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校园解决方案范例6篇

信息化校园解决方案

信息化校园解决方案范文1

浙江万朋总部位于杭州,在杭州、北京、沈阳、武汉、成都、西安设立了分公司,并在广州、福州、济南、新疆、南京、长沙、石家庄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浙江万朋拥有高素质的专业管理团队、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和训练有素的客服团队,保证高效运营,切实满足客户的需求。

万朋数字校园提供了基于互联网的数字校园解决方案。该方案以学校基础数据完全整合、有效应用为目标,以数据中心平台(公用数据库)为基础,以统一应用平台(数字校园门户,统一认证平台)为认证模式,以丰富的校园应用系统(学籍管理、教务管理、成绩管理、校园自主建站等等)为核心应用,提供教育博客、学吧、教育资讯、益智游戏,论坛等功能强大的教育辅助载体,结合成熟应用的移动通信技术,国内首创互联网运营级的校园信息化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校园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和应用集成等各类传统校园信息化建设出现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学校内管理,教学互动、学术交流、名师课堂、家校沟通等等各类应用的大融合。

根据学校信息化应用的需求,万朋数字校园的建设服务于三类应用。

1.管理信息化:促进学校管理的自动化、规范化,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管理信息化针对学校工作人员的操作层、管理控制层和决策层等三个层次,建设校园信息流转与办公自动化、学籍与成绩管理、人事与教务管理等内容。将学校的相关事务都纳入管理系统中,使学校的管理人员通过桌面电脑便可对学校的信息全面进行管理;

2.教学信息化: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的共享,让学生可以更多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并通过网络让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公平教育;

3.家校沟通信息化:学校教师和家长通过网络和短信实行及时沟通,使得学校教育向家庭自然延伸,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2006年6月万朋与新疆移动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新疆移动数字校园采用的正是万朋数字校园解决方案。目前,新疆移动数字校园建设已在乌鲁木齐的75所小学全面推广和应用,其中在沙区使用数字校园业务的学校中,已建立了以22小、27小、34小、42小为代表的4所数字校园示范学校。

2009年度

信息化校园解决方案范文2

关键词:校园网出口问题解决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3-0000-0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上网人数迅速增加,校园网用户亦是如此。校园网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教学、管理、科研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平台。我国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初建时,通常是租用一条数据线连接到中国教育科研网,宽带数据传输十分有限。发展到现在,已有部分高校实现了同科研计算机网地区中心节点的光纤直联。但因中国教育科研网设备冗余,缺乏富裕线路,单点故障存在发生的可能。因此,对于校园网运行的稳定性,单出口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影响。此外,各运营商之间在互联互通方面存在问题,造成通过中国教育科研网对其他网进行访问时速率缓慢。当前,校园网用户人数增长迅速,各种网络平台应用不断增加,彻底解决校园网单出口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1、校园网的典型应用

概括起来,校园网的典型应用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校园网是学校对外展示校园文化信息最便捷的形式,也是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第二,校园网是一种学习辅助工具,为学生网上学习提供了环境。校园网上有着大量的校内资源,通过校园网对各自领域内的前沿知识进行即时的学习,利于学生协作学习和探索学习;第三,校园网能够为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服务,如辅助教师备课、提供教学资源、支持教师再学习、参与课堂教学等。通过校园网,教师可即时掌握最新科研成果,实现师生间的信息交互;第四,校园网服务于学校教育管理,依托于校园网传输线路,数据中心可为学校的人事管理、学籍管理、校园一卡通、财务管理等应用提供服务。由此可以看出,校园网是构建在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之上,为学校教学活动、学习活动、管理活动、科研活动服务的校园网络环境。

2、校园网出口方案的确定

选择科学的出口方案,是解决出口问题、规划网络结构的关键。

2.1宽带接入中国教育科研网

将光纤专线接入中国教育科研网,可使对域内站点的访问得到明显提高。但因CERNET跨网宽带较为狭窄,故在访问域外站点时的提速并不明显。从成本方面考虑,域内访问为包月制,域外访问则依据流量进行收费。因此,这一出口方案不但难以节约信息费用,还可能会使流量费用增加。

2.2宽带接入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相关调查显示,中国教育科研网的国际出口宽带仍停留在200M左右,而中国公用计算机已经上升至6000M左右。典型宽带实施零费用接入、包月制的信息费收取方式,对于集团用户还可优惠价格,故能够被广大学校所接受。

