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护理培训范例6篇

早产儿护理培训

早产儿护理培训范文1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3(a)-0163-02

为了研究讨论对婴儿实施规范性的家庭早期教育和护理干预的意义及效果。该院从2010年开始便开展对婴儿的家庭早起教育以及护理干预问题进行规范性的跟进服务,将产科、婴儿、保健、护理等多方面进行整合,实现一条龙的规范性服务,有效的融合医院与家庭,使医护人员即婴儿家长共同参与,延长了家庭早期教育时间,规范了家庭早教的管理及应用,最终取得显著的效果[1],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对象为在该院正常出生的,并且是足月健康的婴儿,共计260位,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30人。

1.2 方法

1.2.1 两组婴儿护理方法 观察组婴儿从出生即给与规范的家庭教育和护理干预,3个月去婴儿家里对婴儿的体格进行检测,并给与家长家庭教育的培训和护理方法的指导,每隔1个月对婴儿进行发育商的检测,对照组不给与规范的家庭跟进服务,只简单进行普通的体格检查和发育商的测定。在实验进行1年后对两组婴儿的各项身体指标及发育商值等进行对比分析。

(1)课程培训,在婴儿出生时开产亲子的系统培训课程,主要由产科的专家、婴幼儿的保健专家进行讲解,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对婴儿的日常护理、喂养问题、早教的方法等。通过各种形式把培训内容灌输给家长,并且在培训同时对婴儿的身体等各项发育进行记录。

(2)制定家庭早期教育方案,制定月度计划、季度计划等,并协助家长一一完成进行,主要训练的内容有婴儿的视觉感官等,肢体协调等,并且即时对婴儿的变化进行记录。

(3)建设门诊服务台,专家坐诊进行接收咨询。观察组婴儿在新生儿出生后60 d后的每月都到门诊处进行婴儿身体指标以及发育商的检测,并且针对婴儿的独特性,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给予最合适的早教方案,并给予实施培训[2]。对照组只定期对婴儿的体格进行检测。

(4)家庭跟踪访视情况。观察组婴儿在出生后的1年内每3个月进行1次跟踪家访,并根据婴儿的个体身体变化进行家教方案的变动和完善,给予规范性的家庭早期教育指导,包括科学育儿、保健营养,并且对婴儿的身体指标和发育商进行检测。

1.2.2 分析指标 比较两组婴儿12个月的身体发育指标,包括神经、行为、语言等多种能力发育情况。应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包括有填空、选择等形式对观察组家长在进行早期教育方面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研究,调查家长掌握的知识主要包括护理干预知识、实质训练知识等。其综合知识考核在80分以上者为掌握,该研究130例婴儿家长中,有效的调查问卷有116份。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运用t检验,计量资料运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1年后的体格发育情况

见表1。

2.2 两组婴儿在1年后的发育商情况

两组婴儿发育商的对比主要比较婴儿动作的灵活度、语言能力、适应能力,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2.3 观察组家长在进行培训后对知识的掌握分析

观察组家长在进行培训后对知识的掌握率达到90.51%,培训前仅有28.46%,掌握知识面主要包括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保健与营养知识、早期喂养知识、规范的护理流程、早期家教培训知识、婴儿的护理技巧知识、婴儿家庭健康评估知识等[3]。

2.4 观察组对规范性的家庭早教与护理干预服务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家长在进行培训时,包括护理知识、家庭早教知识、培训的服务态度、与医护人员的沟通情况及综合的服务情况,有120人认为满意,满意度达到92.30%,有10人认为一般,占7.70%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的优生优育等国策的推进,对于母婴的早期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环节。但是,在传统的医疗服务中,未能突破其传统方法。近年来,将母婴的教育工作深入至家庭,是国内外针对母婴教育及护理工作的重点,为研究讨论对婴儿实施规范性的家庭早期教育和护理干预的意义及效果,综合的观察规范性家庭早教服务模式对婴儿的身体发育及发育商的影响情况[4]。

