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运动技能范例6篇

心理运动技能

心理运动技能范文1

关键词:体操运动技能心理策略

1. 前言

体操属技能主导类难美项群,运动员在运动生涯中要学量的动作。许多动作技术具有难度大、危险性高的特点。因此,在训练中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通顺利完成和掌握动作。但在训练实践中,运动员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致使训练中产生消极、负面的心理因素,严重的影响了技能形成的效果。甚至学习动作的失败。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本文通过对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运动员心理的调控,减少运动员心理负面因素的影响,使运动员尽快的掌握动作。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广东省体操队

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实践法,逻辑法,专家访谈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运动迁移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应用

已经形成的一种运动技能对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称为运动技能的正迁移。也就是两种运动技能的记忆之间所形成的积极的相互影响。在体操训练中,各种知识、技能、技术在运动记忆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互影响,这种现象直接关系到运动员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技术的效果。大量的相同或相似的动作结构,具有“共同要素”的动作为迁移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一般说来,先学习的动作与后学习的动作之间的相同技术因素越多,类似性越大,两个动作的正迁移也越大。这些共同因素越多,产生正迁移效果的可能性越大。如:运动员在掌握了单杠的后空翻两周下后再学习吊环的后空翻两周下就比较容易。而且学习起来事半功倍。教练员要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合理的安排训练步骤。要帮助运动员对技能学习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特点、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个人的认知特点等,提高运动员自我调节能力、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能力。根据运动员掌握状况不断调整学习策略。使学生对自己学习运动技能的状况有清楚的认识,学会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运动技能的方法。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多寻找具有正迁移效应的学习顺序。使运动员可以迅速的掌握运动技术。

3.2运动记忆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在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记忆过程表现为一种复杂的综合性记忆,各种记忆形式共同发挥作用。教练员对动作概念和要点的讲解以语词的逻辑方式进入运动员的大脑。学生通过练习形成动作记忆,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还常常伴有情绪体验的记忆。这种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由多种记忆形式共同实现的记忆,称为运动记忆。运动记忆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运动记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运动技能形成的效果,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遵循运动记忆的规律并合理安排。在运动记忆的开始阶段,遗忘会较迅速地下降,随即骤然上升,即有一个“V”型起伏阶段。所以,有计划地进行技能的复习,提高动觉的控制能力。在运动记忆的第二高峰期进行复习强化,更有利于提高运动记忆的效果

3.3运动技能形成各阶段的调控策略

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特点,体操技能形成过程分为3个训练阶段即学习阶段,改进阶段和提高阶段。学习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使运动员建立完整、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广泛扩散,抑制较弱,处于泛化阶段,动作不协调、过于紧张、节奏和控制能力较差、易出现多余动作等。教练员可通过提高运动员信心、激励运动刻服困难等手段进行心理调控,以减少泛化阶段的时间;改进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基本掌握正确技术,其特点是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逐渐集中,处于分化阶段,

技能形成各阶段心理调控策略

这一阶段多余动作逐步减少,动作趋于准确、协调,但不巩固,当遇到新异刺激干扰时,又会出现泛化现象。在此阶段教练员应多使用肯定的语言来强化正确的技术概念。通过录像强化运动员动作要领,肯定已经取得的进步,强化动力定型;提高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高个人特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技术,提高运动成绩,其特点是大脑皮质兴奋过程度高度集中,形成牢固的动力定型,动作准确、省力、轻松、自如。

4.结论

4.1利用迁移的特点,有计划的选择进行技能的学习,可以事半功倍。

4.2根据运动记忆特点合理安排技能复习,能够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控制能力,利于运动记忆效果。

心理运动技能范文2

关键词:运动员;心理技能;流畅经验

中图分类号:G8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3-0365-03

流畅经验是指运动员在动竞赛过程中,当外在挑战与个人内在能力间达到平衡,同时超过平均表现之上时候,运动员个人经历到身心完全投入、全神贯注,事后感到印象深刻,并充满价值的一种最佳的运动经验与心理状态。有的学者称此经验为最佳运动经验,是一种充满乐趣的积极心理状态[8]。当运动员处于流畅经验状态时,其心理会感受到包括挑战与技巧间的平衡、动作与知觉的融合、清晰的目标、明确的反馈、毫不费力的专注、随心所欲的控制、丧失自我的意识、时间感的改变与自成性的经验等九个维度的状态[9,10]。相关研究指出,流畅经验产生时所带来的快乐与愉悦,不仅有助于提升运动参与时的内在动机,而且也有助于运动员的自我成长与满足[6,3]。

