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例6篇

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1前言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部分,是国家科技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基地。相比于普通实验室,具有平台高、开放性强、仪器设备精密昂贵、地位相对独立、管理模式独特等特征。新时期下,城市化、信息化、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往往面临着科研负荷重、人员流动快、废弃物处理难度大、风险系数高等诸多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更新理念、改变思路,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对于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特点以及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2.1安全意识淡薄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面向的是硕、博士等高端技术人才,人员流动频繁,导致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教育断层严重,工作人员通常只关注科研和教学成果,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暴露出当前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还处于“亡羊补牢”的补救阶段,离“未雨绸缪”的预防阶段还有一定的距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2.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安全意识淡薄,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发展落后,面对着众多学科领域和大量的先进的实验设备,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更加复杂,尤其是近年来科研任务加重、信息化进程加快,使得信息(如商业机密、科技成果等)安全管理成为实验室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然而,大部分现存的管理制度不能很好的适应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信息安全管理松散、安全管理制度落后、安全操作流程混乱、安全监督机制缺失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

2.3安全责任不明确

大部分高校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明确第一安全责任人和专职安全责任人的安全职责,也鲜有对安全责任人进行岗前培训,明确安全责任人的责、权、义等问题。此外,很多高校实验室存在多个部门交叉管理的问题,没有统一的负责单位,导致安全管理制度不能落实,也不利于监管和考核。

2.4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主观认识不到位以及客观资金的限制等多方面原因,目前高校实验室在安全设施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安全设施存在着老化以及配备不足等问题,例如:烟雾报警、消防喷淋、辐射防护等设施,实验室使用的各种化学药品以及高温高压设备等,使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风险程度较普通实验室高很多。

3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3.1营造安全意识氛围

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安全意识氛围淡薄,安全管理制度松散等原因,使得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坚持科学发展、长足发展、绿色发展,真正意识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全面提升实验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强化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切实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

3.2完善精简组织机构

3.2.1实验室专属安全管理机构

建议高校设立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同时设立技术安全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系统性的管理。避免管理部门过多、体质松散、互相推诿的现象出现。很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由学校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交叉管理的,因共同管理的部门过多,使得管理的效率大大降低。

3.2.2实验室专属信息管理中心

信息安全(如商业机密、科技成果等)已经继人、物、环境之后,成为实验室一个极为重要的要素,然而以往对于实验室信息安全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建立实验室专门的信息管理中心,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强实验室的信息安全管理。该中心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筛查并签订相应保密协议,才能从事相关工作。

3.2.3实验室配备专业人员

高校实验室应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如大学环境卫生与安全办公室,主要工作人员由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生物学家、化学家、卫生专家、工业卫生学者以及安全工程师组成,以便各院系有需要时,可以进行审查把关或者定期进行专项安全培训以及演习等,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3.3.1落实管理人员责任制度

完善安全管理体制,落实管理人员责任制度。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全面管理,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到岗。由各学院配合管理,共同承担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明确第一安全责任人的安全职责,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部门、岗位的安全工作内容和标准。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工作指导方针,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将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实验室和每一台仪器,强化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3.3.2推行操作人员准入制度

实行操作人员准入制度,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管理,推行身份识别系统。实验室安装门禁系统,对实验室进行权限管理。实验操作人员需在网上平台进行预约,办理专门的智能卡,通过刷卡进入实验室,预约前需完成预约实验室相应的安全培训课程。实验室准入制度将根据实验操作人员的职能进行类型的划分,并将人员信息录入数据库,从技术上保证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同时也协助管理人员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3.3.3仪器、设备和管理制度

建立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制度,规范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规程,防止因为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仪器的管理使用规章制度包括:仪器购买、仪器维护、仪器使用、操作规程等制度。保障仪器正常运转、合理分配和合理使用,避免资源浪费、防止安全隐患。

3.3.4药品、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规范药品和危险品的管理,由专人负责并建立保管品的名录清单。对药品和危险品的使用进行登记,使用过后的进行会收,统一保管统一处理。例如,在装有废液的容器上粘贴明显的标识,并注明废液的名称、类型、组成以及使用日期和使用人,使用完成后将废液倾倒在指定回收地点并清理容器。对于高压钢瓶,要注意管路检漏和钢瓶的使用规范,及时将使用完成和有问题的钢瓶返厂检查和维修。

3.3.5数据、资料的归档和保密管理制度

完善资料和数据的保管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数据的安全和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资料的管理主要是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相关的文件,以及实验室每年的消耗品采购、设备维护、仪器说明、图片报道等资料进行收集和归档,便于实验室的管理和评估。此外,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大型仪器都开始配套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操作控制和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涉及知识产权和数据的稳定和安全问题,使用正版软件可以保证仪器和数据处理运行稳定,同时可以防止他人非法盗用或删除数据。

