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护理要点范例6篇

早产儿护理要点

早产儿护理要点范文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31-01

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足周的新生儿。早产儿体重大多低于2500g,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据统计,围产儿死亡中,早产儿占75%,因此,早产儿护理的好与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因素。我院2011年出生2013例新生儿,其中早产儿86例,因孕妇妊娠并发症的早产儿有36例,多胎早产儿16例,前置胎盘3例,羊水过多早产8例,严重贫血7例,精神紧张5例,其余11例原因不明。体重1000-1250g的22例,1250-2000g的41例,大于2000g的23例。我院根据早产儿的特点,运用护理程序,并经专人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早产儿出生后常规清理呼吸道、皮肤护理外,根据阿氏评分及全身状况,首先进行护理评估,提出如下护理诊断:

1 护理诊断

1.1 体温过低 与体温调节功能差有关。

1.2 不能维持自主呼吸 与呼吸中枢和脑发育不成熟有关。

1.3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吸吮、吞咽、消化吸收功能差有关。

1.4 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功能低下及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有关。

2 护理措施

2.1 维持体温恒定

2.1.1 适中的环境温度能使早产儿维持理想的体温,早产儿室温度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护士每4小时检查室内温度、湿度是否适宜。

2.2 维持有效呼吸 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给氧指征是临床上有呼吸窘迫的表现。在吸入空气中,动脉氧分压(PaO2)小于5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TcSO2)小于85%者,通过吸氧使动脉氧分压维持在50-8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达到90%-95%,吸入氧浓度及时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一旦症状改善,立即停用,以防氧疗引起的视网膜改变。呼吸暂停者给予拍打足底、拍背、吸氧处理。

2.3 合理喂养 尽早喂养以防低血糖,最好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喂入量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日龄及耐受力而定,原则上以不发生胃潴留及呕吐为宜。吸吮力差和吞咽不协调者可以滴管、胃管喂养和静脉高营养,详细记录每一次出入量,准确称量体重,以便分析,调整补充营养。由于早产儿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出生后应注射维生素K 1,预防出血。

2.4 预防感染 为护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需做好早产儿室的日常清洁消毒工作。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消毒隔离要求更高。早产儿室内空气要净化,保持新鲜。工作人员要强化洗手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室内物品每周更换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早产儿的皮肤更加柔嫩,屏障功能更差,因此,更应加强皮肤、脐带的护理,保持皮肤完整性和清洁,避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2.5 密切观察病情 早产儿病情变化快,常出现呼吸暂停等生命体征的改变。除应用监护仪监测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观察患儿的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及大小便的情况。配制液体时,剂量要绝对精确,在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定时观察并记录,防止医源性高血糖、低血糖发生。

2.6 发展性照顾 发展性照顾是一种新型的新生儿护理理念,是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美国、台湾等地区和国家发展起来的。发展性照顾的特点就在于护理时考虑到了每个新生儿的个别性,将患儿作为生命的个体来区别护理,在护理中注重环境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新生儿在行为上对于个性护理的呼唤[1]。方法:模拟子宫环境:温度:保持患儿肛温在37℃,皮肤温度在36.5℃左右,2-4小时测体温一次;湿度:随着日龄的增长暖箱内室温从80%逐渐过渡到60%;保持相对无菌的住院环境:按保护性隔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要进行手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通过发展性照顾与支持护理的实践运用,该患儿在院期间体重增长良好,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度过了体温、感染、呼吸、喂养、颅脑损伤等多项大关。经NBNA、CDCC的相关评分,分值均处于中等水平。脑CT、脑干诱发电位、头颅MRI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2]。发展性照顾能减少早产儿的喂养并发症,增强早产儿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早产儿的茁壮成长,同时,缩短了住院天数,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的差异。可见,发展性照顾是一种适合早产儿个体需求的护理模式。

2.7 袋鼠式护理(Kangaroo Care) 以往早产儿采以只有医护人员参加的封闭式护理,目前提倡母婴同室以满足母婴依恋需求,有利于新生儿精神发育和提倡母乳喂养,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目前一些医院采用袋鼠式护理,即允许父母在短期内护理自己的婴儿和亲密接触。通过经皮测氧、体温、脉搏、呼吸的临时观察,对新生儿的生理状态无不良影响,甚至可以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呼吸暂停,降低氧的需求,以上护理仅限于病情稳定的患儿[3]。

由于我院护理诊断明确,护理措施得当,86例早产儿除了3例放弃治疗外,无1例死亡。

参考文献

[1] 周传鸾.实施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215-216.

