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场景布置范例6篇

茶艺场景布置

茶艺场景布置范文1

北部湾世外茶园位于具有“中国荔枝之乡”之称的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县城城南的那隆镇,其前身是灵山县东风华侨林场八一茶场,地处钦州市、北海市和南宁市的交界的“金三角”地带,具有“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2008年,广西世外茶园国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接手茶园项目,将占地500多公顷茶园改造成多元化的旅游体系。根据茶园生态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分布状况、景观特色、生态环境特点,将世外茶园划分为三个功能区――禅茶休闲度假区、茶文化风情体验区、峡谷漂流游览区,约四十多个景点,现对茶园的几处主要景点园林景观设计进行介绍。

1、茶源广场

茶源广场是茶园的第一印象区,位于茶园北部主入口处,以展示灵山博大精深的茶源文化。茶源广场占地面积8000m。以茶文化探源为主线,大量运用视觉艺术规律和表现手法,把茶叶纹铺地、花坛小品和照明、音响等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富有魅力的大型广场艺术空间,并在中央位置布置茶圣陆羽、乌龙将军等主题雕塑和巨型茶具小品,反映灵山各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与茶相生相伴,以茶会友的情形。

茶源广场种植规划主要以规整式为主,适当配以自然式,选择具有南亚热带植物景观特色的各种植被进行造景,重点选择扁桃、白玉兰、假苹婆、木棉、樟捌、盆架子、香梓楠、铁力木、小叶榕、鱼尾葵、大王椰、黄槐、凤凰木、桂花、红叶乌桕、白玉兰、银桦、含笑、三角梅、火花紫薇、红花羊蹄甲等观花、观叶植物,力求营造层次丰富、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特色显著的绿色景观入口印象区。

2、“凯旋门”

“凯旋门”位于茶园南部,与主干道相接。整个门楼占地面积300m=,设计融合法国凯旋门、中国新华门以及北部湾沿海建筑的风格,楼长30m、宽8m、高20m,框架结构与钢结构相结合,分三个拱卷门洞,内外壁均有精美的兵、农、工石刻,整体以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充分彰显茶园“八一”精神文化底蕴。

3、世外茶瀑

“凯旋门”东侧,以将军岭的山体为背景,营建一组大型的假山瀑布景观――世外茶瀑。

世外茶瀑占地面积4000m~,借助将军岭山体的自然坡降,形成一组由九重跌水组成的大型假山瀑布。瀑布由9条不同落差的水池重叠错落排列构成,总落差5m,宽度100m,水幕喷泄,气势恢宏,来自山顶的水系在此奔流而下汇入底部的池中、池底以不同颜色的卵石铺砌:在瀑布前方设置观景平台俯视,成为游人观赏假山瀑布的好视点,在主入口处呈现出九彩飞瀑的壮观景象。茶瀑巨大的落差而形成的气势与相邻的“凯旋门”建筑遥相呼应、相辅相成。

世外茶瀑周边辅以种植小叶榕、高山榕、红豆、秋枫以及竹子,瀑布石缝间种植三角梅、杜鹃、蜘蛛兰、炮仗竹、红背桂等灌木,层层叠叠,形成热烈奔放的多彩丛林景观,局部水体种植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

4.龙骨水车

在北部湾“凯旋门”门前的西侧,利用现有的峡谷溪流形成水域,于其中布置有民族特色的壮乡水车。沿山脚盘绕的水系如链似带,改造该处的水系的边沿线,使其线条如行云流水、潇洒柔畅,在水系里设置3组具有民族特色的钢结构水车,吸引摄影爱好者和游客游览、观光。

周沿栽植樟树、马尾松、板栗、青刚栎、枫香树等高大乔木组成小型的原始林丛,形成层峦叠翠的植物景观,一年四季节景色各异。

5.灵山大佛

在茶园北面现有鹰龟石景点的南面,将灵山原有的佛教旧址迁入,并沿山体兴建“灵山大佛”。善男信女在此从事佛事活动,增添灵山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山门取意灵山大芦村的古建筑元素,门楣上刻“灵山大佛”红字,山门后设放生池,面积300m2,体现佛教“慈悲为怀,体念众生”的胸怀:池中置石,铭刻“慈心广为众生意,海航普行渡十方。行遍山水梦中去,舟载情缘逍遥游”,半山腰处辟一莲花平台,面积600m2,造型取意佛教《本行经》中记载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时,向东南西北各走七步,步步生莲的典故,将平台建造成一座含苞待放的巨型莲花状,底部为白色圆形的大理石水池,作为大佛的底座,中间设一巨型佛像,高48m,为仿瓷材料的释迦牟尼佛立像,佛像规模庞大,采用重钢打桩,内部为轻钢龙骨结构,表面采用白色的高科技新型仿瓷材料,集自然山水与佛教文化于一身,融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于一体。

灵山大佛景点绿化面积为4.6公顷,主要体现禅茶文化,重点栽植具有宗教色彩的植物,佛教“五树六花”(“五树”指菩提捌、大青树、贝叶棕、槟榔、糖棕或椰子,“六花”指荷花、文殊花、黄姜花、黄缅桂、鸡蛋花和地涌金莲)一应俱全。此外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无忧树下诞生的,因此无忧树又被尊为圣树,与菩提树同科的榕树也是非常神圣的佛教捌木,榕树除了蒙上神秘的佛教面纱之外,其奇特气生根、扭曲的巨大树干和奇异的树洞,在信奉万物有神的信徒看来,更具有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因此在禅茶文化区栽种、供奉菩提树、榕树也是必不可少的。荷花在佛文化中也具有多重涵义,在园区随意摆置的水缸内栽植荷花,为庭园更添几分静谧。

6.世外茶廊

在灵山大佛山门的西南侧,利用这里可观整个峡谷的地形条件,兴建架空的半山茶廊,为游人提供一个歇息品茶的最佳场所。

茶艺场景布置范文2

位于珠江三角州主要城市的中心地带,依托风景如画的广州大学城。岭南印象园在这里还原了繁荣祥和的岭南民间生活场景,开放了练溪村原住民的祭祀风俗和场所,保留了原住村民的祭拜习俗。精致岭南民居,地道的岭南美食,西关小吃,精巧的手工艺品,丰富多彩的岭南民俗表演和乡土游戏。这里独有安静、恬然,令人几乎忘记那不远处城市的喧嚣。

