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管理体系范例6篇

诚信管理体系

诚信管理体系范文1

[关键词]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方案;

中图分类号:C82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338-01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诚信问题也备受人们关注,诚信问题已经在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创建和谐环境,建造社会诚信体系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国家在十一五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强化社会信用意识,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由此可知,诚信档案的建设已经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说明诚信档案体系的建立需要社会共同的努力。

一、建立诚信档案的可行性

1、丰富的诚信档案管理经验是社会诚信档案体系建立的基础

我国诚信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刚刚开始,早在1996年,诚信档案管理工作就已将开始了,在一方面我国处于世界前列。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国的其他企事业单位尤其是金融和信贷行业,在基层的工作中就已经建立了诚信档案并进行了诚信档案的管理工作。

2.我国以满足建立社会诚信系统的技术要求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大力推广,我国已经有了建设社会诚信系统的技术支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诚信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现在在网络上出现了很多的诚信查询网站,大家可以足不出户的查看自身的诚信档案。在诚信网站上个人和企业的信用情况都可以被查询。有关机构可以通过网络调取相关的诚信档案,网上的查询会变得越来越便捷。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社会诚信档案体系建设的技术层面上不存在问题。

3、在大环境上已满足社会诚信档案体系建设的要求

现在社会各界对诚信问题都是高度重视的,这就为诚信档案管理体系的建立创造了环境。近年来,社会对不讲诚信的企业曝光率越来越大,对不讲诚信的行为处罚力度也是越来越大,更是掀起了讲诚信的热潮。再加上,现在社会上的中介公司的增多,诚信档案利用率的加大,都为诚信档案管理体系的建立打下基础。在舆论上,百姓更注重和信赖诚信企业和守信的人,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一致。

二、社会诚信档案存在的问题

1、虽然社会上诚信意识在增强,但在生活中诚信的缺失还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现在诚信档案初步建立,但在这些档案中会发现不守诚信的企业还是比较多的。对于不诚信事件的接连曝光,使得人们对很多事情上造成恐慌,给正常的工作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三鹿奶粉、地沟油等事件出现,已经造成食品安全的恐慌。诚信危机正在蔓延。

2、社会诚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虽然出现了很多诚信网站和中介服务公司,但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少,很多信息互相交错甚至同一企业的诚信信息都不相同,这就使得诚信档案在管理上监管力度不够,造成诚信信息的不准确,覆盖面积不够的结果。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3、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

在诚信管理上,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缺少针对诚信问题的全国性的律法,地方法规并不能解决诚信危机问题。在西方国家对诚信问题的认识很深入,出台的法律法规较为完善,同时惩罚力度较大。在我国虽然对失信问题也做出了处罚规定,但惩戒力度不够,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对劳动保障档案管理重视不够

劳动保障档案数量巨大,工作环节繁琐,管理档案的硬件投入不足,有的地方部门由于档案归档不及时,档案保存工作不到位,甚至出现丢失的现象。

5、社会保障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

社会保障档案由于涉及的面比较广泛,不同的类别社会保障档案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管理,管理出现了多方管理,而且部门之间沟通困难、不及时,一个人的资料由不同机构管理,不能形成完整的档案信息,这就加重了管理的负担,同时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诚信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方案

1、完备的诚信档案管理法律体系

档案管理制度需要良好的法律环境。从法律建设上看,我国的信用法律和制度不完善,关于诚信档案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基本上处于空白。司法部门要加大诚信档案管理的立法力度,一方面要增强法律与诚信档案管理的衔接,提高针对性;另一方面要根据诚信档案管理的实践,尽快制定一部关于诚信档案管理方面的专门法,从而形成完备、系统的诚信档案管理法律体系,为诚信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奠定法律基础。

2、诚信档案管理的网络化。

诚信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就是要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诚信档案信息服务网络,以实现诚信档案管理的动态化、即时性。诚信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将市场经济涉及到的信用信息分类梳理、统一整理成可以互相链接的网络系统,才能有效地实施管理。建立诚信档案管理制度,要具有超前意识,对诚信档案管理实行“前端控制”战略。同时,要加快软件开发和网络建设,逐步完成跨行业、跨系统、跨地区联网运行,实现诚信档案信息的共享和及时沟通,彻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3、诚信档案管理机构的专门化

根据不同的管理对象,建立相应的诚信档案管理机构。一方面,由工商管理部门牵头,由各级档案管理部门提供智力资源,建立企业诚信档案管理中心,指导工商、税务、金融、质检、卫生、消协、环保等机构的诚信档案管理机构的工作,并将其纳人中心统一管理。另一方面,由民政部门和各级档案部门共同组建个人诚信档案管理中心,在税务、金融、教育、社会保障、医疗等社会事业单位内建立专门的诚信档案管理机构,其业务活动与诚信管理中心相链接。

4、诚信档案管理方式的标准化。

诚信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建设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首先是诚信档案信息内容的标准化,即要求各机构收集归档的诚信信息的内容基本一致。其次是诚信档案信息组织的标准化。第三,诚信档案的分类、鉴定、保管方法等整理流程的标准化。第四,诚信档案信息传输方式的标准化。这样,通过对诚信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处理,就能实现诚信信息的无障碍沟通和资源共享,有利于全国诚信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从而有利于诚信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

5、诚信档案管理的社会监督和惩罚机制。

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的监督离不开社会的监督和惩罚机制。社会监督机制是为了保证社会的公平、公正、公开,是为了维护诚信档案的诚信,强化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再者说,诚信档案管理体系的建立就是为了维护社会和市场的的信用体系,但在这个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惩罚机制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一个强力的管理惩戒措施,就没法区分守信与失信的不同,无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竞争的公平。监督和惩罚机制是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建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结语

