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实训总结范例

茶艺实训总结

茶艺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茶艺;建设;教学

茶为国饮,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随着华人的播迁和文化传播,茶文化已经传布世界。近年来,各地茶文化在“台湾茶现象”的激荡下,茶叶店、以喝茶为主的茶艺馆、酒店内设茶事服务高密度兴起,带动了茶文化的复兴。为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许多中职学校在酒店专业下设置了茶艺课程。

1酒店管理专业增设茶艺课程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的相互包容性越来越强。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对酒店行业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茶被认为是中国的国饮,蕴含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而今,饮茶已成为一种文化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品味的提升,茶艺这一传统文化将人们带入大雅之堂,在酒店中开设茶馆、茶艺室等场所成为酒店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中职学校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确保日常的教学培养模式能与社会需求之间无缝衔接[1]。实际上,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开设茶艺课程可以说是必然。从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出发,为了丰富酒店人才的技能和专业性,提高行业服务质量。中职学校通过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酒店行业需要的茶艺师,不断丰富自身教学经验与市场和企业之间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

2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现状

2.1茶艺课程教学基础薄弱

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茶艺课程教学基础普遍较差。其主要原因有2个方面:①课程的设置问题。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程一般在一年级的两个学期,每学期课时一般在30~36节。茶艺活动所涉及的知识众多,每周短短的两课时对于零基础的学生而言比较难把握新的内容。课程教材根据学校不同选择也不相同,并没有规范统一。同时,茶艺课程的教学内容单一,一般由理论和实训两个模块组成,理论模块大多是传统的茶叶分类知识,实训模块以传统的冲泡技能为主。课程教材方面市面上的教材多,以理论指导为主,鲜少有针对实训的教材。单纯的理论介绍无法把动作要领和冲泡细节真实地还原在学生面前。即便是教师示范也无法控制实操的标准。导致教学活动与酒店专业的特殊性不符。酒店的实际操作更注重理论与动手能力的结合。有针对性、符合中职生的课程设置在专业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②师资的组成。课程教师构成复杂,教师的专业背景各不相同,有些是与茶艺相近专业的,有的是经过短期专业培训后直接担任茶艺课程。俗话说“老师要交给学生半桶水的知识,自身就要具备一桶水的知识”,教师本身是茶艺爱好者但缺乏经验和深入的了解,无法系统全面地带领学生进入茶艺的广阔天地。

2.2茶艺课程实训条件落后

许多中职学校新增加了茶艺课程,但在技术投入和资金方面还不足以满足教学要求。学校实训设备以政府采购为主,一次性经费的划拨经常出现茶具配套不齐全、设备跟不上知识更新、茶叶品类不齐全等问题。茶艺实训室的条件直接影响了教学实训的效果[2]。理想的实训环境,有助于学生学习氛围的培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不断完善管理和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要。

3茶艺课程教改策略

针对于目前中职学校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开设茶艺课程所呈现出的问题,笔者通过不断总结归纳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完善。

3.1固元强本,抓教学

茶艺课程设置必须遵循茶艺师的国家标准要求:①内容上,力求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向导,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针对专业性质,突出职业教学特点。②结构上,针对茶艺师职业活动的领域,按照模块化的方式分别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学习。茶艺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必须对接资格考试。从2014年开始,国务院公布陆续取消的职业资格许可证项目共有434项,其中酒店行业执业资格证也在其中。针对中职学校技能加学历,执业资格证加毕业证,持“双证”毕业的原则,茶艺师资格证变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学校检验和用人单位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参考。根据茶艺师考试教材进行教学,便于标准的统一,也有利于在固定的基础上扩展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在课余也能接触茶艺、喜欢茶艺,那么将有助于学生在本专业上的学习。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社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茶艺社团作为一个平台可以提供学生学习资源共享,知识交流切磋,丰富课余的校园生活。依托茶艺专业建立相对成熟的社团,还有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实践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学生能在学中做、做中学,实实在在地得到锻炼。

3.2完善课程实训及师资配套

针对目前中职院校普遍存在茶艺课程基础建设跟不上教学需求及形势变化的现象,要想促进茶艺课程的发展,不但要对症下药,加大资金、技术投入以不断建设和改善实训环境、条件,还要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的设置充分与实训要求相结合,着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切实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水平以更好贴合茶艺行业需求[3]。例如,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的茶艺实训内容模拟实训环境,进行技能实践和茶艺表演,同时在教学中突出流程及理论知识,从而在这一过程中丰富和加深学生对茶艺、茶类、茶具等方面的认识。此外,茶艺课程的教学中还要注重师资构成,不能闭门造车,既要走出去学习,也要走进来合作。在行业中聘请有专业经验、经历、工作在一线岗位上的优秀茶艺师进行校内外联合教学。专家来校指导,学生也可去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消除实习中的社会心理隔阂。

3.3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茶文化乃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艺是茶文化的精髓和典型的物化形式。每年由教育部门举办的全国技能大赛中华茶艺项目都是一个检验平台。全国茶艺技能大赛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以教育部颁布的职业学校相关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国家中、高级《茶艺师职业标准》规定的应知、应会的要求为评分原则,依据参赛选手整体表现综合评定,全面评价参赛选手职业技能水平。竞赛旨在促进中职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和茶艺技能的提升,帮助其陶冶情操、提升人文艺术修养,促进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改革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通过比赛选拔出优秀的人才,找寻合适的教学培养模式。通过比赛还可以促进教学的改革。

4结语

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高星级酒店及茶艺服务企业对于茶艺人才的需要,将学生培养成为以“高素质的餐饮企业茶艺岗位服务员工”为基本出发点,职业生涯逐步向“高素质的餐饮企业茶艺服务经营管理者”的进阶发展。为完成这一目标,广大中职院校必须不断总结在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设置茶艺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不断对照培养目标与教学成效是否一致,以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为导向,对症下药,从师资、基础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多措并举,分类施策,切实解决目前广大中职院校在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短板,切实提高学生面向社会及行业需求的能力素质,这也是中职教育的应有之义及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宋华英.高职学生茶艺技能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5):198-199.

[2]王晓洋,卜燕红.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以苏州经贸术学院旅游系为例[J].职教通讯,2012(12):42-45.