步入园内,这里的建筑设计传承了岭南经典建筑风格,又不局限于古村落的仿建。民居大多依水而建,冬暖夏凉的特色蚝壳屋、久违的窄门高屋和镬耳高墙在水中倒影的晃动中,处处散发着岭南水乡的灵动韵味。值得一看的是这里的历史建筑——霍氏大宗祠,此建筑在明朝时期就有相当规模,精美的砖雕,做工精细,记载着霍氏家族的繁荣强盛。

另外,电视剧《陈梦吉》拍摄基地为了拍摄需要在这里布置了公堂、陈家、方家、茶楼、凉茶铺等岭南民间生活场景,也成为岭南印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并因此受到了许多剧组、广告商、影楼和摄影爱好者得青睐。

穿越到过去的日子

岭南印象园还根据岭南建筑特色,还原了与之相衬托的岭南民间生活场景。老电影院里装修布置着老式的放映机,沙哑地转动,一个个浮光猎影的映像,便迅速投射在斑驳的大幕上。老相馆里珍藏了从前的黑白记忆,不禁让人想起那斑驳陆离的年代。在广东广播陈列馆里展览着老式的印刷机、电话机,在这里拨一拨老式的电话机,参观古老的印刷机器,了解以前的印刷程序,又别有一番风情。旧时的茶馆里,青灰的砖墙,青灰的屋檐下大红灯笼高悬,大红的对联喜气祥和,大红的旗子随风飘扬,老酒坛子堆摆地齐齐整整,打上一壶双蒸酒,坐下来喝上一碗玉冰烧,跟朋友谈天说地,享受大碗喝酒的时代的快意。旧时理发店,铁柱底座的老式理发椅,流今岁月的墙壁挂画,还原七八十年代的模样……

走在练溪大街上,伴随着唢呐声而去,抬花轿、吹玻璃、画糖画、捏面人、编草编、风车、棉花糖、爆米花、街头卖报、街头画家等街头民间表演,仿佛回到了童年;而拉黄包车、滚铁环、打陀螺等童趣活动,营造了轻松和谐的生活氛围,众多民间场景与体验就仿佛把原汁原味岭南市井风情都还原在我们面前。

领略岭南文化的集成

岭南印象园不但建筑独特、风情万分,而且还蕴含着浓浓的岭南文化气息。园区不大,却彷如岭南文化的八宝袋,汇聚了大量的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从北门进入,边走边看。

广东特色木雕宫灯的展厅里,宫灯古典工整造型,雕花精细;新会葵艺馆里,葵艺芯蒂圆正,骨络细匀,扇面洁白,柔韧光滑;木屐店里,清凉舒爽的传统木屐,重新映入我们的眼帘,带给我们少时的惊喜;广绣馆里,中国四大明绣之一的广绣,构图饱满,形象传神,纹理清晰,色泽富丽,善于变化的艺术特色而闻名;全国六大木板年画之一的佛山木板年画,拙朴喜庆……以上的种种,游客除了观赏之外,更可以亲身参与制作,体验古老的精致艺术,还能购买到栩栩如生、活泼生动又不失文化内涵的石湾公仔馈赠亲朋,并可在参与区享受动手的乐趣,制作属于自己的陶瓷作品。

而潮汕地区特有的逢重大节庆活动才表演的普宁英歌舞,在这里你每天都可以欣赏到。在布置装修成为舞狮会馆的萧氏宗祠里,你还能欣赏到传统的醒狮活动和采青表演,而园里的舞狮表演,则在传统岭南醒狮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舞蹈元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岭南印象园从新颖推出的大型原生态技艺表演、梦拥童趣、春蚕织梦、武动禅城、盛世西关、长洲抢包山等传统岭南文化项目,让我们从节目中感受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除此之外,吉祥喜兴、互动性强的绣球招亲、童趣昂扬的提线木偶、生动逼真的陆丰皮影,以及令人叹为观止的绝技和艺术高超的民间杂耍等精彩演出也在天天上演,为我们带来精彩绝伦的视觉享受。

吃在岭南

广东人习惯上茶楼,喜欢“饮茶”,广东人也叫叹茶。叹茶讲究一盅两件,就是一盅茶,两件点心。“一盅”,就是一个铁嘴茶壶配一个瓦茶盅;“两件”,则多是粗糙的松糕、芋头糕、萝卜糕之类。

茶艺场景布置范文3

目前所说的茶席设计,或者所风行的茶席设计,绝大部分是一种“庶民文化”。为了满足一些非专业者附庸风雅,对艺术追求的一种成就感,许多所谓的“茶席设计”只重视艺术性的创作,忽略了它应有的功能性,跟原先的构想有些出入。茶席设计与茶席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艺术是以感情的表现为主,藉由美的材料、形式、内容、技巧将美感经验具体呈现;而设计是有目的的创作,较着重理智。换句话说,设计就必须要为实现某一个目的而做的工作,也就是你设计出来的东西必须要有用。反之,艺术就不一定要能够实际去操作它、去用它。

茶席设计不能把它当作装置艺术来看待,有的人设计的茶席,只能看不能用,或者说不实用,勉强用又不合乎人体工学,不适合人的操作。既然经过设计,应该让人使用起来更为流畅,更为方便,更能发挥优美和效果,否则就不适合叫做茶席设计了。

所谓有用的茶席,应包含几个要求:第一,能够方便操作泡茶。有人在茶席摆设上用了繁复的各种装饰,泡茶的时候反而碍手碍脚,不小心就碰到这碰到那,这样就不是一个好的设计;第二,摆设要合乎人体工学,茶具的摆设要合乎人工作的方便性,操作起来两手、身体要均衡运用,既有美感,也不致于过份集中在单手上;第三,席位设置合理、舒适,比如桌椅的高度要符合泡茶人的身材,座椅要稳定、舒适,不能坐在那里别别扭扭,手脚伸展不便;第四,环境优雅、有致。虽然茶席设计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主题,但是总体来说,优雅有致,是茶会的核心风格;第五,光线要柔和、温馨,不能有太绚目的声光背景,也不能太昏暗;第六,色彩调和,搭配妥当,整个茶席的环境、器具、泡茶人的着装、所使用的音乐等等,所有的元素都要是完美组合,这样才称得上是有主题的茶席设计。

茶艺场景布置范文4

【关键词】福梅园 艺术 赏析

福梅园,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腊梅基地内,占地面积约为10565.00平方米。界内地形呈自然浅丘状,相对标高差12.6米,西北隅奇石嶙峋,自然山地景观独特,有挖掘潜力。现种有腊梅、松树等观赏植物。