早产儿护理培训范文2

【关键词】早产儿;早期健康教育;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011-01

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由于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差,各种并发症较多,所以在新生儿病房住院时间较长,早产儿刚一到人世就经历了生死磨难,在他今后的生长过程中理应得到包括家长、医生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也应在医生护士的指导下,实施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早期干预。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鼓励家属参与早产儿的临床护理,护士现场指导,纠正不良护理方式,以其达到健康、有效的护理模式,出院后进行家庭随访的形式[1]。本文着重讨论和分析对早产儿的父母进行育儿指导方法,临床效果观察,发展方向进行全面的阐述,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早产儿180例,其中男102 例,女78例;孕周30~36周,平均(34.8±3.2)周;早产儿出生体质量1550~2500g,平均(2135.3±548.3)g.早产儿父母均为初中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8.6±4.1)岁。根据患儿妈妈是否住妈妈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是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只是早产儿出院时简单的讲解,早产儿护理注意事项,医务人员和早产儿父母没有更多的时间交流。实验组是每天由一个护士抽时间到妈妈房,对妈妈们进行健康教育的指导,住院时间越长,受到健康教育的时间越多。两组一般资料及父母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健康教育的方法

妈妈房有12张床位,由于早产儿住院的时间较长,妈妈床位都是满的。每天由一个护士抽60分钟时间,对妈妈们进行早产儿的特殊护理知识健康教育的指导,主要是教会她们如下内容。

2.1早产儿喂养的指导:主要是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技巧,如何保持泌乳,并且早产儿病情充许情况下可以抱奶,如何观察早产儿的面色、精神状态、大小便情况。以及各种常见疾病。配方牛奶的调配方法,如何观察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2.2早产儿的身体护理:教会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和臀部护理方法。如何保持体温,皮肤清洁,口腔的观察及护理,大小便的观察及护理。

2.3早产儿神经系统的功能锻炼

2.3.1新生儿视觉发育的锻炼:新生儿一出生就有视觉能力,34周早产儿与足月儿有相同的视力。刚出生时,宝宝能够聚焦看清楚的距离只有20~38厘孩子的视焦距调节能力差,最佳距离是19厘米,可以在20厘米处放一红色圆形玩具,以引起孩子的注意,然后移动玩具使其上、下、左 、右摆动,孩子会慢慢移动头和眼睛追随玩具。健康的宝宝在睡醒时,一般都有注视和不同程度转动眼和头追随移动物的能力。

2.3.2 新生儿听觉发育的锻炼:小儿出生前几个月,就有听的能力。新生儿从一出生即有声音的定向力。在新生儿觉醒状态,头向前方,用一个小塑料盒,内装少量玉米粒或黄豆,在距小儿右耳旁10~15厘米处轻轻摇动发出很柔和的格格声。

2.3.3新生儿皮肤觉的锻炼:教会早产儿父母掌婴儿抚触技术,刚开始用婴儿模型训练,包括操作手法,抚触前准备,抚触时间选择,抚触注意事项。抚触是一项成本低、效益好、易于家长掌握和运用的实用技术,可将其贯穿于日常保健工作中,在我国现有条件下适于推广。新生儿肤觉包括触觉、温度觉和痛觉。这三种感觉对维持个体的生命有重要的意义。新生儿不仅有触觉,而且已很发达,身体的不同部位受到刺激就会作出不同的反应。对触觉刺激最敏感的部位是嘴唇、手掌、脚掌、前额和眼睑。研究表明,婴儿抚触操能提高婴儿生长发育。

2.3.4 新生儿游泳:讲解早产儿游泳的好处,鼓励父母带小儿常来保健部做新生儿游泳,促进全身肌肉运动协调发展,帮助消化。

2.3.5 新生儿高压氧治疗:讲解做高压氧的好处,定期来做高压氧治疗,同时应用促进脑细胞活性恢复的药品,有助于神经系统发育的提高。

2. 4 定期回访:讲解回访的时间和意义,设咨询电话对于父母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时给予指导。

3 结果

3.1 两组早产儿100天生长发育情况比较:结果说明,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增长、身长增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两组早产儿出院护理期间发病情况比较: 结果说明,腹泻、贫血、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4.1 心理护理的好处:早产儿母婴分离后,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产后焦虑,明显提高产妇精神状态,有利恢复身体健康[2]。初为早产儿父母的年轻爸妈们,由于宝宝过早的来到了这个世界,他们一定惊慌失措,除了每天很想望见自己的宝宝,以及了解他的病情外,其实他们很渴望知道育儿知识,出院以后如何护理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及时为他们培训新知识,早期健康教育,既能缓解消除产后焦虑的情绪,又能为今后护理早产儿,打下牢固的基础。

