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绘画课心得体会范例6篇

大学生绘画课心得体会

大学生绘画课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 美术课堂 示范有效性 高中美术

进行美术课堂教学时,很多教师喜欢用示范的方式提高学生绘画水平,然而由于教师本身教学方法不科学,或者有些学生对教师绘画理解力不够等原因,教师尽管能绘画出一幅非常优秀的作品,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无法很好地掌握其中奥秘。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示范性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进行简单论述。

一、从学生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绘画示范

高中美术学生进行绘画时,如写生,往往会产生害怕心理,如害怕自己将模特画得太丑而被别人笑话,面对这一心理,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想方设法先让学生消除自身的胆怯心理,再进行范画绘制,只有当学生没有胆怯心理后,才能更心平气和地观看老师范画,才能在老师范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绘画技巧和灵感。

如某位教师教学生画人头像的素描绘画时,发现这个班级中大部分同学的素描水平都不是太高,而且都具有很强的抵触心理,认为自己画得不好,因此很多同学都不敢提笔绘画,甚至不好意思抬头看模特,教师发现这一情景后说道:“大家都愣着干什么?哦,原来是我找的模特长得太漂亮了啊,大家都在欣赏她的美貌?”全班同学大笑,教师继续引导:“确实是这样的,怎么大家都不敢画啊,害怕把她画丑了,那还是我来画吧,不过画之前,我想让大家仔细分析一下我们这位女同学的脸型形体特点。”于是同学们开始仔细分析这位同学,得出了圆脸、高鼻子、小嘴等特点,教师拿起铅笔开始给学生示范,由于大家都已经很好地分析了这位女生的特点,因此教师绘画时,学生就会更认真地观看。同时对绘画的胆怯心理随之消失。

二、从授课内容入手,有选择地绘画示范

教师进行教学示范的方法是多样的,有时可以只为一名同学示范,有时可以为2到3名同学示范,有时可以为全班同学示范,由于多人示范和个体示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给学生示范时,可以有技巧地选择,确定究竟应该是多人示范还是个别示范。一般来说,刚刚带领学生学一节新课时,或者发现班级中大部分同学都不会画时,教师可以做全班示范,而当只有个别同学出现问题,或者某一类同学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选择个体或者小组方式示范。

如第一次带领学生学习人物速写的时候,教师让全班同学到校园里进行场景写生,当教师发现班级中大部分同学都画不出来时,教师将大家聚集在一起,给全班同学进行绘画示范,同时给大家讲解:“要想画好风景速写,首先要选好一个焦点,并将这个焦点作为画面的主题详细绘画,绘画时注意用线的流畅及节奏,不可出现过碎的线条,绘画的步骤和画素描是基本一致的,先打大体造型,然后对主体物进行细致绘画。”这样边做示范边讲述,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风景速写方法。再如进行静物素描写生课时,教师发现一位同学造型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上调子总是处理不好,因为他喜欢上来就盯着某一个细节刻画,而忽略画面整体,于是教师将他与其他几位有同样问题的同学聚在一起,给他们做上大调子的示范,并引导说:“当造型结束后,先用大调子对画面进行平铺,从而使画面基本黑白灰的层次感展示给大家,然后进行细部刻画。”这些学生看到教师的绘画演示后,明白自己之前的绘画方式是错误的,于是马上改正。

三、从授课时机入手,适时进行绘画示范

高中美术大多数以鉴赏课为主,盲目鉴赏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烦躁感,为此高中美术教师要有一套能适应高中生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繁忙的学习中通过美术课堂学习,提高对“美”的事物的认知,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抓住课堂机遇,在欣赏美术作品之前,可通过作品解析,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的时代特征、作品情感及作者通过什么样的手法进行绘画等,然后抓住时机给学生进行绘画演示,让学生不但佩服教师的绘画水平,还能刺激他们绘画的主动性,提高美术课堂学习效率。

如在欣赏《皇权象征》这部作品时,教师可先对作品进行解析,作品中无论是建筑金碧辉煌,还是人物吃穿住用挥霍过度,都彰显出皇权象征的主题。教师要告诉学生这种皇权象征,不仅不适应现代生活,还会滋生一部分人的贪婪行为,从而告诫学生绘画时可以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绘制出一幅和当今时代相融合的作品,也就是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教师可以大显身手,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绘制出一幅建筑绘画,不仅刺激他们的主动性,更多地培养他们观察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对建筑绘画的了解会更深一层。

总之,教师在高中美术课堂上适当做一些示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绘画质量,还可以让学生更紧密感受到教师的绘画方法,从而更快掌握绘画方法,然而盲目或者过多地绘画示范,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绘画水平,还会增加教师身体负担,因此教师进行美术课堂示范时,要有一定方法。首先教师要在做示范的时候结合大家弱点有选择地给学生讲解,其次教师要有选择性地示范,搞清楚何时需要集体示范,何时需要个体示范。最后教师示范的时间应有所把握,在学生最投入的时候进行示范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芹.浅析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4,24.