3.3.6安全考评和奖惩制度

由管理部门、学生导师、行业专家共同对实验室的安全做出风险评估,并制定安全管理考评和奖惩制度。确保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大检查,根据考评和奖惩制度对检查结果进行奖惩、通报,并以书面形式报送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3.4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3.4.1保证充足的安全资金

高校应重视起实验室安全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实验室管理的投入,包括力、物力和财力等。未雨绸缪地建立一套完整的实验室设计、建造、使用、维护体系,保证实验室配套设施的齐全,减少资金浪费。同时,高校应给予实验室一笔专项安全经费,专门用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包括安全设施的购买、更新,安全培训、演习等。

3.4.2精细化配备安全设施

高校实验室涉及众多的学科领域,不同学科对实验室的仪器的要求也不同,相应的基础设施也会有不同规格的需求。因此,实验室在建设前的设计和规划尤为重要,可以避免在使用后期不断进行改造和调整。对于专业特殊的实验室,如化学、生物、医药等学科,要树立“生命第一”的安全理念,配备必要的防护和急救设施。

4结语

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高校开展科研和教学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必要需求,是创建和谐平安校园的重要组成,是实现我国绿色科技发展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转变管理理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帮助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建立长效机制,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当下做起,改变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说起来确实重要,忙起来可以不要,干起来往后靠靠,出事才知真重要”的被动局面,切实推进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为高校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庄越,叶一军.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美国国家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比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4(12):21~24.

[2]莫寅斌.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09(6):175~176.

[3]魏钟波,沈萱,裴大平.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3):246~248.

[4]束羽,丁寅,徐铮.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强化与提升[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215~217.

[5]李阳春,阙斐.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4):236~238.

[6]钟少颖,梁尚鹏,聂晓伟.美国国防部资助的国家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1):1261~1270.

[7]龚竞,徐水,侯勇,等.高校研究型学院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137~140.

[8]周岱,刘红玉,赵加强,等.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分析与建构[J].科研管理,2008,29(2):154~165.

[9]冯芝媛.高校实验室管理之我见[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s2):103~104.

[10]曹蓓.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3(3):30~31.

[11]任雪艳,孔庆军,陈芳.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08(3):174~176.

[12]朱娟蓉.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442~445.

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标准化;管理

学校化工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化工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重要场所,而化工实验室的安全操作问题一直都是人们重点关注和亟待解决的。近年来学校的化工实验室的实验项目,生产性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多,实验室建设及投入经费的逐年增加,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实验材料等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化工实验项目也要求尽可能模仿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相对于之前的粗放式实验室管理方法越来越受到挑战,寻求一种新的方法进行化工实验室管理,对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提高化工实验室使用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1-3]企业按政府的政策来实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以来,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基础条件,改善了安全生产环境,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对保障企业职工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4]因此,本文基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12个模块要求,结合学校化工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

1实验室安全目标管理

首先需要制定一系列实验室的安全目标管理制度。有了科学、规范、健全的安全目标管理制度是化工实验室高效、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接着必须制定一整套在校内可行的、严格的安全目标管理办法,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才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化工实验室管理部门和专业教师根据实验项目安全操作规程、管理方面的评价结果、实验项目生产化成果、生产标准化评价系统的分值,改进实验项目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设备存在的不足之处,制定实验安全生产的目标和过程管理,征求学校实验室管理部门意见后由学校领导批准实行。

2实验室组织机构与职责

严格规范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全面落实开展各个实验生产项目的责任主体,配合学校各部门对化工实验室安全的具体要求,划分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制度的适用范围,建立实验室的组织机构和各人员职责,并悬挂在实验室醒目的位置上。学校的主要负责人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工作的负责人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主要领导责任人,协助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对实验室安全工作负有支持、指导检查和监督作用;实训中心责任人及实验室安全管理员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开展实验生产项目的专任教师负有安全生产操作的指导责任。

3实验室安全生产投入

化工实验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中的各项规定,结合学校化工实验室建设的实际情况,每年提取一笔经费作为实验室的安全费用,这项费用主要是在改进和完善实验室安全生产环境的。实验室根据学校的制度按要求支出,在教学成本中列支。并且安全生产费用优先用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验生产项目的整改措施方面。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建立实验室在安全方面投入费用的台账,具体有支出收入计划、数额大小、使用规范、变更计划项目等明细。

4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培训

为了达到开展化工实验生产时的安全标准化要求和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意识,学校有义务、有责任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主要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教工与学生的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教育和考核,教学课堂上的安全生产教育,现场教育,事故案例教育等内容。实训中心负责编制各类教育培训计划,并负责实施,学校提供资源条件,协助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5实验室设备设施管理