心理技能是指对运动员运动表现时的心理状态具有引导作用的技巧,包含心理准备、压力管理和专注等内容;它是运动心理咨询专家、教练、运动员经常提及且在竞赛中运用的心理方法[11]。心理技能的实际策略非常多,如目标设定、负面思想的停止法、意象法等等,目前为各国体育界广泛使用[4,5]。研究表明,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适当使用心理技能,可以有效保持运动员技术发挥的稳定性和竞赛中的专注,同时降低竞赛时的焦虑以及提升运动表现[8,10]。

因为心理技能高低关系到运动成绩的优劣,而运动成绩的好坏又和流畅经验的感受具有密切关系,心理技能高低也可能间接和流畅经验的产生有关。Catley 和 Duda 在研究中指出:心理技能的使用能有效地提升赛前的心智状态,进而影响流畅经验的频率与强度[13]。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技能与运动流畅经验间的关系,特别是心理技能与流畅经验通过那些因素影响对方,为运动员竞赛成绩的预测、选拔优秀心理素质的选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运动员竞赛中流畅心理状态的建立和赛前调控打下基础[1]。

1研究方法与程序

1.1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以浙江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各高校的217位田径运动员(男性132位,女性84位,平均年龄(21.58±2.08)岁,平均从事运动时间(6.42±9.74)年为受试样本。在正式施测前,研究者与各高校教练联系后到各个高校,要求施测者指定时间前往指定地点,待受试者完全了解后进行个人基本资料及运动员应对技能量表(Athlete Coping ScaleInvertory-28)填写。完成个人基本资料及运动员应对技巧量表后,受试者将收到一份关于运动经验完成流畅状态量表(Flow State Scale)及竞赛成绩表现的问卷与填答说明,要求受试者在完成大运会相关赛程后予以填答,填答完成后交予教练,待收集整理完成后统一交回研究者。

1.2研究工具研究除设计一份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校别、参赛项目、运动成绩等)记录受试者各项信息外,同时采用流畅状态量表、运动员应对技巧量表作为运动员流畅经验与心理技能测量工具。

1.2.1流畅状态量表(Flow State Scale)本量表是由Jackson与Marsh根据Csikszentmihalyi所提出的流畅模式中的九个维度所编制而成,原量的编制初期共有54题,经测验394位选手,并以验证性因素分析后得出最后的九个维度36 题的问卷型式(每维度4 题)。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良好(由0.80 到0.86)[8,14]。研究前期以国内高校364 位受试者为研究对象(男227 名,女137 名,平均年龄为0.87±3.73 岁,从事运动时间平均为7.34±5.05)。原始资料以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国内外运动员在感受流畅经验时候,感受的维度上不一致,原量表中“挑战与技巧间的平衡”、“身心合一”、“清晰目标”、“明确反馈”、“完全掌控”、“毫不费力的专注”六维度融合为同一维度,重新命名为“专注与反馈”,剩余三维度除“时间感的改变”由四题减为三题外,其他不变。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专注与反馈”Cronbachα系数为0.95,“自成性经验”Cronbachα系数为0.85,“丧失自我意识”Cronbachα系数为0.77,“时间感的改变”Cronbachα系数为0.64,累积的总解释变异量为55.50%,各维度的解释变异量分别为37.32%、6.90 %、6.60%、及4.68%。

1.2.2运动员应对技巧量表(Athlete Coping ScaleInvertory-28)研究以Smith、Schutz等的运动员应对技巧量表所测得的总分代表运动员心理技能能力的高低,该量表分为逆境应对、压力适应、目标设定/心理准备、专注、免于干扰、自信心与成就动机及可塑性7个分量表[15]。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从0.64~0.81,全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一周后重测信度为0.47~0.87,全量表则为0.82[12]。量表经黄崇儒由体育专业的239名(男性150位女性89位,年龄(21±1.6)岁,运动经验为(8.1±2.8)a为受试对象进行中文化修订,经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指出χ2/df=1.52,GIF=0.88,AGFI=0.85,MSEA=0.044。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系数介于0.53~0.79之间,修订完成后得可接受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与效度。

1.3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将所得的测量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如下处理:1)以Cronbach α法检测各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2)对心理技能和流畅经验各因素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探讨各因素间关系。3)对各因素进行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探讨心理技能和流畅经验两组变量间的整体关系[2]。

2结果与分析

2.1心理技能与流畅经验的相关分析研究对运动员心理技能与流畅经验的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表1是心理技能与流畅经验之间相关矩阵,由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心理技能与流畅经验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r=0.40, p

