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技术范例

有机合成技术

有机合成技术范文1

近年来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油价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发展,但根本上无法改变其安全、环保的大方向。随着各种新类型技术的涌现,跨行业技术合理应用,各种智能化新型机械开发运用,环境友好等因素都使得石油公司的日常生产活动变得更为高效。中国的石油工程技术在世界平台上有着许多机遇,但同时也面临极大的挑战。在发展策略上我们应该围绕工程技术为核心,解决石油勘测、开采中重难点问题,加强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培育技术制高点的战略发展策略,提高石油开采的效率,增强中国的整体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本文探讨了国际石油工程的优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希望能给有关研究人员提供便利。

关键词:

石油工程技术;国际发展;未来石油发展态势

引言

石油工程技术作为国家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存在,其本身运用范围十分广泛,石油和煤炭、天然气一起作为社会的三大生产能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严重影响了我国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石油工程技术影响石油的勘测和开采,管理和服务等多项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现代建设能力,进而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近年来钻探技术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我国要紧跟世界潮流,把握石油工程技术的核心技术,加快新型开采工具和器械的研发,对于中国石油及时调整和优化战略有着重要意义。技术优化推动我国工程技术进步,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国家的工程技术保障和综合实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石油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石油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钻探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复杂的深水探测开采,各种新材料和新技术也为深层石油勘测提供了便利,页岩油气的合理开发使得水平钻井、多级水力压裂、连续管技术的整体水平提高,为水处理、过滤和循环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石油公司对于未来钻探技术的发展展望中,将重点转移至纸质数据和实时获取和勘测技术的研发,井下探测工具优化和机械智能化自动操纵,集中体现技术集成优势。环境友好作为21世纪新提出的发展理念也得到了石油勘测业界认可,逐渐成为主流发展趋势。其主要目标是实现石油开采零污染,力求将资源开采给环境造成的污染降至最低。一些世界研究组织开发的新项目指出:通过使用新科技如轻轨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废气排放和现场废弃物处理问题,优化钻井技术的同时为周围环境提供了保障。根据数据公司和德勒全球能源行业小组的数据统计,其预测未来二十年石油仍旧占据主流市场,作为能源供给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在后续的发展中将面临以下发展趋势:创新主导仍旧依靠非常规资源勘测和生产,早期的勘测技术和开发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可用资源恢复技术上,如水平井钻井、水力压裂等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将朝着IT驱动发展,对于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影响。钻井和生产的基础取决于数字化和智能化,一些偏远地区的钻井将考虑运用远程控制技术和监控设施来提高钻井效率和产出,油气公司将着重智能仪器的开发,确保工程实时跟进和管理勘测和生产流程中的核心服务将由云服务提供,服务范围更广,服务质量更高。IT支出持续增长,勘测与开发软件支出影响市场整体投资水平。环境和安全因素将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环境友好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其目标是实现井下资源开采零污染或者将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二、国际石油工程技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我国钻探技术逐渐成熟,工具装备的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作业能力大幅增强,勘测进度也日益加快。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新局势下我国石油工程技术逐步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与此同时也面临着相关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1、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科技创新推动石油工程的转型升级。2、石油公司应对油价挑战,实施低成本战略,对于快速开采提供便利。3、石油公司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重视企业合作,为工程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4、深海开采、非常规、可燃冰等新能源的开发成为油气开发的主战场,为石油工程技术发展创新带来机遇。

(二)面临挑战

1、石油勘测朝着复杂的地面和地下勘测发展,相关安全发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出台,对安全和环境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对工程技术创新、提高、改革上提出更高的要求2、国际石油公司和工程技术服务公司都将技术创新作为发展战略,技术发展迅速,力求抢占未来石油发展的制高点,并以强大的储备实力巩固其在石油行业的领头羊地位,给竞争者造成很大压力,这给我国的石油工程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3、多学科交叉融合,科技研发技术难度逐渐攀升,给我国的研发团队提出更高的要求。4、工程技术也面临着解决自身石油工程技术许多难题的困境,由于中国的技术与外国先进生产团队存在一定差距,呈现“大而不强”的特征,一些关键技术得不到运用,使我国在石油开采中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的情况,而且石油的污染对于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大。

三、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未来发展应对策略

(一)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

在发展定位上,我国石油工程技术必须坚持四个“必须”,即必须与中国石油勘测开发策略目标一致、必须与中国石油国际化发展战略一致、必须向国际先进技术看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身的先进科技、必须迎合市场需求,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市场,占有较高的市场地位。这四个“必须”对于解决我国工程技术难题,提高资源开采效率和服务保障功能上具有重要意义。在发展思路上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业务和创造市场,始终坚持技术创新。企业要加大对新技术的开发力度和科研成果投入使用效率,建立一套完整的运营体系,打造企业高生产制造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并从市场中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

(二)重点发展领域和发展方向建议

我国的石油发展方向可以将侧重点放至钻井技术和储层改造这些实现油气增储量、提升效益的工程上来。要想解决深层岩性压力系统复杂地层的勘测开采、深海能源开采、低渗非常规高效钻井和体积压裂、新能源钻探技术落后和经验不足等难题,我国一方面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发展新型科技,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另一方面要加强储备技术,为未来石油市场的攻占做好准备。随着国内石油开采朝着低渗透、深海领域进行,钻井技术和储存改造将成为提升油气开采效率和环境保护的核心工程。通过对比国外先进技术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技术经验储备不足,开采成本高,效率也非常低,其主要原因在于自动化钻进、远程控制、深层改造技术和非常规钻井技术等方面。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催着开采的时间越来越长,其储备粮也越来越少,这就要求我们利用更合理的技术去开采,需要更多的投资来提升关键技术的研发。石油行业的发展取决于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工程的改进对于行业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国家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

四、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经济高速发展,我国能源开采离不开钻探机械设备和技术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能源开采工作顺利进行,创新,即改变,是发展方式的变革,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其目的是满足客观存在的需求,并能够解决现代社会产生的问题,满足人们新的社会需求。中国的经济才能被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适应国际发展新潮流,进而拉动国家经济水平,调整资本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国民经济总体水平,这不仅能给石油开采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也能使国民经济水平整体上升一个层次,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综合国力的提升可以使我国从世界平台上获取更多有利的资源并且发展其他先进生产技术,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能够上升一个层次!

参考文献:

[1]王灵碧,葛云华.国际石油工程技术发展态势及应对策略[J].石油科技论坛,2015,04:11-19.

[2]杜金国.国际石油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08:110.

有机合成技术范文2

关键词:国际原油;物流运输;成本核算

国际原油被称为现代工业流动的血液,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工业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原油的需要量不断增加。随着原油重要性的不断凸显,对原油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很多战争的爆发都是由于原油的争夺带来的,导致原油价格波动非常厉害,炼油企业的经营受到了非常大的挑战。原油供给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了国家的安全性,国家越来越重视国际原油的进口问题。随着国家对原油需要量的不断增加,对原油进口的数量不断增加,在进口运输的环节中,产生了巨额的运输费用。如果不对原油成本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势必对国家石油产业的发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一、国际原油物流运输成本核算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通过对原油运输成本大量分析的基础上,有效遵循指标选择原则、通用可比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目标导向性原则,并根据物流运输系统的实际运行特点,就可以建立国际原油运输成本的评价体系。国际原油物流运输总成本包括航次运输费用、船舶损失费用、集装箱固定费用等,这些费用又有很多的子项费用所组成。

二、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模型

根据上面的各种费用指标,就可以建立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可以用判断矩阵B来进行表示,二级指标可以采用判断矩阵C来进行表示。在建立两个判断矩阵后,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它们分别的最大特征值,Tb和Tc,然后知道分别的特征向量b和c。通过对特征向量的归一化处理,就可以得到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矩阵Wb和Wc。通过公式CI=(Tmax-n)/(n-1)就可以对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如果CI<0.1,则代表矩阵可以通过一致性检验,否则需要重新进行两两的判断。通过权重向量Wb和Wc的线性组合,就可以得到指标体系的目标层P和二级指标F的组合权重向量V,而目标层P对以及指标的判断矩阵B的相对权重则为Wb。

