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校留学生 管理团队 建设

我国从50年代就开始接受来华留学生,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不远万里,到我国的高等学府求学。据统计,2011年全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人员总数突破29万人,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6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中学习,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高。今后,为继续贯彻教育部精神,切实落实,争取到2020年全国当年来华留学人数达50万,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学生流动目的国,培养众多的“知华”、“友华”人士,各接收来华留学生的高校有必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来华留学生管理团队,对来华留学生事务进行高绩效的管理,这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高校留学生管理队伍的成员均需要掌握至少一门外语,不仅需要了解我国的外事政策、遵守外事纪律,而且善于把握各种途径来增强自己的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时还是留学生的汉语启蒙老师甚至也兼职担任对外汉语或外语或其它专业的教学;并努力在与外国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沟通中不断地通过总结经验,科学研究来提升自己,可以说具备了集翻译、教学、管理、科研等多种技能于一体的潜力,属于学校稀缺的人力资源之一。尽管如此,仍然需要加强团队的建设。

1.团队的涵义

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来华留学生管理团队,首先要了解“团队”的涵义。美国管理学家罗宾斯(S.P.Robbins)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琼?R?卡扎巴赫与道格拉斯?K?史密斯合著的,曾对团队进行诠释:“团队就是一群拥有互补技能的人,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达成目的,并固守相互间的责任”。简而言之,“团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目标一致,二是彼此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2.团队建设的主要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留学生管理队伍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是单一的留管干部(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人员简称为"留管”干部)制。该模式下的留管干部往往身兼至少三类工作,既要处理留学生的各类行政事务,又是留学生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集翻译、管理、教学、科研于一身,再加上受学校编制的制约,人手严重不足。二是留管干部+班主任制。该模式占的比例较高,大多是来华留学生规模较大的综合性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班主任多为来自院系的兼职老师,但是存在着班主任往往因种种原因而与“留管干部”工作脱节的现象。本人建议采取第三种模式,即留管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制。该模式是团队建设的理想模式,其中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采用院系的现有资源,通过专职和兼职的方式,并融入到学校的学工体系中。整合后的留管干部负责宏观的政策指导和留学生事务工作的总体把握;辅导员主要负责留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教育;班主任负责留学生的班级事务。留管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一到多名,并根据工作角色彼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互相依存。这一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模式,有利于明确分工与合作,提高团队的总体素质,并为高效能地管理和运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团队建设的主要措施

3.1加强思想建设

(1)通过国家政治外交政策的学习,提高政治素质。

招收来华留学生是国家的外交政策之一,涉及到国际关系,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任何高校的“留管干部”都必须按照教育部国际司的统一部署和顶层设计,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指导和各涉外部门的配合下,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完成一系列的来华留学生事务。主要分为学前事务、在学(入学)事务、毕业离校事务三大块。学前事务主要是招生,在学事务包括报到注册、入学教育、教学协调、课外活动、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发生、课外活动与实践、留学生心理教育与辅导、学生会与社团的组建、奖学金的评选与发放、各类数据统计与上报等。毕业离校事务主要是毕业跟踪与联系等。各项事务联系紧密,均规定在学校的对外交流部门中归口管理,作为团队成员之一的“留管干部”首先必须定期学习有关的教育外事政策和制度,才能及时解读国家政策,增强对国际动态的敏感度,增强工作责任感和大局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2)通过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坚定工作信念。

新中国成立后接收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始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原北京语言学院)1950年初的33名东欧留学生,各类接受来华留学生的院校也在不同的时期积淀了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历史与文化。回顾和学习本国和本校接收来华留学生的历史,如1962年中央批转了的《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试行条例》草案)上提出了“政治上积极影响,但不强加于人;生活上适当照顾,严肃管理”;1963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外国留学生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精选少收,分别对待”接收方针;从2009年起, 面对国际形势的机遇与挑战,教育部国际司提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了《留学中国》21条。其次,可以了解和体会到历年以来的留管干部在承当这一高压力、高责任、高风险的“三高”工作中所留下的精彩故事和传承下来的吃苦耐老精神。我校招收来华留学生的历史始于1958年,当时接收的是4名越南华侨学生,之后由于停滞,1978年恢复招收来华留学生,是当时教育部指定的招收来华留学生的8所医科院校之一。55年的历史与文化,让我校目前正工作在这一岗位的留管干部拥有了可以借鉴的经验、扎实的文化底蕴和合作氛围,有利于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坚定对本职工作的信念。

(3)通过工作过程的实时指导,培养优良的工作风格

团队领导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和培养团体成员自觉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引导成员养成不断思考和总结的习惯,激发创新和自我提升意识,坚定脚踏实地,务真求实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时至今日,80后的“留管”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越来越多,他们大都学历高(基本上是硕士学位),但好高骛远,极易浮躁,需要及时的引导和工作过程的实时指导。