为了加强实验室设备设施的管理,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制定实验设备设施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加强各组设备监控,确保在安全、稳定的情况下生产运行。(1)实验设备“一台一档”,从购进到报废都有详细记录,包括各设备参数、安全检查、运行、维修等。(2)实验设备需专人管理,并在旁边悬挂实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并能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安全生产操作。(3)实验设备需及时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并做好记录,保障在开展生产实验时正常、安全运行。(4)实验设备运行与维护坚持“设备专人负责,共同管理”的原则,保证人员设备安全。假如设备管理人员调离,立即配备新人。

6实验安全操作管理

为了确保实验操作现场安全,实验室必须悬挂实验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制度;[5]各化工实验室场地和设备旁要有明显的安全标语、安全警示牌;消防设施做到定期检查、更新。根据标准化的要求需做到以下规定:(1)化工实验设备的操作规程需设置在醒目的位置,方便实验操作人员观看;安全标语和安全警示牌在危险设施、设备和场地旁设置。(2)化工实验室的安全警示牌和标志由实训中心统一管理,无特殊情况和审批,不允许移除。(3)化工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实验室场所的检查,根据安全标准化的要求对悬挂的制度、规程、安全警示标牌等进行确认是否完好无缺。(4)化工实验安全生产操作时,需在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操作,并做好实验数据记录和设备运行记录。

7实验室隐患排查和治理

为了加强学校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操作,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学习环境,保护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必须消除化工实验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根据安全标准化的要求对实验室制定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实训中心对安全隐患排查做好整年度的计划,根据年度安全目标、岗位职责、安全投入、设施设备、安全教育等做好相对应的表格。明确各人员的检查职责,做到应检尽检。从不同检查周期的角度做好日常排查、定期排查、不定期排查等。所有记录归档保存,完善制度所规定的安全隐患排查。化工实验室安全隐患需进行闭环管理。从发现安全隐患到整改排除,动态跟踪、复查监控,整个过程有始有终,实现闭环管理。

8实验室重大危险源管理

化工实验室经常会使用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和剧毒物品;有的实验项目需要在高温高压下操作或者高电压、高转速等特殊条件下进行。所以加强对化工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重大危险源的规范管理,对重大危险源的采购、出入库、使用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管控,建立使用台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实验室显著位置进行风险告知,应包含危险源类别、防护措施、应急预案、安全责任人和有效的应急联系电话等,在实验室的相关部位应有安全警示与安全标识。对化工实验室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可以提高化工实验室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强对危险源的控制力和识别力,可以有效地防止重大或者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安全隐患,保证了社会和学校的稳定,使教师和学生能在非常安全的环境下工作生活。

9实验管理人员的职业健康

职业卫生工作是企业安全、健康、环境(HSE)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认真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学校必须制定实验安全生产时的职业健康规章制度,防止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安全生产方面受到伤害,消除职业病,保证职业健康。化工实验室管理人员也应定期地进行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和培训,使得实验室管理人员非常清楚明白该职业的一些危险和不安全之处,能熟知一些危害的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项,杜绝或减少职业性危害。学校按规定向实验室管理人员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教师和学生按照使用规范穿戴。积极采用新工艺,选用新设备,改善教学条件,实行清洁化实验生产。

10化工实验室的应急救援

为了能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目标,必须要有化工实验室应急救援管理办法,这样能大大提升应对事故救援的能力,统筹事故救援方案,平时还能加强学生和教师的安全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有效的排除化工实验室的危害,保障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保证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减少财产的损失。所以制定化工实验室的应急救援方案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必要环节。

11化工实验室的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实验室发生的大小安全事故,处理结束后都必须建立安全事故台账。安全事故台账应包含事故发生的时间、事故的类别、伤亡人数、损失大小、事故经过、救援过程、事故教训、等内容。实验室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和安全应急救援方案。积极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化或者二次事故的发生。现场人员立即撤离并及时上报学校相关领导责任人,不欺上瞒下,拉好现场警戒线防止事故的蔓延。对事故懈怠的相关责任人将追究其相应的责任[6-7]对防止或抢救事故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对排除事故隐患有重大贡献的人员,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操作方面有表现优秀的人员,学校需根据具体情况在实验室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制度下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12实验室安全持续改进

为验证化工实验室的各项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化工实验室安全目标制定的可行性,进行年终实验室安全管理会议。会议需提出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标准化内容的纠正、预防、持续改进措施实施情况,学校和实训中心需对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做好各个项目的评分工作,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能持续改进,使得化工实验室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13结语

学校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大课题,我们需要不断深入了解、学习并持续改进。从学校开始建立并实施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以来,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化工实验室实验项目的安全生产基础条件,改善了开展生产实验的环境,完善了化工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提高了教师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对保障广大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熊顺子,门妍萍.阿德莱德大学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及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126-129.

[2]阮慧,项晓慧,李五一.美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给我们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4-7.

[3]何泳.高校实验室安全生产标准化研究[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5,32(11):241-243.

