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范例6篇

诚信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

诚信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加强

基金项目: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GH-12109)

1 校园文化的涵义

从一般意义上而言,文化是代代相传的人们的整体生活方式。美国学者戴维・波普诺把文化定义为“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是“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南烈謇此担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大学校园文化,是指在大学这样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中,围绕学生主体活动,以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为直接或间接的目标,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中相互作用而共同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传统,一种风气,一种熏陶学生心灵的、弥漫于整个校园的氛围。优秀的校园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有益的德育因素,它以深刻而持久的潜在力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感及内心世界,使其形成牢固的道德观念、崇高的思想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格精神。

与中学生的校园文化相比,大学校园文化中非直接传授知识的活动明显增多,大学和大学教师需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参与更多社会活动,以吸收更多的社会文化因子,帮助学生完成步入社会前的角色转变。

所谓校园文化,也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加以阐释。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财富的载体、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定方式以及使其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物质条件。在高等教育活动中,校园文化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不仅包括传统观念的积淀,还包括现代观念聚集,带有鲜明的现代教育的烙印,它使用政治文化、科技文化、伦理文化、娱乐文化的手段来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它的发展是社会文化、社会历史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建设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虽然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其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当前社会处在转型之中,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这些都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缺乏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缺乏具体表现在:第一,部分高校通俗文化流行,高雅文化较少。目前高校都有许多学生社团,但大多数的学生社团的活动格调不是很高,很多学生的课余活动比较单调,课余时间主要用于上网聊天,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进行高雅文化的活动较少。第二,高校校园文化特色不太明显。目前很多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存在“跟风”现象,创新不足,缺乏本校校园文化的特色。

(二)校园诚信环境不足

校园诚信环境不足,主要表现在校园媒体对诚信的宣传力度不够。校园媒体主要是校园广播、电台和网络。目前校园媒体在宣传诚信,倡导校园诚信氛围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完善。有调查表明,问及“你们学校的广播电视播放有关诚信的节目吗?”时,有21.5%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的广播电视经常播出有关诚信的节目,并且有固定的栏目;34.8%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时播出,栏目不确定;38.1%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学校的广播电视有关诚信的节目偶尔播放一次,很少收听收看得到;还有5.6%的被调查者认为“不清楚”。关于“学校播放有关诚信的节目有没有固定的时间?”问题,有68.6%的被调查者回答“没有”,14.3%的人回答“不知道”。 在“你认为学校的广播电视播放有关诚信的节目怎么样?”问题的回答中,认为一般的占38.9%,而认为播放的节目“枯燥无味”的占19.8%。当问及“你们学校网络中有没有设立专门的诚信论坛、诚信故事等网站或栏目,为学校道德教育提供网络平台?”时,53.6%的被调查者回答学校建有德教育网络平台;28.7%的被调查者回答没有;另外还有17.7%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清楚学校有没有德教育网络平台。

(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切实可行的规划

目前很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步到位的布局,建设布局零乱和品位不高,缺乏科学的规划。高校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扩大和逐步完善的过程,校园文化需要一个长期的凝练,积淀的过程,是需要纳入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的。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1.积极开展诚信文化活动

校园诚信文化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按其组织形式,可以分课堂文化、文化讲座、社团文化和社群文化等。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体,要以课堂为主阵地,构建诚信的课堂文化、讲座文化、社团文化和社群文化。

(1)课堂诚信文化

课堂是教师传播文化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课程设计和阐释是课堂文化建设的两个核心环节,体现了一所大学的文化追求。在课堂上,学生不仅仅要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更应当感受到课堂中的诚信。对大学生而言,课堂是他们与学校、教师以及同学接触最多的场合。课堂诚信文化的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努力。

课堂上的诚信重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中的坦诚沟通和相互信任。这意味着师生朝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对真理的探究以及对完善人格的培养。另一方面,课堂上的诚信还意味着教师与学生同时履行自己与学校之间的契约,即共同遵守学校的有关课堂的规章制度。