2.2心理技能与流畅经验间的典型相关分析针对心理技能与运动流畅经验两组变量间,究竟通过那些典型因素影响对方进行典型相关分析(表2)。由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心理技能7个分量表与流畅经验4个分量表之间,有两个典型相关存在,两个典型相关系数皆达到0.05 的显著水准;第一个典型相关系数ρ1=0.53(p

控制变量在第一典型因素(χ1),可以有效说明效标变量的第一典型因素(η1)总变异量的28%,效标变量的第一典型因素(η1),又可以解释效标变量变异量的34.49%,控制变量与效标变量重叠为9.01%,因此,控制变量通过第一典型因素(χ1与η1),可以解释效标变量的总变异量的9.01%。控制变量在第二典型因素(χ2)可以有效说明效标变量的第二个典型因素(η2)总变异量的18%,效标变量的第一个典型因素(η2)又可以解释效标变量变异量的9.15%,控制变量与效标变量重叠为1.64%,因而,控制变量通过第二典型因素(χ2 与η2),可以解释效标变量的总变异量的1.64%。

控制变量与效标变量在第一、第二个典型因素的重叠共计10.65%。表明控制变量中的“逆境应对”、“压力适应”、“目标设定”、“专注”、“免于干扰”、“自信心”和“可塑性”,经由第一、第二典型因素,共可说明效标变量中流畅经验的“专注与反馈”、“自成性经验”、“丧失自我意识”和“时间感改变”总变异量的10.65%,这两个典型因素可以直接解释流畅经验总变异量的46%。两组典型相关系数中以第一典型相关系数较大,第二组的重叠仅1.64%,可见控制变量主要由第一个典型因素影响效标变量。

控制变量与第一典型因素(χ1)相关较高者为“逆境应对”、“压力适应”、“自信心”等三项,相关系数皆在-0.70 以上;在效标变量中,与第一典型因素(η1)较为密切者为“专注与反馈”,相关系数为-0.85,而其他三项“自成性经验”、“丧失自我意识”与“时间感的改变”也与之有中等程度的相关。因此,在第一典型因素中,主要是控制变量中的“逆境应对”、“压力适应”、“自信心”影响流畅经验的“专注与反馈”、“自成性经验”、“丧失自我意识”和“时间感改变”。由于相关系数均为负数,这表明心理技能中逆境应对、压力适应能力越差,自信心不足的运动员,在效标变量中得分较低,越不容易在竞赛中感受到运动的流畅经验。关于心理技能和流畅经验各因素之间如何通过典型因素影响对方,如图1所示。

图1心理技能和流畅经验各因素间典型相关分析

上述结果与Gatley& Duda的研究结果相仿: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态,特别是积极的心理状态对流畅经验的影响。当运动员赛前具有高度的信心、强烈的动机、专注和积极想法的心理状态时候,竞赛中的流畅经验感受也较为强烈[13]。在Jackson以非结构性访谈法对运动员流畅经验的质的研究中,提出当运动员具有较佳的心理准备、高度的自信心、积极的心理态度和恰当的觉醒水平时,能够促进竞赛中流畅经验的产生[16]。3结论与建议

对我国217名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技能与流畅经验感受作探讨与分析,研究发现运动员心理技能与流畅经验关系方面,心理技能与流畅经验间呈现正相关;以心理技能七个分量表为控制变量,流畅经验四个分量表为效标变量的典型相关分析中发现:心理技能与流畅经验间有两组典型相关存在。

流畅经验的理论架构源自于Csikszentmihalyi 多年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探讨国内运动员在流畅经验感受上的内容,结果与国外学者研究稍有不同,国内外运动员在感受流畅经验时候,感受的维度上不一致[7,8],原因可能是文化与语言上的差异造成。本研究对于心理技能及流畅经验间关系的探讨是以皮尔逊积差和典型相关分析式进行,得到变量与变量间的关系,若能以准试验设计进行研究,如运动员进行目标设定、专注训练、意象训练等提升心理技能的训练后,观察受试者在流畅经验感受上的程度,研究将能更有效的支持实际情境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咏梅,孙延林,吉承恕,等.技能表现类项群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结构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6):761-763.

[2] 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160-169.

[3] 王进.心理学流畅体验的跨文化研究[J].体育科学, 2006,26 (3):94.

[4] 李实,孙延林.我国篮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0,21(3):40-43.

[5] 蒋满华,孙延林,等.对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与比赛成绩的关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1(6):14-18.

[6] Susan A. Jackson, Robert C. Eklund. The Flow Scales Manual[M]. Morgantown, USA: 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4:7-12.

