有循环不良的情况,如颜面皮肤苍白或发绀,以额部和口周为主者,提示出血量多,病情危重;体温不升,皮肤黄染说明病情严重,需积极抢救治疗。

2.5其他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产儿常有呕吐及拒食,甚至有的患儿吸吮反射及吞咽反射消失。因此要观察患儿的吃奶情况,记录热量及液体摄入量,以保证机体生理需要,必要时静脉高营养补液。此外还要注意观察患儿抽搐持续的时间、次数、部位等并做好详细记录,为医生判断出血部位、出血量及预后提供依据。

3护理

3.1一般护理

室内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时通风换气,室温保持在24~26℃,湿度保持在60%~65%。保持绝对静卧,减少噪声,尽量使机械声、报警声和谈话、走路等人为的噪音降低到最低限度,避免声光等外界刺激,有计划地集中完成治疗和护理,一切操作要轻、稳、准。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保留,减少反复穿刺,尽量避免头皮穿刺和减少对头部的搬动,以免加重出血。

3.2及时吸氧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早期合理吸氧以提高血氧浓度,可以减轻脑组织的损伤,减少后遗症。为避免鼻导管对早产儿鼻黏膜的损伤,一般采用鼻前庭吸氧,氧流量0.5~1.0 L/min;患儿抽搐或重度低氧时给予头罩吸氧,氧流量为4~5 L/min;呼吸暂停可采用呼吸囊加压给氧,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5%,病情好转后改为低流量间断吸氧直至停吸。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因头部不宜搬动,长时间采取一种易出现吸入性肺炎;应根据产伤的部位,抬高肩部,头偏向健侧,避免呕吐物和分泌物吸入呼吸道;床旁备吸痰器,抽搐重,分泌物多的患儿应随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手法应轻柔,自口腔或鼻孔轻轻从浅入深,慢慢转动吸痰管口,边进边吸或边提边吸,减少刺激达到有效吸引,禁止拍背。

3.3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组织

3.3.1镇静止惊患儿出现烦躁、尖叫等惊厥先兆时,应立即处理。苯巴比妥为镇静抗惊厥的首选药物,可降低脑细胞代谢率、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流、减少颅内出血、抗惊厥、保护脑组织,早期应用效果较好,也可选用水合氯醛、安定止惊。用药后需严密观察病情,防止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3.3.2防治脑水肿如患儿出现精神萎靡、脑性尖叫、肌张力减弱或增强、原始反射异常等,则为急性脑水肿的主要表现,应用地塞米松和呋塞米,早期应用甘露醇有加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应慎用。颅内压力争取在48~72 h内降下来。同时要限制液体摄入量,50~60 ml/(kg・d),防止加重脑水肿;使用脑细胞营养剂,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出血停止后可配合高压氧治疗。

3.4合理喂养

出血早期禁止直接哺乳,以防因吸奶用力或呕吐加重出血。对于出血轻者可用滴管滴喂,出血较重而出现拒奶、吸吮反射及吞咽反射消失者可施行鼻饲,以保证营养供给。鼻饲管以较软的乳胶管或硅胶管为好,每周更换一次,晚上拔出,翌晨再由另一侧鼻孔插入。停乳期应给予静脉补液,以保持酸碱及水盐代谢平衡,供给足够的能量,使患儿血糖维持在正常高值,即5.4 mmol/L左右。

3.5健康教育

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教会家长对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可进行全身抚触,肢体被动运动,肌肉按摩,变换和姿势,放音乐,给患儿看色彩鲜艳、移动的物体,以促进小儿脑的发育。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78-779.