[4]国务院.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Z].2011.

[5]GB21746-2008.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总则[S].

[6]武晓峰.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81-84.

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引言

实验室是科研人员的培养基地,也是培养高校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必备途径,同时也是高校安全隐患的主要来源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逐渐被高校所重视,因此加大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具有现实意义。确保高校实验室安全平稳运行,加强事故防范意识,营造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本特征

1、仪器涉及内容较为复杂

我国高校实验室的专业面涉及较为广泛,加上高校理工类的科研项目、高校实验室的转型和发展、以及科研人员的培养等教育需求。大多数高校都陆续开展了相应的教学及实验,实验室是高校实验研究以及科研的重要阵地,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对于高校实验室安全极其重要。高校实验室仪器较多,种类复杂,实验室的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都需要进行安全检查和管理。实验室的安全检查需要全面,才能真正保证实验室安全运行。

2、仪器种类繁多危险性大

高校实验室所进行的实验种类非常多,相对来说危险系数也就越高。加上许多的外在因素影响,高校实验室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实验室安全隐患中包括机械设备、危险化学用品、电气压力以及军用科研材料等较多类型,且个别设备安全隐患极大,不容许有一点操作失误或疏忽。例如机械设备隐患,焊工、机械加工等实验,存在刺伤、高温、飞物等安全隐患。

3、教学与科研存安全隐患

由于许多外国高校长期以来重视科研实验,科研仿佛成为高校的主要职能,我国大部分高校也开始了教学科研的路程。此时,实验室安全管理成为了科研顺利进行的保障。高校教师在进行教学实验时,多数学生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但仍有许多学生,不顾危险擅自操作实验仪器。教师对此有很大的责任,教师在实验前,就理应为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促使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后,集中注意力,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实验,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因为实验事故的结果往往不是我们所能承受的。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于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较为疏忽,往往是高校的领导层非常重视实验室安全,到其下级的系或院中往往重视度不够,而到了实验的操作人员,往往安全意识淡薄,对于实验安全没有强烈的意识。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实验的基本操作教学,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导致学生认为实验是安全的,不会存在隐患。在实验过程中一心专注实验结果,这样的实验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安全隐患。高校实验室的大多数实验人员为学生、青少年,对于安全隐患认知较为浅薄,始终对事故抱侥幸心理,在事故发生时往往措手不及,甚至对身体及心灵造成伤害。安全问题是实验过程中相对于实验结果和实验目的来说最重要的问题,安全管理不容小觑。

2、实验室安全机制不完善

许多国外的发达国家在实验室安全问题上的细则较为科学规范,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相对较为健全。我国的整体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相对而言有待完善,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实验室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部分高校的二级院校中许多教师和领导对于安全管理构架体系不清晰,导致了在完善制度时无从下手。高校应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落实管理到个人,明确管理人员负责的区域,注重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管理者应严格要求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首先进行登记,其次检查携带物品是否存在危险隐患,最后佩戴好实验室专用手套、服装等进入实验室操作。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忽略了这些小事所带来的无穷后患,安全机制必须进一步完善。

3、管理人员执行力的匮乏

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保障,而严格规范的执行这些安全管理制度,则成为了主要应注重的问题。目前我国许多高校,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在执行方面并未严格遵守,很多高校仅仅是挂在墙上展示,并未真正的贯彻落实。在执行过程中往往碍于情面,导致事故责任划分不明确,对于实验事故的处罚力度也没有实施,导致了制度成为了形式化的摆设,对于事故的处理方式,也多是进行批评教育结束。因此,可以明显看出,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对于实验室安全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现实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实验室事故都是人为造成的,管理人员缺乏执行力度,对于规章制度的模式,对于安全意识的淡薄,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安全隐患的几率。

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施策略

1、严格实施准入机制

大部分的高校实验室都有严格的准入机制,在实验人员首次进入实验室之前,都会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及严格考核,但在培训过程中,往往为实验者灌输的都是安全教育意识,缺少专业系统的实践培训。实验室的开放制度,应针对培训以及考核制度,只有通过培训及考核的实验人员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根据实验室不同的物品的危险系数,进而设置相对应的课程标准,其中应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化学及物理物品的安全、仪器设备使用后的处理方式以及发生安全事故时如何保障自身安全。同时,高校在实验理论课教学的同时,设立安全教育课堂,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方法相结合,详细的为学生讲述实验安全常识以及应对安全问题时的具体措施,加强学生自身事故防范意识以及安全观念。

