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环境艺术设计范例6篇

留学环境艺术设计

留学环境艺术设计范文1

一、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认识

所谓的生态理念是指人类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一种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的观念,是消除污染,消除浪费,注重科学,促进人类、自然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的理念。就环境艺术设计而言,所涉及的生态理念要包括以下特点:第一,高效性。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发展要坚决杜绝粗放、浪费的发展模式,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特别要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价值。第二,多样性特点。环境艺术设计产品的设计形式要丰富,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艺术需求。环境艺术设计者要尽可能利用丰富的资源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设计形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要。这里所说的多样消费并不是无节制的浪费型消费,多样化消费是为了减轻单一性消费对环境造成的的不利影响,能够使引导人们的健康消费方式,以促进自然环境与人力社会的和谐发展。第三,科学性。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中的科学性主要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循环性和可持续性,主张加大原材料的循环利用,用最科学的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在当今社会工业发展迅速,人口不断膨胀,对环境造成级大风的压力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需要重视科学生产的原则,通过生态理念的应用,采用最科学的资源利用方法,减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利用生态理念,主要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选用天然材料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生态理念,在材料的选择上就要选择天然的材料。作为环境艺术设计者,要对天然材料有充分的的了解,了解材料的特征,如何进行工艺加工,如何进行更好地造型,能够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加工制作,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作为一名环境艺术设计者要运用天然材料,根据材料的特征进行设计和加工,能够通过选用天然材料的方式节约资源,保证资源的安全性能,使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深入到艺术设计中去,促进人类社会更好的发展。

2.采用生态设计的方式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生态理念就需要采用生态设计的方式,能够通过生态设计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实现物种的多样化发展,保障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作为一名环境艺术设计者,需要利用生态设计的方式进行设计,通过生态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环境对的破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能够有效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使自然环境系统能够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比如,再设计过程中,如果一个环境艺术设计是面对的是一个废弃地、垃圾场,是一个被人类活动破坏严重的地方,环境艺术设计者就有责任利用生态设计的方式,是这些破坏严重的地方恢复生机。设计者要考虑如何通过生态设计恢复这些地方的生态系统,思考如何通过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方式,使这些地方变得更加美丽。

3.生态保留与创新结合起来进行设计

作为一名环境艺术设计者,在利用生态理念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生态保留与创新的设计方式的的应用。通过保留与创新,能使原有要素得到保留,并能够充分利用原有材料进程创新,保留并增加设计作品的使用功能,赋予其新的含义,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4.加强环境保护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生态理念必须要加强环境保护,能够利用生态学原理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维护物种的多样性,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种保护意识要深入到设计的全过程中去。现代,很多技术手段在环境设计中得到应用,但无论是什么手段,都不能破坏环境,设计者对环境要有保护意识,只有这样,设计的作品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只有加强生态保护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设计中对环境的破坏,才能使环境生态系统得到健康发展,才能设计出符合生态理念的作品。

5.重视生态开发与利用

在现代设计,很多废弃物由于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成为毫无价值的垃圾,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作为环境艺术设计者在进行作品设计的过程中,就要重视生态开发与利用,考虑建材废料的再利用,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设计者要尊重自然法则的过程,对生态环境进行生态型的开发与利用,实现变废为宝的设计目标,这对于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作用重大。

留学环境艺术设计范文2

一、学校简介

北京服装学院是全国一所以服装命名、艺工融合为办学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59年,1987年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

学校下设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语系、造型艺术系、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计算机信息中心,以及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研究生部。有28个本科专业,4个双学位专业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学校面向纺织服装、文化创意产业及相关领域,坚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身心健康,具有多学科交叉思维、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留学生和继续教育,现有各类在校生8600余人,其中本科生5900余人,研究生850余人,留学生26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1600余人。

学校目前已与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大学和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开展了各类学生交换交流项目。在国家留学生基金委的优秀本科生交流计划、艺术类人才培养计划、北京市高等学校公派境外学习奖学金的支持下,通过学分互认,全面开展在校生的国家公派留学、校际互换、院系交流、个人访问、境外实习等多种形式的长短期海外学习交流活动。

二、项目介绍

北京服装学院自2009年开始招收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艺术设计类国际本硕连读留学生,2010年,与北服建立合作关系的海外院校达15个国家的近百所大学。2011年被授予大中华区“艺术特色教学中心”,2012年被媒体评为“中国十大品牌国际项目”,2015年成为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战略合作伙伴,今年是第七届招生。本项目旨在培养中国顶尖的设计师,让更多具备专业功底并需不断拓展国际视野的学生,在北服体验极为严谨和专业的艺术教育,并通过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三、专业方向

2016年,北服国际班(本硕连读班)向全国应往届高中毕业生,招收针对如下专业的申请者:

