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常识范例

茶艺常识

茶艺常识范文1

1、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对市区、景区和学校三地进行调查。被调查者年龄段襄括了18一22、22-30、31一40、41一50、50以上等,涉及的职业有行政管理人员、公务员,学生,离退休人员、企业工作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等,通过匿名的调查方式,得出结论,并进行了分析:

(1)景区调查分析对景区的调查主要集中在三姑路段,因为该地区流动人口较多。通过调查发现该地区的被调查者主要是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只有2个大学生,不具代表性,故此地调查结果主要围绕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分析。在接受调查的32个本地的居民他们全部表示喝武夷岩茶,只是25个经常喝,7个偶尔喝。经常喝茶的25人表示,他们对武夷岩茶很了解,对武夷岩茶各品种的口感、香气和品质也比较熟悉,在日常中比较多是喝水仙和肉桂,大红袍比较名贵但偶尔也有品尝。对岩茶的总体印象25人全部集中在选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他们认为武夷岩茶的品牌信得过,知名度也不错,特别是品质。他们生活在武夷山内,熟悉武夷岩茶的生长环境和地理环境,对武夷岩茶有着绝对的信赖度。同时,被调查的32个对象对武夷茶文化的了解也比较深,19个人(近60%)认为武夷茶文化的开发力度很令人满意,8个认为较为满意,只有5个人表示开发一般和不令人满意。他们觉得武夷岩茶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将武夷岩茶的品质文化推广到不同地区,再加上其他茶类的冲击使得武夷岩茶近年来的销量有所下降。此次接受调查的游客有16个。武夷山是闻名的旅游景区,在各地乃至世界旅游界有着很高的声誉。游客都知道武夷山的名胜,但不知道武夷岩茶。来到武夷山后才渐渐地知晓武夷岩茶。16名游客对武夷岩茶的总体评价不错,但是由于他们对武夷岩茶并不是很了解,在他们游玩当中会碰到一些没有道德的人用很劣质的茶叶充当武夷岩茶销售给游客影响了武夷岩茶的声誉。16名游客调查结果,除了4名游客表示喝不习惯武夷岩茶外,12名游客认为武夷岩茶的口感和香气是比较让人满意或很让人满意的,喝起来会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16名游客却表示对武夷岩茶的实质内容不很了解,但在旅游过程中加深了对武夷茶文化的了解,对武夷岩茶和武夷茶文化的兴趣有所增高,10个人明确表示旅游完会带回一些武夷岩茶。

(2)市区调查分析在市区路段主要聚集一些年轻人。本区域主要对22一40岁(以22一30为主)的群体做了调查,见表1。20一30岁的被调查者占了一半以上。他们对武夷岩茶了解不深,只知道武夷岩茶并且喝过,但大多是在家里和父母或是朋友一起喝。他们对武夷岩茶的总印象还是不错的,由于是年轻的群体,所以对包装比较注重,口感、香气就不算很了,解但是也会比较注重。他们表示如有购买武夷岩茶主要目的是送人,若是送人他们会选择品质好、包装比较高档、品牌知名度比较高的;在家里喝就选择品质好,价格合理,包装简单的产品。对于武夷岩茶的发展他们认为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规划产品的标准化,加大武夷茶文化的宣传。

(3)校园调查分析校园调查主要是学生为主,调查了43个,还调查了7个教职工。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只有1个是武夷山人,2个是南平市内其他县人,其他40个都是从其他外地来武夷山读书的学生。据调查,40个外地学生表示,没来武夷山之前多数对武夷岩茶的了解几乎为零,只有2个学生表示有些了解。因为多数同学的家乡要么不产茶,要么是其他茶占主导地位。如:有些安溪的同学,以前接触较多的都是安溪铁观音,来武夷山后才开始接触武夷岩茶。学生大多数没有收入或仅有兼职收入不多,对于岩茶的价格定位比较敏感。43个人中有4人表示在放假时通常会购买些武夷岩茶带回家,但希望能够购买到品质较好价格较低的茶叶。

2、调查发现的间题

小结通过此次的市场调查,从中了解到武夷岩茶的发展情况和武夷岩茶形象行销的市场现状。本次调查认为武夷岩茶在武夷山茶叶市场上占有很大的地位,但通过调查发现武夷岩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缺乏市场细分,宜传力度不足长期以来,由于武夷岩茶有一些稳定的市场,企业不愁茶叶没有销路。现在武夷岩茶的外销途径主要集中于日本及东南亚,内销的主要市场为福建、广东和和港澳地区,市场范畴很小。随着涌入武夷岩茶产业的生产者在增多,武夷岩茶急需开辟新的市场。但很多岩茶企业没考虑到对新老市场的细分,也就无法对新老市场提出不同的营销宣传策略。而且大多商家把宣传重心放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武夷山茶文化,却忽视对自己经营的茶叶进行个性化的宣传。导致武夷岩茶产业在宣传方面处于尴尬境地,虽然在加大力度开发和宣传茶文化,但推广后所获的效果却很有限。

(2)缺少知名品牌,行梢手段落后武夷山的生产加工企业品牌意识低,在全国享有知名度的品牌少,严重影响了武夷岩茶的市场占有率。武夷岩茶种类众多,名优茶也多,多数人对武夷岩茶涉及的种类了解不多,对武夷岩茶企业品牌的了解更少。武夷山茶叶品种较多导致市场较为混乱,又由于近几年武夷茶的需求不断上升,使得不少外地的茶叶流进武夷山市场,冲击着武夷山茶叶市场。同时,还出现了打着“武夷茶”旗号的“野茶”活动在各地的茶叶市场。茶叶价格较为混乱也导致整个市场销售的混乱。这给武夷岩茶的行销带来了不小的打击。另外,武夷岩茶在行销环节十分落后。产品先生产出来再慢慢去找买家或者是等着买家自己找上门来。这种落后的营销方式己经完全不能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

(3)信息不对称,倾向消费低价茶武夷岩茶市场上,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由于武夷山市没有制定武夷岩茶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发展管理规划。这使武夷岩茶的质量标准不统一,茶叶质量的优劣全凭生产者个人来掌握,茶叶质量标准难以统一。茶叶质量检测机构也缺乏对成品茶的质量进行监控的经验与方法。生产经营者占据茶叶的质量和价格等信息方面的优势,消费者由于担心道德风险对自己的不利,在逆向选择的指引下,倾向于购买低价茶。大多数本地人和学生选择价位在每市斤100一200元的武夷岩茶,大部分游客选择价位200一300元/市斤的茶。一旦消费者长期选择和消费低价茶,将导致行业利润率下降,不利于武夷岩茶产业的发展。

二、武夷岩茶形象行悄对武夷岩茶未来发展的建议

1、细分市场,精确宣传武夷山大大小小的茶企多达几百家,在武夷山境内的茶叶市场已达到饱和状态。结合当前的市场发展趋势,应该实施走出去策略。对武夷岩茶市场可以细分为长期消费的老市场和新兴消费的新市场。茶叶是一种嗜好品,对前者市场可以采用传统岩茶在稳定茶叶品质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新风味的茶叶来招揽新客户;对后者市场的消费者以中轻焙火的岩茶为主,再搭配一小部分火攻味比较重的岩茶,丰富产品线。在宣传推广上,企业应该更精确地针对细分的目标消费者以岩茶高贵的品质进行说服、教育,促使其购买茶叶,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2、转变行梢观念,创建良好的品牌形象武夷岩茶要想卖好量、卖好价,企业必须下功夫做好茶,做好行销工作。应当借助武夷山悠久的茶文化和茶叶品牌,利用“茶博会”等便车减少宣传费用,在宣传武夷岩茶茶文化的同时突出宣传本企业品牌,在宣传品牌的同时宣传文化,做到双赢。优秀的茶叶企业要树立好良好的品牌形象,可以通过茶叶质量保证的各种承诺或创建品牌等方式向消费者传递信号,使消费者对其品牌认识度的提高,有助于提高信任感和诚度,减少对其它品牌的关注。