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ink腊梅科植物,落叶灌木,叶对生,椭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粗糙,11月-1月带叶盛开,黄色腊质杯状花卉,自古至今咏梅、赞梅者枚不胜举。如:《广群芳谱》、《墨梅》、《学圃余疏》、《花疏》等。“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中国历代“梅痴”、“梅痞”层出不穷。如:宋朝“画梅圣手”杨补之,一生以画匠仲仁僧“墨晕梅花法”为范,大事绘梅,其作品被收入南宋临安皇宫。传闻“宫墙画中盛开的梅花常引来蜂蝶扑画,宫女太监驱之不散的奇景。”元朝“画梅高手”王冕,隐居九里山,号梅花屋主。筑室三盈,环植梅花,过着“山中煮石乍归来,满树琼花顷刻开”的意境生活。

清朝咸丰年间画梅者彭玉麟,一生“狂写梅花十万枝”。传闻彭玉麟表妹名梅仙,两者自幼青梅竹马并在梅树下私订终身,然而,在封建制度下梅姑娘被迫改嫁他人,梅姑娘不从殉情。彭玉麟痛不欲生,从此将“爱”全部寄托于梅花之上,每画“梅图”后,均加盖“一生知己是梅花”的鲜红印章。

梅者,冰肌傲骨、梅开五福。梅花绽开五瓣,常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竹梅双喜,常以竹喻夫、梅喻妻,两者永远不分离。

福梅园,按照总体园林空间序列设计类型、干道交通组织设计以及“观梅、祈寿、祝福”等为设计手法,有机地将全园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福梅寿韵、茶香书海、四德赋、玩趣区等。

一、福梅寿韵

位于园内西侧,占地面积约为3600.00平方米。由山门区、蹬梅道、腊梅品展室、盆景园等四个主要景点组成。

1.山门区。由静观镇从园西南隅进入,四米车道直抵山门广场。整个山门区借用槽凹地形设置照壁、二柱带跨楼柱出头牌楼,强调主入口文化氛围。

照壁,长×高=8米×6米,为砖混结构琉璃头照壁,壁中央设置琉璃麒麟浮雕图像,以示“正气、压邪、傲气、吉祥”。

二柱带跨楼柱出头牌楼,系全园主入口,门阔8米,复道。牌楼上匾额题咏:福梅园。两侧对联取自苏东坡咏梅绝句:“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开天下春。”

2.蹬梅道。由山门进入拾级而上,隐喻:喜鹊蹬梅。喜鹊早春报梅,吉祥如意。另外,整个山道设计为三段五十一级。拟将人生路划为三段,即:

苦道—以爬坡上坎为主,以长坡道、曲折道为喻意。

甜道—借梅化香道为主要观赏,可谓“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吴昌硕)

回味道—以百寿祈福为主要设计思路,设置了龟寿地浮雕、百寿山、摸福墙等。

3.腊梅品展室。系歇山顶二层仿古建筑,占地面积208平方米。展室内主要展示:腊梅的历史文脉、咏梅、赞梅的名句名联;腊梅品种志展览;腊梅的墓志铭、拓片以及腊梅的其他功能等。

4.盆景园。位于福梅园内,占地面积140平方米。设置盆景台置放梅桩、品种梅等,铺地为梅影卵石艺术铺地。

二、茶香书海

位于园内中部,设计风格为日本茶庭式,占地面积3984平方米。由日本茶庭、枯山水园、功德碑林、露天游泳池等景点组成。

1.日本茶庭。模仿日本茶庭风格布置建造。茶、梅二物,皆入药、具文化、富品味,借品茶而誉梅。

由牌坊门进入茶艺厅,或品茶、或小驻、或会友、或精神皆可。“高山流水”、“缚袖弄蝶”…。茶艺厅右侧设置二座小木屋,门前各置柴门,上书:“梅汤茶”、“竹梅茶”。

梅花点茶的方法是:梅将开时,摘半开之花,带蒂置于瓶中,每重一两,用炒盐一两洒之,勿用手触,必以厚纸数重密封之,置阴处。次年取时,先置蜜于盏,然后取花二三朵,沸水泡之,花头自开而香美。

2.枯山水园。于蹬梅道侧设置了一座长×宽=13米×6米的矮墙式枯山水园。园中设置追石、逃石、观海石等,任白沙耙成海波纹状,以景取意。

3.功德碑林。于茶庭北侧利用自然山石林,修建一座占地约为200平方米的功德碑林,集历史上各种“梅”体拓片碑、捐赠建园名录碑等,增加文化内涵。

4.露天游泳池。依附于茶艺厅设置一座自然式露天游泳池,池中划分梅汤浴、香汤浴…洗尘修行,体现茶道精神。

三、四德赋

位于园东北角,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古人认为:“梅具四德。即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本方案借助于浅丘南向地形优势设置五瓣形五福广场,供人们小驻眺望。广场正中设置“图腾柱”象征“四德”品格。广场东理水西出,金带环抱,叠泉绵延,预祝未来幸福长久。

本方案将广场西侧的自然山石加以保留,辟为玩趣空间。

四、玩趣区

位于园内东南隅,占地面积3984平方米,由多功能厅、爬坡廊、曲廊、梅溪、趣味高尔夫球练杆场等主要景点组成。

1.多功能厅。歇山顶仿古建筑,占地面积96平方米。系下榻处,右以连廊,爬坡拾级而上,组成园内又一条主要通道。是观赏远景最佳之处。

2.梅溪。以自然小溪落水设计手法引水东进西出,蜿蜒流长,溪边置观景实木平台、坐憩区、花船区等,供人们动态观赏。

3.趣味高尔夫球练杆场。以练杆、推杆为趣,普及高尔夫球知识,全民健身。

五、结束语

茶艺场景布置范文5

关键词:晚明;文人;茶;园林;影响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12)05—0040-08

晚明是文人文化空前繁盛的阶段。由于科举制度的弊端、官场混乱等多种原因,文人或不能、或不愿人仕而衷于“市隐”,追求一种闲雅、艺术化的生活方式。江南的富庶也成为文化艺术成熟发展的土壤,集聚于此的文人们借助园林营造、焚香品茗、弹琴赏花、器物收藏等多种途径来重构生活的时空。其时赏玩文化极其丰富,并享有共通的文人格调和审美趣味。在晚明文人长物集群的生活中,瀹茗、造园是较为突出的两项活动,彼此影响关联,成为文人隐逸生活的重要寄托。