3.2加强组织建设

(1)优化结构,用发展的眼光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拔人才

优化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业能力结构等。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留管干部队伍的成员都是外语专业背景,应打破这种单一的结构,按照学校的具体情况来选拔留管人员和辅导员、班主任。原则上能集结来自外语、对外汉语、管理、该校特色或强势专业等不同的专业,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在职研究生、本科毕业生等不同的学历层次,老、中、青,以青年为主的年龄结构。多元化专业和层次以及职业经历和能力的团队不仅在外国留学生的管理工作中避免了原来因专业单一等造成的思维定势和片面性,有利于探索全面、科学发展的新思路,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且有利于成员间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增强团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2)科学规划。注重团队人员的培养和提高

通过科学的规划,建立符合团队人员心理和行为活动规律的各种规章制度,加以正确引导和激励,并进行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使团体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激发和充分的发挥。一方面,把院系的辅导员和班主任纳入留管干部的培训计划中,另一方面又把留管干部融入到学校大学工的辅导员、班主任培训中,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另外,可以通过薪酬奖励晋升等多种载体的物质和精神的手段,使团队的人力资源能量高效地发挥;重视骨干力量和精英力量的培养,并在动态过程中形成相对稳定的队伍。

(3)提高对合作与竞争关系的认识

合作有助于形成宽容、支援、友谊及开阔视野和胸襟的心理品质,从而营造和谐融洽的气氛,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竞争能力。许多高校在预防和处理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中,无不体现了团队之间和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和支援力量。但是,合作并不排斥竞争,竞争可以促进更有效的合作,而且,竞争同样有助于树立新观念,充分调动团体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来自团体成员的献计献策、排忧解难等。竞争的压力还可以造就一种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环境氛围。许多团体成员在竞争的压力下,就产生了自觉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理念。

来华留学生管理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国际交流的重中之重,其状况、成效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国际化进程和国际影响力。只有在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尤其是学工部和各院系的大力配合下,通过科学设计,建设一支来华留学生管理团队,才能不负使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 组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

[2]程正方,主编.现代管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

作者简介: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范文2

论文摘要:新形势下,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留学生层次日益丰富,给留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以山东科技大学留学生管理工作为实例,就如何在完善体制、转变观念和探索实践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进一步优化管理进行总结和思考。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为我国教育面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较好的外部环境,吸引了世界各国青年来华学习,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伊始,来华留学生人数仅为1200多人,到2008年已经增长到近22万人,分别来自188个国家和地区,接受留学生的学校达到590余所。

过去的几年,山东科技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工作也有较大突破,每年来自美国、法国、蒙古、巴基斯坦、韩国、日本等国的长短期留学生达百余名,有语言进修、专业进修、本科、硕士、博士五个层次。这些外国留学生在科大学习、生活、交流、提高的同时,也为我校增添了良好的国际化氛围,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

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留学生层次日益丰富,给留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在加强管理中求得发展,在发展中进一步优化管理,使我校的留学生管理逐步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接轨,仍然是我校留学生管理工作中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体会,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充分认识留学生工作的意义

留学生工作是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渠道。发展留学生教育有利于我们树立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推动我校的国际化校园建设进程,实现将我校建设成为一所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科技大学的目标;有利于牵动学校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转变和提高;有利于促进学校外语教学水平提高和双语教学的开展。

做好留学生工作在也会对留学生本人产生积极影响:首先,管理工作者认真周到的安排,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公寓条件,中国同学朴实善良的品质都会为初到中国的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安定和满足感,在科大的留学经历会成为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第二,短期班的特点是接收留学生多、花费时间少、学费低,对周边国家的留学生有地利之便。几周时间,既能学习汉语又可以参观游览、体验中国文化和社情,对留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第三,长期班留学学生接受专门、系统教育,不仅精进专业,还可以增进对中国文化、社会及更广泛方面的兴趣和理解,培养一批将来的双边关系产生积极影响的人才。

二、完善留学生管理体制,转变教育观念

我校的留学生管理基本上是在“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协调配合”原则下实施的“一体化”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对外汉语教学、国际交流、接待服务等工作都由国际交流处留学生管理科统一归口管理,工作量较为庞杂,优点是便于统筹协调和及时掌握情况。