4.2 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有抵抗疾病的能力,又能增加母婴感情。在妈妈房,由于距离新生儿病房很近,每3小时送母乳一次,母亲挤奶的积极性很高。为日后早产儿妈妈母乳喂养增强信心,为母乳喂养有了坚实的保障。健康教育使母亲树立正确的母乳喂养观念和积极的态度,母乳喂养观念和态度预示着实际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3]。

4.3 培训早产儿的各种神经系统功能:耳聪目明,说明一个小儿很灵敏。但是早产儿过早的来到了这个世界,各种器官功能都没有发育成熟,并且由于太娇嫩,分娩时大脑神经容易受到损伤。所以需要进行各种功能锻炼,尽早恢复神经系统功能。除了听觉和视觉的训练以外,婴儿抚触是一项很重要护理方法。婴儿抚触是经过科学指导的,有技巧的触触,是通过抚触者双手对婴儿的皮肤和部位进行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抚摩,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可促进肠蠕动,增强食欲,改善患儿精神状态及睡眠质量,对改善脑神经及脑部血液循环,促进脑部功能完善有重要作用[4]。

良好的刺激可对神经系统起正面作用,尤其儿童时期,从胎儿期六个月到生后二岁之内,神经系统发育很快,这种刺激可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抚触不是一积机械的动作,而是母子间充满爱的情感交流。在抚触孩子的同时,您的手掌皮肤也受到了孩子细嫩皮肤的刺激。抚触不仅使孩子生长发育加快,更重要的是孩子肌肤饥渴得到满足、心理上得到安慰、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及免疫功能加快,为美好人生创造了坚实的第一步,也让妈妈得到了无限的宽慰。在婴儿尚无语言交流能力的情况下,通过肌肤接触这一非语言交际形式进行情感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4.4 强化培训的好处: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是指对特殊人群在疾病状态下进行与疾病有关医学及护理教育。短期的住院治疗远不能满足早产儿的需要,早产儿出院后得到良好的家庭护理,家长起了关键作用,提高早产儿护理水平,不仅取决于医务人员,更重要的是靠家长来配合。我们要重视早产儿父母的健康教育,在工作中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从而提高早产儿的健康水平[5]。

5 结论

挖掘早产儿早期健康教育的时期,是我们护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一般情况下,早产儿在医院内,都得到正确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各项指标都达到一定的标准以后才出院。但是早产儿在神经发育方面,身体各个器官发育方面都还不成熟。矫正月龄=出生后月龄-(40-出生时孕周)/4,矫正月龄使用到孩子满24个月(2岁)时。所以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健康教育就特别重要。怎样对早产儿进行健康教育?目前正规医院新生儿科,由于病房床位紧张,以及治疗和消毒隔离制度的需要,所以都做全封闭的新生儿病房。创建一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6],有一个距离新生儿病房不远的妈妈房,为早产儿早期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了很好场所和合适的时期。多年来,我们运用了这样一个场所,对早产儿的爸妈进行了早产儿护理知识的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健康教育提高了医务人员科学热情朴实的形象,提升了医院和科室的美誉度,应该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梁容容 ,黄月佳,张丽梅,许春华,等.早产儿出院前的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 ].海南医学,2010年第21卷第9期.

[2]赵洪英.心理护理干预对早产儿产妇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3]雷明,王燕,周婉平,等.凹陷者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 48(11):1036-1037.

[4]李彦丽.护理干预对神经行为测定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0):43-44.

早产儿护理培训范文3

【关键词】 产科护理;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

母乳喂养是保证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婴幼儿生长发育,认知能力,智商以及免疫力都有提高[1]。因为医务人员的知识与态度对母亲的影响很大,妊娠合并症常被医务人员告知给婴儿断奶,如果执行婴儿患急慢性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而高危儿患病的可能性增加更为明显。一些妊娠合并症产妇是可以进行母乳喂养,正确指导产妇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是产科护理人员必须要认识到的。对此我们为提高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我们进行了以下措施,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0年1月至2010年3月产科护理人员32名,其中年龄19~41岁,平均32.5岁。中专学历20名,大专学历9名,本科学历3名。

1.2 方法 对32名产科护理人员进行每周3次学习,1 h/次,连续学习3个月;学习内容为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基础认识、母乳喂养措施等培训。

2 结果

通过加大对32名产科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全部产科护理人员能够全面掌握母乳喂养的知识,加强妊娠合并症产妇的关怀和诱导,提高了本科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率,使喂养率达到92.3%。

