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联系范例6篇

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联系

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联系范文1

一、我国海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现实关系

联合国贸发组织统计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1和表2。商务部统计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之间的因果检验结果见表3和表4。

从表1中可知:在滞后3期,出口增长没有引起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变化的最小概率为0.07334,这表明以

92.7%的概率可以保证出口增长带动对外直接投资;同时在滞后1―3期,对外直接投资在91%以上的概率带动出口的增长。因此,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变化与出口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从表2中可知: 滞后期分别为1―3期的出口增长没有引起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变化的最小概率为0.24343,这表明至多以75.66%的概率可以保证出口增长带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变化;同时在滞后1―3期,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能在91%以上的概率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因此,检验说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与出口增长之间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即对外直接投资能促进出口的增长。

从上述Granger检验可以得出结论:以联合国贸发组织统计来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有互动的关系;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口贸易的增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口贸易之间没有互动关系。

作为对比分析,下面以商务部的统计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继续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在表3中:检验结果无法说明我国出口增长和对直接投资流量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在表4中:检验结果无法说明我国出口增长和对直接投资存量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从上述检验可以得出结论;商务部批准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即没有互动关系;对外直接投资仅是进口贸易的因,即对外直接投资促进进口贸易的增长,而进口贸易没有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

二、中国海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现实关系原因分析

商务部统计数据并未真实反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从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截止2002年底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超过375亿美元,远高于商务部统计的93.4亿美元。商务部(包括原外经贸部)的统计数据只反映了经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过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而未反映未经官方批准的投资。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统计显示:从1982年到2006年,“净误差与遗漏”高达1264.96亿美元,其中相当部分与非正规渠道资本外流有关。因为在一般情况下,造成误差与遗漏的主要原因是统计误差和资本外逃。在我国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绕过政府批准限制门槛的对外投资,包括直接投资。

(一)出口贸易没有带动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的原因

我国出口贸易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迅速增长的关键,特别是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投资,它通过“技术外溢”效应,促使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外商直接投资相比,规模非常小,据商务部统计,截止2004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5621.01亿美元,而对外直接投资累计449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仅为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8%。另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效益也不够理想。

(二)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没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原因

1、对外投资的主体是国有企业

2、行政干预过多

3、企业对外投资产业选择存在问题,使得投资对贸易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1)对外投资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世界各国跨国经营的实践来看,跨国投资的产业选择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发展。一般规律是:由初级产品产业向制造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由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英、美、日、韩等国对外投资结构都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据商务部统计,到2002年,我国已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6000家对外投资企业,投资领域包括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工程承包、医疗卫生、旅游餐饮、资讯服务等。按照投资额统计,第一产业约占20%,第二产业约占15%,第三产业约占65%,其中在第三产业中,贸易型投资项目占绝大比重。

(2)对外投资产业对国内相关产业成长的波及效应不明显

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联系范文2

论文关键词:外商直接 投资 ;福建 经济 ;连带效应

论文摘要:长久以来,外商投资就是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通过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与福建经济发展之间的连带效应,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福建经济发展起着巨大影响作用。文章最后还分析了福建外商投资产业结构的不平衡以及外商投资的不足,从而提出福建加大力度吸引外商投资和提高利用外资效率的必要性。

外商直接投资(FDI)是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

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两者的联系。Bhaganyam等(1996)证实,外商直接投资在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国家的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大于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与此同时,许多研究也表明,外商投资对东道国是存在正面和负面效益的。外商直接投资的积极效益表现在,其承载了东道国所具有的先进技术。这些技术将东道国的生产提高到新的水平,使同样数量的物质投入可以带来更多的产出,从而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而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表现为:外商直接投资会加剧东道国产业结构不合理,拉大了地区发展的差异;由于外商投资企业拥有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经营 管理 水平,在其只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很容易垄断部分行业等等。