前些年,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如校区搬迁后的起步阶段的条件限制、学科设置、地理位置等因素,来华留学生招收人数少且得不到保证)和主观条件(政治因素、对留学教育认识不够等)的限制,留学生管理人员可能会把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来对待,使留学生教育“殊”于国内高等教育,以致不能充分认识到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共性,没有真正把留学生教育纳入我校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随着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留学生及留学生教育 之“殊”带来的弊端逐渐被认识,于是“同”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出来。我国留学生教育中的趋同思想是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也是理论认识深化的结果,它表明把留学生教育真正纳入了大学教育框架内的教育国际化思想的逐步形成。

三、加强教师管理,保障教学质量

留学生管理科承担着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任务,而短期来华留学生的特点是时间短、个体情况复杂、汉语程度悬殊、学习目的各异,因此,更需要强化教学过程的管理,保障教学质量,使学生确实有所收获。目前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数量逐步增加,教学水平等诸多方面参差不齐,我们有针对性地制订《科大对外汉语教师管理办法》,严把教师关,规范教学程序,评估教学质量,建立不定期的听课制度,及时在学生中搜集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并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在多方面共同不懈努力下,课堂效果良好,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此外,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我们设计提供专门的教学方案,比如对来自日本的高龄留学生单独配老师讲解《史记》、《资治通鉴》;对性格相对封闭、语言学习迟滞的学生,我们联系中国学生与留学生结成对子, 为提高留学生成绩创造条件。

四、增强服务意识、职业素养和献身精神

留学生管理工作是我校外事工作的窗口,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学校甚至国家形象,每一次周到的热情服务都是在给学校和中国加分,为学校留学生事业的发展打基础。从留学生的入学教育,课业安排到饮食起居,身心健康的辅助,不仅要树立职业的服务理念,更需要奉献精神和人性关爱。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服务得越好,友谊与信任关系越广泛,组织管理工作就越扎实有效。

五、提倡健康的校园文化,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教学保障是留学生管理的主要任务,同时,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非常重要。把课堂教学和参观、旅游、文体等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从书本上学,而且在中国语言文化环境中学,在实践中运用。比如游览名胜古迹、学习中国书画、习练武术太极、参观春节民俗、走访街道社区等等,这些活动既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又体验了中华文明和社会的发展,满足了留学生多方面的需求。而留学生积极参与科大的校园广播、文化社团、文艺演出、体育竞技,异彩纷呈,留学生的开放、乐观、独立、热心公益的优秀品质也给科大师生以有益的启示。

六、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严格组织管理,防患于未然

近两年来,国际交流学院抓安全、防事故,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了包括《山东科技大学留学生管理办法》、《留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管理办法》等规定的一套管理制度,使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有了完善、明确的管理体制。留学生入学之初及时向每位留学生宣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留学生管理规定,给他们上紧思想弦,提高安全意识和纪律观念,有效提高了对留学生管理的效率。执行留学生班会制度和留学生公寓巡查制度,对待留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注意人性化管理,建立起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

过去的几年,我校的留学生教育翻开了新一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留学生管理要不断研究和探索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我认为在以下四方面值得我们去提高和改进。

第一、 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认识,加强领导,做好留学生工作。发展留学生教育有利于牵动学校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转变和提高,有利于创建和谐的多元文化校园,丰富培养人才环境。明确对留学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留学生教育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单位说办好就能办好的,只有学校上下高度重视,为留学生教育发展提供条件,各方面密切配合,才能为留学生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第二、招收留学生是高等教育价值规律的要求。在招收和培养留学生问题上,只能主动积极, 发挥已有招生渠道的作用并积极拓展新的有效的渠道,发展并充分利用我校特色专业和教学资源,把留学生规模进一步发展起来。要在招生工作上取得进一步的成效,就要研究这个市场,研究留学生的需求,找到我校在留学生市场上发展的切入点,而我校,在英语教学的工程类专业上已显现出特色优势,要抓住机遇,发展自身教学环境的同时,巩固和拓展留学生市场。

第三、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要逐步走上目标化、系统化、程序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留学生教育管理不是简单、孤立的事务性工作, 它是做人的工作,而留学生又有其特殊性,政策性强,影响面大,涉及方方面面,因此组织起一个协调的管理系统,是搞好留学生管理的组织保证。在管理工作中, 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事物的规律,把任务或工作程序化,明确分工,减少失误。而制度化是规范行为的准则,是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依据,留学生管理制度还要不断完善和健全。

第四、树立为留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这里的服务不仅是指宿舍、餐厅、娱乐等生活服务,而是指留学生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招生服务——争取和培养每一个潜在的生源;教学管理服务——建立以留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体制;课程服务——设置适应留学生需求的多种类课程体系;教育服务——提供多形式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活动;学习环境服务——营造良好的,适应留学生学习汉语、学习专业的多样、多彩、便利的环境,另外精神和生活上的关怀也是我们应该提供的服务。

