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知识汇总范例6篇

有机化学知识汇总

有机化学知识汇总范文1

论文摘要:语言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而良好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保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树立跨文化的意识是必然的”语言根植于文化之中.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词汇蕴涵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本文将探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习者跨文化意识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 跨文化意识 培养途径

一、引言

中国加入WTO以来,与他国的交流日趋频繁,外语人才需求量激增.同时也对外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言因文化而活:文化也因语言而媚。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语言知识的获得.而是将所学的知识得体地运用于跨文化的交际中,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因此要使跨文化交际顺利地进行,就必须熟知语言所根植的文化.即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要具备所用语言的文化意识。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没有语法,语言所能传达的信息很少:而没有词汇,就什么信息也不能传达。词是社会交际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词汇是言语产出的动力。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词汇又是一种文化符号,不同语言的词汇蕴涵出不同的文化意义,体现出语言的个性特征“词的理据与文化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诗人及英国文学翻译专家王佐良先生曾说:“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地掌握语言。”本文将探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有效途径。

二、英语词汇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词汇为词的总和,它不仅指语言中所有的词,还指诸如方言(dialect)、使用域(register)或术语(terminology)等某一语言变体中使用的词和短语(ibid)。Leech(1981)从语义学的角度将词汇意义分为七种:概念意义(denotativemeaning)、内涵意义(connotativemeaning)、社会意义(socialmeaning)、情感意义(afectivemeaning)、反射(折射)意义(reflectivemeaning)、搭配意义(collocativemeaning)、主体意义(thematicmeaning)。词语包含了事物的本质.英语词汇体现了该民族“人文精神和体验诠释客观世界和人生社会的直觉与理性”。英语词汇蕴涵着的特有文化意义。

(一)英语词汇体现了英语国家地理风貌、人文景观。英语词汇中大量与海相关的词汇,如:allatsea(不知所措),aseachange(根本的变化).betweenthedevilandthedeepbluesea(处于两难之中),反映了英国人不同于中国人对海的理解与认识。

(二)英语词汇体现了其民族信仰,及其对主、客观事物的认识与理解。如God在英语文化中除了含有“上帝”的意思外,还蕴涵“创世主(Creator)”,“立法者(Law—giver)”及“救世主(Savior)"等含义,反映了西方人对宇宙万物运行机制、运行结果的理解。

(三)英语词汇体现了特有的文学意义。语言是文学的工具,文学通过“非常有意思”的语言来表达其“精神”,如Shakespeare笔下的Shylock:美国人心中的UncleTom。

(四)英语词汇展现了其民族的历史且具有时代性。词汇诉说了民族的历史。~rltheempireonwhichthesunneversets诉说了大英帝国的鼎盛时期的历史。英语词汇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词汇的意义也在跨文化交际中不断丰富与发展。总之.词汇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及其民族的思维模式、情感体验、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和世界观等。学习者要正确得体地运用词汇,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必须掌握词汇文化意义,培养目标语的文化意识。"

三、跨文化意识

四、词汇教学中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英语文化素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首先其本人要有“道”、有“业”及具备“解惑”的基础。如教师在教词汇farmer与peasant时.教师只有在清楚其文化意义的基础上。才能有意识地通过它们培养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因此教师具备良好的英语文化素养,是语言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基础。

(二)教师要转变传统词汇教学观念。要转变传统词汇教学观念,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词汇观。词汇是很多预制的词块(perfabircatedchunks)的集合,分布在一个具有生成力的连续体(spectrumofgenerativepower)上,是一个从完全自由到完全固定的延续体。fl6]词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词汇教学并非仅仅指读会单词、记住单词和用单词写出句子。词汇教学中,教师要融入文化教学,挖掘词汇的文化意义,加强词汇的深度学习.把握词汇意义的语用环境,为学习者灵活地运用词汇打下坚实的文化知识与文化理解基础。促进学习者形成良好跨文化意识。"

(三)教师应将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的一般原则(如行为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及情感理论等)贯穿于词汇教学中。合理地、恰当地、有效地将文化教学融人词汇教学。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习者、备自己。只有遵循语言教学的一般规律,以词汇教学特点与实际为基础,才能有效地开展词汇教学,也才能不失时机地恰当地将文化教学与词汇教学相结合,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