人事档案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至关重要作用, 影响着人才的吸纳、流动,市场经济的建立,产生了多种经济组织形式,但与旧的人事制度发生了巨大的碰撞, 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如人事制应运而生,人事管理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活动,自从人事局和劳动局合并以后,档案的管理的任务更加重大,旧的档案管理方式仍需继承,在旧中求创新。

诚信管理体系范文2

在 中国 社会信用体系的框架下,出入境检验检疫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应紧紧围绕出入境检验检疫行政管理的需要,进行调研、规划、设计、建立、实施,是一种维护、规范实现检验检疫行政行为的主体与相对人之间的诚信关系和诚信准则、按照国际化检验监管的方式建立的长效治本管理机制。以其有效监管,方便进出,提升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严谨的诚信管理 法律 、法规、制度,先进的 计算 机信息 网络 技术和完备的检验检测能力为三大支撑;对检验检疫行政相对人的诚信度进行征询、识别、 分析 和评级,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用最 科学 、合理的检验监管方式,有效地控制、降低失信风险;形成检验检疫机构与外经贸 企业 相互关连的信用关系,并与中国外经贸企业信用体系相链接,成为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组成部分。检验检疫诚信管理主要构成如下:

诚信管理法规

在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中,诚实守信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不仅需要用社会道德加以约束,还必须以具有强制力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保障。检验检疫诚信管理法规由国家法律、法规(包括《宪法》、《商检法》、《动植物检疫法》、《卫生检疫法》、《食品卫生法》及其实施条例等);国际规则和惯例(包括国际公约、WYO规则、中国参加签署的国际条约和双边或多边协议等);检验检疫规章(包括规章、规定、总局令、以及工作程序、操作规范等)三部分组成。诚信管理法规的不断健全、完善,使检验检疫诚信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序进行。

诚信管理信息

诚信管理信息,是实施检验检疫诚信管理的必要的基础条件。检验检疫机构通过进出口企业信息登记(进出口报检注册填报的企业基本情况、 电子 档案 内容 )、信息调查(实施检验检疫和实验室检测的结果、守法情况的检查记录、国内外客户的质量反映、企业获得的质量荣誉、不良行为、违规处罚记录等)、信息征询(相关对外贸易关系人、海关、技监、工商等部门对企业的诚信的信息.资料和评价)等方式采集的诚信信息,并进行整理、汇总、分析、评估,建立可供查询的外经贸企业诚信管理电子信息库。这个库是进出口企业诚信信息的核心资源和情况积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靠性既为检验检疫机构实施诚信管理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避免和减少信用风险的发生,同时也可以成为有关部门稽考企业诚信的一个途径。

诚信评级

诚信评级是以统计 方法 确定科学的指标体系和量化标准,对进出口企业的履约可信程度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和判断,并运用明确的文字符号来标明等级的活动。

检验检疫机构对列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口商品目录》和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的出口商品生产企业、进口商品收用货单位,或者有经常性委托检验、鉴定业务的单位,通过对静态资料和动态履约状况的综合分析,科学评估诚信风险,合理划分一、二、三、四四种级别的诚信等级,并按照诚信级别和产品结构情况分类管理,采用不同的检验监管方式。经过探索和实践,检验检疫机构逐步形成了相对程序化的诚信评级方式,其包括成立诚信评级工作小组、制定评级的标准、明确评级的要求、规范评级的程序,以及评定结果的确认、公示、跟踪监督和受理查询等;并做好后续跟踪管理,在一定的周期内进行复审,实行动态管理。这种以守法诚信生产、经营和履行报检人义务的事实为依据的诚信管理,体现了检验检疫部门检验监管理念和方式的重大转变,不仅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因授信不当导致的质量风险,还引导、促进企业诚实守信、规范行为,是检验检疫诚信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运行、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

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是指在实施检验检疫诚信管理中,对进出口 企业 可能产生的不能或不愿按照约定履行义务而导致的失信 问题 ,通过风险评估、风险警示、风险处理,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处理,以避免、降低直至解除风险。

风险评估就是将企业资信风险、产品质量风险、市场准入风险等可能 影响 企业守法履约的各类风险,进行排查、测量、 分析 、评估,判定企业失信的风险程度。

风险警示即对有一定失信风险的企业,及时、准确地进行预警报告、黄牌警告、警示和帮助企业采取措施,防止、降低影响企业诚信、商品质量的风险,进而化解风险。

风险处理是根据对企业诚信风险评估的最终结果,以及该商品所合适的安全质量标准要求,针对影响商品安全质量的风险,选择和施行适当的检验监管方式,确实保证检验检疫工作秩序和工作质量。

诚信奖惩

诚信奖惩是保障检验检疫诚信体系有效运行的激励机制,按照“守法便利”的基本原则,诚信等级越高的企业,实施的检验监管方式越快捷,办事越方便,充分享受应有的诚信回报对一级诚信企业还进行媒体宣传、红榜公布。反之,则加大检验监管力度,加严检验、放行;有的要列人“黑名单”,必要时还要公开曝光。对造成严重国际影响和 经济 损失的则给以行政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使失信企业付出昂贵的代价。诚信激励机制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企业增强守法观念和行为,推进检验检疫诚信体系建设全面开展.