茶艺常识范文2

关键词:差异化竞争;市场营销战略;企业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形势越发严峻,企业要确保未来稳定发展,就必须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企业应增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将差异化竞争融入市场营销,用差异化的竞争理念为市场营销提供良好的解决对策,从而保障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确保企业稳定运行[1]。

1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发展现状

1.1产品差异化区分不明确。企业在营销过程中,没有形成差异化意识,不能应用差异化的方法分析市场变化趋势,在实施产品差异化方面略有不足,具体体现在企业的理念、服务质量、技术研发等方面。市场营销渠道过于局限,没有建设完善的市场营销差异化体系,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差异化竞争态度不明确,不能很好地帮助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也无法发挥企业市场营销中差异化竞争的主体优势。

1.2企业营销的定位不准确。基于差异化竞争,企业应分析市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消费人群的消费能力,明确企业的市场定位,并按照客户的需求以变量实效结合的形式更改营销方案,从而形成不同的效应,为企业市场营销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企业的市场营销理念和营销方法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只关注眼前的经济效益,没有完全地将差异化竞争的理念应用于实践中,这导致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成效不够显著,无法提高企业市场营销的灵活性和系统性[2]。

1.3市场目标的细分不合理。企业要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绩效,就要合理细分市场目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丰富营销手段,以满足客户的具体需求。但当前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市场目标细分不够合理,企业也未能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不能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求,这种传统的市场营销和竞争模式不利于企业综合实力的发展。

2企业市场营销采取差异化竞争的战略意义

差异化竞争要求企业结合实际发展情况,采取差异化的市场营销手段,使企业实现预期目标。差异化竞争一方面为企业提供管理、技术的竞争优势,让企业创造出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和优质精准服务的一系列产品,提高企业在社会中的竞争实力。另一方面能帮助企业宣传发展理念和经营战略,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并建立企业独有品牌,强化消费人群的认同观念,从而提高产品的消费总量,达到预期的市场营销目的。

2.1提升企业的差异化竞争力。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消费者对产品的实际需求不断变化,部分消费者很难接受产品价格的变化,也会随时关注价格的调整,差异化竞争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力,进一步抢占市场位置,还能调整产品的营销策略和营销价格。因此,要增加企业的经济利润,就需要增强自身的差异化竞争力,提供差异化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2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双赢。企业要了解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才能确定市场定位,进行相关战略部署,推动差异化策略的实施,增强企业在科技方面的竞争实力和管理能力,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企业和消费群体的共赢。

2.3精准定位企业的市场营销。在差异化战略部署中,很多企业没有做好自身的市场营销定位,导致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下降。企业的产品定价需要有很明显的价格优势,才能在价格不断变化中保证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这需要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响应国家号召,紧跟社会发展脚步,将企业发展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加强企业市场营销的精准定位,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并为之不断努力,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3]。

3基于差异化竞争的企业市场营销战略

3.1扩大产品差异化优势。目前,企业对价格的调整没有足够的决定权,主要由消费者决定,企业创造效益的空间有限。高端产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发展的未来趋势。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就必须掌握具有发展意义的营销战略,其中差异化竞争能作为企业发展的指引力量。差异化竞争要求企业调研市场的发展状况和消费群体的实际需求,熟悉市场规则的变化和运行的操作流程,并清晰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各种发展因素制定适合企业运行和发展的差异化营销策略。差异化竞争策略的实质在于产品本身存在的差异和独特之处,适合不同需求的消费群体。因此,一般企业都会按照不同的质量、种类、功效等对产品进行具体分类,吸引不同的消费者,让消费者迅速了解产品,让企业产品与消费者高度适配。

3.2企业在市场中精准定位。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远超同行企业的优质服务,而差异化的竞争战略有明显优势。企业采取差异化的竞争战略找到自身发展与其他企业的不同之处,确定企业自身的市场特点和服务方向,并规划好产品的生产流程。技术是企业差异化战略的核心力量,企业要突出自身创新的技术在同行中的竞争优势,让消费群体对企业的产品有较强的认同感和满意程度。企业要避免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就应接受更多中小型企业的订单,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技术研发的前提下,按照客户要求的时间提交订单,还要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高质量地解决客户问题。优质的产品服务质量是企业远超过同行的关键,也体现了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具体应用。在制定差异化战略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具体分析自身的发展和面临的市场竞争状况,并确定适合的消费群体。企业在实操过程结合自身的生产能力确定产品的综合分类和具体参数,将产品的实际价值和附加价值体现在其价格的具体定位上。因此,在差异化竞争战略下,企业必须对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向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并重点突出自身的优势,使有同种需求的消费者可以快速找到需要的产品,并逐步提高自身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增加消费群体的数量和购买力。

3.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积极的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相反,消极的企业文化会对企业发展造成阻碍。企业文化在价值取向、制度制定以及标题口号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体现,企业文化在产品服务中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丰富产品的种类与内涵,让更多消费者了解产品并产生购买的欲望。因此,企业要注重提升自身软实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针对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创建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制订相应的管理计划表,充分发挥差异化竞争的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要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加强自身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地朝国际化迈进,让更多高质量的外国企业文化建设人才与本土企业的文化管理工作者进行思维碰撞,形成独具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同时要注意,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与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相匹配,与差异化竞争策略相适应。

4结束语

企业差异化竞争战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产品的创新研发和经济发展形式的不断更新。在采取企业差异化竞争战略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完善信息化体系,减少企业实际生产和营销成本。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应积极利用差异化竞争战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郝晓娟.以差异化竞争为基础的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20(17):98-100.

[2]钱莙.以差异化竞争为基础的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探讨[J].中外企业文化,2020(8):41-42.