三、模型的应用研究

为了获得原油运输的最佳成本,需要按照上述方法先进行模型的建立,然后在进行科学选择。模型的建立一定要按照实际原油物流运输的特点来进行,通过航次运输费用、船舶损失费用、集装箱固定费用来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在模型的计算过程中,应该按照作业成本法对原油物流运输成本的实际支出费用进行核算,然后按照CI公式,计算出每项指标的CI。利用公式V=F/C来计算出相应的价值系数,该系数的大小可以体现出来投入和回报的匹配程度,企业可以根据该值的大小对成本和功能进行有效的调整,根据这些系数来确定需要改进的作业成本项目。如果该系数的值大于一,则代表该项费用比较充分发挥了其功能,如果该系数的值等于一,就代表基本发挥其应用的价值,如果该指标的价值系数小于一,则代表在作业过程中分配的成本过高,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改进,让成本和成效能够统一起来。通过对价值公式的利用,我们可以知道价值工程的主要用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在掌握指标费用较高的情况下,可以及时调整对象的功能。二、在指标费用不变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其功能。三、在功能不变的情况下,不断降低其成本。通过价值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大大提高对于成本控制的可操作性,同时对各种指标进行技术和经济角度的分析,有效确定去不合理的费用。价值工程的产生对先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指导作用,我国很多企业也在大力推进使用这种方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成本控制中发挥出了不小的作用。

四、国际原油物流运输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国际物流运输人才上相对比较匮乏,这对原油物流运输的发展,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我国在国际原油物流的研究和教育都起步相对较晚,物流知识的普及程度还非常不高,相关院校物流教育体制和内容落后,对人才的培养机制落后,不能适应国际原油物流运输的需要。当前物流信息技术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有很多物流企业已经开始采用,并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有效提高了物流配送运输的管理效率,让各种物流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能够对企业的配送运输计划进行更加及时地调整。但目前还有很多物流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物流信息管理的重要性,还是采用传统的物流信息管理模式,不仅信息管理效率低下,还不能及时掌握新的物流信息,无法及时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响应,这导致运输工具空载率往往较高,进一步增加了物流运输的成本。目前我国国际原油运输的企业规模较小,业务都集中在简单的原油运输和仓储上,没有开展增值能力强的服务项目。此外,我国大部分的物流公司其经营管理较为粗放,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显得非常落后,很多企业都没有形成有效的规章制度,难以保证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随着全球市场的不断开放,一些外国的原油运输公司逐渐进入了我国,它们的规模往往较大,管理制度也非常先进,对我国的物流企业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和冲击,对我国原油物流企业造成了非常大的市场冲击。

五、国际物流成本控制对国家的意义

原油物流成本在企业的经营成本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如果可以有效降低物流的成本,企业的经营利润就会增加,国家的资金也会逐步积累,国家可以利用的资金就会不断增加,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物流成本的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商品交易过程中的成本,减少对各种资源的投入,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无形中增加了社会的财富。因此,企业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对物流成本的控制,降低原油在运输各个环节中的损耗。物流成本是商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石油成本来说,物流成本意义更加重大,其在商品成本中的比重往往较大,对商品价格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可以有效降低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成本,就可以降低商品的成品价格,有效增强商品的竞争力。

六、原油物流成本控制的一些有效措施

我国原油物流还处于不断发展阶段,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物流管理和成本控制经验,并根据我国原油物流的实际特点,进行相应的改进,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法律环境,不断提高原油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和专业程度。我国先关的物流管理部分,应该根据原油物流的实际特点,制定相应的行业法律、法规,保证原油物流可以有秩序进行。建立先进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EDI系统的实际应用,加强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让企业ERP系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通过这些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及时对各种物流信息进行处理,加快了企业服务反应的速度,有效提高服务的质量,扩大客户的来源,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降低物流的成本。此外,通过该信息系统,可以对企业目前实际的原油物流情况进行了解,技术根据外界因素的变化,对物流计划进行调整,让企业得到更大的经济收益。随着外国大型原油物流企业进入到了中国,对我国原油物流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需要我们根据当前的形势,打造出自己的明星物流企业,需要我国的民族物流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注重品牌的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自身的原油物流运输水平,有效参与到和国外公司的竞争中去。随着原油物流运输的不断增加,相关人员匮乏的问题不断突出,这需要国家进一步做好相关人才的培养工作。首先,各种大学应该积极开设相关的专业,根据国际物流的形式,不但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更新,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其多参与到实际物流企业的工作中去,让其走到工作岗位后,可以最快适应工作的实际需要。相关物流企业为了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加入,不仅要提供更加优厚的待遇,还应该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注重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系统化和社会化是现代物流运输业的显著特征,科学规划是其本质的要求,通过加强对物流信息技术的影响,可以更加及时对物流市场的需求进行响应,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同时还可以更加及时抓住市场的机遇。针对当前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较慢的现象,企业应该加强同互联网行业的合作,研制出适合物流企业应用的物流运输信息管理软件,打造物流信息网络管理平台,进一步提高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的效率。做好原油物流运输的规划。国际原油在实际的物流运输过程中,往往环节非常众多,一旦某个环节的规划没有做好,就有可能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这要求我们做好原油物流运输的规划,掌握目前实际常用的几种物流运输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方法的优选,在保证原油按时完成运输的情况下,选择成本消耗最低的方法。在线路的规划中一定要下大功夫,选择最为合理的线路,努力缩短路线的长度,保证原油可以平安到达。为了避免在原油运输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一定要及时了解相关国家的政策和当地的政治环境因素,及时做好与当地政府的沟通,保证原油运输按期到达,避免由于延期带来的经济损失。对于交通工具的选择,一定要尽量选择运输经验丰富的货船,出航前一定要对做好对船舶的检修工作。

七、结语

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对国际原油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国际原油运输成本在原油成本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需要我们认真做好物流运输成本的审核和优化控制工作,建立有效的价值审核模型,及时找出成本不合理的项目,及时进行调整,将运输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参考文献

[1]甘赞菲.浅谈物流运输成本的控制工作[J].科技展望,2016(36).

[2]张悟移,张涵.中国物流运输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估算[J].中国商贸,2013(26).

[3]陈宏亚.物流运输环境成本核算[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7).

有机合成技术范文3

关键词:测井技术;石油勘探;技术应用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加大,这就对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真正实现我国石油产量的稳定上升,同时还可以保证社会市场发展需求,必须要从石油勘探、开发以及销售等方面着手,通过对先进油田开发方法的有效运用,保证石油开采量更多、效率更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测井技术可以保证石油工程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同时更是石油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技术支撑,只有在石油工程中对测井技术加以科学运用,才可以保证后续的石油开采更加安全和高效。针对当前我国石油开采工作来讲,测井技术尽管已经相对比较完善,但是在一些技术层面上还是存在一定的补助,本文就针对测井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并且针对测井技术的后续发展做出了展望。

1测井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技术应用

当前,在测井技术方面还没有一个相对完全和统一的定义,测井技术通常可以通过热、磁以及声波等不同的方式,来对地下的石油资源进行勘测,并且还可以得到实施反馈的数据,通过这种方式一来可以为石油工程相关工作人员,对石油工程实施综合性的评定和系统评价,同时还可以有效保证工程施工的整体安全性,对石油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影响。

1.1成像测井技术

成像测井技术主要是通过测井仪、共振仪等专业设备来实施相关作业和操作,并且对现代化数字信息系统进行运用,实现了一种高清晰度的成像方式,在整个石油勘测工程中的运用,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

1.2声波测井技术

在石油勘测过程当中,声波测井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声波测量的特性,对石油勘测工程进行矿井勘探,通过对声波作用产生的振幅和速度方面特性,对声波的反射得到了有效的勘探参数类型,然后再运用计算机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最终制定出有效工程开挖方案。

1.3地层测井技术

地层测井技术主要是对地层中产生能量,和地层压力之间进行有效分析,从中得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含量参数,比如对地层的温度、湿度、含油量以及流体性能等方面进行了了解,从而使得测井工作的操作看起来更加的准确和高效,对石油后续生产提供了充分保障。