诚信咨询服务

诚信管理咨询是检验检疫部门在诚信体系建设中发挥引导、推进、支持、帮助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企业把诚信制度建设与 现代 企业制度的完善、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联系起来,推动企业共筑检验检疫诚信管理体系。

诚信管理宣讲,广泛开展各种宣传、 教育 、培训活动,使外经贸企业充分认识共建检验检疫诚信体系的重大意义,把诚实守信作为外经贸企业和人员必须遵循国际准则,维系和实现检验监管国际化的重要因素自觉遵守、认真执行,并培养一批企业诚信管理的骨干。

诚信管理诊断,对企业诚信管理的培育、维护、控制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估,判定诚信管理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并提出解决问题、提高诚信管理水平的 方法 和措施。

诚信管理体系范文3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自媒体;诚信;研究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048-01

1.国内外自媒体的发展情况

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出版了由谢因・波曼等撰写的自媒体研究报告,他们认为“自媒体是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1]。2006年,我国著名新闻传播学者喻国明将自媒体的应用成为信息的“全民DIY”(Do It Yourself)[2]。

2009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谭立立认为自媒体已经成为了危机信息传播的重要场所,并从跨媒体的角度建构和解析了危机信息的传播模型及危机信息传播路径[3]。2011年,南开大学的王小乐提出,为了有效促进信息的传播与共享,建立和谐的媒介环境,拍客要加强道德自律与人文关怀素养[4]。

2014年,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张靖婧针对自媒体时代媒介道德缺失现象研究产生的原因并对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5]。2015年,辽宁大学的褚安安重点探讨了全媒体语境下融合新闻报道方式的传播策略与发展趋势[6]。自媒体时代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方便的信息交互平台,并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诚信管理体系建立的意义

CNNIC第32次互联网报告显示,目前大学生占网民总数的26.8%,随着互联网社交网站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大学生用户还在不断地增加。但是,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在一些自媒体工具的注册都还是非实名制,这就造成了很多大学生用户在自媒体平台上的言论不副实,甚至是虚假、造谣。因此,在自媒体环境下,只有提高我国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诚信素养,才能进一步提高虚拟网络环境的信息真实性,为构建辽宁国自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和谐传播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一,诚信缺失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国大学生良好素质观的形成

目前,国内的很多大学生仍存在考试作弊现象;各种资源的共享给大学生在学术抄袭上打开了方便之门,窃取他人的学术成功,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甚者在网上一些虚假的信息,进行网络诈骗等,这些都反映出大学生诚信理念的确实。这些极不利于大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即不利于我国网络信息环境的和谐与安全。

第二,大学生是未来我国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这些大学生都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他们的诚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诚信水平,因此,只有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和素质,才能确保未来他们走向社会后保持正确坚定的诚信观,才能有利于辽宁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第三,大学生诚信素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国要想能够保持科学可持续的发展,诚信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失去了诚信将无法立足于社会,一个国际丧失了诚信就无法立足于世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的诚信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因此,大学生诚信度的提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要求,也是科教兴国的必要要求。

3.诚信管理体系的建立难点

1.自媒体传播的开放性导致大学生诚信认知的模糊

自媒体带来的一些不健康的、低俗的垃圾信息对大学生本身的诚信认知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成型时期,辨别力不强,对未接触过的事物充满好奇,容易接受进而主动效仿那些不科学、不健康的东西,从而可能成为信息浊流的牺牲品。

2.自媒体传播的隐蔽性导致大学生的诚信情感丧失

自媒体在无形中成了大学生通过隐蔽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空间的方式,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情感上难免存在一些挫折和迷惘情绪,在利用自媒体发泄自己情绪的同时,某些消极的影响会危及到大学生对正常事物的正确认知和判断,从而产生非理性的负面情绪。而非理性情绪的产生又极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导致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在自媒体信息立体传播的过程中,人们在实际生活空间中的人际关系也随着淡化,忽视社会生活中他人的幸福,非理性的判断在网络媒体的传播中使得失信行为越演越烈。

3.自媒体技术的局限性导致大学生非诚信行为的泛滥

庞大的网络用户群体导致网络安全服务能力有限,在执行实名制认证过程中,无须使用面对面的审核方式进行资料的提交,用户依然可以捏造和篡改个人信息,网络安全漏洞百出。甚至一些自媒体应用平台账号进行公开倒卖,将信息交流平台变成新型营销手段。自媒体监管技术的不成熟,灰色利益链隐现,终会导致更多的非诚信行为产生。

4.大学生诚信的培养途径

1.技术层面要增加用户后台个人信息的保护

Cnet用户数据一旦泄露,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便使用他人注册账号虚假消息,在缺乏诚信的自媒体环境下,这些虚假信息肆意传播。因此,要建设好账号的管理体系,增加账号的安全系数,从而减少账号被他人盗用的风险。同时,需要规范自媒体信息传播新书,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对个人的诚信度做好记录。

2.高等教育要设立网络诚信课程

高等教育要与时俱进,把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教育列入主修课程,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意识。学习可以定期举行以诚信为主题的交流会、讨论会,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诚信深刻的认识。同时展开实践教育,使大学生在提高自己诚信度的同时,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时刻维护自身利益不受他人的侵害与欺骗。实行“奖诚罚假”,对于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学校应适当予以奖励。设立专门的诚信学分,把道德素养纳入学科考察体系范围,激励学生,同时也有利于其诚信意识的提高。

3.信息化应该在法制化的要求下发展

法律是实现社会民主的内在要求,因此,应当在规范完善国家在信息技术安全负面的法律法规,对于一些专门钻法律空子的人,加大制裁的力度。只有将 人们的一些社会行为上升到法律层面,做到有法可依,才能更好地维护公民的合法利益。人们的诚信意识在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下将会得到逐步的改善。

4.社会各个层面都要关注

诚信教育不仅是学校应该承担的事,同时也应该受到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首先,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父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应该给予孩子诚信意识的培养,在父母的自身言行父母应该时刻注意,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其次,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有关部门可以结合社区、街道多开展诚信事迹的宣讲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将诚信道德观念注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参考文献

[1]焦树民.自媒体视域中的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9(7):124-126.