大学生绘画课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绘画;调节;学生情绪

・ 【分类号】J213

一、绘画的内涵

绘画是一种运用手工方式进行临摹的艺术形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时常会得到相应地运用。所谓绘画,是指运用相关的工具材料,如笔、颜料等,在纸张、木板等平面物体上塑造某种形象的艺术形态。绘画操作起来非常简便,只要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完成。而且在思想表现方面,绘画可以表现出各种思想,将创作者的情感、对社会的认知、价值观等表现出来,这些都是绘画所具有的特色。与其它艺术相比,绘画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可以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而且还能够运用到日常的休闲娱乐、商业活动等方面。此外,绘画操作起来非常快捷方便,不会受到环境、资源等的限制,能够随心所欲地结合个人的想法与情感来进行表现,这样更显得真实。

二、绘画对调节学生情绪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绪极易发生变化,尤其是在遇到学习难题或是教师讲解的知识点难以理解的时候,学生的情绪将多以负面情绪为主。这时,通过绘画能够有效地调节学生情绪,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去面对这些难题与困难。绘画对调节学生情绪的作用有:一是能够为学生发泄情绪提供合理的方式。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负面情绪,只有将这些负面情绪及时有效地发泄出来,才能够帮助学生平复情绪,而通过绘画,则能够让学生将个人的负面情绪以绘画作品的方式表现出来,避免学生采用其它极易对其他学生或是教师造成影响的方式去发泄个人不良情绪,这样可以为学生发泄情绪提供合理的方式。二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作为学生,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发泄个人的情绪,使得不良情绪难以得到有效地控制,这些不良的情绪将会引发学生之间的纠纷或是学生对教师的敌意。通过绘画,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尤其是在耐心的绘画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更多思考的机会与平复情绪,这样能够及时有效地控制个人的不良情绪,避免这些不良情绪对外界造成的影响。三是能够帮助学生端正良好的心态。绘画能够很好地陶冶人的情操与性情,尤其是一些山水画、风景画等,这些绘画作品能够给人带来美感,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这些绘画作品中体验到外界的美,从而端庄良好的心态,及时调节个人的情绪。

三、绘画对调节学生情绪的方法建议

(一)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绘画是一件非常令学生开心的事情,尤其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会充满无限的创作动力,从而创作出更多生动的绘画作品。教师在运用绘画对学生情绪进行调节时,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绘画内容、选择的颜色、构思以及表现的思想情感、事物的外在形状等。这样,学生在绘画时,就能够获得更多的绘画方法,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事物来加以表现和绘画,还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帮助与鼓励,并按照教师的引导来进行学习,从而更为积极地参与绘画,那么学生情绪也会得到相应的平复。

如图1,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来加以引导,特别是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事物,如香蕉、苹果、葡萄、梨子等,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水果来创作相应的绘画作品,从水果的形状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此来引导学生将生活中见过的水果运用绘画来表现出来。如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苹果是什么形状、葡萄是什么形状、香蕉是什么形状、苹果与葡萄的区别在哪里等,通过这些引导,这样不仅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绘画创作,而且还能够在绘画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想象,还可以将自己喜欢的水果在绘画中加以表现,包括水果的形状、颜色、与其它水果之间的比较等;在绘画方式方面,还可以运用比较、模仿等方式来绘画,这样可以满足学生对水果的需求,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现出不同水果的特色,从而有效地实现对学生情绪进行调节的目的。

(二)选取富有美感的绘画素材

日常生活中,时常会看到一些充满美感的画面或是风景,这些富有美观的景物能够给人以愉悦和享受。在运用绘画调节学生情绪时,可以选取富有美感的绘画素材,学生在看到这些素材时,也会有更多美好的期待,心情会变得更加的开心。在这种愉快的心情的带动之下,学生的绘画热情也会得到相应地提高。特别是一些山水风光,具有更加丰富的美感,而且能够很好地为学生带来美的视觉效果。如图2中的山水风光,从该风景图片中,学生可以看到蔚蓝的天空、飘荡着的白云,自由飞翔的鸟儿、美丽的荷花、漂亮的房子、连绵起伏的群山等,学生的心情也会在看到这些景物之后变得非常开心,情绪也会变得更为平静,学生的思S也会变得更加宽广,从这些画面中联想到更多美丽的景物。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想象或从这幅图片中寻找到更多美丽的景物,包括河水、小桥、大树等。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加以启发,这幅图片中还需要加上什么元素就会变得更加的美丽、结合这幅图片构思一幅美丽的图片、这幅图片中的什么植物最美,用画笔绘画出来等,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多获得美的途径。在想象方面,学生还可以联想到岸边的其它植物、树林中隐藏着的小动物、河水下面的鱼虾等。那么,在绘画时,学生也会将这些看到的富有美感的素材加以运用,创作的作品也会富有美感,那么学生的情绪也将会得到很好地调节。