早产儿护理要点范文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01/12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早产儿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孕周30~36周,平均(34.8±3.2)周;早产儿出生体质量1250~2500g,平均(2135.3±548.3)g.早产儿父母均为初中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8.6±4.1)岁。根据患儿分娩时间分为观察组(2012~07/12)和对照组(2012~01/06)各60例,两组一般资料及父母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早产儿的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1)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无窒息史;(3)家属知情同意且配合治疗者。

1.4排除标准(1)患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畸形及需氧气支持患儿;(2)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3)原发性呼吸暂停;(4)失访患儿。

1.5方法两组患儿采用相同的院内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不采用连续性护理;观察组患儿进行连续性护理,内容包含院内家长培训、早产儿建档和出院后家庭随访。

1.5.1院内护理早产儿出生后,送人暖箱进行护理,暖箱温度模拟子宫环境,使患儿腋温36.5℃、肛温37℃。暖箱内湿度根据早产儿日龄进行调节,自80%缓慢调至6O%.做好隔离。暖箱定期清洁和消毒,患儿每日行1次擦浴和脐部护理,3次抚触护理,每次抚触时间10~15min,可同时播放轻柔音乐,抚摸过程中同时以温柔的声音跟患儿说话,以目光与患儿交流。抚触自头面部、经胸部、脐部、背部、上肢、直到下肢。

1.5.2院内家长培训了解主要照看早产儿的家长(一般为早产儿母亲),通过问卷调查其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对早产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程度等,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出院前给予培训,内容包括护理内容、护理方法、护理目标、常规护理记录、护理操的动作、怀抱及抚触动作、异常情况观察等。

1.5.3早产儿建档建立早产儿档案本,院内护理由护士记录,院外护理由责任护士与患儿家长共同制定家庭护理的项目、方法、频次和要求等,并要求家长对相关护理内容及时的登记到档案本中。包括:(1)日常护理,如皮肤、脐部、臀部等护理,体温、皮肤颜色、脐部情况、大小便等的观察方法和异常表现特点,体温测量和保暖措施,呼吸的观察,保护性隔离方法等;(2)明确免疫、体检、复诊时间;(3)喂养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并指导母乳不足情况下如何喂养,及如何应用鱼肝油等辅食给患儿补充营养;(4)感观刺激,包括抚触、音乐播放、对患儿说话、眼神交流等。

1.5.4家庭随访患儿出院后,隔日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家庭护理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疑问,督促家长对患儿进行按时、按需的各项护理。每周上门随访,仔细观察患儿皮肤、呼吸、发育等情况,测量体质量、头围、身长,检查有无黄疸,根据患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家庭护理计划。于两组早产儿纠正胎龄达4O周时进行生长发育情况比较,记录护理期间疾病情况。

1.6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结果说明,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增长、身长增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早产儿护理期间发病情况比较。

结果说明,腹泻、贫血、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早产儿护理以往常常局限于院内,当早产儿出院后,家庭护理不受控制,由于家长对于早产儿基本特点、护理手段等了解不足,家庭护理可能存在不科学、不细致、无针对性等问题,不仅对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存在影响,还可能引发各类疾病,给患儿带来痛苦和不安全因素。

目前连续性护理尚未具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连续护理是指在不同的医疗服务机构间实现无缝隙衔接,为患儿提供连贯的健康照顾,形成患儿与专业医疗机构的持续联系。连续护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模式转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护理方式,将住院护理延伸到患儿出院后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帮助患儿完善自我管理。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连续性护理干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方式,可以提高缓患儿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患儿的再住院率。

早产儿护理要点范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75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早产儿死亡率高,国内报道死亡率12.7%~20.8%[1]。现将诊治护理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与疗效报告如下。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早产儿死亡率高,国内报道死亡率12.7%~20.8%[1]。现将诊治护理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与疗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