早产儿口腔护理范文4

【关键词】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体会

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分钟无自主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严重窒息是导致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本文回顾性选择我院妇产科2009年5月―2012年4月三年间,对135例有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病例所采取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及结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5月―2012年4月我院产科住院分娩总数为3512例新生儿,经阴道分娩1934例,选择性观察有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且经阴道分娩的病例135例,其中B超提示脐带绕颈1-2周48例、羊水透声欠清43例、边缘性前置胎盘2例、羊水过少5例;臀位2例、产程异常6例、胎儿监护仪提示有早减或晚减18例、过期妊娠6例、胎膜早破19例、早产2例、破膜后羊水Ⅰ-Ⅱ度混浊15例(以上情况有二项以上并存者)。

2 新生儿窒息的原因

2.1 脐带因素脐带因素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首要原因,脐带缠绕、过短或脐带受压均可使胎儿在宫内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缺血、缺氧、胎血循环受阻而致新生儿窒息。

2.2 胎盘因素胎盘因素也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妊高征可以使胎盘绒毛退行性变影响胎盘功能,胎盘钙化可使胎盘功能减退,过期妊娠不仅使胎盘功能减退、羊水过少、产程延长且过熟儿对缺氧的耐受性下降,更易发生胎儿窘迫。

2.3 产程异常

2.3.1 急产、臀位助产时胎儿娩出过于迅速,多数还未来得急将新生儿口鼻腔液体挤净即吸入第一口气;正常产娩出胎头时未充分挤净口鼻腔的液体即匆忙将胎体娩出,致使新生儿吸进第一口气时,将口鼻腔内的液体吸入肺底深部。如吸入量少、羊水清、新生儿有活力,可通过以后几次的哭声将部分液体排出,不至于造成窒息;如吸入量多、羊水混浊、新生儿活力差则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窒息。

2.3.2 临产后在待产过程中,产程延长、滞产、胎心率改变尤其是晚期减速可造成胎儿宫内窘迫,若伴有羊水严重污染说明胎儿宫内缺氧严重,胎儿窘迫时间越长,窒息程度越严重。

2.3.3 其它胎膜早破可因羊水过少造成产程延长、胎儿窘迫而导致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可因肺成熟度差,在出生后易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3 方法

3.1 重视产前检查,对高危妊娠进行筛查、监护和管理,在治疗合并症的同时促进胎儿各器官的发育,改善胎盘功能。

3.2 妊娠娩期常规做一次产科B超,以确定胎儿大小、胎盘成熟度、胎盘附着部位、胎方位,从而选择分娩方式。

3.3 要求经阴道分娩的孕妇,在临产过程中应用胎儿监护仪密切观察胎心率变化,及早发现胎儿窘迫及时给予积极有效处理措施。如连续2次以上出现晚期减速;第一胎破膜后羊水Ⅱ-Ⅲ度混浊,宫口未开全;破膜后羊水清,但晚期减速持续存在,虽然经过给予中流量持续吸氧、25%葡萄糖60ml内加维生素 C1.0g静脉推注、胎心率仍不能恢复到120次以上;估计短时间内不能经阴道分娩者,可在本人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立即做剖宫产手术。如枕横位、枕后位,宫口开大7.0cm以上、胎头下降至+2位,在胎心音良好、做好剖宫产准备的同时经阴道手法转至枕前位,继续试产,并严密观察胎心率变化。如不能转至枕前位,可转至枕后位,在宫口开全半小时、胎头下降至+4位时,用低位产钳尽早结束分娩,以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3.4 在没有病理条件下如选择剖宫产手术者,应尽量说服其妊娠到39-41周,以免因预产期计算错误而至新生儿早产,从而引起因胎儿肺未完全成熟即娩出,造成新生儿窒息。在病理情况下已影响了孕妇的正常生活及胎儿的生长发育,可在适当的条件下,经家属及本人同意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

3.5 无论是经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术,当胎头娩出时都不应急于娩出胎肩,应先以左手拇指自鼻根向下颏挤压,挤净口鼻内的粘液和羊水,然后娩前肩和后肩。当双肩娩出后胸部娩出前再次挤压口鼻腔内的粘液及羊水,确定挤净后将胎儿全身娩出。胎儿娩出后仍不要急于断脐,应先给予侧卧位,观察新生儿口鼻内是否残留粘液及羊水,如有残留及时清除,可用干纱布擦拭或用一次性吸痰管接电动负压吸引器吸引,先吸口腔再吸鼻腔,以免粘液及羊水回流到咽后部吸入气道。通过这一操作可将大部分粘液及羊水挤出,即使羊水有胎粪污染,质稀、量少、没有胎粪颗粒,不做特殊处理,也不致于使新生儿窒息。