(2)开展高质量的诚信文化讲座

文化讲座往往体现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它所营造的浓厚学术文化氛围为学生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提供了良好环境。学校可以围绕诚信这一主题,邀请相关专家,开展学术讲座、文化讲座、艺术沙龙、科学报告、社会热门话题报告等,并可以经常性地开展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

(3)在大学社团活动中体现诚信

大学生在学校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加入社团组织。通过加入社团组织,参加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还可以结识更多的志趣相同的朋友。社团有效地满足了大学生的多元文化需求,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增长知识、锻炼能力的平台,对于发挥大学生的特长,增长大学生的才干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正确地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社团活动,在社团中积极倡导诚信。使大学生能诚信入团,遵守社团的各项规定。对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要诚信参加,成员之间要诚信合作,从而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2.加强校园文化媒体建设

校园主流文化媒体有广播电视、报刊(校报、院报)和网络三部分,其他辅助媒体还有宣传框、横幅、阅报栏等。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媒体,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它几乎成了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的“第三课堂”,其在大学的影响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媒体。大学生不仅利用现代网络查阅资料、浏览新闻、交流思想、娱乐消遣,而且还从中获取虚拟文化产品和其他创新。

校园文化媒体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W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的各种有益成果,弘扬积极向上的主旋律,突出文化的高雅品位,不断满足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要通过广播电视、电台和网络充分宣传诚信。可以设立诚信的专门栏目,普及诚信知识。树立诚信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另一方面,要抓反面的不诚信的典型,对不诚信的言行和现象进行舆论的谴责。通过大力倡导诚信,营造诚信的校园氛围,形成人人讲诚信,人人遵守诚信的良好的校园道德风尚。

3.加强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建设

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如何,直接会影响到大学生培养诚信的道德品质。一个有良好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学校,会为学生培养诚信品质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增强学生培养诚信品质的自觉性。培养良好的学风。在学习上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学风,教育学生要勤奋学习,认真学习,掌握真才实学,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报效祖国。而不是耍小聪明,在考试中作弊,这样实际上自己在学校并没有学到知识和技能,将来很难在社会上立足。重视校风建设。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从严制校。对于学校规定的制度要不着不扣地执行。对于学生的一些失信行为要根据制度严格予以处理,而不能因为有人说情,是关系,就手下留情,能不处理就不处理,能从轻处理就不从重处理。要在学校形成崇尚诚信的良好校园氛围。可以有益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广播、校报、校园网和宣传橱窗等各种传播媒体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积极宣传校园中诚信大学生,诚信班级,诚信宿舍的先进事迹;对那些不按时缴纳学费,不还助学贷款的不诚信行为要进行舆论的谴责。重视教风建设。广大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要遵守诚信,上课不迟到一分钟,下课不提前一分钟,教学内容不缩水,在课堂上说到做到,不信口开河,轻易许诺。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奉献给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4.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

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要完善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来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使其公平、合理。并且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要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使学生能感受到诚信光荣、失信可耻。制度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诚信状况为本。学生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阶段的学习,针对中学生活的特点,大学具有个人的自主支配时间多,教师的管理相对宽松的特点,学生存在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需要。在大学毕业年级,大学生要制作简历,应聘找工作,存在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实事求是填写简历的问题。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有区别的。有的大学生具有诚信品质,而有的大学生缺乏诚信品质,有不诚信的行为。有的大学生严重缺乏诚信品质,言行背离是常事。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从学校的特点出发,每个学校有自身的特点,要客观地认识。制度制订后,要严格地进行遵守,不论是管理者,教师还是普通学生都应当以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果有违反制度的行为,应一视同仁地按制度处理,不能有“例外”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戴维・波普诺,李强等译.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罗洪铁.基于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诚信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范文2

[关键词]校园诚信文化;高教系统;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道德基石

[中图分类号]G64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2)01-0124-04

相对社会系统的其他子系统,高等教育系统的大学生在将政治参与愿望转换为要求时,是以其学习生活的校园文化作为转换背景和条件的,其中校园诚信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中。考察高校校园诚信文化规范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愿望转换过程的影响,有助于探寻高教系统是如何对转换为要求以及落实为行动的参与愿望在其数量和内容上进行调节并适应的。