2、建立专业管理队伍

高校实验室的主要管理人员为资产管理部门、设备部门、实验室以及保卫科等,管理的部门人员多数为高校二级行政管理人员。相对而言,这些人员对于化学药品、辐射、物理知识以及机械设备方面缺乏认识,在安全检查过程中,不能及时准确无误的发现设备的问题,为学校实验室加大了安全隐患。若想高校实验室规范科学严谨的运行,离不开专业的管理队伍,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对实验室器材设备以及药品等有更深入的了解,保证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安全隐患,学校需要对管理队伍进行培训,保证每个管理人员在安全方面具有极高的防范意识。建立专业的实验室管理队伍,不仅能够维护实验室的安全,还能在高校师生进行实验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告知,做到实验室安全防患于未然。

3、完善安全检查制度

无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人员有多专业,安全管理制度有多完善,如若没有完善的安全检查制度,这些起到的作用将微乎其微,不足以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实践,最终安全管理制度将会流于形式。安全检查制度需要具备三方面素养,一是严谨、二是具有权威性、三是跟随问题导向。高校应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高校实验室进行安全排查,检查机械设备是否完备、化学药品是否保存完整等多项内容。安全检查制度必须落实到个人,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整改,若因检查不到位而发生隐患,则免除该检查人员一年评职称、评奖资格,并对造成的问题负全部责任。安全检查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所以对检察人员应给予较高的福利待遇并进行严格筛选,通过检查监督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维护实验室以及校园安全。

4、规范管理高危实验用品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最大隐患之一,便来自于实验室的高危实验用品。所以,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在规范严格的管理下,使高危用品能够发挥积极地实验效果,同时避免实验室事故的发生。高危实验用品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章程,对其与其他实验用品进行分别管理,挑选专人负责检查和管理。对高危物品进行单独存放,进行双门双锁以及双人保管和领用的制度,此外,应彻底排查高危用品数量和领用记录,保证高危物品只能在实验室进行专门存放。高危物品在进入实验时,应有严格的领取、实验以及用后销毁制度,做到高危用品的严格规范科学的使用,使用、归还或销毁都应由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统一操作,不允许师生在实验后私自处理,一经发现必须严肃处理,从根本上排除最大的安全隐患。

结语

综上所述,实验室是科研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是体现高校整体水平的标志。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也是一项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工作。伴随高校实验事故频发,高校应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与管理,制止一切不安全不规范的行为在实验中发生。实验室安全关系着学校科研成果,为高校科研能够顺利开展,师生实验安全得到保障,实验室安全管理应被学校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1]徐红岩,曾令宇,陆召军.地方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12).

[2]谭棉,冯夫健.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05).

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

多年来,我们一直把实验室安全培训纳入研究生课程,加强学生素质培训。同时加强教师、管理人员、实验室辅助人员、进修人员等人群的实验室安全教育。(1)加强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培训。实验室安全培训包括实验室基本常识、正确实验操作及个人防护。教育实验者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室的危险具有潜在性、未知性、突发性,要始终保持安全意识;实验室中化学试剂、辐射、传染性物质和未知的危害都易危害健康,要做好防护和通风措施;实验操作和仪器使用不当、技术不规范都会引发事故[11]。(2)让实验者了解安全管理、仪器使用等制度。面对安全问题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进入实验室要了解实验环境,集中注意力;按正确步骤操作,不可过于自信;养成个人良好的实验习惯。不清楚的实验,不了解化合物性质的实验,不明确特殊操作方法的实验,一定不能盲目进行。加强实验中个人防护,如穿戴化学实验白大褂、护目镜,乳胶手套、面罩防护等[12-13]。(3)学会使用消防器材。学生要会使用消防器材,如什么情况下使用灭火器、消防砂、石棉布等,不同环境,应用不同的方法;同时了解紧急自救措施,还要学会如何保护贵重仪器;了解紧急淋浴装置、紧急洗眼装置、医疗卫生箱在实验室的位置;正确使用废液桶、垃圾箱,废液和实验垃圾分门别类,不乱丢弃;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保证实验室的出口和安全通道畅通无阻,不准堆放物品、垃圾、装置、或设备。(4)加强实验室安全巡视和演练。对于管理人员和实验辅助人员,要求加强实验室的定时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和改正。重点实验室每年定期举行一次全员参加的消防应急演练。