[2]喻国明.直面数字化:媒介市场新趋势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6(6):4-9.

[3] 谭立立.自媒体环境中的危机信息传播研究[J].新闻界,2009(1):14-16.

[4]王小乐.论自媒体时代“拍客”的道德自律与人文关怀[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153-154.

[5] 张靖婧.自媒体时代媒介道德缺失现象研究[J].新闻传播,2014(13):73-74.

[6]黄廷强.当前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0:13-14.

诚信管理体系范文4

关键词:诚信;旅游企业诚信管理;研究进展

一、诚信的概念

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通过诚信经营从而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旅游企业诚信的概念

企业诚信是指企业在进行市场经济各项活动时,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诚实信用地对待每一位投资者、债权人、消费者、媒体、社会公众,同时给予他们信任。旅游企业诚信是指旅游业从业者在从事旅游经营活动中践行约定,信守承诺,以及其践行约定、信守承诺的行为和形象在社会组织、群众、媒体心目中的整体反映。

三、我国近年来学者对旅游企业诚信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诚信缺失的问题呈井喷之势,旅游企业缺乏诚信、坑害消费者的新闻更是屡见报端。但是理论界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并不多见,对于构建旅游企业诚信机制的研究也刚刚起步。笔者对近五年来我国的旅游企业诚信研究进行了总结,发现学者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旅游企业诚信问题进行探讨;

(一)对当前我国旅游企业缺乏诚信现象进行研究分析

刘雷、吴郭泉在《论旅游企业诚信》中提到旅游企业诚信缺失表现为:旅游合同交易信用缺失、合同违约和欺诈、服务质量信用缺失三个方面。杜艳认为我国旅游企业信用缺失的现象主要是:资本信用缺失、合同交易信用缺失、服务质量信用缺失、旅游促销信用缺失、价格信用缺失、旅游企业管理信用缺失。

(二)对旅游企业诚信缺失的后果进行研究

石芳在《以诚信为核心的旅游伦理价值体系的构建》中提到旅游诚信缺失将造成以下后果:导致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下降;造成旅游者利益受损;危害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

(三)对当前我国旅游企业诚信问题的原因进行研究

蒋满员、唐玉斌在《我国旅游企业失信行为探讨》中认为造成旅游企业诚信问题的因素有:竞争机制、旅游行为机制及信息不对称、管理及法律、制度与旅游合同的不完全性。孟英伟、陈惊雷的《旅行社诚信问题研究》从旅行社、导游、旅游者、不可抗力因素和市场与政府五个方面来说明旅行社不诚信经营的原因。

黄晶在《旅行社诚信危机的对策分析》中将旅游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分为三类:旅行社与旅游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旅游供应商与旅行社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旅行社与其人的信息不对称。

(四)对解决我国旅游企业诚信问题的方法进行研究

大部分研究者认为解决我国目前旅游企业诚信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企业自律水平

李海风认为,旅游企业诚信机制建设可以分为三步:一是通过诚信文化建设将诚信纳入企业文化;二是通过制度建设建立诚信的制度保障;三是建立监督及激励机制。

2、建立诚信测评体系

邓健、任文举在《诚信旅游企业测评体系研究》中认为目前我国旅游行业仍然缺少一整套科学、严密、权威、可推广的诚信服务评估程序以及相应的评分模型。缺乏应有的完备测评使得旅游企业的诚信无法得到公平的评估。

3、健全行政监管制度和法律体系

刘雷、吴郭泉的《论旅游企业诚信》认为构建旅游企业诚信应担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旅游企业诚信管理监督;3、加强行业自律建设。王瑜、陈建平在《旅行社经营诚信体系重构研究》中提出对现有的制度进行重新设计与建构,从加强社会信用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加强行业自律、加强导游佣工管理等五个层面重构诚信体系。

4、发挥媒体舆论监督

郑渊在《浅谈旅游业诚信机制的建设》中提出,应当建立完善系统的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地发挥新闻媒体等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对失信企业造成强大舆论压力。

四、国内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当前对于旅游企业诚信的研究存在下列问题:

(一)借鉴西方学界和其他学科相关理论多,独创理论少。比如有的学者提出的建立旅游企业诚信文化体系、企业自律监督体系、构建诚信评价体系等理论,都属于借鉴一般企业管理的理论,没有形成旅游企业诚信管理独有的特色理论。

(二)比较侧重理论研究,且在实践中可操作性较差。例如多篇文章在对策方面都重复提到旅游业行业自律,但是没有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在实践中难以操作。

(三)只注重当前特定环境下的信用研究,极少有从环境和机制来促进企业诚信养成的这个角度来解决企业诚信缺失这个问题

五、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一)旅游企业诚信信息化管理研究

旅游企业开展诚信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以客观标准定期衡量旅游企业的诚信行为,是旅游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旅游行业诚信信息化管理,不仅是建立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需要,更是促进旅游市场有序健康发展的需要,其主要工作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旅游企业诚信信息采录工作; 二是制定旅游企业诚信信息化管理项目与标准;三是实现诚信信息网上;四是实施网络诚信平台监管。开展旅游企业开展诚信信息化管理,可以激励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自觉提高自己的诚信度,培育和提高他们的诚信理念。但是目前国内还对旅游企业诚信信息管理研究的文章较少,今后可以从这方面着手研究。

(二)从客户体验管理的角度研究企业诚信管理

在旅游企业与投资者、职工、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以及社会公众之间的信用关系体系中,对消费者(客户)的信用是最为重要因素。因此发掘并满足消费者(客户)价值是企业诚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客户体验管理是一种新兴的客户管理方法。伯尔尼 H. 施密特(Bernd H・Schmitt)认为客户体验管理(CEM,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是“战略性地管理客户对产品或公司全面体验的过程”,出发点是提高客户整体体验,注重与客户的每一次接触,协调整合售前、售中和售后等各个经营阶段的接触点或接触渠道,有目的地,无缝隙地为客户传递目标信息,创造匹配企业承诺的正面感觉,从而实现与客户的良性互动,创造差异化的客户体验,强化客户感知价值,实现客户忠诚,从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为了取得客户信任,应当明确客户价值所在,因此企业应当导入顾客体验管理,为顾客塑造感官体验与思维认同,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使顾客满意,与顾客之间建立诚信体系。遗憾的是目前国内也没有专门从这一角度论述旅游企业诚信管理的文章,今后应当会有学者弥补这一空缺。(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奋生.传统诚信伦理与现代企业诚信文化建设[J].中外企业文化.2008(2):5-7.

