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例6篇

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1

一、坚持手脑并用,以动启思

在教学中我主张手脑并用,让他们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计算规律和数量关系转化为可以摸得到、看得见的实物。这样的话,学生既乐于接受,又容易理解和掌握。如教学“有关8和9的加减法”时,我要求学生每两人一起拿出8根小棒代替书上的铅笔,用两人的文具盒代替笔筒。提出学习要求:把8根小棒分成两堆,你们有几种分法?每次“笔筒”中各有几只“笔”?然后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学生两人合作,很快分出了如下形式:7 6 5 4 3 2 11 2 3 4 5 6 7。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借助对实物的形象思考,学生很快发现了分配的规律:先从一份7根,另一份1根分起,然后按照一份少分1根,另一份多分1根一直往下分。接着我提出:分的两部分合起来是几?从而引导学生自然得出8的组成,又为学习得数是8的加法和被减数是8的减法做好了准备。之后,可以让学生采用此法自主探究有关9的加减法,效果良好。

二、加强语言训练,以说促思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区域狭窄,更缺乏数学语言,而且语言不规范、不准确、不完整。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口表述,用脑思考,从教学生说一句完整、准确的数学语言开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的要求,使学生把内部语言外化出来,以语言的逻辑性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如教学“得数为5的加法”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让学生感知到由于小朋友站的位置不同,两人各自左侧和右侧停放的车辆数也不同,因而写出来的加法算式也不同,但总共停放的车辆数是不变的,边教学边写下如下板书:3+2=5,2+3=5。这时结合图画启发学生思考:上下两个算式比较,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3和2调换位置再加,得数有没有变化?而后引导学生完整表述: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3和2的位置不同,3和2调换位置再加,得数一样。为了巩固这一认识,我让学生同桌面对面,左边的学生拿出准备的小棒,左手拿4根,右手拿1根。求一共有几根?有哪些列式的方法?一个同学列出了4+1,另一个同学列出不同的1+4。再问:为什么列出的算式不同呢?若学生回答时语言表述正确,则说明对数的概念已经理解了。这时再因势利导,进一步学生说出了:1+4=4+1,2+3=3+2,有的学生还说出了:1+3=3+1,4+2=2+4,1+2=2+1……学生的情绪高涨,同时也达到了训练思维的目的。

三、创设乐学情境,以趣激思

实践证明,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时,他就会千方百计地去了解它,挖掘它。对此,我注意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种带有趣味性的宽松环境,促使学生自觉自主地探索知识,提高以趣激思的效率。如教学整理和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知识时,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复习起来积极性不高。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但不能提高计算能力,反而使学生的思想有压力,从而影响思维能力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先用粘贴卡片的方式依次出示0+…,1+…,……,10+…,形成加法表,在依次出示10-…,9-…,……,1-…,形成减法表。而后让学生多角度观察,有序地进行练习。最后采用齐答、抢答、“找朋友”、“放鞭炮”、“投信箱”等形式组织学生反复练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不仅学得愉快、用的灵活,而且强化了记忆,提高了思维的活跃性。

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2

1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是关键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要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从小就喜欢数学、学好数学,首先应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其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具有“向师性”。要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对学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认真呵护学生的自尊心,仔细保护他们的人格尊严,绝不能挖苦、打击,甚至体罚学生。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欢乐气氛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儿童好奇心强,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好奇心的特点,激发其求知的欲望,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准能够激发兴趣的地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引人入胜的情景。如:数一数、摆一摆、试一试,剪、拼、贴、补等,都可以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的欲望。