1.4电法测井技术

在石油工程的开发过程中,电法测井技术属于一种运用比较早的测井技术,通过测井仪或者是相关测量仪器,对产生的电波信号进行测量,从而实现了对地层下面的石油勘测工作的实施。

2测井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2.1地层岩性分析

在对地层下的岩石岩性分析过程中并不是一种单一性质,不同类型矿物质构成成分,在构成岩石方面具有不同的特性,纯岩石的特征在参数选择上比较容易确定,多层次岩石在特征上的参数比较复杂,在钻井过程当中遇到的地质类型是无法完全确定的,出了岩石本身的固结程度之外,其中含有的大量矿物成分和含量,也是影响土质类型的重要参数。通过测井地层岩性技术分析,建立起地层岩性、黏土矿物质分割面,可以在钻井过程中,对钻井液体进行优选与配方选择,不断提升钻井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2.2在完井工程中的运用

固井工作在钻井过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步骤,固井工作的整体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关系到油气田的开发质量与效率,测井技术在固井质量方面属于一种非常有效的判断形势。在初期的固井质量的评价当中,经常用到的是CBL-VDL技术,通过声音振幅测量的方式,对油井周围的土质类型和质量进行准确的额判断,通过对密度测量的方法,建立起了相应的施工质量标准,并且与规定的质量标准之间进行有效的比对,这对固井质量的科学评价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处于扇形区域内的胶结为声波测井技术和油井的超声波测井技术带来了新的技术应用,对单一的质量评测慢慢转变到可以对井筒的全方位胶结质量的评测,同时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准确判断出井下的槽道具体尺寸。

2.3压裂效果中的检测

在储层压力改造工程当中,主要目的就是在油田资源当中,产生一个平面性流动的管道类型,提升了储存层中的抗渗流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提升高油气产量的目的。在压裂过程当中,需要不断的对泵站机组中的压力进行设计,要是压力过小,则不能进行压裂储层,不能完全达到压裂的目的;要是泵站当中的压力过大,则很可能对相邻水层造成挤压,造成了油水产生攒槽。除此之外,对与岩体学性质的差异,在不同的岩体当中,不能同时进行压裂处理,需要进行合理的选层工作。常规类型的电阻率、电成像测井的方式,是人工监测裂缝的有效方式。运用常见的电阻率测井来控制人工裂缝的原理为:使用侧向电阻表现出来的差异,来反应出裂缝和溶洞具体的发育状况,同时在压裂前后,进行一次双侧向电阻率测井的方式,将两次测井曲线进行有效对比,要是曲线的形态不同、大小各异,则说明了压裂前后的实际变化不大,压裂的效果良好;

2.4在油管损伤探测中的具体应用

在石油的开采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套管被认为损坏,或者是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断裂或者是严重变形等问题,同时在实际钻井工作当中同样也会产生套管磨损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当前比较先进的井下成像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的判断出套管产生变形或者是产生损坏的位置,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修复。电磁探伤测井技术,可以在油管内部探测到套管的具体厚度、腐蚀情况以及变形情况等,准确的探测出了油井下方的管柱结构、工具位置,并且还可以探测到套管之外的磁性物质。这就使得对油井本身结构进行科学监测成为了可能,可以及时的发现井下套管产生变形的情况。其中主要的特点就是在正常的生产状况下,对油管实施测量,同时对管柱和测量结果类型以及套管壁上的石蜡物质进行清理,防止对检测过程中的精准度产生影响。

3测井技术在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测井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来讲需要不断提升对测井技术和测井资料的研发力度,尤其是针对测井资料和技术的完善方面,需要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充分重视。另一个方面,需要有效发展测井服务的体制,不断提升监督管理体制实施程度,真正实现了测井系统的运营和管理,从另外一个方面上来讲,不断提升对测井技术理论研究的同时,更需要相关部门提升对油气勘测工程的资金投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双向突破。不断提升地质地貌环境的研究,针对测井技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测井技术的未来发展,成像技术的运用也需要加以重视,将更多的影响问题和因素纳入其中,充分保证油气开发产业的高效、稳定的发展。

4结语

通过本文对测井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与发展分析和探讨,从中可以总结测井技术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发挥出非常重要作用,对岩性、流体地质的识别、岩石力学参数的计算以及地层压力分析等方面技术都提供充分支撑,随着测井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正确运用测井信息,是当前油田开发工作人员必须要研究和完善的问题,同时更是测井技术在未来方向上发展动力,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出了充分保障。

参考文献:

[1]余建良.测井技术在石油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与发展[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01):208.

[2]刘毅.探究测井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与发展思考[J].化工管理,2016(35):233.

[3]孙晨.关于测井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与发展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6(27):39.

有机合成技术范文4

根据相关分析和研究可知,石油工程技术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求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方是,资源要素。在构建业务单元竞争优势的过程中,资源是最基本的要素,也是石油工程技术竞争力最基础的构成部分,与石油工程技术的利用市场、活动范围等有着极大联系。一般情况下,石油工程技术具有的资源潜力与石油工程技术的质量和数量有着直接关系,其中,财力、物力、人力等是有形资源,科研设备、生产仪器等是无形资源,并且,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基础资源和财富,与石油工程技术竞争力不断提高有着紧密联系。另一方面是,能力要素。通常情况下,能力指的是在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油田服务公司对石油工程技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加工,以充分发挥其在生产、竞争中的能动性,从而促进企业生产力不断提高。因此,具有特殊能力的团队或个人,在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组织能力比较强,则决策科学性也比较高,组织减少和运行效率也能得到提高,最终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石油工程技术竞争力综合评价分析

在石油工程开发中,资源要素的指标主要包括研发人员、组成规模、研发投入等多个方面,能力要素的指标主要包括技术成果转化能力、研发能力、技术盈利能力等几个方面,以在充分反映企业行为、要素流动、机制条件等的情况下,确保石油工程技术竞争力指标的代表性、概括性,最终提高石油工程技术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完整性、科学性和全面性。目前,石油工程技术竞争力综合评价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评价法,需要建立递阶层次模型、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单一准则下的元素相对权重、计算各层元素的组合权重与一致性校验,才能在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基础上,确保油田服务公司技术竞争力综合评价的合理性、准确性。在实践过程中,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构建,需要及时收集油田服务公司的相关定量数据,才能在严格按照上述两种方法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组建合适的专家组进行评判,以提高石油工程技术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的精确度、可行性。目前,针对不同性质的公司进行对标,采用方法主要有如下两种:一种是,根据石油工程技术竞争力的相关构成要素,就单项或综合方式进行对比;另一种是,采用层次分析方式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对整个情况进行总体的定量分析对比。一般情况下,比较知名的油田服务公司都是上市公司,它们的相关数据可以通过网络在年报、相关网站上获取,而我国较多油田服务企业都是油公司的分公司或子公司,需要根据评价范围进行各种数据的收集,才能确保石油工程技术竞争力综合评价的权威性。由此可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我国油田服务公司的竞争力与国际知名公司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是当前石油工程技术竞争力不断提高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从技术资源、竞争能力两个方面,对石油工程技术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这两个要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值,采用优秀、良好、中等、较差作为评判标准,可以全面、客观的反映出油田服务公司的整体情况,从而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寻找与同行其它公司的差距,以在了解其它公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相关对策和发展战略,对于促进油田服务公司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3结语

有机合成技术范文5

关键词:发展趋势;应用现状;石油钻井技术

0引言

研究表明,由国际石油组织所开展油气勘探作业的开发模式与以往不同,说明全新开发模式大有取代常规开发模式之势,加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对石油所提出需求量较过去有所增多,对石油钻井所用技术进行升级自然成为相关行业的工作重点。结合实际情况可知,国内现有钻井技术与发达国家间仍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要想使石油行业得到持续发展,关键是要明确钻井技术应用情况,从实际出发对现有技术进行优化升级,为钻井作业的有序推进奠基。