3 讨论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能满足出生后六个月内婴儿生长发育的全部营养需要,能增强婴儿免疫力,对婴儿智力和骨骼发育都非常有益。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非其他任何产品所能替代的。母乳喂养是保证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学习和培训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3.1 基础认识:

3.1.1 母乳喂养优点认识[2]:①母乳所含的营养物丰富,适合婴儿营养需求,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率;②母乳中含有多种抗体和其他抗感染物质,可以增加婴儿的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利于婴儿健康成长;③哺乳时婴儿与母亲皮肤频繁接触,可密切母子感情,促进新生儿身心发育;④早期哺乳可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加速子宫恢复,可减少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病率。

3.1.2 产科护理人员培训 加强产科护士专业思想的教育,努力提高业务知识和临床经验,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加强爱婴医院知识的培训,让医护都掌握母乳喂养的新观点和指导技能,主动地为母乳喂养付之行动。由于知识的更新太快,而护理人员接收知识的途径较窄,造成了健康教育的内容往往不一致,从而使产科护士对妊娠合并症产妇哺乳的认识有很大差异。

3.2 母乳喂养措施

3.2.1 护患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两人间信息的传递,它包括意见、情感、思考等交换,借助语言、文字、表情、手势、符号等方法来传达。护患沟通是一种以治疗性沟通为主要模式的复杂的过程。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护士作为健康照顾者,主要作用是为患者提供信息,给患者以指导和咨询,向患者清楚地传达信息的内容,解答患者的疑问。护患之间这种治疗性沟通被认为是帮助患者克服暂时压力,适应环境变化,与他人和睦相处,并能使患者克服自我实现中的精神心理障碍的一种技能。

3.2.2 早期母乳喂养指导 孕妇在孕5个月时应定期上孕妇学校,对孕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让孕妇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及产前的护理,提高孕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水平,为产后哺乳做好充分准备。

3.2.3 克服妊娠合并症产妇心理因素 妊娠合并症产妇心理因素对母乳喂养是最重要因素,决定了产妇对母乳喂养是否有信心,而后者影响乳量分泌,造成缺乳[3],而缺乳反过来又会影响其母乳喂养的信心。妊娠合并症产妇往往很焦虑和紧张,产妇容易出现信心下降。如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实际有效的指导,很难做到充分有效的母乳喂养。

3.2.4 护理 首要功能是哺乳,养育后代,哺乳时平坦和凹陷、皲裂、过度育盈、乳腺管阻塞和乳腺炎等都可影响母乳喂养,甚至放弃母乳喂养,做好护理非常重要,是导致不能正常母乳喂养一个重要因素。

3.2.5 促进早期泌乳 泌乳是受垂体前叶催乳素所调控的,而它又受下丘脑催乳素因子、催乳素释放因子、神经介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及性激素的反馈调节[4]。排乳是受垂体后叶催产素所调控的。这种激素受母亲的心理、精神、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因素可直接兴奋或抑制大脑皮质来刺激或抑制催乳素及催产素的释放,也可通过神经-内分泌来影响调控。吸吮及排空,可促进催乳素的分泌。而催乳素又可刺激乳腺泡,可提早充盈,这一连锁反应的关键是有效的早吸吮。对妊娠合并症产妇麻醉未清醒的产妇回病房后立即皮肤接触。在接触的同时协助新生儿有效吸吮母亲的,产后再次帮助新生儿早开奶,巩固吸吮反射促进早泌乳。

3.2.6 妊娠合并症产妇膳食 合理膳食是保证泌乳量的关键产妇分娩后24 h因疲劳活动少,宜食粥、汤面等饮食,随着产妇逐渐康复,鼓励产妇进食鸡、鱼、肉、蛋、新鲜蔬菜及水果、豆类、谷类,饮食多样化,营养充分,粗细搭配,多喝汤水,如鸡汤、鱼汤、排骨汤、猪

蹄汤等以利于泌乳。

3.2.7 妊娠合并症产妇 哺乳时,产妇取侧卧位,上半身抬高20°~30°,腰背部垫软枕,母亲只需抱住婴儿上半身进行胸腹相贴,以减少产妇的支撑力,减轻疲劳、紧张感[5]。可避免平卧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平坦,及周围乳晕不易凸起,婴儿不易含接。

总之,我们总结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应以最大的努力,鼓励、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包括孕期的宣传和指导,使孕妇从早期开始从思想上逐步树立起对母乳喂养的信心,掌握母乳喂养技巧,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马宪丽.实施产科全程护理模式对促进母乳喂养的作用.齐鲁护理杂志,2005,11(5):405.