2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应注重动手操作

“手是脑的老师。”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新教材更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低年级教学更是如此,在操作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是每节课的核心。如教数的组成时,我让学生先摆小棒。“9根小棒分成两堆,该怎么分呢?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分法最多,。”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动作很快。边摆边说边记,有的还在争吵,都想说服对方。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自己通过努力得到了知识很是高兴。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角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几何图形。因此,角的认识及画角是教学重点。我首先出示学生熟悉的实物,如:三角板、五角星、书本等,请他们指出上面的角,让学生初步感知实物角。再让学生利用两个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成一个活动角,对不熟练的再让好学生辅导一下。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做角,更加深了对角的组成的认识。在教学画角时,我也同样不讲如何画角,而是鼓励学生自己画。开始,学生画出了各种各样的不规则的角,比如有的没有顶点,有的边不直,还有的画了个图等等。针对画角出现的问题,我鼓励学生从课本中找答案,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主动练习,并再次给他们创设条件,让他们用笔和尺画角,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积极探讨摸索,终于画出了正确的角,并总结出了画角的正确方法,这样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动作思维是十分有益的。

3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应注重语言训练

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相应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借助语言才能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思维的结果和认识活动的成就又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错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述。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过程,这样坚持下去,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低年级学生词汇有限,所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要有恒心,要坚持循序渐进。首先用词要准确,如一“棵”树,一“朵”花,单位名称不能乱用。其次,语句要完整,如“谁比谁多”等等。我们要用完整的句式来规范学生的语言,最后表述要连贯、有条理。如教“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时,先让学生分组摆小棒探讨十几减九的算法,然后小组派代表讲述。学生大多数想到了算减想加、破十法、连减法。我没有停留练习,紧接着说:“谁还想起其它的算法吗?谁想起来是最最棒的。”于是,学生们都又开始积极地思考。一会儿,有个同学说:“我从十里取出四给五就变成了九……九减九等于零……”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意思,但话说得断断续续,急得脸都红了,我微笑着抚摸着他的头,鼓励道:“别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说好。”“十减四就剩下六,所以十五减九等于六。”多么有创意的想法,我大加赞扬,并向他伸出了大拇指。其他同学羡慕得不得了,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先用九减五等于四,再用十减四等于六。”“先用十减四,再用五减五,十减四等于六。”……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虽然他们有时表述得不大清楚,但我们要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迸发出更多的、更耀眼的火花。

4让学生自己学会思维

学生对于某些知识往往能够说出,也能机械地运用,而实际上并不一定真正理解,虽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复杂的,但应该是主动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学必须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去积极地思考,让他们通过观擦、比较等一系列必要的活动去主动探索。教师要把知识与方法一起教给学生,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维活动得到有效地训练,学会思维方法,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启示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也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首先要教会学生观察,刚入学的学生观察常有一定的随意性,往往只能看出图中较明显的事物。因此,我们必须教会学生用一定的方法观察图意。例如,解答文字题,首先要看看题中的条件及问题是什么?再分析一下各个数量的关系如何?最后思考解答此题用什么方法计算,这种思维方法是其他一切思维方法的基础,从低年级起就要有意识培养。

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3

一、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的深刻度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它是人脑对现实事物中有关数量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反映。要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就要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而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其特点是: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即善于用概念和规律去提示问题的本质特征。它不仅表现在思维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上。低年级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必须重视直观教学,让学生实际操作,在丰富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各种规律发现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正确而迅速的特点,它反映智力活动的速度。只有善于深刻地、独立地灵活思考,才能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机立断,及时解决问题,迅速得出结论。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思维能力,对思维敏捷性的认识应把握住两点:其一,前提是正确;其二,关键是速度。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偏废任何一方。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遵循的规律,为使学生能迅速、快速地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处理好数与形的关系。学习数的概念和数的计算时,可用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学习几何知识,可利用数的概念和数的计算来揭示几何形体的特征,使数和形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独创性包括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小学低年级概念教学中思维独创性的培养,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敢于质疑的习惯来实现。不仅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用学具搭桥”“用学具开路”,让学生手脑并用建立概念。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灵活性强,就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去思考问题,善于敏捷地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切情、严格、求效,注意开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启发学生寻求变异,从不同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在小学低年级,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主要通过思维起点高、灵活性强的问题来实现