一、晚明尚茶之风与文人园居生活

茶饮以其清韵历来为古代文人雅士所好,至晚明则更甚,痴迷于茶饮的文人众多,如徐渭、张岱、袁宏道、陈继儒、许次纾、屠隆、文震亨、李渔等。可以说,晚明时期的一个突出变化即为饮茶的嗜好注入到文人的生活圈中,并成为一种普遍而受尊重的精神生活象征。对传统价值观的反叛使狂狷不羁、玩世的晚明文人将癖好视为性灵观照下真性情的流露;此外晚明消费社会下士商势力不断涌起,多附庸风雅,加之明末市场假茶充斥,因此精到的品茶造诣也成为文人区别于士商、市井的身份象征,甚至不通茶则无以交。晚明文人烹茶之时多有焚香相伴,又有众多妙处。据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襄的《影梅庵忆语》所记,其与董小宛在水绘园的遗民生活中仍精于此道,煎水分茶,焚香缭绕。

明代以降,团茶改为叶茶,瀹泡法虽较为简便(如图1,图2所示),但文人们对于茶品的追逐较前朝有过之而无不及。晚明文人饮茶中,对茶叶之产地、煮茶之水、器具往往仔细探求选择,品茗之环境、相伴之人也要具备雅趣。在嗜好茶饮之外,专心研究茶理的文人也众多。如著有《茶录》的张源“隐于山谷间,无所事事,日习诵诸子百家言。每博览之暇,汲泉煮茗,以自愉快。无间寒暑,历三十年,疲精殚思,不究茶之指归不已”。在此种风气的推动下,晚明茶书撰刊呈现了前所未有、后不能及的高峰。此外文人小品杂记中也多有对茶饮生活的评点和描述。众多文人茶书、著述中除秉承唐宋茶道精神外,又针对明代饮茶之变化加以增补,主要涵盖了茶之产、造、色、香、味、汤、具、侣、饮、藏、源、境等方面。茶道于晚明时期更加微观与雅致化,虎跑之水、惠山之泉被文人评为水中上品,宜兴齐茶、西湖龙井等为茶中之最,宜兴紫砂壶成为器具之首选,又有如张岱等嗜茶者发现锲泉、兰雪茶等,江南一带的茶文化因醉心于此的文人赏鉴而成为经典。

晚明是造园的兴盛期,其中江南私家园林最盛,园亭成为城市中较为重要的空间类型。文人“家居苦事物之扰,惟田舍园亭,别是一番活计”,宅园之境可寄放文人身心,激越着文人的才情意趣,同时又是文人长物的空间承载和隐逸、交游之地。文人园林无论择址于山林郊野或是市井城中,置石的选择、植物的栽种、情境的营造都极力追求一个自然清幽、雅趣盎然的空间环境,不同程度地契合山野自然的幽静与城市生活的丰富性,使园林成为隐逸、闲雅生活的性灵寄托。从晚明文人的小品文中可看出,这一时期文人造园的整体审美价值观上仍崇尚天然简远,追求园林景色自然简雅之趣,热衷于置石但园中植物比重也较高,甚至保留着一定的生产性;对于士商园林中建筑密度的增加、廊的频繁使用、争奇斗富的假山堆筑、繁复的雕饰等也多有叹惋。

园林是晚明文人闲雅丰富的隐逸生活之空间承载,文人于园林中“读理义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煮茶、寓意奕棋”,不亦乐哉。在器物赏鉴和消费文化的影响下,晚明文人园林的物质文化、人文气息逐渐丰富,长物之欢愉使文人宅园住居的内敛性突出;而文人的山水游历、城市生活、交游纵乐、园林选址与借景等又使园林呈现出一定的外拓性,两者互为裨益,一者悠然怡情,一者酣畅尽兴,是这一时期文人园林及文人生活形态的鲜明特征。如冯梦祯在其《真实斋常课记》中记载自己隐居于杭州西溪草堂的十三项日常活动:焚香、瀹茗、品泉、鸣琴、挥麈、习静、临摹法书、观图画、弄笔墨、看池中鱼戏或听鸟声、观卉木、识奇字、玩文石,其生活集中于园林布置、风景游赏、器物玩赏、禅学佛理等之中,与文震亨之《长物志》、李渔之《闲情偶记》、高濂之《遵生八笺》、张岱之《陶庵梦忆》中所展现的文人生活大抵相同。

此外,园林也是晚明文人交游娱乐的重要空间。在隐逸情结下园林的私密性之外,文人园林也有了更多的开放性,成为一个群体可共享游乐之地,激发并丰富了文人园林娱乐、艺文活动的发生,使“娱于园”的思想渐为弥漫。如张岱《陶庵梦忆·不系园》所记,“甲戌十月,携楚生住不系园看红叶。至定香桥,客不期而至者八人……章侯携缣素为纯卿画古佛,波臣为纯卿写照,杨与民弹三弦子,罗三唱曲,陆九吹箫。与民复出寸许界尺,据小梧,用北调说《金瓶梅》一剧,使人绝倒。是夜彭天锡与罗三、与民串本腔戏,妙绝;与楚生、素芝串调腔戏,又复妙绝。章侯唱村落小歌,余取琴和之,牙牙如语。”以艺文雅事为癖的文人们于园中集会之时,各尽素日造诣所长,在园林风景游赏中相伴了绘画、调琴、舞乐、古玩赏鉴、观剧等艺文活动的乐趣,自然与人文契合平衡于文人对园林空间的使用与感知中。

自唐宋以来,文人品茗就已不局限于建筑物中。松间、竹下、泉边、禅寺、园林、山野皆为品茗论道之佳处。时至晚明,文人饮茶之处主要有园林茶寮(又包括专设茶寮、书房茶寮、厅堂亭榭等)、舟船茶寮、僧院茶寮、山林茶亭、城市茶馆等。衷于游历、相近僧侣、隐居园林的晚明文人,出游之时常有茶事活动,舟船之上多备有茶器以供山水游乐之间品茗悦性;佛寺僧院也是文人与僧家品茶论道的倾心之处;城市之中又有不少以文人雅士为经营对象而布景古雅的茶馆①。但由于宅园是晚明文人重要的生活空间和活动场所,且文人普遍嗜茶特甚,茶道所需器具又甚多,因此园中瀹茗在晚明文人生活中占了极大比重,是其闲雅隐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饮茶既四时皆宜,益于养生,又是日常艺文活动之佳伴,雅士往来之所好。文人园居,逢“心手闲适”、“吹歌拍曲”、“鼓琴看画”、“披咏疲倦”、“夜深共语”、“明窗几净”、“访友初归”、“几辈斋馆”、“宾主狎狎”、“风日晴和”、“茂林修竹”、“小院焚香”、“轻阴微雨”、“课花责鸟”、“酒闹人散”、“名泉怪石”之时,皆宜于饮茶。至于“无事”、“佳客”、“幽坐”,“吟诗”、“挥翰”、“徜徉”,“睡起”、“宿醒”、“清供”,“精舍”、“会心”、“赏鉴”、“文僮”,在焙水煮茗、慢饮品赏间更可得园居之无穷乐趣。

