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基本步骤范例6篇

审计的基本步骤

审计的基本步骤范文1

关键词 方法权利要求 创造性 整体原则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0.078

Analyzing the Overall Principle of Creative Method of Claim

HU Wenjuan

(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Patent Examination Cooperation Center in Hubei, Wuhan, Hubei 430000)

Abstract It is a difficulty of the objectivity of judgement in inventive steps of patent examination. Holding the whole principle is the basic condition for approaching objectivity. Means claims are usually described by multi procedures or process. In practice, wrong judgement often occurs in inventive steps while disregarding of the whole principle. The consideration factors of the whole principle are explored for correct judgement in inventive steps of means claims.

Key words means claim; creativity; overall principle

0 引言

创造性判断在发明专利的实质审查过程中,其地位非常重要,发明是否具有创造性,往往是审查员与申请人/人之间的争议焦点。《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创造性》中贯穿着“整体”的思想。第3.1节关于“审查原则”规定:“在评价发明是否具备创造性时,审查员不仅要考虑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身,而且还要考虑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将发明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第3.2.1.1节中关于“三步法”的规定:“判断过程中,要确定的是现有技术整体上是否存在某种技术启示”。第6.4节关于“对要求保护的发明进行审查”规定:“创造性的判断,应当针对权利要求限定的技术方案整体进行评价,即评价技术方案是否具备创造性,而不是评价某一技术特征是否具备创造性。”①②③“整体”原则应当贯穿于创造性判断的始终,忽视“整体”原则容易造成创造性判断错误。

方法权利要求作为一大类权利要求,通常采用工艺过程、步骤或者流程等技术特征来描述,方法权利要求中各步骤之间执行的顺序、步骤得到的中间结果等,在创造性判断中应当如何考虑,也是在审查员与申请人/人之间容易引发分歧的问题。笔者从两个实际案例入手,引出方法权利要求的创造性判断容易出现未把握“整体”原则的问题,结合对“整体”原则的思考与理解,深入分析方法权利要求创造性判断中的“整体”原则需要考量的因素。

1 案例介绍

案例1:某发明专利申请,涉及适用于能够通过手指或触控笔等的接触而输入信息的输入显示装置等的导电性膜的制造方法,其说明书指出现有导电性膜具备形成在膜基材的两面的透明导电体层和形成在各透明导电体层的表面的金属层,存在将该膜卷成卷状时邻接的膜彼此压接的问题,如果将压接的膜彼此剥离,则有时损伤膜内的透明导电体层,可能导致品质降低。

本发明采用在第1铜层的表面形成含有氧化亚铜的氧化被膜层,在将第2层叠体卷成卷状制成第2卷时,发挥即使不在导电性膜之间插入衬纸也不压接的效果。

权利要求 1:

一种导电性膜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性膜卷的制造方法包含如下工序:

第1工序,在膜基材的一侧通过溅射法顺次层叠第1透明导电体层和第1铜层,将得到的第1层叠体卷成卷状,制成第1卷。

第2工序,将所述第1卷在大气中存放30小时以上,在所述第1铜层的表面形成含有氧化亚铜的氧化被膜层。

第3工序,边将所述第1卷开卷,边在所述膜基材的另一侧通过溅射法顺次层叠第2透明导电体层和第2铜层,将得到的第2层叠体卷成卷状,制成第2卷。

审查员检索获得三篇对比文件。对比文件 1 公开了一种单面的导电性膜卷的制造方法,其将透明导电材料层设置在基板的表面上,其它导电材料层淀积在透明导电材料层上或基板的相反侧上,通过选择性地蚀刻这些层,从而制成用于安装电元件的焊盘和形成电路的导电迹线的布图。对比文件 2、3分别公开了一种导电性膜的结构。对比文件1-3均未公开本发明的发明构思。

审查意见如下:

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相比,区别技术特征在于:(1)第2工序中将第1卷在大气中存放30小时以上,在第1铜层表面形成含有氧化亚铜的氧化被膜层;(2)在第3工序中边将第1卷开卷,边在所述膜基材的另一侧通过溅射法顺序层叠第2透明导电体层和第2铜层。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本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如何形成有铜被氧化的层;(2)如何形成完整的导电性膜的结构。对于区别技术特征(1),对比文件2公开了……;对于区别技术特征(2),对比文件3公开了……;……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

【案例分析】

权利要求1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单面的导电性模的结构,并不存在双面才是完整的结构概念,权利要求1并没有需求要形成双面的膜结构,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2)未从发明的整体技术方案出发来确定技术问题。并且,审查意见在评述区别技术特征时,将方法权利要求的相互关联的步骤(2)、(3)割裂开来作为多个区别技术特征,分别解决不同的技术问题,导致相互关联的步骤各自孤立,未从整体上把握技术方案。

案例2:某发明专利申请,涉及对多源图像的融合方法,其说明书指出目前采用小波域隐马尔可夫树HMT统计模型来捕捉小波系数不同尺度间的相关性,并将该模型用在图像融合上,但存在以下问题:小低频部分融合规则过于简单,导致许多信息丢失;对图像特征的选择缺少方向性,不能充分提取出原始图像中的细节信息;图像中的边缘和轮廓奇异性的各向异性特征,不能被各向同性小波变换有效捕捉。

本发明采用基于方向波域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多源图像融合,提高融合图像的质量。

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方向波域隐马尔可夫树模型的多源图像融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输入两幅原始图像,并利用基于小波变换的融合方法从两幅原始图像中得到一幅初期融合图像;

(b)对两幅原始图像与得到的初期融合图像分别进行Directionlet变换,分别得到三幅图像的Directionlet低频系数和高频系数;

(c)对得到的初始融合图像的Directionlet高频系数建立HMT模型,构造该模型的参数集 ;