(三)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那么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从而产生不同思想认知。在绘画方面,教师可以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让学生形成个人的观点,那么创作的绘画作品也会有着不同的表现,学生也就会有更多的成就感。学生是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事物,则需要教师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激发,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激发之下,结合个人的想法,从不同的角度来获得不同的理解,这样在绘画方面就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表现。如图3中的小熊,可能很多学生在第一眼看到这幅画面时,就只看到小熊,也就只是过多地关注小熊。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激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这幅图片,如从表情的角度来观察、从小熊的着装来观察、从小熊手中拿着的药箱去观察、从小熊身边的植物来观察等。通过这些不同角度的观察,学生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如觉得小熊很可爱、觉得小熊富有爱心、觉得小熊身边的植物很美、小熊的造型像一位和蔼可亲的医生等。那么,有了这些不同角度观察获得的理解与认知之后,学生也就会从个人所处的观察角度来构思相应的绘画内容,包括着装、表情、装饰物的选择等,那么学生此时的情绪也能够得到很好地调节,积极去从这些角度来创作,从而完成属于个人特色的绘画作品。

(四)将绘画与活跃课堂氛围相结合

学生情绪往往会受到课堂氛围的影响,尤其是在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将会受到影响,甚至是对学习感到厌倦。此时,在运用绘画调解学生情绪时,教师可以将绘画与活跃课堂氛围相结合起来,运用L画来活跃课堂氛围。很多绘画作品并不只是简单的事物的呈现,而且还能够间接地表达相应的故事,教师可以在让学生观看绘画作品的同时,给学生讲解相应的故事或是由学生来讲解相关的故事,这样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氛围。如图4中的森林动物会议,教师在将这幅图片展示给学生时,可以让学生一边欣赏,教师给予相应的讲解。教师可以结合这幅图为学生编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为森林动物会议,很多动物在老虎和狮子的组织下,举行了一次森林会议,并围绕如何建立森立秩序各个动物进行了讨论,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达成了一致的会议结果。在教师讲解故事的同时,课堂氛围也会得到活跃起来,学生会充满好奇地想要知道森林动物会议中每个动物到底发表了什么观点和建议。这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参与问题讨论,如教师可以提问:大象会提出哪些看法和建议,长颈鹿会提出什么看法和建议、小猴会提出什么看法和建议等。然后由学生进行讨论和回答。这样,整个教学课堂也会变得更为生动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并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加以考虑,这时绘画与活跃课堂氛围就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在绘画方面,学生也会将这些动物提出的想法或是建议作为绘画的主题,然后创作出相应的绘画作品。那么,在每一次的教学课堂,学生也会更觉得课堂氛围的活跃,从而积极参与其中,学生的情绪也会得到有效地调节,绘画对学生情绪调节的作用也就能够得到全面地体现。

结语

学生的情绪往往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中,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运用绘画能够很好地调节学生情绪,让他们在参与绘画的过程中,及时调整个人情绪,以良好的情绪来创作相应的绘画作品。在绘画调节学生情绪方面,需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到绘画对调节学生情绪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这样才能够更为有效地发挥出绘画在调节学生情绪方面的作用。由此,可以从加强引导、素材选择、不同观察角度以及活跃课堂氛围这些方面来将绘画运用到教学课堂中,以此来有效地运用绘画调节学生情绪,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知识,并得到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延.绘画心理分析在心理咨询中运用的缘由[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王战戈.绘画心理学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J].艺术教育,2015(8).

[3]戚君子.论绘画和音乐艺术的“育人”功能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才智,2013(23).

[4]孙磊.从绘画中比较全托与日托幼儿情感表现的特点[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2(11).

发杂志作者资料填写卡 美术

姓 名: 孟祥燕

性 别: 女

民 族: 汉

出生年月: 1985年12月27日

工作单位: 广州市增城区水电二局学校

单位邮编: 511340

联系电话: 15813343592

职务职称或学历: 中小学一级教师 本科学历

大学生绘画课心得体会范文3

1.对孩子的绘画缺少赏识,吝啬鼓励,使孩子不敢大胆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变成“胆小鬼”,唯唯诺诺不敢画。

2.无视孩子的涂鸦,为了整洁呵斥孩子,扼杀孩子最初创作的欲望。

3.不能“蹲下去”欣赏孩子的作品。觉得孩子的作品都是“随性儿”的创作,缺少技能技法,从而否定孩子的创作作品,压抑了孩子的自信心。

针对以上家教误区和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围绕兴趣,选择题材,因“材”施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一旦有兴趣,就会有创作的原动力,就会激起孩子内在的欲望,自然而然地拿起创作的画笔,那绘画就是孩子思维自然的流淌,作品自然会“百花开放”,怎样围绕孩子的兴趣来选择绘画题材呢?