2007年2月~2009年12月护理早产儿86例,男54例,女32例;剖宫产12例,自然分娩74例;胎龄30~36+4周,其中32周以上80例,32周以下4例,不详2例;单胎83例,双胎3例;汉族74例,藏族4例,回族6例,裕固族2例;年龄30分钟~3天。出生体重900~2500g 56例,其中

2007年2月~2009年12月护理早产儿86例,男54例,女32例;剖宫产12例,自然分娩74例;胎龄30~36+4周,其中32周以上80例,32周以下4例,不详2例;单胎83例,双胎3例;汉族74例,藏族4例,回族6例,裕固族2例;年龄30分钟~3天。出生体重900~2500g 56例,其中

合并症:86例中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48例,硬肿症37例,吸入性肺炎42例,消化道出血4例,颅内出血3例,高胆红素血症38例,低血糖3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部分患儿并发多种疾病或多脏器损害。根据羊水污染程度及Apgar评分标准,轻度窒息18例,中度窒息12例,重度窒息3例。

合并症:86例中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48例,硬肿症37例,吸入性肺炎42例,消化道出血4例,颅内出血3例,高胆红素血症38例,低血糖3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部分患儿并发多种疾病或多脏器损害。根据羊水污染程度及Apgar评分标准,轻度窒息18例,中度窒息12例,重度窒息3例。

通过保暖、维持正常呼吸、喂养、预防感染、预防脑室内出血、加强亲子亲密接触等有效临床诊治手段及精心护理后,本组86例早产儿死亡5例,死亡率5.81%,从而大大降低了早产儿的死亡率,提高其日后的生活质量。

通过保暖、维持正常呼吸、喂养、预防感染、预防脑室内出血、加强亲子亲密接触等有效临床诊治手段及精心护理后,本组86例早产儿死亡5例,死亡率5.81%,从而大大降低了早产儿的死亡率,提高其日后的生活质量。

护 理

护 理

对护士的要求: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和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动态掌握病情变化趋势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详细记录生命体征及各项生理病理指标,积极配合抢救,及时报告病情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精确详细的资料。

对护士的要求: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和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动态掌握病情变化趋势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详细记录生命体征及各项生理病理指标,积极配合抢救,及时报告病情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精确详细的资料。

保暖:早产儿不能稳定地维持正常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的高低而左右其体温的变化,且常因寒冷导致硬肿症的发生。因此,合理的保暖可以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本组86例早产儿中体温

保暖:早产儿不能稳定地维持正常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的高低而左右其体温的变化,且常因寒冷导致硬肿症的发生。因此,合理的保暖可以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本组86例早产儿中体温

供氧:早产儿吸氧勿常规使用,仅在发生青紫及呼吸困难时才予吸氧,且不宜长期持续使用,因长期持续高浓度吸氧易引起视网膜病,导致视力障碍。氧浓度以30%~40%为宜[2]。本组只有发生窒息患儿共33例全部予以吸氧,其他患儿未予以吸氧。

供氧:早产儿吸氧勿常规使用,仅在发生青紫及呼吸困难时才予吸氧,且不宜长期持续使用,因长期持续高浓度吸氧易引起视网膜病,导致视力障碍。氧浓度以30%~40%为宜[2]。本组只有发生窒息患儿共33例全部予以吸氧,其他患儿未予以吸氧。

脑室内出血的药物预防:早产儿易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其发生率可高达65%以上,目前主张对早产儿生后6小时内预防性应用苯巴比妥,以降低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3]。本组对胎龄在34周以下的53例早产儿在生后6小时内苯巴比妥预防脑室内出血, 显著降低了脑室内出血以及严重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且已发生脑室内出血者病情稳定,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无1例并发血后脑积水。静脉推注苯巴比妥负荷量20mg/(kg•日),24小时后予维持量5mg/(kg•日),共5天。

脑室内出血的药物预防:早产儿易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其发生率可高达65%以上,目前主张对早产儿生后6小时内预防性应用苯巴比妥,以降低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3]。本组对胎龄在34周以下的53例早产儿在生后6小时内苯巴比妥预防脑室内出血, 显著降低了脑室内出血以及严重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且已发生脑室内出血者病情稳定,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无1例并发血后脑积水。静脉推注苯巴比妥负荷量20mg/(kg•日),24小时后予维持量5mg/(kg•日),共5天。