一、校园诚信文化规范作为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调适原则的价值

高教系统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输导而对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产生约束性。校园诚信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与调节者主要包括高教系统中的教育主管机构、高校管理部门、高校教师队伍、高校学生群体与学生社团组织,各方力量对于大学生政治参与愿望的转换进行协同调控以实现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

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是一个持续参与和不断转换过程,它是由参与动机、参与愿望、参与要求与参与行动等参与环节依次进行转换所构成的动态过程。在高教系统中,从大学生产生政治参与动机到最终实现政治参与行动的有序化,需要经过各个环节与不同阶段的过滤、筛选、限制、调节和转换,以逐步清理和去除非理智、欠理性和不成熟的不良动机和消极愿望,其中,从政治参与愿望到政治参与要求的转换是有序政治参与的中心环节和关键阶段。大学生政治参与愿望是指大学生希望在政治生活中得到什么样的期待,参与要求则是指大学生希望由相关政治机构进行政治决策并实施的愿望。所以,校园诚信文化规范的约束功能体现为在大学生政治参与愿望转换为政治参与要求时,诚信文化规范对愿望的类型、内容、数量和质量进行全面的审查过滤和筛选优化,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去俗存雅、去虚取实,进而实现从愿望到要求的有效转换。广义上,大学生政治参与要求包括政治当局进行权威性决策输出过程,限于决策过程的复杂性。本文主要从狭义上阐述大学生政治参与要求,即高教系统中的教育主管机构作为政治当局的职能部门,既可在职权范围内作出强制性的政治决定,又可对职权范围外的参与愿望向政府部门反映和传达,因而对于大学生政治参与从愿望到要求的转换所产生约束性决策具有实质的政治属性。

在高教系统中,校园诚信文化规范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愿望转换为要求的调适具有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对校园诚信文化的建设者和参与者的调适,即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直接调适;二是对校园诚信文化的建设者与调节者的调适,主要包括高校管理部门、高校教师队伍与学生社团组织,通过对这些机构、人员和组织的调适,进而对高校大学生群体进行间接调适。校园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师生共同体,校园诚信文化规范既能束缚又能推动大学生通过共同体的协调互动使参与愿望得以顺利转换。在师生共同体中,政治参与能够成为师生相互交流、沟通和探讨的议题。师生关系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师生在对等尊重、教学互长、各伸己见的教学交往中,通过情感交融、角色转换和协商参与的承认方式不断增进彼此之间包容、互信与合作的交往关系。师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这一关系不同于社会其他子系统中因高度结构性的分化和特异化而使成员之间的关系更趋特殊和局限化,如雇主与雇员之间经济关系的中断或终止可能会影响相互之间的情谊。在高教系统中,师生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愿望进行交流和沟通对于校园诚信文化建设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交往行动,系统中的调节者作出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决策并采取行动时,必然会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愿望向要求的转换进行必要的调控和限制。

校园诚信文化作为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调节原则对于高教系统的持续具有重要意义,校园诚信文化规范能够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愿望转换为要求并输入系统而起到缩减或防压的作用。在内外环境和形势不断变化,大学生群体不断变动和替换的高教系统中,新的群体成员对于先前的校园诚信文化规范总是存在质疑的倾向并趋向于塑造新的文化规则,以试图借此摆脱调节原则的约束。因此,高校诚信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主要不在于新成员是否对旧规范进行质疑,而在于文化建设者和调节者如何因应形势变动顺势而为,通过诚信文化建设的创新和发展实现诚信文化规范的革新以获得新成员的承认和接受,并对新成员的政治参与过程进行有效调节。可见,高教系统始终存在一个持久的压力,即大学生政治参与愿望转换为要求导致输入超载而产生的压力问题,系统在解除超载压力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校园诚信文化规范在缩减和优化政治参与愿望的类型、内容、数量和质量的作用,否则,系统可能因参与要求输入超载而停滞、瘫痪或崩溃。