[2]潘之波.论旅游企业诚信建设与导游管理[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4(2):98-100.

[3]马秀娟.旅游企业诚信体系的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32-134.

诚信管理体系范文5

关键字:煤矿;员工;安全诚信

1问题的提出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支柱产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煤炭企业作为高危行业,煤矿企业员工按章诚信作业、严格诚信监管,一切以诚信为基本原则,才能铸牢煤矿的安全防线。近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领导,在多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快煤矿安全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实施安全承诺活动,促进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这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在煤矿生产中,安全上的诚信缺失将会危及个人生命,给家庭带来不幸,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极坏的社会影响〔1〕。其主要表现及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1)岗位操作的诚信缺失及危害。在现场安全检查中不难发现,在每当问及岗位安全生产情况是,总有一些职工不是夸夸其谈,就是避而不谈。夸夸其谈的是功劳和苦劳,避而不谈的是问题和不足。

有的职工对操作技术不能熟练掌握,有的甚至不懂规程、不懂标准,而且还不懂装懂,不愿或不善于虚心学习。更有的明知规程标准,但为了省时、省事,就放纵侥幸心理,私自改变作业规程,不按正规程序来,以至长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最终只会酿成祸端,害人害己。

(2)安全管理的诚信缺失及危害。安全管理上的不诚信主要表现在没有真正把安全第一的思想付诸实际。有的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没有把安全工作放在统揽一切、压倒一切、否定一切的位置上,存在做表面文章,没有从思想深处重视起来。有的是在管理上不严不细,安全检查走马观花,安全投入不能完全到位,安全惩处不能公平公正、严格追究责任。以至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

安全管理上的缺失,将直接给企业带来个方面潜在安全隐患,最终造成恶劣的政治影响、社会影响,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3)管理制度的诚信缺失及危害。由于安全诚信缺失,致使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更谈不上防患于未然的效果。比如开展自查活动,往往是不谈主管谈客观,不谈主要谈次要,查出的问题不是太过笼统,就是鸡毛蒜皮,有的问题连整改措施都不知道该怎样拟定,更起不到安全大反思、举一反三的目的。安全管理制度的不严谨,执行不到位。将直接关系到制度的严肃性。

2安全诚信概念和内涵

2.1安全诚信的概念安全诚信的基本内涵是:在诚信道德约束和诚信文化的影响下,企业和个人忠诚执行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忠实信守安全承诺,主动履行安全责任,以诚实守信的作风做好安全工作。

安全诚信的诚,就是忠诚、真诚、虔诚。忠诚,就是忠诚地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国家法律法规,忠诚地执行上级安全工作指令,忠诚地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程措施。真诚,就是组织对职工生命安全的真诚关爱以及职工“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真诚态度。

〔2〕

虔诚,就是自始至终把安全作为“天”字号工程来虔诚对待,把建成本质安全型企业作为终极目标虔诚追求。

安全诚信的信,就是诺信,守信,践信。诺信,就是以道德操守为保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安全工作做出庄重的承诺。守信,就是以道德规范以依规,信守安全诺言,恪守安全约定,排除一切干扰,忠实履行承诺。践信,就是以道德责任为约束,坚定兑现安全诺言,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2.2煤矿企业安全诚信的概念及要义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安监总煤办〔2009〕35号《关于推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是指煤矿企业和职工在安全生产活动中自觉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生命财产安全的意识、行为,以及创造和辨识安全环境、处置危害事件能力的综合反映。它体现了企业和职工在安全生产活动中履行承诺及义务的能力和水平,以及企业和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可信程度。

〔3〕

安全诚信的灵魂是诚实守信,核心是责任意识,关键是实事求是,硬性约束是政策法规,柔性要求是道德规范,终极目标是本质安全。①安全诚信的灵魂是诚实守信。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要做好安全工作,都必须坚持诚实守信。离开了诚信,煤矿安全工作就失去了道德支持,安全目标就永远不能实现。

②安全诚信的核心是责任意识。无论是煤矿企业还是个人,都要把安全作为第一目标,把诚信作为第一追求,以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企业负责、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强烈愿望,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岗位安全职责。③安全诚信的关键是实事求是。所谓实事求是就是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客观规律,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在安全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尽诚信责、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④安全诚信的硬性约束是政策法规。正确地理解、坚决而忠实地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企业安全规章制度,以及上级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循规蹈矩,不越雷池。⑤安全诚信的柔性要求是道德规范。诚信以道德自律为基础,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信守道德规范,把道德要求化成自觉行动,通过内在约束实现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主管理。⑥安全诚信的终极目标是本质安全。安全诚信建设的目的是提升组织和个人的本质安全程度,促进“四大要素”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本质安全目标。