[2] 彭刚艺.健康教育在促进母乳喂养活动中的作用.护理进修杂志,1996,11(6):67.

[3] 李凤侠.加强孕产妇健康教育,促进母乳喂养.实践医学杂志,2001,14(3):216.

早产儿护理培训范文4

一、充分认识做好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的重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教育的开端和起点。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养,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婴幼儿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迫切需要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早期教养观,坚持“以养为主,教养融合”的理念,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认知规律,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从而引导父母及看护人员更新教养观念,掌握科学的教养方式,以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此,要积极构建较为科学完善的早期教养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努力为0—3岁婴幼儿父母及看护人员提供有效优质的专业指导和服务,切实提高父母及看护人员科学育儿水平,让每一个0—3岁婴幼儿都享有良好的早期教养服务。

二、明确做好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提升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高度重视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遵循0—3岁婴幼儿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坚持以父母及看护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家庭在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不断规范托儿所及其它早期教养机构的服务行为,确保“十二五”期间我市早期教养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2.基本原则。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以家庭承担为主,服务对象以婴幼儿父母及看护人员为主,托儿所及其它早期教养机构以社会投入为主,政府提供普惠性体验式教养服务。坚持多种形式扩大和优化社会资源,多种渠道加大早期教养投入,多种途径加强早期教养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多种措施规范早期教养行为,发展以社会化、社区化为主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事业。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努力满足社会多层次、多元化早期教养需求,不断提高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率和父母及看护人员科学育儿指导率。

3.主要目标。建立科学的早期教养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体制、标准和管理规范,努力建成理念先进、设施安全、队伍优良、管理规范、水平领先的现代早期教养服务体系。努力提高0—3岁婴幼儿父母及看护人员接受科学育儿指导的普及率。到2015年,全市0—3岁婴幼儿父母及看护人员接受科学育儿指导率达98%以上,0—12个月的婴幼儿接受上门服务与指导率达95%以上,13—36个月婴幼儿接受早期教养机构服务率达80%以上。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

4.重视监护人教养辅导。做好0—3岁婴幼儿父母及看护人员的教养辅导是婴幼儿早期教养的重要内容,镇(街道)要做好0—3岁婴幼儿父母及看护人员接受早期教养指导的组织发动工作,采取多种形式保证婴幼儿家长及其看护人员都能接受早期教养指导服务,提高科学育儿水平。

5.普及科学育儿知识。主要依托市、镇(街道)、村(社区)人口学校、家长学校等,采取集中授课、专家讲座等形式,免费传授科学育儿知识。同时,要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开展早期教养宣传,努力实现科学育儿指导的全覆盖。

6.落实入户指导服务。由妇保人员和计生专干结合产后访视和随访服务,对0—12个月的婴幼儿和父母以及看护人员开展一年两次以上的上门入户科学育儿服务与指导,并开展科学育儿“袋袋传”行动,免费发放各类早期教养宣传资料。

7.提供普惠性体验式教养服务。优先利用市、镇(街道)和村(社区)世代服务阵地和指定机构开展普惠性体验式教养服务,为辖区内13—36个月的婴幼儿,提供一年6次以上、有质量的免费体验性计时制教养服务。鼓励各类托儿所、幼儿园发挥人才、资源、管理、课程等方面的优势,对社区家长开展免费的教育咨询、科普宣传、家教讲座等多种形式早期教养服务。

四、完善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建设

8.引导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托儿所。遵循就近就便原则,按照每2.5万人口区域建有1个托儿所的目标,引导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托儿所。社会力量举办的托儿所重点对13—36个月的婴幼儿提供教养服务,实行家园共育,形成科学育儿的合力,共同促进婴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对符合规定质量标准,提供普惠的托儿所,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可给予一定的补贴,并在建设用地、规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在水、电、气等方面按中小学、幼儿园标准收缴。对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作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9.规范监管营利性早教服务机构。营利性早期教养服务机构在卫生、消防等方面要参照托儿所标准进行规范管理。同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在早期教养理念和收费等方面进行引导和规范管理。