茶艺常识范文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收入分配的差距也日益明显,不仅体现在城乡工资差异、区域工资差异,而且在行业工资差异也有扩大趋势。工资差异的存在是合理的,但是近年来,行业间的工资差异,尤其是是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工资差异非常巨大,这种现象显然是不合理的。本文参考了浙江省历年的统计年鉴,对其统计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行业工资差异现状,并简要讨论了其原因及对策。一、行业工资差异之现状分析根据《浙江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对2006~2009年浙江省分行业全社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进行统计(略),可以发现浙江省行业间工资差异明显,且呈逐年扩大的趋势。这种情况不仅严重损害公平和效率,不利于浙江经济的发展,还影响人们的择业观,容易滋生不良的社会风气。为了更好阐述浙江各地行业工资差异现状,分别从行业大类工资差异、地区间行业工资差异两大模块进行分析。   1.行业大类工资差异比较分析   笔者将浙江省11个市按19类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如表1所示。数据来源:各地市2010年统计年鉴。观察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各个地区职工平均工资行业排行略有差异但大体一致,说明整个浙江在各市的行业工资差异情况类似但略有差异。由于受地区经济发展路线、地区政府政策等多因素影响,个别行业地区工资差异很大,例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在湖州、台州、丽水三地排名远远落后于其他市。这是因为近年来,浙江省经济发展更为迅猛,新兴行业发展迅速,其工资差异也特别明显,但是湖州的产业结构是以新型纺织、新型建材、医药化工、特色机电四大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柱,丽水是一个旅游城市,注重文化方面的建设,台州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他们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属弱势行业,行业整体工资水平也远远低于其他市,故其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行业工资差异落后于其他市。   第二,其中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在大部分市名列前五。这些行业的共同特点是均属于新兴行业和垄断行业,说明垄断性行业职工平均工资远高于非垄断性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新兴行业职工平均工资高于传统行业职工平均工资。   2.地区间行业工资差异比较分析   由于各地市2007年的相关数据比较完整(绍兴市数据缺失),笔者将2007年浙江省各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根据行业进行分类比较,从所得结果可知:城镇居民的行业收入与其工作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相关,呈现出地区特点,即经济发达地区如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等地区收入水平显著地高于经济发展一般地区如衢州、丽水、舟山等地区。上图是对不同地区十九个行业平均工资情况的直观描述,可以进行同一地区在不同行业的工资差异的对比,得到行业间工资差异程度,说明不同地区的工资差异程度是不同的。例如,杭州市、宁波市的行业工资差异就明显大于丽水、衢州等地。计算其各地同行业平均工资的比率,发现同行业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异过大,尤其是金融业差异相当大,杭州的金融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衢州2.1倍。这是因为杭州的整体薪资水平就是高于衢州市的,所以杭州市在行业工资差异方面表现的也更为明显。另外,这跟地区间的行业发展侧重点有关。杭州作为省会城市,是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经济实力非常雄厚,全面发展;宁波则是工业基地、加工基地和物资集散地,在发展工业的同时还要不忘第三产业的发展,以高新技术带动经济发展;嘉兴更加注重扶持农业的发展,利用其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的进步;湖州注意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教育;绍兴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刺激消费,发展第三产业。各市的产业结构会影响各市各行业不同的发展水平,影响各行业的盈利水平,影响行业的整体工资水平,影响行业工资差异。   3.具体城市行业工资差异趋势分析   由于浙江省各地区行业差异具有一定相似性,笔者以杭州市为例来揭示浙江省行业内的具体工资差异趋势。笔者对《杭州统计年鉴》中“2004~2009年分行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单位:万元)”的数据进行整理,可得到各行业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以及平均差,结果表2。数据来源:各地市2010年统计年鉴。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2004~2009年6年间,杭州市分行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均有所增长,但其幅度与其变化趋势是不相同的。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6年来的平均值小于3万元的行业(为低收入行业)有建筑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农、林、牧、渔业、采矿业五个行业,并且这五个行业所对应的标准差大致是小于0.5的,这表示这些行业的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在6年里的增长波动小。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平均值大于5的行业(为高收入行业)有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它们的标准差均大于0.9,说明其平均工资在6年里增长波动大,尤其是金融业,标准差甚至达到3.1732,其波动相当明显。观察均值大于5的行业,我们发现它们都具有一定垄断性质,这也同时说明了平均工资波动最大的行业均具有较强的垄断性质。另外,我们还发现每年职工平均工资的最高和最低位次一般都为金融业和采矿业,呈现出一定的稳定特征。   二、行业工资差异成因之垄断   很显然,对浙江省各地的调查研究的结果普遍都揭示出行业收入差距逐年呈拉大趋势的问题,特别是垄断行业收入增长过快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可以说,如何维持行业之间工资差异的合理化水平,是当前工资分配领域中的一大焦点问题。在解释浙江省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的工资差异问题时,可以从我国学者提出的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运用效率工资理论进行分析;二是根据不同行业的技术特征、专业进入门槛以及为就业而付出的先期成本进行分析;三是从企业盈利能力的角度分析;四是垄断是行业之间工资差异的原因。借鉴了学者的经验,结合前面的数据,不难发现,浙江省行业间的工资差异也主要表现为垄断行业的工资整体过高。垄断行业的存在是目前工资分配领域中最大的不公平性根源之一。具体表现在:①垄断性行业多凭借其垄断地位,垄断生产要素或经营范围,比一般行业承担更少的风险却得到更大的利润。有些垄断场上还设置行业壁垒,使资金、劳动力等难以进入该行业,资源在行业间无法自由流动,使得一般行业与垄断行业机会不均等,分配结果不可能公平;②回报和投入不成比例,许多垄断性行业大多是由国家不合理的行业政策所带来的。即使是企业效益不好、个人工作不努力不上进,垄断行业的职工通常也能获得高于其他行业工作人员工资水平的工资。这对我省的经济发展和工资公平体系都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产生很多消极影响:垄断行业使得工资与工作价值背离,破坏了收入均衡,拉大了收入差距,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打击了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劳动生产率;扰乱了人力资源市场的合理流动,影响其均衡发展。#p#分页标题#e#   三、行业工资差异之政府建议   首先,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政府要对人力资源市场价格进行调控,致力于改善低收入阶层在人力资本投资能力上的严重不足和工资水平偏低状况,尤其是在体制内。加快建立工资指导线制度、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制度的宏观调控体系,做好监督指导,使工资分配制度更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同时为资本、科技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提供理论依据。建立健全企业工资收入宏观指导体系、企业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以及职工民主参与为基础的工资协商机制。在政府监督指导下与资方或企业行政进行集体谈判或民主协商,签订工资集体合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其次,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提高劳动力要素分配的最低标准,公平社会财富一次分配。对国有垄断部门和国有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要尽快加强监管,适当降低垄断行业收入水平,防止法理上归全体公民所有的垄断利润转化为小集团的利益和个别人员的薪酬福利。目前“同工不同酬”、“同职不同酬”、“同城不同酬”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我们应当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工资秩序。对不同地区之间的工资也应该加强宏观调控,通过依照物价水平和生活情况,将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工资差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再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新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依靠国家财政援助和政策支持,尤其是把重点放在新旧两种社会保障体系接轨方式上存在着政策“盲点”的地方,放在保护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就业权益以及农村的社会保障方面。一要立足国情,依据现有的经济实力,科学制定社保标准,实现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二要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解决农村居民生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问题,逐步建立面向全体公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三要在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逐步解决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及其家属的社会保障问题。只有建立一个全国性统一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打破原有的体制内外以及城乡之间保障程度的巨大反差,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彼此间的统一提供重要的保证。   最后,加快人力资源市场法制化建设。政府要限制一些企业对职工工资的压制,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和职工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完善劳动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职工基本的福利待遇,既要使高层次人才拥有施展才能和技术的舞台,又要保护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不受到侵犯。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加大税收的征管力度,打击偷税、逃税、漏税等行为。同时,深化电信、电力、石油、民航、金融、铁路等行业的改革,进一步引进竞争机制,防止其凭借着垄断地位为其从业人员谋取高工资、高福利。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广大群众对收入差距拉大有看法,其实并不是对合理、合法的收入有看法,而主要是对通过偷税漏税、侵吞公有财产、官商勾结、以权谋私、巧取豪夺、坑蒙拐骗、走私贩私、假冒伪劣等违规违法行为获得巨额财富而造成的收人差距的强烈不满。对于这些非法收入应坚决取缔和打击,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茶艺常识范文4

一、时间安排

2019年4月。

二、抽查人员、对象及数量

从双随机系统内执法人中名录库中随机抽取执法人员3名,从全县30个监管主体名录库中随机抽取监管对象3个,抽查比例10%。

三、抽查内容

进销存台账是否完善、是否经营假劣种子。

四、组织实施

本次抽查由执法大队开展抽查工作,抽查采取实地现场检查的方式,如实填写检查表,经监管对象确认后签字。

五、抽查结果公示

抽查结果出来后5个工作日内,由执法人员将抽查结果在县政府门户网上进行公示。检查中发现存在违法行为的,要依法立案处理,结案后要将处理结果及时进行公示。

六、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推进随机抽查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局主要负责领导要亲自抓,切实加强对随机抽查工作的组织部署、督促指导和业绩考评,确保随机抽查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茶艺常识范文5