(四)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将文化教学融入词汇教学。美国马里兰州的Lynn0’Brien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学习的方式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动觉学习者,听觉学习者和视觉学习者。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学习方式,选择适当教学手段(图片、音乐及多媒体等)、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抢答词汇具有的文化意义、比较词汇在英汉语所具文化意义的差异、角色扮演等)将词汇所隐含的文化内涵融入到词汇教学的过程当中去.轻松愉快地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

(五)加强学习者课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学习者要培养良好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光靠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且由Hanvey~跨文化意识四个阶段可知,课堂上所获得的跨文化意识也只是其前三个阶段某各阶段而已。故教师要促进学习者课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并为学习者课后跨文化意识培养提供途径。如:向学生推荐具有浓厚英语文化的名著、电视节目、电影;鼓励学生与英语国家人交朋友并创造机会到英语国家体验异国的生活等。最后,学习者要意识到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为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识自觉努力。

教学实践表明,有机地将文化教学融入词汇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习者跨文化意识,而且可以摆脱传统词汇教学的单调与乏味.促进学习者对目标语的兴趣。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能力。

有机化学知识汇总范文2

目前农村学校中对词汇教学不够重视,词汇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主要采用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理解词汇,分析词性,展示例句,拓展词组,模仿背诵,造句翻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花费较多时间讲解单词用法,学生则忙于笔记而减少了思考和运用。这种教学强调了教师单方面的教,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忽视了语言能力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事实,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学习词汇很死板,不会灵活运用,也造成学生词汇学习压力大,遗忘率高和哑巴英语的窘境。面对这些现象,想通过对中学生英语词汇教学模式的研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以科学理论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为依托,以话题为基础,以思维导图为枢纽,以运用为目的词汇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课堂上获得较多的语言实践机会,真正在运用中轻松掌握词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词汇教学的效率。为了获得词汇学习研究的事实依据,全面了解学生词汇习状况,特地进行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形式

三、结果与建议

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学生对学习英语单词的兴趣不大,学习英语单词的方法欠缺,几乎没有自主学习单词的习惯和能力,死记硬背单词也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或考试,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平日对词汇教学研究不够深入,对词汇课的理解片面,认为单词就是教教读音,词义,分析词性,造句等。在这中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成为记单词的机器和奴隶,严重违背了新课标的总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词汇教学模式改进势在必得,建议如下:

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单元词汇教学。思维导图是一种图示工具,帮助学习者对特定主题建构的知识结构进行视觉化表征。通过思维导图的方法来教学单元词汇教学,能够使学生对单词进行更深的加工,能形成运用更多的学习策略的习惯。如在教学新目标英语unit9 when was it invented?的词汇教学采用了此方法:

运用话题进行词汇教学,把词汇学习的重点放在对词汇的运用而非对词汇拼写和意义的机械记识上。《课标》所规定的24个话题项目,具体为;个人情况;家庭朋友与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日常活动;学校生活;兴趣与爱好;个人感情;人际关系;计划与愿望;节假日活动;购物;饮食;健康;天气;文娱与体育;旅游与交通;语言学习;自然;世界和环境;科普知识与现代技术;热点话题;历史与地理;社会;文学与艺术。通过这些话题,我们可以组建不同的词汇网络。一旦学生习惯于网络识记词汇,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得到有效的训练,难以识记的词汇都能快速储存在他们的大脑中,同时词汇网络是一种有效活化词汇的方式。这样做不但能稳固词汇量,而且能扩大词汇量。如图:话题School life的词汇网络:

课堂上词汇检查形式应灵活多样,丰富多彩。长此以往,一成不变,学生厌倦了,势必会抑制学生的思维。要摒弃以前教师说汉语、学生说英文单词的做法,而是采取多种形式,不拘一格。如幻灯片打出释义,即给出单词内涵与外延的方法,要求学生猜出单词,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用英语思维,而且也可在学习新单词的同时,帮助学生复习原有词汇。还可采用在不改变原意的条件下在句子中进行同义替换的形式,增强了学生活学活用语言的能力。还可以有意给学生一组词,让他们即兴说话,增强学生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意识。形式的多样化,富有创意、独具匠心的设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有机化学知识汇总范文3

关键词:生态课堂;大型主机汇编语言;教学质量

构建一种“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生态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所谓的“生态课堂”就是在“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变革教师的教学行为,营造一种自然、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全面健康发展。将生态的理念引入课堂,构建一种教师和学生、师生和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创设一种富有生命气息、宽松和谐的生态课堂,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