2.3放弃中国教育科研网接入

放弃中国教育科研网的接入,而选择典型运营商宽带接入方式,实现了对信息费用的有效控制。但是,放弃中国教育科研网的接入,意味着放弃了其网络带给学校的FTP服务、合法域名解析、丰富的IP地址等资源,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虽然在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上也可以通过建立学校主页镜像站点的形式来获取上述资源,但因其网内资源只部分开放,故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校园网内资源的共享程度。

2.4出口链路并行

保留中国教育科研网接入,选择本地电信运营商,并行两条出口,虽然成本增加了,但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通过计费策略,对资源进行科学配置,还可使域外流量实现零计费,有效节约信息费。双出口的方案还可彼此备份,避免了因线路问题导致的网络中断,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可靠安全性。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论述,可以看出,双出口方案的应用更为合理,应当成为今后校园网发展努力的方向。

3、校园网双出口方案的实际应用分析

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所谓校园网双出口,指的是同时具备中国公共计算机互联网和中国教育科研网两个出口的校园网。因此,校园网双出口的实践应用协调工作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河北工程大学为例,就双出口方案在其校园网内的实践应用进行分析。

3.1改造网络结构

校园网双接口方案的应用,首先就是进行校园网的结构改造。如图1所示,应用教育科研网所分配的IP地址,并划分其他计算机于一个网段,使私有IP地址成为使用的形式,从而保证DNS域名解析的完成。

3.2路由设计

路由设计指的是在因特网接入以太网的端口上设置策略路由,使校园网所有节点拥有中国教育科研网的合法IP。在进行域外访问时,校内其他用户可通过电信网接入路由器,并在翻译地址后传送回来。当前,河北工程大学已具有信息点5000多个,其中,办公区主机使用由中国教育科研网分配的静态IP地址,学生宿舍、学生实验室分配固定的私有IP地址,家属区分配固定的私有IP地址。办公区可对教育科研网进行直接访问,学生宿舍、实验室通过服务器来对教育科研网进行访问,家属区则通过NAT转换来对教育科研网进行访问。校园网全部用户通过公网IP来对教育科研网之外的互联网资源进行访问。学校之外的如WWW、DNS等服务器置于校园网中心,来完成同互联网直接的相互访问,而图书馆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等对内服务器只能由内部网络进行访问。

这一设计中,应用了具有高性能处理能力的防火墙,实现了教育网和校园网出口的路由功能。将单出口的路由器和防火墙,合并到防火墙中,减轻了教育网的线路负载,分担了防火墙负载,降低了设备运行延迟,提升教育网的访问速度。

3.3网络地址的转换设计

NAT即网络转换技术,当前这一技术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被用于因合法IP地址缺乏所导致各种问题的解决。在进行互联网访问时,可将内部地址同另一合法地址封装,在收回数据包时,再将其打开,以还原实际地址。河北工程大学内采用的是私有IP地址段和教育科研网IP地址段混合使用的方式,由教育网负责提供。其中,学生区内一律应用squid,以实现从私有IP地址段向中国教育科研网IP地址段的转换,从而形成类似于应用教育网IP地址段对互联网进行访问的形式。而办公区私有IP地址段则不应用squid。因此,无论是学生区,还是办公区,均要开展NAT转换。在设计方案中,我们对教育网所提供的全部私有IP地址段在防火墙上开展NAT。但因校园网有着较大的用户数量,在公网的访问过程当中,需要巨大数量的NAT,为使防火墙负荷得到降低,在电信出口和电信服务器上增加路由器,来对NAT数据进行分流,从而有效提升整个校园网的访问速度和效率。

3.4域名系统的设计

域名系统由域名服务器和解析器组成,其中,解析器作为客户方,同应用程序相连接,来承担对域名服务器访问的责任,不但负责对域名服务器的返回应答,还需要完成对应用程序的信息传送。DNS技术的动态实现依赖于自身服务器中BIND软件View功能的发挥,其基本查询过程如下图2所示。

河北工程大学的注册域名为hebeu.省略,中国教育科研网为其注册机构,因其DNS服务器地址均由教育网提供,故其服务器应当走教育网的出口。但因公网同教育网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联互通宽带限制,降低了教育网服务器被公网用户访问的速度。为应对这一问题,河北工程大学另外设置了电信服务器,这些服务器使用的地址均由电信提供,从而便利公网用户的访问。两种类型服务器均以hebeu.省略作为域名的扩展,主辅DNS服务器来负责对其解析,且要求DNS服务器能够以请求地址为依据实施区分,从而实现了对河北工程大学电信服务器和教育网服务器的访问,不但域名得到了统一,访问速度也进一步提升。