1石油钻井技术应用情况

1.1欠平衡技术

该技术可被拆分成氮气钻井和空气钻井两部分,配合应用不压井起下钻等技术,使钻井效率达到预期水平。结合实践所积累经验不难看出,对该技术加以应用,可有效解决平衡钻井作业所面临的能量消耗及其他常见问题,随着欠平衡技术投入应用,井筒往往能够做到长时间保持欠平衡状态,钻井液所投入资金自然有所降低[1]。但要注意一点,在应用该技术进行钻井作业期间,工作人员应加大井控管理力度,以此来降低井喷或其他事故发生的概率,使钻井施工得到有序推进。

1.2水平井钻井

在水平井数量持续增多的大环境下,开始有越来越多石油企业选择以水平井特点为依据,对相应的钻井技术加以应用,这样做可确保井眼轨迹与设计标准相符,以确保水平井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为前提,通过对薄差油层所具有油流进行科学钻井的方式,使剩余油得到充分利用,保证油田所具有最终采收率达到预期水平。对水平井进行钻井时,只有确保所应用钻具组合科学,才能使各井段所呈现出钻井质量达到理想水平,在实际施工环节,工作人员应以现场情况为依据,对钻井液加以选择,确保稳斜井段、水平井段、垂直井段以及造斜井段得到科学且高效的钻探。结合各井段所表现出特点,对钻井作业所使用工具组合进行调整,将钻井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使各井段对应井眼轨迹达到设计标准。

1.3超深井钻井

现阶段,国内大部分石油企业在超深井钻井方面均已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通过大力研发超深井钻井所适用机械设备的方式,将钻井事故发生概率降至最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为井眼轨迹控制,该技术能够确保钻井经验与设计标准高度契合,使井筒运行更加可靠且安全。

1.4地质导向钻井

目前,国内油田开发已进入后期阶段,加密井数量较之前有所增多,钻井速度和效果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有对配套技术进行科学应用,才能使钻井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具体来说,就是以加大钻井机械设备研发力度为前提,配合应用现有自动化技术,使地质导向钻井的设想成为现实。该技术需要应用到地质导向仪及导向工具,在开展石油钻井作业时,该技术往往要配合油藏技术加以运用,这样做既能够使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又可以降低工作人员判断地质结构的难度,确保所选用钻井液与实际需求相符,通过对钻井设备进行实时控制的方式,在保证钻井效率及安全性的基础上,对钻井成本进行降低,由此来达到使企业效益得到显著提高的目的[2]。

1.5井涌控制技术

该技术所强调重点为压力控制,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现有方式实时控制底层压力,为钻井专业打造良好的施工条件。现阶段,国内石油企业普遍已掌握井涌控制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大力研发控制设备与井口装置的方式,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前进,其中,油井灭火技术已达到领先水平。当然,国内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要想使该技术所具有价值得到充分实现,未来工作的重心应落在改造工具设施上,确保工具可变得更加智能,这点需要引起重视。

1.6大位移井钻井

该技术是以定位井、水平井所应用钻井技术为基础,结合先进技术所研发出的全新技术,目前,该技术尚未得到大范围推广与应用。但在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该技术已趋于完善,多数石油企业均已掌握对该技术加以应用的规律,以期可借助该技术对钻井专业所遇到问题进行快速且有效的解决。例如,在现有钻井设备的帮助下,将各类障碍物所带来阻碍问题加以解决,保证大位移井能够钻穿对应储层,通过对剩余油进行充分开采的方式,使最终采收率得到显著提高。

1.7配套技术应用

以持续优化钻井液技术为前提,根据各井段对钻井施工所提出技术要求,对钻井液体系加以确定,确保钻井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均可达到预期。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钻井液体系及特点如下:其一,水基钻井液可使黏土矿物出现水化膨胀现象的概率降至最低,有效解决井壁坍塌问题,使机械钻速得到显著提高。其二,油基钻井液往往被用来对超深井、深井进行钻井,油基钻井液所具有优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热稳定性良好、封堵效果良好,可降低钻井施工环节出现井喷事故的概率,在保证施工安全且可靠的基础上,使施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其三,防漏钻井液可被用来预防井筒坍塌或类似情况出现,在降低井漏问题发生概率的前提下,确保钻井液始终处于正常循环状态,通过冷却钻头并携带岩屑的方式,使机械钻速得到显著提高,钻井效率自然更加理想。

2石油钻井技术发展探究

2.1提高人员素质

施工人员往往决定着钻井效率和最终成果,换言之,要想使钻井水平及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关键是要加大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对人员综合素质还有专业能力进行提升的方式,为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助力。具体来说,就是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加培训,在帮助其夯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使人员专业水准达到预期,通过对其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进行培养的方式,将人为失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降至最低。

2.2实现规模化钻井

随着社会各界石油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如何提高石油钻井效率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要想使常规钻井技术所存在不足得到有效弥补,关键是要准确掌握钻井管理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工作效率进行提高的方式,使石油能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开采。在此过程中,现有钻井设备将朝着规模化、自动化方向前进,这就要求有关人员以自动化管理为落脚点,借助现有工具对工艺形式进行优化,以确保钻井作业具备良好稳定性与高效性为前提,使海洋开采、深层开发的设想成为现实。

2.3大力应用深层技术

现阶段,常规钻井技术所能发挥作用十分有限,由此带来的问题主要是国内石油资源储量不断减少,少数油田陷入能源枯竭的困境,无法使自身价值得到实现。另外,作为无法再生的能源,石油储量逐年减少的情况难以避免,对条件严格、环境恶劣的油田进行开采成为大势所趋,在开采此类油田时,石油企业应对相关设备与技术进行升级,视情况对钻井方案和策略加以调整。结合实践所积累经验可知,要想使石油能源持有量达到预期,关键是要对深层工程进行落实,以升级钻井技术与设备为前提,借助智能化以及自动化技术,为钻井作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3]。

2.4提高钻井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2.4.1信息化钻井

现阶段,国内石油企业所掌握钻井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具体表现在能够结合地质条件对钻井方案进行制定,通过减少浪费和提升效率的方式,获取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由发展规律可知,石油钻井成本与效益间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即使钻井技术在国内得到了飞速发展,但考虑到各石油企业所投入成本普遍较高,最终盈利水平仍然无法达到预期。要想通过降低钻井成本的方式,使企业所获得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关键是要对钻井设备和技术进行升级,真正做到既减少成本投入,又可使设备实用性得到保证。在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开始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其中便包括石油行业。随着计算机的加入,石油行业展现出了较过去更为迅猛的发展势头,石油企业可选择利用信息技术对钻井设备所具有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进行提高,借助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对钻井效率进行提升,在远程控制设备运行状态的基础上,实时监管工程推进情况,使工作人员对现场环境有更加全面且准确的了解,基于此所制定的钻井方案通常与现场情况高度契合,对该方案加以应用,不仅能够提高野外作业所具有安全性,资源浪费问题也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2.4.2智能化钻井

要想使石油行业具备持续发展的条件,关键是要对钻井设备所具有智能化以及自动化水平进行提升。石油钻井是一项收益和风险并存的工作,对钻井技术进行智能改造,可将安全风险出现的概率降至最低,以保证钻井效率为前提,使作业强度及成本费用得到显著降低。智能化技术和常规钻井技术的区别,主要是前者可使钻井作业的经济与时间成本得到大幅降低,为钻井质量提供有力保障。考虑到石油钻井所应用技术往往覆盖较多领域,要想使智能化技术所具有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要确保各领域形成合力,因此,虽然国内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未来仍然需要加大研究力度,确保石油钻井所应用技术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前进。

3结语

石油产业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想使石油产业发挥出应有作用,关键是要有科学且可靠的钻井技术作为基础,在避免安全风险的前提下,为钻井效率以及质量提供保障。由此可见,对钻井技术进行创新很有必要,这样做既能够推动石油产业的发展,还会给经济建设带来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范玉光,田中兰,明瑞卿,等.国内外水平井井眼清洁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J].石油机械,2020,48(3):1-9.

[2]葛炼,陈华兵,徐兴华,等.油基钻井液钻遇高浓度钡盐地层的处理方法及应用[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9,36(6):711-715.