3推行员工安全诚信管理的意义

(1)是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保证。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存。离开了诚信,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就是去了道德支撑,安全目标就永远不能实现。促进从生产矿井到区队班组、从领导干部到一线职工不同层次的责任主体把诚信作为道德底线,以组织和个人的诚信主动自觉地把诚信作为道德底线,以组织和个人的诚信主动自觉地把安全生产的各项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2)是提升安全监管效能的重要手段。生产过程中,不可能采取“人盯人”的办法对每一名职工的所有生产行为进行全程、全天候的暗示监督,安全监管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可能全覆盖,存在着“空档”和“盲区”。同时,上级的安全监管容易让上级产生“依赖”、“惰性”等心理。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往往形成上级忙于监管检查,下级疲于应付检查,职工防范检查,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安全工作靠检查推、质量标准化靠突击抓的不正常现象。做好安全工作,需要上级的监督督导。更要靠自身的主动自觉。提升安全监督效能,有效弥补安全监管力量的不足。

(3)是促进安全工作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必然选择。开展安全生产诚信建设,就是要通过褒奖安全诚信、严惩安全失信,进而在道德层面对职工进行安全价值观的塑造,引导职工用诚信道德来控制和约束个体行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把安全诚信落实到我要安全的具体行动上。

(4)是深化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的客观需要。

人是安全自主管理最活跃、最积极、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安全诚信建设的主体。通过创建安全诚信企业和争当安全诚信职工,能不断地提高企业和职工安全自主管理意识,提升企业、矿井、区队和班组的安全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和职工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必须向道德伦理层延伸,通过提高“人”和“组织”的诚信水平,追求本质安全。

4安全诚信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联系安全诚信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3个方面:一是传承关系,安全诚信管理融入人本管理思想,突出诚信伦理和道德约束,是对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传承;二是扬弃关系,安全诚信管理继承了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合理部分,摒弃了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理念的创新;三是递进关系,安全诚信管理来源于传统安全管理,发展了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开辟了煤矿安全管理的新境界。

安全诚信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区别与联系如图1所示。

5建立员工安全诚信管理体系基于上面的安全诚信的模式,建立了安全诚信管理体系。安全诚信体系包括:“一”个目标、“两”个操作体系、“三”个标准、“四”个保障、“五”个支撑。“一”个目标即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两”个操作体系包括现场管理和自我管理。“三”个标准即道德标准、技能标准以及岗位操作标准。“四”个保障是安全教育、安全诚信评价、安全投入和安全监督。“五”个支撑包括安全文化、安全理论、安全制度、安全责任以及信息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安全诚信建设的“一”个目标是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必然选择,是企业自身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煤矿安全状况根本好转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这样一个目标,可以通过“两”个操作体系来实现,即现场管理和自我管理。现场管理是煤矿安全诚信建设的关键和最终归宿,其它各项要素的目的都要落实到现场管理中,其作用最终要在现场管理中得以体现。

现场管理好坏,是检验各项要素落实情况的最终指标。所以,现场管理又集中体现了各种要素的全面效果。自我管理在煤矿安全诚信建设中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煤矿安全自我管理就是将自我管理内涵特别是将人本理念落实到煤矿具体的安全生产实践中,以员工个体人生价值的实现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基础,以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及管理素质为目标,利用安全理念的引导、逐级安全责任的落实,真正把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安全责任落实于行,从而实现煤矿企业全体职工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格局。

(2)为了更好地实施“两”个操作体系,需要相应的标准作为依据。标准是企业意志的展开,是对企业定性目标和定量指标的分解传递,是责权利系统的分层分级的细化量化。也就是说,标准是刚性的定额,是岗位员工作业行为的度的界限和量的指令。唐口煤矿结合本矿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三”个标准,即道德标准、技能标准以及岗位操作标准。道德标准强调职工的履约意愿,技能标准重点强调职工的履约能力,岗位操作标准从质量和程序两方面加以具体规范。

(3)“三”个标准的实现建立在具有相应保障措施的基础之上,只有保障到位,标准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四”个保障即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诚信评价、安全投入以及安全监督。安全教育培训主要从员工的安全诚信意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展开,要让广大职工接受和认同诚信文化,并自觉自发地积极践行安全诚信理念。安全诚信评价是对各层级的诚信状态进行测评,客观实际地明确各层级的安全诚信程度,从而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安全投入是为控制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消除事故隐患,创造安全生产条件而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保障安全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要素之一。安全监督是煤矿企业建立自己的监察制度和机构,负责监督检查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可以进一步保障安全诚信体系地顺利进行。

(4)安全诚信体系的建设必须有相应的支撑体系作为基础,来保证“一”个目标、“两”个操作体系、“三”个标准、“四”个保障的实施。支撑体系作为整个体系的支柱,有着其至关重要的作用。“五”个支撑即安全文化、安全理论、安全制度、安全责任以及信息系统。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是企业全体职工对安全工作集体形成的一种共识,是实现煤矿安全发展的有力支撑。安全诚信建设工作的进步,离不开先进科学的安全理论作为支撑。拥有丰富而充实的安全理论,能够改变人们对事故的认识和态度,从而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安全制度是达成安全生产目标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搞好煤矿安全工作的前提要素。安全责任管理是对各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责进行定义、记录、传达,并保证被清楚地理解、准确地记忆和正确地使用。信息系统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保证安全诚信体系的顺利高效地运作。

6结语

党和国家队诚信企业建设已经提出了明确要求。矿井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大力开展安全诚信建设,不仅是解决当前安全工作突出问题的治标之举,更是推进企业安全发展的治本之策。安全诚信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希望能为以后的研究起到借鉴意义。

诚信管理体系范文6

【关键词】诚信 管理

不管在任何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讲诚信才可能有品牌形象的树立,才可能获得持续发展,才能获得牢固的伙伴。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财富、是竞争力、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如果要作长期而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诚信管理制度作为企业的后盾。可以认为,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管理就是诚信管理,诚信原则同样是管理中的“帝王原则”。