3.5校园网双出口应用的优越性体现

可控性方面,双出口形式的校园网,虽不能对每个计算机进行公网IP地址的分配,但可完成一个私有IP地址的分配。这表示可跳过NAT环节,将校内计算机直接连接于校园网内,并由学校网络中心实施统一的NAT处理。这样极大便利了对网内计算机的管理,保障了校园网络的可控性。安全性方面,双出口形式的校园网,使网内所有计算机都透明化,脱离了NAT设备的隐藏,当发生内部攻击时,校园网管理员可对实施攻击的计算机直接定位。机房管理方面,双出口形式的校园网分配给校内机房一些私网IP地址,进行统一的NAT处理,这样,机房管理员可将其看做公网IP地址进行使用,大大降低了机房管理员的工作量。

4、结语

双出口校园网是近年来校园网发展的大方向,它综合运用了策略路由、网络地址转换、静态路由等技术,充分整合了本地ISP和CERNET的资源优势,在解决校园网出口问题上具有很好的效果。当前,校园网双出口解决方案已被应用于多所高校校园网改造。实践表明,校园网的网络稳定性、访问速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网络安全性进一步增强,网络运行和管理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参考文献

[1]田志宇.运用接口解决校园网出口瓶颈[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21).

[2]王玉兴.校园网出口瓶颈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工程,2009(11).

[3]钱爱增,谢延红.双出口校园网的设计与实现[J].德州学院学报,2009(20)

[4]左红卫.校园网双出口宽带矛盾解决方案[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10(3).

[5]刘岚.校园网多出口优化技术与应用探讨[J].科技信息,2011(1).

[6]马跃勇.校园网多出口方案的实践与总结[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6).

信息化校园解决方案范文3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联想集团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政教业务总经理王俊杰指出,从教师教学为中心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转变,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化手段对帮助实现自主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和交互式学习等创新教学模式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中国教育信息化事业的重要推动者和参与者,联想在教育部以及中央电化教育馆的指导下,携手业内权威合作伙伴,以多样的数字化工具和创新的云平台,打造未来教育信息化环境,构筑教育未来。

本次展出的联想“教育云”数字化校园整体解决方案,是以联想自主研发的“教育云”虚拟云终端系统为核心,整合电子教室、电子阅览室、电子白板教学、行政办公、Eclass、敏特英语等教学应用的数字化校园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利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显著提升了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教学效果,用户能够从任何位置和设备访问托管的桌面,上课不用固定在教室进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学校的桌面系统,完成作业或者考试,令教学方式更丰富灵活,有效提高教学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有力推动了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此外,联想“教育云”数字化校园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对桌面/应用/用户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存储、统一计算,并向云终端交付Windows虚拟桌面/应用的云计算服务,还可以实现高效、安全的终端管理,并进行更高效、个性化的教学环境调整,有效降低了学校IT管理成本。用户可在60分钟完成200个终端和5台服务器的快速部署,令管理操作系统补丁/应用安装/安全管理的时间减少90%,云终端可实现最快10秒启动虚拟桌面,3秒退出。管理员可以远程通过Web界面轻易完成服务器管理/终端管理/用户管理/安全权限管理四个模块的统一管理,并对用户的应用、数据和外设进行授权管理,安全级别达到可信计算机评估标准“B2”级。此外,联想虚拟云终端系统特别针对教育行业用户的应用特点,增加了高性能视频功能,每台云服务器最多支持40路720p高清教育课件广播。

应用联想虚拟云终端系统后,由于所有桌面/应用/用户数据全部在数据中心集中,进行统一、存储和计算,大幅降低了对终端产品的配置需求,联想云终端能耗仅为7w,是普通台式电脑的3%;并采用无风扇设计,实现零噪音;在此基础上,联想云终端实现了比普通台式电脑使用的不可回收材料减少90%。王俊杰介绍说,未来,如何将一些应用结合,从而成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系统化的提供厂商,联想还将从这个角度做出一些规划。