参考文献: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范文3

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强调:“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校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为高校留学生教育和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地加强留学生的教育管理,成为当前研究的新课题,经过摸索,笔者对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注重法制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在留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既要注重法制观念,又要树立服务意识,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象征。在一个国家内不管什么人都应遵守这个国家的法律。遵守中国的法律是我们包容不同文化、不同观念的底线,任何人不能突破。因而要注重对留学生的法制教育,让他们了解中国的法律,同时也要求我们管理者依法管理。为此,除了国家和地方领导机关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外,学校也要依据法律,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有关留学生管理方面的各种规则、章程和制度。

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道德理念。因此,在执行和认可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做好宣传、讲解和沟通工作,使留学生认识到所有制度的建立均是符合中国国情且有利于其成长和发展的,使其能够自愿接受。

在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的同时,还要能够保证规章制度的公正公平的执行。对留学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酗酒、晚归、吵闹、浪费水电等行为要及时加以劝阻和制止,对破坏学校公共设施、打架斗殴、偷盗及其他违法行为要进行严格地批评教育甚至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要上报公安机关,依法处理,严格的各项规章制度可以让留学生感觉到管理井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校园秩序。

在工作实践中感受到,对留学生的管理除了用法制、校规校纪来管理和约束外,还必须强化服务意识,为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满足外国留学生的需求,留学生管理者应坚持“外事无小事”的原则,把留学生当作服务主体而不是管理对象,强化服务意识,主动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多办实事,及时有效地解决实际困难,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诚恳耐心的态度去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从而解除他们学习的后顾之忧,满足他们生活的需要。对留学生提出的问题与合理要求应认真对待,有条件都尽可能及时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也尽快予以回复,服务工作做好了,管理工作也就做好了一大半。为此,留学生管理者应注重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以优质高效服务来提高来华留学生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二、“文化冲突”求同存异

我校生源国别不断增加,主要来自生产石油的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刚果等27个国家。外国留学生不远万里来到人地两生的中国,在气候、水土、语言、心理和生活方面却很不适应,大都“水土不服”,在现实生活中不免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如表现出无所适从,孤独无助,甚至出现紧张焦虑情绪等,这些现象大多是由文化冲突的存在而引发的。外国留学生之间也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但主要矛盾还是与中国文化的不相适应。其文化冲突体现在价值观不同,我们人本主义更多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注重群体间的相处关系,但西方的文化传统基本是个人本位和自我中心。在时间观上不同,中国人在时间利用方面较随意,灵活性较强,而西方人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时间。思维方式也不同,中国人重迂回、含蓄和笼统式的表达方式,西方人是直来直去,肯定或否定的精确性言语观。

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贯穿于留学生管理过程的始终,我们管理者在遵守“求同存异,相互理解”的原则外,还应了解每位留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其国家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文化背景,尊重留学生的文化风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及人格、信仰和隐私权,能容纳各种不同的个性、持不同意见的留学生,注重跨文化沟通与交流,为外国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多元化的文化氛围。

组织来华留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是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新环境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要建立在我们和留学生互相尊重彼此文化的基础上,参加留学生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学习留学生母语中的一些问候语,这也是尊重异国民族文化的体现。我校坚持组织各类课外活动,如足球、乒乓球、篮球、板球等比赛。开展中国文化沙龙活动,学习中国绘画、书法、打太极拳、下象棋等。组织参观、旅游,向他们介绍中国文化、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情况,使他们在了解中国国情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中国人民的热情与友好。举办国际文化节,具有留学生特点的文体竞技,让国外文化为我所用,渗透中华民俗,让中国文化为世界所纳,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三、应对突发事件,建立长效机制。

随着外国留学生的日渐增多,涉外突发事件屡有发生。积极应对、妥善处理涉外突发事件,是保障外国留学生人身安全、维护校园和谐稳定、树立国家良好的对外形象的重大问题。

涉外突发事件是指与留学生有关的,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或国家影响,危及公共安全稳定的紧急事件。

留学生管理者要时刻保持外事的敏感性,本着对国家和学校的利益与声誉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所有外事事件的潜在影响和后果,最大限度地保障来华留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根据危机管理的“预防、准备、反应和恢复”的过程原则,留学生突发事件管理最首要的任务是预防。通过有效地管理措施,将留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能性降到最小。

第一,学校举办各种文化系列讲座,进行普法教育,使留学生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同时,在各个环节为留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尽量使他们心情顺畅。

第二,成立留学生心理咨询室,设有专业咨询人员,为留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对留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及时的疏导和化解,保证留学生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使留学生心理咨询制度化和规范化。

第三,制定周密的突发事件管理预案,在任何与留学生有关的大型活动中,要特别保持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和关注,以便及时控制事态。