茶艺实训总结范文2

1.茶艺技能大赛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品位。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中华茶艺竞赛分指定茶艺竞技、创新茶艺竞技、品饮茶艺竞技三个环节。比赛中各具神态的茶具造型之美;茶席设计的意境美;醉人的茶香、甘爽的茶味之美等。这些都向我们展示了真实的茶文化之美,它的美能启发大学生对美的追求与向往。例如在青茶茶艺表演时,体会那“悬壶高冲,春风拂面,乌龙入宫,细闻幽香”等意境之美。茶文化内涵丰富,通过茶艺比赛可提高大学生对美的鉴赏、感悟及创造,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品味。

2.茶艺技能大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茶艺技能大赛中竞赛项有3个环节,其中一个环节为“团体创新茶艺竞技”,要求参赛选手自选茶艺,有关参赛用品选手赛前自备,如主题、茶席、解说、表演、泡茶、创作背景音乐、茶具、茶叶、服装、桌布等,此项环节要求学生一定要有团队合作精神,极大地考验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我们在训练中要求每个学生都开动脑筋、集思广益,结合民俗、舞蹈、器乐、服装等编排茶艺表演,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3.茶艺技能大赛有利于茶文化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和实用”为基本要求,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很难把握它的尺度,而这一要求在技能大赛中却非常明确。如茶艺技能大赛的一些技能项目的竞赛细则中,对试题范围、类型及比重都作了详细说明。例如,比赛知识点包括茶文化基本知识、茶叶知识、茶具知识、品茗用水知识等;比赛技能点包括茶艺准备和茶艺演示,其中茶艺演示要求是:能够掌握各地风味茶饮和少数民族茶饮的操作(3种以上),能够独立组织茶艺表演并介绍其文化内涵,能够配制调饮茶(3种以上)等。这些都对改进教学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4.茶艺技能大赛有利于改革茶文化课程的实训方式。

茶艺技能大赛对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均能注意到二者兼顾,各有侧重。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学时也要注意将基础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折射出实训方式的改革方向,那就是大力推行“教学工厂”的实训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例如,红茶的冲泡,老师理论讲解红茶的特性、冲泡水温、冲泡程序和方法,同时还应突出实际技能操作,老师对个动作分解示范,讲授动作要领及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学以致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练,直至完全掌握其冲泡技能。

二、从中华茶艺大赛对茶文化课程的教学思考

广西职业院校技能高职组《中华茶艺》大赛前期,我院领导和教务处指定由航空旅游学院承办本次比赛活动,组织比赛队伍,确定人选。接到任务后,我们便着手在学校学生茶协会和本学院范围内进行宣传动员工作,分别在茶协、航空服务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和文秘专业中挑选学生。最后经过几轮筛选,最后确定了5名学生。培训过程中,依照竞赛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三个环节的指导。在绿茶、红茶、乌龙茶指定茶艺的指导中,重点让学生掌握冲泡的手法和水温的控制。品饮茶艺重点指导学生能够对冲泡茶汤的色、香、味等情况进行总结性的书面描述。团体创新茶艺指导学生设定主题、茶席,将解说、表演、背景音乐、茶叶、茶具、服装、桌布等融入其中。通过茶艺大赛,我们对茶文化的课程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1.更新课程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和以课堂、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积极创造实践教学条件。通过多媒体演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茶艺表演,将学生引入技能课程的学习,老师对个动作分解示范,学生反复操练。同时,课堂教学应与就业岗位对接,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要、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等内容接轨。21世纪随着茶文化的复兴,不论是商务洽谈、拜访,还是政务活动及人们休闲养生,都需要大量的知茶、懂茶的人员。我校航空旅游学院将航空服务、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等专业教学计划中都加入了茶文化与茶艺的课程,普及茶文化知识。鼓励老师改革教学方法,建立了茶艺实训室,为茶文化教学提供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增强教师的技能水平,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生的比赛成绩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指导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我校的指导老师都不是科班出身,涉入茶文化领域时间也不长,亟需提升技能水平。特别是综合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老师平时多学习、多积累,提高实践应用和动手操作能力。做到既能言传,又能身教,以自身高超的技艺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校企合作,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茶艺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茶艺;传统文化;研究;教学方法

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用品之一,茶代表了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和渴望。喝茶可以培养人们高雅的情调。对于泡茶,则体现了泡茶人的心意,从而使泡茶人得到身心的放松。茶艺既丰富了我国的茶文化思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启迪了人们的心灵。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于茶文化的需求,发展我国传统的茶艺,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将茶文化继承和发扬。这样不仅能提升管理者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还能提高管理者的内涵,促进茶艺的传播。

一、酒店管理茶艺文化的现状

在目前民族茶艺文化繁荣复兴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于茶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通过引进茶艺人才,发展茶艺的技术和内涵,既能满足社会对于茶艺人才的培养需求,同时也能为高职院校注入新的活力,很好地传承民族的茶艺文化。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古代,茶艺经常与舞蹈音乐等相互结合。通过对茶艺的欣赏,人们除了可以品尝到美味的茶之外,还可以对茶艺文化中的内涵进行一定的体验。这使得人们的精神世界得以丰富,同时也培养了人们的文化修养,洗涤心灵的同时,也熏陶了人们的艺术气质,陶冶了人的情操。在当今社会,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加上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许多人都开始关注茶文化。社会需要懂茶艺的人才去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在茶文化日益盛行的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产业也开始进行与茶文化的深度融合,通过借助茶文化的强大渗透力,去实现自身产业的壮大发展。在酒店管理行业,管理人员也经常以茶文化为基础,去开拓酒店市场,拉拢客户等。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酒店管理行业不得不培养茶艺人员,并努力提升茶艺人员的素质,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也满足社会的需求。目前,虽然许多酒店管理专业都兴起了茶艺人才的培养,但对于高素质茶艺文化人才的培养,人才依旧不足。每年高职院校向社会输出许多精通茶艺文化的人才,很快都会被社会一抢而空。在人才数量不足的情况,茶艺文化人才的素质也不够高。许多茶艺人才学到的技能和知识,远远无法达到产业的满意标准,经常需要产业自行进行茶艺文化的经验培养、工作教学等。所以,高职院校不仅要加大对于茶艺文化的人才输出数量,还要努力提升茶艺文化人才的培养质量,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茶艺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基础薄弱

许多学生在没有进入高职院校以前,没有接触过茶艺这门课程,这使得学生对于茶艺文化了解不够。学生的专业基础薄弱,加上院校里要学习的专业课程多,如酒店管理等课程,使得学生学习压力增大。学生学习茶艺的时间不够,而且每一节课的时间都非常短,这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茶艺这门课程。在大学里,茶艺课程一般都包括对茶艺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即使课程内容设计得当,但因为时间不够,学生也不能真正学好这门课程。

(二)教材具有局限性

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大学老师来说,茶艺课程的选择都非常重要。教材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高职院校的茶艺专业课本来讲,类型都过于单一。并且有的理论知识偏向学术,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许多课本只涉及知识的讲解,并没有相应的视频演示或者音频讲解等。这使得学生的课程内容相对枯燥,无法引起学生对于茶艺文化的兴趣。

(三)课程实训室的建设水平较低一

般而言,因为高职院校的经费有限,许多实训室都无法真正满足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能培养的需求。实训室的建设管理直接影响学生对茶艺知识的动手实践,如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真正需求,势必不利于学生的茶艺技能培养。