(d)利用期望最大算法即EM算法对构造的参数集 进行训练得到它的估计值根据分别计算两幅原始图像的每个Directionlet高频系数的后验概率;

(e)对两幅原始图像的Directionlet低频系数采用自适应加权融合规则进行融合,得到融合图像的Directionlet低频系数;

(f)根据步骤(d)中得到的参数集和后验概率,对两幅原始图像的Directionlet高频系数采用显著性测量的融合规则进行融合,得到融合图像的Directionlet高频系数;

(g)对上述的融合图像的Directionlet系数进行Directionlet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

审查员检索获得三篇对比文件。对比文件1公开了对两幅原始图像分别进行Directionlet变换,对Directionlet低频系数和高频系数分别进行融合,再进行Directionlet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对比文件 2公开了一种图像分割方法,对高频分量使用Directionlet域HMT模型获得估计参数,对比文件 3公开了一种图像融合方法,对两幅原始图像Contourlet变换高频分量分别HMT建模得到各自参数集,指导融合。对比文件1~3均未公开本发明的发明构思。

审查意见如下:

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相比,区别技术特征在于:(1)利用基于小波变换的融合方法从两幅原始图像中得到一幅初期融合图像,并对初期融合图像进行Directionlet变换,得到其Directionlet低频系数和高频系数;(2)对得到的初始融合图像的Directionlet高频系数建立HMT模型,构造该模型的参数集 ;利用期望最大算法即EM算法对构造的参数集 进行训练得到它的估计值,根据分别计算两幅原始图像的每个Directionlet高频系数的后验概率;(3)……

对于区别技术特征(1),对比文件2公开了……对于区别技术特征(2),对比文件3公开了……区别技术特征(3)……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

【案例分析】

权利要求1中针对高频系数的融合,是对初期融合图像的Directionlet高频系数进行HMT建模及后续参数集的构建及训练得到估计值,根据估计值分别计算两幅原始图像的高频系数的后验概率,进而对两幅原始图像的Directionlet高频系数采用显著性测量的融合规则进行融合。对比文件1~3针对的对象均未出现初期融合图像。一般而言,操作步骤针对的对象不同,获得的结果必然不同,获得的结果用于指导后续步骤的操作也必然不同,而对比文件1~3均未公开上述内容。并且,审查意见在评述区别技术特征时,将对初始融合图像进行操作相关的特征割裂开来,并分别解决不同的技术问题,导致相互关联的特征各自孤立,未从整体上把握技术方案。

上述两个案例从表面上看,审查意见中的创造性判断貌似注重证据使用,但仔细分析,这种审查方式并不正确,它违背了专利法审查指南上规定的关于创造性判断的“整体”原则。

2 把握“整体”原则时的考量因素

如本文第一部分中指出,《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创造性》中贯穿着“整体”的思想。从“整体”出现的三个位置来看,这三个“整体”分别从三个不同的层次,阐述了创造性判断中应遵循的原则。第一个“整体”从创造性判断的基本思路和原理上,提出“整体”的基本要求;第二个“整体”从“三步法”中“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否显而易见”上,即从技术启示的角度,提出“整体”的判断方法;第三个“整体”从创造性判断针对的是技术方案而非某一技术特征的角度,指出“整体”的判断对象。

根据以上两个案例,笔者提出在方法权利要求的创造性判断中,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是否能够将多个步骤技术特征拆分的情况,有助于在判断方法权利要求的创造性时把握“整体”原则。

2.1 考虑步骤的顺序调换能否达到相同效果

方法权利要求往往是一套完整的工艺步骤,虽然由多个技术特征构成,但这些技术特征组成一套解决手段,构成一个发明构思。因此,在发明构思不可拆分的情况下,不应将形成该发明构思的多个技术特征拆分开来。判断方法权利要求各个步骤之间的顺序关系是否可以随意调整,而不影响发明构思的实现,是是否能够将各个步骤拆分开来讨论的关键。在不能通过先后顺序的调换达到相同的效果时,不宜将多个步骤的技术特征拆分开来进行分别判断。

例如案例1中“第2工序,将所述第1卷在大气中存放30小时以上,在所述第1铜层的表面形成含有氧化亚铜的氧化被膜层”与“第3工序,边将所述第1卷开卷,边在所述膜基材的另一侧通过溅射法顺次层叠第2透明导电体层和第2铜层,将得到的第2层叠体卷成卷状,制成第2卷”之间具有先后顺序,若这两个工序顺序调换,显然将不能够利用在所述第1铜层的表面形成含有氧化亚铜的氧化被膜层的效果,从而也就不能够解决将膜卷成卷状时邻接的膜彼此压接的问题。在此情况下,不宜于将多个步骤的技术特征拆分开来。

2.2 考虑后续步骤的执行是否依赖于前述步骤的结果

方法权利要求往往存在多个步骤,每个步骤可能都会产生某个结果,在判断方法权利要求的多个步骤技术特征是否能够拆分时,判断后续步骤是否依赖于前述某个步骤生成的结果, 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即考虑步骤之间是否体现了执行结果的依赖性,即第二步骤的执行是否依赖于第一步骤的执行结果。

例如案例2中,步骤(b)的执行针对的对象是步骤(a)的结果“初期融合图像和两幅原始图像”;步骤(c)执行针对的对象是步骤(b)的结果之一“初期融合图像的Directionlet高频系数”;步骤(d)执行针对的对象是步骤(c)的结果“初始融合图像的Directionlet高频系数的HMT参数集 ”;步骤(e)执行针对的对象是步骤(b)的另一结果“初期融合图像的Directionlet低频系数”;步骤(f)执行针对的对象是步骤(d)的结果“参数集和后验概率”;步骤(g)执行针对的对象是步骤(f)的结果 “融合图像的Directionlet高频系数”及步骤(e)的结果“融合图像的Directionlet低频系数”。可见,多个步骤之间存在步骤结果的传递,后述步骤的执行明显严格依赖于前述步骤的结果输入,其中任意一个中间结果的输入不同,都将会导致最终结果的不同。当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步骤(e)和步骤(f)他们之间采用一先一后或者并行的顺序关系,并不影响其结果对后续步骤的影响,因此这两个步骤之间的顺序,单独来说不需要关联考虑,但是从权利要求整体技术方案来看,显然需要考虑各步骤之间的关联,不宜于将多个步骤的技术特征拆分开来。