维持血糖的稳定:据统计有半数早产儿在生后24小时内可出现低血糖。本组共出现32例低血糖患儿,一经诊断后,立即予以静推葡萄糖200mg~600mg/kg,速度1~2ml/分,然后以6~8mg/(kg•分)的速度持续滴入,待血糖稳定后再滴24小时,以后视喂养情况逐渐减少,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脱水机电解质紊乱,患儿血糖经治疗后全部恢复在正常范围内。

维持血糖的稳定:据统计有半数早产儿在生后24小时内可出现低血糖。本组共出现32例低血糖患儿,一经诊断后,立即予以静推葡萄糖200mg~600mg/kg,速度1~2ml/分,然后以6~8mg/(kg•分)的速度持续滴入,待血糖稳定后再滴24小时,以后视喂养情况逐渐减少,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脱水机电解质紊乱,患儿血糖经治疗后全部恢复在正常范围内。

喂养:本组86例患儿全部经母乳喂养,对体重>1500g而无青紫,在生后2~4小时试喂10%葡萄糖水2ml/kg,无呕吐,在6~8小时后喂乳。体重<1500g或伴有青紫,延迟喂养时间,喂乳量以不发生呕吐为原则。喂奶后抱起患儿轻拍背部,排出吸入的空气或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取右侧位,避免因溢奶引起窒息。

喂养:本组86例患儿全部经母乳喂养,对体重>1500g而无青紫,在生后2~4小时试喂10%葡萄糖水2ml/kg,无呕吐,在6~8小时后喂乳。体重<1500g或伴有青紫,延迟喂养时间,喂乳量以不发生呕吐为原则。喂奶后抱起患儿轻拍背部,排出吸入的空气或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取右侧位,避免因溢奶引起窒息。

预防感染:早产儿对感染的抵抗力弱,容易引起败血症。此外,频繁的医护操作如血管穿刺、气管插管等,更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因而预防各种感染为早产儿护理中极为重要的一项。为了预防患儿感染,本组患儿护理工作做到了以下几点:①病室每天开窗通风,采用湿式清洁,每天消毒病室。②为防止水生菌繁殖,使用闭式暖箱。③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每天沐浴1次,沐浴时做好护理体检,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处理。④每天用碘伏棉签清洁脐部,保持脐带干洁。避免大小便污染,如脐部有脓性分泌物时,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洁,再用70%乙醇擦净。⑤严格监督工作人员手的消毒,坚持做到护理患儿前后仔细刷手,定期对工作人员的双手进行拭子培养。⑥加强患儿眼睛、口腔、鼻腔、臀部及皮肤的护理。⑦早产儿一般都是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前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免引起局部感染。

预防感染:早产儿对感染的抵抗力弱,容易引起败血症。此外,频繁的医护操作如血管穿刺、气管插管等,更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因而预防各种感染为早产儿护理中极为重要的一项。为了预防患儿感染,本组患儿护理工作做到了以下几点:①病室每天开窗通风,采用湿式清洁,每天消毒病室。②为防止水生菌繁殖,使用闭式暖箱。③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每天沐浴1次,沐浴时做好护理体检,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处理。④每天用碘伏棉签清洁脐部,保持脐带干洁。避免大小便污染,如脐部有脓性分泌物时,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洁,再用70%乙醇擦净。⑤严格监督工作人员手的消毒,坚持做到护理患儿前后仔细刷手,定期对工作人员的双手进行拭子培养。⑥加强患儿眼睛、口腔、鼻腔、臀部及皮肤的护理。⑦早产儿一般都是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前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免引起局部感染。

健康教育:①早产儿陪护者的心理疏导与护理;②详细讲解引起早产儿的病因,早产儿的特点,合并症的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③喂养指导: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授乳的方式及注意事项;④讲明应用保温箱、新生儿生命监护仪、鼻饲、洗胃、吸痰、吸氧、采集血标本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及应配合性做哪项工作;⑤介绍所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用途及注意事项;⑥做好出院指导。

健康教育:①早产儿陪护者的心理疏导与护理;②详细讲解引起早产儿的病因,早产儿的特点,合并症的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③喂养指导: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授乳的方式及注意事项;④讲明应用保温箱、新生儿生命监护仪、鼻饲、洗胃、吸痰、吸氧、采集血标本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及应配合性做哪项工作;⑤介绍所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用途及注意事项;⑥做好出院指导。

讨 论

讨 论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新生儿监护室(NICU)的建立和规范化诊治与护理,早产儿救治成功率呈逐步上升,病死率显著下降。严密的观察病情,精心的护理患儿,耐心的喂养,针对家长的恐惧心理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新生儿监护室(NICU)的建立和规范化诊治与护理,早产儿救治成功率呈逐步上升,病死率显著下降。严密的观察病情,精心的护理患儿,耐心的喂养,针对家长的恐惧心理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2-200.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2-200.