2实验室仪器使用培训和管理

重点实验室以大型贵重仪器和精密设备为主,仪器种类繁多,涉及环境分析、生物和生命科学、放射等等,这需要加强仪器的管理,保证仪器的安全和正确使用。重点实验室的仪器管理实行考核上岗制度,在使用仪器前必须参加仪器培训,并预约上机考核。上机考核合格后,可通过上网预约登记,自行上机使用仪器,实验室绝大部分仪器可24h预约使用。(1)上课培训。重点实验室面对硕士和博士生分别开设了“现代仪器分析与技术”课程,重点讲解现有仪器的基本原理,功能和使用方法等,让学生知道要测什么怎么测,样品怎样处理等,不仅拓宽了学生科研思路,也对目前世界先进仪器设备有进一步的了解。2.2仪器操作培训。重点实验室管理人员针对每一台仪器并结合实验室的特点编写了培训讲义,培训内容包括仪器原理、仪器基本结构、正确使用仪器的操作步骤,操作参数的设置,使用注意事项、故障汇总及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操作等。重点实验室每学期根据实际需求,不定期多次举行针对每台仪器设备的操作培训,要求将要使用该仪器设备的同学必须参加培训,学习仪器的实际操作。2.3考试后上岗。所有操作人员经过上课和仪器操作培训后,可预约单独考试,考试合格获得仪器使用上岗证方可独立操作仪器。经过培训和考核,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仪器操作,动手能力也大为提高,仪器故障率大为减少,维修费相应降低,提高了仪器完好率和年使用率。(4)档案资料的管理。对每台仪器设备应建立档案,包括仪器安装资料、说明书和配件资料、维护维修资料等,仪器维护、维修资料应及时归档将为仪器管理和正常使用提供了保证。

3建立实验室规章制度

3.1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重点实验室所有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都是建立在安全管理体系中[14-15]。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安全检查、仪器的管理使用、废弃物管理制度、危险标识使用规定、气瓶管理规定、应急处置预案等,重点实验室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查,全面检查完善和修改规章制度、管理制度,检查内容包括: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实、实验室设施、设备、应急装备、报警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是否正常、可燃易燃性、传染性、放射性以及有毒物质的防护、控制情况、及废弃物处置等。

3.2制定仪器的管理使用制度

仪器的管理使用规章制度包括:仪器采购、仪器管理和使用制度、仪器操作规程、仪器的保修和报废规定等。仪器采购制度关系到能否采购到合适的仪器,仪器的功能和配置能否满足科研实验的正常进行。仪器的管理和使用制度是保障仪器正常运转,合理使用和资源合理分配的制度[16]。

3.3强化药品和危险品的管理

重点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管制药品(包括剧)和危险品(包括生物品和钢瓶),并建立所保管的样品名录清单,定期登记、收集、处理所有废弃物(包括放射性废物,有机废物)。装有废液的容器必须具有明显的标识,标识上应注明该废液的名称、组成、浓度、日期及该溶液废弃人的姓名,在指定时间内将装有废液的容器放在指定地点,统一处理。加强对钢瓶的管理,注意管路的检漏,长期不用的钢瓶或有问题的钢瓶及时送回厂里。

3.4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

重点实验室加强水电气的安全管理,加强对明火加热、酒精灯等安全管理,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和饮食。在使用易燃气体和试剂的实验室内不得使用明火。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一些大型仪器实验室设置稳压电源和不间断电源的应急保障系统,防止一些重要设备因突然停电而遭到损坏甚至报废;放射性同位素操作实验室进行辐射屏蔽设计和环境评估。每间实验室安装门禁系统,对实验室进行权限管理。

4加强资料、软件和数据的安全与管理

4.1档案资料管理

档案资料的管理包括重点实验室管理与建设有关文件和材料,实验室上报数据统计年度资料、仪器调研和采购资料,仪器安装检验资料、仪器说明书、有关实验室图片报道等[16]。重点实验室有专人负责这些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这些资料有利于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和评估。

4.2软件和数据的安全与管理

现在大型仪器基本上都需要计算机控制和处理数据,需要系统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软件不仅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还涉及仪器稳定和数据的安全可靠。正版软件的使用能有效防止危害计算机设备和管理系统安全的因素,保证仪器稳定和数据的安全可靠,防止他人非法删除和盗窃使用数据。

5结论

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 实验室 安全管理 思考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1、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保障实验室的安全。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相关人员对实验室的安全意识,从根源上解决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有利于减少实验室的人为性的火灾、爆炸、机械器材的损坏等事故,减少学校的重复性投资,保障实验室安全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一些高校最近开展的安全讲座、播放实验室安全教育的DVD等,使学生更加直观的面对这些问题,印象深刻,收获颇多,有利于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2、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是反映高等学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高校实验室又具有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存放大量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技术资料的特点,因此,其安全管理问题不容小视。制定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解决好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有利于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3、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的安全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获得的。学校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一种制度,是一种约束,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自我约束力和自控力。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安全知识,而且在实验室中知道如何避免发生事故,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在危急关头知道如何自救与救人,这对学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深。长期以来,各高校都把教学科研工作视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学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安全工作的本质认识不足,重视度不高,对于一整套的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缺乏统筹性的思考,宣传教育趋于淡化,仅凭经验就想当然做出决定,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2、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监管机制。现阶段,许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都由校办、保卫处、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或负责学校环保的部门来负责,形成了管理部门多,体制相对松懈的局面。而且管理部门之间的不必要摩擦,降低了管理的效率,容易出现互相推委,导致“三不管”。而且,学校保卫处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实验室的安全进行专业管理。