二、校园诚信文化规范调适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内在理路

校园诚信文化规范在高教系统中的核心作用,是通过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全过程,从参与动机、参与愿望、参与要求、参与行为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约束,对大学生试图转换为要求并采取行动的愿望在类型、内容、数量和质量上进行约束性调控,以适应和满足高教系统对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提出的要求。

高教系统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愿望转换实施文化约束的主要驱动力源自系统成员对满足政治参与的价值追求。对于系统而言,非理性的偏激愿望可能比其他理性的一般愿望造成更大的干扰和压力,以诚信文化规范对大学生过激的政治参与愿望提供一些约束性的限制,有助于对不合理的愿望在数量上加以限制,在内容上进行过滤。有序政治参与需经由高教系统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愿望的转换进行全程调控,以实现把冲突保持在“秩序”范围以内的政治目的,高教系统的一项重要职能就在于缓和各种公开与潜在的冲突,如任由冲突激化会直接导致系统失控甚至社会动荡和分裂。高教系统的校园诚信文化规范事实上为社会免于动荡和分裂构筑了一道内部的防线,能够将偏激政治参与过程逐步理性化、正当化和有序化,以避免高教系统的内部调节失控而导致压力外移对社会系统所造成的更大破坏。

高教系统的教育主管机构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愿望的转换进行过滤和调节是职责所在。在校园生活中,大学生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维护存在于个体想象中的政治信仰所追求的政治参与动机只有在不致引起社会失序的条件下才能够被承认、接受和许可。因此,高教系统校园诚信文化建设的建设者与调节者总是必须设法防范

那些对社会稳定的基础造成损害的不良动机与失范行为。校园诚信文化规范是文化调节的渗透剂,使大学生在政治参与过程中,能够逐步认同和接受社会生活中的核心价值与主流文化,通过群体陛的道德约束与舆论谴责能够使不合常规的人逐步趋向理性化,而超越于高教系统的法律制裁的方式则会对超出道德底线的不法行为实施严厉惩罚。所以,校园诚信文化规范本质上仍是一种软性的道德约束,其效用集中发生于正面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塑造的校园诚信文化对于凝聚有序政治参与的道德共识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影响,以此生成的诚信文化规范有助于缩减和缓解参与愿望超载对高教系统所造成的压力。

校园诚信文化规范通过对大学生政治参与过程的全程控制而作为要求输入调节者的发挥调控作用。相对于校园诚信文化规范,政治体制的价值规范总体上趋向于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政治,这既是民主政治的本质体现,又是实现公众政治权益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意识的多样化以及公民意识的勃兴使得更多表达其政治观点和参与意识的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尤其是大学生政治参与愿望向要求的转换更加强烈,一是大学生个体提出自己的意见、主张并且参与各类政治活动,对于现行政府应当做什么、应当如何做有比较深入的政治思考。二是按大学生群体中的学生干部提出的要求输入,大学生个体政治参与程度的深入、兴趣的高涨,往往是通过学生干部反映出来的。但是,心智、意识仍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年大学生因受社会因素影响,容易产生不理智、欠成熟、偏激的政治参与愿望,因而需要对这些愿望的类型、内容、数量和质量进行必要的筛选和过滤。在网络化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愿望的表达渠道和输出途径更加多样化和开放化,所以,大学生政治参与愿望转换要求对高教系统造成了更大的压力,即要求输入超载的情况更加严重和突出了。

三、作为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调适原则的校园诚信文化规范的生成过程

校园诚信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届届相递、代代相传,在延续和传承中实现文化内涵与文化内容的创新与发展,不断产生一种具有约束力与发展力的诚信文化规范。接受校园文化熏陶和洗礼的大学生不断内化诚信规范,丰富和提升自身的道德观念与道德品质,实现道德力量对政治参与愿望转换的德性约束。