2 刘淑莲,孙文杰,韩志双,等.简述早产儿护理的要点[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4):86.

2 刘淑莲,孙文杰,韩志双,等.简述早产儿护理的要点[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4):86.

3 陈惠金.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防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717-719.

早产儿护理要点范文4

关键词: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康复出院;延续护理

伴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深入改革,护理科室对于护理方式不断扩大,其中对于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康复出院后也可以采用延续护理[1]。延续护理主要是指,在患儿出院后,由临床医学中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科学合理的支持性的护理模式。这种延续性的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儿在出院后的健康发育[2]。我院针对44例患儿进行延续性护理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接诊的44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重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本组的44例的极低出生体重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n=22)和对照组(n=22)。实验组由18例男患儿和4例女患儿组成。实验组患儿日龄25min~1d,平均日龄(500.3±60.5)min;体重为1.1~1.6kg,患儿的平均体重为(1.31±2.5)kg;对照组患儿由15例男患儿和7例女患儿组成,日龄24~1200min,平均日龄(503.5±40.5)min;体重为1.3~1.8kg,患儿的平均体重为(6.8±3.7)kg。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及病情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对患儿的生活以及身体进行有效的护理[3]。

1.2.2实验组方法 实验组患儿采用延续性护理,其主要的护理内容有以下几点。

护理人员可以将患儿置放在像鸟巢形状似的被单中,将患儿的头部调高,角度控制在15°左右,还要确保患儿在暖箱中的温度,这样可以使患儿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有利于患儿的生长。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抚摸的过程中,对患儿的心理发育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可以提高患者身体的免疫力,促进患者的吸收能力以及排便能力,也可以使患儿的睡眠质量不断提升[4]。

在患儿康复出院后,护理人员应该鼓励患儿的母亲对患儿进行母乳喂养,并且正确地指导患儿母亲喂养的技巧。但是,很多的母亲都会出现母乳不足的现象,对于此类现象,可以结合患儿的特点给予患儿适量的奶粉。

护理人员要定期地上门对患儿的体重、身高以及相关的指标进行测量和记录[5]。

1.3观察指标 经过两组患儿接受出院后的护理服务后,调查和统计患儿接受护理服务后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患儿的生活质量,将分数值设置为0~10,分数越高,表示患儿的护理满意度越高。

1.4数据处理 以上两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患儿护理所得数据,均采取SPSS21.0统计学软件加以分析。最终统计结果P

2 结果

2.1两组患儿出院1w后体格发育对比 经过两组患儿在出院后进行护理发现,实验组患者在1w后的身长为(72.3±1.45)cm,体重为(10.5±3.56)kg,患儿的头围为(46.3±2.45)cm;对照组患儿在1w后的身长为(70.1±4.72)cm,体重为(9.2±3.47)kg,患儿的头围为(40.4±1.85)cm。通过数据发现,实验组患儿的体格发育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儿(P

2.2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对两组患儿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实验组患儿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儿,见表1。

2.3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发现,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0.91%,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1.82%,见表2。

3 讨论

据临床的不断研究发现,通常早产的婴儿都会出现体重偏轻的症状。早产极低出生体重的患儿,其身体的各项器官以及系统都没有得到较好、较完整的发育,这会导致婴儿的并发症不断增加。因此,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的患儿在康复出院后采用延续性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6]。

本研究结果显,在经过延续性护理的实验组患儿中,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患儿出院1w后的体格发育的各项指标等各方面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儿(P

参考文献:

[1]高润虹,杜小群,陈妙玲,等.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康复出院后的延续护理与观察[J].吉林医学,2014(18):4069-4070.

[2]郑华蓉.延续护理服务对出院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1,26(23):29-30.