1 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型主机汇编语言作为大型主机专业方向的一门核心课程,在大型主机系列课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具有程序设计语言基本的程序设计结构,因此对于具有高级程序设计基础和微机汇编程序设计基础的学生来说不难理解。但是汇编语言本质上是机器语言,与高级语言相比又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

第一,与硬件联系紧密。汇编语言属于低级语言,每一条指令对应一个机器动作,掌握这些指令的前提是对系统的硬件有一定的认识。这就需要掌握涉及到的CPU内部寄存器的特性和使用方法以及内存的特点和管理方式。

第二,指令繁杂,编程繁琐。大型主机汇编语言和微机汇编语言一样,指令系统集复杂,由数据传送指令、十进制操作指令、定点操作指令、循环和分支指令、程序控制指令、位操作指令、地址处理指令等七个功能组成。由于主机系统本身使用汇编语言提供了很多例程,并定义了相关的编程规范,用户编写的汇编程序必须遵循这些编程规范,因此,在编程中需要注意约定设置及隐含使用的寄存器等。编程不但要注意指令的正确使用,还要考虑寄存器、主存单元等硬件细节,所以比较繁琐。

第三,调试困难。主机汇编语言调试时需要用专门的工具,采用的是命令交互方式,界面不友好,而且直接对内存地址和寄存器内容的二进制显示,不易理解。

第四,课程中间才涉及程序设计和应用。汇编语言的课程体系中,只有到中间才涉及到程序设计和应用。因此,在学习前面的基础知识和指令系统时,容易产生知识凌乱、支离破碎的感觉,产生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的疑问。

正是由于大型主机汇编语言的这些特点,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觉内容不易理解和掌握,缺乏学习积极性。因此,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这门课的教学质量,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二十年以来,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专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生态课堂正是这种努力所取得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

2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生态学理论、情感教学理论、系统论等,但影响最大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感教学理论、生态学理论。

依据建构主义、情感教学理论和生态学等理论,课堂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当我们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分析课堂教学过程时,课堂教学应处于一个动态、和谐、平衡、互动、相互联系的环境之中。从生态学的视角看,课堂就是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作为生态因子的教师、学生和环境三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关系。课堂中的生态因素包括人的因素、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这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呈多元互动的关系。知识是课堂教学的纽带,如果没有知识的传递和建立在其上的互动,课堂便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要掌握知识和不断更新知识,这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是根本任务,知识的获取和整合是课堂活动的核心,在此基础上来实现创新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生态课堂就是从生态学的视角来关注课堂,重构课程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等,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一种新型课堂。传统课堂的本质是技术,所以传统课堂本质上是一种技术课堂,它运用的方法是控制,追求的结果是知识与技能。而生态课堂的本质是联系、发展、和谐与共生,所以,生态课堂在方法上不强调控制,而重视作为生态因子的教师与学生的投入,就是说彼此将生命融入到课堂中来。

3 大型主机汇编语言生态课堂的构建方法

(1) 生态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

在传统的课堂中,由于学生间的学业竞争和人际交往而带来的行为冲突以及由于要求及格率、优秀率、升学率而带来的师生间的行为冲突,使课堂教学充满紧张的气氛,教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在生态课堂中,由于教育目的的改变,教师不再是为教而教,学生也不再是为学而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统一的,教中有学,学中有教。创设这种行为环境的关键是,要让教师认识到课堂教学经历就是自己生命历程的一部分,就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同样,也要让学生懂得,课堂学习不仅是学习一种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做人,如何与别人合作,如何与别人相处。只有这样,师生双方才能协调彼此的行为,相互合作,共同融入到课堂中去。也只有这样,一个和谐、共生的课堂才能真正构建起来。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是教学生态中的组织者,从教学活动的开始到教学活动的结束,教师总是要充分组织各种教学资源,组织教学对象进行各种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积极、能动的主体性因素,并协调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灌输者,而是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启发者。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主体性选择,根据是否感兴趣、听得懂,来选择积极主动的听课方式还是消极被动的听课方式。对于不熟悉的教学信息,学生需要调动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对教学信息进行破译、理解和吸收,最终将新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体系及认知结构融合起来,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达到信息的真正同化。由此可见,教学效果最终是受学生学习状态制约的。

在生态课堂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尊互敬的,而不是控制与被控制、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随学生的发展而变化,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指导日益增强,控制日益减弱,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状态不断改变生态角色,发挥教学的多种功能,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