1、时装与纺织品设计(Fashion and Textiles)

时装与纺织品设计专业以时尚设计师或时尚企业管理者为职业导向。学生将会在时尚设计的方方面面得到系统训练,包括草图,创造性设计,电脑应用,服装结构等等,并学会如何利用图板和T台来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完成国内学业后,学生可选择在时装设计、纺织品设计、时尚管理等方向进行深造。

2、环境艺术设计(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环境艺术设计致力于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为现代人创造出充满创意而又适宜的生活空间,满足使用和审美需求。设计师本身需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和设计水平,还需具备较高的的审美能力、艺术造型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完成国内学业后,学生可选择在室内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景观及园林规划等方向进行深造。

四、招生计划

专业

招生人数

学历

学制

时装与纺织品设计

60

3+2本硕连读

5年

环境艺术设计

20

留学环境艺术设计范文3

    论文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空间 功能与形式 环境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在国内艺术设计学科建设中,发展历程较短,正处在蓬勃向上的成长期。我们应抓住这一时机,充分发挥院校的各自优势,关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体系建设,完善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注重教学规律的探索与总结。 

环境艺术设计涉及的范围广阔,专业结构上是由多种学科领域交叉构成的复合体,知识结构呈现多元化、综合化的“大知识组团”,而且有领域扩大化的趋势。对此各院校应结合本校资源结构特点,在环艺专业的内容设置上突出重点,抓中心领域的构成研究,或围绕中心领域开辟新的专业知识增长点,避免大而全的做法。但也不能将环艺专业的发展建设依附于某个学科,因为环境艺术设计并不是哪个学科的分支。应注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自身建设的研究,保持专业良性发展的趋势,共同努力,形成专业发展的合力,完善专业体系建设。在分析构成环境艺术设计中心要素时,应以视觉艺术要素为切入点,对涉及到艺术表现且与环境相关的领域和专业,进行重点研究,并对其内容进行必要的筛选整合,使之更有针对性和连贯性,而不能只是将相关学科专业的内容简单相加。只有构成内容的合理配置,才能形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有机整体。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中心要素,至少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城市规划、公共艺术等。对各中心要素内容的整合研究、学习,将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之一。 

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是对人们所处的生活空间环境进行有序地规划与设计的过程,是使自然环境生态化、社会环境艺术化、人工环境和谐化的有效手段之一。由此可以看出,环境艺术设计首先是对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大环境”的改善和创造。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当今人们的活动空间范围日趋扩大,建筑的概念不只局限于建造的房屋,应包括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因此正确地评价建筑应该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意大利建筑理论家赛维指出:“建筑空间是我们生活的场地、生活的环境、生活的舞台。”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目前两个发展迅速的方向。前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休闲的物质要求和精神需求所进行的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后者是对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因此,环艺专业的学生对建筑的认识不能停留在一个艺术的接受者和欣赏者的角度,应以空间的概念理解建筑,应从建筑设计的学习中,升华对建筑艺术的认识。 

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是成功的一半。 建筑设计的初始学习,自然十分关键。小住宅建筑设计(或称别墅设计)是建筑专业学习建筑设计初始的课题。针对环艺专业的特点,将其内容作必要的调整,使之成为环艺专业认知建筑空间与设计原理的主要起点课程。 

首先,通过对小住宅建筑历史的回顾,以点带面,可以使学生认识建筑艺术在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发展历程,以及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传承性、多样性和创造性。特别是要向大师学习,现代许多建筑大师都曾对小住宅(别墅)的设计情有独钟。感悟他们在小住宅设计中体现出来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精神,可以从中解读世界现代建筑思潮和流派的演变、发展、兴盛与更迭的历史轨迹。如,柯布西耶在萨伏伊别墅设计中体现了他倡导的现代建筑五原则,“建造出与以往的石砌结构形式的建筑彻底决裂的里程碑建筑”。(安滕忠雄语)同样、密斯·凡·德·罗在其设计的图根德哈特以及范斯沃斯等住宅中,也充分体现了设计者“少就是多”的建筑理念,并将钢和玻璃的组合提升到一种精神境界,对建筑细部的处理,更可以用完美来形容。“流水别墅”的设计在建筑史上留下了绝妙的一笔,赖特的“有机建筑论”更是具有深远影响。如他所言:“我努力使住宅具有一种协调的感觉,一种结合的感觉,使它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建筑史上将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各种建筑思潮,称为“后现代主义”时代。这其中的许多代表性人物也大多在小住宅设计中最先体现出各自对建筑空间建构、材料的表现性等建筑语言方面的探索与追求,也反映了在新的价值观基础上,设计者对建筑人性化的关注和对建筑的时代性与建筑表达的可能性等问题的思考。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也留下了他们当中很多人的足迹,如设计cctv新楼座的库哈斯,中央美术学院新美术馆的设计者矶崎新,自学成才的安滕忠雄,奥运会场“鸟巢”的设计者之一的德梅隆和多次来华讲学的文图里等,这使我们近距离、多方面体会名家的作品成为可能。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建筑设计课,也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技能构成特点而设立的。目前环艺专业的学生以造型为专业基础,对形式的感受力强,但对空间的认识,往往停留在平面中所形成的三维虚拟的立体空间上,并且在设计时常有重形式、轻功能的问题。因此,培养未来的专业设计人员应具有的素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始。