五、注重合作学习,互补个性思维盲区

常人在思考问题时总难免会出现思维的盲区,不可能任何事情都能考虑得百密而无一疏。小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同样如此,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显得很薄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集体交流,共同思维,共同创新。

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4

【摘 要】当前中国的人才培养主要途径为教育,接受教育的学生,在教育场所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与创造力有较大的联系。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发散思维入手,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想象、联想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关键词 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特点

引言:创新是当前社会中各个行业中,关注度最高的焦点,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也需要进行创新,这个创新除了教学方面的创新,还要从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低年级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充分的利用学生自身的特点,发挥其想象力,对其发散思维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1.创新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的特点

从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创新思维影响着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也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发育,所以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在处理数学问题时,可以充分的引导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散思维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在低年级学生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发散思维入手进行培养,帮助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可以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帮助学生在处理数学问题时,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思路。对低年级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发散思维作为创造思维的核心,具有以下这些特点:

第一,敏锐

在学生发散思维中,敏锐性主要是指学生对观察的事物的敏感度,可以将事物中不寻常、缺损等部分特征找出,可以根据自己的敏锐性,将问题解决。在低年级学生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的敏锐性进行培养,让学生主动的发现数学问题,并利用自己的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将遇到的数学问题解决。

第二,流畅

在创新思维中,发散思维有个流畅性的特点,在学生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其发散思维将发挥其作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是在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其思维较为敏捷、迅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多种解决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其思路是畅通的,思维是活跃、敏捷的。

第三,变通

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会变通,也就是随机应变,也就是俗语中的“不一条道走到黑”。发散思维就具有随机应变的特性,在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变通能力,要让学生不受常规知识、解题方法的束缚和限制,要让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敢于大胆的构想,转变思路,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

创造思维的核心组成部分发散思维,其除了以上这些特征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特征,例如独创性、创新性等。发散思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2.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在学生学习、成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解题能力,需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分析,要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入手。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有很多,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的活跃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一,在疑问中培养

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喜欢问为什么,所以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在疑问中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疑问点,让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对学生问题的见解,学生针对数学教学中有疑问的地方,有不同的见解,学生的想象力、思维活跃度非常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会充分的发挥想象力,所以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从数学疑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第二,在变化中培养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问题,转变为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或者是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将数学问题中的主语等进行转变,使其接近学生的生活,通过与学生的生活贴近的问题分析,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第三,在想象中培养

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这是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中可以充分利用的,面对数学问题时,让学生发挥其想象,将其想象成自己喜爱的水果、饮料等问题,通过想象,将遇到的数学问题解决。想象力是发散思维培养中的关键因素,所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需要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锻炼和提升。想象力促进发散思维能力等的培养,所以在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要从学生的特点、学习状态等入手,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3.小结

数学在生活和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在低年级教学中,是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掌握更多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成长,提高其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永兵.活用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09(09):41

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5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低年级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0-108-01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智能发展和脑神经细胞成长迅速,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技巧训练,可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发现、创造,开拓创新性思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教育的加强,并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培养学生发散性、创造性与迁移性思维等方面出发。在教学课堂中创设相关情境,推动学生自主地探究数学知识,使数学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1. 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思考和归纳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兴趣,使其畅所欲言,有效地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的训练。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情境作为教学内容传授的媒介,要想及时吸引学生注意力,必须创设出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的有效情境,有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教学时需在短时间内通过谜语、童话故事、游戏活动、模拟表演、生活场景等方式创设情景,例如教授《加减运算》时,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生活情景:“妈妈在超市里买了8个苹果,吃了3个后,还剩下几个?”;教授《数的大小比较》时,可以通过生活中分糖果进行教学,有些小朋友分到4个糖果,有些分到3个糖果,问他们哪个比较多。这些方式不仅具有趣味性,也是孩子们喜爱的方式,但要注意创设的情景必须以教学内容为主体,科学准确地进行创设。