一、企业诚信管理内涵

(1)企业诚信定义。企业诚信管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新型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价值观念。它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行为准则和处事规范。企业诚信是指企业经营从始至终都要做到保证质量、价格合理、明码标价等诚信要求,在各个环节中都要恪守诚信,不弄虚作假,严格的按照合同的要求履行自己的承诺。严格保证售前售后服务质量,顾客不满意可以退换、售后服务及时跟踪到位,总之各个方面都时刻牢记诚信的准则,这些通过企业经营者的管理行为表现出来,突出地表现为企业的诚信,进而形成企业的诚信品牌。鉴于从上述多角度对企业诚信概念的阐释,将其定义如下:“所谓企业诚信,有广狭之分,前者是一种‘动’的过程,是指企业通过自己的各种努力提升诚信水平,赢得消费者信赖的动态过程;后者做名词解释,是企业动态发展过程中某一瞬间的静态形式,是企业本身具有的诚信水平。”

(2)企业诚信管理内容。企业的诚信管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企业内部诚信管理和企业外部诚信管理。外部诚信管理主要是针对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供应商、销售商、消费者的诚信管理, 是指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对各方承诺和约定的信守程度,以及由此而获得的来自企业外部各方的道德评价;内部诚信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员工的诚信管理,它是指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对方的一切合法权益、诚实守信,每个人都对企业形象抱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团结协作关系。

二、诚信管理对企业的意义

(1)诚信管理有利于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诚信是市场经济领域中基础性的行为规范,企业只有坚守诚信才能使自己的活动遵循市场规则,才一能是自己的逐利行为保持合理性、合法性,才能有效避免假冒伪劣和欺诈行为的发生,才能使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是在全球面临着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问题的情况下,人类对自身的生产、生活行为的反思,以及对现实与未来忧患的觉醒而提出的全新的人类发展观。概括地说,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两个基本点:一是必须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否则他们无法生存;二是今天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但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这两点是矛盾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解决这种矛盾的过程,并且是一个优化过程。企业一旦具备了诚信品质就会产生“诚实守信”的自律约束,表现为根本不产生失信动机的主动状态,而不是在法律、法规威慑下不敢失信的被动状态。这样,企业就会不断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2)诚信管理有助于企业形象的塑造。诚信是中小企业塑造自身形象、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清末胡雪岩在创办胡庆余药堂时亲自制作“戒欺”匾:“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不以劣品弋取厚利……”胡庆余堂能在晚清颓世中闻名遐迩,经久不衰,“戒欺”使然。同仁堂风雨300多年,而今青春常在,其得益在于坚持“炮制虽繁却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省物力”的店训始终如一。有人向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请教他取得成功的秘诀,松下回答:唯诚信二字。在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之风愈演愈烈的今日中国商界,海尔人秉持“真诚到永远”,16年时间便使一个亏损几百万元的街道小厂,成长为一个年销售收入达600亿元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这些说明诚信是永葆企业形象的“长生药”。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如果企业的信用很好,在诚实经营过程中塑造了良好的自身形象,不仅会引来滚滚客源,而且有利于银行的贷款。

(3)诚信管理有益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诚信管理和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资本、技术、文化、人力资源等诸多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的集中表现;而企业诚信管理制度则是渗透于企业智力、企业产品、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经营活动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力。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诚信管理机制一般会在如下方面作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①诚信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管理制度的诚信化,使企业员工之间能够相互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不同部门之间的员工沟通更加顺畅,塑造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以诚信指导企业的技术研发,避免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掺假问题,提高研发的效率和效果,保证研发到产品的高效率,促进企业新产品的投放速度,加强企业在新产品领域的竞争力。②对于企业,诚信是一种能够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战略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不仅能提高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而且还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在规范的市场竞争中,在当前的社会中,民众更多考虑和在乎的不仅仅是质量,还在于良好的服务以及过硬的口碑。最讲信用,最货真价实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不仅仅获得了利润,还提高了企业在本行业的知名度,赚取了更多的无形竞争优势,使企业取得了良好持续的发展。

三、诚信管理缺失的危害

(1)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诚信缺乏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导致企业、银行、政府、居民等各社会利益主体互不信任、互相怀疑的心态充斥,正常的诚信观念遭到破坏,甚至迫使市场、企业、银行排斥诚信、拒绝诚信。因为诚信问题,交易双方在谈判时,就需花费更多的信息搜寻成本,却往往难以成交,搜寻成本转化为沉没成本,或交易的一方隐藏自己的信息使另一方受损。如为防止拖欠,一些企业要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收钱,不发货;有的企业采取以货易货,实物抹帐的交易方式,减少了交易机会,加大了交易成本。诚信作为支付手段的功能被极大地削弱,这也增加了国民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商品交易和经济往来愈来愈依赖现金和实物资产,降低了经济效率和资金使用率。

(2)加大金融风险。企业的恶意欠债、逃废债务行为,使风险集中转移到银行,造成了三种后果:一是银行迫于竞争压力或其他方面的压力,贷款后形成了大量难以收回的呆账、坏账,不良资产率居高不下;二是严重阻碍了金融业务的发展和创新。金融机构被迫减少放贷,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资金得不到合理满足,同时使各种金融新业务难以正常开展。影响银行现代诚信工具的使用;三是打破了正常的诚信循环,扭曲了金融交易主体之间的正常交易关系,破坏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使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四、诚信管理缺失的原因分析