3 小结

针对方法权利要求的创造性判断,需要把握“整体”原则。这里的“整体”指的是从整体的视角来审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评价创造性时,既要认识到各个步骤技术特征本身的存在,也应充分意识到各个步骤技术特征之间所存在的关联,才能真正做到从“整体”上进行创造性判断。

注释

① 专利审查指南2010[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审计的基本步骤范文2

关键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算;计算机辅助审计

中图分类号:F840.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093-04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社会化发放过程中核算的真实性、合规性、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执行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对于促进基金规范支付管理,维护广大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是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对社会保险基金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背景

为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业务和财务管理,某市劳动部门逐步采用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其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也已日益成熟。相应的,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审计工作也随着该系统的发展发生着变化,先是看手工账,然后看电子账。但由于种种原因,审计人员始终无法获取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后台原始数据,仍然脱离不了就账查账,就财务查财务的圈子。也就是说,财务数据缺乏业务数据的验证支持,因而存在着很大的审计风险。在这种情形下,对社会保险基金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就势在必行。

二、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一般步骤

1.审前调查。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审前调查不仅要了解常规审计方法下的所有内容,还要深入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内容,具体如下:(1)详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目的是更好的设计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同时初步确定数据采集的范围。(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主要了解被审计单位计算机的软件配置情况,包括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目的是便于数据的采集和转出。(3)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结构。包括数据库系统本身的数据格式及可导出的数据格式、数据表的结构及之间关联关系等。

2.审计数据的采集及处理。(1)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是利用被审计单位数据库本身的导入导出功能和ODBC方式,其他数据获取方式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系统的功能和导出数据是否符合审计人员的要求确定。(2)根据审计分析的需求,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表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清理。

3.审计数据的审计分析。(1)依据审计目标和重要性水平确定审计重点。(2)检查法规、文件规定的执行情况,发现审计疑点。(3)建立计算机审计模型。(4)针对涉及的具体表,利用SQL语句加以查询分析。(5)对查询结果进行核实,确认审计查证问题。

三、审计案例

(一)审计所需资料

(1)事改企单位表。包含所有事业改企业编制的单位名单。重要内容如下:1)单位码;2)单位全称。(2)职工缴费明细台账表。包含各月各单位各职工缴纳各险种保险费的明细记录。重要内容如下:1)单位码;2)个人编号;3)缴费月份――保险费的所属期;4)缴费基数。(3)退休档案表。包含所有退休人员的基础信息。重要内容如下:1)单位码――参保单位身份唯一标志,“48888”表示自由职业者;2)个人编号――参保职工身份唯一标志;3)姓名;4)出生年月;5)退休时间。(4)社会发放记录表。包含各月发放给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明细记录。重要内容如下:1)结算期;2)单位码;3)个人编号;4)姓名。(5)退休人员生存验证明细表。包含各年度退休人员的生存验证纪录。重要内容如下:1)验证年度;2)单位码;3)个人编号;4)验证时间。(6)需生存验证明细表。包含各年度未按规定进行生存验证的退休人员名单。重要内容如下:1)年度;2)单位码;3)个人编号。(7)养老死亡支付情况表。重要内容如下:1)单位码;2)个人编号;3)死亡时间;4)冒领月数;5)冒领金额。

(二)审计步骤

步骤一:审查生存验证执行情况

针对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冒领丧葬抚恤金和养老金行为,相关文件规定,基本养老金和定期救济费领取资格在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进行年度验证,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理验证手续的企业离退休人员或供养直系亲属,其养老金或定期救济费将从次月起暂停发放,直至办理补验证手续后的次月方能恢复发放。

审查是否存在未经验证、逾期仍然继续发放养老金情况:

1.将退休人员生存验证明细表按照验证年度等于2004年进行筛选,生成2004年已验证的退休人员表。

2.将社会发放记录表按照结算期大于等于2004年7月1日进行筛选,生成2004年7月之后发放记录表。

3.将需生存验证明细表分别与个人编号进行关联,查找需生存验证明细表中存在,但表中不存在(未验证),且表中存在(发放了养老金)的个人编号,生成未验证、逾期仍然继续发放养老金表。

步骤二:审查是否存在不满足退休条件办理退休且领取养老金

文件规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退休条件,方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1)达到国家、省规定的退休年龄。(2)企业和本人按照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3)1998年7月1日前参加工作的,缴费年限满十年以上。1998年7月1日之后参加工作的,缴费年限满十五年及以上。

1.审查不满足条件1办理退休的情况。将退休档案表按照条件“性别等于男且退休时间与出生年月相隔的年数小于40或者性别等于女且退休时间与出生年月相隔的年数小于35,并且个人编号存在于社会发放记录表中”进行筛选,生成不满足退休条件1办理退休表。

2.因为只有2004年的缴费记录,因此针对在2004年办理退休的人员,审查2004年初至退休之日是否正常缴纳养老保险费。将退休档案表与职工缴费明细台账表按照个人编号进行关联,查找退休档案表中存在,但职工缴费明细台账表中不存在,且退休时间大于2004年1月1日的退休人员,生成不满足退休条件2办理退休表。

3.将退休档案表按照条件“工作日期小于1998年7月1日、且缴费年限小于10、且单位码不存在于事改企单位表中、并且个人编号存在于社会发放记录表中”进行筛选,生成不满足退休条件3办理退休表。