[7] Csikszentmihalyi M, LeFever J. Optimal experience in work and leisur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9,56:815-822.

[8] Csikszentmihalyi.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M].1990/ New York,537-540.

[9] Kimiecik TC, Harris ST. What is enjoyment ? A conceptual definitional analysis with implications for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J].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1996,18:247-263.

[10] Jackson SA, Csikszentmihalyi.Flow in Sport. Champaign :Human Kinetic[M].1999.

[11] Williams JM.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personal groth to peak performance. Mountain view[M],CA:Mayfied.

[12]Daw J, Burton D. Evalu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skills training program for collegiate tennis players[J]. The Sport Psychologist,1994,8:37-57.

[13] Gatley D, Duda J. Psychological antecedents of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flow in golfe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1997,28:309-322.

[14] Thomas PR., Fogarty GJ. Psychological skills training in golf: Therol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 in cognitive preference[J].The Sport Psychologist, 1997,11:86-106.

心理运动技能范文3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强盛,现代比赛在技术,技能均在一个起跑线上,看谁的心理素质过硬,就能赢得比赛,取得好的成绩,为国争光。我们采取调研的方式走访了我国部分省优秀女子手球运动共128人进行问卷调查如表1:

调查结果: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多数运动员赛前心理紧张注意力不够完全集中,在比赛当中动作表象不够清晰,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对比赛结果看得比较重,所以不能正常发挥运动技术,结果造成比赛失败。

根据以上运动员存在的心理问题我们作如下心理技能训练,提高心理素质更好的完成比赛任务提高运动成绩为国争光。

一、注重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

1.表象联系法

表象联系法就是使练习者通过唤起运动的表象、在大脑中进行排练又称念动训练。运动员在进行表象练习时,结合教练员的讲解与示范在大脑中形成动作表象,来强化运动技术,顺序是回忆重复修改发展创造。表象练习包括:放松全身肌肉、唤起表象、表象排练。在手球训练和比赛中,让运动员在做动作前先在脑子里重复一遍完成得好的动作表象和身体感觉。另外,让运动员和别人做动作或看录像后表述其动作特征,都能提高运动员的思维表象能力。通过表象练习,让运动员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提高运动员成绩,增加获胜机会,稳定情绪,增加信心。

2.模拟练习法

模拟练习法其实质就是使训练条件最大限度地接近比赛实况,使运动员事先就习惯于比赛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训练运动员在场地上的每一个配合,以便熟悉比赛中的运动路线,这些都有利于克服紧张心理和提高适应正式比赛的能力,使练习中新遇到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训练了运动员的应变能力。

3.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练习法

运动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才能在紧张的气氛中充分发挥已经获得的竞技能力。在训练中,采用一些手段有意识地调整运动员赛前过分激动,紧张,恐惧而导致的注意力分散,运动能力明显下降的不良情绪状态,如有意识地改变表情动作,肌肉放松练习,积极正面的语言暗示等。

二、 加强赛前的心理控制

赛前状态,是指在竞赛开始以前,运动员由于对竞赛的认识由此产生的情绪体验是身体技能发生某些条件反射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即将开始的比赛有着重大的影响。根据运动实践的研究,运动员有下列四种赛前状态;赛前过分激动状态,赛前淡漠状态,战斗准备状态,赛前盲目自信状态。

1.正确认识对手和自己的实力,避免畏难轻敌思想

一场激烈的比赛中,如果对手实力雄厚,技术水平高超,战略战术全面时,相比之下自身处于劣势状态,运动员本身在对方强大的压力的威胁下,表现为胆小怯阵,看不到自己的力量,对比赛失去信心。即使在比赛中有机会战胜对手,技术水平较低面又缺乏战术配合时,运动员又容易表现出高估自己实力,以为胜利在握的麻痹思想,进攻时轻易错过机会,防守时掉以轻心,以致达到无法挽回的地步。这种因为对于实力的强弱而改变里对时机的客观的正确认识,表现出的畏难,轻敌情绪,都是阻碍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障碍,作为教练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正确认识比赛,防止过度兴奋和临赛淡漠

比赛时对自己平时训练水平的检验过程,过度兴奋和临赛淡漠时赛前缺乏心理控制的表现。过度兴奋的情绪往往造成比赛前的紧张,想赢怕输,比赛中动作僵硬技术动作变形,而又急于自我表现。比赛后又表现为心绪焦虑,甚至在比赛前就已经将自己的最佳状态打破,造成赛前身心疲劳、赛中体力不足等等。比赛淡漠表现为在心理上认为比赛对自己无关轻重比赛中敷衍了事,技术水平不能完全发挥,比赛后对自己失误有认识不够,不能及时总结。作为教练员在平时训练应注意对运动员加强教育,使之认识到比赛无论大小,都是检验自己平时训练所造就的神体运动能力,战术经验积累的考场。