一、课题内容的确定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形态意识,并对建筑的功能与形式,建筑的尺度、材料与色彩,建筑与环境等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有一个较完整的了解。同时,更需关注建筑与人文精神、与经济技术、与所服务的对象的关系这些建筑设计中的本质问题。 

 

二、课题的定义和特点 

小住宅建筑涵盖了别墅的定义,但小住宅不一定就是别墅。最大的不同在于别墅的用地有其特殊性,“往往指建在环境优美的地带,供人居住和休憩的独户住宅”。而小住宅可以身处闹市,环境条件并不一定优美,但它有别墅的特点,它不在于建筑面积的大小,也不是用富丽堂皇来衡量,而是讲求独具特色,追求便利、舒适和美观。这种单独设计、个体建造的小住宅建筑反映了服务对象的个性化特征、品位和理念。 

 

三、教学的目的与方向 

1.小住宅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初始,通过学习了解掌握建筑设计的一般程序、基本原理和基本的方式、方法,对建筑的认识有质的飞跃。 

2.一个好的小住宅设计应当解决好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问题,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因地制宜地将地域历史文化传统和审美趣味创造性地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 

3.解决好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以人为本合理细化功能组织,使空间布局自由流畅、富于变化,同时各空间元素具有内在的有机衔接,且比例、尺度人性化。 

4.学习掌握建筑形态构成的一般原理,充分发挥艺术类学生对形式美感的独特感应能力和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将生活的感受、知识的积累通过艺术的知觉提炼,浓缩为抽象化和空间化的形态构成。 

5.通过学习小住宅建筑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的语言与技巧,提高设计方案从概念至全面深化的能力。培养从平面草图至立体模型表现的设计能力,以及规范运用制图正确表述方案的能力,为日后环境艺术设计中正确处理好建筑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开端。 

 

四、小住宅建筑设计的内容与主要步骤 

一是由教师选定一个基地环境并设立功能任务书,如,在依山傍水之地设计建筑面积300平米左右的单层或多层小住宅建筑(别墅)。二是由学生自己选择模拟客户。根据要求选择基地环境,参照任务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资料收集和调研活动,然后写出调研报告,根据综合分析的结果,对小住宅建筑的形式、功能、景观、车流和人流等做出全面规划,并选择自己最为理想的构思创意方案,最终完成住宅的设计。 

 

五、难点分析 

1.在空间的认识问题上,应注重空间的功能性对人感知空间时的心理影响。“功能性”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只满足实用需求,应强调居住者在空间中的心理感应(由视觉引起),唤起人们在空间中的情感与联想,所以设计时应始终关注实用与立意的结合,并将其作为创作的目标。要创造首先能感动你自己的有意义的空间与形态,并且能将功能有机地贯穿组织起来,使空间兼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 

2.艺术院校的学生思维活跃,初学建筑设计时,对潮流和时尚感觉敏锐,且有较好的形式感和表现力,欠缺的是通过理性思维和推理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答案的能力。设计初始,往往形成一个或多个构思,但只停留在对形式的直观感受层面,缺少系统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时只形成一个概念性方案但深入不进去,使最终的方案得不到升华。应当注意的是,设计方案的构思立意明确以后,各环节问题的处理没有一个既定的程序模式,更不是一个问题完全解决之后再考虑下一个问题,因为毕竟方案设计不是加工标准件的过程,方案设计过程的各个环节是一个互动的、相互关联的整体,应同时关注几个环节和环节的各个方面。这期间的反复推敲,“一步一停、一步二晃”,都在所难免,应把握立意这条主线,统筹兼顾,综合分析存在的问题,弄清问题的相互作用点,并进行整理归纳,在衔接中解决矛盾。 

设计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两个课题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不断的积累,并且有赖于教育者经常性的正确引导,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文明进步成果,打破专业界限,培养起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参考文献: 