(2) 大型主机汇编语言生态课堂的构建

在大型主机汇编语言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该课程的特点,另一方面要考虑教师和学生在生态课堂中的关系和地位,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健康的课堂生态系统。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总结了几种操作性较强的方法:

第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1) 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要求学生预习,鼓励学生在课程开始前提问,教师带着学生的问题来讲解知识。例如在讲授主机汇编语言时,很多同学就会提出主机汇编语言和微机汇编语言有何不同。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贯穿该问题。

(2) 要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有多种机会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也就是将知识“外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情景教学,尽量让学生在情景下解决问题,把所学知识能灵活使用于实际生活中。例如在讲授十进制编辑指令时,首先设计一个银行账务打印需求的情景,然后针对该情景需求,讲授如何通过编辑指令实现客户要求。通过这样的讲授,学生对各类指令能解决什么实际应用问题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对繁复指令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3) 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例如在讲授如何调试程序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在实验课上尝试调试程序。学生自己调试程序后,通常会提出大量的疑问,教师在后续的课程中再详细讲授如何调试,解决程序中的问题,学生课下再去实践对程序的调试环节。通过这样一种自我反馈的方法,学生快速掌握了调试技能,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教师在教学当中注意穿插一些有趣的事情,以幽默的方式激活学生的兴奋中枢,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有时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第二,学会运用赞赏,营造和谐的生态课堂。

教师尽量多用鼓励、赞赏的手法来营造课堂气氛,因为对学生行为的赞赏和肯定,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来获得更多的赞赏。学生从情感上接受一个老师后,更容易接受这位老师所讲授的课程。在课堂中,对于能正确完成练习,按时完成作业并积极配合老师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没有特别突出表现的同学,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纪律性。总之,让每个同学都能感觉到自己处于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有一个喜欢他们的老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将自己美好的一面表现出来,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例如在实验课中,同学们交实验有一个先后次序,在下一次授课中,宣读前十名交实验的同学名单。这样,入前十名的同学就会感受到被肯定,更加积极地参与课程。而这次实验排在后面的同学就会在下一次实验中努力,争取排到前面的名次中。这样不断循环,就营造了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第三,通过协作学习,加强难点知识的学习。

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大型主机汇编语言难点和关键点的学习,在讨论中加强理解。整个协作学习过程均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由教师提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也可以作为讨论的内容。为了构造和谐的协作学习环境,教师应该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1) 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

(2) 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

(3) 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 通过提问来引导讨论,禁止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代替学生思维);

(4) 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适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进行鼓励。

第四,用生产实例,实行情景教学。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生产实际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实际问题的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具备实际情境的生动性、丰富性,同化与顺应过程较难发生,使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

大型主机汇编语言教材中的程序例题多为计算、移位、逻辑处理、输入输出处理、调用子程序,编写宏指令等,单纯讲授这些内容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而且会错误地认为汇编语言没有什么用处,只能做这些事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一些有趣的实例,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输入输出处理时,就针对一个记录了用户购买商品信息的文件,要求编程实现对该文件记录信息的读入,并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编辑成一定的格式打印输出。该实例给出了输入文件的记录格式和含义以及要求输出的格式,教师然后讲授如何通过指令实现对数据的读入、编辑、输出,这样学生会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学习,课堂听课效率显著提高。

第五,提供丰富的环境资源,调动课上课下的学习热情。

课堂生态环境中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现代教育技术,已有研究表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总体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手段,但在具体指标上略有差异。因此在大型主机汇编语言的教学中,我们同时采用多媒体设备和黑板两种教学方式,把多媒体教学的直观形象和黑板教学中更多的互动与沟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在讲解指令的寻址方式时,利用投影动态显示寻址过程,复杂的过程变得一目了然;每学一个新的指令时,都在主机系统中编程运行,并查看结果,使得繁复的讲解过程变得简单清晰;在课堂上对程序的讲评和现场的调试,使学生找到发现问题的途径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教学生如何编写程序时,更多的是采用黑板,通过一条一条指令的编写,讲解编程的思路,学生能更好地领悟编程方法。在课堂下,为了支持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教师提供大量丰富的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主要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对于如何获取以及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等问题作出明确指导。

4 结束语

针对大型主机汇编语言的课程特点,将生态学的观念引入课堂,使课堂不仅成为知识传递的场所,更是促进学生完善和发展自我的舞台,使师生两个重要的课堂生态因子能平等的、和谐的共同发展,实现真正的生态课堂平衡,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有机化学知识汇总范文4