茶饮和园林都可被理解为晚明文人的生活要素和精神寄托,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影响既真实具象、丰富日常,也微妙抽象、简旷哲思(图3)。园中瀹茗活动的发生对于文人园林的物质空间和精神境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晚明文人而言,茶饮不仅是园居生活的重要陪伴,也是藉以抵达心中境界、体现雅趣品位、交游畅怀的佳物。在晚明文人尚茶之风的作用下,江南文人园林的物质空间、园居活动、精神境界皆融入了茶饮生活之所需以及茶道中的意境。文人园林中茶寮的设置、茶境的选择促进了园林物质空间构筑的雅致化,茶艺、茶道又与文人的园居活动、交游、理想境界相契合,成为文人园林精神境界的假借与沟通途径,并交织融合成难分难解的一体。

二、文人园之茶寮与茶境

茶寮,即用于饮茶的小屋,最初专指僧寺茗所,后来泛指饮茶之处;茶境,即品茗的环境,包括了空间、时间、人物等相关要素。晚明文人饮茶生活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基于尚茶之风而使专设茶寮、书斋茶寮大量出现,成为文人园林空间构筑的组成;而对品茗环境的关注和营造,则使文人园林的闲雅成分得到了延展。

1 茶寮的空间布置

晚明文人园中瀹茗的主要空间有专设茶寮、书斋茶寮、厅堂亭榭等,具体选择又随文人经济水平、园林选址、布置造景而有所不同。园中设一茶寮既可独自品饮,又可供宾客往来交游之需,因此有条件的文人园林中茶寮的设置是极其自然的事情。茶寮的立基对文人园林空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内部空间布置和外部空间布局两方面。

文人专设茶寮的性质,大抵和这一时期园林中琴室、佛堂等独立空间相近,是艺文生活不断丰富的表现。茶寮多置于斋外或相伴书斋,需高燥明爽,处于静僻之地。专设茶寮布置中强调茶事器具的必备,因茶之器既是烹茶必需,又是文人嗜好器物赏玩、高洁儒雅心性的体现。文震亨的《长物志》中所述茶寮为“构一斗室,相傍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子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著有《茶疏》的许次纾同样于“小斋之外,别置茶寮。高燥明爽,勿令闭塞。壁边列置两炉……寮前置一几,以顿茶注、茶盂、为临时供具,别置一几,以顿他器。旁列一架,巾帨悬之……炭宜远置,勿令近炉……炉少去壁……总之以慎火防热,此为最急”;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言及茶寮也同样关注于茶器之备置。同时文人也注重茶寮空间的简洁纯净,把茶寮作为一个独立的空间而少加装饰,并辅以焚香等以追求清灵之精神境界,如“独坐丹房,潇然无事,烹茶一壶,烧香一炷,看达摩面壁图”。而于茶寮之中与僧家、雅士的茶事活动更是文人园居生活的享受和适意之一。陆树声的《茶寮记》较为详细地记载了他的园林(适园)茶寮布置及茶事活动,“园居敞小寮于啸轩埤垣之西,中设茶灶,凡瓢汲罂注濯拂之具咸庀。择一人稍通茗事者主之,一人佐炊汲。客至则茶烟隐隐起竹外。其禅客过从予者,每与余相对,结跏趺坐,啜茗汁,举无生话”。综之,文人专设茶寮之中讲究器具必备,空间洁净明爽,又有一定禅意,与雅士高朋共享之,是为文人性灵生活中舒情畅意之处。

嗜好藏书的文人出于生活之便利,将茶器携古琴、古鼎、字画等综合布置于万卷书斋之中,披咏疲倦时即可着以茶事,这种结合于书斋的茶寮于晚明文人园林也不在少数。茶器置于书斋之中,也成为文人器物赏玩的内容。如晚明文人所好的竹茶炉,被直呼为“苦节君”(图4)。而计成《园冶》中提及书房立基为“无拘内外,择偏僻处,随便通园,令游人莫知有此。内构斋、馆、房、室,借外景,自然幽雅,深得山林之趣”,书斋中饮茶,有着园林内外自然人文环境沟通的雅趣。

此外园林厅堂、亭榭,甚至松间林下、怪石泉涧,也是文人结合园居生活的兴致和便宜而瀹茗之处。有学者即推断艺圃西南角的园中园或东南角的思嗜轩是文震孟曾读书喝茶的地方。厅堂亭榭的立基较为重要,为园中造景欣赏的主视点,又可辅以室内字画、古玩、家具的赏鉴,唯厅堂饮茶或多了层社交意味。另有一些精行俭德之寒士,因无力构筑园林或茶寮,厅堂之中即为事茗之处,亦无妨于名士风流。

2 茶境的营造匠心

晚明文人对园林中的品茗环境更为关注,茶境的营造与创构充满了文人的闲雅、隐逸、恬淡之情。文人园中瀹茗关乎到园林之中时间、空问、人物、活动、器物的整体情境。如四时之饮:“若明窗净几,花喷柳舒,饮于春也。凉亭水阁,松风萝月,饮于夏也。金风玉露,蕉畔桐阴,饮于秋也。暖阁红垆,梅开雪积,饮于冬也”,四时的园林风景变化及不同的园林空间都被纳入到茶饮生活中;如饮茶之简远空间:“编茅为屋,叠石为阶,何处风尘可到;据梧而吟,烹茶而语,此中幽兴偏长”,于平淡幽静中自然流露出文人的高洁心性与闲雅风致;如茶事之侣友及相伴活动:“翠竹碧松,高僧对奕;苍苔红叶,童子煎茶”,文人的园居乐趣于清逸的环境中呼之欲出;如花艺器物:“余寒斋焚香点茶之外,最喜以古瓶簪腊梅水仙”,品茗之中开展了对古玩、花卉的赏鉴;如综合环境:“萧斋香炉,书史酒器俱捐;北窗石枕,松风茶铛将沸”,茶境与园林的风景营造及欣赏、人物艺文活动、器物布置这些自然与人文的要素相融,又以清逸雅趣贯之,使文人性灵在品饮中与外在环境沟通呼应,终至畅怀尽兴的境界。