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客服赛前心理紧张

1.淡化比赛名次,减轻心理负担

名次等一些硬性指标,对于运动员来说可以是一种动力,但是在压力过重的情况下,这种指标压力往往会给运动员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想赢怕输,在比赛患得患失。对于这种运动员,教练员在比赛前应该尽量避免给运动员下达硬性指标任务,可以采用婉转的方式,比如,只要发挥自己最高的水平等等,来淡化运动员对名次的追求,从而减轻运动员的心理负担,轻装上阵。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教练员要讲究语言艺术。

2.正确分析比赛中对手的情况,找出在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心理运动技能范文4

关键词:竞技能力;构成要素;思考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的创立、发展和深化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突进和提高。一门成熟的学科,必有一套规范的学科名词和成熟理论作支撑。以过家兴教授为主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工作,终于完成了我国第一本《运动训练学》专著,该专著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到现在只有25年的历史,而世界上第一本内容体系较为完整的运动训练学专著《训练学》诞生于1969年,可见运动训练学还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其中的许多问题尚待人们进一步探索,但在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上仍存在一些分歧,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竞技体育理论的深入研究。因此,我们在此就对竞技能力的定义、同一性、差异性及构成要素等问题进行探讨和论述,以期为完善竞技体育理论体系及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竞技能力构成要素基本理论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系统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竞技能力构成要素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与论述。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竞技能力的演变。在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发展的早期阶段,曾经使用“训练水平”替代“竞技能力”来描述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的本领,但在训练实践中,训练水平这一概念有时也用它来指代“运动员所达到的竞技水平”、“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水平”、“运动员所具有的运动能力”等,存在着一定用词混乱的现象,可以说,训练水平是一个多义词。而训练水平是指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竞技能力的含义则专一而明确。当训练水平被用于表达运动员的训练状态时,则比竞技能力这一概念更为具体地表述所达到的程度。1984年田麦久教授首次对“竞技能力”这一概念的科学涵义及其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进行了探讨。随后,体育界广大理论工作者和教练员开始逐步使用。1986年我国第一部全国体育院系统编教材《运动训练学》中,使用了“竞技能力”这一概念,标志着竞技能力概念在我国的使用走向了深入和普及。

(二)竞技能力的定义。竞技能力的定义长久以来一直存在分歧和不同的见解,目前广泛使用的定义多集中于“参加比赛”而剔除“参加训练”的表述。“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有效地参加训练和比赛所具备的本领,是运动员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的综合。1994年版的《运动员竞技能力模型与选材标准》、1998年版的《项群训练理论》均引用了此种概念。下定义的规则中“定义项不能包括含糊不清的概念和隐喻的词语”,“有效地”这种含糊不清的词是欠妥当的。在1988年版的《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1994年版的《运动员竞技能力模型与选材标准》和1998年版的《项群训练理论》中均把“有效地”去掉了,将“竞技能力”定义为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所具备的能力。

而“竞技能力”中“竞”是“竞争、竞赛”之意,“竞技”是指“体育竞赛”,“能力”是指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所以,竞技能力是表现在“体育竞赛”中的能力。训练学家徐本力教授认为“竞技能力”是运动员为在比赛中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具备的运动能力,是运动员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心理能力和思想作风能力的综合体;张洪潭教授对“竞技能力”的定义是运动员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及后天因素作用下通过专门训练而积聚的参赛夺标的主观条件。2000年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对“竞技能力”定义为: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郑念军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将竞技能力系统定义为:相互区别、相互作用的身体形态、技能、素质、技战术等组成要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为实现竞技能力状态转移而表现出一定训练和参赛能力的有机体。田麦久教授在《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新发展》中指出,对概念下定义时,应遵循“中性定义”的原则,不能对所定义的概念持有“理想的期望”。显然,徐本力和张洪潭所下的定义中“取得优异成绩”、“参赛夺标”是不适合的。

(三)竞技能力的同一性和差异性。运动训练方法是为提高竞技能力而采用的途径和办法,要提高什么样的竞技能力,就应有什么样的运动训练方法。1986年过家兴教授等人提出竞技能力构成要素是“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到1990年徐本力又提出了“体能、技能、战术能力、智能、心理能力和思想作风能力”的观点,2000年田麦久主编的《运动训练学》中提到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为“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但这些运动训练方法中,除比赛训练法这种综合提高各种能力的方法外,没有专门提高运动智能的方法。循环训练法还能提高对抗能力,而对抗能力不在五种竞技能力中。所以,有必要对竞技能力构成要素进行梳理,这样在运动训练中要提高某种竞技能力才能采用相应的运动训练方法。