信息化校园解决方案范文4

关键词:校园网 驻地网 专线 PON WLAN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1-0152-02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当前高校校园网内网多为校方自建,主要用来实现各职能部门(如办公室、教学楼、图书馆等)之间的网络互通、安全隔离、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应用等功能,建设方式多样灵活,需综合考虑学校的组织架构、各楼层网络接入需求等因素,情况相对复杂;因此,本文是基于高校校园内网已建的前提下,针对高校校园网学生宿舍网的不同建设场景,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背景

在高校信息化以及互联网访问需求不断增多的驱动力下,对高校校园网网络接入方式、带宽需求、数据交换能力、网络管理、网络控制、认证计费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高校校园网主流运营模式主要分为两种:运营商独立运营以及运营商与校方联合运营两种方式;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不仅需要负责提供专线接入,而且还要提供宿舍网的统一认证计费等服务;而联合运营中,运营商仅负责提供专线接入,其他的统一认证计费等由校方自有的认证服务器实现。下文将结合这两种运营模式场景提出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

2、校园网技术解决方案

2.1 新建驻地网与专线

新建覆盖学生宿舍区域的驻地网络,接入运营商的互联网专线,分流宽带用户,并对分流用户进行认证、计费。新建接入网可通过“PON+交换机+WLAN”、“路由器+交换机+WLAN”以及“PON/路由器+交换机+xDSL+WLAN”等方式实现。

2.1.1 驻地网采用“PON+交换机+WLAN”方式

(1)方案描述。1)采用PON结合交换机的组网方式,在学校中心机房部署OLT,大楼部署ONU作为楼层汇聚;2)部署AP接入楼层接入交换机,为布线困难或代价高的区域进行无线信号覆盖,实现宿舍楼全面覆盖;3)重新进行楼内综合布线;4)OLT通过互联网专线出口接入运营商城域网,在运营商侧完成用户认证与计费;5)在已有PON+WLAN覆盖的校园内可利旧原楼内ONU设备,如ONU端口不足,则替换或升级ONU;6)为覆盖宿舍内每一名学生用户,可采取 “以宿舍为单位布线(家庭交换机扩展端口)”和“以学生为单位布线(布线至床头)”两种模式;其中“以宿舍为单位布线(家庭交换机扩展端口)”模式可采用“PON+楼层交换机+家庭交换机扩展端口”和“PON+家庭交换机扩展端口”两种组网方式;“以学生为单位布线(布线至床头)”模式可采用“PON+楼层交换机+直接布线”组网方式。

(2)数据访问流向。1)访问互联网:校园宽带用户通过运营商的接入网接入城域网,进行用户认证后访问互联网资源。2)访问校园内网(教育网):根据校园自身规划,存在以下三种情况:①校园宽带用户通过连接运营商宽带访问互联网,经过校园内网的互联网出口访问校园内网;②校园宽带用户通过运营商接入网与校园内网的直连线路,无需认证,能够直接访问校园内网资源(大部分学校从内网安全、网络复杂度等因素考虑,此模式实际中基本不采用);③校园在规划建设时已统一为宿舍预留校园内网接入端口,与宿舍宽带相互隔离,独立接入校园内网中,通过校内身份认证访问内网(教育网)资源,即无需运营商考虑校园内网与教育访问。3)用户互访:校园内用户互访、文件互传等将占用大量楼层交换机性能开销,影响正常业务开展、且无法计费,因此原则上限制大量用户互访(端口VLAN方式),仅允许同楼层甚至更小范围内用户通过楼层交换机二层功能互访。校园用户实际互访均通过互联网进行,例如利用IM软件进行文件互传、利用对战平台等实现局域网游戏。目前运营商对校园宽带用户互访均采取上述策略,图1。

2.1.2 驻地网采用“路由器+交换机+WLAN”方式

这种方式与“PON+交换机+WLAN”方式主要区别在于采用传统路由器+交换机组网替换PON+交换机组网,即在在校园内设置核心/出口路由器作为接入网出口,而不是采用OLT设备实现,其余的AP部署、楼内综合布线、数据访问流向等方式两者均相同。

2.1.3 驻地网采用“PON+xDSL+WLAN”方式

此方式组网与LAN组网相比带宽受限,速率较慢;根据已实施经验,PON+xDSL方式单用户覆盖成本超过PON+LAN方式;另外xDSL组网对电话线路质量要求较高,如电话线路质量不好易造成xDSL工作不稳定或断线,增加维护难度。因此,基本上不建议采用该方式。