三、培养茶艺文化专业人才的途径

(一)加强茶艺实践

对于许多茶艺专业来说,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于茶艺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对茶艺文化的实践。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课程,加强学生知识的夯实,让学生去实践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实践教学不仅能很好地实现对茶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同时实践也是茶艺文化真正的落脚点。根据目前社会的人才需求,茶艺人才应该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实践课程需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目前,许多学校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基地,让学生能够有地方实践茶艺知识。但因为经费有限,或者师资力量不足等,许多学校的茶艺文化实践基地不够齐全,远远无法满足对于人才的培养需要。因此,高校可以通过社团进行茶艺的传播,让学生在社团中自行组织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加入社团,让学生在社团里自行组建茶艺小组,甚至可以一起组织参加茶艺活动,组织茶艺竞赛等。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到酒店中心去学习和操作实践过程。学生到企业学习的行为,不仅可以为企业丰富培养刚毕业人才的经验,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企业工作的流程,熟悉企业的人才需要。这不仅能为学生今后的茶艺工作打下一定的实践基础,还能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茶艺工作经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茶艺的理解和认知。

(二)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许多学生在上高职院校之前,对于茶艺文化知之甚少。学生的学习没有基础,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因此难以实现很高难度的教学目标。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茶艺文化是一个具有文化底蕴的专业,学生不仅要了解茶艺文化的知识内容,还要培养自己在茶艺方面的文化内涵。比如,学生需要学习茶艺历史等。这对于学生而言,更加具有难度。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比如在第一学期,就尽量将课堂目标设置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拓展,而期末也只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第一学期教师通过对学生简单的教学,让学生先对茶艺文化有大致的了解。而对于实践操作环节,第一学期就尽量以教师演示为主,不过多地涉及学生的动手操作,教师也不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中。而在学生的最后一个学年,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目标。通过为学生多设置一些实践活动内容,以技能学习为主,让学生真正地将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发挥出来。这样合理的教学目标设置,不仅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于茶艺知识的学习需求,同时还能让学生很好地结合两者,最终实现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茶艺技能培养

对于教师而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需要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只有教师真正具备了充足的理论知识储备和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对于高校的茶艺老师来讲,许多人都欠缺茶艺的实践能力。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既可以让教师深入企业中去学习茶艺技能,同时也能让企业工作人员到学校内进行茶艺技能的讲解。通过讲座或者兴趣课堂等,教师和企业工作人员都可以为学生传授茶艺技能,同时企业人员还可以为学生传授一定的茶艺经验。

(四)改进茶艺文化专业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在学生对茶艺文化的学习中,一般都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然后在实践课堂进行动手实操。虽然整个教学流程满足了学生对于茶艺文化的内容需求,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学生的学习以教师的教学为中心,忽略了学生自身的自主性。学习茶艺文化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品味和体验内涵的过程,倘若一味地以教师为核心进行教学,势必会引起学生对于课堂的厌倦,学生不能很好地对课程产生兴趣,不能自主加入学习过程中。茶艺文化本身就是需要自己品味和欣赏的内容,这势必会造成学生无法真正理解茶艺文化的精髓,体会不到其中的内涵。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使学生丧失了一定的个性,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对于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提高积极性,产生对于茶艺文化的兴趣,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将课堂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课堂的推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去引导学生学习,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比如,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自信心。或者教师可以在教学环节通过主动向学生提问,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引发学生思考等。学生通过主动思考,能够很好地调动自身去理解茶艺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加深了学生对于茶艺文化的理解。再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进行学习,然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学生的学习肯定不如教师对于学习的理解和行为。因此,当学生的学习过程出现不恰当的时候,教师便可以提醒学生,为学生提供指导方案等。在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补充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学生积极沟通交流,尽量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甚至提出自己内心的困惑等。除了学习行为的指导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补充学习内容,或者通过提醒让学生自行补充课本内容等。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也为教师观察学生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等腾出了时间和精力。只有教师真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茶艺文化的内涵,从而提升学生的茶艺文化知识内涵和茶艺技能。其次,在教师向学生教授茶艺文化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时,因为课本教材的枯燥,加上一些教师只懂理论,在实践环节能力较差,教师无法向学生传授接地气的理论知识,讲解偏学术化,这使得学生很难真正体会茶艺文化的知识内涵。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浅显易懂且富有趣味性、审美性的课堂内容,并尽量用学生易懂的语言去表达教学内容。茶艺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情调的文化艺术,倘若教师将其讲解得太复杂,学生容易糊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茶艺文化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示范或者演示茶叶技术,或者通过播放视频等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茶艺文化。或者,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交流互动,让成绩好的学生亲自教相对较弱的学生。对于学生而言,彼此的沟通会更加容易,同时也能促进彼此关系的发展,这对于优化班级学习氛围非常重要。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茶艺文化,经常与音乐,绘画等艺术相互结合。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为学生提供好的茶艺文化教学环境,比如在教室内挂上一些书画,或者结合课堂内容点一些熏香,或者放一些经典的古乐来烘托整个茶艺教学的氛围。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对于学习茶艺文化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真正体会茶艺文化的调性,品味和欣赏茶艺文化的精髓。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解茶艺文化的历史故事等,让学生从趣味中体会到茶艺文化,了解茶艺文化渊源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茶艺文化的理解。再次,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分模块教学。对于高职院校的茶艺课程,学生需要学习茶叶识别、茶水冲泡,还要学习茶礼仪、茶席设计布局等模块。在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模块较多,且茶艺具有一定的流程性。因此,教师便可以根据茶艺的流程,为学生合理设置分模块教学。这种将茶艺过程分开进行讲解的过程,既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的系统化学习,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总结归纳,将茶艺的流程贯彻到底。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环节中,对于学生的反馈评价也非常重要。因此,为了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有更加准确的认识和评价,教师应该定期评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开展期末测试,或者周末小测,或者课堂测试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成绩,来反思自己的学习。除了测试之外,学生平时的作业情况也需要教师的评价。比如,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以鼓励的方式去评价学生,而不是单单以正确率去评价。教师还可以去评价反馈学生的课堂情况,如出勤率、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来说明学生的学习情况。除了教师可以评价学生之外,学生之间还可以形成互评。比如,教师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堂上开展实践活动、知识竞赛等。这时学生便可以在活动中进行互评,从而在了解他人的同时,也实现他人与自己的对照。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更容易促进学生的反思,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促进学生对于茶艺专业的学习。最后,在茶艺文化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虽然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和懂得茶艺文化,但毕竟茶艺文化是一种需要感性体验的文化。其中,学生需要嗅觉、触觉和视觉的结合。这种充分调动感官去体验茶艺的过程,让学生的茶艺文化学习离不开创新能力。茶艺文化都有自己的灵魂,同一种茶,不同的人泡出来就不一样,甚至温度不同,手法不同,都会对茶本身产生影响。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指导,去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学习和模仿。比如,教师可以在实践课堂中,将一个词语作为茶艺课堂的主题,然后让学生自行发挥。学生根据教师的关键词,去挑选茶叶并进行合适的配比,同时也可以自己设计手法,选择水温等。这种全自主的方式,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对于茶艺的深入理解。又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去品味一杯茶,并通过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对茶的感受,或者自行为茶编一个故事,写一个小文案等。这种去表达自身感受的行为,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去理解茶品味茶,还激发了学生对于茶的想象,培养了学生对茶的创新能力。在茶文化中,好的茶艺代表着一个人的气质。通过对茶艺文化的创新,学生也能在陶冶自己情操的同时,升华自己的精神,提升对于茶艺文化的专业度。