1、竞技能力的同一性。竞技能力是运动员个体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的赛场上所展示的综合素养,身体练习是竞技能力的基本特征。因此,从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的运动员个体必须具备身体能力,没有身体能力,竞技能力将无从谈起。以前常听说搞体育的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从侧面也反映了要想从事体育活动,四肢一定要发达,要具备一定的身体能力。身体能力是其他竞技能力的基础,在很多项目中还起到了主导作用。

完成体育动作需要有方法,这种方法即是技术。技术是体育的核心,不学技术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成绩,比如跑步,但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要经过多年系统科学的训练,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早期运动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力量+技术”,可见技术早已被人们所重视。运用技术的能力即技能。在田麦久的项群理论中,把技能主导类作为一大类提出,也充分显示了技能的重要性。没有技能,就无所谓体育竞赛。竞技能力发展到高级阶段,技能的一点点提高,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运动成绩。

运用技能将身体能力充分发挥,必须有心理能力的参与和配合才能得以实现。心理能力是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奥运会赛场上从没有出现过弱智的运动员。一个心理能力不强的运动员,很难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要不就不会有“克拉克现象”一说。比赛法的目的就是训练心理能力,确保在实战中技战术的稳定发挥。如果说身体能力是竞技能力的“硬件”,那么心理能力相当于竞技能力的“软件”。

战术能力只有在球类等项目中才有作用,对于跑类就没多大意义了。运动智能属于心理学范畴,综合体现在其他各种竞技能力中。思想作风不属于竞技能力构成要素。所以,竞技能力的同一性是指身体能力、技术能力和心理能力。体育竞赛能最大限度发挥人的身体能力;技术能力则能节约身体能力,更合理地利用身体能力,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心理能力是身体能力和技术能力正常发挥的精神保证。

2、竞技能力的差异性。不同体育项目的竞技能力构成要素是不同的。比如,100米跑与健美操、足球来比较。从竞技能力的同一性可知,这三项运动的竞技能力构成要素都包括身体能力、技术能力和心理能力。100米跑除了这三种能力外战术能力可以忽略不计。

健美操是一项以有氧运动为基础,以健、力、美为特征,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身体练习。在竞赛中运动员要表现出健、力、美,要抬头挺胸、面带微笑。对于100米跑的竞赛,观众不会去看运动员跑姿好不好看、有没有面带微笑。崔云霞、杨里平在提到“健美操专项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培养”时提出“表演能力的提高与选材”,2001~2004年国际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与1997~2000年国际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之一是“不断提高创新和艺术表演能力”。由此看出,表演能力是健美操不同于100米跑的一种竞技能力。

足球运动是以脚为主支配球,两个队相互攻守、互为对抗,力争将球射入对方球门的集体运动项目,足球运动是集体运动项目。100米跑是个人项目,不存在与其他队员的配合,只管自己往前跑。一个有凝聚力、团结的集体中各成员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帮助,才能实现1+1>2的效应。一个足球队中的队员不光要有身体能力、精湛的球技,还要顾及与其他队员的合作。北京足球现代队外援恩里克评价中国足球队时说:“中国不是弱队,队员之间配合有问题”;孙雷鸣提出:“足球球星所具有的特质主要表现为敏锐的感知能力、协同能力、捕捉战机的能力、个人绝招等”。这种配合、互助的协同能力在集体项目中是不可缺少的。足球的特点之一是对抗性。100米跑在自己道次上运动,跑到其他的道次属犯规行为,所以不存在对抗。但在足球场上,队员之间会有合理的身体冲撞。“现代足球运动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在越来越快速的激烈对抗条件下,熟练而准确的运用技战术进行比赛,随着足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对于球员的训练质量和比赛中对抗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邹秋华、王君指出中国青年女子足球队存在的问题是:“其防守的主要问题是后场队员的个人对抗能力不强”。众多资料中显示,对抗能力作为一种竞技能力在对抗性的运动项目中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100米跑是个体两腿快速的交替重复运动,足球则显得复杂得多。足球场上情况复杂多变,竞赛结果更具有不可预测性,所以足球运动员要采取计谋和策略,即战术。荷兰队教练米赫尔斯说:“全面化的队员必须具备敏锐的机智,根据场上攻守情况,需要他到哪里起什么作用他都能承担,这样把所有的力量加起来才是总体战术”。合理的足球战术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运动员个体掌握和运用战术的能力即战术能力。运动员要在全面扎实的技术基础上,熟练应用战术,不断提高战术能力。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个体在先天因素基础及后天因素作用下,通过专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训练形式,在体育竞赛赛场上所展示的综合素质的集合体。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竞技能力的同一性表现在身体能力、技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方面;竞技能力的差异性表现在表演能力、协同能力、对抗能力和战术能力等方面。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为基础竞技能力、核心竞技能力和辅助竞技能力,三者在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中都不可缺少,只是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已。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高职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刚.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持续发展观[J].沈阳体育学院报,2005.24.1.