一、词汇知识

词是语言组织中的基本单位,能独立运用,具有声音、意义和语法功能。词汇指一种语言中所有词的总和,也指某一范围所使用的词的总和。

词汇知识在长时记忆中的组织被称为心理词汇或内部词汇,词汇知识在记忆里储存的方式以及如何被提取是心理词汇研究的中心问题。众多的研究者通过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些模型来解释其研究成果,其中,普遍认为目前最能反映心理词汇本质和最具解释力的是激活扩散模型,该模型的提出者认为词汇知识有三个不同层面的内容:概念层面(词形、词义等)、句法层面(词性、基本搭配要求等)和语音层面(包含词汇音位特征和读音等)。基于高中学生词汇学习的现状及相关词汇知识内容,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来进行英语词汇教学。词汇教学可分为:直接词汇教学和间接词汇教学。所谓直接的词汇教学,就是把词汇教学明确作为教学的目标的一部分,对词的结构(包括语音)、意义和用法进行分析、讲解和操练。所谓间接的词汇教学就是通过其他的学习活动,如阅读和听说等,间接地达到扩大学习者词汇量的目的。

二、词汇教学法

记忆策略帮助学生学会记忆单词。使学生有目标储存主动词汇,从记忆中检索,并能在上下文中使用,有效地增强词汇输出能力。记忆单词的方法有多种:比如,把一个单词分成几个形象部分达到记忆的目的。例如:“avarice”,a分别代表两只眼睛,v代表鼻子,rice代表一碗米饭。两只眼睛盯着一碗米饭,表情非常贪婪;把具有相同部分的词放在一起记忆,例如:require、acquire、inspire等。

目标词汇呈现方式的多元化增添理论表明:人们在接受和处理新的语言信息时,不可避免地进行有意的或无意的增添(elaboration)。增添有利于信息的储存,因为增添“是一个把输入信息和长时记忆中所储存的信息联起来的过程,使新信息的记忆表征得以丰富”。现代化多媒体是一种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CAI课件,创设情景呈现单词,集词汇与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能让学生尽快理解词义,提高记忆效率。在呈现目标词汇的书面文字信息时,配以相关视觉图像资料和听觉音响资料,学习者对词汇知识信息的增添将会更迅速、更丰富、更有效因为它不仅有助于引导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扩展增添的渠道,而且还能有效触发各种信息增添活动。此外,学习者通过建构视觉图像、听觉音响和书面文字信息之间相互关联的提示线索而帮助对记忆中储存的信息进行恢复和提取。

培养学生的猜词是一种学习策略,即学习方法。猜词策略是外语词汇学习的一种主要的学习策略。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猜词策略对于提高他们的外语专业素质和学习效果举足轻重。国外研究表明,扩充外语或母语词汇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为猜词策略。提高词汇学习,培养学生的猜词技能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因此有利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下面介绍一些猜词技巧:通过定义或重述猜词。例如:Modern medicine and new method of food production allow adults to live longer and babies to survive,not die soon after birth.(Here“not die”helpsus to know what survive means.)通过常识猜词。例如:Trees bring water from the ground,allowing water to evaporate into the atmosphere.(From common sense we can get the meaning ofevaporate.It must mean"to change from a liquid state to a gas.)

重视学生词汇理解和输出能力的训练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把词汇理解和输出摆在重要地位。词汇教学和其他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各种真实的英语词汇学习任务,将课堂教学目标真实化,任务化。教师在词汇教学材料的选择、安排和讲解方面,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包括语言知识和世界知识),使已形成的各种概念的语法规则对词汇学习能起到正迁移作用;挖掘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对比、分析母语与英语之间词汇结构特点的异同,可防止母语干扰的负迁移作用,加深学生对新的词汇的理解。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选择相关阅读材料,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接触多种体裁和风格的阅读材料,如英文报刊、英文小说、对白等,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活跃其思维,扩大词汇量。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或概括课文大意。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目标词汇写短文、编对话等,经过反复接触目标词汇并运用来培养学生的词汇输出能力。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发挥非智力因素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减少学习过程的焦虑感。