晚明文人将茶饮与园林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茶饮既是园林稚境感知的陪伴,也是对于园林空间寓意的提升。品茗之中无不充溢着自然之境和文人的闲雅情致,而茶境的营造也是对园林物质空间的纯净化和诗意化。当然,晚明文人茶饮对于园林物质空间环境的作用,并非固化园林的布局形式,而是以茶境之需引导和联系着园林的物质空间构筑,随性自然、高雅惬意,使文人在散漫自由的生活形式中获得更多的感受和真知。茶境与园林风景相融合,使园林物质空间的营造、布置与感知呈现出诗意化的片段剪裁,在隐现虚实的场景之间,形成互有连缀的意蕴。

三、茶艺、茶道与文人园林情境

茶艺,即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茶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自唐代陆羽《茶经》问世之后,有关饮茶规范的茶事大略已形成共识;及至明代以理学设教,文人饮茶的哲理观念应运而生。晚明江南文人的饮茶生活既精于茶艺又融汇茶道,通过细微的感官体会、众长物的参与、隐逸恬淡的心态以及宗教哲学思想的渗入,传递着品茗之清、雅、趣、隐的内在精神。

1 茶品与园品

晚明文人对于茶品的赏鉴以清赏为上。文震亨认为明代以来的瀹饮法,“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得茶之真味。高濂《遵生八笺》中也提到“茶有真香,有佳味,有正色。烹点之际,不宜以珍果香草杂之”。此外,对煮茶之泉的辨别也是晚明文人饮茶生活的重要构成。张源《茶录》中认为“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饮茶,惟贵乎茶鲜水灵,茶失其鲜,水失其灵,则与沟渠水何异”。晚明时期惠山泉水甚得文人喜爱,他们甚至雇人不辞劳苦从惠山挑水为瀹茗之需,而煮雪烹茶、谱泉品水亦是文人品茶造诣精到的表现。

茶之清赏的品位,既是出于味觉的口感也是文人内心精神的外在表征。文人认为茶之清韵可得物之精神,佳境因茗之相伴而延伸了意境蕴含,以茶为“助风景”之事。以赏花活动为例,晚明文人的赏花与品茗之间即有着密切联系,烹茗赏花的清赏格调得到了文人雅士的肯定和赞许。对插花颇有一番研究的袁宏道在论及赏花时,认为“茗赏者上也,谈赏者次也,酒赏者下也”。文人对于花卉提倡以茗相伴的清赏,而非在喧哗热闹之间获得浅层的观感,旨在得到花之精神、茶之韵味,两者相宜互映,成为文人心中之境的诱发。赏花如此,至于名泉怪石、茂林修竹、焚香调琴,亦皆同理。对于晚明文人来说,清赏之茶饮是“物”与“我”之间的沟通媒介,加强着文人对园林空间的身心感触,并契合着文人对于园林自然风景之体验和感知。在品茗与园林环境带给文人交感之时,也是一重新的微观、清逸境界的创造。

2 茶雅与园雅

文人品茗总是带着极大的雅兴,晚明文人在细腻之处又更上一筹。“带雨有时种竹,关门无事锄花;拈笔闲删旧句,汲泉几试新茶”,茶饮的雅韵格调与文人园居的闲适性灵生活相为契合,构筑于晚明文人的精神世界中。晚明画家陈洪绶亦性好茗泉,曾以停琴品茗的片段作为题材来表现文人的闲雅生活和高洁之品(图5)。

晚明文人园亭茶饮集合了藏书、饮食、宗教、收藏等多种活动,茶饮之雅与生活的情趣相互交融,是文人性灵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陈眉公《小窗幽记》描写了“明窗之下,罗列图史琴尊以自娱,有兴则泛小舟,吟啸览古于江山之间,渚茶野酿,足以消忧;莼鲈稻蟹,足以适口。又多高僧隐士,佛庙绝胜,家有园林,珍花奇石,曲沼高台,鱼鸟流连,不觉日暮”,又有“余尝净一室,置一几,陈几种快意书,放一本旧法帖,古鼎焚香,素麈挥尘,意思小倦,暂休竹榻;饷时而起,则啜苦茗。信手写汉书几行,随意观古画数幅,心目问觉洒洒空灵,面上尘当亦扑去三寸”等等,是这种适兴生活形态的直观写照。此外晚明文人的园亭结社雅集也多为高雅幽趣之事,必有品茗助兴。由于茶饮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送日关情都需要藉此淡而有味的茶饮遣怀;同时也惟有在慢品缓赏中来提升精神生活才合于文人身份。晚明士大夫纷纷逃禅,山僧缁流是文人素好交往的人物,如屠隆所言“净几明窗,好香苦茗,有时与高衲谈禅”,品茗论道之间又平添几分禅学意味。

3 茶趣与园趣

文人烹茶的过程也有无尽之幽韵,综合了味觉、听觉、视觉、嗅觉的重重感官之娱。如罗廪《茶解》所言“山堂夜坐,手烹香茗,至水火相战,俨听松涛,倾泻人瓯,云光缥缈,一段幽趣,故难与俗人言”,这种通过烹茶而获的细腻感受,成为晚明文人赏鉴茶品、体味茶神的重要部分。煮茶过程中对于茶汤有许多讲究,“汤有三大辨十五小辨”。文人从园中瀹茗的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心境感知,对茶品的强调以及注重细节的茶道又使文人园林微观微物的含义得到强调和渲染,焙茗之趣与情境感知成为园林文化和内在意蕴之一。卫泳《枕中秘》记道“读罢吟余,竹外茶烟轻扬;花深酒后,铛中声响初浮。个中风味谁知,卢居士可与言者;心下快活自省,黄宜州岂欺我哉”。计成所著的《园冶》中也提到了焙茗之趣对于园林空间情境感知的作用,如“暖阁偎红,雪煮炉铛涛沸。渴吻消尽,烦顿开除”、“探梅虚蹇,煮雪当姬”、“棹兴若过剡曲;扫烹果胜党家”。等,是茶文化入渗到园林空间的表征。