心理运动技能范文5

关键词 篮球运动员 技术屏障 挫折心理

一、分析与研究

(一)篮球技术屏障概念的引入

1.挫折心理

不同项目的运动技术,是个体按照不同项目的特定方式进行学习的。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是从个体实施行为到成功完成动作的过程。挫折心理是在没有成功完成技术动作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可以归纳挫折心理产生的路径为:个体行为――行为受阻――阻碍无法克服――产生挫折心理①。

2.速度障碍

速度障碍是指当运动员速度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其运动成绩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现象②。速度障碍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前苏联训练理论专家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提出,一开始是针对短跑中的成绩平台而言的,但后来其意义有所扩大。

3.篮球技术屏障的概念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目前学术界没有对技术屏障这一概念做出完整的解释和定义,综合多方面知识将其定义为:在篮球运动的技术学习中,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运动员遭受挫折心理而无法提高篮球技术或在比赛时不能发挥出其正常技能技术水平,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篮球技术屏障。总的来说,篮球技术屏障就是运动员在技术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挫折心理的影响,阻碍了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和进一步提高。

(二)对篮球运动实践中技术屏障现象的分析

1.篮球运动中技术屏障的产生

运动技术的学习、运动成绩的获得历来受到体育人的高度重视。而运动技能则是人在完成运动技术时表现出的熟练程度和个体差异,是一种伴随着运动技术掌握提高而发展起来的专门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运动技术属于普适化的客观存在,而运动技能则是个性化的主观存在。鉴于运动技能是运动技术内化于个体的表现形式,由运动技术到运动技能也必然是一个从学习到提高的个体发展过程。篮球运动技术转换为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也是一样,但受运动员主观上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下,运动技术到运动技能这个从学习到提高的个体发展过程受到了阻碍,使得运动员在运用技术上产生挫折心理,从而产生了“技术屏障”。

2.刺激篮球运动员技术屏障产生的因素

(1)主观因素

篮球运动中,例如身材矮小的运动员喜欢打中锋技术,尽管这位运动员的弹跳、柔韧、力量各方面身体素质都比较好,但是身高的差距决定了他不适合打中锋位置,他若果盲目的把中锋技术练习下去,显然会陷入技术屏障;再比如内向性格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替补出场的他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多次出现了失误,教练为了赢球不得不将他换下,这样就容易使得不愿交流的内向性格的运动员陷入技术屏障。

(2)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对运动员的影响多不是单独存在的,例如教练的训斥、队友的压力、外界的评价都是与运动员自身性格、自信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合技术屏障产生的个案与专家的建议,本文归纳出几点刺激篮球运动员陷入技术屏障现象的因素。如下表:

表1 刺激技术屏障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

身体条件 教练的执教

兴趣爱好 队友的影响

性格特点 技战术

自信心 外界评论

(三)对篮球运动中技术屏障现象的克服

综上所述,技术在篮球运动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为了使运动员的技术更好地提高和发挥,克服篮球运动员的技术屏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结合自身特点,提高对抗能力

在提高篮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克服篮球运动员的技术屏障的问题上,应让运动员多练习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对抗练习,在发展基本技术的基础上,要求运动员有目的性利用一对一形式的对抗性练习,并结合自身特点(场上位置,身体能力),提高技术动作的运用水平和对抗能力。

2.提高心理素质,克服临场压力

在技术训练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在克服运动员技术屏障这个问题上,心理因素对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平时训练中,要着重练习实战能力,培养优秀的心理素质,有效地让运动员提高实战经验,提高临场的适应能力,克服心理上带来的阻碍,消除技术屏障,使运动员正常或超水平发挥其技术水平。

二、结束语

篮球运动员在技术屏障现象,要依靠实战经验的提高和心理素质的增强去消解。技术的优劣和心理素质的好坏是一组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稳定的、积极的、有信心的正面心理状态可促进技术水平的发挥,也是消解技术屏障的保障;而拥有良好的技术又是拥有良好心理状态的前提,也是消解技术屏障问题的基础。总的来说,心理因素是篮球运动员产生技术屏障和消解技术屏障的关键因素,无论是在提高技术的训练或是实战比赛中,克服阻碍技术发挥的心理因素就能够有效地消解技术屏障。

注释:

①刘国钊.论运动技术学习过程中挫折心理的产生条件、负面影响及其克服[J].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3.