四、结语

茶艺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茶艺课;教学创新

茶,源自中国,盛行世界,既是全球同享的健康饮品,也是承载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名片”。总书记曾殷殷叮嘱,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2020年5月21日,总书记在第一个“国际茶日”上提到“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作为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从“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的经典论述,到“万里茶道”“茶酒论”“茶之友谊”“茶之道”“茶之缘”等“茶叙外交”,均体现着总书记对“中国茶”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交流的重视。茶产业的发展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绝佳阐释。

1高职院校开设茶艺课的必要性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全球产茶国和地区达60多个,饮茶人口超过20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中消费型的“休闲旅游”和“健康产业”已高速发展。茶饮行业成为改良人际关系、提升交际氛围的一种现代消费服务业,不仅能满足现代消费的需求,符合当代社会文化理念,更能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品质,因此,茶行业作为一个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除了对喝茶的需求量增加外,对喝茶的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由“喝茶”到“品茶”,“茶艺”的应时发展,使其成为一种时尚,更是作为一种职业技能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除茶馆外,各种商务交际场所也对茶艺技能有很大的需求,茶艺技能人才市场需求高,就业前景广阔。1999年国家劳动部正式将“茶艺师”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1800种职业之一,2002年11月8日《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正式颁布。茶艺师是一个文明、高雅的职业,是国家职业技能工种之一,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列入国家商务部职业教育培训课程之一。学习茶艺,有益于人修养的提升;掌握茶艺,对于职业院校旅游大类专业学生,从就业、择业,以及职业生涯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酒店服务、文化艺术和学前教育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中开设茶艺技能课,有助于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职业技能。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广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桂政办发〔2019〕117号)指出:挖掘、整理广西茶文化,讲好广西茶故事,打造广西茶元素文化标志,培育茶文化精品,创作广西茶历史文化歌曲、电视剧、短视频等,发展茶文化经济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民族文化自信来源于本土传统文化资源,而茶文化是最具本土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高校责无旁贷地应该成为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阵地。如何在中华传统茶文化教育资源方面实现共建共享、协同发展,助推“文化自信”国家战略,是高职院校需要深入探讨的方向。

2信息化教学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总书记2021年4月19日在考察清华大学时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要研究真问题,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要坚定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信息化教学,研究主体对象是教学,中心词是教学,信息化是定语,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更好的教学。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以信息技术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2012年第一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在南京举办,此后,各地更加重视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各职业院校对大赛的准备更加充分,参赛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了更大提升,参赛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活泼、艺术性和新颖性更加突出,展现了职业院校教师的娴熟技能、良好风貌和综合素质。近年来,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将茶艺课程纳入高校专业教学以来,专家学者围绕茶艺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等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尤其是针对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研究逐年增加。高职院校积极打造以“茶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以“茶叶+”思维积极推进相关专业改革,打造对接茶产业链的专业链,开展“全民饮茶,茶香进校园”,“千人茶话会”等活动,这些实践研究有声有色,令人耳目一新,也富有成效。这些教学实践的成果为高职院校开设茶艺课奠定了一定基础,有利于高职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3高职院校茶艺课课堂教学现状

3.1传统茶艺课教材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新时代的高职院校茶艺课课程建设应该采用“厚基础、宽口径”的理念,注重创新性、技术化、跨学科性及应用性,强调学生思维、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但是目前较多高职院校的茶艺课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强调理论基础和思辨能力而忽视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教材和教学内容等没有与职业技能岗位需求挂钩,市场上的教材千篇一律,没有一定的特色,存在不能与时俱进的问题。

3.2信息技术时代媒体资源与茶艺课堂教学融合度不高

信息化时代媒体资源具有即时、超容、超时空的特性,能够打通传统课堂资源的壁垒,但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在传统茶艺课教学中的融合度不高,课堂教学手段单一化,同时,教学师资不具备茶艺技能的居多,由部分行政人员兼任的教师常见,年轻教师教学任务重,对茶艺课教学创新不够,经验不足,指导茶艺实训或实践缺乏经验,没有充分利用产教融合的方式开展教学,较少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助力课堂教学的开展。

3.3茶艺课课堂管理方式仍旧落后

信息化时代,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教学授课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课堂教学已逐渐从传授式-多媒体-“互联网+”-“智能+”教学的改革转变,在人才培养、金课建设等方面对课堂教学提出更新的要求,但传统茶艺课堂强调的是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学习为辅的教学模式,课堂管理方式没有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没有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授课,不能较好的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对落后。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处于00后,学生接受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能力较强,获取信息较快,但容易出现课堂上开小差、玩手机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甚至出现对不感兴趣的课堂缺课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课堂教学管理方式的落后造成的。

3.4对中华传统茶文化认知不到位

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学生虽然学习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和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较多学生对茶艺课课程不了解、不重视,缺乏对民族茶文化知识的认知和传承的精神。校内配套进行茶文化展示的平台较少,学生参与校外茶文化研学实践机会不多,学生在自主学习下实践能力较弱,需教师进一步指导。

4高职院校茶艺课“一悟四维六环”的教学创新模式

4.1一悟一悟即结合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高职院校茶艺课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应该结合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条主线,突出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教师教学为辅的理念,通过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平台,课前让学生完成课堂基础理论的自学并答疑,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侧重于检验学生自学的成效,让学生形成较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实现教学从“悟—知”,提高学生学习的“知行力”的同时,让课堂更加的“有知有味”,才能达到教学内容的入脑入心。学生只有懂得“会学”(悟),才能实现“学会”(知),“学思见悟”方能“以知促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提升专业岗位技能,实现知行合一。

4.2四维。思维指“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资源的提供—学习过程的陪伴—学习结果的评价”四个维度。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环境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特色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能体验不同教学情境的感受,实现教学在高度还原场景的真学真做,为学生创设不同学习情境,能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体验感;教师作为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个性化、网络化、互动性、虚拟性、直观性、趣味性等特点,为每位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学习计划,制作直观而有趣的教学课件、教学微课等,为学生学习提供可用可选的丰富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要在互联网上与学生积极互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成为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实现从学生认知-教师跟踪-学生分享-教师点评-教师总结-学生反思的教与学过程的创新,完成学习过程的陪伴;同时,教师可以以教学成效为导向,分别从设置教学任务、课堂、课程三个维度,针对性的进行评价标准的制定和权重划分,可参照职业岗位技能需求细化各项评价标准,可以由学生担任小考官,对某个任务知识点完成情况互相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实现课中任务评价和课堂评价相结合的全过程性评价,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企业专家点评-期末总结性评价--课后持续性课程评价等评价方式,依托第二课堂以赛促教、以教促学,第三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实践能力拓展等,持续进行课程教学评价闭环系统。