有机合成技术范文6

关键词:有线网络;一网整合;广电5G;智慧广电

1.全国一网整合和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

全国一网整合稳步推进。2021年由中国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广电”)牵头的全国一网整合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全国23家非上市省级广电网络公司中已有22家完成更名工作。在11家上市的广电网络公司中,歌华有线、电广传媒已完成整合。中国广电正以广电5G网络建设为契机,通过资本纽带,继续整合全国有线电视网络资源。广电5G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中国广电携手中国移动开展“700MHz共建、全网共享”的合作,进入广电5G实质性建设阶段。双方签约共建共享48万座700MHz基站工作计划正在实施中。截至2021年11月,海南广电和海南移动提前完成5G基站建设任务;贵广网络与贵州移动首批7674个5G基站已全部开通。此外,河南、安徽、广东、福建等多个省级广电网络公司加快部署落实,确保按时完成2021年20万个基站的建设任务。5GNR广播完成测试验证。中国广电在五棵松体育馆部署了5GNR广播系统,完成了“相约北京”冬奥测试赛的场内多视角、全景VR视频直播等新型广播服务验证,为现场观众提供了自由视角、超高清、低时延、零卡顿的观赛体验,这是全球首个5GNR广播技术在商业场景下的系统能力验证。中国广电已在北京、南京、上海三地应用5GNR广播技术进行了相关测试,测试结果充分验证了5GNR广播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广电192号段完成放号测试。2021年9月,中国广电正式启动广电5G内部友好用户192号段放号测试,现场测试了19210701具有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殊含义的号段,全面检验网络、业务、系统、客服等各方面运转和联动情况,完成与其他运营商的互联互通工作。

2.智慧广电工程深入推进

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助力强边固防与兴边富民。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国率先实施固边工程建设,已经实现20个边境旗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全覆盖。云南省2021年完成沧源县试点,后续将完成25个边境县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建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编制了总体实施方案,规划建设34个边境县智慧广电固边工程。黑龙江省计划分三批在18个边境县实施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升级改造广电基础设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已经开始东兴市、龙州县的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建设。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振兴。江苏有线积极推进落实“智慧乡镇”民生项目,开展乡村广播电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阵地建设、信息化服务和治理水平提升工程、区域性农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农业商务服务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广西广电网络以“智慧社区”“智慧乡村”为抓手,推动智慧广电政用、民用、商用等新业务新业态进村入户;湖北广电网络强化“两个中心进万家”平台应用,新建“数字乡村一体化云平台”,通过数字乡村一张图驾驶舱、数字乡村小程序、一户一码等功能运用,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智慧广电助力养老服务。智慧广电助力解决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数字鸿沟”难题,多措并举开展各类数字化适老服务。江苏有线“孝乐工程”成为“十四五”时期江苏省重点支持发展的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浙江华数推出适合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多种专属优惠资费方案,精准定向惠及老年群体,推进“数字健康养老”创新建设工作;山东广电围绕“数字化+公益化+老年教育”,开通“汇学琴岛电视学堂”,使用智能电视技术,打通学校与电视的应用场景,为老年人提供了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学习、交流、展示平台。智慧广电赋能智慧教育。江苏有线上线了全国首个服务于省域教育信息化、解决教育均等化发展问题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名师空中课堂”;中国广电天津网络广电云课堂全民终身学习电视平台已上线试运营;山东广电在享TV平台开辟“红色齐鲁展馆”专区,将山东省内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文化资源搬上有线电视荧幕,实现了红色展厅的可视化呈现,打造党史学习新阵地;广西广电在数字电视互动点播平台上线“党史学习教育专区”;贵广网络“阳光校园•智慧教育”工程,运用“统一平台+校园应用”的架构模式,建设部署安全管理平台和教育应用管理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3.数据中心建设方兴未艾

省级数据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各地广电网络公司纷纷自建数据中心或积极参与地区数据中心建设。目前,我国超半数省级广电网络公司已完成数据中心建设,陕西广电、四川广电、云南广电和重庆广电的数据中心正在建设中。江苏有线数据中心部署机柜超过5000架,新疆广电、广西广电、天威视讯数据中心机柜规模超过2000架,黑龙江广电数据中心已建设1300架,东方有线、河北广电数据中心已建设1000架。积极参与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23家省级广电网络公司已成为国家文化大数据产业联盟的成员单位,按照统一的标准搭建省域平台。国家文化大数据区域中心建设单位分别为:吉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区域中心)、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区域中心)、湖北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华中区域中心)、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区域中心)、贵州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区域中心)、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区域中心)、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东盟区域中心)、中国广电新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多语种区域中心)。国家文化大数据中心平台建设有序推进。湖北广电网络负责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华中区域中心和湖北省省域中心,湖北广电光谷传媒基地IDC数据机房一期可提供500个标准机柜;新疆广电网络依托“天山媒体云文化科技支撑基地”构建国家文化大数据多语种区域中心,主体工程已经封顶,规划部署2000个云数据中心机柜,根据承载数据及业务量分批投入使用;广西广电网络拟将东盟区域中心和省域中心建在“广电云”平台上,为国家文化大数据提供2000核虚拟CPU资源(一期),按需线性扩容相应的计算、存储、网络能力。稳步开展国家文化大数据“三库”和文化专网建设。北京、河北、山西、上海、浙江等15家广电网络公司已完成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试点建设。陕西广电网络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馆等9家一级博物馆的标本库建设。同时,分阶段解构、萃取周、秦、汉、唐以及延安红色革命的文化元素、文化标签,形成文化素材库。吉视传媒依托中国广电省干光纤网络,推进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四省区广电网络高质量、大带宽互联互通。文化体验体系和文化生产线建设成果显著。广东广电网络将结合中国广电5G粤港澳大湾区试验网建设,进一步加强数据链路建设,有效连接文化企事业单位、省内文化场馆、国家文化大数据文化体验体系(园、馆、厅)等,通过技术创新和手段创新,推动省内文化大数据体系的融合发展。江苏有线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城市商业综合体,在全省13个县市打造50家左右文化体验馆,并重点打造省演艺集团数字戏曲版权再利用平台、凤凰出版集团数字出版中心等一批重点数字文化生产线。

4.频率迁移逐步推进

频率迁移进入工程实施阶段。中国广电启动700兆赫频率迁移招标工作,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中标项目工程总承包(EPC)项目。中国广电全国地面数字电视700兆赫频率迁移项目将对全国范围内广播电视发射台站的现有发射机系统及天馈线系统进行改造,涉及台站6900座,频道14058个。建设与移频同步进行。各地广电网络公司联合当地移动围绕“边建设、边移频、边运营”总体推进思路,按照总局整体安排,统一部署,纷纷成立地面数字电视700兆赫频率迁移工作小组,稳步推进本地清频迁移工作。目前,北京、河北、福建、湖南、四川、安徽、甘肃等省市采取措施,进一步落实数字广播电视频率迁移工作。

5.IPv6规模部署持续深入

对IPv6行业应用谋篇布局。2021年7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广电网络IPv6改造。8月,国家广电总局召开推进广电领域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推进会议,总局领导就推进广电领域IPv6升级改造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编制印发了广电总局IPv6重点工作任务台账,推动建设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IPv6发展监测与地址管理平台。11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骨干网节点设备均已支持IPv6。中国广电正在加紧推进有线、无线网络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持续深入推进IPv6业务部署。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多地骨干网建设已完成,所有节点网络设备均支持IPv6。福建广电网络于2021年8月率先完成IPv6改造和基于国产密码的SSL升级,为参与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撑。系统化、体系化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中国广电及各地广电网络公司拓展IPv6部署应用的广度与深度,推动应用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充分释放IPv6技术潜能和优势。中国广电已在5G核心网先行示范区域内,开展了IPv6+等融合媒体直播应用的探索,试验示范取得良好成效。