第四,尽可能地拆除人为的隔离,鼓励留学生与中国学生进行交流。开展文体活动等,不仅是为了公平,更是为了让渊源不同、性质不同和目标价值取向不同的文化相互交往、彼此协调。

第五,建立涉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当突发事件发生后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处置方案或专业知识指导。设立校内各种类型的突发事件报警电话、报警渠道和安全信息反馈网络平台,要注意收集各类可能的突发事件的信息,组织制定总体预警计划,履行对突发事件处理程序,在确立突发事件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及时对外消息,认真总结突发事件的成因、特点及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

四、加强队伍建设,实行专群结合。

“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仍然是目前我国留学生工作的目标和指导方针。扩大招生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层次,完善后勤保障,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留学生管理模式等。这一切措施和模式的制定、完善和推行归根到底要落实到人的身上,靠一支合格的、高素质的队伍来完成。

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留学生辅导员队伍,配齐配强留学生辅导员。这是做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

打铁就得本身硬,这就要求留学生辅导员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一口流利的外语不仅能赢得留学生的青睐,而且能得到他们的信赖,通过流利的、无障碍的交流,会让留学生有一种认同感、归属感。留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管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跨文化交际能力,留学生辅导员应该开阔视野,树立兼容并蓄的思想,主动学习,了解不同留学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情况,了解不同留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民族的心理,对不同留学生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同时,更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风俗等,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名合格的留学生辅导员应当既有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又具备团结合作精神,能够包容理解同伴,善于合作,能够配合他人,这些品质是保证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条件。

在留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不管我们怎么小心预防,突发事件总是不可避免的,如学生突发疾病、突发交通事故、家中遭遇变故、与他们发生冲突等。在这种情况下,留学生辅导员能够保持清醒头脑,在第一时间冷静、合理的处理问题。

留学生辅导员集政策性、原则性、知识性和保密性于一身,应具备管理学、心理学、国际法等相关管理知识和广博的中外文化、民俗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当留学生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只靠留学生管理部门专职人员显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要指导帮助建立留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即成立国际学生联合会(以国家为单位选出代表参加,体现平等、公平、公正原则)发挥留学生主体地位,该组织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原则开展工作,使之成为留学生管理部门与留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留学生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留学生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与留学生代表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切实帮助解决留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同时还可以通过留学生组织将学校和留学生管理部门的有关意见及时地传递给广大留学生们。

留学生组织通过留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给留学生提供各种必要的信息和指导,减轻留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压力,帮助他们进行自我调适,使之尽快适应在异文化环境中的学习和生活,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促进广大留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实现学习生活信息共享。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范文4

从留学结构来看,留学生生源国开始由以发展中国家为主逐渐转变为以韩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主,这些留学生主要学习语言、中医等专业,非洲及东南亚国家留学生人数居次,主要学习临床医学等专业,国际化教育的专业分布越来越广。来华留学生自费生人数所占比例已达91.24%,完全摆脱了过去我国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全靠增加政府奖学金名额的尴尬局面。学历生人数比以往有所增加,已经从过去留学生来中国仅仅学习中文、中医这类传统学科,转变到学习西医、农业、工业、管理、艺术等多层次新兴学科。毋庸置疑,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短期生及语言生仍然占大多数。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外交实力的日益递增,国际教育交流的水平将不断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规模也将与日俱增。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行政管理发展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空间也无形中拓宽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正直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取得初步成效之时,为进一步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促进我国同国外教育、文化的交流,增进中外友谊和相互了解,1985年中央了《外国留学生管理办法》,为全国各类学校提出了来华留学生教育指导性方向。一个月后,全国人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严格规定了外国人在华须遵守的法律条文,禁止外国人利用学习理由在华长期非法居留。第二年,国家教委了《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的有关规定》详细规定了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从申请到毕业的流程,甚至还规定了各层次、各类专业的学费。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坚定决心。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自费生成为来华留学的主流,来华留学总体人数快速上升,教育层次急需提高。1992年国家教委了《接受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试行办法》,规范了外国人来华学习研究生专业的程序。