对外商直接投资与福建经济之间关系的问题,国内不少学者已采用了不同角度对其展开了研究,如黄立(2006)运用产业结构偏差指数SD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福建省产业结构变动所产生的影响;罗承(2006)以区位优势理论为基础,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与福建省劳动力工资水平、市场容量和消费水平、产业结构等变量之间的关系;何晓奇(2005)通过对福建省外商直接投资、出口与GDP增长之间的实证分析,得出了出口与福建省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很大,而外商直接投资与福建省经济增长的波动关联不大的结论;吴德进(2003)从技术溢出效应的角度运用计量模型进行分析,认为福建省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比较显著。由此可见,对福建经济增长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关系的进行细致的研究,这对研究福建经济发展以及今后外资直接投资发展的努力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联系范文3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带动;国民经济增长

房地产作为一个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基础产业,它的投资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房地产也有着较强的产业链、极大的带动性和关联度,其发展的同时,也会引起一系列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以产业链的模式一起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而反过来说,如果房地产业出现不好的波动,就会影响到这些相关产业,从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更确切的了解房地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以便制定更加合适的房地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从而使房地产业投资能更好的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出力,我们进行了相房地产投资和相关产业之间依存关系的研究和分析。

1、房地产投资的投入和产出分析

投入和产出最早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房地产的投入和产出则是指房地产建设时所需要的原材料投入以及竣工之后的房产总量。进行房地产的投入和产出分析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房地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一些带动关联情况,这里需要运用到一个投入产出模型以及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是一个根据投入来源和分配去向来编制的产业联系表格,可以将表明国民经济中不同产业、不同产品和不同部门之间的互相依存的关系,又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或者是产业关联表。而通过对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我们就可以更清晰的观察和研究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发展情况,从而得出更准确更有效的经济发展规律。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2010年投入产出表》,该表根据我国行业的分类将我国各类经济生产活动分成132个部门,而我们引用了其中42个部门的投入产出数据。而下面,我们还要引入一个直接消耗系数的概念。直接消耗系数又被称为投入系数,它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一个部门单位总产出所需要直接消耗的另一个部门的产品数量。直接消耗系数反映了两个部门之间的直接依赖关系以及依赖的基础参数,直接消耗系数的大小则反映了两个部门之间的技术关联强弱,系数越大,表明两个部门之间的关联就越强;系数越小,则表明;两个部门之间的关联程度越弱。因此,直接消耗系数应该是作为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系数和关键系数。

我们用一个部门单位生产活动所投入的总值除以该生产活动中直接消耗的另一个部门的产品数量,就得到了这个生产活动中两个部门之间的直接消耗系数。而对于房地产业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联性,我们可以通过下表来进行分析。

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越大,就表明这个产业和房地产之间的关联性越大,也就是说房地产业的生产活动对这个产业产品或者服务的直接需求越大。而通过对我国近10年来的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并对它们的直接消耗系数作了量化处理,得出了36个和房地产业有所关联的产业部门。而对这36个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进行分析和处理后,我们提取了其中9个和房地产业关系最密切的部门,制成了表一。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房地产业的生产活动对于金属产品、建筑材料和其他一些非金属的矿物的需求是最大的,这也就表明房地产业对这些相关产业的依赖性比较强。另外,由于在进行房地产业投资的时候往往需要大量的融资,这也是金融保险行业直接消耗系数比较大的原因。因此,房地产业的发展必定会显著带动金融保险行业的发展。而反之,金融保险行业如果不景气,那么必然也会影响到房地产业的发展。

2、房地产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及影响

我国房地产投资和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表现在房地产投资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表现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对房地产投资规模和投资水平的制约。因此,房地产投资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即是互相促进、互相带动,又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

房地产投资是一种固定资产投资,它的投资对象——房地产,是一个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房子问题。在房地产投资的范围中,以民居住宅的比例为最大。住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之一,做好住宅房地产的投资对于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而更进一步说,只有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为我国经济发展出力。

房地产是一个具有复杂产业链的的产业,具有较长的产业链和较大的产业关联度。通过房地产投资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因此其发展的好坏也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我国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