[1]《别墅建筑设计》,邹颖、卞洪滨编著,中国建筑出版社 

留学环境艺术设计范文4

[关键词]工业遗址;生态性:游憩:开发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工业遗址的更新与改造项目逐渐增多,对工业遗址的保护开发已经刻不容缓。工业遗址指曾为工业生产用地和与工业生产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用地,后来被废弃不用的地段,如废弃的矿山、采石场、工厂、铁路站场、工业废料倾倒场等。在城市的发展历史中,这些工业设施具有功不可没的历史地位,它们往往见证着一个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历史进程。如何对工业遗址进行最大利用的改造成为改造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将工业遗址改造为同林景观早就有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设计师们开始运用科学及艺术的综合手段改造衰败的工业遗址,以达到遗址环境更新、生态恢复、文化重建、经济发展的目的。对遗址进行改造,在关注生态化的同时,也应关注到对环境功能上的完善,将生态与游憩功能相结合,创造出美观、环保而富有生机的新空间。

一、生态思想与游憩开发在遗址改造中有机结合

(一)生态思想在遗址改造中的运用

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遵循生态的原则,生态性在遗址改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但具体到每个设计可能只体现了一个或几个方面“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并且保留当地的文化特点。”充分利用场地上原有的建筑和设施,赋予新的使用功能。高效率地用水,减少水资源消耗也是生态原则的重要体现。生态设计讲究实际,就地取材,不求奢华。“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是生态设计。”

(二)遗址改造中的“游憩开发”

游憩:“游”:活动;“憩”:休息。相对于工作而言,两个词合在一起,就有通过活动达到休息目的之意。游憩可以理解为一种人在景观中的主动体验过程。游憩关系到人们的切身体受,是个人生活满意程度的重要部分。

开发:由英语“Development”翻译过来,原意是指以荒地、矿山、森林等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通过人力加以改造,以达到为人类利用的目的的一种生产活动。后来引申到其他领域,将一些带有开拓性质的事业也称为“开发”。

对工业遗址进行游憩开发,应以遗址场地为对象,通过对工业遗弃设施加以改造利用,发掘遗弃设施的潜在价值,使其具有供人们娱乐、休闲的新使命。

(三)游憩开发引入生态理念

工业之后的景观以生态为主导思想,景观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对遗址的游憩开发应建立在生态理念的基础之上,以生态性为前提,应地制宜,就地取材,丰富遗址景观,完善设计功能,深化遗址历史风貌。使工业遗址的游憩开发给人们带来愉悦,带来对遗址风貌的重新认识。

二、游憩开发所带来的遗址景观的独特性

工业遗址大多保留有建筑物、工厂车间、机械以及相关的加工冶炼场地,传输道路系统及仓储等设施。对这些设施加以适当改造,赋予其游憩功能,形成独特的具有工业元素,蕴含工业风貌的新型景观。

(一)打破传统“美”的概念

从传统观点来看,被废弃的工业设施不具有美学价值,于是在进行改造时,要么将这些工业景象消除殆尽,要么将那些“丑陋”的东西掩藏起来。在对游憩开发的过程中,废旧的工业厂房、遗弃的铁轨、生锈的高炉、机械被重新改造利用,高炉被开发成攀爬设施、厂房被用来进行设计展览、铁轨被开发成道路系统。

(二)艺术手法的加入

在对遗址改造的游憩开发中,加入一定的艺术手法,使得作品从形式和结构上都增色不少。1979年,大地艺术家莫里斯受肯特郡艺术协会的邀请,对废弃的矿坑进行改造创作,他将矿坑中心改造成一个室外剧场,剧场里人们只能看到天空,剧场外可俯瞰乡村和远处起伏的高山。游憩开发对环境的干预十分微小,既不会影响这块土地的生态恢复,而且还以艺术的方式提升了景观质量,改善了环境的自生价值。在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的遗址改造中,工厂中遗留的废料堆积物都以大地艺术作品的方式供人欣赏。对公同中金属广场的改造,艺术家们将废弃的49块2.2×2.2m正方形钢板重新按正方形的格网铺装场地,与极简主义雕塑家安德列的作品如出一辙,广场可容纳5000名观众举行露天文化活动,如广场音乐会等。艺术使曾经无人问津的工业遗迹与人们拉近了距离。