1995年,国家教委了《关于外国留学生凭(汉语水平证书)注册入学的规定》,这一举措不但扩大了接受来华留学人员的范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向国际社会推广了汉语学习。我国政府在改革开放之后通过一系列举措给来华留学生教育提供了一个突破性的发展平台,使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规模、办学层次和影响范围不断加强,高校开始从以前被动地配合政府政策办教育转而走向了前台,成为了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主体。新世纪以来,随着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连续第三个十年获得五倍增长的突破,政府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及高校也愈加重视留学生教育及管理等方面的开拓。2000年,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联合下发了《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规定》从招生及录取、奖学金制度、教学管理、校内外管理和出入境手续几个方面详细地对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进行细化规范,对高校办好来华留学生教育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随后,教育部又了《关于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管理规定》,提高了来华留学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扩大了我国国际教育的影响力,同时依照《中国政府奖学金年度评审办法》,规范对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和作用。2001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改革外国留学生学历证书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了来华留学生学历生证书的规范模式,具有突破性质的是,高校可以按照规定自行印制证书,上报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2005年,教育部又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并明确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参照此规定实施,对各高校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参照。2010年,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推动来华留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教育部了《留学中国计划》,详细制定了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至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建立与我国国际地位、教育规模和水平相适应的来华留学工作与服务体系;造就出一大批来华留学教育的高水平师资;形成来华留学教育特色鲜明的大学群和高水平学科群;培养一大批知华、友华的高素质来华留学毕业生。到2020年,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将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根据国家战略和发展需要,逐步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来华留学人员生源国别和层次类别更加均衡合理[5]。这一阶段我国政府结合了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完善来华留学生教育各项具体环节,并进一步赋予了高校在留学生招生录取、教育管理和毕业工作上的自,更加灵活地开展留学生教育,从而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多年来,留学生教育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教育部为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其行政事务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来华留学工作处负责,下属的国家留学基金委来华事务部负责来华留学生的组织、资助等管理工作;地方各省教育厅作为二级管理层,协助教育部相关部门做好来华留学生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传达各种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对地方所属高校进行管理;地方各高校作为基层机构,既要遵从教育部相关部门的宏观管理,又要接受省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根据教育部、省级主管部门的指令、政策及制定的法律法规、发展方向来做好留学生教育管理这样一个体系结构。另外,除了以上提及的教育行政管理组织,还有一些非政府组织,如全国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学会和地方各省的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学会。虽然不是政府教育行政机构,但每年、每季度也召开年会、例会,各会员高校在一起对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的总体发展规划、招生、教育管理等等进行探讨,为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国家相关教育行政机构出谋划策,是来华留学生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中重要的补充环节,为各高校与政府之间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共同进步的一个非正式平台。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范文5

近年来,农民工及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得到了全社会广泛关注。农民工做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服务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是工会组织的职责,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沽源县总工会从关爱留守儿童特别是困难农民工家庭留守儿童入手,深入调查研究,用主动作为探索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基层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的使命。

留守儿童的现状

__县总人口__万人,长年外出农民工x万多人,由此而产生的留守儿童学生共计__名,其中困难农民工家庭学龄儿童_>:请记住我站域名/<_名,分别占全县在校学生的11%和1.2%。从监护情况看,留守儿童隔代监护的占78%,近亲属监护的占17%,他人监护的占5%。

在调查中发现,外出农民工从生活状况上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富有型。他们有文化、有经济头脑,经过多年的打拼,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在城里有车有房有产业,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12%,他们的孩子已随之迁到城镇学习和生活;第二种小康型。在城里有固定的工作、可观的收入,衣食无忧,占31%,其孩子部分留守,且学校放假期间可与父母团聚;第三种温饱型。凭着苦干实干,经济收入比较高,但工作不稳定,长年漂泊在外,在城镇居无定所,占49%,其孩子全部留守,但生活学习有一定保障;第四种贫困型。他们普遍文化水平低,是弱势群众中的弱势。贫困原因复杂,有的因病因残致贫,有的因家庭不稳致贫,有的因收入少而不善勤俭持家致贫,其在国家的惠民政策和当地政府的扶助下,勉强维持温饱,但生活质量低,占9%。他们的孩子全部留守,且生存学习状况堪忧。

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活学习方面。生活上缺少关爱和照顾,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困难农民工家庭留守儿童,生活上仅限于温饱,在吃、穿、用等方面与其它孩子存有差距,给孩子带来自卑感;学习上缺乏必要的监管,学习成绩普遍不佳,全县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只占2%,成绩良好的仅占10%,学习成绩中等及以下的占88%。

心理品质方面。由于缺乏亲情教育和心理沟通,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道德行为方面。留守儿童的家长及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培养教育不到位,经济条件好的对孩子纵容溺爱,物质关心多、精神关注少;经济条件差的,整日为了生计忙碌,更是疏于对孩子的管护和关爱。从而造成留守儿童情感世界和价值观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部分存有迷恋网络、打架、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严重的引发青少年犯罪现象。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基本做法