3.6 断脐后将新生儿侧卧于辐射保温台上,快速擦干身体,并用预热的毯子裹住新生儿以减少热量散失,但应避免高温,因它会引发呼吸抑制。同时注意观察,对啼哭时仍有液体自口腔溢出的新生儿,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方法是随时用纱布或用电动吸痰器清理自口腔溢出的液体;另一种方法是一手托头另一手托胸,让新生儿呈俯卧式,使口中液体自然流出以避免吸入性窒息。

4 体会

4.1 做好产前检查,减少高危妊娠,积极处理过期妊娠、产前出血性疾病及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对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4.2 产前应用超声检查,临产时应用胎儿监护仪等手段,密切观察胎心率变化及早发现胎儿窘迫,并给予积极有效处理措施,预防发生新生儿窒息。对经吸氧、改变及药物治疗仍不能改善胎儿宫内窘迫者应尽早终止妊娠。

4.3 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临产后出现的异常情况,接产手法正确,不急于娩出胎头、胎肩,应充分的挤净口鼻咽部粘液和羊水,在确定新生儿安全的情况下处理脐带。

4.4 为提高产科质量,减少高危妊娠及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应加强围产期母婴保健工作,做到早期预防、提高产程观察及分析能力、提高接产水平,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死亡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早产儿口腔护理范文5

【关键词】

手足口病;病毒性脑炎;护理

2008年4~6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20例,经过精心的治疗,细心的护理,20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最小的6个月,最大的5.5岁,平均3岁;住院天数最短的8 d,最长的18 d,平均13 d;轻型12例,表现为发热,体温在38℃~39℃之间,精神差、烦躁、哭闹;重型8例,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发热、呕吐、抽搐,体温在39℃~39.5℃。实验室检查:WBC升高6例;脑脊液检查:细胞数升高9例;体格检查:有阳性体征的10例。经抗炎、抗病毒、镇静、营养脑细胞药物、降颅压等治疗效果满意。本组患儿入院时皮疹已消退者10例。

2 护理

2.1 消毒隔离 本院成立了手足口病专业病房,实行严密隔离。房间每天用紫外线照射1 h;地面、床头柜、床头、凳子、患儿的用具、玩具用含氯消毒剂(每升含有效氯500 mg)擦拭;被褥、衣服在阳光下暴晒;患儿的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用等量的消毒剂(每升含有效氯1000 mg)浸泡消毒半小时后倒掉;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后用液体皂流动水洗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2 发热护理 本组病例均属中枢性发热,药物降温效果不好,均采用物理降温,用40℃左右的温水、35%~40%乙醇或冰袋降温。擦浴时动作轻柔,关心体贴患儿,嘱其多饮水。

2.3 抽搐护理 按医嘱给予镇静剂,同时备好氧气、吸痰器及抢救物品,抽搐频繁时用开口器或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放置牙口中间,以防咬伤舌头。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痰液及呕吐物,病室保持安静,操作要轻柔,以减少刺激。

2.4 皮肤护理 患儿手掌、足掌疱疹因搔抓而继发感染,一旦抓破,疱疹液会引起病毒扩散,加之高热、降温时出汗,呕吐物易弄脏衣被,因此,应保持皮肤清洁,穿柔软宽大的衣服,经常更换。洗澡时用温水,床单要清洁、干燥,勤修剪指甲。臀部有皮疹的患儿随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5 口腔护理和饮食护理 患儿因高热、口腔溃疡、疼痛、张口困难而影响食欲,应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易消化的饮食,以略凉为宜,不能过酸或过咸,以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用刺激性溶液漱口,可用棉签蘸3%碳酸氢钠溶液擦患儿的口腔,然后在溃疡面涂锡类散[1]。

2.6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定时测量体温、呼吸、心率及血压,特别是体温、呼吸和心率,观察抽搐的次数及持续时间,神志、精神的变化。本组患儿神志都是清醒的,但烦躁哭闹不安的占多数,少数患儿有嗜睡现象;观察呕吐物的颜色、性质、量,准确记录到护理记录单上;躁动不安时,按医嘱给镇静剂,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入睡时间;用降颅压药物时一定要快速静脉推注,加压滴注时护士一定要在一旁看守,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和疗效。