文化策略词语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各种文化特征都会在该语言的词汇里留下它们的印记。教师在教会学生掌握词汇的概念意义的基础上,要挖掘词汇内容的文化因素,展示其中的文化内涵,适当进行中西文化的对比。培养他们对英语文化和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如在西方文化中dragon(龙)是凶残肆虐的怪物,是邪恶的代名词,而龙在中国文化体系中是高贵、神圣、伟大和强大生命力的化身。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与目的语语义和目的语语用相关的文化内容是很有必要的(陈光磊)。又如:“politician”与“statesman”,我们都译为“政治家”,那么这两个词是一样的吗?前者意为person who is skilled at handling people or situations,or at getting people to do what he wants(政客,玩弄权术者),而后者是person who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management of state affairs,esp.one who isskilled and fairways political leaders(政治家-尤指贤明公正的),看来在英语文化中这两个词的内涵色彩是不同的,所以汉语中的政治家译为statesman,这是很贴切的。

三、结语

教师深入思考词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培养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精心设计课堂词汇教学。在科学的教学策略的指导下,给学生创造更丰富的语言运用活动。把词汇学习从课内逐步向课外延伸,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电视、录像,加强英文报刊和杂志的阅读。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运用词汇的能力。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词汇教学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为他们的学习打下扎实的词汇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第一中学)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掌握尽可能多的词汇是学好语言的基础。但目前高中生习得词汇的状况是高中生的词汇量偏低,这影响到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尤其给阅读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在传统的词汇教学策略下,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造成词汇遗忘快,易拼错。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应对词汇教学进行反思,构建科学的词汇教学策略以提高词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英语词汇学习。

一、词汇知识

词是语言组织中的基本单位,能独立运用,具有声音、意义和语法功能。词汇指一种语言中所有词的总和,也指某一范围所使用的词的总和。

词汇知识在长时记忆中的组织被称为心理词汇或内部词汇,词汇知识在记忆里储存的方式以及如何被提取是心理词汇研究的中心问题。众多的研究者通过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些模型来解释其研究成果,其中,普遍认为目前最能反映心理词汇本质和最具解释力的是激活扩散模型,该模型的提出者认为词汇知识有三个不同层面的内容:概念层面(词形、词义等)、句法层面(词性、基本搭配要求等)和语音层面(包含词汇音位特征和读音等)。基于高中学生词汇学习的现状及相关词汇知识内容,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来进行英语词汇教学。词汇教学可分为:直接词汇教学和间接词汇教学。所谓直接的词汇教学,就是把词汇教学明确作为教学的目标的一部分,对词的结构(包括语音)、意义和用法进行分析、讲解和操练。所谓间接的词汇教学就是通过其他的学习活动,如阅读和听说等,间接地达到扩大学习者词汇量的目的。

二、词汇教学法

记忆策略帮助学生学会记忆单词。使学生有目标储存主动词汇,从记忆中检索,并能在上下文中使用,有效地增强词汇输出能力。记忆单词的方法有多种:比如,把一个单词分成几个形象部分达到记忆的目的。例如:“avarice”,a分别代表两只眼睛,v代表鼻子,rice代表一碗米饭。两只眼睛盯着一碗米饭,表情非常贪婪;把具有相同部分的词放在一起记忆,例如:require、acquire、inspire等。

目标词汇呈现方式的多元化增添理论表明:人们在接受和处理新的语言信息时,不可避免地进行有意的或无意的增添(elaboration)。增添有利于信息的储存,因为增添“是一个把输入信息和长时记忆中所储存的信息联起来的过程,使新信息的记忆表征得以丰富”。现代化多媒体是一种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CAI课件,创设情景呈现单词,集词汇与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能让学生尽快理解词义,提高记忆效率。在呈现目标词汇的书面文字信息时,配以相关视觉图像资料和听觉音响资料,学习者对词汇知识信息的增添将会更迅速、更丰富、更有效因为它不仅有助于引导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扩展增添的渠道,而且还能有效触发各种信息增添活动。此外,学习者通过建构视觉图像、听觉音响和书面文字信息之间相互关联的提示线索而帮助对记忆中储存的信息进行恢复和提取。

培养学生的猜词是一种学习策略,即学习方法。猜词策略是外语词汇学习的一种主要的学习策略。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猜词策略对于提高他们的外语专业素质和学习效果举足轻重。国外研究表明,扩充外语或母语词汇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为猜词策略。提高词汇学习,培养学生的猜词技能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因此有利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下面介绍一些猜词技巧:通过定义或重述猜词。例如:Modern medicine and new method of food production allow adults to live longer and babies to survive,not die soon after birth.(Here“not die”helpsus to know what survive means.)通过常识猜词。例如:Trees bring water from the ground,allowing water to evaporate into the atmosphere.(From common sense we can get the meaning ofevaporate.It must mean"to change from a liquid state to a gas.)