1.避死板就灵活――创作题材要留给孩子一定的想象空间及创造空间。儿童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不像成人,见识的越多就越容易钻进条条框框的束缚。儿童天真无邪的想象就是他们创作的翅膀。不要用成人的想法取代孩子的思维,使孩子的作品失去童真的想象,从而少了童趣和灵动。

2.避高就低――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绘画题材的选择要充分考虑生活实际,尽量生活化,还要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及学段特征。教材中的《我的小天地》《我和昆虫》《奇妙的爬行》《会变的小手套》等就比较贴近孩子的生活,又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容易创作,也易于引发兴趣。

3.避生求熟――选择孩子身边的事物。所谓“驾轻就熟”:只有表现身边的事物,才能使孩子把抽象的物体变成具象的思维,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变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如:他熟悉的同学、家里的宠物、自己喜欢吃的食物、童话故事的情节等等。

4.避难求易――选择孩子不难表现的事物对象。要找一些能激发孩子绘画欲望的形象生动、特点鲜明的事物,便于孩子抓住特征大胆表现。如色彩鲜艳、形状奇异的热带水果、盘根错节的花草树木、千变万化的自然奇观等,能引发孩子兴趣且易于描绘的事物。从而,让孩子建立:绘画就是把看到的事物用自己的想法通过绘画语言自然描述出来的过程,而并非是仿照着成人那无法企及的绘画技能技法的高度进行痛苦的摹画过程。

二、营造童话氛围,善用童趣语言

学生们从小都是在卡通片、童话故事及彩色绘本中长大,都喜欢听童话故事,他们把一切内容与生活中的游戏相对应,无论是唱歌、舞蹈还是绘画都能使之进入游戏的角色,所以,教学中我们要用贴近儿童世界的童话语言,才易于学生接受,才能使学生热情高涨,理解透彻,表现直观。

1.用童话的语言导入新课,更能体现童趣。使学生接受得自然,不生涩。学生的绘画应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展开创作,任何程序性的话语都会使孩子接受起来困难、减少课堂的趣味性。《奇妙的爬行》一课,可以说:小虫子很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你能带它出来逛逛吗?和它一起爬行,感受一下虫虫爬行的奇妙之处。

2.绘画创作时童趣语言更重要。有的孩子比较粗心,绘画丢三落四,可以说:在这里可不要出现“马虎大王”啊。有的孩子胆子很小,绘画时畏手畏脚不敢动手总是怕画错,可以用鼓励性语言说:这一次就比一比,看看谁是“最大胆”的小画家,

三、丰富童趣活动。激发绘画兴趣。

童趣游戏是孩子的世界,也是孩子愿意接受的并且陶醉其中的活动。在活动中,孩子的身心得到发展,孩子在游戏中得到的经验就如同成人在生活中感知冷暖一样,所以说,童趣游戏更利于孩子直接获取生活经验,从而更自然、生动、真切地表现绘画内容。

1.课堂上,可以设计适合本节课内容的童趣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乐趣,模拟场景,还原生活,把自己的感知用绘画语言表达出来。

2.随机活动。如在讲课时碰到自然界的风霜雨雪,恰好课内可用,这时可以室外游戏,亲身感知,在绘画中也会体现出学生自身独特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情趣,绘画离不开生活。

大学生绘画课心得体会范文4

一、 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的现状

(一) 绘画学习的社会氛围改变

进入初中学习之前,学校与家庭都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绘画成为了学生的一个学习重要科目。进入初中后,更多的农村学校和家庭直接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好坏。久而久之,文化课成了衡量学生是否有出息的唯一标准,学绘画成了不务正业的表现,极大地打击了教师开展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绘画能力的积极性。

(二) 农村美术教师的匮乏

农村初中一般只有1~2名专职美术教师。教师的日常工作除了开展课堂教学,还有兴趣小组辅导、校园文化建设、市级各项美术比赛及展示活动的组织和策划、教育科研的展开等。而城区学校通常有3~6名专职美术教师,并依据美术教师的特长,分工合作形成美术教师的特色团队。这对形成良好的学科教学氛围、培养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绘画能力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义乌市上溪中学、赤岸中学等农村初中都只有一位专职美术教师。据这些教师反映:每位教师一周大概在15~18节课之间,每个班有学生50个左右,教师一星期要批改700~900本作业;教师平时的上课、辅导、比赛、展示、科研等基本都是个人思想的呈现。因此,绘画作业的布置也就流于形式,批改也是一扫而过,仅满足于学生交了作业即可,对于学生画得好与不好、绘画能力有没有得到培养等问题,教师则主要持漠视态度。几年下来,这些教师的上课激情消退了,自身专业发展也滞后了,而且普遍已有3年以上没有自己动笔作画了。