房地产业在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也起到了一个调节的作用。在我国经济增长缓慢或者停滞不前时,可以利用促进房地产投资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引起产业链的连锁反应,为经济增加活力,在一定时间内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当我国经济发展过热的时候,还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抑制政策来抑制房地产投资,从而也抑制了和房地产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整体发展过热的经济降温。

3、结语

通过引入相关行业的投入产出表,我们对房地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并计算了表明房地产和其他相关行业之间依存关系的直接消耗系数,从而更确切了解了房地产业投资通过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我国整体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在制定和房地产业相关的经济政策或者发展规划时,要以经济和市场发展实际情况为依据,同时还要考虑到房地产业所具有经济整体性、关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并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房地产经济学讲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9).

[2]黄忠华,吴次芳,杜雪君.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全国及区域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J].财贸经济,2008(08).

[3]黄硕,张红,周鹏.我国房地产业的产业关联效应研究[J].中国房地产,2010(08).

[4]张永岳.中国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的互动效应及其协调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

[5]韩建.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

[6]何元斌.开发商与地方政府、消费者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博弈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联系范文4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贸易 效应分析 行业视角

一、不同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规模效应

首先看第一产业,即农林牧渔业,从2003年至2007年我国对外投资存量上看,投资额呈波浪式发展,而同期行业净出口额和所占出口比例却呈逐年递减趋势。可见,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加剧了该部门的贸易不平衡,且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但是,由于该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绝对金额较少,从数量上来看,对第一产业贸易逆差的实际影响较小。

其次是第二产业,该部门无论在对外直接投资还是在进出口贸易中都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虽然从图2中可以直观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替代和互补效应(2005年之前趋于替代而2005年之后则趋于互补),但是从工业部门的整体数据看,对外投资存量和净出口额大致呈逐年递增的关系,且增幅相近,因而两者之间存在着同向变动的趋势。造成这种替代和互补效应并存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二产业中行业的多样性。

第三产业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由贸易型企业起步的,所以从2003年到200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来看,服务业对外投资金额超过半数以上,投资流量从快速增长期逐渐过渡到稳定期。但是从服务贸易的出口情况来看,其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并没有因投资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反而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同时,服务贸易进口额逐年递增,因而造成贸易逆差。图3中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的关系呈完全相反的趋势,这说明第三产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其出口贸易呈替代效应。为了实现对外出口转向海外投资,发展中国家一般会通过设立境外贸易公司或贸易网点等对外直接投资形式以控制海外市场。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对外直接投资往往替代了母国的出口。但是,对外直接投资取代母国出口贸易的同时,母国也会带动资本品、中间产品以及劳务的出口,从而产生一定的出口引致效应,但是从整体上看,替代效应要大于创造效应。

二、不同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结构效应

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联系范文5

一、外国直接投资对发达东道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外国直接投资对发达东道国的产业结构演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原因如下:

第一,在发达国家中,外国直接投资项目的产业关联程度和技术扩散程度都比较高。

国际资本流动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从跨国公司外国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来看,跨国公司外国直接投资主要是在OECD国家之间进行的。据统计,OECD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量占世界总量的90%以上,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也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三。发达国家相互间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以下一些行业:航空航天、汽车及配件、石油开采和提炼,以及媒体和金融业等行业。这些行业的特点是资金需求量大、技术先进、经济规模大,并且具有全球性市场,大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或者资金密集型产业,产业关联度本身就很高。同时,在较为发达的东道国经济中,所实行的外国直接投资政策通常会促使外国直接投资增加对当地投入的购买,提高其当地化含量的水平。这就使得外国直接投资项目的产业关联系数更高。

发达国家是国际技术转移的主流,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转移占世界总量的80%以上,并且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西欧等国家。此外,发达国家之间转移的技术水平较高,技术合作的领域也很宽,并且已经涉及到高科技领域。研究外国直接投资对发达东道国技术进步作用的西方学者主要有Teece(1997)、Caves(1974,1982)、Globeman(1979)、Nadiri(1991)、Helleiner(1989)、Imbriani&Reganati(1997)和Branstetter(2001)等人,他们利用发达国家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技术扩散效应。这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在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时,对外来技术的“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bility)更强,而所谓的“吸收能力”可分解为研发、人力资本、金融市场、产业关联等多维的能力,发达国家在以上这些方面的能力都相对较强。