__县总工会把关爱帮教留守儿童特别是困难农民工家庭留守儿童做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工作,组织动员社会各界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成功人士、基层工会组织,协调乡镇、相关科局、企业的力量,形成关爱帮教留守儿童的强大合力。按照“一个重点、两条主线”,即重点关爱帮教困难农民工家庭留守儿童,一条情感关爱主线,一条物资帮扶主线的总体工作思路,给予留守儿童“五心”关爱扶助,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解除了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悉心呵护,“家长”请出来。学校工会组织动员广大教职工,为留守儿童当“家长”和“爱心妈妈”。全县1200多名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的“编外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思想情况,从育人成材的大局着眼,从生活学习的细微处着手,给留守儿童过生日、帮孩子洗衣梳头、检查作业辅导学习,让孩子在无忧无虑中快乐的学习和生活,促其健康成长。

热心引导,“健康心理”树起来。全县__所寄宿制学校全部建成“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站”、“留守儿童之家”,让广大教师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引导教育。组织城镇中小学生与农村留守儿童结对子、交朋友,让他们相互帮助、增进友谊,克服心理障碍,培树健康心理。

用心服务,“亲情热线”连起来。县总工会多方协调,免费为x个寄宿制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安装电话机__部、电脑x台,让留守儿童与父母时常通过“亲情电话”、“亲情聊天室”沟通感情、了解情况,加强学生、家长、老师三者之间的交流与联系。

贴心关怀,“成长档案”建起来。通过全面调查摸底, 详细了解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家庭情况等详细资料,协调卫生部门定期入校为留守儿童免费体检,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和健康档案。

诚心扶助,“社会力量”聚起来。县总工会在白土夭学校举行的关爱留守儿童启动仪式上,率先从办公经费中拿出x千元,为白土夭学校的__名困难农民工家庭的留守儿童购置了必备的学习生活用品,并组织__县立强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多家私营企业,与困难农民工家庭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帮扶,在每年为其提供一定的资金扶助的同时,重点在精神层面给予关爱,从送生活费、送衣物、送书籍、送食

品入手,经常性地与孩子面对面谈心、心贴心沟通,让孩子感受的社会的温暖与关心,培树孩子学习生活的信心。通过县总工会的组织动员、多方运作,已使全县的242名困难农民工家庭留守儿童全部得到了结对帮教。日前,县总工会又提出了“奉献一份爱心,收获一份真情”的口号,与县关工委、团县委、妇联、县教育局齐心协力,积极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全县的__x名留守儿童正逐步的得到结对帮教。

工作中得到启示

启示一:关注社会焦点,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所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与思考。把广大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是扩大工会覆盖面,增强工会服务水平,体现工会工作与时俱进的客观需要。关爱留守儿童就是抓住了当前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找准了工会工作的载体。

启示二:立足现实需求,是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留守儿童心灵和生活需求,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关心和帮助他们,千方百计为他们安心学习,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就是找准了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规律和最迫切的需求,这也是工会服务农民、服务留守儿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启示三:加强协调配合,是推进工作的力量源泉。全面提高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和责任意识,把关爱留守儿童成长作为一项“铸魂”工程、系统工程,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协调配合,是工会工作取得实效,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力量源泉。

建议及对策

(一)发展农村经济。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培育壮大乡镇企业,增加就业岗位,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政策扶持,变外出打工为当地务工,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留守学生;现状;管理策略

一、“留守学生”的现状分析

我片区大部分学校都是处于偏远山区地带,通过2015年9月份对全片区13所中小学(包括九年一贯制学校)调查统计显示,有留守学生1386名,其中在小学就读人数有1149人,在初中就读人数有237,他们占全部在校生的1/4。据此次调查留守学生的监护人大多为三种情况:

(1)由祖辈亲属抚养有1057人,占总数的76.3%;

(2)托付给亲戚朋友有152人,占总数的11%;

(3)其他有177人,占总数的12.7%。

二、“留守学生”的存在问题

“留守学生”的大量存在,因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引发了片区的“留守学生”诸多的问题。

1.父母关爱缺失,心理健康失衡

由于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父母关爱严重缺失,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产生了诸如逆反、骚动、抑郁等心理问题。据调查,69%的留守学生有孤独感,其中21%的经常感到孤独;留守学生的烦恼主要来自学习和家庭,分别占45%、38%。

2.隔代教育心余力绌,监护行为肤浅化

从调查统计中得知,本片区的留守学生1386名,由祖辈亲属抚养监管的将近1057人,占总数的76.3%;这些“留守学生”由于祖辈们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又年迈体弱,无论是从精力上还是智力上都很难承担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重担。有时管理还束缚在传统思想上,不易接受新事物,觉得自己是“过来人”,“吃的盐比年轻人吃的米都多”,往往脱离科学,靠经验来教育孩子。有的祖辈们认为:教育的问题是学校的事情,我们只管孩子的吃与穿,这也造成了他们对留守学生的监护只是停留在表层上。