校园诚信文化作为一种指导原则发挥引领作用,因而需要深入探寻高教系统中的校园诚信文化规范是如何产生的。校园诚信文化规范的形成受校内外多种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对校园诚信文化规范形成起支配作用的要素是社会生活中的核心价值与主流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大学生政治参与全过程,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需要积极探索用核心价值与主流文化引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主动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在校园诚信文化建设中,调节大学生政治参与愿望转换过程的校园诚信文化规范始终是在动态演进中不断丰富、创新和发展的。“到大风大浪中锻炼”、“为工农群众服务”、“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等等时代口号深刻反映出核心价值和主流文化在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中起到的引领作用,与此同时,这些口号也指明了校园诚信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即服务社会和报效祖国是为人民和社会所关注和期待的。大学生持有的有关政治制度、体制与规范的态度,以及自身在政治生活中所扮演角色的道德认知直接源自校园诚信文化的洗礼和熏陶。

校园诚信文化规范能够确凿地约束大学生政治参与愿望转换为要求的转换过程,因为这些文化规范是深深形成并植根于校园诚信文化建设的氛围与环境当中的,大学生对此潜移默化而感同身受。校园诚信文化规范对大学生政治参与过程,包括动机、愿望、要求和行为具有调节作用;其次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愿望的规范化、理性化、组织化以及群体具有过滤、熔炼的作用。校园诚信文化在与时俱进中指引并调节着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愿望,这种愿望是大学生基于自身偏好,或者他人、社会、国家与民族的期待而希望实现的,也是其他通过参与行为达到参与目的的社会公众能够承认、认同和接受的。一般而言,一种类型的高校校园诚信文化规范能够筛选和过滤诸多从愿望到要求的不当转换,校园诚信文化规范作为一种独特的指导原则发挥独有的引领作用,引导校园诚信文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执行者作出愿望转换的决策。通过为执行者提供决策的原则,校园诚信文化规范事实上控制和调节着愿望转换要求的类型、内容、数量和质量,并使之进入高教系统的循环之中。

在市场经济社会意识多样化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经由各种不同社会意识和政治观念影响和输导而生成的政治图景呈现出不确定性、感性胜于理性、激情多于理智的特点,因而更加需要强化社会的核心价值与主流文化对其趋向稳定的政治信仰所具有的决定性影响。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构筑起来的校园诚信文化规范有助于调节大学生转换要求的愿望在数量与内容等方面的缺失与不足,并对其后续的政治参与愿望进行多次循环调节。在高教系统中,由过去承继下来,不断与时推移并自我超越的校园诚信文化规范能够有效地约束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集体意识和群体共识。在反复的输导中,校园诚信文化规范从一种外在的显性约束转化为大学生内心道德认知与道德信仰的隐性力量,诚信文化规范作为道德的组成部分,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以此完成对政治参与愿望转换为参与要求的道德约束和限制,所以,事实上诚信文化规范往往被校园文化建设的调节者作为化解大学生参与要求输入系统出现超载问题的一个决定性普遍手段。

四、结语

高校校园诚信文化建设生成的校园诚信文化规范在大学生不断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约束并型构了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道德基石。从高教系统的外部环境来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与主流价值文化指引和推动着高校校园诚信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前进方向;从高教系统的内部环境审察,校园诚信文化规范作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愿望向要求转换的调适原则规定和限定了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表达渠道和参与通道。

[参考文献]

[1]杨勇,高校师生思政课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J],前沿,2010,(10)

诚信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范文3

论文摘要: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在新的历史时期,着力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和修养,形成诚实守信的风气,对建设和谐校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当前高校诚信缺失的现状,探讨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紧迫性,提出全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和校园基础文明建设以及社会教育的大环境相结合,应和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环境相结合,应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应和建立合理的整体评价体系相结合。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 ,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秩序的运行基础;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一、高校诚信缺失的现状

1、言行缺乏诚信。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中学生占20.1%,大学生占0.48%。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有些人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诚信随之变得匮乏,到大学阶段达到了不诚实最低点。

2、信贷缺乏诚信。1999年,国家推行助学贷款,但是此项活动却遭遇了“诚信危机”的重棒。有媒体报道,各高校在5~10 年内的贷款平均归还率不超过80 %。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有29. 71 %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听说过“个人资信制度”,近两成的学生甚至没有考虑过还款的问题,7 %的学生表示“是否还款还很难说”。