真正的鉴赏家又以亲自烹茶为乐,遇好友僧侣更是如此。晚明名士李日华在《味水轩日记》记叙了他平和悠然的闲雅生活,茶事是其园居享受之一。如“海上僧量虚来,以普陀茶一裹贻余。余遣僮棹舟往湖心亭挹取水之清澈者,得三缶,瀹之良佳。僧云:普陀产茶不十数斤,此手焙者尤难得。余名之日观音灵芽”。拜访好友张躐蹋时“躐蹋自起,手煎茶来饮余……躐蹋之徒别出饼饵椿芽,款洽甚至”。而李日华与友人于屠氏废园雅集之时,“白云映空,黄叶覆地,茶灶熏炉,烟霭相杂……三四闲人各出鼎彝珣璏,指点摩弄于虚堂之上,不觉耳目清快,神情散朗,疑不在尘世间”,茶饮的相伴为文人闲雅生活以及文人对园林时空情境的感知带来了物我两忘的全新境界。

4 茶隐与园隐

隐逸情怀是晚明文人衷于造园的动因之一,而这种隐逸情怀和放达自适的心态在茶饮的壶中天地中得到充分表达。“热汤如沸,茶不胜酒;幽韵如云,酒不胜茶。茶类隐,酒类侠;酒固道广,茶亦德素”,以茶寄情、以茶为隐是文人茶饮的精神内涵。

晚明文人的隐逸之情又有不同的层面。其一即隐于物外。晚明文人们要回避的只是幽人雅事之外的俗人俗物。对于饮茶生活来说,“煮茶得宜,而饮非其人,犹汲乳泉以灌蒿莸,罪莫大焉。饮之者一吸而尽,不暇辨味,俗莫甚焉”,若茶为“深山真品”,则“未可与俗流徇名者共也”。文人以一杯茶的赏鉴而脱却了“俗”的一面,茶侣最好能够为“翰卿墨客,缁流羽士,逸老散人,或轩冕之徒,超然世味者”。其二即安于自我生活的时空。如“茅斋独坐茶频煮,七碗后气爽神清;竹榻斜眠书漫抛,一枕余心闲梦稳”,或“白云在天,明月在地,焚香煮茗,阅偈翻经,俗念都捐,尘心顿洗”,此间的安然、闲散、超脱、平和是文人园居生活片段的形象描摹,心闲梦稳的状态源于文人于园林中精心构筑、感知的时空。其三即为蓬莱仙境的追求。一杯清茶中蕴含了晚明文人在园居生活中的理想,将文人生活与思想融入到一个浑然的境界,这个在茶事、茶艺、茶道与园林的精神感知中文人所追求的共同境界,即为蓬莱仙境。晚明文人以茶人文时常引用唐代诗人卢仝《七碗茶歌》中对蓬莱之感知作为典故,比拟自身从茶饮中所获的境界。文人认为茶通仙灵,茶饮相伴使素日的园林生活接近蓬莱,平淡而有真味,甚至文人们认为他们悠游自在的闲雅生活胜过蓬莱之际会,张岱即有言“陶庵梦有夙因,常梦至一石厂,峥窗岩岪,前有急湍洄溪,水落如雪,松石奇古,杂以名花。梦坐其中,童子进茗果,积书满架”。在理想空间的文本比对中,茶饮不仅融入晚明文人的园居生活,而且也作为感官文化和精神寄托直接抵达文人隐逸造园的理想。

四、晚明文人茶饮于园林的整体影响

“云光落茗杯,清风展书帙”,在茶烟缭绕中隐逸于园林的晚明文人交游纵乐、悠然生活。晚明茶饮与园林文化的交融中,茶饮是园林物质空间、文人园居活动、交游、园林精神蕴含之间的纽带。茶饮以其清雅相伴文人园中生活,契合了园林的物质与精神空间。借助品饮,园林物质空间与文人心境之间也有了深层的沟通。文人园林中茶寮的设置以及茶境的追求,不仅丰富了园林的物质空间构筑的内容,也使整个园林的景物都融入了茶饮的感知中。在某种程度上,茶饮的雅趣和清逸提升和深化着园林物质空间的意境。而文人茶艺、茶道对于园林的活动、意境的影响,更糅合于文人园林中的闲雅生活以及高逸的精神境界中。

茶艺场景布置范文6

关键词:茶座室内;空间设计

业内人士都十分清楚,饮茶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距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也面临着其他休闲娱乐产业的冲击,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有自己的立锥之地,就要做好茶座室内空间的设计工作,下面就分析一下茶座的历史,及其在社会中的文化功能和作用,同时重点分析茶座在室内空间设计的理念、技术和方法。

1茶座的历史文化

早在我国的东晋就开始了品茶活动,通常都是以茶摊的方式出现,而到了东晋南北朝时代,就发展为专业的茶寮,由于唐代经济的繁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极大的推动了我国茶座的发展,例如最著名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画出了古代茶肆的繁荣景象。在现代社会,由于精神文化的多元化,更是发展出了很多有特点的茶室,比如有欧式的、古典的、和式茶座、乡村茶座等,这些已经和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为人们的娱乐、休闲和交流提供着重要的作用。

2茶座的功能和作用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茶座已经从解渴的实际作用发展为一种娱乐休闲和交流的作用,可以说是社会人们交往的中心,同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和我国各个地区的文化生活、经济发展、社会交流融为一体。其发展为我国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其不仅是以茶会友、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好地方,还是社会中的一种文化和景观,可以为商业人士提供商务、工作会谈的好地方,同时也是个人休闲消遣、修身养性的方式。因此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这种文化不但不会丧失,而且还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

3实例:某茶座项目

该茶座设计的总面积为225平方米,原建于民国初年,造型独特,进入茶室中有条中轴线,线上呈现出灰白空间的变化效果,该街市历史遗迹比较多,该茶座已经成为了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因此茶室在此不仅占有地利,同时人文资源也很丰富。

4茶座在室内空间设计的方法

4.1以人为本的理念

和传统的茶室设计不同,现代茶室的室内设计,更加注重了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原则。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其整体的设计思路都要以这一点为基础,设计出受到人们欢迎和欣赏的设计风格和格局。由于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发展精神文化了,而茶室的功能就是为人们这一观点而设计的,因此必须提高设计的审美标准。