由于中西文化存在显著性差异,导致英语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茶艺英语过程中为了迎合文化差异中对方语言表达习惯,违背了当地茶艺用于的传统表达方式,造成译文语原文语言表达习惯脱离,降低了受众对原文体会度。基于此,文章主要通过中外茶文化存在差异,对中西文化差异在茶艺英语翻译的影响进行分析,希望能为英语翻译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西文化;存在差异;茶艺英语;翻译影响

虽然茶艺英语翻译已经由来已久,也基本形成一个固有的传统翻译方式与表达习惯,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因为中西文化茶艺存在明显差异,为了迎合文化差异中对方语言表达习惯,违背了当地茶艺用于的传统表达方式,降低了受众对原文体会度。因此,在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英语翻译工作者应当秉承茶艺英语翻译的专业忠实准确原则,强化专业术语,从语法与结构上探究茶艺英语翻译的地道性表述。

一、中外茶文化存在差异

茶和茶艺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已经成为我国文化的精髓与血脉,在茶叶还没有通过贸易方式进入英国之前,外国民众对茶叶了解少之又少,伴随着中英贸易进行,红茶与绿茶进入英国,随后饮茶逐渐成为民众一种生活习惯,使茶叶消费量不断上升。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至今为止,英国民众中每天保持饮茶习惯的达到80%,茶叶作为一种饮料,在各种饮料消费量中茶叶消费量所占比例达到50%,因为英国本身不生产茶叶,所以英国茶的进口量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其人均消费量已经超过我国茶叶发源地。在具体饮茶习惯上,英国民众喜欢红茶。我国出口到英国的茶叶中红茶比例是最高的,最近绿茶的比例才有所上升,表明了外国民众对绿茶认可度有所提升。两个国家之间的饮茶习惯也存在明显区别,英国的红茶习惯在里面放入牛奶、糖搅拌饮用,而我国红茶在饮用过程中一般不会放入任何的辅料,英国民众认为他们这种饮茶习惯方式提高了茶艺文化的品位,我国民众饮茶一般在饭后时间,而英国人一般在上午10~11点或者是下午3~4点饮茶。

二、推动中西文化差异对茶艺英语翻译的具体措施

1、强化专业术语研究

中西思想文化与表达模式存在的差异导致茶艺英语翻译出现多重困难,必须结合文化本身,明确规范茶艺文化用语,从茶叶名称规范翻译到茶艺过程意译。由于我国茶叶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虽然大致划分成六大类,但是每一类别的茶叶又有不同的品种,每个品种茶叶根据季节、树种、制法及存放等方法不同又分为不同种的茶叶。从茶叶本身来说,必须按照我国对茶叶细致划分,才能展现出我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果只是简单的翻译就会失去传播、继承文化的初衷。例如陈年普洱又分为31年陈年普洱与普通陈年普洱,在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可将其翻译成:31-YearPu’erTea和AgedPu’erTea进行区分。又如台湾阿里山乌龙茶和冻顶乌龙茶,因为国外也有乌龙茶,所以乌龙茶这个词语有相对应的英语单词,在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可以直接翻译,其翻译成:TaiWanAlishanOolongTea与DongdingOolongTea。

2、搭建直译与意译衔接的桥梁

受中西方两种思想文化模式影响,英语翻译工作者难以利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实现精确无误的信息表达。因为汉语与英语的掌握正存在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中,这种不平衡的状态造成两种语言之间相互干扰,导致英语翻译工作者在茶艺英语翻译活动中往往是按照汉语表达方式寻找英语词汇与语法翻译,这些直译结果难以表达出茶艺英语的核心内容,使译文变得枯燥、无法理解。在中西方文化差异影响下,简单的直译或者是意译极易让受众产生歧义。因此,在茶艺英语翻译活动中,英语翻译工作者应灵活转变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在保证翻译质量同时,维护我国语言文化的特色。例如明前茶的由来是因为这一茶叶采摘在清明之前,当时的气候条件对茶叶生长带来影响,非常珍贵,因此可将明前茶可通过意译方式翻译成:Theprecedingdragonwelltea。又如在我国红茶的翻译中,应将其翻译成blacktea,并不是翻译成redtea。而对于绿茶产品翻译中,碧螺春翻译成Biluochun,安溪铁观音可翻译成AnxiTieguanyinTea或者是OolongTea。

3、丰富翻译工作者的茶文化知识

为了保证茶艺英语翻译的质量,英语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茶艺英语活动中,应具有专业的英语水平和中文水平,熟悉掌握茶艺英语语言的内容及茶艺文化有关的知识,了解茶艺语言蕴藏的深邃文化本经与深层意义。从茶艺文化本身来说,英语翻译工作者除了需要认识茶叶的类型、产地、制作工艺、特色与时间以外,还应了解茶艺的技术,熟悉奉茶、赏茶、出汤、温壶、刮抹、注水、淋壶和洗茶的具体操作步骤,否则难以达到意译的效果。另外,还应了解茶艺的利益、规范和水质的基础知识。熟悉泡茶过程中茶叶汤色种类,例如茶叶汤色中红色系就有猪肝色、褐色、黄红、橙红、棕红及暗红,但是红暗一般用在红茶汤色中,棕红用在红茶干茶色泽与红碎茶茶汤,橙红用在乌龙茶汤色。只有英语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茶艺语言中熟悉这些基础知识,才能精确翻译出原文表达内涵。从文学基础角度来说,英语翻译工作者必须熟悉茶艺语言中的文言常识、修辞手法及成语典故。在品茶时讲究“三龙护杯”及时用拇指与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不仅拿杯文档,又不失优雅。只有英语翻译工作者掌握“三龙护杯”的动作要领后,才可以将其翻译成受众接受的:Threedragonsprotectingthecup,tastingthefamoustea。

三、结束语

综上,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导致相应的茶艺文化也存在明显的区别,如何融合这种文化差异,要求英语翻译工作者必须强化专业术语研究,搭建直译与意译衔接的桥梁,丰富自身茶文化知识,才能有效的完成不同文化的交流。

作者:李玲 石学亮 单位:南昌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茶艺常识范文6

关键词:茶文化;高职院校;女性群体;素质教育;应用价值

以茶文化为切入点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女性群体中的渗透,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女性的传统文化素养以及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而高职院校女性文化自信的提升,则是推动我国茶文化得以弘扬、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动力,因此,无论是从高职院校女性素质教育成效的提升还是从我国茶文化生命力的强化方面来看,将茶文化应用到高职院校女性素质教育工作中都是十分必要的。