3、安全制度不严,安全检查不力。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不仅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也存在一个现有制度检查督促不力、执行落实不细的问题。例如,实验室“三废”处理缺乏专业部门统一管理。大部分高校实验室没有污染治理设施,对未经严格处理的“三废”(废气、废液、废渣)尤其是成分复杂、毒性较大的废液只采取了简单的直排或稀释后直接进入下水管网的处理方法。日积月累,产生的毒性,造成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

4、设备实施老化,安全隐患大。有些实验室设在上世纪50-60年代建造的砖木结构的楼房内,楼道狭窄、通风状况欠佳、防火设计不合理;再加上实验仪器增多、用电功率增大,供电设施老化,致使多年前布置的线路难以负荷。有些实验室乱设防护门窗,阻塞安全通道,加上由于安全资金投入不足,消防设施不足或老化,没有一套完整的应急逃生的方案,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

1、明确管理职能,落实安全责任制。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能,搞好岗位责任制度建设。建议成立校一级的安全管理组织,执行主管校长负责制,对学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管理。缩减过于繁琐又相对松散的管理部门,建立院系一级的安全管理体制,明确具体负责人,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责任到人。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教育,使其充分了解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让学生安全地参与到实验中,并掌握科学、严谨、规范的实验手段。

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实践证明,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增强全员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通过开辟安全教育宣传栏、建立安全教育网页、开展安全教育讲座等形式,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教育,普及安全卫生防护和救护知识,传授安全操作技能,定期进行消防演习和发生事故后的逃生演练,不断提高有关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增强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安全教育要落实在实验室工作的各个方面,把安全教育贯彻到实验教学的全过程。

3、完善监督机制,开展不定期安全检查。完善学校的安全管理监督机制,由校实验室主管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室要通报批评,下发治理通知书,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治理完成后由安全管理部门检查验收。每次安全检查都认真做好纪录,参加检查人员签字并写出书面报告上交安全职能部门存档,对管理好的实验室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鼓励。建立一个完善的奖罚并存的监督机制,消除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

4、加强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建立一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安全管理人员队伍是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是为高校创造安全、安定环境的重要保证。实验室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并通过安全工作的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人为事故的发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

【参考文献】

[1] 王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9).

[2] 陈红琳: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改善实验室环境[J].赤峰学院学报,2006(12).

[3] 刘春柱: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与管理对策[J].实验室科学,2006(8).

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6

1.1仪器设备增加,实验室面积不足

随着国家科研投入加大,科研院所承载的项目及课题不断增多,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不断增加,相当部分的科研院所实验室面积不能满足科研需求,仪器设备摆放密集,有限空间变得更加拥挤,水电等公共设施负荷加大,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另外,对于新购置的一些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前缺少仪器布局规划,仪器设备购置后由科研人员随意摆放至实验室内,缺少安全、环境的综合论证。

1.2科研工作量大,夜间实验增多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促进科技跨越发展,是科研院所新时期的发展目标,科研工作没有捷径,需要以大量的实验工作为基础,这就促使科研人员要加大精力投入。时间有限情况下,部分实验室出现了连续运转的状况,过夜实验增多,夜间操作人员容易产生精力不集中,忽视安全操作等情况,急需制定相关制度来保障夜间实验的安全性,如夜间实验操作需最少两个人,加强相互督促等。

1.3实验室分散,药品信息难掌握

科研院所科研活动一般以课题组为主体,课题组人数不多,拥有自己的实验室,有相对独立的科研实验空间,实验室较为分散,在实验室内的科研活动基本由课题带头人来安排,不会经过处室或研究所等上级部门审核,以至研究所对这些实验室的安全监管非常困难。另外,由于实验药品购买基本上都是课题组自行购买,管理部门很难掌握到药品信息,对于一些剧毒药品的购置和管理也容易出现疏忽和漏洞。

1.4实验室开放共享,人员流动性大

资源共享是新时期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发展的核心目的,科研院所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基本都列入了科技部计划司、财政部科文司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联合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共享目录》,科研院所实验室普遍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可以使实验室吸引优秀人才,发挥群体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提升实验室的整体实力,但同时也增加了人员的流动性,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2国外及港台地区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

美国、英国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十分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大部分设有环境、健康和安全部门,有浓厚的安全与环保管理文化,高效安全的管理组织构架,硬性的准入制度,完善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为保护人员、财产的安全、建设优美环境开展大量工作,为各个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提供各种有关环境和安全方面的服务[6]。