6.重大规划引领行业发展

“十四五”时期推进六大工程建设。2021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印发《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了“深入实施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工程、新时代精品工程、智慧广电建设工程、视听中国播映工程、安全播出工程、管理优化工程”六大工程建设任务。11月,国家广电总局印发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科技工作要围绕六大工程建设,重点推进落实“发展新业态、培育新视听、建设新平台、重塑新网络、打造新终端、构建新支撑”六项任务工作。重点聚焦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供给。2021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了广电行业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求,要求推进智慧广电固边工程、“三区三州”市级广电融合提升工程建设。6月,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实施方案》,指导边境省市广电网络公司推进固边工程建设,拓展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内容和方式,着力巩固文化边防。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2021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印发《关于组织制定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4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媒体融合发展领导小组2021年第一次会议召开,审议并通过《2021年推进广电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方案》。目前,北京、安徽、青海等省市先后印发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指导推进各省市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国广电推进“1359”战略路线。中国广电印发了《中国广电“十四五”发展战略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阐述了“十四五”时期,中国广电“1359”战略发展路线。“1”是要实施“圆心战略”;“3”是要秉承创新、融合、开放三大发展理念,聚焦有线电视、5G、媒体内容及创新三大业务板块,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5”是要落实创新驱动先行、经营统分结合、资源配置精准、效益统筹兼顾、组织管理领先五大举措,践行建设新网络、重塑新内容、培育新业态、构筑新平台、搭建新体系的五新路径;“9”是要推进云网边端融合等九大任务,确保“圆心战略”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7.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建立完善5G高新视频系列标准体系。为满足5G环境下“更高技术格式、更新应用场景、更美视听体验”的高新视频新业态发展需求,2021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正式印发5G高新视频系列标准体系,包括《5G高新视频-互动视频标准体系(2021版)》《5G高新视频-沉浸式视频标准体系(2021版)》《5G高新视频-VR视频标准体系(2021版)》《5G高新视频-云游戏标准体系(2021版)》四部分,对促进5G高新视频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促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规范有序发展。在行业管理、工程建设、应用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推进设施建设、设备配置、运行维护、服务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了《广播电视工程监理标准》《广播电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有线电视网络大数据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用要求》《有线电视网络大数据技术规范第2部分:平台要求》《有线电视网络大数据技术规范第3部分:数据规则》《应急广播标准体系》等标准文件。

8.高新视频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广播电视频道加速高清化。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各级播出机构经批准开办高清和4K超高清电视频道918个。其中,高清频道909个,包括普通高清频道852个、付费高清频道57个;4K超高清频道8个,包括普通超高清频道6个、付费超高清频道2个;8K超高清频道1个。各地广电网络公司加速推广4K超高清相关业务及应用,同时提升网络承载能力、打造优质传输网络。业务创新应用层出不穷。中国广电启用全国首个5G高新视频党建教育基地,是5G高新视频创新应用场景的一次有益尝试;北京冬奥列车高铁5G超高清演播室在京张高铁清河站上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高铁5G超高清演播室正式运行,是全球首次在350公里时速的高铁列车上依托5G技术打造的超高清直播演播室,实现超高清信号的长时间稳定传输;歌华有线基于TVOS3.1智能操作系统,推出了面向IP化技术方向、结合DVB-C既有技术体系的新一代智能4K机顶盒,不仅支持传统有线电视业务,还支持智能语音交互、多屏互动、融媒体等创新业务与应用。探索广电万兆光纤传输方式。吉视传媒打造有线电视8K超高清广播传输系统,以有线基础网络升级改造为发展核心,运用IP传输技术,自主研发了基于万兆IP广播的视频传输与应用解决方案——I-PON技术方案;广西广电网络自主研发的万兆IP广播分发器解决了传统网络难以实现端到端、大码率视频信号多用户稳定接收,以及广覆盖、低时延、高保真传输的技术难题,为8K超高清的应用和普及打下基础。目前已形成了“万兆全IP光纤入户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并在“智慧广电”工程建设中全面应用。8K超高清视频发展提速。2021年央视春晚以8K超高清形式制作是全球首次实现5G网络下的8K超高清电视直播;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展出5G+8K超高清转播冬奥全场景应用方案,同时展示了全球首台5G+8K超高清视频全业务转播车;2021年年底全国首个8K电视频道——北京广播电视台冬奥纪实8K超高清试验频道开播;2022年1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8K超高清频道开播,“百城千屏”项目已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湖北、江苏、安徽、四川、山东、福建、江西等十多个省市启动建设;北京冬奥会期间总台CCTV-8K超高清频道在全国数百块超高清大屏上同步播出。

9.新业务新应用加速落地

2021年广电网络公司在三方面加快部署新业务新应用:一是开发基于互动云平台的融合业务提升家庭用户规模;二是大力开拓集客业务来增收拓局;三是挖掘5G差异化优势,赋能家客与集客业务,推进“5G+”新业务新应用落地。广电网络公司充分发挥融合网络媒体传播优势和融媒云与5G内容平台的运营管理效用,向教育、医疗、农业、工业、应急等行业垂直领域赋能,开展智慧石化、智慧电网、智慧矿山等应用探索,推出更多网络级、平台级、应用级创新,培育适应“5G+”发展的产业新业态。融合业务推陈出新。湖北广电推出以鳄鱼TV为核心的“电视+宽带+OTT”业务;江苏有线推出“1000M光纤宽带+超清机顶盒+特色内容+海量点播”业务,充分利用“4K超高清点播”和“强国TV”“爱奇艺”等全新特色业务的上线运营,加强高清特色业务的宣传推广;陕西广电推出2021新版秦岭云套餐,突出大带宽、超高清视频、全屋Wi-Fi覆盖解决方案及组合产品优势,加强市场推广;中国广电辽宁公司推出“5G+电视+点播+宽带+4K+语音+X”融合套餐;贵广网络与贵州联通联合推出“广电+联通”融合服务“惠农一家亲”,套餐包括广电TV、广电宽带及联通移动手机语音、流量等服务。媒体融合亮点频频。2021年年底,国家广电总局公布“2021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导单位、典型案例、成长项目征集评选结果”,共评出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导单位10家、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15个、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成长项目15个,其中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5G广播标准和产业推进项目”入选媒体融合成长项目,陕西广电“微信电视双屏融合项目”、江苏有线“以‘视界观’客户端为载体的全媒体融合转型案例”获得媒体融合项目提名奖;山东广电“网络平台融合项目”获媒体融合典型案例提名奖。集客业务深入推进。歌华有线积极探索建设智慧城市,天通中苑公租房智慧社区项目完成公租房监管系统和3D展示系统集成,计划开展昌平区数字菜田信息化建设项目等;吉视传媒与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签订了智慧林草系统集成项目,在桦甸市开展雪亮工程建设,将完成社会综合治理指挥平台、综治中心视频会议系统以及129个监控点的建设。广西广电推动“壮美广西•智慧广电”工程建设,已完成11202个智慧乡村“一村一屏”覆盖建设;在“空中课堂”基础上,推出“有线数字电视大屏+移动客户端+PC端”三屏呈现的智慧教育产品,打造“广电+互联网+教育”生态圈。5G深度赋能行业发展。中国广电在陕西成功实现了我国首个5G700MHz&2.6GHz融合技术的煤炭领域应用——中煤集团陕西公司大海则煤矿5G700MHz&2.6GHz融合组网项目;中国广电河南公司利用5G700MHz基础网络、物联网号段、数字平台、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推动提升水文预报、洪水演进、水库调度智能决策等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在“5G+智能制造”“5G+北斗车联网”“5G+智慧物流”等5G示范应用场景下,中国广电山东公司已完成9个应用场景的10多个应用的实验。5G+8K助力北京冬奥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所有场馆、交通道路、非竞赛区域等已全面实现5G网络的覆盖,5G云转播、超高清直播、5G智慧观赛、智慧指挥调度等技术深度应用,助力打造科技冬奥;赛事期间,北京广播电视台冬奥纪实8K超高清试验频道作为科技冬奥5G+8K应用示范集成播控平台,将转播赛事信号,播出精品节目,并为公共区域LED大屏、示范社区电视中屏、移动终端小屏提供统一信源;在远程拍摄上,在京张高铁列车上打造5G+4K的直播间,冬奥高铁专线上的清河、延庆、太子城、崇礼四个车站已设置了8K超高清大屏,播出央视总台8K超高清频道节目。