步骤三:审查是否存在已死亡的退休人员仍在发放养老金

依据相关文件规定:“……死亡离退休人员从次月起停发基本养老金”。因而,审查是否存在离退休人员已办理死亡手续但继续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情况就成为审计重点。

1.审查是否存在办理死亡支付后仍在发放养老金问题。将养老死亡支付情况表与社会发放记录表按照“个人编号相等、且养老死亡支付情况表的办理时间小于社会发放记录表的结算期”进行关联,生成死亡支付后继续发放养老金表。

2.审查养老死亡支付情况表中的冒领月数及冒领金额是否计算准确。办理死亡手续的时间与死亡时间可能相隔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发放的养老金即为冒领养老金。将社会发放记录表与养老死亡支付情况表按照个人编号进行关联,按照条件“死亡时间小于社会发放记录表的结算期”进行筛选,生成死亡后冒领记录表。

将死亡后冒领记录表按照个人编号、死亡时间、冒领月数、冒领金额进行分组,计算死亡后发放养老金次数(冒领月数)、发放养老金的合计金额(冒领金额),按照条件“死亡后发放养老金次数不等于冒领月数或者发放养老金的合计金额不等于冒领金额”进行筛选,生成死亡冒领月数、金额不符情况表。

对查询出的情况查明原因,确定问题。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模型

步骤一的审计模型如下:

步骤二的审计模型如下:

步骤三的审计模型如下:

(四)相关SQL参考语句

四、社会保险资金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发展趋势和未来

1.计算机审计向联网审计方向发展。利用计算机的快速反应,远程操纵,自动预警等功能,通过立法或制定有关规章,在被审单位的电算化系统中建立稽核模块,在其内部建立非现场即时监控系统,通过联网技术与审计机关的计算机系统进行连接,建立审计机关与被审单位之间的远程监督控制,从而实现联网审计。利用计算机进行联网审计,是今后审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当然,要真正实现联网审计需要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建设。

2.建立数据仓库,对数据的再开发利用。目前,数据仓库一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著名的数据仓库专家W.H.Inmon在其著作《Building the Data Warehouse》一书中给予如下描述: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 、相对稳定的 、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审计中产生的大量有价值的数据,特别是经审计处理过、验证过是正确的数据,正好是数据仓库的重要组成。通过对数据仓库的分析,可以较准确地预测社会保险金的运作状态,发展趋势,计算出可信的风险指标等等。目前,审计署也着力开发数据仓库在大型审计项目中的运用。数据仓库的建立也将是今后审计的一个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董化礼,刘汝焯.计算机审计案例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审计的基本步骤范文3

功能需求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驱动就是信息规划和特定应用的功能需求,通过对业务需求统计和分析,发现对于工作流而言,主要关注三个核心功能点。

一、用户友好的流程定义工具,就是说由业务用户对自己的流程进行定义,并且要求区分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组织机构,且各组构机构间流程能关联。通常对于业务系统集成而言的流程,因为与业务系统紧密相关,完全让用户设计一个流程是不现实的,而对于企业协同办公系统来讲,是可以做到的,且业务用户可以对已经建立好的流程进行改进,因此提供一个基于WEB,简单易用、用户友好的流程设计器是非常必要的。

二、表单自定义,就是说要有一个能定制表单的表单设计器,用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进行调整,或是新建表单,并配置表单是否组织外公开等属性。除了表单自定义外,还要能实现表单与流程步骤的轻松绑定及表单域权限访问设定,使不同环节的处理人能够能表单的不同域有不同的读写权限或是保密设置。

三、灵活的临时性动态需求,例如:驳回、委派、会签(包括加、减签,补签)、收回(撤消)等。之所以叫灵活的临时动态需求,就是因为有这些需求,存在的很强的人为个性化因素。

整体架构

系统架构中除了满足用户的常规功能情需求外,还要综合考虑各种非功能性需求,如扩展性、适应性、可管理性等。面向企业的具体应用场景,我们整理了工作流的整体架构,如图1,各模块分层组织,位于上层的模块依赖于底层的模块。正如你所看到的,表单定义模型和流程定义模型位于整个工作流系统的最低层,因为它是整个工作流系统的基础。

图一:系统结构图

一、流程定义模型:定义对流程进行描述的所有对象。因为对流程进行描述的本质就是利用这些模型进行建模,所以这些模型对象的实现直接决定着工作流系统对流程的描述能力。

二、组织结构适配器:工作流系统在与业务系统进行集成时,需要进行组织适配,组织和人员选择。具体实现时,工作流系统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组织机构模型(包含在流程定义模型里),协同系统在实施时默认采用系统中的组织结构。

三、流程执行引擎:将流程定义模型解释为流程实例模型。利用这些流程实例模型完成流程的调度和执行。在工作流系统里,执行引擎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实现时不仅需要考虑各种流程调度的实现,还要考虑执行的效率、缓存、日志等等。

四、工作项引擎:即工作任务,根据流程定义中的步骤并结合流程实例进行解析和生成。同时完成用户对工作项的操作作出响应。

五、WEB应用:工作流系统的WEB展现。包括了新的申请、工作流管理、工作督办、工作结果监控和工作流查询等功能。

系统实现

一、流程设计器

系统中的流程设计器原始模型主界面如图2所示,实现上采用的HTML、CSS、JS等规范和技术。图形化流程显示界面利用VML标签以获良好的用户体验,考虑兼容其它浏览器,可以开发基于SVG、CANVAS图形模型。

图2:流程设计器

流程设计阶段所需实现的功能较为复杂,除了要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界面外,还需要实现核心的数据配置管理功能,如流程的基本属性设置、流程所涉及的处理节点(或是步骤)管理、节点经办权限设置、表单数据域与节点的配置关系、各节点转出的条件判断、分支节点转入的条件选择、条件表达式的编辑和管理、公共附件文档共享模式的配置等。