(三)游憩开发拓展了新的景观设计手法与模式

工业之后的新景观增加了对游憩功能的开发,在对老的工业景观要素保留、利用的基础上,拓展了新的景观设计手法,不仅传承了工业文化传统,而且增加了现代景观内容与方式。对遗址上的工业景观进行保留大致有3种方式:整体保留、部分保留、构件保留。整体保留是将工厂所有构筑物,包括厂房建筑和设备设施及工厂的道路系统全部保留下来,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人们在改造后的景观中仍可感受到工业生产的操作流程。部分保留是保留下遗址中最具有意义的,能代表工厂性格特征的部分,在景观开发中将其设计成为新景观的标志性内容。构件保留则是保留一座建筑物、构筑物、设施或机器零件,从这些构件中可以看到以前工业生产的蛛丝马迹。保留或部分保留这些废弃的工业建筑物或设施,对它们进行游憩开发并加以利用,结合遗址自身环境及人居要求,形成不同的开发模式。在北京的798SPACE艺术空间,设计师们利用厂房自身的时代气息和空间氛围,将新产业很好地融入到原址中。在厂房里举办的设计展上,人们可以随处见到遗留的机器、运作设备、甚至是遗留在墙上的大幅标语。在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的设计过程中,原址中的工业运输带-300米长的天桥被保留了下来,在原有的传输连接作用之上,加入引导功能,成为新公园中的“空中走廊”。

(1)博物馆、会展中心与创意产业同模式

此模式是对整体保留遗址的再开发,以原有的老厂房、旧仓库为设计原型,注重这些旧址背后所积淀的工业文明和场地记忆,激发创作灵感。位于哈廷根的亨利钢铁厂,目前已被开发成一个露天博物馆,设计师设计了一个儿童可以参与并在废弃的工业设施中开展各种活动的游戏故事,从而大大吸引了亲子家庭参与者。德国Lausitze地区露天矿区在环境治理的同时,还举办了二届大地艺术双年展,各国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将那里变成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区域,每年吸引着大量游人到此观光,曾经贫瘠荒凉的地方,逐渐开始出现生机。在北京,798SPACE时态空间向人们展示了创意产业同的开发模式,798工厂原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大型国有工厂,现在一批全新的创意产业入驻,包括设计、出版、展示、演出、艺术家工作室等文化行业。在杭州,对 运河两岸工业建筑进行创意产业的开发,开发后的遗址按照工作+居住+休闲的模式,将原本粗糙破旧的工业设施转型为城市中精致而富有创意的文化中心。

(2)休闲景观公园模式

休闲景观公园属于对公共游憩空问的开发。德国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原为一个集采煤、炼焦、钢铁于一身的大型工业基地。设计师拉茨通过重新诠释和改造,用生态设计和视觉设计的手法改变工业设施的功能及应用。如:对原有工业仓库进行改造,在封闭的小空间里设计出花园系列;攀援花园则利用原有高大的矿石仓库石墙,为攀援爱好者提供了理想的练习场地潜水园来自通过对原有煤气罐进行改建后储水,形成潜水运动乐园……近年来在中国,位于广东的中山歧江公同是开发中最经典的案例,设计师把原有的造船厂改造成为了集生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城市开放空间。遗址改造中保留了一些原有设施,如:保留了原有的铁轨,铺上白色鹅卵石,种上杂草,为人们带来了跨越的乐趣“粤中号”小轮船也作为永久性参观被保留了下来“琥珀水塔”是在已有五六十年历史的水塔上改造成的,具有引航的功能,成为夜晚中最美丽的景点;两个大型钢架船坞经过重新修整,披上了白色外衣,并抽屉式插入了游船码头和公共服务设施……

三、游憩开发对遗址景观的意义及影响

(一)改善环境工业遗址重现生机

对工业遗址进行游憩开发,运用艺术、生态等手法保留:[业景观的遗迹,不仅能改变一块被遗弃的土地的命运;而且通过这些改造,为城市所面临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寻找出路。后工业时代是告别机器轰鸣的时代,人们需要纯净的水,新鲜的空气和良好的户外空间。对遗址进行环境整治,增加游憩设施,日渐衰败的地段得到复苏和再利用,无疑使遗迹重新注入了活力,也满足了人们对绿色的需求,对于缓解市民休闲娱乐的需要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体验历史传承文化

在游憩开发的过程中,将遗址整体或部分性的保留,经过改造维修,赋予其使用功能,这种改造保留下了城市发展中重要的历史痕迹。这些工业设施具有功不可没的地位,它们往往见证着一个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历史地位。老工业区原有的功能可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成长消失或迁移,但工业文明的记忆却无法被挪走或者复制。城市需要发展,环境需要改善,老工业用地在完成自己旧有使命之际当然也应该发挥新的作用。景观设计不仅仅是造景,更应起到造境的作用。要将工业遗产这笔人类文明史上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真正地渗透到百姓的平常生活里,延续到子孙后代的记忆中。

(二)各取所需带动新产业的发展

新场所将给当代人一个逃避办公楼、地铁通道等日常工作和生活,释放人性与自由的艺术休闲空间。让人们亲近、进入空间,寻找到克服嘈杂、紧张、疲惫生活之后的愉快;寻找到适合休憩,使人们舒缓平和的空间氛围;寻找到属于孩子、老人、恋人和钓鱼者们的那些场所。对旧场地的开发,用比较经济的手段获得了社会及生态效益。旅游、会展及创意产业同的形成,延续了地方文脉,带动了新产业的发展。