茶艺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茶艺教学改革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很多高校为大学生提供免费的创业场所和孵化基地,并给予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助力创业项目开展和实施。我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又是产茶和饮茶大国,茶文化不应成为大学生们的文化膜拜,而应该让年轻一代真正了解茶文化,并通过创新创业的平台让璀璨的茶文化开出更艳丽的花朵。由此,高职茶艺课程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责任和使命,茶艺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1创新创业背景下茶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大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不够全面客观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既是以茶为媒介的生活礼仪,又是修身养性之方式。古语云“茶味人生”,茶入口时苦涩而后甘甜,亦与人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茶文化礼仪中,又包含了儒家思想“温、良、恭、俭、让、孝、悌”,其蕴含的传统道德标准和修身养性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素质养成有重要作用。茶有诸多优势,但是经调查研究表明,85%以上的大学生认同茶有诸多功效,但是很多人却认为喝茶是慢生活,应该属于中老年群体,茶又是苦涩的,没有一杯奶茶一杯咖啡来得畅快便捷。因此,大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客观,意识的转变也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1.2茶艺课程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创业元素

茶艺课程围绕茶艺师的职业标准进行内容设计,主要包含了茶历史文化、茶类识别、茶叶审评、茶席设计和茶叶冲泡等内容,还停留在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层面,而缺乏创新创业元素。如茶席设计板块,通常利用2个学时,告诉学生茶席设计包括哪些元素,顶多举几个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优秀的茶席应如何设计,而缺乏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应在理论知识学习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茶艺课程应结合创新创业目的,拓宽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结构扩展深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1.3茶艺课程创业师资明显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仅要注重大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积极培养创新意识、创新实践和创业思维的能力。但校内专任教师多侧重于传统教学内容的传授,由于缺少企业经验,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方面存在短板。因此应积极搭建校企深度合作平台,吸纳企业专家加入茶艺课程教学团队,开发设计创业教学内容,构建可操作性强的创业实训项目和对应的评估机制。对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部分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资金、师资、技术支持等,为部分同学创造创业孵化基地。

1.4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为推动就业和维护社会秩序,国家大力支持大学生积极创业,开展创业项目,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例如,在资金方面,国家不仅向大学生提供了无利息贷款,一定额度范围内,还可以免除大学生贷款利息,为学生提供免费的登记、注册、法律、税务以及管理等相关咨询服务,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创业门槛[1]。虽有这些利好的政策,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并不高,经过调研显示,约有80%以上的学生认为,创业虽然很美好,但是风险很大,创业需要综合能力,不仅需要资金链的支持,还必须具有前期调研、产品市场定位、产品推广、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挑战,大学生对创业具有畏难情绪。因此,在茶艺课程教学中,应聘请企业专家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开设创新创业专题内容,融入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创业。

2创新创业背景下茶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在深入剖析旅管专业茶艺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课题组在新的一轮教学中,结合创新创业要求,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顶岗实习、社会服务、校内爱心茶室的实体经营入手,积极进行改革,融入创新元素,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创业能力。

2.1以创新创业为导向,丰富教学内容

旅管专业茶艺课程作为专业拓展课,共36个学时。在原有茶的历史和文化、饮茶健康、六大茶类识别、冲泡实践等内容基础上,加大了茶叶审评、品饮内容,由原来的3个学时增加到6个学时;茶席设计内容由原来的理论教学调整为一体化实践教学,由教师讲转变为学生做,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茶席作品;根据旅管专业特点,增加茶旅线路设计板块,将旅游线路和茶文化体验游相融合,每位同学设计出独具特色的茶旅线路,从而丰富主题旅游的内涵。根据创新创业的要求,增加茶楼经营与管理和茶的健康调饮两大板块内容,茶楼经营管理请企业专家以讲座的形式为学生们分享交流,茶健康调饮板块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合理搭配调饮食材,并通过实际的比例调整,设计出一款专属于团队的特色调饮茶。

2.2以上好一堂课为目的,校企双师联手搭戏台

学习茶文化知识,关键还要落实到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了解茶楼中茶艺师们的工作日常。因此,在教学模式上、创新教学方法,应在运用信息化手段的基础上,积极搭建校企深度合作平台,构建校内校外双师教学团队。在教学内容版块中,邀请企业专家一起备课一起上课,帮助学生既了解到茶文化的理论知识,又能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比如,在茶艺服务仪态训练板块中,有2个学时,前半小时由校内教师为学生讲解在茶艺服务中对茶艺师的坐姿、走姿、仪态及茶具拿取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剩下的课堂则交给来自茶楼的茶艺师,她们会结合茶艺师工作流程以及茶楼服务的实际案例,教授学生们正确的迎宾、坐姿、走姿、仪容仪态、冲泡手法等具体要求,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的标准。

2.3以社团第二课堂为手段,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在课堂学习基础上,依托学校大学生茶艺社团,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通过沙龙、讲座、茶会、茶席设计、鉴茶斗茶大赛等形式,丰富学习内容,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增强对茶文化的兴趣。通过武汉每年近四场的茶博会,给学生布置茶博会调研的专项任务,从而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茶企,为学生们打开一扇了解茶行业的门;通过自主设计茶会,从茶会策划、茶品准备,到会场布置,再到品鉴活动的冲泡、讲解、品鉴,完成一条龙服务,带领茶客在享用茶的独特滋味的同时,领略茶文化的魅力;通过茶席设计,激发旅管专业学生创新创造的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共同协作,从作品主题、创意思路、背景音乐、茶品选择、茶席展示等要素进行创作,展现各个团队的风格和特色;通过鉴茶斗茶大赛,调动学生们学习兴趣和热情。武职“凌家秋茗”品茶鉴茶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赛项分为参加斗茶大赛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每届历时近一个月时间。初赛是对10种茶样的茶类和名称进行识别;复赛是通过品饮五款茶汤和观察叶底,来确认茶类和名称;决赛则是以茶艺表演的形式展现综合技能。

2.4以企业认知和顶岗实习为媒介,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动力

在旅管专业茶艺课程中,增加企业认知的环节,利用2个课时或第二课堂,带领学生到茶楼茶企进行参观交流,初步了解茶艺师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职责,初步建立对茶艺师的职业认知;在旅管专业的顶岗实习环节中,加入了茶企板块,根据双向实习选择,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茶楼顶岗实习六个月。并鼓励其他学生利用周末或寒暑假到茶楼实习。学生通过茶企顶岗实习或兼职实习,全面了解茶艺师工作规范流程、提升茶文化知识内涵、茶叶冲泡技能以及店面管理和销售技巧等。通过茶企的实践体验,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例如,合作企业八马茶叶集团,就有发展集团员工为股东,鼓励员工开设门店的项目,可以有效助力学生创业成功。

2.5以社会服务为窗口,增强学生茶文化传播自信心

秉着“惜茶爱人”的茶文化精神,依托大学生茶艺社团和大益爱心茶室,鼓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服务,投身公益、服务他人、回报社会。截止目前,旅管专业学生参与的社会公益活动近十场,幼儿园、小学、高校、社区、留学生、转业军人等都成为旅管专业学生开展茶文化公益活动的场所和对象。目前,部分优秀学生组成3~5人技术小组,为新开业茶楼做技术指导和服务支持,店面管理、泡茶待客、销售茶品等方面都做得游刃有余,得到企业方的高度认可和评价。