2.2 利旧驻地网

(1)方案描述。1)利旧宿舍区域现有接入网络,新增三层汇聚设备,接入新增的运营商互联网专线出口;2)部署AP接入楼层接入交换机,为布线困难或代价高的区域进行无线信号覆盖,实现宿舍楼全面覆盖;3)利旧宿舍区原有综合布线,同时新建其余组网设备;4)出口路由器互联网专线出口接入运营商城域网,在运营商侧完成用户认证与计费;5)根据网络现状情况,需要对现有接入网络中不符合要求设备进行一定的设置改动。

(2)数据访问流向。与上述“PON+交换机+WLAN”方式相同。

2.3 仅新增专线

(1)方案描述。在学校全盘控制校园内网、宿舍生活区网络的政策下,仅需新增运营商互联网专线即可,接入校园网统一出口(学校不允许宿舍区域存在互联网直连接口的情况)。

(2)数据访问流向1)访问互联网:校园宽带用户通过校园网络在校方自建的认证服务器上进行身份认证,获得访问权限后访问互联网(通常分为教育内网权限、互联网权限两种);2)访问校园内网:校园宽带用户通过校园网络在校方自建的认证服务器上进行身份认证,获得访问权限后访问校园内网资源;3)用户互访:用户间通过校园内网进行互访。

3、方案比较

不同的运营场景可以采用不同技术解决方案,以下将从组网和宿舍覆盖布线模式两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

3.1 组网方案比较,表1

3.2 宿舍覆盖布线模式比较,表2

4、结语

本文以研究高校校园网建设为主题,根据新建驻地网、利旧驻地网、仅新增专线等多种建设场景,提出了多种校园网技术解决方案,并进行技术可行性的论证。同时,根据不同的宿舍覆盖布线方式,进行了综合比较。本文涉及到的多种解决方案,可以满足当前主流网络运营商为高校进行校园网建设的需要,不仅可以满足高校的信息化需求,提升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水平,更可以满足运营商发展高校用户、提高信息化收入的需求,最终实现高校和运营商双赢。

参考文献

[1]陈军民,刘建辉.基于SOA构建数字校园网[J/OL].科技广场,2008,第8期:10-35.

[2]中国通信企业协会.FTTx PON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王庆,胡卫,程博雅.光纤接入网规划设计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4]孟玲玲.校园网组建与维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历晓华,段炼,段水福.无线局域网(WLAN)设计与实现[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信息化校园解决方案范文5

铸造智慧教育产业链形成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作为信息化教育的高级形态和愿景的智慧教育,无论是在应用层面还是市场角度都急需一个平台将智慧教育产业链清晰全面地呈现出来。在此次智慧教育展上,来自全国数千所有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院校,在展会上看到了智慧教育的全面解析:智慧教学、智慧校园教务管理、智慧互动课堂、智慧校园生活管理、智慧校园设施、智慧校园后勤管理、智慧图书馆……全方位展示最切合学校需求的产品。记者在现场所见,此届SmartShow汇聚了来自全国优秀应用方案集成商、内容提供商、IT技术及软件提供商、教育信息化设备厂商等尖端展商,华为、松下、百度、中国教育出版网、长城电脑、启明星辰、神州数码等知名品牌厂商的重装亮相突显智慧教育展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

全面渗透教育体系

在本次的智慧教育展上,数十场的智慧教育系列精彩活动诠释了在顶级教育学术研究引领下,继承发展传统,融通现代信息技术,共同建设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全新教育教学环境的发展蓝图,全方位解读了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和未来趋势。在中国首个“校园好方案”评选大赛决赛现场,入围决赛的15家企业带来的校园好方案热烈角逐,通过权威专家团的精彩点评以及来自全国知名院校评审团现场的踊跃投票,推选出了教育领域“最受用户欢迎的Best Solution大奖”。

以终端用户角度展示校园信息化的“首届中国智慧教育成果巡礼展区”人头攒动,现场观众透过巡礼活动看到了来自清华大学、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徐州市教育局、最早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形式的遂宁卓同国际学校及遂宁安居育才中学、部级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获得者郑州二中等全国20所信息化成果示范校带来的校园信息化应用案例。