1茶文化教育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女性知识素养

我国茶文化具有悠久而辉煌的发展历史,时至今日,饮茶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中,许多茶文化知识都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而将这些知识渗透到高职院校女性素质教育当中,对于丰富高职院校女性知识、优化高职院校女性知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茶叶分类、名茶及其产地以及茶的营销成分与保健功能等知识,是我国茶文化中具有基础性的知识,而这些内容,在茶人圈子里则属于常识性内容。将这些知识内容渗透到高职院校女性素质教育当中,是提升高职院校女性对我国茶文化的认知程度、促使茶文化发挥出其他教育功能的重要基础,因此,在针对高职院校女性开展茶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以这些知识为起点;其次,我国茶文化属于一种生活文化,茶文化的源流、饮茶方法的演变等内容都以茶文化发展为线索,串联着我国历朝历代的历史,通过对这些知识做出了解,不仅可以深化高职院校女性对我国茶文化的了解与认知,而且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女性的历史文化素养,因此,在高职院校通识课程建设过程中,可以选择以茶文化为切入点,对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社会大众百态等做出讲解,这对于实现高职院校女性茶文化知识的丰富以及人文素养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茶文化还是一种礼仪文化,茶文化中的礼仪知识不仅承载着饮茶活动规范,而且也体现在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如我国茶人不仅对日常生活中的泡茶、饮茶流程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且不同地区中的婚丧嫁娶等习俗,都与茶文化紧密相关。通过挖掘这些礼仪知识并将这些礼仪知识渗透到高职院校女性素质教育工作当中,对于强化高职院校女性的利益素养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都能够发挥出不容忽视的价值。总之,茶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仅局限于茶本身方面,还涉及了社会、文化、历史等多元化的内容,通过重视针对高职院校女性开展茶文化知识普及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深化高职院校女性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而且也能够引导高职院校女性在充分挖掘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2茶文化教育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女性艺术素养

提到茶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人们往往首先会想到茶艺活动,事实上,茶艺活动中整合了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如茶画、茶诗、茶歌等都属于茶艺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这也让茶艺活动成了茶文化与多种艺术文化进行互动的载体。通过引导高职院校女性对茶艺活动做出了解,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女性的艺术审美素养、艺术表现能力甚至艺术创造能力。具体而言,茶艺活动中的艺术要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饮茶过程与饮茶环境。其中,饮茶过程主要是对茶进行冲泡和分享的过程,通过引导高职院校女性对这些内容做出了解和掌握,能够促使高职院校女性对泡茶、饮茶以及分享茶等环节中的礼仪动作及其相关规范进行体验,与此同时,这种基于实践操作的茶文化教育方式,也可以有效激发高职院校女性对茶文化所具有的兴趣。当然,在引导学生了解茶艺活动中的泡茶技艺过程中,也可以对茶艺表演所呈现出的人物美、服饰美等做出讲解,从而促使高职院校女性在了解美、鉴赏美和体验美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另外,在饮茶环境方面,我国茶文化以及承载着茶文化的茶艺活动,都重视打造良好的饮茶环境,而由于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与文人文化的发展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因此,琴棋书画都是茶艺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在引导高职院校女性对饮茶技艺做出掌握的基础上,可以引导高职院校女性对我国茶文化追求的饮茶意境做出了解、思考与体会,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女性对饮茶环境的了解与体会,也可以依托于具体的艺术作品来开展。总之,无论是茶艺活动中的饮茶技艺还是茶艺活动对饮茶环境的要求,都体现出了茶艺活动对美、对和谐的追求,而通过茶文化教育引导高职院校女性了解茶艺活动中的美,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女性艺术审美素养、艺术表现能力甚至艺术创造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3茶文化教育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女性道德素养

茶德是我国茶文化的灵魂,在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中,茶人一直没有停止对茶德进行探索的脚步,而这种探索既反映出了我国茶人对我国茶文化的推崇,也反映出了我国茶人对自身修养所提出的严格要求。将茶德思想渗透到高职院校女性素质教育当中,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女性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唐朝时期,茶圣陆羽通过《茶经》提出了“精行俭德”的概念:“(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一句话,既对茶人所需要具备的道德品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肯定了茶所具有的美好品质。唐朝末年,刘贞亮则通过《茶十德》对茶德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而在现代社会中,庄晚芳、王泽农等茶学领域中的学者,则同样围绕茶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虽然这些观点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是却都指出了茶德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在将茶文化渗透到高职院校女性道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我国茶文化中对茶德所做出的论述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引导高职院校女性认识到我国历代茶人严于律己的精神,同时将这种精神内化为自身道德修养的一部分,并时刻使用这些精神对自身的思想与行为进行约束,从而不断推动高职院校女性道德素养的提升。

4结语

我国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女性素质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茶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弘扬,而且能够发挥出提升高职院校女性知识素养、艺术素养以及道德素养的作用,为此,高职院校有必要重视实现茶文化传播与女性素质教育工作的融合,从而为高职院校女性素质的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谭丽萍.中国茶文化网络传播在技工教育传承中的价值探析[J].福建茶叶,2018,40(6):194.

[2]胡恒辅,孔祥梅.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与价值体现[J].福建茶叶,2018,40(6):214.

茶艺常识范文7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升高。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社会输出更多优秀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茶艺的知识,不仅能让我国的传统茶艺文化得到传承,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茶艺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修养。本文主要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茶艺课程设计思路以及教学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旅游管理;茶艺;课程思路;教学

高职中的茶艺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茶艺相关的基础知识,茶叶、茶具等的学问,对茶艺的鉴赏、品茶的学问、不同地区茶文化的差异等等。在茶艺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茶叶养生常识以及对茶艺的审美能力,从而使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茶艺相关的基本技能。

1.高职茶艺课程的设计思路

为了能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我国的茶文化,并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掌握基本的茶艺知识,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1]。首先,利用审美教育向学生渗透茶艺中包含的美学知识、我国不同地区生产的茶叶以及产量、茶叶的加工流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让学生熟悉饮茶的茶具和掌握泡茶的技艺。其次,在整个茶艺体系中,包含着非常复杂的茶叶内容,因此,为了提升茶艺课程的教学效果,应该运用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最后,要进行茶艺的实践教学。不管是理念的渗入,还是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符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要求。茶艺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的促进了茶艺文化的传承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所教授的茶艺内容,是对茶艺文化的具体体现和诠释。

2.高职茶艺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

2.1将审美教育引入茶艺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情感

审美教育主要是向学生展示茶艺中的美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我国茶文化发展的开端,以及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中国茶艺体现出的精神,同时,也要让学生对日本茶道以及韩国茶礼有一定的了解,向学生讲述我国茶艺文化的内涵,进而能让学生能体会到茶具、茶叶的美感。通过讲述这些内容,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对茶艺文化的学习兴趣,为日后的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茶艺文化是茶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茶艺文化中体现出来的美学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引入审美教育,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职业情感,对茶艺工作产生热情。

2.2利用情境教学法,加深学生对茶艺文化的理解

在实际的茶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创建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对茶叶的种类和加工工艺有所了解。比如,教师收集各种茶叶的图片以及加工茶叶的视频,并将这些收集好的素材通过多媒体软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在观看中对不同茶叶的颜色、形状、起源地等有所了解,此外,还能在动态的视频中掌握具体的加工工艺,明确茶叶制作的步骤和储存方法。

2.3利用自主探究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了解不同种类的茶具能加深对茶具美感的认识,是茶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应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前向学生布置一项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课下在网上或者图书馆查阅我国茶具的发展历史以及茶具的种类。然后在茶艺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从而能使学生对茶具有更全面的了解。与此同时,也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4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对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茶艺的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茶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际茶艺活动和表演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对所学的茶艺知识进行巩固,提升对茶艺的应用能力,为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介绍基本的待客礼仪、茶艺服务等,尤其要注重根据前面已经教过的内容,让学生有目的性的进行不同种类茶叶的冲泡、品饮和鉴赏过程,以便在实践过程中对茶艺知识有所了解。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一直在提高,在消费理念和消费水准上都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尤其是现如今度假、旅行、娱乐活动等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在这样的情况下,对茶艺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提升茶艺课程的个性化和完整化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结束语

茶艺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现如今在社会交际中必不可少的社交媒介,对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茶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茶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的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能对茶艺文化有更好的理解。