3.学校对“留守学生”有效管理相对薄弱

学校教育必须与社会和家庭密切配合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由于“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位,老师无法向家长及时了解他们在家的真实情况。有部分顽皮的“留守学生”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这样使学校对“留守学生”的延伸管理陷入“真空”境地,管理的有效性也打了折扣。

三、“留守学生”的管理策略

1.要发挥学校教育是影响“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主渠道的作用

(1)建立健全“留守学生”的档案。建立健全“留守学生”档案,全面掌握其家庭、学习、生活及父母外出务工留守代管情况,增强学校、教师对“留守学生”的关爱以及便于学校与家长的沟通、管理,共同形成了“留守学生”的关爱网络。

(2)设立亲情联系站。设立校园亲情联系站(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同用),组织教师与留守学生建立“一帮一”、“一帮N”结对的结对活动。对留守学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心理疏导,对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帮助,并帮助其进行亲情联络等等。让学生有地方说话,使留守学生“离开父母不乏亲情,留守在家不缺关爱”,让学校成为留守学生温馨的新家。

(3)开展“爱心”活动,塑造健康人格。对于“留守学生”的关爱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各校要经常举办“留守学生”之间的交流和集体互动,比如做游戏,故事会,集体过生日等,填补他们身边的缺憾和孤僻感,重新恢复和塑造他们原本该有的健康心理。要开展对家庭特困的“留守学生”的“爱心”活动,让他们即使不在父母身边也能感受到温暖。如:马站一中、沿浦小W、霞关小学、马站小学等开展了“爱心爸妈”、“温暖微行动”的爱心活动。

(4)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宣传教育。由于“留守学生”年龄大多数偏小,又缺乏父母的监护,往往不能意识到自身行为或周围环境的危险性,以至于酿成大祸。因此学校要针对留守儿童常见的教育问题,借助一切契机,加强宣传和教育。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请公安、消防、法制副校长、教育专家等开展对“留守学生”的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5)应地制宜,办好寄宿制学校。现在山区的农村学校由于外出的人多,学生也越来越少,原有的教室也空置不少,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以前浙江省落实的“食宿”工程),争取上级部门的扶持,办好“留守学生”的寄宿制学校,为学生尽可能的创造舒适的住宿条件和学习环境。本片区的两所山区学校(云亭小学、渔寮小学)现有“留守学生”为44人、22人,分别占学校在校生的72%和41.5%。学校因地制宜,为“留守学生”备置了专职的生活指导师负责学生们的生活起居等工作。学校食堂为住宿生们提供一天三餐(其中包含爱心营养餐)的可口饭食。此外,学校还为住宿生专门配置了德育导师进行思想及心理疏导工作,在学习上每班都有值班老师进行督班辅导,“寄宿制管理”也为在外打工的家长解了后顾之忧。

2.要加强监护人(代监护人)对“留守学生”的监护责任教育的意识

(1)学校要通过一些活动有针对性的转变监护人(代监护人)的家教理念和方法,帮助他们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使其明白家庭也要重视“留守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注重全面的教育培养,使“留守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性格、品质。

(2)要让家长及时和孩子进行电话谈心。同时,要引导“留守学生”通过书信、日记来抒发和宣泄内心感受,促进孩子的情感健康发展。另外学校要与监护人(代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双管齐下、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老师也要通过电话、微信、QQ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

(3)抓住时机,利用节假日与春节期间适时地召开家长会或讲座,加强与监护人的沟通与教育,切实提高家长的监护责任,提高他们对“留守学生”在教育、生活、安全、心理等问题的认识,让他们在赚到“票子”同时,也关注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3.要借助社会的正能量,实施关爱工程,共同关注“留守学生”的成长

“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不单单是学校与家长的事情,也是全社会都要来参与关心的事情。要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充分借助社会的资源,实施关爱工程,共同关注“留守学生”的健康与成长。

(1)要积极广拓途径,让社会的有心团体机构、公益单位、知名人士等参与到对“留守学生”的关爱中来,积极开展“留守学生”结对帮扶工作。

(2)加强乡镇、社区、村居对“留守学生”关爱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教育、宣传、文化、共青团、妇联、公安、民政、关工委等部门的职能和基层组织的职责,调动全社会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公共卫生、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诸多领域,开展各项关爱“留守学生”活动,积极做好山区农村关爱“留守学生”工作。

综上所述,山区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不高度关注,任其发展,不仅影响到教育均衡性的发展,而且也必将给未来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但可喜的是,目前从政府、慈善机构、社会各界到各级各类学校关注“留守学生”的爱心网络正在形成,扶贫济困意识正在得到强化,“留守学生”的关爱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参考文献:

[1]构建完备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体系[J];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07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