[3]刘桂华,钱小芳,欧萍,等.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家长延续性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的初步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23(01):69-72.

[4]邵梦烨,纪曼芬,梁金红,等.早产儿院外延续护理需求调查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04):161-162.

早产儿护理要点范文5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窒息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也越来越高,但随之而来的是存活下来的生命不得不伴随着并发症和后遗症的终身痛苦,在竭尽全力的抢救过后,科学、安全、有效的护理对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早产儿;护理

人体在出生后需要立即做出生理调整,90%以上的新生儿会非常顺利地完成由宫内到宫外环境的过渡,他们仅需要少量的帮助或根本无需帮助,就能开始自主且规则的呼吸,并完成从胎儿到新生儿血流模式的转变,但约有10%的新生儿出生时需要一些帮助才能开始呼吸,约有1%需要使用各种复苏手段才能存活。早产儿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都不成熟,生后常有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风险,他们的出生对于产科医护人员来说也是最危险的时刻,通常需要医护人员进行一些复苏手段才能存活下来。如果不接受复苏,其后果也许是致命的,也许会带来影响其一生的问题。因此,早产儿复苏前后的护理在整个复苏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1早产儿需要复苏风险较高的原因

1.1热量散失较多 : 早产儿皮肤层薄,而渗透性强,相对于体重来说体表面积大,皮下脂肪少,代谢系统对寒冷刺激的反应能力有限等特点,使得他们比较容易丢失热量,共同导致热量的快速流失,进而体温下降。

1.2容易受到高氧的损害:对细胞和整个机体水平的研究发现,给无血液灌注和氧气供应的组织输送过多氧气可造成更严重的损害。高氧再灌注损害对早产儿更为不利,因为胎儿期组织是在一个相对低氧的环境中发育的,其保护机体免受氧化剂侵害的机制还不健全。

1.3肺部发育不成熟: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通气困难,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对呼吸系统发出的驱动减少,肌肉组织发育不良,导致呼吸困难,且容易受到正压人工呼吸的伤害。

1.4不成熟脑有出血倾向:早产儿发育过程中的脑组织内部的毛细血管很脆弱,容易破裂,导致颅内出血。

1.5容易发生感染: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因此很容易在产时伴有感染或产后发生感染。

1.6低血容量,失血风险高:早产儿血容量小,使得他们对失血所致的血容量下降很敏感。

2复苏前准备

2.1复苏器械及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早产儿需要复苏的几率比足月儿大得多,产前就需要准备一些额外的监护器械设备和能熟练插管的医护人员。

2.2维持体温的环境:升高产房温度,预热辐射抢救台,确保早产儿有一个温暖的环境,必要时可备便携式加热垫及转运暖箱。

2.3氧气:将气体的含氧量在21%――100%之间进行调节,从而使需要的氧浓度以0――20L/min的流量直接输送给早产儿或正压人工呼吸装置。

2.4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仪:早产儿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结果在判断其血液中是否已获得满意的血氧浓度方面很有帮助。

3复苏后的护理

复苏成功后存活下来的早产儿,生命及其脆弱,极易发生一些并发症及后遗症,其后果不但影响其一生,也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了负担,所以我们应竭尽全力护理,把并发症及后遗症降到最低。

3.1减少脑损伤的发生:当早产儿被粗暴对待、血CO2浓度或血压突然改变、或者头部静脉回流受阻时,可发生脑室内出血,导致终身残疾,为避免发生脑室内出血,在为早产儿实施复苏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3.1.1轻柔对待早产儿:迫于复苏的压力,医护人员都希望复苏动作能够做到快速有效,这时往往会忽略这一点。

3.1.2避免将早产儿摆成头低位(垂头仰卧位): 垂头仰卧会导致通气困难,引起呼吸不畅,所以复苏台必须是平的。

3.1.3避免过高的正压或CPAP(持续气道正压):复苏时应该给予足够的压力从而使心率上升,并保证足够的通气,但过高的正压或过度的CPAP会限制头部静脉回流或造成气胸,这些都会增加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

3.1.4恰当调节通气和氧浓度:CO2浓度的迅速变化会导致血流量的相应变化,氧浓度过高会增加出血的危险。应用血氧饱和度测定仪和血气值来逐渐恰当地调节通氧和氧浓度,从而降低出血的危险。