10.新技术新平台加快创新

有机合成技术范文7

(一)理论课教学内容落后

目前,北京林业大学院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林产化工专业的“有机合成化学”课程是以2004年版王玉炉主编的《有机合成化学》教材为主。它包含了有机合成的重要反应、选择性反应等内容,体现了当前的合成反应内容,但该教材缺少林化产品应用的实例,因此需引入新的教材充实教学内容。

(二)实验课教学内容和实验方法陈旧

林产化学工业是以森林资源为原料进行化学加工利用的工业,是森林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取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产品的工业。当前“有机合成化学”实验课程的授课内容为“樟脑氧化合成樟脑醌”的实验,其选题和采取的实验方法都已较为陈旧,不能满足当前林产化工行业科技发展的需要。而且实验设备数量有限、老化等原因使得实验测试分析方法单一、落后,从而导致实验数据误差增大、高质量的设计性实验无法正常开展。

二、“有机合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改革

针对林产化工专业“有机合成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

1.引入新的教材

笔者结合林产化工专业林化学科的发展趋势,分析国内外相关课程的发展现状,适时吸纳有机合成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教学参考书的选择进行了广泛的调研,选择出适合课程教学内容、具代表性的中外文教学参考书,如Morrison的《OrganicChemistry》原版专业教材。

2.增加新的教学内容

笔者认为教学新内容和前沿科研内容的引入,不仅使教师所授的理论知识更加全面、具有紧跟国际形势的先进性,而且体现了林产化工产品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笔者还将“有机合成化学”课程中没有包含且属于当前我国林产化工行业发展的热点内容介绍给学生,目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培养学生勤于观察思考的习惯。

(二)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有机合成化学”课程是在学生具备了必要的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承上启下的课程。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做好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对其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有利于提高林产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1.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笔者认为采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授课,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必须以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采用现代教学工具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在“有机合成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新颖多样的多媒体课件授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笔者采用自己制作和搜集的与理论知识相关的反映实际合成反应现象和反应机理的模拟视频和三维动画片及部分生产工艺流程的录像,开展“有机合成化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使抽象难懂的“有机合成化学”课程变得生动形象,使抽象的反应机理直观、清晰。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种合成产物的准确结构和详细反应工艺原理,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也可以使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为学生讲授更多的教学内容及学科前沿知识。

2.遵循现代教学理念,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仓储式”“填鸭式”教学方式授课的话,那么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应用现代教学理念,结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机合成化学方面的素材进行讲授,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如教师在讲授“应用萜类化合物进行香料的合成”“塑料用增塑剂的合成”等问题时,首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其次让小组的代表在课堂上对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让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互相提问;最后由教师评出讲解内容和所提问题都有深度的一组,给予适当的奖励,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将理论教学与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笔者通过一些小型科研活动,让学生掌握并设计出先进合理、贴合生产实际的目标产物的有机合成路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此外,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及各类科研活动,这既拓展了理论教学的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直接参与一些小型的林产化工学科实际生产的目标产物的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才能让学生把所学的“有机合成化学”课程的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教师才能够发现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三)实验课教学的改革

高校实验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实验环节的教学不仅对学生巩固有机合成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际操作、综合设计等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必须深化实验环节的教学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1.根据科研情况开设研究设计性实验

在对实验室进行建设的同时,笔者结合“有机合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及林化产品加工的特点,让学生设计具有前沿科研性的实验。如藿檀酯木香型香料(国际著名香精香料公司Symrise和Quest的产品)的合成实验,学生利用α-松油烯(林化产品中间体)与缺电子亲二烯体,通过Diels-Alder反应,合成一系列化合物,如与丁烯酮、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醛等物质通过双烯加成合成不同香型的香料。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证明,学生通过设计新的实验,激发了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了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其今后的毕业设计和将来从事科研开发工作提供了实践平台。

2.开展双语教学

在“有机合成化学”实验课程中有许多“人名”反应,翻译成中文后会有很多不同版本,不易被学生理解,不利于“有机合成化学”实验课程的讲解,影响学科的发展。因为很多专业知识点用英语解释时准确性较高,并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点的理解,所以笔者在“有机合成化学”实验课程中引入了英文版的专业教材,开展双语教学活动。这不仅可使实验教学内容紧跟国际科研前沿信息,及时将专业领域研究的最新发展和所学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可使学生在实验课教学中很好地掌握专业外语知识,为学生今后独立查阅科技外文文献打下良好的基础。

3.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在这次教学改革中,笔者建立了科学、系统、客观、严格的实验课考核方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①实验操作;②对实验常识性问题的理解与掌握;③对实验过程突发情况的处理;④实验报告书写的规范性。笔者认为使用这种考核方式,教师不仅可以全面地考核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给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成绩,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有机合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有机合成化学”课程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有机合成化学”课程的教学活动得到了学校教学督导组专家的肯定,主讲教师的授课多次被评为优秀、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一)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效果

因为“有机合成化学”课程本身具有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等特点,所以单纯的理论授课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改革后的课程使教学内容更加紧跟国际先进趋势,体现出林产化工产品的多样性,更符合我国林产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而更能激发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自主设计的能力。另外,教学理念的转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而且在课下踊跃思考、提出问题,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使年轻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得到提高。

(二)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效果

开设先进合理、贴合实际生产的设计性实验课程,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中涉及新产品的制备和应用的内容明显增加。实验课的全新考核方法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普遍认为这一考核方法比较好,能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对他们的学习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有机合成技术范文8

长期以来,经济学以抽象和晦涩难懂著称,经济学专业课教学效果一直是经济学教研工作不断改进的地方。如何使经济学课堂成为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的艺术课堂,成为广大经济学师生共同的追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经济学专业课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了有利条件。文章将传统教学与互联网相结合,提出互联网背景下的经济学专业课团队有机合成教学模式,系统分析了该教学模式的特点、优势、实现方式及课堂效果。

关键词:

互联网+;经济学专业课;团队有机合成;教学模式

引言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可能是人文社科领域最难教好的课程类别。长期以来,经济学以抽象和艰难晦涩著称,经济学专业课教学效果一直是经济学人不断努力的地方。如何使经济学课堂成为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的艺术课堂,成为广大经济学师生共同的追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走进大学课堂,为经济学专业课教学成为名副其实的趣味课堂提供了可能。互联网不仅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工具,而更应该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理念。互联网背景下,越来越新颖的新媒体不断涌现,如博客、论坛、微信自媒体等,传统教学模式正在面临挑战。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视频内容更极大的丰富了教学手段,学生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式日益灵活化。可见,经济学专业课教学改革正迎来了新的机遇,应积极利用互联网科技探索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扭转传统教学模式的困境,提高经济学课堂的教学效果。目前,国内外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成功经验基本体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以实践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中心的创造性教学当中。经济学课逻辑性和系统性比较强,致使经济学的教学工作存在着学生难懂、教师难讲的“两难”困境,这是对经济学教学中的一个共识[1]。张庆(2016)认为经济学教学内容繁多、课程学时安排有限、一些专业概念和专业术语过于抽象和难于理解,使得实际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提出运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慕课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2]。朱建安等(2012)提出以课程群建设为抓手开展教学改革,即通过综合的、一体化和系统的培养方式,实现经济学课程知识的调整和体系的贯通[3],建立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微观经济学网站,使学生能够在课外及时复习和补充经济学知识[4]。教师要充分借助互联网络平台,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和电子邮件、QQ群、博客、微博等互联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探讨[5]。通过专业互补的团队合成教学模式,教师将大量精力集中在关注经济学前言动态,把握经济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上,而不是重复理论教条。另外,依托互联网平台和虚拟空间,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研究,提高学习效果。还可利用讲座等形式传播经济学最新研究成果,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能力,通过“智慧教育”手段构建“智慧课堂”。