2. 学习情境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要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形成和积累的经验,构建出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体现出数学课堂学习的自主、开放、互动特点,在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中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生活中了解数学,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源源不绝的教学资源,例如教授《分类》时,可以通过学生对不同物品的分类为基础,对同种物品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教学。利用数学的不同特点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

(1)数学数形结合及数形转化特点。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课堂中,教授学生加减知识后,将学生使用的铅笔整齐地在桌子上摆成5行4列,其中前4行每行摆4支,最后一行摆3支,让学生回答桌子上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可以通过逐项累加的方法(4+4+4+4+3=19)进行计算。数形结合的开放探索方式,可以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数学一题多解的特点。教授《认识人民币》时,可以通过将1元换成零钱的方法,让学生把手中的零钱通过等换法进行换算,得出的结果有10个1角、1个5角和5个1角、2个5角、5个2角等。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应只是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创造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并利用一切时机吸引学生的兴趣,有效发展其创新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3. 有效运用生活情境促进学生的迁移性思维

数学学习作为创造性的活动,应在生活中不断观察分析,并应用到实际当中,进行自主探索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教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基础教育阶段,有效运用生活情境,教导学生探索并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迁移性思维,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在低年级数学图形教学中,如何运用图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剪纸方式让学生对图形进行了解并有效运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用报纸或其它剪纸剪出规定的图形。在剪纸过程中,教师可以边教导边向学生讲解图形的主要特征,有效强化有关图形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加强其对各种图形之间关系的认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图形认知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迁移性思维的培养,进而加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 结语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合理组织,教师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年龄、已有认知、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效培养创新能力。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对象主要是8岁左右的孩子,课堂教学时应注重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不断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和反思数学学习,帮助他们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创新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徐成山.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素质

教育论坛(下半月), 2010(11):61-62.

[2] 王凤才.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

科教文汇,2009(31):145.

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习惯;培养;倾听;数学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质量的提高,而且会使学生受益终身。低年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只有从低年级抓起,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就对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聚焦倾听,让思维与表达共舞

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人际交往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会倾听才会学习。低年级的孩子由于贪玩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往往不会倾听,因此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

1.指导倾听方法,促成倾听习惯

2.锤炼课堂语言,激发倾听热情

3.加强倾听训练,提高倾听能力

4.作出倾听榜样,传达倾听态度

5.巧设评价机制,强化倾听习惯

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上呈现声情并茂的语言、精彩的提问、巧妙的设计,充满智慧、激情的评价,那么就可以紧紧地抓住学生的眼睛、耳朵、心灵,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提供倾听的契机,逐步形成倾听的习惯。

二、问题意识,让质疑与创新同行

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敢问”。立足课堂,放眼课外,引导学生“会问”。“好奇是引导思维探究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兴趣”又来自于有意识地引导与培养。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思维,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尊重并认真思考学生的提问,不让问题止于自己,使之绽放出创新的美丽花朵。

三、数学阅读,让思维与文本对话

解决问题的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低年级学生缺乏阅读理解能力,面对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感到很困难。此外,文字、图画、对话、表格等多样化的问题呈现方式,加大了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难度。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尤其注意指导学生认真读题,每道题至少读三遍,第一遍要读懂内容;第二遍捕捉有用的数学信息,标出关键词;第三遍读后准确答题。

四、动手操作,让探索与发现碰撞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做中想,想中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学生亲身感受了,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低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画一画”“摆一摆”“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积累学习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联系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操作自制的活动角,边操作边观察边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估算验算,让高效与质量并重

估算是一种开放性的、探索性的思维活动,它具有不确定性,它是开放的,如何根据条件来选取主要信息进行估计,这是一种能力。我觉得,在低年级最常用的估算方法有:(1)近似估算法;(2)联系实际估算法;(3)数位估算法。当然,估算的方法还有很多,学生坚持在计算前、检查中估算,将会尝到估算的好处,从而将其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因此,我们要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

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的点滴细节中,低年级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要把目光放长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借助习惯的“东风”让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叶尧城,向鹤梅.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张彩兰.教给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甘肃教育,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