四、结语

景观设计所创造的游憩空间,应该要能使孤独者获得交流,使焦躁者恢复平静;使静者动,使动者静;使劳心者舒缓心灵,使劳力者舒缓筋骨;力图达到社会、自然和人群活动的和谐。

对工业遗址进行保护性的再开发,在生态理念的基础上引入游憩功能,必须认清遗址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在设计中保留、发展,并通过艺术的形式将其呈现在公众面前,使工业遗址改造成具有艺术价值、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的景观空间。

[参考文献]

[1]夏南凯 王耀武等著《城市开发导论》同济大学出版社。

[2]俞孔坚著“关于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建议”《景观设计》2006(4)期。

[3]俞孔坚 方婉丽著“中国工业遗产概述”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4]王向荣 林箐著“艺术、生态与景观设计”《建筑创作》2003(7)期。

[5]王向荣 任京燕著“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中国园林》2003(3)期。

[6]李蕾蕾著“从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世界地理研究》2002(3)期。

留学环境艺术设计范文5

随着各国经济进入到后工业时代,后工业景观设计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景观生态设计需遵循功能性、生态性、艺术性、文化性这四种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后工业景观生态设计也需要借鉴这些原则。后工业景观设计的方法众多,最常见的方法为保留再利用、生态恢复与促进这两种方法。无论使用何种方法,应该遵循后工业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最小干扰性原则,保护原则和生态、艺术、功能三者相协调的原则。设计者还应该掌握生态重建的策略,以修护被损害的工业废弃地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

后工业景观;生态设计;方法;原则

一、后工业景观概述

1.概念产业成长阶段论将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这种划分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农业时代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工业时代以工业为主要产业,后工业时代以第三产业为主要产业。当一国经济进入到后工业时代,往往会产生逆城市化的倾向,大量的工业厂区由此变为废地。而经过设计者对工业废地进行再设计就产生了后工业景观,所以,后工业景观就是在后工业时代的背景下产生的。根据后工业景观产生的背景,可以将后工业景观定义为根据工业废地的自然资源特点,充分利用后工业时代的工业元素进行规划设计,使工业废地具有休闲、娱乐、观赏等多种功能的景观。例如,后工业城市再生景观、后工业景观园林就属于后工业景观设计的典型。

2.分类按照地域类型可以将后工业景观划分为城市开放空间和郊野后工业景观两大类。城市开放空间指的是地处城市区域的后工业景观,例如,北京著名的改造自原国营798电子厂老厂区的798艺术中心因为地处朝阳区,而属于城市开放空间。郊野后工业景观指地处市郊的后工业景观,例如,德国鲁尔工业区因为地处市郊而属于郊野后工业景观。按照使用功能可以将后工业景观划分城市后工业公园、城市后工业广场、郊野废弃地公园和矿区后工业公园。城市后工业公园指依托城市的工业废弃地建立起来的生态公园,例如,世界著名的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便属于城市工业园公园。城市后工业广场指的是依托工业遗址建立起来的生态广场,例如,万科在天津老玻璃厂遗址上建立的大型水晶城广场便属于城市后工业广场。郊野废弃地公园是指依托市郊的工业遗址及地理环境建立起来的生态公园,例如,粤中造船厂公园便属于郊野废弃地公园。矿区后工业公园是指在废弃的矿区遗址上建造并充分利用矿区地势特点而建成的生态公园,例如,德国艾森矿业区公园便是典型的矿区后工业公园。

3.特点后工业景观和一般的景观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其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依托性即后工业景观需要遵从原工业废地的景观特色,要依托原工业废地的建筑、设施、生态环境来进行修建。设计者往往需要全部保留或者部分保留原工业废地的一些建筑设施和构筑物。例如美国的西雅图煤气厂公园就保留了原煤厂的一些设施和构筑物,遵从了原工业废地的景观特点。(2)功能性后工业景观作为公共场地,应该具备最基础的功能性。所以后工业景观往往具有观光、休闲的综合使用价值。例如有的设计者将废弃工厂的会议及展厅改造成大型音乐厅,将工厂的墙壁改造为攀岩墙,将炼钢厂的冷却池改造成潜水区都使得工业废地发挥了一定的功能性。(3)生态性设计者追求效益最大化,无论用材及施工都注重最小消耗、最小污染,为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设计者往往因地制宜使用材料,使用可循环再生的材料,使用原工业废地的材料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