一、经济学专业课教学的现实困境

(一)经济学专业课的特点

众所周知,经济学是比较抽象和难懂的学科。经济学专业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政府政策、国际环境、产业发展、商业理念及运作模式为主,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基于此,经济学专业课在教学内容上也相对较宽泛,造成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没学透”。一方面,经济学专业课内容庞杂,概念理论繁多,思想流派林立,主流和非主流并驾齐驱,加之各种理论和政策由于长期处于争论之中,这注定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基于动态和演化的状态之中,导致经济学无法形成统一确定性的认知;另一方面,经济学又是一门与现实紧密结合的学科,作为一种理论,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要解释现实,但经济学对现实问题的抽象以及由此展开的论证,往往过于简化导致理解上的难度大增,极易造成学生学习信心减退、课堂气氛死板、逃课旷课频发的不良后果。因此,要上好经济学专业课,必须要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探索适合经济学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以提高经济学专业的教学效果。

(二)经济学学生的特点

经济学专业学生思维活跃,反应敏捷,且本身就注重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更注重效用、机会成本、取舍与选择等问题,至少,在权衡利弊优劣方面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专业,因此,经济学专业课教学的方式、模式与策略与其它专业相比,会有更多的内容与形式,也正由于此,其内容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对教师而言会带来更大的挑战。

(三)教与学的矛盾突出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方式已发生根本变化,运用互联网不仅是一种依赖,更是一种习惯,而且从网络上搜集资料、查找信息具有便捷、准确以及成本低廉的优势。相反,教材内容与网络信息之间的矛盾。教材作为专业教学的主要工具,由于信息的滞后,往往跟不上变化的时代所反应的新问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任课教师只拘泥于课程教材,没有及时进行内容更新,则会出现学生接受的知识滞后、案例内容不合时宜等问题。网络信息的新颖性、便捷性与教材内容的时滞性、固定性成为鲜明对比,这就造成了教材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网络学习成为一种必然。

二、经济学专业课教学的改革取向

经济学专业课教学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单个老师的全程教学。教学过程是同一门课程不同的老师各选教材、独立教授、独立考核、互不交流,作者将此类教学法称为纵向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最大的优势是管理方便,但最大的弊端确是无法使经济学专业课无法跳出传统的束缚。还有一种教学模式,就是建立课程小组,课程小组成员根据自身专长针对同一课程的部分章节选讲,也就是,同一门课程的讲授由专业互补的若干老师组成,所选老师也仅仅局限于教研室或院系,交流互动仍然有限。除此之外,其他方面与纵向教学法相同,笔者将此类教学法称为横向教学法。从实践效果上来看,不管是纵向教学法还是横向教学法,都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学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为了能进一步提高“互联网+”背景下经济学专业课的教学效果,除了整合以上两类教学法的优点之外,需要建立网络化的有机合成教学团队,通过借助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工具,深刻把握目前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发挥教师分工与专业的优势,以此来扭转经济学专业课的教学困境,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和获取知识的最大化。

三、团队有机合成教学法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基于此,“互联网+”背景下经济学专业教学模式,不是想加就能加,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与传统多媒体教学连在一起,不是单个教师知识的“物理反应”,而应该是教学团队有机合成的“化学反应”,也就是要素的共享、整合与重组,它是“互联网+”环境的内在要求,也是充分享用现代高科技的过程。有机合成本身是化学中的一个概念,其本意是指从较简单的化合物或单质经化学反应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有时也包括从复杂原料降解为较简单化合物的过程。由于有机化合物的各种特点,尤其是碳与碳之间以共价键相连,有机合成比较困难,常常要用加热、光照、加催化剂、加有机溶剂甚至加压等反应条件。文章将这一概念运用到经济学专业课教学模式当中,组建通过“知识反应”的有机合成教学模式来实现经济学专业课的理想效果。

(一)团队有机合成教学模式的概念与特点

团队有机合成教学法是指团队成员依据专业性组建的教学团队,在讲授过程中各团队成员通过分工与专业化,在各类专业知识反应中,使学生保持持续的热情和兴趣投入到枯燥的知识吸收之中,从而实现教学良性效果的最大化。其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性。有机合成教学团队组建首先需要考虑团队成员的专业性,即团队成员必须对所讲授内容较为娴熟,再次基础上从学科的层面进行不同专业知识的合成和升华。知识的升华产生的深度和高度,从而提升学生理论掌握水平和教学效果。

2.趣味性。团队成员来自于不同的研究背景,不同的分析视角和讲授风格,无疑会使学生时刻保持较高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有利于提振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增强经济学专业课的趣味性,从而改善学习效果。

3.有效性。团队有机合成教学模式由于建立在系统性的思维框架之下,试图通过教师之间的知识互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理论知识的消化也更为有效,分析问题的视角更为多元,知识转化为创新的渠道将更为便捷。

4.共享性。经济学本身强调共享,共享、外部性与溢出效应始终是经济学探讨的基本问题。作为经济学专业课的教学团队,在合成教学中,经验、知识与资源共享是主要手段,也是合成教学法的精髓所在。通过共享实现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层次、全方位和全过程互动,真正让经济学专业课兼容并蓄、各采众长。

5.团队性。有机合成教学法的核心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动力集成。同一门课程有不同的教师来担任,教学内容根据教师的专长来安排,做到精准讲授。在学生考核上,可以建立试题库,形成相对稳定的考核导向。该教学法的成功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团队的融洽程度。

(二)团队有机合成的一般路径

当人们需要某种有机物,而自然界中没有该有机物或产量很低时,人们常常会采用有机合成的方法来生产该有机物,而合成的原料往往是自然界中产量较高价格较低的初等原料。比如随处可见的塑料在自然界中却难以找到现成的,其主要成分为树脂,可用树脂合成。而天然树脂的产量并不高,于是便采用石油分馏产物来合成树脂。如此便形成了一条合成链:石油分流产物→合成树脂→塑料。由此可以看出有机合成的目的为:利用高产的廉价原料合成低产的目的原料,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同样,经济学专业课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正是各类“术业有专攻”的教学专家组成的团队“分工与专业化”知识合成的结果,这种合成是建立在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共享、交流、合作产生知识升华的结果,显然,这一结果是单个个体做不到的。任何教学过程都需要解决教学内容的讲解以及学生的反应这两个问题。对于不同的教学方式,由于知识和环境(多媒体的辅助)等外部条件的不同、参加反应的知识传输方式和学生接收能力不同(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方式的差异及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上),团队合成教学正是基于这两种差异来设计的。团队合成教学一个复杂的动态合作过程,是以有机合成思维为基础、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虚拟课堂与实体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本质在于追求包括分享、协同和提升三大效应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合力指向目标,产生一种合成效应。文章将经济学专业课教学课堂看作是由学生、教师、外部环境共同组成的有机体。团队之间的合成不仅发生教师之间,而且也发生在学生之间。团队合成的方式不仅在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在于通过团队成员之间协同而实现“新奇的质变”,以创新而获得动态的分享效应、协同效应和提升效应。

四、团队有机合成教学模式运行策略

1.局部合成法。教研室、院系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组建有机合成教学团队,该团队可以按照项目团队进行组建、考核与改进。这种有机合成团队组建范围较小,具有成本低、沟通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

2.全局合成法。全局合成法的范围可以拓展到整个学校或者一个城市的高校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与经验互动。虽然目前交通条件和互联网的发展都能支持这种改变,但因该有机团队涉及范围较广,因此,需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来协调。3.网络合成法。网络合成法就是借助互联网,可以将有机合成小组知识反应的范围拓展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利用各类网络资源形成全球范围的教学有机合成,这样,既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也能更大程度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符合经济学特点和要求。

五、结束语

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索是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背景下产生的教学手段,是信息社会下的一场教学模式革命。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互联网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们的生活、工作离不开互联网,新时代的经济学专业课教学如同经济学本身一样,通过网络实现教学相长。经济学专业课的教学关键是对学生经济学思维的训练以及分析实际经济现象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做到分析当前经济热点,并能理解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做到学以致用。在不断变革的社会环境下,积极调整经济学专业课教学的理念,构建适应互联网发展的新教学模式将成为构筑现代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手段,组建团队合成教学模式已成为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经济学专业课教学效果提升的有效途径。

作者:周韬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洪国.西方经济学教学现状及创新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110-112.

[2]张庆.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析[J].学理论,2016(3):204-205.

[3]朱建安,等.基于课程群视角的应用型高校经济学教学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