五、明确相关部门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职责

10.建立领导组织机构。建立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协调委员会,负责牵头研究和协调解决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制订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推动落实相关部门职责。协调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人口计生委,实行相关部门联络员工作制度,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11.认真落实各级政府职责。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协调委员会牵头协调相关部门,促进本地区早期教养工作健康发展;镇(街道)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推进普惠性早期教养服务,推动社会力量举办托儿所。村(社区)配合做好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的宣传发动、阵地建设等工作,努力实现早期教养服务社区化。

12.人口计生部门认真履行主管职责。组织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指导推动全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事业发展;拟订全市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目标和政策;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做好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的有关工作;负责早期教养工作的业务指导;负责组织对托儿所从业人员的资格核查和在职培训;负责建立考核督导评估制度,加强行业监督管理;负责0—3岁婴幼儿和父母及看护人员接受早期教养服务和指导的信息整合管理工作。

13.有关部门认真履行相关职能。机构编制部门要结合实际,及时调整相关部门的职能,按照上级设置要求,合理确定相关机构具体承担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的指导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把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托儿所的建设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支持、协助人口计生部门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并负责托幼一体的学前教育机构的行政许可工作。民政部门负责非营利性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的行政许可工作。工商部门负责营利性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咨询)机构的审核登记管理工作。妇联负责发挥各级妇女组织作用,积极参与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宣传以及婴幼儿父母及看护人员科学育儿指导等工作。卫生部门负责监督、指导托儿所卫生保健、饮食卫生工作,督促做好产后访视和新生儿访视工作,负责卫生保健人员和保育员的岗前培训和考核。对其它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卫生监管参照托儿所执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加强对早期教养机构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建设、规划部门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范要求,负责将托儿所纳入具备配置条件的新建小区公建配套设施中。综治、公安、城管部门负责加强早期教养机构周边的安全保卫和环境工作。物价部门负责托儿所及其它早期教养机构的收费管理工作。人社部门按有关规定确定育婴师、保育员定点培训机构,抓好有关师资的资格考试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安排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经费和政府引导性、奖励性资金保障等工作。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对早期教养机构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六、全面加强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14.托儿所要按标准配备专业人员。参照《省学前教育机构登记注册办法》和《市0—3岁早期教养机构登记注册办法》(试行),托儿所应配置园长、保教人员和后勤人员。托儿所教职工与婴幼儿人数保持合理比例。

15.实行托儿所专业人员资格准入和备案管理制度。市人口计生部门要对早期教养从业人员实行每学年备案管理。早期教养从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托儿所园长或负责人应当具有幼儿师范(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及以上学历,原则上取得国家认可的《教师资格证书》和《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托儿所从教人员要具有幼儿师范(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及以上文化程度,并取得国家认可的《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卫生保健人员以医师、护士和保健员为主,应当定期接受市级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的儿童卫生保健专业培训,能做好婴幼儿日常卫生保健工作和全所(园)卫生保健的指导、督促工作。保育员应经过保育职业培训和卫生保健专业培训。托儿所的工作人员必须健康检查,持有健康证方可上岗,并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16.加强婴幼儿早期教养从业人员的培训。人口计生部门要根据早期教养队伍建设情况,科学制订早期教养专业人员培训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强岗前入职培训,有计划地搞好专业人员培训,并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管,切实保证培训质量。实行每三年一周期的园长和早期教养从业人员全员培训,促进早期教养从业人员提高专业水平。从业人员参加教育部门、人社部门的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等级考评工作,其中具有教师资格的从业人员参加教育部门、人社部门组织的职称评定,育婴师、保育员等从业人员参加人社部门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评。

七、严格规范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行为

17.落实机构审核。凡拟在我市范围内举办的招收0—3岁婴幼儿的托儿所或其它早期教养机构,由举办单位或个人向市人口计生委提出书面申请,在取得建设、消防、公安、卫生等部门发放的合格证书后,由市人口计生委组织相关部门,参照《省学前教育机构登记注册办法》的标准,组织验收合格后由相关部门进行登记,试办一年。非营利性早期教养机构到市民政部门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营利性早期教养服务机构到工商部门登记。涉及残疾婴幼儿康复教养的,须经残疾人管理机构同意。中外合作或华侨或港、澳、台人士合作举办早期教养机构,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18.坚持科学教养。参照省、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结合我市实际,编写《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和《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手册》,各类托儿所均要遵循0—3岁婴幼儿成长规律,坚持以养为主,教养融合,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