二、景观生态设计

1.生态设计的概念和内涵生态设计是指设计者将环保作为最重要的设计参考因素,将生态环境作为设计的最终目的。生态设计也称环境设计或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从环境的角度看,应注重减少资源消耗、将对环境的危害值降到最低;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应注重降低建造成本,提高产品的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2.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目前对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众说纷纭,有的学者强调文脉原则,有的学者强调生态原则,有的学者强调经济原则。本文认为这些说法从不同角度来看待景观生态设计,因而都有道理。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应该是多元的,具体包括四项原则。(1)功能性原则功能性原则要求景观生态设计尽量多地提供给人们多元的使用价值。将工业废地的历史加以保护,就具有了文化价值;将工业废地的设施加以改造,就具有了实用性价值;将工业废地的废旧设施进行艺术美化就具有了审美价值。(2)生态性原则生态性原则要求景观生态设计必须注重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展现更为丰富的自然生态特点。工业废地的自然环境各不相同,良莠不齐,设计者需要取长补短,实现生态价值的最大化。(3)艺术性原则生态景观设计能体现视觉审美价值。工业废弃地的建筑和设施往往不具有视觉审美价值,这就需要设计者通过艺术创造赋予工业废地以艺术价值。(4)文化性原则文化性原则即学者们强调的文脉原则,指的是生态景观设计能体现出景观以外的内在内容。这些内在内容包括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等方面。工业废地与其他的遗址一样,也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这就需要设计者保留并突出这些文化价值。虽然有的景观生态设计不能完全符合以上四点要求,或者有的长于此、短于彼,但是这四点却应是景观设计者们所重点依托的原则。

三、后工业景观的生态设计

1.后工业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后工业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非常多,而且随着设计理念的进步,设计的方法还将越来越多,但是最主要的方法却是亘古不变的。后工业景观生态设计最常见的方法是保留再利用。保留再利用的方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这种方法一直受到了设计者们的青睐。综观世界上著名的后工业景观设计无一不是利用了保留再利用的方法。对原工业废地进行保留包括全部保留和部分保留。很多工厂废弃物经设计师的点染,往往就具有了艺术审美价值。例如设计师将废弃的车道改为景观中的通道就非常自然而轻松,将废旧的围栏改为攀援墙则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来的建筑构造。在高明的设计师那里,废弃的矿堆、渣山、墙壁、锅炉都可以是某种灵感的源泉。另一种为生态恢复与促进。这是因为工业遗址往往受到了自然力的破坏以及人力的损毁而变成了毫无实用价值和视觉美感甚至是严重被污染的弃置地。这就需要设计者采取一定的策略来恢复被破坏了的工业废弃地的生态环境。对工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促进包括土壤、水源、植被、生产设备等范畴。根据现实,工业废弃地受污最为严重的往往是土壤,于是对土壤的处理就成为生态恢复与促进的关键。常见的对受污土地的恢复办法有净土法、翻土法和改造法。目前国际上通过的生态恢复与促进的方法是4R原则。4R原则即改建(Rehabilitation)改造(Reclamation)、重建(Re-creation)和恢复(Recovery)原则。

2.后工业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目前设计者在设计后工业景观时往往遵循以下三大原则。(1)最小干扰性原则后工业景观生态设计首先需要依托原工业废弃地的特点来进行设计。不同的工业弃地,其建筑规模、构造和废弃设备各不相同,设计方案需要充分利用工业废弃地的条件。当然这不是说,景观生态设计就必须完全顺应工业废弃地的特点,而是指人为对环境的破坏值应该降到最低。(2)保护性原则设计者应该最大限度地保护原工业废地的优势的自然生态环境,想方设法改变原工业废地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考虑使用可再生的材料,可以循环使用的材料,绿色材料。设计者应该最大限度地节省材料成本,以保护工业废地的生态环境。(3)艺术、功能、生态相协调原则设计者无论从材料的选用,还是对工业废弃地环境的改造都必须重点考虑生态价值,但是仅仅以生态价值为标准是不够的。设计者还必须综合考量艺术价值、功能价值和生态价值三者之间相协调的关系。综观世界上优秀的后工业生态景观无一不是兼具艺术价值、功能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景观。

3.后工业景观生态设计的生态重建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景观设计者们重新站在生态主义的角度上审视景观设计,促使景观设计师们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行业的本质。景观设计师也在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实现后工业景观的生态重建。其中依托原建筑的构造进行设计、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因地制宜选择材料都已经成为设计者们常用的策略。在设计的过程中,景观设计师对生态意义的考量往往胜过对审美价值的考量。尽管从外在表象上看,很多后工业生态景观不够精美,但是其生态价值却是值得肯定的。工业废弃地的生态环境由于受到了自然的和人力的损害,因此往往需要生态重建。生态重建包含对工业废弃地的土壤、植被、水源、垃圾的处理和改造。要求设计师能因地制宜地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以促进工业废弃地的生态重建。