在“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十七次学术年会分会――大数据背景下促进教育均衡和个性化发展”论坛上,来自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权威机构解读了中国教育信息化政策及未来趋势,同时还邀请了全国知名教育信息化示范校校长分享校园信息化应用的经验,更有信息化企业畅谈中小学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之路,为与会的500位中小学校长、电教中心负责人构建了未来智慧教育发展新思路。

开启创新教育融合时代

用展会的技术驱动和创新驱动引领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趋势,成为首届智慧教育展会上的一大亮点。教育创新技术领航企业:思来氏、世纪超星、优士创新、方宇、蓝蛙等公司的展台人气爆棚。在此届智慧教育展上物联网、大数据、教育云、虚拟仿真技术、3D技术、教学机器人等最新教育应用技术,让到场观众领略到了这场科技创新教育的巅峰盛宴。

信息化校园解决方案范文6

摘要:文章阐述了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的重心与主要内容,指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认识误区,提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策略及可持续发展的步骤。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重心与主要内容

1.1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的说法来源于“数字地球”.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人们对数字化校园给予了不同的诠释,但目前还没有比较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网络化无疑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1.2数字化校园服务重心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教学是学校的本质属性,是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规定着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围绕着教学进行,一切技术与手段都应为“教学服务”而展开。据美国在l999年进行的一次“信息化校园计划”的研究成果表明.有39.0%的大学认为“科技与教学的有效结合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和挑战”。负责该项课题研究的凯尼斯·格林教授指出:“调查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意识到,对于大学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换言之。是那些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和充分地使用这些设备。”这充分说明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为教学服务的。

1.3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内容

硬件建设:备课和示教设备(如备课用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资源管理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等);学习设备(如计算机教室等);管理设备(如校务、教务、政工、财务、后勤等管理用计算机、打印机等);网络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网卡、网线、光纤等)。软件建设:操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软件,课件制作平台及工具软件,示教及学习软件。理论建设:教育理念建设.教育体制建设,教育模式建设,学习模式建设,教师角色形成机制建设,教育评价机制建设。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认识上的误区

2.1重硬件.轻软件,忽视理论建设

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投资少,维持基本教学必须的软件在数量、品种和质量上都严重不足,无法使硬件的功能得到发挥;忽视软件版权问题,使用盗版操作系统等软件,埋下了潜在的危机,一旦遇到严格的维权行动。就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没有形成权威的机构和配套的政策、制度来保证示教和学习软件的开发、升级、维护以及地方化,使师生能够及时方便地得到适用的教、学软件。而理论建设研究滞后,多是零散的、初级的,缺乏组织性和系统性,极大地制约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和健康发展。

2.2用技术提供的可能性替代现实实施的可行性

软硬件企业出于赢利的动机。其设计的各种软硬件方案,从理论上讲,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但在实际上,往往了忽视了我国学校实施的可行性。(1)忽视了方案的经济可行性。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除少数发达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经费一直十分紧张,根本不可能拿出大笔资金满足那些先进方案的开发建设。(2)淡化了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由于数字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又使得教师无法率先获得对先进的软、硬件进行学习和演练的机会,使得这些先进的方案常常难被学校师生全面掌握。(3)模糊了学校对方案功能需求的必要性。为增强产品竞争力和方案对学校的吸引力,企业常常在方案中应用新的技术,在宣传中也大量使用带宽、升级、扩展、浮点运算、网络拓朴、资源库等概念加大营销力度,而这些企业着力渲染的功能,多数是学校根本不需要或很少能使用到的。

2.3硬件建设中的本末倒置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备课和示教设备以及学习设备是与学校中心工作联系最紧密、对教育质量影响最直接、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最大的因素。备课和示教设备、学习设备是数字化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管理设备是提高管理水平,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工具。而网络设备则是将前三类设备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系统功能的工具。如果没有足够的和合理利用的前三类设备,再好的网络设备也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

由于对数字化校园认识的局限性,许多学校忽视了我国教育所能提供的经费条件、人员素质等办学实力的现状,表现出一种浮躁的心态,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有技术上的一步到位和时间上的立马实现的思想,把数字化校园建设这样一件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简单化,把发达地区和重点高校的特化经验普通化,盲目应用到地方学校和中小学,使数字化校园建设失去了持续有序的发展动力。一些“校校通”工程建设也暴露出问题。2002年8月26日《中华工商时报》网络版有文章指出:教育全连接,80%没有充分利用。IT厂商们接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校园网建设大单,花费学校大量经费,苦心建起的校园网却大部分闲置起来,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建议