2.7 静脉留置针护理 本组患儿均用脱水剂,有时间性。轻型1~2次/d;重型4~6次/d。为减轻患儿痛苦,笔者对本组病例均采用了静脉留置针,写上穿刺日期,每班交班并观察局部有无发红、肿胀现象,判断留置针是否脱落和局部是否有感染现象。通过采用静脉留置针,明显减轻了患儿因多次静脉穿刺而带来的痛苦,有力的配合了对本病的治疗。

2.8 心理护理 由于口腔、手足疱疹的疼痛刺激,加之颅压升高导致头痛、烦躁、呕吐,又处于陌生、被隔离的环境中,患儿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用和蔼的态度爱护患儿,多鼓励和夸奖,给患儿讲故事保持其情绪稳定,对较大患儿耐心解释,争取配合治疗。鼓励多进食,以增强免疫力,争取早日康复。

2.9 健康教育 教育患儿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喝开水,吃熟食,不要吃生冷食物。嘱其在家多通风,勤晒衣被,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介绍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特征、预防措施及合并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表现等知识,要做到对本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教会家长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及饮食护理,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3 讨论

本组病例是手足口病引起的病毒性脑炎。所以,要从预防手足口病做起。手足口病可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也可经过接触含病毒的疱疹液传播,属局限性疾病,临床没有针对病因的治疗。因此,临床护理工作及卫生宣教、对症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过程中,配合临床药物治疗,加强了本病的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引导患儿及家长消除恐惧心理,树立科学的疾病观和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效地遏制了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进一步发展,使医务人员和家属对本病有了新的认识,也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技术水平,密切了护患关系。

早产儿口腔护理范文6

关键词 妊娠期 健康教育 孕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97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97

为了解妊娠期健康教育对孕妇健康行为及妊娠并发症、母乳喂养等方面的影响,对2009年1~6月分娩的360例妊娠期孕妇进行全程教育。在个人护理、孕期用药及分娩前准备、母乳喂养等方面,给予系统的、因人而异、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通过教育,增强了孕妇对妊娠及分娩这一生理过程的正确认识,加大了护患之间的亲和力,提高了孕妇的遵医行为率,降低了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母乳喂养率显著上升。

为了解妊娠期健康教育对孕妇健康行为及妊娠并发症、母乳喂养等方面的影响,对2009年1~6月分娩的360例妊娠期孕妇进行全程教育。在个人护理、孕期用药及分娩前准备、母乳喂养等方面,给予系统的、因人而异、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通过教育,增强了孕妇对妊娠及分娩这一生理过程的正确认识,加大了护患之间的亲和力,提高了孕妇的遵医行为率,降低了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母乳喂养率显著上升。

孕早期

孕早期

个人卫生护理,包括外阴清洁、安全性、沐浴、口腔卫生等:①外阴清洁:妊娠期向孕妇解释分泌物增多的原因并给予心理支持,鼓励孕妇保持外阴清洁卫生。②妊娠期新陈代谢旺盛,孕妇的汗腺、皮脂腺分泌增多,应经常洗澡。③口腔卫生:怀孕后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易造成细菌感染发炎,指导孕妇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④安全性:妊娠早期的安全性,在于孕妇一定要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有害的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特别是中量、少量饮酒,均可使胎儿发生毒害,致胎儿贫血、四肢及心血管缺陷,出现胎儿低体重、身体缺陷、智力低下等。孕妇吸烟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及低体重儿增加。⑤妊娠合并症的征兆,早期妊娠最常见的阴道出血,无论症状多轻微都应保持安静、躺下休息,并及时报告医师。妊娠早期最常见的原因先兆流产、葡萄胎或异位妊娠。