3.1.5.输液速度:必须增加血容量时要避免输液速度过快,避免使用高渗溶液,需要静脉补充葡萄糖来治疗低血糖时,最初也要避免应用高于10%的糖溶液。

3.2在给复苏成功后的早产儿提供治疗护理时,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3.2.1监测血糖: 早产儿的糖原储备少,复苏成功后糖原储备被快速耗尽,因此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很高。

3.2.2监测呼吸及心率:早产儿通常不能控制呼吸。如果氧、CO2 、电解质或其它的代谢参数发生异常变化(复苏后更容易出现),那么首先出现的症状就是呼吸暂停,随后会有心动过缓。

3.2.3给予适宜的氧和通气:复苏成功后的早产儿特别容易受到低氧或高氧的损伤。继续应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来进行监测,直到室内空气能够维持正常的氧和为止。

3.2.4逐渐谨慎加奶,同时给予静脉营养:复苏成功后的早产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风险很高,这是一种威胁生命的肠道疾病,应该考虑禁食或者推迟喂奶时间,逐渐谨慎加奶,在此期间同时给予静脉营养。

3.2.5警惕感染的发生:早产儿的免疫功能发育不健全,复苏成功后的早产儿更容易并发各种感染,如果其临床症状持续存在,要考虑感染可能是原因,需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①护理早产儿前必须更衣、戴口罩和帽子并换鞋,严格洗手,避免造成医源叉感染。②加强皮肤护理。每天用温水洗澡一次,以保持皮肤清洁,注意皮肤皱褶处,如颈下、腋窝、腹股沟处,但要避免受凉。勤换尿布,如有臀红,应给紫草油涂臀,同时认真观察眼部有无分泌物,口腔、脐部以及皮肤有无异常,一旦发现微小感染、应予以重视,给予及早治疗和护理。③随时巡视早产儿,密切观察早产儿的生命体征、面色、反应、哭声、吃奶情况,有无出血倾向,大小便性状及排量。喂养不当的,应手把手教会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有利于早产儿吸吮有效、彻底,更有利于早产儿健康茁壮成长。

早产儿护理要点范文6

【关键词】 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1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50-01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预后效果成为了目前临床医学上的研究热点。由于早产儿的体质较差,出生后需要更加全面的护理,而且对营养有很大的需求。因此,加强对早产儿的肠内营养护理能够给早产儿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储存能量,加强抵抗力,保证早产儿的营养需求,同时也是保证早产儿能能够稳定生长的基本的物质基础。如果早产儿的营养支持得不到保证,则可能会引起早产儿的营养不均衡,影响成长速度,甚至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早产儿的生活质量[1]。因此,通过给予早产儿全面的肠内营养护理,对于早产儿的存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院在近两年收治的34例早产儿进行肠内营养护理研究,研究内容丰富,取得良好的研究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34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早产儿的胎龄均在34周以内。在34例早产儿中,其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胎龄均在26周-34周,平均胎龄29.6周。所有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为1400g-2100g,平均体重1840g。

1.2 方法 根据早产儿的体质情况,制定了合理的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2.1 加奶护理 对于出生后存活下来的早产儿,如果病情较轻且比较稳定,则在出生后12小时内给予鼻胃管间歇推注肠内营养支持;如果早产儿的病情较重或者病情不够稳定,则需要推迟喂养时间,在出生后24小时-48小时内喂养。喂养物以母乳为主,以配方奶为辅,根据不同的早产儿的胎龄和体重灵活调整喂养方案[2]。对于体重小于1600g的早产儿,首次喂养2ml,每隔2-3小时喂养一次,逐次增加1ml,每日所喂养的总奶量为18ml;对于体重在1600g-2100g之间的早产儿,首次喂养5ml,每隔1-2小时喂养一次,逐次增加2ml,每日的总奶量为36ml。连续喂养一周,观察早产儿在此期间是否有腹胀、奶液潴留等并发症出现,如果出现,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如果未出现,则在以后的喂养中,可以逐渐增加喂奶量,直至150ml。