社会氛围与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绘画学习。学校与家长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认同度不足,教师对学生的审美、绘画水平发展没有阶段性的明确目标。长此以往,学生对绘画的热情也将逐渐消退,更别提绘画能力的培养了。

(三) 农村初中生绘画能力的现状

学生绘画能力的培养,是学校和家庭对待美术教育态度转变的关键。农村地处偏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途径较狭隘:家长受教育程度较低;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不足;信息交流不便,各种绘画书籍、报刊的购买也较困难。这些都导致学生在绘画中,停留在“习惯”上,经常局限在老师推荐的材料、工具、形式上,而没有“我想要画出什么效果”的意识。可见,良好的环境对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非常重要。

1. 初一与初三学生的绘画能力差距过小

初中生绘画能力的培养是其美术学习的结果,关系到教师是否落实教学质量、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当前,由于教师害怕陷入课改前的专攻技能技巧误区,大部分初中学生的绘画能力经过三年的美术学习并没有获得显著发展。

作品A 出自一名初一学生之手。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该生的造型能力较低,两侧房子的透视感没有得到表现,他对整体画面的把握也很困难。该生说:“我实在不知该怎么画,我想自己多画画,到初三会画好起来的吧!”

作品B 出自初三学生之手。我们可以发现该生的绘画能力并没有随其年龄增长而进步;透视感的表现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基本概念,但对细节的塑造、画面造型语言的选择显得犹豫不定(有线、有明暗)。该生说:“太难了,我肯定画不好,没天分,没兴趣!”

从这两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初一与初三学生都处于儿童绘画学习的发展阶段的拟写初期,学生对“画得像”有迫切需求。初一学生虽然知道自己画得不好,但还是对自己的绘画能力提升有很高的期望。为什么到了初三后,学生会用“没天分”“没兴趣”来自嘲自己的绘画能力呢?这是因为学生在一定时期内自身动手能力和对美术的认识水平没有提高、达不到一定层次时,就不能坚持美术学习,更谈不上绘画中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养成了。

2. 特长生与普通生的绘画能力差距过大

由于各校绘画兴趣小组的学生是各级各类美术比赛的主力军,教师自然会把绘画能力的发展重点放在他们身上,以致这类学生与普通生的差距越拉越大(在初一年段就已非常明显)。特长生对自身绘画能力的提升有迫切需求,普通生对自身绘画能力的提升需求则较为随意,而且教师也没有有意识地创设“生帮生”模式。

作品A 来自一名绘画特长生,造型元素和画面组织原理运用得非常娴熟。虽然用的都是常见工具和材料,但其画面氛围营造充分,老建筑感也表现到位。和普通学生的绘画水平相比,无疑更优秀。该生说:“我自己画可以,但要让我教其他同学,真不知道怎么教。”

作品B 来自一名普通生,与绘画特长生的作品比较,虽然用了相同的工具和材料,但是两者在造型元素和画面组织原理运用的差距很明显,而且画面基本组织不起来。

从这两件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普通生和特长生的绘画能力差距明显。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需要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绘画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需要给予充分的作业时间,对作品进行有效评价;同时,还应开展有效的“生帮生”活动,发挥榜样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升其整体绘画能力。

3. 学生绘画的创新思维发展有限

到了初三,学生的心智发展更加成熟,自身对美的理解也更加透彻,有了一定的个人色彩的绘画能力体现。然而,相较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的绘画作品在体现对美术创新思维的解读、自身对“美的追求”需求等方面都比较弱。

作品A 出自农村中学初三学生之手。该生说:“我创作的这件绘画作品是一个香水瓶。它是女性使用的,瓶盖就画成了一个女性的头像,并用油画棒上了色。”教研员点评:“这件作品虽然局部进行了一些绘画创新改变,但整体效果不是很突出,既然是女性使用的物品,瓶身可以作一些曲线处理;而且颜色的处理太厚重,没有香水的飘逸感;油画棒也过于粗糙了。”

作品B 出自城区中学初三学生之手。该生说:“我创作的这件绘画作品是一个新式台灯,它有漂亮的拟人化外形——一个有着明亮双眸的扎辫子少女。绘画时为了表现出细节的微妙变化,我用了油性彩色铅笔。”教研员点评该作品:“比例得当、造型美观、细节表现到位,最突出的是进行了拟人化的处理,显示出该生创作思维活跃,很有个性。”