②陆升汉.对突破速度障碍的理论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1999(3).

参考文献:

心理运动技能范文6

一、影响短跑放松技术的因素

(1)生理因素。运动员的身体状况会影响短跑的放松,如果短跑运动员在临场时缺乏充足的休息、出现疲劳现象,就无法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导致紧张和肌肉疲劳,从而影响短跑的放松。

(2)心理因素。在短跑过程中影响放松技术的心理因素有运动员的注意力、情绪和信心。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较小的情绪波动、充足的信心,对于运动员充分发挥技术和人体最大潜能、提高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

(3)社会学因素。教练训练方法是否合理、与队友之间的关系、对对手的了解等也会影响运动员短跑中放松技术的发挥。教练训练指挥合理、良好的队内关系、充分了解对手有助于短跑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更好地放松。

(4)运动学因素。短跑运动员动作技术的正确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放松技术的发挥。

二、放松技术在短跑训练中的作用

短跑放松技术的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肌肉系统的质量,有利于运动员体能的合理分配,尽量减少肌肉工作量,合理运用能量,使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紧密协调,利用心理放松稳定情绪以使肌肉协调。肌有高度的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以及较强的爆发力和较快的收缩速度,增强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保持运动员良好的竞技水平,这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成绩有重要作用。

三、放松技术在短跑训练中的方法

(1)肌肉放松能力的训练方法。训练肌肉放松能力的方法主要有惯性跑、中速跑、放松大步跑、借助跑、跟随跑、变换跑、往返跑、跑格子、变换形式跑等。惯性跑要求运动员肌肉放松、在跑出极限速度以后随惯性自然放松地跑,是一种不减速而又放松的跑法;中速跑是一种最常用的手段,强度在25%到85%之间的中速跑有利于发挥肌肉的放松能力和掌握短跑技术动作;跑格子是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在训练的跑道上设置不同的标志物,提高运动员的步长和步频;借助跑是指通过借助外力进行放松的轻快跑法,一般有顺风跑、牵引跑、下坡跑;变换跑是一种在各段落采用起跑、变速跑、行进间跑和反复跑的跑法;放松大步跑一般是在直道上或草地上进行,要求运动员大腿抬高、动作协调;在跟随跑时,跟随者不能超越带领者,训练距离一般为60到100米;变换形式跑有仰卧车轮跑、平卧抬腿跑和臂撑悬垂跑。[2]

(2)心理放松的训练方法。短跑心理放松训练的具体方法有两种:①转移运动员注意力。在比赛现场气氛的影响下,运动员容易出现紧张情绪,可以通过看报纸、听音乐等途径转移注意力;②有计划地组织各种竞赛,模拟比赛场景,训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使运动员获得大量比赛经验。

四、放松技术在短跑训练中应用的策略

(1)加强心理放松训练。心理放松训练是短跑训练中重要环节,好的心理状况是积极的情绪和神经肌肉放松的保证。通过专门的心理放松技能训练可以增强运动员集中注意力、调节情绪等心理技能。

(2)加强神经系统灵活性的训练。神经系统灵活性是可以通过训练改变的,在短跑训练中,根据运动员的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的训练,以提高他们对肌肉收缩放松控制能力,从而能够更加灵活地协调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

(3)加强多形式的放松跑训练。短跑放松技术的训练方法有很多种,在实际训练中,要根据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放松跑训练。

(4)加强肌肉系统的训练。对短跑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也要加强肌肉系统的训练,要使其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得到均衡发展,这样才能保证运动员身体的协调放松、技术动作的完美。

(5)加强短跑技术和放松技术的配合。短跑技术动作完成的质量与肌肉放松的状况密切相关,短跑技术与放松技术相辅相成,只有当短跑技术和放松技术紧密配合,运动员才能获得良好的竞技状态。

放松技术的训练是短跑运动员提高速度的重要途径,在高速跑中放松是短跑训练中的绝招,但运动员很难掌握。短跑运动员的放松协调能力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将放松技术训练落实到每一次训练课中,全过程贯穿到短跑训练中。

参考文献:

[1]黄 智,高文清.放松技术在短跑训练中的作用和方法[J].辽宁体育科技,2002(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