4.2古典园林造景技艺的应用

园林技艺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结晶,凝结着中华祖先的智慧和审美标准,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中,古典园林中还不断融合了审美观念、科学技术、艺术文化、宗教精神和哲学思想。和西方园林的设计宗旨和思想都有很大的不同,形成了东方的独特园林风格,而在茶室中,不仅是要进行品茗活动,其中还会延伸到交流,赏景等特殊服务,因此在茶室室内空间设计中,加入这种东方特有的文化魅力,将会烘托出一种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的良好品茗氛围。其中的叠石堆山理水师法自然和借景都是非常好的造景技艺,这种采取虚实对比、动静结合的方式,能充分展现传统美学的情趣,达到情景交融的空间环境效果。

4.3总体空间格局设计

在对该茶室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原有的建筑环境和格局,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从中加入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同时让茶室的整体风格比较协调。在设计人员的不断分析、反复商讨后提出,要结合建筑轴线的对称性,同时营造出空间环境氛围的内敛风格。通过对称的中轴,布局逐渐先纵深发展,完美的诠释居中为尊的传统观念。在轴线贯通过程中,其所连接的依次为茶室的入口、服务区域、人员接待区域、茶室操作间、以及卫生间、品茗区域、茶艺表演区域、VIP包厢、景观茶座、景观院落、室外茶座和包厢等。这种设计结构让人耳目一新,而且空间用途清晰,功能明了,通过灵活的组合,塑造出了虚实相间,动静结合的整体空间布局。

4.4主要的空间环境设计

4.4.1入口空间环境设计

在入口的空间环境设计中,主要凸显出现代中式的建筑设计风格,表现出有中国装饰和历史风韵。技艺上采用了虚实对比,在设计出横竖线条的变化后,就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其中的门扇、门框、门斗都采用了传统设计元素,结合现代装饰品,比如钢化玻璃、不锈钢等材料。在设计中注重细微环节,搭配好色彩、材料和构件,让传统和现代技艺相互结合,在入口的两旁设计了绿竹、山石,以及窗格和屏风,同时加入了现代的灯光设计,做好光与影互动的艺术效果,对入口的整体设置而言,充分展现了和静怡真,自然完美的艺术效果。

4.4.2走廊景观的设计

在茶室的中轴线上,布置了最重要的景观走廊,由于是顾客来往的通道,而且连接着前后两个空间格局,因此把景观设计于此,提升整体的韵律和美感。在长廊的入口位置,设置了具有传统风格的立柱,羊皮纸落地灯和中式花格装饰物等,而整个长廊都是黑白相间的色调,体系了阴阳和虚实的关系,地面选择了青石板材料,更加衬托出了古典和优雅,同时能和两旁的自然景观完美结合,让人步入之中就进入了其所营造的基调中,在长廊两侧设置了盆景和柔美的修竹,硬朗的边沿线条和柔软的线条相互结合,形成了良好的衬托效果,茶的品质和竹子的情操互为表里,相互补充和衬托,让整个长廊空间有一种脱俗和清雅的氛围。

4.4.3景观茶座的设计

在原有的布局之上,对其一些小位置做了改动,同时也做了一些新的装修和装饰,保留了古朴的基调后,还加入了现代化的气息,典雅中不乏活力。使用的青石板条,应用的砌筑方式仍然是古典的骑缝方式,而有些位置由于比较特殊,同时也是整体氛围的需要,青石板中嵌入了玻璃设计,在现代的灯光照射下,增添了变化的灵活性,犹如潺潺的流水在青石板上流过,和落地窗外门的山石形成了整体呼应的效果。室内屏风设计中,使用了古典的红色花格屏风,同时加入了现代的设计和色调搭配,应用简单的线条,现代的设计思维,设计成错落有致的图形,不仅有古典的对称美,还融入了一些韵律美。景观茶座中所使用的摆件都透出了古典美,比如灯具、家具和桌子等,和整体的室内设计互相映衬,展现了卓绝的古典美,加入灯光的闪烁,整体环境中闪耀出了现代化的气息。在景观茶座室内引入的室外景观,让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的距离变短,让品茗的顾客多了一丝遐想,增加了空间的流动性和通透性,同时也让人们久在房屋的樊笼里的视野变得舒适而开阔。在现代化分围浓重的信息化社会,可以让压力大,工作繁忙的人们找到一个理想居所,让人们得到了和自然交流,但是又能安心品茗的地点,充分领会了人景合一的设计妙用。

4.4.4庭院景观的设计

掇山理水是我国庭院景观设计的主旨,从而体现一种比较自然的美感,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在设计过程中,巧妙的对花木进行组织,把山和水的位置做科学合理的设计,在一个小小的空间就可以建造出很好的自然景色。其中可以设置绿竹掩映,再加上小桥流水,在柔风的作用下,月色中竹林会投映出美丽的景色,体现了比较自然而古朴的风韵,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来品茗,不得不吟诵一句“庭有山林趣,胸无尘俗思”的诗句。

4.4.5VIP包厢的设计

在对VIP包厢设计中,必须让品茗的客人感觉到舒适而典雅,同时还能感受到传统的含蓄风格,因此在对空间进行设计中,天花板使用线条和块的穿插结合,这些图案都是在传统的木质花纹中提炼出来的,从而应用到了新的材料中,这样就能和墙体完美的搭配到一起,在墙面会有很大面积的空白处,与红色的花格屏风起到虚实对比的效果,再加上灯光的照射,那么在品茶和禅茶的时候,在这种中式空间的美学意境中,体现出人们追求一种比较空灵的美感。而装饰室内的陈设中,要有一定的层次感,使用中式的条案,典雅高档的木质座椅,墙面可以用山水挂灏来进行点缀,在放置一盆或者几盆梅花等盆栽作为装饰,这样能深刻的体会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深刻意境。

4.4.6室内陈设的设计

在茶室空间设计中,人们所使用的器具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在室内陈设设计中要具有观赏价值,茶室室内空间文化氛围与人文情趣才能有效的结合到一起。例如陈设品要一定的文化内涵,这样能让其和整体的室内风格相互呼应,很好的把文化精神传递出来,为品茶的客人们营造出一些情感意境,里面的灯具使用了羊皮纸灯具,屏风是花格图案的,从整体上而言,不仅明确了空间的主旨,而且也丰富了空间的内容。

5总结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品茶习惯也会有潜移默化的改变,但是其绝对不是跳跃的发展,间隔的转变的,因此在对茶室的室内空间设计中,一定要结合传统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来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和创造,不仅能很好的承前启后,而且这种设计让人不会觉得突兀和摸不着头脑。

参考文献

[1]毛斌,李洪.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26(6):607-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