从这两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农村学生绘画创新能力较低,工具材料选择、美术造型语言的运用等都处于弱势。这不利于他们展现自己独特的绘画创意思维,也不利于发展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绘画能力。

由农村学生绘画能力的现状可见,目前学生绘画能力的培养存在着很大问题:绘画兴趣缺失、分层教学未深入开展、创新意识培养流于形式、探究和评价无力等,都已成为了学生绘画能力培养的严重障碍。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是客观现实的需要,也是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增强美术学习兴趣,探索绘画能力提升的方式、方法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 农村初中生绘画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 增强美术学科的社会与学校认同,促进有效教学

新课改提出美术课堂教学“一切以审美为核心的原则”的观念,有不少教师也进行了有关培养学生绘画能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孙国辉在《绘画美与点、线、面》一文中提出:“通过点、线、面描绘美的造型时,学生的绘画作品因事物的结构、方向特征等不同各有不同的表现,学生在展示美的同时,可以发现美的规律。”[1]欧阳白粉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和训练的研究》一文中提到:“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采用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限制了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以期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2]张惠芬在《“学会发现”美术创作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一文中提出:“通过激情导入、引导发现、反馈激荡、创造表现、交流拓展五个基本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的美术创作能力。”[3]

对于美术教师来说,最大的成功就是看到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看到一件生动、活泼作品的诞生;给予学生幸福人生的指引,成就学生终身美术学习能力的养成和幸福感。这些也是对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有效性和自身素质的最大肯定。本课题研究着眼于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美术学习的需求,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利用多种手段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创造性地学习。我们可以在校园里举办各类绘画比赛,美化校园的每个角落,使每一位进入校园的人感受到一种氛围、精神和享受。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促进社会和学校对美术教育、学生绘画能力培养的认同。

(二) 让学生体验绘画能力的发展,增强其美术学习的自信心

对于美术课来讲,学生最喜欢的就是画画,只有首先学会了如何画,才能获得学习的兴趣、满足感和成就感,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在绘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不要急于对学生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学习和实践时间,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形成学生互帮互学、取长补短的学习风气。农村初中生绘画能力的培养要着眼于学生美术学习的实践性,根据学生在初中阶段绘画学习的心理特征、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寻找到适合不同美术学习内容的绘画表现形式和方式方法,提升其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用绘画表达情感的能力。通过大量的审美感知和体验的交互活动,培养、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其自信,提高美术素养。

三、 农村初中生绘画能力培养策略

为了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提高其美术学习的有效性,我们不断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地感受到:绘画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情感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并形成其对美术学习长久、持续的兴趣,对人的成功和成才都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遵循多种原则,以多种工具材料、美术语言、表现形式为内容呈现绘画作业。

(一)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开展分层教学,营造良好、向上的美术学习氛围;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强调有效互动,建立生帮生有效模式。问题的提出应有针对性和提升性;作业的布置应体现差异性原则;给予学生更多的绘画实践时间。

(二) 精选、精制并灵活运用教具

教具的精选、精制,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感受,我们要直面经典,从优秀作品与艺术家的个性风格中吸收和借鉴自身绘画能力提升的养分。直观性教具与自制教具要相结合:对直观性教具如大师的绘画作品,我们要学习并了解大师观察、认识、表现事物的方式、方法;对自制教具,我们要学习和掌握美术造型元素、组织语言在具体画面中的运用等。

(三) 对学生绘画兴趣、爱好的重塑

兴趣是人的重要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积极地了解、探索某事物的认识倾向和活动倾向。兴趣能使学习任务变得积极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我们通过对学生绘画兴趣与爱好的重塑,培养学生对生活、社会、自然等的独特观察及感受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选择独特的构图角度、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

(四) 正确评价学生创作的绘画作品

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价,我们应关注是否表现了不同年龄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他们的生活的体验和技能技巧。我们评价学生的作品时,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通过评价,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绘画能力、发展潜力和方向。

(五) 课内外相结合

除了课堂教学,我们还应有计划地安排美术社会考察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身边的艺术,拓宽绘画表现的材料和形式,促进学生与时代气息的融合;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加强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对绘画能力培养的认同,创设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

这些策略将促进教师自身的有效教学,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对整个校园营造艺术文化气氛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国辉. 绘画美与点、线、面[J]. 教育艺术,2007(12).