重视学生词汇理解和输出能力的训练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把词汇理解和输出摆在重要地位。词汇教学和其他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各种真实的英语词汇学习任务,将课堂教学目标真实化,任务化。教师在词汇教学材料的选择、安排和讲解方面,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包括语言知识和世界知识),使已形成的各种概念的语法规则对词汇学习能起到正迁移作用;挖掘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对比、分析母语与英语之间词汇结构特点的异同,可防止母语干扰的负迁移作用,加深学生对新的词汇的理解。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选择相关阅读材料,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接触多种体裁和风格的阅读材料,如英文报刊、英文小说、对白等,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活跃其思维,扩大词汇量。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或概括课文大意。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目标词汇写短文、编对话等,经过反复接触目标词汇并运用来培养学生的词汇输出能力。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发挥非智力因素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减少学习过程的焦虑感。

文化策略词语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各种文化特征都会在该语言的词汇里留下它们的印记。教师在教会学生掌握词汇的概念意义的基础上,要挖掘词汇内容的文化因素,展示其中的文化内涵,适当进行中西文化的对比。培养他们对英语文化和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如在西方文化中dragon(龙)是凶残肆虐的怪物,是邪恶的代名词,而龙在中国文化体系中是高贵、神圣、伟大和强大生命力的化身。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与目的语语义和目的语语用相关的文化内容是很有必要的(陈光磊)。又如:“politician”与“statesman”,我们都译为“政治家”,那么这两个词是一样的吗?前者意为person who is skilled at handling people or situations,or at getting people to do what he wants(政客,玩弄权术者),而后者是person who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management of state affairs,esp.one who isskilled and fairways political leaders(政治家-尤指贤明公正的),看来在英语文化中这两个词的内涵色彩是不同的,所以汉语中的政治家译为statesman,这是很贴切的。

三、结语

教师深入思考词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培养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精心设计课堂词汇教学。在科学的教学策略的指导下,给学生创造更丰富的语言运用活动。把词汇学习从课内逐步向课外延伸,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电视、录像,加强英文报刊和杂志的阅读。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运用词汇的能力。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词汇教学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为他们的学习打下扎实的词汇基础。

有机化学知识汇总范文5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教学;词汇学习

一、建构主义简介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教学观是对传统教学观或客观主义(objectivism)教学观的批判和发展。在教育心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传统教学观—直起主导作用。直到60年代初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和发展理论广泛传播,在教育心理学界和教学领域引起重视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传统教学观的局限,认识到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学习不仅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也受到学者自身的认知方式、学习动机、情感、环境和价值观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往往被传统教学观所忽略。

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是在吸取了多种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理论,尤其是维果斯基(Vygotsky)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内容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获得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过程。知识的学习和传授的重点在于个体的转换加工和处理,而非“输入或“灌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人的经验和主动参与在学习知识中有重要作用。

2.情景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内容、能力等不能被训练或被吸收,而只能被建构。但是,这种建构过程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总是以一个已有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的。这种学习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学习在其中进行的情境联系。学习主要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被利用的先前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提取而是本身也要根据具体事例的变异性而重新建构。学习者是借助他人的帮助对知识进行建构的。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事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隋境教学”。

二、建构主义情境教学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往往就会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很难再有新的突破。究其原因词汇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学生有限的词汇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阅读能力、听力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笔头表达能力乃至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迅速有效地扩大词汇量,就成了英语教学中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语音、语法、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要素,其中词汇是语音和语法的载体。语言的输入是指词汇量的增加,所以词汇教学至关重要。而以建构主义指导英语词汇教学是学习词汇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育部在今年2月26El就宣布今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将由原来的100分制改为710分的记分体制,不设及格线,不颁发合格证书,只发放成绩单,突出听说能力的考查。其中记分体制改革将从今年6月起试行,整个改革方案的试点从明年起试行,试点学校为180所,其中北京有24所。在此基础上,改革方案将从2007年开始正式全面推行。并且对考试的内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其中比较有意义的一个改革举措是取消了原来词汇与结构的考察部分,原来词汇与结构部分占到l5分,现在在这张试卷上这部分就取消了,取消这部分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以前的英语教学太过于强调学生对于语法知识的掌握,而不注重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现在考试中就把这部分30道单选题全都去掉了。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要求说明考试更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对所学知识的充分利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而利用情境来建构意义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词汇学习已不再是单一的、纯粹的对某个词汇进行机械记忆,直接灌输进大脑,而是要利用原有的知识,结合当前环境,积极利用所处情境来理解词汇的意义。Ⅲ这也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词汇测试形式改革的目的所在,把词汇置于语篇中,要求学生利用语境、上下文关系并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来理解词汇。所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结合情境教学来指导英语词汇教学,对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提高学生词汇量,使其更决地适应新的考试形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创设情境指导词汇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情境”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之一。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利用情境指导教学,并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强调情境要素在学习中的作用,积极创设情境指导词汇教学。