作者:许凌云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茶艺课程教学篇2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完善筛选和融入教学素材,其不仅能够优化教学机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需要立足时代需求角度,通过融入合适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高职教学的全面创新。结合茶艺课程的文化气息和艺术特点看,将其融入到高职教学机制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素材,同时也为我国传统文化发展与传递提供了重要载体和平台。

1高职茶艺课程教学实施的具体背景分析

高职教育机制作为当前高等教育体系的关键与重点,凸显职业性和人才培养的综合诉求,已经发展成为高职茶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对于茶艺课程来说,其不仅是一种茶文化的艺术表达,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在综合分析茶艺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融入合适的文化元素,实现对茶艺课程的理性开发。综合来说,无论是茶艺课程自身的内容,还是该教学活动的实施价值,其都不同于其他课程,茶艺课程不仅是一门知识技能课程,更是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素养,形成正确价值理念的重要课程。

1.1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具体要求

茶和茶文化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随着茶文化体系内涵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如今我们对茶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已经突破了传统单一的饮茶认知,尤其是茶文化的多种功能和价值思维,使得其所具备的教育价值和文化功能可以被具体应用于当前整个教学活动之中。结合当前学生培养机制不断成熟,如今在学生教育与培养过程中,开设茶艺课程,不仅能够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让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1.2高职学生就业活动的客观诉求

结合当前高职学生的就业环境看,庞大的人才培养数量与社会实际需要之间存在极大脱节,引导学生掌握更为丰富、全面的知识技能,恰恰也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过程。结合当前茶艺课程开设的具体现状看,其大多是基于酒店管理或者旅游管理等专业所开展的,因此,对于这些专业学生来说,引导其掌握必要的茶艺知识,将大大提升其就业过程中的竞争“砝码”。

1.3文化传承机制创新的必然要求

茶艺课程中所传递和讲述的内容,不仅是一种与茶相关的艺术化元素,更重要的是一种传统文化。因此,我们也需要站在文化传递的视角来理解高职茶艺课程。对于茶艺课程中的内容来说,其无一例外地生动剖析和诠释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当前我国传统文化的实际传承状况,其传承载体的缺失、时代元素的匮乏、内生动力不足等等,已经成为制约其“价值延续”、“影响传递”的主要障碍。因此,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究合适的文化传播载体尤为重要。教学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和传播方式,融入合适的文化内涵,不仅让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同时更为整个教学机制的优化传递提供了重要平台。

2茶艺课程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息剖析

茶艺课程是以茶艺表演为基础和前提的课程,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除了茶文化的艺术化表演外,其中也充满了茶文化内涵的生动诠释与表达。想要实现茶艺课程的最佳教学与传递,就需要精准挖掘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通过具体了解,从而为其最佳传播提供相应的载体和空间。当然,从该课程的文化视角看,系统化开展教学活动,恰恰也是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创新。我国茶文化机制极为成熟,其教育功能极其多样,因此,在当前茶艺课程开展过程中,能够将其中所诠释的文化气息融入其中,从而让学生在具体的饮茶活动中品味相应的思想理念和艺术思维。学生在参与茶艺课程学习过程中,也能够切实感知茶文化和精美茶艺的深厚价值和影响力。当然,以课程教学的方式所开展的茶艺教学呈现出生动性、人文化的色彩,这将让学生更为全面地感知该课程的价值特色,从而实现茶艺课程的最佳教学效果。

3高职茶艺课程教学活动的实施诉求理解

对于高职茶艺课程教学来说,想要实现最佳状态,仍需教学者通过全面创新和理念突破,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传承与文化传播效果。对于当前学生培养来说,要站在引导的层面,具体设置教学方案,通过合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从而让学生自身成长为教学的“主要动力”。在高职茶艺课程教学实施进程中,要注重将茶艺课程内容与高职专业相结合,通过丰富教学元素,创新教学形式,从而使其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创新。结合当前互联网媒介的广泛应用,如今对学生教育与培养时,制作与茶艺课相关的微课、慕课,引导学生通过网上教学平台来学习与茶艺课程相关的知识内容。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兴趣和相关教学要求来自主寻找教学内容,尤其是对于茶艺课程教学来说,其更是一门开放性、系统化的教学活动,所以,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创新,就必须从文化包容的视角,通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参与性,从而实现整个高职教育活动的全面创新。

4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背景下的高职茶艺课程教学机制

客观地看,高职茶艺课程教学与其他教学不同,以茶艺为主要素材的教学活动,不仅教学形式更加生动,同时其也有效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材,从而塑造了极其科学、人文内涵的教学活动。随着当前文化传播机制不断成熟,茶艺课程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色彩,正是当前整个高职教学机制创新与优化的关键所在。在高职茶艺课程教学中,想要更好地利用茶艺活动的文化内涵,就需要注重创新教学形式,通过规范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从而让高职茶艺课程能够在本质化创新的前提下,融入学生学习兴趣,展现教学价值力。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重尊重茶艺文化的本质内涵,不能盲目改造,尤其是从精神理念、文化思维,甚至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等多个角度出发,通过合理设置教学方案和计划,从而引导学生对整个茶艺课程知识形成真正理解与应用。将传统文化、茶艺课程与高职教学活动进行深度融合,能很好地解决传统高职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各项问题,从而显著提升高职教学的课堂活力,并且让学生很好适应当前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诉求。当然,对于高职学生教育来说,茶艺课程知识,不仅是茶艺文化展示为基础的课程,更重要的是其中也包含了对茶艺文化的真正理解与认知,学生在参与茶艺课程学习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思维的条理性和规范化。当然茶艺也是一种技能性活动,所以学生在参与茶艺课程学习的同时,也形成了系统化的实践技能。此外,茶艺课程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生动再现与诠释,其中包含了诸多文化素材,以及系统化的精神理念和人文心态。学生在参与茶艺课程时,也能形成良好的人文心态,这恰恰是当前学生培养过程中所需要融入的重要内容。在当前高职学生培养过程中,其中所需要融入的内容及要素极为多样,但是,其中所有涉及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集中围绕学生自身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来培养,特别是要在丰富教学素材的关键前提下,通过创新教学形式,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的职业技能,进而提升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高职学生培养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最核心要素在于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因此,围绕学生就业设置完善的教学体系,结合学生学习兴趣筛选合适的教学元素等等,这些都是当前高职教育机制全面创新背景下的核心要求。

5结语

茶艺作为一种茶文化的艺术化表达方式,该课程的具体设置所展现的不仅是学生学习内容的丰富性,更重要的是其中所传递的艺术理念和人文素养,恰恰是当前高职学生成长与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重要理念。因此,引导学生系统化掌握茶艺课程知识,恰恰也是学生自身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诠释。

作者:宋卫泽 崔爽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茶艺课程教学篇3

1思政元素融入高职茶艺课程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必要性

1.1树立榜样力量,形成精神引领

茶文化融合了中国儒、释、道三家的哲学精髓,具有非常强的德育功能。茶为国饮,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涌现出了一大批以茶为毕生事业的茶文化大师,古有炎帝神农氏、茶圣陆羽、宋徽宗、乾隆,近当代茶圣吴觉农、陈椽、庄晚芳、张天福和茶叶加工方面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们,还有在脱贫攻坚路上依靠茶致富的无数茶农。他们著书立说、研制茶器具、开创饮茶新风尚,推动茶文化持续创新发展,成为历代茶人的榜样力量。在茶文化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培养大学生饮茶习惯,另一方面更要引导他们知史明史,了解茶文化的发展脉络以及为茶文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茶人大师,茶人精神,学习优秀茶人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职业理念,引导学生永存感恩之心,树立榜样力量,形成精神引领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1.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标准