大学生绘画课心得体会范文5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和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初中绘画教学主要采用写实性的绘画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美术学科教学改革的要求和美术教学未来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写实性绘画专业性太强,难度大,教学课时太少,不适合初中学生的绘画学习

写实性绘画一般要求画准物象的正确比例、结构、透视、明暗、空间和色彩,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一般的学生要学好写实性绘画的技能技巧,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练习。笔者曾作过一个调查,统计了一名学生要学好写实性绘画技法所需花费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能考进美术院校的学生都已经学了800~1000课时左右,这可以说明,如果没有长时间大量的绘画练习作保证,是很难学好写实性绘画的技能技巧。

2、初中美术绘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初步的审美能力和美术表达能力、观察想象和创造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它是一种普及性的公民美术文化的教育,而不是培养少数画家的教育

写实性绘画的教学只适合培养有美术特长的学生,不适合用来训练全体学生,用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方法来培养非美术特长的学生,显然是不恰当的。

在写实性绘画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作业在造型结构、明暗、透视等方面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只有6%左右,而且这6%的学生大多数都在校外业余学校补习美术。另外94%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他们常常自称“我画不好,我没有美术天赋”,在纸上乱画一气来应付教师安排的写实性绘画作业。因此,写实性绘画的教学与我国目前推行的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的课改精神不一致。从前面统计的数字来看,它是一种针对少数美术尖子学生的教学,大多数学生都学不好写实性绘画技能,所以这种技能不适合初中学生的学习。

3、写实性绘画基本上是一种基于“再现”视觉真实的手法,往往要求画准比例结构、明暗透视和色彩,强调的是视觉的真实性

因此,学生在写实性绘画追求真实、准确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失去自我的个性、创造性和想象能力。艺术的真谛在于创造性和个性。初中学生自我个性正处在萌芽状态中,需要教师去合理引导培育,并用各种教学手段去促进其生长、发育和形成,而不是用写实性画法的要求来挫伤学生的绘画兴趣和个性。

4、写实性绘画的教学还会在追求“再现真实”过程中,给人一种错误的印象,仿佛画得像不像、准确与否才是评价艺术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误导学生的审美评价标准

因为教师评价作业时往往会以比例正确与否、明暗关系是否正确等来评价学生作业。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在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误导,仿佛只有画得像的画才是美的。当然也不能说画得不像就美,只是说画的像不像不是评画的唯一标准。但是,现在有些初中学生和成人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往往就不自觉地是以像不像作为评画标准。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就是由于太多地受到以写实绘画真实性为美的观念的误导和影响所产生的后果。

5、写实性绘画教学与美术其他科目,如设计、雕塑、摄影和欣赏教学未能形成一个互相促进的整体

绘画课程应是一门与设计、工艺美术、雕塑和欣赏等其他美术科目紧密相连的基础课。绘画学习对其他美术科目的学习应该起到促进作用而不是阻碍作用,这就要求绘画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方法既要有绘画课的特点,又要在造形、观念、创意精神、情感表现等方面与其他美术科目有机结合起来,使它们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形成系统的美术教学整体,从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但是,在初中美术课采用写实性的绘画教学方法,其结果是绘画的写实性与设计、工艺美术和美术欣赏等课程的内容和方法完全割裂开来。因为在工艺美术和设计等课程中,往往不是以画得像为目的,而是要求学生对自然物象进行高度概括、夸张、变形,要求有新颖性和独创性;同样在绘画艺术欣赏中,除了写实的绘画欣赏,还有写意画、超现实和抽象画等不同风格流派的绘画风格的欣赏。所以,如果只注重写实性的绘画教学,对学生今后设计、工艺美术技能的学习与写意画、表现和抽象等绘画欣赏课的学习没有多少帮助。

6、目前,多媒体信息图像技术的发展和电脑喷绘技术的应用,应该已经基本上代替了手工绘画的工作。使得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学会的写实性绘画的技巧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但并不是说写实性绘画已经没有审美价值)

现在无论是制作小幅设计样稿,还是绘制巨大的户外广告,都可以用电脑绘画来完成。因此,在初中美术课有限的课时中,教授写实性绘画技巧,显然是与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相悖的,与信息世界向我们美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不相称。电脑图像技术的发展给初中美术绘画教学带来不同以往的绘画教学新概念,必将引起绘画教学内容的巨大改变,因此初中美术课的绘画教学,应该把写实图片的制作任务让给电脑来完成,不要再学习电脑能轻易完成的绘画教学内容,而应该教那些电脑无法完成的绘画知识和技能。

传统写实性绘画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是一种很好的雅俗共赏的艺术表现手段,但把它作为初中美术绘画教学的主要技能来学习是不合适的。那么,当前绘画教学该如何进行改革和调整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尝试和实践,提出来供大家一起研讨。

1、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改变传统的以“像不像”作为评价美术作品的标准的观念。