3、考试缺乏诚信。各高校为严肃考场纪律,制定了严格的考场纪律。许多学校要求学生考试时必须凭三证:身份证、学生证、考试证参加考试。对监考老师学校也明确规定监考时严禁看书、玩手机。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笔者经过调查还发现,在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一系列考试中存在严重的答案买卖和聘请“”等现象。

4、就业缺乏诚信。近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在就业中脱颖而出,部分学生利用各种手段“修饰”求职简历上,如修改成绩、制造虚假荣誉证书、虚构社会实践经历等。有用人单位很无奈的说,一场招聘会下来可以同时接触到同一学校几名校学生会主席。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紧迫性

1、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现实要求。我国于2002年1月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在与世界接轨的同时,必须成为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经济,即"法制经济"或"诚信经济"。经过多年的经贸合作,我们发现"诚信"便是赢得合作伙伴,赢得国际市场的重要条件。对即将入世的大学生来说,肩负着建立健全全社会信用制度的重任,他们的诚信品质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顺利推进。

2、诚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学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更是诚信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缺乏针对性的诚信教育,就可能导致人格缺陷或偏离,甚至可能使其误入歧途。近年来,犯罪的年轻化、高学历化从其根本上来探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接受良好系统的诚信教育。

3、诚信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人才是有德之人,而高校培养人才必须以诚信这个做人的基本行为要求为准则。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1、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和校园基础文明建设以及社会教育的大环境相结合。把“诚”和“信”作为学校行为的基本准则,通过开展校园基础文明建设,逐渐培养大学生文明意识和为人处事的道理。例如开展“说实话、办实事”主题教育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在校园内形成讲诚信的气氛,让大学生感觉任何事都可以也应该依赖诚信来办。另一方面,大学生应该走出校门,积极宣传和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和诚信教育,使助人者受到表扬,受助者受到感染和鼓舞,形成一种明礼诚信、友爱互助的良好气氛,为形成一个守诚信的良好社会风气而服务。

2、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和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环境相结合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形成具有很好的熏陶作用。华中理工大学的涂又光先生提出“泡菜理论”,他认为泡菜水的味道决定了所浸泡的萝卜、白菜的味道。学校的文化氛围也影响熏陶着学生的品质。学校是培养大学生诚信品德的重要场所,利用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首先高校自身要树立良好形象;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最后高校还应建设具有本校特点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加深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真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和建立合理的整体评价体系相结合。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记录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包括曾获得荣誉和处分、学习成绩、助学贷款以及各类素质表现。部分学校也可进行信息化管理,以增加诚信教育的透明度和实效性。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将诚信的状况与大学生素质拓展、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将其纳入奖学金评定、升学考试、年度评优、助学贷款等相关评优推荐活动的重要指标,对失信行为采取限制评优、暂缓贷款等措施,对诚信的先进典型进行通报表扬,真正起到制约作用,帮助大学生建立诚信意识。

总之,高校的诚信教育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繁荣发展的大事。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运用特色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积极探索适合各大高校的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举措,为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共创新时期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诚信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范文4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几年来,学校一直高度重视诚信教育活动的实施,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书记为副组长的诚信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提出了“创建诚信校园,塑造诚信教师,培养诚信学生”的诚信教育目标。积极践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上下一心,达成共识,大力倡导诚实守信,营造浓郁的诚信氛围,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诚信素养。