(1)法律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诚信缺乏的重要原因在于立法、执法等法律体系的不够完整和严密。主要体现在:一是立法不够完善。我国至今仍没有完整、系统、规范的诚信法律,现行法规中,虽有个别法规涉及商业欺诈、缺德经营,但惩治力度不够,对债权人的保护不足。二是执法不到位。在判决执行上软弱无力,案件执行率低,对失信人的处罚不够。三是诉讼成本高,审理期限长,受偿率过低,加上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各种地方干扰和行政干涉,大大提高了当事人利用法律来保障自身利益的成本,当事人往往“赢了官司赔了钱”。这些问题使得维持社会诚信的最后防线形同摆设,守信者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失信者没有受到严厉制栽,这在客观上诱发了人们不讲诚信和欺诈的风气。

(2)社会环境对于诚信的漠视。首先是个人诚信差。组成社会的个人诚信体现着整个社会诚信,个人诚信体系是社会诚信体系的核心。由于企业管理者的潜在意识决定企业行为,其失信意识传导给企业,企业表现出来必然也是违信。其二是还存在着计划经济的惯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资金实行供给制,资金大多都是由财政无偿拨付使用的,不必担心还本付息,尽管有银行贷款,多数也是由财政贴息或财政资金到位后偿付。其三是地方保护,行政干预。特困企业运转不动时,地方政府要银行给其“输血”。商业银行为维护债权而诉诸法律,往往得到的是法律“白条”,赢了官司不赢钱。银行申请法院执行,个别地方政府则以“企业破产影响社会稳定”为由加以阻挠。少数地方政府的“保护伞”作用,使失信企业尝到“甜头”,助长败德行径变本加厉。

(3)企业内部的诚信管理不严格。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对企业的诚信管理起核心作用,管理者的素质不高,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社会意识不强,会使经营者不重视诚信,甚至恶意破坏信用,以获取短暂的短期利益。此外,由于管理者的不重视,企业内部诚信管理制度缺乏。而这个诚信管理制度是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最重要的微观基础,所有企业间的信用制约关系,首先是依赖每个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和风险防范机制建立起来的。而目前我国很少有企业设立专门进行内部信用管理的部门、机构,企业的高层缺乏对信用管理的合理授权,企业诚信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和资源得不到落实,诚信管理体系不能形成。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个专门组成部分,对与企业发生业务关系的所有主要客户信用状况的调查、征信和管理,是企业筛选客户、“去伪存真”,并与诚信客户保持长期联系的纽带。这一重要管理环节的普遍缺乏,导致企业失信行为的大量发生。

五、加强企业的诚信管理

(1)国家方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法律制度为企业诚信提供保障信用体系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想建立覆盖全国的征信体系,需要相关的立法先行,完善法律法规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制度保障。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从国家立法的层面把加快征信立法体系建设放在了首位。我国诚信体系建设相对于发达国家比较滞后,经过相关部门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当前我国己制订了多部法律如《民法通则》、《合同法》等。其次,加强建立与企业诚信缺失相关的立法,虽然在《合同法》、《公司法》、《担保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担保法》等都出现了一些对诚信约束的条款,但仍存在一些信用问题无法可依,诚信行为得不到法律的保障。立法包括多个方面,如银行方面的立法、规范企业和消费者诚信行为的立法、服务行业行为的立法等。

(2)企业方面:加强内部诚信管理。首先,构建内部诚信管理制度。对企业要依法严格管理,其重要的突破口就是加强企业的诚信制度建设,该制度要求切实保障信息的对称性、确保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大力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内部人员的法治观念。加强规范管理,建立并健全诚信制度体系,在企业内部设立信用管理部门,接受企业内部监督。加强对信用风险的重点环节的监督,将反馈信息及时公布。建立赏罚分明的制度,对企业诚信的实践者加以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开表彰大会等或者与其工资绩效挂钩;对不讲诚信的内部员工,通报批评、扣除奖金等,总之,让员工明白讲诚信才是唯一的正确选择,从而变被动的行为为主动的意识,自觉实践诚信。

其次,培育企业诚信文化。查尔斯.希尔、盖洛斯-琼斯指出:“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人们共同拥有的特有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聚合。这些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构成企业中人们之间和他们与企业外各利益方之间交往的方式”。企业以“诚、和、创、韧、责”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成为支撑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诚信建设要把诚实守信理念系统的、全面的根植到企业诚信文化体系中,把诚信文化融合到生产、销售、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应把诚信文化看成企业重要的无形资源,让诚信理念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组织系统和每一项活动,以及每一个员工的行动中。因此,企业注重诚信文化建设,就可以塑造企业品牌形象,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商机和经济效益。使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指导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最后,加强对员工的招募、选拔、晋升中诚信管理。具体可以分三个方面:①招慕中的诚信测试在这一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诚信管理手段有两种。一种是在招聘广告中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另一种方法是在工作申请表中加人一些与诚信相关的项目题目让求职者回答。②选拔中的诚信测试。在这一过程中,诚信管理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所有的雇主都不希望“引狼人室”,因而要“拒敌于家门之外”。同时,由此而开发出的诚信管理手段也是包罗万象,从测谎仪、重音分析仪等机械手段,到纸笔测试、笔迹分析,再到结构化面试、情景面试等,几乎都派上了用场。③晋升的诚信测试企业在决定员工能否提升的问题时,也常常考察员工的诚信特征。这时所使用的方法和在雇佣选拔中使用的方法大同小异。

参考文献:

[1]刘春珍.论企业内部的诚信管理[J].中国科技论坛,2006,(01).

[2]韩腾越.基于诚信管理角度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J].商场现代化,2014,(02).

[3]张正君.中小企业信用缺失产生的原因[J].经营观察,2007,(08).

[4]陈敦旭,朱元双,龚新湘.我国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成因及治理策略[J].现代企业,2006,(04).

[5]李军红.浅谈现代企业的诚信管理[J].企业活力,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