个人卫生护理,包括外阴清洁、安全性、沐浴、口腔卫生等:①外阴清洁:妊娠期向孕妇解释分泌物增多的原因并给予心理支持,鼓励孕妇保持外阴清洁卫生。②妊娠期新陈代谢旺盛,孕妇的汗腺、皮脂腺分泌增多,应经常洗澡。③口腔卫生:怀孕后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易造成细菌感染发炎,指导孕妇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④安全性:妊娠早期的安全性,在于孕妇一定要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有害的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特别是中量、少量饮酒,均可使胎儿发生毒害,致胎儿贫血、四肢及心血管缺陷,出现胎儿低体重、身体缺陷、智力低下等。孕妇吸烟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及低体重儿增加。⑤妊娠合并症的征兆,早期妊娠最常见的阴道出血,无论症状多轻微都应保持安静、躺下休息,并及时报告医师。妊娠早期最常见的原因先兆流产、葡萄胎或异位妊娠。

孕中期、晚期

孕中期、晚期

胎动计数:胎儿在子宫内的活动称胎动。孕妇于孕18~20周开始感觉有胎动,正常情况下,每小时3~5次,妊娠周数越多胎动越活跃,但至妊娠末期逐渐减少,指导孕妇自妊娠30周开始,每天早、中、晚各1小时数胎动次数。

胎动计数:胎儿在子宫内的活动称胎动。孕妇于孕18~20周开始感觉有胎动,正常情况下,每小时3~5次,妊娠周数越多胎动越活跃,但至妊娠末期逐渐减少,指导孕妇自妊娠30周开始,每天早、中、晚各1小时数胎动次数。

及护理:妊娠6个月开始,每天用温水及肥皂清洗及皮肤皱褶处,用软毛巾轻轻向外拉,久之可助凸出,以利婴儿吸允。

及护理:妊娠6个月开始,每天用温水及肥皂清洗及皮肤皱褶处,用软毛巾轻轻向外拉,久之可助凸出,以利婴儿吸允。

休息与活动:孕妇每晚应保证8~9小时睡眠时间,中午1~2小时休息,除能恢复疲劳外,也可防止妊娠合并症的发生。休息时争取左侧卧位,下肢自然屈曲,可避免增大的子宫压迫腹主动脉及下肢静脉,以保证子宫、胎盘有足够血液循环,有利于肌肉放松,减轻疲劳。

休息与活动:孕妇每晚应保证8~9小时睡眠时间,中午1~2小时休息,除能恢复疲劳外,也可防止妊娠合并症的发生。休息时争取左侧卧位,下肢自然屈曲,可避免增大的子宫压迫腹主动脉及下肢静脉,以保证子宫、胎盘有足够血液循环,有利于肌肉放松,减轻疲劳。

衣着:无特定的着装形式,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妇女怀孕期间最能体现女性美,孕妇衣服以宽松为主,避免腹部受压,以影响血流循环及妨碍胎儿活动。

衣着:无特定的着装形式,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妇女怀孕期间最能体现女性美,孕妇衣服以宽松为主,避免腹部受压,以影响血流循环及妨碍胎儿活动。

性生活:妊娠中期,应节制预产期前4周停止性生活,这一时期容易刺激子宫造成早破水及宫腔感染。

性生活:妊娠中期,应节制预产期前4周停止性生活,这一时期容易刺激子宫造成早破水及宫腔感染。

分娩时护理

分娩时护理

在产程过程中,由于产妇对分娩的错误认识,普遍存在对分娩疼痛的恐惧,产妇可用放松方法和呼吸调节等方法,缓解这种紧张。第二产程中,指导产妇屏气向下用力,分娩后讲解新生儿喂养的方法,告诉产妇母乳喂养的好处,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做好早吸允、早接触。

在产程过程中,由于产妇对分娩的错误认识,普遍存在对分娩疼痛的恐惧,产妇可用放松方法和呼吸调节等方法,缓解这种紧张。第二产程中,指导产妇屏气向下用力,分娩后讲解新生儿喂养的方法,告诉产妇母乳喂养的好处,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做好早吸允、早接触。

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可以促进人们自觉采用健康行为,以改善维护和促进人体的健康,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孕妇在心理调节、生活方式和行为,配合医生用药、产程中的合作及母乳喂养等方面效果显著,同时加大了医患之间的亲和力,提高了遵医行为,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工作满意度,使大部分孕妇明白了妊娠及分娩是以正常生理过程,降低了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