二、表单设计器

表单自定义是企业协同办系统中工作流系统的一项核心功能,系统中实现了以Html格式编辑器为表单设计器的基本设计载体,如图3所示,并辅助开发了“宏数据”功能,通过“宏数据”功能表单能在工作流执行过程中通过表单分析器实现按定义填充相关组织、用户、职权、日期等信息,很大程度提高了用户体验和办公效率。

图3:表单设计器

三、临时性动态需求

主要是指处理操作过程的异常而新增的功能需求或是特殊的个性化需求,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同时工作流系统对此的实现程度也是衡量其适用性的重要指标。

第一,收回。收回是指在任务发送给下一个办理人时,发现任务发送错误,而且此时下一个办理人还没有接收作业任务进行办理,可以收回当前任务,经过错误纠正后重新选择其它人进行办理。收回在操作适用于各种不同的业务场景,且处理方式一致。此处以图4串行流程示意图为例进行业务处理说明。

图4:串行流程示意图

步骤2的办理人A,办理完成后将任务转交给了步骤3的办理人B,这时该任务就出现在B的待办事宜列表中,在B还没有签收之前,A发现表单中有项数据录入有误或是公共附件、会签意见有误,这时可以在可回收任务列表中将任务进行回收处理,处理完成后重新转交给B。此处理模式同样适用于在人为指派步骤办理人时,办理人选择错误,在对方没有签收前,同样可以收回进行重新指派。

第二,驳回。驳回对于工作流审批过程来讲是个常见的需求,对于审核或审批工作流来说,每个处理环节都可能会有审批通过或是不通过两种情况,一般情况审批不通过时需要回退到上一个步骤进行处理或是直接结束本工作流程,某些特殊情况可能还需要跨步骤回退处理。

审计的基本步骤范文4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图书馆知识管理;知识资本审计;审计方法

1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的内涵

现代商业社会的本质以及企业作为知识管理主要领域的现状使得人们对知识的价值和效能愈加重视,促使知识资本审计概念的出现。知识资本审计被视为系统化探究、分析、量度和评估组织知识资本的过程。通常所指的知识资本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与社会资本。知识资本实际上是知识内嵌于各类客体内,从而内化为客体的能力而形成的。知识内化为员工能力即形成人力资本,内化为组织知识流程即成为结构资本,内化为跨组织关系即成为社会资本。由此可见,知识资本的本质属性仍是知识,是知识的资本化,是从资本运营和价值增值角度,对知识所能发挥的效能的一种概念描述。

本文认为,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是图书馆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或机构,运用特定的审计方法、工具,依据标准的审计流程,对图书馆拥有的以图书馆知识资本形态出现的各类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评价,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战略制定提供依据,根据评价结果中指出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图书馆社会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由上述定义可见,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与企业类组织的最大区别在于最终目的不同,企业知识资本审计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而图书馆是为了追求社会效益。需要指出的是,正是图书馆作为非盈利公益性组织的性质,决定了其在所拥有的知识资本结构以及组织目标等方面,与企业等盈利性组织的差异,进而影响到知识资本审计内容、目的、方法上有所差别。

2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的意义

2.1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是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已经证明,如果组织没有在开展知识管理前对其所拥有的知识资本进行审计,将会导致知识管理项目的失败。因此,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前,同样有必要对自身的知识资本进行审计,并将其看作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第一步。通过知识资本审计,图书馆可以识别自身所拥有知识,核实其利用状况,评价对其的管理是否得当,为下一步的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同时,知识资本审计具有制度性的特点,因而还可以被用来监督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成效。

2.2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是图书馆资产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

以往图书馆资产评估往往局限于对图书馆有形资产的评估,随着知识的价值和效用日益得到重视,要反映图书馆资产的真正价值,则不仅应计量图书馆的有形资产,也应计量图书馆的无形资产,而图书馆无形资产最主要的部分即是图书馆的知识资本,因此,对知识资本的审计也成为图书馆资产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完整正确的资产评估,图书馆可以全面了解其自身价值、竞争优势和不足,以正确制定管理策略,提升管理水平。

2.3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为外部管理者对其实行监督和考核提供依据,有助于图书馆对外树立良好形象

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的结果使得图书馆外部利益相关者得以对图书馆知识资本利用和管理状况有了清晰的了解,增加了图书馆管理的透明度,便于管理者对图书馆的监督和考核。同时,审计结果可作为评判其管理成果标准,好的审计结果有助于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对象和内容

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对象因审计目标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基本要素则可归结为三个,即人、知识和知识环境。以图书馆知识资本构成角度来划分,具体内容则应包含图书馆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结构资本。

3.1图书馆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人这一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无形资产的创造者、收集者、组织者、管理者,在图书馆知识资本结构中是最活跃、最积极、最具创造潜力的活动要素。它维系图书馆运转(亦即图书馆知识资本运营)”它包括图书馆员工的知识、能力、经验等。其审计内容主要包括:

(1)员工学历、年资、流动率、经验与技能:即员工平均受教育年限、高学历(大学以上)员工比例、员工平均工龄、专业人才流动比率。

(2)员工态度:工作满意度、责任感和忠诚度。

(3)员工在职培训费用和天数。

3.2图书馆社会资本

对图书馆来讲,人的要素还包括信息供应商、用户、战略伙伴等外部知识主体。这部分主体在现代社会强调竞合的大背景下,其重要性日益凸现,图书馆与上述主体形成良好关系的能力称为图书馆社会资本。对该部分资本审计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图书馆用户,二是除用户外的其它图书馆利益相关者,具体内容有:

(1)用户信息了解程度:图书馆是否了解和保存用户利用图书馆有关的个人信息,如用户受教育程度、潜在用户群等。

(2)用户满意度: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程度。

(3)用户维系度:成为图书馆长期用户的平均时间是多长,每年的用户成长率和流失率。

(4)图书馆与信息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形成关系网络的连接度和紧密度,即双方是否有深人广泛的合作关系、关系紧密程度如何。

(5)图书馆与信息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的认知相似度,即双方是否有共同语言、共同价值观等。

(6)图书馆与信息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的关系,即双方是否有高度的信任感、义务感和认同感。

3.3图书馆结构资本

图书馆结构资本主要涉及三个要素中的知识和知识环境。图书馆结构资本的主体是图书馆拥有的信息和知识资源。有学者认为“它不仅包含各类文献的库存量、数据库资源量等信息量的账面价值,而且还包括网络资源使用权、特许经营权、信息资源专有权、图书馆知识产权、图书馆声誉等无形资产价值量”。这部分结构资本中的绝大部分明显具有公有性的资产,而非企业机构所指的“具有私有性”的知识资产,因而也被称为“社会无形资产,这也是图书馆在结构资本构成上与企业等组织之问的一个重要区别。参考已有研究对“社会无形资产”的界定,对其审计的内容应主要包括:

(1)图书馆通过自建或外购等方式拥有的各类数字化和非数字化资源的数量、质量、利用率和资金投入。

(2)图书馆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的数量和价值。

(3)图书馆特许经营权和网络使用权的大小,如是否享有出版物呈缴制度收藏书刊的特权等。

(4)图书馆声誉,即图书馆在同行业中同级别馆间的知名度或等级的高低。

图书馆结构资本的另一部分是知识环境。知识环境包括技术环境与组织环境。图书馆技术环境主要是指图书馆IT设施。图书馆组织环境包括图书馆组织设计和组织文化,其中图书馆组织设计指图书馆的流程和结构,图书馆组织文化指图书馆的知识共享的文化和价值观。对上述对象审计的内容应主要包括:

(1)图书馆IT设施:图书馆信息化网络化的资金投入、水平及其在读者服务和图书馆管理两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图书馆采用新的信息技术的效率和能力、图书馆IT设施的利用率和普及率。

(2)图书馆组织流程和结构:图书馆核心业务所涉及的价值链系统,如采编系统等的效率与贡献;图书馆管理能力的高低,如图书馆管理费用占全部经费的比例;图书馆组织结构是否支持知识创造、利用和共享。

(3)图书馆文化:图书馆是否有促进其知识共享的主流文化,如英雄文化、家庭文化、创业者文化、授权文化、权力距离小文化等。图书馆文化对图书馆发展的促进程度、图书馆价值观与员工个人价值观的融合程度等。

4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步骤

从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概念来看,它不仅仅是一次评估,而是更全面、综合复杂的活动。它不仅要对知识资本的目前状态、价值、效率和效果进行全面的考察、评价,为开展知识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还要基于审计结果,撰写审计报告,提出改进建议,促使组织提升管理水平,鉴于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开展,知识资本审计也应是一个动态的流程。可见,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具有系统性、专业性、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特征。因此其流程和步骤也应系统、规范,可简要划分为下列步骤:

(1)组建知识资本审计团队

鉴于知识资本审计的专业性特点,审计团队应由不同领域专家组成,包括图书馆管理战略制定者、图书馆财务人员、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者、图书馆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等,在对审计目标、原则、方法取得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分别负责审计中的不同部分。此外,也可以聘请专业知识资本审计机构开展审计。

(2)知识资本审计的准备和计划

包括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对象,制订审计计划和协调机制,选择审计方法以及指标体系。在审计时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一个或多个目标开展审计,并在计划制订中根据目标侧重不同,对审计对象、范围、方法和内容做相应设定和选择。

(3)知识资本审计的实施

包括数据收集和分析。数据收集方式因审计目标、方法而异。可采用查阅图书馆管理中累积的资料和数据的文献法,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等调查方法。

数据分析阶段则是对上一步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选择、提炼与处理,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审查被审计单位知识资本的状况,既可通过与以往审计数据比较,衡量管理方法或方案的效果;也可与理想目标作比较,找出存在的差距,为作出审计结论,提交审计报告提供依据。

(4)提出知识资本审计意见,提交知识资本审计报告

审计的最后步骤是形成审计的结论和建议,撰写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中可依据数据分析阶段的结论,识别图书馆在知识上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提出适合的知识管理战略规划;也可分析图书馆知识资本存在的问题,给出适当的建议。图书馆管理者应当追根寻源,采纳好的建议,调整管理政策。值得注意的是,知识资本审计报告应予以保存,作为与下一次审计比较的依据。

上述四个步骤中,组建审计团队和审计准备应是图书馆初次开展知识资本审计中要完成的步骤,一旦团队、目标、对象、方法、指标确定后,除因需调整外,应保持相对稳定。而实施和报告提交则可依据前两个步骤确定的团队、目标等,定期开展,形成一个不断反馈、循环的完整流程。

5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方法

目前,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还没有一套完整、规范的方法。可行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选择现有的知识资本审计方法。现有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审计知识资本的作用效果,如市场附加值MVA方法,Tobin’sQ方法等。一是该类方法须衡量企业市场价值和账面价值,对公益性组织——图书馆并不适用。二是审计知识资本的构成,如无形资产监视器、斯堪地亚导航仪等。该类方法虽被认为是“衡量知识资本的基本方法”,但其具体指标面向企业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需要根据图书馆的组织业务特点加以调整。另一途径是图书馆制订符合自身业务特点和知识资本构成的审计指标和审计方法。笔者认为,可根据上述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对象和内容确定其审计指标体系,通过各指标数据对其知识资本水平作综合评价。由于多数指标难以进行精确量化评估,各指标量级和单位存在差别等问题,因此,该方法需要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笔者提出采用适用于多属性决策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uzz—Y和A法作为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的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