第二,发达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都发展到了较高的阶段,而国内的政策也相对成熟。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国内市场规模比较大,市场的需求空间也很大。就所处的工业化进程来说,这些国家大多是工业先行国家,其工业化进程开始于经济发育基本完成之后。就发展阶段来说,这些国家目前已经发展到后工业社会的高级阶段,国内的产业结构重心已经向以知识型、服务型生产部门为中心的信息服务产业移动。此外,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重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和管理,通过实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部分地实现了产业政策的功能。日本则有一个完整而又相对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因此,从总体上来说,发达国家的国内政策已经比较成熟。

基于以上的分析,外国直接投资对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效应往往表现得更为明显。以日本为例,外国直接投资,尤其是来自于美国的直接投资在日本的产业重构和新兴制造业的成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日本战后的产业结构的演变是与外国直接投资的引进同步发展的。

西欧地区的发达国家之间是一种水平型的分工关系,各国的产业结构虽然发展水平相近,但仍各有优势和特点。它们通过相互间的直接投资在制造业结构、贸易结构上实现了优势互补。总的来说,西欧地区的发达国家之间产业关联程度显著,技术外溢效应明显,其产业结构呈现整体性的互补演化的特征。

二、外国直接投资对发展中东道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外国直接投资对发展中东道国产业结构的影响比较复杂,不可一概而论。

在发展中国家,外国直接投资项目的产业关联度和技术扩散程度有较大的差异。在国际技术转移活动中,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转移比重不足20%。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对外国直接投资在发展中国家技术扩散效应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但是由于发展中东道国自身对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差距较大,因此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此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国民经济内部产业结构也不同。因此,外国直接投资对发展中东道国的产业结构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由于在发展中国家中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转轨国家具有特殊性,我们将用一定的篇幅来描述外国直接投资对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效应。

在发展中国家,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在新兴工业化国家表现得最为明显。所谓新兴工业化国家,一般是指亚洲“四小龙”和拉丁美洲一些比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对来说,新兴工业化国家中的外国直接投资项目的产业关联和技术扩散程度比较高。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技术转移成本相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较低,进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相对来说是先进的。实践中已经有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通过发展高关联效应的产业如汽车、计算机等产业而实现了经济的起飞。此外,新兴工业化国家重视经济政策的实施与管理,在经济水平上也超过其他的发展中国家。

新兴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的演化过程,实际上是在相互波及和结构连锁型变化中向前运行的。美日等发达国家不断通过产业调整,把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向亚洲“四小”和拉美一些国家转移,而新兴工业化国家利用这一机会加以引进并转化自身的结构,由此追赶比本国(地区)处在更高工业化阶段的国家(或地区)。因此,这样一个动态的国家性波及和结构的连锁型变化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整体演化模式的最重要特征。

亚洲“四小龙”是亚太地区雁行模式的直接受益者,尾随于亚太地区的“领头雁”日本,接受日本在产业循环升级中的技术传递。在雁阵模式中存在着一种不同于垂直关联和水平关联的新型关联,以日本为主体的发达国家在亚洲“四小龙”生产某些高技术产品的部件或进行组装,然后部分返销回发达国家。这样的投资引入和技术扩散对东道国产业的关联作用要高于垂直关联。这就决定了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换是以外国直接投资为依托的,没有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和技术的转移,东道国无法实现直接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对本国产业进行整合的目的。

拉美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主要接受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但是,与亚洲“四小龙”相比,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都要逊色许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拉美国家长期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其境内的外国直接投资企业主要是面向国内市场而非国际市场,这种模式不利于促进该地区动态比较优势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一些国家(如巴西、墨西哥等国)对外国直接投资和技术的依赖程度相当大,从而对民族工业的成长未能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此外,拉美地区的“官僚权威主义”政府受到各种国内外利益集团的牵制,在政府的政策与管理方面存在不足,这也同样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其产业结构的升级。