2.6以大益爱心茶室为依托,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孵化基地

武职大益爱心茶室自2014年9月正式开业以来,承载了教学、培训、对外接待、社会服务、创业经营等多种功能和职责。目前,茶室成员由大学生茶艺社团学生组成,共有66名成员,来自全校的各个院系和专业。茶室机构分化明确,有艺术团部、宣传部、财务部、后勤部和市场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茶室运营时间从上午10:00到晚上9:00,根据成员们空闲时间进行班次排定和调整,由学生自主经营管理。旅管专业的学生在茶艺课期间,分配到茶室运营的各个时间段里,真正了解茶楼经营的流程及模式,实现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

3茶艺课程教改实践效果与反思

通过茶艺课程教学内容的丰富延展,教学方式方法的调整,旅管专业学生在学习兴趣、知识技能、创新创业意识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创新板块中,鼓励学生们自主设计茶席作品,将一个班的学生5人一组,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共同商议茶席主题,根据主题内容,进行任务分工,并将设计好的茶席作品进行总结,形成完整茶席文件,包括主题、主题创编思路、背景音乐、茶席图片、茶席视频等进行归档,每个班再集合到一起,形成一本作品集,同时还把每组作品上传到网上,邀请网友进行投票。一系列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利调动了每位成员的积极性,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创业板块中,鼓励旅管专业学生参与到爱心茶室的经营管理中,了解茶楼经营管理和运作模式,值班排班甚至盘存,学生们都亲力亲为,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除此之外,鼓励学生利用社团微信公众号[2-3],选取大学生感兴趣的花茶品种,进行茶品销售,增加了网络销售的实战经验。通过茶艺课程的改革,学生们的创新创业意识有所增强,但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标还很远。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把校外的茶艺创业课程引进校内,开设茶艺创业人才孵化班[4],校企双方共同承担茶艺创业课程,开发创业教学内容,构建创业课程体系,完善创业人才管理和评价体系,从而真正地实现为大学生们创新创业教育保驾护航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若尘.利用新媒体对茶学思想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12):185-186.

[2]韦江南,韦青杏,邱勇强.高校社团发展中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和使用[J].通讯世界,2016(22):246-248.

[3]陆子青.微信公众号提升校园信息传播与服务:以复旦大学为例[J].数据通信,2016(1):50-54.

茶艺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产教融合;实训教学;高等职业教育;实训体系

近10年来,中国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时间采用“产教融合”方法,这也是中国对此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和办学方针[1],新时期高职教育要着力发展并且加以创新。2017-10-18,在“”报告中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高职教育实训体系是“产教融合”的具体体现。它有教学性、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生产性实训。目前中国高职院校中,校内生产性仿真实训基地处于刚起步阶段,包括学校自建型,企业和学校共建型,行业、政府、企业和学校联合共建型[2]。主要突出实践教学,是一种以产品生产为主,服务市场为辅的新型实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为师生模拟出真实的职业情景,还能够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1高职学校生产性实训教学研究的意义

关于“产教融合”,近年来,教育界使用过的表述方法有“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产教结合、产学合作”等。笔者认为“产教融合”内涵更加丰富。“产教融合”中的“教”有两种内涵,一种是“教学”,另一种是“教育”。“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需求与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办相对应的专业产业,产业与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将学校打造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三位一体的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利益、发展共同一体的办学模式[3]。综上所述,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搞好酒店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教学,有着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当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已经很难再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4]。酒店管理专业开展实体产业,并将它与教学相融合,学生也可获得难得的锻炼机会。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对所学知识加以理解,还可以增强他们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产教融合还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的激情,锻炼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向前探索的能力。

1.2有利于“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目前职业院校的现状为,教师大多是直接从普通高校研究生毕业,尽管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大多数缺乏酒店相关工作经验,因此知识应用能力不强,实际操作达不到所要求的水平。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5]。学校开设实训基地,想让专业课教师通过参加实践从而提高实践工作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资环境。与此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运用第一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第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两大结合,这对于提升自身业务素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而大大推动了职业院校“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1.3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职业教育的目的性十分明确——就业,而当今市场也需要大量位于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优秀人才,比如技术、管理、维护、销售、服务等方面。技能性、职业性、实用性是职业教育给予他们的特征,因此在市场的选择下,这类人才可以更好地在相关领域中利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潜力。“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的培养理念正是这种需求的集中体现,因此,大力推广和提倡这种培养理念的缘由显而易见。

2酒店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教学的经验

与本科院校相比,中国高职院校缺乏学习知识的动力,意志不坚定;对知识追求的欲望相对较低,缺乏竞争意识;自我培养意识较差;同时,在教师技能培训方面,不仅缺乏渠道,而且高职院校将专业实践能力培训仅仅作为一种行政要求,并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以致调动不起教师的积极性;加之教师教学模式的陈旧[6]等,这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好,教师与学生双方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针对这些问题,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旅专”)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强化校企合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改革,从而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摸索总结出一套独特经验,包括以下几点。

2.1培养学生面向“产教融合”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7]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海旅专拥有实训酒店等多个实训基地在生产性实训教学活动中,以班级为单位,实行总经理负责制,班级自筹资金作为实训活动的成本,自主采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总经理下设财务处、人事处、后勤处及实训点负责人。经营实训场所分别为实训楼大堂咖啡吧、酒吧、茶艺室、休闲中心啤酒屋。实践内容包括学生自制咖啡及咖啡运营、调酒及酒吧经营、茶艺、葡萄酒侍酒、电子商务等。岗位设置有前厅接待、收银、客房服务、茶艺调酒等,开创“平台教学+岗位轮流”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在上海旅专“面向国际、依托行业”的办学理念下,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校外多家星级酒店合作,输送专业人才,并与国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派遣学生赴国外实习实践,扩大学生视野,培养高端技能型、管理型专门人才。

2.2培养教师面向“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要实现“产教融合”,教师一方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又是课程教学的主力军。上海旅专执行教师准入制度上,录用学历高且有酒店实践经验的教师;在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中,鼓励青年教师到校外星级酒店挂职锻炼和调研,使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和技能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另外,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海思酒店)对专业教师进行有计划的锻炼和培养。例如上海旅专海思酒店前台系统(PMS)上线时,在课程培训过程中,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的带领学生共同完成酒店前台系统(PMS)的学习和实践,包括宾客预定、登记、退房、夜审等。这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科研的创新增添了新的内容,这样“产教融合”地理念将会更好地体现在教师的课程教学中,“产教融合”的内涵也会进一步升华。

2.3课程改革面向“产教融合”

为了使课程改革更好向“产教融合”靠近,高职院校决定课程改革必须与师资力量、培养对象、教育体系相结合。上海旅专大力推行“产教融合”,强调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提高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强调实践性、体现高教性”为基本点,沿着这条思路走下去,培养中高级管理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3酒店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教学的建议

高职院校是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综合教育学校[6],因此“产教融合”成为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结合上述上海旅专的三条经验,对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面向“产教融合”提出以下建议。