四、结语

对于工业废弃地的生态化改造,发达国家已经带给了我们很丰富的经验。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后工业时代的趋近,越来越多的工业废弃地将会产生。首先我国应该加大对工业废弃地的保护力度,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工业废弃地。因为工业遗产也属于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设计者需要将工业遗址和景观设计结合起来,运用生态设计的方法加以改造。后工业景观生态设计和景观生态设计一样,也需要遵循功能性、生态性、艺术性、文化性这四种原则。设计者还必须遵循后工业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最小干扰性原则、保护原则和生态、艺术、功能三者相协调的原则。设计者们需要灵活使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实现工业废地的生态改造。后工业景观设计的难度大于一般的景观设计,属于跨学科的行业,其涉及建筑设计、环境艺术、景观设计、遗产保护、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这要求后工业景观设计者应该不断学习,勇于开拓。

参考文献

[1]刘松茂,张明娟.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建筑出版社,1999.

[3]俞孔坚,李迪华.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12(8):103.

留学环境艺术设计范文6

一、引言

我国传统传统文化元素十分广泛,每种文化元素都有着特殊的社会背景以及深刻的历史意义。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事业也在日渐兴起,其中环境艺术涉及建筑、景观、室内外、雕塑等等,在发展的同时也丰富了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国的传统在建筑构造或造园手法布局与规划上,都十分讲究,深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而现代设计正受着全球化影响的今天,或多或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但是要设计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设计作品,还需吸收历史留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宝贵财富。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现代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思想,融入我国传统元素,不仅符合时展趋势,也能体现出悠久的民族的文化底蕴。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环境艺术设计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涉及多种多样的形式、题材以及内容,各元素独特传统文化内涵,它包含了古代文字、篆刻印章、古典造型、古山水画、园林、中国结、祥云图案、青铜器等等都根深蒂固的诠释着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这是外来文化袭来下不可替代的固有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真正体现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与气质,深刻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们生活、思想、行为。当今,如何把多元文化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使其在现代设计中具有继承性、特色性、发展性、创新性,设计师们需要重新思考,在受到外来文化袭来的影响的今天,如何冷静下来回到本土固有文化中去寻找。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从而达到为环境艺术设计运用的目的。通过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元素,才能真正感受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它是民族共识与民族凝聚力的有力表现。

2.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是通过艺术的手法加以设计,使得建筑室内外空间得到有效的整合,它是一个综合的艺术工程,它所涉及的学科很广泛,包括美术、雕塑、景观、园林、设计史、环境心理学、材料学、建筑学、建筑装饰、城市规划学、人体工程学、社会学、古学、宗教学、环境生态学、文学、史学、环境行为学等都属于它的范畴。以此来满足人们生活的功能所需以及审美要求。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1.中国古代文字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古代的文字在中国主要指秦国以前留传下来的篆体,例如甲骨文、金文以及蝌蚪文。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例如建筑大师崔恺先生在北京设计的雅昌彩印大厦就运用了中国古代篆体元素,在天井处,篆刻"雅昌彩印"四个字样,光线从顶部透入,使得室内外达到和谐自然统一,与之相呼应的是地面"雅昌彩印"篆刻。

2.中国传统造型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造型是指中国传统塑造物体的特有形象,即传统沿用下来的固有形象。中国传统造型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也逐渐广泛起来。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其“东方之冠”具有我国的“中国结”的造型元素,对其进行提炼、概括以及创新,使之成为中国当代影响力较大的优秀建筑之一。不仅如此,国家馆的还借鉴了“青铜器”的造型,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对之进行了提炼、概括出了夏商周时期鼎器造型。四个巨大的柱子象征青铜器的四个脚,起支撑作用,底层也同样似青铜器的架空造型,使之既符合建筑功能,又达现代审美心理,还反应出中国独有的文化。

3.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古代山水画简称“山水”,主要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开始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种,山水画主要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运用散点透视法。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运用堪称精悍,例如进入苏州博物馆主庭院中,引入眼帘的犹如一幅巨大的中国石画,由大小不同的石头进行的组合堆砌在水边,白净的墙壁犹如宣纸,构成中国山水画中的“掇山置石”。这是建筑大师贝先生从中国古代山水画中获取灵感的经典之作,贝先生在挑选石材的颜色尺度和肌理也略有讲究,在石材的颜色上由黄色调到灰色调过度,根据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深远手法,创造出“近实远虚”、“虚实相生”、“若隐若现”的古山水画的纵深意境。以水来阻挡人对石的靠近,“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矣”,这也包含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隐喻精髓。因此,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文化元素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运用堪称精悍。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