在国家颁布的《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中,明确规定茶艺师的职业守则是:热爱专业、忠于职守;遵纪守法,文明经营;礼貌待客,热情服务;真诚守信,一丝不苟;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简练精准的40字标示了茶艺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目前,现代茶叶行业从茶种植源头到茶叶售后服务,形成了一条龙服务,对茶艺师的职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茶艺师工作环节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销售,做到诚信销售是茶艺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也代表了企业和品牌的口碑和水平。对于不同级别的茶艺师,对于销售能力和业务水平也有具体的要求,例如:初级茶艺师在完成基本的消费结账、记账工作基础上;还要向宾客销售茶叶和茶具;中级茶艺师能根据茶叶特点,告知宾客如何科学保存茶叶;高级茶艺师能够向宾客介绍选购瓷器茶具、紫砂壶茶具的技巧以及养护知识。茶叶和茶具都是有等次之分的,价格也千差万别,因此茶艺师在销售过程中,一定要秉承文明经营、诚信销售的原则,把货真价实的茶产品分享给爱茶之人。

1.3借助茶文化,培养坚定的文化自信

当今世界,国际环境复杂,对于年轻一代,首先要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强大基因,茶起源于中国深入人心,并且茶科学、茶艺术、茶器具等引领了世界茶文化的发展,更加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倡导“禅茶一味”,茶为清高之物,不仅能沁人心脾,还能清人心性:修心、修行、修德。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深深贯穿在中国茶文化中。以茶会友,茶叙外交,茶作为国礼逐渐登上了国际舞台,金砖厦门会晤、中朝茶叙、东湖茶叙等,都体现了我国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君子外交、和天下的政策理念。学生在高职茶艺课堂体验茶艺的实践活动中,亲身体会中国茶道精神,领会茶诗茶画等的文化魅力,潜移默化地形成自觉接受的思想共识,润物细无声地渗入到学生的精神里,进而引导学生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2高职茶艺课程思政元素提炼

基于茶艺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及茶艺师工作岗位要求,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对高职茶艺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梳理,挖掘并提炼思政元素,融入新形态教材以及课堂教学中,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茶艺师。

2.1教材项目版块

活页式教材根据茶艺师工作流程,共分为八个项目版块:茶艺师接待准备、茶艺服务、茶间服务、茶艺馆创意、茶事活动、茶艺馆业务管理、茶饮服务和茶事创作。

2.2思政元素分类归纳

围绕茶艺师岗位要求和职业性质,思政元素主要体现在文化自信、爱岗敬业、规则意识、责任意识、精益求精、诚信、求真务实、创新精神等方面。

2.3课程内容和思政元素融入

项目一:茶艺师接待准备主要内容为仪表准备和茶室准备,从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方面体现职业精神的重要性。项目二:茶艺服务1.冲泡备器:以恩施玉露制作工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胜伟老师讲起,重点分享六大茶类识别;2.茶席设计:器为茶之父,以紫砂壶大师——顾景舟为案例,分享紫砂壶知识,再讲到景德镇瓷器;3.茶艺演示:分享部级茶艺比赛冠军和在校学生参赛视频,展现选手们精益求精和创新精神。项目三:茶间服务1.茶饮推介:茶与健康,茶起源于中国;2.商品销售:诚信销售,将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的茶产品推荐给茶客;3.茶事推介:用审评的专业技能,向茶客介绍选购茶叶的技巧。项目四:茶艺馆创意1.茶艺馆规划:五星级茶馆案例分享;2.茶艺馆布置:特色茶艺馆案例分享。项目五:茶事活动1.茶艺演示:精通仿古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英式下午茶;2.茶会组织:对每一个茶会进行创意组织。项目六:茶艺馆业务管理1.服务管理:对茶艺馆的茶叶、茶具进行质量检查;2.茶艺培训:茶艺人员培训严谨规范。项目七:茶饮服务1.品评服务:对比审评茶叶等级及优劣;2.茶健康服务:浙大茶健康专家王岳飞团队。项目八:茶事创作1.茶艺创编:国赛省赛自创茶艺项目优秀作品分享;2.茶会创新:五星茶馆特色茶会分享。

2.4思政元素教育方法与载体途径

依托活页式教材,通过网络资源、视频资料等载体,以案例导入、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示范、实践操作、实地考察等形式完成思政元素教学内容春风润无声的教育目的。

3高职茶艺课程新型活页式教材中思政元素的呈现路径

3.1案例导入榜样力量,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知识内涵丰富,在5000年的发展历史中,有茶学著作、有名人轶事、有历史名茶和优美的历史传说,活页式教材中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以案例导入的形式呈现于每章每节内容之前,增加学习趣味性,同时将茶文化中深刻的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发挥好传统文化育人的功能。名人故事、重要著作或是重要的历史事件编辑成文字,再转化为二维码嵌入到教材中,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背景资料,拓宽知识学习的层面和深度。在项目一:茶艺师接待准备,讲到茶艺师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的内容时,以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的故事为例。案例主题:你敢挑战权威吗?吴觉农先生是一百多年以来,中华民族争取华茶复兴的代表人物,他是我国茶史考证和茶政改革者、茶叶出口产地检验创始人、茶业高等教育开创者、茶叶科研开拓者。唐代陆羽的《茶经》自问世1200多年以来,流传深远,被国内外公认为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给予高度评价和广范推崇。梅尧臣有诗赞道,“自从陆羽降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苏轼也曾说,“唐人未知好,论著始于陆”,从未有人对这本茶界学者奉为神明的专注提出质疑。但吴觉农却认为:“原文比较古涩,不易看懂,有的内容值得商榷,由于时间的流逝,《茶经》所叙述的造茶工具,煮茶、饮茶的器具等部分,有的已无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他主编了《茶经述评》,全面客观、准确地评述陆羽《茶经》,而且对自唐迄今茶叶的演变与发展,从经验到理论作了系统的总结,为研究茶史铺平了道路,被茶学届誉为“二十世纪新茶经”,内容丰富,质量高,颇受广大读者好评。案例思考:(1)茶圣陆羽和当代茶圣吴觉农对茶文化的贡献是什么?(2)你觉得吴觉农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3.2项目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感知文化魅力

茶艺服务是茶艺师最基本的服务内容,做好茶艺服务,首先要认茶识具,做好充分的冲泡准备。茶分为六大类,在熟知中国十大名茶基础上,还要了解每类茶中较有名的品种。以项目二茶艺服务板块子任务“六大茶类”为例,绿茶以蒸青工艺为例,重点介绍湖北名茶恩施玉露。活页教材中对恩施玉露的介绍,可以包含以下内容:恩施玉露名片历史背景:恩施玉露是中国传统名茶。自唐时即有“施南方茶”的记载。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载:“茶类今茶名……崇阳茶、蒲圻茶、圻茶、荆州茶、施州茶、南木茶(出江陵)。”恩施玉露作为国内蒸青绿茶的代表,传承了盛唐之风。唐代的蒸青工艺在恩施玉露身上保留得比较完整,是中国茶的活化石。恩施玉露曾称“玉绿”,1686年,《清一统志》记载:恩施“玉绿”被征为官衙礼品,进贡到朝廷,获当朝皇帝“胜似玉露琼浆”之盛赞。在恩施方言中,“露”与“绿”是同音字。于是,恩施“玉绿”,渐渐演变成恩施“玉露”。传承唐宋工艺,恩施玉露创立于清初,1965年列为“中国十大名茶”,2008年被湖北省认定为“湖北省第一历史名茶”。恩施玉露品质特征:外形特征:形似松针、紧圆光滑色泽:苍翠绿润汤色:浅黄明亮,如针如露香气:清香滋味:醇和回甘叶底:翠绿匀整恩施玉露加工工艺:采摘—蒸青—扇凉—铲头毛火—揉捻—铲二毛火—整形上光—提香烘焙—拣选。加工工艺视频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在教材中,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恩施玉露采摘的要求及蒸青工艺的特色,更加提升文化自信的情怀。恩施玉露冲泡方法:恩施玉露茶,宜用玻璃杯冲泡,水温宜为80°C左右。若用热水冲泡易使玉露茶泡老闷熟,茶汤浑浊,香气暗淡。可用1:50的比例进行投茶,也可根据个人喜好投入相应茶量,1—2分钟即可品饮。在分享湖北名茶恩施玉露的时候,可以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胜伟老师和茶圣陆羽共同介绍,在教材中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两位大家的贡献,从生活年代、茶学贡献、大师魅力关键词(思政元素提炼)、大师对你的影响是什么?四个方面讨论,课堂教学中以小组讨论、个人记录的形式完成学习。