二、加强学习、广泛宣传,实施诚信教育

我校现有小学生848人,教职工63人。经过多年的教育和培养,我校广大师生有比较好的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近年来,特别是在多种经济成分、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多样化大众传媒的作用下,师生诚信素质受到了很大的挑战,针对这种状况,我校在实施诚信教育时,旗帜鲜明的提出了“两个提高,三个明确”的教育要求。一是提高广大师生对诚信内涵的理解水平;二是提高广大师生诚实守信的自觉意识。同时明确诚信校长的要求:廉洁奉公、奋发有为、坦诚待人、表里如一、履约践行、率先垂范;明确诚信教师的要求:遵纪守法、廉洁从教、敬业爱生、教人求真、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明确诚信学生的要求:尊师敬长、遵章守纪、诚实学习,诚实做事、自尊自律、学做真人。同时,在校园醒目的位置悬挂诚实守信图片、标语、格言等,引导学生树立诚信观念。在校园内开辟专栏2个,宣传实施诚信教育意义、目的、任务和要求。学校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坚持不懈地进行以诚信为重点的道德规范教育。通过“五·四”开展“诚实守信”演讲活动,“六·一”开展全校师生诚信签名仪式,“清明节”师生在“夹心滩”公园开展“诚信宣誓”活动、在“十·一”举行“诚信与我同行”歌咏比赛、在“元·旦”举办“我心中的诚信形象”征文和书画评比,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广大师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广大师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提高诚信素养,诚信育人、诚信立人。

三、依法治校,落实责任,实施诚信管理

全面加强学校诚信守法教育。努力提高全校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积极维护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在学生中间倡导文明、诚信、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学生的自护能力,牢牢把握课堂主渠道,在各科教学中渗透诚信守法教育,通过听广播、观看录像、电影,办法制宣传园地、黑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诚信守法教育,并邀请法制副校长每学年来校举办2次法制讲座,班主任利用班队会课每学期开展一次法制、禁毒和环保教育课。约束行为,增强少年儿童诚信守法意识。

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开展诚信服务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具有双重属性。为此,我校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以人民满意不满意,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一是把环境宣传教育作为诚信环教育的切入点,如在校园内设立环保教育宣传栏2个、环保宣传标语(牌)12块,班级进行诚信板报竞赛,不断为诚信教育营造浓郁的氛围。二是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开展诚信教育。每学期少先队、教导处开展诸如“爱鸟日”、“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诚信护绿”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增强学生诚信意识。三是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四·二二”地球日等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宣传教育活动。我校坚持每学期组织同学们诚信净化、绿化校园,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进行诚信卫生清扫和诚信环保宣传活动,在活动中体现诚信。四是学校把诚信教育活动从校内延伸到校外,走进自然、深入社会,定期开展实地考察、社会调查活动,树立起“人人讲诚信”的意识。通过办实事、说实话、求实效,不弄虚作假。规范办学行为,纯洁校风、教风和学风,创建诚信校园,取信于学生,取信于家长,取信于社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五、实践活动中感悟诚信,积极营造诚信氛围

诚信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范文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治国理念和方略的贯彻与实施,也是当前高校现实的客观需要。本文从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出发,重点阐述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和谐校园;诚信缺失;教育途径;方法

一、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近年来,高校校园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比较集中地反映在:

一是考试作弊严重,屡禁不止。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现在的大学生对待学业态度不认真,总有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对待考试也存有侥幸心理,认为作弊只是走霉运,丝毫没有悔改之意。

二是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推行政府贴息助学贷款政策,无需抵押。如期还贷,靠的正是学生的诚信。由于有些学生没有及时还贷,这结果让学校和银行处于尴尬境地。

三是作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这里有的通过网络进行“复制”和“粘贴”,有的是同学之间彼此互相抄写作业,弄得老师批改作业失去任何意义。

四是求职虚夸造假。一些学生为了在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单位,在就业推荐表上涂改成绩、夸大事实,甚至对证书造假,虚构经历的现象相当普遍。

总之,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如果不能得到明显的纠正,和谐校园氛围的营造也就是一句空话。

二、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史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是当前高校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纪检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廉洁包含了诚信,和谐校园需要诚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要把诚信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在高校开展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工作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判断形势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要求,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大学生中有针对性地开展诚信教育,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增强自律意识,对于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构建是十分重要的。

(二)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必须以诚信建设为基础

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要求,和谐校园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一所学校能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校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即道德建设状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就无法构建和谐校园。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构建和谐校园,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追求人际之间的和睦共处。如果说一所学校是一个系统,那么诚信友爱就是这个系统内部各个构建之间的纽带和剂。没有诚信,人际关系紧张,就不会友爱;没有友爱,就不会有和谐;没有诚信友爱,就不会有和谐的校园。