三、外国直接投资对转轨东道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转轨东道国,本文特指中国、原苏联以及中东欧等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了转轨东道国普遍存在劳动力激励不足、技术效率低下和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并且其工业化进程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产业体系中,落后的传统产业长期占居主导地位,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较缓慢。经济转轨国家的传统产业结构不合理,首先表现在三次产业间结构不合理,作为“夕阳产业”的基础产业比重过大,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过小;其次表现在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一方面,工业的要素密集度特征主要成现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规模过大,而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规模过小。最后表现在民用消费品工业比较薄弱,技术含量低,产业国际竞争力低下。这阻碍了经济转轨国家的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得其出口结构长期以能源、原材料、半成品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等高附加值产品所占的比重不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世界的投资自由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为经济转轨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和走出国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积极条件。在所有的转轨国家之中,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中国的表现最为突出。截至2002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合同金额达8280.5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金额达4479.66亿美元。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在1980-2002年期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排名从1990年的第17一跃成为全球第4。俄罗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量尽管一直在增长,但是与其实际需要量相比还有很大的缺口。捷克是中东欧转轨国家中对外国直接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尤其是1998年以来,捷克人均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居中欧首位,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也超过匈牙利而名列中欧第一。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为经济转轨国家注入了资金、技术,带来了管理经验和人才,而且加快了它们的产业结构调整及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当然,由于产业的关联效应,外国直接投资也会对转轨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

中国是实行渐进经济转轨并积极审慎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国家。从现实情况来看,尽管GDP总水平较高,有一定的经济综合实力,但人均GDP水平相当低;而且地域广阔,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差很大,地区间经济结构呈现多层次、多阶段发展水平的布局,因此,严格地说,中国形成了一种内地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沿海地区处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乃至后工业化阶段特征的交织型产业结构。这决定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中国接纳产业转移和对外进行产业转移的高度。总体而言,中国尚处在工业化的中级阶段,产业结构同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因此,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或地区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也带有明显的产业转移倾向。同时,由于中国正在快速推进工业化进程,按照钱纳里的理论,这一时期以制造业的增加值份额和资本存量的快速增加为特征,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的产业分布和发挥的作用也要和这一特征相一致。由于技术的转移成本相对较高,在中国直接投资的企业主要投向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而不是研发密集度高的产业。但是,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中国的静态比较优势之所在,外国直接投资的这种投向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此外,虽然进入中国的企业是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的,不是知识密集型或研发密集型的,外资投入的技术并不是最先进的技术,但相对国内的技术而言仍然是先进的。因此,外国直接投资对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提供劳动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随着外国直接投资企业的海外配套企业逐渐进入中国,中国国内企业为外国直接投资企业提供配套产品的能力不断提高,外国直接投资企业与我国国内产业的关联度明显提高。

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联系范文6

一、第二次经济普查中房地产投资

情况分析

根据第二次经济普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 2008年,全国房地产投资总量为30580亿元,较2007年增长5300亿元;同比增长20.9个百分点,增幅较2007年回落了近10个百分点。从占GDP比重来看,房地产业增加值为7174亿元,占GDP比重5.2%。

从第一次经济普查到第二次经济普查,房地产投资分别由2004年的13158.3亿元增加到30580亿元,5年翻了近3倍。其投资增长率分别为29.59%、20.91%、22.09%、30.15%和20.97%,均高于20%。形成了从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的第二个房地产投资高峰期,其基本特征是2005、2006年两年受调控影响最为明显,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所紧缩。但到2007年,调控政策有所松动,投资水平又全面恢复到宏观调控之前。而2008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速又有所下降。

二、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在不断提高。目前理论界主要采用直接计算法和投资乘数法两种定量方法来考察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但由于第一种方法测算时只考虑由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没有考虑投资品行业收入增加所推动的一系列次级消费的增加。投入产出投资乘数法较好地弥补了直接计算法这一缺陷。所以,本报告利用投资乘数法对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关系进行测算。