3.1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理论建设是相对于硬件设、软件建设更为薄弱、滞后的部分。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决定了理论研究应该超前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已是迫在眉睫。(1)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识别、分解.为研究的开展提供课题指南。(2)从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中小学、教育管理机构等部门遴选研究人员.建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人才资源库,使研究人员结构合理。(3)以系列课题形式将已识别的问题分解到相关研究人员手中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4)对研究的结论进行有组织的验收、评估、实验、改进和推广应用。

3.2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

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即调整现行“先建网——再开发资源——最后应用”的建设步骤,按照“先从教学应用着手——通过需求达到或超过供给的内在动力促进资源和网络建设”的技术路线进行。(1)以服务教学、实现教学数字化为建设核心。将投资重点和优先项目调整到目前已经成熟和稳定的对教学起直接作用的设备上来。(2)管理设备及管理软件的建设应注意数据、接口标准的统一,并围绕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教学环境的主题展开,为后期联网奠定基础.同时注意加强管理数据挖掘功能,让管理设备成为学校及各部门领导提高决策水平的得力助手。(3)学校网络建设应在教学设备和办公设备的建设与利用达到一定水平.对数据共享与交换需求较旺盛,网络技术标准趋于成熟时加大投入;应本着先内部网络、后因特网的原则进行规划,尤其是在中小学,不应过于强调互联互通和适时交互的功能,与因特网相连可以在专线、拔号等方式中灵活选择。

3.3推出符合实际的经济型解决方案

不同地区学校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水平差异大.应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建设进程。(1)高校和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可从现行企业的大量解决方案中选取适合的方案进行快速开发。(2)各地中小学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步骤.建设中注意因陋就简.在保证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经济的产品。(3)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级别、不同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多种建设目标、进程和评估方案.避免不发达地区和地方学校不顾自身能力与发达地区或重点高校盲目攀比现象.使建设持续有序地进行。

3-4开展教、学软件的开发模式研究及实施解决教育软件的版权问题、软件的开放性和适用性问题。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加强选择软件平台的技术指导.把好软件学习、使用人门关。以政府批量采购的措施降低采购成本。以政府控制软件版权的策略解决教学软件的开放性问题。(2)充分利用教师队伍中科研能力强的群体自行开发实用的软件。也可与企业联合共同开发。

四、持续搞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骤

4.1认识阶段

在各级各类学校只有少量的计算机单机运行时。师生员工通过各种学习资料、媒体和参观等形式对数字技术的用途开始形成理性认识并有意识地关注此领域的相关信息。学校领导开始关注兄弟单位建设情况。咨询数字化教学对本校的发展可能产生哪些影响.在不同层次、不同进程和使用程度上开始进行建设规划和经费、人员的安排和骨干人员的培训与人才储备。

4.2学习阶段

学校的计算机数量有了大量增加.主要的办公场所都有了配备.人们都可以从身边直接感受到计算机应用给教学带来的便利.只要愿意还可以有一定的上机学习时间。人们开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操作一些比较有名的商业教学软件和由各种渠道交流、获得的软件。开始尝试制作自己的课件,参加各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教学竞赛。开始尝试在自己的一些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管理人员也开始运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学校与外部的数据交流大部分并不是通过专门的网络.而是以光盘等硬件存储传递。有时也通过调制解调器上网传递。

4.3使用阶段

学校计算机设备和数字化资源已经初具规模.基本能满足大部分正常教学的需要。大多数教师也具备了驾驭设备、运用资源开展数字化教学的素养.并能够根据学校教学实际进行资源的二次开发。计算机在学校Et常工作管理中的使用已经实现常规化.并能运用各种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的评估、规划、决策等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的传输和交流可以通过少量的电话线上网来进行。

4-4网络化阶段

由于数字化教学已经常规化。对于数据的需求、传递、交互的要求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建设校园网成了当务之急。通过校园网把已经运行的教学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构成一个统一体.形成了完整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由此。学校内部各环节工作有机地协调起来,许多工作自动完成.不再需要人工的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已经相当轻松,具有很明显的研究性质.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数字化资源的改进与完善。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面。在这一阶段。校园网已经通过宽带与Internet互连.对外数据交流的流量也渐渐增大。但总的来看。学校还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对系统外部的依赖性还不是很强。

4.5信息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