2.1国外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

美国和加拿大的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体现在防患于未然,非常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但不会单独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而是将所有技术层面的安全问题统一管理,包括建设许可论证、空气质量管理及动力工业车辆管理等问题,这种模式虽然人力资源和设施投入较大,但行动综合管理效果显著,事故处理能力强,行动能力强[7-8];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管理与安全和健康有关的各项事务[9],高校一般都有一套以职业健康和安全操作为准则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设置职业健康与安全部,由校长直接负责,各学院院长兼任职业健康与安全主任,学院的各研究室主任对下属的实验室安全负总责[10],实验室管理非常细,普通工作日、周末及假期、过夜实验操作都有一套严格的监管措施[11];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基本涵盖了各安全领域,包括防火安全、设备安全、化学品安全、机械加工安全、放射性安全、生物安全、常规安全、特殊工种安全、意外防护安全等[12];日本高校非常重视环保安全工作,每所大学都设有环保安全教育必修课程,这种浓厚的安全、环保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校园中的每个人,形成了一种安全、环保的良性循环[13];新加坡大学非常重视“安全文化”理念,以人的健康、安全为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一般建有2个专门组织负责安全管理工作,一个是实验室安全和生物安全委员会,一个是环境与健康安全办公室,大学内所有的项目负责人需要通过学校安全部门的认证和许可才能够开展相关科研工作[14]。

2.2港台地区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

中国香港高校在成立初期就把安全管理作为所有运转的重要元素,用定量的指标数据反映实验室安全状况,开展实验室安全状况的评估,掌握情况,对危害与风险做出预测,各部门、各级别的教职员工每年必须做绩效考核,安全职责能否达到标准是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15-16]。中国台湾高校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卫生与环保,设立多个不同层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一是学校安全卫生与环保委员会,二是学校安全卫生及环保中心,三是科、系、所安全卫生及环保小组,四是各实验室安全卫生及环保责任人[17]。另外,香港及台湾的高校都十分重视校际之间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交流,使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和环保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提高[6]。

3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重点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科技创新基础保障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更应受到倍加重视。综合国内外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及现阶段我国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科研院所一般是以研究院为主体,以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所为分支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要通盘考虑、全院协调,从环保、健康、安全出发,由院领导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组织制定全院长远的安全管理目标,建立完善全院的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安全管理流程。各研究所成立所级安全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实用的实验室管理办法,负责协调联络院和各级实验室开展安全检查、培训等工作。各实验室由所在的课题组负责安全管理,再设立安全管理员,根据实验室自身特点及仪器设备状况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指导开展实验的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操作。

3.2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实验室安全管理涉及很多方面,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18]。(1)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是排除人为引发安全问题的最有力措施,准入制度对准备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的一切人员适用,包括初次进入本实验室的研究员、教授、客座及学生等。准入制度可以通过实验室准入考试来实现,考试内容包括: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实验室基本情况、实验室内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废弃物处理、实验楼内安全撤离通道、突况应对方法、危险化学药品订购程序等。(2)结合固定资产管理建立仪器设备购置人安全负责制度是对仪器设备安全操作及维护的保障措施。科研院所仪器设备一般由科研人员根据需求自行购买,购买人对仪器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比较熟悉,仪器购入后,资产录入购置人名下,通过建立仪器资产购置人安全负责制度,能够进一步督促相关人员对仪器的使用状况进行监管,为仪器安全操作增添一份保障。(3)建立实验室安全自检档案制度,是排除实验室安全隐患的关键措施。安全排查,定期自检,并形成安全自检报告,存档,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排查安全隐患。自检内容包括水电线路老化排查、实验药品放置、废弃物处理、压缩气瓶使用及防护等。为督促自检制度的定期实施,各级安全管理委员会要建立定期例会、检查通报和绩效评估制度等,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3.3建立实验室安全文化培育体系

一位安全管理专家说过,短期安全靠运气,中期安全靠管理,长期安全靠文化[19]。安全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柔韧性和持久性,能够以无形的观念深刻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安全文化建设就是培养自觉意识和安全能力的过程,科研院所的安全文化是指在组织和实施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责任、安全知识、安全能力、安全行为方式的总和[20-21]。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烘托一种文化有人会认为是小题大做、无辜渲染,实际上实验室的安全文化能够逐步影响到整个单位的安全意识,改变科研院所的整体安全环境,通过安全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约束规范功能和传播功能,来提高全体科研人员的综合安全素质,抓好科研院所实验室的安全生产工作。

3.4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联动运行机制

建立多部门协作管理机制,实验室安全管理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包括实验室平台管理、后勤保障管理、安全保卫管理、仪器设备的资产管理等。安全管理过程中要明确谁牵头、谁组织、谁执行,要将各部门的安全负责人联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协作机制。整个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要以熟知安全问题具有极强安全责任意识的技术人员为主,组织体系内要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管理过程中问题,对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及时修正调整。建立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动机制,院所安全管理部门与市级环保局、消防局及公安局形成联动,定期邀请上级管理人员对实验室的药品库、放射源、压缩气瓶等危险物品进行检查,对实验室的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纠正,并限期整改,杜绝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