三、认真探索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大力营造校园和谐环境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要围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认真探索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不断浓厚校园和谐的氛围。

(一)正确把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本原则、工作目标,让大学生在接受诚信教育过程中真正体会大学生诚信的现代价值

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本原则:一是要坚持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围绕廉洁修身,把廉洁教育与学校的各类思想教育活动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落实;二是要坚持与和谐校园建设相结合。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将廉洁教育融入和谐校园建设的全过程;三是坚持与德育工作的结合。将廉洁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是坚持与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各类主题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我们通过廉洁教育活动要达到的目标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

(二)科学把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着力构建和谐校园

近几年来,各高校通过开展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学生不良的助学贷款比例下降,欠交学费以及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的比例逐年在下降。具体表现在:

一是以新生入学为契机,上好诚信教育第一课。以新生入学为契机,把廉洁诚信教育作为第一课,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说学生学习不努力,到期末考试时,教师再来强调考风考纪,对有些学生已经是不起作用了。因此,在入学教育阶段,要将廉洁诚信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进行,并且要深入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比如召开座谈会、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开展演讲赛,辩论赛等。

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乃是教师工作之本。教育工作者要把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作为最基本的任务,同时要以身作则,时时事事讲诚信,给学生作诚实守信的榜样,用良好的形象取信于学生,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化学生,使学生至始至终受到诚信思想的熏陶,从而牢固树立诚信品格。

三是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发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作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教学中,教育形式要突出多样化,教学效果要强调实效性,应结合具体的事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的思想观念不断灌输到大学生的头脑之中,使他们懂得诚信是做人的起码要求,失信是可耻的。

四是在环境建设中突出诚信教育。努力构建诚信社会,必须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首先,精心规划设置诚信教育专栏,在教室、寝室和公共场所适当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在校园网上不断充实诚信教育的内容,以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益。其次,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舆论环境,要充分运用广播、板报、校报、电视、网络等正面舆论引导人,用诚实守信的榜样鼓舞人,用弄虚作假、欺骗欺诈的反面教材警示人。

五认真履行教育职能,抓好大学生诚信教育,努力确保校园和谐。廉洁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廉洁教育的对象包括了学生,因此,高校纪检组织要很好地履行职能,抓好大学生诚信教育,真正体现出教育在和谐校园构建中重要的地位。高校纪检部门要发挥基础作用,与校学生部或学生处密切配合,更有针对性的开展诚信教育,使诚信教育与和谐校园相辅相成,达到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的意见([2004]16 号)[N].人民日报,2004-04-15(1).

[3]李新星,罗颖.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1):63-65.

诚信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范文6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做诚信教师、当诚信学生”为主题,以建立“标准明确、责任清晰、考核严密、奖惩相济”的工作机制为目标,通过开展诚信创建活动,加强校园信用体系建设,突出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推进诚信制度化,积极营造讲诚信、守信用的校园舆论环境。

二、工作目标

以服务学生、家长为核心,通过开展诚信建设活动,普遍提高师生的诚信意识,提高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文明素养,逐步构建一个文明、和谐、优美、诚信的校园环境。

三、组织机构

成立诚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

副组长:***

成  员:各处室负责人

下设诚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

副主任:***

成员:******

诚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办公室,具体负责诚信建设宣传教育,开展具有本单位特色的诚信创建活动,制定诚信创建年度工作方案,制定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制度措施,分步推进工作,在全校积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

四、诚信建设的工作内容

(一)开展诚信专题宣传教育活动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育为先的理念,把培育诚信价值观作为长期任务。利用学校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LED屏、橱窗等载体彰扬诚信现象,鞭策失信行为,形成人人讲诚信、事事做诚信的工作学习环境。2019年组织全校师生观看诚信教育片2次,一次安排在上半年,一次安排在下半年,开展诚信教育讲座2次,一次安排在上半年,一次安排在下半年。在“3·15”消费者权益日、“6·14信用记录日”、开学典礼、寒暑假放假前等重要时间节点时,开展诚信宣传活动;做好“八个一”活动;干部教师积极开展“诚信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