(1)将前述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对象和内容列为审计的指标体系。该体系结构可按层次分为三级。图书馆知识资本综合水平为第一层(A),对该层的审计由下一层的三个指标来评价,即人力资本(B1)、社会资本(B2)、结构资本(B3)。上述三个指标又可由下一级的具体审计内容指标来评价。如人力资本(B1)的下一级具体审计指标包含:员工平均受教育年限(C1)、高学历(大学以上)员工比例(C2)、员工平均工龄(C3)、专业人才流动比率(C4)、员工工作满意度(C5)、员工责任感(C6)、员工忠诚度(C7)、员工在职培训费用(C8)和员工在职培训天数(c9)共9个指标。

(2)对上述层级式审计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确

定权重。由审计团队中的专家,采用1—9标度构造各层的判别矩阵,进而采用幂法得到各判别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单排序向量。对每层计算结果计算一致性指标,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计算一致性比例,进行一致性判断。如不符合标准,则需审计团队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直至符合一致性判断为止。

根据上述单排序结果,计算C层各指标相对于顶层指标A的总排序权重w,并再次计算各一致性指标,判断一致性是否合格。

(3)对图书馆知识资本综合水平作评价。

通过各种调查方法获取指标体系中C层各指标实际数据。确定评语集E,该集合中的等级可按需确定,如可包含从水平较低(e5)直至水平很高(e1)共5级,并加以量化,如采用由低到高1—9来代表各等级。由审计团队中的专家用评语集对上述c层各指标实际数据进行评定,评定结果用隶属度矩阵R表示。矩阵中元素的取值区间为0—1。进而,计算知识资本综合水平评价向量S=W·R,可得到知识资本综合水平在各评语等级上的隶属度值,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可判断出图书馆知识资本水平属于从很高至较低的哪一级水平。如需要具体评价值,可依V=E·ST计算得出。

6结论

图书馆知识资本审计是图书馆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或机构,运用特定的审计方法、工具,依据标准的审计流程,对图书馆拥有的以图书馆知识资本形态出现的各类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评价,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战略制定提供依据,根据评价结果中指出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图书馆社会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对图书馆开展知识资本审计是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图书馆资产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为外部管理者对其实行监督和考核提供依据,有助于图书馆对外树立良好的形象。

审计的基本步骤范文5

[关键词]项目化;基础会计;高职高专

项目化课程是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本文对高职高专基础会计进行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项目化课程的实施步骤是选课、设计、实施、评价。

1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选课原则

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首先要选择对哪一门课程进行改革。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自己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人们应选取自己非常熟悉的课程来进行改革,要清楚这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什么样的一个地位,它与其他专业课程是什么关系,这门课程的知识点之间是什么关系,对应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是什么。所选择的这门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和技能性要强。笔者选择基础会计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这门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主要介绍会计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工业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处理,学会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门课程的实践性、操作性和技能性都比较强,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以增强教学效果,就成为基础会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难点和热点。

2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设计原则

项目载体设计很重要。进行课程设计时要超越书本,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基础会计这门课程主要讲述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即资金进入企业,货币资金转化为储备资金,再转化为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回到货币资金,资金退出企业。也就是企业用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机器设备、厂房等,投入生产,转化为在产品、半成品,生产完工,转化为库存商品,将库存商品销售出去,收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学生要学习的就是筹集资金的核算,采购供应过程的核算,生产过程的核算,销售过程的核算,财务成果的形成及分配核算,资金退出企业这些经济业务的核算,这些经济业务的核算在会计上都是按照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最后编制会计报表的步骤来进行的。不同的是内容,相同的是步骤。所以,人们可以设计为六个项目载体:项目一,筹集资金的核算;项目二,采购供应过程的核算;项目三,生产过程的核算;项目四,销售过程的核算;项目五,财务成果的形成及分配核算;项目六,资金退出企业的核算。高职高专基础会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在进行项目一的教学时,教师手把手教会学生如何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进入到项目二的学习时,教师可以放开手让学生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虽然经济业务的内容不同,但处理经济业务的步骤是一样的。学生可以在这些简单的步骤中,学会和巩固知识和技能。

3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教师如何理解课程很重要,这将影响到教学的实施。人们要做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改变以往的教学组织形式。项目化教学不排斥其他教学方法,因为有些教学内容不可能进行项目化教学,在进行项目化教学的同时也会用到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采取的教学实施步骤是:什么任务、如何去做、试着去做、是否正确、结论反思。以基础会计这门课程中的“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这个知识点为例,传统教学是按照会计凭证的定义、种类、内容、方法这样的步骤来讲述的,当教师讲到凭证的填制方法时,高职学生早已走神,项目化教学中“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这个知识点可放到设计的项目载体(经济业务)中来学习,首先给学生交代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也就是要处理的是什么经济业务,如企业购入原材料一批;接着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去做,也就是告诉学生如何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再根据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然后让学生试着去做,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学生完成之后,教师点评是否正确;最后师生进行总结反思。

4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课程项目化教学评价

人们在评价一门课程是否是项目化课程时,不能仅仅通过说课进行评价,而应该对整个教学的全方位进行评价。项目化课程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要有项目载体、任务训练、可交付的成果,做到做、学、教一体化。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可交付的成果就是学生填制的会计凭证、登记的账簿、编制的会计报表。学生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就是企业发生经济业务之后,能够对经济业务进行处理,能够完成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

对基础会计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凸显了学生的能力目标。学生练习时所处理的并非现实中的真实经济业务,虽然这些业务可能是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类型,但数据却不是真实的数据,并不是经济业务真实的发生之后交由学生处理,学校这方面还需要完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多多参与,学生配合的越好,教学效果也会越好。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利琴.浅谈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学改革[J].管理工程师,2010(6).