3.1加强学生酒店各项服务技能实训

酒店各项服务技能是酒店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涉及的环节较多,有前厅接待、客房技能、茶艺调酒、综合管理等环节。运用项目导向型和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每一环节操作技能,通过项目和任务的完成,促进下一阶段技能的实践,最终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3.2提高专业教师技能水平,转变教学方法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职业院校教师的培养不可忽略,力度需大大加强,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首先,高职院校应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结合专业教师的学科特点,制订和完善教师培训管理体系,开展不同种类模式的培训。通过安排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指导专业教师实践操作,深入了解生产实际中的各类问题。定期开展“双师型”教师专业实践教学模范的展示活动,选择理论水平丰富、技能水平高的教师进行“一对多”实训教学,既为其他教师起到示范作用,又可以相互交流切磋,共同进步。鼓励教师多渠道联系岗位实践单位,同时建立奖惩管理体系,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3完善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联动的课程改革机制

高职院校牢牢抓住培养社会有用之才的目标,需要掌握当下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和数量的信息,通过完善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联动的课程改革机制,一方面,可以掌握人才市场最新动态信息;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得到技能的提升,有助于优化高职教育课程机制。生产性实训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体现出“产教融合”。因此,“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宋永兴.高职院校产学结合模式与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36.

[2]何志贵.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5):158-160.

茶艺实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茶文化

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关于茶文化的诗词和散文数不胜数,从中体现出了文学家对茶文化的推崇,正是因为他们真挚的情感和精巧的构思才诞生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在当今时代仍然广为流传。自茶叶流入西方国家以后,经过了数个世纪的发展,现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俗习惯透过茶文化清晰展现了出来,加强对茶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英语国家及英语文化产生深层次的理解,通过与本国文化的对比分析,学生脑海中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了深刻印象,之于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茶文化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会给教学活动的开展注入勃勃生机,有利于学生英语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协同发展。

1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茶文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 茶文化融入的必要性

首先,茶文化中包含着繁复的礼仪和人生哲理,通过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茶文化,教师将会潜移默化的渗透为人处事道理,培养学生谦卑、守礼的美德,使大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学习英语知识,不因一时的进步沾沾自喜,经过不断的积累和沉淀而厚积薄发,学生的英语基础会得到夯实,进而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其次,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学习积极性被大大打消,而融入茶文化可以有效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对中西方文化予以准确掌握,英语学习难度大幅降低,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习英语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通过渗透茶文化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大学生将会树立远大的理想,克服英语学习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和挑战,争当对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展现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风范。

1.2 茶文化融入的可行性

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出现理解歧义的重要原因在于中西方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性,茶文化作为中西方国家高度推崇的一种文化理念,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会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于现实生活,对教师的文化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环节向学生传递自己对茶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加强了师生互动,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有了清晰了解,制定的英语教学方案会更具可行性和针对性。茶文化作为中西方文化中共有的元素,恰恰符合了文化对比需求,教师用妙趣横生的语言解读茶文化,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引起学生深入探究茶文化的欲望,英语课堂不再是一潭死水,学生的踊跃参与会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教师在讲解英语文化时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效果能够得到可靠保证。

2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茶文化应该遵循的原则

2.1 模块融合原则

有些英语教师认为茶文化的碎片化处理是极为必要的,应贯穿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茶文化内涵,加深与教学内容的融合。这样会加重教师的教学负担,频繁提及茶文化让学生感到十分无趣,学习热情下降。若能够以模块的形式设置,系统性的呈现茶文化内容,会起到截然相反的效果,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之感,学生对趣味盎然的茶文化抱以期待,迫切想要挖掘出茶文化背后的故事,英语教学参与度相对更高,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也会更加有效。

2.2 学生参与原则

新课改背景下,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保证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茶文化的融入要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强化师生、生生的互动,对学生予以综合客观的评价,教师更加了解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励,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全身心投入英语文化学习中,学生的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将真正成为现实。

2.3 文化渗透原则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茶文化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理解英语文化,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英语核心素养。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遵循文化渗透原则,让学生知道不同职业场景下应该如何准确规范的应用英语知识,借此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跨文化交流活动中大学生的表现更加亮眼,产生了学好英语的强烈自信,可见茶文化的融入具有无与伦比的现实意义。

3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茶文化的有效策略

经由上文分析可知,茶文化的融入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重大突破,会推动英语教学改革进程,以模块的形式融入茶文化,设置多种职业场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同时拓展英语教学阵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加速学生英语知识和英语文化的内化,学生的素质能力会得以协同提升,真正达成知行合一的先进理念。茶文化的渗透思路如下所示:

3.1 举办茶文化专题讲座

要想增加高职英语教师对茶文化的认同感,必须要构建相应的教学机制促进茶文化的融合,科学设置茶文化模块,给教学改革提供指导,在英语教学中专门讲解不同国家的茶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比如说举办茶文化专题讲座,教师可以到互联网上搜索茶文化知识,精心设计讲座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师传授茶文化知识以后,可以让学生自由提问,将茶文化内涵予以进一步拓展,组织游戏、竞赛等活动检验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程度,茶文化会自然而然的渗透到学生的心中,唤醒学生对比中西方文化的意识,这对学生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就会运用英语思维来思考问题,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3.2 整合茶文化知识

茶文化的讲解应该有明确的大纲,将各个知识点清晰的罗列出来,英语专题教学各个环节得以环环相扣,从茶具、茶艺延伸到意识形态领域,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进行熏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学生会知道中国和西方国家在茶文化方面有着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文化意识得到增强。也就是说,教师要由浅入深的讲述茶文化,知识传递以茶具的介绍、泡茶流程、鉴赏关于茶的诗词书画为主,然后引导学生挖掘茶文化的精髓,获悉为什么茶文化会受到中外人民的喜爱,塑造学生高雅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之明辨是非,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动摇自己的信念,吸收西方文化的文化精华,抵御不良资本主义文化,会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合格的接班人。

3.3 运用翻转课堂模式

长期以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普遍是在课上讲解英语知识,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这已经成为了固定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思维很难被打破。教师在茶文化知识的教学中应该积极变化教学理念,引入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下从多种渠道收集关于茶文化的资料信息,课上展示学习成果,可深化学生对茶文化的认识,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信息收集、整理活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对各个小组的学习进度进行了解,适时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小组成员也会互帮互助,构建了积极向上的英语学习氛围。学生会看到他人的闪光点,改正不良学习习惯,力所能及的帮助其他小组成员,有利于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

3.4 植入实训教学环节

以茶文化的显性元素为媒介,将茶具、茶艺、茶故事等引入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作为英语实训教学的一项内容,将英语国家的茶文化动态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提前准备好茶具和茶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泡茶和品茶,其他学生则在观看之后指出与英语国家茶文化的不同之处,最后由教师总结。在真实环境中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记忆会十分深刻,对于中西方国家茶文化的异同点也能铭记在心。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完成整个品茗流程,接下来选出几名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感想,或者在实训过后让学生书写用英语实训报告,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促使学生在知行结合下完成茶文化的自我渗透。

3.5 延伸英语教学阵地

信息时代下,高职英语教师要将英语教学阵地进一步的拓宽,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充分利用好线上平台,打破时间空间的阻隔,随时随地的与学生沟通,为学生答疑解惑,促进茶文化的传播。线上平台可帮助英语教师跟踪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指导他们利用茶文化来锤炼自己的意志和道德品质,与自身职业发展相结合,提升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运用微平台可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交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行为,教师需要设计茶文化体验项目,拓展茶文化体验场所,激发学生的交流意愿,培育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在新形势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茶文化是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必由之路,可以有效激发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高职英语教师能够举办茶文化专题讲座,整合茶文化知识,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训环节中渗透茶文化,增加学生中西方文化知识储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得到强化,能够肩负起对外贸易合作重任,创造更多价值和财富。

参考文献:

[1]林书舟,杨枫林.茶文化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功能研究[J].福建茶叶,2017(04):230-231.