19.规范收费行为。社会力量举办的托儿所必须参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自觉规范收费行为,依据办园成本,按照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确定收费标准,报市人口计生部门和物价部门备案后执行。

20.严格安全管理。加强风险预防,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加强人防、技防、物防设施建设,注重食品安全管理和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婴幼儿人身安全。加大对无证托儿所及其它早期教养机构的清理整顿力度,凡未获得举办许可和登记注册,或设施条件差、管理混乱、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有关部门要责令其限期整改,对不符合安全规定,整改不达标的,要依法取缔。

21.强化监督管理。认真执行年检制度,按照“谁审批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要求,承担监管责任。每年3—5月,市人口计生委组织相关部门对各类托儿所集中进行年审。全面取缔未获得举办许可和法人登记的托儿所。加快建立托儿所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监管。工商部门组织对营利性早期教养机构进行审验,对超范围经营的,会同人口计生等部门依法进行清理整顿。

八、建立健全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的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

早产儿护理培训范文5

【关键词】 孕产妇;健康教育;治疗结果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职能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孕产妇期健康教育能帮助孕妇及其家庭了解有关孕产期母亲及胎儿健康的知识,了解妊娠分娩过程中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培养利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增加其自觉主动接受保健的意识。我科对孕产妇实施分阶段的健康教育,即将整个教育过程分为产前、产时、产后三个阶段,及时有效的将健康知识传授给孕产妇,与常规健康教育的孕产妇进行比较,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增进了护患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至12月实施分阶段健康教育的孕产妇262例做为试验组, 2008年1至5月进行一般健康教育的孕产妇255例做为对照组。2组均为初产妇,年龄、文化程度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产前教育:门诊设有宣教室,初次来院就诊的孕产妇建立保建卡,详细填写一般情况:文化程度、住址、电话、家属情况等,发放宣教手册,定期组织孕产妇及家属进行常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妊娠生理特点、孕期保健、自我监护、产前准备、临产知识、产褥期卫生、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知识等,并借助图片模型帮助理解,最后进行简单的试卷答题,监测培训效果,分数达不到60分,需要继续参加培训。对焦虑恐惧的孕产妇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减轻心理压力,鼓励其积极面对妊娠和分娩,对有合并症的孕妇,应给予相应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

1.2.2 产时教育:预产期已到或已有产兆的孕产妇入院后,责任护士再次着重讲解产前准备,临产知识,正确分娩过程,异常情况,分娩时缓解疼痛的方法等,并让产妇熟悉待产室、产房环境、减少陌生感,让成功自然分娩的产妇讲述分娩的感受和经验,鼓励产妇增强自然分娩的信心,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需要剖宫产的,则进行术前、术后的相关知识教育,给予语言和非语言安慰,消除不良情况,减轻心理压力,指导孕产妇及家属用科学的态度选择分娩方式,不赞同自定时辰分娩,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提倡自然分娩,降低母婴不必要的损伤。为缓解产妇紧张情绪,进入产房后可由一名家属陪伴分娩,并与助产师一起安慰鼓励产妇,增强其信心和耐心,促进产程顺利进展,助产师在整个产程中时刻陪伴在产妇身边,及时指导产妇如何屏气,如何放松等,及时分析产妇产程进展情况,增强其信心和耐心,促进产程顺利进展。

1.2.3 产后教育:分娩后,助产师将产妇送回病房,责任护士及时向家属和产妇宣教产褥期饮食卫生,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护理方法及预防接种知识。具体内容包括:如产妇饮食要高热量、高蛋白、高营养,以促进乳汁分泌;内衣应宽大、舒适,应勤换,保持会阴清洁,观察恶露情况;护理方法,早开奶及挤奶方法,喂乳姿势,新生儿两病筛查的时间及意义,新生儿护理、洗澡扶触手法。通过实践性教育,使产妇及家属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并在出院前填写产褥期保健知识试卷,评估健康教育效果,根据掌握情况再进行相应的补充宣教,产后3、14、28 d巡访,再次帮助产妇解决护理问题,评估护理实施效果。

1.3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社会因素剖宫产、母乳喂养、两病筛查、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2组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对产妇的效果比较情况例(%)

3 讨论

3.1 对孕产妇实施分阶段的健康教育,使孕产妇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产后卫生和新生儿护理的每个阶段及时了解和掌握健康保健知识,及时改变一些旧的、不科学的传统习惯和观念,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护理能力,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母乳喂养率,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了母婴损伤,提高了孕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增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