参考文献:

[1]江用文,童启庆.茶艺师培训教材[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9.

茶艺常识范文8

通过本专业学科组会议交流学习、企业调研、本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商榷、在校学生咨询,以及毕业生的电话访谈等方式对此课程的培养目标做了调查,明确了此课程当前的主要培养方向。旨在扩大高等学校广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认知和文化鉴赏能力,为进行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和传承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精髓奠定基础;培养和促进学生未来在职场中养成良好的社交礼仪和个人文化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满足社会对茶文化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内容的设计

(一)中华茶文化概论

本部分主要是系统地介绍茶的起源和发展史、中国茶叶的对外传播、世界茶区分布及茶叶分类、我国茶树栽培及茶叶加工历史与现状、茶具艺术鉴赏、茶的冲泡与品尝。借以此部分历史、经济、农业、美学等方面的系统介绍,激发学生对此课程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对中华茶文化的多角度认识。

(二)中国各式各民族茶俗例说

了解民族茶俗(汉族和少数民族茶俗),从而剖析中华民族大家庭与茶的源远流长历史渊源,以及获知民族茶文化发展的背景及在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课程讲授时,结合不同民族的饮茶时间,受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民族风情的影响,来阐述最终形成的不同沏茶方法、饮茶方式和用茶目的等不同的民族饮茶习俗。将故事和风俗寓于学习中,让学生在掌握此部分内容和了解不同民族风土人情二者兼得。

(三)世界各国茶俗例说

茶从中国流传到世界各国后,在不同地域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世界各国不同的茶俗,主要有亚洲国家茶俗、欧美国家茶俗、俄罗斯和东欧茶俗、非洲国家茶俗、大洋洲茶俗以及南美洲茶俗。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正确认识到茶从中国流传到世界后所形成的不同国家饮茶风俗。

(四)茶与政治、经济、宗教、文艺

从茶政与茶法、茶与宗教、茶与文学艺术三个方面,剖析茶与政治、经济、宗教、文艺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以茶叶为媒介,茶马古道为例,诠释经茶马古道的茶叶传播与外来文化交往、交融、整合与涵化,形成富有地方民族色彩,又具有鲜明的外来文化影响的文化特征;作为古代重要的贸易交通要道,加强了中国与国外的贸易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宗教文化交流。

(五)茶与健康

被称为国饮的茶,其保健功能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近年研究的领域更是大有增多。本部分主要包括我国历代医学关于茶的论述、现代医学论茶叶保健作用、茶的心理保健作用三个方面来展开讨论。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茶叶保健功能的活性成分、并获知这些功能成分所对应的功能,了解中国国饮的健康魅力之所在;并知道如何正确饮茶和健康饮茶。

(六)茶宴、茶点和茶酒

介绍茶宴与茶肴,浆茶、粉茶和茶点心,茶酒与茶鸡尾酒的相关知识,并带领学生实际操作如何制作和评比这些制品。通过此章的学习,让学生扩宽了茶除了饮用以外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更充分完美地利用茶叶,延长茶叶茶业链。

(七)茶文化大众窗口——茶馆

介绍不同形式茶馆(当前中国主要的宣扬茶文化为主的茶艺馆)的主要管理模式和内容,包括北京“五福”茶艺馆、上海“湖心亭”茶楼、西子湖畔茶馆、重庆中华茶艺山庄等茶艺馆。通过茶艺馆的设计、管理和内容介绍,以及组织参观校园周边的较具特色的茶艺培训公司、茶楼设计公司和地方茶艺馆,综合凝练学生对前六章内容的理解,并提升学生从设计学、美学和贸易管理学的角度综合认识茶文化。

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

根据《茶文化学》课程内容设计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将其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茶文化与茶俗、茶与健康、含茶食品、茶艺馆。每个模块教学内容都相对独立,在教学中不同的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个模块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一)审美与艺术表演相结合,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课程内容的1-4部分除了正常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外,还带了茶叶、茶具现场展示,辅助加深茶叶分类、茶具欣赏等;展示不同的茶叶和不同的茶具匹配型号,以及其分别的冲泡方式和礼仪。

(二)新型茶叶产品和日常生活的健康常识介绍、吟诵结合茶叶冲泡,融艺术、生活所需于学习中。茶与健康部分的内容偏工科,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且降低掌握知识的难度,主要是先展示新型的含茶产品,再逐步导入这些产品中所主要运用的是茶的何种功能,从而引发学生主动了解茶的功能成分的积极性;在茶保健功能介绍时,增加了宋代、唐代的有茶叶保健功效解说的诗词,并采用吟诵的方式讲述,寓文学、艺术于茶健康知识学习中去。

(三)含茶食品展示与品尝、结合实际操作制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携带简单易做的含茶食品(抹茶饮料、抹茶蛋糕等)到理论知识的课堂上去,让学生有兴趣去了解这些产品的制作,并真正地了解产品的特性,扩大学生对茶和茶文化的认识,增大茶与生活的贴切度。

(四)实际参观周边较具特色的茶艺培训公司和地方茶艺馆,并介绍学生到其有兴趣的茶艺馆实习。除了课堂上不同的中国特色茶艺馆介绍外,还联系近边的茶艺培训公司和地方茶艺馆,并带部分学生前往参观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茶艺馆的整个运营理念,懂得学习的重点部分;同时也让茶艺馆工作人员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扩展其运营模式。

四、考核方式的改良

考核的方式从单一的期末统考,改为了平时作业、上课心得和项目完成考核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其分别占总成绩的20%、20%和60%。平时作业学生需手写交付,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直接复制信息的可能,增加其手写记忆的部分;并且还期待通过手写作业增加学生对茶文化的全心感受经历。上课心得可根据学生自己的感受,撰写内容可包括自己所学的知识和信息、对茶文化的感受、茶食品制作的领悟、或是对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等等。在课程初期,提出一个可执行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项目,5-7个学生一组,自己确定项目任务、目标,并制定项目完成计划和实施方案,最后在课程结束时,交付审核并计分。

五、教学改革的反思

对于《茶文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反思。

(一)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掌握和创造才是最重要的。教师要把自己从课堂的讲授和知识的灌输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课堂上,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二)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教师要不断地和社会接轨接触新的知识,并学习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样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状态下,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指导学生。

(三)茶室和茶具的建设除了软件上的更新,硬件上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必备的;茶室和茶具的更新建设,才能有效地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社会的不断前进,茶文化也出现更新,茶具也是不断地配合改进。譬如现有的红茶泡器则是新型退出的,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茶文化,建设茶室和茶具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