审计的基本步骤范文6

关键词:审计师; 审计;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1单位的内审能力

通常审计人员的一个关键工作就是凭借规章获取充分的资料数据,然后以此为根基产生需要审核的公司具体审计资料。具体工作时,从业人员要确保和所进行的单位没有很直接的联系。而企业自身的相关人员主要负责为本企业或者地位相同的单位准备相关的分析以及测评等的资料,他们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也必须和企业保持相对独立。他们的一个非常关键的任务是负责监督过程的开展。审计人员必须充分的掌握需要进行的企业的具体控制情况信息,然后通过这些信息获取有价值的内审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被审单位的内审。

因而,审计人员第一步要寻求企业相关的领导人员以及内审成员的意见,要分析好内审在本企业所占的地位以及具体的审计环节等。他们可以根据内审规章以及领导人的一些决策等获知单位内审的意义。

不过上述的意思并不是说任何的内审活动都和本企业的独审有联系。比如内审成员的评估就是与此无关的。和它有联系的是内控程序的有效性特点。通常我们可以通过对以往年份的审计成效机型分析,以此明确我们的内审和独审是否有联系。

通常审计人员只有认真的分析企业的内审规章以及它的运行机制等,才能以此判定内审会不会给企业的独审带来帮助。我们经常与发现有以下的情况。

第一,内审和企业的报表没有直接联系的时候,此时人员不用分析内审带来的具体作用。

第二,当内审和报表存在联系,但是联系并不是非常紧密的时候,我们可忽略内审结果。

第三,但内审和企业自身开展的审计不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的呢方面有很大的关联的时候,我们应结合预估开展审计 。

2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对独立审计的作用和影响

第一,审计人员依据内审的资料对企业的内控工作做一定的掌握。我们在明确方案的时候要依据企业的内控制度以及步骤等,而且要认真检验相关的规章以及步骤的开展情况。因为很多内审工作是为了更好地测评内控的规章是否合理有效,所以内审资料可以给审计人员以非常有利的资料。比如,内审人员针对企业财务事项做的具体图表可以为审计人员提供他们所需的相关资料 。

第二,分析内审资料能够明确其中存在的各类潜在问题。通常在明确风险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财务报表以及交易的种类等方面来进行。对于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审计师进行综合性评价,在形成综合性评价时,内部控制的某些制度和程序向财务报表假定渗透其影响;控制环境和会计系统通常影响大多数的账项余额和交易类型,从而对财务报表假定产生影响。

第三,企业的独审步骤的验证会受到企业的内审步骤以及成效等影响。很多审计的具体步骤可以对显示余额等设定严重失误提供参考资料。例如,当内部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确认某些应收账款,并清点盘查有关存货情况,这样的内部审计过程为审计师对存货假定中的风险验证出具直接的证据。所以,审计人员通过合理的变动一些步骤,对需要明确的应收款的数量或者时间等作调整 。

3利用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功能应有风险意识

虽然内审或许会给企业的独审活动带来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应该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充分的征集各种资料支持审计文件的内容。可以通过亲在盘查或者计算等得到合理的资料,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给相关的报告带来更加有力的支撑。

审计人员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给企业的报表支出合理建议或者意见。审计人员虽说可以使用内审数据等,但是不会和企业的内审人员一起承担相应的义务。通常除了审计人员,其它人没有权利来对报表提出建议,并且对一些严重的错误报告和数据等担负相应的义务 。

考虑到内审结果作用的是先性,审计人员需要综合分析以下内容,一是,报表涵盖资金的严重性,也就是余额或者交易的方式等。第二,和报表资金假设下的严重的风险。第三,支撑上述假设的资料的实际性。

如果内审牵扯到的资金数量非常多,而且风险的存在较高的主观色彩的时候,我们应该通过实际检查来分析假设情况,而不是片面的相信内审数据,直接加以运用,只有通过实际测试获得的资料才能确保真实可靠,才可以用到我们的报告当中。我们在明确审计的程度的时候,可以运用内审的一些假设资料,不过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忽略上述假设存在的问题,如果需要,我们应该通过必要的方式对其进行实际检测来加以证明。评价审计证据时,重大错报风险或审计证据主观性较高的假定通常涉及与会计估计有关的资产负债项目、关联方交易的确认和披露或有不确定性项目和日后事项等等。

4协调独立审计与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功能之间的关系

如果内审符合审计人员预想的成效时,内审人员可以喝审计人员开展合理的沟通,常用的沟通方法有很多种形式,比如可以不定时的见面,协调方案设计,对报告文件进行审核,或者一起探讨潜在的一些事项等,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我们能够合理的把两者结合到一起,共同促进审计工作的开展,促进企业的长远有序发展进步。

通常审计人员在运用内审资料以前,必须要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对内审的程序以及质量等展开具体的检测,特别需要检测的是影响内审的时间以及形式等关键的因素。按照上面的内容,制定审计程序时我们应该先评价企业的内控工作,评价时,审计人员应该综合考虑,即内部审计范围是否达到预期审计目标;内部审计过程是否有效;内部审计工作底稿是否正确记录包括监督和复核证据在内的审计结果;内部审计结论是否符合事实,内部审计报告是否与其审计结果一致。

审计人员在单独开展工作的时候,可提出相关的要求,比如需要企业给与必要的人员辅助等,或者直接赋予企业的内审人员以单独进行特定审计活动的权限等。比如内审人员能够为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资料。审计师要求内部审计师提供直接支持和协助时,应考虑内部审计的能力和评价审计证据的客观程度,同时在适当条件下对内部审计工作予以监督、核实、评价和检验。审计师在向内部审计授权时,应明确说明所授审计任务的目的和责任,以及可能出现的会计审计问题对审计计划内容、时间和范围的影响,而且在审计过程中出现重大会计审计事项都必须提交给审计师,以引起重视并予以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