投资乘数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某一变量增加一单位数量(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通过连锁反应而最终使另一变量变化的倍数。国民经济乘数法是当今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为此,我们也可以把乘数概念引入投入产出分析中。具体地说,当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单位最终需求(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通过连锁反应而最终使各部门某一指标(如产出、收入、就业等)变化的倍数。利用投入产出表和其他统计资料,可计算出多项内容的分部门乘数,已成为宏观经济分析的有力工具。

我们运用EVIEWS软件,按照投资乘数法测算出了房地产开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显示: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初始效应为0.833811,其直接效应为0.063225,故间接贡献和引致消费贡献大约是1.063742。

这表明,第一,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初始效应反映了增加一单位房地产投资,所产生的基本的收入量。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初始效应为0.833811,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初始效应。从此角度分析,房地产投资较其他行业而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大。

第二,房地产投资的直接效应为0.063225,说明房地产部门增加投资所带动产业内部收入增加较小。房地产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投资拉动的产业,其产业收益的增加具有滞后性和分散性,当部门每增加单位投资时,当期内部效益额的增加有限,故房地产投资的直接效应比较低。

第三,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较大,为1.063742,大于房地产投资的初始效应和直接效应的总和。故房地产开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由房地产开发投资拉动的其他产业投资、居住消费和建筑装饰品、耐用消费品的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其本身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故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的间接拉动作用是房地产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并且,通过测算,结果显示房地产开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逐步上升态势,而且2007年我国房地产投资乘数为1.96078。房地产开发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房地产投资大规模增加,在推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明显作用,贡献率不断提高。其中既有由房地产开发投资本身所产生的直接贡献,也有通过对关联产业的带动效应所产生的间接贡献。

同时,我们也发现,房地产投资增长确实有助于经济增长,但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过大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种贡献。况且,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能完全归功于房地产业一个产业。另外,与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相比,房地产业的产出贡献率目前仍然较小,统计期内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没有超过5%。总之,整体来看,房地产投资对国民经济中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较大,乘数效应大致有1.96078左右。如果考虑到购房后对家电、家具等消费的刺激效应,房地产行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要更大。

三、房地产投资与关联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房地产业,因其产业链跨度大,产业附加值较高且具有较高的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房地产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即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和环向关联。

产业关联主要分三类,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和环向关联。其中,前向关联是指通过供给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后向关联是指通过需求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环向关联指各产业在经济活动中依据前、后向的关联关系组成了产业链或产业环。

本报告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来分析房地产投资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效应。通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和数学方法,我们分别测算了房地产投资与其他产业的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和房地产业投资诱发系数。

(一)前向关联测算结果

从前向关联测算结果可以看出,房地产与其他关联产业中的14个行业关联度较高,平均值0.003699以上。在这14个行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向前关联度排名第一,关联值远高于其他行业以及42个行业向前关联度平均值,说明房地产投资对该行业的向前带动作用很大;对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向前影响小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但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对房地产业,邮政业,金属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综合技术服务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等9个行业向前关联值也明显高于42个行业向前关联度平均值,表明房地产投资对这些行业的向前带动作用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

(二)后向关联测算结果

从后向关联测算结果可以看出,房地产与其他关联产业中的13个行业关联度较高,平均值0.006027以上。在这13个行业中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4个行业向后关联度分别为:0.029025、0.026413、0.024067、0.020133,均超过了0.02,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说明房地产投资对这4个行业的向后关联影响最大;其次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邮政业等4个行业,它们的向后关联度虽然低于前面4个行业,但仍然超过42个行业平均值的2倍,表明房地产投资对这4个行业的向后影响仍然较大;综合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和教育等5个行业的向后关联值低于前面8个行业,但高于其29个行业,也就说虽然房地产投资对这5个行业的向后关联影响小于前面8个行业,但是相对其他29个行业影响还是会大很多。

(三)房地产业投资诱发系数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