1.2.2 喂奶耐受性观察 在喂养期间,注意观察早产儿的奶液潴留情况。在每次喂奶前,采用注射器抽吸的方法,检查新生儿的胃部是否有残留的奶液,如果潴留的奶液少于喂养量的一半,则对新生儿的喂养无影响,保持正常的喂养量和喂养次数;如果潴留的奶液量多于喂养量的一半,则应当适当的减少每次的喂养量,或者减少喂养次数[3]。同时,在检查奶液潴留情况时,注意观察新生儿的血液变化情况、腹胀情况,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则应立即停止喂奶,并采取相应措施。连续几次观察新生儿的腹围变化,如果腹围有大幅度增加(超过1.5cm),应当减少喂奶量,并采用温盐水灌肠保证新生儿的排便正常[4]。在喂奶过程中,随时观察新生儿的血糖、血液、腹胀、体重变化。

1.2.3 护理 对于所有的早产儿,均应采取“鸟巢式”保护,通过模拟宫内环境,增加其安全感,加快适应外界环境的速度。新生儿的主要是以俯卧位,隔段时间与仰卧位交替。在俯卧位下,不仅能够减少胃内奶液潴留,减少腹胀和呕吐的发生次数,还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增加体重,能够使新生儿的呼吸更加平稳,心率更加整齐,提高血氧饱和度,能够促进新生儿的呼吸系统的发育。此外,为了避免胃食管反流,应该采取头高脚低的,适当的将头部抬高30°左右,使新生儿呼吸更加顺畅。新生儿的睡眠时间较长,避免长时间处于一个,通常情况下每隔4小时需要更换一次。

1.2.4 胃管管理护理 早产儿由于需要长期的肠内营养护理,在早期的喂养过程中,大多采用胃管喂养,因此,要特别注意胃管的管理和护理。由于新生儿的不自觉性常常会导致胃管需要反复插入,无形中增加了胃管感染的机会,因此,有效地措施是采用具有弹性的胶布将胃管固定于新生儿的鼻唇沟处,避免胃管被拉出引起感染。在每次使用完围观后,都要使用温开水逐次清理新生儿的口腔和使用过的胃管,保持清洁[5]。尤其是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规范进行操作,每次操作结束后将使用过的胃管进行消毒、灭菌处理,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将胃管置于相应的搁架上,避免放置在床单上被污染。

1.2.5 腹部按摩 给新生儿喂奶后30分钟后给新生儿进行腹部按摩,具体做法是手指并拢,用掌心部位轻轻触摸新生儿的腹部,以肚脐为中心,在四周缓慢进行顺时针按摩,运动应保持匀速,动作尽量轻柔,连续按摩10分钟左右。腹部按摩不仅能够刺激新生儿的肠道激素分泌,加快肠道蠕动,帮助新生儿快速消化食物,对于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

2 结 果

在所研究的34例早产儿中,在一周内拔管正常哺乳的有18例,2周内的有12例,3周捏2例,死亡2例,存活率94.12%,死亡率5.88%。所有存活的新生儿体重在逐渐增加,在出院时已处在正常体重范围内。经检测,新生儿的血液、血糖都正常,未出现并发症,早产儿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6d。死亡的2例早产儿由于肺出血和血管内凝血导致。

3 讨 论

由于早产儿的器官功能和身体素质都较差,因此,需要在出生后给予更加细心地护理。其中对早产儿的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重要手段之一[6]。在给早产儿喂养的过程中,优先选择母乳,这是由于母乳含有很多新生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能够促进新生儿的器官发育,增强抵抗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使各项机能早日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在喂奶过程中,注意观察新生儿的胃内奶液的潴留量,避免引起腹胀,并灵活的调整喂奶量和喂奶次数。此外,还需要注意新生儿的,通常采用头高脚低的俯卧位或者仰卧位,在采用胃管进行喂养的阶段,注意胃管的清洁和消毒、灭菌,采用规范的操作方法,降低胃管被感染的概率,尤其是医护人员,更加注意与新生儿接触的双手、皮肤的清洁。再配合以适当的腹部按摩,加快新生儿的消化系统的建立,保证每日的喂奶量和排泄量正常。通过制定合理、科学的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策略,保证早产儿的营养支持,促进早产儿稳定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湘红,杨春柳.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早产儿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1,6(17):347.

[2] 马云红,黄洁.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2(3):236.

[3] 孙云.早产儿胃肠内喂养的护理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1,5(8):126.

[4] 陈林.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8(1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