[2]李燕.中国茶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与实现[J].福建茶叶,2016(12):243-244.

茶艺实训总结范文8

1.社会发展的需要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旅游从业和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例如,在今年学校召开的旅游重点专业建设研讨会上,旅行社的领导均表示,在招聘员工的时候,相对成绩而言,他们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太差了,他们招聘毕业生后不能直接上岗,还要从零开始教,费时费力。然而,很多高校按照传统的思维,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这就导致了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学生就业。因此,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开展实践课程教学,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旅游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关系到旅游管理专业生存与发展,是因为受了种种的限制和挑战:一是就业率的压力。二是旅游人才教育市场竞争的压力。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一直采取外延式扩张的发展模式,许多高校为满足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纷纷设立旅游管理专业或在相关专业基础上设立旅游管理专业。目前几乎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或酒店管理专业,近三年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分布广。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1.校内实践教学难以支持实践教学

由于条件限制,旅游管理专业室内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实践教学设施、设备严重匮乏,模拟教室简陋、设施设备缺乏行业规范。简陋的模拟教室造成学生对星级饭店的错误认识,认为星级饭店的客房本该如此。在模拟客房中只能开展极为简单的技能训练。而模拟餐厅经常出现设施不完备,导致训练结果不规范。

2.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

各旅游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发展明显滞后。与校外企业建立的实习合作关系是一种松散型的,尚未建立起长期的、相对固定的适于学生训练的校外实训基地,主要靠实习教师个人及同学自己联系,缺少稳定性和可控性。企业仅根据自身的需要接纳学生实习,往往因企业的效益、积极性和责任,不接受或有选择的接收实习生,严重影响实践教育目标的实现。

3.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的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以后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和旅游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旅游企业内部在经营管理方面还有很多问题。而现在的毕业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发挥高学历的优势。发现问题并利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难单方面地从课堂教学中获得提高的,如果再没有正确的引导,当学生就业以后很快就会认为自己不适合这个行业,这使旅游行业成为人才高流失行业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寄希望于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4.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弱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迅速,虽然设立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多,但多数高校一个级只有一个班,隶属于工商管理系或者是管理系,多数课程是工商的老师或者是管理的老师来上,这些老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旅游高等教育,缺乏旅游行业实践操作和经营管理的基本经验,缺乏一支优秀的旅游教师队伍。

三、旅游实践教学的改革

1.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旅游管理是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特色性强的专业,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应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因此我校在2013年上半年邀请旅行社专业人士一起制定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听取业内人士的意见,结合学校的资源,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适合珠三角旅游业需要的人才。

2.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老师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为了建设一支优秀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鼓励和支持教师利用假期去旅游企业或者行业管理部门挂职锻炼。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更新实践教学的内容;二是邀请旅游行业管理优秀人才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老师,利用他们丰富的行业经验指导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改革,2012年10月学校组织所有教师参加“行动导向教学法”送教上门培训班,引入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思想,让学生相互合作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4.转换课堂教学的地点

改革以往的纯理论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实践教学多元化,以职业为标准精心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形式。采用从课堂到实训室、从校内到校外、从模拟到仿真到顶岗实战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形式,达到既培养操作技能,又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职业适应能力的目的。如《广东导游基础知识》课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改革以往单纯的室内教学,带领学生到学校旁边的茶庵寺、白水带自然风景区、长白沙祠和新会崖门古炮台等地进行实践教学;《模拟现场导游》到广州白云机场去了解办理机票、接机、行李托运、上飞机相关手续的一个流程。通过校外实践课程,模拟导游员服务流程,训练导游员讲解技能,培养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5.改革考核方式

在课程考试模式中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重视实践考核。如《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广东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政策法规》四门导游证考试课,只要学生导游证考试过了,就不用参加本期末相应的考试,导游证考试的笔试成绩就是相对应的科目成绩;针对以下几门课程技能操作性强的特点,分别改革了以往传统的卷面考试为现场技能考核,强化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模拟现场导游》改革为模拟现场技能考核;《旅游服务礼仪》为卷面考核加现场的技能考核,及《调酒与茶艺》改革为现场实操考试。

6.开展公选课、课外活动拓展学生技能

2013年开始开展公选课,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自2009年以来,旅游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普通话演讲比赛、素质拓展、导游知识竞赛、导游技能大赛、餐巾折花比赛、专家讲座、教授大讲堂等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等。

7.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为使学生实训环节得以顺利实施,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训,学校建立了服务教师教学、提升学生能力的实训基地有模拟导游实训室、形体与接待礼仪实训室、调酒与茶艺实训室、前厅与客房模拟实训室、以及中西餐厅服务与管理实训室等,相比几年前而言,目前校内实践教学的软、硬件得到很明显的改善,学校仍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以缓解校内实践教学的瓶颈,能充分满足该专业学生的校内实训需要,通过实训室操作,使学生掌握了基本操作规程,并掌握操作技能。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积累实践经验。

8.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更加适应珠三角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建设能够满足专业实践教学、技能训练要求和企业经营双赢、学生顶岗实训的开拓生产性校外实训基地,联合酒店、景区或旅行社企业共同经营。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使学生了解服务流程,掌握管理能力。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工作或管理,在工作的实践中检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各种技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有的放矢地加以改进。同时,通过实习,也使学生感受到自我地位与社会对旅游专业的人才需求定位的偏差,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1)旅行社或旅游服务企业

该实训基地供学生了解旅行社或旅游服务企业的工作流程,掌握导游服务过程,并在实习期间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岗位。与我校建立合作关系的有江门大方旅行社、中山菊城假期、中山青年旅行社、江门教育旅行社等。

(2)景区

该实训基地供学生实地了解导游讲解程序,锻炼学生讲解能力,并开展实施讲解实习工作。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景区实训基地有陈白沙祠、歇马举人村、大雁山、茶庵公园等。

(3)酒店

该实训基地供学生实地了解导游工作程序中酒店服务部分,并掌握饭店服务工作流程。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训基地有名冠•金凯悦酒店、逸豪酒店等。在学校以后的发展中,还会不断地建设新的实习实训基地,扩大学生的就业面。校外实践给学生创造了全面实战的锻炼机会,为缩短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专业见习与专业实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各种旅游企业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运作方式、市场营销、成本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等,能掌握最前沿的经营管理理念、服务意识和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