“要让学生知道艺术品并不是自然的产品,它是人类精神思想和感情的产物。”通过学习和了解各种绘画风格和流派的发展历史,使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的重要技法、风格、流派和思想观念,领悟美术作品的造型语言并了解它是宽泛的,有个性的,不同的画家有不同的风格,有写实的,也有写意的,更有抽象的,数不胜数。要培养学生欣赏不同风格和表现技能的美术作品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变学生偏爱传统写实性绘画的固有观念,建立起多元化的绘画欣赏评价标准,广泛接纳不同观念和风格流派的绘画作品,包括欣赏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和抽象绘画等艺术。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提高了,学生在作画过程中,才能不受传统写实观念的束缚,才能同样很自信地审视、评价和欣赏自己不那么写实的美术作品,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创意和个性,才能对自己的绘画学习有自信心。

2、加强美术造型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绘画形式美的理解能力

“美术语言由线条形状、颜色、纹理、图案和形式构成。它们像词汇一样共同工作,创造形象的‘句子’。”当然美术语言还包括明暗、空间和线条等要素。“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你所看到的是所有美术语言基本因素的组合。”美术语言是按照一定的美术形式构成原则(语法)进行组合的,如:统一、变化、对称、均衡等原则,还有各种构图的方法,美术语言和语法共同组织成一个整体的具有美感的画面,美术语言和语法是美术最基本的知识技能造型方法,是学生终身受用的美术知识。因此,强调美术语言的学习,是学习美术最核心的知识,能促进学生对绘画艺术形式美的重视,提高学生对美术语言的表现能力和欣赏能力,为设计、工艺美术和美术欣赏等其他科目的学习打好基础。

3、拓宽绘画材料的综合运用意识,培养学生在绘画材料上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中学进行综合材料的绘画练习能增强学生对美术语言的肌理质感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例如用报纸、花布、颜料、金属等材料拼贴结合颜料涂色画出来的画,与一张单纯用颜色画出来的画相比较,前者所表达出的内涵、意义显然要比后者更丰富、更强烈、更明确。综合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培养学生在绘画材料选择上的创新能力和对材料的敏感性,体现材料的情趣和美感。材料的运用能使学生更关心绘画材料的美感和表现力;关心自己所用绘画材料是否是表达自己思想的最佳选择;而不去关心自己的作品画得像不像,学生的学习难度就会大大降低,学生作业的质量却会更高,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4、利用现代图像复制技术,应用电脑进行绘画创作练习

大学生绘画课心得体会范文6

论文摘要:随着终身学习教育思想的普及,以及绘画课程理念的更新和“美术”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不断扩展.绘画课程不仅仅指课堂教学,它有很大的延伸空间,绘画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课程资源开发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它是所有课程领域中综合程度最高、开放性最强,也是在实践过程中最容易出问题的一种课程形态。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意味着“课程领导”概念的转变和“课程开发方式”的转型。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这些规定都说明了我国课程实行三级课程体系、开设校本课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我国很多省市教研室及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编写促进了绘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所以。绘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成为绘画教学的重点。在绘画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研究、探索和实践。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绘画课程资源不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绘画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终身学习教育思想的普及,以及课程理念的更新和“美术”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不断扩展。绘画课程不仅仅指课堂教学,它有很大的延伸空间,绘画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全国每个省市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地域、文化特点,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特点开发课程资源,有效避免了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由于学习材料的缺乏,使得教学不能正常进行的情况。把现有的教学资源闲置起来,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所以,开发本地的教学资源用于绘画教学中去.成为学科的科研的课题,以此解决一些课程的资源匮乏的问题。

校内绘画教材的延伸,首先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宝地”。在美术学科实施课堂教学中,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开发好教材资源。就美术学科教材内容而言。具有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的特点。其中的绘画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均可视作塑造学生动手、动脑、合作、创新以及学生个性培养的教学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部分美术教师开发与利用教材资源过程中,过于注重完成绘画教材基本教学目标,而对教材内的教学资源的利用是不够重视,只是教教材.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另外,探索绘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可采取开发当地的生态经济资源的形式。由于一些农村学校根本没有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丰富的社会性课程资源,所以开发课程资源可广泛利用当地生态经济资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地区开办了很多企业,地方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根据这一特点,可利用当地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开发本地生态经济资源,成为绘画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挖掘身边资源.经过绘画课堂教学转化,美化生活,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欲望。课上,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启发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好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在教学中得到认可,把绘画开发的课程资源带进课堂,带进师生活动过程中,通过与学习者发生互动,才能最终体现课程资源的价值。美术教师不能把课程资源带进课堂,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会造成了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最后,利用乡土地域特点开发绘画教学资源。绘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要求美术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一些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的乡土地域特点。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乡土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乡土地域素材.从乡土资源中挖掘出丰富的绘画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