3.2 产科分阶段的健康教育,展示出护理人文关怀的理念,同时也加强了护理人文素质的培养,作为宣教者,护士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不仅要掌握好现代护理学的知识体系、临床医学知识,还要掌握社会哲学等人文科学[2],为了强化护理人员素质,我们经常组织各种培训,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更新观念,改进教育措施,使患者真正得到人文关怀,更好的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

【参考文献】

早产儿护理培训范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0年1月至2010年3月产科护理人员32名,其中年龄19~41岁,平均32.5岁。中专学历20名,大专学历9名,本科学历3名。

1.2方法对32名产科护理人员进行每周3次学习,1h/次,连续学习3个月;学习内容为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基础认识、母乳喂养措施等培训。

2结果

通过加大对32名产科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全部产科护理人员能够全面掌握母乳喂养的知识,加强妊娠合并症产妇的关怀和诱导,提高了本科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率,使喂养率达到92.3%。

3讨论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能满足出生后六个月内婴儿生长发育的全部营养需要,能增强婴儿免疫力,对婴儿智力和骨骼发育都非常有益。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非其他任何产品所能替代的。母乳喂养是保证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学习和培训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3.1基础认识:

3.1.1母乳喂养优点认识[2]:①母乳所含的营养物丰富,适合婴儿营养需求,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率;②母乳中含有多种抗体和其他抗感染物质,可以增加婴儿的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利于婴儿健康成长;③哺乳时婴儿与母亲皮肤频繁接触,可密切母子感情,促进新生儿身心发育;④早期哺乳可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加速子宫恢复,可减少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病率。

3.1.2产科护理人员培训加强产科护士专业思想的教育,努力提高业务知识和临床经验,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加强爱婴医院知识的培训,让医护都掌握母乳喂养的新观点和指导技能,主动地为母乳喂养付之行动。由于知识的更新太快,而护理人员接收知识的途径较窄,造成了健康教育的内容往往不一致,从而使产科护士对妊娠合并症产妇哺乳的认识有很大差异。

3.2母乳喂养措施

3.2.1护患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两人间信息的传递,它包括意见、情感、思考等交换,借助语言、文字、表情、手势、符号等方法来传达。护患沟通是一种以治疗性沟通为主要模式的复杂的过程。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护士作为健康照顾者,主要作用是为患者提供信息,给患者以指导和咨询,向患者清楚地传达信息的内容,解答患者的疑问。护患之间这种治疗性沟通被认为是帮助患者克服暂时压力,适应环境变化,与他人和睦相处,并能使患者克服自我实现中的精神心理障碍的一种技能。

3.2.2早期母乳喂养指导孕妇在孕5个月时应定期上孕妇学校,对孕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让孕妇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及产前的护理,提高孕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水平,为产后哺乳做好充分准备。

3.2.3克服妊娠合并症产妇心理因素妊娠合并症产妇心理因素对母乳喂养是最重要因素,决定了产妇对母乳喂养是否有信心,而后者影响乳量分泌,造成缺乳[3],而缺乳反过来又会影响其母乳喂养的信心。妊娠合并症产妇往往很焦虑和紧张,产妇容易出现信心下降。如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实际有效的指导,很难做到充分有效的母乳喂养。

3.2.4护理首要功能是哺乳,养育后代,哺乳时平坦和凹陷、皲裂、过度育盈、乳腺管阻塞和乳腺炎等都可影响母乳喂养,甚至放弃母乳喂养,做好护理非常重要,是导致不能正常母乳喂养一个重要因素。

3.2.5促进早期泌乳泌乳是受垂体前叶催乳素所调控的,而它又受下丘脑催乳素因子、催乳素释放因子、神经介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及性激素的反馈调节[4]。排乳是受垂体后叶催产素所调控的。这种激素受母亲的心理、精神、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因素可直接兴奋或抑制大脑皮质来刺激或抑制催乳素及催产素的释放,也可通过神经-内分泌来影响调控。吸吮及排空,可促进催乳素的分泌。而催乳素又可刺激乳腺泡,可提早充盈,这一连锁反应的关键是有效的早吸吮。对妊娠合并症产妇麻醉未清醒的产妇回病房后立即皮肤接触。在接触的同时协助新生儿有效吸吮母亲的,产后再次帮助新生儿早开奶,巩固吸吮反射促进早泌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