有机化学知识汇总范文6

在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围绕某个话题而开展。如果教师能有效借鉴,组织话题式复习教学,即紧扣话题而开展多样化复习活动,就能强化学生语言与技能训练,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根据教材本身特点,进行话题式复习教学,引导学生分类巩固与识记英语词汇,通过习题复习英语语法知识、展开话题写作训练,积累典型句型等,从而提高复习教学效果。

一、注重话题整合,优选复习语篇

话题式复习法,以话题为主要线索,将语法知识、语言技能等有机融合起来,并以技能训练为主,配上适量语法项目的点拨总结以及习题训练,以打破了传统“讲授、操练与反馈”的教学模式,融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整合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模式,从而优化复习课堂,提高复习教学质量与效率。

在复习教学中,尤其是总复习环节,因时间限制,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逐一复习各单元内容,即便逐一复习,为了赶复习进度,完成复习教学任务,不少教师往往直接讲解分析,这就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机会,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并给学生留出思考探究的空间与时间,教师可运用话题式教学法,依据“话题项目表”,适当调整教材顺序,整合单元话题,重组教学内容,将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引导同学们归纳总结有关英语词汇、常用词组与重点句型等,并围绕有关话题进行活学活用,从而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到复习学习的活动之中,提高复习教学效率。比如Unit 2 Traveling与Unit 3 Online travel等都是关于旅游的话题,当复习旅游度假写作时,教师可整合有关内容,进行话题作文训练。再如教师可整合 Unit 1 This is me (7A);Unit 1 Friends (8A)s Unit 5 Films (9A);Unit 4 Great people (9B)等单元内容,设计“How to describe a people?”的话题复习教学,引导学生整体梳理知识,强化知识巩固,完善知识结构。

二、优化话题活动,引导总结归纳

在话题式复习教学中,当明确话题内容后,教师则需要围绕话题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以话题为依托,总结归纳,复习巩固。

首先,巧设情境,自然引入。在话题复习教学中,教师可紧扣话题,利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自由表达,使其快速进入话题复习状态。其次,总结有关英语词汇。词汇是主要的复习内容,影响着学生英语阅读、写作与表达。因此,在初中英语话题复习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话题思考相关词汇。比如“How to describe a people?”的话题复习教学,这一话题包含了多个单元的内容,有着大量的词汇,若没有具体标准,则难以快速而有效的整理。因此,教师可通过归纳法围绕话题将相关单元组合为Appearance、Ability、Personality这几个部分,然后总结归纳相关词语。比如描述人性格的英语词汇有:smart 聪明的;kind友善的;cute 伶俐的;lovely 可爱的等。

另外,归纳相关英语词组或短语。在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把握一定的英语短语,如此才能写出更高水平的英语作文,也可提高可读性。所以,在话题式复习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围绕有关话题来总结归纳重点短语,从而为英语翻译、英语交际以及话题写作打下良好基础,实现活学活用的教学目标。如复习“旅游度假”这一话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与之相关的常用短语或词组,比如have a fantastic time = have fun = enjoy oneself(玩的很愉快);a delightful holiday (一个令人愉快的假期)等。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回顾与提炼相关句型。同时,将句型与词汇、词组融合起来,引导学生实践操练,如此,既帮助学生深化记忆知识,提高复习效果,也为话题写作做好了铺垫。最后,在复习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强化复习效果,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进行话题写作,发挥自己的丰富想象,综合运用复习到的英语词汇、词组、句型等知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提高综合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而巧妙地运用话题式复习法,有效整合教材话题和复习内容,打破单一语言复习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复习,学会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复习学习目标,从而提高复习教学效率。

[参 考 文 献]

[1] 陈玉卿. 初中英语“话题牵引复习法”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